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七、《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汪凯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三、德育渗透目标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1.朗读;2.讨论;3.比较.4.拓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体会风格。

2.整体感知,疏通词句。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或“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二、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3.13-1155.5.12),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词宗。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与夫赵明诚(吏部侍郎赵挺之子)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编写了《金石录》。李清照

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艺术特色】1.倾掳真挚情.2.熔炼家常语。3. 善用白描法。4. 讲求韵律美。【史学贡献】保存了蔡京主编的孤本《哲宗皇帝实录》与《金石录》。

李清照一生经历以宋室南迁(1127)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A.前期:由于家庭原因,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她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开封市),在东京长大。那时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繁荣。李清照作为大家闺秀,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花灯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她

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自然的能力,受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忌”,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的熏染。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赵挺之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B.后期: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打击和极大痛苦。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时,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舟(一作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改嫁。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拳脚相加。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当时社会,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

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伤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在杭州旅居中寂寞地死去。李清照人生经历是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三、整体把握,初步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词,结合注释,试粗略说出你对该词的感受。

《醉花阴》感情基调:寂寞、忧郁,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上片写秋凉情景,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

词的意境:通过描述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声声慢》开篇的“寻寻觅觅”反映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紧接着写词人悲苦心境产生的原因(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正是此时,一群征雁掠过高空,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它们的突然闯入,打破了眼前的孤寂,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这种种情绪汇集在一起,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甚至在枝头堆积起来,然而,现在却已憔摔了。梧桐叶落,秋色愁人,细雨靡靡,更添愁绪)。最后一句,总括上文,是说在“愁”之外另有一层深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提醒人们,这里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之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深愁在。

四、布置作业:

背诵这两首词。

第二课时《醉花阴》教案

【教学要点】:

1、着重引导朗诵,把握《醉花阴》的诗意情感。

2、鉴赏前期作品明丽缠绵,品味其婉约柔美。

3、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情价值观,颐养性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她有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知道她是谁吗?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二、研习《醉花阴》:

(一)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二)组织诵读:(初读感诗情)

诗歌是靠形象含蓄传情达意,在读中来体会词作的情感。自由读,然后全班朗读。再找个别同学试背。

同学们在读完本词之后,你能说说这首词给你的感觉是什么?用一个字来概括?

明确:(愁)薄雾浓云愁永昼,作者开篇写愁,可是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尝不了,少有才力的李清照如何去表现愁呢?况且,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人写愁,而且都是写愁高手,大家看:

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杜甫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秦观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师:李白写愁,说愁是有长度的,可以衡量的;杜甫写愁,从一片飞花的飘落,感受到春天的流逝,何况背后是万点落红,愁是有数量的.李煜说,愁像一江无穷无尽无休无止绵绵不尽的春江之水;秦观说飞红万点愁如海,不仅有数量,还有深度。有如此众多的写愁高手站在李清照的面前,李清照如何写愁才可以在文学史中留下自己的一席之地呢?她是如何写愁思的?

(三)研习讨论:

1.给出课题:一个人的《醉花阴》。为何强调“一个人”?这个人是谁?请学生结合相关创作背景和内容谈谈理由。

明确:李清照。一个独守空房的女人,一个人的相思,一个人的闲愁,一个人的爱情。

2. 愁的具体内容是思念丈夫,表现的是一种孤寂难耐之情,那么就这种情感来说,诗人主要是借助什么表露出来的呢?

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紧紧扣住一个“愁”字分析。

季节:佳节又重阳点出愁的原因。一个“又”字说出了与亲人分别的时间长。

时间:永昼、半夜、黄昏后又重阳用时间的推移写出在家的空虚,无聊。

细节:愁永昼(时间长)、销金兽(空虚、无聊)、凉初透(不但写出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寒冷,彻夜难眠)、把酒(借酒消愁)意象:人比黄花瘦A、用人瘦胜似花瘦,含蓄表达离思之重。B、以帘外之黄花与帘内之人相比拟映衬,形神相似。C、花瘦而触及己瘦,物我交融。

情境:一个人的秋夜

——难以排解的“闺愁”(孤独、寂寞、渴望爱情)

解析:(1)把握意象,体会意境。

如:诗人将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这些意象聚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清冷萧瑟的画面。薄雾笼罩,浓云密布,室内香气氤氲已尽,天气转凉,而夏天的器物仍在。欲举酒浇愁,怎奈触景又生愁,飒飒西风中,佳人瘦菊孤影相映,只能叹息愁怅。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景为情设,情因景生,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我们来看黄花、西风是经常出现在诗词中的意象,我们同学能不能再说出几句利用这两个意象渲染氛围的诗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西风、黄花”这两个意象一般都与凄凉萧索的意境相关。因此,分析诗词时,只有把握住重要的有着特定情感倾向的意象,通过想像连缀形成完整的画面(意境),深入其境才能准确把握诗歌情感。

(2)品读词句,体会情感:

a.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我们鉴赏一首诗词,除准确把握意象意境外,对语言的品味也是至关重要的。李清照是运用语言的大师,清代的陈廷焯曾评论此词“无

一字不秀雅,深情苦闷,元人往往宗之”。那接下来我们就来鉴赏这首词的语言。先来看上片,上片开篇即用一“愁”字点明心情。除此外,还有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心情?试结合上片分析。

明确:品“凉”,一语双关——(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b)深层面:独居家中,爱人不在旁侧,内心感觉孤独凄凉。这个字暗含了词人内心难以言说的情绪。由此我们更加明确了愁的内容,就不仅是空泛的愁绪,而具体成相思而成的“寂寞之愁”。“愁”是全诗的感情基调,“凉”字是诗人心凉。李清照过得不好吗?我们看看诗中的物什:看篱笆院落,看菊花,看酒,都是悠闲的幸福啊。诗人内心“欠缺”什么?我们来猜猜这个女子的心事。

b.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如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醉花阴》末句。那我们同学也来品品这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先看这三句中哪句是重点?这句中哪个字是重点?

明确:品“瘦”,结合全篇分析其妙。

①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②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极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日渐消瘦的形象。

③内容上,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刻骨的离愁的。词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忧郁跃然纸上。

这一"瘦"字恰是全词的“词眼”。

“愁、凉、瘦”都是形容词,我们在品读诗歌时候一定要注意那种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或句,即诗眼。

这些字词不仅有表层意思,更有他字面意思以外的含义,有助于体会诗人的情感。

愁--凉--瘦三字前后呼应,情感一气贯穿,内容衔接紧密。诗人由愁生凉,满怀寂寞之意;因凉而形瘦,一片忧郁之情,由此,我们知道了,词人的愁是一种闺怨之愁,是因相思而致的寂寞忧郁。

3.诗歌的情感价值探讨:李清照有怎样的“愁”?李清照为什么“愁”?李清照的“愁”为什么要如此“说出”?

追问讨论:

A、李清照的“愁”有没有说明白?愁什么?

一个人的孤独:

思念!

思念她的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

哦,愁的原来是爱情!

能说李清照想她的男人吗?那就俗啊。如何才雅?这就需要文学的手法,需要修辞。我们看千古才女李清照的《醉花阴》如此含蓄的表达。而当时社会封建礼教盛行,这样敏感的话题也是直露不得的。

B、李清照为什么要“愁”,不“愁”不行吗?

不行!

这是要命的“爱情”!

C、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不行!”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D、从题材看,这首诗属于哪种内容的诗?

明确:(1)“闺怨诗”。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这样一类专门表现女子情感的传统题材,或“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的少女怀春,或“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思妇怀人,或“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宫妇怨情。它们被统称为“闺怨诗”。可惜的是在那样的封建年代中,这些情怀多由男诗人代笔。李清照以自己惊世的才华,大胆的笔触,借助词作直写自己的闺怨情愁,使词坛绽放出了一道最夺目的光芒。在那个时代,李清照作为女性能够直接坦白这样隐秘的内心情感,该是怎样的胆识啊!这个话题,封建语境下的妇女是不敢坦白的。

我们必须明确,爱情是“人性”之至美!李清照在此有了直陈“人性”的直率之美!当得起“勇敢”二字。

(2)李清照为什么“愁”?这要涉及人性中的“爱情”。这是没有直接说出的,是含蓄委婉的。这是鉴赏的一个难点。你们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讨论之,引导之。只要有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就可以了。)

三、对比法教学。

A、李清照真是这样想的吗?我们可以让一个现代少妇随时光隧道去北宋年代,与李清照作一番对话。

比如舒婷(当代的优秀女诗人)。看她的《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B、也可以让李清照来到今天的都市生活……给李清照一部手机,让她打可视电话,上网QQ聊天视频,坐飞机或者动车组旅游。

C、务必使学生对“闺怨诗”的中国传统有一个认识,对爱情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追问:是李清照那样的相思有滋味,还是我们今天的相思有滋味?

李清照的《醉花阴》多么含蓄、典雅,古人由于相对闭塞的时空,相思有更多的滋味。我们可以欣赏闲愁之态,闺怨之情,人性深处,诗意细密。而我们今天由于快捷的交通和现代化的联络,没什么想头了。或许正如我们吃的快餐食品,它不是“大菜”,三下五除二,就满足了,结束了。当然这本无高下,只有不同的文化特征而已。

四、处理“研讨与练习”:对课后“研讨与练习二”做一个当堂落实。深入讨论《醉花阴》的艺术表达,适当讨论李清照如何表达她的“怨”,集中分析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方,人比黄花瘦。”具体落实到“诗歌的意象”分析上。

明确:抽象的“愁”通过意象的陈述,形象而生动,具体可感。具有感人的魅力。这正是中国古典诗词之妙,也是我们鉴赏的重点。这个“瘦”字,可是全诗的诗眼。为何而瘦,因为诗人少妇强烈的寂寞和相思,相关的香炉里的瑞香也消损了身形,盛开的菊花也不丰腴。酒淡无味,黄昏暗淡,西风恼人。这是多么感人的深秋怀人境界啊。

五、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你们读了以后有什么感想?也许认为“胡扯”、“封建”、“羞涩”。

讨论明确:天下女性,千古深情!

一切情感,唯爱为上。任何爱情都是美好的,都是应该被尊重的,也是我们毕生追求的。即使一只大雁失去了爱侣,也会痛不欲生绝望而死。物犹如此,何况是人?对纯真的爱情,我们应该写出更多的颂歌!

五、课外作业:再次回到对《醉花阴》文学价值的提示上,北宋的美女我们肯定见不着了,但《醉花阴》却依然是鲜活的热血情感——李清照因此而不朽。李清照是一个只会“想丈夫”的家庭妇女吗?不!请听:“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渡淮水”(《打马图赋》)。还记得她的《夏日绝句》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还是一个女子的婉约吗?这还是一个深闺少妇的爱情之怨吗?同样是在晚秋的季节里,看看“亡国”“飘零”“寡居”的李清照有了怎样的哀痛,那又是怎样的暮年的婉约。预习《声声慢》。

附板书设计:

醉花阴

(1)薄雾浓云,阴沉犹豫

(2)愁字点旨,奠定基调

上片写重九秋凉(3)日长难熬,孤独无聊

寂寞独居(4)瑞脑金兽,燎香驱愁

(5)佳节重阳,又不团圆

(6)玉枕纱厨,凉彻身心

(1)东篱把酒,驱遣离愁

(2)黄昏赏菊,凄凉萧索

下片倒叙黄昏(3)暗香盈袖,无人共赏

饮酒赏菊(4)莫道销魂,忍不住了

(5)西风卷帘,思妇窗前

(6)人瘦花瘦,瘦呼应愁

第三课时《声声慢》教案

【教学要点】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境体验情感。

2、了解人生际遇对词作的影响,体会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

3、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4.加强默写诵读,感受婉约派风格。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李清照在词的艺术方面造诣极高,被称为婉约词宗。最能体现她的艺术性的代表作是《声声慢》。万树的《词律》对她这首词评价道:“其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故卓绝千古”。

二、背景介绍: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三、、研读作品

1、研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A、你觉得这句话该怎么读?那位同学给我们试一下?

B、这句话你觉得是哪几个层面上抒发愁情?

寻寻觅觅:你觉得李清照在寻觅什么?她当时的境遇如何?该怎么读?

明确:从动作——当时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可能在寻觅往日的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还可能是她遗失的金石古玩等心爱之物,但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的若有所失感觉。

冷冷清清:词人寻找到那些曾经失去的岁月了吗?冷冷清清是指哪里冷清?该怎么读?

明确:从环境——寻觅的东西没有找到,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环境中更生了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处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冷清,应是轻读、降调。由环境感染到心情,由外而内。

凄凄惨惨戚戚:最后词人心理感受怎样?用通俗的语言概括是怎样的情感?该怎样读?

明确:从内心感受——这里写词人感受沉痛,凄厉。应该一字一顿,字字泣血

C、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它在表达上有何特点?

明确:这三句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地凄凉心境,为全词奠定悲苦愁绝的基调。

这十四字连用七组叠词,这种表达是李清照的首创,历来为词论家所盛赞,称这七组叠字“创意出奇”是“卓绝千古”。音节上轻重相间,抑扬顿挫,读来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D、学生再读体会此句。

2、探究性学习:鉴赏意象,感受情与景的关系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当词人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请问作者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达她的愁呢?

A、大家一共从词中找出哪些意象?

明确:淡酒、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

B、探究性学习

在这些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意象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个意象?说说你对这个意象的理解。

淡酒:为何李清照喝了三杯两盏白酒还说是淡酒,莫非她是李白再世,酒仙第二?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说“浓睡不消残酒”,此时酒力为何如此浓烈?

明确:并非酒淡,而是愁浓,酒力压不住心愁。只因作者愁太重,酒入愁肠愁更愁。看来此时酒是浇不了李清照心中的愁了。正像李白诗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啊。前期的愁是一种年轻贵族的闲愁,闲愁不痛。前后对比,一个“淡”字突出作者晚年的凄凉,心境的凄苦。

晚风:怎样理解“晚来风急”?它渲染了什么气氛?

明确:由于酒淡,更显风力强劲,环境更清冷。

过雁:为何说是旧相识?在李清照的哪首词中也写到雁?为何是“正伤心”?

明确:秋天大雁由北往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故觉得大雁是旧相识,并且李清照在《一剪梅》中写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尚能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流困顿,寄寓他乡。抒发对家乡的怀念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是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内心已是永远的绝望。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旧时相识”在异地相逢,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黄花:黄花是什么花?它象征着什么?与《醉花阴》比较

明确:黄花就是菊花。李清照任凭黄花盛开,此时也无心攀摘。甚至让菊花在枝头堆积,直至凋落。在往年,她定要迎丈夫一起来赏花,并且要把盛开的菊花折下戴在头上。而今谁又有这兴趣呢?看到花的憔悴,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更是愁上加愁。凄凉的心境与残秋败花融为一体。

梧桐细雨:梧桐细雨在一起通常象征着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运用想象的语言来描绘“黄昏时,梧桐细雨”的画面,注意情景结合。

明确:梧桐、细雨、黄昏是惹人愁思的意象。这里运用了白描的手法。

窗前的梧桐树又飘下了几片枯叶,好不容易到黄昏,偏巧这时又下起了淅沥的小雨,难道上天也在忧愁哭泣吗?“滴滴答答,滴滴答答”的雨声,对于伤心的诗人来说,不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那颗破碎的心上。又凄又冷又愁,寂寞孤独的意味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刚才我们分析了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生动化了,具体化了,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

3、再读品悟:齐读,诗人为何而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不是单单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尾句点愁,简单直白,反而更觉其神妙。此句也是本词的一大特点:独辟蹊径之笔。前人写愁用词较大,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尔同销万古愁”,这里化多为少,仅用一个愁字,但如何能包括得尽,有“欲语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

试问:谁能解这最后一句蕴含的情感?

明确:

(1)痛——天上人间,各半;

(2)恨——美满姻缘,难全;

末句蕴含情感(3)伤——半壁江山,沦陷;

(4)悲——偏安一隅,用奸;

(5)苦——形影相吊,孀晚;

(6)愁——漫漫余生,难挨。

由亡国到丧失,由再嫁到离异,有谁愿意这其中的任何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呢?但它们都一连串地落在李清照的身上。晚景凄凉,没有子息的李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如果说李清照的前期的愁是闲愁、闺愁,那后期是什么愁呢?(生:亡国之恨,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三、比较阅读:

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

两首词抒发的都是愁绪。《醉花阴》表达的只是离别相思之愁,《声声慢》则抒发的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

拓展:李清照写愁的名句——1.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2.怎一个“愁”字了得!

3.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4.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5.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6.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7. “薄雾浓云愁永昼,半夜凉初透,佳节又重阳”。

2、两首词选取的意象有什么异同?

两首词都选取了酒、黄花、秋风、黄昏几个意象。

《醉》词中还选取了瑞脑、重阳两个意象,《慢》词中还选取了雁、梧桐、雨等意象。这些意象都是能够烘托愁绪的典型意象。

《醉》词中的意象够组成的画面是:白天漫长,气候变凉,夜里寒凉,西风不断吹卷窗帘,菊花正放的典型秋季自然现象突出秋的节令特点,含蓄表达自己

的愁情。《慢》词中的意象组成的画面是:风急欺人,酒淡难敌寒意,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梧桐落叶,细雨霏霏,伤心人更遇凄凉景,涩景苦情交融在一起。

《醉》词中的黄花,取其外形上雅淡,清秀义,与消瘦的体态相近,品格上酷似作者清高、淡泊、高雅的精神。《慢》词中的黄花取其衰败之像,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之义。

《醉》词中的酒取其借酒浇愁之意,《慢》词中得酒除此意外还有御寒之意。

两词中都有风,然而意境则不尽同,《慢》词中的风较《醉》词中的风更为紧急,猛烈,并且是晚上的风。相比之下,《醉》词中的风多了几分闲情。

[酒的意象: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古人借酒消愁,感慨良多,如“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就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感慨。“李白斗酒诗百篇”,可以说李白的诗是一篇篇醉出来的。酒是“愁”的象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拙酒杯”“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是离愁的化身。]

[秋风意象渲染愁情:“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细雨意象是哀伤、愁丝的象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离愁)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壮志难酬之愁)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亡国之愁)]

[ 梧桐意象: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3、两首词的意境有什么异同?

《醉花阴》呈现的是一种青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的清新、寂静的意境。《声声慢》词中则营造的是晚风送寒,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意境。

4、两首词表达感情的方法有什么异同?

《醉花阴》表达感情用的是情景交融的写法,多白描。

《声声慢》中除了融情于景的写法外,还有直接抒情的。

四、结语:

道离愁,说孤寂,讲悲愁,《声声慢》当推榜首。一杯残酒,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盏孤灯,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赋予浓郁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就这样在秋雨淅淅的黄昏,用心中点点滴滴的泪,化笔下字字句句的情,用凄凄惨惨的愁,成就了声声慢的美。本词借景抒情,用明白如话的语言,错落和谐的韵律,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的氛围。读着它,似乎听得见阶前滴雨,长天雁鸣,看得见梧桐落叶,黄昏孤灯,无疑是一种凄厉的美!“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历练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价李清照: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在诵读声中向李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

一、布置作业:

1.默写两首词。

2.完成课后练习。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雷雨教案

雷雨·教案 【教学目的】 1.体会剧本中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 人物语言; 2.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和话剧的特点。 2.难点: 通过剧情对资产阶级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阶级本质的揭露。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词语补释: *拜望:原是敬辞,指探望。文中含讽刺的意味。*涔涔:形容汗水不断地下流。P92注① *谛听:仔细地听。谛:仔细。 *恩怨:恩惠和仇恨。文中偏指仇恨。 *见地:见解。 *交涉: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文中含有办成事情的意思。 *惊愕:吃惊而发愣。 *昧心:违背良心。昧:mèi昏,糊涂,不明白。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伺候: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 *无赖:①刁钻泼辣,不讲道理;②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贤慧:指妇女心地善良,对人和蔼。也作“贤惠”。 *郁热:闷热。郁: 积聚而不得发泄。 *怨愤:怨恨愤怒。 作者简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作者自己说: “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朽,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剧

人教版语文高一-人教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53

人教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毛泽东教学目标: 1.围绕“青春”话题,从全篇着眼,深入探究作品中饱含的思想感情,通过活动体验,加 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 2.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阐发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受,了解诗歌所体现 的精神风貌与时代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刚刚结束了七天的军训,在军训期间,大家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来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青春作了最好的证明。七天中,大家纷纷拿起笔写下了自己青春的感言,记录下军训中的种种感受,不仅仅接受了成长道路上一次特殊的洗礼,也吟诵了自己的青春。今天,大家回到了课堂上,让我们也来看一看老一辈革命家又是怎样吟诵自己的青春的。 二、背景简介与解题: 此词作于1925年春天,是毛泽东在长沙橘子洲头的记游之作,长沙是其故乡,也是他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在青少年时代,他曾在长沙度过长期的进德修业的生活,以后奔走革命,也数度往返于此,长沙对其而言,具有深厚的感情。这首词就是以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为背景,抒写旧地重游,附近溯昔的激情壮志。词人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三、文本理解: 1.朗读全词,体会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2.文本分析:词的上阙写景。作者旧地重游,先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深秋时节,独立橘子洲头,望着滚滚湘江水不停息地奔流着。火红的枫林,重重叠叠,碧透明澈的江面上,无数船只争相竞驶,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雄鹰在长空中奋力搏击。随着视角的变化,动景与静景结合,远景与近景交替,思路开阔,面对寒秋严霜万物生机盎然、勃发的场面,词人思绪万端,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表现出诗人豪迈的气概及博大的胸怀。万人皆悲的秋景,在作者眼中却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独自一人伫立在已有寒意的秋风之中。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看”是领字,一个“看”字,总领七句,领起了上阕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领字,是词学中的专用名词。它只有一个字,常冠于一句或数句之上而又不断开,诵读时只作语音上的小小停顿,它主要由副词和动词充当。“一字逗”以下的几句要一气贯通,形成一个整体。)“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层”字表现出树林的重重叠叠,“染”字则活画出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写的是近景,“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字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百”字写舸之多,而一个“争”字,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

高中语文必修4必背课文总结

2018高中语文必修4必背课文总结 必修四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念奴娇》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

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水龙吟》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永遇乐》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高中语文教案全集苏教版必修四

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教学目标】 l、解决预习难点,归纳文言词语意义及句式。 2、弄清思路,理解课文。 3、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教学重点】文言多义词与句式辨识。 【教学难点】第3段阐述孔子的主张。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入课 映示教学目标,由《论语》这部书和回忆孔子导入课文。 引:初中我们学过《论语六则》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论语》是一部什么书?(生答,教师适当 点拨) 明确: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语录体散文集,儒家经典著作。论:编辑;语:“言谈” 的意思。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这部书影响巨大。 引:你了解孔子的哪些情况?(生答) 明确: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公认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课文中冉有、季 路是他的学生。 二、有关背景 引:题目中的“伐”是“讨伐”的意思,本文写战争场面还是别的内容?相关背景如何? 点拨:课文共3段,写孔子与两名学生的三次对话。当时,鲁国正处于动荡中,三大贵族(季孙、 孟孙、叔孙)共同把持朝政,季孙是宰相,他的权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目的是:贪其土地;担心颛 臾对己不利。冉有、季路任李氏家臣,两人都参与了出征前的谋划,二人把消息告诉了孔子。 三、研习课文 (一)朗读全文,扫清字句障碍 (1)生分角色读课文,予以评价。 要求:其他学生看课文,听清读音,停顿、重音和语调。 (2)生做附二材料的1、2题后,着字幕、订正。 (二)分层讨论 1、学习第1段 ①生出声自读,看注释;理解句义,师巡场释疑。 ②提生释下列句义,指出句式特点,予以评价。 A李氏将有事于颛臾B无乃尔是过与?C何以伐为? 点拨:A句,介词结构后置B、C句,固定句式,宾语前置 ③简析。 引:本段哪两句话表达了孔子的态度?他反对讨伐颛臾的理由是什么?(生答) 点拨:“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孔子责冉有[板书],从历史、地理、(颛臾与鲁国臣属)关系三方面阐述反对征伐(板书)理由。 2、学习第2段 ①放本段录音,学生边听边看书下注释。 ②提一生,译下列难句,予以评价。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点拨:难词“陈”,施展;“就”,充任;“危”,(盲人)走路不稳 ③简析 引:冉有推卸责任,孔子引名言,还用了两个形象比喻进行反驳(板书),教育冉有认识自己失 责,作为季氏家臣,冉有应该拼死力谏。那么,孔子为什么要这样激烈地批评弟子呢?表明他怎样的观 点态度? 点拨:孔子55岁离开鲁国,周游列国14年;宣传礼治(板书),反对战争,但他的主张并不被各国诸侯采纳,于前684年回到鲁国由于是他从事教育,希望他的学生到各诸侯国去参政,继续推行他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的文言词句并进行归类整理。 2、正确分析鉴赏荆轲这个人物形象。 二、过程和方法 1、课前认真预习,反复诵读课文; 2、查找资料,研究分析古人对荆轲的各种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荆轲不畏强权,勇敢坚忍的精神 2、用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评价荆轲刺秦的历史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用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评价荆轲刺秦的历史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串讲法 【课文分析】 《荆轲刺秦王》是篇文言课文,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司马迁撰写《史记刺客

列传》时,几乎照录全文。文章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刻画了一个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安全,不惜牺牲自己性命的页 1 第 英雄——荆轲的形象。文章对荆轲行刺前的精心准备做了较详细的叙述,对行刺的过程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教学设想】 1.本文记叙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拟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确定教学思路,设计导读提问,同时对文章剪裁、记叙与描写的综合运用作适当提示。 2.在疏通词句和讲读的基础上,开展评述或辩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骆宾王的《易水送别》诗: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问:诗中的壮士是指谁?分析诗的意思,引出本文故事——荆轲刺秦王。(板书课题) 简介荆卿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学常识汇总(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学常识汇总 1、《窦娥冤》节选自《关汉卿戏曲集》,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共四?折一?楔子。作者: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戏曲家家,着有《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拜月亭》(写出3部),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2、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前者属于诗歌,后者属于戏剧。散曲在体裁上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数。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元杂剧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阶段。 3、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中国四大名剧: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桃花扇》、洪昇《长生殿》 4、元杂剧剧本一般由四?折一至两个?楔子构成一本。杂剧的角色分为旦、末、净三大类。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角色唱,或正旦,或正末,由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一些次要的男女角色被称为?外旦、外末、冲末等,反面的角色男的叫净或副净,女的叫?搽旦。其中“孤”对应的角色名目是?官员,孛老老年男性,卜儿老年妇女,徕儿儿童。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曲词)”“科(舞台动作)?”“白(人物台词)?”三部分组成。 5、宫调表示声调的高低,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A调”、“B调”等。曲牌规定字数、格律,并表达一定声情,其字面意义和曲词内容一般无关。如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中“双调”是宫调名,“夜行船”是曲牌名,“秋思”是这首套曲的题目。再如,【正宫】是宫调名,【端正好】是曲牌名。元杂剧的每折必须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的套曲。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6、一本元杂剧通常由四折构成,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另外可有一至两个楔子,作用是介绍故事情节或人物,或承上启下。有的杂剧作家突破了一本四折的限制。如《西厢记》为五本二十一折。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必背篇目

望海潮·东南形胜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雨霖铃·寒蝉凄切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念奴娇·赤壁怀古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一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一作:人间;尊通:樽) 定风波·三月七日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推荐下载】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套教案 窦娥冤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通过窦娥冤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理解关汉卿设计三桩誓愿应验的用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元杂剧的唱词按一定宫凋写成。共分五个宫(五个全音阶):正宫、中吕宫、南昌宫、仙吕宫、黄钟宫,分别个当于现在的C、D、E、G、A五个乐调(谱号);曲牌,相当于现在的调号和板号(如二黄散板、西皮快板等),也即简谱中的曲谱和节拍。元杂剧中一折限于一调一韵。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科范或叫“科”“介”,是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见科”“把盏科”“做掩泪科”“内作起风科”等。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集

专题一:向青春举杯 吟诵青春 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1.围绕“青春”话题,从全篇着眼,深入探究作品中饱含的思想感情,通过活动体验,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 2.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阐发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受,了解诗歌所体现的精神风貌与时代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刚刚结束了七天的军训,在军训期间,大家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来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青春作了最好的证明。七天中,大家纷纷拿起笔写下了自己青春的感言,记录下军训中的种种感受,不仅仅接受了成长道路上一次特殊的洗礼,也吟诵了自己的青春。今天,大家回到了课堂上,让我们也来看一看老一辈革命家又是怎样吟诵自己的青春的。 二、背景简介与解题 此词作于1925年春天,是毛泽东在长沙橘子洲头的记游之作,长沙是其故乡,也是他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在青少年时代,他曾在长沙度过长期的进德修业的生活,以后奔走革命,也数度往返于此,长沙对其而言,具有深厚的感情。这首词就是以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为背景,抒写旧地重游,附近溯昔的激情壮志。词人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三、文本理解 1.朗读全词,体会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2.文本分析:词的上阙写景。作者旧地重游,先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深秋时节,独立橘子洲头,望着滚滚湘江水不停息地奔流着。火红的枫林,重重叠叠,碧透明澈的江面上,无数船只争相竞驶,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雄鹰在长空中奋力搏击。随着视角的变化,动景与静景结合,远景与近景交替,思路开阔,面对寒秋严霜万物生机盎然、勃发的场面,词人思绪万端,由大自然的盛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名句填空默写大全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名句填空默写大全 必修四 1、夫颛臾,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社稷之臣也。 2、“______ ,______ 。”危而不持,______ ,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________,________ ,是谁之过与? 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5、盖均无贫,______,______ 。 6、夫如是,故远人不服,________ 。______ , ______ 。 7、吾恐季孙之忧,________,________ 。(《季氏将伐颛臾》) 8、填然鼓之,______ ,______ ,或百步而后止, ________ 。 9、________,谷不可胜食也;________ ,鱼鳖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 , 材木不可胜用也。 10、五亩之宅,树之以桑,__________。________,无失其时,________ 。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____________ 。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1、________ ,__________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______,____ 。”(《寡人之于国也》) 12、尔来四万八千岁,______________。 13、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1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 。 16、______________ ,以手抚膺坐长叹。 17、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 。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 。 18、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 , __________。 19、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 ,________。(《蜀道难》) 20、__________,不见长江滚滚来。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21、浔阳江头夜送客,__________ 。主人下马客在船,________ 。

(完整word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重点文言翻译

必修四文言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 1、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译文:史官周任有句话说:“施展自己的才能担任职务,如果不能胜任就辞职。”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译文:遇到危险却不去保护,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译文:老虎犀牛从木笼里跑出来,龟甲和玉器在木匣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君子憎恨那种不愿直接说自己想得到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译文:不怕财富少就怕分配不均,不怕民众贫困就怕社会不安定。 6、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译文:如果这样,远方的人还不服从,那么就发扬教化礼仪来招抚他们。 7、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国的宫廷内部啊。 《寡人之于国也》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如果黄河以北地区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迁移到黄河以东地区,把黄河以东地区的粮食运往黄河以北地区。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咚咚咚地敲击战鼓,交战开始了,士兵丢弃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不过没有逃到一百步而已,但是这也是逃跑啊。 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细蜜的渔网不入池塘,鱼和鳖就吃不完。斧头根据时节进入山林砍伐,树木就用不完。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注重学校的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弟的道理反复强调,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负着东西了。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狗和猪吃的是人的食物却不知道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赈济。《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1、以坚毅不扰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 (革命党人)凭借着坚毅不扰的精神,与民国的敌人搏斗,多次遭遇挫折失败。 2、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然而这次战斗,碧血横飞,浩然正气充满天下,草木为他们悲伤,风云也为他们改变了颜色。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全套教案

窦娥冤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绍元杂剧的体制。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介绍关汉卿: 2.介绍元杂剧: 指导阅读 1.阅读“自读提示”中与本折有关的情节。 2.阅读课文。 3.提问式阐述:文学史上公认课文所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但在前两折里,已经把窦娥受害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楚明白。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都已在前两折里表现出来,那么高潮为什么出现在第三折里?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发现;第三折里仅有窦娥指天发誓,刑场受戮,故事情节简单,而构成窦娥矛盾冲突的对立面,如社会恶势力的代表张驴儿、元代残酷统治的典型官府都隐藏在幕后,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更没有高潮,可见,全剧高潮出在第三折里是与戏剧本身的特点分不开的。 4.提问: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5.提问: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按“思考和练习”一的要求) 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6.分析第1层。齐读第1层两支曲子。 7.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确: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 布置作业 1.默写[滚绣球]曲牌,整理“思考和练习”五。 2.结合“思考和练习”三,研究阅读第2、3两个层次。 3.熟悉剧本的三个组成部分。

高中语文必修四名句默写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是“,,”。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3、苏轼在《赤壁赋》写到曹操“,”吟咏其一世之雄的形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到周瑜“,,”儒雅从容的形象。 4、《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与《赤壁赋》中的“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近。 5、柳永在《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借“月”写别情的句子;而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月”抒胸中万千感慨的句子是“,”。 6、面对浩浩长江和滔滔黄河,古代文人曾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如杜甫《登高》中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苏轼《赤壁赋》中的“,”。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0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 0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孙权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 0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提到了另外一个人物,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妄想追求汉代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那样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 04、辛弃疾描写南宋时老百姓常在宋文帝元嘉北伐失败之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追击击败王玄谟的军队后,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上修建的一座行宫迎神赛会,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 05、他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06、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历史跌入现实, “,, ”,写出了自己叹惋光阴虚掷的落寞形象;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从现实写到历史, “,,”,写出了历史人物的英雄形象。 07、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是襟怀超旷,识度明达的词人的自解自慰;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是词人老而不服老,尚思报国的豪情以及深深的

高二语文必修四必背篇目

高二语文必修四必背篇目 【导语】因为高二开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识肯定有一定的欠缺,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计划,更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会白白流淌的,收获总是自己的。小编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语文必修四必背篇目》,助你金榜题名! 高二语文必修四必背篇目【篇一】 1、《蜀道难》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2、《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3、《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4、《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琵琶行》白居易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构想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构想 【内容简介】本单元学习宋词。选取四位作家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是宋词创作中有代表性的词作。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典范;苏轼、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柳永词以纤细婉约为主要风格,“景中见情,缘情设景”,词律谐婉,拓宽了宋词的艺术空间;苏轼词具有高度的个性化,具有豪迈奔放、旷达洒脱、疏朗刚健的独特风格,具有“无事不可入”的特点;辛弃疾词“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壮词中始终洋溢着一派爱国激情,大量用典构成“博喻”,形成了豪放洒脱的风格;李清照词是我国文学史上才学卓越的女作家清新委婉,感情真挚,寓情于景,层层渲染。 【学法指导】词的学习重在诵读和理解。诵读的关键在节奏和情感的领悟和把握,要读而能背;理解的关键在于能够联系词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去了解作者的内心,知人论世,将作品放在生活、社会背景下理解,找准词眼,把握基调,根据意象,领会意境。难点在于利用想象和联想,补充词意的空白,把握词中的艺术境界。 【教法指导】古人云:诗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一个有效手段,本单元教学要建立在熟能生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读的作用;然后紧扣一些要点和关键,教会学生学会抓重点,抓关键,从关键性的语句和章法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学会理解。扣住景物特点和情感表达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去理解,使学生学会一些鉴赏的基本方法。 【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是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一说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倚声填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全集

必修一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认识自我”教案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方法论,做好高中新阶段学习的思想准备。 2、结合各课特点,学习议论文、散文的一般写法。 3、学习语言。 4、教法上注意: ①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②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③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④研究探讨,转化能力。 ⑤适用343教学法。 *单元导语 讨论:1、为什么“认识自我”是世上最大的难题?用书上的话回答。 2、为什么说“高中时期是确立自我意识最为关键的阶段”? *参考阅读 第一课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朱光潜 教案一: ◆目标要点学法 1.知识与能力:把握本文词语的音形义和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充分理解“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在文中的寓意和在现实中的意义,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学生阅读,质疑,讨论,鉴赏评价,通过课外相关阅读和写作等手段,课内外衔接一体,提高自我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理性认识高度。 3.情感态度与世界观: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学会与自己的惰性和现实的困难做斗争,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从而锻炼出强大的自我意志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最大限度地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 ◆识记理解积累 字音叨(tāo)天席不暇(xiá)暖长沮(jū)渣滓(zǐ) 桀溺(jiénì)夤(yín)缘淫佚(yì)蹶(jué)倒 字形洗练—提炼—凝练—锤炼 惰性—隋朝缴械—激动 蹶倒—撅断—噘嘴—猖獗 席不暇暖—瑕不掩瑜—假戏真做—遐迩闻名 词义叨天:沾光,受到好处; 附丽:依附,附着。 夤缘:攀附上升,比喻拉拢关系,向上巴结。 淫佚:放纵。 渣滓:①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②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因循苟且:不思创新,做事马虎。 蹶倒:摔倒,比喻失败或挫折。 敷衍:应付了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重点文言文句子翻译和名句默写 题目

重点文言文句子翻译和名句默写 必修四 一、重点文言文句子翻译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5、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 6、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7、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8、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9、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 10、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máo)尽落。 11、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13、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14、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 二、名句默写 1、,,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有三秋桂子,。 ,菱歌泛夜,。2、,对长亭晚,。 ,竟无语凝噎。 ,更那堪,。 ,杨柳岸,。 3、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 ,,卷起千堆雪。 ,谈笑间,。 4、,何妨吟啸且徐行。 ,谁怕?。 ,归去,。 5、,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 把吴钩看了,,无人会,。 可惜流年,,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 6、想当年,金戈铁马,。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凭谁问,,? 7、,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东篱把酒黄昏后,。 ,帘卷西风,。 8、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怎敌他、晚来风急! 满地黄花堆积,,! 守著窗儿,! ,到黄昏、点点滴滴。

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必背课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背课文理解性默写 必修三 《蜀道难》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 2、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 3、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 4、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秋兴八首(其一)》 1、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 ,。 2、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 ,。 3、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 4、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 ,。 《咏怀古迹(其三)》 1、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 ,。 2、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 ,。 3、运用拟人、对比手法,借用山水景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 ,。 4、借用理性的质问与悲戚的想象,说明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及其人生悲剧根源句子: ,。 《登高》 1、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2、本首诗歌的主旨句,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套教案(实用)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套教案(实用) 案场各岗位服务流程 销售大厅服务岗: 1、销售大厅服务岗岗位职责: 1)为来访客户提供全程的休息区域及饮品; 2)保持销售区域台面整洁; 3)及时补足销售大厅物资,如糖果或杂志等; 4)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现场问题点; 2、销售大厅服务岗工作及服务流程 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 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 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班中工作程序服务 流程 行为 规范 迎接 指引 递阅 资料 上饮品 (糕点) 添加茶水 工作 要求 1)眼神关注客人,当客人距3米距离 时,应主动跨出自己的位置迎宾,然后 侯客迎询问客户送客户

注意事项 15度鞠躬微笑问候:“您好!欢迎光临!”2)在客人前方1-2米距离领位,指引请客人向休息区,在客人入座后问客人对座位是否满意:“您好!请问坐这儿可以吗?”得到同意后为客人拉椅入座“好的,请入座!” 3)若客人无置业顾问陪同,可询问:请问您有专属的置业顾问吗?,为客人取阅项目资料,并礼貌的告知请客人稍等,置业顾问会很快过来介绍,同时请置业顾问关注该客人; 4)问候的起始语应为“先生-小姐-女士早上好,这里是XX销售中心,这边请”5)问候时间段为8:30-11:30 早上好11:30-14:30 中午好 14:30-18:00下午好 6)关注客人物品,如物品较多,则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如拾到物品须两名人员在场方能打开,提示客人注意贵重物品); 7)在满座位的情况下,须先向客人致歉,在请其到沙盘区进行观摩稍作等

待; 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 班中工作程序工作 要求 注意 事项 饮料(糕点服务) 1)在所有饮料(糕点)服务中必须使用 托盘; 2)所有饮料服务均已“对不起,打扰一 下,请问您需要什么饮品”为起始; 3)服务方向:从客人的右面服务; 4)当客人的饮料杯中只剩三分之一时, 必须询问客人是否需要再添一杯,在二 次服务中特别注意瓶口绝对不可以与 客人使用的杯子接触; 5)在客人再次需要饮料时必须更换杯 子; 下班程 序1)检查使用的工具及销售案场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报告上级领导; 2)填写物资领用申请表并整理客户意见;3)参加班后总结会; 4)积极配合销售人员的接待工作,如果下班时间已经到,必须待客人离开后下班;

高中语文必修四名句名篇(全)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名句默写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2.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4.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5.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6.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7.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8.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9.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10.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1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15.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16.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17.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18.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19.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0.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3.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4. 乱石穿空 ,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25.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6.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7.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28、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29.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0.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3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2.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元·关汉卿《窦娥冤》) 必修四情景式默写 《望海潮》(柳永) 1.《望海潮》(柳永)词中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三句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2.《望海潮》(柳永)词中的“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3.《望海潮》(柳永)词中的写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与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4.《望海潮》(柳永)词中写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的句子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5.《望海潮》(柳永)词中的“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几句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6.《望海潮》(柳永)作者生动描绘的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的名句是:“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7.《望海潮》(柳永)词人写达官贵人游乐场景的句子是: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雨霖铃》(柳永) 1.柳永《雨霖铃》一词中渲染分别的气氛,融情入景,准确地传达了一种凄凉的况味的句子有_ __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柳永《雨霖铃》一词中刻画分别时痛苦的细节描写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全词上下片过渡的句子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雨霖铃》(柳永)词中交代出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的时间、地点,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的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4.全词情景交融、最为人称道的句子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柳永《雨霖铃》一词中虚设别后情景,把离别伤痛推向高潮的句子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6.《雨霖铃》(柳永)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7.《雨霖铃》(柳永)中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三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一个“念”字领起,说明所描写之景不是眼前的实景。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 8.《雨霖铃》(柳永)下片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二句是感慨深秋季节的个人的离别之苦,进而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9.《雨霖铃》(柳永)中被称为“古今俊语”为人传诵的名句是: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10.《雨霖铃》(柳永)词中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这是想象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后,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的情景,可见愈想愈远,愈远愈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