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文学史 考研复习资料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西方文学史 考研复习资料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西方文学史 考研复习资料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西方文学史 考研复习资料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欧洲封建社会初期和中期(5~14世纪)的文学

一,概述·时限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古代欧洲奴隶制社会终结和封建社会即中世纪(中古)历史时期到来。

概述·原创性

?欧洲中世纪的文化和文学是从一个没有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最起码在13末世纪之前,中世纪文学家们的创作,都带有原创性质。

概述·贡献

?欧洲中世纪社会文化对后代欧洲文化与文明所起的作用不亚于希腊文化。

概述·基督教

?中世纪文学是在极其黑暗、没有传统可以继承的基础上艰难起步的。而这种起步又是在基督教文化氛围中开始的。所以,基督教文化对当时欧洲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文学的重新兴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督教文化是最重要的文化现象。基督教自产生后对欧洲文化的形成,特别是对西方文化精神乃至文学精神的生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大地缘文化板块

?以西欧的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文化板块;

?以拜占庭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为代表的正教文化板块;

?北欧文化板块;

?西班牙和西西里地区文化板块。

二、宗教文化与文学

?宗教文化是西欧中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

?基督教文学也是欧洲中世纪的主流文学。

?“黑暗时代”

?“加洛林文艺复兴”

?9-13世纪

?“12世纪文艺复兴”

“黑暗时代”:欧洲中世纪历史的开端

?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8世纪加洛林文艺复兴

?宗教文学的初创时期。

?基本以《圣经》为主要题材:圣经故事、使徒传

?书面文学都是在修道院中用拉丁语写成

?散文著作:

A,以整理和翻译《圣经》及其教义为代表的散文文学。

B,史传文学:《法兰克人史》《英吉利教会史》

?诗歌作品: 《凯德蒙组诗》

“加洛林文艺复兴”

?8世纪

?查理大帝对基督教文化的规范做了大量组织工作和宗教文化范本定型工作

?指派阿尔古因组织人员在797—800年对当时收集到的各种《圣经》文本进行了校勘,统一了《圣经》文本并将其译成拉丁文,成为后来天主教通用的定本。

9-13世纪-1

?戏剧(?°宗教剧?±):

神秘剧

神迹剧

道德剧

?女作家罗丝维萨(约935?a1000)

9-13世纪-2

?史传文学:

《基督》

《裘利安那》

《使徒们的命运》

《艾伦那》

《少女欧拉丽赞歌》

《圣徒列瑞行传》

《圣徒阿列克西斯行传》

《受难曲》

“12世纪文艺复兴”:文化鼎盛期

?1)修道院书信体文学:寻找虔诚宗教信仰与个人情感连接点

?圣多明俄的嫡传弟子萨克森的约尔丹?a女修院副院长安达罗的狄安娜

?12世纪本笃会修士阿贝拉尔?a女修院院长海萝丽丝

?12世纪的圣贝恩哈德?a埃德门加伯爵夫人

?2)宗教诗歌:

?《圣女欧拉莉之歌》

?《是谁在敲门》

?《十字架前显慈颜》

?《平安彼岸歌》

?《和平祈祷词》

?3)中世纪出现的各种主要的艺术形式,如宗教颂神诗、宗教抒情诗歌、骑士文学作品、宗教戏剧以及其他一些宗教文学样式,都开始走向成熟。

4)经院哲学。

?大阿尔伯特(1193—1280)

?托马斯·阿奎纳(1225—1274)

三、世俗文化与文学

?史诗、谣曲

?骑士文学

?市民文学

?分别代表了中世纪世俗文学认识人、表现人的三个向度。

1,史诗和谣曲

1)中世纪早期的英雄史诗:

?《贝奥武甫》

?《希尔德布兰特之歌》

?冰岛人的《埃达》和“萨迦”(意为“话语”),

?芬兰人的《卡列瓦拉》(又名《英雄国》)

2)中世纪中期的英雄史诗

?《罗兰之歌》

?《熙德之歌》

?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

?《伊戈尔远征记》

?表现氏族社会晚期及中世纪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古代和当代英雄的追忆和描写,不自觉地说明和阐释着“人的能力”问题,代表了中世纪世俗文学认识人、表现人的第一个向度。

?许多英雄史诗无一不是表现着“人是英雄”的主题。

2,骑士文学-1

?骑士抒情诗:短歌、

感兴诗、牧歌、小夜曲、破晓歌

?骑士传奇:不列颠系统,拜占庭系统,古代系统

2,骑士文学-2

?表现中世纪特有的骑士生活和骑士风貌,以爱情和冒险为主要题材,肯定现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承继了古代文化精神,背离了禁欲主义。

?代表了从肯定人的情感角度来显现中世纪对人的新看法的第二个向度,主要表现的是?°人的情感因素?±的合理性。

3,市民文学

?长篇叙事诗:《列那狐传奇》《玫瑰传奇》

?城市戏剧:道德剧、傻子剧、笑剧

?短小的韵文故事

?抒情诗

四,意大利诗人但丁·阿利盖里(1265—1321)

——“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1,生平与创作

?《新生》

?《飨宴》

?《论俗语》

?《帝制论》

?《神曲》

《神曲》

?大约刚流放不久即动笔。

?《地狱篇》完成于1308年;

?《炼狱篇》创作于1308—1314年间;

?这两篇均在1320年出版;

?《天堂篇》大约写于1315—1321年间,但丁死后问世。

1)《神曲》所蕴涵的中世纪精神结构-1

?《神曲》是最能体现欧洲中世纪对人的认识的经典性范本。作家通过寓言和象征的手法,展示了具体的人类精神向至高的精神的追求、演进和复归的过程,或说人的思想如何完善和如何认识终极真理过程。

《神曲》所蕴涵的中世纪精神结构-2

?第一,精神的世界是现实世界的本质和全部真实之所在。

《神曲》所蕴涵的中世纪精神结构-3

?第二,在整个精神世界里,包括不同的精神范畴。

《神曲》所蕴涵的中世纪精神结构-4

?第三,但丁也看到,在具体的精神走向最高的精神的历程中,理性和信仰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2)《神曲》的象征意义

??°黑暗的森林?±?a?a当时意大利黑暗的政局,

??°豹?±?a?a佛罗伦萨的政治迫害;

??°狮?±?a?a法兰西王;

??°瘦母狼?±?a?a罗马教廷。

?幽暗森林?a?a罪恶;

?披着阳光的山顶?a?a一种光明境界。

?人希望重见阳光?a?a由于本身的弱点,需要理性和信仰的帮助,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a?a理性,

??°贝阿特丽采?±?a?a神学信仰。

?描写了在理性、神学信仰和爱的引导下的心灵觉醒过程。

3)《神曲》的矛盾性

①《神曲》主题、内容上的矛盾性

?A,对宗教和教会以及教职人员的双重态度。

?B,对世俗生活的双重态度。

?C,对封建统治阶级及其代表人物的矛盾态度。

?D,对待人类文化的看法上也表现了双重性。

?②《神曲》在艺术上的成就及其矛盾性

?A,将中世纪文学所盛行的象征、梦幻的手法,同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从而用陈旧的形式表现出很多崭新的人文主义内容。

?B,《神曲》可以说是14世纪以前人类知识的百科全书,有些是毫无价值的宗教说教和神学知识,而很多则是应该肯定的有价值的思想。

?C,具有宏大、严谨、端正的结构,是中世纪神权思想的体现,也与人文主义思想家们对古代

文化的认识有相似之处。

?D,在塑造人物和描写情景方面,大多数人物都是象征性的,与中世纪宗教文学中的人物特点相似。

?但在用寥寥数语勾勒人物性格特点方面可以说是位高手。

?此外,某些具体比喻和细节描写与现实主义手法极其相似,也是后来人文主义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

?E,在语言上,也可以看出但丁处在矛盾中。

?第一个不用官方语言拉丁语而用当时的民间俗语意大利民族语言写作,

?为意大利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学语言的形成起了奠基和推动作用。

?《神曲》中的大量语言和词汇又带有强烈的中世纪语言那种烦琐、晦涩、象征的特点,充满了主观的呓语和神秘主义色彩。

讨论与思考题:

?1. 为什么说欧洲中世纪文化和文学具有新创的性质?中世纪和古代罗马文化与文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里?

?2. 基督教在欧洲文化与文学的兴起和发展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3. 但丁创作的矛盾性是否体现了古代希腊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因子的交汇?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笔 第一章古代文学 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它们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中分别体现出来的世俗与人本色彩和神圣与超越色彩共同构成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两个源头。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第一节古代文学概述 一古代希腊文学。(欧洲文学的源头之一) (一)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二)希腊神话的主要特征: 1 鲜明的人本色彩,命运观念。 从诸神的恣情纵欲,到盗火者的狂热殉情;从阿喀琉斯多愤怒,到美狄亚的残忍复仇。一切都是世俗,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 2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 古希腊文学的许多篇章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色彩、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 种类繁多,且具有开创性。 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等(三)古希腊文学的发展状况。 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英雄时代):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 代表作家:赫西俄德 代表作:(1)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2)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等二时期(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 主要成就: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文艺理论,其中戏剧成就最大。 抒情诗中琴歌成就重大: 萨福: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独唱琴歌代表诗人阿那克瑞翁:创造“阿那克瑞翁体”。 合唱琴歌代表诗人:品达,代表作《胜利颂》 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 全盛时期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 几次著名的战役后,出现了正式的历史著作。 “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 雄辩家:苏克拉底和狄摩西尼。 文艺理论家:柏拉图(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反对民主制,创立“理念论”。代表作《对话录》。 亚里斯多德:代表作《诗学》 第三时期(奴隶制衰亡时期)史称“希腊化时期”:

外国文学史—中世纪文学

一串明珠于世 ——谈谈对中世纪文学的认识中世纪文学曾经是一串被世人遗落的明珠。19世纪以前,中世纪文学一直被西方的学术界所忽视,人们普遍认为那个经济停滞、政治反动的十个世纪的文学仅仅是辉煌的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文艺复兴文学之间的一个低谷,是一个缺乏光彩,没有灵魂,附庸于神学的傀儡。直到19世纪早期,浪漫派作家们在哥特文化中看到了理性主义、英雄主义、对精神的崇尚和对女性的赞颂,中世纪文学才得以重新挖掘,重新被世人认识,它的文学精神与文学价值才得以大放异彩,成为西方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串曾经遗落的明珠——中世纪文学。 一、中世纪文学的时间划分 “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首创,随后才得到欧洲各国学者的广泛采用的。这个词起初含贬义,指的是西欧历史上从公元5世纪的罗马文明瓦解,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之间的那段缺乏光彩的十个世纪。现在,在一般的史学著作中,中世纪的意义大致相当于文明社会的封建制时代,它的时间上讫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下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进一步区分又可将欧洲封建社会的历史大体分为三个时期:早期(5至11世纪)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中期(12至14世纪)是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晚期(15至17世纪中叶)是封建社会衰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时期。在西方的文学史中,中世纪文学一般只涉及上述前两个阶段的文学创作,不包括最后一个阶段,因为最后一个阶段已经成为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文学的发端。 二、中世纪文学的历史背景 欧洲中世纪文学的产生是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的。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蛮族登上历史舞台,欧洲的封建社会也由此开始。伴随着封建社会产生的是各对立阶级的出现,封建地主阶级文化形态与农民阶级文化形态的对立,是中世纪欧洲新质文化和文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另外,欧洲中世纪文学也是欧洲多种文明,多种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这种融合首先体现在众多蛮族部落各自文化的融合

中世纪文学

骑士叙事诗:又称为骑士传奇。骑士叙事诗分为三个系统: ①古代系统:根据古希腊罗马故事改写而成,主要作品有《亚历山大传奇》、《特洛伊传奇》和《埃涅阿斯传奇》等。这些传奇虽然写古希腊罗马故事,但他们的英雄却具有中世纪骑士的爱情观和荣誉观。 ②不列颠系统:一般是围绕亚瑟的传说发展起来的,主要写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这些故事在西欧国家流传非常广,法国诗人克里蒂安·德·特鲁瓦和德国行吟诗任沃尔夫拉姆·封·埃森巴赫(1170年-1220年)是这一类型传奇的代表作家。在15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亚瑟王之死》,是这一系统中成就最高的著作,全书包括八个故事,由诗人托马斯·马洛里(?-1471)依照亚瑟王与圆桌骑士法文版的传奇翻译编纂而成。 ③拜占庭系统:根据拜占庭的历史和传说故事写成,主要作品有法国的《奥卡森和尼柯莱特》。 骑士叙事诗对后来欧洲小说发展的影响: 中世纪骑士文学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在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盛行时期,很多诗人作家都从中汲取养分。尽管骑士文学中包含了种种宗教和封建礼法的因素,但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神话般的浪漫情愫仍使得这些文学作品本身对后世的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英雄史诗:(歌颂封建时代理想英雄人物的长篇史诗)与谣曲。 中心主题:爱国主义、英雄主义、诗中的英雄具有忠君爱国、英勇善战的高尚情操。 英雄史诗特点:(1)民族遭难、民族英雄拯救民族,脱离苦难。(2)风格庄严、激越。 前期英雄史诗:较浓的神魔色彩、巫术气氛、异教色彩。日耳曼人的一支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史诗《贝奥武甫》、日耳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芬兰的《卡勒瓦拉》(又译《英雄岛》)、冰岛的《埃达》和《萨加》。 日耳曼人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史诗《贝奥武甫》(流传至今最完整的一部早起英雄史诗)。英国的一部英雄史诗,是英国文学中第一部重要作品。它用古英语写成,是继希腊、罗马史诗之后欧洲最早的一部用本民族语言写成的史诗。全部古英语诗歌现在保存下来的不过3万行,其中有英雄诗、宗教诗抒情挽歌、格

中世纪英国文学概述

中世纪英国文学概述 中世纪文学(约5世纪-1485) 英国最初的文学同其他国家最初的文学一样,不是书面的,而是口头的。故事与传说口头流传,并在讲述中不断得到加工、扩展,最后才有写本。公元5世纪中叶,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三个日耳曼部落开始从丹麦以及现在的荷兰一带地区迁入不列颠。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古英语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贝奥武甫》(Beowulf),它被认为是英国的民族史诗。《贝奥武甫》讲述主人公贝尔武甫斩妖除魔、与火龙搏斗的故事,具有神话传奇色彩。这部作品取材于日耳曼民间传说,随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传入今天的英国,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诗是8世纪初由英格兰诗人写定的,当时,不列颠正处于从中世纪异教社会向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的新型社会过渡的时期。因此,《贝奥武甫》也反映了7、8世纪不列颠的生活风貌,呈现出新旧生活方式的混合,兼有氏族时期的英雄主义和封建时期的理想,体现了非基督教日耳曼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两种不同的传统。 公元1066年,居住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人在威廉公爵率领下越过英吉利海峡,征服英格兰。诺曼底人占领英格兰后,封建等级制度得以加强和完备,法国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法语成为宫廷和上层贵族社会的语言。这一时期风行一时的文学形式是浪漫传奇,流传最广的是关于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1375-1400)以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为题材,歌颂勇敢、忠贞、美德,是中古英语传奇最精美的作品之一。传奇文学专门描写高贵的骑士所经历的冒险生活和浪漫爱情,是英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一种社会理想的体现。 14世纪以后,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较快,市民阶级兴起,英语逐渐恢复了它的声誉,社会各阶层普遍使用英语,为优秀英语文学作品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杰弗利·乔叟(Geoffrey Chaucer, 1343-1400)的出现标志着以本土文学为主流的英国书面文学历史的开始。《坎特伯雷故事》(The Canterbury Tales)以一群香客从伦敦出发去坎特伯雷朝圣为线索,通过对香客的生动描绘和他们沿途讲述的故事,勾勒出一幅中世纪英国社会千姿百态生活风貌的图画。乔叟首创英雄诗行,即五步抑扬格双韵体,对英诗韵律作出了很大贡献,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乔叟的文笔精练优美,流畅自然,他的创作实践将英语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文学水平,推动了英语作为英国统一的民族语言的进程。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其中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 2.赫西俄德的《神谱》是用长诗对希腊神话的系统整理,是关于宇宙起源后人物种谱系的描述,他给后人留下的另一首长诗为《工作与时日》 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是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主城邦逐渐形成的时期,史上称大移民时代。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独唱体抒情诗的代表是萨福,柏拉图称萨福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初,是希腊奴隶制发展得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这是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柏拉图文艺理论的核心是“理念论”,理论著作《理想国》 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2世纪,史称“希腊化”时期,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是希腊文明由盛而衰的阶段。 3.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其中表现战争主题的史诗是《伊利亚特》 4.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5.古希腊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代表作《云》、《鸟》、《骑士》 6.维吉尔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史诗《埃涅阿斯纪》,该作为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史诗。 7.欧洲中世纪文学按照性质分类,包括教会文学、史诗与谣曲、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 8.骑士文学分为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 骑士抒情诗,发源于普罗旺斯,代表作《破晓歌》 骑士叙事诗,源于法国北方,又称骑士传奇 9.前期英雄史诗代表作: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它是流传迄今的欧洲最完整的一部史诗。 中期英雄史诗代表作: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 法国的《列那狐传奇》是欧洲城市文学最重要的作品。 10.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称之为《人曲》。 11.但丁的《神曲》分为三个部分:《地狱》、《炼狱》、《天堂》各33歌,加上长诗的序曲,共100歌。 12.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13.孟德斯鸠是法国第一位真正意义的启蒙作家,作品《法的精神》。 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是第一部著名的启蒙哲理小说。 14.狄德罗的自由体小说《修女》猛烈抨击了摧残人性的宗教主义制度,为维护人权和个性解放而呐喊。对话体小说《拉摩的侄儿》以及《宿命论者雅客和他的主人》。 15.博马舍是法国18世纪最后一名著名的启蒙作家。 16.卢梭的《新爱洛依丝》是书信体小说,教育小说《爱弥儿》,自传小说《忏悔录》。 17.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第一部引起广泛反响的文学作品。 18.歌德的作品《浮士德》是一部关于梦想者和发展者的诗剧故事。 19.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是对原始积累十七资本主义的颂歌,其主人公形象是殖民者形象,鲁滨孙形象是欧洲小说史上的创举,是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

外国文学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中世纪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中世纪的欧洲在精神文化领域内占有统治地位的是()。A.封建主阶级的思想B.基督教神学思想 C.世俗封建贵族精神D.新兴市民阶级思想 2.欧洲文学史上的“中世纪文学”指的是()。 A.初期的中期的文学B.末期的文学 C.中期和末期的文学D.初期、中期和末期的文学 3.教会文学的题材主要来源于()。 A.历史B.民间传说 C.圣经D.现实生活 4.骑士抒情诗的中心主题是()。 A.行侠B.护教 C.忠君D.爱情 5.最有名的普罗旺斯骑士抒情诗是()。 A.牧歌B.夜歌 C.破晓歌D.怨歌 6.中世纪欧洲城市文学最发达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 C.意大利D.德国 7.中世纪后期英雄史诗的中心主题是()。 A.爱国B.忠君 C.护教D.爱情 8.中世纪后期英雄史诗反映的社会生活是()。 A.氏族社会瓦解时期B.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C.封建社会繁荣时期D.封建社会衰落时期 9.中世纪骑士文学反映的思想意识的阶层是()。 A.教会B.贵族妇女 C.市民D.世俗封建主 10.中世纪城市文学中讽刺故事诗的代表作是()。 A.《驴的遗嘱》B.《卡勒瓦拉》 C.《列那狐的故事》D.《玫瑰传奇》 11.中世纪城市文学中一部风格独特的长篇故事诗是()。A.《玫瑰传奇》B.《列那狐的故事》 C.《驴的遗嘱》D.《卡勒瓦拉》 12.《罗兰之歌》这部史诗的基本主题是()。 A.爱情B.护教 C.行侠D.爱国 13.中世纪西欧流行的最有名的谣曲是()。 A.农民医生B.罗宾汉谣曲 C.农民舌战天堂D.神父阿米斯 14.《神曲》的主要内容取材于()。 A.历史B.神话传说 C.圣经D.意大利现实生活 15.但丁创作《神曲》的目的是()。 A.表现宗教思想B.歌颂人类美好的感情 C.为人类指出一条从黑暗走向光明的途径D.宣传人文主义精神

2021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2019考研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我在被录取之后,还是很激动的,因为自己的复习较晚,在这里要特别感谢身边研友的陪伴。就从考研备考来说,我将把自己的一些经验总结总结,分享给大家。 首先,我想跟大家说,一定要提前想好要不要考研。在暑假之前,我是没有打算复习考研的,内心想着文科生还是能找到工作的,并准备暑假去实习。实习了半个月,实在干不下去了。我就在想,大学毕业说不定也就是实习的样子,待遇也好不到哪去。经过自己内心的灵魂拷问,我决定:辞去工作,考研。那么问题来了,考哪呢?又是一番挣扎,因为那个时候很多人都已经复习了一段时间了,我还没有怎么关注过考研信息。我就找了我的室友,问了下考研的流程,最后选择了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原因是学校离家近,专业也在大学期间学过一些,也方便以后找工作。因为选择的晚,前期复习起来总是手忙脚乱的。但是我告诉自己,不能乱,选择了复习就是了,拼上一把。中国古代文学有三个方向: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都是全日制,招收二十多个人。当然,很多文科专业都是类似的,甚至招的人更少。竞争还是有的,所以有意考研的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范围:政治、英语一、业务课一是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业务课二是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接下来我将分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块来谈谈我的一些经历。 政治英语几乎是所有考研人都要考的,如果英语特别不好的话,可以选择别的语言。因为自己开始复习的晚,自己的英语水平又不高,但其他语言也没有基础,所以我报了一个英语辅导班。背了《一本单词》,辅导班虽然是大班授课,但是我仍然是学到了不少,尤其是用词根词缀记忆单词。此外,我在上课以外的时间也会和班上别的同学交流,加上老师的鼓励,使我对英语复习越来越有信心了。就这样一天天的跟着学习,我的英语词汇语法越来越好了。后来就是集中的练题,做了《木糖英语真题手译》,但是真题没有一套套做,是按照老师整理好的分类进行练习的。政治,暑假我是都没想复习,因为听说政治复习早晚最后的分数差别不大。所以,我就想晚点开始,先把别的复习复习。在国庆之后,我才开始复习政治。我是直接看的《李凡政治新时器》,做做看看答案,解析也是认真的看,因为没有时间看别的资料了。李凡配套题既是我的练习册又是我的参考

英国文学概述-王守仁

英国文学概述-王守仁 英国文学概述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影响,文学内部遵循自身规律,历经盎格鲁—撒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下面对英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作一概述。 一、中世纪文学(约5世纪—1485) 英国最初的文学同其他国家最初的文学一样,不是书面的,而是口头的。故事与传说口头流传,并在讲述中不断得到加工、扩展,最后才有写本。公元5世纪中叶,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三个日耳曼部落开始从丹麦以及现在的荷兰一带地区迁入不列颠。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古英语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贝奥武甫》(Beowulf),它被认为是英国的民族史诗。《贝奥武甫》讲述主人公贝尔武甫斩妖除魔、与火龙搏斗的故事,具有神话传奇色彩。这部作品取材于日耳曼民间传说,随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传入今天的英国,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诗是8世纪初由英格兰诗人写定的,当时,不列颠正处于从中世纪异教社会向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的新型社会过渡的时期。因此,《贝奥武甫》也反映了7、8世纪不列颠的生活风貌,呈现出新旧生活方式的混合,兼有氏族时期的英雄主义和封建时期的理想,体现了非基督教日耳曼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两种不同的传统。 公元1066年,居住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人在威廉公爵率领下越过英吉利海峡,征服英格兰。诺曼底人占领英格兰后,封建等级制度得以加强和完备,法国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法语成为宫廷和上层贵族社会的语言。这一时期风行一时的文学形式是浪漫传奇,流传最广的是关于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1375-1400)以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为题材,歌颂勇敢、忠贞、美德,是中古英语传奇最精美的作品之一。传奇文学专门描写高贵的骑士所经历的冒险生活和浪漫爱情,是英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一种社会理想的体现。 14世纪以后,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较快,市民阶级兴起,英语逐渐恢复了它的声誉,社会各阶层普遍使用英语,为优秀英语文学作品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杰弗利?乔叟(Geoffrey Chaucer, 1343-1400)的出现标志着以本土文学为主流的英国书面文学历史的开始。《坎特伯雷故事》(The Canterbury Tales)以一群香客从伦敦出发去坎特伯雷朝圣为线索,通过对香客的生动描绘和他们沿途讲述的故事,勾勒出一幅中世纪英国社会千姿百态生活风貌的图画。乔叟首创英雄诗行,即五步抑扬格双韵体,对英诗韵律作出了很大贡献,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乔叟的文笔精练优美,流畅自然,他的创作实践将英语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文学水平,推动了英语作为英国统一的民族语言的进程。 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5世纪后期—17世纪初) 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来说,英国的文艺复兴起始较晚,通常认为是在15世纪末。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它主张以人为本,反对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提倡积极进取、享受现世欢乐的生活理想。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 1478-1535)是英国最主要的早期人文主义者,他的《乌托邦》(Utopia)批评了当时的英国和欧洲社会,设计了一个社会平等、财产公有、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总汇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两希文化: 古希腊文化(“原欲”文化→世欲人本意识)↘ (犹太人的祖先)古希伯来文化(“理性”文化→宗教人本意识)→基督教文化 古希腊文学的成就: 1、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个源头,文学史上称之为“两希”传统。 2、古希腊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有两大渊源:一为欧洲本土的上古文化,一为欧洲本土之外 的东方文化。 3、古希腊文学史欧洲文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学的开端。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 4、赫西俄德是继荷马之后出现的第一位大诗人。代表作是教谕诗《农作与时日》及《神谱》。 5、萨福古希腊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她被看成是诗国中的女荷马,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女文艺女 神”。 6、品达合唱琴歌的代表,其诗多赞美神和描写体育竞技,特别是赞颂奥林匹克运动的优胜者,风 格庄重凝练,辞藻华瞻,富丽堂皇,具有崇高美。对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弥尔顿、歌德等有较大的影响。 7、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英雄时代(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又称“荷马时代”“黑暗时代”“黑铁时代”: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P15 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是古希腊人最初的意识活动成果,它艺术地概括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表达了他们对社会不公平现象

的义愤,集中了他们的经验和理想,充满乐观精神。起具有天真美丽的幻想和清新质朴的风格。 希腊神话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1 想象力极强。把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领域的一切现象都拟人化、神话化,入情入理,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2 故事性极强。情节曲折,起伏跌宕,有头有尾,娓娓道来,动听感人。3 哲理性强。希腊神话既富情趣,又极深刻,是早期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许多故事寓意丰富,发人深思。如:西西弗斯的故事、代达罗斯的故事、爱泰尔斯的故事等。 希腊神话在同时代和后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 它是古希腊文学艺术宝库和土壤。荷马、赫西俄德,绝大部分悲剧、大量美术和雕塑作品都以它为材料。2 它对古罗马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维吉尔《埃涅阿斯记》大量取材,奥德维《变形记》则或全面转述。3 它是文艺复兴直至现当代一些著名作家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和原型。莎士比亚、高乃依、拉辛、达芬奇、普桑、米开朗琪罗、贝尔尼尼等直至当代。 代表作家:赫西俄德: (1)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2)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第二个时期大移民时代:公元前8世纪到前6世纪,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城邦逐渐形成。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P19 抒情诗源于民歌,是伴着音乐唱歌的。体裁多样,主要有哀歌、琴歌、牧歌。讽刺诗等,以琴歌成就最大。琴歌分独唱琴歌与合唱琴歌两种。代表性的独唱抒情诗人有女诗人萨福、贵族诗人阿尔凯奥斯和阿那克里翁。 《伊索寓言》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 第三时期公元前6世纪末到前4世纪初(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文艺理论,其中戏剧成就最大。 全盛时期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第二章 中世纪欧洲文学

第二章中世纪欧洲文学(3学时) [学习提示] 学习本章,要注意中世纪欧洲文学的一个特点,即基督教精神对文学的渗透;要了解这个时期的几种主要文学类型及其成就;要以恩格斯的见解为指南,正确理解但丁及其《神曲》等创作的两重性和历史地位;要认识中世纪文学在欧洲文学史上所起的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概述 一、“中世纪”与“中世纪文学”: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由此开始了欧洲中世纪的历史。 公元476-1640年,即西罗马帝国灭亡(奴隶制终结、封建化开始)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 5-11世纪,初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期。 12-15世纪,中期,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 15-17世纪中叶,末期,封建社会逐渐衰落和资本主义逐渐产生、成长的时期,即文艺复兴时期。 在欧洲文学史上,中世纪文学是指前两个时期的文学。(公元5—15世纪) 中世纪后期文学一般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崩溃的历史。 中世纪欧洲文学包括封建社会初期和中期的文学,它和封建社会形成、繁荣的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 二、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学: 欧洲封建社会的发展是和基督教分不开的。基督教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文化的影响至为巨大。 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的初期,起源于公元一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起初是太教的一个教派。基督教创始人耶稣被他的信徒称为“基督”,即救世主。其基本教义是:上帝威力无边,他使救世主耶稣降临人间,指点人类走最终得救的道路。基督徒之间互敬互爱、彼此互助、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教义还反对暴政压迫,鄙视富人,因而遭到罗马帝国当局的残酷迫害。(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来信徒越来越多,以至许多富人和上层人士也加入进来,并取得了领导权。这些人不再宣传反抗压迫,而是突出宣扬忍耐顺从、爱仇敌、服从天命、希冀来世的思想。由此基督教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背诵篇目

古代文学背诵篇

目 第一编先秦文学 诗经:关雎、桃夭、汉广、黍离、溱、蒹葭、七月、鹿鸣 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国风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国风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国风郑风溱zhen洧wei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jian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国风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中世纪文化的特点

中世纪文化的特点 西方基督教的兴起,象征着古代的结束和中世纪的开始。漫长的中世纪是“上帝”统治人类的时代,时间跨度将近一千年。自公元393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西方进入了“政教合一”神权体制的思想黑暗年代。人民遭受着宗教和国家权威的双重奴役。如果说古希腊艺术是以存在为主体、重视视觉直觉的自然化艺术,那么中世纪的艺术则是以宗教为主体,重在表现情感和理念的理念化艺术。中世纪艺术是非个人化和非自然化的。所有的艺术只与上帝和上帝的教义有关,所有类型的艺术品如雕刻、绘画、彩绘玻璃等只能在上帝的世界——教堂里存在。艺术成为宗教的奴仆和宗教意识形态的宣教工具。艺术只用来图解《圣经》,以形象直观生动有力的视觉样式直接作用于教民,尤其是广大的不识字的教民,使他们接受并崇拜宗教所宣扬的道德和精神的意义。基督教中“不要崇拜偶像”的教条使得曾经是古希腊艺术主体的大型人物立体雕像蜕变为依附于教堂建筑上的神像浮雕。立体雕像艺术沦为浮雕是艺术丧失其独立性的象征。古希腊雕刻中所崇尚的人体力与美的风貌在中世纪丧失殆尽。后人至今可以通过欧洲的教堂艺术来想象和认识中世纪的世界。中世纪艺术的风格与希腊艺术迥然相异:远离现实生活,趋于装饰性、象征性和概念化的抽象表现手法。中世纪艺术风格的形成源自于两个思想源泉:一是柏拉图的“超验理念”,人们崇拜精神追求,鄙视世俗欲望;二是基督教的教义:只有上帝基督才全知全能,人类对上帝顶礼膜拜而失去自我的独立思考。中世纪的文化结构具有高度的符号学性质:每一事物都有社会价值,一切事物都有相对应的意义,即也就有对应的指号。意义即为存在的指号,并与价值观念相关。中世纪文化的内容与表达之间具有很大的肖似性。很多的概念都有着相对应的记号(如十字架为上帝的象征)。中世纪型艺术的能指(画面)结构清晰,但比喻或象征的倾向很浓,所指意义内 涵是较抽象的宗教观念。 中世纪的思想特征是蔑视物质,重视记号所表达的意义。“代表本身的事物(用于实用的目的)在文化代码结构中占据最低层;作为另一类事物(用于观念表达的目的,如权力、神圣、高贵、力量、富有、智慧等)则与前者不同。由于意义问题与价值相联系,就产生了把各种文化记号的表达与内容分等的问题。此外,记号的价值学不仅受事物的价值影响,而且受内容与表达之间关系的某些定量特征的影响。”[4] 如宗教的物品,它的内容相对应的价值就可能达到较高的层面。如十字架原本是罗马帝国执行死刑的刑场标记,由于基督教将其作为圣像装饰物,其内含的价值意义使这个标记成为教民崇拜的对象。这种崇拜行为是符号性的,因为教民崇拜的不是圣像装饰物的物质性本身,而是它所代表的宗教观念与权威。(Fig.x 意义层面等级结构图)在这种意义等级结构中,占据最高位置的是不含有物质性的记号,称为零记号(即表达抽象意义的记号,没有现世的物质可以与其相匹配)。正是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中世纪艺术作品反映的都是宗教题材,而人的现世生活却很少表现。 中世纪艺术也因此构成其特有的风格,其演变分为拜占庭艺术、罗马式艺术和哥特式艺术三 个阶段。

西方文学史 考研复习资料 第一章

第一章第3节,希腊戏剧和三大悲剧家 古代希腊戏剧的起源 ?古代希腊的戏剧分为悲剧和喜剧两种,它们的希腊文原文分别是“山羊之歌”和“狂欢之歌”,二者皆源于古老的民间酒神祭典。具体说来,悲剧的前身是“酒神颂歌”,而喜剧的前身则是祭神的歌舞和滑稽戏。 古代希腊戏剧的政治功能 ?希腊戏剧的兴衰是与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发展相一致的 ?戏剧是当时雅典公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雅典政府提倡和支持戏剧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以此来弘扬民主政治的思想,反对暴政,激发人们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和战胜敌人的豪情。 悲剧和喜剧的界限(1) ?在古希腊的戏剧艺术中,悲剧占有突出的地位。它更适合奴隶主贵族的审美口味和教育民众的现实需要,在发展过程中树立起正统的地位。 ?多取材于神话传说,表现人与命运的抗争或涉及重大的社会、道德伦理问题, ?风格崇高、悲壮。 ?悲剧结构上多遵守时间、地点和情节的统一性,比较严谨; ?语言则追求高雅和规范。 悲剧和喜剧的界限(2) ?喜剧多取材于现实, ?风格夸张、滑稽、怪诞,生活气息浓郁, ?重在揭露丑恶的人与事或讽刺人性的弱点。 ?结构布局比较松散随意,时有插科打诨和荒诞的情节, ?语言比较粗俗。 悲剧演出 ?悲剧的演出在当时以雅典最为发达,在伯里克利当政时期,雅典在卫城上修建了可容纳三万人的巨大的露天圆形剧场。每年春季,城邦当局还组织盛大的戏剧比赛,获奖者得到不菲的奖励和民众的欢呼赞誉,同时还向观剧者发放观剧津贴,以鼓励民众看戏。 歌队与面具 三大悲剧家 ?公元前5世纪是希腊悲剧的鼎盛时期,在雅典活跃着许多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是其中最杰出的三位剧作家。 埃斯库罗斯(前525?a前456):生平 ?雅典人埃斯库罗斯,欧福里翁之子 ?躺在这里,杰拉的麦波翻腾,

2021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一本通 中国古代文学

本人的考研历程 一年的考研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现在回想起来,依旧很怀念考研那段时间,虽然很枯燥乏味,却异常充实和平静。于是我决定记下一些经验和体会,与后来人共享共勉。说是经验,其实是算不上的。不如说是过去“一年的路程”吧,每个人的或许都有不同,不一定适合其他人,算是总结,也算是一种纪念吧。 “越美好,越害怕得到”,记得去年这时候,我在考研教室的标记姓名的红色纸片上这样写道,作为座右铭。一年过去了,我想到的仍然还是这句话。 在初试之前,从未想过自己能够考上,虽然学校距离南师只有几个小时的距离,但我离南师的距离却不是按照天就可以数完的,一直觉得很远很远。大概是专业课老师听到我要考南师后的一句“不可能”令我担心,亦可能是看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真题,什么也不会的迷茫,令自己感到南师太过遥远。那种远,很难想象的那种远。 初试成绩出来后,仍然很担心过不了复试,只要录取比例不是1:1,就可能被刷,担忧一直到拟录取名单出来,其实拟录取名单出来后,还是不太敢相信,万一公示十天内发生什么别的事呢?万一老师分数核算错误呢?万一有很多,每一个带来的都是天翻地覆。好在结局最终尘埃落定,拿到这一纸通知书对我来说意味着太多东西。我感谢那段时间不顾一切奋斗的自己。 考研并不是期末考试,不是你熬夜突击几晚就能出成绩的,所以贵在坚持,贵在每天的进步。如果你下定决心考研,那么你得做好心理准备,接下来一年你不再有周末,不再有寒暑假,你只能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去学习,因为你玩的那一刻,你的对手可能甩你一大截了。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只要你坚持到最后,你便是英雄。记得高中时老师给我们念过一篇文章,是一个差生逆袭北大之路,虽说是属于心灵鸡汤类,但她说的有一句话,却是鼓励我坚持到最后,即“忍不住的时候再忍一下”。考研期间真的会遇到各种诱惑和问题,我们是社会关系中的一部分,自然是无可避免的。例如闺蜜过生日,一起逛街,还有论文相关事情,你要想获得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真是难之又难。可能这时候你必须权衡一下,对于闺蜜来说,真正为你考虑的人,不会因为你暂时的冷落而离开你,所以考研的话,你必须学会拒绝,就算自己想要出去玩的话,也要告诉自己“忍不住的时候再忍一下”。我本身是一个极贪玩

中世纪文学概述

中世纪文学概述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第一节中世纪文学概述 一、中世纪简评 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出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都从头做起。它从没落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 aa恩格斯 社会属性是封建社会,指欧洲封建社会发生、发展和衰亡时期,是居于古代奴隶社会与近代以来的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历史时段。 aa马克思 辩证看待中世纪: 负面:教会思想与封建制度两大支柱的双重残酷统治和压迫(宗教审判庭、贞操带、站笼)。 正面:生产方式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先进,孕育新的思想。诞生了欧洲最早的大学(1168牛津大学,1209剑桥大学,1253巴黎大学);建筑艺术(哥特式宏伟建筑,如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经院哲学(哲学、美学、神学浑融一体)中蕴含西方思想传统重要理性思辨的特征。 二、历史与文学史上“中世纪”概念的差异 1、历史上的°中世纪±(476年西罗马灭亡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 发,即欧洲封建社会时期) (1)(5-11CT)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初期) (2)(12-15CT)封建社会全盛期(中期) (3)(15-17CT)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产生 (末期) (封建等级制度、政教合一的统治、庄园经济;基督教统治了思想文化领域。)中世纪城堡 2、文学史上的°中世纪± (1)(5-15CT)°千年暗谷±,欧洲封建社期和中期文学 (2)(15-17CT)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Middle Ages),即西方中古,双峰之间的暗谷,即古希腊罗马与文艺复兴双高峰之间的历史时段,对此时期文学总评价有两种对立观点:黑暗世纪(Dark Ages)与罗曼蒂克时代 四、世俗文学 1、英雄史诗与°谣曲± (2)14世纪以后的°谣曲±故事诗 *内容:生活悲剧或历史题材;农民与封建主间的斗争 *代表:英国《罗宾汉谣曲》:罗宾汉与绿林好汉

欧洲中世纪文学中的典雅爱情研究

欧洲中世纪文学中的典雅爱情研究 典雅爱情(courtly love)起源于11世纪后半叶的法国,盛行于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地。典雅爱情是多种文化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有来自欧洲内部的也有外部的。作为中世纪欧洲男女关系的典范,典雅爱情是11至13世纪文学作品的主要描写对象之一,以抒情诗、 浪漫传奇等为主要体裁。典雅爱情颠覆了古代欧洲文学作品中男尊女卑的形式,创造了新的文学伦理关系,为当时的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 活力。第一章讨论典雅爱情的起源。典雅爱情的雏形产生于古罗马文学,在奥维德《爱经》的影响下,加洛林时期的诗人们开始构建典雅爱情的概念。典雅爱情文学的创作也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贸易和十字 军东征将阿拉伯文化传入欧洲;在欧洲定居下来的蛮族也给欧洲文化 带来了新鲜的血液;社会现实导致贵族女性对婚姻的失望,并逐渐转 向到想象中的世界去寻找完美的爱情;11世纪之后,基督教对于人们 思想上的控制逐渐开始松动,教会将对人们的希望寄托于文学作品当中。多种因素在基督教的调和之下,诞生了独具特色的典雅爱情文学。第二章探讨典雅爱情的特征和定义。在现实中,典雅爱情只是贵族之 间消磨时间的游戏,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同时也是塑造 社会道德的一个有力工具。在文学作品中,典雅爱情是一种爱情概念,存在于异性之间;双方都必须有一定的财富作为基础;男女之间之间 可能存在一定的肉体关系,但是这种关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典雅爱 情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带有宗教性质的爱情,男性作为崇拜者,女性 作为被崇拜的对象。典雅爱情的文学作品并不一定包含以上所有因素。

第三章分析典雅爱情文学的发展。典雅爱情文学在欧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抒情诗,抒情诗最早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随后以法国为中心传播到周边各个国家,产生了如《破晓歌》、《菩提树下》等广为流传的作品。第二阶段是骑士叙事诗,分为三个系统,分别是古代系统、不列颠系统和拜占庭系统。第三个阶段是市民文学阶段,典雅爱情在这一阶段被以更多的方式阐释。第四章探讨典雅爱情的衰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崛起,人们的个人意识开始觉醒,拥有经济实力后,爱情不再是贵族独享的特权,对于爱情的诠释也开始呈现多样化。作为典雅爱情故乡,法国南部地区因阿尔比干西亚十字军的冲击而衰败,大批诗人逃亡其他地区,典雅爱情就此走向衰落。典雅爱情塑造了欧洲人的道德和礼仪,确定了爱情这一更古不变的文学主题,创造了英雄美人的写作模式,虽然典雅爱情只是文学中的概念,但是仍然对后世欧洲文学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20年考研文学类热门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2020年考研文学类热门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专业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魅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专业 以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学体裁的演变、历代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现象、典籍、文论、各个时期文学承前启后的关系等为研究对象,因而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熟悉某 一段历史阶段的文学发展情况。 研究方向: 先秦两汉文学、魏晋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及近代文学、分 体文学史、古代文论等。 所学课程: 校雠学、诗经研究、楚辞研究、史记研究、杜诗研究、先秦两汉 文学史、六朝诗歌流变、唐代文学研究、宋代文学研究、元明清小说史、近代文学研究、近代学者治学方法、中国戏剧史、中国古代文学 史料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参考书目: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罗宗强、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就业前景:

近年来兴起的“国学热”使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重新焕发活力,此专业招生人数较多,毕业生多从事教学、文化宣传、学术科研、新闻出版采编等方面的工作。 推荐院校: 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 报考热度:★★★★ 很多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认为,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兴趣,而不是它的实用价值。事实上,从近几年的形势来看,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似乎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取向。这使原本热度稳定的古代文学专业越来越火,2007年北京大学的录取比例高达3∶100

中世纪文化的特点

中世纪文化的特点 从公元5世纪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是欧洲史上的“中世纪”。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崩溃的历史。中世纪的文化包含了很多的内容,如:神学、文学、哲学和音乐等等。每种文化都具有当时最具特色的风格,因历史时期的转换受到人们不同程度的评价。对于中世纪的文化,我们究竟应该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呢? 由于中世纪有落后反动的一面也有进步革命的一面,所以导致人们对中世纪文化的评价存在偏颇的观点。17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者和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形成了一种流行的错误观点,即认为中世纪是人类历史的“中断”,中世纪文化是统治阶级的压迫欺诈与老百姓的愚昧无知结合的产物。黑格尔从唯心论辩证法出发,在《历史哲学》中论断:“中世纪的艺术是沉了的夜色,文艺复兴的艺术是新吐的曙光。”而恩格斯则认为:封建制度较之奴隶制,毕竟是更进步的社会结构,我们不能对中世纪文化全盘否定。所以他在严厉批判中世纪的愚昧朦胧的同时,也批判了18世纪唯物主义者的看法,肯定中世纪文化进步,革命的一面。 下面我们来浅谈一下中世纪文化中的四个方面:神学、哲学与艺术。 西方基督教的兴起,象征着古代的结束和中世纪的开始。漫长的中世纪是“上帝”统治人类的时代,时间跨度将近一千年。自公元393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西方进入了“政教合一”神权体制的思想黑暗年代。人民遭受着宗教和国家权威的双重奴役。如果说古希腊艺术是以存在为主体、重视视觉直觉的自然化艺术,那么中世纪的艺术则是以宗教为主体,重在表现情感和理念的理念化艺术。中世纪艺术是非个人化和非自然化的。所有的艺术只与上帝和上帝的教义有关,所有类型的艺术品如雕刻、绘画、彩绘玻璃等只能在上帝的世界——教堂里存在。艺术成为宗教的奴仆和宗教意识形态的宣教工具。艺术只用来图解《圣经》,以形象直观生动有力的视觉样式直接作用于教民,尤其是广大的不识字的教民,使他们接受并崇拜宗教所宣扬的道德和精神的意义。基督教中“不要崇拜偶像”的教条使得曾经是古希腊艺术主体的大型人物立体雕像蜕变为依附于教堂建筑上的神像浮雕。立体雕像艺术沦为浮雕是艺术丧失其独立性的象征。古希腊雕刻中所崇尚的人体力与美的风貌在中世纪丧失殆尽。后人至今可以通过欧洲的教堂艺术来想象和认识中世纪的世界。中世纪艺术的风格与希腊艺术迥然相异:远离现实生活,趋于装饰性、象征性和概念化的抽象表现手法。中世纪艺术风格的形成源自于两个思想源泉:一是柏拉图的“超验理念”,人们崇拜精神追求,鄙视世俗欲望;二是基督教的教义:只有上帝基督才全知全能,人类对上帝顶礼膜拜而失去自我的独立思考。中世纪的文化结构具有高度的符号学性质:每一事物都有社会价值,一切事物都有相对应的意义,即也就有对应的指号。意义即为存在的指号,并与价值观念相关。中世纪文化的内容与表达之间具有很大的肖似性。很多的概念都有着相对应的记号(如十字架为上帝的象征)。中世纪型艺术的能指(画面)结构清晰,但比喻或象征的倾向很浓,所指意义内涵是较抽象的宗教观念。 中世纪的思想特征是蔑视物质,重视记号所表达的意义。“代表本身的事物(用于实用的目的)在文化代码结构中占据最低层;作为另一类事物(用于观念表达的目的,如权力、神圣、高贵、力量、富有、智慧等)则与前者不同。由于意义问题与价值相联系,就产生了把各种文化记号的表达与内容分等的问题。此外,记号的价值学不仅受事物的价值影响,而且受内容与表达之间关系的某些定量特征的影响。”[4] 如宗教的物品,它的内容相对应的价值就可能达到较高的层面。如十字架原本是罗马帝国执行死刑的刑场标记,由于基督教将其作为圣像装饰物,其内含的价值意义使这个标记成为教民崇拜的对象。这种崇拜行为是符号性的,因为教民崇拜的不是圣像装饰物的物质性本身,而是它所代表的宗教观念与权威。(Fig.x 意义层面等级结构图)在这种意义等级结构中,占据最高位置的是不含有物质性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