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咸阳袁家村运营模式研究

陕西咸阳袁家村运营模式研究

陕西咸阳袁家村运营模式研究

陕西咸阳袁家村运营模式研究

袁家村观后感

历史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记“关中印象体验地”观后感 09级汉语言文学5班武绍莉 盛夏时节,车行驶在辽阔的渭北原野上。车窗外,村庄、河流、立交桥、高架路一闪而过。绿色,浓郁的绿色,充满生机的绿色,向无边的天际延展。车窗内,师生一路欢歌笑语,期待着一睹“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的容颜。 距袁家村一公里的唐太宗昭陵是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唐肃宗建陵石刻,是关中地区帝王诸陵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石雕石刻群。 “关中印象体验地”,浓郁的关中农业文化却让人美美地感受了一次新型农家乐。村庄入口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戏台,建筑的甚为宏伟。整个村庄呈一条街展开,两边是村民住宅,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环境优雅。 顺着淙淙作响的清浅溪水,步入一条满是古韵的街道,踏着脚下仿古的青石板,身边闪过的房屋皆是颇具关中风味的明清式建筑。穿过青石合成的一道拱门,百米长的仿古体验作坊就全部呈现于眼前,游客立即能感受到现代与古代的时空转换。 在村史展览馆里,一幅幅记载袁家村30年来变迁的原始照片,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其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看到了早先袁家村一贫如洗的村貌,我们看到了郭裕录上任后带领大家战天斗地的场景,我

们看到了经过一番奋斗后,村民们告别昨天,逐步过上幸福生活的笑容。 照片上的郭裕录,表情坚毅,目光深遂,衣着简朴。是他,带领大家创造了奇迹。他头脑敏锐,眼光超前,在解决了吃饭问题后,意识到,要想进一步致富,光靠种地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带领大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村办工业,先后办起了农副产品加工厂、水泥厂、制药厂等,又投资房地产开发公司,影视制作中心、秦始皇陵地宫参观点等。袁家村在他的带领下,集体经济日益壮大,路子越走越宽广。乡亲们尝到了勤劳致富的甜头,这更增强了郭裕录的信心。在后来,他大展宏图,搞二次创业,带领乡亲们开始目标更远大的征程。村民的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参观完村史展览馆,漫步在一条袖珍的明清古街,这里似曾演绎着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社会变迁历程。从原汁原味的关中民俗风情中,我依然可以触摸到民俗中特有的纯朴与现代交融的气息。走进袁家村,就放佛走进了深邃悠远的明清古街,如同时光倒流至昔日,重温历史般美好。 布坊里,满脸沧桑的老妈妈坐在不知年岁几何的织布机前细心地织着土布床单;剪纸坊中,在关中媳妇们手中盛开的山丹丹似乎还散发着甜甜的花香;面坊中,伴随着人们饶有兴味的卖力推动,沉重的石磨缓缓地挤出略显浅黄的面粉;油坊中,那巨大的老木制成的榨油器令人叹为观止;药坊中飘出的淡淡药香味若有若无地在鼻间萦绕;豆坊中,一块块纯手工豆腐散发出阵阵诱人的豆香……

袁家村考察学习报告

袁家村考察学习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袁家村考察学习报告 一、袁家村基本概况 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位于举世闻名的唐盛世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陵山下,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312国道、福银高速、陇海铁路近在咫尺,107省道、关中大环线、礼泉旅游大道、唐昭陵旅游专线均从附近经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总面积800亩,其中耕地面积620亩,现有村民200多人。该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主要打造关中风情观光旅游、地域特色小吃、绿色果园采摘、会议餐饮接待、秦腔文化传播、户外体验活动等特色项目,是目前全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 二、交通区位分析: 袁家村附近机场高 速、武银高速、312国 道、107省道、关中环 线等道路密布,交通发 达,西安至礼泉、西安 至袁家村、咸阳至袁家 村的客运大巴发车频率 高,游客无论是成大巴 还是自驾游,都很便利。袁家村位于咸阳市礼泉县,距离咸阳国际机场较近,空运便利,有利于吸引国际旅客前来观光体验。

三、袁家村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1)历史背景 根据查询袁家村党支部书记郭裕禄的资料发现,在过去袁家村是礼泉县出了名的贫穷村,群众大部分是河南、山东等地迁居而来,全村姓三派,人心涣散,生活十分贫困。郭裕禄上任后的就开展了积肥、整地、打井、办副业的创业四步曲。从改土造田开始,把原来的506块山坡地,人称“三跑田”(跑土、跑水、跑肥),通过大改大建、打井挖渠,整修为64大块“三保”田(保土、保水、保肥),将井灌发展喷灌水利化。经过这一系列农业调节,袁家村初步呈现了树林成网,梯田成方,渠道纵横喷灌的如雨的田园风光。通过自力更生,先土后洋,土洋结合,由小到大,边建设,边生产的建设方针。千方百计筹集资金,1983年投资70万元,建成了一座年产1万吨的水泥厂,当年投产,当年创利30万元,1986年持改扩建为5万吨,到1990年其产值一直稳定在了80万元左右,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56%,成为村上的支柱产业。1988年村“农工商公司”成立后,制定出“内引外联,借船出海,创办扩建,滚动发展”的方略,使村办工业呈现出好势头。1990年,先后投资460万元,建起了硅铁厂、印刷厂等一批小型企业,围绕村材业的崛起,引发出运输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兴旺。成立起汽车运输队和建筑队,办起了商业服务部,使工、商、建、运、服得到全面发展。 村办企业的突起,使群众个人收入猛增,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同时也为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和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提供了条件,

最新关于袁家村的作文随笔

关于袁家村的作文随笔 导语:一进村,我就发现那里的建筑大都是仿古的,跟普通的村子不一样,很有特色。我感觉好像家家户户都在做生意,有做农家乐的、有开茶馆的、有卖小吃的……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关于袁家村的作文随笔》,欢迎阅读。 关于袁家村的作文随笔【第一篇】:参观袁家村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一个富有民族特色的地方:陕西咸阳袁家村关中风情民俗村。 它坐落于陕西咸阳市礼泉县的烟霞镇,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刚刚实行联合承包责任制的时候,这里是唯一一个实行集体合作化生产的首个万元户村子,至今还保留着集体合作制时所用的农具。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袁家村犹如那些农具一样,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时隔数十年,它又以“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的新面貌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品尝这儿具有民族特色的美食。 在人山人海的入口处,我们一家三口站在了长队伍的末尾,远远地望去,这样的人群好比蚂蚁在集合,而弱小的我几乎快被挤成了“肉饼”。在漫长地等待中,我们终于走进了“体验地”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热腾腾的粉汤羊血、自制酸奶、醋和富有陕西特色的辣子油……当我正垂涎三尺于这些美食时,突然被一片金灿灿、黄亮亮的东西吸引住了眼球,我从爸爸的口中了解到,这就是这里最最最有名的麻花。

相传很久以前,大营一带毒蝎横行,人们为了保平安,于每年阴历二月二,家家户户把和好的面拉长成条,扭作毒蝎尾状,油炸后吃掉,久而久之,称之为“咬蝎尾”。而这种“蝎尾”就演变成今天的麻花。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对麻花有了很深的认识,以及感受到我国民族特色魅力之所在,希望更多的人来参观袁家村。 关于袁家村的作文随笔【第二篇】:袁家村游记 国庆期间,我们去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的时候,一路走来,道路两旁的苹果园,挂满了许多红艳艳像灯笼一样的苹果,硕果累累,真是丰收的好季节呀! 我们刚到达了袁家村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白色高大雄伟的雕塑,我仔细一看,原来是我们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爷爷呀! 沿着小路往里走看见了一间间关中特色的古建筑,小路两旁有一色的青瓦房,房间里都卖着当地的特色小吃,让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有豆腐脑,烙汤面,油坨坨,麻花……一应俱全。我看见一间老店排了很长的队,我心想一定很好吃,于是我也要去品尝品尝,排队买到著名的袁家村“粉汤羊血“,端在手里,只见粉条晶亮,羊血也很筋道,喝了一口汤,味道浓郁,又麻又辣非常好吃,简直是人间美味。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间老茶坊,它在一棵又粗又大耸立的老槐树下,客人都纷纷找个藤椅坐下,一边看着炉子上滚烫的大茶壶,一边喝着地道的陕西老茶,一边听着有节奏的风箱哐当,哐

袁家村案例分析

袁家村案例分析报告 一.袁家村: 1.袁家村概况 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文娱中国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袁家村周边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袁家村座落在举世闻名的唐太宗李世民陵山下,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唐昭陵旅游专线从附近经过,交通十分便利,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度假体验胜地。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过袁家村。被誉为中国最有魅力的休闲乡村。 2.交通区位分析 袁家村位于咸阳市礼泉县,距离咸阳国际机场较近,空运便利,有利于吸引国际旅客前来观光体验。附近机场高速、武银高速、312国道、107省道、关中环线等道路密布,交通发达,西安至礼泉、西安至袁家村、咸阳至袁家村的客运大巴发车频率高,游客无论是成大巴还是自驾游很便利。 3.袁家村发展历程

4.运营模式 投资管理模式多样化,众筹、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并存农业: 1)通过集体经济模式,采用免租金,统一经营和管理方式 2)袁家村村委会将商品按照经营品类和所处位置分成若干组 3)每组设立经营组长 4)组长负责统一管理卫生、品质、产品特色灯 5)开设打分和淘汰机制 6)对外进行土地租赁 7)免费提供地皮,经营方收回成本后,利润部分五五分成 5.产业构成 1) 农业:小麦等基本农作物 2) 林、果业:有大规模的苹果园、梨园,及特色采摘园(包括樱桃和草莓)

3) 工业、水泥厂、运输队等村办企业 4) 旅游业-------支柱产业 6.主导产业:旅游业 “关中印象体验地”在明清古村落旧址上恢复重建,再现了古代民居、传统手工作坊和民间演艺小吃等关中民俗的历史原貌。集中展示了关中农村从明清至今的农村生活文化的演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7.特色旅游 1)特色美食:袁家村自制酸奶、豆腐、辣子。以及关中地区的各种小吃。 2)艺术长廊:全手工作品,葫芦雕刻及石刻画。 3)酒吧一条街:将现代化产业与仿古建筑进行完美的结合,各家店都极具特色,个性的标语也反映现代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农家乐:以村民原住地四合院为主的农家风味饮食。 5)万人麻将馆、王家茶楼。 6)当地特色的蝎子酒、中医药馆。 8.产业规模及接待游客量 袁家村成立了农工贸为一体的集团型企业---袁家村农工商联合总公司及其下辖的12个子公司。 9.游客分析 游客来源:主要来源为西安周边地区,还有少部分省内其他地区及省外游客。

乡村旅游考察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35538 乡村旅游考察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乡村旅游考察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基本情况 东坪村位于县城东北约24公里处,距唐太宗昭陵仅2公里,这里群山环绕,地貌独特,登高远眺,千里沃野置于脚下,如画田园尽收眼底,南与巍巍秦岭遥相对峙,东观朝**顶天寺高耸云端,漫山遍野的幼松郁郁葱葱,万亩果园宛若一个“天然氧吧”,农家土窑洞冬暖夏凉,人称“没有噪音的天然空调”. 白村是一个现代农业园区,占地2万亩,其中农耕文化体验园是园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地500亩,目前建成半亩园500户,已对社会开放

认耕,让城市生活的人们,离开喧嚣的城市,走进农村,放松身心,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让城市生活的人们,深入农村,了解农业,亲历春种秋收的传统农业生产过程。 二、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设规划方面:袁家村在建设发展中按照环保、生态、绿色的理念,斥资1500万元打造了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再现了原汁原味的关中民俗风情,创建了民俗民风体验一条街,油坊、布坊、醋坊、茶坊、面坊、辣子坊、豆腐坊、醪糟坊、药坊等传统特色作坊,集中展示关中农村自明清以来的农村生活的演变。基本形成了集关中小吃街区、特色乡村食宿客栈、浪漫满屋田园派对、多主题酒吧街区、麻将茶园等关中民俗互动体验和现代艺术街区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旅游基地。

西安袁家村调研报告

关于陕西古镇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16年3月15日 调研地点: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 调研目的:学习设计案例,实际体会设计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了解调研地点的整体情况、街道规划、标识导向等,搜集资料,为毕业设计积累相关的专业性知识。 调研内容: 1.总体简介 咸阳礼泉县袁家村位于中国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分为南部台塬和北部丘陵沟壑区两大类。袁家村周遍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距袁家村一公里的唐太宗昭陵是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袁家村现已形成以昭陵博物馆、 唐肃宗建陵石刻等历史文化遗迹为核心的 点、线、带、圈为一体的旅游体系。袁家村 现在是陕西地区发展较快的旅游村,主要针 对城市里面高消费的人群,家家主营的就是 家常便饭,野菜,粗粮,保留着陕西原始村 镇的生活气息。 2.交通区位分析: 第0 页

袁家村附近机场高速、武银高速、312 国道、107省道、关中环线等道路密布,交 通发达,西安至礼泉、西安至袁家村、咸阳 至袁家村的客运大巴发车频率高,游客无论 是成大巴还是自驾游,都很便利。 袁家村位于咸阳市礼泉县,距离咸阳国 际机场较近,空运便利,有利于吸引国际旅客前来观光。 3.建筑特色 袁家的建筑属于传统的关中民居建筑,蕴含独有的民俗文化气息。民居建筑是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的服务设施,它在整体规划设计中占很大的比例,并具有很高的地域特色,作为供旅游的一种特色 文化休闲区域,建筑本身是一种主要体现人 文景观的载体。袁家村的民居建筑景观集中 分布在关中印象体验区、正街农家乐区和正 在建设的关中四合院区。其中关中印象体验 区为了复原明清时期兴盛的民间作坊和贸易 文化的原始街市及建筑形态,大部分民居建筑 都是收购了关中地区自明清时期遗留保存下 来的古民居,利用古民居的建筑原材料和建筑 构件重新复原修造,整合关中民居聚落形制, 营造关中民居聚落氛围及民俗文化氛围。 4.导视符号系统 第 1 页

袁家村考察学习报告

袁家村考察学习报告 一、袁家村基本概况 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位于举世闻名的唐盛世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陵山下,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312国道、福银高速、陇海铁路近在咫尺,107省道、关中大环线、礼泉旅游大道、唐昭陵旅游专线均从附近经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总面积800亩,其中耕地面积620亩,现有村民200多人。该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主要打造关中风情观光旅游、地域特色小吃、绿色果园采摘、会议餐饮接待、秦腔文化传播、户外体验活动等特色项目,是目前全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 二、交通区位分析: 袁家村附近机场高 速、武银高速、312国道、 107省道、关中环线等道 路密布,交通发达,西安 至礼泉、西安至袁家村、 咸阳至袁家村的客运大 巴发车频率高,游客无论 是成大巴还是自驾游,都 很便利。袁家村位于咸阳市礼泉县,距离咸阳国际机场较近,空运便利,有利于吸引国际旅客前来观光体验。

三、袁家村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1)历史背景 根据查询袁家村党支部书记郭裕禄的资料发现,在过去袁家村是礼泉县出了名的贫穷村,群众大部分是河南、山东等地迁居而来,全村姓三派,人心涣散,生活十分贫困。郭裕禄上任后的就开展了积肥、整地、打井、办副业的创业四步曲。从改土造田开始,把原来的506块山坡地,人称“三跑田”(跑土、跑水、跑肥),通过大改大建、打井挖渠,整修为64大块“三保”田(保土、保水、保肥),将井灌发展喷灌水利化。经过这一系列农业调节,袁家村初步呈现了树林成网,梯田成方,渠道纵横喷灌的如雨的田园风光。通过自力更生,先土后洋,土洋结合,由小到大,边建设,边生产的建设方针。千方百计筹集资金,1983年投资70万元,建成了一座年产1万吨的水泥厂,当年投产,当年创利30万元,1986年持改扩建为5万吨,到1990 年其产值一直稳定在了80万元左右,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56%,成为村上的支柱产业。1988年村“农工商公司”成立后,制定出“内引外联,借船出海,创办扩建,滚动发展”的方略,使村办工业呈现出好势头。1990年,先后投资460万元,建起了硅铁厂、印刷厂等一批小型企业,围绕村材业的崛起,引发出运输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兴旺。成立起汽车运输队和建筑队,办起了商业服务部,使工、商、建、运、服得到全面发展。 村办企业的突起,使群众个人收入猛增,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同时也为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和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提供了条件,加强

袁家村绿色村庄建设实施方案

袁家村绿色村庄建设实施方案 第一章袁家村绿色村庄基本概况 第一节自然环境条件 一、地理位置 袁家村地处礼泉县烟霞镇东侧,关中环线从村南面通过,312 国道、福银高速、陇海铁路近在咫尺,也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村域面积855 亩,全村环境优美,交通便捷。 二、气候条件 袁家村半陵半原,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气候,年平均气温12度,无霜期214天,年平均降水量537-346毫米。海拔在402米左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冷暖适中,自然环境优越。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苹果的最佳生长区。 三、植被 袁家村目前的植被资源以人工栽培作物为主,大体分为农田、园林两种。 1、农田人工植被 主要是玉米、麦等粮食作物,以及油菜、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 2、园林人工植被 主要是人工栽培的绿化植物如梧桐、柏树、松树、三叶草等。

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袁家村共有2个村民小组,农户64户,总人口268人。以户为单位统计,有线电视安装率100%,电话安装率100%。村卫生室合并为社区服务中心。 第三节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一、水资源: 袁家村东打深机井一眼,供全村人居饮用。 二、土地资源 袁家村共有耕地320亩,果林面积300亩,其它20亩。 第四节能源消费结构 袁家村村民的生活用能以电和液化气为主,电能主要用于照明和家用电器,液化气作为生活燃料在袁家村已得到普及。近年来,环保能源——太阳能的利用也越来广了,80%以上的农户家中安装了太阳能。农业生产主要以电和油品为主,工业企业生产用能主要为电(柴油发电机)。 第五节污染源的排放状况 1、废水 袁家村辖区内无水污染企业,废水主要来源为生活产生。 2、废气 袁家村有废气排放污染的企业袁家水泥厂,经过企业的充分治理,已通过了市县环保部门的验收达标。

袁家村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袁家村2007年开始发展古镇旅游业,市场定位为“关中印象体验地”,客户定位为消费能力中低端的普通消费者——以西安及省内关注民族文化的群体为主要目标客群,占到游客总数的85%。人气超过陕西排名第一的旅游项目兵马俑。周边旅游资源有距袁家村一公里的唐太宗昭陵。号称“关中第一村”的 经营模式 统一规划,村容村貌体现了秦风汉韵的格调。 统一运营,统一接受袁家村的管理办法及模式。 ●锁定民俗风情小镇的独特定位,将区域民俗文化作为核心主题 将关中地区民俗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的结合,将民俗小吃、茶馆、技艺、游乐与现代的文化创意、休闲体验生活方式结合在了一起。 ●关中美食是其最具能量的市场引爆点 袁家村对民俗美食的打造,根本不是简单的餐饮配套,而是达到了在倾尽全力的打造高品质的关中民俗美食博物馆的境界。 小吃一条街 是袁家村几乎就是靠餐饮业能带动起来的,小吃街是最吸引游客的地方。 ●一是控制业态严格。 整条街业态布局为小吃,每种美食仅限一家经营,绝不重复。 ●二是通过窘迫逼狭的建筑布局,人为营造熙熙攘攘的商业氛围。

小吃街的道路宽度为4米左右,街道顶部用布幔遮挡,现场狭窄局促,故意减慢游客速度,造成拥堵。 三是商铺布局合理。 外间现场制作食物,成为展示陕西当地风俗的一个场所,增加风俗氛围。 除却餐饮之外,袁家村的休闲和文创业态也是别具风味。 娱乐休闲区 包括麻将馆和茶馆区。 游客在小吃街吃饱喝足后,进入这个区域休闲休憩。 此区域的业态相对要复杂,既有大型客栈、茶楼、麻将馆,也分布着小吃和餐饮。 酒吧一条街 是为了吸引附近城市的白领阶层设立,装饰风格时尚现代。 民俗体验区 袁家村最大的卖点和独特性。 在民俗体验区,众多的油坊、布坊、醋坊、茶坊、面坊、醪糟坊……各具特色,游客可以亲身体验民俗文化的魅力。 民俗体验区的客户消费频率并不高,但能够带来更多的客流。村委会对民俗体验区进行补贴或减免。 在关键的招商运营管理模式上,还采用了免租金、统一经营和管理、对于关系到民生的食品原料进行统一供货、自营加工厂、调味品厂、酸奶厂、油厂、面粉厂等关键的原材料加工部分,将商户经营业绩与村集体的经营收益相挂钩,并且效益可观。

袁家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袁家村新农村建设 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典型性调研 ——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依托旅游谋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模 式为例 第九组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统一。本文在立足袁家村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经过抽样调查问卷和走访、体验等形式,对袁家村积极发展旅游业的新农村建设模式进行了调研、分析。 关键词:袁家村旅游业新农村建设现状借鉴意义 论文类型:调研报告 1前言 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广大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崭新蓝图。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要完善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基础设施;要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优美生活环境;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

民”;要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 近年来,中央和地区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将新农村建设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新农村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不可否认,部分新农村建设效果不佳,可持续发展活力不足。本文旨在经过对袁家村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性调研,为部分经济发展迟缓的农村地区提供借鉴参考意义。 2袁家村简介 2.1地理位置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位于礼泉县东北20公里处,坐落在举世闻名的盛唐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陵山下,距离西安约70公里,处在西咸经济圈内,交通便利。 2.2历史渊源 20世纪70年代以前,那时的袁家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全村37户人家,不足200口人。“耕地无牛,点灯没油,吃粮靠救济,住房潮湿破旧”,这是对村里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及居住条件极其恶劣,经济状况极度落后的形象描述。后在群众一致推选下,郭裕禄同志当选为袁家村第36任队长,经过积肥改田,打井修渠,群众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随后,创立村办企业,建起了硅铁厂、印刷厂等一批小型企业,成立汽车运输队和建筑队,办立商业服务部,使工、商、建、运、服得到全面发展。十四大

西安袁家村调研报告

第 1 页 关于陕西古镇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16年3月15日 调研地点: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 调研目的:学习设计案例,实际体会设计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了解调研地点的整体情况、街道规划、标识导向等,搜集资料,为毕业设计积累相关的专业性知识。 调研内容: 1.总体简介 咸阳礼泉县袁家村位于中国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 貌分为南部台塬和北部丘陵沟壑区两大类。袁家村周遍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距袁家村一公里的唐太宗昭陵是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袁家村现已形成以昭陵博物馆、 唐肃宗建陵石刻等历史文化遗迹为核心的 点、线、带、圈为一体的旅游体系。袁家村 现在是陕西地区发展较快的旅游村,主要针 对城市里面高消费的人群,家家主营的就是 家常便饭,野菜,粗粮,保留着陕西原始村 镇的生活气息。 2.交通区位分析:

第 2 页 袁家村附近机场高速、武银高速、312 国道、107省道、关中环线等道路密布,交 通发达,西安至礼泉、西安至袁家村、咸阳 至袁家村的客运大巴发车频率高,游客无论 是成大巴还是自驾游,都很便利。 袁家村位于咸阳市礼泉县,距离咸阳国 际机场较近,空运便利,有利于吸引国际旅客前来观光。 3.建筑特色 袁家的建筑属于传统的关中民居建筑,蕴含独有的民俗文化气息。民居建筑是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的服务设施,它在整体规划设计中占很大的比例,并具有很高的地域特色,作为供旅游的一种特色 文化休闲区域,建筑本身是一种主要体现人 文景观的载体。袁家村的民居建筑景观集中 分布在关中印象体验区、正街农家乐区和正 在建设的关中四合院区。其中关中印象体验 区为了复原明清时期兴盛的民间作坊和贸易 文化的原始街市及建筑形态,大部分民居建筑 都是收购了关中地区自明清时期遗留保存下 来的古民居,利用古民居的建筑原材料和建筑 构件重新复原修造,整合关中民居聚落形制, 营造关中民居聚落氛围及民俗文化氛围。 4.导视符号系统

袁家村考察学习报告

袁家村考察学习报告一、袁家村基本概况 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位于举世闻名的唐盛世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陵山下,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312国道、福银高速、陇海铁路近在咫尺,107省道、关中大环线、礼泉旅游大道、唐昭陵旅游专线均从附近经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总面积800亩,其中耕地面积620亩,现有村民200多人。该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主要打造关中风情观光旅游、地域特色小吃、绿色果园采摘、会议餐饮接待、秦腔文化传播、户外体验活动等特色项目,是目前全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 二、交通区位分析: 袁家村附近机场高 速、武银高速、312国道、 107省道、关中环线等道 路密布,交通发达,西安 至礼泉、西安至袁家村、 咸阳至袁家村的客运大 巴发车频率高,游客无论 是成大巴还是自驾游,都 很便利。袁家村位于咸阳市礼泉县,距离咸阳国际机场较近,空运便利,有利于吸引国际旅客前来观光体验。

三、袁家村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1)历史背景 根据查询袁家村党支部书记郭裕禄的资料发现,在过去袁家村是礼泉县出了名的贫穷村,群众大部分是河南、山东等地迁居而来,全村姓三派,人心涣散,生活十分贫困。郭裕禄上任后的就开展了积肥、整地、打井、办副业的创业四步曲。从改土造田开始,把原来的506块山坡地,人称“三跑田”(跑土、跑水、跑肥),通过大改大建、打井挖渠,整修为64大块“三保”田(保土、保水、保肥),将井灌发展喷灌水利化。经过这一系列农业调节,袁家村初步呈现了树林成网,梯田成方,渠道纵横喷灌的如雨的田园风光。通过自力更生,先土后洋,土洋结合,由小到大,边建设,边生产的建设方针。千方百计筹集资金,1983年投资70万元,建成了一座年产1万吨的水泥厂,当年投产,当年创利30万元,1986年持改扩建为5万吨,到1990 年其产值一直稳定在了80万元左右,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56%,成为村上的支柱产业。1988年村“农工商公司”成立后,制定出“内引外联,借船出海,创办扩建,滚动发展”的方略,使村办工业呈现出好势头。1990年,先后投资460万元,建起了硅铁厂、印刷厂等一批小型企业,围绕村材业的崛起,引发出运输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兴旺。成立起汽车运输队和建筑队,办起了商业服务部,使工、商、建、运、服得到全面发展。 村办企业的突起,使群众个人收入猛增,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同时也为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和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提供了条件,加强

袁家村项目考察报告V1

袁家村项目考察报告 王海洋 一、袁家村基本概况 1、交通区位 袁家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北。西安、咸阳一小时生活圈内,附近机场高速、武银高速、312国道、107省道、关中环线等道路密布,交通发达。距离咸阳国际机场41公里,咸阳市45公里,西安85公里。 袁家村在西安、咸阳均设有城南城北两个客运点,自营客运大巴(据村民处了解,也是合作社制、旅游直通车发车时间为8:30~19:10,40分钟*18班,全程85公里,行驶时间1.5小时,票价24.5元,咸阳行驶时间45分钟)。 2、周边资源 距袁家村一公里的九宗山唐太宗昭陵,是关中地区帝王诸陵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石雕石刻群。 目前,礼泉县在鼓励发展旅游业,推行全域旅游,袁家村周边村屯也在仿照袁家村模式;比如紧邻的上古村、周边的烽火镇;据报道陕西仿照袁家村模式的村落达60多处,可见袁家村的旅游模式可复制性极强。 3、项目定位 关中古镇,关中印象体验地。

这个诉求不仅仅是口号,在其项目内的众多产品的品牌控制以及内部环境和村干部乃至村民的口中都有反复提及,可见其落实力度很大。 二、客源市场 依托西安、咸阳客源;据“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15年11月常住人口,西安市869.76万人;咸阳市496.98万人。 城市人口(万人)人均GDP(元/人) 西安869.76 38280 咸阳496.98 23446 注:人口信息来源于2016年西安统计局信息,人均GDP基于2010年信息。 城市人口(万人)人均GDP(元/人) 长春779.343893 吉林441.4740787 据商户和民宿主介绍,自去年开始,外省游客开始增多;湖南、湖北、山西等居多。 每年冬季至次年5月为旺季,6-8月为淡季;对于人流的判断上,每日客流量可以以酸奶的日销售量为标准衡量(酸奶已经成为其明星产品,几乎人手一瓶),经同酸奶店铺员工沟通,淡季平均日销售量在3000至5000瓶。也就是淡季人流为3000-5000人次/日。 从报道上看,2015年袁家村全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这个与上边的估算数据是能对上的。 单日最高人次为2016年元旦一天客流超15万;但是元旦等举办了庙会等文化活动。 【小结】 礼泉县(袁家村)本身区位较好,交通网络发达,同时依靠西安咸阳1千多万的人口,项目区位较好;本次走访的同类项目马嵬驿从地理位置上也与袁家村完全相似。启示:运营类项目,目标市场的人群体量还有区位至关重要。 三、袁家村现状规划 在空间规划设计上,以井字型道路设计分割空间区域,每个空间区域赋予不同的主题。 我觉得可以分成以下几个主要区域,整体占地50公顷:

“袁家村模式”利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袁家村模式”利弊 作者:刘林枫 来源:《西部大开发》2013年第10期 陕西有个袁家村 陕西礼泉县烟霞镇的袁家村,位于举世闻名的唐盛世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陵山下,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312国道、福银高速、陇海铁路近在咫尺,107省道、关中大环线、礼泉旅游大道、唐昭陵旅游专线均从附近经过,交通十分便利。 “地无三尺平,沙石到处见”,“跑水、跑土、跑肥”,“耕地无牛,点灯没油,吃粮靠救 济,住房潮湿破旧,小伙子难讨媳妇,群众选不出…好头?”……这是对上世纪70年代以前袁家村的描述。 现如今,九嵕山下近60000平方米仿古建筑商业群,集景观、商贸、旅游、居住、休闲为一体,经济迅猛发展,村民生活安逸滋润,文化氛围浓厚,无不展示了一个“模范村”的辉煌与骄傲。目前不到300人的袁家村资产已达到数亿元,村民人均收入15000元,家家住上了小洋楼,户户开上了小汽车,成了远近闻名的“关中第一村”,是目前全省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 成功密码 纵观改革开放30年来袁家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许我们在羡慕和赞赏之余,更多的应该是去思索:一个走集体道路的农村,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取得这样重大的成绩,对党和国家提出的共同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贯彻几乎可以说是“完美”。它的创业历程和取得成绩的经验,给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未来也提供了很多的有益借鉴。 多种经营,探索致富之路。 1970年冬,24岁的郭裕禄出任袁家村第36任队长,此时的袁家村全部集体财产折合只有5000元,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郭裕禄没有退缩,他领着全村村民挖坡填沟、打井修渠,把全村503亩靠天吃饭的坡地、小块地整个翻了个个,使之成为平展整齐、旱涝保收的水浇地。经过改土造田,苦干实干,实现了袁家村面貌的全面改变。 另外,他们积极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适时调整产业发展格局。1979年,着力发展特色 农业;1984年,袁家村水泥厂建成并投产;而后砖瓦窑、石灰窑、水泥预制厂、硅铁厂、建 筑公司、汽车运输队等多个企业建成; 1993年袁家农工商联合总公司成立,实现了集房地产开发、医药化工、餐饮旅游、影视文化为一体。成为资产总值过10亿的大型集团公司。 狠抓特色,大力发展旅游业。区域优势,是一个地区获得成功的强大资源保障。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的建立,更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陕西旅游学习考察报告

陕西省袁家村、曲江文旅旅游项目考察报告 4月底,前往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曲江文旅就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文旅企业进行了考察学习。期间,参观了红旗渠风景区、袁家村、大唐芙蓉园等,并与红旗渠集团、袁家村村委会、曲江文旅集团进行面对面交流学习。 一、旅游项目概况 (一)红旗渠风景区 红旗渠风景区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由林州市成立的国有企业河南红旗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投资运营管理。红旗渠风景区是以展现1960年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建1500公里的红旗渠伟大工程为主题的风景区。红旗渠风景区被称为“中国水长城”,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风景区是由红旗渠纪念馆和青年洞二个景区组成,面积为5平方公里,门票价格为100元。1996年,红旗渠被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6年红旗渠风景区入选“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名录。同时,红旗渠风景区也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2016年10月,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6年景区接待游客量500多万人次,其中购票40多万人次。

红旗渠纪念馆:纪念馆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布展面积4000平方米,展线总长515米。展厅由序厅、旱魔、奇迹、丰碑、梦想、精神六部分组成,用2000多件珍贵文物和声、电、视频,立体再现了当年10万大军战太行的震撼场景。青年洞景区:是以红旗渠的代表性工程青年洞为主景,以太行山为依托的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是红旗渠艰苦奋斗精神的实景体验场所。 (二)袁家村旅游 袁家村全村共62户,286口人。2007年初,袁家村党支部书记郭占武出资27万元在全省买点子,又借鉴成都锦里景点的经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袁家村景区于2007年国庆节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景区占地1000亩,是一个集关中民俗体验、休闲养生、餐饮娱乐、农业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文化景区。景区内含村史博物馆、作坊街、酒吧街、小吃街、宝宁寺、艺术长廊、回民巷、祠堂街、南货街等旅游休闲街区。目前,袁家村景区旅游业态形成三大板块:一是以村民原住地四合院为主的农家风味饮食+农家乐接待区域,属于村上指导、村民自主经营;二是以康庄老街、小吃一条街、酒吧街等文化创意与休闲娱乐为重点的关中印象体验地,属于村上规划建设、统一管理,吸纳各式特色商户自主经营;三是为袁家村整体旅游发展提供配套服务的宾馆饭店、观光农业等招商项目。 (三)大唐芙蓉园 大唐芙蓉园景区位于曲江新区,由曲江文旅集团运营管理,是曲江文旅六大遗址景区的主要遗址景区,年接待游览200多万人次,门票120元。它是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园林式样重新建造的,是中

关于礼泉县袁家村传统民俗

关于礼泉县袁家村传统民俗 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一、基本现状 我村两委会自2007年以来,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战略决策,村两委会一班人先后多次赴宝鸡岐山、四川成都、云南丽江等地学习取经,并依托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民俗旅游,在民间民俗文化的发展传承与保护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过几年的发展,先后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2014 年度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中国十佳小康村”、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在近些年以来,我们也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托资源优势,挖掘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间艺术,以大唐贞观文化和关中民俗体验为依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宗旨,成为目前全省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在参与文化保护与开发、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我们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切实加强基础建设,充分挖掘农耕民俗文化 多年来,我们按照“茶文化、关中文化、祭祀文化”的文化品牌定位,加大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开发力度,积极加强村镇的管理与建设,我村在突出彰显关中民俗文化和传统农耕这个特

色,在完成旅游景区规划的基础上投资3500万元,建成了融关中作坊、关中民俗体验、关中小吃、关中杂耍等于一体的康庄民俗老街店铺和工艺作坊,依托传统作坊生产的菜籽油、辣子、豆腐、酸奶等系列农产品和土织布、刺绣等民间工艺品赢得了市场,打造了著名的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我们坚持“全面控制、重点保护、修旧如旧”的方针,加强了一些商铺、特色居民的迁移、保护与修缮; 二是对老街扩展区实施二期工程。主要是对老街区项目的丰富和补充。再现了古老的手工艺制作过程,比如打铁、编竹篾等。恢复了华夏祠堂、袁家祠堂、重建了关中戏楼、关中民居四合院。修建“九间房茶楼”、“银楼”、“袁家坊”、“回民街”、“南货街”,建设“名人雅斋”连体。利用扩展区空旷地段,打造礼泉艺术走廊,集中展销本县特色艺术品,如昭陵文物复仿制品、羽毛插花、景谷画、皮影、古今书画等;划出一定地段,建设关中特色工艺品精粹集群。 三是收集、挖掘、整理了一些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包括弦板腔、皮影制作及表演、木板年画、剪纸等在不断发掘民间传统工艺的同时,在表现形式上也注入了现代化的生活气息,将传统与时尚完美结合。 四是修缮了唐代名臣秦琼的墓塚-胡国公祠堂以及秦琼庙等; (二)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充分挖掘民俗文化 一是举办节庆弘扬传统文化。结合县上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

调研概况

调研概况:调研团队成员由2015级旅游管理行远创新实验班全体同学、带队教师李君轶、张春晖、赵超组成,于2016年6月18至19对蓝田县周边景区进行调研,调研地点包括水陆庵景区、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本次调研旨在明确野外调研与室内研究的关系,通过旅游市场学的角度分析三大景区现存问题。 调研过程:1资料准备:1“水陆庵”位于秦岭北侧蓝田县境内,县城东南十几公里王顺山脚下,原名水陆殿,为六朝古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保存古代精巧罕见的彩塑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第二敦煌”。。它是陕西省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彩绘泥塑群,泥塑内容、结构和彩绘非常特殊,保存了多种历史艺术文化信息,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和佛教研究价值。水陆殿于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至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修建,殿内13面墙壁上精雕细塑着大量泥制彩绘塑像、壁塑、悬塑,总计3000多尊,。水陆庵现院内已经改建为类博物馆:水陆庵壁塑博物馆。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大的壁塑群。 2.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位于西安市蓝田县滨河西路,总占地1200亩,投资额 3.5亿元。民俗文化村依白鹿原地势而建,南望秦岭、东临灞河,为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三级重点建设项目。西蓝高速、312国道、关中环线、沪陕高速贯通全境,交通便利。村内保留了最原始的自然森林公园形态,绿树成荫、溪水潺潺,通过仿古建筑、美食特产、传统技艺表演等形式完美呈现原滋原味的关中文化,是集生态旅游开发、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休闲区。 3.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境内秦岭北麓的蓝田县蓝桥乡,距西安市45公里,312国道横贯公园。总面积3645公顷,共分6大景区,150多个景点。。山奇峰耸立,沟谷幽深,云海浩渺,森林植被完好,素有陕西“小黄山”之美誉。公园森林景观独特,地形地貌奇险、人文景观历史悠久,旅游配套设施完备,是观光、度假、休闲、避暑的理想之地。王顺山原名玉山,因大孝子王顺担土葬母于此而得名,著名的蓝田玉即产于此山中,是终南山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实际调研:18日调查组从学校出发,前往水陆庵,在水陆庵景区内根据讲解员的讲解对其发展的历史、背景均有所了解,运用观察法和实地访问法,通过对景区内部的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观察,对景区内部工作人员和游客的访问,基本了解了水陆庵景区目前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18日下午调查组转战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在民俗村中体验消费,进而了解消费者的实际消费体验感受,并通过对比其他西安市周边的民俗村,了解明确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特色优势及其运行状况。对民俗村中的建设格局的合理性及日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19日上午,调查组乘车抵达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对森林公园进行长达五小时的攀爬,以游客的角度进行体验,了解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在景区道路建设、游

袁家村马嵬驿背后运营管理模式

袁家村、马嵬驿背后的运营管理模式袁家村、马嵬驿的神话是如何炼成的?背后运营管理深度揭秘! 在贫瘠的关中旱地,是什么让袁家村和马嵬驿异军突起独领风骚,坪效超过一线城市购物中心? 资源、区位、资金……似乎都有关系,但都不是关键! 十年前,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礼泉县的袁家村,是个只有62户人家的小乡村,虽然距离著名的唐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仅有4公里,坐享旅游区位便利,但乡村旅游发展几乎为零。 仅仅过了十年,袁家村成为陕西省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被誉为“关中第一村”,无论在旅游知名度影响力还是在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上,都远超唐昭陵景区。 袁家村,一跃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现象级的“网红”。 袁家村的光芒未退,又一个乡村旅游超级“网红”——马嵬驿,在关中平原上火箭般地升起。 马嵬驿于2013年10月国庆试营业,仅仅过了两年多时间,2015年底,马嵬驿接待了国内外游客超过600万人次,游客接待人次一跃超过兵马俑、华山、华清池、古城墙、法门寺等陕西著名景区,勇夺陕西省旅游桂冠! 时光回到5年前,马嵬驿依托的兴平市马嵬镇李家沟村,还只是中国几十万个农村中普普通通的一个。 2016年春节期间,袁家村和马嵬驿的游客接待总量达到194万人次,而西安游客接待总量为622.21万人次,两个村的游客接待量接近西安几十家景区接待量总和的1/3。袁家村和马嵬驿春节期间游客接待量不但超过了陕西旅游龙头兵马俑景区的接待量(23.5万),也超过了中国文化旅游龙头北京故宫的游客接待量(43.6万)。

“思路决定出路,创新创造未来。”袁家村和马嵬驿实现跨越式发展最关键、最核心的创新是思维——颠覆传统思维的现代互联网思维。 不靠贵妇、也不靠皇帝,土小子自己闯出了一片天,这就是乡村旅游的魔力 人们总喜欢把马嵬驿和袁家村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两个显著的特点: 先天条件不优越——贫瘠的土壤开出希望之花 马嵬驿和袁家村都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型,典型的关中贫瘠旱地。别说开发旅游,连农民都看不上。 现在可好,农民地也不种了,把麦子一割,把自家的田弄成临时停车场,在旅游旺季每天光停车就能挣个三四百,这可比种地划算多了。“古镇”+“小吃”模式——比肩一线城市购物中心平效 你肯定不敢想象,在袁家村、马嵬驿有年利润300万元的粉汤羊血,有单日营业额高达29万元的酸奶铺… 每到节假日,仿古建筑间熙熙攘攘挤满了人,大大小小的小吃铺吆喝声回荡在街头巷尾,游客来了下次还想来,照他们的话说就是:“这里好多美食我都没有吃过”、“我觉得这里的羊汤比西安城里的好吃”…美食变为出游原动力,就这么简单。 从客流统计数据来看,袁家村的人流在平日里达到4~5万,周末达到6~7万,国庆及春节等特殊节假日,最高客流可达20万人次/天。这样的经营客流数字已超过西安人气火爆的兵马俑和回民街,跃升为陕西排名第一的旅游项目。 火爆的人流之下,带来的经营收益也颇为可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