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软集团,中软国际,文思信息等国内软件外包龙头企业分析对比

东软集团,中软国际,文思信息等国内软件外包龙头企业分析对比

东软集团,中软国际,文思信息等国内软件外包龙头企业分析对比
东软集团,中软国际,文思信息等国内软件外包龙头企业分析对比

东软集团,中软国际,文思信息等国内软件外包龙头

企业分析对比

发布时间:2011-11-24 文章来源:中国外包网作者:转载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一、行业概况

从总体来看,中国软件外包公司成立较晚,规模也不如印度著名公司大。但是,由于毗邻日本市场,再加上政府的支持,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及旺盛的国内需求,从9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十分迅速。

在过去10年中,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平均年增长达到了50%。虽然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09年的增速有所放缓,但是经过09年的短暂调整,行业增速在10年已经恢复到35.2%。根据工信部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软件外包服务出口35.7亿美元,同比增长38.1%,高于软件出口增速22.7个百分点。

外包行业“黄金十年”的高速增长造就了一批软件外包企业。虽然整体规模上和印度巨头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但是例如东软集团,中软国际,文思信息等公司的规模已经超过了一万人。据2010年7月IDC的报告,中国离岸软件市场规模将由2009年的28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7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4%。

目前中国大大小小的软件外包企业超过2000家,其中比较成规模的大概在20家左右。其中私营软件外包公司大多选择在美国上市。而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外包企业大多是体制内机构建立的外包企业(例如依靠东北大学创建的东软、浙江大学旗下的浙大网新以及中国电

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中软国际)。

为了便于跨市场比较,我们本次主要选择6家有代表性的国内软件外包公司进行分析,分别是美股的海辉软件,文思信息,软通动力,A股的东软集团,浙大网新以及港股的中软国际。

二、主要财务数据比较

1,主营业务/主要市场

虽然中国软件外包公司起家大体相似,但是由于公司的具体背景以及对外包行业不同理解,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大概分为两大类:1)以海辉,文思,软通和中软为代表的“纯软件外包”模式以及2)以东软和浙大网新为代表的“混合型软件外包”模式。

其中模式1)的公司发展路径大体遵循印度软件巨头的路径,即从ITO(信息技术外包)到BPO(商务流程外包)最后到KPO(知识流程外包)。选择这种发展模式的好处是有印度大公司的先例可循,并且国外的投资者非常认可。因此,这类公司往往通过吸引外资VC融资以及并购等方式扩大其规模,保持其相对的领先地位。但是这种模式的风险是很难实现跨越式超越,并且在高端咨询领域也会碰到印度巨头以及大型咨询服务公司(如IBM,麦肯锡、埃森哲)的狙击。

在这类公司中,软通动力的情况稍微有些特殊。这家公司一开始是以解决方案而并非软件外包业务起家的,这方面的背景使得公司能够在未来转型中有比较大优势。而软通也是所比较的公司中唯一一家把咨询和解决方案单列出来作为主要收入的软件外包公司。

以东软和浙大网新为代表的“混合型软件外包公司”则很早就把触角扩展到了软件外

包行业之外。比如,东软集团早期就选择了一条把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路子来走,甚至还生产自己的医疗设备。而当在某一个行业有了一定积累以后,东软就开始向顾问咨询、实施、售后服务转型,希望通过这种类似IBM的经营模式来拉动某一行业的解决方案。在尝到甜头以后,东软今年开始大规模的“去印度化”转型运动,宣布彻底向服务转型。甚至宣布希望未来东软的硬件产品也采取和客户分成的销售模式。

类似东软,浙大网新也很早就意识到了软件外包市场的激烈竞争。它采取的对策是1)在软件外包领域采取与客户“联姻”的策略,即与美国道富集团,微软等重要客户建立合资公司来承接外包业务。2)利用其本土优势(背靠浙江大学)主打“智慧城市“业务, 并早在2002年就与IBM联盟共同开拓国内市场。公司预计其2011年来自IT服务事业集团,即”智慧城市”业务(包括相关的网络设备与终端收入),将实现业务收入51.50亿元,远超过软件外包4.5亿元的收入。但是由于智慧城市业务只有大约5%的毛利率,远低于外包36%的毛利率,因此浙大网新仍然在努力拓展外包业务。

这种混合模式的好处是收入规模可以做的很大(东软和浙大网新的收入规模就是其他外包公司的3-4倍),并且可以防止过于依赖外包一个行业。但是缺点是非软件外包业务利润率往往很低,忙了半天往往发现实际上赚不到什么钱。

从主要市场来看,除了海辉软件,中国本土市场已经成为大部分中国软件外包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例如,文思信息中国业务2008年只占21.5%,但是2010年却提升到45%。而海辉副总裁也在去年对媒体表示,预计中国市场将在明年贡献公司40%的收入。预计随着国际宏观经济形势仍然不确定,中国内需的强劲增长将会是未来几年中国软件外包公司的主要驱动力。

2,收入,利润率和PE

从总收入规模来说,东软和浙大网新的收入最高。而其他几家外包公司的规模大体相差不大。但是,从净利润对比可以看出,虽然东软和浙大网新的收入是其他软件外包公司的

3-4倍,但是利润只有他们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对于这两家公司来说,虽然其软件业务的毛利率和美股上市外包公司相差不大,但是由于他们有其他重资产业务线的拖累,因此整体营业利润率非常低。例如,浙大网新“网络设备与终端”业务收入占整体收入的80%以上,但是其毛利率只有可怜到5.01%,因此影响了最终的利润率。

在纯软件外包厂商中,文思信息由于其主要业务集中在比较高端的研发外包领域,因此能够保持相对高的利润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从财务数据看起来“文思信息”的收入和盈利表现都还不错,但是市场只给它15倍的市盈率,不到海辉软件和软通动力的一半。主要原因是文思目前的CFO Sidney Huang曾经在2005年至2006年担任东南融通的CFO。而东南融通刚因为财务欺诈被摘牌。另外,也有投行分析师引用匿名人士的信息表示文思可能会丢掉其最大的客户华为(大约贡献公司10%的收入)。

当然,东南融通事件对于所有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外包公司都有影响。使得市场对它们的市盈率估值从一年前的60倍跌倒了目前的40倍左右。但是相对印度外包巨头只有20多倍的市盈率,能看出美国资本市场对于中国外包公司未来的增长潜力还是有期待的。

3,成长性

从公司的成长性来看,软通动力是每股外包公司中是表现最好的公司。与其他公司上市后业务增长率就会放缓的情况不同,软通动力自从2010年底上市后,连续3个季度一直是加速增长的,收入增长率从2010年Q4的40%变成了2011年Q2的50%。

相比之下,文思信息上市后前3个季度的收入增长率则从47%下跌到了39%。更为显著的是,软通动力的毛利润增长率一直以高于其收入增长。虽然利润的快速增长与软通动力直到今年2季度才扭亏为盈不无关系,但是强劲的增长也表明公司盈利前景相当优秀。今年第

二季度,软通动力在收入上和老牌的外包企业文思信息已经不相上下,在下个季度很有可能成为在美上市收入最高的中国软件外包公司。

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公司中,从营业数据上看,表现最好的是中软国际。由于公司业务长期以来一直以国内客户为主,因此其金融危机期间受到的影响并不太大。从2010年开始,公司连续3个季度保持大概40%多的速度增长。

对于东软集团来说,虽然其收入一直在稳步增长,但是从2010年上半年开始,公司的利润率有了大幅度下滑。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展开了一系列海外收购。同时,中国大陆人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也大幅度侵蚀了利润率。而浙大网新的成长数据的波动比较大,表明公司主营业务并不稳定。

3,公司规模和大客户

员工规模是软件外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为员工的多少取决于公司是否能接到大客户的单子。在这方面,文思、软通、东软和中软占有比较大的优势。

从大客户集中度来说,海辉和中软有着比较大的优势,其前五大客户只贡献公司不超过40%的收入。对于文思和软通来说,微软和华为都是其最大的两个客户,而且这两个客户贡献的营收都超过10%。

三、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乔布斯的经典案例表明,个体企业家、尤其是创始人,是一家公司的灵魂。企业不同的股权结构会对公司长远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公司大股东也会给公司业务发展带来不同的推动力。

1)海辉软件-没有主人的企业?

在美国上市的外包公司中,海辉软件被媒体描述为“没有主人”的企业。从上表中可以看到,海辉高管的持股比例相当“怪异“:本应是持股最多的董事长只占有不到1%的股份。而公司最大个人股东不是CEO,却是公司的副总裁。

海辉软件最早是由创始人李远明在大连海事大学内于1996年创建的公司。但是由于创始人在早期选择把其所持股份无偿转送给大连海事大学,因此当其在2008年上市前夕与公司战略发生分歧的时候,只能选择出走创业。海辉随后迅速招来原惠普高管孙正耀接替李的位置。截至2010年在美国上市前,投资人共持有海辉超过70%的股份。

孙正耀接手海辉后,公司开始大规模拓展国际业务。随后,海辉迅速摆脱亏损,并成功登陆美国资本市场。但是,海辉的国际化步伐却使得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对中国国内市场有太大的动作。虽然公司这两年开始重视国内市场,但是却已经远远落后于文思,软通和东软。

如果单纯从掌舵人分析,作为职业经理人的孙正耀也许能够带领海辉继续沿着行业大势前进,但是由于股权上的制衡,其很难采取独树一帜的创新理念或者发展策略。这种“奇怪“的股权结构可能会成为海辉未来发展最大的绊脚石。

2)东软集团- 20年的股权改革

作为从体制内走出企业的成功代表,东软集团这几年的成功发展与联想等类似企业一样,取决于两个最大的因素:1)不计个人报酬的创始人,以及2)“无为而治”大股东。与后

期成立的“股权清晰”的现代企业不同,中国最早一批企业无一例外都要过“股权改革“这一关。而过关的蹊跷之处在于:走慢了会死,走快了也会死。而且如果稍微碰到利益没有摆平的情况,就会前功尽弃,甚至家破人亡。

幸运的是,东软集团在今年4月终于完成其历时20年的产权改革。关于改革的具体过程由于过程复杂且耗时繁琐,就不在本文具体详述了。最终的结果是:东软集团17.17%的

股份由公司管理层直接持有,而公司原来的主要国有和外资股东仍然稳坐东软的前三大股东之位。

由于中国早期企业的特殊性,这种股权结构应该是一种最好的安排了。一方面,原始国有大股东的利益没有收到损害,并且东软众多的管理层和员工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从长远来看会使得东软能够更有凝聚力。

3)中国软件国际–本土PE成大股东

中软国际的建立实际上是其母公司中国软件及服务有限公司(中国软件)改制的结果。中国软件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控股企业,被称为中国软件行业的“国家队”。2000年左右,作为中国软件的下属企业,中软国际被单独拆分出来,并随后在香港上市。从2005年开始,中国软件陆续把其分散的外包业务整合到中软国际旗下,并成功吸引到了微软公司和国际金融公司的入股。

但是,虽然拆分后的中软国际业务发展迅速(其软件服务业务过去七八年每年超过50%的复合增长),但是作为大股东的中国软件却由于自身发展规划对软件外包业务越来越不感兴趣(分析表示中国软件更倾向于去发展自主软件,所以需要回笼资金)。2010年9月,中国软件宣布其将在未来1年的时间内出售2.45亿股中软国际股权。公司的第二大股东远东控股国际有限公司也在2011年5月份宣称,将出售相当于中软国际已发行股本1.97%的股份,以获得的4620万港元补充营运资金、扩充现有业务及适时进行新投资业务。

大股东的这种抛售行为立马就引起了市场的反应,并使得中软国际的股价在随后的几个月里直线下降。中软国际的最终解决方案是找来联想集团旗下的弘毅投资入股,成为大股东。中软希望能借弘毅投资以及旗下的投资企业,加速公司在国内IT产业升级业务的扩张速度。

弘毅的入股至少在短期内帮助中软国际暂时稳定了局面。同时,弘毅投资也能将其旗下企业(包括联想集团以及其他IT公司),整合进中软国际的外包业务中。但是让一家PE

公司作为大股东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中软国际之前曾经表示希望能够赴美上市,而这可能是弘毅同意入股的最大兴趣所在。

4)浙大网新-大股东一家独大,推行股权激励方案

浙大网新作为浙江大学旗下的外包企业,这些年的发展一直波澜不惊。由于大股东浙江浙大网新集团一家独大,公司的股权结构虽然很稳固,但是员工积极性的问题却始终得不到解决。在过去的几年中,公司业绩中的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出售股权和投资收益。而扣除这些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的表现其实并不理想。

2010年,浙大网新为调动管理团队和骨干员工的积极性,终于下定决心宣布将其总股本的3.69%用作期权奖励计划。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期权的行权相当高,达到了3.87元/股,大约为公司目前6.5元/每股的60%。如此高的行权价一方面激励了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但是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公司管理层为了获得期权收入进行财务造假的风险。

5)文思信息—VC仍持有大部分公司股份

与其他外包公司不太一样的是,文思信息的起点相当之高。事实上,公司本身就是在IBM高管的建议下设立的。而公司最早的客户就是IBM,微软等国际化大公司,可谓高举高打。但是蹊跷的是,在接下来的数年中,公司始终没有接收任何融资。虽然公司盈利不错,但规模始终很小。

文思是直到上市前夕的一两年才开始引入风险投资。在2007年IPO后,公司的主要股东仍然是红杉资本,联想投资等机构。但是相比海辉,公司创始人陈淑宁仍然握有将近11%的股份,对公司也有绝对的掌控力。

但是由于VC持股太大,再加上增长率放缓和东南融通丑闻的影响,市场只给予文思信

息16倍的PE。同时,由于公司目前的CFO Sidney Huang曾经在2005年至2006年担任东南融通的CFO,其公司业绩的真实性也遭到投资者的质疑。

6)软通动力—创始人持股比例最高

软通动力直到2001年才成立,但是确是发展最快的外包公司之一。公司的创始人刘天文的背景非常符合投资人喜好:留过学,有海外工作经历,回国后在跨国公司工作几年,成功创业后再创业。这使得其在于投资人谈判的时候处于相当有利的地位。

上市后,刘天文仍然拥有软通动力将近18%的股份,是所有中国外包公司里创始人持股比例最高的,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了保证。而市场也给予了高达44倍的市盈率。

四、结论

对软件外包行业来说,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规模,对行业的理解以及成本控制。但是,这些竞争力实际上并太高的“护城河“。因此,如果我们要判断软件外包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的时候,实际上是要看哪家公司能够快速的变成“非传统外包公司”,尤其是当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变得越来越不明显的时候。

按照这个逻辑去分析,在美上市的外包公司里,我们认为最值得长期投资的公司是软通动力。主要原因:1)公司并非以软件外包起家,在解决方案,BPO、KPO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明显2)公司在国内国际市场表现均衡,收入和利润增长迅速。3)股权清晰,管理层稳定,创始人对公司有绝对掌控权。

而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公司中,长期投资我们推荐东软集团。主要原因:1)软件+硬件的模式使得公司有长期竞争力。2)公司在医疗和汽车电子等业务未来可能会有较大增长 3)股权改革完成,管理层稳定。但是,由于公司最近的一系列海外收购明显降低了公司利润率,因此我们预计公司的价值可能还要有一定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而短期投资我们推荐中软国际,主要原因:1)公司在政府、国有企业等领域有极强的竞争优势。2)刚吸引弘毅投资作为大股东,有望进一步扩大其国内市场业绩。

东软集团:公司章程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章程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经营宗旨和范围 第三章股份 第一节股份发行 第二节股份增减和回购 第三节股份转让 第四章股东和股东大会 第一节股东 第二节股东大会的一般规定 第三节股东大会的召集 第四节股东大会的提案与通知 第五节股东大会的召开 第六节股东大会的表决和决议 第五章董事会 第一节董事 第二节独立董事 第三节董事会 第四节董事会专业委员会 第六章总裁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第七章监事会 第一节监事 第二节监事会 第八章财务会计制度、利润分配和审计第一节财务会计制度 第二节内部审计 第三节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 第九章通知与公告 第一节通知 第二节公告 第十章合并、分立、增资、减资、解散和清算第一节合并、分立、增资和减资 第二节解散和清算 第十一章修改章程 第十二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和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公司系依照《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和其他有关规定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经沈阳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沈体改发(1993)47号”文件批准,以定向募集方式于1993年6月设立为外商投资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已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照《公司法》进行了规范,并依法履行了重新登记手续。 2003年,经商务部批准,公司的外方投资者将所持公司的股权转让给中方投资者,企业性质变更为内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2008年,经商务部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司吸收合并公司股东东软集团有限公司,公司为存续公司,企业性质变更为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编号为“商外资资审字[2008]0103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公司在沈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取得法人营业执照,法人营业执照号码为“210100402001491”。 第三条公司于1996年5月9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首次向社会公众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500万股,皆为向境内投资人发行的以人民币认购的内资股,于1996年6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第四条公司注册名称: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Neusoft Corporation (缩写:Neusoft) 第五条公司住所:沈阳市浑南新区新秀街2号 邮政编码:110179 第六条公司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242,370,295元。 第七条公司为永久续存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经营期限:长期。 第八条董事长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第九条公司全部资产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第十条本公司章程自生效之日起,即成为规范公司的组织与行为、公司与股东、股东与股东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 依照本章程,股东可以起诉股东,股东可以起诉公司的董事、监事、总裁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股东可以起诉公司;公司可以起诉股东、董事、监事、总裁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第十一条本章程所称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公司的总裁、高级副总裁、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及其他由董事会任免的人员。

中软国际人才培养基地

中软软件人才实训基地 项目方案 中软国际人才培养基地

目录 一、中软国际公司简介 (3) 二、中软培训及实训项目简介 (4) 三、实训内容及特点 (5) 四、后勤保障及安排 (9) 五、版权 (10) 六、联系方式 (10) 附、实战项目介绍 (11) 附、实训学生感言 (17)

中软软件人才实训基地简介 一、中软国际公司简介 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简称:中软国际 ) ,是中国领先的应用软件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作为中软集团的旗舰公司,中软国际具有极高的市场感召力和客户忠诚度,以领先的技术、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服务在中国 IT 行业享有极高的声誉。自成立以来,中软国际取得了业界瞩目的成就,并作为国内第一家专注于电子政务领域的 IT 服务商,于 2003 年 6 月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 成立短短几年间,中软国际成功推出了 e-Park, e-Shield, e-Audit, e-Social Security 及 e-Agriculture 等应用于国家重点业务系统、开发区及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为金审、金盾、金保(民政部)、金农、金质等金字工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加之 e-Park 解决方案在天津、北京、广州、大连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成功实施,从而确立了公司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全面领先地位, 2002 年、 2003 年连续入选中国电子政务 IT 百强。 2005年9月26日中软国际获得了来自微软和国际金融公司共计3500万美金的战略投资,其中,微软投资2000万美金,并将成为其股东,此项国际合作预示中软国际在外包领域必将有着快速的发展。2006、07 年是中软国际高速发展的两年,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注入,中软国际 将在继续扩展主营业务的同时,加大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力度。 中软国际总部大楼 中软昌平软件基地

东软集团2019年财务分析详细报告

东软集团2019年财务分析详细报告 一、资产结构分析 1.资产构成基本情况 东软集团2019年资产总额为1,453,230.27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为737,214.61万元,主要分布在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环节,分别占企业流动资产合计的44.25%、25.62%和20.8%。非流动资产为716,015.66万元,主要分布在长期投资和无形资产,分别占企业非流动资产的59.69%、7.98%。 资产构成表 项目名称 2019年2018年2017年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总资产1,453,230.2 7 100.00 1,357,990.7 7 100.00 1,290,919.4 2 100.00 流动资产737,214.61 50.73 655,963.3 48.30 605,131.22 46.88 长期投资427,373.43 29.41 413,768.24 30.47 390,292.17 30.23 固定资产0 0.00 176,995.42 13.03 160,779.86 12.45 其他288,642.23 19.86 111,263.81 8.19 134,716.18 10.44 2.流动资产构成特点

企业持有的货币性资产数额较大,约占流动资产的45.88%,表明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强。但应当关注货币性资产的投向。企业流动资产中被别人占用的、应当收回的资产数额较大,约占企业流动资产的25.62%,应当加强应收款项管理,关注应收款项的质量。 流动资产构成表 项目名称 2019年2018年2017年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流动资产737,214.61 100.00 655,963.3 100.00 605,131.22 100.00 存货153,316.7 20.80 149,798.15 22.84 110,545.69 18.27 应收账款188,850.53 25.62 182,392.54 27.81 165,613.69 27.37 其他应收款0 0.00 20,397.02 3.11 20,728.78 3.43 交易性金融资产5,197.55 0.71 0 0.00 0 0.00 应收票据6,855.76 0.93 6,198.17 0.94 5,210.94 0.86 货币资金326,203.72 44.25 281,618.34 42.93 230,660.27 38.12 其他56,790.36 7.70 15,559.08 2.37 72,371.84 11.96 3.资产的增减变化 2019年总资产为1,453,230.27万元,与2018年的1,357,990.77万元相比有所增长,增长7.01%。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管理制度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内幕信息知情人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幕信息管理,做好内幕信息保密工作,维护信息披露的公平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及《公司章程》、《公司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董事会是内幕信息的管理机构,董事会秘书是内幕信息管理工作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公司内幕信息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 内幕信息及知情人的范围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内幕信息,是指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1、公司的经营方针和经营范围的重大变化; 2、公司的重大投资行为和重大的购置财产的决定; 3、公司订立重要合同,可能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 4、公司发生重大债务和未能清偿到期重大债务的违约情况,或者发生大额赔偿责任; 5、公司发生重大亏损或者重大损失; 6、公司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发生的重大变化; 7、公司的董事、1/3以上监事或者经理发生变动;董事长或者经理无法履行职责; 8、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其持有股份或者控制公司的情况发生较大变化; 9、公司减资、合并、分立、解散及申请破产的决定;或者依法进入破产程序、被责令关闭; 10、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仲裁,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被依法撤销或者宣告无效; 11、公司涉嫌违法违规被有权机关调查,或者受到刑事处罚、重大行政处罚;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涉嫌违法违纪被有权机关调查或者采取强制措施; 12、新公布的法律、法规、规章、行业政策可能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 13、董事会就发行新股或者其他再融资方案、股权激励方案形成相关决议;

(完整word版)海尔集团财务战略案例分析

黑龙江财经学院 《高级财务管理》 案例分析 班级会计学-8班 小组成员陈瑞琪.陈征.王艳辉小组成员董庆波.刘砾瞳 小组成员杨晓丽.李艳艳

海尔集团财务战略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海尔集团(Haier)是中国大陆最大、也是世界上10大综合家电厂商之一。创立於1984年,22年来持续稳定发展,产品从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在中国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33%,海外销售营收28亿美元 海尔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984年~1990年,内向型发展阶段;1990年~1996年,出口阶段;1996年~1998年,海外投资阶段(在印尼等地投资);1999年以后,本土化阶段(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设计、生产、销售)。 二、案例分析 1.社会因素 创业25年以来,在“真诚到永远”的理念指导下,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带领海尔集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贯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用真情回报社会,以海的品格年复一年地为社会默默地奉献:1993年开始海尔投资制作了212集的动画片《海尔兄弟》;1994年海尔开始投资参加希望工程,在莱西援建了第一所海尔希望小学,从来拉开了援建海尔希望小学的序幕以及各种活动。海尔集团先后被云南团省委、青岛团市委、希望办授予“希望工程贡献奖”和“社会的海尔”等奖项。同时,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也建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2.政治因素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腾飞发展,国家各级政府机构对于经济企业的发展机遇了许多较开放优惠的政策,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许多落后的商业思想观念逐渐被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商业思想所取代,国有企业、集体及民办小厂也随之经历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有许多亏损严重濒临破产的厂子因此而起死回生,而海尔集团正是在这种机遇下发展壮大起来的。 3.经济因素 2008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03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7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2008年6月,在《福布斯》

太极集团2020年三季度财务分析结论报告

太极集团2020年三季度财务分析综合报告 一、实现利润分析 2020年三季度利润总额为2,852.92万元,与2019年三季度的6,725.03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57.58%。利润总额主要来自于内部经营业务,企业盈利基础比较可靠。在营业收入增长的情况下,营业利润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企业未能在销售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利润水平,应注意增收减利所隐藏的经营风险。 二、成本费用分析 2020年三季度营业成本为176,268.42万元,与2019年三季度的157,038.75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12.25%。2020年三季度销售费用为87,662.05万元,与2019年三季度的87,292.66万元相比变化不大,变化幅度为0.42%。从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变化情况来看,2020年三季度在销售费用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营业收入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企业营销水平有所提高。2020年三季度管理费用为17,339.94万元,与2019年三季度的21,313.86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18.64%。2020年三季度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与2019年三季度的7.5%相比有所降低,降低1.5个百分点。但并没有带来经济效益的明显提高,要注意控制管理费用的必要性。2020年三季度财务费用为7,361.36万元,与2019年三季度的8,563.2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14.04%。 三、资产结构分析 2020年三季度企业存货所占比例较大,经营活动资金缺乏,资产结构并不合理。2020年三季度存货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出现不合理增长。从流动资产与收入变化情况来看,与2019年三季度相比,资产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 四、偿债能力分析 从支付能力来看,太极集团2020年三季度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在一内部资料,妥善保管第1 页共4 页

中软总公司计算机培训中心及师资介绍

中软总公司计算机培训中心 2011年8月

目录 综合能力介绍 (3) 培训能力介绍 (4) 其他行业与重点客户 (5) 公司荣誉 (6) 讲师团队 (8) 软考老师介绍 (9)

综合能力介绍 中软总公司计算机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为中软培训)隶属于中软集团,是中国成立最早的计算机专业培训机构,迄今已有31年的历史。 公司提供的服务覆盖政府、金融、电信、高科技、制造与流通、交通与物流、类金融、移动互联、教育等十大行业。在解决方案服务方面,公司提供电子政务、审计与监管;信用卡、交易前置、信贷操作、支付与清算;手机支付、运营商电子商务;制造执行系统、物流跟踪系统;轨道交通AFC/ACC、城市一卡通、智能交通等十三类解决方案。移动互联方面,公司提供移动即时通信、手机对讲、嵌入式浏览器、手机游戏、企业无线信息平台、无线广告平台、无线SNS社区等七类产品解决方案。中软培训中心肩负了中软国际人才储备和培养的任务,是中软国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软培训是全国十大影响力培训品牌之一,也是国内第一家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信息技术培训中心,累计培训学员达五十万余人次,开展了面向用户的各层次、各领域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其高质量的教学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中软培训是微软、SUN、CICSO、IBM、Oracle等多家国际著名厂商的金牌合作伙伴。在各大厂商的帮助下,建立了具有国内最先进的考试中心,学员可以更方便、快捷的参加原厂商认证考试。 中软培训同时也是原信产部的培训支撑机构,先后培养了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高级项目经理及信息系统监理工程师逾万人。目前,中软培训组织了该领域最强大的专家阵容, 为社会提供最优质的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和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的考前培训。 中软培训拥有培训行业中最专业的将课程咨询、研发、方案设计融为一体的技术团队,是融合软件技术与软件管理培训的先驱。在业界率先推出自主版权的“与软件开发相关的中高端企业级开发技术”、“软件工程化管理”培训课程体系,研发、设计、推出了一系列具备前瞻性、实用性的高新技术相关课程,符合企业及个人发展的需要,为个人客户设计面向职位的中、短期培训课程,为企业级客户定制面向不同需求的培训方案。 中软培训拥有遍布全国各地的办公网络和员工,我们领军市场的战略将进一步加强中软培训的发展。在全国主要地区,中软培训为了向客户提供更为便捷、优秀的IT培训服务,开设了9个培训基地或办事处。截止2010年年底在北京、天津、长

中国软件集团公司排行,世界著名的软件集团公司,世界500强

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622360 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601331 3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448641 4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386763 5 海尔集团公司333664 6 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311862 7 浙江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88781 8 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233572 9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181046 10 东软集团有限公司174196 11 北京北大方正集团171711 12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163313 13 朝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55943 14 中国计算机软件与技术服务总公司139890 15 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135305 16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119854 17 山东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16018 18 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IBM) 114000 19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12035 20 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105614 21 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96472 22 托普集团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95271

23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89362 24 北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73100 25 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69715 26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67849 27 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67144 28 北京甲骨文软件系统有限公司66275 29 南京联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2000 30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57782 31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54877 32 杭州恒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46010 33 上海新华控制技术(集团)有限公司45712 34 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1832 35 思爱普(北京)软件系统有限公司40813 36 哈尔滨亿阳信通股份公司40708 37 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公司39892 38 杭州新中大软件股份公司39500 39 株洲时代集团公司39316 40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38483 41 江苏南大苏富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37813 42 创智集团37400 43 深圳市南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4724 44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33547

太极集团2019年财务状况报告

太极集团2019年财务状况报告 一、资产构成 1、资产构成基本情况 太极集团2019年资产总额为1,418,539.61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为817,173.68万元,主要分布在存货、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等环节,分别占企业流动资产合计的35.97%、23.07%和22.35%。非流动资产为601,365.93万元,主要分布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分别占企业非流动资产的50.3%、20.67%。 资产构成表 项目名称 2019年2018年2017年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总资产1,418,539.6 1 100.00 1,289,008.4 7 100.00 1,066,243.5 5 100.00 流动资产817,173.68 57.61 741,706.58 57.54 569,592.88 53.42 长期投资33,822.33 2.38 62,664.04 4.86 74,639.07 7.00 固定资产302,491.04 21.32 236,987.65 18.39 220,496.99 20.68 其他265,052.56 18.68 247,650.2 19.21 201,514.62 18.90 2、流动资产构成特点 企业营业环节占用的资金数额较大,约占企业流动资产的35.97%,说明市场销售情况的变化会对企业资产的质量和价值带来较大影响,要密切关注企业产品的销售前景和增值能力。企业持有的货币性资产数额较大,约占流动资产的29.74%,表明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强。但这种应变能力主要是由短期借款及应付票据来支持的,应当对偿债风险给予关注。

东软集团2019年管理水平报告

东软集团2019年管理水平报告 一、成本费用分析 1、成本构成情况 2019年东软集团成本费用总额为752,822.84万元,其中:营业成本为617,465.03万元,占成本总额的82.02%;销售费用为57,792.94万元,占成本总额的7.68%;管理费用为66,836.9万元,占成本总额的8.88%;财务费用为5,938.42万元,占成本总额的0.79%;营业税金及附加为6,967.06万元,占成本总额的0.93%。 成本构成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例) 项目名称 2019年2018年2017年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成本费用总额752,822.84 100.00 630,581.72 100.00 706,812.23 100.00 营业成本617,465.03 82.02 501,961.72 79.60 487,538.12 68.98 销售费用57,792.94 7.68 59,594.49 9.45 61,204.34 8.66 管理费用66,836.9 8.88 59,479.55 9.43 143,844.24 20.35 财务费用5,938.42 0.79 110.71 0.02 5,291.35 0.75 营业税金及附加6,967.06 0.93 7,102.86 1.13 6,873.97 0.97 2、总成本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

东软集团2019年成本费用总额为752,822.84万元,与2018年的630,581.72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19.39%。以下项目的变动使总成本增加:营业成本增加115,503.3万元,管理费用增加7,357.35万元,财务费用增加5,827.71万元,共计增加128,688.36万元;以下项目的变动使总成本减少:营业税金及附加减少135.8万元,销售费用减少1,801.55万元,资产减值损失减少4,509.89万元,共计减少6,447.25万元。增加项与减少项相抵,使总成本增长122,241.11万元。 成本构成变动情况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项目名称 2019年2018年2017年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营业收入836,577.81 100.00 717,052.01 100.00 713,113.47 100.00 营业成本617,465.03 73.81 501,961.72 70.00 487,538.12 68.37 营业税金及附加6,967.06 0.83 7,102.86 0.99 6,873.97 0.96 销售费用57,792.94 6.91 59,594.49 8.31 61,204.34 8.58 管理费用66,836.9 7.99 59,479.55 8.30 143,844.24 20.17 财务费用5,938.42 0.71 110.71 0.02 5,291.35 0.74 3、营业成本控制情况 2019年营业成本为617,465.03万元,与2018年的501,961.72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23.01%。 4、销售费用变化及合理性评价 2019年销售费用为57,792.94万元,与2018年的59,594.49万元相比有所下降,下降3.02%。2019年在销售费用下降的情况下营业收入却获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企业采取了非常成功的销售战略,营销效率显著提高。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东软睿驰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

证券代码:600718 证券简称:东软集团公告编号:临2019-018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东软睿驰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为其 子公司提供银行借款担保额度和期限调整的公告 重要内容提示: ●被担保人名称: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睿驰新能源动力系统(武汉)有限公司 ●担保人名称:东软睿驰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本次担保金额及已实际为其提供的担保余额:本次东软睿驰为睿驰沈阳 提供担保额度由50,000万元提高至80,000万元,为睿驰武汉提供担保 额度为70,000万元。截至2019年4月26日,东软睿驰为其子公司提供 担保余额合计为13,354万元。 ●本次担保是否有反担保:无 ●对外担保逾期的累计金额:无 ●本事项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名称说明: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公司”或“东软集团”;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为本公司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 “东软睿驰”;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为东软睿驰全资子公司,以下简 称“睿驰沈阳”; ●睿驰新能源动力系统(武汉)有限公司,为睿驰沈阳全资子公司,以下 简称“睿驰武汉”。 一、担保情况概述 (一)背景 于2018年4月17日召开的公司八届十三次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东软睿驰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为其子公司提供银行借款担保额度和期限调整的议案》,董事会同意东软睿驰为睿驰沈阳提供银行借款担保,担保额度由5,000万元人民币提高至50,000万元人民币,该额度期限为两年,即从2018年4月17日起至2020年4月16日止。具体内容,详见本公司于2018年4月19日刊登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上的相关公告。 随后,睿驰沈阳即获得银行借款并持续投入研发与市场,取得了良好进展。东软睿驰持续推动汽车电子业务向智能化、互联化、新能源化发展,发布

太极集团2020年上半年财务分析结论报告

太极集团2020年上半年财务分析综合报告 一、实现利润分析 2020年上半年利润总额为5,488.34万元,与2019年上半年的 16,244.09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66.21%。利润总额主要来自于内部经营业务,企业盈利基础比较可靠。在营业收入下降的同时利润大幅度下降,经营业务开展得很不理想。 二、成本费用分析 2020年上半年营业成本为348,201.99万元,与2019年上半年的364,574.34万元相比有所下降,下降4.49%。2020年上半年销售费用为168,177.76万元,与2019年上半年的174,879.38万元相比有所下降,下降3.83%。从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变化情况来看,2020年上半年在销售费用下降的同时营业收入也呈下降趋势,但收入下降快于投入,表明销售形势不太理想,销售策略应用不当,应当加以改进。2020年上半年管理费用为33,628.18万元,与2019年上半年的40,514.98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17%。2020年上半年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84%,与2019年上半年的6.59%相比有所降低,降低0.74个百分点。企业经营业务的盈利水平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应当关注管理费用控制的合理性和其他成本费用支出的过快增长。2020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为13,979.1万元,与2019年上半年的13,593.67万元相比有所增长,增长2.84%。 三、资产结构分析 2020年上半年企业资产不合理占用的数额较大,资产的盈利能力较低,资产结构不太合理。2020年上半年存货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出现不合理增长。应收账款出现过快增长。从流动资产与收入变化情况来看,流动资产增长的同时收入却在下降,资产的盈利能力明显下降,与2019年上半年相比,资产结构偏差。 四、偿债能力分析 内部资料,妥善保管第1 页共4 页

东软集团实习报告-实习报告

东软集团实习报告-实习报告 1.实习的目的意义 对高校项目实践的补充,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工程实践能力的顺利转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心智和行为模式训练、新技术讲座、行业趋势分享、企业级应用类项目实践、业务实习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保障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达到软件开发领域的“工作层”水平。 自我认知,快速完成从学校人向企业人的角色转变;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建立对目标与成就的积极追求;培养健康、责任、奋斗的心态,追求个人目标的不断实现;了解软件企业工程实践标准过程与技术架构;能够胜任Java与Oracle数据库环境下的行业解决方案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2.实习单位简介 (1)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东软睿道)由东软创办,是东软基于20年来对IT产业实践的理解和对IT教育实践的洞察,整合国内外众多优秀合作伙伴的教育资源和产品,依托信息与通信技术,通过线上与线下服务模式的组合,基于互联网和云计算来实现交互式与实践式学习的教育与人才服务提供商。 东软睿道倡导“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未来”的经营理念,将科学的学习方法与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相结合,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工程

教育服务的提供者。目前,公司在沈阳、大连、南京、成都、无锡、天津、郑州、南昌、青岛、广州建立了10个分布式的人才基地,与全球500所高校、400家企业建立了持续稳定的深度合作。东软睿道工程教育是大学生及大学后提高职业技能的平台。我们面向高校、个人、政府提供以东软知识体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解决方案;面向企业构建以“高绩效金字塔”为基础,以建立高绩效组织为目标的解决方案,并提供咨询、培训、人才服务及IT信息系统等产品和服务。 (2)东软集团(NEUSOFT) 1991年,年轻的东北大学教授刘积仁在中国东北大学创立了东软。目前,公司拥有员工23000余名,在中国建立了8个区域总部,16个软件开发与技术支持中心,6个软件研发基地,在40多个城市建立营销与服务网络,在大连、南海、成都和沈阳分别建立3所东软学院和1所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在美国、欧洲、日本、中东、中国香港、印度都设有子公司。东软是中国最大的离岸软件外包提供商。 东软将“超越技术”作为公司的经营思想和品牌承诺。作为一家以软件技术为核心的公司,东软通过开放式创新、卓越运营管理、人力资源发展等战略的实施,全面构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创造客户和社会的价值,从而实现技术的价值。 3.实习的内容 (1)第一周 3月3日,上午,宋健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些有关本次实习的事

青岛海尔公司财务绩效分析

青岛海尔公司的财务绩效分析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所选课程:企业财务管理

青岛海尔公司的财务绩效分析 一、选择该公司的理由 青岛海尔公司是中国家电行业中的佼佼者。凭借完全的中国制造,完全的自主产权在世界家电公司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无论是产品质量、服务态度、信誉保证,都被所属行业内外人士称道。选择海尔公司进行财务绩效分析可以更好的了解国产品牌的实力,对国产上市公司有更好的了解。 二、青岛海尔公司的背景介绍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经中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1989年12月16日批准募股,1989年3月24日经青体改[1989]3号文批准,在对原青岛电冰箱总厂改组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资金 1.5亿元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3月和9月,经青岛市股份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青股领字[1993]2号文和9号文批准,由定向募集公司转为社会募集公司,并增发社会公众股5000万股,于1993年11月在上交所上市交易。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同样是公司创始人之一的张瑞敏。 海尔公司主营业务涉及电器、电子产品、机械产品、通讯设备制造及其相关配件制造。其中空调和冰箱是公司的主力产品,其销售收入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两者占到公司主业收入的80%以上。其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同行业之首,在国外也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海尔冰箱在全球冰箱品牌市场占有率排序中跃居第一。主要经营范围:电冰箱、电冰柜、船用电冰箱、微波炉、真空包装机、空调器、电磁管、洗衣机、热水器、电风扇、吸尘器及配件、通讯设备制造。公司主要产品电冰箱先后通过了美国UL、德国VDE、欧洲CB 认证。 三、该行业的背景介绍 近年来,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大潮中,家电行业的发展与增长也随之水涨船高:一方面,行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产能呈现大规模化发展,上千万套的生产基地层出不穷;产业链不断完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三大产业基地不断发力,合肥、武汉、芜湖等新兴产业基地正在崛起;企业竞争日趋成熟,价格恶战趋缓,品牌、服务、产品、技术等诸多因素轮番上阵,短期内中国迅速

同仁堂财务分析.pdf

同仁堂财务分析 同仁堂简介: 同仁堂是我国最大的中成药生产经营企业,在中药行业中久负盛名。建国40多年来,同仁堂陆续创建了同仁堂中药提炼厂、同仁堂药酒厂、同仁堂制药二厂、同仁堂饮片厂等企业。1992年,以同仁堂产品为龙头,以北京中药为主体组建的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并且成为集“产供销、科工贸、资产经营为一体”的北京市计划单列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公司主要产品均为治疗性中成药,历来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驰名中外。公司“十大王 牌”和“十大名药”等因历史悠久、疗效显著而多次被评为国优、市优产品。 根据同仁堂公司2009年至2011年,三年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本文分析同仁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以及行业内的比较。 一、盈利能力分析 1、经营者角度分析(%)  200920102011 主营业 务利润 0.140.140.13 率 营业利 润率0.140.140.13 成本费 用利润 0.170.180.15 率 营业现 金比率0.560.550.59

主营业务利润率和营业利润率均是从09年到10年保持平稳,从10年到11年利润出现下滑,原辅料、动力成本、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同时,去年下半年以来各地陆续开始加大基药招标执行力度,招标价格普遍较低,“限抗令”等政策导致市场容量萎缩,国内抗生素企业制剂产品的毛利大幅减少,原料药价格大幅下滑。 成本费用利润率09年到10年指标上升,10年到11年指标大幅下降,表明09年到10年获利水平是增长,但是11年经营耗费所带来的经营成果不是很理想,导致利润缩水。 营业现金比率09年至10年出现下滑,这是营业效能提升的表现,反而到了2011年营业效能下降导致了比率上升,获利能力大幅下降,利润降低。 2、投资者角度分析(%)  200920102011 总资产 报酬率0.060.060.06 净资产 报酬率0.090.110.13 每股收 0.550.660.34

东软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东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东软的概况 1991年,东软创立于中国东北大学。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行业解决方案、产品工程解决方案及相关软件产品、平台及服务等。目前,公司拥有员工17000余名,在中国建立了6个软件研发基地,8个区域总部,在40多个城市建立营销与服务网络,在大连、南海、成都和沈阳分别建立3所东软信息学院和1所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在美国、日本、欧洲、中东设有子公司。东软是一家以软件技术为核心,提供解决方案、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公司,在软件与行业应用的结合、软件与数字化产品的结合、软件人才的培养和咨询服务方面形成了东软独特的经营模式。东软是中国领先的软件与解决方案提供商。1991年,东软创建于东北大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成为一家以软件技术为核心,以软件与服务、医疗系统、IT教育与培训为主要业务领域,集软件研究、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培训与服务为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一)业务定位 东软的核心业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软件与服务、医疗系统、IT教育与培训。 同时,东软围绕自身的核心业务,在全国四地构造了自己的产业发展基地与服务平台——东软软件园(沈阳、大连、成都、南海)。 东软以软件技术为核心,通过软件与服务的结合,软件与制造的结合,技术与行业管理能力的结合,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和产品工程解决方案以及相关软件产品、平台及服务。 面向行业客户,我们提供安全、可靠、高质量、易扩展的行业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信息化管理最佳实践,以满足客户需求。行业解决方案涵盖的领域包括:电信、电力、金融、政府(社会保障、财政、税务、公共安全、国土资源、海洋、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商、知识产权等)以及制造业与商贸流通业、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等行业。 在产品工程解决方案领域,东软的嵌入式软件系统在世界著名的数字家庭产品、移动终端、车载信息产品、IT产品等众多产品中运行。我们的客户遍布世界各地。 在自有品牌的产品工程方面,在医疗领域,我们开发并提供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T、磁共振、数字X线机、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多参数监护仪、

最新海尔集团财务分析报告

海尔集团财务分析报告(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直接编辑)

摘要 我们将对海尔集团2008年度至2010年度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对其财务状况进行纵向分析,并与行业水平和同行业标杆企业美的集团横向比对,总结出其优势与劣势,提出理财优化方案。 公司简介 1.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创业26年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2010年营业额1357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海尔"已跃升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被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 海尔要创造互联网时代的世界名牌。互联网时代世界名牌的特点是能快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企业需要大规模定制而非大规模制造。海尔抓住互联网的机遇解决这一挑战,积极探索实践"人单合一双赢模式",通过"倒三角"的组织创新和"端到端"的自主经营体建设,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转型,创造出差异化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目前为止,海尔集团一共经历了四个主要的战略发展阶段: 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

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年—1998年) 特征: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1984 年只有冰箱,1998 年时已有几十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 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2005年) 特征: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Haier 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 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 特征: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运作全球范围的品牌,从2006年开始,海尔集团继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阶段之后,进入第四个发展战略创新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的区别是:国际化战略阶段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全球化品牌战略则是在每一个国家的市场创造本土化的海尔品牌。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运营的竞争力。与分供方、客户、用户都实现双赢利润。从单一文化转变到多元文化,实现持续发展。 2. 对比标杆企业(美的集团)简介: 创业于1968年的美的集团,是一家以家电业为主,涉足房产、

太极集团[600129]2019年2季度财务分析报告-原点参数

太极集团[600129]年2季度财务分析报告 (word可编辑版) 目录 一.公司简介 (3) 二.公司财务分析 (3) 2.1 公司资产结构分析 (3) 2.1.1 资产构成基本情况 (3) 2.1.2 流动资产构成情况 (4) 2.1.3 非流动资产构成情况 (5) 2.2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结构分析 (7) 2.2.1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基本构成情况 (7) 2.2.2 流动负债基本构成情况 (8) 2.2.3 非流动负债基本构成情况 (9) 2.2.4 所有者权益基本构成情况 (10) 2.3利润分析 (12) 2.3.1 净利润分析 (12) 2.3.2 营业利润分析 (12) 2.3.3 利润总额分析 (13) 2.3.4 成本费用分析 (14) 2.4 现金流量分析 (15) 2.4.1 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现金流分析 (15) 2.4.2 现金流入结构分析 (16) 2.4.3 现金流出结构分析 (20) 2.5 偿债能力分析 (24) 2.5.1 短期偿债能力 (24) 2.5.2 综合偿债能力 (25) 2.6 营运能力分析 (26)

2.6.1 存货周转率 (26) 2.6.2 应收账款周转率 (27) 2.6.3 总资产周转率 (28) 2.7盈利能力分析 (29) 2.7.1 销售毛利率 (29) 2.7.2 销售净利率 (30) 2.7.3 ROE(净资产收益率) (31) 2.7.4 ROA(总资产报酬率) (32) 2.8成长性分析 (33) 2.8.1 资产扩张率 (33) 2.8.2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率 (34) 2.8.3 净利润同比增长率 (35) 2.8.4 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 (36) 2.8.5 净资产同比增长率 (37)

中国软件外包实力分析与发展

华东理工大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国际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课程论文2016.11 班级___ ____学号_______姓名___ _____ 开课学院商学院任课教师申朴成绩__________ 中国软件外包实力分析与发展 软件外包就是企业为了专注核心竞争力业务和降低软件项目成本,将软件项目中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发包给提供外包服务的企业完成的软件需求活动。外包是软件全球化环境下,软件生产在全球进行资源有效配置的必然产物。 近年来,中国的软件外包发展迅速,政府打出了软件服务外包政策组合拳。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商务部等部委在推动软件服务外包出口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相关园区和出口基地,集中资源打造中国的外包品牌。

1.外包 外包的英文全称是“Outside Source Using”,英文翻译是外部资源利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完善企业核心业务,把企业非核心的业务通过签订合同或者契约的形式转移给其他的企业和机构完成,从而企业可以更好的专注于本企业的核心业务。 国际的外包业务在最开始是进行制造业的外包,主要是发达国家把自身科技含量较低、资源密集和人力密集的制造业生产线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那么发达国 签订契约或者合同,从而把这些企业非核心的软件利用外包的方式传递给人力资源成本比较低的国家或者企业,有利于降低本企业软件开发的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软件开发中,主要的工作包括应用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软件测试和维护等,离岸软件。 外包可以看作加工贸易的来料加工环节,综合了软件、加工和对外贸易等行业的综合特点。中国在进行软件外包服务的过程中,这些企业需要具备相关的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