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肉筑长城

血肉筑长城

血肉筑长城
血肉筑长城

课题第16课血肉筑长城

课型:新课主备人:胡惠军审核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血肉筑长城》导学案 出品人:刘杨审核:史卫民课型:新授使用时间:12月8日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及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明确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难时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1.台儿庄战役; 2.百团大战;3.中共七大的召开。 难点: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中共七大: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 背景:时间:标志: 背景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日本陷入困境。 2、中国的局部反攻和大反攻。 3、美国想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 4、苏联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意义:1、洗雪了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合作探究(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国民党主要负责正面战场对日作战,后来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开辟敌后战场。平型关大捷属于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 2、八路军要发动百团大战的背景是什么?战争的目的和目标分别是什么?

3、阅读课本内容及表格,说说为什么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最大规模的战役? 4、讨论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阅读课后资料,抗战胜利的意义有哪些? 三、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1.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的台儿庄战役发生在() A.山西B.河北C.山东D.河南 2.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3.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起止时间是() A.1931年9月到1945年8月 B. 1932年1月到1945年5月 C. 1936年12月到1945年9月 D. 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 4.关于台儿庄战役,正确的叙述是() A..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胜利 B..歼灭日军10万人 C. .台儿庄战役总指挥是彭德怀 D.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5.被日本占领了长达半个世纪,终于在1945年10月回到祖国怀抱的是() A.旅顺 B.大连 C.台湾 D.福建 9.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诞生 D.抗美援朝的胜利 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国共两党的合作B.全民族的共同抗战 C.国际社会的援助D.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7、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对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1)以上材料是谁在所作的什么报告中阐述的内容? (2)这个报告是哪次会议通过的?此次会议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召开的? (3)此次大会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 血肉筑长城鲁教版练习题第五十一篇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血肉筑长城鲁教版练习题第五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1938年春,国民党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是指(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1940年,八路军总部发布战役预备命令:“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创立显著的战绩…”之后,八路军开展的“较大胜利的胜利”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挺进大别山 D、百团大战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图是1945年盖有“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票面的邮票,邮票上民国纪年已经模糊,请你推断应该是民国几年( ) A、33年 B、34年 C、35年 D、36年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①《马关条约》的签订②戊戌变法的失败③中国的抗战胜利④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覆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在武汉中山公园内,有一处供游人参观的“受降堂”。在这里曾经举行了中华民国第六战区司令部接受侵华日军第六方面军投降的仪式。你认为这一仪式应该发生在哪一年( ) A、1895年 B、1945年 C、1946年 D、1949年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在反映西安事变的影视作品中,周恩来与蒋介石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源于他们都曾共事于( ) A、北京大学 B、黄埔军校 C、京师大学堂 D、京师同文馆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国共两党恩恩怨怨八十载,两度分手三次握手解恩仇” 是对国共两党关系的生动写照。(1)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协助下,于广州创办“______”。(2)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______”,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3)1937年,国共两党达成协议,中国工农红军和南方八省游击队分别改编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

中国作文(3篇)小学生获奖作文1000篇

中国作文(3篇)小学生获奖作文1000篇中国作文(1) 梦想无论怎么模糊,它总潜伏在我们的心灵的深处,与我们的心灵产生强烈的呼应,仿佛有一股力量默默地聚集在胸口,鼓励着我们继续坚持下去,直到梦想成为现实。 ——题记 祖国妈妈,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小小的梦想。每个人的梦想都是一颗星星,挂在天空中,闪烁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光芒,零散地布满了整个黑暗的天空,默默无闻地努力着,想让自己成为最闪亮的那一颗。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我飞向天空,看到了漫天的星星,我随意的拿了一颗,看到了他的梦想。他就是陈斌强。陈斌强9岁时,父亲不幸出了车祸,离开了这个世界,父亲的不告而别无疑是对家庭的最大打击,可是生活还是要继续过下去,于是他的妈妈独自一人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XX年,妈妈也不幸的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的能力。陈斌强为了每天能照顾自己的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一连五年,他不怕辛苦,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这布条曾经就是母亲对

他的爱,母亲拿着布条背着他,如今他长大了,他用布条背着妈妈。也许妈妈不在记得什么,但是时间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条不起眼的布带上曾经留下了爱的痕迹。 我继续寻找着,祖国妈妈,我看到了一个很小却极其亮的星星,我好奇地看了过去。这颗星星是何玥的。XX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但很不辛的是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手术。9月初,病情又再一次的复发,又去了医院,然而此时肿瘤已扩散到了脑部组织。当这个可怜的女孩知道自己生命只有3个月时,她没有恐慌,也没有嚎啕大哭,只是毅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给别人。11月17日,何玥脑死亡,她的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肾、肝捐给了三个人。12岁的小女孩,竟能如此坦然的面对死亡,并还为别人着想。虽然命运如此残酷,但你的精神会永垂不朽,会让我们永远难忘。 又有一颗星星出现在我的眼前,哦,这颗星星的主人是一位老师,一位伟大的老师——张丽莉。XX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老师在路旁看着学生们的队形。不料,一位司机开车不小心失控,即将撞到学生,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张老师那双消瘦的双手顿时充满了力量,她冷静地作出了反应,立马将学生用力地推到了一边,而自己却被撞倒了……老师,给我们传授知识,就好比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她失去了双腿,可她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在她无助的时候

血肉筑长城

《血肉筑长城》教学研究设计 中学部文科综合教研组:张娜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及方法 1、指导学生自由阅读,掌握本课的主要知识点,,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 ——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2、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识图列表复述战役:根据图例符号意思,识别战役空间分布情况,了解进程;配合列表, 捋顺知识要素;通过复述,习得论从史出方法. 4、重现情景体验情感:通过课本插图以及收集到的资料,重现当年激战情景,体验中国军 人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血肉筑长城”课题的涵义. 5、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 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认识到国民党军队中爱国军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军、流血牺牲,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6、思想意识: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中共七大起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教学准备:ppt课件、历史图片、视频、革命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前两节课我们分别讲述的是九一八事变和七七卢沟桥事变,那么这两个历史事件发生时,中国的时局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A.日军的侵略范围:已由进攻东北发展为准备进攻华北乃至整个中国。 B.国共关系:由“对峙”到国共内战停止,共产党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民党对日态度:由“不抵抗”转为“坚决抵抗”。 教师:总的来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所进行的是局部的抗战,七七事变则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课,第16课血肉筑长城 这个标题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在抗战全面爆发以后,中国军人在战场上英勇献身,用中国军人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抵御外来侵略的长城;国共两党联合抗战,用中华民族的血肉之脉筑成了抵御外来侵略的长城。 承上启下,讲授新课: (一边板书示意草图,一边介绍战争态势) 教师:首先我们来看看日本全面侵华的战争态势,七七事变后,日军相继占领了北平、天津,接着向西进攻山西,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太原会战,共产党的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与国民党军队协同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不久,另一路日军从山东南下,在台儿庄被

《血肉筑长城》案例反思

《血肉筑长城》案例反思 本课课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下历史有效教学,把学生培养成“完整的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节课,我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进行快乐学习,自主探究。还注意引导学生搜集各方面信息,以拓宽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有机联系。从而有利于教学的有效进行。突出了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通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堂播放有关视频资料、呈现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有效解决了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理解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法。本节课王老师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主要采取音乐意境法、合作探究法、直观情境法和材料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获取新知、情感升华、体验学习快乐等多重目的。 我们教学强调“教学相长”,除突出教法实际有效外,更应注重学法指导。王老师采用了预习指导法、资料研习法、合作探究法、感受体验法的运用,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重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以达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高境界。从而为不断提高学生综合历史素养创造最佳条件。本课的目的是通过讲解历史的发展事件来培养、激发学生的之前的历史观和爱国热情。 我让学生听唱《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生的激情,由此导入正课的学习。讲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适时解说我中国军人不怕牺牲,共同抗敌取得战役的胜利,由此引导学生理解“全国性、全民族抗战”的含义和“血肉筑长城”的含义。充分运用了“问题导学”的上课模式。先设计问题,再让学生读书、讨论、板书、交流,老师适时的汇总、提升,这样整堂课的节奏有条不紊;适时穿插“课堂练习”及时巩固了学习效果,大面积的练习和提问也集中了学生的上课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多人发表对问题的看法,老师及时补充点拨,学生学得愉快,轻松。课堂气氛又活跃,可以说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课。适时的穿插彩色图片和视频,丰富了课堂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015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本节课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创造性的整合教材,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导-疑-交-练-提”五步教学法运用合理,要求具体,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独立思考,使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学生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课堂氛围良好,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优点:课上利用有效、实用的教学手段,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学设计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感而发,突出所学知识的鲜活性;恰当地创设情境,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教育作用;板书设计简明扼要,让学生对本节课重要知识点一目了然。

《金刚川》观后感悟 6篇

《金刚川》观后感悟 6篇 《金刚川》观后感悟一顾涵 铁打成军钢铸成魂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在中心工会、团委组织下我观看了《金刚川》这场意义深远的电影。作为一个曾经有行伍经历的青年来讲,这部电影对我的感触是非常深的。 首先说一些这部片子的背景,战斗发生在1953年,此时已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三个年头,以美国为首、多国联合军为辅以及李承晚傀儡政府南朝鲜军已在长期的拉锯战中已疲态尽显,尽管有李奇微的“星期攻势”作为战术指导思想,但对于我军的“多方位包抄,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的战略方针下,仍旧损失惨重。此时,两方停战和谈已进入尾声,李承晚傀儡政府悍然挑衅,假借“就地释放”名义,强制扣留朝方战俘万余人,同时进行大规模反乡团肃反活动,残杀军民。我方迅速展开了“夏季反击”第一时间对南朝鲜军进行严厉打击。由此战役第一阶段“金城战役”展开序幕。 故事所讲的“金刚川”战斗就是志愿军20兵团以及24军在“金城战役”开始前的序曲。由于金城所处位置为北汉江至金化之间重要支点城市,而守备军又多以南朝鲜军精锐部队为主,所以拿下金城对

整个“夏季反击”战役乃至后来的38线停战协定签署具有重要意义。而取道金城,就必须要经过江原道第一山脉“金刚川”。 影片采用多视角叙事的手法从4个方面为我们呈现这场鲜为人知的战斗,以不同的视角展现了不同的故事。其中3个视角是以我志愿军普通士兵的视角来讲述,而最后一个则以敌军飞行员的视角来阐述。 “报效国家”“勇立头功”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缩影,百万将士看着千苍百孔的木桥心生急迫,看着不断伤亡的战友心在滴血。虽然我们的战士背着从日本人手中缴获的老式三八大盖,身上缠着炒米袋,但身后是祖国千万兄弟姐妹的无声支援,每一个战士都怒不可遏,誓当以雷霆万钧之势全歼敌军。无论路上牺牲多少战士,最后即便是伤残满身,也要通过木桥去给予敌人沉重打击。 工兵虽然不直接参与争夺城池,但却是全军官兵的希望。北汉江的江水湍急汹涌,敌军F4U-5N“海盗”型舰载战斗机、B26“大刀”以及B29“空中堡垒”型轰炸机往复轰炸,采用了高爆炸弹、定时引信炸弹、和凝固汽油燃烧弹来阻碍我工兵铺设桥梁进度,虽然伤亡惨重,但工兵营仍坚守到最后,与其他志愿军战士用血肉之躯组成了“坚不可摧”的人桥,确保了部队及时通过,对战役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2门37单管高炮分2个阵地掩护,与敌军战机展开激烈对决,

血肉筑长城

血肉筑长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及其意义;掌握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意义;了解中共七大的召开的内容及理解其意义。 通过总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比较问题能力。 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过程中,辅之以图片、影像等课件资料,声情并茂,身临其境,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史实;同时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加强合作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中,学生利用表格归纳知识,初步掌握利用表格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认识到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军、流血牺牲,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共七大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七七事变发生时和九一八事变发生时的时局有什么变化? A.日军:已由进攻东北发展为准备进攻华北乃至整个中国。

B.中国:国共内战停止,共产党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民党军队:由“不抵抗”转为“坚决抵抗”。 D.结论: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是局部的,七七事变后的抗战是全国性的。)二.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一边板书示意草图,一边介绍战争态势)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了北平、天津,向西进攻山西,共产党的八路军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不久,另一路日军从山东南下,在台儿庄北国民党的军队歼灭了。后来八路军在华北2000多公里战线上,发动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这三次战役的具体情况,请大家进一步学习教材有关内容。 (布置学生阅读79——84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时间、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1.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平型关大捷的知识点: 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中国军队意义 平型关大捷 1937.9 山西太原附近八路军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台儿庄战役的知识点: 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中国军队: 意义: 台儿庄战役 1938.春山东台儿庄第五战区国民党军队抗战以来最重大的胜利 教师小结、过渡: 这两次战役都是在正面战场上阻击日军的进攻,平型关大捷由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由第五战区的国民党军队取得。后来,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以主要兵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战,组织了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1.1938年底以后,日军怎样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提示学生阅读80页第二段小字,答出:“囚笼政策”和“三光政策”) 2.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百团大战的知识点: 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中国军队指挥者意义 百团大战 1940.8 华北八路军彭德怀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学生根据81页“动脑筋”,回答:你能从目标、规模和战绩方面评价百团大战吗? A.目标:破袭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B.规模:兵力共计100多个团,20多万人;战线长达2000多公里。 C.战绩:战斗达1800多次,打死打伤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敌人交通线 2000多公里,拔掉敌据点近3000个 中共七大 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七大的知识点: 事件名称时间地点意义 中共七大 1945.4 延安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第三单元第一课 中国的抗日战争 同步测试

第一课中国的抗日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同学在研究一历史事件的时候,发现该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该事件是 A.辛亥革命B.抗战胜利C.三大改造D.新中国成立2.以下四组搭配,错误的是 A.遵义会议召开——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确立 B.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 D.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3.邮票是国家的一张名片,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下图这组邮票纪念的是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4.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以下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 A.新世纪的曙光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5.中国共产党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其中不包括 A.建立抗日根据地,领导敌后抗战B.钳制日军大量兵力,威胁敌人后方 C.发动百团大战,增强抗战信心D.组织台儿庄会战,鼓舞了士气 6.下列四幅影视作品宣传画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军民英勇抗敌的事

迹。其中,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敌为主题的有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7.中华民族向来勤劳勇敢,在面对强敌的情况下,能够众志成城,团结御侮,共赴国难。请你指出下列最能反映这一精神主旨的是 A.合作北伐B.共建黄埔军校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8.出现下图的场景是因为 A.百团大战振奋了人心B.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C.台儿庄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D.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9.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的反帝斗争,也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A.鸦片战争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10.下面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图片资料。由此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 图片说明: ①在东北坚持抗日的义勇军战士②李宗仁在台儿庄 ③彭德怀在百团大战前线④八路军与民兵配合拆毁正太铁路A.正面战场抗战B.敌后战场抗战C.八路军与民兵抗战D.全民族抗战

(上课用)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案)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及其意义;掌握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意义;了解中共七大的召开的内容及理解其意义。 通过总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比较问题能力。 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过程中,辅之以图片、影像等课件资料,声情并茂,身临其境,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史实;同时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加强合作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中,学生利用表格归纳知识,初步掌握利用表格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认识到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军、流血牺牲,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共七大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讲故事。 四、课堂导入: 上课之前我请同学们欣赏一首能让我们热血沸腾的歌曲,(国歌),这首歌曲告诉我们,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面对日本的侵略,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固的血肉长城,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到那个灾难沉重、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起去感受那条血筑的长城。(PPT展示第16课血肉筑长城) 五、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1、抗战爆发后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什么战役吗?而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又是哪一次战役?它们分别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在哪里?作战双方是谁?概况如何? 2、百团大战是谁指挥的?为什么要发动百团大战?目的是什么?这次战役的目标又是什么?请说说战役的简单经过。 3、中共七大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的?其主要任务是什么?作出了什么重要的决定?中共七大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4、“八年浴血战,今日奏凯歌。”抗日战争是什么时候取得最后胜利的?抗战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抗战结束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又会怎样呢? 六、合作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 1、“八年浴血战,今日奏凯歌。”抗日战争是什么时候取得最后胜利的?抗战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抗战结束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又会怎样呢?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七、精讲点拨: [板书]第16课血肉筑长城 一、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1.平型关大捷

16课 血肉筑长城

16课血肉筑长城 编写人:李春花审核人:李燕授课时间:2011.11.15 序号:16 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学习目标】 1.掌握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以及百团大战等史实; 2.掌握中共七大、抗战的最后胜利以及胜利的原因; 3.学习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课前预习】 自读课本79页——80页第一自然段,完成下面自主学习一中的第1小题“平型关大捷”和第2小题“台儿庄战役”。在书中划下来并背诵巩固。 【自主学习】 一、中国人民的抗争 1.平型关大捷 (1)经过: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 (2)意义: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台儿庄战役 (1)年春,日军进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中国军队,在展开激战。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并发起全面反攻,共歼敌一万多人。 (2)意义: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3.百团大战 (1)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到敌人的后方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后来,日军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国中央所在地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2)目的:为了粉碎敌人的“”。时间:年8月 指挥将领:主要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3)地位: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二、中共七大 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时间:年4月地点: 2.讨论的问题(中心任务):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 3.内容: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4.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促使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事件:(1)年8月,向日本的、 投掷两枚原子弹;(2)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派遣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3)与此同时,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 2.在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思考讨论】 你认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1.国共合作及全国人民全民族的抗战; 2.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相互支援; 3.美国对日作战,苏联出兵中国对日作战; 4.正义战争,得道多助等。(补充在课本83页。)【课堂检测】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后,取得第一次大捷的战役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淞沪会战 2.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领导国民党军队血战台儿庄,歼敌1万多人,取得抗战开始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的将领是() A.林彪 B.张学良 C.李宗仁 D.傅作义 3.抗战老兵张步风回忆说:“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割了多少次电线,拔了多少根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在公路上挖了多少个大坑,现在已记不清了。”这次战役指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血战卢沟桥 D.嫩江桥大战 4.2007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第七次参拜靖国神社,他的这一行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这是因为历史上的这一天……() A.反“扫荡”胜利 B.中共七大胜利召开 C.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D.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 5.在长春市人民广场中的苏军烈士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帮助中国人民抵御外侮而壮烈牺牲的苏军飞行员,当时中苏两国共同抗击的敌人是() A.德国 B.意大利 C.日本 D.美国 6.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请问这里的“历史转折点”指的是() A.七七事变 B.遵义会议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实行改革开放

第16课__血肉筑长城教案

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学设计) 海头中学覃红珠授课班级:八年级一班 一、内容标准 1. 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2.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四、教法与学法 教师教学 1、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史料创设情境,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讨论等方式,拓展学生思维,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了解、理解、感悟历史。 2、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写作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 学生学习 1、结合有关图标、图片、文字资料,比较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的情况及影响,学会归纳、比较,感悟中国军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2、分析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国歌》歌词,师生齐唱《国歌》。 [教师提问] 这首歌曲诞生于哪个历史时期? [学生回答] 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是我国的国歌。

[教师介绍]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过渡] 面对日冠的疯狂侵略,中华儿女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民族长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血肉筑长城”。 展示课题:第16课血肉筑长城 【新课教学】 [教师引导]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节课主要有哪些内容呢?请大家把课文中的各个小标题读出来。 [学生回答] 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师讲述]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分为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课文把“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合并为一个标题是因为它们都属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而百团大战则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我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板块。 屏幕展示:三大战役、中共七大、抗战胜利。 第一学习板块: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三次战役 [教师引导] 我们的第一个学习板块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三次战役,分别是? [学生回答]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1)平型关大捷 [教师讲述] 首先让我们回到平型关,平型关是山西东北的一个著名要塞,地势十分险要,是太原的门户。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在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向西进攻,企图攻下平型关,打开夺取太原的道路。国民党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一一五师开赴抗日前线,与国民党军队协同作战。担任截击任务的八路军一一五师以隐蔽伏击的手段,歼灭来犯的日军,击毙日军号称精锐部队的板垣师团第21旅团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中国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教师提问]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对全国抗战有什么积极意义? [学生回答] 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心和士气。 [教师总结]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2)台儿庄战役 [教师提问] 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日军要向徐州进攻吗?同学们现在看一下书本上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徐州是哪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啊? [学生回答] 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 [教师讲解] 对,徐州是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汇点,那么它向南可以到达国民政府的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而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结合《台儿庄战役示意图》演示动画)教师讲述:为了打通津浦铁路和陇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案

4.16血肉筑长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及其意义。中共“七大”的召开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意义”,培养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了解中国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难点:七大的召开。 【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学习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上课之前我请同学们欣赏一首能让我们热血沸腾的歌曲,(国歌),这首歌曲告诉我们,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面对日本的侵略,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固的血肉长城,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到那个灾难沉重、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起去感受那条血筑的长城。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1. 简述平型关大捷的相关概况。 2. 简述台儿庄战役的相关概况。 3. 说出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特点及意义。 4. 中共七大召开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5.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 1. 平型关大捷: (1)时间:1937年9月。 (2)作战双方:八路军115师→日军。 (3)战况: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4)意义: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2. 台儿庄战役: (1)时间:1938年春。 (2)参战部队:国民党第五战区军队。指挥者:李宗仁。 (3)经过: 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

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中国军队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并发起全面反攻。日军腹背遭到打击,狼狈向北败退。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 (4)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3. 百团大战: (1)背景: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政策,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疯狂的“扫荡”;这一时期,国内投降的倾向日益严重。为了打破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克服投降危险,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主动出击日军,进行了百团大战。(2)时间:1940年8月。 (3)参战部队:八路军。指挥者:彭德怀。 (4)作战地区:华北地区。 (5)主要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6)战绩: (8)意义: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战役。 4. 主要内容: (1)毛泽东在大会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2)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5.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抗战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教师预设问题: 1. 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第18课血肉筑长城

教学课题 第18课 血肉筑长城 授课班级 1-4班 教学用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11.20 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 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2. 能力培养: (1)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并联系旧课,引导学生思考: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 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战的,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 力。 3. 情感教育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获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国人民为 界反法西斯所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 难点:中共七大。 突破措施 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 读图法、比较法、归纳法 学习方法 示图法、讲授法、联系法、谈话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堂类型 新授课 教 学 流 程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复习过程进行评价,以鼓为主。营造气氛,将学生带 本节课的学习。 复习提问: 1、简要介绍卢沟桥事变。 2、从西安事变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逐步建立的? 导入新课:卢沟桥事变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中国人民在艰苦的抗战斗争中,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成新的长城,奏响了民族抗争、夺取胜利的新篇章。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复习旧知识,引出新内容。 一.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布置学生依据导学提纲预习,完成本目的任

中国史第三册第16课

鸡西市第四中学初二历史导学案 【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课型】预展型【课时】1 【课题】第16课血肉筑长城 【学习目标】通过掌握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以日本投降等史实,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国的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难点】中共七大 【学习格言】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历史名家】胡绳,原名项之迪,江苏苏州人,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史学家,哲学家。1918年生于苏州,2000年逝于上海,1934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37 年后,历任武汉《全民周刊》等刊物编辑,《鄂北日报》社主编,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委 委员,生活书店编辑,《读书月报》主编。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在香港任《大 众生活》编辑。1942年后,在重庆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委委员,《新华日报》社编委。 1946年后,任中共上海市工委文委委员,香港生活书店总编辑。1949年后,任中共中 央宣传部教材编写组组长,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副主任,人民出版社社长, 政务院出版总署党组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1955年至1966年,任中共中央政 治研究室副主任,《红旗》杂志社副总编辑。1975年后,先在国务院研究室及毛泽东选 集工作小组工作,后任毛泽东著作编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 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 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代表作品】《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现实主义当代流变史》、《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历史和现实》、《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 设社会主义》等。 【知识拓展】 日本政府递交投降书 日本政府的投降签字仪式是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密苏里”号战舰的右边后甲板的舱壁上挂着一面美国的星条旗,旗下方的一张铺着绿色台布的桌子上,放着一份日本政府代表即将要签字的投降书。1945年9月2日上午,日本政府代表团来到美国的“密苏里”号战舰,这时参加对日作战的美、中、英、苏、法、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新西兰九国代表早已到达。日本政府代表到达后,在投降桌前站了5分钟。接着由盟军最高统帅美国的麦克阿瑟发表演说,

2019年精选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6 血肉筑长城习题精选五十七

2019年精选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6 血肉 筑长城习题精选五十七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因果关系搭配错误的是( ) A、中共七大召开——百团大战取得胜利 B、马歇尔计划实施——欧洲复兴 C、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D、华盛顿会议——中国回到帝国主义共同控制局面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近百年反侵略战争完全胜利的原因是( ) ①全民族的共同抗战②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配合③国共两党的合作④我大敌小,我强敌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A、贺胜桥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上甘岭战役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以下选项与如图反映的会议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B、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C、标志着抗日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D、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历史地图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面两幅战役地图,从中能提取到这两场战役的相同点有( ) ①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②都是彭德怀指挥领导的③都是八路军组织发起的④山西都是主要战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抗战老兵张步风在回忆录中写到:“1940年秋天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拔了多少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拔掉了多少据点,现在都已经记不清了……”张老所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学习目标] 1、识记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及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2、明确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难时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 1、台儿庄战役; 2、百团大战; 3、中共七大的召开。 难点: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 1、快速阅读教材,结合学案自主学习,并将答案写在导学案上,勾画在课本上。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探究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 (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1937年9月,八路军()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中国军队,在()同日军展开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3、为了粉碎敌人的()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摧毁()。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最大规模战役。 4、抗战胜利前夕,()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的重要问题。 5、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年()月()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战的伟大胜利,()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6、思考:动脑筋(第81页)和“活动与探究”。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第一子目: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教师适当引导、补充 2、假如你是一名战地记者,请结合课本79页、80页(上)图,向国内介绍台儿庄战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