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文成公主进藏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文成公主进藏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文成公主进藏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文成公主进藏

四年级语文《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要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地讲述故事。教学难点:简要地讲述故事,并能说清楚。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感知人物

1、出示词语“吐蕃”,指名学生读,齐读。你了解吐蕃吗?(学生回答后出示“西藏”)对,吐蕃就是今天的西藏这一带,西藏在我国的西南部,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出示图片)西藏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也是一个幸福的地方。它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唐朝,为了边疆的安定和平,不再连年打仗,先后有19位公主嫁到了吐蕃、契丹等边塞小国。在这些公主当中,最有名的当数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

2、【出示文成公主】这张照片就是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40多年,她跟藏族人民一起,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西藏,西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直到现在,在大昭寺内,

还供奉着她和丈夫松赞干布的塑像。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传说。(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识文成公主。

1.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根据回答板书:为什么?怎样?结果?)

2.让我们打开课文,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这个传说,在读课文时要读准生字,词语。

3.认读词语。

唐朝吐蕃西藏大臣求婚绢花

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吉祥如意技艺

a.指名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b齐读词语。

三、走进西藏,感知神奇。

1.文成公主怎样进西藏是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呢?(5—13自然段)

2.你说,文成公主进藏容易吗?(不容易)是的,从长安到吐蕃路途遥远,一路上文成公主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怎样克服的呢?请读读课文第5—13自然段,分别用“——”和“~~”划出有关的词语和句子来完成表格。

师: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词语:

①一条河挡路——搭桥。

②遇沼泽地——撒羊毛

③乌鸦说坏话——修石屋

④乃巴山挡路——背乃巴山。

4.一个公主能背起一座乃巴山吗?(不能)

教师指出民间传说的语言特点:这是个民间传说,民间传说就是这样(运用夸张的手法)富有神奇色彩。

四、练习复述,简讲进藏。

1.文成公主进藏过程中遇到一系列事情充满了神奇色彩,如果把这一系列发生的事情简要地讲述,你想怎样讲呢?老师提示你,可以根据这张表格来简要复述。

2.找一找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所在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怎么样复述?自己试试看(学生自己练习讲述)

3.先指一外学生说,学生遇到不会时:老师想帮帮你,(出示填空:文成公主来到,遇到,她。)你可以用上这个句子简要地讲一讲文成公主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吗?

4.指多名学生说,进行评价

5.那你能不能接下去讲一讲文成公主遇到的其他困难吗?指名学生说。

6.你们讲得真不错,知道怎样简要地把文成公主路上遇到的困难讲

清楚了。老师觉得把这些困难连起来,你肯定能讲好,愿不愿意试一试?

7.学生自己练

8.指名学生说,老师引读:就这样,文成公主....(第13自然段)

五、了解原因,进入内心

1、那么,文成公主为什么会进西藏呢?这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第1—4自然段)

2.请你读一读课文,也用一两句话来说一说。

3.指名说。

适当指点,我们可以用上“因为(),又因为(),所以()。”回答文成公主为什么会进藏这个问题?

六、知道意义,升华主题。

1.看样子同学们学会了简要地讲故事了。我们来看看课文最后一段,(出示第14自然段,读)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它的意思吗?

2.学生回答。

3.仅仅是西藏和内地的往来更加密切了吗?五谷是什么?西藏以前有五谷吗?你是从哪一段知道的?(出示第5自然段,读这一段)。4.你能再来说说这段讲了什么?(板书:贡献)

七、练习复述,简讲故事。

1.我们对每一部分都明了了,相信你们能把这个故事简要地讲好,请练习讲一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

八、总结

听了同学们简要讲的《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我真想再听几个美妙又神奇的民间故事,你愿意用我们刚学的方法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吗?请把《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和《猎人海利布》的民间故事讲给别人听。

九、板书:

《文成公主进藏》

求婚------进藏-------贡献为什么?

简要清楚怎样?

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