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苯胺

苯胺

苯胺
苯胺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 引言

苯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1],广泛的应用于有机化工原料和化工生产工业,制得的化工产品和中间体有三百多种,在燃料、医药、农药、炸药、香料、橡胶硫化促进剂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泛,尤其是作为生产聚氨脂产品主要原料MDI(二苯基甲基二异氰酸脂)的重要原料,今年MDI的快速发展,使苯胺需求增长很快。故苯胺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此外,苯胺还可以用作溶剂和其他化工原料,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1.2 苯胺的性质

苯胺无色至浅黄色透明液体,在空气中氧的影响下,在光的照射或高温下,苯胺易被氧化:无色-黄色-棕色-黑色。其相对密度1.02,凝固点-6.2 ℃,沸点184.4 ℃,自燃点:620 ℃(空气中) 530 ℃(氧气中)。蒸汽压133.3 Pa(34.8 ℃),蒸汽相对密度3.22。呈弱碱性,常温下微溶于水,与醇,醚,苯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苯胺俗称阿尼林油,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纯苯胺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暴露空气中或见光会逐渐变成棕色。因此在储存和运输苯胺的时候常常采用氮气作为保护气。苯胺能随水蒸气挥发,能与醇、醚、苯、硝基苯及其他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苯胺有很强的毒性,能渗透皮肤至血液,口服15滴致死。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和废渣中苯胺的含量都有相应的标准,应严格控制三废中苯胺含量

1.3 苯胺的用途

苯胺是一种基本的有机化工原料。据不完全统计,以苯胺为原料可以制造合成300多种产品和中间体,在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2]。

1)应用于生产异氰酸脂(MDI),MDI主要用于制人造革、聚氨酯软质或硬

质泡沫塑料(主要用于家具、汽车、建筑及冰箱等工业绝缘保温材料)。

2)应用于生产橡胶助剂,在橡胶行业,主要是用于生产防老剂如RD、4010-NA,促进剂如M和DM等,另外可用于橡胶抗氧剂、抗臭氧剂、硫化剂、稳定剂及活性剂等。

3)在染料及医药、农药、等方面的应用,染料行业消耗苯胺量主要有染料和碱性染料。在医药中用于生产乙酰苯胺、氨基比林、安乃近、磺胺类药物及甜味剂等。农药方面主要用于生产除草剂、杀虫剂、动物驱虫剂、落叶剂等。

4)在其他方面苯胺N-烷基衍生物作为加铅汽油防爆剂,苯胺盐可以作为发动机染料添加剂用作防止汽化和结冰及防锈,另外,在精细化工中苯胺及其衍生物也有着广泛的用途。

1.4 苯胺的主要生产方法

1.4.1 硝基苯铁粉还原法

采用间歇法,将反应物投入反应釜中,在盐酸介质,约100℃下,硝基苯用铁粉还原生产苯胺和氧化铁,产品经蒸馏得到粗苯胺,再经精馏得到成品,一般收率在95%~98%,铁粉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苯胺的产率。此法为苯胺的经典方法,但由于设备存在设备复杂、污染环境、能量消耗大、分离产品困难等缺点,逐渐被淘汰。但仍有部分中小型企业仍采用该法。

1.4.2 苯酚氨化法

氨经混合,汽化,预热后,进入反应器中,温度370℃,压力1.7Mpa,催化剂氧化铝—硅胶。产物制得苯胺,同时联产二苯胺。该法工艺简单,催化剂价格低,寿命长,产品质量优。不足之处,基建投资大,能耗高。

1.4.3 硝基苯催化加氢法

该法是目前工业生产苯胺的主要方法,有固定床气相催化加氢法、流化床气相催化加氢法、液相加氢工艺三种方法。

1.4.3.1 固定床气相催化加氢工艺

固定床气相催化加氢法在200℃~300℃,1~3Mpa 条件下,经预热的氢和硝基苯反应生产粗苯胺,然后经脱水、精馏制成。该工艺具有技术成熟,反应温度低,设备及操作简单,投资少和产品质量好等优点。缺点,压力较高,易发生局部过热而引起副反应和催化剂失灵,需定期更换催化剂。国外大多数厂家均采用此法。国内只有万华聚氨酯股份公司采用该法。

1.4.3.2 流化床气相催化加氢工艺

该工艺硝基苯的转化率>99.5%, 苯胺总收率>98%,产品凝固点>-6.2 ℃。该工艺有效改善了传热状况,较好控制了反应温度,避免了局部过热,减少了副反应,延长了催化剂寿命,并可在不中断生产条件下由反应器中出取出一批部分失活的催化剂和补充新鲜的催化剂,同时还可以在反应器内部加装废热锅炉等装置,以充分利用反应热。该工艺缺点是操作比较复杂,加上流态化复杂性和反应器机构复杂,致使操作维修费用比较高,目前我国除烟台万华集团采用固定床气相催化加氢工艺外,均采用该工艺生产。目前典型的流化床气相催化加氢工艺是由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并工业化应用。该公司使用2/SiO Cu 催化剂(其中Cu 质量百分含量为15%),以锌和钡为助催化剂,在过量氢气存在下,温度250~300 ℃,压力为400~1000 kPa 进行加氢反应,氢气和硝基苯摩尔比为10:1,由反应器底部充入混合气体,再送入装有催化剂的流化床,此时反应温度为270 ℃左右,另外在反应器的一些关键不稳处安装管式网络,这样热交换流体在此网络里循环流动去除反应热,一般6个月更新一次催化剂,由反应器排出的废气中含有苯胺和水,可将其送入产物冷凝器,从冷凝器中排出的氢气经过浓缩后再循环送至反应系统中。

2004年清华大学公开了硝基苯气相加氢制备苯胺装置及方法的专利

[3]。主要包括流化床反应器及其底部的反应原料气体入口;设置在该入口上部的第1气体分布器;设置在反应器轴向高度中部的将反应器分为2个催化剂密相区的第2气体分布器;设置在反应器内2个催化剂密相区中的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反应器外部或内部的分别与上下2个催化剂密相区相连的催化

剂溢流装置以及气固分离装置;以及利用上述装置制备苯胺的方法,主要包括控制氢气与硝基苯的摩尔比,控制反应器2个催化剂密相区的温度等步骤。该项技术具有反应器操作弹性大,硝基苯转化率高、产生苯胺的选择性高、产品纯度高、催化剂用量少、能耗低等优点。

1.4.3.3 硝基苯液相催化加氢工艺

为了解决反应温度高等问题,英国ICI 公司和美国杜邦公司等相继开发出硝基苯液相催化加氢工艺,反应温度和压力分别为90~200 ℃,100~600 kPa ,一般使用淤浆和流化床反应器,ICI 开发技术使用大量苯胺作为溶剂,通过反应压力将反应混合进行浓缩,从而去除反应热,该工艺采用的催化剂为以硅藻土为载体的镍催化剂。杜邦公司的液相加氢技术使用以碳为载体的铂/钯催化剂,以铁为改性剂,使用改性剂可以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提高活性,并使之不受芳环的加氢反应引起损害,反应在一个活塞式流动床反应器内进行。

国内对此工艺也进行研究开发,兰州大学以活性镍或镍-镧系元素为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使硝基化合物液相加氢成为相应芳香胺。青岛化工学院纳米材料研究所用电弧等离子法制备纳米镍用于催化硝基苯加氢反应,用该法制备超细微粒催化剂拓展了催化剂制备和应用。天津大学开发出一种功能性磷树脂,把Pd 、Pt 或Ni 负载于该树脂上制成催化剂,用于硝基苯液相催化加氢。液相工艺通过不回收气体来节能,并在反应器内产生较高的时空产率。但是由于液相催化加氢工艺多涉及贵金属催化剂和高活性制备复杂的催化剂,使生产成本有一定风险,因此目前尚未达到工业化生产阶段。

1.5 苯胺生产中的主要危险介质分析

1.5.1 硝基苯

硝基苯的分子式为256NO H C , 相对分子质量为123. 11, 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有苦杏仁味, 能溶于苯、乙醇及乙醚, 难溶于水。有毒, 多量吸入蒸气或经皮肤吸收都会引起中毒, 在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为5 mg/m 3。

常用的理化数据:相对密度1.205(25 ℃),熔点5.7 ℃,沸点210.9 ℃, 闪点87. 8 ℃(闭杯),爆炸下1.8% (93. 3 ℃) , 自燃点482 ℃, 蒸气密度4. 25 g/L 。

危险特性:有毒,遇火种、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硝酸反应强烈。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通风阴凉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避免日光曝晒并且与氧化剂、硝酸分开存放;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破漏,引起中毒;误触皮肤立即用肥皂水洗涤。

1.5.2 氢气

氢气为无色无臭气体, 极微溶于水、乙醇、乙醚, 无毒、无腐蚀性, 极易燃烧, 燃烧时发出青色火焰,并发生爆鸣,燃烧温度可达2000 ℃,氢氧混合燃烧火焰温度为2100 ℃~2500℃,与氟、氯等能起猛烈的化学反应。

理化常数:密度0.0899 g/L,熔点-259.18 ℃,沸点-252.8 ℃,自燃点400 ℃,爆炸极限 4.1%~74.2%,最易引爆体积分数24%,产生大量爆炸压力的体积分数32.3%,最大爆炸压力0. 73 MPa,最小引燃能量0.019 MJ,临界温度-239 ℃,临界压力1.307 MPa。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成为爆炸性混合物, 遇火星、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在室内使用或储存氢气, 当有漏气时, 氢气上升滞留屋顶, 不易自然排出, 遇到火星时会引起爆炸。储运注意事项: 氢气应用耐高压的钢瓶盛装;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 仓温不宜超过30 ℃, 远离火种、热源, 切忌阳光直射; 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氟、氯等分仓间存放, 严禁混储、混运。

1.5.3 苯胺

苯胺为无色或淡黄色油状液体, 呈弱碱性, 具有特殊臭味, 微溶于水, 能溶于醇及醚, 露置在空气中将逐渐变为深棕色, 能被皮肤吸收而引起中毒, 在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容许质量浓度为5 mg/m3。

理化常数: 相对密度1.02(水1.20 ℃),凝固点-6.2 ℃,沸点184.4 ℃,闪点70 ℃(闭杯),自燃点为615 ℃,爆炸下限1.3%,燃烧热3.39 MJ/mol, 蒸气密度3.33 g/L。

软骨染色液(甲苯胺蓝法)染色步骤及注意事项

软骨染色液(甲苯胺蓝法)染色步骤及注意事项 货号:G2543 规格:100ml 保存:室温,避光,12个月。 产品说明: 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 O)是一种常用的人工合成染料,属于醌亚胺染料类。这类染料主要含有胺基和醌型苯环两个发色团,从而成色原显色。甲苯胺蓝中的阳离子有染色作用,组织细胞的酸性物质与其中的阳离子相结合而被染色。甲苯胺蓝不仅含有两个发色团,还含有两个助色团,能促使染料产生电离成盐类,帮助发色团对组织产生染色力,使切片上的组织细胞着色,可染细胞核使之呈蓝色;肥大细胞胞质内含有肝素和组织胺等异色性物质遇到甲苯胺蓝可呈异染性紫红色。甲苯胺蓝染色液(甲苯胺蓝法)呈强碱性,更利于组织细胞的着色。操作说明:(仅供参考) 1、常规脱钙,包埋,固定。 2、石蜡切片入二甲苯2次。 3、系列乙醇各1min。自来水洗2min。 4、入Toluidine Blue O Stain浸染30min。根据不同组织,染色时间不完全相同。 5、自来水洗2min,滤纸吸干水分。 6、丙酮分化至软骨细胞呈紫蓝色清楚可见。 7、逐级乙醇脱水。 8、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染色结果: 软骨、成骨细胞呈紫红色;背景呈淡蓝色。

注意事项: 1、第一次使用本试剂时建议先取1-2个样品做预实验。 2、针对于胃粘膜组织、软骨组织等较难着色组织的染色,浸染于甲苯胺蓝染色液的时间应相应延长。 3、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相关试剂: G3661甲苯胺蓝染色液(1%,磷酸盐法) G3662甲苯胺蓝染色液(0.5%,磷酸盐法) G3665甲苯胺蓝染色液(0.5%,硼酸盐法)

苯胺的制备及其性质

苯胺的制备及其性质 摘要:苯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由其制得的化工产品和中间体有300多种,在染料、医药、农药、炸药、香料、橡胶硫化促进剂等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本文主要对铁粉还原硝基苯制备苯胺及其性质进行论述以及对苯胺的制备技术进行概述总结。 关键词:苯胺硝基苯铁粉还原 Abstract:Aniline is a good organic solvent and an important raw material for chemical synthesis,The product of chemical industry which and the intermediate results in by its system have 300 many kinds of ,In professions and so on dye, medicine, agricultural chemicals, blasting explosive, spice, vulcanization promoter has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with a good prospect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This article mainly carries on the elaboration to the powdered iron return to original state nitrobenzene preparation aniline and the nature as well as carries on the outline summary to the anilin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Keywords:Aniline Nitric alkyl benzene restore of Fe 引言 铁粉还原硝基苯制备苯胺 苯胺 (Aniline) 苯胺的性质 苯胺的制备技术进展

苯胺的制备

苯胺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1、掌握硝基苯还原为苯胺的原理和实验室法。 2、2、巩固水蒸汽蒸馏和简单蒸馏的基本操作,熟悉萃取分离技能。 二、实验原理 苯胺的制取不可能用任何直接的方法将氨基(-NH2)导入苯环上。而是经过间接的方法来制取,芳香硝基化合物还原是制备芳胺的主要方法。实验室常用的方法,是在酸性溶液中用金属进行化学还原。常用锡-盐酸来还原简单的硝基化合物,也可以用铁-盐酸锡-盐酸法。 NO2 NH2 Sn/HCl 还原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三颈烧瓶,回流冷凝管、恒压滴液漏斗、机械搅拌器,Y型管,温度计,分液装漏斗,水蒸气蒸馏装置,油浴加热;硝基苯、还原铁粉、冰醋酸、乙醚、氢氧化钠、精盐等。 四、实验步骤 a、a、安装反应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注意安装装置的先后顺序】 b、b、按实验前预习时自己拟定的方案进行加料,反应,跟踪反应; c、c、结束反应,进行反应后处理(水蒸汽蒸馏); d、d、萃取分液溜出液,用蒸馏方法纯化目标产物。 五、操作重点及注意事项 1、本实验是一个放热反应,当每次滴加硝基苯时均有一阵猛烈的反应发生,故要慢慢加入与充分搅拌。 2、硝基苯为黄色油状物,如果回流液中,黄色油状物消失,而转变成乳白色油珠,表示反应已完全。

3、反应完后,圆底烧瓶上粘附的黑褐色物质,用1:1盐酸水溶液温热除去。 4、在20℃时每100gH2O中可溶解3.4g苯胺加粗盐为盐析。 5、本实验用粒状NaOH,干燥,原因是CaCl2与苯胺形成的分子化合物。 6、反应物内的硝基苯与盐酸互不相溶,而这两种液体与固体铁粉接触机会很少,因此充分振摇反应物,是使还原作用顺利进行的操作关键。 六、思考题 1、1、根据什么原理,选择水蒸汽蒸馏把苯胺的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2、2、如果最后制得的苯胺中混有硝基苯该怎样提纯? 3、3、反应物变黑时,即表明反应基本完成,欲检验,可吸入反应液滴入盐酸中摇振, 若完全溶解表示反应已完成,为什么?

苯胺车间专项预案

苯胺生产装置现场处置方案 1 基本情况 5万吨/年苯胺生产装置是以苯、硫酸和混酸为原料生产苯胺,包括苯硝化、硝基苯加氢还原、废酸浓缩三套装置。 苯和硝化混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经中和、水洗得粗硝基苯。粗硝基苯经精馏得到成品硝基苯。 硝基苯与热氢气在流化床反应器内进行催化加氢反应,生成苯胺水溶液,经蒸馏提纯,得到粗品苯胺,再经脱水塔脱水进入苯胺精馏塔脱掉重组份得到合格苯胺产品。 苯胺生产装置涉及到的主要危险化学品有苯、硝基苯、苯胺、氢氧化钠、硫酸、硝酸、氢气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一旦发生泄漏、爆炸、着火等事故,将对人身健康、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污染带来极大的危害;操作失误、设备检修、巡检不到位、管理疏漏等情况,都会发生以上事故。 苯胺车间岗位定员71人,其中车间办公室6人,值班长5人,中控室15人,硝化岗位8人,还原氢压岗位8人,循环水及消防岗位11人,冷冻站4人,维修岗位7人,其他4人。 苯胺车间存在的危险源、事故类型及防X措施

2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及职责 2.1 事故应急救援小组 1、组长:苯胺车间主任 X知发:5322780 2、副组长:苯胺车间副主任杜玉涛梁金跃:5322780

苯胺安全工程师 X东升:5322780 当班值班长:谢建军袁岩海袁志刚滕付泉:5322770 检修班长:赵恭成: 5322781 3、成员:当班所有人员 说明,组长不在时,副组长代替组长履行职责。副组长不在时,当班值班长代替副组长履行职责。 2.2 职责 2.2.1 组长职责 1.对本车间处置预案进行审定。 2.对演练队伍进行培训,对救援设施配备、维护情况进行检查。 3.向上级或调度报告事故情况。 4.协助厂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5.现场指挥本车间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援。 6.协助配合事故调查,同时按发生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提供事故报告和本车间处理意见,并制定今后防X措施。 7.对班组级应急救援队伍的组织及职责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8.每月至少组织四次本车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2.2.2 各成员职责 1.车间主任:应急救援小组组长,事故现场抢险总负责人,负责向上一级救援组织汇报事故情况,并按事故大小启动本车间专项预案,协助相关部门的工作。负责现场抢险人员调度。 2、车间副主任:协助主任开展应急救援工作。主任不在时,代替主任履行职责。 3.值班长:根据上级的安排,以及当时工艺所处状态,组织实施现场具体抢险工作。 4.操作人员:按照值班长的指令进行抢险工作。

苯胺生产工艺

7万吨/年苯胺装置 1 项目名称 7万吨/年苯胺装置 2 工艺总说明 反应过程: 硝酸和苯反应,生成硝基苯: C6H6+HNO3→C6H5-NO2+H2O 硝基苯加氢生成苯胺,硝基苯中O被H取代: C6H5-NO2+H2→C6H5-NH2+O2 生产苯胺的原料硝基苯由硝基苯单元提供,该原料的生产主要是苯绝热硝化后经分离、酸洗、碱洗后获得粗硝基苯,粗硝基苯进一步精制得精硝基苯。精硝基苯与氢气同时进入苯胺单元经气化混合、加氢还原,获得粗苯胺,粗苯胺经废水处理、精制,生产出MDI级苯胺产品。目前硝基苯生产主要采用混酸硝化法。一般有两种工艺,一种是传统的等温硝化法,另一种是绝热硝化法。绝热硝化法在国内还没有应用到大规模生产中,国内采用的均为传统的等温硝化法,即苯硝化后经中和、分离、水洗,获得粗硝基苯,粗硝基苯进一步精制获得精硝基苯。 生产苯胺所采用的工艺技术主要有铁粉还原法、催化加氢法及苯酚氨化法等。还原后的粗苯胺经进一步精制得到精苯胺。 2.1 硝化工艺技术路线 a) 传统硝化法(等温硝化法) 传统硝化法是将苯与用硫酸和硝酸配制的混酸在釜式硝化器(硝化锅)中进行硝化,所用硝化器一般为带有强力搅拌的耐酸铸铁或碳钢釜。消化器内装有冷却蛇管,以导出硝化反应热。硝基苯生产采用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硝化时苯和混酸同时进料,硝化器串联操作,硝化温度控制在68~78℃。 因硝化反应是强放热反应,及时有效地排除热量,是硝化器设计的首要前提。当反应体系温升过高会引起副反应,使硝基酚类副产物增加,而这些酚类副产物是造成硝基苯生产发生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硝化器应设有充分的搅拌和冷却装置,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和搅拌效果。为保证安全操作,需设有自控仪表及安全连锁系统。 在连续硝化生产工艺中,硝化器除釜式串联形式外,还有环形硝化器形式。 环形硝化器是将两个列管式硝化器串联,在一侧硝化器上用立式轴流泵进行强制循环,用冷却水移出反应热。目前在国内,环形硝化器的生产能力均不大,还没有在大型的硝基苯生产装置上使用。 釜式串联形式的硝化器目前在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目前吉林石化分公司现有装置的硝化反应器即为四釜串联形式的传统的等温硝化反应器,其单线生产能力可达到10万吨/年硝基苯。 b) 绝热硝化法 德国PLINKE公司的绝热硝化工艺有三个主要阶段:硝化、废酸浓缩、产品分离。其反应过程是将过量的苯预热到100℃后与混酸一同加到硝化器中,在一定压力下进行反应。由于反应产生大量的热,物料的出口温度在120~140℃之间。反应物经分离后,分出的废酸进入闪蒸器,利用本身热量将废酸浓度提高到70%,与60%的硝酸混合后循环使用。有机相经酸洗、碱洗、水洗及分离后,得粗硝基苯。粗硝基苯经气提后,蒸出未反应的过量苯,可得到精硝基苯。 c) 传统硝化法和绝热硝化法的比较 绝热硝化与传统硝化方法相比,存在着重要的差别即:用稀硝酸替代浓硝酸,增加了混酸中水的含量;取消硝化器中的冷却装置,在压力下完成硝化反应。采用绝热硝化法具有以下特

甲苯胺蓝染色液(0.5%,磷酸盐法)使用说明

甲苯胺蓝染色液(0.5%,磷酸盐法)使用说明 货号:G3662 规格:100ml 保存:室温,避光,12个月。 产品说明: 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 O)是一种常用的人工合成染料,属于醌亚胺染料类。这类染料主要含有胺基和醌型苯环两个发色团,从而成色原显色。甲苯胺蓝中的阳离子有染色作用,组织细胞的酸性物质与其中的阳离子相结合而被染色。甲苯胺蓝不仅含有两个发色团,还含有两个助色团,能促使染料产生电离成盐类,帮助发色团对组织产生染色力,使切片上的组织细胞着色,可染细胞核使之呈蓝色。肥大细胞胞质内含有肝素和组织胺等异色性物质遇到甲苯胺蓝可呈异染性紫红色。 操作说明:(仅供参考) (一)肥大细胞染色 1、脱蜡至蒸馏水。 2、浸染于甲苯胺蓝染色液10-15min,具体的染色时间根据切片厚度和组织的不同而定。 3、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轻轻冲洗。 4、(可选)0.5%冰乙酸分化,直到细胞核和颗粒清晰可见。 5、快速95%和无水乙醇脱水。 6、二甲苯透明,封固。 染色结果:肥大细胞呈紫红色;背景呈淡蓝色。 (二)软骨染色 1、石蜡切片入二甲苯2次每次15min。

2、系列乙醇各1min。 3、自来水洗2min。 4、入Toluidine Blue O Stain浸染30min。 5、自来水洗2min,滤纸吸干水分。 6、丙酮分化至软骨细胞呈紫蓝色清楚可见。 7、逐级乙醇脱水。 8、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染色结果:软骨、成骨细胞呈紫红色;背景呈淡蓝色。 (三)细胞涂片染色 1、用20%的乙醇溶液稀释甲苯胺蓝染色液,一般要求稀释到0.1%即可。 2、细胞涂片后,立即放入95%的乙醇中固定,取出放在纸巾上。 3、滴加稀释后的甲苯胺蓝染色液进行滴染,加盖玻片让染料渗透到细胞中。 4、将玻片竖起,稍加压力,使多余染料被纸巾吸去。 5、无需干燥,直接镜检。 染色结果:细胞核、淋巴细胞呈深蓝色;核仁呈紫红色;红细胞呈橘红;细胞质、单核细胞呈淡蓝色。 (四)原位杂交染色 1、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稀释到相应的浓度,凭经验一般稀释比例大于1:100。 2、玻片在稀释好的染色液中短暂浸泡。 3、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浸泡数次。 4、按需求进行压片固定。 注意事项:

国内外苯胺的生产应用及市场分析

国内外苯胺的生产应用及市场分析 崔小明 )102550(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研究院, 300摘要:苯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由其制得的化工产品和中间体有。目前我 3000kt/a,目前生产能力已经超过2000年约2970kt/a多种,全球苯胺的生产能力在需求的扩大,对苯胺的需求MDI多家,总生产能力约为290kt/a,随着国苯胺的生产厂家有20量将会有较大的增长。针对目前我国苯胺生产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苯胺生产的发展建议。 消费市场关键词:苯胺生产 苯胺俗称阿尼林油,外观为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油状液体,具有强烈的刺激 性气味,分子式C6H7N,熔点-6.3℃,沸点184℃,相对密度 1.0217(20/4℃),折光率1.5863,闪点70℃,暴露在空气中或日光下易变成棕色。苯胺微溶于水,能与乙醇、乙醚、丙酮、四氯化碳以及苯混溶,也可溶于溶剂汽油。苯胺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生成盐酸盐或硫酸盐,也可发生卤化、乙酰化、重氮化和氧化还原等反应。苯胺有毒,在空气中的最大允许浓度为5×10-6(体积)。 苯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由其制得的化工产品和中间 体有300多种,在染料、医药、农药、炸药、香料、橡胶硫化促进剂等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1苯胺的生产方法[1、2] 苯胺的工业生产始于1857年,最初采用的是硝基苯铁粉还原法,因存在设 备庞大,腐 蚀严重,铁粉耗用量大,三废污染严重等不足之处,20世纪50年代后逐渐 被先进的硝基苯催化加氢法所取代,1962年成功开发出苯酚氨化法,并于1970年实现工业化生产。目前世界上苯胺的生产以硝基苯催化加氢法为主,其生产能力约占苯胺总生产能力的85%,苯酚氨化法约占10%,铁粉还原法约占5%。 1.1硝基苯铁粉还原法 硝基苯铁粉还原法采用间歇式生产,将反应物料投入还原锅中,在盐酸介 质和约100℃温度下,硝基苯用铁粉还原生成苯胺和氧化铁,产品经蒸馏得粗苯胺,再经精馏得成品,所得苯胺收率为95%~98%,铁粉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苯胺的产率。硝基苯铁粉还原法是生产苯胺的经典方法,但因存在设备庞大、反应热难以回收、铁粉耗用量大、环境污染严重、设备腐蚀严重、操作维修费用高、难以连续化生产、反应速度慢、产品分离困难等缺点,目前正逐渐被其.他方法所取代。但由于该法可以同时联产氧化铁颜料,我国有一小部分中小型

苯胺类化合物的监测及其研究进展

南京理工大学环境质量监测系统 姓名: 王东浩学号:515102001540 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专业: 环境工程 题目: 苯胺类化合物的监测及其研究进展 指导老师:王正萍 2016年5月

苯胺类化合物的监测及其研究进展 摘要:苯胺类物质具有毒性和特殊的颜色、气味,有明显的致癌作用,是我国规定的优先控制污染物。此类化合物在环境中排放与残留量日趋增多,对环境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产生的危害日益严重。因此,对苯胺类物质的测定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介绍了苯酚类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对人体的危害,论述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状况,并对今后的研究倾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苯胺类化合物监测研究进展 Abstract: Aniline material toxic and special color, smell, have apparent effect that cause cancer, is of priority control pollutants in our country. Such compounds emissions and residues in the environment increasing, the effect of the environment and people's health hazard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refor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aniline material is critical.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phenol compounds and the harm to human body, discuss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etection method,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tendency is prospected. Key words:Aniline material determination research progress

苯胺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苯胺问题分析 1、氢气柜进口缓冲罐水击事故 (1)事故过程:2008年11月,苯胺开车时,氯碱部氢气进入气柜后,气柜的进口缓冲罐发出很大的液体撞击声,伴随着进口氢气管道的管架剧烈晃动,然后紧急通知氯碱停氢气。 (2)原因分析:在氯碱部的氢气进入气柜后,苯胺装置安排氢气缓冲罐加水,氯碱部的压力为0.07MPa氢气撞击缓冲罐内部的水造成管架剧烈晃动。氢气柜进口和出口的缓冲罐的作用:一是在停车时加水形成水封,防止氢气因阀门不严而产生氢气泄漏。二是可以排出氢气中夹带的水。 (3)预防措施:气柜进出氢气前要排出缓冲罐中的水。 2、苯胺焦油喷溅事故 (1)事故过程:2009年2月,苯胺装置在装焦油时,焦油喷溅在操作人员身上,地面喷溅大量焦油。 (2)原因分析:操作人员在装焦油时,残液釜下部出料管道和橡胶管堵塞,无法排出,操作人员用吹扫蒸汽吹除管道内部的焦油,橡胶管内部的焦油喷溅,导致焦油喷溅在操作人员身上。 (3)预防措施: 蒸焦油: 1、每5天包装一次焦油,包装前蒸馏焦油控制最高温度小于120度,且残液冷凝器下料较小时,停止蒸焦油,准备包装。包装时间为逢5、逢0日期的白班(特殊情况除外),焦油托运时间为当日中班。 2、每当残液釜液位达到60-80%时(非包装焦油时),开启残液釜加热蒸汽,控制最高温度小于110度,不宜把残液蒸得太干。 包焦油: 1、残液釜停止蒸馏后,破真空立即包焦油。 2、将准备好的焦油桶摆放整齐,打开焦油桶大盖及小盖,大盖进焦油,小盖作为出气孔,包装焦油时定期检查焦油桶内数量,防止焦油溢出,当焦油离桶顶10CM左右时,关闭装焦油阀门。 3、当焦油无法排出时,一是更换橡胶管,二是采取以下措施:打开残液釜

苯胺生产工艺

7万吨/年苯胺装置 1项目名称 7万吨/年苯胺装置 2工艺总说明反应过程:硝酸和苯反应,生成硝基苯: C6H6+HNO3 宀C6H5-NO2+H2O 硝基苯加氢生成苯胺,硝基苯中O被H取代: C6H5-NO2+H2 宀C6H5-NH2+O2 生产苯胺的原料硝基苯由硝基苯单元提供,该原料的生产主要是苯绝热硝化后经分离、酸洗、碱洗后获得粗硝基苯,粗硝基苯进一步精制得精硝基苯。精硝基苯与氢气同时进入苯胺单元经气化混合、加氢还原,获得粗苯胺,粗苯胺经废水处理、精制,生产出MDI级苯胺产品。 目前硝基苯生产主要采用混酸硝化法。一般有两种工艺,一种是传统的等温硝化法,另一种 是绝热硝化法。绝热硝化法在国内还没有应用到大规模生产中,国内采用的均为传统的等温 硝化法,即苯硝化后经中和、分离、水洗,获得粗硝基苯,粗硝基苯进一步精制获得精硝基苯。 生产苯胺所采用的工艺技术主要有铁粉还原法、催化加氢法及苯酚氨化法等。还原后的粗苯 胺经进一步精制得到精苯胺。 2.1硝化工艺技术路线 a)传统硝化法(等温硝化法) 传统硝化法是将苯与用硫酸和硝酸配制的混酸在釜式硝化器(硝化锅)中进行硝化,所用硝 化器一般为带有强力搅拌的耐酸铸铁或碳钢釜。消化器内装有冷却蛇管,以导出硝化反应热。 硝基苯生产采用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硝化时苯和混酸同时进料,硝化器串联操作,硝化温 度控制在68?78 C。 因硝化反应是强放热反应,及时有效地排除热量,是硝化器设计的首要前提。当反应体系温升过高会引起副反应,使硝基酚类副产物增加,而这些酚类副产物是造成硝基苯生产发生爆 炸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硝化器应设有充分的搅拌和冷却装置,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和搅拌效 果。为保证安全操作,需设有自控仪表及安全连锁系统。 在连续硝化生产工艺中,硝化器除釜式串联形式外,还有环形硝化器形式。 环形硝化器是将两个列管式硝化器串联,在一侧硝化器上用立式轴流泵进行强制循环,用冷 却水移出反应热。目前在国内,环形硝化器的生产能力均不大,还没有在大型的硝基苯生产 装置上使用。 釜式串联形式的硝化器目前在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目前吉林石化分公司现有装置的硝化反应 器即为四釜串联形式的传统的等温硝化反应器,其单线生产能力可达到10万吨/年硝基苯。b)绝热硝化法 德国PLINKE公司的绝热硝化工艺有三个主要阶段:硝化、废酸浓缩、产品分离。其反应过程是将过量的苯预热到100C后与混酸一同加到硝化器中,在一定压力下进行反应。由于反应产生大量的热,物料的出口温度在120?140 C之间。反应物经分离后,分出的废酸进 入闪蒸器,利用本身热量将废酸浓度提高到70%,与60%的硝酸混合后循环使用。有机相 经酸洗、碱洗、水洗及分离后,得粗硝基苯。粗硝基苯经气提后,蒸出未反应的过量苯,可得到精硝基苯。c)传统硝化法和绝热硝化法的比较 绝热硝化与传统硝化方法相比,存在着重要的差别即:用稀硝酸替代浓硝酸,增加了混酸中 水的含量;取消硝化器中的冷却装置,在压力下完成硝化反应。采用绝热硝化法具有以下特

苯胺

苯胺的用途 苯胺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医药和橡胶硫化促进剂,也是制造树脂和涂料的原料。苯胺对血液和神经的毒性非常强烈,可经皮肤吸收或经呼吸道引起中毒。 一、 一、硝基苯铁粉还原法。 该方法是生产苯胺的经典方法。但是因为设备腐蚀严重,环境污 染严重,产品分离困难等缺点,目前正逐渐被其他方法所取代 二、硝基苯催化加氢法。 1)固定床气相催化加氢 2)流化床气相催化加氢 3)硝基苯液相催化加氢 其所选用的催化剂主要有两种类型 1)采用CuO/SiO2 催化剂,以及加入Cr、Mo等第二组分的改进型催化剂气相加氢制备苯胺 2)采用Pt、Pd、Rh等贵金属负载在氧化铝、活性炭等载体上进行液相加氢 合成苯胺 硝基苯催化加氢法是目前工业生产苯胺的主要方法,存在着反应压 力较高,操作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等弊端 三、苯酚、卤代苯氨化法 该方法不足之处在于基建投资大,能耗和生产成本要比硝基苯催化加氢法高。 从以上可以看出,传统的生产方法存在诸多不足。反应步骤繁多,原子利 用率不高,不符合绿色化学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13-14],如何降低工艺的操 作条件,直接将苯氨化氧化合成苯胺,将多步反应变为一步,不仅可以明显提 高原子反应利用率,且可减少副产物污染。因此近年来,寻找苯胺绿色合成的 新方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二、 1.1苯胺的生产和需求 苯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化工产品和精细化工中间体,以苯胺为 原料可以制成300多种产品和中间体,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染料、农药、医药、橡胶助剂和异氰酸酯(MDI)的生产上,其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22]。近年来,随着MDI、橡胶助剂等行业的发展,苯胺的下游产品需求增长较快,相应带动了苯胺需求和生产的强劲增长,世界苯胺需求大约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 1.1.1世界苯胺的供需情况 苯胺是生产MDI的重要原料,今后对苯胺的需求仍将取决于MDI的需求 增长。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西方经济复苏,对MDI需求的不断增加,苯胺生产能力和产量增长很快,从2003年开始,全球MDI的产量以年均约6%的 速度增长,其中亚洲的速度增长最快;因此世界各大公司纷纷新建或扩建MDI 生成装置,MDI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MDI产业将随着聚氨酯(PU) 产品的多样化、广泛性以及快速增长的需求而得到快速发展。世界苯胺生产企业多数采用硝基苯加氢法生产苯胺。1988年世界苯胺的生产能力只有约150万t/a,1996年增加到约220万t/a,2000年达到约297万t/a,2003年世界苯胺的总生产能力已经超过350万t/a,同比2002年增长约30%。世界苯胺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2003年它们各自的生产能力分别占总生产能力的30%、33%和10% [24-25] 。表1-1为2003年世界苯胺主要生产企业的生产情况 表1-1 2003年世界主要生产企业苯胺生产能力及生产工艺

甲苯胺蓝染色液(1%,磷酸盐法)

甲苯胺蓝染色液(1%,磷酸盐法) 简介: 甲苯胺蓝(T oluidine Blue O)是一种常用的人工合成染料, 属于醌亚胺染料类, 这类染料主要含有胺基和醌型苯环两个发色团,从而成色原显色。甲苯胺蓝中的阳离子有染色作用, 组织细胞的酸性物质与其中的阳离子相结合而被染色。甲苯胺蓝还含有两个助色团,能促使染料产生电离成盐类, 帮助发色团对组织产生染色力, 使切片上的组织细胞着色,可染细胞核使之呈蓝色。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一)肥大细胞染色 1、脱蜡至蒸馏水。 2、根据切片厚度和组织的不同,浸染于甲苯胺蓝染色液。 3、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轻轻冲洗。 4、(可选)0.5%冰乙酸分化,直到细胞核和颗粒清晰可见。 5、快速95%和无水乙醇脱水。 6、 二甲苯透明,封固。 染色结果:肥大细胞呈紫红色;背景呈淡蓝色。 (二)软骨染色 1、 石蜡切片入二甲苯2次每次。 2、 系列乙醇各1min 。 3、 自来水洗2min 。 4、 入Toluidine Blue O Stain 浸染。 5、 自来水洗2min ,滤纸吸干水分。 6、 丙酮分化至软骨细胞呈紫蓝色清楚可见。 7、 逐级乙醇脱水。 8、 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染色结果:软骨、成骨细胞呈紫红色;背景呈淡蓝色。 (三)细胞涂片染色 编号 名称 DA0055 Storage Toluidine Blue O Stain(1%,磷酸盐法) 100ml RT 避光 使用说明书 1份

1、用20%的乙醇溶液稀释甲苯胺蓝染色液, 一般要求稀释到0.1%即可。 2、细胞涂片后,立即放入95%的乙醇中固定,取出放在纸巾上。 3、滴加稀释后的甲苯胺蓝染色液进行滴染,加盖玻片让染料渗透到细胞中。 4、将玻片竖起,稍加压力,使多余染料被纸巾吸去。 5、无需干燥,直接镜检。 染色结果:细胞核、淋巴细胞呈深蓝色;核仁呈紫红色;红细胞呈橘红;细胞质、单核细胞呈淡蓝色。 (四)原位杂交染色 1、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稀释到相应的浓度,凭经验一般稀释比例大于1:100。 2、玻片在稀释好的染色液中短暂浸泡。 3、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浸泡数次。 4、按需求进行压片固定。 注意事项: 1、针对于胃粘膜组织、软骨组织等较难着色组织的染色,浸染于甲苯胺蓝染色液的时间应 相应延长。 2、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苯胺的制备

化学与环境学院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苯胺的制备 【实验目的】 1、掌握硝基苯还原为苯胺的实验方法和原理;

2、巩固水蒸气蒸馏和简单蒸馏的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包括反应机理) (一)芳胺的制取不可能用任何直接的方法将氨基(—NH2)导入芳环上,而是经过间接的方法来制备。将硝基苯还原就是制取苯的一种重要方法。实验室常用的还原剂有铁—盐酸、铁—醋酸、锡—盐酸、锌—盐酸等。用锡—盐酸作还原剂时,作用较快,产率较高,不需用电动搅拌,但锡价格较贵,同时盐酸、碱用量较多。 锡—盐酸法:反应可能经过下列过程: 2C6H5NO2+3Sn+14HCl→(C6H5NH3)+ 2SnCl-2 6 +4H2O (C6H5NH3)+ 2SnCl-2 6 +8NaOH→2C6H5NH2+Na2SnO3+5H2O+6NaCl 铁—醋酸法: 4C6H5NO2+9Fe+4H2O?→ ?+H4C6H5NH2+3Fe3O4 苯胺有毒,操作应避免与皮肤接触或吸入其毒气!若不慎触及皮肤时,应先用水冲洗,再用肥皂及温水洗涤。 (二)水蒸气蒸馏(Steam Distillation)也是分离和提纯有机化合物的常用方法,但被提纯物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不溶或难溶于水; (2)与水一起沸腾时不发生化学变化; (3)在100℃左右该物质蒸气压至少在10mmHg(1.33kPa)以上。水蒸气蒸馏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在常压下蒸馏易发生分解的高沸点有机物。 (2)含有较多固体的混合物,而用一般蒸馏、萃取或过滤等方法又难以分离。 (3)混合物中含有大量树脂状的物质或不挥发性杂质,采用蒸馏、萃取等方法也难以分离。 在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中通入水蒸气或与水一起共热,使有机物随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这种操作称为水蒸气蒸馏。 【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 【仪器装置】 1、主要仪器:

实验六 对硝基苯胺的制备

实验六 对硝基苯胺的制备(一) 一、实验目的 了解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尤其是由芳胺制备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主反应: +CH 3COOH O 2N NH 2H 2SO 4H 2SO 4H 2O +O 2N NHCOCH 3H 2O ++O 2N NHCOCH 3HONO 2 NHCOCH 3 副反应: +CH 3COOH NHCOCH 3NO 2H 2SO 4H 2SO 4 H 2O +NHCOCH 3H 2O ++NH 2HONO 2 NHCOCH 3 三、实验药品 乙酰苯胺5g (0.037mol ),硝酸(d =1.40)2.2mL (0.032mol ),浓硫酸,冰醋酸,乙醇,碳酸钠,20%氢氧化钠溶液。 四、实验仪器 锥形瓶,烧杯,滴管,抽滤装置。 五、实验步骤 1.对硝基乙酰苯胺的制备 在100ml 锥形瓶内,放入5g 乙酰苯胺和5mL 冰醋酸[1]。用冷水冷 却,一边摇动锥形瓶,一边慢慢地加入 10mL 浓硫酸。乙酰苯胺逐 渐溶解。将所得溶液放在冰盐浴中冷却到0~2℃。 在冰盐浴中用2.2mL 浓硝酸和1.4mL 浓硫酸配置混酸。一边摇动 锥形瓶,一边用吸管慢慢地滴加此混酸,保持反应温度不超过5℃ [2]。 从冰盐浴中取出锥形瓶,在室温下放置30min ,间歇摇荡之。在搅 拌下把反应混合物以细流慢慢地倒入20mL 水和20g 碎冰的混合物 中,对硝基乙酰苯胺立刻成固体析出。放置约10min ,减压过滤, 尽量挤压掉粗产品中的酸液,用冰水洗涤三次,每次用10mL 。称 取粗产品0.2g (样品A ),放在空气中晾干。其余部分[3]用95%乙醇进行重结晶[4]。减压过滤从乙醇中析出的对硝基乙酰苯胺,用少许冷乙醇洗涤,尽量压挤去乙醇。将得到的对硝基乙酰苯胺(样品B )放在空气中晾干。 将所得乙醇母液在水浴上蒸发到其原体积的2/3。如有不溶物,减压过滤。保存母液(样品

精子核蛋白染色液(苯胺蓝染色法)

精子核蛋白染色液(苯胺蓝法) 产品简介: 正常情况下,与精核DNA 结合的碱性蛋白(核蛋白)将经历从组蛋白到鱼精蛋白的自然成熟过程,这种成熟后的鱼精蛋白对精子基因(DNA )具有特殊保护作用。组蛋白被鱼精蛋白逐渐取代的过程,称之为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这种组型转换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精子核携带着全部来自父方的遗传信息,这些基因必须在受精后才能开始表达。受精前精子基因在鱼精蛋白的特殊保护下,紧密浓集,无任何DNA 转录作用。但当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可引起男性不育或胚胎早期夭折流产,其机理为:①精子DNA 不稳定且易受损伤而难以受孕;②一旦受精,由于核蛋白组型异常,精子核不能正常解聚,从而影响了雌雄原核的融合;③胚胎不能正常发育,造成胚胎夭折而流产。 因此,组蛋白的多少是精子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酸性条件下苯胺蓝能特异地与精子核组蛋白富含的赖氨酸残基结合生成紫蓝色化合物,根据着色的深浅来判断精子的成熟程度。 产品组成: 自备材料: 1、 蒸馏水 2、 新鲜精液样本 3、 恒温箱 4、 防脱载玻片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配制洗涤工作液: 取适量的10×浓缩洗涤液,以蒸馏水10稀释后即为洗涤工作液。 2、取新鲜精液标本置于恒温箱37℃或常温放置,至完全液化。 3、取上述液化精液0.2~0.5ml 置于EP 管,再加入1-1.5ml 洗涤工作液,用吸管或移液器反复吹打数次,室温2000rpm 离心5min ,弃去上清液,保留管底精子沉淀团;重复操作 编号 名称 DA1201 20T DA1201 40T Storage 试剂(A): 10×浓缩洗涤液 10ml 20ml RT 试剂(B): 固定液 10ml 20ml 4℃ 避光 试剂(C): 苯胺蓝染色液 5ml 10ml RT 避光 使用说明书 1份

甲苯胺蓝染色液(0.5%,硼酸盐法)

甲苯胺蓝染色液(0.5%,硼酸盐法) 简介: 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 O)是一种常用的人工合成染料, 属于醌亚胺染料类, 这类染料主要含有胺基和醌型苯环两个发色团,从而成色原显色。甲苯胺蓝中的阳离子有染色作用, 组织细胞的酸性物质与其中的阳离子相结合而被染色。甲苯胺蓝还含有两个助色团,能促使染料产生电离成盐类, 帮助发色团对组织产生染色力, 使切片上的组织细胞着色,可染细胞核使之呈蓝色。另外,肥大细胞胞质内含有肝素和组织胺等异色性物质,遇到甲苯胺蓝可呈异染性紫红色,临床上经常用于肥大细胞染色。 Leagene 甲苯胺蓝染色液(Toluidine Blue,1%,硼酸盐法)由于硼酸盐缓冲液呈强碱性,更利于组织细胞的着色。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一)肥大细胞染色 1、脱蜡至蒸馏水。 2、根据切片厚度和组织的不同,浸染于甲苯胺蓝染色液。 3、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轻轻冲洗。 4、冰乙酸分化,直到细胞核和颗粒清晰可见。 5、快速和无水乙醇脱水。 6、 二甲苯透明,封固。 染色结果:肥大细胞呈紫红色;背景呈淡蓝色。 (二)软骨染色 1、 石蜡切片入二甲苯。 2、 系列乙醇各。 3、 自来水洗。 4、 入Toluidine Blue O Stain ,浸染。 5、 自来水洗,滤纸吸干水分。 6、 丙酮分化至软骨细胞呈紫蓝色清楚可见。 7、 逐级乙醇脱水。 编号 名称 DA0059 Storage Toluidine Blue O stain (0.5%,硼酸盐法) 100ml RT 避光 使用说明书 1份

8、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染色结果:软骨、成骨细胞呈紫红色;背景呈淡蓝色。 (三)细胞涂片染色 1、用乙醇溶液稀释甲苯胺蓝染色液, 一般要求稀释即可。 2、细胞涂片后,立即放入乙醇中固定,取出放在纸巾上。 3、滴加稀释后的甲苯胺蓝染色液进行滴染,加盖玻片让染料渗透到细胞中。 4、将玻片竖起,稍加压力,使多余染料被纸巾吸去。 5、无需干燥,直接镜检。 染色结果:细胞核、淋巴细胞呈深蓝色;核仁呈紫红色;红细胞呈橘红;细胞质、单核细胞呈淡蓝色。 (四)原位杂交染色 1、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稀释到相应的浓度,凭经验一般稀释比例大于1:100。 2、玻片在稀释好的染色液中短暂浸泡。 3、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浸泡数次。 4、按需求进行压片固定。 注意事项: 1、针对于胃粘膜组织、软骨组织等较难着色组织的染色,浸染于甲苯胺蓝染色液的时间应 相应延长。 2、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有效期:12个月有效。 相关: 编号名称 DA0056甲苯胺蓝染色液(0.5%,磷酸盐法) DC0032Masson三色染色液 DG0005糖原PAS染色液 DH0006苏木素伊红(HE)染色液 TC0713 葡萄糖检测试剂盒(GOD-POD比色法)

苯胺的生产方法

附一:项目(任务)检索报告的格式 项目编号:A线□;B线□(在相应栏目打勾) (《化工文献检索》) 项目(任务)检索报告班级:10 化学工程 学生姓名:孙清清 一、检索的项目(任务)名称:苯胺的生产方法 注:要求使用学院图书馆藏书资源、网络资源(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查阅苯胺相关文献,得出苯胺最合理小试方案、分析方法。 二、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 1、检索范围: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 2、检索策略:

⑴中国期刊网→检索项:关键词→检索词:苯胺→匹配:模糊--范围:全部期刊→更新:全部数据→从1999到2010→排序:时间→每页:10→检索 ⑵中国知网→标准检索→输入目标文献基本特征→关键词:苯胺→并含:生产→检索文献 二、检索结果摘录: 1、《苯胺的合成方法与应用》皮现玉、梁成雪 2、《苯胺的生产技术及国内外市场分析》李玉芳 3、《苯胺制造技术概况》王明永、谷峰 4、《国内苯胺生产现状与市场分析》吕咏梅 四、苯胺小试方案 通过查阅资料与相关文献,我认为硝基苯也像催化加氢工艺制苯胺发法最好,该方法的小试方案为: 反应原料:硝基苯、氢气 反应原理:C6H5NO2+3H2→C6H5NH2+2H2O 反应设备:流化床反应器、冷凝器、分离器、精馏塔 反应条件:150~250℃、.15~1.0MPa、铜催化剂 操作步骤: ①硝基苯与催化剂经预热后,待反应温度和压力150~250℃,0.15~ 1.0MPa之间,再通入氢气,加入循环水,进行反应,氢溶解在混合物中,和硝基苯反应生成苯胺和水。

②生成物通过冷凝器冷凝,过热蒸汽循环使用。 ③生成物通过分离器,进行初次分离,将少量的焦油和催化剂分离再使用。 ④生成物再次分离,水和苯胺进行分离,得到粗苯胺。 ⑤生成的粗苯胺经过精馏塔处理高沸物,得到纯的苯胺。 五、检索员声明: 报告中所陈述的事实以文献报道为依据,无弄虚作假。 六、说明: 评分: 六、情报科主管评价表

第八章对氨基苯甲酸酯和酰苯胺类局麻药物的分析

对氨基苯甲酸酯和酰苯胺类局麻药物的分析 (一)基本结构 局麻药的化学结构通常包括三部分: 1.亲脂性芳香环 2.中间连接功能基 亲水性胺基NH2 3. 中间连接功能基药物类别典型药物 酯键对氨基苯甲酸酯盐酸普鲁卡因 酰胺键酰苯胺盐酸利多卡因 药物类别基本结构典型药物及结构 对氨基苯甲酸酯盐酸普鲁卡因 酰苯胺类盐酸利多卡因 (二)性质 + 中间连接功能基+ NH2 1.吸收光谱特性+脂肪胺侧链(UV+IR) 2.弱碱性NH2(成盐,与生物碱沉淀剂发生沉淀) 3.芳伯胺基特性NH2(重氮化-偶合反应,与芳醛缩合成Schiff碱 反应,易氧化变形) 4.水解特性酯键及酰胺键 5.与重金属离子反应特性酰胺键(与铜离子或钴离子络合,生成有色 的配合物沉淀,该沉淀可溶于有机溶剂而呈色。 (三)鉴别试验

1. 化学鉴别法 ① 重氮化-偶合反应 原理:分子结构中具有芳伯胺基或潜在芳伯胺基的药物,均可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的重氮盐可与碱性β-萘酚偶合生成有色的偶氮染料。 直接: 苯佐卡因、 盐酸普鲁卡因、盐酸氯普鲁卡因、 盐酸普鲁卡因胺 (在酸性溶液中与亚硝酸钠作用,生成重氮盐;再与碱性β-萘酚偶合,产生红色偶氮化合物。) 间接: 盐酸丁卡因 (分子中的芳仲胺基,在酸性溶液中可与亚硝酸钠作用,生成乳白色的N-亚硝基化合物沉淀。) ② 水解反应 盐酸普鲁卡因 Ch.P (2010) 【鉴别】取本品约0.1g ,加水2ml 溶解后,加10%氢氧化钠溶液1ml ,即生成白色沉淀;加热,变为油状物;继续加热,产生的蒸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热至油状物消失后,放冷,加盐酸酸化,即析出白色沉淀。 苯佐卡因 ChP (2010) 【鉴别】取本品约0.1g ,加氢氧化钠试液5m1,煮沸,即有乙醇生成; 加碘试液,加热,即生成黄色沉淀,并发生碘仿的臭气。 ③ 与重金属反应 a. 盐酸利多卡因 1)与铜离子反应 盐酸利多卡因+硫酸铜 →→→蓝紫色→→→黄色 2)与钴离子反应 在酸性溶液中与氯化钴试液反应,生成亮绿色细小钴盐沉淀。 3)与汞离子的反应 盐酸利多卡因+Hg (NO 3)2→→→黄色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Hg (NO 3)2→→→红色/橙黄色 b. 盐酸普鲁卡胺 羟肟酸铁盐反应 盐酸普鲁卡胺+H 2O 2→→→羟肟酸→→→羟肟酸铁(紫红色→暗棕色 →棕黑色) 2. 光谱法 碳酸钠 氯仿 HNO 3 △ HNO 3 △ △ FeCl 3

甲苯胺蓝染色液(软骨专用)使用说明书

甲苯胺蓝染色液(软骨专用)使用说明书 货号:G2493 规格:100ml 保存:室温,避光,12个月。 产品说明: 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 O)是一种常用的人工合成染料,属于醌亚胺染料类。这类染料主要含有胺基和醌型苯环两个发色团,从而成色原显色。甲苯胺蓝中的阳离子有染色作用,组织细胞的酸性物质与其中的阳离子相结合而被染色。甲苯胺蓝不仅含有两个发色团,还含有两个助色团,能促使染料产生电离成盐类,帮助发色团对组织产生染色力,使切片上的组织细胞着色,可染细胞核使之呈蓝色;肥大细胞胞质内含有肝素和组织胺等异色性物质遇到甲苯胺蓝可呈异染性紫红色。甲苯胺蓝染色液(Toluidine Blue,1%,硼酸盐法)由于硼酸盐缓冲液呈强碱性,更利于组织细胞的着色。 操作说明:(仅供参考) 1、常规脱钙,包埋,固定。 2、石蜡切片入二甲苯2次,每次15min。 3、系列乙醇各1min。自来水洗2min。 4、入Toluidine Blue O Stain浸染15-20min。根据不同组织,染色时间不完全相同。 5、自来水洗2min,滤纸吸干水分。 6、丙酮分化至软骨细胞呈紫蓝色清楚可见。 7、逐级乙醇脱水。 8、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染色结果: 软骨、成骨细胞呈紫红色;背景呈淡蓝色。 注意事项: 1、第一次使用本试剂时建议先取1-2个样品做预实验。

2、针对于胃粘膜组织、软骨组织等较难着色组织的染色,浸染于甲苯胺蓝染色液的时间应相应延长。 3、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相关产品: G3661甲苯胺蓝染色液(1%,磷酸盐法) G3662甲苯胺蓝染色液(0.5%,磷酸盐法) G3665甲苯胺蓝染色液(0.5%,硼酸盐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