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滕州特色文化

滕州特色文化

滕州特色文化
滕州特色文化

的发明家、政治家,过世后被百姓奉为车神,后人修建了奚公祠常年祭拜,以求出行平安。“祭拜奚仲,平安出行”的民谚流传至今。

孟尝君

姓田名文,田婴之子,战国时期四君子之一。薛国(今滕州市官桥镇)人。田文继位后,他轻财下士,广招八方志士仁人。不久,门下食客达3000余人,境内百姓达6万余户。公元前298年,秦昭王闻知孟尝君贤能,聘为国相,后听信谗言,将孟尝君囚禁。孟尝君靠门客有“狗盗”“鸡鸣”之技方才逃出。后孟尝君又被齐闵王聘为齐相。在任期间,他主张联合韩、魏,牵制楚、赵,发展合纵抗秦势力,使齐国名声大震。有一年,门客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收债,竞“窃矫君命,以债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并称“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后因同姓田甲劫闵王,遭人诬告。孟尝君谢病归薛时,“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卒后,葬于薛城东北隅,现墓址尚存。相关典故:关冯媛客,高枕无忧,狡兔三窟,合浦还珠,鸡鸣狗盗。

鲁班,姓公输,名般。因是鲁国人(今山东滕州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后,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鲁班的发明创造很多。《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创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鲁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钻子,以及凿子、铲子等工具传说也都是鲁班发明的。这些木工工具的发明使当时工匠们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艺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名师巨匠,把他尊为我国土木工匠的始祖。

李继耐(1942- )山东滕州人,现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65年5月入党,1966年9月参加工作,1967年12月入伍,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力学系毕业,大学学历,上将军衔。

李景(1930.03—)汉族。山东省滕州人,历任任海军司令部副参谋长、海军航空兵副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党委委员。第9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14届中央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1992年11月晋升为中将军衔。1994年5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刘书田(1940年12月--)男,汉族,山东滕州市大坞镇大刘庄人,大专文化,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中央委员。 1958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8月任广州军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88年8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6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2002

杨斯德(

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京警备司令部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师政治委员,空军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敌工部敌工处处长,总政治部联络部副部长兼广州联络局局长,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总政治部联络部部长。曾经担任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全国政协常委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十三大、十四大代表。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墨子纪念馆:坐落于荆水河滨、龙泉塔畔,是集学术研讨、图书资料收藏、科技教育、参观游览于一

墨子纪念馆

体的综合性庭院式建筑群体。墨子纪念馆始建于1993年,2007年6月进行升级改造,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是世界唯一一座专门研究墨子文化、收集墨子资料、展示墨子研究成果的场馆。墨子纪念馆由东、西、北三部分组成,东院为展厅,主要有序厅,以墨子塑像和伟人评墨子为主;综合厅,展示墨子的思想与墨学研究成果,以及历届墨学国际研讨会盛况;科技厅,展示墨子光学、力学、时空观、声纳原理等,部分可演示;圣迹堂,主要绘有《墨子圣迹图》;军事厅,重点展示墨子军事思想及防御措施,其亮点是城防、连弩弓演示等。西院建有目夷亭和名人题词碑廊。北部为图书资料楼,收藏国内外墨学研究图书资料。国家AAA旅游景区。

鲁班纪念馆:鲁班纪念馆占地十五点二亩,预计总投资三千万元人民币,规划建设面积一万平方米

鲁班纪念馆

,预计明年上半年竣工。纪念馆采用仿古式建筑风格,主体建筑为三层,局部四层,地下一层。为突出鲁班“百工圣祖”的特点,纪念馆主要以土木建筑为主,混凝土框架为辅,构建飞檐画栋、美轮美奂的古建筑风貌,突出精巧典雅的灵性与特色。纪念馆设有圣祖堂、公祭大厅、木工器械馆、石器馆、兵器馆、建筑厅、舟桥厅、青少年科技教育厅、鲁班传人成果厅、鲁班广场等,并规划建设以石磨、磨盘、碌碡、石槽等数千件石器垒成的石磨山和碌碡山,构成鲁班纪念馆一道奇特景观。

王学仲艺术馆:王学仲艺术馆位于书画艺术大师王学仲的故乡——历史文化名城滕州市。艺术馆坐落在荆河水滨,龙泉塔畔。轩厅馆舍,错落有致,黛瓦粉墙,素净清雅,修竹绕翠,花圃飘香,荷池云影,诗碑环廊,是一处外朴内秀的庭院式建筑。馆内珍藏着王学仲先生各个时期创作的书画精品,绘画有山水、花鸟、人物,书法有真草篆隶各体,大量诗歌,词赋等著作。另有王学仲先生捐赠的唐寅、郑板桥、徐悲鸿等历代名人字画和珍贵文物,共计700余件,充分展示了王学仲先生的高风亮节和炉火纯青的书画造诣。

滕州墨砚馆:座落在龙泉塔下,西邻墨子纪念馆、鲁班纪念馆和汉画像石馆,东有美丽的荆河水环绕,四周环境优雅,绿树成荫。全馆总面积为四千多平方米,建筑风格独特,主要展出了442方砚台和155幅书法作品。墨砚馆系统全面地展示了中国优秀的砚文化,让人们通过千百年的墨砚史,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砚文化。馆内展出的藏砚有四大特点:一是“全”。纵贯古今,横遍全国,可谓门类齐全,品种繁多;既有先秦的研磨器、汉晋的砖砚、瓦砚、瓷砚、铜砚等,又有唐宋元明清至今的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红丝砚)中国四大名砚和各省名砚;既有石材砚,又有砖、瓷、陶、漆、木、铁、铜、玉、竹、水晶、玛瑙、鎏金、景泰兰等砚。二是“史”。根据制砚名家石可先生临摹故宫珍藏历代名砚,特邀制砚专家精心仿制秦汉至清末的名砚120余方,展现了中国砚台发展史,为砚史研究提供丰富资料。三是“大”。由山东省原副省长王玉玺先生创意策划、启功先生题名、石可先生和石盾先生设计制作的“墨子砚“,长460厘米,宽260厘米,高176厘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铜砚,荣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殊荣。四是“新”。馆内藏砚,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砚较多,既有实用性的普及品,也有观赏性强的艺术品,充分展现了新型砚材,新的雕刻技法,新的砚品种类,新的艺术视野等新时代的创新精神,既有传统继承,又有开发创新,使古老的艺术之花又焕发出新的光彩。

龙泉文化广场:龙泉文化广场东临荆河,西至塔寺路,占地面积6万余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近4万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60%。

龙泉文化广场利用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就低成湖,就高筑台,地形处理高低错落,布局自然活泼,竖向空间和水平空间层次变化丰富,景区布置个性鲜明。整个广场由双龙潭、下沉广场、大草坪、旱喷泉、圆形露天舞台,圆形石雕为主,配以形状各异的花坛、台阶、亲水平桥等各具特色的园林景点构成。

龙泉古塔、王学仲艺术馆、汉画像石馆、墨子纪念馆(墨子国际研究中心)、墨砚馆、鲁班纪念馆、滕州博物馆新馆等富有文化特色和地方气息的文化建筑群围绕在广场周围,成为集游览、观赏、休憩、娱乐、科普、文化教育于一体,极具民族传统和文化特色的综合性敞开式公共游乐场所。

龙泉文化广场已形成龙泉古塔、墨子纪念馆、鲁班纪念馆、汉画像石馆、滕州博物馆新馆、王学仲艺术馆、墨砚馆、“一塔六馆”的框架

格局,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广场。

老字号老滋味“滕州菜煎饼”连锁走向全国!

滕州的特色食品有羊肉汤、菜煎饼、辣汤、白粥算的上是滕州最传统的一种早点饮品了,来源早已无法考证。在滕州,提到“粥”指的肯定是这种白粥,而不是那种广意上的稀饭。“粥”的做法比较复杂,采用优质的大豆和小米经过浸泡、磨浆然后按一定的比例入锅,用慢火熬制而成。整个过程不能加一点面粉。大豆和小米的比例和投放的时间要求都很严格。锅一定要用大号的铁锅,钢精锅是断断烧不出这个味道来的。

当然,烧“粥”的技巧也不是一般人一两次就能掌握好的。够火候的“粥”在没出锅时早就醇香扑鼻了。熬好的“粥”一定要用特制的大粥缸来盛,这种“缸”就是用陶土做成的特大型陶罐,口和底都很小,肚子却极大,一缸能装一二百碗“粥”。缸的外表通常是用麦秸包裹,然后套上白色的布套,既美观又能保温,即便是在下雪的天,缸里的“粥”放上五六个钟头依然会是滚烫的。舀“粥”的勺子也是特制的,传统上是用较粗的竹竿截去一头,留个节做底,在侧面捆上根长长的手柄。大小以一勺一大碗为准。火候到家的“粥”并不是纯白色的,而是代有一点淡淡的黄,那色泽看着就诱人。“粥”的味道是极其浓郁的,醇香细腻,夹杂着豆香和米香的却是另一种别样醇正的清爽。一碗喝完,再看看手里的碗----干净净的,就像刚洗过一般。不沾碗的“粥”,那质量肯定是上成的了。“粥”的的原料是大豆和小米,营养自然是极丰富的。大豆富含易被机体吸收的优质蛋白及维生素、钙、磷、铁等,小米也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此二者的联袂还有温胃暖胃的功效。嗜酒的年轻人总是把“粥”当成解酒的良药,醉了一夜的酒,早上一碗“粥”下肚顿觉心清气爽,通身舒畅了。

“粥”还是益寿养生的绝佳滋补饮品,很多营养成份即便是牛奶中也不含。难怪那些老年人,每每在晨练之后,总会去端起一碗“粥”,慢慢咂,细细品。即便是在偏远的农村,那些或拄着拐棍遛弯或垮着竹篮子赶集的老爷爷们,也总不忘聚到卖粥的摊点去坐坐。几日没见的老哥儿几个,端起“粥”碗就是一番海阔天空,竟也能讨论起诸如审讯萨达姆之类的新闻来。世界有多大咱且不管,先养好了自己的身子多活几年倒是真的。于是,就有一位伸出碗来说:“再来半碗另外还有:地锅鸡。地锅是锅里的中间炖菜,锅的周围贴上一圈饼。王开猪头肉张汪板鸭八大碗”。..... 糁等。

滕州名吃:滕州菜煎饼、辣子鸡、滕州辣汤、滕州羊肉汤、滕州糁(sha)汤、滕州手擀面、张汪板鸭、龙阳打不改狗肉、王开猪头肉、含羞鱼球、白粥、馓(san)

滕州人自己的节日

中国(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节

中国(滕州)墨子文化节

中国(滕州)杏花村国际干杂海货调味品博览会中国(滕州)马铃薯节

滕州市刘村梨花节

滕州市柳琴戏艺术节

第4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4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文化制度以及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 2﹒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任务和要求。 3﹒认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意义和途径。 4﹒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义和任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1﹒文化和文化建设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一般来说,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舆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社会思想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文化建设,就是围绕一定目标任务并体现一定价值取向的文化发展活动。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其目的是更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兴国之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三是关于文化建设根本目的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四是关于促进文化发展的思想。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正确把握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关系,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要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长沙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 ------长沙市长沙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英贤辈出,革命历史丰富,城市风貌独特。1982年2月,国务院正式公布长沙市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在改革开放和建设区域性商贸、科技、文化、信息中心的进程中,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和开发改造速度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的长沙人民继续继承长沙市的优秀文化传统,张扬城市特色,处理好保护、利用、与开发的关系,使长沙市独特的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得以延续与发展,使之成为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现代化都市。 一、长沙古城历史发展 长沙,夏代属古三苗之地;到商、周时代,三苗国消失了,但三苗后裔仍然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这时长沙属“扬越”(又叫“荆蛮”),史称“扬越之地”。商周时期,北方中原王朝对南方“荆蛮”、“扬越”的战事频繁,虽未能在这里建立起他们直接的统治,但“扬越之地”一度成为商周的“南服”,迫使“荆蛮”臣服纳贡。 秦国灭掉楚国,在原楚江南之地设立“长沙郡”,从秦代开始,长沙开始纳入中国统一的政治版图,并第一次明确地以一个行政区域载入史册。秦代长沙郡涵盖今湖南大部分、湖北以南、江西西北和广东的连县、广西的全州等地,面积几乎相当于今湖南全省,临湘县为治所。 之后秦朝灭亡,汉王朝建立。刘邦称帝之后,公元前202年封西汉王朝开国功臣吴芮为长沙王,以原秦朝的长沙郡建长沙国,临湘县驻所作为国都,也标志着湖南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诸侯国,长沙成为王国都城。长沙王是长沙国的最高统治者(最高官员),其王位世袭,但自东汉汉朝对诸侯王国改变体制之后即公元前144年,实际成为有名无实的番王了。 公元26年(建武二年),刘秀复建长沙国,以控制洞庭以南的局势。到29年包括长沙在内的湖南全境正式归于东汉,长沙的归汉。长沙在37年,刘秀以长沙王刘兴等“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将其改封为临湘侯,又将长沙国废除,改为长沙郡。 三国和西晋时期,长沙为长沙郡郡治,属古荆州。西晋后期和南北朝时期,

关于地方特色的 民俗文化

关于“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专题的考点解读与辅导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明确规定: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而语文中考“考试说明”对这方面的要求是:“关注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提高民俗文化素养。” 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应该指:当地的名胜古迹、旅游特色、传统节日、民俗风情、习俗习惯、非物遗产等等内容。这个专题属于“语文实践活动”的范畴,主要考查学生的表述能力,当然也有可能考查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以及对民俗文化知识的识记能力。 这个专题常见的命题形式有以下三种类型: A.表述题:设置成简答题,考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答案。 【例】(2007年来宾市语文中考题) 近年来,来宾市以她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着四海宾朋。中央电视台特意为她拍摄了系列专集《走遍中国——来宾》,展示了她独特的文化魅力。奇石文化是来宾文化的一株奇葩。请你阅读下面材料,为来宾奇石拟一则广告语。(15字以内,2分) 来宾奇石形、色、质、纹、声五大要素俱全。其形千姿百态,其色瑰丽璀璨,其质晶莹坚硬,其纹清晰如雕,其声宛如洪钟。这些奇石小者仅几克,大者迭数吨,都各领风骚。形像人物者,惟妙惟肖;形像动物者,若奔若飞;形像景物者,似画似诗。 广告语: B.选择题:提供可以选择的项,考生作出正确的判断。 【例】(2007年福州市语文中考题) 下面是福州市“城市名片”对联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其下联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上联:商贸繁荣两塔擎天光禹域 下联:三山载福毓榕城 A.人杰地灵 B.四季如春 C.人文鼎盛 D.海西明珠C.填空题:题干中有相关的提示语,考生根据提示语,填出符合要求的答案。一般情况下,这类题型多考查当地民俗文化的基本常识,或者名胜古迹中的对联等。 【例】(2007年南京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画线句,按要求回答问题。(结合文段考查。题目有删改) 端午节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墨汁,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 (1)分别写出句中隐含的历史故事和传统习俗。 历史故事: 传统习俗: 纵观这些题型,在命题上,它们可以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以是填空题的形式命题。但更多的是以纯表述题的形式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当它以这种形式出现时,大多数情况是结合现代文语段阅读设题,而考生在回答问题时必须要结合语段内容,因为问题的设置与语段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2008年中考题中就很有可能出现富有柳州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的考题。下面就逐个举例说明: 一、柳侯公园与柳宗元文化 【命题角度】 (1)结合某个景点谈柳宗元 (2)与柳宗元有关的文言文或现代文语段导游词 【命题形式】表述题。出于强调考生的独特感受,尊重考生的个性差异等方面的考虑,这些题目的答案一般都是多元化的。 【题型示例】 1.请把你认为柳侯祠中最有特色的景点介绍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 2.阅读余秋雨《柳侯祠》,回答问题。(问题,略。文章见七年级上〈阅读〉读本) 3.下列是柳宗元衣冠冢和柳侯祠大门的对联,请选出正确的搭配。 (1)无私济世世兴矣, (2)山水来归黄蕉丹荔, A.春秋报事福我寿民B.有德于民民祀之 4.柳侯祠内,堂中并立的两块“荔子碑”引人注目。请结合你所了解的柳宗元和荔子碑的情况,写一则导游词。 二、龙潭公园与环保(旅游)文化 【命题角度】 (1)生态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景点介绍 (3)导游词 【命题形式】表述题。出于强调考生的独特感受,尊重考生的个性差异等方面的考虑,这些题目的答案一般都是多元化的。 【题型示例】 1.龙潭公园免费开放后,出现一些不文明、非环保的现象。为了让市民与龙潭公园的关系更和谐,请你向有关部门提一两条解决这种“不和谐”现象的合理化建议。 2.龙潭风雨桥、鼓楼、雷塘庙、美女照镜……你最喜欢哪一个景点?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向四海宾朋作介绍。 3.选择你最熟悉的一个景点,写一段导游词。 三、百里柳江与碧水蓝天工程 【命题角度】 (1)向环保部门提合理化建议 (2)建设“百里柳江”的建议 (3)营造碧水蓝天工程的宣传标语或广告语

南充民俗文化

南充民俗文化

【服饰】清代南充城乡居民多着家织土布长衫、短褂,服色男性以靛青、毛蓝、灰色、白色为主,女性多为红、绿色,超腰齐统裤为男女共同样式。成年男子多用蓝、青色或白布束腰,贫穷者用棉织带或草绳作腰带。富家男子一般着绸缎长衫、马褂、对襟、短衫,年轻女性多着旗袍,中老年妇女多着宽边、滚边、镶边斜扣大袖短衫,衣边及袖口多绣花纹图案。一般人家每人备有一套新衣,在走亲、上街、赶场穿用,俗称“盖面衣”。民国初期,境内出现中山装和西装,仅为少数官、绅穿着。普通人家,特别是体力劳动者,衣着无明显改变。民国20年(1931)后,细布(习称“洋纱”、“洋布”)传入,民间多用“阴丹”、“士林”、“克力登”和学生蓝等布料缝制衣服,样式除长衫、短褂外,逐步兴起制服、衬衫、大衣、裙子等。高小、初中学生着草绿色童子军服,系蓝色领带,高中男生穿芝麻呢中山装,打绑腿,女生穿旗袍和青色鞋袜。民国30年(1941)后,城镇居民穿土布和长衫、马褂的逐步减少,青年人和文化界人士多穿人字呢、卡机布中山装,少数人着西装,女青年喜穿蓝色开叉旗袍,夏天着胡绉裙和长袜短裤。农村男子仍以穿长袍、短褂和对襟短衣为主,妇女则普遍着大襟短衣,男女均穿超腰齐统裤、一般只在年节着新衣,平时穿旧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当时农民衣着的真实写照. 1950年后,现代棉织品、毛织品、丝织品逐渐取代土机织布,衣料、衣色、衣式开始更新。男子流行穿中山服、青年服、工作服,妇女流行穿列宁服、春秋衫、拉链衫、背带裤、连衣裙。冬季时兴翻领棉大衣、海湖绒短大衣,机织棉布、“卡机”、“斜纹”、“灯芯绒”为普遍使用的衣料。男子衣料颜色以青、蓝、灰色为主,妇女多为蓝、黄、粉红、紫红等,富裕者多使用毛、呢、丝绸衣料。1952年,推销苏联花布,提倡男女均穿花衬衫。农村,长衫、马褂逐渐绝迹,部分男子仍着对襟短衣,中老年妇女大部分仍穿大襟短衣,超腰齐统裤被新式男女下装替代。“文化大革命“中,穿着色彩艳丽、款式新颖的服装被视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一度出现“军装热”,中青年以穿草绿色军装为时髦。“军装热”一过,社会上不分男女,衣着基本上为灰、青、蓝、白诸色。 改革开放以后,服装面料、款式及花色逐渐多样化。衣料有化纤、混纺、毛呢、丝绸、麻纱等,棉织品开始失宠,款式有中山装、西装、夹克衫、牛仔服、运动服、风衣、羽绒服等数十种,青年男女流行直筒裤、喇叭裤、小脚裤、牛仔裤、直角裤等,女青年时兴穿西装裙、百褶裙、连衣裙、连衣超短裙、马裤、短裤、健美裤、绣花短袖衫、翻袖折皱花云耸肩衬衫等。1985年后,春秋两季流行带帽风衣,冬季流行毛衣、防寒服、太空服和呢子、皮质大衣。女性夏季穿长裙、大摆裙、西装套裙、旗袍裙、无袖连衣裙、无袖短衫等。1990年后,时装款式、花样翻新,舒适、方便,纯棉织品重新走俏,服装花色品种丰富多彩。年青女性衣着强调大色块、流行色、突出身材曲线,男青年着装讲究风度,强调气质。中老年着装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款式多样,色调也打破青、蓝、灰的传统而丰富多彩,着鲜艳服装的老年妇女已不少见。童装更是花色繁多,五彩缤纷。进入21世纪,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衣着观念进一步发生变化。服装款式、品牌、花色、面料种

浅析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的特色

浅析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的特点 【摘要】:说到现当代中国文坛,余秋雨是一位始终绕不开的作家。特别是他 标志性的历史文化散文,更是引领了文坛一股鉴史伤古的散文创作潮流。其《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霜冷长河》等散文集更是成为近一二十年年来经久不衰的畅销书,余秋雨可以说是现当代历史文化散文的开创者和领跑者。本文结合余秋雨散文的具体描写,试通过对其文章的探究以及写作笔法的剖析,浅析其历史文化散文的特点和特色。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特色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成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余秋雨的历史文化散文便是其中优秀的代表。余秋雨是中国现代文坛最著名的散文作家之一,著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中国文脉》等文集,被公认为全球华人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多从“历史文化”视角写人状物,余秋雨总能注入相关的文化历史知识,传达对民族文化命运的深刻思考与文明批判,将人、自然、历史与文化浑然融为一体,具有广博而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但其一些历史散文中也不免为了突出情感而故作矫情,给人一种虚假做作之感。下文将从历史的追忆、人文情怀、主体意识和诗意的语言、以及部分片段的做作矫情等几个方面对余秋雨的散文特色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对历史的追忆 作为历史文化散文,对名胜古迹的凭吊以及对历史的追寻与反思自然是第一位的。余秋雨的散文都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对历史的追寻。历史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永远无法也不能为人们所忘却的文化传承,中国的历朝历代都有写史的传统,可见历史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以及独特情感。余秋雨在散文作中将历史与文化相融,使其作品散发出强烈的历史厚重感。 在余秋雨笔下,历史并不是没有生命的,而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漫漫长河,过去、现在与未来都在文化历史中紧密相连。余秋雨写过敦煌,写过都江堰,但写到最后一篇却是《这里真安静》,是一片荒凉的坟墓。余秋雨在《文化苦旅》的自序中写道:“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悠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罩住我的全身,使我无端地感动,无端地喟叹。”在《莫高窟》中,他写道:“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这是何等的气魄,在余秋雨的笔下,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前人留下的骨架,而是充满了血肉、永远不会凋零的生命。在《道士塔》中,余秋雨面对面前的断壁残垣,想起了:“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

(整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程 一、古董与古建筑------截然不同的态度 劫难------ 四大人为破坏:宗教、流失、战争、“建设” 二、百年来的保护理念与历程 较早源起欧洲,18世纪中 保护与修复,18世纪末 理论化与科学化,19世纪中 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 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各国立法 1933年的《雅典宪章》 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由文物建筑所在地段到历史街区 文物古迹的概念 保护的宗旨 四、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 1976年《内罗毕建议》 《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 延伸了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 拓展了保护的内涵 历史环境的五个方面 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 进一步扩大保护的内容 1987年《华盛顿宪章》 《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 确定保护意义、原则及方法等 历史地区保护的五个内容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纳入整体规划中去 五、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当今发展状况 保护对象不断增加 保护内容涵盖更广 保护深度加大(尤其是“软件”) 保护方法更加综合化 六、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定义 选定标准 七、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1987年进入缔约国 到1997年底为止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 一、建国前 1922年考古学研究所、考古学会 1926年考古发掘

1929年中国营造学社 1930年国民政府的《古物保存法》 1932年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及《条例》 二、以文物保护为中心内容的单一体系 三、以各种通知、指示、暂行办法和指定机构为主体的早期管理 四、1961年《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 五、1961年第一批180处“国宝” 六、1976年《刑法》中的规定 七、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八、增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要内容的双层次保护体系 九、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布 十、加强与城市规划的结合 十一、国际交流与接轨 十二、研究机构、决策机制 十三、法规与制度建设 十四、重心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体系 十五、1996年屯溪会议---历史街区保护国际研讨会 十六、1997年建设部转发《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十七、1999年始专项资金援助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 一、中国名城的特点 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特色丰富 先规划后建造 类型多、差异大 文化职能 未曾衰落过的发展历程 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三、保护名城的思想的提出 四、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 五、历史文化名城核定的标准和程序 核定标准 审批程序 六、我国名城的基本情况 审批时间与批次、数量 单独审批的名城:凤凰、山海关 分布情况 七、我国名城的基本情况 审批时间与批次、数量 单独审批的名城:凤凰、山海关 分布情况 中外名城的基本类型 一、欧洲名城的基本类型 地区中心城市、历史性城镇、旅游性城市

民族风情特色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6082-32 民族风情特色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民族风情特色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完 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文明及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还曾创造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城市文明,创造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哲学、史学、教育等精神文明成果。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生命力最强、曾经最发达的文明,在整个世界文明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县是**西北部边境**县,草原文化古迹大县,也是**等游牧民族生息繁衍之地,历史悠久。这里地形地貌复杂,拥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如草原神石城、木斯岛冰川、红山湖、雅丹地貌神秘大峡谷等,旅游

资源极为丰富。****位于**地区**县境内,距**县城18公里,**的柏油路与著名景区喀纳斯湖相通,西联哈国斋桑县,交通十分便利,这里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他们的民族餐饮、服饰、民族歌舞、婚娶节庆文化等独具特色,具有浓厚的民族丰韵和文化参考价值,这里有较多的文化古迹,开发文化旅游潜力巨大,这些种种的资源和**文化古迹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近年来,**县委、政府加大对人文文化和文化古迹的开发力度,做强本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把**县的文化建设当成一项重要的工程来抓,取得了瞩目可喜的成绩。目前,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县的文化建设,我认为应该主要侧重于五个方面:突出一个重点;建设两个基地;打造三个品牌;坚持以人为本;开发文化旅游景点。 一、突出一个重点。 重点就是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世界的东西。XX年10月通过的《保

南充的特色小吃

南充的特色小吃 有许多人其实都不算是那么了解南充的特色小吃,对于这个地区的小吃主要就是集中在面食当中的,有非常非常多的面食可以供大家选择的,而且这个地区做出来的面条味道上面就会变得更加劲道的,还有很多口味的面饼,这些都是相当有特色的小吃,面饼里面会放入一些芝麻的,会更加香。 特粉成面,扯下一小坨面团,涂抹上油盐,花椒辣面粉末,有时候还要涂抹上一层芝麻。然后才卷成一个小卷,竖置案板之上,又用擀面杖将面卷从上向下擀,直到擀成一个圆圆的面饼,就摊开在平底锅上烫烤,并不断用一把铁夹翻边烫烤。 那面饼金黄蓬松之时,就揭开平底铁锅,放进肚大口小的的桶里一溜儿沿灶膛泥台竖置摆开烘烤,片刻工夫,那面饼便烤制得变成了蓬松酥脆的飞碟一般,用一把小刀沿锅盔边沿,切入,理开一道小口,然后再用一个小铁刮子,将倒扣在案板上的凉粉细细地刮上一碗,放进红油、盐、酱、醋,抖上一点花椒粉、胡椒粉,浇上生姜、蒜水,撒上几丝青葱的芫荽,在土碗里拌得晶莹剔透,鲜红耀眼,然后就从锅盔切出的口子处灌进去,装满锅盔的肚子。 那锅盔灌吃起来“咯吱咯吱”,脆生生的,香喷喷的!麻辣热脆香,看得旁边没买的人也禁不住垂涎三尺,仿佛见了可餐秀色一般!就如川北凉粉成了南充驰名小吃的象征和美食文化符号一般,南充的锅盔灌也一样成为了一张独特的南充地方美食文化名

片了。 制作步骤 1.用清水将豌豆浸泡6—8小时左右,直到泡涨为止; 2.对泡涨的豌豆进行水磨(即在磨的时候加适量的水); 3.豌豆全部磨完后,用豆包布过滤。第一遍过滤出的是原汁浆,浓度大,用容器装好单独放在一边。第二遍、第三遍再加清水过滤,目的是将大部分的淀粉滤出,经3小时左右,去掉上面的清水,取出沉淀在下面的油粉和淀粉; 4.将第一遍滤出的原汁浆倒入锅内,一边加温一边用木质小擀面杖不断的进行搅动,待烧沸后,再将第二、第三遍过滤出的油粉和淀粉(浓度约60%)缓缓加入锅内,一边加一边不停地朝一个方向搅动,使之和先下锅的原汁混为一体,并继续用小火煮10分钟即可起锅; 5.将做好的成糊状的热粉倒入陶瓷器皿中进行冷却(不用木制器皿); 6.将冷却后的凉粉,切成约8厘米长,0.8厘米宽(厚)条状,装入碗内,加入精盐、葱花和红辣椒油即可食用。根据各自的爱好,也可加适量的香油、大蒜和酱油。 注意事项 后加入的油粉、淀粉要适量,太多吃起来有僵硬感,加少了,就可能像干稀粥一样,不成形。是否适量,可把搅动的擀面杖举起来看能否形成片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的字母写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两者实质上是一致的是() A、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C、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 A、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马克思主义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来审视文化领域的各项工作,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居于决定性的支配地位的是() A、思想道德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思想建设 D、道德建设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社会主义 D、为人民服务

6、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 A、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B、为政治稳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7、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8、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 A、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B、思想保证的重要标志 C、文化发达的重要标志 D、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9、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 A、理想建设 B、道德建设 C、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思想道德建设 10、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实现祖国统一 B、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族、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门峡的历史文化五大特色

三门峡的历史文化具有历史久远、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连接不断等特点。全市共有县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6处,收藏藏文物近7万件。这些文物上自远古,下至明清时代,综合分析,有以下五大特色: 一是新石器文化。在三门峡的新石器文化中有“三最”:其一,最具文化魅力的是渑池县仰韶村,出土文物以彩陶为代表,又叫彩陶文化。以黄河流域为主的仰韶文化遗址多达5000处。其二,最典型的是庙底沟文化。由于该文化主要图案以花瓣纹为主且不同于其他同期文化而被学术界命名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我国已故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说:“仰韶文化诸特征因素中传布最广的是属于庙底沟类型的。庙底沟类型遗存的分布中心在华山附近,这正和传说中华族发生及其最初形成阶段的活动和分布情形相像,所以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可能就是形成华族核心的人们的遗存……”其三,最大的遗址群是灵宝铸鼎原聚落遗址。目前基本调查清楚的有34处,其出土文物的断代认定正好与史书上记载的黄帝时期吻合,加之当地流传的许多有关黄帝的故事传说和至今仍延用的黄帝岭、荆山、夸父山、蚩尤山等地名,学术界初步认定这里是黄帝部落统一中原的定都之地。仰韶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庙底沟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分别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二是西周文化。以上村岭虢国墓地和虢都“上阳”城遗址为代表。上村岭虢国墓地总面积32.45万平方米,已发掘和探明的遗址多达731处。特别是第二次发掘和钻探,弄清了国君埋葬区的规模和遗址数量,发现了两座大型国君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文物,是目前全国已发现的一处规模最大、保存完好、排列有序、跨越西周至东周之际的大型公墓。虢都“上阳”城遗址总面积60万平方米,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先后发现了具有明显城市特征的城墙、护城壕、宫殿、供排水、作坊等遗迹,被专家确认为虢国都城遗址。这一发现,将三门峡的城市历史上溯到3000年前。 三是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一个流域性的涵盖范围较广的概念,但在三门峡地区具有四个明显特色:第一,在黄河流经线上,三门峡是离黄河最近的两个城市之一(另一处为甘肃省兰州市)。不同于兰州的是,在三门峡,黄河流势平缓,水量增大,且两面环绕城市,形成独特的水城一体景观。第二,在黄河入三门峡境内有许多著名的人文景观,如铸鼎原遗址群、函谷关、古陕州城、虢国墓地、仰韶村遗址、周桓王陵遗址等。古陕州城是离黄河最近的一座古城址,有2000多年历史。第三,有中游向下游过渡段独特的自然景观,如黄河三门峡谷、白浪峡谷等。第四,有万里黄河第一坝。坝区不仅有独特的峡谷地貌,有中流砥柱、梳妆台等千古名胜,还有大禹斧劈三门的神话 四是宗教文化。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圆寂后葬于熊耳山下空相寺,今有达摩塔及梁武帝萧衍所题“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古碑为证。空相寺是曾与白马寺、相国寺、少林寺齐名的河南佛都四大名刹。此外,义马的鸿庆寺和市区的宝轮寺也曾是北魏和盛唐时代三门峡地区的著名佛教寺院。至今尚存降魔变浮雕和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宝轮寺塔,其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极高。这三座古寺名迹是佛教文化在三门峡地区兴盛和发展的最好物证。 道教成教于东汉,但被道教尊为教宗经典的《道德经》却是东周时期著名哲学家老子在函谷关写下的。《道德经》从1816年至今,各种西文版本已有250种之多,成为仅次于《圣经》之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世界文化名著。老子的《道德经》同函谷关一样,名人、名著、名关已成为道家文化在三门峡留下的千古不朽的文化圣事。

宜昌自然历史文化特色

宜昌自然、历史文化特色 宜昌,古名夷陵“彝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雍正年间改称“宜昌”,意寓“宜于昌盛”,是一个有着27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城。是三国时期夷陵之战主战场,作为“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之肺”的宜昌,拥有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等百余处水电枢纽工程;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以及民族友好使者——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也都在宜昌,宜昌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湖北唯一)、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湖北唯一)、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前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辖五区三市五县,区域面积2.16 万平方公里,截止2009年末宜昌城区人口,共159.8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24.80万人,流动人口约35万人;居住人口以汉族、土家族等民族为主。宜昌市总人口约399(2008)万。全市经济及综合实力仅次于省会武汉,是名副其实的“湖北省第二大经济体”及“湖北省综合实力第二强城市”。 宜昌的自然特色 世界上最丰富的水能资源 宜昌境内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长江流经市域237公里,清江流经市域153公里。此外,还有10公里以上的河流99条。宜昌市内河流总长3793公里,河流密度计每平方公里0.18公里。水能蕴藏量达3000万千瓦以上,可开发利用量达2500万千瓦,是我国水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装机21台,总容量272万千瓦,年均发电量157亿千瓦小时;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装机4台,总容量120万千瓦;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本市的三斗坪镇,东距宜昌市城区40公里;设计装机容量224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883亿千瓦时;还有高坝洲电站、水布垭电站等五个大中型水电站和已建成的387座小水电站,装机总容量将达2300万千瓦,年发电量1100亿千瓦时,从而使宜昌成为我国最大的水电建设基地,并将成为全国的能源中心。“三峡捧出宜昌市,世界崛起水电城”。 旅游资源驰名中外 宜昌市是全国11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是全国首批公布的40佳旅游城市;2000年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目前正在向中国著名的旅游名城迈进。 宜昌境内拥有国家级AAAAA级景区一处,国家级AAAA级景区10处,分别为:宜昌市柴埠溪峡谷风景区、宜昌西陵峡口风景名胜区、宜昌车溪民俗风景区、宜昌三峡人家风景区、长江三峡工程坛子岭旅游区、三峡石牌要塞旅游区、宜昌市三游洞风景区、三峡大瀑布风景区、宜昌九畹溪风景区、清江画廊度假风景区,其总量目前居湖北省首位。国家3A级景区13处,是不折不扣的旅游名城。 全市已开放的旅游点350多处,享有盛誉的有100多处,长江三峡画廊及三峡水利工程坝址中堡岛、葛洲坝水利枢纽为全国旅游热线,世界著名。长江三峡四百里画廊在1985年被列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1991年又荣登“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榜首。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热点。三峡之一的西陵峡,位于本市境内,其奇峡险滩,令人叹为观止,有“西陵山水天下佳”之称。这里还有历史悠久的巴人遗址和三国古战场遗址,被誉为“三楚名山”的玉泉山,“天下四绝”之一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特征、形态和目的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特征、 形态和目的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能够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点.中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的,物质决定意识,社会主义文化也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我认为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即无产阶级创造的,同时服务于无产阶级的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如下几个特征,先进性、民族性、人民性、科学性、创新性以及时代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先进性, 首先它的领导力量具有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既是政治的先锋队,也是文化的先锋队。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文化的发展进步。其次它的内容具有先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再次,它的指导思想具有先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而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与时俱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民族性. 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持.大力发展民族文化,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既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是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人民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人民为文化创造的主体,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工作的各个方面. 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尊重文化发展规律,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加强科学文化建设. 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正确地反映了自然和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坚持了同自然观、社会观中一切非科学的文化思想进行坚决斗争的立场,为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创新性,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最需要高扬创新的旗帜.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促进文化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大动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要求深化改革文化管理体制,这是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改革

烟台历史文化名城

摘要:烟台具有悠久的历史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它拥有奇异的神仙文化、博大的海洋文化。在近现代都是海防重镇,海岸线很长导致了众多的港口,民族工商业,北方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如果要了解烟台城市特色的创造,就是要从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背景、城市风貌、产业经济基础、社会生活方式、城市发展条件等方面寻找城市特色要素,以创造富有魅力和活力的城市形象。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烟台养马岛村落朝阳街 人们对烟台的第一印象,就是美丽的海滨景色。但是你只要深入的了解下去,你会体会到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他就像一本厚厚的书。 烟台的地理位置 烟台全市海岸线长达909.3公里,市北、西北部濒临渤海,东北和南部临黄海。烟台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和缓,沟壑交错。低山区位于市区中部,主要有艾山,罗山,牙山,磁山,昆嵛山,等构成。丘陵区分布于低山区周围及延伸部分。 烟台河网还算比较发达,小河流很多,主要河流南北分流入海。流入渤海的有黄水河,王河;向南流入黄海的有五龙河,大沽河;向北流入黄海的有大沽夹河,辛安河。 烟台的名字来自于烟台山。明朝为防范倭寇在沿海的一带的不断骚扰建所城。在所城的北山设烽火台,亦称“狼烟墩台”,这个北山有了“烟台山”的大名,后来就成为“烟台”。 接下来,我主要对烟台的养马岛古村落和朝阳街区进行分析。 村落概况:养马岛在历史上称为莒岛,位于 烟台市牟平区北部,与城中心相距约5Km, 与大陆有跨海大桥相连,养马岛大桥我还走 过好几次。岛在东西方向长,南北方向窄, 这里分布着一类东西方向的低山丘陵,南侧 山峰比较陡峭,南侧丘陵地带比较缓和,有杨家庄、孙家疃等十个村落靠山临海,东西方向排开,形成山海之间的古村落群。 历史沿革:养马岛历史文化悠久,它的名字来源于秦始皇东勋到岛上养马的传说,历史上称养马岛为莒岛。 村落建设和格局:养马岛的村落建设很有特色,传统的宅院建设有几大特点:第一,村中居民主要建筑所用的石料石材主要是从胶东半岛的最东面的荣成市石

民族风情特色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186 民族风情特色文化建设调 研报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族风情特色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完 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文明及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还曾创造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城市文明,创造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哲学、史学、教育等精神文明成果。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生命力最强、曾经最发达的文明,在整个世界文明史上占有特殊的

浅析南充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途径

浅析南充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途径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我国游客消费的热点,民俗旅游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文章以南充民俗文化为主线,分析了现有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据此提出一些有助于南充民俗旅游发展的开发途径,为南充今后的旅游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标签:南充;民俗旅游资源;开发途径 南充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汇聚成了一座民俗文化宝藏,其所具备的民俗旅游资源数不胜数,在现如今民俗旅游的潮流中,南充必须为自己的民俗旅游资源做出一些开发和创新的改变。本文根据南充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基础及现状,总结出几种南充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途径并根据南充民俗旅游现状做出创新的想法。 一、南充民俗旅游资源概况 南充民俗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具有区域性、艺术性、娱乐性和知识性。南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质量和密集度在全省名列前茅。南充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地方生活气息浓郁的民俗文化和民间传统文化,如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剪纸、川北皮影四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饮誉中外。南充的歌舞剧《嘉水绸韵》、《蜀嫁》等,折子戏《装盒盘官》、《八件衣》等,木偶舞蹈《千里共婵娟》、民俗歌舞《川北婚嫁》、《坐歌堂》,戏曲音乐剧《锦娘》从多个侧面传承和再现了川北的民俗文化风情。此外,南充的篆刻、竹编等民间艺术和李淳风、袁天罡、纪信、张献忠、杨贵妃等民间传说也都各具特色,令人着迷。 二、南充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近年来,南充开始着手对南充当地民俗旅游的开发,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之前几年的开发无疑是比较成功的。但是从开发现状整体来说,南充的民俗文化旅游离发展成熟还很远,多属浅层次的开发,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问题:(1)产品开发较庸俗,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南充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民间艺术品的种类也很丰富,但是大多数民间艺术品都是从过去存留下来的传统艺术品,同时,大批量生产的劣质民间艺术品拉低了南充民俗旅游的古老韵味文化内涵挖掘补不深。(2)民俗旅游资源缺乏创意。现在商家只生产和售卖南充最有名的小工艺品,没有创新意识,无法对现有资源进行革新。这样缺乏创新的旅游资源市场造成了南充民俗旅游无法吸引喜欢尝鲜的游客群体,只有固定的游客群体。(3)民俗旅游商品缺乏特色:南充的特色旅游商品,如六合丝纺、竹编工艺品系列、张飞牛肉和尚好桑茶等都是深受游客欢迎的,但由于人们的商品意识不浓,使得很多商品鲜为人知,外加现在的民俗旅游商品大多雷同,大体上都是几样工艺品的组合,缺乏特色,影响了旅游业收入的增长。 三、南充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途径的建议

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十五大报告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中国国民素质和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面对中国40多年特别是近20年来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而提出的科学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强弱不仅要看物质财富的多寡和社会发展速度的快慢,而且要看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要看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化,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文化建设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建设是现代化事业的决定性因素。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位一体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是重视先进文化建设的党。党的三代领导人都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进入20世纪90年代 以后,江泽民同志审时度势,突出地强调了先进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先进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独立的重要基石。江泽民同志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国家要独立, 不仅政治上、经济上要独立,思想文化上也要独立。”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曲折发展的当今世界,思想文化作为国家、民族独立重要基石的作用更为明显和突出。先进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 在十六大报告中他又进一步强调:“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 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事实表明, 在综合国力中文化不但深深渗透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之中,而且文化自身也能形成产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必须在这种协调发展中向前推进。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振兴中华的重要力量。先进文化的核心是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伟大 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这个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