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作业时间及其测定法(TV产品)

标准作业时间及其测定法(TV产品)

标准作业时间及其测定法(TV产品)
标准作业时间及其测定法(TV产品)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一、目的: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二、名词定义: 2.1、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2.2、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2.3、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三、标准工时的构成: 3.1、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 3.2、正常时间: 3.2.1、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指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如改变产品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3.2.2、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正常时间设定方法如下: 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 sampling法。 优点:比较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 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较,需要评价标准速度;生产之前不能设定。 合成法:动作分析法、历史数据法。 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3.3、宽放时间: 3.3.1、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厕所,喝水,擦汗。 3.3.2、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休息或操作速度减弱的宽放时间。 3.3.3、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它宽放. 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如用处理不良品等。 3.3.4、集体宽放时间:集体作业时,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如熟练度的差异,工位编排产生的损失等。 3.3.5、宽放系数表

第七章 标准时间的设定——作业测定(2)

第七章标准时间的设定——作业测定(2) 一、标准时间概要 二、标准时间的设定 一、标准时间概要 1.什么是标准时间(Standard Time) 标准时间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它具有以下五项主要因素: (1)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且不易于引起疲劳,如女工搬运重量不超过4.5公斤。 (2)熟练程度:大多数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作业员要了解流程,懂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3)作业方法: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4)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5)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基本原则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及互检完成。 由上述定义可知标准时间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与公平性。IE的全部方法与手段都是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公平合理,因为它是衡量效率的基准,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的效率管理的基础,并最终被应用到销售、设计、制造、采购、成本管理等相关领域。然而,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影响,中国的工矿企业忽视效率及效益,没有衡量效率的标准时间概念。广大中国企业只有旧的劳动工时定额系统,与国际的标准时间系统严重脱节,加入WT0之后,当务之急是正视效率管理,引进基础的标准时间系统,与外国企业在同一平台上竞争。否则,我们进入了WTO的赛场却不懂比赛规则,那如何战胜对手呢? 2.标准时间的意义与用途 制定合理的标准时间是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无标准时间就无管理的第一步。通过标准时间的应用使参与工作的全部人都可以客观准确地计划、实施并评价工作结果。标准时间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作业管理基准。标准时间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生产计划; (2)人工工时计划及人员计划; (3)评价:不同作业者的工作表现不同的供货商的效率成本不同的作业方法的优劣; (4)用于制造产品的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包括记件工资的基准; (5)对客户的估价与报价; (6)设备及工装的需求计划; (7)革新与改善的成绩评价。 特别要强调的是标准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作业方法及产品工艺的改进,标准

标准时间的设定与用途

? 标准时间是指操作熟练程度和技能都达到平均水平的作业人员按规定的作业条件和作业方法,用正常速度生产规 定质量的一个单位的产品时所需的时间。 ? 标准时间是指在规定的作业条件下,按照适合此作业熟练程度的作业人员按规定的方法及设备,受到此作业培训 后体力也适应,能够完成此作业的状态下,用标准速度进行此项作业时,完成一个单位的作业量所需的时间。 ? 完成一个单位的作业量所需的时间,为此一般在标准时间内以一个、一批、1大批、一次等的单位为基本设定标 准速度,即不是以一天为单位发生的所有事项包含在标准时间,而是以一个单位为基础发生的所有需要项目为标准时间的内容。 ?标准时间是以净作业时间和空闲时间来构成。 标准时间=净作业时间+空闲时间=净作业时间*(1+余率)

图I5—1 (1) 主作业时间:一批 (LOT)的加工要素时间,分为净作业时间和空闲时间; (2) 准备作业时间:加工品准备、设备及工具准备、作业现场整理等,加工一批时每次发生的准备及整理时间; (3) 净作业时间:用对象作业的基本内容,规则地、周期性地重复进行的作业部分的时间。 (4) 空闲时间:用对象作业所需的内容不规则地偶然发生,分别调查其发生率和平均时间后,加在净作业时间上 才能求得主作业时间的作业部分时间。 (5) 主作业时间:作业目的本身在进行中的主体作业时间。 (6) 辅助作业时间:发生在与主要作业时间节拍中的辅助时间。 ? 准时间应在任何部门或工厂都是公平的; ? 标准时间是为达到基本作业目的,是针对理想的作业方法的时间;作业方法不能根据工厂或车间的情况而变化; ?此项目是准确无误地运作标准时间时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 ?比如测试作业人员的作业时,用过去的实际时间或某种代表产品的生产台数来换算是不够充分的; ? 应保证适合评价目的或使用目的的准确性; ?应以科学手法为基础,经营者及所有职工都能接受的,可信赖的标准时间;标准时间应对任何部门或工序都要是 公平的。 ?标准作业速度的决定是跟社会的一般水平无关或不能存在特殊的情况; ?如果利用广泛使用的一般的方法设定的标准时间,那应该是跟公司内的各车间或各部门甚至是与其它公司的水平 都可以进行比较; ? 根据产品种类或购入新的机器设备,即使制造方法有变化也可以作为参考,还可以与几年前的水平作比较。 ?作为标准生产数量,标准吨(TON)数,代表产品的计算等的各种基本单位,指定着作业的标准;

标准工时中宽放时间的计算

标准工时中宽放时间的计算 一:宽放分类说明 1.定义:宽放时间指工人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2.构成: ⑴. 人为宽放:私事宽放;疲劳宽放 ⑵. 非人为宽放:作业宽放;集体宽放 ⑶. 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他宽放 3. 宽放种类 3.1 个人私事宽放(生理宽放) 私事宽放并非影响正常操作时间之因素,而是要维护员工工作舒适所需要的时间。包括解决私事,满足喝水、上厕所、擦汗、更衣等生理要求的时间等。若工厂的作业环境良好,人的生理需求基本一致,对个人或作业不单独设定,全厂统一安排。若上下午工厂有统一规定的休息时间,则标准时间中不再考虑。在不良的环境下如高温、吵杂、粉尘、恶臭的环境下,其所需的宽放时间率就要高点。 3.2 疲劳宽放 它跟私事宽放有密切关系,为宽放时间中最复杂、最重要且也最受争议的一种。而在疲劳宽放中,主要有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二大类,生理疲劳已渐渐由改进操作方法或者设备之途径来加以改善,例如自动化设备,而心理疲劳则衡量及减少比较困难。为了消除疲劳,必须给予宽放时间。它是由作业环境,作业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的体力上,精神上疲劳引起。带来疲劳的各种原因如下:a)作业环境:温度、照明、废气、噪音、空气、湿度 b)作业条件:作业强度、作业场所、作业的体能要求、作业的精密度 注:一般情况下,取疲劳宽放率为男:4%,女:5%。 一般而言,可以透过下列几种方式来减低疲劳 ●适当的工作环境(如照明、湿度、温度、噪音)的提供,以避免生理与心理上的疲劳。 制程的自动化以使肌肉运动的疲劳减少到最大极限。 ●适人适事,依据不同人的性格来安排工作,使其工作时能符合其个人的性格和兴趣,以降低心理疲劳。 ●实施中间休息制度,使员工在工作休息时间可以恢复体力,减少疲劳,或则做私自宽放之用。 3.3 迟延宽放 它是对于作业中不规则要素发生时的补偿时间。有时它是作业中难免的,但是并不包括于正规作业中。可避免的延迟指的是作业员工意志控制或故意造成的延迟,不应列入宽放的范畴,而不可避免的延迟为作业员工意志所不能控制的。可以分为三类: ●操作宽放时间:在操作的过程中,由于制程或操作上的特性,而发生之不可避免的时间差,比如工作站之间由于有工作顺序,后工作站必须在前工作站完成才能加工,如果有延迟,就必须等待,这属操作宽放时间。 ●偶发宽放时间:指会发生但不一定在任何时间所发生所需之宽放时间,分为二类,一类是现场偶发宽放时间,如工作前之清洁、机器之清洁润滑等。另一类是管理宽放时间,是因管理制度或因管理所需引起的宽放,如协助同仁、接受领班指导和作业指导等。 ●机器干扰或人工干扰:机器干扰指的是一个人操作多台机器时,机器等待员工来加料的时间,而人工干扰则指工人等待机器加工所空闲的时间。 3.4 集体宽放

作业测时作业测定的时间研究

模特法实例某厂有一条汽车用发电机的装配生产线。现介绍如何用作业测定的方法确定该流水生产线的标准时间并对其进行改善。该发电机装配主要包括:前盖、轴承、轴承盖、定子、压块及螺钉、转子、后盖总成(包括后盖和整流桥)、皮带轮、调节器、硅脂、集电环保护套、黑罩盖和一些装配件。第1工位动作因素分析双手操作程序作业内容上料定位工位号 1 工作地布置位置 MOD数139 时间秒定员 1 单元左手时间右手动作叙述分析式次数MOD 次数分析式动作叙述1 从工位器具中拿取前盖并判断型号M4G1E2D3 1 10 2 将前盖放置于随行板上 M4P2 1 6 3 从工位器具中拿取定子并判断型号M4G1E2D3 1 10 4 将定子放入前盖M4P5 1 9 5 校正定子位置M2R2 1 4 校正定子位置 6 校正引出线M1R2 3 9 3 M1R2 校正引出线7 取压板M3G3 4 24 4 M3G3 取螺钉 8 组合压板与螺钉 M3P5 4 32 组合压板与螺钉 9 32 4 M3P5将组合件插入前盖镙孔 10 按下绿色按钮放行M3G0 1 3 1 M3G0 按下绿色按钮放行总计139 UT 通过对这八个操作单元的10次观测,得到每个操作单元的平均操作时间。单元1,2,3,5,6,8的评比系数为110%,而第4,7操作单元的评比系数为100%,以第1单元为例,(宽放率为15%)则:正常时间观测时间X 评比系数X 110%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 X(1+宽放率)

X 1+15% 如此类推,将各单元的标准时间之和求出后,即得组装手电筒的作业时间。感动中国人物――蓝领专家孔祥瑞天津港(集团)煤码头公司孔祥瑞操作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高级技师。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武汉理工大学杰出校友。他先后主持开展技术革新项目150多个,获多项国家专利,为企业创效近9600万元,成为人人敬佩的“知识型产业工人”。他多次放弃了深造机会,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将工作岗位当成课堂,把生产实践作为教材,将设备故障当作课题,把身边怀有一技之长的工友视为老师,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赢得了“蓝领专家”的美誉。在2008年,他还荣幸地成为天津奥运火炬传递的第1棒勤于思考善于创新 2001年,天津港冲击亿吨吞吐量,作为当时天津港最大的装卸公司,孔祥瑞所在的六公司承担作业量达2500万吨,要求18台门机比往常要多干三分之一的活。还有没有潜力可挖?那阵子,孔祥瑞满脑子都是门机,从门机抓斗作业的第一个动作到最后一个动作,时时在他脑海里闪现。经过反复观察和思考,他发现门机抓斗放料时,抓斗要先下降进舱,然后打开放料,再提升。在打开抓斗放料那一刻,会有一小会儿的停滞。如果能把这个作业空当利用起来,肯定会提高工作效率。孔祥瑞和工友们经过无数次研究、实验,把门机抓斗进舱打开放料与轻钩提升这两个动作合二为一,并将主令控制器手柄移动轨迹由“十”字形丰富成“星”字形,把抓斗打开和提升的两个动作用一个指令完成。这项技术创新在全队推广后,生产效率显著提高,门机每完成一钩作业可以节省时间秒,平均

标准时间的设定

标准时间的设定 一、标准工时概要 1、什么是标准工时(Standard Time) 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它具有以下五项主要因素: 1.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且不易引起疲劳,如女子搬运重量不超过4.5公斤。 2.熟练程度:大多数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作业员要了解流程,懂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3.作业方法: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4.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5.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基本原则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及互检完成。由上述的定义可知标准时间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与公平性。IE的全部方法与手段都是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公平合理,因为它是衡量效率的基准,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的效率管理的基础,并最终被应用到销售、设计、采购、成本管理等相关领域。 2、标准时间的意义与用途 制定合理的标准时间是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无标准时间就无管理的第一步。通过标准时间的应用使参与工作的全部人都可以客观准确地计划、实施并评价工作结果。标准时间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作业管理基准。标准时间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生产计划; 2.人工工时计划及人员计划; 3.评价:不同作业者的工作表现,不同的供货商的效率成本,不同的作业方法的优劣; 4.用于制造产品的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包括记件工资的标准; 5.对客户的估价与报价; 6.设备及工装的需求计划; 7.革新与改善的成绩评价。 特别要强调的是标准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作业方法及产品工艺的改进,标准时间也是在不断更新与提高的。 3、标准时间的构成 大多数的标准时间是由标准主体作业时间和标准准备时间构成。此两项又分别由净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构成。. 标准主体作业时间与标准准备时间是完成工作所必须进行的作业包括有效的机械作业以及事前准备和中间准备所消耗的时间。两项净时间总和称为正常时间。宽放时间普遍以相对于正常时间的比率,即宽放率的形式表示,标准时间的表述公式如下: 标准时间=正常作业时间+宽放时间=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

标准工时的定义

标准时间的设定一﹑标准工时概要 1﹑什么是标准工时(Standard Time) 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它具有以下五项主要因素﹕(1) 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且不易引起疲劳﹐如女子搬运重量不超过4.5公斤。 (2) 熟练程度﹕大多数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作业员要了解流程﹐懂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3) 作业方法﹕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4) 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5) 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基本原则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及互检完成。由上述的定义可知标准时间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与公平性。IE的全部方法与手段都是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公平合理﹐因为它是衡量效率的基准﹐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的效率管理的基础﹐并最终被应用到销售﹑设计﹑采购﹑成本管理等相关领域。2﹑标准时间的意义与用途制定合理的标准时间是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无标准时间就无管理的第一步。通过标准时间的应用使参与工作的全部人都可以客观准确地计划﹑实施并评价工作结果。标准时间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作业管理基准。标准时间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生产计划﹔ (2) 人工工时计划及人员计划﹔ (3) 评价﹕不同作业者的工作表现﹐不同的供货商的效率成本﹐不同的作业方法的优劣﹔(4) 用于制造产品的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包括

记件工资的标准﹔(5) 对客户的估价与报价﹔(6) 设备及工装的需求 计划﹔(7) 革新与改善的成绩评价。特别要强调的是标准时间不是 一成不变的﹐随着作业方法及产品工艺的改进﹐标准时间也是在不 断更新与提高的。3﹑标准时间的构成大多数的标准时 间是由“标准主体作业时间”和“标准准备时间”构成。此两项又分别 由净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构成。如下图(1) 标准主体作业时间与标 准准备时间是完成工作所必须进行的作业包括有效的机械作业以及 事前准备和中间准备所消耗的时间。两项净时间总和称为正常时间。 宽放时间普遍以相对于正常时间的比率﹐即宽放率的形式表示﹐标 准时间的表述公式如下﹕ - 1 - 净作业时间一般宽放标准主体作业时间宽放时间特殊宽放标准 时间净作业时间一般宽放标准准备时间宽放时间特殊宽放图(1) 标准时间的构成标准时间=正常作业时间+宽放时间 =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 二﹑标准时间的设定 标准时间的设定方法总体大致分为经验估算及科学 的时间分析与时间预置(PTS)法等﹐本书着重介绍时 间分析的测量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优劣比较。那么现 场观测的时间是如何成为标准时间的呢?总体需要两 个步骤﹕对观测时间进行评比求得正常作业时间 ﹔对正常作业时间进行宽放﹐求得标准时间。 公式如下﹕标准时间=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 =观测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 1﹑时间评比

时间研究和标准时间的设定方法

时间研究和标准时间的设定方法 在当前的大好形势下许多的中国缝制工厂正在急速地扩大中。虽然规模扩展很大,但不良品的产生,生产性能无法提高,交货期被推迟等等,发生这些问题的工厂也不在少数。 那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即使是一个有数百人规模的大工厂,采用的还是原本小规模工厂时的个人完成整件产品或者部件完全整体生产的非效率化的生产方式。在这样的工厂里,作业方法、操作顺序、作业情况等全交操作工承包负责,所造成的结果是,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性能也由于人员的分割而处于一种非常低的状态。为了能高效率的进行大量生产,通过分工流水作业是一条捷径。操作的单纯化,专业化,使即使是不熟练的操作工,也能在短时间内熟练起来,在稳定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高生产性能。能发挥出这些优点的有效方法就是上期我们介绍的工序分析和这期的时间研究,以及后期将介绍的作业研究。 1.时间研究的目标和目的 (1)所谓时间研究 时间研究是指将某种作业分解成几个要素作业,用秒表等将要素作业所要花费的时间进行测定并记录,然后在这个结果的基础上将标准作业所要花费的时间设定为标准时间,并对作业进行改善的方法。 (2)时间研究的目的 进行时间研究的目的,我们视其为时间研究的用途的话,有以下几种。 1) 进行流水作业编制中的作业分配 分工进行流水作业时,最重要的一点是,向操作者分配均等时间的工作量。流水操作就像似流水一样。如果所有的工序所需时间是相同的话,流水操作就不会停滞,这样就能顺畅地进行下去,确保稳定的生产量。相反,如果途中流水线停滞的话,各个工序的产量就会出现不平衡。 如果某些工序的工作量过多的话,产品就会滞留在那个工序处,造成流水线停滞,使后面的工序无法进行。相反,如果工作量太少的话,也会产生等待工序的时间。不管怎么说,这两种情况生产效率都不会很好 在作业分配的阶段时,各个工序所需要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而且不同工人操作的时间也是不同的。这个用于流水作业中,把加工时间作为目标对各个工序进行平均分配而对作业进行改善是非常必须的,仅凭管理者的感想和经验来做是不行的。 我们向您推荐如下的作业分配方法。 在制作样品时,要明确工序顺序,加工时间,制作工序分析表。利用已完成的工序分析表,计算出1件产品的加工时间。算出加工时间后,再除以操作的人数,计算出1个人平均所应当被分配的时间。以这个加工时间为标准,管理者可根据操作者的适应性和经验再来分配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