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早期食管癌筛查与精查(全文)

早期食管癌筛查与精查(全文)

早期食管癌筛查与精查(全文)
早期食管癌筛查与精查(全文)

早期食管癌筛查与精查(全文)

我国食管癌发病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20世纪50年代以来,食管癌筛查和早诊早治一直受到国家卫生部门的重视。在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已初见成效。在非高发区,开展大规模人群普查并不符合我国国情,提高各级医疗机构肿瘤机会性筛查的检出率是现阶段较为可行的策略。

(一)筛查对象

根据我国国情、食管癌危险因素及流行病学特征,符合下列第(1)条和(2)~(6)条中任一条者应列为食管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1)年龄超过40岁;(2)来自食管癌高发区;(3)有上消化道症状;(4)有食管癌家族史;(5)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6)具有食管癌的其他高危因素(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

(二)筛查方法

内镜及病理活检是目前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金标准。内镜下可直观地观察食管黏膜改变,评估癌肿状态, 拍摄或录制病变影像资料,并可通过染色、放大等方法评估病灶性质、部位、边界和范围,一步到位地完成筛查和早期诊断。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加指示性活检的组合操作技术已成为我国

现阶段最实用有效的筛查方法[55]。电子染色内镜等内镜新技术在早期食管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尚处评估阶段,既往使用的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56]和上消化道钡餐等筛查方法因诊断效能及接受度等问题,已基本被淘汰,不做推荐。早期食管癌内镜筛查流程见图5。

内镜精查

(一)检查前准备

1. 检查前患者应禁食≥6 h,禁水>2 h,有梗阻或者不全梗阻症状的患者应延长禁食、禁水时间。

2. 检查前应取得知情同意,并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嘱其平静呼吸、不要吞咽唾液,避免不必要的恶心反应。

3. 检查前10~20 min可给予患者黏液祛除剂(如链酶蛋白酶)及祛泡剂(如西甲硅油)口服,以清除上消化道内黏液与气泡,改善视野,提高微小病变的检出率。

4. 检查前5 min给予1%盐酸达克罗宁胶浆或l%利多卡因胶浆5~10 ml含服,或咽部喷雾麻醉。有条件的单位可在麻醉师配合下使用静脉镇静或麻醉,可提高受检者内镜检查的接受度。

(二)内镜检查过程

1. 患者取左侧卧位,头部略向前倾,双腿屈曲。医生应注意安抚和鼓励受检者,以期配合检查。经口插镜后,内镜直视下从距门齿16 cm开始缓慢循腔进镜,仔细观察每1 cm的食管黏膜状态,注意黏膜色泽、光滑度、蠕动及内腔的形状等,并完成后续对胃及十二指肠的检查。尽量在进镜时观察未被内镜摩擦的正常黏膜和黏膜病灶的原始状态。检查过程中,如腔内附有黏液、唾液或气泡,应用清水或祛泡剂和黏液祛除剂及时冲洗吸引后再继续观察。如发现病变则需确定病变的具体部位、范围及形态,并详细描述,同时拍照记录。

2. 如进镜时受检者咽反射强烈,观察颈段食管内腔较为困难,在退镜至此处时,嘱受检者屏气数秒,可使颈段食管良好扩张,便于观察。进入距门齿约40 cm胃食管交界区时可嘱受检者深吸气后屏气数秒,胃食管交界区向食管侧移动,较易观察并可在直视下摄片。

3. 保证内镜图片数量和质量:为保证完全观察整个上消化道,国内学者较为推荐的摄影法认为应留图40张[57]。观察食管时每隔5 cm至少拍

摄一幅图片。如发现病灶,另需额外留图。同时,需保证每张图片的清晰度。

(三)内镜检查技术

1. 普通白光内镜:食管黏膜病灶有以下几种状态:(1)红区,即边界清楚的红色灶区,底部平坦;(2)糜烂灶,多为边界清楚、稍凹陷的红色糜烂状病灶;(3)斑块,多为类白色、边界清楚、稍隆起的斑块状病灶;(4)结节,直径在1 cm以内,隆起的表面黏膜粗糙或糜烂状的结节病灶;(5)黏膜粗糙,指局部黏膜粗糙不规则、无明确边界的状态;(6)局部黏膜上皮增厚的病灶,常常遮盖其下的血管纹理,显示黏膜血管网紊乱、缺失或截断等特点。内镜医师应提高对上述特征的认识,在检查时注意观察黏膜的细微变化,锁定可疑区域是开展后续精查的基础。

2. 色素内镜:将各种染料散布或喷洒在食管黏膜表面后,使病灶与正常黏膜在颜色上形成鲜明对比,更清晰地显示病灶范围,并指导指示性活检。色素内镜常用染料有碘液、甲苯胺蓝等,可单一染色,也可联合使用。

(1)碘染色:正常鳞状上皮细胞内富含糖原,遇碘可变成深棕色,而早期食管癌及异型增生组织内糖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呈现不同程度的淡染或不染区[58]。根据病变着色深浅、范围及边缘形态,进行指示性活检,

可提高高危人群早期鳞癌及异型增生的检出率。该法不适用于碘过敏、甲亢患者。

(2)甲苯胺蓝染色:因肿瘤细胞增殖活跃,富含核酸类物质,易被碱性染料甲苯胺蓝染色,而正常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相对较少,遇甲苯胺蓝着色不明显。与碘染色相比,甲苯胺蓝染色对操作技术要求更高,耗时长,假阳性率较高,在国内并不常用。

(3)联合染色:单一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效率受到染色原理、染色剂浓度等因素影响,而联合染色法可使各染色方法取长补短,如碘液-甲苯胺蓝染色法和碘液-亚甲蓝染色法对早期食管麟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的准确率高于单一碘染色,且对病变浸润程度评估也有一定价值。

3. 电子染色内镜:通过特殊的光学处理实现对食管黏膜的电子染色,比白光内镜更能清楚显示黏膜表面结构、微血管的形态及病变范围,又可弥补色素内镜的染色剂不良反应及染色耗时长等不足。电子染色内镜和普通白光内镜之间可实现反复切换对比观察,操作更为简便。

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 NB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已得到公认。NBI在食管鳞癌筛查方面较普通白光内镜有明显优势,另有研究报道其对食管鳞癌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优于碘染色,尚需更多研究进一步证实。利用NBI结合放大内镜观察食管上

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ntrapapillary capillary loops, IPCL)和黏膜微细结构有助于更好地区分病变与正常黏膜及评估病变浸润深度,已成为早期食管癌内镜精查的重要手段。

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lexible spectral imaging color enhancement, FICE)将白光分解成不同波段,可进行多达50种光谱组合,从而获得不同黏膜病变的最佳图像,能较清晰显示IPCL,可作为碘染色的重要补充。智能电子染色内镜技术(I-Scan)增强了不同性质黏膜间颜色的对比,在表面增强、对比度、色调处理方面有了很大提升。蓝激光成像技术(blue laser imaging, BLI)联合使用410 nm、450 nm两种波长激光可获得黏膜表浅和深部血管及黏膜结构的高清图像,得到更大的景深并保证明亮度,改善早期食管鳞癌与周围正常黏膜的对比度,并可结合放大技术精细观察。上述技术在在食管癌筛查和精查中的应用有待深入研究。

4. 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放大内镜是在普通内镜的前端配置了一个可调焦距的放大系统,可将食管黏膜放大几十甚至上百倍,有利于观察组织表面显微结构和黏膜微血管网形态特征的细微变化,尤其在与电子染色内镜相结合时,其对黏膜特征显示更为清楚,可提高早期食管癌诊断的准确性,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

5.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CLE):CLE可将组织放大至1000倍,从微观角度显示细胞及亚细胞结构,在无

需活检的情况下即可从组织学层面区分病变与非病变区域,实现“光学活检”的效果。CLE可实时提供早期食管癌的组织学成像且精确度较高,省去了病理活检步骤,大大缩短诊断时间。利用CLE三维重建技术对食管鳞状上皮表面成熟度进行评分,可有效区分鳞状上皮内瘤变和非肿瘤上皮。

6. 自发荧光内镜(autofluorescence imaging,AFI):AFI可将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自发荧光光谱的不同转换为成像颜色的差异,从而加以区分。但其对设备要求较高,检出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较低,目前临床应用较少。

早期食管癌的内镜精查应以普通白光内镜检查为基础,全面细致地观察食管的各个部分,根据各医院的设备状况和内镜医师经验,综合使用染色内镜、放大内镜、共聚焦显微内镜等特殊技术可进一步突显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表现,并有助于了解病变范围、浸润深度及病理类型,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早期食管癌内镜精查流程详见图5。

【重磅】食管癌教案

食管癌 Esophagealcarcinoma 一、流行病与病因学 (一)流行病学 食管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每年全世界大约有20余万人死于食管癌,

其中我国有约15万人,占世界食管癌死亡率的绝大部分。 食管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域差,发病率可相差100-200倍以上,国外以中亚一带、非洲、法国北部和中南美为高发,发病率可达150/10万以上,如伊朗的贡巴德地区为515.6/10万,南非的特兰斯开为357.2/10万,欧洲、北美及大洋州为低发区,发病率大多在5/10万以下。 我国为食管癌高发区,其死亡率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其发病率亦有明显的地域差,高发区分布于太行山区、四川盆地、大别山区、闽南及广东潮汕地区。其中年死亡率在100/10万以上的县市有19个。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食管癌是我国男性第二位的恶性肿瘤,女性为第三位。死亡率为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肺癌死亡率的急剧上升,使食管癌在恶性肿瘤中死亡率的位置发生了变化,1997年的资料显示,中国食管癌世界调整死亡率为20.4/10万,居各种恶性肿瘤第四位,位于胃癌、肝癌、和肺癌之后,其中男性死亡率为27.2/10万,为第四位,女性为13.6/10万,位于胃癌之后为第二位。 另外,食管癌的分布还与年龄、性别、种族、经济发展水平、生活环境有关。 (二)病因学 食管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它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亚硝胺类化合物: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可使食管癌上皮发生增生性改变,最后发展为癌。2.真菌和病毒: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的发病与真菌性食管炎和真菌对食物的污染有关。一些真菌能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少数真菌还能合成亚硝胺。 目前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和EB病毒(EBV)似乎也与食管癌的发病有关。 3.遗传因素:食管癌有显著的家族聚集现象,在高发区河南林县,食管癌的阳性家族史为60%。 4.营养因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在动物蛋白和维生素缺乏的贫穷阶层,食管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提示营养不良与食管癌有关。 微量元素钼、硒、铁、锌、锰等的缺乏与食管癌有关。特别是钼的缺乏受到更多重视,调查发现河南林县的饮用水中缺少钼。 5.饮食习惯:进食过热、过快,进粗食可导致食管上皮损伤,增加癌的易感性。吸烟、饮酒亦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 6.其它因素:食管慢性炎症,贲门失弛缓症、胃食管反流等与食管癌发生有关。 二、病理 (一)食管的解剖分段 了解食管的解剖分段对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目前多采用1987年UICC的分段标准。 1.颈段:食管入口至胸骨柄上缘平面。距上门齿18cm。 2.胸段食管有分为三段: (1)上段:胸骨柄上缘平面至气管分叉平面,距上门齿约24cm。 (2)中段:气管分叉平面至食管胃交接部全长的上半,下界距上门齿约32cm。 (3)下段:气管分叉平面至食管胃交接部全长的下半,下界距门齿40cm,包括腹段食管。 食管癌50%发生于中段,30%发生于下段,上段食管癌少见,颈段食管癌更少。 (二)组织学类型 1.鳞状细胞癌:90% 2.腺癌:1~7%(国外报道达30%) 3.未分化癌:常见 4.癌肉瘤:少见 (三)大体病理 食管癌一经发现多为中晚期,此述为中晚期食管癌的大体病理。 1.髓质型:60%,向腔内外发展,管壁增厚,易累及邻近器官,常浸润食管全周。对放疗敏感性差,切除率低,预后不良。 2.蕈伞型:15%,为一椭圆形肿块,向腔内生长,其边缘与正常粘膜分界较清,表面长形成溃疡,外侵少,切除率高。预后较好。 3.溃疡型:15%表现为塌陷而边缘清楚的溃疡。常累及周围组织,梗阻症状轻。预

食道癌晚期症状和死前症状表现

食道癌晚期症状和死前症状表现 食道癌晚期症状和死前症状表现有哪些?食道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所以通常得到确诊时都已经到了中晚期,这时对于治疗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困难,食道癌晚期没有治愈的概念,只能是消除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 一、食道癌晚期症状表现 1.出血:癌组织坏死、溃破或侵及大血管引起呕血或黑便,肿瘤侵及主动脉时可引起大出血死亡。 2.吞咽困难:进行性吞咽困难是中、晚期食管癌最典型的症状,开始为固体食物不能顺利咽下,或用汤水冲后咽下,继之半流质饮食也同样受阻,最后进流质饮食咽下也有困难。吞咽不利程度与病理类型有密切关系,缩窄型及髓质型较严重。 3.吐粘液:食管病变起的食管变引起的食管不全或完全梗阻,使分泌物引流不畅,积于食管狭窄上部,刺激食管逆蠕动后吐出。 4.颈部、锁骨上肿块:是晚期食管癌常见体征,肿块为无痛性,进行性增大,质硬,多为左侧,也可是双侧。 5.疼痛:胸痛或背部疼痛是晚期食管癌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为钝痛、隐痛或烧灼痛、刺痛,可伴沉重感,胸背痛往往是癌瘤外侵引起食管周围炎、纵隔炎, 甚至累及邻近器官、神经及椎旁组织所致。溃疡型及髓质型伴有溃疡者疼痛更为常见 6.声音嘶哑:当肿瘤直接侵犯或转移灶压迫喉返神经时出现声带麻痹,导致声音嘶哑,一部分病人可因治疗有效声嘶好转。 二、食道癌晚期死前症状 食物滞留感染和异物感咽下食物或饮水时,有食物下行缓慢并滞留的感觉,以及胸骨后紧缩感或食物粘附于食管壁等感觉,食毕消失。症状发生的部位多与食管内病变部位一致。咽喉部干燥和紧缩感咽下干燥粗糙食物尤为明显,此食道癌症状的发生也常与病人的情绪波动有关.食道癌扩散转移是食道癌中晚期常见的症状.临床上,上段食管癌常转移到锁骨下动脉旁、气管旁颈深和锁骨上淋巴结,体检时可于胸锁乳突肌下端扪及转移的淋巴结。患者如出现声音嘶哑,常由于转移淋巴结压迫喉返神经所致。上段食管癌亦可向下逆行转移。中段食管癌一般转移到食管旁、肺门、气管分叉下、心包旁淋巴结,亦可向上和向下同时转移。下段食管癌可转移到食管旁、心包旁、膈下韧带及贲门旁淋巴结。无论上中下段食管癌均

食管癌中期症状及分析

本文章由荆门市掇刀人民医院肿瘤科刘氏中医四联疗法传人“刘献周”主任 整理。 食管癌堵塞确切病因不明,但它的形成却是由食道粘膜正常上皮细胞受体内外 各种因素刺激渐渐演变为癌的。 从正常上皮发展成癌需要多长时间至今还不清楚,一般地说,从食道上皮 重度增生发展成癌需数年之久,再由早期癌发展到中晚期癌需一年左右。 肿瘤专家来分析一下食管癌的中期症状表现: 食管癌、食道癌病人的癌肿继续发展下去,会造成管腔狭窄出现食管癌的 典型症状吞咽困难,绝大部分病人都有进行性的吞咽困难,即开始时大口吃硬 食物时有梗噎感,小口慢吃或进半流质时无感觉,以后进食也会有梗噎感,必 需用汤水送下。 随着肿瘤的增大,病情的加重,病人就只能进食流质,最后喝水也感困难。吞咽困难的程度与食管癌的病理类型症状较轻胸背疼痛,有一些患者在吞咽食 物时有胸骨后疼痛,为钝痛或刺痛及烧灼感。 根据肿瘤的部位,疼痛肿瘤的部位,疼痛可出现于颈部或剑突下、上腹部。若有持续性胸背疼痛多为癌肿侵犯(或)压迫胸膜及脊神经导致呕吐,进食呕 吐是食管癌的常见症状,多见于梗阻较重的患者。 呕吐常在进食后造成,吐出物为下咽的唾液和食物,少数患者由于癌组织 表面出血而出现呕血体重减轻,随着吞咽困难加重,进食量减少,可造成体重 减轻。 以上食管癌中晚期症状就已明显出现病人吞咽困难了,所以,专家提醒市民,一定要坚持定期体检,早诊断才能早治疗,切勿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给 自己也带来麻烦和痛苦。 最后,我们还值得一提的是食管癌是可以治愈的一种肿瘤,因而,我们要 有信心战胜它。良好的心态对治疗也是很有帮助的。

意见建议:中药比较平和,没有副作用,病人一般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且癌症病人一般通过服用中药大多数都可以做到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提高生 存质量的.而且中药还可起到减毒增效,提高身体的免疫力,纠正化疗的副作用.长期服用能起到根除作用。 刘献周中医四联疗法”特点: 1.可以弥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不足。手术固然能切除癌肿,但还有残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血管 中癌栓存在等,运用“刘献周四联疗法治疗”,可以防止 复发和转移;放疗、化疗治疗对消化道和造血系统有相当 的副作用,运用此疗法治疗既能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 又能加强放疗、化疗的效果,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或不能手 术和放疗、化疗的可以采用此治疗方法。 2.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肿瘤虽然是生长在身体的某一局部,但实际上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对多数的肿瘤病人来说,局 部治疗是不能解决根治问题的,而中医由于从整体观念出发,实施辨证论治,既考虑了局部的治疗,又采取扶正培 本的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状况都具有重 要的作用。

食管癌试题[参考提供]

1.一男性食管癌患者,既往无慢性咳嗽史,放疗中出现咳嗽,喝水呛咳,有发热,应警惕() A.放疗气管反应B.肺部感染 C.纵隔穿孔脓肿D.气管食管瘘伴肺部感染 E.放射性肺炎 2.1例下段食管癌患者,病灶长度7cm,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穿孔征象,首选治疗是() A.手术B.化学治疗 C.放射治疗D.中医及免疫治疗 E.术前放射治疗加手术 3.食管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 A.直接蔓延B.淋巴道转移 C.血道转移D.腹腔内种植 E.消化道播散 4.食管的三个生理狭窄处是() A.食管入口处、主动脉弓处及左主支气管处 B.主动脉弓处、左主支气管处与左心室处 C.主动脉弓处、左主支气管处以及膈肌入口处 D.食管入口处、主动脉弓处以及膈肌入口处 E.食管入口处、左心室处以及膈肌入口处 5.食管癌的病变部位分段() A.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 B.颈段、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 C.颈段、胸段、腹段 D.上、中、下段 E.颈段、胸段 6.早期食管癌的概念() A.癌组织局限于黏膜内 B.癌块直径在2cm以内 C.癌组织未侵入肌层,且无食管旁淋巴结转移 D.癌块直径在4cm以内 E.癌块直径在10cm以内 7.下列哪项不属于中、晚期食管癌的大体分型() A.髓质型B.缩窄型 C.溃疡型D.蕈伞型 E.菜花型 8.早期食管癌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 A.食管腔内放射治疗B. 食管癌 A1型题

1.下列哪项不是食管癌的手术禁忌证?A(6. 2.1) A.严重吞咽困难 B.声音嘶哑 C.气管食管瘘 D.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E.严重恶病质者 2.下列哪项不是我国食管癌病理分级标准?D(5.2.2) A.病变长度 B.病变范围 C.有无转移 D.消瘦和贫血程度 E.病理形态和病理切片 3.下列哪项不是早期食管癌的临床表现? C(3.2.1) A.食管内异物感 B.食物停滞感 C.进行性吞咽困难 D.进食时胸骨后不适或疼痛 E.进食时胸骨后烧灼感 4.下列哪项不是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表现? C(3.2.1) A.声音嘶哑 B.进食时呛咳 C.胸骨后烧灼感 D.持续性胸背痛 E.进行性吞咽困难 5.下列哪项不是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 E(4.2.1) A.局限性粘膜皱襞增粗和断裂 B.局限性管壁僵硬 C.局限小的充盈缺损 D.小龛影 E.管腔狭窄和梗阻 6.下列哪项不是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重建的常用手术方法?C(6.3.3) A.结肠代食管术 B.空肠代食管术 C.食管胃转流吻合术 D.主动脉弓上食管胃吻合术 E.主动脉弓下食管胃吻合术 7.食管癌多发生在C(2.2.1) A.食管上段 B.食管下段 C.食管中段 D.食管肌肉 E.食管软骨 8.食管癌主要发生于:A(2.3.1)

食道癌的死前5大症状

我国是食道癌高发地之一。它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因各国差异有所不同,其中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女性大,且发病年龄基本上是在40岁以上。食道癌的症状为进行性咽下困难,到晚期时是连水和唾液都难以咽下。影响患者的症状生活,危及患者的生命,了解食道癌晚期的症状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疾病。 1、咽下困难:进行性吞咽困难是中、晚期食道癌最典型的症状,开始为固体食物不能顺利咽下,或用汤水冲后咽下,继之半流质饮食也同样受阻,最后进流质饮食咽下也有困难。吞咽不利程度与病理类型有密切关系,缩窄型及髓质型较严重。 2、出血:癌组织坏死、溃破或侵及大血道引起呕血或黑便,肿瘤侵及主动脉时可引起大出血死亡。 3、声音嘶哑:当肿瘤直接侵犯或转移灶压迫喉返神经时出现声带麻痹,导致声音嘶哑,一部分病人可因治疗有效声嘶好转。 4、疼痛:胸痛或背部疼痛是中晚期食道癌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为钝痛、隐痛或烧灼痛、刺痛,可伴沉重感,胸背痛往往是癌瘤外侵引起食道周围炎、纵隔炎,甚至累及邻近器官、神经及椎旁组织所致。溃疡型及髓质型伴有溃疡者疼痛更为常见。 5、食物反应:食道病变起的食道变引起的食道不全或完全梗阻,使分泌物引流不畅,积于食道狭窄上部,刺激食道逆蠕动后吐出。常在咽下困难加重时出现,反流量不大,内含食物与粘液,也可含血液与脓液。 晚期食道癌病情复杂,并发症较多,此时患者已经难以承受一些杀伤性的治疗,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患者的痛苦,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最大限度的延长患者的生命。 晚期食道癌中医治疗以独特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用比较广泛,中医治疗从整体出发,治疗“肿”、“痛”、“水”这些“标”症的同时,更注重辨病因、病机,重点治疗肿瘤“虚”、“瘀”、“毒”三大本质,并且调整全身的免疫和阴阳平衡,疗效持久稳定。 临床上,在诸多的中医药疗法中,汲取中医药精髓的“三联平衡疗法”受到很多患者和家属的好评。该疗法既攻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又能辩证施治,还具有不手术、不放化疗、不住院、无痛苦、无风险、无毒副反应,花费少等特点。通过天然中草药,对病人机体内环境的调节,可以有效实现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 该疗法治疗是食道癌全部使用中草药,痛苦小、风险低、无毒副反应,而且可以在家治疗,饮食起居,家庭护理,功能锻炼均方便,环境熟悉,可以与周围邻居交流走动,心理安全无压力。这种家庭化、人性化的环境有利于康复,患者易于接受。 以上就是本期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食道癌死前症状的内容。晚期食道癌较多,病情严重。专家介绍一定要及时治疗,采取对症的措施,缓解病情,减少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吞咽困难的10种原因,别只考虑食管癌

吞咽困难的 10 种原因,别只考虑食管癌 吞咽困难最常见于消化道疾病,尤其是食管癌,然而它 不仅仅局限于食管癌。下面简单的阐述吞咽困难的鉴别诊 断。 1 食管癌 食管癌是发生于食管上皮的恶性肿瘤,食管癌最 常见的症状 就是吞咽困难,早期食管癌表现为进食哽咽 感,随着病变的 进展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这也是食管癌最典型的症状。食 损或龛影等表现。 并可得到组织学确诊。 2 嗜酸性粒细胞食管炎 食固体食物后吞咽困难。 EOE 是一种以食管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食管上皮嗜 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特点的疾病,其诊断标准为至少 有 1 个活检组织中每高倍视野不少于 15 个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食管炎患者中嗜酸性粒细胞可不均匀浸润 食 管上段)。 嗜酸性粒细胞食管炎的内镜下特点为:固定环(同行环、波 状食管、 波状环)、渗出(白色点状或斑块) 、沟纹(垂直线、 管癌钡餐下主要表现为黏膜局限性增粗、 管壁僵硬、充盈缺 内镜为首选检查, 内镜下可直视病变, 估计腔内受累的范围, 成人型嗜酸性粒细胞食管炎( EOE )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吞

纵向沟纹)、纸样黏膜,狭窄等。 3贲门失弛缓症贲门失弛缓症主要表现为间断性吞咽困难,是一种动力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吞咽后食管不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不能完全松弛。一般认为该病属于神经源性疾病。 X 线钡餐下典型表现为贲门梗阻呈梭状或鸟嘴征。 4贲门癌贲门癌是指发生在胃贲门部的恶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骨后或上腹部疼痛、异物感、反流、恶心、呕吐、吞咽困难等,贲门癌应注意和食管下段癌区分。 胃镜和活组织检查可明确诊断。 5胃食管反流病等症状和(或)并发症的疾病。其典型症状为反酸和烧心,并有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咳嗽、咽部不适等表现,病程较长。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 内镜为首选检查,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 并根据食管黏膜破损的范围和形状分为A、B、C 、D 四级。 24 小时动态食管PH 检测为诊断的金标准,但不作为首选。 6食管良性肿瘤食管良性肿瘤主要表现为胸骨后饱胀、疼痛压迫感和轻度吞咽梗阻感。食管良性肿瘤最常见的为食管平滑肌瘤,其次还 有黏膜下层的息肉、脂肪瘤、纤维脂肪瘤、乳头状瘤、血管瘤等。临床症状一般轻微。 食管X 线钡餐检查可见病灶边缘光滑清晰,黏膜整齐,无 管壁僵硬。

食道癌早期的7大征兆

肝癌、肺癌、胃癌是世界3大癌症之首,近几年食道癌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和大多数癌症不太一样,食道癌的发生并不是无声无息的,发病初期常常会有一些轻微的症状,但还是容易被忽视,会发展到中期或晚期,极大增加治疗的难度。专家提醒,食道癌早期有7大征兆,如果长期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食道癌早期的7大征兆 1、吞咽食物时有梗噎感 病情早期,由于病变常表现为局部小范围食管粘膜充血、肿胀、糜烂、表浅层溃疡和小斑块病变,当食物通过时,就会出现吞咽不适或吞咽不顺的感觉。当病情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梗噎感,吞咽干的食物时最明显。 2、咽喉部有干燥感和紧迫感 早期的食道癌病人常感到下咽食物不顺利,并有轻微疼痛,有点儿干燥、发紧的感觉,尤其是在吞咽干的食物时。 3、食管内有异物感 病人有类似如米粒或者蔬菜碎片贴附在食管上的感觉,吞咽不下,即无疼痛也与进食无关,就算不作吞咽动作,也仍有异物存在的感觉。异物感的部位多与食道癌的病变位置相匹配。 4、食物通过缓慢并有停留感 常有食管口变小,食物下咽困难并有停留的感觉。这些症状只出现在下咽食物或水时,进食之后立即消失。 5、胸骨后有闷胀不适感 隐约感到胸部不适,但难以指出不适部位及性质。 6、剑突下疼痛 自感剑突(心脏区胸壁前下端)下为烧灼样刺痛,轻重不等,多出现在下咽食物时,食后减轻或消失。也有的为持续性隐痛,与进食关系不大。 7、胸骨后疼痛

常在咽下食物时胸骨后有轻微疼痛,并能感觉得到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性质可为烧灼样痛、针刺样痛、牵拉摩擦样痛。尤其是在吞咽热食或有刺激性的食物时,疼痛感最明显。这种症状大多可用药物治疗,暂时获得缓解,但数日或数月后病情又会反复发作,存在较长时间,这很可能是食道癌的早期征兆。

食管癌的科普知识问答

1.食管癌是什么病 食管癌是指原发于食管上皮的癌肿,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也是食管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食管癌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中约占%,仅次于胃癌。但是随着食管癌高发地区防癌普查的进行,使早期病例的检出率增加,加上生物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方式的应用,使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姜堰地区的顾高、仲院、娄庄等地为食管癌的高发地区。 2.食管癌的病因有哪些 食管癌的发病为综合因素引起,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亚硝酸铵类化合物:亚硝酸铵类化合物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我们姜堰地区食管癌发病率高,可能与经常食用的腌制品内含亚硝酸铵类化学物高有关。 2、真菌食物:研究表明,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用的酸菜中有白地霉菌等。 3、饮食习惯:长期热饮食、粗饮食、饮酒和吸烟等,是诱发食管癌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戒烟后食管癌的发生风险会明显降低。 4、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和Banrett食管:至今食管腺癌的最大高危因素是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和Barrett食管,这是常见的发病因素,30%西方人已受到影响。 3.食管癌有哪些症状 1.食管癌早期症状:食管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只有在吞咽粗硬食物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觉,包括咽下食物梗噎感,胸骨后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摩擦样疼痛。还有时表现为食物通过缓慢,并有停滞感或异物感等,症状时轻时重。 2.食管癌中晚期症状:食管癌发展至中晚期,患者会逐渐出现消瘦、脱水、无力的症状。还可能有持续胸痛或背痛,这是癌细胞已侵犯食管外组织导致的。若病人有肝、脑等脏器转移情况,还可出现黄疸、腹腔积液、昏迷等状态。 4.食管癌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管癌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食管吞钡X线片、CT、纤维胃镜或食管镜、细胞学检查、活检纤维胃镜等。现在还有PET-CT可以帮助诊断。其中,活检纤维胃镜检查取组织送病理检查,可得到明确的病理诊断,是目前诊断食管癌最常规的检查方法。 5. 食管癌要如何治疗 1.手术治疗:手术可以作为早期局部病变的食道癌的治愈方法,对于中晚期有远处转移的食道癌患者已无法达到治愈标准。病理分期是食道癌患者生存最重要的预后因素。 2.化学治疗:可结合放射治疗来减小手术前肿瘤的大小,或消灭手术后残存的癌细胞。食道癌的介入治疗食道癌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是化疗的一种。 3.放射线治疗:利用放射线在外科手术前缩减肿瘤大小,或在手术后消灭残留的癌细胞。当肿瘤的大小及位置不适于作手术切除处理时,或患者的其他因素不适于作手术时,放射治疗(放疗)是可取代手术的另一种选择。 4 中药治疗:目前中医中药治疗在癌症治疗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辅助性治疗手段。手术、化疗后用中药调理对于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放化疗等抗癌治疗不良反应有一定效果。 5 生物免疫治疗:生物免疫治疗能有效清除患者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和转移的微小病灶,达到控制肿瘤生长、预防肿瘤复发、转移和恶化的目的,实现延长患者生存期,快速提

内科学(第七版)消化系统疾病第三章 食管癌

第三章食管癌 食管癌(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是原发于食管的恶性肿瘤,以鳞状卜皮癌多见。临床上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其最典型的症状。 【流行病学】 本病是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国是世界上食管癌的高发国家,也是世界上食管癌高死亡率的国家之一,年平均死亡率为1.3~90.9/10万,而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为2.7~110.6/10万。本病的流行病学有以下特点:①地区性分布,如在我国北方发病率可达130/10万,而美国仅为5/10万;而且在同一省的不同地区存在迥然不同的发病情况,高发与低发区之间的发病率相差数十倍到二、三百倍;②男性高于女性,其比例为1.3~3:1; ③中老年易患,我国80%的患者发病在50岁以后,高发地区人群发病和死亡比低发地区提前10年。 【病因】 食管癌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食管癌的发生与该地区的生活条件、饮食习惯、存在强致癌物、缺乏一些抗癌因素及有遗传易感性等有关。 (一)亚硝胺类化合物和真菌毒素 1.亚硝胺是被公认的化学致癌物,其前体包括硝酸盐、亚硝酸盐、二级或三级胺等,在高发区的粮食和饮水中,其含量显著增高,且与当地食管癌和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患病率呈正相关。国内已成功用甲苄亚硝胺诱发大鼠的食管癌,并证实亚硝胺能诱发人食管鳞状上皮癌。 2.真菌毒素的致癌作用各种霉变食物能产生致癌物质。镰刀菌、白地霉菌、黄曲霉菌和黑曲霉菌等真菌不但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并能增加二级胺的含量,促进亚硝胺的合成。霉菌与亚硝胺协同致癌。 (二)饮食刺激与食管慢性刺激

一般认为食物粗糙、进食过烫,咀嚼槟榔或烟丝等习惯,造成对食管黏膜的慢性理化刺激,可致局限性或弥漫性上皮增生,形成食管癌的癌前病变。慢性食管疾病如腐蚀性食管灼伤和狭窄、胃食管反流病、贲门失弛缓症或食管憩室等患者食管癌发生率增高,可能是由于食管内容物滞留而致慢性刺激所致。 (三)营养因素 饮食缺乏动物蛋白、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的维生素A、B2和C缺乏,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食物、饮水和土壤内的元素钼、硼、锌、镁和铁含量较低,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间接相关。 (四)遗传因素 食管癌的发病常表现家族性聚集现象。在我国高发地区,本病有阳性家族史者达25%~50%,其中父系最高,母系次之,旁系最低。食管癌高发家族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较高,可能是决定高发区食管癌易感性的遗传因素。调查还发现林县高发区居民迁至他县后,食管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仍保持较高水平。这些现象说明遗传与食管癌有一定的关系。 (五)癌基因 环境和遗传等多因素引起食管癌的发生,其涉及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目前认为是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的基因变化所致,研究已证实的有R b、P53等抑癌基凶失活,以及环境等多因素使原癌基因H—ras、C-myc和hsl-1等激活有关。 (六)人乳头状病毒 一些研究发现食管上皮增生与乳头状病毒感染有关,食管上皮增生则与食管癌有一定关系。但两者确切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病理】 食管癌的病变部位以中段居多,下段次之,上段最少。部分胃贲门癌延伸

食管癌

食管癌 食管癌的总概述: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全世界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因食管癌死亡者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但近年来40岁以下发病者有增长趋势。食管癌的发生与亚硝胺慢性刺激、炎症与创伤、遗传因素以及饮水、粮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关。但确切原因不甚明了,有待研究探讨。 食管癌病理分期:食管癌的TNM国际分期与标准: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不能判定 T0 未证实原发肿瘤 Tis 原位癌 T1 肿瘤侵犯粘膜或粘膜下层 T2 肿瘤侵犯肌层 T3 肿瘤侵犯外膜 T4 肿瘤侵犯邻近结构 区域性淋巴结(N)

NX 区域性淋巴结不能判定 N0 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N1 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不能判定 MO 无远处转移 M1 远处转移 本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多见于年轻女性,病程长,症状时轻时重。食管钡餐检查可见食管下端呈光滑的漏斗型狭窄,应用解痉剂时可使之扩张。 (二)食管良性狭窄可由误吞腐蚀剂、食管灼伤、异物损伤、慢性溃疡等引起的瘢痕所致。病程较长,咽下困难发展至一定程度即不再加重。经详细询问病史和X线钡餐检查可以鉴别。 (三)食管良性肿瘤主要为少见的平滑肌瘤,病程较长,咽下困难多为间歇性。X线钡餐检查可显示食管有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的充盈缺损,边缘整齐,周围粘膜纹正常。

(四)癔球症多见于青年女性,时有咽部球样异物感,进食时消失,常由精神因素诱发。本病实际上并无器质性食管病变,亦不难与食管癌鉴别。 (五)缺铁性假膜性食管炎多为女性,除咽下困难外,尚可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舌炎、胃酸缺乏和反甲等表现。 (六)食管周围器官病变如纵隔肿瘤、主动脉瘤、甲状腺肿大、心脏增大等。除纵隔肿瘤侵入食管外,X线钡餐检查可显示食管有光滑的压迹,粘膜纹正常。 食管癌的病理改变: 食管癌的病变部位,我国各地报告不一,但均以中段最多(52.69%~63.33%),下段次之(24.95%~38.92%),上段最少(2.80%~14.0%)。 (一)临床病理分期及分型 1.临床病理分期食管癌的临床病理,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效果的评定有重要意义。 表18-7 食管癌的临床病理分期 分期病变长度病变范围转移情况 0 不规定限于粘膜层无转移

精食管早期鳞癌 消化道早癌系列 曲卫总结

食管早期鳞癌(早癌系列一曲卫总结) 一、基础知识:■□★☆▲△◆◇※ ◆上皮内瘤变:指细胞大小、形态及结构出现异常,包括多形态大小不等细胞、 深染的细胞核分裂象,细胞极性消失。根据细胞异型增生程度及上皮累及深度分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对应轻度、中度异型增生)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对应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低级别指异型细胞局限在上皮下1/2以内,高级别指异型 细胞局限在上皮下1/2以上。 ◆早期食管鳞癌:指局限于食管粘膜层的鳞状细胞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浅表食管鳞癌巴黎分型(与早癌定义不同):见图1 ◆食管鳞癌高风险人群:符合以下任意1条,一般风险人群指无上述任意1条。 1、不良生活习惯:长期抽烟史、长期饮酒史,进食快、热、高盐(腌菜)。 2、本人曾患过癌症或者既往有食管病变史,如食管上皮内瘤变。 3、一级亲属有食管癌史。 4、长期居住于食管鳞癌高发区。 二、诊断知识:早期食管鳞癌患者临床上多无任何症状和体征,上消化道内镜检困难病变依靠色素内镜和电子染色查结合组织病理学是食管鳞癌诊断的金标准。.放大内镜(NBI)发现,然后靶向活检,通过组织病理学进行诊断。需要对病变性质、浸润范围和浸润深度进行诊断。推荐巴黎分型作为内镜下分型依据(隆起型、平坦型和凹陷型)。诊断方法包括内镜和病理(内镜有普通内镜、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共聚焦内镜)。 1、早期食管鳞癌分型

◆早期食管鳞癌内镜下巴黎分型:分为隆起型、平坦型和凹陷型3种类型,见图 2、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表现⑴、普通内镜: ⑵、色素内镜:主要是利用碘染色对食管病变进行诊断。 ◆内镜下特点:碘染后出现粉红色征及NBI观察粉红色症出现银色征,食管炎症、 借助粉红色征和银色征可以低高级别内瘤变和癌变部位都可出现碘溶液不染区,把高级别内瘤变、早癌和其他病变区分开来。卢戈氏碘配方?链蛋白酶冲洗食管去掉粘液,自贲门至口侧喷洒之操作方法:◆硫代吸出胃腔内的碘液,食管上段,西甲硅油冲洗食管去掉多余的粘液和碘液,次碘染食管黏膜损伤可影响碘染色效果,第2硫酸钠可中和碘液引起的不适感。应在7天后进行。◆禁忌症: 碘过敏、甲亢和孕妇禁忌。◆碘染色模式分级:

(完整版)食管癌病人的护理

食管癌病人的护理 【流行病学】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癌肿,发生在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每年约达15万人,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我国以太行山南段的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的地区发病率最高,此外,山东、江苏、福建、安徽、湖北、陕西、新疆等地尚有相对集中的高发区。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1.3~2.7:1。 【解剖生理】 1.食管是一输送饮食的肌性管道,成人食管长约25—28cm,门齿距食管起点约15cm,食管上连咽部,前在环状软骨下缘水平,后相当于第6颈椎,在气管后面向下进入后纵膈,约在第11胸椎水平穿过膈肌的食管裂孔连贲门, 2.食管分段 颈段食管:食管入口至胸骨柄上沿的胸廓入口处,内镜检查距门齿15~<20cm。 胸上段食管:胸廓入口至气管分叉平面,内镜检查距门齿20~<25cm。 胸中段食管: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全长的上1/2(交界处大致在下肺静脉水平),内镜检查距门齿25~<30cm。 胸下段食管: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全长的下1/2,通常将食管腹段包括在胸下段内,内镜检查距门齿30~40cm 3.食管的三个生理狭窄 第一处:食管入口,环状软骨下缘 第二处:主动脉弓水平 第三处:穿过膈肌处 是肿瘤、憩室、瘢痕狭窄等好发处。 4.结构: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外膜层。 食管无浆膜覆盖,而浆膜层是最有利的愈合组织,对胃肠手术尤其重要;食管的肌纤维呈纵形走向,比较脆弱,容易撕裂。食管的血液供应来自不同的动脉,来自不同动脉,上端有甲状腺下动脉的分支,气管分叉处有支气管动脉的分支,较下有降主动脉、胸廓内动脉的分支,下端有胃左动脉的分支。虽然这些动脉有

如何早期发现食管癌

如何早期发现食管癌 发表时间:2019-07-02T09:47:43.920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8期作者:杜林枫 [导读] 食管癌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指食管上发生了恶性病变。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人民医院 635000 刘爷爷得了食管癌,这消息像插了翅膀似的仅一个下午就在小区散播开来。刘奶奶呆呆地坐在小区长椅上,不一会儿,刘奶奶周围就围了一圈,大家纷纷上前询问刘爷爷的病情。刘奶奶说,本来刘爷爷近来只是嗓子感觉不舒服,吞咽不适,儿女担心,催着检查一下。原本只是想上医院开点消炎药,怎么就是食管癌了呢?大家伙儿听了,唏嘘不止。嗓子不舒服,多么常见的现象,但在刘爷爷这里,居然是食管癌。好在刘爷爷的病发现得比较早,属于早期食管癌,相对来说,治疗比较有希望。 一、什么是食管癌? 食管癌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指食管上发生了恶性病变。食管癌的典型表现为:吞咽不适,胸骨后有疼痛感。先是难咽较为干燥的食物,然后是难咽半流质食品,最后连水或唾液都难以下咽。早期食道癌的现象并不是很明显,很容易被误认为其它炎症之类的病症。 食管癌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病变过程,依次有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转移癌等几个阶段。一般处于前两个阶段时,病情比较容易得到控制;食道癌由不典型增生慢慢发展到癌变,一般需要几年甚至于十几年的时间。在食管癌早期时,它的治愈几率比较高;但当病情发展到了转移癌,它的治愈可能性就较小了,一般来说,只能相对地控制病情。因此,食管癌重在早期诊断。 二、食管癌的早期有哪些表现? 1、吞咽食物时,有异物感 早期食管癌,在吞咽时有异物感,并经常表现在同一个部位;就好像有东西在食道中,无法随着吞咽下去,通常容易和炎症混淆。刘爷爷就是属于这种现象,好在去了医院,病情得到及时发现,容易控制。 2、吞食,有停滞或顿挫感 和正常吞咽时的连贯性不同,食管癌早期时,病人在吞咽时,进食的时候食物通过的感觉比较缓慢,会有轻微的停滞或顿挫感。情况偶有发生,尤其最近有其他病情时,这种现象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3、胸部胀闷或紧缩感 食管癌在早期时,常伴有咽喉部干燥感,胸部隐约有一种胀闷或紧缩感,尤其在吞咽食物时感觉明显。 4、胸骨后烧灼疼痛感 这种食管癌的早期症状,也是偶尔发生;通常在快速进食或者疲劳时加重。因为食管本身都时时刻刻在蠕动,只有在蠕动到病变部位时,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以上食管癌的早期表现并不明显,而且是偶有发生,特别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现象轻微,但病情严重。 三、食管癌的高发人群 食管癌的高发人群有三类:1.家族有食管癌的人群。食管癌有一定的遗传特性,一般家族有食管癌的人群,食管癌发病率较其他人略高,尤其是父母得过食管癌的人群。2.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群。食管癌的发病率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食管癌发病率随之升高,45岁以上是高发人群。3.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比如爱吃腌制食品、喜欢冷热刺激性的食物、爱喝酒抽烟等,这类习惯都容易引发食管癌。 对于食管癌的高发人群,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其他人群,可以每一到三年检查一次。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吃不下饭、难以吞咽、吃饭伴有阻塞感或其他食管癌早期现象时,我们要予以重视,及时地进行检查,尽早排除或发现食管癌。 四、如何早期发现食管癌?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率极高;但它的早期现象并不明显,容易与普通的炎症混淆。那么如何早期发现食管癌呢? 1、重视体检 现在人们对体检的认可度有所提升,很多隐藏的疾病可以通过体检检查出来;对于食管癌这类症状不明显的恶性疾病来说,体检是比较有效的发现手段。重视体检,是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也是对家人的负责。 食管癌的致病因素很多,并且早期表现轻微,人们很难识别;但一旦发现,致死率极高。只有重视体检,通过例行体检,才能及早地辨别出这类隐藏性强的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其中,做胃镜是发现早期食管癌的最佳途径。 2、重视慢性食管疾病,积极治疗 我们要重视对慢性食管疾病的治疗,比如慢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等,这类疾病往往会出现烧心、反酸以及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其现象与食管癌类似,容易与食管癌混淆。如果不重视慢性食管疾病,任由其发展,可能会有转换食管癌的风险,我们一定要重视慢性食管疾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 3、警惕早期食管癌,有咽问题时及早就医 早期食管癌会出现食道吞咽不畅、有停滞或顿挫感、胸部胀闷或紧缩感、胸骨后烧灼疼痛感等,症状轻微不持续,容易为被人们所忽略,但这些现象都可能是早期食管癌在报警。一旦有以上的一种或几种现象,我们都要引起重视,尽早地就医。 食管癌病情现象不明显,致死率高。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预防为主,比如少抽烟、少喝酒、少吃腌制食品、少吃冷热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等,降低得食管癌的风险;同时,培养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多运动,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用身体的免疫机制将食管癌扼杀在摇篮中。时刻保持警惕心,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及早就医;早发现,早治疗,一般早期的食管癌治愈率比较高。一旦确诊食管癌,不要慌张,记得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即使早期食管癌的现象并不明显,但只要我们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重视体检,对身体的异常现象保持警惕心,就能及早地发现食管癌并进行治疗。人生短暂,生活很美好。让我们一起敬畏生命,享受生活。

食管癌诊疗规范

食管癌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 2010年8月

前言 本规范的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为强制性,其余为推荐性。 附录A、B、C、D、E是规范性附录,附录F、G是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赫捷、牟巨伟、雷文东、邵康、黄镜、惠周光、周纯武、王铸、吕宁、王贵齐、张月明

目录 前言................................................... 一、范围 0 二、术语和定义 0 三、缩略语 0 四、食管癌诊疗流程 (1) 五、食管癌诊断规范说明 (2) (一)诊断依据 (3) (二)诊断 (5) (三)食管癌的分类和分期 (6) (四)鉴别诊断 (8) 六、食管癌的治疗规范说明 (9) (一)治疗原则 (9) (二)手术治疗 (9) (三)放射治疗 (11) (四)化学治疗 (12) (五)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治疗原则 (12) (六)食管癌分期治疗模式 (13) 七、随访 (14) 附录A WHO食管癌组织学分类(2000) (16) 附录B食管癌的分期(UICC/AJCC 2009) (17)

附录C病人状况评分 (20) 附录D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疗效判定标准 (21) 附录E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和急性食管炎分级标准 (23) 附录F食管癌的分期(UICC 2002) (24) 附录G食管癌基本情况 (24)

一、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食管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一)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从下咽到食管胃结合部之间食管上皮来源的癌。 1.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食管鳞状细胞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2.食管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主要起源于食管下1/3的Barrett粘膜的腺管状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偶尔起源于上段食管的异位胃粘膜,或粘膜和粘膜下腺体。 (二)早期食管癌early stage esophageal cancer 指局限于食管粘膜和粘膜下层的肿瘤,不伴淋巴结转移,包括原位癌、粘膜内癌和粘膜下癌。 (三)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 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代替。 (四)食管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癌前疾病包括慢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炎、食管白斑症、食管

食道癌症状

食道癌症状 食道癌症状是怎样的?食道癌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痛苦,所以我们大家必须要了解下食道癌的早期症状,这样才能够让我们在食道癌早期就能做好相关的治疗措施。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人不注意饮食健康,患上了食道癌。食道癌患者在早期如果及时治疗可大大提高食道癌治愈率。 食道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国差异很大。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每年平均病死约15万人。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食管癌典型的症状为进行性咽下困难,先是难咽干的食物,继而是半流质食物,最后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食管癌的人群分布与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地域、生活环境、饮食生活习惯、遗传易感性等有一定关系。经已有调查资料显示食管癌可能是多种因素所致的疾病。 食道癌是一种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组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早期治疗,食管癌五年生存率可达到70%~80%,我国食管癌总的五年生存率已达到40%左右。五年生存率之所以难以提高,是因为错过了早期诊断。其主要原因主要是医学知识匮乏和心理迷茫。许多患者不是未感到身体不适,而是由于经济或工作上的原因“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有的患者则是进行手术后不愿按时复查和坚持治疗。这样就失去了治愈食道癌的机会。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不仅“住上一次院,一年活白干;救护车一响,一群猪白养”的窘境应当得到改变,“十个癌症九个埋,剩下一个不是癌”的观念更应当转变。大家应该认识到,就医不仅是为自己,也是为了家庭幸福、社会和谐。 从表面上看,食管癌的发生似乎与长期食用含亚硝胺或霉变食物、缺乏微量元素、不良进食习惯、食物刺激造成食管黏膜慢性炎症或创伤性损害有关,如长期食用酸菜、饮烈性酒、吸烟、喜食粗糙和刺激性食品、进食过快过烫等。但实际上,食管癌的发生是由遗传缺陷和基因变异决定的。很多患者有家族史,特别是男性亲属。经研究,已发现食管癌的发生也是基因变异的结果。长辈可能会遗传下一些变异的基因(即后代的易感性高),但这还不至于导致癌发生。一旦受到后天长期的不良刺激,即可造成基因突变。例如有的患者的父系长辈中均有多人患食管癌,而且家中的男性都特别能饮酒,患者几乎能把酒当水喝。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这些易感人群,并积极指导、干预食管癌的发生。 (一)早期症状 1、吞咽食物时有梗噎感,在此病的早期阶段,由于病变常表现为局部小范围食管粘膜充血、肿胀、糜烂、表浅层溃疡和小斑块病变,当食物通过时,就会出现吞咽不适或吞咽不顺的感觉。如病情再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梗噎感,多半是因为吞服类似烙饼、干模或其他不易彻底嚼碎的食物时才能发现。 2、食管内有异物感,病人自觉某一次因为吃了粗糙的食物而将食管擦伤,或者疑为误将异物吞下而存留在食管内,有类似如米粒或者蔬菜碎片贴附在食管上,吞咽不下,即无疼痛也与进食无关,即使不作吞咽动作,也仍有异物存在的感觉。

食管癌教学案

新乡医学院教案首页

食管癌 Esophageal carcinoma 一、流行病与病因学 (一)流行病学 食管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每年全世界大约有20余万人死于食管癌,其中我国有约15万人,占世界食管癌死亡率的绝大部分。 食管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域差,发病率可相差100-200倍以上,国外以中亚一带、非洲、法国北部和中南美为高发,发病率可达150/10万以上,如伊朗的贡巴德地区为515.6/10 万,南非的特兰斯开为357.2/10万,欧洲、北美及大洋州为低发区,发病率大多在5/10万以下。 我国为食管癌高发区,其死亡率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其发病率亦有明显的地域差,高发区分布于太行山区、四川盆地、大别山区、闽南及广东潮汕地区。其中年死亡率在100/10万以上的县市有19个。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食管癌是我国男性第二位的恶性肿瘤,女性为第三位。死亡率为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肺癌死亡率的急剧上升,使食管癌在恶性肿瘤中死亡率的位置发生了变化,1997年的资料显示,中国食管癌世界调整死亡率为20.4/10万,居各种恶性肿瘤第四位,位于胃癌、肝癌、和肺癌之后,其中男性死亡率为27.2/10万,为第四位,女性为13.6/10万,位于胃癌之后为第二位。 另外,食管癌的分布还与年龄、性别、种族、经济发展水平、生活环境有关。 (二)病因学 食管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它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亚硝胺类化合物: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可使食管癌上皮发生增生性改变,最后发展为癌。 2.真菌和病毒: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的发病与真菌性食管炎和真菌对食物的污染有关。一些真菌能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少数真菌还能合成亚硝胺。 目前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和EB病毒(EBV)似乎也与食管癌的发病有关。 3.遗传因素:食管癌有显著的家族聚集现象,在高发区河南林县,食管癌的阳性家族史为60%。 4.营养因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在动物蛋白和维生素缺乏的贫穷阶层,食管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提示营养不良与食管癌有关。 微量元素钼、硒、铁、锌、锰等的缺乏与食管癌有关。特别是钼的缺乏受到更多重视,调查发现河南林县的饮用水中缺少钼。 5.饮食习惯:进食过热、过快,进粗食可导致食管上皮损伤,增加癌的易感性。吸烟、饮酒亦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 6.其它因素:食管慢性炎症,贲门失弛缓症、胃食管反流等与食管癌发生有关。 二、病理 (一)食管的解剖分段 了解食管的解剖分段对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目前多采用1987年UICC 的分段标准。 1.颈段:食管入口至胸骨柄上缘平面。距上门齿18cm。 2.胸段食管有分为三段: (1)上段:胸骨柄上缘平面至气管分叉平面,距上门齿约24cm。 (2) 中段:气管分叉平面至食管胃交接部全长的上半,下界距上门齿约32c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