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俳句”与“川柳”

“俳句”与“川柳”

“俳句”与“川柳”
“俳句”与“川柳”

松尾芭蕉俳句选录

松尾芭蕉俳句选录《蝉》 静寂蝉声入岩石。 《别离》 与君之别蛤蚌分离我行迟迟秋亦逝 《旅途》 旅途罹病,荒原驰骋梦魂萦。 《小虫》 小虫漂泊一叶舟何时靠岸头 《古池塘》 古池塘青蛙跳入水音响。 《小蚊》 陋室无长物,小蚊款嘉宾。 《落花》 树下肉丝菜汤上飘飘洒落樱花瓣。 《春雨》 绵绵春雨懒洋洋,故友不来不起床。 《竹林》 大竹林里明月光,间闻杜鹃声感伤。 《怀古》

昔日雄关今不见,秋风掠过竹桑田。《雪朝之鸟》 寻常鸟可憎喜见雪朝来。 《道旁朝颜花》 我骑行道上马食道旁花。 《银河》 怒海涌银河流来佐渡岛。 《厌子之人》 有人不爱子花不为伊开。 《春归》 寻青春已归追至和歌浦。 《最上川》 齐集夏时雨汹汹最上川。 《牵牛花》 拙匠画牵花牵牛花亦美。 《富士之风》 扇携富士风送礼回江户。 《日光》

好辉煌,浓淡绿叶映日光。 《江户》 草庵辞旧主,从此居中多倩影。 《千住》 春将归,鸟啼鱼落泪。 《福岛(信夫)》 田间倩人影,犹如陆奥信夫衣,我心已缭乱。《笠岛》 欲往笠岛行,无奈五月梅雨泥泞道。 《小松》 彤彤夕日虽无情,凉爽又秋风。 《敦贺》 月清清,照亮海边银一片,游行多艰辛。 《悲歌》 坟墓也震动我的泪声似秋风。 《借宿》 疲惫不堪借宿时,夕阳返照紫藤花。

《秋日》 炎炎赤日当头照,萧瑟秋风席地梳。 《奈良古寺》 奈良秋菊溢香馨,古佛满堂寺庙深。 《芒鞋》 芒鞋斗笠,春夏秋冬又一年。 《病中吟》 飘游旅次病中人,梦徘徊荒野林。 注:芭蕉五十一岁,死于旅途中的大阪,临终前,还“切望于风雅”,留下这最后的名句。 《拜盲圣鉴真》 新叶滴翠,来拂拭尊师泪。 《犀川》 月明如昼,门前涌入潮头。 《深川冬夜有感》 舟橹打浪声,冰凝愁肠寒夜泪。 《野马四吟》 金屏画古松,蛰居过冬。 注:野马即志田野坡的号,《炭包》的作者。四吟是四人的联句。 《瓦匠》

日本古典俳句选

日本古典俳句选 那么短的句子,那么长的意境。三五个字,便勾勒出一幅挥之不去的画面,如此精髓,便是日本俳句了。下面是分享的日本古典俳句选,一起来看看吧。 渔线秋风水一泓(与谢芜村) かなしさや釣の糸吹く秋の風(与謝蕪村) 山是夕阳野是黄昏的菅芒(与谢芜村) 山は暮れて野は黄昏の薄かな(与謝蕪村) 愁不断步上山冈花草也是荆棘(与谢芜村) 愁ひつつ岡にのぼれば花いばら(与謝蕪村) 拾落穗漫步向向阳的方向(与谢芜村) 落穂拾ひ日あたる方へあゆみ行く(与謝蕪村) 旅中患疾梦犹在枯野游弋(松尾芭蕉) 旅に病んで夢は枯野をかけめぐる(松尾芭蕉) 古池蛙跃入水的涟漪(松尾芭蕉) 古池や蛙飛び込む水の音(松尾芭蕉) 菊花香奈良古寺众佛光(松尾芭蕉) 菊の香奈良には古き仏たち(松尾芭蕉) 唇齿含北风萧萧(松尾芭蕉) 物言へば唇寒し北の風(松尾芭蕉)

秋已深四下竟是无措人(松尾芭蕉) 秋深き隣は何をする人ぞ(松尾芭蕉) 瓜的土壤受朝露污的滴落散开而寒(松尾芭蕉) 朝露によごれて涼し瓜の土(松尾芭蕉) 静听蝉声磨入岩心(松尾芭蕉) しずかさや岩にしみ入る蝉の声(松尾芭蕉) 如何如何哑然花间吉野山(小林一茶) これはこれはとばかり花の吉野山(小林一茶) 几人阵雨中跑过濑田桥(内藤丈草) 幾人か時雨かけぬく瀬田の橋(内藤丈草) 白露残梦 现世虚幻 喻之皆太长 ——和泉式部 (郎君来会,才逢又别,譬如朝露,因赋此歌。) 春风无情吹落樱 梦醒依然意难平 ——西行法师:梦中落花 愿在花下死 如月望日时 ——西行法师 (杂歌。如月望日,指阴历二月十五日,满月,正是樱花盛开时。)

论禅宗思想对日本俳谐创作的影响_以松尾芭蕉作品为例

2008年第4期(总第110期)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for Ethnic M inorities(Phil 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 No.4 Aug.2008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3 论禅宗思想对日本俳 谐创作的影响 ———以松尾芭蕉作品为例 ●伍毅敏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 摘 要:日本著名学者铃木大拙曾在其著作《禅与日本文化》中写道:“离开了佛教,我们就无从谈论日本文化。”可见日本文化所受佛教思想影响之深远。而佛教思想中,对日本文学和日本文化影响最为深刻的,可说是禅宗的思想。禅宗思想对日本文学,尤其是对日本特有的文学体裁———俳谐的影响,可说是日本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关键词:禅;俳谐;顿悟;闲寂;物我;幽深玄远;极静;极动 中图分类号:D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44(2008)04-0103-03 日本著名学者铃木大拙曾在其著作《禅与日本文化》中写道:“离开了佛教,我们就无从谈论日本文化。”①可见日本文化所受佛教思想影响之深远。而佛教思想中,对日本文学和日本文化影响最为深刻的,可说是禅宗的思想。 禅,佛教“禅那”的简称,梵语的音译,其意译为“思维修”或“定静虑”,是佛教的一种修持方法。禅宗,即佛心宗。早在奈良时代(约710—784年),中国的禅宗便开始传入日本,但在日本旧佛教统治的历史时期,禅宗始终未能在日本形成独立的宗派。到镰仓时代(约1192—1333年),国家佛教和贵族佛教丧失了统治地位,否定烦琐教学、注重内心信仰的倾向出现,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禅的强烈兴趣。与此同时,荣西传中国临济禅,道元传中国曹洞禅,形成日本禅宗两大流派。自此,禅宗才正式在日本打开了局面。之后,在镰仓幕府的扶植下,禅宗的影响迅速扩大,给日本文学及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启发和影响。 禅宗思想对日本文学,尤其是对日本特有的文学体裁———俳谐的影响,可说是日本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俳谐,是日本韵文学的一种形式,也是世界文学中最短的格律诗之一。它从记纪歌谣、长歌、连歌、俳谐连歌等日本韵文学的诗体形式发展而来,繁荣于日本江户时代。俳谐有特定的格式,它由发句和付句构成,发句为五、七、五的音数律,付句为七、七的音数律;或后者为发句时,前者则为付句。 在俳谐发展史上,有诸多有名的俳人及流派,如松永贞德开创的“贞门”,西山宗因创立的“谈林派”等,但松尾芭蕉的出现,把俳谐创作推向了顶峰。 芭蕉被日本人称为“俳圣”,他开创的“蕉风”,使俳谐从过去所谓放逸、机智、谐谑的游戏文风中解脱出来,升华到具有“寂(さび)”、“怜(しをり)”、“細(ほそみ)”等艺术特征的“纯文学”阶段。他的俳谐作品,形式看似简单,却常常透出一种幽雅深远的诗风。笔者认为,这与禅宗思想的影响有着深刻的关联。 在此,笔者拟以其作品为例,从禅文化角度对日本的俳谐文学重新进行解读。因此,我们姑且先从“禅”的特征谈起。 一、“禅”的思维方式及其特征 (一)“禅”与自我 在佛教的宗派中,很多是主张依他力的辅助始得成佛,而禅宗讲求的则是完全依靠自我的力量。在禅门里有一警语:“念佛一句,漱口三天”。禅师们认为成佛见性是自家的事,靠别人帮忙不可能得道的。唯有自己负责,自我努力才是最好的保证。心外求法了不可得,本性风光,人人具足,反求内心,自能当下证得。 (二)“禅”与知识 “禅”不讲知识,因此,不受知识的障碍,也更视知识为最大的敌人。知识教人起分别心,在知识领域里,人们会因此迷失了自我,甚至为邪知邪见所掌握,形成危害众生的工具。所以,“禅”首先要求追寻自我,其过程和手段,往往不顺人情,不合知识,违反常理。因为在禅师的心目中,花不 301 3收稿日期:2007-12-15 作者简介:伍毅敏(1977-),女,广东湛江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日语教研室主任、讲师,中山大学日本文学硕士 。

日本现代俳句(林林译)

日本现代俳句(林林译) 日本现代俳句(林林译) 日本现代俳句林林译夏目漱石 三十五首夏目漱石(1867-1916),本名金之助,东京人。东京大学英文科毕业。 留学英国。东京大学讲师。明治三十八年(1905)发表小说《我是猫》 ,一时声名大著。同年辞教职,加入朝日新闻社。翌年发表自称俳 句小说的《旅宿》有脱离世俗、心境澄清的趋向。这种情趣,常反 映在俳句、汉诗、绘画上面。他热心写俳句是在明治二十八年(1895) 在松山中学任教中,其时与正冈子规过从甚密,直到明治三十年(18 97)所写的俳句,数量颇多。他和子规是同龄人,曾受子规的影响, 注意子规所倡导的写实,但也发展自己浪漫气氛与洒脱畅达的特色。 子规曾赞其俳句雄健、真诚。夏目漱石后来写作俳句的热情减退, 从事创作小说,名作《明暗》是他的绝笔。新年福寿草花

开在光琳屏风注:福寿草乃日本特产。花黄多瓣,为贺春增添气氛。光琳即尾形光 琳(1658-1716)日本名画家。春马夫歌声处, 白发对暮春。注:小说《旅宿》载此句,指寂寞山村老太婆,几经岁月数着过路的 马。惟然耳边声, 春风吹马铃。注:广濑惟然是江户时代前期俳人松尾的门人。句写登山之后,景象 寂寥。似以惟然自况。春寒幕树, 挂着子季子的剑。注:春秋吴国季札给逝世的徐君赠剑的故事。人死转生鹤, 高洁又清和。注:此句有评论家认为浪漫幻想的离俗的格调,几乎不见能和它比拟 的秀句。粥味滴滴香, 春入胃肠。注:作者患胃溃疡,在伊豆修养圭疗养,病情好转,才得进粥食,有 苏生的喜悦。虻虫藏在茶花里, 正将落地时。注:此句抓住瞬间的感触,轻小的虻虫,伏在沉甸甸的山茶花蕊上行 将落地。谁住梅花从里, 幽幽的灯光。注:句写梦幻的诗境,如见《源氏物语》的画卷,充满着古典美。伫立抬头看,

论禅宗思想对日本俳句的影响 郑宗荣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 第21卷——No.2. 2005 Vol.21. 收稿日期:2004-11-28 作者简介:郑宗荣(1975-),女,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讲师。 论禅宗思想对日本俳句的影响 郑宗荣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重庆万州 404000) 摘 要:禅宗思想与诗歌一直有着很深的因缘关系。禅宗思想传入日本后对日本文学,特别是日本俳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俳句蕴涵着自然空灵、清幽闲寂、凝炼含蓄的禅宗思想。 关键词:禅宗;日本文学;俳句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2005)02-0027-04 一、禅宗思想与诗 禅学是印度佛教被强大的汉文化同化的产物。印度禅讲无我无心,以形式上的坐禅为主,行数息观,静心息念。所谓“禅”,是梵文“禅那”(Dhy āna )的略称,意译为“静虑”、“思维修”,是一种旨在修定的方法。定,是“心一境性”或“专一所缘”,意思是注意力集中到某一对象使心宁静,不受干扰。[1]随着禅的发展,人们声称禅的目的是传达佛陀自身的根本精神,从而清除了堆积在禅的建设者的教义周围的一切表层的见解。所谓“表层的见解”,可以说是以民族心理的特殊性为基础的那些东西以及仪式、教典等等。禅要直接见到佛陀的精神。构成佛教的真髓的东西是般若(大智)和大悲。依靠般若,人可以超越现象的表现,见到事物的实在。若得到般若,我们能洞察生与世界的根本意义,而不单单为个人的利益和苦痛而思考、烦恼。若得到般若,大悲会自在地发挥作用,它将使“爱”不受利己主义的妨碍,恩泽万物。[2] 惠能开创的禅宗,脱离了印度禅学无穷无尽的有关本体的逻辑推论,以及厌世的生活态度和苦坐的禅定方式,变为真正中国式的禅宗了。禅宗对中国文化最大的影响来自六祖慧能“顿悟”的主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3]在惠能眼里,外部世界不过是本心的产物,理解与认识全靠个人的慧根,只要直指本心,便能顿悟成佛。 禅宗的这种认知哲学,与诗歌美的内蕴有着不可言喻的相似之处。在禅的影响下,文人的审美情趣首先发生了变化,向着静、幽、淡、雅,向着适意澹泊,向着物我两忘的境界发展,雪景寒林、寒江独钓、幽涧寒松,不但是写意画家喜爱的题材,也是诗人迷恋的意象。比如王维的《辛夷坞》描述山间景象:“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生与死在诗人看来无非都归于空灵。胡应麟说这首诗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寂”。[4]在这样一种对人生的一切境遇不生忧乐心态的影响下,诗美最终趋于宁静、恬淡、超脱,自然的万物不过是诗人心灵的幻化,是他们传达个人感受、解脱自我精神枷锁的工具而已。“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5]在禅的世界里,不仅山水田园诗歌吟唱着舒缓的歌谣,整个诗的文化也都充满了空灵的禅气。 自奈良时代(约710—784年)以后,中国的禅宗便不断传入日本,但在日本旧佛教统治的历史时期,禅宗始终未能在日本形成独立的宗派。到镰仓时代(约1192—1333年),国家佛教和贵族佛教丧失了统治地位,否定烦琐教学、注重内心信仰的倾向出现,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禅的强烈兴趣。与此同时,荣西传中国临济禅,道元传中国曹洞禅,形成日本禅宗两大流派。 荣西(1141—1215年)禅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其《兴禅护国论》一书中。其基本哲学思想和中国禅宗一

松尾芭蕉的俳句

松尾芭蕉の俳句 日本江户时代俳谐诗人。本名松尾宗房,别号桃青、泊船堂、钧月庵、风罗坊等。生于伊贺上野(今三重县上野市)。 俳谐总集《芭蕉七部集》(1736至1741年间出版)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芭蕉俳谐风格的变化和发展。芭蕉在贞门、谈林两派成就的基础上把俳谐发展为具有高度艺术性和鲜明个性的庶民诗。他的作品被日本近代文学家推崇为俳谐的典范。近代作家芥川龙之介盛赞芭蕉是《万叶集》以后的“最大诗人”。至今,他依然被日本人民奉为“俳圣”。 俳句选 绵绵春雨懒洋洋, 故友不来不起床。 * 疲惫不堪借宿时, 夕阳返照紫藤花。 * 大竹林里明月光, 间闻杜鹃声感伤。 * 往日兵燹之地, 今朝绿草如茵。 * 炎炎赤日当头照, 萧瑟秋风席地梳。 * 奈良秋菊溢香馨, 古佛满堂寺庙深。 *

古池冷落一片寂, 忽闻青蛙跳水声。* 昔日雄关今不见, 秋风掠过竹桑田。* 芒鞋斗笠, 春夏秋冬又一年。* 飘游旅次病中人, 频梦徘徊荒野林。* 春雨霏霏芳草径 飞蓬正茂盛。 * 古池塘呀, 青蛙跳入水声响。* 树下肉丝、菜汤上, 飘落樱花瓣。 * 蚤虱横行, 枕畔又闻马尿声。* 新叶滴翠, 摘来拂拭尊师泪。* 犀川

月明如昼, 门前涌入潮头。* 今夜三井寺, 月亮来敲门。 * 深川冬夜有感 舟橹打浪声, 冰凝愁肠寒夜泪。* 茅舍买水 偃鼠喉润冰苦水。* 病中吟 旅中正卧病, 梦绕荒野行。 * 野马四吟 金屏画古松, 蛰居过冬。 * 开炉时, 瓦匠渐老鬓霜白。* 为某人折冥福 泪滴发烫声, 埋火将消冷。 *

乘此扫除日, 木工修理自家棚。 * 雪朝之鸟 寻常鸟可憎喜见雪朝来。 蝉 蝉声鸣不已安有死亡时。 银河 怒海涌银河流来佐渡岛。 枯树之鸟 秋日夕阳时鸟栖枯树上。 仲秋之月 自从新月起直待到今宵。 厌子之人 有人不爱子花不为伊开。 古池 青蛙跃入池古池发清响。 明月 月明堪久赏终夜绕清池。

日本俳句中有没有唐魄

日本俳句中有没有唐魄 俳句是日本民族传统文学的一种形式,是世界上最短的诗。俳句古称俳谐,至近代始称俳句,一般认为其产生于室町时代(1336-1573)的中期以后。其源发于边歌,是俳谐连歌的“发句”。下面是分享的日本俳句中的唐魄,一起来看看吧。 日本俳句中的唐魄介绍俳句作为世界上独特的短诗形式,表现日本人民在其美丽的自然环境中生活所产生的心灵感受,已经成为日本民族文化的精华。 松尾芭蕉俳句赏 闲寂古池旁, 青蛙跳进水, 扑通一声响。 树下肉丝、菜汤上, 飘落樱花瓣。 春雨霏霏芳草径, 飞蓬正茂盛。 绵绵春雨懒洋洋, 故友不来不起床。 晚钟钟声渐远,

花香慢慢弥漫上来 “俳圣”松尾芭蕉 提到俳句,就不得不提到松尾芭蕉。芭蕉被日本人称为“俳圣”,他对日本俳句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松尾芭蕉(1644;1694)日本江户时候俳谐诗人。本名松尾宗房,别号桃青、泊船堂、钧月庵、风罗坊等。生于伊贺上野。他十岁开始做大将藤堂家的嗣子良忠的侍童。良忠师从北村季吟学**贞门俳谐,因此芭蕉也对贞门很亲近了。后来在江户,芭蕉写出了《谈林十百韵》,已经具有很明显的谈林俳谐风格。芭蕉在贞门、谈林两派成就的基础上把俳谐发展为具有高度艺术性和鲜明个性的庶民诗。他将以前以滑稽突梯为主、带有游戏成分的俳句提高到严肃的、以追求诗的意境美的作风上去。芭蕉的诗风可以用“闲寂风雅”四个字来概括。 像他的名句《古池》就是通过闲寂的独特表现力来产生艺术的风雅美的:“闲寂古池旁,青蛙跳进水**,扑通一声响。”这首俳句描写了一只青蛙跳入古池的一刹那。在这一刹那,四周闲寂的静与青蛙跃入池塘的动完美的结合了起来。青蛙跳之前,一切是静的,青蛙跳之后,一切仍会恢复平静。表面上是无休无止的静,内面却蕴含着一种大自然的生命律动和大自然的无穷的奥妙,以及作者内心的无比**。飘溢着一股微妙的余情余韵和一股清寂幽玄的意境。下面再看一首芭蕉的《赏樱》:“树下肉丝、菜汤上,飘落樱花瓣。”这首俳句了有了明显的生活气息,但是那股子闲寂依旧透过文字扑面而来。芭蕉还有一首《春雨》深受芥川龙之介推许:“春雨霏霏芳草径,飞蓬正茂盛。”

日本俳句

日本俳句、和歌对小诗派的影响 小诗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和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的,是上世纪初叶中国诗人对汉语诗歌形式多样化探索的结果。 中国小诗运动在1921年至1925年曾盛行一时,1922年前后小诗盛行,主要作者除了冰心之外,还有宗白华、刘大白、刘半农、俞平伯、康白情、朱自清、沈尹默、郑振铎、王统照及湖畔派诗人,他们都写过小诗,但影响最大的是冰心,成为小诗派的代表诗人。代表作品有冰心的《繁星》、《春水》,宗白华的《流云》。由于小诗派不少作者脱离时代,诗作没有反映现实生活,艺术上直白浅露,1925年后,小诗逐渐衰落。 小诗的定义可以界定为: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个诗节,五行以内,讲究韵味,注意意象刻画和意境营造,表现刹那间的情感,寄寓人生的哲思,言简意赅,韵味悠长,生动形象,细腻有味,诗意隽永。 小诗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一个诗节,五行以内,言简意赅。小诗是一种短诗,从规模上讲,它限制在一个诗节,五行以内。它要用尽可能少的语句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但是,并不是说只要符合这个规模要求的短诗就是小诗了,小诗还有其它更重要的特征要求。 第二、讲究音律,韵味悠长。小诗要讲究音律。只有讲究音律,才能使小诗产生音乐美,才能韵味悠长。这个要求,不仅表现在韵脚上,

还表现在小诗内部的节奏感上,这就要求小诗创作者要充分运用好排比、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 第三、注意意象刻画和意境营造,生动形象。注意意象刻画和意境营造,是小诗的重要特点。小诗拒绝空洞的呼喊,拒绝单纯的词语的堆砌。如果连一个深刻刻画的意象都没有,这样的诗不是小诗。小诗用意象构造优美的意境,生动形象,呈现给读者诗情画意。 第四、心灵外化,细腻有味,诗意隽永。小诗通过意象刻画、意境营造以具有音乐美感的三五诗行表现诗人刹那间的情感,寄寓诗人人生的哲思,心灵外化,细腻有味,诗意隽永。读一首小诗,就是一程情感共鸣的心灵感动之旅,就是一程心智触动的心灵感化之旅。 季羡林先生在1986年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日本,“为什么独独新诗不发达呢?介绍到中国来的文学作品,绝大部分都是长篇、短篇小说,戏剧和散文有一点,古代俳句数量颇多,但是几乎一首日本新诗都没有。在日本本国新诗歌也不受到重视,没有听说有什么重要的新诗人,这个问题不是也同样有趣而值得探讨吗?” 在中日文学比较研究中,这确实是一个“有趣而值得探讨”的问题。其实,在日本现代文学中,新诗(白话自由诗)不是不发达,重要的著名的新诗人很多(如北村透谷、岛崎藤村、北原白秋等),译介过来的日本新诗也不少,特别是“五四”时期,中国文坛曾大量地翻译过日本新诗。仅在1920年,周作人、郑伯奇、郭绍虞等人就分别翻译并发表了贺川丰彦、生田春月、崛口大学、石川啄木、武者小路实笃等人的白话新诗。

日本俳句松尾芭蕉

日本俳句松尾芭蕉 松尾芭蕉作为俳圣,其地位跟我国诗圣李白一样。他的俳句可谓是句句入心。下面是分享的日本俳句松尾芭蕉,一起来看看吧。 一、茅屋有感:长夜充耳闻,风打芭蕉雨打盆,辗转梦难寻 二、朦胧马背眠,远处淡淡起茶烟,残梦晓月天。 三、蝉声:寂静似幽冥,蝉声尖厉不稍停,钻透石中鸣。 四、绵绵春雨懒洋洋,故友不来不起床。 五、疲惫不堪借宿时,夕阳返照紫藤花。 六、大竹林里明月光,间闻杜鹃声感伤。 七、往日兵燹之地,今朝绿草如茵。 八、炎炎赤日当头照,萧瑟秋风席地梳。 九、奈良秋菊溢香馨,古佛满堂寺庙深。 十、古池冷落一片寂,忽闻青蛙跳水声。 十一、昔日雄关今不见,秋风掠过竹桑田。 十二、芒鞋斗笠,春夏秋冬又一年。 十三、飘游旅次病中人,频梦徘徊荒野林。 注:以上罗传开译 十四、雪朝之鸟:寻常鸟可憎喜见雪朝来。 十五、蝉:蝉声鸣不已安有死亡时。 十六、银河:怒海涌银河流来佐渡岛。

十七、枯树之鸟:秋日夕阳时鸟栖枯树上。 十八、仲秋之月:自从新月起直待到今宵。 十九、厌子之人:有人不爱子花不为伊开。 二十、古池:青蛙跃入池古池发清响。 二十一、明月:月明堪久赏终夜绕清池。 二十二、道旁朝颜花:我骑行道上马食道旁花。 二十三、樱花:但见樱花开令人思往事。 二十四、春归:寻青春已归追至和歌浦。 二十五、旅途:旅途今卧病梦见在荒原。 二十六、小虫:我室蚊虫小宜哉待客人。 二十七、最上川:齐集夏时雨汹汹最上川。 二十八、牵牛花:拙匠画牵花牵牛花亦美。 二十九、富士之风:扇携富士风送礼回江户。 三十、蝉声:蝉声似静幽但可穿岩石。 三十一、春霞:掩映春霞里无名山也奇。 三十二、今秋已十霜,却指江户是家乡 三十三寂寞里,古池塘,青蛙跳入水声响。 或:闲寂古池旁,青蛙跳进水中央,扑通一声响。 或:古池冷落一片寂,忽闻青蛙跳水声 三十四、赏樱:树下肉丝、菜汤上,飘落樱花瓣。 三十五、春雨(深受芥川龙之介推许):春雨霏霏芳草径,飞蓬正茂盛。

日本俳句

(一)音频 日本俳句朗诵、中文字幕日文拼音 (二)日本俳句简介 1.定义: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十七字音组成,要求严格,受“季语”的限制。它 源于日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从音频中我们可以听出,这是对偶的诗句,这种古典短诗以三句十七音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我国作家郑振铎《蝴蝶的文学》:“在日本的俳句里,蝴蝶也成了他们所喜咏的东西。” 2.连歌与俳谐(起源): 连歌是源于十五世纪日本的一种诗歌,同中国近体诗联句相仿,是由多个作家一起共同创作出来的诗。它的第一句为五、七、五句式的十七音,称为发句,胁句为七、七句式的十四间,第3、第4句以后为前两种句式轮流反复,最后一句以七、七句式结束,称为结句。连歌是格调高雅、古典式的诗。连歌中承袭了中世的审美意识,其写作方法是引用古典的故事来创作出诗句。其后,连歌渐渐被一种称作“俳谐”的幽默诗而代替。 俳谐和连歌一样,也是由十七音和十四音的诗行组合展开的诗。但是,俳谐将连歌讽刺化,加入了庸俗而且时髦的笑话。俳谐较多地使用谐音的俏皮话,而且喜欢使用连歌中没有用过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事物来作为题材。 在俳谐中,开始有人将发句作为独立的作品来发表。这就是“俳句”的起源。 3.特点 俳句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季语。(ppt上举例但不用念出来,一带而过)但也有一些无季语俳句和自由律俳句 4.代表人物: 俳谐三祖:山崎宗鉴;荒木田守武;松永贞德——松尾芭蕉——谢芜村与小林一茶。(图片) (三)日本俳句名家介绍——松尾芭蕉 (四)俳句和中国诗歌的对比 1.内容对比 2.格式体裁对比 3.联系与发展 创新:刚才的那首芭蕉的《古池》(青蛙噗通)娴熟的运用了以声显静的文学手法,可以说是日本俳句文学的一个重大创新;其二,引禅入俳也是其一大创新,,与中国唐宋时期佛教盛行有很大关系。宗教思想作为最高层次的文化对中日两国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第三,日本诗人写生活情趣的俳句增多,意在雅俗共赏,贴近百姓,恐怕与中国市民文学的倾向不无关系。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从隋唐时期便开始的文化交往。俳句更是文化上的一个典型代表体现了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互动和创新以及文化交流的价值。

日本俳句和和歌区别

日本俳句和和歌区别 俳句和和歌都是日本文化的精髓,相当于古诗词在我国的地位。下面是分享的日本俳句和和歌区别,一起来看看吧。 【从长短区分】 一般认为以575的形式写成的是「短いほう」,以57577作成的是「長いほう」。而“长的”那种就是短歌。 在古代日本,和歌的形式有很多,有些特别长的称为「長歌」,有些57577形式的和歌比长歌要短,所以称之为短歌。但是后来长歌就渐渐衰落了,只剩下短歌流传至今。 俳句和川柳是相隔几个时代才出现的。短歌虽名为“短”,但是和俳句、川柳相比,字数还是挺多的。也就是说,文末音节是77形式的就是短歌! 【看有没有季语】 短歌可以从字数上看出来,接下来就说说俳句和川柳怎么分吧。最常用的区分方法就是看诗歌里有没有“季语”。 所谓“季语”,就是指代特定季节的词语。句中带季语的就是俳句了。可以说,季语是俳句的灵魂,而对于短歌和川柳则是可有可无。季语所代表的季节是五季:春夏秋冬和新年。翻看一下《岁时记》就能知道各个季节都有哪些季语了。 但是季语有千百种,想一眼就认出来也不容易,所以得多加留意。

比如说, 像「髪洗う」(夏)、「猫の恋」(春)这样晦涩难懂的季语就有很多。要分辨出季语可是相当有难度的呢。 记住了,有季语的就是俳句! 【上班族or好茶?】 来看两句575的诗歌: ①「宝くじ当たれば辞める」が合言葉 ②水切りは銀河を走る小石かな 读过之后,你觉得哪句更为幽默诙谐呢? 实际上,①句是第25届上班族川柳大赛的冠军作品,②句是在第22届好茶新俳句大赛中获得文部科学大臣将的作品。 明白了吧?惹人发笑或带有讽刺意味的就是川柳,反之则为俳句。而这两个大赛也是知名度听过的,日本人也喜欢称之为「サラリーマン川柳」和「お~いお茶俳句」。 在找不出季语的时候,可以从有没有笑点或者幽默讽刺这些方面去入手。 一言蔽之,搞笑的就是川柳! 知识拓展和歌 和歌(わかwaka)是日本的一种诗歌,由古代中国的乐府诗经过不断日本化发展而来。这是日本诗相对汉诗而言的。和歌包括长歌、短歌、片歌、连歌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短歌的人愈来愈多,现已占绝对多数。歌人

日语100个常用语法

1.~ます、~ました、~ません、~ませんでした、动词+ます、名词、形容词+です 2.名词(时)+に 在表示时间的名词后面接助词“に”,表示动作进行的时间不以数字表示的时间不用接“に”。 注意:助词“に”后面必须接动词,不能直接接“です”。 3.名(场所)+ヘ行きます去~ 来ます来到~ 帰ります回~ 当谓语表示向某一地点移动的动词时,用表示场所的名词接助词“ヘ”来表示其移动的方向。 4.疑问词+も~ません 表示全面否定疑问词代表范围内的事物。 疑问词:どこ(ヘ)、だれ、なに等 5.名词+を+他动词 助词“を”表示他动词得目的或对象。 6.名(场所)+で 表示动作的场所。 7.“なん”和“なに” (1)后面所接单词的第一个发音为“た”、“だ”、“な”行时,用“なん” (2)后面接量词或相当于量词的词汇时,用“なん” (3)除(1)、(2)外,用“なに” 8.动词+ませんか 9.动词+ましょう 在积极劝诱及邀请积极响应时使用。

例:ロビーで休みましょう。 10.名(工具、手段)+で 表示动作的手段和方法。 例:はしでごはんを食べます。 11.名(交通工具)+で乘~ 表示交通手段和方法。 例:電車で行きます。 12.(1)名(人、公司、国家等)+に+名+をあげます给~ 貸します借~ 書きます给~写~ かけます等给~打~表示给与对方~。 例:会社に電話をかけます。 (2)名(人、公司、国家等)+に+名+を習います从~学习~ からもらいます 等从~得到~ 表示事物及信息的出处。 例:わたしは会社から時計をもらいました。 13.もう:表示“已经~”的意思。 まだ:表示“还没有~”的意思。 注意:“まだ”的句子谓语不能使用表示过去了的事情的动词。 14.い形容词(い形) 全部以“い”结束(“い”前面音节为“あ段”、“い段”、“う段”、“え段”、“お段”的音) 15.な形容词(な形) 以“い”以外的音,或“え段”的音加“い”结束。 例:静かな、有名な、きれいな、嫌いな

日本描写冬天的俳句

日本描写冬天的俳句 日本的俳句,短小,但意境却和历史一般长。下面是分享的日本描写冬天的俳句,一起来看看吧。 小孤女… 独自吃晚饭 在冬日的黄昏 冬夜月下 冷风括过小河 磨石的锐角 新建的花园… 石子安顿下来 和谐地 在头一阵冬雨里 当我抬起头来… 我僵硬的身躯 躺在刺骨的寒冷里 在冬日的田里 大胆的麻雀 成群结队飞着 从稻草人到稻草人

烧洗澡水的柴火… 感谢这 最后的服务 忠心的老稻草人 我的骨梢 同深冬的 冰棉被 针锋相对 在我黯淡的冬日… 缠绵病榻 最后我问 邻居近来好吗? 躺着的老狗侧耳 倾听… 莫非它听到 掘洞的鼬鼠? 一千个屋顶 一千个 市声… 冬晨的雾 昨夜初雪… 早晨港湾

对面 突现白山 看那红草莓… 像许多小足印 落在 园里的雪上 冬日黄昏的雪… 未完工的桥 变成白色的拱门 月下的雪野… 这里血淋淋的 武士 抛掷高贵的生命 午夜流浪客 走过积雪的街道… 同犬吠声相呼应 至于那些垂冰 我常想 为什么它们 有的长…有的短冬夜月下

鱼网的桩 投下移动的 参差不齐的影子 这么近…这么大… 嘎嘎的冬天 在我斗笠上 下着冰雹 走远路的灯笼 没入 某座房子… 荒凉的白色山丘 冬夜的月光投射 冰冷的树影 修长而静止… 我暖和的影子移动 看那游荡的猫 睡觉…舒展 檐下 在呼啸的雪里 在我新年的心里 我气怒不起来… 甚至对

和歌及俳句看日本人的审美观表现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从日本古典和歌及俳句看日本人的审美观表现 作者:毛峰林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外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刊名: 外语教学 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年,卷(期):2001,22(2)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6条) 1.Keene Donald日本人的质问 1983 2.林屋辰三郎日本文化史 1988 3.吉田精一日本文学鉴赏辞典(古典篇) 1967 4.马场秋子和歌の読ゐ方 1988 5.山田胜美中国古诗鉴赏辞典 1978 6.三好行雄日本文学史 1983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罗春霞.方萍中国古诗与日本和歌、俳句的对比研究-黄山学院学报2004,6(5) 本文以诗歌比较为手段,对中国古典诗歌和日本和歌、俳句进行对比研究,从中梳理出日本诗歌在承袭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同时,有其偏狭而独特的发展:题材更狭窄,形式更凝炼,审美更纤细. 2.期刊论文毛峰林.Mao Fenglin日本和歌俳句读解的语用视角-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6) 日本和歌俳句是诗歌语言与文化精神的融合体,作为形式独特的诗歌语篇,它表现出独具特点的隐喻功能与信息功能语用特征,其中语篇隐喻及概念隐喻与特定的意境表现密切相关,而信息结构规律则与背景信息密切相关,二者显现的语用特征与日本人特定的审美观及价值观相照应,以语用视角探讨和歌俳句,将使我们更加准确读解和歌俳句趣旨及其中蕴含的文化精髓. 3.期刊论文毛峰林.李素杰日本和歌俳句与隐喻表达-日语知识2006(10) 日本诗歌主要以和歌俳句为代表,其语篇类型为五、七音节交错而成的三十一音节语篇与十七音节语篇,短小与微观是和歌俳句的显性特征,而其中浓缩的日本人自然观与世界观则是重要的隐性内涵. 4.期刊论文权宇.QUAN Yu试析日本象征主义抒情诗的诗美范畴和审美特征-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1(6) 日本和歌与俳句都很短小,这和喜欢小而精、小而巧的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以及他们的传统的美学观念有着密切的关联.其中,和歌往往以"惟专止于男女相恋之情",俳句"或以滑稽或以忧伤为主"展开.然而,受到宋元以来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审美心理和美学追求,把艺术情趣转向于反世俗的禅的意境之上. 5.期刊论文李卉.LI Hui"黑发"在和歌与俳句中的象征意义-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6) 在日本的和歌史上,"黑发"一词一直被喜爱并沿用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黑发"在和歌与俳句中所表现的含义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的同时,也促使日本人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审美情趣. 6.期刊论文宋馨华日本古体诗歌的一朵奇葩--论日本俳句的创作和翻译-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21(3) 俳句是日本文学格律诗体的一种传统形式,它是从日本最古老的诗歌样式--和歌发展而来的.俳句的创作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首先,俳句是由5、7、5三行17个音组成的;其次,俳句中一定要有一个季语.另外,俳句中还经常使用断句字、比喻,俳句还强调节奏和声音所带给人的印象.对日本俳句进行翻译,既要考虑它的格式特点,又要结合具体情况酌情处理. 7.学位论文宫下正兴以日本大正时代为背景的郭沫若文学论考2006 在留日10年间,郭沫若形成了他的早期文学观,在异文化的风土中成为一名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的文学巨匠——《女神》在五四新文学界奠定了地位。他早年和鲁迅一样由拯救国民于“体”到拯救国民于“心”弃医从文转变。他的思想内涵广泛涉及到来自西方的近代思想,大正时代的日本文化等。其中,日本和歌、俳句及自我小说等对他产生深深的影响。他又曾娶日本人为妻并养育五子,与日本有了不解之缘。 虽然有一些人在感情上至今仍不能原谅郭沫若在1937年夏抛弃日本妻儿逃离日本返回中国后与于立群另组家庭一事,而且不能理解文革初期他对自己所做的违心自我否定,但是他不屈的追求文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尊重,他在某种意义和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二十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的文学群体存在。研究郭沫若文学是具有深远意义和价值的。 郭沫若留日10年,除了他本人自传性记述外,有事实考证性的论文并不太多,这种研究上的“重证据少论说”的空白与郭沫若这样一位文学大家的身份不太相配,关于这一课题对研究者们来说是存在一定困难,但是对此进行追踪郭沫若文学足迹是有一定价值的。从日本大正时代文化关系的视角对他的文学形成经纬进行考察又能有一些新的发现。 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郭沫若早期诗学受西方文艺的启迪”。本章主要探讨郭沫若早期诗学的旧体诗创作方法构成了新诗的潜在因素。他是带着浓厚的中国古诗修养去接受外国文艺的。当时沉醉在五四精神中的郭沫若对中国社会的新生充满了希望,惠特曼提倡的思想解放、民主自由、浪漫主义、反抗旧传统的精神给他带来了启迪,被那种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使郭沫若打破旧诗的束缚,写出自我思想解放的诗歌。尼采的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否定一切传统、提倡个人主义、自我意识使郭沫若得以借鉴和启蒙,因此在《女神》中呈现了力量扩张、自我表现、个性解放的呐喊。抒情独白、内在感情的表达真挚、想象丰富、崇尚自然与西方浪漫主义的结合,追求情感的“自然流露”,高扬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作为一种西方文艺思潮流派的本质特征是主观性,抒发强烈的个人情感和想象放在重要地位,内心活动描述超过客观世界的反映,抒情诗和自传体小说在浪漫主义文艺中最为发达。浪漫派作家提倡“回到自然”的口号,厌恶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和城市工业化,歌颂大自然,作品中洋溢着绚丽色彩和异方情调,喜欢夸张和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郭沫若是在借鉴外国文艺基础上进行自我艺术创作使西方文艺思潮在接受过程中变形,表现在《女神》中,在五四新文坛上找到立足点。

日本描写红叶的俳句

日本描写红叶的俳句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日本描写红叶的俳句》的内容,具体内容:如果用颜色来定义秋天,那么黄和红应该是最贴切的颜色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描写红叶的俳句吧。一起跟着我来看看吧。描写红叶的名作赏析1. 深山红叶满地飘,足踏红叶路迢迢。... 如果用颜色来定义秋天,那么黄和红应该是最贴切的颜色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描写红叶的俳句吧。一起跟着我来看看吧。 描写红叶的名作赏析 1. 深山红叶满地飘,足踏红叶路迢迢。闻道鹿鸣声哀苦,悲感风寒秋气高。 2. 神代灵迹处处生,远古未见此奇情。浩浩龙田川里水,尽被红叶染成红。 3. 今朝远旅去天边,未带路神受祭钱。满山红叶美如锦,即做厚礼献神前。 4. 小仓山上秀峰高,红叶如花无限娇。多情红叶如有意,其待御幸于来朝。 "红叶狩"的传统 日本人喜欢观察、感受四季的斗转星移,并将其反映到自己的一生及日常生活中。日本人能从"红叶"中感受到秋之浓韵。尽管书面上写为"红叶"二字,但红叶并不一定就是红色。在日本,树叶入秋后变色的树种很多,树叶也呈现出红色、黄色、褐色等多种颜色。这些颜色交汇在一起,绘制

成一幅自然风景画。 红叶虽非日本独有,但由于日本树叶变色的落叶树种类繁多,而且冷暖温差大,因此树叶呈现出的颜色格外美丽。为寻此美景,日本人特意到山里或林中观赏红叶,日语称为"红叶狩"。尽管写为"狩"字,但并非狩猎之意,而是寻访之意。日本人将在手中把玩红叶,放在手中欣赏红叶的情形比拟成狩猎。直至16 世纪左右,"红叶狩"还仅仅是贵族们的乐趣。但是到了17 世纪以后,普通市民也开始出游赏红叶,于是"红叶狩"便渐渐成了人们的秋游项目。 在古代日本,从最古的诗集《万叶集》时代开始就有喜欢红叶出游赏红叶的习惯,平安时代的《源氏物语》中也描写了华丽的赏红叶的场景。《古今集》(秋下)中几乎全部都是关于红叶的和歌。四季的"季"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确定的,如同樱花是春天最具代表性的花儿一样,红叶也成为了代表秋天的景物之一。 红叶与日本文化 和歌是日本的一种诗歌体。和歌包括长歌、短歌、片歌、连歌等。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十七字音组成,它源于日本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 红叶跟月亮一样,是代表秋天的字眼。和歌和俳句在赞美红叶胜景的同时,还寄托了人们的种种情思。比如日落时间开始变早的晚秋会让人感到留恋、感伤。因此,红叶愈火红愈使人感到自己如孤家寡人,无人惦念。脚步落在如绒毯般铺了一地的红叶上时发出的声音、红叶舞落时的情景和落叶随水飘零的光景等向来是短歌和俳句吟咏的对象。可以说,正是这

浅析俳句(日本诗歌)的美学意义

浅析俳句(日本诗歌)的美学意义 【摘要】我们试着审视日本诗歌的美学意义,即俳句作为日本诗歌一种典型的文学形式所特有的美学价值。。雅俗相生是俳句最大的美学特征,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和社会普及度、世界影响力就是其明证。问题在于,雅俗相生在俳句中又是如何具体体现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得正面审视俳句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以及它流露的思想情趣和精神气质。本文将从简约美、优雅美、自然美、生活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解读。 【关键词】俳句美学意义简约美优雅美自然美生活美 俳句是日本最具民族特性的一种古典诗歌形式,也是世界文学中最短的格律诗之一。从俳句之于日本古典文学的代表性,我们试着审视日本诗歌的美学意义,即俳句作为日本诗歌一种典型的文学形式所特有的美学价值。对俳句的形成渊源,无数评论家已做出了全面而深刻的解读。简单地说,俳句源于日本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连歌是格调高雅、古典式的诗,连歌中承袭了中世的审美意识,其写作方法是引用古典的故事来创作出诗句。这属于文人创作。而俳谐将连歌讽刺化,加入了庸俗而且时髦的笑话。俳谐较多地使用谐音的俏皮话,而且喜欢使用连歌中没有用过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事物来作为题材。这属于民间谣曲。雅俗相生是俳句最大的美学特征,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和社会普及度、世界影响力就是其明证。问题在于,雅俗相生在俳句中又是如何具体体现的呢?因为雅已非雅,俗已非俗;因为雅亦是俗,俗亦是雅。这刚好暗合了日本古典哲学中的禅意神韵。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得正面审视俳句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以及它流露的思想情趣和精神气质。本文将从简约美、优雅美、自然美、生活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解读。 简约美。俳句的创作格式相当简单,只需遵循两个基本规则:第一,俳句由五、七、五三行十七个字母组成(这是以日文为标准的);第二,俳句中必定要有一个季语。简单地说,就是两三句话,里面有个与季节相关的字词就行了。第一个原则是形式上的,第二个原则是内容上的。就世界古典诗歌而言,这已经够简约的了。即便四行诗的中国古典绝句,与之相比,同样显得复杂得多,韵脚、平仄、对仗等要求就让绝句“雅”起来。而俳句这种简约,则很轻易就能“俗”起来。俳句后来的大众化,社会普及化,甚至于“世界化”,跟其简约易操作的形式不无相关。当然,简约并不等同于简单,或者并非只是“俗化”。要在简约中彰现出美质来,这必须要“雅”的内涵存在。比如“俳圣”松尾芭蕉的俳句经典《古池》:“古池呀,青蛙跃入水声响”,就这一句,就这几个字,够简约的了,不过其内涵却无限广阔,有人说“古池”“沉淀和凝聚着历史”,是“悠悠宇宙天地的象征和缩影”,“而人世的喧嚣、命运的沉浮就如同青蛙入水声一般,无常短暂,稍纵即逝”①,这样的解读是有道理的。简约美其实是诗歌一种永恒的美学意义,并不局限于俳句。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所以流传千古就是因为其简约的语言形式表现出了一种永恒的情感体验。语言的“俗”(简约)和内涵的“雅”相生相融,共同铸就了诗歌的永恒之美。 优雅美。在美学意义上,王国维把“美”大体划分为“壮美”与“优美”,这本身就适用于诗歌美学。如宋词的“豪放”与“婉约”之分就是如此。而对于日本诗歌而言,恐怕只能局限于“优美”范畴。关于原因,恐怕跟日本的历史地理文化有关。日本历史大体上并没有纵横捭阖的社会变革,日本地理环境又狭窄而修长,的确无法产生“壮阔”的精神气质。加上日本岛四季分时,景色变化无常,各种奇异的景致自是美不胜收。所以,日本诗歌在吸收中国古典诗歌的营养时,便“感同身受”地汲取并发扬了“优雅”的诗歌美质,而对于博大的中国诗歌中那“壮阔”或“崇高”的部分便自觉与不自觉地予以摒弃。所以有学者称日

中国古典诗词以及其对松尾芭蕉的独创俳句体的影响

中国古典诗词以及其对松尾芭蕉的独创俳句体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6-06-15T15:46:32.267Z 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9月作者:龙娴[导读]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松尾芭蕉个人生平,其次解释了日本同行引用中诗句的原因。本文将集中讨论中国古典诗词在松尾芭蕉的著作《奥之細道》中的映射,并以中国古典诗词的引用为例进行讨论。龙娴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本文旨在介绍中国古典诗词以及其对松尾芭蕉的独创俳句体的影响。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松尾芭蕉个人生平,其次解释了日本同行引用中诗句的原因。本文将集中讨论中国古典诗词在松尾芭蕉的著作《奥之細道》中的映射,并以中国古典诗词的引用为例进行讨论。关键词:松尾芭蕉《奥之細道》俳句中国古典诗词松尾芭蕉是江户时代(1603-1868)早期的一名俳谐(俳諧)诗大师。在他三十多年的俳谐诗大师的艺术生涯中,松尾芭蕉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和无数的诗歌。松尾芭蕉的诗歌独具一格。他开创的诗风被称为蕉風,蕉风诗充满了对普通事物和情景的现实描写。对人物和事物的写实是松尾诗的显著特点。 有很多关于中国古典诗词的风靡程度和日本文学作品中为何对其不计其数地引用的调查研究。而精确地指出一个中国古典诗词为何在日本受追捧的主要原因是极其困难的。将中国文学作品作为参考以及思想源泉似乎已经是日本几个世纪以来的诗词创作的传统。于是,古典诗词引用、文学中心思想和主题以及中国著名诗人的名字都在本社会中受教育的群体中收到了广泛认知。对中国经典著作的参考和引用被视为作者受到的优质教育以及作其作品的内容丰富措辞优雅的证明。对中国诗作的引用被视为使得本国诗作锦上添花的重要部分。中国研究者黄佳慧说,松尾芭蕉十分感动于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但他无法用传统日本文字以及修辞方法精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他只能引用中国经典著作,此举使我们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到很多类似要引用。黄佳慧认为,中国古典名著极具诗意并且更能以其奥妙的隐喻生动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 松尾芭蕉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他非常熟悉中国经典文学并且熟记于心,所以他依赖记忆来创作诗歌。自然地,只用记忆来引用源文本可能会导致很多错误和误解,创作出的新文本也可能同源文本有很多不同。用另一句话来说,松尾芭蕉只把他曾读过的中国文学中他能记住的部分运用到了他的诗歌创作中。同时,这些他读的中文诗是日文翻译本,在长长的几个世纪中,这些翻译本距离刚达到日本的原版已经被抄录了很多遍。因此,从他的俳句中发现的那些可能来自中国诗歌的理解和片段也都和源文本中的不同了。根据翻译版本,那些引用只和中国诗歌有着隐约的相似之处。这就是为什么松尾芭蕉原创诗作中引用的片段和那些他本来想引用的中文诗截然不同的原因。 在《奥之細道》中的很多诗作里面看出其对中国诗作的参考,还能在俳句的字里行间看出。而这些引言中经常出现在主人公予的独白和其参与的对话中。从这些引用中可以看出予是一个受过优质教育的品性优雅的人士,而能的看出文中的予就是以松尾芭蕉为原型穿造出来的人物,他们不仅都对中国诗作有着很浓厚的兴趣,还有相同的艺术品位。 松尾芭蕉在旅行时参观了平泉的中尊寺光堂. 他记住了庞大家族奥州藤原的故事。松尾芭蕉被他们的悲剧故事感动,想起了三个有名的中国诗人并用他们的诗来作为自己作品的灵感源泉:「三代の栄輝一睡の中にして」「功名一時の叢となる」「國破れて山河あり、城春にして草青みたり」。「一睡」部分来源于一个古老的故事“邯鄲の枕”,这个短语描绘了一个关于权利与荣誉的梦,梦想有朝一日权倾天下,但最终却失败了。在中文原文中,有一个人梦到自己过着很富有且位高权重的生活,但醒来却发现那只是一场梦。松尾芭蕉在他的文章中用这个比喻一个很庞大的家族,这个家族美好的梦被突然间的惊醒完全摧毁。梦想着权利然而醒来全发现什么也没有是中国文学常见的主题。从室町时代被日本作家采用。直至现在“邯鄲の枕”一词仍然是很多描述人们美好梦想谚语的来源。其次,这篇文章聚焦于“功名一時の叢となる”一词。来源于对一首中国古代诗歌的引用。松尾芭蕉想起了这个短语描述了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揭示了人类毫无疑义的生活。这短语基于中国诗歌功威名遂而身退天之道。短语“國破れて山河あり、城春にして草青みたり”是基于杜甫的诗。杜甫在公元757年因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而写下《春望》。诗中他描写了他参加的长安叛乱的余波。然而松尾芭蕉并没提及那场叛乱,而是描写了他双眼所见的情景。他回忆了在他出生前五百年发生的一场战乱并引用了一部分诗句来表达他的情感。这首杜甫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来描述叛乱后一片狼藉的城市在春天长出了鲜绿的草。而在日本,这句诗则是用来表达大自然的力量。可以说松尾芭蕉的措辞代表了人与自然永恒的斗争。 还常常引用李白的诗。可以举一个松尾芭蕉引用李白诗的例子。当他到箱根,看到一个小孩,在福士川河边哭泣。看到一个既小又被遗弃的小孩,松尾芭蕉写到“猿を聞く人捨子に秋の風いかに”。作为一个岛国日本总是要进行挣斗以此将人动口增长处于控制之下。可以说在相对于和平的江户时代,无数的堕胎和孤儿持续增长。尽管松尾芭蕉被这些贫穷的孩子的命运深深的打动,并且为之悲恸,他也做不了什么可以去帮助那些小孩。用李白的诗作为灵感的来源,他借助了一个短的俳句诗去表达了他的悲伤以及无能为力。来自于李白所写的一首诗“早发白帝城”这个词语“猿を聞く”代表着巨大的悲恸。李白的这首诗是受一个中国传统故事启发,故事是有只猴子,她的孩子被掳走,她尖叫着寻找她的孩子但无疾而终,最后她郁郁而终。 松尾芭蕉对李白和杜甫的偏爱似乎尤为突出,但他的创作灵感也来自于很多别的中国诗人,列举几个,如韩愈和苏轼。 本文精简地介绍了中国诗作对松尾芭蕉作品的影响。可以说中国古典文学广受日本高教育者所知。这也是中国文化对日本及其文学的巨大影响的举证。不仅是松尾芭蕉,还有数不清的日本诗人家和作家在那段时期都受中国诗作的启发,这种影响和启发一直持续到现代社会。 参考文献 [1]井本農一,芭蕉入門[M],东京:株式会社講談社,1977 [2]饗庭孝男,芭蕉[M],神保: 集英社,2001 [3]佐藤勝明,松尾芭蕉[M],东京:羊書房,20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