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控制系统重点内容

运动控制系统重点内容

运动控制系统重点内容
运动控制系统重点内容

1.直流电动机转速和其他参量之间的稳态关系?及调节电动机的转速有哪几种方法?2.生产机械的负载转矩特性有哪几种?

3.常用的可控直流电源有几种?

4.为了避免或减轻电流脉动的影响,需采用抑制电流脉动的措施,主要有哪几种方法?5.与V-M系统相比,直流PWM调速系统有哪些优越性?

6.调速范围和静差率的定义是什么?调速范围、静差速降和额定速降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脱离了调速系统,要满足给定的静差率也就容易得多?

7.两个稳态性能指标是什么?

8.开环调速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9.反馈控制规律。

10.采用旋转编码器的数字测速方法有三种:M、T和M/T法,适用范围?

11.1-1~1-11题,1-13。

12.转速环和电流环的关系,分别采用什么类型的调节器?作用?

13.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过程的三个阶段、三个特点、以及动态性能。14.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抗扰性能指标?

15.典型I和II系统的特点及调节的参数有哪些?

16.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调节成哪种类型?

17.2-1~2-7第二章习题

交流异步电机

1.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原理,从定子传输到转子的电磁功率Pm分成哪两部分?异步电动机可分为哪三类?

2.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3.异步电动机的调压调速

4.异步电动机的变压变频调速的原理

5.简述异步电动机基频以下不同方式的电压-频率协调控制时的机械特性。

6.电压空间矢量PWM控制技术中空间矢量的定义?

7.基本空间电压矢量有哪些?

8.根据电压空间矢量合成的表达式,画出空间矢量图,在图中标出相应的参数,说明参数和矢量的意义,求零矢量的作用时间。

9.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常用的三种控制策略为?

10.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时,为何要电压协调控制?在整个调速范围内,保持电压恒定是否可行?为什么在基频以下时,采用恒压频比控制,而在基频以上保存电压恒定?11.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时,基频以下和基频以上分别属于恒功率还是恒转矩调速方式?为什么?所谓恒功率或恒转矩调速方式,是否指输出功率或转矩恒定?若不是,那么恒功率或恒转矩究竟是指什么?

12.基频以下调速可以是恒压频比控制,恒定子磁通、恒气隙磁通和恒转子磁通的控制方式,从机械特性和系统实现两个方面分析与对比四种控制方法的优缺点。

13.采用SVPWM控制,用有效工作电压矢量合成期望的输出电压矢量,由于期望输出电压矢量是连续可调的,因此,定子磁链矢量轨迹可以是圆,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4.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是一个高阶、非线性、强耦合的多变量系统。15.根据矢量图,写出旋转变换阵,当异步电动机达到稳态时,且dq坐标系与旋转磁动势同步时,两个坐标系中电流的本质区别。

16.经矢量变换和按转子磁场定向,异步电动机三相原始模型可等效为直流电动机模型,将定子电流分解成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请画出完整的异步电动机矢量变换及等效直流电动机的模型。

17.简述矢量控制系统的基本思路。

18.三相异步电动机应如何通过坐标等效成直流电机。

运动控制系统期末复习题(直流部分)

运动控制直流部分复习题 一、填空: 1. 调速系统的稳态性能指标主要是指和静差率。 2. 采用V-M系统,当系统处于深调速状态时,功率因数将较。 3. 直流调速系统中,晶闸管触发和整流装置的传递函数可近似成环节, 时间常数称为。 4. 晶闸管-电动机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环为内环,环为 外环。 5. 双惯性环节校正成典型Ⅰ型系统,引入的调节器是调节器。 6 直流调速的方法包括改变电枢回路电阻调速、调速和减弱磁通调速。7.闭环调速系统对于_ 的扰动具有抑制作用,而对于_ _的扰动则无能为力。 8.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调节_ _的限幅值可以调节系统最大电流;调节_ _的限幅值可以调节UPE的最大输出电压。 9.双极性直流PWM变换器的占空比,当时,输出平均电压为正,要使输出平均电压为负,应使。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积分调节器的输出决定于输入偏差量的历史过程。 B 比例控制可以使系统在偏差电压为零时保持恒速运行。 C 比例调节器可以实现无静差。 D 采用积分调节器动态相应快。 2.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电流调节器具备的作用为() A 对负载变化起抗扰作用。 B 对电网电压波动起及时抗扰作用。 C 输出限幅决定允许的最大电流。 D 使转速跟随转速给定电压变化。 3.双闭环调速系统中转速调节器不具备的作用为() A 对负载变化起抗扰作用。 B 对电网电压波动起及时抗扰作用。 C 输出限幅决定允许的最大电流。 D 使转速跟随给定电压变化。 4.在工程设计中,如果将系统校正成典型Ⅰ型系统的过程,KT值取为()时为无超调。

A B C D 5. 采用工程设计法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电流环设计成典型()型系统,引入的电流调节器为()调节器。 A ⅠPI B ⅡPI C ⅠP D ⅡP 6. G-M直流调速系统中的G指的是哪一种直流电源()。 A 直流发电机; B 静止整流器; C 脉宽调制电源; D 以上情况均可能。 三、分析与简答 1.在调速系统中,为什么在开环系统中晶闸管整流装置的控制电压前面没有加放大器,而在闭环之后要添加放大器? 2. 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电流调节器的作用各是什么? 3.采用双极型PWM变换器的调速系统,当电动机停止时,电枢电流是否等于零,为什么? 4. 假设某转速单闭环调速系统的电源电压突然降低,则该调速系统将如何进行 调节,请结合稳态结构图加以说明。 5.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后,ASR限幅对应倍额定电流,但是在空 载额定励磁稳速运行时突加额定转矩负载,转速不能回到给定转速,请分析原因? 6. 在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两个调节器均采用PI调节器。当系统带 额定负载运行时,转速反馈线突然断线,试分析系统进入稳态后调节器、转速、电枢电流的情况。 7. 写出直流电动机反馈闭环调速系统的临界放大系数表达式,并请说明表达式中各个参数含义。 8. 请写出双闭环调速系统起动过程的三个特点。 9. 请简述H型双极式PWM变换器的缺点。 四、设计题 1、某晶闸管供电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整流装置采用三相桥式电路,基本数据如下: 直流电动机220V、136A、1460r/min,C e=r,允许过载倍数λ=。 晶闸管装置放大系数40。 电枢回路总电阻Ω。 时间常数T l=,T m=。 电流反馈系数β=A(≈10V/),转速反馈系数α=r(≈10V/n N)。 将电流环校正成典型Ⅰ型系统,取KT=;将转速环校正成典型Ⅱ型系统,取h=5。电流环滤波时间常数;转速环滤波时间常数。 请选择并设计各调节器参数。 2、有一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已知电动机参数为:P N =,U N =220V, I N=28A,n N=1490 r/min,电枢回路电阻R=Ω,允许电流过载倍数λ=,电 磁时间常数T L=,机电时间常数T m=,主电路采用三相桥式整流电路,触 发整流环节的放大倍数Ks=35,整流电装置内阻R res=Ω,平均失控时间常

【VIP专享】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时间 2014.10 _ 学院自动化 _ 专业班级自1103 _ 姓名曹俊博 __ 学号 41151093 指导教师潘月斗 ___ 成绩 _______

摘 要 本课程设计从直流电动机原理入手,建立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ACR和ASR结构,其中主回路采用晶闸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触发器采用KJ004触发电路,系统无静差;符合电流超调量σi≤5%;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超调量σn≤10%。并详细分析系统各部分原理及其静态和动态性能,且利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各种参数给定下的仿真。 关键词:双闭环;直流调速;无静差;仿真 Abstract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rom DC motor,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of V-M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the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and the structure, including ACR ASR the main loop thyristor three-phase bridge type all control the power supply and trigger the rectifier circuit KJ004 trigger circuit, the system without the static poor; Accord with current overshoots sigma I 5% or less; No-load start to the rated speed overshoot sigma n 10% or less.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ystem principle and the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the system of simulink to various parameters set simulation. Key Words:double closed loop;DC speed control system;without the static poor;simulation

运动控制系统第五周重点归纳

3.19直播课,3.16请提前自主学习以下重点(看慕课和教材) 1、双闭环的参数计算,典型题教材P100习题4-1 4-2 4-3(下周习题课会讲解下) 会解释: (1)双闭环中,ACR和ASR分别起什么作用? (2)启动过程电流波形和转速波形有何特点? 2、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框图(教材上找一找)传递函数形式 了解双闭环和单闭环动态抗扰性能有何不同? 3、双闭环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两步走:先选结构再定参数、先内环再外环)(1)选结构,保证动态稳定性和稳态精度,抓主要矛盾; (2)再定参数(查表)进一步考虑其他动态性能指标

PS:其中涉及到大量的自控理论内容(如典型I型典型II型稳定性判定方法和各类动态特性指标),工程设计方法实际上是寻求一个折中的方案,依据与典型系统的关系(查公式、图表)来解决。 4、转速检测的数字化手段(运用光电码盘、霍尔传感器等) 实际应用中,单片机或者PLC根据脉冲计数来测量转速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在规定时间内测量所产生的脉冲个数来获得被测速度,称为M法测速; (2)测量相邻两个脉冲的时间来测量速度,称为T法测速; (3)同时测量检测时间和在此时间内脉冲发生器发出的脉冲个数来测量速度,称为M/T 法测速。其中,M法适合于测量较高的速度,能获得较高分辨率;T法适合于测量较低的速度,这时能获得较高的分辨率。 重点掌握M法测速 要求会解释:为什么M法适合测量高速?(可看课件上的公式) M法是测量单位时间内的脉数换算成频率,因存在测量时间内首尾的半个脉冲问题,可能会有2个脉的误差(客观存在)。速度较低时,因测量时间内的脉冲数变少,误差所占的比例会变大,所以M法宜测量高速。 掌握分辨率、测速最大误差率以及M法测速公式(自行整理),会做教材P111习题5-1

运动控制系统基本要求

11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运动控制系统》基本要求(2014-05-23) 第一章 绪论 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转速单)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1、 了解V (SCR )--M 、PWM--M 两种主电路方案及其特点(2.1节、P16、P97--98、笔记); 2、 他励(或永磁)直流电动机三种数学模型及转换,解耦模型中I do ~U d 环节的处理(P27--28、笔记); 3、 稳态性能指标中D 、S 间关系及适用范围(2.2.1节、P29--30、笔记); 4、 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组成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P2 5、笔记); 5、 带电流截至负反馈的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原理、特点(笔记、2.5.2节)。 第三章 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1、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原理(主要指:V —M 不可逆调速系统、PWM-M 调速系统)、特点,符合实际的系统数学模型,静(稳)态参数的整定及计算(P60、P59--6 2、笔记); 2、 ASR 、ACR 的作用(P65); 3、 典1、典2系统的特点、适用范围、参数整定依据(3.3.2节、笔记); 4、 基于工程设计法的ASR 、ACR 调节器参数整定方法(P77--78、3.3.3节、例3-1、3-2、笔记); 5、 理解ASR 退饱和时的(阶跃响应)转速超调量等时域指标算式(P86--88、笔记); 6、 系统分别在正常恒流动态、稳态阶段,及机械堵转故障、转速反馈断开故障下的(新稳态)物理量计算; 7、 M 、T 、M/T 三种数字测速方法及特点(2.4.2节、笔记); 8、 了解了解M/T 数字测速的技术实现方法、系统控制器的技术实现方法(P82-85、笔记)。 第四章 可逆控制和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1、 PWM--M 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组成原理及特点(4.1节,笔记) 2、 V (SCR )--M 可逆主电路中的环流概念、类型、特点(P103--104、笔记); 3、 常用的晶闸管-直流电动机可逆调速系统组成原理及特点(4.2.2节,图4-1 4、图4-1 5、4.2.3节)。 第五章 基于稳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1、 异步电动机定子调压调速的机械特性簇与特点,转速闭环调压调速系统组成原理及适用范围(5.1--5.2节); 2、 软起动器的作用及适用条件(5.2.4节); 3、 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的基本协调控制关系(一点两段)及其依据(5.3.1节); 4、 异步电动机四种协调控制的特点,各自的机械特性簇、特点及比较(5.3.2节--5.3.3节、笔记); 5、 SPWM 、CFPWM 、SVPWM 变频调速器组成原理与特点,及其中各环节的作用(5.4节); 6、 了解基于转差频率控制的转速闭环变频变压调速系统的基本原理(5.6节)。 第六章 基于动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1、 交流电动机坐标变换的作用,矢量控制(VC )的基本思想、特点(6.6、6.7、笔记); 2、 异步电动机VC 系统的一般组成原理(图6-20); 3、 了解各种具体的VC 系统组成方案,理解转子磁链直接与间接定向控制的区别(6.6. 4、6.6.6节、笔记); 4、 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DTC )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特点(6.7.3节),DTC 与VC 的比较(6.8节)。 第七章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双馈调速系统 1、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次同步串级调速主电路及其工作原理,()S f β=公式及特点(7.2.1节、笔记); 2、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双闭环次同步串级调速系统组成原理;起动、停车操作步骤;(7.5、7.6、7.4.3节、笔记)。 第八章 同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1、 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 )矢量控制系统组成原理,0sd i =时的转矩公式(8.4.3节); 2、 具有位置、速度闭环的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矢量控制系统组成原理(图8-26、27扩展、笔记)。 第九章 伺服系统 1、 位置伺服系统的典型结构(开环、半闭环、闭环、混合闭环)及特点(笔记、9.1.2); 2、 位置伺服系统的三种运行方式、位置伺服系统的三种方案;(笔记、9.3.2--9.3.4) 3、 数字伺服系统中电子齿轮的作用(笔记); 4、 数字式位置、速度伺服系统的指令形式(笔记)。 *** 考试须知---要点提示: (1)无证件者不能考试;(2)未交卷者中途不得离场;(3)严禁带手机到座位,操作手机者按作弊论处。 附:答疑地点(2-216)、时间:(1)2014-6-6,13:00--15:00;(2)2014-6-7,8:00--11:00,13:00--15:00。

(完整版)运动控制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是指跟随指标和抗扰指标,而调速系 统的动态指标通常以抗扰性能指标为主 2、直流电机调速方法有变压调速、电枢串电阻调速和弱磁调速。异 步电动机调速方式常见有6种分别是:降压调速、差离合调速、转子串电阻调速、串级调速和双馈电动机调速、变级调速、变压变频调速。其中转差率不变型有:变级调速、变压变频调速,只有变压变频应用最广,可以构成高动态性能的交流调速系统。 同步电动机按频率控制方式不同分为:他控式变频调速和自控式变频调速。(变电阻调速:有级调速。变转差率调速:无级调速。调压调速:调节供电电压进行调速) 按按转差功率可以怎么划分电动机:转差功率消耗型、转差功率不变型、转差功率馈送型 3、对于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在基频以下,希望维持气隙磁 通不变,需按比例同时控制定子电压和定子频率,低频时还应当抬高电压以补偿阻抗压降,基频以下调速属于恒转矩调速; 而基频以上,由于电压无法升高,只好仅提高定子频率而迫使磁通减弱,相当直流电动机弱磁升速情况,基频以上调速属于恒功率调速。 4、对于SPWM型逆变器,SPWM的含义为正弦波脉宽调制,以正弦波 作为逆变器输出的期望波形,SPWM波调制时,调制波为频率和期望波相同的正弦波,载波为频率比期望波高得多的等腰三角波,SPWM型逆变器控制方式有同步调制、异步调制、混合调制。

SPWM 型逆变器的输出的基波频率取决于正弦波。SPWM 控制技术 包括单极性控制和双极性控制两种方式。 5、调速系统的稳定性能指标包括调速范围和静差率 6、供变压调速使用的可控直流电源有:旋转交流机组(G-M 系统)、静止式可控整流器(V-M 系统)与直流斩波器(PWM-M 系统)或脉宽调制变换器。 7、典型 I 型系统与典型 II 型系统相比, 前者跟随性能好、超调小,但抗扰性能差。 典型I 型系统和典型Ⅱ型系统在稳态误差和动态性能上有什么区别? 答:稳态误差:对于典型I 型系统,在阶跃输入下,稳态时是无差的;但在斜坡输入下则有恒值稳态误差,且与K 值成反比;在加速度输入下稳态误差为∞ 。对于典型II 型系统,在阶跃和斜坡输入下,稳态时均无差;加速度输入下稳态误差与开环增益K 成反比。 动态性能:典型 I 型系统在跟随性能上可以做到超调小,但抗扰性能稍差;典型Ⅱ型系统的超调量相对较大,抗扰性能却比较好。 8、数字测速中,T 法测速适用于低速,M 法测速适用于高速。 9、PI 调节器的双重作用是指:一是比例部分加快动态进程;二是积 分部分最终消除偏差。 10、 直流调速系统的理论依据φ e n C R I U d d -= ,交流调速系统的理论依据)1(60n s p f -=。 11、交-直-交电压型变频器的主要电路基本组成为整流器、直流平滑电路、逆变器。 12、在交-直-交逆变器中,直流侧所用滤波元件为大电容,因而直流电压波形比较平直,在理想情况下是一个内阻为零的恒压源,成

运动控制系统 复习知识点总结

1 运动控制系统的任务是通过对电动机电压、电流、频率等输入电量的控制,来改变工作机械的转矩、速度、位移等机械量,使各种工作机械按人们期望的要求运行,以满足生产工艺及其他应用的需要。(运动控制系统框图) 2. 运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为电动机,运动控制的目的是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和转角,要控制转速和转角,唯一的途径就是控制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使转速变化率按人们期望的规律变化。因此,转矩控制是运动控制的根本问题。 第1章可控直流电源-电动机系统内容提要 相控整流器-电动机调速系统 直流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 调速系统性能指标 1相控整流器-电动机调速系统原理 2.晶闸管可控整流器的特点 (1)晶闸管可控整流器的功率放大倍数在104以上,其门极电流可以直接用电子控制。(2)晶闸管的控制作用是毫秒级的,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晶闸管可控整流器的不足之处 晶闸管是单向导电的,给电机的可逆运行带来困难。 晶闸管对过电压、过电流和过高的du/dt与di/dt都十分敏感,超过允许值时会损坏晶闸管。 在交流侧会产生较大的谐波电流,引起电网电压的畸变。需要在电网中增设无功补偿装置和谐波滤波装置。 3.V-M系统机械特 4.最大失控时间是两个相邻自然换相点之间的时间,它与交流电源频率和晶闸管整流器的类型有关。 5.(1)直流脉宽变换器根据PWM变换器主电路的形式可分为可逆和不可逆两大类 (2)简单的不可逆PWM变换器-直流电动机系统 (3)有制动电流通路的不可 逆PWM-直流电动机系统 (4)桥式可逆PWM变换器 (5)双极式控制的桥式可逆PWM变换器的优点 双极式控制方式的不足之处 (6)直流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的能量回馈问题 ”。(7)直流PWM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 6..生产机械要求电动机在额定负载情况下所需的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之比称为调速范围,用字母D来表示(D的表达式) 当系统在某一转速下运行时,负载由理想空载增加到额定值时电动机转速的变化率,称为静差率s。 D与s的相互约束关系 对系统的调速精度要求越高,即要求s越小,则可达到的D必定越小。 当要求的D越大时,则所能达到的调速精度就越低,即s越大,所以这是一对矛盾的指标。第二章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内容提要 ?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调节器的设计方法 1.异步电动机从定子传入转子的电磁功率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机械轴上输出的机械功率;另一部分是与转差率成正比的转差功率。.异步电动机按调速性能分类第一类基于稳态模型,动

运动控制道题精简版

精心整理 二、填空题 1.PWM控制技术包括单极性控制和双极性控制两种方式。 2.反馈控制系统的作用是:抵抗扰动,服从给定。 3.静态环流可以分为直流平均环流和瞬时脉动环流。 4.PWM逆变器根据电源类型不同可以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 5.直流电动机电枢的电流由负载决定。 20.V-M系统中,采用三相整流电路,为抑制电流脉动,可采用的主要措施是设置平波电抗器. 21.在单闭环调速系统中,为了限制全压启动和堵转电流过大,通常采用电流截止负反馈。22.在无静差的直流调速系统中,I部分的作用是__消除稳态误差____。 23.在α=β配合控制的直流可逆调速系统中,存在的是瞬时脉动环流,可用串接环流电抗器抑制。24.调速系统的稳态性能指标有调速范围、静差率。 25.某直流调速系统电动机的额定转速为n =1430r/min,额定速降为115r/min,要求静差率s≤30%, N 则系统允许的最大调速范围为。

26.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当中,两个调节器采用串联联接,其中转速反馈极性为负、电流反馈极性为负。 27.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采用PI调节器,稳态运行时,转速n取决于给定电压、ASR的输出量取决于负载电流。 28.下图为单闭环转速控制系统。 (1)图中V是晶闸管整流器; 是平波电抗器,它的作用是抑制电流脉动和保证最小续流电流; (2)图中L d 37.在两组晶闸管反并联的可逆调速系统中,反转用正组晶闸管实现回馈制动的。 38、交流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工作时,其最大转矩随电机电压的降低而降低。 39、恒压频比控制方式是指给异步电动机供电的电压和之频率比为常数。 40、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控制特性曲线中,基频以下调速称为恒转矩调速,基频以上调速称为恒功率调速。 42、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对负载变化起抗扰作用的是转速调节器。 43、对于调速系统,最主要的抗扰性能是抗负载扰动和抗电网电压的性能。 44、在调速系统中常用的抗扰性能指标为动态降落和恢复时间。

《运动控制系统》综合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只能实现有级调速调速方式为( C ) 2.调速系统的静差率指标,应以( D ) 3.某直流调速系统电动机额定转速nN=1430r/min,额定速降ΔnN=115r/min,当要求静差率s≤30%时,允许的 调速范围是( C ) 4.对自动调速系统来说,主要的扰动量是(B) 5.如果要改变双闭环无静差V-M系统的转速,可调节( C ) 6.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在稳态工作点上时,控制电压不取决于(D) 7.不是跟随性能指标是(D ) 8.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选用了典型I型系统,是因为电流环( A ) 9.两组晶闸管装置反并联的可逆V-M系统在一定控制角下稳定工作时出现的环流叫做(A ) 10.在配合无环流可逆系统中,可采用配合控制的触发移相方法对其进行控制,但需将两组晶闸管装置的触发脉 冲的初始相位都整定在(C ) 11.在两组晶闸管反并联的可逆V-M系统中,当正组的控制角小于反组的逆变角时,将会产生(B ) 12.交-直-交PWM变压变频器中,逆变器起作用是(A ) 13.当交流电动机由常规的六拍阶梯波逆变器供电时,磁链轨迹是一个(A ) 14.不是异步电动机动态数学模型的特点为(B ) 15.不是直接转矩控制的特点为(A ) 16.采用旋转编码器的数字测速方法不包括( D ) 17.交流电动机带恒转矩负载作调压调速时,其转差功率与转差率( A ) 18.在低频输出时采用异步调制方式,高频输出时切换到同步调制方式为( D ) 19.不是异步电动机动态数学模型的特点。(D ) 20.电流跟踪PWM控制时,当环宽选得较大时( A ) 21.只能实现有级调速调速方式为( C ) 22.调速系统的静差率指标,应以( D ) 23.某直流调速系统电动机额定转速n N=1430r/min,额定速降Δn N=115r/min,当要求静差率s≤30%时,允许的 调速范围是(C ) 24.对自动调速系统来说,主要的扰动量是(B) 25.如果要改变双闭环无静差V-M系统的转速,可调节( C ) 26.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在稳态工作点上时,控制电压不取决于(B ) 27.不是跟随性能指标是( D ) 28.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选用了典型I型系统,是因为电流环( A ) 29.两组晶闸管装置反并联的可逆V-M系统在一定控制角下稳定工作时出现的环流叫做(A ) 30.在配合无环流可逆系统中,可采用配合控制的触发移相方法对其进行控制,但需将两组晶闸管装置的触发脉 冲的初始相位都整定在( C ) 31.不适合使用矢量控制方式是( B ) 32.PMW变压变频器,通过它可同时调节电压和频率,其可控的是(B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时间2014.10 _ 学院自动化 _ 专业班级自1103 _ 姓名曹俊博__ 学号 指导教师潘月斗 ___ 成绩 _______

摘要 本课程设计从直流电动机原理入手,建立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ACR和ASR结构,其中主回路采用晶闸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触发器采用KJ004触发电路,系统无静差;符合电流超调量σi≤5%;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超调量σn≤10%。并详细分析系统各部分原理及其静态和动态性能,且利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各种参数给定下的仿真。 关键词:双闭环;直流调速;无静差;仿真 Abstract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rom DC motor,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of V-M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the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and the structure, including ACR ASR the main loop thyristor three-phase bridge type all control the power supply and trigger the rectifier circuit KJ004 trigger circuit, the system without the static poor; Accord with current overshoots sigma I 5% or less; No-load start to the rated speed overshoot sigma n 10% or less.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ystem principle and the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the system of simulink to various parameters set simulation. Key Words:double closed loop;DC speed control system;without the static poor;simulation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执笔人:大纲审核人: 课程编号:0808000555 英文名称:Motion control system 学分:4 总学时:64。其中,讲授54 学时,实验 10 学时,上机 0 学时,实训 0 学时。 适用专业: 自动化 先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电力电子技术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运动控制系统》是一门讲授交、直流电动机控制理论和控制规律,以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及运动控制品质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类交、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着重培养学生对运动控制系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从而掌握现代交、直流电动机的控制理论和系统设计方法,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秉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理念,应用自动控制理论解决运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以转矩和磁链(或磁通)控制规律为主线,由简入繁、由低及高地循序深入,论述系统的静、动态性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定义、结构及其分类,理解运动控制的必要性,掌握单、双闭环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VVVF变频器、交流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位置控制系统等的结构与原理、分析与设计方法。 三、重点与难点 1. 课程重点 (1)直流调速系统:以直流电动机为对象组成的运动控制系统,转速单闭环调速系统,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调速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控制规律,静态、动态性能分析,直流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字控制方法。 (2)交流调速系统:异步电动机的稳态模型及基于稳态模型的交流调速系统,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模型及基于动态模型的高性能交流调速系统,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 2、课程难点 (1)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通过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静、动态模型研究及性能分析,对转速与电流环的典型系统校正,推导PI 控制规律与工程计算方法。 (2)空间电压矢量PWM:从稳态和动态、时域和空间等方面论述矢量、标量、相量的区别与联系,各自的表现形式,基本特征与物理意义。 (3)异步电动机动态数学模型:依据旋转磁场产生原理,论述时间和空间变量的相对关系,讨论静止与旋转(或交变)的关系与转化,理解在各种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数字仿真,分析比较各种物理量在不同坐标系的表现形式和相互间的联系。 (4)矢量控制系统:着重论述按转子磁链定向,定子电流转矩分量和励磁分量的解耦,等效

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分解

运动控制系统 实验指导书 赵黎明、王雁编 广东海洋大学信息学院自动化系

直流调速 实验一不可逆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静特性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研究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在反馈控制下的工作。 2.研究直流调速系统中速度调节器ASR的工作及其对系统静特性的影响。 3.学习反馈控制系统的调试技术。 二.预习要求 1.了解速度调节器在比例工作与比例—积分工作时的输入—输出特性。 2.弄清不可逆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见图6-7。 四.实验设备及仪表 1.MCL系列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MCL—18组件(适合MCL—Ⅱ)或MCL—31组件(适合MCL—Ⅲ)。 3.MCL—33(A)组件或MCL—53组件。 4.MEL-11挂箱 5.MEL—03三相可调电阻(或自配滑线变阻器)。 6.电机导轨及测速发电机、直流发电机M01(或电机导轨及测功机、MEL—13组件)。 7.直流电动机M03。 8.双踪示波器。 五.注意事项 1.直流电动机工作前,必须先加上直流激磁。 2.接入ASR构成转速负反馈时,为了防止振荡,可预先把ASR的RP3电位器逆时针旋到底,使调节器放大倍数最小,同时,ASR的“5”、“6”端接入可调电容(预置7μF)。 3.测取静特性时,须注意主电路电流不许超过电机的额定值(1A)。 4.三相主电源连线时需注意,不可换错相序。 5.电源开关闭合时,过流保护发光二极管可能会亮,只需按下对应的复位开关SB1

即可正常工作。 6.系统开环连接时,不允许突加给定信号U g起动电机。 7.起动电机时,需把MEL-13的测功机加载旋钮逆时针旋到底,以免带负载起动。 8.改变接线时,必须先按下主控制屏总电源开关的“断开”红色按钮,同时使系统的给定为零。 9.双踪示波器的两个探头地线通过示波器外壳短接,故在使用时,必须使两探头的地线同电位(只用一根地线即可),以免造成短路事故。 六.实验内容 1.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主电路未通电) (a)用示波器观察MCL—33(或MCL—53,以下同)的双脉冲观察孔,应有双脉冲,且间隔均匀,幅值相同;观察每个晶闸管的控制极、阴极电压波形,应有幅值为1V~2V 的双脉冲。 (b)触发电路输出脉冲应在30°~90°范围内可调。可通过对偏移电压调节单位器及ASR输出电压的调整实现。例如:使ASR输出为0V,调节偏移电压,实现α=90°;再保持偏移电压不变,调节ASR的限幅电位器RP1,使α=30°。 2.求取调速系统在无转速负反馈时的开环工作机械特性。 a.断开ASR的“3”至U ct的连接线,G(给定)直接加至U ct,且Ug调至零,直流电机励磁电源开关闭合。 b.合上主控制屏的绿色按钮开关,调节三相调压器的输出,使U uv、Uvw、Uwu=200V。 注:如您选购的产品为MCL—Ⅲ、Ⅴ,无三相调压器,直接合上主电源。以下均同。 c.调节给定电压U g,使直流电机空载转速n0=1500转/分,调节测功机加载旋钮(或直流发电机负载电阻),在空载至额定负载的范围内测取7~8点,读取整流装置输出电压U d 3.带转速负反馈有静差工作的系统静特性 a.断开G(给定)和U ct的连接线,ASR的输出接至U ct,把ASR的“5”、“6”点短接。 b.合上主控制屏的绿色按钮开关,调节U uv,U vw,U wu为200伏。 c.调节给定电压U g至2V,调整转速变换器RP电位器,使被测电动机空载转速n0=1500转/分,调节ASR的调节电容以及反馈电位器RP3,使电机稳定运行。 调节测功机加载旋钮(或直流发电机负载电阻),在空载至额定负载范围内测取7~8

第一部分运动控制复习要点

第一部分 运动控制复习要点(IRON ) 1、直流调速系统用的三种可控直流电源和各自的特点。P 2 1)旋转变流机组——用交流电动机和直流发电机组成机组,以获得可调的直流电压。 2)静止式可控整流器——用静止式的可控整流器,以获得可调的直流电压。 3)直流斩波器或脉宽调制变换器——用恒定直流电源或不控整流电源供电,利用电力电子开关器件斩波或进行脉宽调制,以产生可变的平均电压。 2.电流连续和断续时,V-M 系统机械特性的差别,电流断续有何不良影响。P 9 1)当电流连续时,特性还比较硬;断续段特性则很软,而且呈显著的非线性,理想空载转速翘得很高。 2)电流断续给用平均值计算描述的系统带来一种非线性因素,也引起机械特性的非线性,影响系统的运行性能。 3、直流调速系统闭环静特性和开环机械特性的联系和区别(画图分析)。P 23~24 a 、闭环系统的静态特性可以比开环系统的机械特性硬很多; b 、闭环系统的静差率比开环系统小得多; c 、如果所要求的静差率一定,则闭环系统可以大大提高调 速范围。 d 、要取得上述三项优势,闭环系统必须设置放大器。 4、电流截止负反馈及其作用。P 28 当电流大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电流负反馈叫做电流截止负反馈,简称截流反馈。 作用:限流保护,即解决反馈闭环调速系统启动和堵转时电流过大的问题。 5、比例调节器、积分调节器、比例积分调节器各自的控制规律和特点。 比例调节器:a 、Uc=Kp ΔUn 输出信号与偏差信号成比例;有差调节。b 、能迅速响应控制作用。 积分调节器:a 、输出信号的速度与偏差信号成正比。b 、无静差调速。 比例积分调节器:a 、稳态精度高,动态响应快;b 、比例部分能迅速响应控制作用,积分部分则最 终消除稳态偏差。(控制规律即公式) 7、电压反馈电流补偿的调速系统进行稳态特性和与转速闭环调速系统的主要差别。 a 、结构框图的不同地方在于负反馈信号的取出处不同;P44 b 、电压负反馈的稳态性能比同样放大器的转速负反馈系统要差一些,在电压负反馈的基础上加入电流补偿,可以补偿一部分静差,以提高调速系统的稳态性能,但是不能指望其实现无静差,因为这时系统已经达到稳态的边缘了。 11、调节器工程设计法的思路。P 60 1、选择调节器结构,使系统典型化并满足稳定和稳态精度。 2、设计调节器的参数,以满足动态性能指标的要求。 n 0O I d I d1I d3I d2I d4 A B C A ’ D 闭环静特性 开环机械特性 图1-26 闭环系统静特性和开环机械特性的关系 U d4U d3U d2U d1

电气-运动控制系统-复习重点

1、基本概念及分析 (1)直流调速方法 (2)可控电源的类型 (3)调速系统的稳态性能指标及关系 (4)V-M系统和PWM系统分别适用什么场合? (5)什么是有静差系统?什么是无静差系统?无静差的系统在稳态时,其调节器的输出是什么情况? (6)PI调节器中,P的作用是什么?I的作用是什么? (7)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对哪些扰动能克服?哪些扰动不能克服? 2、计算 请仔细复习P31:1-9, 1-10,1-12(切记:不要死记硬背,理解计算思路,掌握计算方法,牢记计算公式) 第二章 1、基本概念及分析 (1)双闭环系统较之单闭环系统的优势? (2)双闭环系统起动能够快速的真正原因? (3)双闭环系统起动过程中经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两个调节器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起动的特点是什么? (4)双闭环系统在突发状况下会如何调节?(请仔细分析P66:2-5;P67:2-9) 2、设计、计算 (1)请仔细复习P53:例题2-3, PPT中72面的例题。 (2)复习P67:2-7。 (切记:不要死记硬背,理解设计或计算思路,掌握设计或计算方法,牢记计算公式,牢记折中参数)

1、基本概念及分析 (1)可逆的含义?四象限运行时,电机分别是什么运行状态? (2)V-M可逆系统中的环流是什么电流?如何消除直流平均环流?如何抑制瞬时脉动环流?如何彻底消除环流? (3)逻辑无环流系统中的DLC起到什么作用?其控制信号是什么信号?DLC 发出切换指令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DLC由哪几部分组成? (4)PWM可逆系统,采用H桥双极性PWM 变换器,其驱动信号的特点是什么?电机正转、反转、停转的条件及输出电压波形如何?H桥双极性PWM 变换器控制下的电机停转和普通的电机停转有什么不一样? 第四章 1、基本概念及分析 (1)异步电机进行变频调速时,为什么要保持磁通不变? (2)简述恒压频比的控制方式。 (3)保持磁通不变有哪几种实现方式?采用不同方式,当频率降低时,各个关键量如何变化? (4)交流PWM变换器和直流PWM有什么区别?交流PWM一般有哪些控制方式,这些控制方式的目的有什么不同?SPWM怎么实现? (5)基于稳态模型的变频调速系统一般有哪两类? 第六章 1、基本概念 (1)数字调速的特点? (2)数字测速的方法及应用场合。 (3)数字PI调节器主要有哪两种类型?

运动控制系统基本架构及控制轨迹要点简述

运动控制系统基本架构及控制轨迹要点简述 运动控制起源于早期的伺服控制。简单地说,运动控制就是对机械运动部件的位置、速度等进行实时的控制管理,使其按照预期的运动轨迹和规定的运动参数进行运动。早期的运动控制技术主要是伴随着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和工厂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早期的运动控制器实际上是可以独立运行的专用的控制器,往往无需另外的处理器和操作系统支持,可以独立完成运动控制功能、工艺技术要求的其他功能和人机交互功能。这类控制器可以成为独立运行的运动控制器。这类控制器主要针对专门的数控机械和其他自动化设备而设计,往往已根据应用行业的工艺要求设计了相关的功能,用户只需要按照其协议要求编写应用加工代码文件,利用RS232或者DNC方式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即可完成相关的动作。这类控制器往往不能离开其特定的工艺要求而跨行业应用,控制器的开放性仅仅依赖于控制器的加工代码协议,用户不能根据应用要求而重组自己的运动控制系统。 运动控制的定义 运动控制(MC)是自动化的一个分支,它使用通称为伺服机构的一些设备如液压泵,线性执行机或者是电机来控制机器的位置和/或速度。运动控制在机器人和数控机床的领域内的应用要比在专用机器中的应用更复杂,因为后者运动形式更简单,通常被称为通用运动控制(GMC)。运动控制被广泛应用在包装、印刷、纺织和装配工业中。 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架构组成 一个运动控制器用以生成轨迹点(期望输出)和闭合位置反馈环。许多控制器也可以在内部闭合一个速度环。 一个驱动或放大器用以将来自运动控制器的控制信号(通常是速度或扭矩信号)转换为更高功率的电流或电压信号。更为先进的智能化驱动可以自身闭合位置环和速度环,以获得更精确的控制。 一个执行器如液压泵、气缸、线性执行机或电机用以输出运动。

运动控制系统 复习知识点总结教学文案

运动控制系统复习知 识点总结

1 运动控制系统的任务是通过对电动机电压、电流、频率等输入电量的控制,来改变工作机械的转矩、速度、位移等机械量,使各种工作机械按人们期望的要求运行,以满足生产工艺及其他应用的需要。(运动控制系统框图) 2. 运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为电动机,运动控制的目的是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和转角,要控制转速和转角,唯一的途径就是控制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使转速变化率按人们期望的规律变化。因此,转矩控制是运动控制的根本问题。 第1章可控直流电源-电动机系统 内容提要 相控整流器-电动机调速系统 直流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 调速系统性能指标 1相控整流器-电动机调速系统原理 2.晶闸管可控整流器的特点 (1)晶闸管可控整流器的功率放大倍数在104以上,其门极电流可以直接用电子控制。 (2)晶闸管的控制作用是毫秒级的,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晶闸管可控整流器的不足之处 晶闸管是单向导电的,给电机的可逆运行带来困难。 晶闸管对过电压、过电流和过高的du/dt与di/dt都十分敏感,超过允许值时会损坏晶闸管。 在交流侧会产生较大的谐波电流,引起电网电压的畸变。需要在电网中增设无功补偿装置和谐波滤波装置。 3.V-M系统机械特 4.最大失控时间是两个相邻自然换相点之间的时间,它与交流电源频率和晶闸管整流器的类型有关。 5.(1)直流脉宽变换器根据PWM变换器主电路的形式可分为可逆和不可逆两大类 (2)简单的不可逆PWM变换器-直流电动机系统 (3)有制动电流通路的不可 逆PWM-直流电动机系统 (4)桥式可逆PWM变换器 (5)双极式控制的桥式可逆PWM变换器的优点 双极式控制方式的不足之处 (6)直流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的能量回馈问题 ”。(7)直流PWM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 6..生产机械要求电动机在额定负载情况下所需的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之比称为调速范围,用字母D来表示(D的表达式) 当系统在某一转速下运行时,负载由理想空载增加到额定值时电动机转速的变化率,称为静差率s。 D与s的相互约束关系

运动控制系统复习提纲

单选: 1船舶电力推进是通过(电动机)拖动螺旋桨的系统。 2根据转速-转矩四象限,电动机在第四象限为(反向制动)状态。 3(同步)电动机的转速与电源频率保持严格对应关系,机械特性硬。 4转速-转矩四象限中的第三象限,电动机电磁转矩与转速方向相(同),为(驱动)性质。 电流调速系统要求一定范围内无级平滑调速,以(降低电枢电压)调速方式为最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采用比例放大器的转速闭环系统可使系统无静差)。 A、截流反馈可以抑制V-M直流调速系统的电流冲击 B、采用比例放大器的PWM-电动机的稳定性能优于V-M系统 C、调速范围和静差率两个指标必须同时提出才有意义

D、采用比例放大器的转速闭环系统可使系统无静差 1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在实际的设计和运行中,转速调节器是(容易)饱和;电流调节器(不易)饱和。 2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稳态工作点上,ASR的输出量是由(负载)电流决定的,而控制电压的大小则同时取决于(给定)电压和(负载)电流。 3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两个闭环中,(电流)环主要对电网电压波动起及时抗扰作用,(转速)环主要对负载波动起抗扰作用。 4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电流调节器的输出限幅决定了(整流装置最小控制角) 1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电流调节器具备的作用为(使电流跟随给定电流变化) 1电动机转速与转角控制的根本是(转矩)控制,但同时也需要做好(磁链)控制。

2船舶电力推进是通过(电动机)拖动螺旋桨的系统。 3典型机械负载中,起重机提升重物属于(位能性恒转矩负载)负载。 4典型机械负载中,船舶螺旋桨属于(通风机类)负载。 5根据转速-转矩四象限,电动机在第四象限为(反向制动)状态。 6不属于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构成单元的是(柴油机)。 A、功率放大与变换装置 B、柴油机 C、电动机 D、传感器 8直流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和交流电力拖动控制系统比较,(直)流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简单;(直)流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调节器的设计简单。

运动控制系统仿真---实验讲义

《运动控制系统仿真》实验讲义 谢仕宏 xiesh@https://www.doczj.com/doc/948174261.html,

实验一、闭环控制系统及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仿真 一、实验学时:6学时 二、实验内容: 1. 已知控制系统框图如图所示: 图1-1 单闭环系统框图 图中,被控对象s e s s G 1501 30010 )(-+= ,Gc(s)为PID 控制器,试整定PID 控制器 参数,并建立控制系统Simulink 仿真模型。再对PID 控制子系统进行封装,要求可通过封装后子系统的参数设置页面对Kp 、Ti 、Td 进行设置。 2. 已知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框图如图1-2所示。试设计电流调节器ACR 和转速调节器ASR 并进行Simulink 建模仿真。 图1-2 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框图 三、实验过程: 1、建模过程如下: (1)PID 控制器参数整顿 根据PID 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Z-N 法),如下表所示, Kp=τ K T 2.1=0.24,Ti=τ2=300, Td=τ5.0=75。 表1-1 Z-N 法整定PID 参数

(2)simulink仿真模型建立 建立simulink仿真模型如下图1-3所示,并进行参数设置: 图1-3 PID控制系统Simulink仿真模型 图1-3中,step模块“阶跃时间”改为0,Transport Delay模块的“时间延迟”设置为150,仿真时间改为1000s,如下图1-4所示: 图1-3 PID控制参数设置 运行仿真,得如下结果:

图1-5 PID控制运行结果 (3)PID子系统的创建 首先将参数Gain、Gain1、Gain三个模块的参数进行设置,如下图所示: 图1-6 PID参数设置 然后建立PID控制器子系统,如下图1-7所示: 图1-7 PID子系统 再对PID子系统进行封装,选中“Subsystem”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Mask subsystem”,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