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一、安全防护

进入泄漏现场处理的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用品(口罩、手套)。

二、泄漏源控制

关闭工作台开关、停止作业、切断电源、严禁火种、禁止车辆进入,并立即设置警戒线。

三、处理措施

①少量原材料泄漏,用容器收集,不能收集的用沙土吸附处理;大量液体泄漏,通过围堰引入应急回收池,地面用水冲洗,废水进入应急回收池。

②当苯、甲苯等液体类有毒化学品大量泄漏时严禁使用自来水冲洗,应使用沙土、泥块或适合的吸咐剂予以吸附,防止污染蔓延。

四、危险废物处置

泄漏危险废物收集后送危险废物处理站处

置,废水经生产废水处置系统处理后回用。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方案Emergency rescue plan for hazardous chemical accidents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前言:公务文书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本文档根据公文写作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应急救援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河东区行政区域内发生一次死亡(遇险)10人以上(含10人)或不足10人但社会影响重大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 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区政府成立河东区危险化学品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统一领导应急救援工作。总指挥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总指挥由有关领导和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区安监局、区经贸局、区公安分局、区公安消防大队、区卫生局、区质量技术监督分局、区环保分局、区交通分局、区总工会、区民政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负责人和事故发生地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组成。指挥部主要职责是: 1、组织领导全区应急救援工作,发布应急救援命令;

2、根据事故发生情况,统一部署有关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救援工作发生的情况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3、在全区范围内紧急调用各类救援物资、设备、人员; 4、根据事故灾害情况,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疏散工作; 5、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二)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安监局),主要负责传达指挥部领导指示,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发生时,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有关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提供各种相关信息和资料。办公室主任由区安监局副局长担任,工作人员由指挥部成员单位和事故单位有关人员组成。 (三)指挥部下设8个工作组: 警戒保卫组:由区公安分局牵头,负责组织事故现场交通管制和维持现场秩序,疏散危险区域的群众。 抢险救灾组:由区公安消防大队牵头,负责组织消防部队和其他单位的消防队员先期到达事故现场,制订救援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处理及注意事项(最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处理及注意 事项(最新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处理及注意事项(最新 版) 所谓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毒害性、腐蚀性、放射性等危险性质,在运输、装卸、使用、储存、保管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发生导致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事故的化学品。危险化学品泄漏后,如果处理不当,不但对周围环境造成长期的严重污染,引起人体中毒害甚至死亡,而且可燃物、易燃物引发的火灾、爆炸会造成周围大面积毁灭性的破坏。因此,对泄漏物及时进行安全处理尤为重要。 一、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安全处理方法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处理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围堤堵截法针对较大面积以上泄漏的危险化学品,为防止四处蔓延,造成难以控制的局面,采取先用沙土围堵,然后再根据危

险化学器的理化特性进行相应安全处理的办法。 2.稀释法和中和法针对泄漏的具有强腐蚀性的危险化学品,加水稀释或用其他物质使之进行中和反应,从而降低液体危险品的浓度或直接消除其危险性。 3.覆盖法针对泄漏的易迅速形成爆炸极限范围和易挥发的有毒液体危险品,选用泡沫等物质覆盖在上面,形成覆盖,抑制其蒸发,然后再根据其特性进行安全处理。 4.吸收法针对泄漏的液体危险器,根据其易被吸收的特性,先用蛭石或其他惰性物质进行吸收,再移至其他空旷处深埋或做其他安全处理。 5.冲洗去针对少量泄漏的危险化学品或经过用吸收法处理后的污染现场,有条件地用消防水冲泄漏现场的危险化学品,使之直接排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不能排入污水处理系统的,必须用大量消防水进行冲洗,直至消除对周围环境的危害为止。 6.收集法针对大面积泄漏或较大面积泄漏的液体危险品,可先用隔膜泵或其他器皿将泄漏的液体进行回收,不能回收的部分用稀

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为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学生安全,我校特成立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及各种危险品的事故应急预案。 一、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 主要职责: 1、使用危险化学品万一发生火灾、泄漏、丢失等意外情况,指挥中应视具体情况迅速组织各相关技术人员成立应急小组,制定相关措施。 2、保障各种应急物品、器材、仪器所需资金。 3、全面负责各种突发事故的处理;协调各专业组的工作,人员配备、监督、检查各小组职责落实情况。 4、组织成员学习相关知识,明确各专业组的职责,不断提高成员防范应急能力。 二、抢救组 主要职责: 意外事故发生后,抢救组要及时奔赴现场,首先做好人员的抢救,并对现场的事故性质做出迅速的判断,同时做好报警、警戒,保护现场,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等工作。 三、医疗组 主要职责: 发生事故后对伤势较重的师生要做好与人民医院的联系,

并保证急救药品和设施的齐全与良好,同时对学校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的物、化性质要逐一了解,并对可能造成的伤害要有相应的抢救措施。 四、危险化学品处理方法,应急预案: 甲醛 1、如甲醛不慎接触皮肤,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2、如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3、不慎吸入: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或就医。 4、不慎食入:应在食入者清醒时立即涑口、洗胃、就医。醋酸 1皮肤接触后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2眼睛接触后,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 4食入,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 硫酸 对皮肤接触的烧伤人员,立即用大量清水或2%苏打水冲洗。

常见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

常见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时有发生,倘若事故应急处理方法不当,很容易引发次生事故、关联事故,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掌握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应急处置的基本方法十分重要。通常不同的危化品、不同的事故类别必须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法。 1、易燃液体 灭火方法:扑灭易燃液体火灾的最有效方法是采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扑救。 撒漏处理:及时用砂土或松软材料覆盖吸附后,集中至空旷安全处处理。覆盖时,要注意防止液体流入下水道、河道等地方,以防污染环境。 2、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灭火方法:根据易燃固体的不同性质,可用水、砂土、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来灭火,但必须注意:遇水反应的易燃固体不得用水扑救,如铝粉、钛粉等金属粉末应用干燥的砂土、干粉灭火器进行扑救;有爆炸危险的易燃固体如硝基化合物禁用砂土压盖;遇水或酸产生剧毒气体的易燃固体,如磷的化合物和硝基化合物(包括硝化棉)、氮化合物、硫磺等,燃烧时产生有毒和刺激性气体,严禁用硝碱、泡沫灭火剂扑救,扑救时必须注意戴好防毒面具;赤磷在高温下会转化为黄磷,变成自燃物品,处理时应谨慎。 扑灭自燃物品火灾时要注意:此类物品灭火时,一般可用干粉、砂土(干燥时有爆炸危险的自燃物品除外)和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与水能发生反应的物品如三乙基铝、铝铁溶剂等禁用水扑救;黄磷被水扑灭后只是暂时熄灭,残留黄磷待水分挥发后又会自燃,所以现场应有专人密切观察,同时扑救时应穿防护服,戴防毒面具。 扑灭遇湿易燃物品时应注意:此类物品发生火灾时,应迅速将未燃物品从火场撤离或与燃烧物进行有效隔离,用于砂、干粉进行扑救;与酸或氧化剂等反应的物质,禁用酸碱和泡沫灭火剂扑救;活泼金属禁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扑救,应用苏打、食盐、氮或石墨粉来扑救;锂的火灾只能用石墨粉来扑救。 撒漏处理:上述三类货物撒漏时,可以收集起来另行包装。收集的残留物不能任意排放、抛弃。对与水反应的撒漏物处理时不能用水,但清扫后的现场可以用大量水冲刷清洗。 3、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灭火方法:有机过氧化物、金属过氧化物只能用砂土、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剂扑救;扑救时应佩戴防毒面具。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一、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1、火灾爆炸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发现人员应迅速拨打火警(119),报警时必须讲明起火地点、火势大小、起火物资等详细情况;同时通知厂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消防小组及现场人员灭火,并派专人引导消防车到现场灭火。 救援指挥部接到火灾事故的通知后,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如:设置安全标识牌、警戒线,事故现场的紧急疏散等等。并根据现场事故的严重程度,及时通知相关部门、科室/车间,联系、协调,对现场进行戒严和救护。 救援指挥部在企业领导未到的情况以现场最高行政级别或技术职务人员为最高指挥,负责指挥救援与疏散工作应急救援抢救事故的所有人员都必须服从统一领导和指挥.保证现场的救援行动紧有序。 事故现场应根据事故性质和波及围划定危险区域,布置岗哨,阻止非抢救人员进入。 2、低温液体泄漏冻伤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发现化学化学品及其它危险物品的泄漏的人员立即向救援指挥部报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后尽一切可能切断事故源,防止污染围扩大; 发生事故的车间,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点、部位和原因,凡能经切断事故源等处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则以自救为主。如无法抢救的应向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堵漏和抢救的具体措施。 救援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由现场总指挥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支援。

在事故现场的救援过程中,及时根据化学品种类、危害性质、扩散形式,判断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并对泄漏下风扩散区域进行监测,确定结果,监测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必要时根据指挥部决定通知扩散区域的人员撤离或指导采取简易有效的保护措施。 尽快采取措施杜绝、减少化学危险品的泄露,尽量围堵、收集泄露的化学危险品,残余、排放部分用中和、稀释等手段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 3、氮气、氩气、二氧化碳泄漏中毒窒息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迅速查明泄漏点,关闭泄漏点前的阀门,阻止氮气、氩气、二氧化碳的继续泄漏,必要时停止制氧系统的运行。 打开事故地点的门窗,利用周围通风设备进行强制通风。 如发现有人窒息,应立即将其抬到通风的地方,对其采取人工呼吸等措施进行抢救。同时,向救援指挥部汇报事故情况。 救援指挥部接到报警后,立即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报告,迅速通知各专业救援队伍赶往事故现场,根据现场情况可及时通知医院、消防等有关部门。 领导小组各成员接到通知后,及时到达现场。应急现场总指挥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做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应急救援队展开救援。如事故扩大,应请求外部救援。 应急现场总指挥,视事故控制情况,做出停机决定,并对事故状态进行跟踪监测。 消防小组到达现场后,立即利用应急通风设备进行强制通风。 抢修小组到达现场后,根据现场指挥下达的命令,迅速进行设备抢修,控制事故扩大化。 救护小组到达现场后,对窒息人员进行人工呼吸等抢救。 二、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响应和处置措施文档

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响应和处置措施文档 Document of emergency response and disposal measure s for hazardous chemicals leakage 编订:JinTai College

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响应和处置措施文 档 小泰温馨提示:讲话稿是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 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用来交流思想、感情, 表达主张、见解,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本文档根据讲话稿 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安全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 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化工安全》从化工物料安全、火灾、危险化学品泄漏 扩散、化工单元操作安全技术、典型反应过程安全技术、事故应急救援六个方面对化工企业生产安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那么,今天小泰为大家带来的守于安全生产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全生产范文】 危险化学品泄漏防控计划及泄漏应急响应和处置措施 一、泄漏的定义、表现形式、分级及主要危害。 1、泄漏是指工艺介质的空间泄漏(外漏)或者一种介质 通过连通的管道或设备进入另一种介质内(内漏)的异常状况。

2、泄漏的表现形式。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泄漏主要包括易 挥发物料的逸散性泄漏和各种物料的源设备泄漏两种形式。逸散性泄漏主要是易挥发物料从装置的阀门、法兰、机泵、人孔、压力管道焊接处等密闭系统密封处发生非预期或隐蔽泄漏;源 设备泄漏主要是物料非计划、不受控制地以泼溅、渗漏、溢出等形式从储罐、管道、容器、槽车及其他用于转移物料的设备进入周围空间,产生无组织形式排放(设备失效泄漏是源设备泄漏的主要表现形式)。 3、泄漏表现形式与结果。根据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气体、粉尘泄漏可能导致的结果不同将泄漏分为易燃易爆介质泄漏和有毒有害介质泄漏两种。易燃易爆介质泄漏可导致火灾、等恶性事故;有毒有害介质泄漏可导致职业病、中毒、窒息、 死亡等事故。 4、液体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气体、粉尘泄漏分为轻微 泄漏、一般泄漏、严重泄漏和不可控泄漏四级。 1)轻微泄漏:指静密封点的渗漏(无明显液滴)和滴漏(大于5分钟1滴)以及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5滴以内。

学校防危险化学品泄漏污染事故预案

学校防危险化学品泄漏污染事故预案 为了加强对化学品事故的有效应急控制减少化学品可能对师生伤害事件的发生。有序地组织开展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时控制事故扩大。特制定“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案”。 化学实验经常接触剑备种化学试剂,在操作过程中常伴有各种气体、蒸气、烟雾和粉尘等生成。这些化学试剂和反膨生成物☆小少起¨1『燃的、订毒的、宵寤蚀性的或是易爆炸的。实验仪器很多是玻璃制成的,实验过程中又经常使用灯火或其它热源加热,容易发生如火火、爆炸、触电、割伤、烧伤和中毒等事故。为确保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现将它们发生的主要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办法分述如下第,一条儿种伤害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一)、防火 发生原因; 1.点燃的酒精灯碰翻或酒精喷灯使用不当。 2.可燃物质如红磷、硫磺、汽油、酒精、乙醚、氧气等因接触火焰域处在较高温度下着火燃烧。 3.能自燃的物质如向磷等由于接触空气或长时间氧化作用而燃烧。 4.化学反应引起的燃烧或爆炸。 5.电路故障 预防措施: 1、燃物和强氧化刺分开放置。

2、进行加热或燃烧实验时,要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使用易挥发的可燃物质,实验装置要严密不淄气,严禁经燃烧的火焰附近转移或添加易燃溶刺。 4.使_用酒糟喷灯前应先检查盛酒精的筒有无酒精外漏.酒精蒸气出口处有无局部阻塞。 5.易挥发的可燃性废液只能倾入水槽,并立刻用水冲去:可燃废物如浸过可燃性液体的滤纸、棉花等,不得倒入废物槽,及时在露天烧去。不得把燃着的或带有火星的火柴梗投入废物箱。‘6.实验室严禁吸烟。 7.实验室经常备有砂桶、火火器等防火器材。 8.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前,仔细检查酒精灯是否熄灭,电源是否关闭。 处理方法: 1.迅速移走一切可燃物,切断电源,关闭通风器,防止火势蔓延。 2.如果是洒精等有机溶剂泼洒在桌面上着火燃烧,用湿株布、砂子盖灭,或用灭火器扑灭。 如果衣服着火,立即用湿布装盖,使之与空气隔绝而熄灭;农服的燃烧面积较人,可躺在地上打滚,使火馅不敛向L烧着头部,网时也Ⅵ经火键火。 3.扑火化学药揣、试剂造成的失火要注意以卜事项: (1)比水轻的有机溶剂(如汽油、酒精、乙醚等)着火,切勿用水

企业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

企业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 一、引言 1、本预案是依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要求,并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2、本预案系统的描述了本公司按法规要求和公司的需要所建立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其实施活动。 3、本预案适用于 5、本预案在内部使用时,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文件之一。 二、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三、术语解释 1)危险化学品: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 2)危险化学品事故: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 3)应急救援: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5)危险目标: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化学品所在场所或设施。 6)预案: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

故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7)分类:指对因危险化学品种类不同或同一种危险化学品引起事故的方式不同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而划分的类别。 8)分级:指对同一类别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程度划分的级别。 四、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位于工从业人数,周边情况,主要产品. 五、危险目标极其特性 危险目标 本公司的重要危险目标是: A、生产车间 B、仓库 危险特性 一、工艺的危险特性 (1)生产工艺的危险性分析 管道、闸门和设备等密封不严会导致泄漏或喷溅,危险化学品挥发出的蒸汽于空气的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火会发生燃烧爆炸。 (2)清洗检修的危险性分析 A、登高作业可能有高空坠落的危险。 B、如有残留液体,可能会造成化学烧伤和中毒。

最新危险化学品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危险化学品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一、目的: 为保证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控制事态扩大,防止事故蔓延,有效组织实施抢险救援,保证突发情况能够及时得到应急处理,最大限度地避免突发性事故的发生,减轻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同时尽快恢复经营,特制定此方案。 二、危险化学品泄漏报警分级 1、一级报警:可燃气体报警仪发出报警信号,危险化学品出现大量泄漏,消防沙、围堰、收集池已经完全不能有效控制危险化学品泄漏。 2、二级报警:可燃气体报警仪发出报警信号,危险化学品出现泄漏状况,消防沙、围堰、收集池能够控制泄漏的危险化学品。 3、三级报警:可燃气体报警仪发出报警信号,由于危险化学品储存间未定期启动排风扇,导致室内可燃气体浓度上升,可燃气体报警仪发出报警信号。 三、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事故报告对象 1、当发生一级报警时,现场人员立即上报环境与安全管理部,并通知科室和部 门负责人。 2、当发生二级报警时,现场人员立即上报环境与安全管理部,并通知科室和部 门负责人。 3、当发生三级报警时,现场人员立即上报科室和部门负责人。 四、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事故报告内容 危险化学品泄漏的位置、危险化学品泄漏的量、现场有无人员伤亡、危险化学品泄漏原因、是否有人员被困、联系人名字和电话 五、现场处置方案 1、当可燃气体报警仪发出报警信号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及时疏散作业人员至 所在位置的上风处; 2、当发生一、二级报警时,现场负责人员立即上报环境与安全管理部,并通知 科室和部门负责人;当发生三级报警时,现场人员立即上报科室和部门负责人。 3、现场应急处置人员佩戴好防毒面罩及防护服后,采用消防沙、干土、煤灰等 掩埋泄漏的危险化学品。 4、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六、日常要求 1、危险化学品库房、兑油房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定期启动危险化学品储存室的排风设施,防止危险化学品挥发性气体浓度超 标。 3、对新进危险化学品桶、罐等进行检测,确认无泄漏缺陷后方可入库。 4、员工一定要严格按照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搬运危险化学品。 5、定期维护可燃气体报警系统,每天检查现场应急救援器材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七、注意事项 1、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2、设置现场警戒线,严禁非相关人员进入现场。 3、切断火源,严禁火种,使用不产生火花工具处理,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4、救护人员应处于泄露源的上风侧,不要直接接触泄露物。 5、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 精品文档

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基本方法汇总

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基本方法 南通市安监局杨照信工程师 2016年6月12日 主要内容 一、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五个概念 二、危化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法 三、介绍几种常见突发事件处置做法 一、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五个概念 概念一:什么是突发事件? 概念二:什么是生产安全事故应急? 概念三:事故应急管理的内涵? 概念四:《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的内容(总局74号令) 概念五:事故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两误区? 概念一:什么是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

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概念二:什么是生产安全事故应急? 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应急行动。 概念三:事故应急管理的内涵? --预防--预备--响应--恢复--(反复循环) 预防:法规、保险、监控、风险评价、规划、公众教育等 预备:预案、通告与报警、医疗系统、应急资源、特殊保护、培训语言演练、互助协议等等。 响应:启动通告报警、启动应急救援、提供医疗救助、疏散与避难、搜寻与营救等 恢复:清理废墟、损失评估、消毒去污、灾后重建、预案评估等 概念四:《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的内容(总局74号令) 一、必须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责任制,层层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体系。 二、必须依法设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建立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度。

三、必须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配备必须的应急装备、物资,危险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 四、必须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相衔接的应急预案,重点岗位制定应急处置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五、必须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 六、必须向从业人员告知作业岗位、场所危险因素和险情处置要点,高风险区域和重大危险源必须设立明显标识,并确保逃生通道畅通。 七、必须落实从业人员在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停止作业,或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的权利。 八、必须在险情和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做好先期处置,及时采取隔离和疏散措施,并按规定立即如实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 九、必须每年对应急投入、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工作进行总结评估。 概念五:事故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两误区? 误区一:火灾事故等突发事件几率很小,不一定就在我公司(我家,我身上)发生。 火灾等事故往往在那些管理最薄弱,隐患最多又得不到治理的企业(家庭、个人)爆发,火灾往往使那些最无准备、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响应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响应 1.1 响应分级 事故响应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根据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或部门)控制事态的能力,可分为车间级应急响应程序和公司级应急响应程序。 1.1.1 车间级应急响应程序启动的条件 事故危害程度小,没有造成人员重伤或死亡,不影响其它车间(部门)的正常生产和人员的生命安全,利用本车间的人员及物资即可将事故处理。 1.1.2 公司级应急响应程序启动的条件 事故危害大,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影响公司正常生产,需调用公司的人员和物资,甚至需要外部支援,才能将事故处理。 1.2 响应程序 1.2.1 指挥与控制

车间级应急响应由车间主任为事故现场救援指挥,负责人员的调动和物资的调配,并及时向上一级领导汇报情况; 公司级应急响应由应急指挥部总指挥为事故现场救援指挥,负责人员的调动和物资的调配;根据事态的严重程度,决定向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汇报事故,请求外部支援,并向周边单位通报事故简要经过。 1.2.2 资源调度程序 事故发生后,各级响应级别的现场指挥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对救援资源进行调配。需要调动其它单位(部门)资源时,及时请示上级领导,支援事故救援。在紧急状态下,采取“特事特办”、“手续从简”的办法,快速办理各种资源的调配手续。 1.2.3 医疗救护程序 1.2.3.1 事故中,发现有人员受伤,将受伤人员转移至安全地点,采取简单的救助措施。伤势较轻的,利用运输工具将受伤人员送往公司医务室救治;如伤势较为严重,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医疗支援,并将情况汇报给人员抢救小

组和应急指挥部。 1.3. 2.2 人员抢救小组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往现场,查看伤势情况,采取简单救助措施,伤势较为严重的,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医疗支援,并将情况汇报给应急指挥部。1.2.4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程序 1.2.4.1 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必须穿戴安全防护用具进行救援作业。 1.2.4.2 一般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等,可由应急人员所在单位自行提供;专用防护用具由事故发生单位(或部门)提供。 1.2.4.3 防护用具数量不够时,由应急指挥部紧急从仓库中调拨,涉及部门及人员应本着“安全大于一切”的原则,从快从简办理手续,及时将防护用具分发到救援人员的手中,以免耽误救援工作的开展。 1.2.5 应急避险程序 发生事故后,为防止无关人员误入现场造成伤害,由疏散引导小组根据事故的大小划定警戒区,设立红白色相间警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几项基本原则

编号:SM-ZD-63830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几项基本原则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几项基 本原则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定义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是指危险化学品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及其它较大社会危害时,为及时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和组织撤离,清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救援活动。 (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1.控制危险源: 2.抢救受害人员; 3.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 4.排除现场灾患,消除危害后果。 (三)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形式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按事故波及范围及其危害程度,可采取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两种形式。

1.单位自救 《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危险化学品的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五十一条也明确规定了单位内部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单位负责人对组织救援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单位内部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负责人必须立即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救援,并立即报告当地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公安、环境保护、质检部门。 2.社会救援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明确规定,发生社会事故时,当地人民政府和其他有关部门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指挥、领导工作。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环境保护、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当地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实施救援,不得拖延、推诿。(四)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与实施 1.事故报警

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理预案

项目硫酸、双氧水 泄漏/人员伤害应急处理预案 1.0总则 项目所用化学药品包括98%硫酸、双氧水(以下简称化学原料),其中硫酸被列入国标重大危险源名单,为了保证使用、储存安全可靠,避免造成人身伤害、设施损伤,特制定如下规定以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保障SZ36-1原油终端生产污水临时性处置项目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使用、储存安全可靠,避免造成人身伤害、设施损伤,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1.1目的 制定本应急预案的目的是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泄漏提出应急处理预案,明确应急机构的组成及联络方式、应急处理程序、各岗位人员的职责,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救助工作,把事故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1.2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生产污水临时性处置项目作业期间。 1.3 危化品危害辨识资料 1.3.1 硫酸 健康危害效应: 吸入或食入可能致死,会腐蚀眼睛、皮肤、呼吸道,可能造成失明、肺水肿(症状可能延迟发生),含硫酸的无机酸雾滴具致癌性。 环境影响: 物理性及化学性危害:本身不会燃烧,但高温会分解产生毒气如硫氧化物。与很多无机或有机化学品接触,可能导致火灾或爆炸,与金属接触会释出易燃氢气,与水会剧烈反应。 特殊危害: 主要症状:咳嗽、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牙齿糜烂及变色 物品危害分类:8 防治措施 (1)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亦可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后就医治疗。 应急电话:120 (2)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亦可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3)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 灭火措施: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项目组报警,并马上组织项目组人员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灭火;灭火注意事项:严禁用水流和泡沫灭火,以免浓酸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伤人和酸液乱流污染环境。 (4)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全面罩),穿防酸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消除方法:小量泄漏,用碳酸氯钠或苏打粉、热石灰覆盖泄漏区,也可用砂土吸收中和的残留物后放入容器中待处理;处理工作应于高处或上风处进行;隔离现场;保持现场通风;禁止触摸泄漏物; 1.3.2 双氧水 健康危害效应: 吞食可能致命、腐蚀眼睛和皮肤。 物理性及化学性危害: 为强氧化性物质,与可燃物接触会造成起火爆炸。高温会迅速分解,与许多化学品会起激烈爆炸性反应,可能形成爆炸性过氧化物。 特殊危害: 主要症状:刺激感、皮肤刺痛及暂时性变白、红肿、起泡、胃痛、呕吐、眼疾。 物品危害分类:5 .1(氧化性物质),8 (腐蚀性物质) 当现场作业人员遭遇泄露的双氧水腐蚀时,救护组应对被腐蚀人员进行如下急救: 1.人员皮肤被双氧水腐蚀时,应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注意患 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救护人员应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2.双氧水进入眼睛时应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 总则 1.1目的 为加强对公司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保障员工生命和公司财产的安全,以便在事故发生时高效有序地控制处理,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结合公司生产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1.2 工作原则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努力实现一队多能;培训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并发挥其作用。 1.3 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事故应急总预案》。 1.4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危险化学品泄漏、中毒、燃烧、爆炸的预防及应急处置。 1.5 应急目标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有部分原材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属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有腐蚀特性、易燃易爆、有毒、有害

等特性;根据本公司生产、使用、贮存化学危险物品的品种、数量、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化学事故的特点,确定本公司的应急救援危险目标。 1号目标:硫酸泄漏事故; 2号目标:液氨、氧气、乙炔等泄漏(火灾、爆炸)事故; 3号目标:柴油泄漏燃烧爆炸事故。 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职责、分工 2.1指挥机构的组成 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总经理、分管副总经理及总调度室、安全环保部、综合办公室、机电部、财务部、质检部、化验室、市场部、维修车间、水汽车间与各生产车间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安全环保部兼管。发生重大事故时,以领导小组为基础,立即成立公司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经理任总指挥,副总经理任副总指挥,负责全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指挥部下设通讯联络队、治安保卫后勤保障队、消防救护队、抢险队、抢修队、物资供应队、现场监测队,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外出时,可由安全环保部和总调度室负责人担任临时总指挥、副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2.2 应急救援机构职责 2.2.1指挥部职责 (1)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信号,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和全公司

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处理及注意事项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处理及注意事项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5 页

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处理及注意事项 所谓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毒害性、腐蚀性、放射性等危险性质,在运输、装卸、使用、储存、保管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发生导致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事故的化学品。危险化学品泄漏后,如果处理不当,不但对周围环境造成长期的严重污染,引起人体中毒害甚至死亡,而且可燃物、易燃物引发的火灾、爆炸会造成周围大面积毁灭性的破坏。因此,对泄漏物及时进行安全处理尤为重要。 一、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安全处理方法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处理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围堤堵截法针对较大面积以上泄漏的危险化学品,为防止四处蔓延,造成难以控制的局面,采取先用沙土围堵,然后再根据危险化学器的理化特性进行相应安全处理的办法。 2.稀释法和中和法针对泄漏的具有强腐蚀性的危险化学品,加水稀释或用其他物质使之进行中和反应,从而降低液体危险品的浓度或直接消除其危险性。 3.覆盖法针对泄漏的易迅速形成爆炸极限范围和易挥发的有毒液体危险品,选用泡沫等物质覆盖在上面,形成覆盖,抑制其蒸发,然后再根据其特性进行安全处理。 4.吸收法针对泄漏的液体危险器,根据其易被吸收的特性,先用蛭石或其他惰性物质进行吸收,再移至其他空旷处深埋或做其他安全处理。 5.冲洗去针对少量泄漏的危险化学品或经过用吸收法处理后的污染现场,有条件地用消防水冲泄漏现场的危险化学品,使之直接排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不能排入污水处理系统的,必须用大量消防水进 第 2 页共 5 页

AA医科大学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AA医科大学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1.指导思想 按照依法、科学、规范、有序的原则,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机制。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的实施救援,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危害程度、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我校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安全和社会稳定。 2.救援原则 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遵循学校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组织配备专业救援队伍及救护设备实施,承担本单位危险化学品发生事故时的抢救、救援和处置工作,并及时报告事故情况。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 成立AA医科大学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以下简称应急救援领导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校领导担任。成员单位包括:党政办公室、教务处、科技产业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保卫处、科研实验中心、实验教学中心、后勤管理处、校医院、危险化学品储存和使用单位(院、所)负责人。办公室设在国有资产管理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二)工作职责 1.应急救援领导组职责 负责统一部署、协调、组织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实施;决定预案的启动和终止;指挥参与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开展工作。 2.成员单位职责 党政办公室:承接危险品事故报告;请示组长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通知各成员单位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协调各成员单位的抢险救援工作;及时向学校和上级部门报告事故和抢险救援进展情况,必要时向外发出救援请求;落实上级部门和学校领导关于事故抢

险救援的指示和批示;保障和协调救援车辆的使用。 保卫处:布置安全警戒,保证现场井然有序;实行交通管制,保证现场道路畅通;加强保卫工作,禁止物管人员、车辆通行;组织事故可能危及区域的人员疏散撤离,对人员撤离区域进行治安管理,参与事故调查处理;负责事故现场扑灭火灾,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泄露。 国有资产管理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负责校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监督检查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制定应急救援预案;负责校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订;组织应急救援模拟演习及开展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处理。 后勤管理处:负责救援人员和物资的调配;事故控制后的洗消事故现场的修缮工作。 校医院: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工作,组织救护车辆及医务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对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组织工作;负责事故现场调配医务人员、医疗器械、急救药品及统计伤亡人员情况。 危险化学品储存和使用单位:负责制定本部门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配合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处理。 三、应急救援程序 (一)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所在单位须立即按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开展救援工作,抢救受害人员、控制危害扩散,并报告学校相关领导及保卫处。各相关部门要立即组织力量赶赴事故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二)当校保卫处确定危险化学品事故不能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或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时,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报告,并请求合肥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给予支援。报告要及时准确,不得漏报、瞒报。 (三)校保卫处协助公安等部门做好事故的查处及善后处置工作。 四、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现场处置措施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首先进行个人防护,然后按照事故不同类别不同级别分别采取相应的现场处置措施,并报告应急救援领导组。 1.化学品泄漏 易燃、有毒气体泄漏现场人员首先切断电源,佩戴个人防护用具,然后迅速开门窗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方案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方案 1、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置方案 泄漏处理包括泄漏源控制及泄漏物处理两大部分: 1.1 泄漏源控制 a) 生产过程中可停止作业或采取改变工艺流程等方法,并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漏处; b) 包装物发生泄漏,应迅速将包装物移至安全区域,并更换。 1.2 泄漏物处理 a) 少量泄漏用不可燃的吸收物质包容和收集泄漏物(如沙子、泥土),并放在容器中等待处理; 1.3 泄漏处理时注意事项: a) 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b) 严禁携带火种进入现场; c) 应急处理时不要单独行动。 1.4 化学品灼伤处置方案 a) 化学性皮肤烧伤 ——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被化学物污染的衣裤、鞋袜等;——立即用大量清水或自来水冲洗创面10~15分钟;——新鲜创面上不要任意涂抹油膏或红药水; ——视烧伤情况送医院治疗,如有合并骨折、出血等外伤要在现场及时处理。

b) 化学性眼烧伤 ——迅速在现场用流动清水冲洗; ——冲洗时眼皮一定要掰开; ——如无冲洗设备,可把头埋入清洁盆水中,掰开眼皮,转动眼球洗涤。 1.5 中毒处置方案 a) 发生急性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送医院急救,并向院方提供中毒的原因、毒物名称等; b) 若不能立即到达医院,可采取现场急救处理:吸入中毒者,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向上风向转移至新鲜空气处,松开患者衣领和裤带;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用催吐的方法使毒物吐出。 氰化钾被盗、泄漏处置方案 2.1、氰化钾被盗应急处置措施 a) 发现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通知安全管理科负责人,同时保护被盗现场不被破坏。 b) 安全管理科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通知厂护卫队员保护现场原貌,并立即赶往现场。 c) 安全管理科在安排现场保护的同时及时向公司领导并逐级向公安等相关科室报告。 d) 安全管理科负责人初步了解被盗事件的基本情况,联系相关人员到达现场,以便在领导和公安机关到达现场后能及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全解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三明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1.3编制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在矿领导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严重性、可控性、影响范围和所需动员的资源等因素,分类分级设定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页脚内容- 1 -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日常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努力实现一队多能;培养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并发挥其作用。 1.4等级划分 危险化学品事故是指在本矿内危险化学品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等过程中危险化学品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事故(矿山开采过程中发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爆炸事故、放炮事故除外)。按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危险化学品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Ⅰ级)重大事故(Ⅱ级)较大事故(Ⅲ级)一般事故(Ⅳ级)四种情形。 (1)Ⅰ级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一次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或危及100人以上急性中毒的危险化学品事故; 页脚内容- 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