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7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7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7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江西省2017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答案解析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1.【答案】D

【解析】A.“慨”应读“kǎi”,“头晕目炫”应为“头晕目眩”;B.“荒缪”应为“荒谬”,“哕”应读“huì";C.“膺”应读“yīng”,“锋芒必露”应为“锋芒毕露”。

【考点】常用字字音与字形的辨识记忆。

2.【答案】C

【解析】A.开卷有益:只要读书就会有所收益。B.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形容地处偏僻。C.首当其冲:首先受到对方的攻击。也指首先遭受灾难。不合语境。D.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3.【答案】C

【解析】A.搭配不当,“视野”可以“拓宽”,但是“感受”不能“拓宽”。B.成分残缺,“折映”缺少宾语,应在“婆娑多姿”后面加“的身影”。D.成分残缺,应在“认为”前加“被”。

【考点】辨析、修改常见病句。

4.【答案】B

【解析】排序时先看选项确定首句范围,可知本语段首句为②或③其中一个。按照“总括性句子放在前面”的原则,可判断③的总括性更强,是对园林艺术中窗子的一个总的概括,因此可确定③为首句,排除C、D 两项。③句强调了窗子的重要作用,接下来应对窗子的具体作用做阐述,故第二句应为②句,故选B。【考点】语言表达连贯流畅

5.【答案】A

【解析】B.暗喻,本体:头上高高耸起的部分(或头顶盘着的大辫子和上面的制帽);喻体:富士山。另外,本句也有夸张成分。C.比拟(拟物),把“失败”比拟为“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D.排比,三个相同句式: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考点】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6.【答案】D

【解析】“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错,颈联描写了茅舍飘出的烘茶蒸茗的气味和隔着竹篱传来的缫丝声,并未直接描写烘茶的过程。作答时要关注诗歌中的写景、抒情及表现手法。

【考点】诗歌内容的理解

7.【答案】C

【解析】诗人描写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选取了“山当日午”“草带泥痕”两种寻常景物,以及暮春山村最具特色的事物——烘茶与缫丝来开拓诗歌的意境。因此,C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是不准确的。

【考点】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8.【答案】D

【解析】“说田里间事”动宾结构作主语,“悉”为谓语,“甚”为状语。因此,应该是“说田里间事/甚悉”。

【考点】文言断句。

9.【答案】(1)案卷,文书,卷宗

(2)害怕,恐怕

(3)道歉

【解析】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考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10.【答案】(1)(周文襄公)听到一个地方,突然点头高兴地说:“幸好有这个理由可以使(他)活下来。”(2)周文襄公笑着安抚他,并且听他说完才离开。

【解析】第一句要翻译出“忽”和“生”,第二句要翻译出“抚”和“毕”。

【考点】文言文的翻译

11.【答案】判案,救粮,私访。

【解析】作答时要先通读文本,了解周文襄公的所做所为,然后一一概括即可。

【考点】文言实词

12.【答案】(1)霜重鼓寒声不起

(2)造化钟神秀

(3)井上生旅葵

(4)山重水复疑无路

(5)坐断东南战未休

(6)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7)不知其几千里也

(8)不义而富且贵

【解析】其中(6)中“做”不要写成“作”。

【考点】古诗词名句

三、现代文阅读

13.【答案】突出了鲁迅先生慈祥、开朗、平易近人、安静、恳切、热心、勇敢的性格特点。

【解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一般从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行为动作、心理以及作者的评述等各个角度去分析。通读全文,找出作者描写鲁迅先生性格特点的语句进行概括即可。如“那么平易近人”“他从不教训人,他鼓励你,安慰你”“他还是那么安静,那么恳切,那么热心,那么慈祥”等。

【考点】人物形象

14.【答案】①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②心仍在他胸膛里燃烧,发光③心在“哔哔剥剥”地燃烧④听见他激动、带感情的声音,看见他手压在胸前⑤燃烧的心像初日那样挂在天空,然后又变成先生慈祥的脸庞⑥看见先生愉快的笑脸。

【解析】作答时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写出“我”感受到(或听到、看到)的内容,找出文章中“鲁迅先生那颗燃烧的心”出现的位置,结合上下文组织语言概括回答即可。

【考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15.【答案】鲁迅先生期望活着的人:①管自己生活;②勇敢追求真理;③不在暴力面前低头;④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

【解析】作答时要先从文本中找出人物所说的话,然后再分析其话语的内容及所饱含的情感或期望。要抓住鲁迅说的“忘记我,管自己生活”“难道我曾经在真理面前退却?在暴力面前低头?”“为了追求真理我不是敢说,敢做,敢骂,敢恨,敢爱?”“那么仍然要记住:为了真理,要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追求!”“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这些内容,然后进行分条概括。

【考点】重要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

16.【答案】“我”领悟到了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温暖了“我”、鼓舞了“我”,让“我"找到勇气、获得力量。

【解析】作答时先要认真阅读文本内容,了解文本的描写对象及作者流露的情感,然后再着重理解“看到”“那颗发光的燃烧的心”的含义。阅读文本可知,“我”领悟到了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从中得到了启示,获得了力量。

【考点】写作意图

17.【答案】文章构思奇特,通过梦境回忆鲁迅先生的言行,体现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解析】构思是作者写文章时运用的心思,本文构思奇特,作者通过梦境回忆鲁迅先生的言行,体现了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情感在字里行间自然地流露了出来,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考点】文章结构,写作思路和作者情感

18.【答案】①语文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②少时先背诵记忆,以后再慢慢理解。③要使语言准确、生动,需要平时记背的词句来供选择。④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

【解析】通读全文,可知作者在第二、三、四、五段分别论述了四个方面,找出每段的中心句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文章的论述思路

19.【答案】作者以一句俗语引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证。首先列举小时作文时写鸟的动作的事例正面论证观点,其次以自己写作时遇到的情况反面论证观点。

【解析】作答时先分析这一段的内容,然后再看作者的论证内容及思路安排,包括论证的手法。作者先用一句俗语引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证。用小时作文时写鸟的动作的事例进行正面论证;用自己写作时遇到的情况进行反面论证。

【考点】论证思路

20、【答案】示例:例句: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分析: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阐明了少时先背诵记忆,以后再慢慢理解的观点,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解析】作答时要根据题目要求,从第三自然段中列举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角度、论证方法等方面去考虑。

【考点】文章的语言及表达效果

21.【答案】语文学习中,在多背的同时要加强对所记忆的内容的理解;在强调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创新。【解析】可以根据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的经验进行作答,但必须从作者的观点出发,即在强调多背及背和记的同时还应注意的问题。根据最后一段可知,作者强调在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创新。

【考点】对文章内容的推断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一)综合性学习

22.【答案】示例: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东晋的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其书法作品风格独特,代表作《兰亭集序》帖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为弘扬书法文化,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学校拟举办以“传承书圣文化,培养高雅情趣”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开展“书法知识讲座”等系列活动,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解析】题目要求为以“传承书圣文化,培养审美情趣”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写一段宣传文字。写作时,既要充分利用现有材料又不能简单摘抄堆砌,一定要切中得分要点。可以从三个角度人手:①活动的主题是以书圣为引领的传统文化经典的宣扬。②引领人物“书圣”王羲之的介绍:代表作品及其影响力。

③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书法知识讲座”“‘王毅之杯’书法大赛”“师生书法作品展”“墨香笔会”等。【考点】语言表达能力

(二)写作

23.【答案】略

【解析】本题为半命题作文题,关键词是“学习”,限制词是画线部分填充的内容,它决定了我们学习的内容。另外,“学习”的前提是被影响、被引领,是我们以前所不具备的、所缺乏的,通过“学习”,我们有了改变,有了更深更好的追求,并积极地去努力。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填充,如:

(1)身边的人(爸爸的一手好菜、妈妈的减肥之路等),平凡的举动给我们思想上的大启迪,带给我们榜样的力量。

(2)有影响力的古今中外的名人雅士(陶渊明、邓稼先、华盛顿、比尔?盖茨等),写他们带给我们的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坚忍不拔、勇于追求等气节情操。这类题材要注意避免陷人老而旧、大而空的“通病”,因此,要联系当今社会现象来写,才会有时代特色、现实意义。

(3)自然界中的生灵或美景(落叶、花草、锦绣江南等),写它们带给我们的人生感悟、生活启迪。文体可以是记述文或议论文,写记述文一定要有感悟的过程,要夹叙夹议。

2017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西省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蕴含着“凝聚血缘、合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这一寓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 中国的汉字构型独特,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富于个性化的书法艺术创造了条件。根据下面图片提示的相关信息,书法成为一门艺术的原因是() ①汉字的演变与成熟②历代统治者的推崇 ③造纸术的发明④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全国总人口为59 873 305人,而山西人口已达到4 103 450人。明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便大量从山西往外地迁民。明政府在移民同时,给予外迁之人相关政策上的优惠和照顾,这无疑让外迁的山西人更快地投人到当地的农业生产中,与当地人共同创业,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从这段话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A.山西人口在明朝增加的原因 B.明朝政府从山西移民的原因 C.政府的优惠政策调动移民积极性 D.山西移民对迁入地经济作出贡献 4. 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C.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 D.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 5. 为下表中的历史人物找到准确的对应项,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武昌起义 D.北伐战争 6. 1862年6月26 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一现象说明了() A.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7. 山西现有红色遗址600多处,见证了革命战争年代不同时期发生在我省的重大历史事件。下图是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去参观太原解放纪念馆时拍摄的照片及批注说明。据此判断,与太原解放的背景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2017年中考语文图文转换专题训练

图文转换 1.(2017宁夏)观察下面这幅图画,按要求答题。 (1)这幅图表现了什么主题? 答: (2)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画 面内容。 答: 1.①读书、好学、少年有志、沉醉、童趣等(符合画面主题即可)。 ②要点:画面内容完整,有情景,语言生动连贯。 2.(2017江苏常州)下面是漫画《网络推手》和《自得其乐》,请选择其中一幅,简要概括其主题。

我选择的漫画是《》 主题: 2.示例:《网络推手》主题:有些网红被网络推手炒红,但是没有什么真才实学。被人捧得越高,摔得自然也就越疼。 【解析】语言运用题的解题关键在于认真读题,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理清答题的思路。如本题要求“简要概括其主题”,答题时需要从画面内容尤其是其中的夸张之处来挖掘。 3.(2017浙江台州)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班里准备在阅读节组织一场辩论会,主题是“今天我们该如何阅读”。同学们的观点分为两种,一种认为“纸质图书阅读更好”,另一种认为“数字化阅读更好“.请你参考右图提供的信息,从这两种观点中选择一种,写一段文字,发表你的见解。 要求: (1)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2)表达得体,语句通顺。 (3)120字左右。

3.数字化阅读更好。信息化的社会,各种现代信息设备不断涌现,他们信息更新快,阅读成本低,阅读时间随机,信息传达方式灵活,图、文、声并茂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有利于快速理解阅读内容,深受年轻一代喜欢,相信未来,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挑战纸质化阅读地位。 【解析】此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图意,要结合有关数字,关健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题,首先要观察图例,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然后形成一定的观点,用通顺、得体的语言表达出来。图中如果只分两个方面的话,可以看出纸质阅读与数字化阅读占比接近相同,可见,传统纸质阅读虽然仍是主要方式,但受到了挑战,数字化阅读的发展速度惊人,体现了信息化的时代特点。 4.(2017浙江绍兴、义乌)探究下面的图文材料,写一篇《快递垃圾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建议》。 要求:语言简洁连贯,150字以内。 快递业迅猛发展,产生的垃圾带来很多问题,环保志愿小分队组织了“快递垃圾何去何从”的实践活动,以下是队员们从《人民日报》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十三)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十三)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念天地之悠悠,。 (2)乱花渐欲迷人眼,。 (3)问君何能尔,。 (4),身世浮沉雨打萍。 (5)而或长烟一空,,,此乐何极!(6)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憔.(qiáo)悴驾驭.(yù)中流抵.(dǐ)柱浑身解.(xiè)数B.绮.(qǐ)丽殷.(yān)红众目睽睽.(kuí)盛气凌.(lín)人 C.闲瑕.(xiá)漂.(piāo)白恪.(kè)尽职守贪赃.(zāng)枉法 D.归咎.(jiù)沮.(jǔ)丧响彻云霄.(xiāo)抑扬顿挫.(cuò)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 乐趣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如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

果实。 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娱。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有利于健康。千万不要被()的欢娱之花所迷。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陶醉沉浸俗艳鲜艳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3)根据语境,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2分)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句话出自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贝多芬对残酷命运发出的强烈呐喊。 B.《马说》《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伤仲永》的作者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王安石,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C.《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元曲,其中“天净沙”“山坡羊”“江城子”是曲牌,“秋思”“潼关怀古”“密州出猎”是题目。 D.“未尝识书具”中的“书具”指的是文房四宝:纸、墨、笔、砚;“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易》《诗》《书》《礼》《春秋》;“君与家君期日中”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家君”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2017年山西省中考作文《____一直都在》优秀范文(5篇)

2017山西中考作文《____一直都在》优秀作文5则 【作文原题】 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离。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颗无名的小草…… 请以“________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35分,含书写分5分) 写作提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提示:点此可查看2017山西中考语文试卷 【优秀范文】 【范文一】:爱原来一直都在 世界万物,都会变化,唯独他们拥有一颗爱你的心,永远不会变。 爱如春,慢慢萌发,爱如夏,热情似火,爱如秋,成熟可亲,爱入冬,默默付出。 我拥有着一个普通的家庭,我拥有着平凡的父母,但他们给予我的却是不平凡的爱。还记得小时候,由于胆小的原因,每天晚上睡觉,都要妈妈陪着我,我拉着母亲的手,渐渐进入梦乡。可如今,我再也感受不到这样的爱。我认为他们除了对我有批评外,不会再有别的,当我放松时,你们总是在一旁唠叨,我丝毫看不见你们对我的关心疼爱和一丝丝的心疼。当我考试失败时,愤怒,生气的你们,让我看不到安慰,只有一次次沉重的打击。时间飞快,你我变化都很多,我正步入青春期,你也向更年期迈进,当青春期步入更年期,那真是火药味十足。我认为你们对我的爱逐渐消失,因为我没有小时候那样活泼,可爱,乖巧,听话。你们也没有以前那样和蔼,慈祥。 但是,我渐渐发现,我的想法是错误的,你们对我的爱依旧那样,丝毫没有变,丝毫没有减少。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当那天我肚子疼的满床打滚时,你在我身边嘘寒问暖,看着疼痛难忍的我渐渐进入梦乡,过了几天,我的病情好了很多,我看出了你的劳累,后来听你跟爸爸交谈时,才知道你昨晚一夜没睡,怕我疼的更严重,就在我身边一直坐着。通常,在家里,你都是最早睡觉的,我难以想象,你经过了一天的劳累,下班后,仍没有休息,一直都在照顾我的情景,经过了你对我的精心的照顾,和打了几天的针,我的病情一天天好转,很快,我又步入了课堂,看着每天快乐的我,背着书包去上学,你笑了!这一件件事将我感动,后来我又痛过身边的小事慢慢发现,你对我的爱还像以前一样,一直在我身边,从未离开过,只是爱我的方式跟以前有所不同。 其实,爱一直在我身边,只是我缺少了发现,只是我没有用心去感受,当我考试失败时,你们的愤怒是为了激励我下次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你们的唠叨,是为了让我养成良好的生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2017年海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7年海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一、2017年海南省中考语文试题知识点分布分析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写作与表达 二、近三年命题规律(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写作与表达 三、规律与反思 纵观三年中考语文试题,命题没有太大的变化。当然细微的变化还是有的,如17年基础题减少了两道;16、17年的文言文阅读由15年的一篇变成了二选一;阅读理解继续延续16年的记叙文和议论文的组合,与15年的记叙文和说明文不同,但是,17年的试卷在基础知识部分考察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这一点值得着重注意。

1、要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养成借助学习资料自己找答案的习惯,他们的自学能力会有更多的提高。 2、培养学生有规律有技巧地进行答题。学生在碰到问题的时候,信手写来,凭着感觉走是最常见的答题方法。其实,做题也是有技巧、有规律的。如果学生在答题前就掌握了答题技巧,会拿到更多的得分点。 3、文言文考查试题越来越具有强烈的背诵及迁移性质。学生一课一课背,教师一课一课落实。 4、把握的现代文阅读。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成绩的唯一方法当然是老套的做题战术,通过让学生掌握答题技巧提高阅读理解的分数。 5、作文,一定要充满感情的写,要求学生先打动自己,然后才有可能打动别人。二是尽量在作文里出现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让评卷老师不知不觉地受你蛊惑;三是尽量用短句子,避免病句和不流畅;四是在结尾处议论和抒情,让抬笔打分的老师所看的最后一眼是你文章中最靓丽的地方。

2017年山西省中考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7年山西省中考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计算﹣1+2的结果是( ) A .﹣3 B .﹣1 C .1 D .3 2.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下列条件不能判定直线a 与b 平行的是( ) A .∠1=∠3 B .∠2+∠4=180° C .∠1=∠4 D .∠3=∠4 3.在体育课上,甲、乙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了5次跳远测试,经计算他们的平均成绩相同.若要比较这两名同学的成绩哪一个更为稳定,通常需要比较他们成绩的( ) A .众数 B .平均数 C .中位数 D .方差 4.将不等式组26040 x x -≤??+>?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下面表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5.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A .01)1= B .291(3)44-÷= C .5x 2﹣6x 2=﹣x 2 D .(2m 3)2÷(2m )2=m 4 6.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BD 折叠,得到△BC′D ,C′D 与AB 交于点E .若∠1=35°,则∠2的度数为( ) A .20° B .30° C .35° D .55° 7.化简2442 x x x x ---的结果是( ) A .22x x -+ B .26x x -+ C . 2x x - + D .2x x - 8.2017年5月18日,我国宣布在南海神狐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成为世界上首个在海域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据粗略估计,仅南海北部陆坡的可燃冰资源就达到186亿吨油当量,达到我国陆上石油资源总量的50%.数据186亿吨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一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初中中考语文赏析性文字数.docx

【2017山西中考语文《】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鉴赏角度之一——材料选择要好米 (一) 那个昏暗灯光下佝偻的背影,那透过门板传来的阵阵叹息,那摆弄家中物件的举止,是无奈亦是深深地不舍与惋惜。你可曾知晓,那看似轻描淡写的话语经过了无数的挣扎,那精心准备的餐也包含了对儿子无限的爱。你可曾知道,那离家的抉择是对儿子选择的尊重,那孤单落寞的背也需要温暖的拥抱。眼眶里的晶莹泪水,不曾轻易流露,爱子的浓浓情思,在心中流淌,谁又能白他的用心良苦盈盈泪水在涌动;绵绵情意在流淌,淌于心间。 (二) 总有些付出无怨无悔,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过去父亲抱儿子在怀,不舍得送儿子去幼儿园如今,儿子拥父入怀,不想要送他去养老院,过去的怀抱是父亲的付出,如今的相拥是儿子的感泪如雨下,因为爱在怀中;失声痛哭,因为情在身旁。这便是世间的父子情深,爱,从来无怨无却又有始无终。歌德说过:选材不在远,只消在眼前充实的生活之中。 赏析角度之二——结构安排能条理 (一) 父子情深在两次时光倒流中渐渐升温。一夜辗转后热乎乎的包子,勾起了作者的回忆,大 学代父亲骑车远行只为了给偶尔归家的儿子买来他中学时爱吃的包子;儿子送父亲去养老院, 引出者对过往的遐思,记忆中的父亲抱着苦恼的儿子不舍得将其送进幼儿园。眼前的包子,父 子一前后的背影,都与多年前的往事重合。零星的回忆,打开了如洪水般汹涌的感情闸门,感恩、眷恋回报、不舍,都挣开了枷锁,融为一“句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设。计精巧的 插叙,让爱限流淌。 (二) 我认为文章的结构十分精巧。刚开篇先提出作者的两大顾虑。又通过父亲的追问和对这件事

回答解决了两大。之后通回以前父照我的日子来一步步淀情感。又将父我上幼儿园和我送父去养老院两件事行比,想父是否也会和儿的他一期待回家。情感爆,决定把父回家。最后一段与开照,升了主。文章通多次比与多次相合,使构精巧,立意在一次次比中提升可以是一篇构精巧的好文章。 析角度之三——言表达达雅 (一) 于心不忍犹自私,悟感恩不晚。本文通大量的描写体出“我”复的感情化“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看。似的却反映儿子不想工作却不放心不下老父的“冠我冕堂皇。再也忍不住了,鼻子”酸此。的儿子看到父孤苦地收拾行李,已有些,却没有意到根本原因是自己的自私而不是生活的“ 我迫再。也忍不住了??从背后抱着父” 句作描写,将儿子幡然醒悟、知感恩的情感淋漓尽致地体出来,将文章推向高潮,感人至深。本文一步步将人物的内心情感挖掘出来,人感反哺之情。 (二) 文章朴的言中洋溢着温情,没有的藻,没有美的描写,文章以最真、最不加的言深刻地打着“者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了我生命、了我家的个男人,我再也不想他受半点委”屈作。者所表达的,是最真切的感受,是了粹的温情。正如老舍所:“写作的魅力不在于美的修,而是藏在朴素言下最感。人是的情的”,本文的言就是那粹,那朴素,却深刻人。 析角度之四——形象刻画有 (一) 本文刻画了一位关孩子并孩子着想考的父形象。一声声追、一句句息,父

山西省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解析版)

山西省2017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测试(中考) 语文试卷 一、读·写(12分) 1.对联是汉语独有的文学形式,书法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二者结合更有无穷的魅力。请赏析这副对联,并用楷体将下联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2分) 【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汉字的书写,看似简单,实则还是需要用心,准确、规范地用楷体书写. 【解答】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书写时,注意“余”的写法)(字的大小要适度,太大了有饱胀之感,太小了又太小气,所以大小要安排恰当) 示例:诗书见古今 【点评】平时要把书写当成一件大事来抓,每天拿出10分钟时间练字,掌握好字的间架结构. 2.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0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黄鹤楼》崔颢) (2)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望岳》杜甫) (3)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苏轼) (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王安石) (5)_______,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6)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庄子》一则) (7)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出师表》诸葛亮) (8)雾凇沆砀,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张岱) (9)杜牧在《赤壁》一诗中,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校对版含答案)

2017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C )(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解释。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2013-2018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含参考答案与解析)

【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3—2018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含参考答案与解析) 1、2013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2) 2、2014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17) 3、2015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34) 4、2016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50) 5、2017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68) 6、2018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86)

2013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基础(20分) 1.默写(10分) (1)山重水复疑无路,。 (2),长河落日圆。 (3)乱花渐欲迷人眼,。 (4),西北望,射天狼。 (5)《岳阳楼记》中传诵千古,表达范仲淹宏伟抱负的警句是:,。(6)请从下面两首古诗中任选一首,完整默写。 杜牧《赤壁》王安石《登飞来峰》 ,。 ,。 2.下列归类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喜盈盈雄赳赳堂堂正正彬彬有礼(叠音词) B.真挚挺拔英姿飒爽顶天立地(褒义词) C.扑哧哗啦喵呜呼噜(拟声词) D.平坦—崎岖茂密—稀疏寂静—安宁清澈—浑浊(反义词) 3.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我们忘不了同窗三载的情谊。”“一手好字让人赏心悦目。”两句都是陈述句。 B.“20多年的农村生活体验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创作资源。”一句的主干是“体验是资源”。 C.“河,莱茵,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话题突然转变。 D.“聪明人无论在哪里跌倒,都会捡点有用的东西。”一句是条件复句。 4.杜甫有句名言曰: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若惊人,须要炼字。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的情趣。(2分)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天 5.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等几乎无所不精。他父亲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智者。父亲对他的教育概括起来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就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白天他们或步行或骑马,徜样于自然美景和人文胜境之间;晚上则是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美丽迷人的夜色。父子俩在那里整整度过了四个月的旅游生

河南省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版)

2017 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6 页,四个大题,满分 120 分,考试试卷 120 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 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 2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踏实/踏青奢靡/风靡一时低声悄语/悄然泪下 B.孵化/浮雕鞠躬/笑容可掬风流倜傥/丝绸之路 C.角色/角逐推磨/磨杵成针烟熏火燎/星火燎原 D.旷野/粗犷剽悍/膘肥体壮踌躇满志/铸就辉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A.壁垒易拉罐娇生惯养独竖一 B.咋舌顶梁柱责无旁贷黯然失 C.静谧蒸溜水花枝招展立竿见 D.提练满堂彩无动于衷别出心 3.古诗文默写(8 分) (1)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2)嗟夫!,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 (4)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 ”(李贺《雁门太守行》)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朝廷的气概。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殿宇藏魔君,仙观有灵根。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在该地发生的故事。 ①龙虎山伏魔之殿(《水浒》)②万寿山五庄观(《西游记》) (2)历险时有伙伴,困境中存温情。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体现人物间的深情厚谊的故事。 ①格列佛与葛兰达克利赤(《格力佛游记》)②阿廖沙与小茨冈(《童年》)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 分) 这两年,民谣歌曲走进大众视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首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口语化的故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谱的风格。归根结底,。那些或诗意或质朴的歌曲,是当下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

2017年山西省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7年山西省中考数学试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3分)计算-1+2的结果是 A.Z 仁/ 3 B.Z 2+Z 4=180° C.Z 仁/4 D.Z 3=7 4 3. (3分)在体育课上,甲、乙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了 5次跳远测试,经计算他们的平均成绩 相同.若要比较这两名同学的成绩哪一个更为稳定,通常需要比较他们成绩的( 则7 2的度数为( ) 20° B . 30° C . 35° D . 55° (3分)化简一--的结果是 宀 K -2 5. (3分)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A . (乙-1) 0=1 B . (- 3) I 2 ) 「J C. 5X 2- 6x 2=- x 2 4 4 D . (2m 3) 2-(2m ) 2=m 4 6. (3分)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BD 折叠,得到△ BC , C 与AB 交于点E.若/仁35° -3 B .- 1 C . 1 D . 3 a , b 被直线 c 所截,下列条件不能判定直线a 与b 平行的是( ) A .众数 B.平均数C .中位数D .方差 x+4>0 4. (3分)将不等式组 I 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下面表示正确的是( A . B . [厶 ........... I, -5-^3-2-1012 34 7. A . A .

8. (3分)2017年5月18日,我国宣布在南海神狐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成为世界上首个在 海 域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据粗略估计,仅南海北部陆坡的可燃冰资源就达到 186亿吨油当 量,达到我国陆上石油资源总量的 50%.数据186亿吨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A . 186X 108 吨 B . 18.6X 109 吨 C. 1.86X 1010 吨 D . 0.186X 1011 吨 9. (3分)公元前5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中的一名成员希伯索斯发现了无理数 「,导致了 第一次数学危机, 匚是无理数的证明如下: 假设 二是有理数,那么它可以表示成’(p 与q 是互质的两个正整数)?于是(J 2 =(匚) P P 2 =2,所以,q 2 =2p 2 .于是q 2 是偶数,进而q 是偶数,从而可设q=2m,所以(2m ) 2 =2p 2 , p 2 =2m 2 , 于 是可得p 也是偶数?这与“胃q 是互质的两个正整数”矛盾?从而可知“二是有理数”的假 设不成立,所以, 二是无理数. 这种证明“匚是无理数”的方法是( AC 与BD 是。O 的两条直径,首尾顺次连接点 A ,B , C, D ,得到四边形ABCD 若AC=10cm / BAC=36,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5 n crm B. 10 n crm C. 15 n crm D. 20 n crm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 11. (3 分)计算:4 ?二-9 二= ______ . 12. (3分)某商店 经销一种品牌的洗衣机,其中某一型号的洗衣机每台进价为 a 元,商店将 进价提高20%后作为零售价进行销售,一段时间后,商店又以 9折优惠价促销,这时该型号 洗衣机的零售价为 ______ 元. A .综合法 B.反证法 C .举反例法 D.数学归纳法 10. (3分)如图是某商品的标志图案 ,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二卷)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 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斗折蛇行,。(柳宗元《小石潭记》) 2.锦帽貂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试问卷帘人,。(李淸照《如梦令》) 5. ,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2分) 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 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三)阅读下文,宪成第8一10题(9分)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岱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蹬几不可登 10.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

2017年山西省中考英语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7年山西省中考英语试卷 一、听力测试(共2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第一节:听小对话,从 A、B、C三幅图画中选出符合内容的一幅,每段对话读两遍. 1.(1分) 2.(1分) 3.(1分) 4.(1分) 5.(1分) 6.(1分)A.Thursaday.B.Friday.C.Saturday. 7.(1分)A.The library B.The lab C.The playground. 8.(1分)A.A policewoman B.An actress C.A doctor. 9.(1分)A.A parent and a teacher B.A father and a daughter C.A boss and a customer. 10.(1分)A.She will keep a bird as a pet

B.She will get a bird and set it free C.She will buy a bird for her father. 二、语篇理解(每小题5分,共5分)本题你将听到一篇短文.请你根据短文内容和所提出的5个问题,从每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1.(5分)11.Which country was Mark born in? A.America. B.China. C.England. 12.When did his mom ask him to buy fish? A.On Christmas Eve. B.On New Year's Day. C.On Spring Festival Eve. 13.What did he mean by saying"Xian Sheng Yu"? A.The fisherman's name. B.Fresh fish. C.The name of a dish. 14.Why did the people at the fish store laugh at him? A.Because he told a Chinese joke. B.Because he spoke funny Chinese. C.Because the fisherman made fun of him. 15.What does Mark want to tell us by sharing his story? A.We needn't care about what others think of us. B.It is important to speak more than one language. C.Nobody is supposed to forget his own traditional culture. 三、听力填空(每小题 1 分,共 5 分)本题你将听到一篇短文.请你根据所听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并将获取的信息填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每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