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巍巍中山陵(共2课时)

巍巍中山陵(共2课时)

巍巍中山陵(共2课时)
巍巍中山陵(共2课时)

授课题目:十二、巍巍中山陵

教学目的:

1、学习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

2、学习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3、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教学重难点:

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以及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认识孙中山,交流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及思想。

出示孙中山的图片,问:认识这个人吗?(学生介绍孙中山的生平、思想及贡献。)

孙中山(1866-1925)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广东香山(中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的思想:民主博爱、天下为公

孙中山的贡献:领导中国革命

二、对于孙中山这样举世景仰的伟大的革命家,他逝世后,如果请你设计他

的陵墓,你认为,将他葬于什么样的地方、建造怎样的陵墓比较合适?(学生讨论、发言、交流)

出示一组紫金山、中山陵的图片给学生欣赏。

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笔墨,去瞻仰《巍巍中山陵》。

三、释题:巍巍,高大的样子。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它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这两个字是这篇文章的文眼。

四、钟山的地形、环境能烘托出中山陵的巍巍气势吗?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主要见课文第二节)

明确:(正因为钟山山形雄伟而险峻,景色鲜丽而和谐,中山先生才有身后要埋葬于此的愿望。)

五、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联系《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一课)

明确: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密封评议的方式”,避免了后门、人情等弊端,保证了设计方案的最优化。

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如下特点: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注重和谐协调),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弘扬民族精神),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追求形神兼备)。

六、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是“值得称道的”?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与陵园庄严肃穆气氛的形成有何作用?

明确:(中山陵的设计将三区名胜联为一体,扩大了东郊风景区的游览范围和内容,因而在总体设计上“值得称道”。

陵园大道及周围栽种的树木浓翠蔽日,莽苍深邃,象征了孙中山先生的博大胸怀和不朽业绩,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之前,就已逐步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七、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中山陵的巍巍气势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也可以说它是孙中山先生品格和精神的象征。作者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孙中山先生是高山景行,令人仰慕。)

八、作业

1、根据课文对中山陵各部分建筑的描写,画出示意图。

2、完成本课时的文本作业。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抽背碑文

一、理清中山陵的大体布局。

1、学生出示所画示意图,并标明各部分名称。

2、假如让你当中山陵的讲解员,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这幅图解说清楚。

3、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中山陵的?(由外而内,由总体到局部的

空间顺序)

二、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中山陵的设计是如何体现人民对中山先生的怀念及

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的?(学生阅读思考、交流讨论)

(文章运用数字介绍了陵门、祭堂、墓室的高度和深度,石阶的级数,具体说明了建筑的高大宏伟。)

你认为有哪些建筑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和伟大形象?

第2章 第1节 物质的分类 第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实际应用。 2.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胶体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 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教具准备 3只100 mL的小烧杯、蒸馏水、CuSO4溶液、泥水、FeCl3饱和溶液、胶头滴管、激光笔(或手电筒)教学过程 教学推进 [学生自学]阅读P25最后一段并对分散系进行分类。 师:什么是分散系? 生:回答 [板书]分散系 师:对分散系进行分类是树状分类还是交叉分类? 生:交叉分类 师:根据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它们之间有几种组合方式? 请同学们画出分类图。 [板书](请一位学生画在黑板上) 学生完成并讨论。 9种分散系 [思考与交流] 师:请试着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的实例,并讨论交流。 生:讨论并交流。 答案:见从容说课的[思考与交流2]

师:对以上9种分散系,取出分散剂是液态(包括水)的分散系进行再分类。分类的依据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请同学们阅读P26第三段、第四段,画出溶液、胶体、浊液的分类图。 生:自学并试着画分类图。 [板书](请一位学生画在黑板上) 教学推进 师:溶液和胶体怎样区别呢? [科学探究] 1.Fe(OH)3胶体的制备 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加入1~2 mL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将所得到的Fe(OH)3胶体与CuSO4溶液、泥水比较。 2.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杯中的液体,从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光束照射时的现象是否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 CuSO4溶液 过滤后的现象 Fe(OH)3胶体 泥水 同学讨论回答: 生:土壤胶体;牛奶;墨水;烟雾;水泥;烟水晶。 …… [课堂总结] 师:(微笑)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通过大家所举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出:在日常生活中胶体的用途十分广泛。 师: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分散系的概念,进一步了解了胶体的定义,学习了胶体的性质,知道了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在于其粒子的大小,学习了胶体的一些重要用途,为我们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由学生完成,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比较,完成下表) 分散系溶液浊液胶体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100 nm >100 nm 1~100 nm 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 体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或 高分子

(完整版)第6讲和差倍分问题

第6讲 和差倍分问题 内容概述 在和差倍问题中引入“分数倍”酌概念,并理解其含义.解题中应合理选取单位“1”,题目中隐藏的不变量或公共量往往是关键. 典型问题 兴趣篇 1.运输连要将450枚弹药送到前线,其中炮弹占了9 5 其余都是手榴弹.由于遇上敌军伏击,炮弹损失了 52,而手榴弹只剩下8 3 ,送到时还剩多少枚弹药? 2.学校举行新年自助餐会,一共准备了1000瓶饮料,其中一部分是可乐,剩下的全是果汁,一个小时后,果汁已经减少了5 1 ,但可乐的数量却没有改变.如果此时饮料还剩872瓶,那么可乐的数量是多少瓶? 3.口袋里装着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球,其中红球占总球数的31,黄球占总球数的4 1,绿球比黄球多50个.口袋里一共有几个球? 4.游戏公司计划生产一批限量版的游戏机.现在已完成计划的12 5 ,如果再生产340台,总产量就超过计划的 8 1 ,原计划生产多少台? 5.一个工人加工一批机器零件,第一天完成了任务的51,第二天完成了剩下部分的3 1,前两天一共完成了56个.请问:这批零件共有几个? 6.红星机械厂有三个车间,第一车间的人数是第二、三车间人数和的2 1 ,第二车间的人数是第一、三车间人数和的3 1 ,第三车间有105人.求该厂工人的总数. 7.甲桶中的水比乙桶中的多 51,丙桶中的水比甲桶中的少5 1 .请问:乙、丙两桶哪桶水多?如果把三桶水倒人一个大缸里,甲桶中的水占其中的几分之几?

8.图6-1是某市的园林规划图,其中草地占正方形的 43,竹林占圆形的7 5 ,正方形和圆形的公共部分是水池.已知竹林的面积比草地的面积少450平方米,问:水池的面积是多 少平方米? 9.阿奇和小悦都有很多科普书,阿奇的科普书数量是小悦的8 3 .后来小悦送给阿奇l l 本书后,阿奇的科普书数量就变成了小悦的7 4 .原来阿奇比小悦少多少本书? 10.课间同学们都在操场上活动,其中女生占总人数的9 2 ,后来又来了12个女生,使得女生人数达到男生人数的 7 3 .操场上现在有多少名同学? 拓展篇 1.等候公共汽车的人整齐地排成一列,阿奇也在其中,他数了一下人数,发现排在他前面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2,排在他后面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 1 .从前往后数,阿奇排在第几个? 2.五年级原来有学生325人,新学期男生增加25人,女生减少了 20 1 ,结果总人数增加了16人.请问:现有男生多少人? 3.冬冬、阿奇两人玩电子游戏,通过第一关后,冬冬得了120分,阿奇得了200分.接下来,他们俩在第二关得到了相同的分数,累加两关总得分,冬冬的得分是阿奇的4 3 .两人在第二关各得了多少分? 4.有一堆砖,搬走总数的41后又运来306块.这时这堆砖比最开始还多了5 1 .这堆砖原来有多少块?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和差倍分问题教案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 课时教案活页纸 总课题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总课时 6课时 第 1 课时 课题 和差倍分问题 课型 新授课 2011年10月24 教材 分析 在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处理上,教材力求体现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理解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学会数学地思考。在教科书的第四节安排了“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初步介绍了波利亚的解决问题模式(四个步骤),这样的处理方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突出了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当然,这种方法在后续内容的学习中会不断加以渗透和应用,在九年级上、下各设置一章予以阐述。 学情 分析 学生在基本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教科书通过几个典型例子,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方程的模型,体验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的密切联系。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通过画线段示意图、列表等手段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问题、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通过不同的设元方法、变换问题的条件、根据方

程设计问题情境等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最终达到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教学 目标 熟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的“和差倍分问题”,体会借助图表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方程解决问题的作用,树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思想。 教学 重点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而解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移项法则的基础上,学习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 难点 探索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 方法 启发式讨论 教具 PPT和导学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A 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B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物质具体实例的分析,学会区分物质的性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 教学重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质性质类型的区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每组同学互相提问上节课的内容 二、导入新课: 师: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 三、新课教学: 1、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师:以酒精为例你能说出它哪些性质? 生:回答踊跃。如:颜色,气味、可燃,挥发性。。。。。 师:在这些性质中有些是通过感觉器官感觉到的,而有些必需得通过化学变化才能知道的。 师:在上述性质中什么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板书] 1、化学性质:让学生给它下定义。 [讲解] 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过渡]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讲解]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单介绍。师生共同阅读教材。 2、表达交流、深化理解,学以致用 师: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如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 题及答案解析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2(g)===2CO2(g)ΔH=-566 kJ/mol CH4(g)+2O2(g)===CO2(g)+2H2O(l)ΔH=-890 kJ/mol 1 molCO和3 mol 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A.2 912 kJ B.2 953 kJ C.3 236 kJ D.3 867 kJ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 molCO燃烧可放出566 kJ热量,则1 mol CO完全燃烧释放283 kJ热量,同理3 mol CH4释放3×890 kJ=2 670 kJ热量,所以1 mol CO和3 mol CH4完全燃烧共释放热量为2 953 kJ。 答案:B 2.已知A(g)+B(g)===C(g)ΔH1,D(g)+B(g)===E(g)ΔH2,且 ΔH1<ΔH2,若A和D的混合气体1 mol完全与B反应,反应热为ΔH3,则A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解析:设1 mol混合气体中含A x mol,D y mol,

则有??? x +y =1ΔH 1x +ΔH 2y =ΔH 3,解得????? x =ΔH 2-ΔH 3ΔH 2-ΔH 1y =ΔH 3 -ΔH 1ΔH 2-ΔH 1 故x y =ΔH 2-ΔH 3ΔH 3-ΔH 1 。B 选项正确。 答案:B 3.已知25℃、101 kPa 条件下: (1)4Al(s)+3O 2(g)===2Al 2O 3(s) ΔH =-2 kJ/mol (2)4Al(s)+2O 3(g)===2Al 2O 3(s) ΔH =-3 kJ/mol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B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C .O 3比O 2稳定,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D .O 2比O 3稳定,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解析:(2)-(1)得:2O 3(g)===3O 2(g) ΔH =- kJ/mol ,可知等质量的O 2能量低。 答案:A 4.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 2、CO 和少量的甲烷。相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 2(g)+O 2(g)===2H 2O(l) ΔH =- kJ/mol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 kJ/mol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几分之几

第2课时几分之几 课题几分之几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对分数有了初步的了解,基于上述情况,本节教学设计做了这样的安排: 1.由复习过渡到探索新知。 上课开始,设计关于几分之一和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的内容,使学生在对旧知进行回顾的同时,学习兴趣受到激发,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动手实践中加强对分数的认识。 由于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加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在教学教材92页例4和例5前,先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把彩带平均分成10份,进一步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然后任意取其中的几份,认识几分之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几及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并会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学习重点使学生明确几分之几的含义。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正方形纸、彩笔、刻度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 创设情境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6分钟)1.复习几分之一。 举例子说说四分之一的意义。 2.复习分数的构成各部分的名 称。 谁能说说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 习分数。(板书课题:几分之几) 1.举例说明,并说说这 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分数,说 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 任务。 1.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的内容。 2.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相等的4 份,你能想出几种折法?画出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2课时《几分之几》 人教新课标(2014秋)

《几分之几》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的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得到培养。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进一步提升,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点: 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分之几”的表象,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 三、教学难点: 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正方形纸、长方形纸、圆形纸、彩笔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1.复习导入。 (1)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 ) ( ) ( ) (2)比较分数的大小。

1 3○ 1 5 1 8 ○ 1 7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引出新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为学习后面的内容奠定基础。 ⊙实践探究 1.教学教材92页例4:认识四分之几。 (1)学生把同样大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给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 (2)请你用分数表示出涂色的部分,并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个分数来表示。 (3)说一说没有涂色的部分用哪个分数来表示。(说出理由) (4)师小结:这些正方形纸都被平均分成了4份,涂色部分是几,就用四分之几来表示。四分之几就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四分之几与四分之一只是所取的份数不同。 2.教学教材92页例5:认识十分之几。 (1)课件出示一条1分米长的彩带,并把它平均分成10份。 (2)学生讨论: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其中的1份?3份用哪个分数来表示?7份呢?(教师板书) (3)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圆形纸任意对折,先选其中的几份涂上颜色,然后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4)小结:像2 4 、 3 4 、 3 10 、 7 10 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 3.加深对分数各部分含义的理解。 (1)请同学们说一说2 4 、 3 4 、 3 10 、 7 10 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3)师小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的份数就是这个分数的分母,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子。

五年级奥数解析2.和差倍分问题

各种具有和差倍分关系的综合应用题,重点是包含分数的问题.基本的解题方法是将已知条件用恰当形式写出或变形,并结合起来进行比较而求出相关的量,其中要注意单位“1”的恰当选取. 1.有甲、乙两个数,如果把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两位,就是乙数的1 8 ,那么甲数是乙数的多少倍? 【分析与解】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则甲数缩小到原来的 1 100 ,设这时的甲数为“1”, 则乙数为1×8=8,那么原来的甲数=l×100=100,则甲数是乙数的100÷8=12.5倍. 2.有三堆棋子,每堆棋子数一样多,并且都只有黑、白两色棋子.已知第一堆里的黑子和第二堆里的 白子一样多,第三堆里的黑子占全部黑子的2 5 .如果把这三堆棋子集中在一起,那么白子占全部棋子 的几分之几? 【分析与解】如下表所示: 设全部黑子为“5”份,则第三堆里的黑子为“2”份,那么剩下的黑子占5-2=“3”份,而第一堆里的黑子和第二堆里的白子一样多,将第一堆黑子和第二堆白子调换,则第二堆全部为黑子.所以第二堆棋子总数为“3”份,三堆棋子总数为3×3=“9”份,其中黑子占“5”份,则白子占 剩下的9-5=“4”份,那么白子占全部棋子的4÷9=4 9 .

3.甲、乙两厂共同完成一批机床的生产任务,已知甲厂比乙厂少生产8台机床,并且甲厂的生产量是 乙厂的12 13 ,那么甲、乙两厂一共生产了机床多少台? 【分析与解】因为甲厂生产的是乙厂的12 13 ,也就是甲厂为12份,乙厂为13份,那么甲厂比乙 厂少1份=8台.总共=8×(12+13)=200台. 4.足球赛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了一半,收入增加了五分之一,那么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分析与解】设原来人数为“1”,则现在有1+0.5=1.5. 原来收入为l×15=15,降价后收人为15×(1+1 5 )=18元,那么降价后门票为18÷1.5=12元,则一 张门票降价15-12=3元. 5.李刚给军属王奶奶运蜂窝煤,第一次运了全部的3 8 ,第二次运了50块.这时,已运来的恰好是没运 来的5 7 .问还有多少块蜂窝煤没有运来? 【分析与解】已经运来的是没有运来的5 7 ,则运来的是5份,没有运来的是7份,也就是运来 的占总数的 5 12 .则共有50÷( 5 12 - 3 8 )=1200块,还剩下1200× 7 12 =700块. 6.有两条纸带,一条长21厘米,一条长13厘米,把两条纸带都剪下同样长的一段以后,发现短纸带 剩下的长度是长纸带剩下的长度的 8 13 .问剪下的一段长多少厘米? 【分析与解】方法一:开始时,两条纸带的长度差为21-13=8厘米. 因为两条纸带都剪去同样长度,所以两条纸带前后的长度差不变. 设剪后短纸带长度为“8”份,长纸带即为“13”份,那么它们的差为13-8=5份,则每份为8÷5=1.6(厘米). 所以,剪后短纸带长为1.6×8=12.8(厘米),于是剪去13-12.8=O.2(厘米). 方法二:设剪下x厘米, 则138 2113 x x - = - ,交叉相乘得:13×(13-x)=8×(21-x),解得x=0.2, 即剪下的一段长0.2厘米.

(新)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2课时反应热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2课时)(焓变,热化学方程式)【学习目标】 1.理解反应热、焓变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 2.了解焓变与反应吸热或放热的关系。 3.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 【自学引导】 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1.焓 描述物质所具有的物理量,符号是。 2.反应焓变(ΔH) (1)定义:总焓与总焓之差。 (2)表达式:。 (3)与反应热的关系:热化学研究表明,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同时可能伴随着反应体系体积的改变),则该反应的反应热就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改变,即ΔH Q p 。 如果ΔH>0,即反应产物的焓反应物的焓,说明反应是能量的,为反应; 如果ΔH<0,即反应产物的焓反应物的焓,说明反应是能量的,为反应。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在热化学中,将一个化学反应的和反应的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 如298K时,1 mol H2(g)与1 2 mol O2(g)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则 表示该过程的方程式H2(g)+1 2 O2(g)===H2O(l) ΔH=-285.8 kJ·mol-1即为热化学方程式。 注意:其中反应焓变单位中的mol-1表明:。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的问题 (1)要在物质的化学式后面用括号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一般用英

文小写字母、、分别表示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水溶液中溶质则用表示。 (2)在ΔH后要注明,因为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同一反应,其反应是不同的。如果不标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条件下的反应热。 (3)ΔH的单位是。 (4)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可以用整数或简单分数表示。同一化学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不同,ΔH也不同。根据焓的性质,若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加倍,则ΔH的数值;若反应逆向进行,则ΔH,但数值。 【自学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 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能量大于反应产物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破坏反应产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 C.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 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即可 B.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l) ΔH=-483.6 kJ 4.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 ΔH=+131.3 kJ·mol-1表示( )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 kJ能量 B.1 mol碳和1 mol水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 C.1 mol固态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

专题一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

【初中化学导学案】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 主备课人: 时间: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加以辨别 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课前知识积累】 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或者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描述你所熟悉的酒精有哪些性质和用途。你能将这些性质进行分类吗? 【情境导入】 展示收集到的两瓶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如何区分? 二、自主探究: : 1.思考: (1)你所列举的酒精、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中哪些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哪些不需要? (2)归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定义,说出二者的区别。 (3)在上一节做过的实验中分别表现出物质的哪些性质?你还能列举的更多吗? (4)物质的物理性质只有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吗?试举例说明。 2.自学:有关物质物理性质中的几个概念:(注意“条件”和“单位”) (1)熔点: 沸点: (2)密度: 独立完成习题(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1)木柴燃烧 ,木柴能燃烧— ;(2)铁生锈—— ,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 ;(3)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__________,把块状的硫研碎___________。 5.实验探究: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1)你的猜想: (3)探究结论:氧气可 ,二氧化碳可用来 ,说明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

物质的用途了物质的性质。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教你一招】变化与性质的区分 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性质的描述中往往有“能、会、易、难”等字眼。 三、自我测评(1-5为必做,6为选做,7为思考) 1.下列叙述中,与铁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铁能传热导电 B. 纯铁是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的金属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 D.纯铁有良好的延展性 2.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酒精可作燃料 B.铜丝可做导线 C.金刚石制作刀具 D. 钢材制铁轨 3.下列各组物质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的不同才能区别的是() A.水和食醋 B.铜片和铝片 C. 水和澄清石灰水 D.铁粉和食盐 4. “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月24 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氢气(H2)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氢燃烧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氢气具有可燃性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坚硬的金刚石可5.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B.金刚石作装饰品 C.铜丝作导线 D.氢气作高能燃料 6. 仿照示例,任选两种物质,分别写出它们的一个性质和与之对应的用途:() 物质性质用途 氢气可燃性清洁、环保的高能燃料 7.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消夜要,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处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 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直通车】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粉笔折断B.香蕉腐烂C.冰雪融化D. 【作业布置】 P103-5 授课教师签名:

和差倍分问题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8.3.1 和差倍分问题 一、学习目标 1.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2.掌握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体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比一元一次方程简便。 3.通过方程模型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培养学生运用方程组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1(8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99页【探究1】,完成下面问题: 1.问题中有哪些已知量?那些未知量? 2.问题中等量关系有哪些? 3.本题的等量关系: 大牛的饲料量+小牛的饲料量=1天总的饲料量 原来: 30只大牛1天所需饲料+15只小牛1天所需饲料=675; 后来: 42只大牛1天所需饲料+20只小牛1天约需饲料=940 4.数学建模----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设未知数:设一只大牛1天需要饲料 x kg ,一只小牛1天需要饲料y kg. 列方程组: 解方程组: 对实际问题作答: 每只大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需用饲料为20kg 和5kg 自学检测1(5分钟) 只列方程组不求解: 某校师生积极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在得知灾区急需帐篷后,立即到当地的一家帐篷厂采购,帐篷有两种规格:可供3人居住的小帐篷,价格每顶160元;可供10人居住的大帐篷,价格每顶400元.学校花去捐款96000元,正好可供2300人临时居住.求该校采购了多少顶3人小帐篷,多少顶10人大帐篷? 分析:大帐篷居住人数*数量+小帐篷居住人数*数量=安置总人数 大帐篷单价*数量+小帐篷单价*数量=花去捐款数 解:(1)设该校采购了x 顶3人小帐篷,y 顶10人大帐篷, 答:该校采购了100顶3人小帐篷,200顶10人大帐篷 . 3015675, 4220940. x y x y +=??+=????==520y x

《和差倍分问题》配套练习题

《和差倍分问题》配套练习题 一、解答题 1、大白兔和小灰兔共采摘了蘑菇160个.后来大白兔把它的蘑菇给了其它白兔20个,而小灰兔自己又采了10个.这时,大白兔的蘑菇是小灰兔的5倍.问:原来大白兔和小灰兔各采了多少个蘑菇? 2、甲、乙两桶油重量相等.甲桶取走26千克油,乙桶加入14千克油,这时,乙桶油的重量是甲桶油的重量的3倍.两桶油原来各有多少千克? 3、小云比小雨少20本书,后来小云丢了5本书,小雨新买了11本书,这时小雨的书比小云的书多2倍.问:原来两人各有多少本书? 4、物价上涨20%,相当于我手中的钱贬值了百分之几? 5、地铁5号线的某节车厢中刚好坐满了乘客.如果在下一站男乘客的下车,则车厢里还里还有 120人,如果下一站下车的是女乘客的,则车厢里还有114人.则地铁一节车厢的定员人数是多少? 6、将分数的分子减去一个整数,分母加上这个整数,约分后得到,那么减去的数是多少? 7、有50名学生参加联欢会.第一个到会的女生同全部男生握过手,第二个到会的女生只差1个男生没握过手,第三个到会的女生只差2个男生没握过手,依此类推,最后一个到会的女生同7个男生握过手.问这些学生中有多少名男生? 8、甲、乙、丙共有100本课外书.甲的本数除以乙的本数,丙的本数除以甲的本数,商都是5,而且余数都是1.那么乙有书多少本? 9、甲、乙、丙三人共同加工642个零件,甲加工零件个数的比乙加工零件个数的多8个,乙加工零件个数的比丙加工零件个数的多12个,那么三人各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10、某一届的正保学校共有四个年级,合计男生是女生的倍.又已知: (1)三年级男生和四年级女生的人数相等,四年级男生是三年级女生的1倍; (2)五年级和六年级的人数相等,且五年级男生比六年级女生多100人; (3)五、六年级男生是女生的倍; (4)四年级的男生占所有人的.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实用)

第三、四讲: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的的学习,正确运用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的有关公式,理清题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分清类型,正确运用不同类型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清题意,准确判断题目是“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中的哪一类,然后正确运用相关的数量关系 需要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和差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出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是: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解答和差应用题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数作为标准,设法把若干个不相等的数变为相等的数,某些复杂的应用题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两个数的和与差,可以通过转化求它们的和与差,再按照和差问题的解法来解答。 例1:有甲乙两堆煤,共重52吨,已知甲比乙多4吨,两堆煤各重多少吨? 分析:根据公式,我们要找出两个数的和与差,就能解决问题。由题意:堆煤共重52吨知:两数和是52;甲比乙多4吨知:两数差是4。甲的煤多,甲是大数,乙是小数。故解法如下: 甲:(52+4)÷2=28(吨) 乙:28-4=24(吨) 例2:两只笼子里共有15只鸡,从甲笼提出3只后,甲笼比乙笼还多2只,两只笼子原来各有多少只鸡? 分析:从题意知:甲比乙多5只,所以,两数和是15,两数差是5.甲是大数。 甲:(15+5)÷2=10(只) 乙: 15-10=5(只)

练习: 1、两堆石子共有800吨,第一堆比第二堆多200吨,两堆石子各有多少吨? 2、黄茜和胡敏两人今年的年龄是23岁,4年后,黄茜比胡敏大3岁,问黄茜和胡敏今年各是多少岁? 3、把长8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使长比宽多6厘米的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二、和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又知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这类问题称为和倍问题。 解决和倍问题的基本方法:将小数看成1份,大数是小数的n倍,大数就是n份,两个数一共是n+1份。 基本数量关系: 小数=和÷(n+1) 大数=小数×倍数或和-小数=大数 例1 :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甲班的图书是乙班的3倍,甲乙两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分析:从题目中知,乙班的图书数较少,故乙是小数,占1份,甲占(3+1)份。 乙:160÷(3+1)=40(本) 甲:160-40=120(本)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二节反应热的计算课时2反应热的计算

人教版(2019)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 效应第二节反应热的计算课时2反应热的计算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Fe 2O 3(s)+3CO(g) ===2Fe(s)+3CO 2(g) ΔH =-25 kJ/mol (2)3Fe 2O 3(s)+CO(g) ===2Fe 3O 4(s)+CO 2(g) ΔH =-47 kJ/mol (3)Fe 3O 4(s)+CO(g) ===3FeO(s)+CO 2(g) ΔH =+19 kJ/mol 则FeO(s)被CO(g)还原成Fe(s)和CO 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 .FeO+CO===Fe+CO 2 ΔH =-11 kJ/mol B .FeO(s)+CO(g) ===Fe(s)+CO 2(g) ΔH =-22 kJ/mol C .FeO(s)+CO(g) ===Fe(s)+CO 2(g) ΔH =-11 kJ/mol D .FeO(s)+CO(g) ===Fe(s)+CO 2(g) ΔH =+11 kJ/mol 2.火箭推进器常以联氨(N 2H 4) 为燃料、过氧化氢为助燃剂.已知下列各物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N 2H 4(g)+O 2(g)=N 2(g)+2H 2O(g)△H 1=﹣533.23kJ?mol ﹣1;H 2O(g)=H 2O (l)△H 2=﹣44kJ?mol ﹣1;2H 2O 2(l)=2H 2O(l)+O 2(g)△H 3=﹣196.4kJ?mol ﹣ 1则联氨与过氧化氢反应的热 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A .N 2H 4(g)+2H 2O 2(l)═N 2(g)+4H 2O(l)△H=+817.63 kJ?mol ﹣1 B .N 2H 4(g)+2H 2O 2(l)═N 2(g)+4H 2O(g)△H=﹣641.63 kJ?mol ﹣1 C .N 2H 4(g)+2H 2O 2(l)═N 2(g)+4H 2O(l)△H=﹣641.63 kJ?mol ﹣1 D .N 2H 4(g)+2H 2O 2(l)═N 2(g)+4H 2O(g)△H=﹣817.63 kJ?mol ﹣1 3.已知一定温度下:①1221N (g)O (g)2NO(g)H 180kJ mol -+?=+?═, ②12232N (g)3H (g) 2NH (g)H 92.4kJ mol -+?=-?, ③122232H (g)O (g)2H O(g) H 483.6kJ 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1 213ΔH =E -E kJ mol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 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 优秀教案

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92页例3、例4、“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平面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几分之几,运用直观方法比较同分母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你能说出一个吗?(指几名学生说一说)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辆车,你能找出这辆车上的分数吗? 1.课件出示奔驰车标志,指名说一说这个标志是怎么分的,其中一份是几分之一? 2.复习分数各部分名称。 小结并揭题:今天我们再来折折涂涂比比,认识更多的分数。(板书: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 二、探究新知 1.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表示出它的1/4。 2.你还想涂几份?涂一涂。想一想应该用哪个数来表示。

3.展示学生涂好的正方形纸(如下图)。 重点说说2/4的含义。(板书:2/4,取其中的2份,就是2个1/4) 同桌交流自己涂了这张纸的四分之几,就是几个四分之一。 4.试一试。 先说说涂色部分各表示多少个几分之一,再在()里写出分数。 课件动画演示: (1)出示一个平均分成9份的三角形。 问:涂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依次出示后面三幅分好的三角形图,指名说一说:平均分成()份,涂了()份,是()个()分之一,就是()分之()。 (2)课件出示第二行的圆,独立填写后跟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 5.辨一辨。(下面图形中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的正确吗?为什么?) (1)同桌交流结果。 (2)全班交流,说一说不正确的原因。 三、比较分数的大小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4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2课时作业

第2课时作业 1、已知25℃101kPa下,石墨和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石墨)+O2(g)CO2(g); △H=-393.51kJ·mol-1 C(金刚石)+O2(g)CO2(g); △H=-395.41kJ·mol-1 下列关于C(石墨)C(金刚石)的焓变△H及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H >0;等质量时石墨能量比金刚石低 B.△H >0;等质量时石墨能量比金刚石高 C.△H <0;等质量时石墨能量比金刚石低 D.△H <0;等质量时石墨能量比金刚石高 2、已知2SO2(g)+ O2(g) 2SO3(g);△H=-197kJ/mol,同温下,往相同体积的密闭容器甲、乙中分别充入2molSO2、1molO2 和1molSO 3、1molSO2、0.5mol O2,当它们分别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1 KJ和Q2KJ,则下列比较正确的是()A.Q2= 1/2 Q1=98.5 B.Q2=1/2 Q1<98.5 C.Q2<1/2 Q1<98.5 D.1/2 Q1< Q2 <98.5 3、己知:①2C(s)+O2(g)=2CO(g);△H1 ②2CO(g)+O2(g)=2CO2(g);△H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为0.5△H1kJ/mol B.②为能表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碳的燃烧热△H=0.5(△H1+△H2) D.碳的燃烧热小于CO的燃烧热 4、“西气东输”工程使东部发达地区的居民告别了管道煤气用上了天然气。已知某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2和CO,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它们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g)+O2(g)=2H2O(1);ΔH=-571.6kJ/mol 2CO(g)+O2(g)=2CO2(g);ΔH=-566kJ/mol CH4(g)+2O2(g)=CO2(g)+2H2O(1);ΔH=-890.31kJ/mol 当使用管道煤气的用户改用天然气后,在相同条件下燃烧等体积的可燃气体,理论上所获得的热量,后者大约是前者的多少倍( ) A.1.3 B.1.6 C.3.1 D.0.8 5、在36 g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1 3体积,CO2占 2 3体积,且 C(s)+1 2O2(g)=CO(g)ΔH=-110.5 kJ/mol; CO(g)+1 2O2(g)=CO2(g)ΔH=-283 kJ/mol

第8单元第2课时认识几分之几(同步练习)-三年级下册数学

三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及解析 冀教版(2014秋) 第八单元第二课时 认识几分之几 一、填空。 1、一段绳子平均分成9份,一份是它的( ),6份就是6个( ),就是它的( )。 2、5 12这个分数的分子是( ),分母是( ),读作( )。 3、38 是3个( )。 7个 1 11 是( ), 1522 是( )个 1 22 。 4、 37 表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 ),表示这样的( )。 5、一堆煤17天烧完,一天烧这堆煤的( ),7天烧这堆煤的( )。 二、看图写分数。 ( ) ( ) ( ) ( ) 三、写出下面的小数。 十分之七 写作: 八分之六 写作: 十三分之五 写作: 九分之九 写作: 四、读出下面的分数。 4 16 读作: 12 15 读作: 27 100 读作: 5 4 读作: 五、根据分数涂色。 89 5 15

5 72 9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19 19 69 解析:根据几分之一的定义,一段绳子平均分成9份,一份是它的19 ,6份就是6个19 ,就是它的69 。 2、5 12 十二分之五 解析:根据分数各部分的名称,5是分子,12是分母。读作十二分之五。 3、 18 7 11 15 解析:根据几分之几的意义解答。 4、7 3 解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分母表示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 1 17 7 17 解析:17天烧完,相当于把一堆煤平均分成17份,一天烧1 17 ,7天烧7 17 。 二、看图写分数。 1836 解析: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36份,阴影部分占其中的18份。说以是 1836 。 2 8 解析: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平均分成了8份,阴影部分占其中的2份。说以是28 。 3 5 解析: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5份,阴影部分占其中的3份。说以是35 。 18 100 解析: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0份,阴影部分占其中的18份。说以是18100 。 三、写出下面的小数。

一元一次方程——和差倍分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和、差、倍、分问题一、学习重点: 这类问题主要应搞清各量之间的关系,注意关键词语。仔细读题,找出表示和、差、倍、分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增加,减少……”,并据题意设出未知数,利用这些关键字表示出含有未知数的量,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 1、倍数关系:通过关键词语“是几倍,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增加百分之几……”来体现。 2、多少关系:通过关键词语“多、少、和、差……”来体现。 增长量=原有量X增长率现在量=原有量+增长量 一般设未知数要找跟所有关系联系最紧密的那个量。 二、基础练习题: 1、a比b多5,则a= _______ ; a比b少3,则a= _______ ; a是b的2倍,贝U a= ___ ;a增加3倍,则a= ____ ; a增加至U 3倍,贝U a= _;将a增力卩b,贝U a= __ ;将a增加至U b,贝U a= __ 。 2、已知甲数比乙数小12,甲乙两数的和为50,甲数为_______ 乙数为______ 。 3、已知甲数比乙数的3倍多12,甲乙两数的和是60,甲数为_______ 乙数为______ 。 4、已知甲数是10,增加40%后甲数为______ 在此基础上减少50%后甲数为________ 。 5、已知甲数的3倍是乙数与-2的和的2倍,甲数与乙数的差为5,甲数为 ______ 乙数为______ 。 6、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360,中间的偶数为______ 。 7、三个连续奇数的和为361,中间的奇数为______ 。 8、甲班有a人,乙班的人数是甲班人数的2倍少b人,则乙班的人数为___________ 。 9、某校共有学生1049人,女生占男生的40%,则男生的人数为___________ 。 例题1 :禽养场养鸡和鸭共4600只,养的鸡比鸭的4倍还多1 00只,禽养场的鸡鸭各多少只? 练习:足球的表面是由一些呈多边形的黑白皮块缝合而成的,共计有32块,已知黑色皮块数比白色皮块数的一半多2,问两种皮块各有多少? 做题:10、11 例题2:一根电线长240米,把它截成三段,使第一段比第二段长20米,第三段长是第一段的2倍这三段电线各长多少米?练习:A,B,C三个停车场共停汽车121辆,A停车场的汽车比B停车场的汽车2倍多1辆,C停车场的汽车比A停车场的汽车多2倍,求A,B,C三个停车场各停汽车多少辆? 做题:12、13 例题3:某校住校生分配宿舍,如果每间住5人,则有2 人无处住;如果每间住6 人,则可以多住8 人。问该校有多少住校生?有多少间宿舍?练习:课外活动中一些同学分组参加活动,原来每组8人,后来重新编组,每组12人,这样比原来减少2 组,问这些学生共有多少人? 做题:14、15 例题4:有大中小三筐苹果,小筐装的是中筐的一半,中筐比大筐少装16千克,大筐装的是小筐的4 倍。大中小三筐共有苹果多少千克? 练习:如果鱼尾重4 千克,鱼头重量等于鱼尾加上鱼身一半的重量,鱼身重量等于鱼头加鱼尾的重量,这条鱼有几千克重? 做题:16、17 例题5:甲数减去878,就等于乙数;如果甲数加1142,就等于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练习:小红和小明都爱画画,两人各有若干枝水彩笔。如果小红给小明8枝,小明的水彩笔是小红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