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响乐的发展史

交响乐的发展史

交响乐的发展史
交响乐的发展史

交响乐的发展史

提起乐器和集体的演奏,我们首先就会想到古代东方的几个文明国家——埃及、亚述、巴比伦、中国以及西欧的古希腊。大约在四千多年前,在古埃及所采用的许多原始乐器中,已经包括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了;这些乐器当时不但用来独奏和作为歌唱的伴奏,而且也用在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合奏中。希伯来民族的乐器,根据圣经的记载,远在大卫王和所罗门王的时代,即在三千年前左右,也已经有三十六种乐器,他们在祭神的时候除了鼓钹、鼓瑟和弹琴的人之外,同时还有一百二十个祭司吹号。古希腊神话描写过阿波罗和大潘比赛音乐,也描写过奥菲士借音乐的力量驯服鬼魔而从冥国救出他的妻子,在这些故事中都介绍过古希腊的竖琴、笛和七弦琴等乐器。从某些古代墓刻、瓶画以及流传下来的神话和传说中,我们可以确定东方文明古国的乐器和乐队,主要是用于民间节庆舞蹈、行军和宗教仪式中的。

中世纪的音乐艺术,不论是宗教的(教堂圣咏)或是世俗的(流浪艺人、游吟诗人和恋歌诗人的艺术),都以声乐为主,乐器只是用来作为歌唱的伴奏,或者用来替代缺少的声部,乐器本身并不具有独立的作用——中世纪的乐器除了教堂常用的风琴之外(由于构造尚未完备,还不能用来独奏),还有一种叫做维沃尔(viol)的古提琴。这是游吟诗人最喜欢用来伴随他们自己的歌唱的弦乐器。在这类歌唱性的弦乐器第一次被用来作为主要乐器之后,弦乐器的意义和作用便大大地加强起来,因此也大大地促进了音乐文化的发展。

交响乐队的萌芽实际上是在十六世纪中叶,即在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交响乐队中的乐器大多也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现代的交响乐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一直到十九世纪末叶,甚至可以说一直到二十世纪初,一共经历了三个世纪的复杂发展过程才最后定型。

在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的萌芽和发展,由于城市的建立和发展,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进步的资产阶级世界观——人文主义的形成,因此对艺术创作也提出了以现实主义的方法基础。蒙特威尔第的另一个功绩还在于:他对乐队有着新的理解,认为乐队就是各种不同的音色的结合,因此他开始使不同的乐器进行对置,相互对比,让各组乐器轮番演奏等,这些做法在当时都还是一种意外的新发现。总的说来,这一个时期在乐器的采用和配合方面仍不断地在变换着,有时候甚至还把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例如巨型提琴、风车和大炮等用在乐队中,以造成某种特殊的效果。

十七世纪是交响乐队发展的一个很重要时期。随着主调和声风格的发展和数字低音的采用,羽管键琴因为便于奏出和弦便在乐队中占据很稳固的地位;其次,由于意大利著名提琴制造家,例如阿玛蒂和斯特拉蒂伐利等人在提琴的改良和最后定型方面所获得的辉煌成就,提琴族乐器在乐队中的数量便逐渐增多,并最终把诗琴和其他一部分古老的乐器排挤出乐队之外。但是这时候的乐队还不能算是新型的乐队,因为它的基础仍然是羽管键琴,而且乐队中还有不少是古老的乐器。从十七世纪中叶开始,对乐队的兴趣在整个欧洲逐渐蔓延开来,乐队也从它诞生的摇篮——

意大利的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和那不勒斯等城市走出国境,在巴黎、伦敦、柏林、汉堡和维也纳,都相继出现不同类型的早期乐队。到十七世纪末,不但在歌剧院和教堂有乐队演奏,还有专门供乐队演奏音乐的新场所应运而生。1672年,第一个公开收费的弦乐队音乐会在伦敦举行,1686年荷兰开始有定期的公开演奏会,并即遍传欧洲其他国家。

十八世纪是大转折和大革命的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哲学观点、美学理想以及艺术形式都发生了变化,交响乐队的转折时期也随着到来了。在交响乐队史上的这个转折,应该以海顿的《第一交响曲》问世的1759年为标志。

巴赫和亨德尔都是复调音乐作曲大师,他们的乐队写法依然遵循着过去的传统。不过,他们作品的乐器组合还是反映了十七、十八世纪之交开始形成的音乐趣味的变化。首先是他们总结了过去作曲家的成果,最后确立了弦乐器一组在乐队中的地位,即在乐队中使用小提琴一族乐器,与此同时,木管乐器组和铜管乐器组的胚胎也出现了——双簧管和大管成为听众的宠物,横笛取代了竖笛;法国号和小号成为乐队的常用乐器。此外,巴赫在乐队中往往加用抒情双簧管和猎角;亨德尔则加用竖琴。但是,巴赫和亨德尔都还没有意识到各种乐器、特别是整个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和铜管乐器组各自独有的特点、而且,对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的采用往往有偏多的倾向;其组合之不定规也特别突出。

巴赫的乐队完全建立在多声部和复调结构的基础上,正如他的声乐创作一样。他的乐队中的键盘乐器、木管乐器、弦乐器、甚至部分铜管乐器的表达手法,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一种单一的、彼此间极其相象的方式——他让木管、铜管与弦乐器演奏同一类型的乐句,即用一种乐器接着模仿另一种乐器的乐句。巴赫的乐队采用各种自由的乐器组合,例如,他的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使用的乐队。没有一首采用同样的乐器组合。巴赫使各种不同方式的组合在各种巧妙的连续程序中互相对比,在音响上造成了非常多样化的感觉。巴赫的乐队所具有的这种特征,不但使他的每一部作品具有不同的色彩,甚至每一乐章都在变换色彩。

亨德尔的创作非常多样化,特别是因为他还创作了大量…应时。的作品、因此他时常要求扩大乐队的组合,并不断加用一些在当时已属古老的乐器(例如诗琴和低音古提琴等)和一些刚刚开始在乐队中争地盘的乐器(例如竖琴和曼陀林等)。他为庆祝英国的某次战争胜利而写的《焰火音乐》,为供大型乐队在露天演出起见,除了弦乐器相应地增多之外,管乐器方面竞用到九个小号、九个法国号、二十四个单簧管、十二个大管和三个定音鼓。亨德尔是惯于运用这种规模过分庞大的乐队的。像这样扩充的乐队后来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又有了新的发展。

十八世纪中叶,主调和声的新风格取代了多声部的复调音乐,出现了交响曲和协奏曲这一音乐新体裁,随着音乐风格本身的转换,在乐器组合方面,已经渐趋合理的所谓“古典时期乐队”

也在这个时候形成了。这时候的乐队已经从长期妨碍它发展的数字低音和羽管键琴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但是木管乐器组和铜管乐器组在乐队中的地位还没有确立,海顿的《第一交响曲》所用的

乐队除弦乐器组外,只有两个双簧管和两个法国号。由海顿所创始并由莫扎特最后确立的“古典乐队”,实际上是取法于曼海姆乐派的双管乐队。曼海姆乐派的代表人物——定居在德国的著名捷克作曲家斯塔米茨,在海顿的《第一交响曲》之前已经写了近五十部同类作品,可惜他的功绩几乎全为后世所遗忘。斯塔米茨的乐队除长笛、双簧管、单簧管、法国号和小号各用一对外,大管却用四个;莫扎特则完全确立管乐器的双管关系,把大管也缩减为一对。随着这种乐队的形成,各种乐器也开始根据各自不同的性能在乐队中起着互不相同的作用,而不是像以前的乐队那样让所有的乐器都演奏同样的旋律,例如华丽的乐句从这时候开始便很少交给铜管乐器演奏了;乐器的组合方面也不像从前那样一个乐章只限于采用一种组合方式,而是随时在变换着,这样一来,乐队的色彩可以随时地、而不是逐乐章地变换着。海顿和莫扎特为这种古典乐队创作出许多非常有名的交响乐作品,并为交响音乐领域的新纪元奠立基础。总括地说,交响乐队的发展的第一个时期从现代的弦乐器出现开始(在十七世纪,后来逐渐组成弦乐队),第二个时期则以取消数字低音、建立古典乐队算起,因此也有人认为现代乐队的形成过程是从古典乐队的确立开始的。

此后,交响乐队的发展只是在细节上有所变换而已。十九世纪初的乐队又扩大了乐器的数量,特别是铜管乐器的数量有了比较大的变动——起初把法国号增加到四个,构成一个四重奏,稍后又加用了三个长号。这样便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乐队——大交响乐队,也就是所谓“浪漫派乐队”。这种乐队在浪漫派作曲家威柏、舒柏特和门德尔松的创作中才最后完成。贝多芬的某些交响曲虽然也曾采用过类此的乐器组合,但是他只是偶然才用到四个法国号;他的《第九交响曲》的乐队编制;在当时算是特别庞大的,但是在浪漫派乐队中,像这种规模的乐队已经变成正常了。同在这个时候,法国在歌剧方面也形成了一种“大歌剧乐队”,这种乐队在木管乐器组加用了所有的变形乐器,包括短笛、英国管和低音单簧管,但是低音大管却还很少用到。铜管乐器组除了大号还保存它原有的古老蛇形之外,所有的乐器组合已经近似今天的乐队;但是其中加用两个活塞短号以加强两个小号。打击乐器组包括当时所有的乐器,甚至还用到排钟和管钟。此外,弦乐器的数量较多的乐队还加用一个或若干个竖琴。这种大歌剧乐队是由斯邦提尼和梅叶贝尔完成的。后来这种大歌剧乐队还被柏辽兹用在他的交响乐中,并把它扩展到非常不可思议的、甚至现代的乐队部未能超越的规模。在柏辽兹的乐队中。木管乐器起着非常重要的、有时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他对铜管乐器的运用也特别加重。例如,他那著名的《安魂曲》的乐队,弦乐器组共有一百零八人,管乐器方面有长笛四个,双簧管和英国管各两个,单簧管四个,法国号十二个,大管八个。整个乐队共由一百四十人组成。除了这个主要的乐队之外,柏辽兹同时还在剧场的四角另外安置四个由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的小乐队,以象征“末日的审判”。像这样的乐队规模的确是非常少见的。柏辽兹的这种过分扩大的乐队造成了在音乐会演奏的实际困难,而且也不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他的大型乐队并没有得到后辈作曲家的赞许。但是像柏辽兹这样扩大乐队的做法,对乐队的发展也有影响。瓦格纳对这一类型的乐队就很感兴趣,而且他在早期的歌剧中,特别是在歌剧《黎恩济》中还为这种类型的乐队作出重要贡献。但是后来瓦格纳建立起一种管乐器(特别是铜管乐器)占优势的乐队。瓦格纳把每一种木管乐器的数量各增加到三个,这样便使音色相同的一类乐器得以奏出三和弦中的每一个音,也就是说,可以奏出整个和弦。他还加用英国管、低音单簧管和低音大管,这样木管乐器组便趋于完备了。在瓦格纳之前,上述这三种变形乐器的

应用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奢侈,只是到瓦格纳手里,这些乐器在乐队中的正式地位才被最后确定。铜管乐器方面,瓦格纳新增加了低音小号、低音长号、四个所谓尼伯龙根大号和一个大号。弦乐器方面,瓦格纳在完成《尼伯龙根的指环》之后,便把它的总数规定为六十四个。瓦格纳的乐队必须用这样多的弦乐器才足以与管乐器保持平衡。

在瓦格纳之后的作曲家,例如布鲁克纳和马勒,特别是理查·施特劳斯,在运用乐队方面都是继承瓦格纳传统的。理查·施特劳斯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交响诗《英雄的一生》所采用的乐队也非常庞大,其中弦乐器不少于六十二个,木管乐器包括变形乐器在内几乎各有四个,铜管乐器有八个法国号、五个小号、三个长号、一个中音大号和一个低音大号、打击乐器有定音鼓、大鼓、小鼓、军鼓和钹等。

现代的交响乐队的基础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多半已确定下来,十九世纪下半叶在木管和铜管乐器的改良上有很大的成果,特别是回旋式活塞的发明和这种新机械的普遍采用。二十世纪的乐队的发展有两种倾向,一种是继续扩大乐队的编制,另一种则截然相反,倒回到十八世纪室内乐型乐队的模式中去。总的说来,在交响乐队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历代作曲家所采用的乐队是非常多种多样的。但是我们可以把所有这些种类繁多的乐队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那就是小交响乐队和大交响乐队;这两种乐队都包括有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等四组。现在先谈小交响乐队。

小交响乐队在十八世纪下半叶形成,这种乐队在当时的作曲家看来并不觉得它是小型的乐队,直到十九世纪初,绝大多数的歌剧和交响乐作品都是采用这种乐队。小交响乐队使用的乐器通常包括有:

弦乐器:第一小提琴六至八个,第二小提琴四至六个,中提琴二至四个,大提琴二至四个,低音提琴二至三个。

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各两个。

铜管乐器:法国号和小号各两个。

打击乐器:定音鼓一对。

小交响乐队使用的乐器有时候往往还有所省略,例如省略单簧管和小号等。莫扎特的后期交响曲创作有时候省略小号或定音鼓,有时候省略双簧管。相反地,小交响乐队有时候也有所扩充,甚至接近大交响乐队。这种扩展的形式时常被用在当时的歌剧乐队和清唱剧乐队中,交响乐作品应用这样的乐队的就少得多。

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直到现在,一般的交响乐、歌剧和舞剧作品,多半应用大交响乐队,大交响乐队使用的乐器通常包括有:

弦乐器:第一小提琴十二至十六个,第二小提琴十至十四个,中提琴八至十二个,大提琴六至十个,低音提琴六至十个。

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各二至三个,此外往往还加用这些乐器的变形乐器,例如短笛(偶尔也采用中音长笛)、中音双簧管(或英国管,偶尔也采用抒情双簧管)、低音单簧管(偶尔也采用小单簧管、中音或倍低音单簧管)和低音大管等。

铜管乐器:法国号四个,小号二至三个,长号三个,大号一个或两个。

打击乐器:定音鼓、三角铁、小鼓、钹和大鼓等。

除了上述四组乐器外,往往还加用竖琴,而且多半是用两个。大交响乐队大约由六十至九十人组成,但也有一百人以上的。这种乐队有时也压缩一部分乐器的数量,特别是减少弦乐器的数量、但有时也扩大某一组乐器中的个别乐器的数量或全组乐器的数量,以及加用一般乐队少见的个别乐器,如钢琴或管风琴等。

从小交响乐队和大交响乐队使用的乐器种类上可以看出,长号是决定乐队所属的类型的标志。缺少长号的乐队只能算是小交响乐队,因为一个大交响乐队必须有三个长号和一至两个大号。如果只有一个长号,也只能算是小交响乐队。

最后,再简单地谈一谈关于“双管乐队”和“三管乐队”的名称和它的含义等问题。所谓“双管”或“三管”,是指木管乐器组中的每一种乐器的数量,如果每一种木管乐器都用两个(包括变形乐器在内),这样的乐队便叫做“双管乐队”,前面所说的小交响乐队便是双管乐队。每一种木管乐器都用三个,便叫做“三管乐队”,用上四个,便叫做“四管乐队”。从这里还可以看出,每一种木管乐器的数量越多,所用的变形乐器也越多。大交响乐队一般都是采用三管制的,但也有采用四管制,甚至五管制的。采用五管制的乐队,铜管乐器也要相应地扩充,但是数量必须与木管乐器保持一定的比例。一般说来法国号最多可以扩充到六至八个,小号最多用四至五个,长号最多可以用四个,大号最多只能用两个,因为铜管乐器用得过多,很容易破坏乐队中各组乐器的音响平衡。

在上述各种正常的双管至五管乐队中,作曲家往往还喜欢省略或加用一些乐器,像这种变形的乐队通常改称为“混合乐队”。此外还有若干种常见的特殊结合方式,顺便也在这里谈一谈。大交响乐队有时在某一部作品的某一部分中结合着另一个铜管乐队同时演奏,这种情形在戏剧音乐中比较常见,因为这种做法往往是配合剧情发展的需要的。这种临时参加进来的铜管乐队,有时

候直接安置在舞台上作为剧中人物出现,但一般都是把它安置在舞台的后面。在交响乐作品中也有临时结合铜管乐队或结合某些铜管乐器同时演奏的,当然这种情形还比较少见。还有一种更为罕见的情形,那就是把人声(合唱队)结合到乐队中来,但是在这种时候合唱队往往只是闭嘴哼唱,或者只是发某一个音,而不是唱歌词,这种合唱队在整个乐队中只是起着乐器的作用。此外还有结合曼陀林、吉他、手风琴、萨克管以及其他各种民族乐器的,但是这些结合都极为少见,这里就不准备多谈了。

浅谈西方交响乐

浅谈西方交响乐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赏析 简介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Op.34)是由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Benjamin Britten, 1913-1976)于1946年为英国政府拍摄的教育影片《管弦乐队的乐器》而写的管弦乐曲,又名《珀塞尔主题变奏与赋格》。乐曲的主题选自英国作曲家亨利·珀塞尔(Henry Purcell, 1659-1695)为戏剧《摩尔人的复仇》所作的配乐中一段活泼轻快的舞曲,并以此主题作了一系列变奏,向年轻听众一件一件地介绍了管弦乐队中的各种乐器。 总述 ? 1.乐曲分为三大部分。 ? 2.第一部分为珀塞尔主题; ? 3.第二部分是珀塞尔主题的变奏; ? 4.第三部分为赋格曲。 第二部分- 珀塞尔主题变奏部分,是珀塞尔主题的展开部,由13个变奏组成,依次由长笛、短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法国号、小号、长号、打击乐器演奏。其音乐性格各有特点,都能生动地表现各自的音乐情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者为打击乐器写了一段富于想象力的华彩乐段,由三个定音鼓提供旋律基础,其他各打击乐器则按解说词中的次序,以各自的变化形式加入这一舞曲的行列。 第三部分- 赋格曲部分。在作为全曲结束的音乐中,布里顿魔术般地将前面介绍过的各种乐器构筑成一首绚丽多彩的赋格曲。首先是长笛重复主题,然后按照第二部分乐器的顺序依次演奏。随着各种乐器的加入,气氛愈发地欢腾、热烈。最后,全曲以铜管乐器雄壮辉煌地重现放宽了节奏的变奏主题——珀塞尔主题。同时,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在较高的音区继续演奏欢快的赋格曲。二者交相辉映,形成宏伟壮丽的高潮,乐曲即在这一辉煌的气氛中结束。下面让我们伴随着解说,一起欣赏由德国科隆西德广播交响乐团带来的《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 第一部分- 珀塞尔主题部分,是乐曲的呈示部。它先是通过整个管弦乐队的合奏展示出珀塞尔的音乐主题。这个主题庄重宏伟,具有十分雄壮的气势,这个主题奏完后,按照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弦乐器组、打击乐器组、最后再次整个管弦乐队全部乐器,这样的顺序,先后五次变化重复进行演奏。 主题 随着指挥棒的落下,我们首先听到的是这一交响乐的主题。这是一段活泼、轻快的舞曲曲调,选自十七世纪著名音乐家珀塞尔的戏剧音乐《摩尔人的复仇》 主题 本段主题共有5个小部分组成,按照(A)整个乐队、(B)木管乐器、(C)铜管乐器、(D)弦乐器、(E)打击乐器、(F)整个乐队的次序呈示主题。同一旋律由不同声部的演奏,展现了交响乐队每个组成部分的声音特质与音乐魅力。 主题变奏 在主题由各组乐器反复陈述之后,接着就是主题的十三段变奏了。在接下来的赏析中,把这十三段变奏分为四个大组,分别为木管组、弦乐组、铜管组以及打击乐组。将不同乐器演奏的不同乐段较为完整的呈现给大家。 木管组 第一变奏:“木管乐器组音区最高的是声音明亮的长笛,还有它那尖声尖气的小兄弟——

关于唱歌的优美句子

关于唱歌的优美句子 关于唱歌的优美句子1) 竹林,在早晨披着一件轻纱似的“雾衣”,蒙蒙胧胧,若隐若现,云雾将她包裹起来,那不正是一个害羞的小女孩,在舞弄着她的花衣,在朝你瞥瞥一笑,这是梦的主旋律,当同学们的歌声再次响起时,优美的歌曲伴随着蒙蒙的雨雾,在这竹林,美不单单在外,在视觉,而是震撼。 2) 海面上,那闪闪发光的浪花,拨开了海那可爱的一面。在晚霞的映照下,珍珠般的浪花带动着小舟,在那里飘来荡去,无忧无虑地漫游,快活地生活着。晚上,海边人迹罕见,而海那可爱的一面在这时更表现得淋漓尽致,毫无保留了。那一层接一层的波浪在海的中间慢慢地依次向岸边滚动,那是大海美丽的褶皱;排排浪尖上跳动着浪花,那是大海衣服的装饰品;涛声阵阵,那是大海优美的歌声。好一幅壮观的海浪图! 3) 声音好听到让人不敢相信人间有这么好听有声音,让人觉得不寒而栗。 4) 觉得他唱歌很大气,音调从低到高起伏很大,唱得荡气回肠,气势磅礴,绕梁三日,还有人唱得出这样的境界吗? 5)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

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6) 哪知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转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 7) 那清脆的歌声,好似山谷中黄鹂的鸣叫,婉转动听,让人沉醉其中。 8) 优美的歌声在教堂内缓缓回荡。 9) 歌声悠扬如清晨带着微点露珠的樟树叶。 10) 你在我眼中最迷人,你歌在我耳畔最动听。 11) 绕梁三日,余音不绝! 12) 她的歌声就是那传说中的天籁吧,如翠鸟弹水,如黄莺吟鸣,她的声音已经把我们都给感染了!暖暖的,流进心田,许久后才发现,这美妙绝伦的歌声发自于她的心里。 13) 你的歌声婉转动听,让人赞不绝口,令我心潮澎湃!此音只应天上有,人生难得几回闻,再给我唱一首吧。 14) 听得人全都入了迷,仿佛就置身于歌里的大自然中。 15)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余音绕梁三日犹未尽。 16) 犹如百灵鸟的歌声一般动听。 17) 劳动的果实最甜美,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优美的歌声给

《新世界交响曲》赏析

《新世界交响曲》赏析 “念故乡,念故乡,故乡多可爱。天甚清,风甚凉,乡愁阵阵来。”一首《念故乡》将我带回到故乡那山清水秀的景色当中,勾起了许多回忆,让我这个在外求学的游子不禁潸然泪下。这首歌曲出自初中音乐课本,介绍说曾经于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在我国流行。长大后才明白这首歌原来是改编自著名的捷克民族乐派作曲家安东尼·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号交响曲》,因为是在美国完成的,所以也被称作《新世界交响曲》。我找到了著名指挥家卡拉扬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录制的一场演唱会的视频,于是带着一种缅怀过去的心情反复聆听,得到了非常多的感受。 《新世界交响曲》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慢板-非常快板(1st Movement, Adagio-Allegro molto),奏鸣曲式。首先是一段引子,先由低音弦乐器和木管缓慢地揭开新世界的帷幕,然后突然弦乐器、定音鼓、圆号和木管争相演奏出强烈而且快速的节奏,表现出一幅大建设的景象。然后进入呈示部快板主部主题。首先由圆号和双簧管吹出,然后由全部弦乐器奏出,最后再由圆号和长号共同吹出。这个主题使用了切分音和五声音阶,被认为与黑人灵歌有关,也有人认为与东欧民族音乐有关。副部有两个主题,首先是长笛和双簧管吹出的带有捷克民间舞曲特色的主题,第二个主题由长笛和小提琴先后奏出,是一段具有黑人民歌特点的哀伤的曲调,带着浓浓的乡愁,也具有切分音。展开部三个主题都发展,

增强了情绪。再现部重现主题,最后由整个乐队演奏出一个欢庆的结尾。 第二乐章,广板(2nd Movement, Largo),三段式。首先是铜管和低音木管吹出庄严的和弦,之后引出了英国管独奏出那个经典的旋律,浓烈的乡愁之情溢满于怀。也正是因为这一段旋律,这首交响曲才能成为经典,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然后小提琴、英国管、圆号依次陈述这段旋律结束。第二段由木管乐器、弦乐器依次演奏出了一个哀婉忧伤的曲调,然后铜管强烈的吹出了“念故乡”旋律,并且隐含着第一乐章的曲调。第三段又是英国管独奏出这个经典的旋律,然后弦乐器再演奏一遍,最后音乐在哀伤的气氛中结束。 第三乐章,非常活泼的诙谐曲(3rd Movement, Scherzo Molto vivace),三段式。第一段有两个民间舞蹈风格的主题,第一个主题轻快活泼,第二个主题清亮明快,并且加入了三角铁,被认为是从印第安人的舞蹈得到启发。两个主题彼此应和,展示出一幅欢乐的乡村景象。第二段主题是具有捷克民族特色的圆舞曲,悠长婉转,这应该是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的往事。然后再次演奏第一段的主题,从联想中拉回到现实。最后由圆管再次吹出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其中夹杂着木管演奏的第一段主题,悲凉的气息再次袭来。 第四乐章,火热的快板(4th Movement, Allegro con fuoco),奏鸣曲式。一开始弦乐器就奏出了强烈的暴风雨一般的引子,为最后乐章雄伟的气势做了铺垫。然后圆号和小号在其他乐器强烈和弦下吹出了威武雄壮的呈示部主部主题,然后又在小提琴、木管上重复。而这

描写松树样子的句子

描写松树样子的句子 1、初春,松树那几棵细长的枝条上,又抽出了几根绿油油的新芽,新芽十分小巧玲珑。它呈现出的是一片缝衣针似的绿叶,让整棵树看起来都变得郁郁葱葱。 2、松树,我爱你,你坚韧不拔,不怕风吹雨打,不怕雪压。你四季常青,让我真正明白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含义。 3、松树,并不像柏树那样笔直挺立,庄重肃穆。不像榕树那样枝叶茂盛,绿阴如盖。也不像桂花树那样翠绿,闪烁着油亮的光泽。但是,松树却有坚强的高贵品质,这是其他树都没有的。 4、寸草不生的悬崖峭壁上,松树将根扎在石缝里,曲曲折折的枝干伸入空中,不管风雨如何猛烈,它自岿然不动,泰然自若,高高地傲视着群山。 5、松树的叶子极多,每根树枝上都有数百根的松针,密布松针的枝头一眼看去,就像一只只长满尖刺的刺猬,用手碰一下针尖,还怪疼呢! 6、它青翠的枝叶一律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伸展着,如孔雀开屏一样,向自然展示着它的卓越,为这寂寥空旷的山谷增添了无限生动的活力,让行走在绝壁道路上的人们感受非凡的精神,增添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7、松树的树叶非常稠密,它们长在小树杈儿的顶端和中间,一簇簇的,每簇上车五根叶子像四五个兄弟姐妹一样聚在一起。春暖花

开时,像绣花针样的松树叶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翠绿色的、另一种是深绿色。 8、它那灰褐色的树干,就像旗杆高高地耸立在门外。它的树身并不粗,只有碗口那么大,树枝一层一层的向四面舒展,好像一座宝塔,所以人们叫它“塔松”。 9、秋高气爽,大雁南飞,一阵阵秋风带来了许多的凉意。很多树木的叶子变黄了,干枯了,从树枝上落到了地下。可松树仍依苍翠挺拔,一片叶子都未落下。 10、那株雪松,伸腰立枝,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宝塔,既挺拔,又茂盛,连每一棵松针都是气昂昂的。 11、松树不像牡丹一样美丽,也不像枫树一样鲜艳,它那么地普通,但又是那么挺拔坚韧,不畏寒冷。 12、夏天,别的树都长的枝繁叶茂,唯有松树毫无变化,可你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松树也不甘落后,在松针之间又长出许多嫩嫩的小松针,几天之后它们就像针一样尖锐,也是绿得春意盎然。 13、学校花坛中有一株小松树,它大约有一个书柜那么高,从远处望去,他郁郁葱葱,蓬蓬勃勃的,犹如一座翠绿的宝塔。 14、盛夏,清凉的微风徐徐吹上树梢,松树的绿叶随着风轻轻地抖动。雨后,松树的绿叶上,时不时停留着几棵小水珠,它们从叶络流到叶尖,再从叶尖上滴了下来。在阳光的照耀下,水珠就像无数颗奇妙的珍珠在绿叶上闪亮。 15、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松树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

交响曲的发展历程

交响曲的发展历程 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海顿时定型。至中世纪,指两音谐和地结合,有时亦指某种乐器。1619年,M。普雷托里乌斯在一部论述近代曲式的著作中提出:交响曲应为不含任何声乐声部的纯器乐合奏的作品。从此,交响曲开始摆脱声乐,转为器乐的作品,标志了交响曲的一个重要转折。 古典交响曲通常有四个乐章,其基本特征为: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音乐活跃,充满戏剧性,由两个对立主题作呈示、展开和再现,示意矛盾的起因、发展和暂时的结果。 第二乐章,慢板,三段体或变奏曲,曲调缓慢如歌,内容往往表现生活的体验和哲理性的沉思,是交响曲抒情的中心段落,与第一乐章形成对比。 第三乐章,常用小步舞曲或谐谑曲,音乐体现了矛盾冲突之后的闲暇、休整和娱乐,三段式结构。 第四乐章,多采用舞曲性格的急板如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内容与矛盾的结果有关,常表现乐观、肯定的态度和胜利凯歌般的节日欢庆场面。 交响曲发展历程: 早期的交响曲(1725~1760)由17世纪末意大利式歌剧序曲演变而来。序曲的“快板一慢板—快板”的3段形式,为交响曲的套曲形式打下了基础。18世纪中后期,序曲性质的交响曲脱离歌剧,吸收大协奏曲、组曲及三重奏鸣曲的因素,发展成独立的3乐章的器乐体裁。但这时曲式尚未最后确立,交响乐队的编制也未成形,交响曲仍属器乐重奏及小型乐队演奏的作品。这时,不少作曲家,为创建交响曲体裁作出了贡献。意大利的G.B.萨马蒂尼开始运用早期奏鸣曲式、动机式的旋律写作交响曲,并于1760年开始废弃通奏低音,以铜管乐来填补和声。曼海姆乐派的J .斯塔术茨创建了一个训练有素的双管制交响乐队,首创了具有“渐强”、“渐弱”等力度变化的演奏风格,并使管乐器起到独立的声部作用。维也纳乐派的M.G.莫恩首先在他的《D大间交响曲》(1740)的慢板乐章后,插入一个小步舞曲乐章,创造了旱期的4乐章交响曲形式。在创作中,他与G. C.瓦根塞尔等都重视乐队色彩的运用,扩大管乐器的作用,并使小提琴成为乐队的主体,他们与斯塔米茨一起都为发展交响曲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到了16至17世纪,交响曲用来称呼歌剧和清唱剧中的序曲和间奏曲,这时声乐已经排除在了交响曲的概念以外,“交响曲”从此成为了纯粹的器乐曲。 18世纪初,序曲和间奏曲开始脱离歌剧开始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这对交响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作曲家亚历山大·斯卡拉蒂在自己

贝多芬交响乐赏析

贝多芬交响乐赏析 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开始于1817年,历时近七年的时间,完成于1824年春,同年五月七日晚首演于维也纳。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顶峰,也是音乐史上的最伟大的作品,是他全部思想的总结和情感的结晶,我国著名学者丰子恺先生称之为:“世间最伟大的杰品”。这部交响曲构思宏伟、气吞山河,是一部包括生命的起源、生存、斗争、发展、壮大至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人类的进化、形成,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彻底解放自身,达到一个平等、自由、博爱、欢乐和神圣的理想世界的壮丽史诗,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总和。 《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

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但是仔细品味,大家不难发现,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在前两个乐章表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暂的平息。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在一些唱片中,第四乐章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声独唱、重唱、合唱部分分为两轨,但其实上两者都属于第四乐章这个整体。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接着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欢乐颂"的主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

描写松树的句子大全

描写松树的句子大全 1、松树的树干是褐色的,树冠像小塔似的。它的树叶细细的,尖尖的,一束束散开像针一样扎手,它虽然不开美丽的鲜花,但是它四季常青,更讓人难忘。 2、松树的叶子是深绿色的,细细长长的,如同一根根银针,所以被称为“松针”。 3、寒冬,百花都凋零了,可松树还是那样秀丽挺拔。它那苍郁伸展的绿叶,似乎在显示着生命的活力,让人觉得那么温柔,又是那么坚强。 4、松树挺拔的躯干是它傲岸的脊梁,在冬天,大雪纷纷地下着,其它的花草树木全都奄奄一息了,唯有松树在树林里挺着胸,显得十分有精神。一棵棵松树,从从容容简简单单的立于天地之间,便成为生命不朽的形象。 5、这几棵松树向阳的一边长着特别多的枝桠,向下斜斜地伸着,像搭起一道绿色的天梯,又像在向游人伸出手臂。 6、在我们的校园里有一棵高大挺拔的松树,它大约有两层楼那么高,放眼望去,郁郁葱葱,蓬蓬勃勃的就像一座绿色的塔。 7、松树宛如一团乌云,浓得吹不进风去;而那针叶缝里,却挂着一串硕大的松塔。 8、我信步走到松树下,看着那白皑皑的雪覆盖的原本葱郁的树枝,叶上,只露出一点点的绿,让人依然能辨识出它还是那株松树。 9、松树长得十分挺拔,具有不怕困难的性格。它不管严寒酷暑,

还是狂风暴雨怎样袭击,它都不低头,叶子还是碧绿碧绿的。 10、松树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树,规范地说应该是“坚强的万寿树”。由于不管是在雪地里、在荒岛上,仍是在荒无人烟的山坡上,都有它那巨大的身影,所以说它是“坚强的万寿树”。 11、松树的树干十分粗壮,就像大力士的胳膊。枝条也毫不示弱,但是和树干比起来,还是细了点。松树的树干和枝条都特别粗糙,手摸卜去一点儿也不舒服。 12、岩石中,几株松树矗立着,一侧伸出一条条枝干,清一色斜斜向下,松针上披着团团簇簇的雪花,沉甸甸的。树干上,一条条的雪似乎抱着树干。当太阳出来的时候,树干树枝都变得斑斓多彩,光影陆离,与碧海似的蓝天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13、冬天,寒风凛冽,大地披上了银装,松树却依然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它们像一个个英勇的士兵时刻保卫着我们的家园。松树昂首挺胸地雨风雪作战,它凭借着坚强不屈的精神一次次战胜了狂风暴雪。 14、松树的支干比骨干要细许多,有时要七八上十根支干抱在一同,才够一个骨干的粗细呢!松树的骨干成深棕色,比支干的色彩要深一些,树皮也要粗糙得多,若是不拿厚一些的画纸,底子就做不出来松树树皮的拓片来呢。 15、在冬天,松树又被人们选来做圣诞树,你瞧,白花花的雪挂在松枝上,等到雪停了,太阳出来了,我急忙跑出去看“圣诞树”只见它还是那么有活力,那么生机勃勃,松树——你真了不起。

浅析西方交响乐的发展

浅析西方交响乐的发展 西方交响乐由于其结构宏大,乐队庞大齐全,有强大的音响力量,加上音乐形式的丰富多彩,使管弦乐队的表现能力得到高度的发挥,尤其善于表现神秘而复杂的感情,对于大自然的诗情画意的描绘是具有独特的色彩效果。 交响音乐(Symphony)一词源自希腊文,原意是“一起发声”。不同性质的乐器一起工作并共同完成一部音乐作品,这样的器乐演奏形式,我们称乐队为管弦乐队(团),称音乐形式为交响音乐。西方交响乐从16、17世纪发展到今天,历经了古典、浪漫、印象派、表现主义、序列音乐等时期。 交响乐队的萌芽实际上是在十六世纪中叶,即在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现代的交响乐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一直到十九世纪末叶,甚至可以说一直到二十世纪初,一共经历了三个世纪的复杂发展过程才最后定型。 在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的萌芽和发展,由于城市的建立和发展,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进步的资产阶级世界观--人文主义的形成,因此对艺术创作也提出了以现实主义的方法基础。十七世纪是交响乐队发展的一个很重要时期。到十七世纪末,不但在歌剧院和教堂有乐队演奏,还有专门供乐队演奏音乐的新场所应运而生。1672年,第一个公开收费的弦乐队音乐会在伦敦举行,1686年荷兰开始有定期的公开演奏会,并即遍传欧洲其他国家。 十八世纪是大转折和大革命的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哲学观点、美学理想以及艺术形式都发生了变化,交响乐队的转折时期也随着到来了。在交响乐队史上的这个转折,应该以海顿的《第一交响曲》问世的1759年为标志。 巴赫和亨德尔都是复调音乐作曲大师,他们的乐队写法依然遵循着过去的传统。不过,他们作品的乐器组合还是反映了十七、十八世纪之交开始形成的音乐趣味的变化。 十八世纪中叶,主调和声的新风格取代了多声部的复调音乐,出现了交响曲和协奏曲这一音乐新体裁,随着音乐风格本身的转换,在乐器组合方面,已经渐趋合理的所谓"古典时期乐队"也在这个时候形成了。海顿和莫扎特为这种古典乐队创作出许多非常有名的交响乐作品,并为交响音乐领域的新纪元奠立基础。总括地说,交响乐队的发展的第一个时期从现代的弦乐器出现开始(在十七世纪,后来逐渐组成弦乐队),第二个时期则以取消数字低音、建立古典乐队算起,因

音乐鉴赏论文——聆听《命运交响曲》

聆听《命运》 ——音乐鉴赏论文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已经渐渐脱离了它早期“高雅”的外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依据河北大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艺术鉴赏类课程成为公共必修课程。出于对音乐的喜好,我选择了音乐鉴赏这门课。 生活中,我们可以深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而在心情烦躁的时候,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思索。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音乐是对人类感情的关注,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音乐往往成为一种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交流形式,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 由于学习广播电视的缘故,在制作节目时往往要加入大量的背景音乐素材,所以我也认真收集了许多著名的音乐作品。我很喜欢轻音乐,喜欢雅尼,喜欢神思者,喜欢班得瑞,曾经将他们的《安妮的仙境》、《故宫的记忆》、《和兰花在一起》等代表作听了一遍又一遍,绕梁不绝,回味无穷。但如果让我来真正地鉴赏一篇乐符,我还是选择古典交响乐——《命运》。它的深度和厚度,是一般轻音乐所无法可比的。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

描写松树的好句

描写松树的好句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1、寒冷的冬天,鹅毛大雪在空中飞舞,凛冽的寒风吹着哨,猛烈地摇撼着松树。但是,松树以它顽强的毅力和抗寒力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风和雪,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2、当萧瑟的秋风吹落梧桐树上最后一片叶子的时候,老家有多少娇贵的树种都“秃顶”了,只有那几棵松树还郁郁葱葱的,它满身的针叶圆滚滚的,已吸足了水份,准备度过漫长而又干燥的冬季。我常常在秋风中欣赏松树的倔强与坚韧,赞美它与众不同的风格和精神。 3、寒冷而又萧杀的冬天来了,北风呼呼地怒号着,鹅毛大雪在天空中飞舞着,雪花无情地压在松树的身体上。但是松树以它顽强的毅力和抵御寒风的傲气仍然站在原地,依然挺拔,一动也不动。用它坚定的信念等待着春天的到来,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暴风雪…… 4、冬天,许许多多的鲜花和绿树都纷纷枯死,只有松树还生活下来,依然茂绿,但与春天的松树相比较呈深绿色,松树站在风雪中与大雪抗争,迎风斗雪,不畏严寒,坚强挺拔,这可呈现了松树的生命力顽强和对风雪的坚强不屈。 5、你当然可以炫耀你生命的顽强,即使贫瘠的荒漠,即使狭冷寂寥的岩缝,你也能播下生命的绿色。你当然可以满足你无私的奉献,你只是默默奉献着永恒的绿色,从不祈求什么,也不索要什么,难怪有“要

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赞誉。6、冬天,洁白的雪花飘飘悠悠地落下,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着,而松树却没有在寒风中动摇。它那翠绿的松叶依然衬托着瑞雪,昂首挺胸,远看就好似一座白绿相间的高塔。7、烈夏,又悄悄地来了,经过春天的滋润,牡丹们又开花儿了,都觉得自己高洁圣雅,都瞧不起朴素的松树。在这争奇斗艳的季节里,松树再次接受着太阳的炙烤,默默地撑开了一把绿色大伞,供人们乘凉,晚上,把它的枝和根造成火把,发散着明亮的光,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 8、春天来临的时候,墨绿的树冠上浮起一层嫩绿。夏天,它的叶子变得碧绿,不管怎样打雷、闪电,它都依然顽强地挺立着,大雨过后,松树显得更加挺拔,郁郁葱葱。一到秋天,许多树的叶子已经落了,可松树仍然苍翠挺拔,一片叶子都未落下。冬天到了,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它迎着风,顶着雪,顽强地站立着,无论风吹雨打,它都毫不畏惧。松树四季常青,从没因为风吹雨打而退缩。9、松树,你是多么的坚强啊!你迎着狂风,迎着风雪坚守在山岭之上,万物都敬佩你,瞻仰你。你那无穷的力量,坚强的毅力不禁使我想起一首歌“它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岭,革命的人永远是年轻,它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它不怕风吹雨打,它不怕……” 10、春天里,草木都穿上了新衣服,松树也不例外。它虽没有花那么美丽,可是在和煦的眼光下也蓬勃的生长着。11、此时,我凝视远方的一排排松树,默默地想:松树有坚韧不拔、甘于奉献的精神,我也要像松树一样,做一个终生为祖国、为人民做贡

浅谈欧洲交响乐赏析

浅谈欧洲交响乐赏析 摘要 本文阐释了交响乐的动力来自欧洲文明,早在光荣而伟大的古希腊罗马时期,交响乐不断发展的文化动力.欧洲交响乐是一种传统的音乐形式, 善于表现神秘而复杂的感情, 因而具有强烈而感人的艺术魅力.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 但是今天仍以巨大的力量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本论文站在历史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对交响乐发展的见解.文章阐释了西方交响乐的发展历程,囊括了各个时期的一些相应的实例,其中也不乏自己对于交响乐的理解与感受。 关键词 交响乐文化发展历史 一、前言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我一直很喜欢音乐,音乐带给人的那种闲适心情难以言表,而交响乐正是各种音乐中最能给人以灵魂的洗涤的重要部分,在晴朗的午后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看书,或是在阴雨的傍晚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冥想……似乎所有事情与音乐结合在一起都变得完美起来。因为喜欢音乐营造的那种心灵的宁静,喜欢高深莫测的交响乐,喜欢那种震撼。音乐是纯洁、高尚的,需要全心聆听、感受,一个真正热爱音乐的人不会像球迷那样用狂热和躁动来诠释自己的喜怒哀乐。对我来说,音乐永远是生命中最美、最真的享受。本学期通过大学美育概论课程的学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交响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如何在紧张学习的同时注意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欣赏水平,提高对音乐尤其是西方交响乐的理解. 接下来我将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查阅的相关资料, 从当今交响音乐概况和历史发展这两个方面浅述本人对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的感悟和理解. 二、欧洲交响乐概况 西方音乐经历数百年, 被公认为有着极高的音乐艺术价值.欧洲交响乐由于其结构宏大, 乐队庞大齐全, 有强大的音响力量, 加上音乐形式的丰富多彩, 使管弦乐队的表现能力得到 高度的发挥, 尤其善于表现神秘而复杂的感情, 对于大自然的诗情画意的描绘是具有独特的色彩效果.通过对交响乐赏析课程的学习,让我对交响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交响乐起源于古希腊时期. 交响乐可以采用任何曲式结构, 而最典型的趋势结构就是交响曲. 它由三,四个乐章构成, 其中必有一个乐章为奏鸣曲式.第一乐章:快速, 有强烈的戏剧效果和鲜明的主题, 来表达各种思想感情和复杂的内心;第二乐章:缓慢抒情, 如歌的旋律, 沉思的音调叙述哲理;第三乐章:活泼快速, 有舞曲和诙谐曲的特色;第四乐章: 极快的终曲, 以辉煌的音效, 表达欢庆向上的心情.交响乐作为一种大型器乐套曲经历了好几百年的发展, 是由许多音乐家不断创作实践的结晶 三、欧洲交响乐发展史 交响乐(SYMPHONY)又称交响曲。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奏鸣—交响套曲)。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但其范畴也时常扩展到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

关于喜欢唱歌优美的句子

关于喜欢唱歌优美的句子 本文是关于关于喜欢唱歌优美的句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关于喜欢唱歌优美的句子 那清脆的歌声,好似山谷中黄鹂的鸣叫,婉转动听,让人沉醉其中。绕梁三日,余音不绝!霎那间,我的心也随着那歌声一齐起伏,歌曲似乎与我的内心产生了共振,让我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感。在爱情的码头,我燃烧我的船,怕夜黑时候,你疏忽错过,我焚心等候。你在我眼中最迷人,你歌在我耳畔最动听。她的歌声就是那传说中的天籁吧,如翠鸟弹水,如黄莺吟鸣,她的声音已经把我们都给感染了!暖暖的,流进心田,许久后才发现,这美妙绝伦的歌声发自于她的心里。一首好歌,往往可以唱得人泪雨纷飞,唱得人如痴如醉,唱得人激情澎湃,唱得人热血沸腾。声音好听到让人不敢相信人间有这么好听有声音,让人觉得不寒而栗。你的歌声婉转动听,让人赞不绝口,令我心潮澎湃!此音只应天上有,人生难得几回闻,再给我唱一首吧。歌曲愈往下走,给人的心灵震撼愈强。是你的红唇粘住我的一切,是你的体贴再次让我热烈,是你的万种柔情融化冰雪,是你的甜言蜜语改变季节。那歌声,诉说着人间难舍难分的真情,咏唱着雪原中诞生的人世间最甜美的爱情。看啊,幸福的爱情正穿越缤纷雪原,向人间走来。这首歌,优美的旋律,华彩的前奏,丰满的和声,倏然间深深抓住了我的心。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余音绕梁三日犹未尽。打开酷我音乐盒,欣赏着一首以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优雅的曲调让我平静,那飞快的旋律让我旋转,那流行的歌曲让我激情,那高昂的曲调让我兴奋。觉得他唱歌很大气,音调从低到高起伏很大,唱得荡气回肠,气势磅礴,绕梁三日,还有人唱得出这样的境界吗?歌声在继续。副歌部分感情陡然上扬,大肆渲染,孙楠具有穿透力的嗓音如泣如诉。血浓于水,情重如山,中华民族的血脉真情,在地震废墟上徐徐流淌长歌一曲,好风好梦好歌好意气。好的歌曲灿若星辰,我没有精力也不可能一一欣赏,也没有能力一一解读。我只能说,好的就是好的,碰上了,就绝不放过。歌声拖得很长很长,因此能听得很远很远。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歌声,常常另自己脑海中浮现出画面,

关于描写松树的优美段落

关于描写松树的优美段落 ⑴进入校园内部,总会看见几棵小树在茁壮成长。我们校园最高、最密的就数松树了,高大的松树屹立在国旗台旁。远远望去,显得一片碧绿。这棵松树很高大概有四层楼那么高。这棵树也很密,密得几乎没有一点缝隙。这棵松树是校园里的“老客人”了,它常年矗立在校园内。它总是无私奉献自己庞大的身躯—在炎热的时候为我们乘凉;在刮风下雨的时候为我们遮风挡雨。 ⑵松树挺拔的躯干是它傲岸的脊梁,在冬天,大雪纷纷地下着,其它的花草树木全都奄奄一息了,唯有松树在树林里挺着胸,显得十分有精神。一棵棵松树,从沉着容简简单单的立于天地之间,便成为生命不朽的形象。 ⑶寒冷而又肃杀的冬天来了,北风呼呼地怒号着,鹅毛大雪在天空中飞舞着,雪花无情地压在松树的身体上。但是松树以它顽强的毅力和抵御寒风的傲气仍然站在原地,仍然挺拔,一动也不动。用它坚决的信念等待着春天的到来,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暴风雪…… ⑷在山村老家,不远处即是层峦叠障的崇山峻岭。无论是在那起伏的山坡上,还是在险峻的悬崖中,到处都生长着巍然矗立,枝繁叶茂的青松。万绿丛中的青松,是那么平凡脱俗,又是那么安然潇洒,默默无闻地奉献大地,为自然界增光添彩。它那永葆青春的精神,倔强峥嵘的品格,让人感到与人类冶炼历史多么相同!青松的品格和形象给人以信心,催人奋进,真不愧为王者风范。 ⑸不知不觉,又飘起雪花了。也许只有洁白的雪才能映照出松内

心的感受,也许只有纯洁的雪才最最了解她的心。然而,雪并没有为松拭去眼角的泪,只是轻轻地落在了她的身上,然后融化,化作一串串相思的泪。我想,梅也是如此吧。在冰冷的天地里强忍着严寒绽放,其实不是为了彰显坚韧的品格,而更是一种孤自得寂寞的表达吧。 ⑹古今中外,有许多古人都赞美松树,例如:白居易写的《松树》,胡仲弓写的《咏松》等。松树的品质最令我佩服,它默默无闻地为人们做出奉献,做出牺牲,松树还不怕暴风暴雨,坚定不移,松树不但为人们提供着木材,还陶冶着人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 ⑺笔挺的松像士兵一样屹立在肥沃的土地上,坚实的根像巨龙一样稳稳地盘在地下。从早到晚,走过树旁的人啊,成千上万,有谁注意过这普通的松?然而,松是值得赞美的,我要赞美这平凡的松。 ⑻松树四季常青。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寒冬腊月,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春姑娘叫醒了沉睡的大地,许多树木抽出了新芽,松树也一样,吐出了嫩绿的牙儿。一丛浓,一丛淡,一丛深,一丛浅,不知春姑娘是怎样调出这迷人的绿色。夏天,松树更加旺盛,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来,斑斑驳驳的树影在风中轻轻的摇动,可好看了。有许多孩子最爱在树下做游戏了。秋风吹来,树儿脱下了绿衣裳,穿上了金黄色的盛装。只有松树仍然矗立在风中。冬天,北风呼呼地吹着,雪花纷纷洒落下来,别的树瑟瑟发抖,只有松树抖落了树上的积雪,显得十分葱茏。 ⑼那直挺挺的身板矗立了好久,却一直都没有弯曲过。清晨,它凝视着初生的太阳那粉嘟嘟的脸庞,太阳到哪里,它就凝视到哪里,

浅谈欧洲交响乐发展史

浅谈欧洲交响乐发展史

一、什么是交响乐 (3) 二、欧洲交响乐的发展阶段 (4) (一)欧洲交响乐的萌芽 (4) (二)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交响乐 (4) 1、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交响乐 (4) 2、世纪之交的欧洲交响乐 (5) 3、十八世纪中后期的欧洲交响乐.. 6 4、十九世纪的欧洲交响乐 (7) 三、十九世纪以来欧洲交响乐的乐器使用 (8) (一)弦乐器 (8) (二)木管乐器 (8) (三)铜管乐器 (9) (四)其他乐器 (9) 四、交响乐的集大成者 (9) (一)莫扎特 (9) (二)贝多芬 (10) 五、我对欧洲交响乐的浅显认识 (12)

一、什么是交响乐 交响乐是一种富于戏剧性的大型管弦乐套曲。也可以说,交响乐就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 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了交响乐这个说法,但当时的含义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当时的交响乐泛指的是一切多声部的音乐。其中包括了声乐和器乐。 到了16至17世纪,交响乐用来称呼歌剧和清唱剧中的序曲和间奏曲,这时声乐已经排除在了交响乐的概念以外,“交响乐”从此成为了纯粹的器乐曲。 18世纪初,序曲和间奏曲开始脱离歌剧开始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这对交响乐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作曲家斯卡拉蒂在自己的作品中为序曲奠定了“快板-慢板-快板(舞曲风格)”的三段体式,给后来的交响乐的乐章格式建立了最基本的格式。 18世纪下半叶,德国的曼海姆乐派在序曲的创作中开创了主调音乐的手法,提高了乐器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的戏剧性,并在三段式序曲的基础上增加了快板的终曲,就形成了四乐章器乐套曲的雏形。 后来的三位音乐大师把古典交响乐发展到了最成熟的阶段,他们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这三位大师把维也纳乐派和古典主义发展到了颠峰的状态,也使得交响乐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贝多芬更是把交响乐的内涵和思想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现代意义上的交响乐概念就在这个时期形成了。

关于描写唱歌的优美句子

关于描写唱歌的优美句子 关于描写唱歌的优美句子 那清脆的歌声,好似山谷中黄鹂的鸣叫,婉转动听,让人沉醉其中。觉得他唱歌很大气,音调从低到高起伏很大,唱得荡气回肠,气势磅礴,绕梁三日,还有人唱得出这样的境界吗?声音好听到让人不敢相信人间有这么好听有声音,让人觉得不寒而栗。霎那间,我的心也随着那歌声一齐起伏,歌曲似乎与我的内心产生了共振,让我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感。一首好歌,往往可以唱得人泪雨纷飞,唱得人如痴如醉,唱得人激情澎湃,唱得人热血沸腾。绕梁三日,余音不绝!你的歌声婉转动听,让人赞不绝口,令我心潮澎湃!此音只应天上有,人生难得几回闻,再给我唱一首吧。歌曲愈往下走,给人的心灵震撼愈强。是你的红唇粘住我的一切,是你的体贴再次让我热烈,是你的万种柔情融化冰雪,是你的甜言蜜语改变季节。 那歌声,诉说着人间难舍难分的真情,咏唱着雪原中诞生的人世间最甜美的爱情。看啊,幸福的爱情正穿越缤纷雪原,向人间走来。此时听到的歌声,飘散着稻麦的芳香和泥土的气息,听到歌声,仿佛尝到了农家的新米饭和自酿的包谷酒。我凝神静听。 歌声飘起,动人的旋律变成一道道绚丽的晚霞,欢快的音符幻成一只只小鸟,飞向远方,然后又飞回来,栖息在我的心巢之中。 这首歌,优美的旋律,华彩的前奏,丰满的和声,倏然间深深抓住了我的心。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余音绕梁三日犹未尽。走到瀑布跟前,只见银白色的水流像老爷爷的白胡子,一缕一缕地倾泻下来。风吹过来,把水吹成轻雾洒在我脸上,凉丝丝的。 有几道水流好像有急事,匆匆地往下冲,一不小心,撞在岩石上,水花四溅,如飞珠碎玉般晶莹可爱。有一种声音,让中年画家越来越怀念了。这种声音非常奇妙,有颜色,有形状,有温度,还有杂含此中的情感故事。但现在再也听不到了。把每天当成是末日来相爱,一分一秒都美到泪水掉下来,不理会别人是看好或看坏,只要你勇敢跟我来,爱不用刻意安排,凭感觉去亲吻相拥就会很愉快,享受现在别一开怀就怕受伤害,许多奇迹我们相信才会存在。打

贝多芬--合唱交响曲(第九交响曲)赏析

合唱交响曲---贝多芬赏析 Ⅰ.第一乐章 庄严而不太快的快板奏鸣曲式,D小调,2/4拍子描写了巨大而紧张的斗争面开始深沉、失望、孤寂的引子是复辟时期令人窒息的空气的写照。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宏伟的乐章,仿佛在描绘无限的宇宙,序奏部非常精采。瓦格纳评论道:“这明暗的、失去了欢乐的气氛好像巨人似地膨胀,它在那包容一切的祟尚和庄严之中,占据了现有的世界,也就是占据了为了神的欢乐而创造的这个世界。” 音乐由弱奏加颤音开始,呈现出一种遥远、朦胧而又平静的、原始的远古景象,但平静的同时,又使人稳约感到有一种力量的燥动,感到平静中正孕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紧接着音乐由弱到强,由平稳、低沉、朦胧、渐渐发展到明朗、刚劲、节奏鲜明和震撼人心。表现出在远古时代的自然界,生命从无到有,由低等到高等,由弱到强,发展壮大起来,不可抗拒。这个过程也包含着人类的形成、生存和发展,与异常险恶的自然界进行顽强的搏斗,在斗争中,人类变得更加强大。人类的出现是神圣的、必然的,必将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Ⅱ.第二乐章 极活泼的快板 D小调,3/4拍,庞大的诙谐曲式 紧接着的,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主旋律中具有精力充沛的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但仔细品味,大家不难发现,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 第二主题悲叹的音调表现了苦难、悲哀和同情的形象。展开部中各种矛盾的形象交织在一起,并与再现部联结起来,如同一场暴风雨般的激战。结尾悲壮的气氛再一次体现了艰苦斗争的坚强意志。在第一乐章悲剧性地结束后,为更好的体现英雄主义创作思想作者有意打破以往慢板乐章的程式,将第二乐章定成急速活跃的诙谐曲,表现出明朗振奋的情绪和积极的行动。这一乐章是三段体结构。第一段为奏鸣曲式,主题坚毅、激动;乐章中段安静柔美,同前后形成强烈对比,表现出田园般的梦幻境界。极为快速的谐谑曲。这是非常卓越的谐谑曲,但是,它有些接近狂乱。“几乎是被绝望追逐着,又从绝望中脱逃,在不间断地、无休止地努力之下,想要获得新的、末知的幸福。” ——瓦格纳与之相反,中间部(trio)却非常快活。木管流水般的旋律发出诱人的音响。也许那就是年老的贝多芬心中燃烧的爱情的圣火吧。本乐章表现人类

描写松树挺拔的句子

描写松树挺拔的句子 1、深秋,是一个落叶的季节,许多树的叶子都已经枯黄,掉落了。只有松树的叶子还是保持着它原来的绿色。还是如此的丰满、茂盛。那一树的绿叶也成了一片阴影,真令人觉得很清静典雅。 2、远看,松树挺拔翠绿,树根深深地插入地下,坚忍不拔,树根笔直而挺立,好似一位训练有素的士兵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再往上看,叶子一簇一簇,一阵微风吹来,就好像天上的云,飘飘扬扬。 3、寒风刺骨的隆冬,天空中飞舞着鹅毛大雪,大片大片的雪花压着松树,不多久,树上已覆满了厚厚的积雪。他丝毫不低头折节,勇敢坚强地迎接下一个春天。 4、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虽是坐在车子上,一棵棵松树一晃而过,但它们那种不畏风霜的姿态,却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久久不忘。 5、转眼间,秋天来了,花儿枯萎了,树木的叶子脱落了,往日活泼的小草,此时也不那么可爱了,显得非常憔悴。只有顽强的松树,依然如故,任由风吹霜打,表现出吃苦耐劳的坚强风格。 6、我面对这片松林,面对这千万棵松树,常常引吭高歌,一股激越的情感如火山爆发,美呵!壮丽的山河,漫山遍野的松树。因为你有翠绿的针果,有挺拔的枝干,有呼啸的涛声。 7、松树不与群芳争艳,它朴实无华,默默无闻地长在人迹罕至的山崖上,四季的更迭,山林由繁华转为衰败,都丝毫影响不到它。它坚守自己的岗位,风来不退缩,雨来不屈服,鹅毛大雪也压不倒它,

它傲视着群山,傲视着青天。 8、冬天来了,大雪纷飞,松树却挺拔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任凭风吹雪打,他都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虽然松树的叶子上都沾满了雪,它却在雪地里茁壮成长,一点都不觉得寒冷。 9、夏天,火辣辣的太阳,把大地烤得滚烫滚烫的。它周围的植物都有些儿萎焉了,唯有雪松还是那样生机盎然。 10、长长的松针,在秋天的早晨,挂满露珠,当曙光普照时,闪烁晶莹的光芒;当夕阳西下时,晚露为她披上了一件红光灿烂的彩衣,给这片松林增添了几分色彩。 11、冬天,小草全都枯萎了,有些树光秃秃的,在北风中战栗,这时,只有那青葱苍翠的松树挺立着。 12、冬天到了,大雪纷飞,寒风呼啸。而松树,却像解放军是的守卫着我们的。每当别的树被寒风一吹,就冻得瑟瑟发抖,而松树,却挺着身躯,迎着寒风,与寒风搏斗。这就是松树坚韧不拔精神。 13、一棵普通的松树,都能不怕困难,勇敢去战胜困难,何况我们人呢?让我们一起学习松树坚强的品质,在成长的道路上风雨无阻,健康快乐。 14、夏天,它撑开一把绿色的大伞,让人们乘凉。微风吹过,松树会发出淡淡的清香,它虽然没有鲜花那样美丽芬芳,但是为了人类,它既使粉身碎骨也毫无怨言。 15、马尾松的样子就如它的名字,像一条大尾巴扫入空中,翠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