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三星事件探讨外资企业在中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从三星事件探讨外资企业在中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从三星事件探讨外资企业在中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从三星事件探讨外资企业在中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从三星事件探讨外资企业在中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自韩国三星集团26日决定将旗下石油化工和军工产业领域四家子公司——三星综合化学、三星道达尔、三星商业设备以及三星泰勒斯出售给韩华集团的消息曝光之后,也同时意味三星将于不久的将来退出安防

市场。三星在安防界一直享誉盛名,然而目前安防行业中,随着国内核心几大家安防企业已经羽翼丰满,

无论在国际、国内市场上都有足够的技术实力、营销实力与外资安防企业相竞争,此次三星出售Techwin,意味着随着中国安防厂商的崛起导致三星视频监控市场下滑,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原因并非外部挑战,

而是近年来三星安防在中国市场节节退后,缺乏竞争力才是关键。我们共同探讨一下外资安防企业在中国

市场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安防市场发展的早期,国内视频监控产品主要通过代理企业从国外引进,由于国外安防企业或品牌进

入中国市场较早,存活在国内市场的企业积累了较好的品牌和客户以及技术优势,在金融、机场、交通等

高端领域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根据相关机构统计,先后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安防品牌接近250个,基本涵盖了产品制造、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各个安防行业细分领域。在这些外资安防企业中,视频监控类企业数量最多,超过50家。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在国内安防市场形成一定影响力的外资安防企业约40家左右,其中以视频监控类的

外资安防企业发展相对较好。从地理区域来看,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安防企业以日韩和欧美企业为主,主

要包括:索尼、松下、三洋、三星、安讯士、博世、索尼、泰科、英格索兰、日立、LG、GE、CNB、施耐德(派尔高)等企业,这些企业的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国高端应用市场。

最近几年来,国内安防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随着本土安防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崛起,对众多进入

中国市场的外资安防企业形成了较大的冲击,面对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本土企业发起的强劲挑战,如何

求变或将决定未来一段时期内外资安防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走势。

一、外资安防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状况

国内的外资安防企业主要可以分为日韩和欧美两大阵容,其企业的发展特点也各不相同。以视频监控

企业为例,日韩企业的专业性更为明显,其产品主要集中在视频监控特别是摄像机、关键元器件以及后端

显示设备等方面,这与这些企业的发展背景相关,包括索尼、松下、三星、LG等都是家电、消费电子类为主,在视频监控前端与后端显示市场具有更多的技术积累。而欧美企业除安讯士和派尔高外,其他企业大

都具有系统集成、电气与工业自动化控制、解决方案背景,其业务也更多的是围绕整体系统来经营,因此

除视频监控系统外,还包括了门禁、报警等安防子行业,从目前外资品牌在国内的一些安防应用领域可以

看出:金融行业的安防建设更多是单一设备采购,因此早期金融行业的摄像机等产品基本上被日韩品牌所

占据,在机场、交通等领域,大多通过整体方案招标的方式进行,因此在机场、交通等领域,日韩品牌很

难进入,绝大部分市场被博世、英格索兰、霍尼韦尔等企业获取;从经营方式来看,日韩安防企业更多的

是依靠自身力量内涵式发展,很少通过企业并购开拓市场,而欧美安防企业则是在内涵式发展的基础上,

更多的采用企业并购的方式取得资源;在研发方面,日韩企业基本上采取以我为主的方式,集中在本国进

行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的研发,欧美安防企业更多的是采用本土研发的方式。

图表日韩视频监控企业与欧美视频监控企业的特点

以视频监控行业为例,从最近几年的发展来看,随着本土安防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虽然仍然在技术、品牌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外资视频监控企业的竞争优势开始下降,特别是在高清视频监控产品领域和金融、交通等高端应用市场,国产品牌已经与外资品牌平分秋色,市场地位受到本土安防企业的威胁。其主要原因为:首先,相对于外资视频监控品牌,国内企业的研发实力已经大大提升,在很多产品的技术方面已经相差无几;其次,在品牌方面,至少在国内市场,众多本土安防品牌已经被大家所熟知;第三,在满足用户的需求方面,本土安防企业理解得更深刻也运作得更为灵活,如国内企业通过会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产品的定制开发,而在这方面外资企业通常很难做到,主要是大部分跨国安防企业受其经营模式的限制,通常以全球市场进行通盘考虑,不会进行过多的个性化开发;第四,在市场渠道的建设方面,通常外资企业更多的依赖经销商开拓市场,而相对于本土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的网络化、立体化营销渠道,外资企业存在较大的劣势;第五,很显然,国内品牌的价格或产品的性价比是目前外资企业难以比拟的。

而在大型、对综合安防技术要求较高的领域,基本上还是以外资品牌为主,如在机场安防市场,目前,只有极少国内安防企业的摄像机产品能够进入,这其中主要是因为机场等大型综合安防系统对系统集成技术的要求相当严格,目前国内的系统集成商或工程企业很难满足其要求,相对而言,包括霍尼韦尔、博世、施耐德等企业,在整体方案设计方面更具优势,且大都拥有完整的安防产品线,一般在项目建设中以采用自有产品为主,就算有设备采购需求,更多还是以同类外资品牌为首选。

二、外资安防企业在国内市场面临着来自本土企业的强劲挑战

从最近几年外资安防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来看,虽然大部分外资安防企业的业绩都保持着平稳的增长,但是相对于高歌猛进的本土安防企业特别是领先国内安防企业而言,外资安防企业的增长速度明显不如,不但在向中低端市场拓展的过程受到本土安防企业的阻击,同时国内高端安防市场的领先地位也正在受到国内安防企业的强劲挑战,很多应用领域的市场已经逐渐被本土企业所取代,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外资安防企业对国内安防产业链上游核心零部件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正在减弱

与国内其他高科技行业类似,在国内的安防行业,外资安防企业一直都掌握着安防领域核心元器件的话语权,很多的外资安防企业特别是日韩企业既是安防产品的生产商,同是也是安防产业链上游核心元器件的提供者,这使得外资安防企业在整个安防制造产业链中拥有着极强的控制力,这一点从当年日本地震海啸带给中国安防市场的影响就已经是最好的证明。凭借着在安防核心元器件方面的优势,众多外资安防企业的产品始终保持着领先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而最近几年来,随着欧美乃至国内本土的一些专业的第三方安防核心元器件企业的进步与发展,使得安防企业在核心元器件的采购方面有了更多的渠道选择,进一步打破了少数几家外资安防企业对该领域的控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一些外资安防企业在安防产品核心元器件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进而使得这部分外资安防企业在国内乃至全球安防市场竞争优势的下降。

同时,外资安防企业对上游核心元器件的影响力或控制力还体现在其相对于本土安防企业更强的议价能力上。由于外资安防企业的全球化经营,并且成立时间较早,业务稳定,且大部分外资企业的体量都要远远大于国内本土安防企业,是众多上游核心元器件供应商的长期合作伙伴,因此外资安防企业在安防核心元器件的采购方面具有比本土企业更强的议价能力,除了采购价格外,在核心元器件的定制合作研发、供货速度等方面,核心元器件供应商会更向外资安防企业倾斜,从而使得外资安防企业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但是最近几年来,随着一大批国内本土领先安防企业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苏州科达、宇视科技等的快速成长,在国内乃至全球安防市场地位的不断提升,也受到了核心元器件企业的日益重视,在核心元器件的采购价格、供货速度乃至定制研发、战略合作等方面,已经享受到了甚至超过了与外资安防企业同等的待遇。

2.相对于领先本土安防企业,外资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技术优势不断被削弱

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过硬的产品质量以及领先的产品技术一直是外资安防企业在国内安防市场的立足之本,但随着本土安防企业的快速崛起,外资安防企业在国内安防市场乃至全球市场受到了国内本土企业的强劲挑战,其品牌影响力和技术优势也在进一步下降。在品牌影响力方面,经过十多年来的耕耘,包括海康威视、大华股份、苏州科达、天地伟业等一批本土安防企业的快速成长,企业自身的品牌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其清晰的品牌定位正逐渐改变着用户对本土安防企业的偏见。根据各大机构对国内安防品牌认知度的调查来看,在安防行业内的各个细分领域,领先本土安防企业的品牌认知度已经超过了大部分的外资安防企业。这对于众多的外资安防企业特别是进入中国市场时间不长的企业而言,或将是在中国市场中的一个大的挑战。

在安防产品技术特别是应用技术方面,外资安防企业与本土企业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甚至超越。外资安防企业的产品技术优势被削弱的主要原因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在一些安防产品领域如防盗报警、实体防护等,其一些核心技术在较长的时间内整个行业都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现有的产品技术已经被学习与消化能力极强的本土安防所完全掌握,从而使得外资安防企业很难再在核心技术上建立起领先优势;其次,在安防产品领域,在安防解决方案越来越重要的今天,产品的应用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安防企业研发的重点方向,随着本土安防企业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如海康威视的研发人员超过4000人,大华的研发人数接近1000人,加上在国内市场,本土安防企业对不同行业、类型的用户的需求把握等更为精准,因此一些本土安防企业在安防产品的应用技术开发方面已经不逊于甚至要超过外资安防企业。

3.在应对安防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时,外资安防企业相对于本土企业相对显得迟钝

在国内安防行业发展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外资安防企业一直是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和市场潮流的引领者。然而随着安防技术的不断普及以及安防用户对安防应用知识的不断了解,其潜在的需求逐渐得到释放,其多样化、个性化的安防需求正在快速的呈现,这对安防企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巨大的发展机遇。然而,从最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在应对国内安防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时,相对于本土安防企业的快速反应、及时跟进,外资安防企业显得迟钝,或将失去市场先机。比如在最近几年成为热点并被行业认可的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安防民用产品、视频监控智能分析、安防产品及服务定制化等等,其推动者大都是以本土安防企业为主导力量,外资安防企业更多是以跟随者的角色定义,市场拓展的力度和深度相对于本土安防企业大有不如,这使得外资安防企业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市场需求变化而带来的挑战,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市场先机。

4.虽然本土化策略不断深入,但外资企业在渠道建设、产品研发、市场合作等方面的手段仍显单一

本土化战略是跨国企业进入目标市场最为常用且行之有效的策略,这在国内安防行业也同样如此。目前,大部分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外资企业针对实际情况都纷纷采取了本土化的策略,实行本地运营管理、本地销售、本地市场推广、本地制造及本地研发等,不断提升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但是与大部分立足国内的本土安防企业相比,外资安防企业在渠道建设、产品与技术研发、市场竞争与合作等方面的手段仍然显得较为单一,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外资安防企业在国内安防市场的发展。如在渠道建设方面,外资安防企业的市场拓展更多是依靠单一的代理分销体系,而业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国内代理商、经销商的业务能力,在安防销售渠道日益扁平化以及盛行通过行业解决方案带动产品销售的今日,技术能力欠缺的代理商、经销商发挥的作用逐渐被弱化。在产品及技术研发方面,外资安防企业更多侧重于通用产品,在定制化产品、行业解决方案技术等方面的深入度相对不够。在市场拓展中,外资安防企业通常选择的合同伙伴较少且较为单一,对行业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明显不如本土领先的安防企业。

三、现阶段外资安防企业的中国市场发展策略探讨

跨国企业的管理与运营体系未尝不是一把双刃剑,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外资安防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发展,这也是目前外资安防企业在国内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外资安防企业通常实施统一的全球化发展战略,为了便于管理,企业的发展与经营模式较为固定,但在面对不同国家的市场时,往往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状况进行很多策略和管理上的调整,很多的策略可能需要递交到总部进行研究、讨论、制定,到最后实施时,很有可能会错失最好的时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安防市场之一,具有竞争激烈、市场空间巨大、市场需求多样等显著特点,因此需要外资安防企业对于中国市场要在战略上给予高度的重视,赋予企业在中国的高层管理者或职业经理人更多的权限空间。

对于外资安防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策略,笔者认为应该把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资安防企业”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可以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实施多层次的品牌策略。伴随本土安防企业的成长,未来高端安防市场的竞争必将日趋激烈,外资安防企业可以在进一步稳固高端市场优势的基础上,利用其品牌和技术优势,针对中端乃至低端安防市场推出相应的产品品牌,虽然在中低端市场的利润相对要低,但是相信通过品牌运作和可行的市场策略,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建立起规模优势,依然能够取得不错的市场回报,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外资安防企业在高端市场竞争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进行产品与解决方案并举的研发策略。在突出自身产品技术的基础上,加强企业的系统集成能力与客户服务能力,深入研究不同行业用户的需求特点,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产品应用技术的深层次开发和整体解决方案的研究。外资安防企业可以与有实力或有资源的本土企业进行联合研发,将各自的产品整合到安防整体解决方案中去,联合进行解决方案的销售,从而带动企业业务的发展。

通过并购本土企业整合国内市场资源。通过并购或与本土企业合资快速获得进入目标市场的强势资源,如果整合得当,这也是目前外资安防企业本土化最为便捷有效的方式之一。在笔者看来,罗格朗收购深圳视得安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罗格朗通过收购视得安,获得了视得安公司的产能、研发资源、渠道资源等,从而使得罗格朗旗下的楼宇对讲产品快速进入高端市场,同时也获得了原有视得安公司在中低端市场的品牌资源和基础,从而形成了涵盖高中低端的多层次的品牌体系。

建设立体化的营销渠道,摆脱过于依赖分销体系的现状,建立通用产品渠道和针对不同行业用户的多元、立体化渠道体系。对于通用安防产品,通过代理商经销商推向市场;针对不同应用行业,可以与本土的解决方案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工程商形成合作联盟,形成稳定、灵活并且深谙市场规则的销售渠道。

跨国公司发展新趋势及其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概要

跨国公司发展新趋势及其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最近十多年,在经济全球化潮流推动下,全球范围内企业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向全球公司(GlobalCorporations)的转型。按照联合国有关机构的定义,简要地说,跨国公司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建立分支机构,由母公司统筹决策和控制,从事跨国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全球公司则是跨国公司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与一般跨国公司相比,全球公司的全球化程度大大提高,其跨国指数(海外资产、海外销售和海外雇员与总资产、总销售和总雇员的比例)超过50%。由于主要收入、主要资产均来自海外,全球公司发展战略、管理结构和理念文化与一般跨国公司相比更注重全球,形成了全球经营的思维模式和经营模式。 从跨国经营向全球经营的战略转变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政治、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全球范围内企业竞争的环境。冷战结束后两个对立的阵营不复存在,真正的全球市场开始出现。面对迅速形成的全球市场以及经济全球化潮流,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他们从过去以母国为中心的跨国经营转向全球经营,迅速进入和占领正在形成的全球市场。他们吸纳整合全球各国或各地区的各种最优资源,包括资金、市场、原材料、技术、人才,打造全球产业链,以全球资源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 战略调整之一,从跨国经营转向全球经营。随着全球市场的出现,跨国公司首先把营销及服务网点撒向全球。随后把制造组装业务转移到新兴市场或者最适宜加工组装的地区。无论是主动发起还是被动应对别人的全球市场挑战,跨国公司都不得不根据全球市场制定全球战略,从而保持现有竞争优势和开发新的竞争优势。全球经营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常态。 战略调整之二,打造全球产业链。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设置营销服务、制造组装、研发设计等中心,形成了全球产业链。随着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以及90年代东欧和俄国经济体制转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制造组装业务转移到这些资源和劳动力低成本的国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立制造组装基地。在低成本国家建立制造基地极大地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跨国公司的竞争力。随着制造业务的转移,跨国公司也开始把研发设计业务向全球转移。近年来,跨国公司研发出现了从国内到国外,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通过在全球范围设立营销服务、制造组装和研发设计中心,跨国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全球产业链。现代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企业间点对点的竞争上升到产业链的竞争。因此,跨国公司建立全球产业链对于其参与全球竞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战略调整之三,通过外包吸纳整合全球人力资源。由于全球市场迅速形成

最新最全中国企业人才竞争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企业人才竞争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前言 进入21世纪,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自然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力逐步下降,而人才资源的作用正在不断上升。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加速了各国对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的需求。综观世界各国之间以经济、科技、国防实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人才争夺战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愈演愈烈,人们称之为一场没有硝烟、没有边界、没有战争宣言的战争。 人才竞争被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而掌握尖端科技的创新型人才和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将成为21世纪国际人才争夺战的焦点。在人才需求层次出现多样化的同时,需求者的构成也趋于多元化,使得人才竞争呈现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的局面。伴随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才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趋势日益突出。换句话说,人才是全球培养,人才在全球流动,人才被全球争夺;国际间人才转移和智力流动将不断增强,国际性人才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与此同时,国际人才市场规则正不断出台并得到完善,运作机制也更加灵活机动。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正面对一个发生重大变化的市场环境。目前国内市场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即市场国际化、竞争激烈化、规则大变化。加入WTO意味着中国企业不得不遵循新的国际市场竞争规则。市场面前,人人平等。传统依靠行政干预、政策保护形成的行业垄断和吃“独食”现象将一去不复返。 毋庸质疑,加入WTO对于中国企业是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机会只被那些有准备的人抓住,而挑战则是无处不在,实实在在的不速之客,只能面对,不能避忌。西方有谚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于中国企业,面对激烈的市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业 题目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班级金融0902 姓名叶宗新 学号 0206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入21世纪后,中国创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奇迹。加入WTO,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连续十年百分之七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一连串让人惊讶的成就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08年金融危机、南海纷争、汶川天灾……无一不给中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都在金融风暴的阴影下徘徊前行,有的已经看见曙光而有的却仍在黑暗里艰难摸索。中国率先从这场灾难中挺身而出,以一个巨人的姿态站在世界之巅。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高贵身份被世界所瞩目,也正面临找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依据当前的世界形势,我国当前面临的机遇主要有: 一: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给我国带来新机遇。在今年两会召开之际,参会的代表和委员表示,一定意义上,“十二五”是中国的概念,也是全球的概念。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共同发生深刻变化和调整。而两者的调整将处于同一链条,互为动力。世界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发展模式深度转型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是化解国内

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现实需要,也将形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带来重大机遇。第一,危机使企业的创新需求更加旺盛。高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的产品和技术将更受青睐。危机面前只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的,基本都无大的风险,企业业绩不降反升。困难和倒闭的是那些低端生产没有创新的企业。南京协和化学公司虽然经营建材原料,但其坚持新品开发,仍使主营业务增长50%%多。第二,危机使企业创新成本大大降低。无论是人员薪资、设备价格、制造费用等都会有明显下降,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加优质的创新资源。南通恒力集团为新上工业丝项目从国外引进设备,去年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谈判附加条件苛刻,现在却迅速达成意向协议,且报价降了一半左右。第三,危机使创新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受危机影响,更多的跨国公司为集中资源、降低成本实行外包,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市场资源。同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人才、科研机构也将向外寻求发展空间,国际间优质创新资源的互动明显增强。今年江苏举办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成效显著。 三: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扩大对外投资带来新机遇。首先,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优质企业和知名品牌带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陷入困境,盈利下降甚至亏损破产和融资困难使得许多著名跨国公司不得不收缩海外投资,甚至被迫出售濒临破产的优质企业和知名品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分析(新、选)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同时,伴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我国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科技信息化的发展,非主流意识形态不断蔓延,各种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错误思潮和思想观点不断滋生,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新挑战 (一)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 1、西方强势经济实力带来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在意识形态的国际竞争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形成了强大的威胁。强大的经济政治实力,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和价值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和认同,同时也导致了我国很多人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盲目崇拜,并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动摇。而我们在面对经济实力不如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面前,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显得很苍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资本主义国家的强势发展,在今后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会对社会主义阵营保持强大的优势,这将无疑会动摇人们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定信念。 2、网络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挑战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途径不断增多,而且内容多种多样,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人淡化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教育。而网络具有的全球性、虚拟性、互动性、自由性、快捷性和开放性等特性,使党和国家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和导向产生了巨大的难度。目前,我国80%的网上信息是美国提供的,90%以上是英语,我国的信息输出量仅占全球互联网信息量的0.05%。因此,网络的发展其实是为西方的思想渗透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内部环境带来的挑战 1、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和发展,社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由于世界各国在自然资源、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的国家产生不同的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的影响就像是一把双刃剑,衡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得失,中国又该如何应对?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机遇挑战趋利避害 世纪之交,经济全球化浪潮滚滚而来,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特征,成为从决策者、企业家到学者的共同话题。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1、贸易全球化的表现:贸易全球化主要体现在:第一,国际贸易增长率高于世界生产总值增长率;第二,国际贸易规模庞大,世界贸易依赖度高。2、投资全球化:国际直接投资全球化表现在:国际直接投资增长率高于国际贸易增长率和世界生产总值的增长率。3、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一国的金融活动跨越国界日益与国际间的金融活动融合在 一起,即资金的筹集、分配和运用,超越国家疆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金融全球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水平的相互依赖关系,即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状况;二是垂直的相互依赖关系,即利率和汇

率的国际联动和影响。当代世界金融发展呈现的三大趋势:(1)金融国际合作的趋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区域性、全球性金融组织;(2)融资证券化的趋势:传统的通过商业银行筹集资金方式转向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发行长短期债券的方式;(3)金融合作利益增强的趋势:世界金融中心和世界金融市场为各国融资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各国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了筹资成本。4、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的表现:表现在当今约90%的国家都有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其足迹已几乎遍及全球。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已经使世界经济成为一个由众多国家组成的不可分割的立体网络。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相当尖锐的矛盾和问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件好事,它可以使我们更加富有。但是,另外一些经济学家持怀疑态度,他们指出,如果经济全球化真的那么好,那为什么国际经济还是如此混乱? 应当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才刚刚起步,它给各国经济和整个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还难以预料,但是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即经济全球化是一柄犀利的“双刃剑”,在促进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 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政治风险。作为一个客观的发展进程,积极参与、沉着应对是上策,而游离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之外、拒绝经济全球化,只会带来固步自封,无益于本国经济的发展。我国自实行

中国企业面临的十大挑战

中国企业面临的十大挑战 中国的企业和,整体来说已经伴随着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的历程。但是,他们今天也面临越来越多的困惑。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赚钱变得越来越难了?企业要想在以后的几十年里继续,必须处理好以下十大挑战: 1.转变思维方式过去中国企业成长中面对着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政府管得太多,所以许多中国的创业者从一开始就学会了和政府打交道。但是,从现在起,中国的企业必须真正学会在市场中生存,从依赖于政府关系赚钱转向真正依靠企业的核心力赚钱。 2.学会制定公司战略大量的企业在成长起来的时候是没有战略的,但是,成长到一定阶段以后,企业就应当有战略。简单地说,战略实际上就是指定位,包括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去做等问题。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3.学会满足日益挑剔的客户越是对产品不了解的客户,越是收入高的客户,就会越重视。同时,消费者从注重产品逐渐转变到越来越注重服务,不仅关心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关心企业的质量。 4.学会管理差异化的员工队伍现在企业员工的差异越来越大,有地域的差异、文化背景的差异、兴趣的差异,甚至还有国籍的差异。企业家要学会管理这种差异化的员工队伍。受程度越高的员工,越需要高素质的企业家去管理他们。 5.学会处理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关系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过去是老板,为自己赚钱,后来变成职业经理人,为股东打工。创业的企业家们要做好这个心理准备。如果不想完成这个转变,那永远只能是一个小企业。 6.学会对付强大的竞争对手中国企业过去可能没有竞争对手,或者只有地方性的竞争对手,但是现在必须准备和几百亿美元规模的跨国巨头竞争。与国外企业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 7.学会管理大企业大企业和小企业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小企业的核心资源、信息都掌握在企业家一个人手里,而大企业的核心资源和信息却分散在众多普通员工手中。所以将来不能再仅仅依靠企业家的个人能力,而要建立企业的系统能力。同时企业还要培养内部企业家,防止“大企业病”。 8.学会合作与产业整合每个企业都只不过是整体价值中的一环而已,仅靠自己是做不大的。所以,企业家必须摆正位置,学会价值分享,而不是独吞利润。一个不会分享的企业,永远不可能成功。 9.学会在规范的制度下经营企业过去,国内市场有一些不规范的地方,有些靠小聪明起家的企业家能取得一些成功。但是违法的、打擦边球的手段将来不会再有前途。在规范的制度下仍然能赢利、生存,企业才能基业长青。 10.承担社会责任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利润是社会企业的手段,而不是企业存在的原因。企业家在考虑赚钱时,一定要先考虑如何创造价值、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使企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中国企业家还有一个更大的责任,就是要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出贡献,而不能仅仅使自己腰缠万贯。

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安全的挑战及其应对(一)

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安全的挑战及其应对(一) 摘要]跨国公司作为国际投资的主要载体,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跨国公司凭借其优势占据了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已经对我国的产业布局、技术研发、市场控制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严峻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关键词]跨国公司经济安全品牌保护 跨国公司作为国际投资的主要载体,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500强已经有480强进驻中国,投资项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跨国公司的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但跨国公司凭借其优势占据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跨国公司的大量进驻已经对中国的产业布局、技术研发、市场控制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对此,我们必须加以高度关注。 一、跨国公司对中国的产业控制 跨国公司对我国的经济安全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我国产业进行控制上。跨国公司对我国的产业控制主要采用并购的手段,突出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跨国公司并购重点转向我国重要行业的排头兵,抢占制高点。如西北轴承公司、无锡威孚有限公司、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变压器厂以及陕西鼓风机有限公司等在我国制造业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已经或正在被外国跨国公司并购或重组。第二,外资在我国的并购还表现出整体并购,呈现出全行业通吃的战略意图。如美国的卡特彼勒公司,从1995年开始与徐州机械工程集团建立第一个合资企业起,就着眼于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整体并购,在并购山东工程机械厂后,又试图通过控股投资方式收购厦门工程机械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工程机械集团、河北宣化工程机械集团等,试图造成完全控制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局面。第三,外资在我国的并购还出现了联合行动。如钢铁行业,产能规模全球排名前两位的米塔尔公司和阿塞洛公司,都把目光瞄准中国。2005年7月,米塔尔以26亿元收购华菱钢管37%以上的股份;2006年2月,阿塞洛以20.86亿元收购莱钢38.41%的股份等,在并购中国钢铁行业中相互配合,联合行动。据有关研究部门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我国已开放的产业中,许多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我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2005年我国信息产业的77%,增加值的79%为外方所主导。轿车90%的产品为外方主导,机械工业85%芯片和精密制造设备、70%的数控与机械制造设备、80%的石油化工生产制造设备为国外所占领。 由于跨国公司的控制,民营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挤压。一是跨国公司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垄断的市场等因素,在与国内的民营企业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二是目前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主要还是以GDP数据为主要指标。跨国公司因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使得到投资的地区经济指标迅速提升,所以各级政府都乐意通过招商引资来获得政绩。以江苏为例,地方官员为了追求政绩或推动本地经济增长,过度引进外资,将好的土地、税收、资金供应等生产要素优先供给外资企业,结果是加重了本土企业在竞争中的劣势地位,发展空间受到人为挤压,江苏本土企业难以与外资相抗衡,发展举步维艰,形成较为严重的“挤出效应”。 跨国公司对我国的产业控制,严重威胁我国民族经济的自主权,对国家的经济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技术控制 跨国公司对我国的经济安全的影响还表现在技术控制上。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技术控制主要表现在:第一,向中国转移“夕阳技术”。跨国公司在来华投资时,往往将本国行将淘汰但在我国还相对先进的技术或设备转移过来,并利用我国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占有新市场,以延长旧技术的使用周期,获得效益,同时也为它们在国内研发新技术铺平了道路。如汽车工业,

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面临的挑战与压力

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自从中国加入WTO 后,本土企业的目标市场就不可能再局限于国内了。而将是放眼全球。但世界市场如此之大,任何人都想要分到一杯羹,而因此带来的是激烈的竞争与残酷的淘汰法则。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的国际化,无一例外的推动着走出国门,望向世界。发展至今,中国的确有很多优秀企业迅速的成长起来,然而却有更多的企业被这个世界市场无情的请出场。机遇、挑战、威胁构成了这个世界市场的三大要素。 在市场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中,首当其冲的挑战就是文化与价值观的挑战,中国企业想要迈出全球化的步子,首先遭遇到的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多种多样的文化与价值观的碰撞。在这其中,中国企业必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将中国与西方的沟通方式和文化准则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则是树立并完善企业的内部文化。对于很多中国企业而言,这将是实现全球化整合的最大障碍之一。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取得出色业绩的最大障碍之一!双方文化与价值观的不同,很容易导致双方的沟通发生障碍。而在一个合作项目的促成中沟通是必要的,只有良性的沟通才能达成良好的合作。所以说解决双方的沟通问题是首要的。在这一方面Meaganc.dietz认为,为了加快全球化中文化交流的进程中国企业的高管层可以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地点召开开放式议程的会议,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经理人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消除隔阂。 当文化与价值观得到有效解决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显得更加紧

迫,即国际型人才的缺失。不得不承认中国符合既具有专业才能又能面向国际的综合性人才并不多,做到格外出色的更是少之又少。一个没有人才的企业是无法成长的,当今的企业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但在国内确有许多的企业认为高学历就是高素质人才,而形成只重学历不重能力的人才误区。导致一些有经验有能力却惟独缺乏高学历的人才得不到应有的重用。形成另一种层面上人才的流失。人才在企业与企业的合作或竞争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只有形成这一认识才能真正走出国际化的第一步。 当一个企业懂得了如何识别并运用人才之后,一个同质问题就浮现出来了,那就是人才间如何形成相互了解、交流、合作意识,即所谓的团队意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明显的感觉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大多数企业当中面对工作中的种种竞争与困境,有的人只看到了个人的发展与晋升,而忽略了与同事的和谐相处。个别说是共同合作、共同发展。团队意识十分薄弱,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一:企业与员工没有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企业缺少团队合作的组织机制。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是不容忽略的。1:通过团队合作,可以营造一种工作氛围,是每个队员都有一种归属感,有助于提高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效率。正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先暂且不说男女搭配,即使男男合作都不会因为一个人在战斗而产生一种孤独感。由于团队具有目标一致性,从而产生一种整体的归属感,使得每个成员感到为团队努力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实现目标。与此同时也有其他成员在一起

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文化机遇与挑战:知识讲解

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文化机遇与挑战: 我国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战略 刘韬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不断深化,企业经营国际化已成为势不可挡的热潮。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利用资源,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本、技术管理技巧、市场联系、研究与开发等方面与东道国当地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乃至市场规模等优势结合起来,利用跨文化优势,展开跨国经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优势互补,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要形式。在跨国经营中产生的国际企业,由于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地域环境中,必然将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管理,是国际企业在跨文化背景、地域下成功运营的保证,这尤其对正在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企业更具有现实意义。 跨文化优势(cross-cultural advantage):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与机遇 企业跨国经营主要是指企业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直接对外投资,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广泛利用国内外资源,在一个或多个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它使一国的企业摆脱了单纯的地域界限,成为面向整个世界的国际企业。企业为什么要进行跨国经营呢?正如自然界中存在“杂交优势”的现象一样,社会经济生活中也是同样表现。进行跨国经营是企业有效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充分利用人力 资源与自然资源,实现“跨文化优势”的结果。 著名的美国《国际商业周刊》(International Business Week)有文写道:在文化方面,十九世纪工业革命的一个重大意义就是它把过去没有必要或没有机会彼此相互联系的人们联系到了一起……不同的语言、文化和价值都被国际商业的基本原理融合在一起……其结果是提高了生产力,增加了财富。被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称为“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一个国际生产模式”的邓宁(John Dunning)的折衷理论就是体现为这样优势的理论。邓宁认为,企业只有同时具备所有权、内部化、区位的特定优势,才能从事对外直接投资(FDI)的。具体来说,邓宁的跨国经营的三优势动因理论可归纳为下述三点: 一是为什么出去投资:企业拥有特殊优势(peculiar advantage)。这种优势主要指无形财产方面的优势,包括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技能和产品特性、商标牌号等;二是怎样进行: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企业拥有的财产通过内部化转让到国外子公司,可比通过市场转让给局外人得到更多的利益;三是到那里去投资:区位优势(location advantage)。企业满足了前两点要求在利用上述优势时,至少要同当地某些生产要素投入相结合,即把投资企业的优势和当地的优势结合起来,以达到取得比单纯出口得到的更多的利益。这就是企业在跨国经营中为什么选择一些国家而不选 择其他别的国家的解释原因。 邓宁的理论道出了在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一种潜在的优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社会文化习俗、信仰传统、市场状况、技术水平、人力自然资源的条件,能给国际企业创造丰富的市场机会和丰厚的利润回报。这就可体现为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所带来的“跨文化优势”。如美国麦当劳公司(McDonald’s)通过跨国经营,把它的“快餐文化”成功地辐射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各国,包括在文化炯异的亚太地区。其在1997年共建了2110家餐厅,其中约有85%是在美国境外。此外,它现在在亚太地区17个国家拥有4500家以上的店面,其销售量占它全部销售量的16%左右。 从经营学的角度讲,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之前,必须对东道国的投资环境作出具体的分析与评估,

中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

中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 当前,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正处于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但“9·11”事件后尤其是伊拉克战争以来,随着世界安全形势和地缘政治的演变,中国亚太安全态势也相应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这种变化既给中国创造发展的新机遇,也使中国面临许多新挑战。 一,在地缘政治上,中国处于世界政治新版块的中心区域 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深刻调整中,亚太地区无疑是对美国全球利益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核心地区。然而,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安全威胁几乎都来自亚太地区:该地区是对美国安全构成致命威胁的国际恐怖势力的滋生地和集中地,是对美国安全构成现实威胁的所谓三个“邪恶轴心国”的分布地,也是因大国崛起可能对美国长远安全利益构成挑战的地区,还是对美国经济安全尤其是能源安全产生最重要影响的地区。因此,美国已将全球战略重点东移,确保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实现。在美国的亚太战略中,中国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在地缘政治上,中国扼守亚洲东部,是美国推行欧亚大战略并企图将东西两线联为一体的重要屏障;在地区局势上,中国是美国解决亚太地区所关注问题时必须借重与合作的重点对象;在双边关系上,中美两国特殊的安全联系和复杂的利益冲突,使美国对华始终怀有一种矛盾心态,对华政策表现出明显的两面性:中国是美国既要进行建设性合作、又需要加以防范的国家。 二,在周边环境上,中国周边主要地缘版块的战略地位明显提升 亚太地区主要地缘版块战略地位的明显提升,既是该地区成为世界地缘政治中心的导因,又是该地区主导世界政治舞台的体现。 中东地区因其复杂和特殊的矛盾而成为世界矛盾冲突最激烈的地区。美国以伊拉克为突破口推进所谓“民主化”改造,可是巴以冲突的时起时伏,使该地区成为牵动世界和平与安全的“火药桶”。国际恐怖势力的猖獗和民族宗教矛盾的泛起,使这一地区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关键地区。国际恐怖势力的全球性、严密性、诡秘性和狂热性,决定了国际反恐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也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中亚仍将是世界地缘政治最敏感的地区之一。 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处在恐怖与反恐怖的矛盾交汇点上,印巴两国在强力扩充军备战略的驱动下,双方的矛盾摩擦将呈现复杂化和长期化的趋势,使南亚大陆笼罩在纷争与冲突的阴云中。 东南亚地区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人文环境,使该地区成为国际恐怖势力泛滥的重灾区和反恐斗争的“第二战场”。东盟区域合作的不断发展,“1O+3”(即泰国、印尼、马来

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目录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新趋势?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跨国公司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面对国外跨国公司投资发展应采取的对策.......................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摘要】跨国公司作为的主要载体,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不断增加有力地带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潮流。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已经进入全方位阶段,投资力度强化,投资项目系统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对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应对挑战。 【关键词】跨国公司国际投资中国市场

一、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跨国公司重点投资的主要是服装、电子元器件、塑料制品、皮革制品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90年代初期以后,跨国公司多投资于微电子业、汽车制造业、家用电器业、通讯设备业、制药业、化工业等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进入新世纪以来,高科技产业、金融保险业以及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投资又逐渐成为跨国公司新的投资热点。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业跨国公司都看好中国市场,其投资的产业分布表现为: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三产业发展迅速。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大多数集中在那些集中度和规模效应较高的行业里,按照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根据技术水平划分行业的标准,截止2004年底,在统计的1204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企业中,属于低技术行业的有217家,属于中等技术行业的有684家,高技术行业的有303家。 二、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对中国市场环境的逐渐熟悉,以及对中国市场潜力和重要性认识的加深,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呈现出大规模系统化现象。这种大规模系统化,既表现为跨国公司不仅对单个企业进行投资,而且对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个阶段的企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同时又表现为既投资于生产性项目,又大规模投资于融资、采购、保险、咨询、销售、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各个运营环节。更加重视其对外投资的全球市场整体性和系统性。 进入21世纪以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力度加大,研发机构数量增多。包括微软、通用汽车、英特尔、诺基亚、的世界著名跨国巨头在中国都建立有研发机构。在数量增多、额度加大的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形式也出现多样化趋势。目前主要有建立独立的研发机构、与中国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或合资进行研发、与中国企业建立技术联盟等形式。

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

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 作者简介 石泽杰 管理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 畅销书《营销战略升级与模式创新一开创企业价值营销新时代》作者 中国商业模式战略创新研究者 精准商业模式创始人 价值营销理论创始人 资深企业战略、商业模式咨询专家 著名实战派营销与品牌专家 专注研究领域:商业模式创新与设计、企业战略规划、市场调研与行业研究、品牌规划、营销规划、广告传播规划 工作经历: 汉唐恒威(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 联创国际教育集团首席战略与商业模式咨询顾问 北京聚智共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华盛智业(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咨询顾问 五洲佳世传媒集团策划部经理 服务企业: 天通控股、澳柯玛股份、蒙牛集团、、天通控股股份、嘉晟供应链股份、双金机械集团股份、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贝发集团、北京千喜鹤集团、湖南智邦地产集团、湖南你好漂亮、兰州瑞德摩尔、宁波甬嘉、广东骏丰频谱、珠海库摩饰品、厦门来明工业(台资企业)、河南万庄化肥、湖北希之源、吉林小草连锁等知名企业 咨询与培训领域:《商业模式创新与战略升级》、《商业模式设计与持续赢利系统》、《品牌营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临全球化的竞争,中国企业正处于变革的风口浪尖,“中国制造”的优势已经不在,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支持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也只有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才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就是中国企业要转换经营思维,变革经营方式,提

升在全球市场中的生存价值。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清醒的认知到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市场化进程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不止来自企业内部,更多的是来自外界环境。那么,我们需对这些挑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便于企业在未来发展中采取应对措施,促使企业健康发展,从而达到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目标。 一、供过于求的市场 国家有关部委对600种主要消费品进行了调查,覆盖了包括消费类电子、服装、食品、日化、办公等多个行业,结果显示供不应求的商品几乎没有,供求平衡的商品有172种,占28.7%,供过于求的商品428种,占71.3%。 供过于求的结果就是降价竞争,微利拼杀。我们不禁感叹,企业的生存越来越困难,逼着企业不停的推陈出新,战略调整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原来3-5年的战略计划,不得不更换为每年都进行战略制定。 二、全球化竞争 “全球化”已经不是一个新的名词,这是人人熟知的词语。全球化的竞争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它促进中国进步、技术水平提升、信息共享。 同时,“全球化”也威胁着中国企业的生存,我们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几乎全部被外资品牌主导着:手机、汽车、护肤品、服装等等。 《世界是平的》弗里德曼说:当下全球化已经是3.0版时代,主导的力量既不是1.0版时代的“国家”,也不是2.0版时代的“跨国公司,而是由网络相连,来自全球的“个体和小团队”。它要求的是企业要拥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整合以及运用的能力。 但是,对于仅仅只有一、二十年历史的中国企业来说,还没准备好就被推到与具有上百年发展历史的外资企业面前进行抗争了。要想生存,没有空间可以逃避,唯有接受挑战,应对挑战。 三、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原材料的上涨、人力成本的提升使得“中国制造”已经不具备更多的优势可言,在微利的空间里苟延残喘。然而,中国生产的产品贴上外资品牌的标签,价格翻升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他们还拥有调价的自主权,而我们却没有。

跨国公司在中国面临的新挑战与战略调整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712852730.html, 跨国公司在中国面临的新挑战与战略调整分析 作者:陈姝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4年第12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在中国所面临的市场环境,认为对跨国公司来说,必须考虑中国市场环境的差异性并采用适应中国市场的本土化战略才能取得成功:文化敏感度确认及价值维度分析;建立基于中国文化的独特的竞争机制和领导战略;建立独特的激励政策和领导策略。 【关键词】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调整;文化差异 在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是全球化,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主要驱动力是跨国公司。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富魅力的新兴市场,吸引了众多的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因此,不断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成为跨国公司寻求长远发展的重要策略。但由于中西方之间在文化背景和管理模式上存在的巨大差异,跨国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对 跨国公司来说,必须考虑中国市场环境的差异性并采用适应中国市场的本土化战略才能取得成功。 一、中国不断变化的全新市场环境分析 1、跨国公司的 SWOT分析 (1)优势。跨国公司拥有先进的现代科技和创新机制,这极大的有利于扩大他们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对于那些具有较强规模和资产的跨国公司,他们可以利用其品牌竞争力来冲击中国市场。 (2)劣势。由于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中国复杂多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使跨国公司的本土化发展战略面临不利因素。 (3)机会。中国,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当进入世贸组织之后,给跨国公司提供全世界最大的劳动力市场和最多的消费者,从而有利于他们获取更高的利润。 (4)威胁。跨国公司正面临着来自于中国的国内企业和外国的竞争对手的双重威胁。由于很多国内企业已逐渐掌握了部分技术和管理经验,使得使跨国公司不再占据竞争中的主导地位;而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大部分跨国公司都来自发达国家且依靠资本实力和品牌为依托,因此都拥有强大的竞争力。 2、中国复杂多样的社会文化环境

中国外交面临的新环境新挑战

中国外交面临的新环境、 新挑战 主讲:王逸舟教授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

引子:从近一时期周边动向说起 南海、东海、黄海真的有事? --一种区域格局的震荡调适 ?判断一:中国崛起是周边乃至全球格局变化的主要变量之一。 ?判断二:成败关键在内不在外,尤其体制改革的“进” 或“滞”。典型事例--- ?增长的出国潮(留学生、旅游者和出国务工者) ?国防现代化出现全新的机遇

挑战一:新的发展危机 中国发展处于十字路口 --低端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海外能源供给与通道出现麻烦;?环境生态恶化、国际压力增大;?粗放增长的模式加剧对外依赖;?全球制造业金字塔的中低位置。?案例一:从石油进口国名单看安全隐患 安哥拉,沙特,伊朗,俄罗斯,利比亚阿曼,苏丹,伊拉克,科威特,哈萨克 ?案例二:原料进口的巨大压力---中国占全球粗钢生产的47%; 三分之二的铁矿石需要进口; 现有产品结构中低端占大头。 王选先生的一个评估: “我们造壳,别人造芯“。

挑战二:新的安全威胁 A类:传统安全威胁 公众常识小测试--- 中国的面积、民族和邻国新一轮全球蓝色圈地后果;涉我主权争端的复杂难解;跨界民族问题的微妙棘手;建国以来主权冲突的启迪;国际法与制度的更多约束;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道义律。B类:非传统安全威胁 形态及特点: 1.威胁形态的变幻莫测 2.无法用军事手段解决 3.内部矛盾与外部介入 案例一:SARS等恶性传染病 案例二:金融海啸造成严重损害 案例三:三股势力坐大的恶果

挑战三:新的国际压力 ?中国崛起的正负效应;?内外认知的巨大反差;?可畏不可亲的经济龙;?消极形象的复杂成因;?风范大国的成长方向。案例分析--- ?新殖民主义的夸张想象;?外援与公共产品的匮乏;?创造性介入的增强方向;?国际贡献度金字塔观测;?姚明高大形象的新隐喻。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五大挑战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五大挑战 李志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跨国公司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代表,是一个国家利益在全球存在的象征。毫无疑问,中国需要自己的强大跨国公司。从当前的情况看,中国需要将跨国经营的层面从对产品制造环节,转向全球的经营布局,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人才、技术、资金和自然资源,大大提升企业及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首先,中国需要通过企业的跨国经营,“以攻为守”地应对新的世界贸易格局。近年来,发达国家通过WTO,IMF,世界银行等采取了一系列的动作以及所谓的“华盛顿共识”的一系列政策,确立了新的世界贸易格局,大大加快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例如,1993年通过的GATT(世界关贸总协定,WTO的前身)的乌拉圭回合的谈判,将协定从单纯产品贸易转向涵盖了服务贸易,扩展了跨国投资者的权益,增强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削弱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建立贸易壁垒的能力。FDI(外国直接投资)在20世纪90年代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总量从1980年的5000亿美元增加到了2000年的6万亿美元。中国加入WTO,意味着必须接受这种新格局下的经济竞争规则,当前很多行业的企业都面临大批跨国公司进入的状况,必须考虑展开跨国经营来打开局面。 第二,中国应该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期推动企业跨国经营。日本的崛起充分利用了冷战对抗的机遇,韩国的冒升则起到了牵制日本对美国产业的冲击作用。中国面临类似的战略机遇期。20世纪末以来的世界经济竞争格局中,包括日本、欧洲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一定程度上都处在经济衰退之中。造成这种格局的重要原因是,这些国家处在美国和中国的两面夹击之中:创新不如美国,成本不如中国。从经济利益的角度看,仍然处于经济衰退调整期的美国当前非常需要中国的配合,保证经济衰退的调整相对温和,一方面中国廉价而质量不断提高的产品,保证了经济衰退中的一般美国国民的生活水平没有显著下降,另一方面中国对其他国家保持竞争压力,大大牵制甚至纾缓了其他国家对美国的竞争压力。 第三,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布局已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中国进出口总额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通过企业跨国经营能大大提高我们所享有的产品附加价值比例。一方面建立全球品牌和销售渠道,扩大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实现向产业价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是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它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发展战略的 亚要内容。因此,研究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和提出战略对策无疑有着童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改 一 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国参与国际商业竞争的程度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对外投 资和跨国经营迅速发展。但是,从中国这样大的国家的角度看,我国跨国经营的企业其数 量和规模都比较小,政策上我国也没有形成成熟的导向机制。而国际市场上,跨国公司的竞 争越来越激烈,口益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中国企业如果不加快跨国经营的步伐,将会在 国际市场中处子干分不利的境地。当前,西方国家普遍支持与鼓励跨国公司对外扩张,原因 是国际贸易战的加剧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它使争夺世界市场的手段由商品输出转为技术 和资本输出,由进出口贸易转为向国外直接投资,以绕过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阻 碍。在跨国公司扩张的同时,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也更加显著,

它使国际市场的争 夺更趋激烈。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企业搞国际化经营,走向国际市场势在必行。本文拟就 跨国经营问题作一概略的分析。 一、九十年代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可能带来的机会是: 第一,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机遇。 从国际范围看,世界格局从两霸对峙转入多极化的转折时期,世界经济重新分化组合, 给我国以较大回旋余地。世界许多国家重新调整自己的市场战略。据日本经济新闻社不久前 对亚洲和美欧20。多家大企业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及东南亚国 家联盟,今后十年经济将高速增长,年均实际增长率约为6%,是美国的2.5倍。因此,日本企 业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明确日本企业在亚洲最重要的投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和中国。欧美 企业经济政策调整后,也把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韩国等作为重点投资对象。亚太地区 相对政治稳定,经济很有活力。不管人们把下一世纪称作“太平洋”世纪,还是“东亚世

跨国公司的经营风险及其防范

跨国公司的经营风险及其 防范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跨国公司的经营风险及其防范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走上国际化经营道路以寻求生存壮大的发展契机。跨国公司作为国际化经营的产物得以迅速发展,同时也伴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市场的扩大、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融合,推动了世界经济的繁荣。然而,作为全球性企业,跨国公司的经营也面临着较之于国内经营更多的风险和挑战,政治环境的波动、商业环境的风云变幻、文化环境的诸般障碍等都给企业的跨国经营带来了各种难以预测的阻力,为了规避因政治、经济波动等因素造成的经营风险,跨国公司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保证国际经营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关键词:跨国公司;经营风险;防范 一、跨国企业经营风险的由来 跨国经营是指国内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的跨国界的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为了寻求经营机会、保护和扩大原有市场、克服贸易壁垒、追求优惠政策、获取技术,走国际化经营之路成为各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局面下的必然战略选择。国际化的开展为企业带来的更多的发展契机和更大的利益空间,与此同时,如影随形的国际化风险也成为企业不得不面临的重要问题。 跨国经营是一种对外直接经营方式,它并不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纯粹外延,一定程度上来说,它代表了企业经营组织和经营要素的跨国拓展和优化,跨国经营让企业直接置身于国际市场环境之中,在享受东道国一定程度的国民待遇的同时,也要受到更严格的政策和法律约束,其经营行为面临的风险指数也会越大,不仅要面临自然风险带来的损失,也要面临外汇变动、利率调整、经营偏差所带来的各种商业风险,不仅要面临东道国市场更迭、政策导向变更、利益矛盾激发、法律法规不明带来的各种政治风险,也要面临风俗各异、习性有别、宗教桎梏、信仰冲突等文化问题带来的诸多风险。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的对外经营并不是建立在固有模式上的照抄照搬,更大程度上,各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仍处于摸索阶段, 同时又会受到来自自身人力、财力、物力条件方面的各种约束,加之对东道国的金融政策、外汇管制、税收、法律、资金管理等领域缺乏了解,对有关经济政策的变化反应不甚敏感,因此往往难以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减少和转移风险带来的损失,一旦风险来临时就显得难以应对,出现举步维艰的尴尬局面。因此,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虽是颇具潜力的战略性选择,但如果不能很好的协调不同国家间的利益文化冲突,不能及时有效的化解各种隐性或者显性风险,经营之路依旧如履薄冰,困难重重。 二、跨国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 (一)政治风险 跨国经营面临的政治风险通常是指国际经济往来活动中同参与国主权行为密切相关的风险,又或者由于政治因素而引起企业遭遇经济损失的各种风险。东道国的主权行为是国家从本国利益需要出发所采取的不受任何外来法律约束的行为,譬如两国处于战争或敌对状态时,债务国出于主权考虑将债权国的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