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dm),

厘米( ),毫米(mm),微米( ),纳米( )。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 m 1m= dm 1dm= cm 1cm= mm 1mm= μm

1m= μm 1m= nm 1μm= 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 、篮球直径、指甲宽度cm、

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

(3)“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

用。(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4)“读”:读数时,视线要。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5)“记”:测量结果由和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

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6、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

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

原因是:。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

度值都是mm,则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7、误差:

(1)定义:叫误差。

(2)产生原因:、

(3)减小误差的方法:、、。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而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二、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2、单位换算:1h= min= s

3、测量工具:停表等

三、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物体叫做参照物。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

静止取决于,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3、相对静止:如:飞机加油机和受油机、联合收割机和卡车、地球的同步卫星

和地球等。

4、、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和。

四、机械运动

1、定义: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观众采用:;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终点计时员采用:;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实际

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

法是。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 (2)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理量

计算公式: 变形 ,

B 、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 两单位中 单位

大。换算:1m/s = km/h

1.1

速度图象:

Ⅱ 变速运动: A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 、平均速度: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 测路程,用 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1、v 2、v 则 。

E 、常识:人步行速度1.1 ,自行车速度5 小汽车速度108

光速和无线电波 m/s

Ⅲ实验中操作过程和测量结果的评估:

(1)小车滑下后开始计时,导致记录时间偏小,测量平均速度偏 ;小车还

没有滑下就开始计时,导致记录时间偏大,测量平均速度偏 ;

(2)如果小车滑下速度太快,不便记录时间,采取措施: ;

如果小车在斜面上不能滑下,将斜面调陡些;

(3)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比上半程的大,是因为 。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及传播

1、声的产生:

声是由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停止,声音停止。(实验验证:鼓和轻质泡沫,鼓膜振动发声,泡沫跳动起来——转换法)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 (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

传声。固体的传声效果比空气好。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 v 是个恒量,与路程S 和时间t 关系 总时间

总路程

(2)真空不能传声

A.实验探究:把闹钟放入真空罩中,逐渐抽出空气,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

进入玻璃罩中,声音逐渐变大,这说明什么?;

抽出空气声音逐渐减小加于科学推理说明;无论是怎样抽,总能听到声音,可能原因是。

B.解释现象:月球上无空气,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交谈其原因;

不能用声波的反射来测地球距月球的距离等。

3、声音的传播速度

(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和有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声音的传播速度

不同,一般情况下υ

固﹥υ

﹥υ

。解释:在装满水的长钢管中,一端敲击,

另一端听到次敲击声的原因等。

(2)记住:15℃时在空气中速度m/s 解释:先见闪电后听雷声的原因;

见烟记时比听声记时准确的原因等。

4、回声现象

(1)回声产生原因:声波的。

(2)产生的条件:A.时间: 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秒以上;B.距离: 人与障碍物间距离至少是米以上。解释:室内谈话效果比室外好——回声加强原声;礼堂里墙面做成“蜂窝状”的目的——吸收声音,减弱声的反射,从而减弱回声,以免干扰原声。

(3)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等;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回声定位即技术。

5、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

播→鼓膜的振动。(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二)乐音及三个特征

1、音调:

(1)音调即声音的,跟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设计实验探究:注意控制振幅不变)

(2)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叫频率。人的发声频率范围为85——1100 Hz;人耳听觉范围:20Hz———Hz。

超声波:高于Hz的声波。(蝙蝠、海豚可发出)

次声波:低于Hz的声波。(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大象之间的交流)

解释:解释蚊子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蚊子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频率范围内。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1)响度跟发生体的和有关。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分散---医生的“听诊器”。

(2)实验探究: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

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A. 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

B.声音的大小跟有关。(实

验中运用了转换法和放大法——纸屑跳动、乒乓球的摆幅等)

3、音色:指声音的,由决定。人们根据能

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辨人——依据不同人的来

判定;高声大叫——指;高音歌唱家——指。

4、乐器的分类:

打击乐器——如:鼓;打击的力度改变,鼓膜的松紧程度改变;

弦乐器——-如:二胡、古筝、提琴等;靠弦的振动发声的;响度与拨动的力度有关;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程度有关,长而粗、松

的音调,短而细、紧的音调。(调弦——调音调)管乐器——如:笛类、号类等;靠振动发声的;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的有关,空气柱长的音调,空气柱短的音

调。(注水时听声判断是否满—音调变高)

(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

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

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人耳能

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了保证休息和睡眠,

声音不得超过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得超过 dB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得超过 dB。

3、控制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即:(1)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如:安装消声器、、禁止燃放鞭炮等。

(2)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如:安装、双层玻璃;把门窗关闭;

植树造林等。(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用手捂住耳朵、

用棉花塞住耳朵等。

(四)声的利用

1、利用声传递信息:雷声预测下雨、铁路工人敲击钢轨听声判断螺栓是否松动、

蝙蝠的回声定位(声呐技术)、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超声波的、倒车雷达等。

2、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1)实验:敲击鼓膜振动发声,同时看见烛焰在摆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2)利用的例子:超声波清洗精密的仪器;;超声波清洁牙齿等。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程度。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l标准大气压下,

沸水的温度是℃,0℃和100℃之间有l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工作原理:利用的性质制成的。

②结构:温度计的主要部分是一根内径很细但很均匀的玻璃管,玻璃管的下端有

一个玻璃泡,在玻璃管和玻璃泡里装有适量的液体(水银、酒精、煤油等),管上标有均匀的刻度。

③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以便准确读数(二弄清);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全浸、不碰底或壁);

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再读数;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

④体温计的使用方法:人的正常体温为℃;测量范围为35℃~℃;

使用前握住上部用力向下甩一下,使玻璃管中的水银退回玻璃泡;可离开人体读数。体温计里玻璃管做成三棱体作用:相当于,起放大液柱作用。

二、物态变化

(一)熔化和凝固

1、熔化:①定义:物体从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等;非晶

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

③熔化特点:热,温度不变④晶体熔化图象:(晶体熔化规律选

图;非晶体熔化选图)⑤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

⑥应用:夏天吃冰棒解热、下雪不冷化雪冷、用冰降温冷却物体(蔬菜上

放冰);弄清熔化图象每一段的意义——物体所处状态?吸放热情况?温

度是否变化?

2、凝固:①定义:物质从叫凝固。

②晶体凝固特点:固液共存,热,温度不变(凝固图象选图);非晶

体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凝

固图象选图)

③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④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⑵继续热。

⑤应用:冬天;地窖里放桶水,水凝固放热,使地窖里温度不致于太低;

高温地区测温度时,温度计选的温度计;低温地区测温度时,

温度计选 的温度计。(选“水银温度计”或选“酒精温度计”)

⑥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放热温度不一定降低。(两个物体要发

生热传递的条件必须存在温度差)。

(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 ,叫做汽化,汽化需 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 和 。

(1) 蒸发:

①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 发生的较缓

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高低; 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

的快慢还与湿度有关。

③液体蒸发 热,温度 (有致冷作用)——设计实验证明。 ④解释:晒衣晒粮、泼水降温、植物蒸腾作用、大树底下好乘凉等。

(2)沸腾:

①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 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

现象。

②液体沸腾的条件:A 温度达到 B 继续吸收热量。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

温度。

③水沸腾时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 ,到水面破裂,里

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虽继续吸热,温度 。

④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气压增大

时 (高压锅的原理)。

⑤沸腾实验探究有关问题--观察沸腾时的现象A 气泡大小: B 温度变化情况:沸腾时,虽然吸热,温度 ;C 沸点偏小(或偏高)原因: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或高于标准大气压);D 缩短实验时间方法:a 减少水的质量;b 加盖,减少热散失;c 开始实验时,用初温较高的水加热;d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E 绘图象及分析得出结论等。

⑥解释现象:高山上煮鸡蛋不容易熟、高压锅的原理、双层锅的作用、纸锅烧水等。

2、液化:物质从 的现象。液化 热。

(1)液化的两种方法: (所有气体都可液化);压缩体积(举

例:石油液化气、气体打火机、火箭燃料用液氢等)。液化的好处:体积

图1 图2 图3 图4

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2)“白气”和水蒸气:冬天人们嘴里哈出“白气”,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这里的“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漂浮在空气中形成“白气”。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的气体。

(3)应用:解释“白气”成因;“雾”“露”的成因、汽车冬天开空调时挡风玻璃上的“雾”在挡风玻璃上的侧,其原因;

汽车夏天开空调时挡风玻璃上的“雾”在挡风玻璃上的侧,其原因;

(三)升华和凝华

1.升华:

(1)物质从。如:冰冻的衣服变干;灯丝变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樟脑丸变小等。

(2)升华热可以制冷。①生活中常用升华吸热的现象得到低温,例如: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升华吸热来冷藏食物;②人工降雨(分析整

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向空中撒放干冰,干冰升华热,周

围空气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有的成小水滴;有的直

接成小冰晶;小冰晶下落过程中成水,和原来的小水滴

结合在一起形成雨);③舞台上的“烟雾”;森林灭火等

2.凝华:物质从。凝华过程中要热。如①冬天的早晨,

教室玻璃窗上侧会出现一层冰霜,是室内水蒸气遇冷凝华产生的;②

“霜”的形成;③“雾凇”的形成;“雪”的形成④用久的灯泡变黑等。(四)1.水循环与水资源解释:云、雨、雪、露、雾、霜等成因节水措施。2.

电冰箱的工作原理————致冷剂先吸热,导致冰箱内温度降低,

再放热,把热“搬”到室外,(解释:箱壁发热的原因及节约电

能的措施等)。

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自身能够的物体。如太阳、流星、火山、灯等。注意:月亮、

眼睛、镜子光源,(填“是”或“不是”)。自然光源:太阳、星星、

萤火虫、灯笼鱼等。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光线:是人们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的直线,它是人们研究光现象的一种方法。光线是实际光的理想化模型,所以是不存在的。

2.光的直线传播条件:

(1)光才沿直线传播。实验探究:显示光路的方法:在空气中-----喷水雾法;烟雾法;在水中-----滴几滴蓝墨水;滴几滴牛奶。(注:若介质不均匀,光在其中会发生折射现象。如早上初升的太阳实

际还在地平线以下及在海面、沙漠中经常出现的海市蜃楼现象便是光在不均匀大气中发生折射造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2)应用:排队对齐、、皮影戏、射击要领“三点共线”(射击瞄准)、激光测距等。解释:(1)影子的形成(2)日食、月食的形成(3)小孔成像(立的像)(注: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小孔成的是物体的倒立实像,此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孔的距离有关)

(3)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C= m/S。释解: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测发生雷电云层距人的距离。(注意:光年是单位,它是指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任何物体的表面都

会发生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

(1)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反射角入射角。(简记: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2)在实验中,如果把反射光线那面纸板向前或向后折,看不见反射光线,说明

(3)注意: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不是与镜面的夹角;

(4)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3、反射分类

(1)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如:黑板反光——黑板发生的是反射。

(2)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凸凹不平,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反射)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1)实验探究:①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够看见后面的虚像和未点燃的等大的蜡烛,便于位置。②用等大未点燃的蜡烛替代像——便于比较。③在实验中测量像距和物距不等的原因分析:可能是;可能是玻璃板有厚度;玻璃板放倾斜等。④未点燃蜡烛和像不能完全重合:原因。

⑤虚像(“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⑥实验中看到两个虚像的

原因:,应选用较(填“厚”或“薄”)的玻璃板做实验。⑦实验在(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效果较好。

⑧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⑨看到的烛焰的虚像是光

的现象;看到后面未点燃的蜡烛是光的现象。(2)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等大、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成的是立的像(正立的等大的虚像)。即像物等大、像物等距;像和物对称。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注意:人走近平面镜时,人的像大小始终不变。人走进平面镜时,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变小,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变小,像的大小不变)

(3)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包括透镜)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立的,能成在光屏上。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都是立的。(4)平面镜的应用:①水中的倒影②平面镜成像③潜望镜(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只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③自行车的“尾灯”

(5)解释现象:光污染(镜面反射光)、小轿车挡风玻璃倾斜安装的原因、夜间行车室内不能开灯的原因等。

5、球面镜:(一般了解)

(1)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应用:机动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2)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平行光射向凹面镜会会聚于焦点;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应用:太阳灶、手电筒反射面、天文望远镜)

(三)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

种叫光的折射。

2、折射规律:简记:三线共面;两线分居;空气中角大。注意:当光线垂直射向

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

3、折射成像:(1)水下人看水上物时,物体位置变;水上人看水下物时,物

体位置变。

(2)池水变浅、钢笔错位、水中的筷子变弯折、海市蜃楼、叉水中鱼等。这些现象都是光的形成的虚像。

4、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白光通过棱镜后会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成为光的色散。雨后“彩虹”是光的现象(实质是光的折射现象);“彩虹”是光的现象。

(2)光的三原色:红、、蓝。

(四)看不见的光

1、红光的外侧---红外线;具有热效应,温度计的示数最高。应用的实例:红外

线烤箱、红外线夜视仪、浴室内的红外线暖灯、电视机的等。

2、紫光的外侧----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应用实例:用紫外线杀菌、消毒;

验钞机;用紫外线鉴别古画等。阳光的紫外线非常强烈,对人体皮

肤伤害很大,晒的时间长了引发皮肤癌,但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

想象的那么厉害------有臭氧层保护。因此,我们要提倡使用无氟

冰箱,防止破坏臭氧层。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一)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2、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薄透镜中心可

认为是光心)

3、焦点:

(1)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它是实焦点,可用找“亮点”法测焦距: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D;凸透镜的焦距f =D(如果雨天没有太阳光可用白炽灯替代,方法与上同)。

(2)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虚焦点不能用纸屏承接(据此可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3)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二)分类:

1、凸透镜:(1)结构特征:边缘,中央;(2)图例:;(3)对光

的作用:对光起作用;(4)解释:冰透镜取火、不能在森林

里乱丢透明有水的塑料瓶、雨后及时揭掉草上的塑料薄膜等。

(5)凸透镜的作图口诀:经心直传去;平行折过焦;过焦折平行。

即:经过光心的光线沿直线传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典型图:

F F

2、凹透镜:(1)边缘,中央。(2)图例:;(3)对光的作用:

对光起 作用;(4)凹透镜的作图口诀:经心直传去;平行反过

焦;对焦折平行。

即:经过光心的光线沿直线传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折射

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通过对方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主光轴

平行。

典型图:

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一)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简记:

三心等高),目的是: 。

2、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

在焦点以内(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② (不成像)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3、成像规律总结:

(1)一焦分虚实:u =f 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u>f ,成 像,u =f 不成

像,u

(2)二焦分大小:u=2f 是成缩小的像与放大的像的分界点,u >2f 成 的实

像,u=2f 成等大的实像,f

(3)凡实像都是 立的,能在光屏上呈现,物像异侧;凡虚像都是 立的,

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物像同侧。但不论是实像还是虚像都能用眼睛看到。

(4)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反之亦然——物远像近像变小):

即:物体从2f 以外的地方逐渐靠近f 时,像距在变大,同时像的大小也在逐

渐变大;反之,物体从f 逐渐远离凸透镜(物距增大)时,像距在变小,

像的大小也在变小。

(5)成虚像时,与成实像的情况相反。

(6)比较像物大小,只要比较像距与物距大小就可以了。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

远像近小”。

(二)透镜的应用

1、照相机的成像与调整。

照相机就是利用凸透镜u > 2f , 这个原理制成的。照

F F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像变大 (变小)

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胶片上会出现景物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像在f< v<2f )。

调节方法:摄近景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也增大,即镜头向外伸出一些,离胶片远一些(暗箱应拉长些),像大一点(即:物近像远像变大);摄远景时,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也变小,即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像小一点(即:物远像近像变小)。照相机上光圈的作用是控制进入照相机的光线多少,快门控制进光时间。

2、幻灯机、投影仪的成像与调整

幻灯机就是利用凸透镜f< u<2f 能成像这个原理制成的。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幻灯片是物体,银幕相当于光屏,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比镜头的焦距稍大。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倒插(像在v > 2f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为了使屏幕上有更大的图像,应增大像距同时减小物距,即幻灯机应离屏幕远些,同时幻灯片离镜头近一些。

3、放大镜

成像条件:放大镜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必须把物体放在凸透镜(u < f )的一倍焦距以内。

成像过程:把凸透镜靠近要观察的物体,使物距小于1 倍焦距,透过透镜便可以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所成的虚像和物体在镜的同侧( v > u )。

口决二: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三、眼睛和眼镜

1、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方,看不清物体;矫正办法:配戴透镜制成的眼镜;预防:(1)经常做眼保健操(2)同时注意用眼卫生等。

2、远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方,看不清物体;矫正办法:配戴透镜制成的眼镜。

四、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

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

镜。

物镜:成倒立的、的实像(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

目镜:成立的、放大的虚像(它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

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物镜:成倒立的、的实像(它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成像)。

目镜:成正立的、的虚象(它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视角:物体的边缘跟眼睛所夹的角。视角越大,成的像越大。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知识点

一、质量:

1、定义: 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 ,常用单位: 、 、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 一个苹果约 150 一个鸡蛋的

质量约 50 一头大象约 6 一只鸡约2 人的质量约40—60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 、 、 、 而改

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

具 ,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

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 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 。

②“放”:把天平放在 ,把游码 “移”到标尺 。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 ,这

时横梁平衡(调节方法:“指针偏左向右调,指针偏右向左调”)。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 盘里,用 向 盘里加减砝码,并

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 。(放最小砝码指针右

倾,取出左倾时,调游码)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砝码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拿

C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 方法:A 、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 、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两次称量)、微小质量(积累法)。

二、密度:

1、定义: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V

m =ρ 变形公式 ρm =V V m ρ=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 ,常用单位 。这两个单

位比较: 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 3= kg/m 3 1kg/m 3=10-3g/cm 3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V

m =ρ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 与 V 成 ;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 。

5、图象:右图所示的物理意义: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3)由图可知:ρ甲>ρ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 (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看”:单位:1毫升(ml )= 厘米3 ( cm 3 )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 相平。

三、测密度:

1、测固体的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2、测液体密度:(步骤:“称”“量”“称”)

⑴ 原理:

浮在水面: 工具(量筒、水、细线) 方法: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 1;2、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 2,物体体积V=V 2-V 1 沉入水中: 形 状 不 规 则 形状规则 工具:刻度尺 体积 质量 工具 原理:

⑵ 方法:

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 1 ;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

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 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 1-m 2)/ V

四、密度的应用:

(1)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2)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 算出它的质量。

(3)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 V=m/ρ算出它的体积。

(4)判断空心实心:

注意:(1)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温度升高时,质量m ,体积

V ,由ρ=m/V 得,密度ρ (填“变大”“不变”“变小”)。

(2)水在0℃——4℃间反常膨胀(热缩冷胀),当温度升高时,质量m 不变,

体积V 变小,由ρ=m/V 得,密度ρ变大,在4℃时密度最大;4℃以上

符合一般规律。

解释:(1)为什么在冬天自来水管会被冻裂?

冬天,自来水管中的水结冰时,质量变 ,密度变 ,由V

m =ρ 得,体积变 ,自来水管冻裂。

(2)加热物体从 方加热,冷却物体从 方冷却。冬天,暖气片应该安装在窗子的 方。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部完整版

马店小学霸教育培训学校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备课2017人教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 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 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1—1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实验探究专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一.填空题(共6小题) 1.(2014春?成都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帕斯卡裂桶实验”表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有关. 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2)通过探究得出: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些条件?.3.(2010?桂林)小华在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时,其中一步的操作如图所示,这样操作的错误是:物体不在上运动.纠正错误后,若使木块由铺有毛巾的木板运动到光滑的木板上,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2012秋?思明区校级期末)如图是张鹏同学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示意图,在实验中分别给水平木板表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棉布等),并在木块上分别放置不同质量的砝码进行实验,他们记录数据如下表: 接触面拉力(N)压力情况a木板b木板上垫棉布c木板上垫毛巾 1、木块上没加砝码0.6 1.3 1.9 2、木块上加200g砝码0.7 1.5 2.2 3、木块上加450g 砝码 1.0 1.8 3.0 (1)比较表中各行数据可知,在不变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 (2)比较表中各列数据可知,在不变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受到的压力大小有关,物体受到的压力越小,摩擦力越. 5.(2014春?高安市期末)如图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在此实验操作中必须让木块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 (2)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相同时,,滑动摩擦力越大. (3)比较和两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一定时,接触面越,滑动摩擦力越大. 6.(2015?广东)如图是“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甲图所示,将小桌放在海绵上;乙图所示,在小桌上放一个砝码;丙图所示,把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并在它上面放一个砝码,①比较两图可知,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②比较乙丙两图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③此实验中运用到的主要探究方法是. 二.解答题(共24小题) 7.(2011春?锡山区期中)某校初二(1)班物理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1)第一组做“探究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实验.他们用橡皮泥为实验对象,用小刀将橡皮泥雕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被测物体形状重力G/N 橡皮泥正方形 4.8 圆形 4.2 三角形 3.6 分析实验数据,同学们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他们的结论正确吗?请你对此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作出评价.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物理八下知识点 第七章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不一定接触,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它们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可以产生两种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或者说使物体发生形变 )。 2、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一般用大写字母 F 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其符号是 N 。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则只表示出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3、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拉力、提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并且它们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这两个物体互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4、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其作用点叫重心,施力物体是地球,用符号 G 表示,其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即与水平面相垂直。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采用悬挂法来确定。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是 G=mg ,其中G 表示重力,单位是 N ,m表示质量,单位是 kg ,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其值是 9.8N/kg ,它表示的含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9.8N 。 5、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理解时注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如人在行走时摩擦力与人行走的方向相同,用传输带运送货物时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滑动摩擦力作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全汇总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

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 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 2 3 1 ㎝ 2 3 1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 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 (二)、误差: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初中八年级下物理《力》实验题组卷及答案解析

初中八年级下物理《力》实验题组卷 一.实验探究题(共40小题) 1.如图所示的实验仪器的名称是,它的量程为牛,使用前应沿调零,它现在的示数为牛。 第一题第二题 2.如图为弹簧测力计未挂任何物体时竖放的情景,若没作调节,把重1N的钩码悬挂在它的挂钩上,测力计示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N;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无处不在的弹簧 弹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弹簧的特点就是在拉伸或压缩时都要产生反抗外力作用的弹力。而且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英国物理学家胡克研究得出结论: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式中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的单位为N/m,生活中说有的弹簧“硬”,有的弹簧“软”,说的就是它们的劲度系数不同。 弹簧工作时的形变量与它受到的外力的关系图象称为弹簧的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使用弹簧时,须根据特性曲钱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否则易造成永久形变,从而失去相应的功能。弹簧具有以下功能: 1.测量功能,利用弹簧的上述性质可制成弹簧测力计; 2.复位功能,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弹簧就能恢复状态,例如,许多建筑大门的合页上都装了复位弹簧,人们进出后,门会自动复位。人们还利用这一功能制成了自动伞,自动铅笔等用品,十分方便。此外,各种按钮和按键也少不了复位弹簧;3.带动功能,机械钟表,发条玩具都是靠上紧发条带动。当发条被上紧时发条弯曲形变,存储一定的弹性能。释放后,弹性势能转变为动能,通过传动装置带动转动,枪支也是利用弹簧的这一性质工作的; 4.缓冲功能,在汽车车架与车轮之间装有弹簧,利用弹簧的弹性来减缓车辆的颠簸。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章简单的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 教材分析:1、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验、周围现象去进行教学。可以利用课本外的实验、现象去 进行教学。 2、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并 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有关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无————因为暂无相关 内容 二、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 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 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 —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 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 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 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声波:利用录像 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 4三、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 外练习。 五、课后活动: 练习:物理套餐的部分内容。 作业:16页1、2、3题。 教学后记: 1、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 可降低难点。 2、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初中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实验计算题考试试卷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实验计算题压轴试卷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4) 一、实验题计算题压轴题等 1.如图甲所示,长为 80cm 的杠杆 CD(质量忽略不计)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连接 A、B 两个物体,在水平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其中OD=20cm;物体A、B 的质量分别为 2.4kg 和 6kg,底面积分别为 100cm2和 200cm2。求: (1)B 物体的重力大小为多少? (2)A 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3)用木板在水平方向轻轻托住 B 物体,使A 物体对地面的压强和 B 物体对木板的压强刚好相等,如图乙所示,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求此时 A 物体受到的绳子拉力大小为多少? 2.一艘体积为3200m3的潜水艇,水舱未充水时总质量为2.4×106kg,(海水密度取 1.0×103kg/m3,g取10N/kg)求: (1)当潜水艇在未充水的情况下漂浮在海面上,排开水的体积是多大? (2)若此潜水艇全部潜入水中,还需吸入水的重力是多少? (3)潜水艇潜入水中深度为80m时受水的压强是多大? 3.如图是一种简易温度计,外界温度改变会使小球受到的浮力发生变化而运动,进而引起悬挂于下端的金属链条长度发生改变,最终小球重新悬浮于液体的某一深度,同时指针指示温度值。(小球体积变化可忽略,写出计算过程) (1)若该温度计中小球重为0.15N,体积为30cm3,20°C时容器内液体密度为 0.9×103kg/m3,则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多少? (2)被小球拉起的金属链条的质量是多少? (3)若小球与金属链条完全分离,则小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多少? 4.将重为6N、底面积为100cm2的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往容器里注入20cm深的液体。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体积为400cm3的物体A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0N;将物体A 浸没在液体中时(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5.2N(容器的厚度不计,液体始终未溢出)。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教 案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1.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来自于生产、生活。人们对力的认识也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 那么,什么是力它又是如何作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进入今天的学习!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1、认识力 演示实验:手握握力计、折弯 铜条、棒击小球、弹簧拉钩码。以 上实验可用投影仪展示,以利于 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记录,分析情况。提 问:以上实验都有哪些特点你们还 能举出哪些这样的例子 观察老师演示实验,观察投 影仪展示试验情况。引导学生讨 论得出结果:以上实验都是一个 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们 有的外形发生了变化,有的运动 状态发生了改变。 学生再举出一些力的作用的 例子:运动员举重、踢足球、拉 车、折树枝…… 通过观看实验与学生讨论发 言,使学生明白:力是物体对物体 的作用。 学生明白力的概念。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老师做实验: (1) 弹簧拉钩码。 多媒体放映: (2) 小车撞击绷紧的橡皮筋。 (3) 两人站在冰上,一人用 力推另一人。 带领学生讨论、分析。提问: 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 观看实验:弹簧拉钩码时自 身也被拉长;小车撞击橡皮筋时 自身运动方向改变;一人推另一 人自身也被向后推。分析:当弹 簧是施力物体时,钩码是受力物 体,反之,当钩码是施力物体 时,弹簧是受力物体。其他也是 这样。 老师通过大量实例使学生明 白:两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每一 个物体即是受力物,同时又是施力 物。它们的力是相互的,是成对出 现的。 学生明白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概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力》复习提纲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三、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一.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8。每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错选或不选的均 不得分) 1.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 在水平操场上滚动的足球,最终要停下来 B. 人走路被石头绊倒会向前倾倒 C. 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 D. 子弹从枪膛里射出后,虽然不在受到火药的推力,但是仍向前运动 2. 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漂浮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越大 C.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在水中的位置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D. 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3. 悬浮在水中的潜水艇排出水舱中的一部分水后,潜水艇将() A. 下沉 B. 上浮 C. 仍悬浮在水中 D. 先下沉后上浮 4. 同一艘船从河里驶向海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海水水ρρ<)() A. 船受到的浮力变小,船身沉下一些 B. 船受到的浮力不变,船身浮上来一些 C. 船受到的浮力不变,船身沉下一些 D. 船受到的浮力变大,船身浮上来一些 5.在标准大气压下,大气压对你的一只大拇指指甲表面的压力大约是() A. 1N B. 10N C. 100N D. 1000N 6. 如图1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在两边的钩码下,各加一个同样的钩码,则() A. 杠杆仍平衡 B. 杠杆右端下降 C. 杠杆左端下降 D. 无法判断 7. A. 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B. 可以省力,同时也可以省功 C. 可以省距离,同时也可以省功 D. 只有在费力情况时才能省功 8. 用如图2所示滑轮组提起重G=320N 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F=200N A. 120N B. 80N C. 60N D. 无法计算 9. (2)天平和砝码、(3)统一规格的长方体木块2~3一组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2)、(3) B.(3)、(5) C.(3)、(4) D.(1)、(4)10. 在下列四种情况中,推力做功最多的是() A. 用10N 的水平推力把质量为m B. 用5N 的水平推力把质量为m 2C. 用10N 的水平推力把质量为m 2D. 用5N 的水平推力把质量为m 11.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全集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基本单位:______。成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为________。课桌的高度大约是_______。Pm2.5颗粒物直径小于________。长城长________。 2、长度的其他单位以及换算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使用: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首先要看清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如何正确放置刻度尺:___________(注意有没有从0开始、厚刻度尺如何放置)。 (3)读书时,视线要_____刻度线,读数时读到________的__________(至少读三遍)。 即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除刻度尺外其他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 4、特殊的测量方法: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化曲为直法(测曲线长度)。 5、时间的基本单位:______________。时间的其他单位以及换算关系:_________________。 6、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误差_____消除,只能_______。减小误差的主要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导体电阻的大小应用的方法是其中的______________。错误_________消除。 7、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错误的数据要先删除,剩下的数据求平均值。平均值要与题目中所给数据位数一致(四舍五入)。 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1、两种题型: (1)告诉研究物和参照物,根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研究物的运动状态。 两者位置发生改变:研究物是运动的 两者位置没有发生改变:研究物是静止的 (2)告诉研究物以及运动状态,根据研究物的状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研究物是运动的:选和研究物位置发生变化的。 研究物是静止的:选和研究物位置不发生变化的。 2、研究物的选择标准: (1)研究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是研究物本身。即不是所有物体都能做参照物。 (2)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认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3)一般选大地为参照物。 3、相对静止应满足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实验汇总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Array 3、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 验。 ⑴小芳用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之沿水平方向,根据 的知识,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⑵分析图甲、图乙可以得出结论: ⑶通过观察图甲和图丙,可得出 ⑷综合图1中的可以得出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是、 。 (5)如果将图丙中的小木块切去一半,再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 的关系是否可行理由是 (6)在图2中砝码和托盘的总重是3N,木块可以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 想要使木块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应该向左施加 N的拉力。 4、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正方体木 块,读数准确的弹簧测力计,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等。 (1)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发现弹 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很难读数,其原因是。 (2)为解决上述问题,小娟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 实验,解决了上述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填“一定”或“不一 定”)匀速拉动木板,如果此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N,那么所受摩擦力 的大小为 N。 5、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作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 验: (1)在实验中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比较与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 该实验说明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_____有关,还与 ____ 有关。 6、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1)如图1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型管内液面无论怎么样都不会出高度差,原因是。重新调整后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 型管内液面出现高度差;将橡皮膜放人酒精中,如图2所示,U型管内水面也出现高度差,这说明;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法(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中有高度差,通过(选填“a.从U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或“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或“c.向U型管内加适量水”)方法可以进行调节.(用字母表示即可) (3)比较1、2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有关; 比较1、3、4实验可以得出结论.(4)比较5、6图可以得出结论。 7、某同学通过实验来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做了如图14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1)对比分析a、c两次实验,得出的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 N (2)对比分析a、b、c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3)对比分析d、e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4)实心物体A的密度是 g/cm3(5)盐水的密度是 g/cm3 8、如图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中是通过比较来比较动能大小. (2)动能是指(填序号) A. 小球在斜面上时的动能 B.小球撞击木块前的动能 C. 小球撞击木块后的动能 D.木块的动能 (3)使同一小球从斜面上不同高度自由滚下,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的关系. (4)比较图甲乙可得结论. (5)甲同学通过比较乙丙两图,得出“质量大的物体动能大”,他的结论正确吗理由是 9、小明和小红一起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小明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小红认为也可以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调(选填“右”或“左”),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的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并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F1/N l1/cm F2/N l2/cm 111025 2210120 3215310 实验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3)小明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实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33691 km=1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 nm 31μm=10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 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 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 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 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 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 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 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 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实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 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 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 上册全套精品教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八年级物理实验题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汇总 1.刻度尺是测量的工具,测量前要观察刻度尺的、 和。 (1)使用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2)读数:视线要刻度线;估读到。 (3)记录:数据包括和。 (4)如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5)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6)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 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为()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 2.用停表测量,请观察如图甲机械停表的表盘,大表盘指针走一圈等于,使用停表测量时,用手握住停表,按一下按钮,表针立即走动,按第二下,表针走动,按下归零按钮时,秒针和分针都回到零点。 甲乙丙 (1)图乙停表的读数为。 (2)图丙秒表的读数为 s 3.利用公式可求出平均速度,因此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时需要测量的是和,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和。 (1)在图中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让小车由斜面的A点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2)图中AB段的路程SAB=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由B点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对吗? 。理由是。 4.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到橡皮筋在;边说话,边 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感觉喉头部分在;由此,我 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1)如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 空气,我们听到声音__________________,再空气逐渐进入玻璃 罩,注意到,声音又________________,这个实验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可以传播声音,而____________不能传播声音。 (2)用一张桌子做实验。一个同学轻敲桌子(不要使附近的 同学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到桌面上,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敲击声。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固体中和空气中哪个传播速度更快?__________________ (4)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___________敲打的声音,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时,将钢质 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 伸出桌面的一端,使它振动发声,显著改变钢质刻度 尺______________,比较改变前后钢尺振动的 ____________和声音的______________。 (1)物理学中把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频率与单调之间的关系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如下器材:甲乙两个不同的音叉,声波传感器,计算机等。当在声波传感器附近敲击甲、乙两个音叉时,观察到甲、乙两个音叉产生声波的波形分别发图a、b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由图可知甲、乙两个发声音叉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_相同(填声音的特性),你是通过观察图中声波的____________来判断的.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物理专题练习

八年级物理专题练习 一、作图题 【光的反射做图】:1.作出图中的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3. AB 、CD 是某一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请画出它们的反射光线,标出点光源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2)如图,MN是平面镜,A为发光点,B为反射光线上的一点。试画出经过B的点的反射光线和与这条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4.如图所示,一条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竖直向下射入井中,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并标出法线。 【 光的折射作图】:5. 如图,是不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的光路情况,请你在图中画出该入射光的折射光线的大概位置。 【 A (1)(3) .S (2) (4) (6) .B .A (8) (7)

8.如图,在凸透镜焦点F处放一平面镜MN,BF为一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请将图补充完整。 【力的示意图】 1.如下图,物体A从斜面上匀速滑下,画出物体A所受力的示意图 2.如图,一个盛水的杯中悬浮着一个小球,杯子放在斜面上,画出此时小球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3.物体A的质量为5kg,在图中A物体进行受力分析(g=10N/kg ) 30度角的拉力。已知拉力大小F=50N ,对小车进行受力分析。 二、基础知识训练题 1.声音是由 产生的。 停止,发声与就停止了。 2.声音靠 传播,真空 传声。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 。一般固、液体传声速度 气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______m/s 。声音在____体中传播最快,在___体中传播最慢。 3.回声与原声时差大于 s ,人耳可区分出它们。 4.人们感觉到的声音的 称为响度。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_______越大,响度就越大。人耳所能感觉到的声音的 称为声调。声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________越高,音调就越高。________用来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5. 是发声体作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或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 6.物理学中,用 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7.控制噪声途径:防止噪声_______;阻断噪声的______;防止噪声________。 8.声音的三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减弱噪声的途径:(1) ;(2) ;(3) 10、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和_______。 【光】 1.“日出日落”这句话中研究的运动物体是 ,是以 为参照物的。 2.小明同学陪爸爸到公园散步,他看到了柳树上左右摆动的柳枝在湖水中的“倒影”。则“倒影”相对于 是运动的,相对于 是静止的。 3.在下列空格填上合适的单位。 (1)乒乓球的直径为4 ;(2)头发丝的直径约为70 ;(3)一名中学生走了两小时通过的路程大约是3 105 。 4.你身体上最接近35mm长度的是( ) A.大拇指指甲的宽度 B.大拇指指甲的长度 C.头发丝的直径 D.肩膀的宽度 5.如图1所示,四个图都是用刻度尺测量一长方体的边长,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6.如图4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 。 7.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1) (2) (3) (4) 图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