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

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

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
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

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

1盾构法隧道施工

盾构法隧道施工历史回顾

盾构法是在软土地基中修建隧道的一种先进的施工方法,用此法修建隧道在欧洲、美国己有160 年的历史。盾构机最早是由法国工程师于1825 年从观察蛀虫在木头中钻洞,并从体内排出粘液加固洞穴的现象,从仿生学角度研制发明的。并于1843 年由改进的盾构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下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矩形盾构(宽

11.4m,高6.8m )隧道,全长458m。其后,P于1865 年用直径2.2m 圆形盾构又在泰晤士河下修建一条圆形截面隧道。1874年,第一次采用气压盾构,并第一次开始在衬砌背后进行压浆,修建了伦敦城南线地铁。1880?1890年间,用盾构法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圣克莱(河下建成一条直径6.4m,长1870m的Sarnia水底隧道。仅在纽约,从1900年后,使用气压盾构法先后成功地修建了25条重要的水底隧道。

盾构隧道在用于修建地下铁道,污水管道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前苏联自1932 年开始用直径 6.0m 及直径9.5m 的盾构前后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修建地下铁道的区间隧道及车站。在德国慕尼黑和法国的巴黎的地下铁道修建中,均使用了盾构掘进法。日本于1922 年开始用盾构法修建国铁羽线折渡隧道。从六十年代起,盾构法在日本得到了飞速发展,土压平衡盾构就是七十年代发明的。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东北阜新煤矿,用直径 2.6m 的盾构进行了疏水巷道的施工。1957 年起在北京市区的下水道工程中采用过直径2.0m 及直径2.6m 的盾构。上海从1 960年起开始了用盾构法修建黄浦江水底隧道及地下铁道的实验研究,从1963 年开始在第四纪软弱饱和地层中先后用直径4.2m、5.6m 等十一台盾构机进行了实验隧道,地铁区间隧道扩大

实验工程、地下人防通道、引水及排水隧道工程等的施工。近年来又用国际上先进的土压平衡盾构(EPB修建了地铁一、二号线,标志着中国的盾构隧道施工水平跨入了世界先进水平。

盾构法施工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日趋成熟,能适用于各种水文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松软的、坚硬的、含水与不含地下水层),目前对盾构施工的研究研究分成两类,第一类是着眼于盾构机的改性研究,如:采用同步注浆法代替管片压浆法,采用土压或泥水压力来平衡开挖面的稳定性、盾构切割面形状的研究等等。第二类是研究

盾构隧道推进过程中对周围地层的扰动,包括: 盾构对前方土体挤压效应,地应力及地层孔隙水压力变化、地表变形及对周围建筑物、管线群的影响,盾构周围土体破坏方式,盾尾特性及压浆、超挖、推进速度、土仓压力等施工参数与地表变化的关系等等。

盾构法隧道的国内外研究成果

著名教授在1969 年墨西哥召开的国际土力学和基础工程会议上,提出了隧道设计三大准则:

隧道设计应保证安全,保证开挖面的稳定;不应对周围设施(地上及地下)产生太大的破坏和扰动;在寿命范围内能抵抗它所受到的各种影响。

这三条准则至今仍为世界各国视为准绳,具体说来就是:在隧道掘进中,开挖面超载系数<6,如遇到特别低的Cu 值,要辅助以相应的平衡压力〔如气压、土压或泥水压力),使小于6,所以根据特定地层的值,可以作为选择掘进方式和盾构机类型的依据之一,也是决定辅助施工方法的关键因素。

隧道施工中产生的短期及长期沉降(反映土层的扰动程度)要小;管片或内衬设计要合理,防止地下水的渗漏,并满足强度、刚度等要求。目前的生产及科研均围绕此轴心进行。

盾构隧道中,控制盾构机切割舱压力(水、土)是掘进中最重要的一环,开挖面的稳定性跟土体特性、隧道几何尺寸,舱压均有关系。英国学者在80 年代通过Cambridge 大学的离心模型机试验,揭示了稳定性与地表沉降的数据关系:当地表沉降大于直径的倍时,临界压力为下临界压力(软土盾构隧道)。

盾构机通过后,会对附近的土体产生扰动,表现为瞬时变形,塑性区的形成和扩展区。关于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的计算理论,大约是从几十年前在煤矿坑道的上方发生结构物的沉降和破损问题的研究开始的,而在软土地层中盾构隧道引起的地层移动和地表变形则只有30 多年历史。

关于盾构隧道地表变形的预估方法的探讨是较为活跃的,有许多成果、公式。日本学者小岛田长板于1978 年提出了隧道周围土层“松动区域”和“压缩区域”的概念计算地表沉降,并提出最大沉降量预报方法;墨西哥学者和根据开挖面应力释放和土体径向位移值,建立了包括应力?应变关系、图性参数、几何参数的地表沉降预估公式。

国内,侯学渊结合上海地区饱和软粘土盾构法的特点,提出了考虑时效的最大沉降量的预估法。

2注浆法的发展历史

注浆技术是一项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的工程技术,它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矿山、

地下建筑、大坝、隧道、地铁、桥梁和土木工程等各个领域。主要用于减小岩土的渗

透性、增加其强度或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为了达到预期目的,用钻机将注浆孔钻到

预定土层后,将浆液以压力注入,直至注浆点周围孔隙或裂隙被浆液充填到满足设计

要求为止。另外,注浆技术也被用来修复各种构筑物混凝上的裂缝。

注浆技术己有200年的发展历史,其发明者是法国土木工程师查理斯?贝里格尼

(Charles Bering)。十九世纪初,他采用注浆技术修复被水流侵蚀了的挡潮闸的砾砂

土地基。这是在基础工程历史上第一次应用注浆技术。

人工“压浆泵”的首次使用是在1845年,由美国的W ? F ?沃森

(W ? E ? Worthen)在一个溢洪道陡槽基础下注入水泥砂浆。1854年又进行了闸墩砌

体的加固。那时,注浆仅用作处理地基,而不被认为是一种施工方法。

化学浆液用于固砂是在1884年,由英国的豪斯古德(H osagood在印度建桥时首

次采用。自此,化学注浆法在印度问世。1886年,W ? R ?奎尼

普尔(W -R ? Kinniple)采用粘土水泥砂浆阻止尼罗河的达梅塔 (Dmietta) 和罗萨塔

(Rosetta)坝基下的地下渗流。同时,英国研制了“压缩空气注浆泵”,促进了水泥

注浆法的发展。

注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广泛应用是在矿井建设工程中,主要用于防止竖井开

挖时地下水渗入。所采用的浆液是水泥浆液。1910年采用了自动记录压力表,对记

录的注浆性状作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注浆压力和渗透性之间的关系。1920年荷兰采

矿工程师E ? J ?尤斯登(Joosten首次论证了化学注浆的可靠性,采用了水玻璃、氯

化钙双液双系统的两次压注法,并于1926 年取得了专利。

注浆技术有系统的改进始于美国科罗拉多河上的胡佛(Hoover)坝基的帷

幕注浆,为了补救因开挖基坑引起的裂缝,进行了加固注浆。根据胡佛坝基的注浆工

程实践,首次制定了注浆工程设计和施工规范。

上世纪40 年代,注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种水泥浆材和化学浆材相继问世。特别是60 年代以来,各国大力发展新型注浆材

料,注浆工艺和设备得到了空前的进步,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我国对注浆技术的研

究和应用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某些方面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50 年代初期我国开始了矽化法的研究,在固砂、防止湿陷性黄土的湿陷和加固构筑

物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同时,矿山行业逐渐采用了井巷注浆技术。

50 年代后期,在水坝的防渗和加固工程中逐渐应用。60 年代以后,我国己开始注

意化学注浆的毒害及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一系列的改进方法,其应用范围日益广

泛。

3盾构法隧道施工中同步注浆技术的运用

同步注浆浆液的填充机理

同步注浆是盾构一边向前推进,一边不停地向管片背部建筑空隙加压注浆材料的一种注浆方法,用不间断的加压,使注浆材料在充入建筑空隙后,没有达到土体相同强度前,能保持一定的压力和土体相当,从而使地面沉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使用同步注浆,注浆材料会向盾构开挖面渗透,影响盾构开挖面。上海地铁盾构采用的使由法国FCB公司引进的6300mm 土压平衡盾构(EPB)土压平衡盾构由于在切削刀盘内滞留切削土,盾尾带有密封装置,不会因注浆材料向盾构开挖面渗漏而影响盾构施工,是适合采用同步注浆施工的。

目前双液型的注浆材料己经成为盾构工法中盾尾同步注浆材料的主流,同时在硬土地层中采用盾构工法,其盾尾的注浆材料应采用瞬间固结型材料,而在软土地层中则使用可塑状固结型注浆材料。

注浆材料如果单纯从成分上可以分为单液型和双液型两种。单液型浆液是在搅拌机等搅拌器中一次拌和成为流动的液体,再经过液体?固体的中间

状态(流动态凝结及可塑状凝结)后,固结(硬化)。譬如常用的水泥砂浆类浆液。双液浆液通常是指化学注浆,即把A液〔水泥类)和B液(通常是水玻璃类作硬化剂)两种浆液混合,变成胶态溶液,混合液的粘性随时间的增长而增长,随之进入流动态固结和可塑态固结区。

单液浆液由于水泥的水化反应非常缓慢,所以达到固结需要几小时至几十小时不等。特别是惰性浆液,不发生化学凝固,所以固结时间更长。而双液型浆液的凝胶时间通常很短(0 秒?60 秒),按凝结时间来分,双液型浆液

又可以被分为缓凝型、可塑型、瞬凝型三种类型。由于不同浆液凝结时间不 一样,所以各自填充空隙的机理大相径庭:

(1)单液型浆液。如图3-1所示:

① 第- 一批进入的浆液

② 第】 二批注入的浆液 ③ 第] 三批注入的浆液

④ 没有充填到的部位

图3-1单液型浆液填充机理

由于在单液型浆液在注浆时是没有完全自立性的流体, 所以具有非常平

缓的倾斜(由流动性的好坏决定)充填,形成后注浆液顺次推压先注的浆液, 使浆液逐渐充填到前方的形态。由于是流体状压入,浆液易流失到管片背部 建筑空隙之外其他部位(比如开挖面、周围土体等)并且易受地下水影响。而 最应该注入的区域,特别是管片的顶端部位却很难充填到。

(2)缓凝型浆液(30s ?60s ),充填形态如图3-2所示

浆液的流路

① 第- 一批进入的浆液

② 第】 二批注入的浆液

] 三批注入的浆液 ④ 没有充填到的部位

图3-2缓凝型浆液填充机理

在凝胶前,由于流动性非常好,所以和单液型浆液一样,可以实现平缓 的小坡度的大范围的充填。凝胶后的浆液,在经过较短的可塑态区后,若再 过渡到固结区(固体),则浆液自身就不再流动。所以后来的浆液,在未凝胶 前顶破固结体,渗到未充填部位后固结。此后反复充填?固结?渗入,边依 次充填。由注入缓凝固结型浆液的模型注浆试验知道,实际的上部没有被浆 液全部填充。这种缓凝型浆液,由于到凝胶

盾构同步注浆

盾构同步注浆 当盾片脱离盾尾后,在土体与管片之间会形成一道宽度为3.5mm左右的环行空隙。同步注浆的目的是为了尽快填充环形间隙使管片尽早支撑地层,防止地面变形过大而危及周围环境安全,同时作为管片外防水和结构加强层。 1.1.1.1注浆材料 采用水泥砂浆作为同步注浆材料,该浆材具有结石率高、结石体强度高、耐久性好和能防止地下水浸析的特点。水泥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以提高注浆结石体的耐腐蚀性,使管片处在耐腐蚀注浆结石体的包裹内,减弱地下水对管片混凝土的腐蚀。 (1)浆液配比及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根据盾构施工经验,同步注浆拟采用表8-5所示的配比。在施工中,根据地层条件、地下水情况及周边条件等,通过现场试验优化确定。同步注浆浆液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应满足下列指标: ①胶凝时间:一般为3~10h,根据地层条件和掘进速度,通过现场试验加入促凝剂及变更配比来调整胶凝时间。对于强透水地层和需要注浆提供较高的早期强度的地段,可通过现场试验进一步调整配比和加入早强剂,进一步缩短胶凝时间。 ②固结体强度:一天不小于0.2MPa,28天不小于2.5MPa。 ③浆液结石率:>95%,即固结收缩率<5%。 ④浆液稠度:8~12cm。 ⑤浆液稳定性:倾析率(静置沉淀后上浮水体积与总体积之比)小于5%。 同步注浆主要技术参数 1.1.1.2注浆压力 注浆压力略大于该地层位置的静止水土压力,同时避免浆液进入盾构机的土仓中。 最初的注浆压力是根据理论的静止水土压力确定的,在实际掘进中将不断优

化。如果注浆压力过大,会导致地面隆起和管片变形,还易漏浆。如果注浆压力过小,则浆液填充速度赶不上空隙形成速度,又会引起地面沉陷。一般而言,注浆压力取1.1~1.2倍的静止水土压力,最大不超过3.0bar。 由于从盾尾圆周上的四个点同时注浆,考虑到水土压力的差别和防止管片大幅度下沉和浮起的需要,各点的注浆压力将不同,并保持合适的压差,以达到最佳效果。在最初的压力设定时,下部每孔的压力比上部每孔的压力略大0.5~1.0bar。 1.1.1.3注浆量 根据刀盘开挖直径和管片外径,可以按下式计算出一环管片的注浆量。 V=π/4×K×L×(D12-D22)式中: V ——一环注浆量(m3) L ——环宽(m) D1——开挖直径(m) D2——管片外径(m) K——扩大系数取1.5~2 代入相关数据,可得: V=π/4×(1.5)×1.2×(40.2-38.4)=2.5~3.4 m3/环 上面经验公式计算中,注浆量取环形间隙理论体积的1.5~2倍,每环(1.2m)注浆量Q=2.5~3.4m3。 1.1.1.4注浆时间和速度 在不同的地层中根据需不同凝结时间的浆液及掘进速度来具体控制注浆时间的长短。做到“掘进、注浆同步,不注浆、不掘进”,通过控制同步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双重标准来确定注浆时间。 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均达到设定值后才停止注浆,否则仍需补浆。 同步注浆速度与掘进速度匹配,按盾构完成一环掘进的时间内完成当环注浆量来确定其平均注浆速度。 1.1.1.5注浆结束标准及效果检查 采用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双指标控制标准,即当注浆压力达到设定值,注浆量达到设计值的85%以上时,即可认为达到了质量要求。 注浆效果检查主要采用分析法,即根据压力-注浆量-时间曲线,结合管片、地表及周围建筑物量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对拱顶部分采用超声波探测法通过频谱分

地铁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方案

地铁盾构法隧道施工技 术方案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地铁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方案

地铁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方案 1.施工流程图 1.1盾构法隧道施工流程图 图1盾构隧道施工流程图 1.2盾构始发流程图 图2 始发流程 图 2.盾构机下井 盾构机从盾构工作井吊入,每台盾构机本身自重约200t ,分解为 5 块,最大块重约60t 。综合考虑吊机的起吊 能力和工作半径,安排1 台200t 和一台40t 汽车吊机进行吊入任务。盾构机下井拼装顺序见图3。 图3盾构机下井拼装示意图 在吊入盾构机之前,依次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将测量控制点从地面引到井下底板上; 2.铺设后续台车轨道; 3.依次吊入后续台车并安放在轨道上; 4.安装始发推进反力架,盾构管片反力架示意图见图4; 5.安装盾构机始发托架,盾构始发托架示意图见图5。 图4盾构管片反力架示意图 掘进

图5 盾构始发托架示意图 3.盾构机安装调试 3.1盾构机的安装主要工作 1.盾构机各组成块的连接; 2.盾构机与后续设备及后续台车之间各种线路、管线和机械结构的连接。 3.盾构机内管片安装器、螺旋输送器、保园器的安装; 4.台车顶部皮带机及风道管的连接; 5.刀盘上各种刀具的安装。 3.2盾构机的检测调试主要内容 1.刀盘转动情况:转速、正反转; 2.刀盘上刀具:安装牢固性、超挖刀伸缩; 3.铰接千斤顶的工作情况:左、右伸缩; 4.推进千斤顶的工作情况:伸长和收缩; 5.管片安装器:转动、平移、伸缩; 6.保园器:平移、伸缩; 7.油泵及油压管路; 8.润滑系统; 9.冷却系统; 10.过滤装置; 11.配电系统; 12.操作控制盘上各项开关装置、各种显示仪表及各种故障显示灯的工作情况。 盾构机在完成了上述各项目的检测和调试后(具体应遵照盾构机制造厂家提供的操作手册进行),即可判定该盾构机已具备工作能力。 4.盾构进洞 1.盾构进洞前50 环进行贯通测量,以确定盾构机的实际位置和姿态。此后的掘进不允许有大的偏差发生,逐渐按偏差方位调整盾构机姿态和位置,满足盾构进洞尺寸要求。这一调整应在盾构刀盘进入洞前加固土前完成,以避免盾构进洞发生意外。

盾构同步注浆

1.1. 盾构同步注浆 当盾片脱离盾尾后,在土体与管片之间会形成一道宽度为140mm 左右的环行空隙。同步注浆的目的是为了尽快填充环形间隙使管片尽早支撑地层,防止地面变形过大而危及周围环境安全,同时作为管片外防水和结构加强层。 1.1.1. 注浆材料 采用水泥砂浆作为同步注浆材料,该浆材具有结石率高、结石体强度高、耐久性好和能防止地下水浸析的特点。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以提高注浆结石体的耐腐蚀性,使管片处在耐腐蚀注浆结石体的包裹内,减弱地下水对管片混凝土的腐蚀。 根据盾构施工经验,同步注浆拟采用下表所示的配比。在施工中,根据地层条件、地下水情况及周边条件等,通过现场试验优化确定。 同步注浆浆液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应满足下列指标,见表7-6 : 表7-6同步注浆材料配比和性能指标表 ⑴胶凝时间:一般为3?10h,根据地层条件和掘进速度,通过现场试验加入促凝剂及变更配比来调整胶凝时间。对于强透水地层和需要注浆提供较高的早期强度的地段,可通过现场试验进一步调整配比和加入早强剂,进一步缩短胶凝时间; ⑵固结体强度:一天不小于0.2MPa, 28天不小于2.5MPa ⑶浆液结石率:>95%,即固结收缩率<5% ⑷浆液稠度:8?12cm ⑸浆液稳定性:倾析率(静置沉淀后上浮水体积与总体积之比)小于5% 1.1. 2. 同步注浆主要技术参数 1.1. 2.1.注浆压力 注浆压力略大于该地层位置的静止水土压力,同时避免浆液进入盾构机的土仓中。 最初的注浆压力是根据理论的静止水土压力确定的,在实际掘进

中将不断优化。如果注浆压力过大,会导致地面隆起和管片变形,还易漏浆。如果注浆压力过小,则浆液填充速度赶不上空隙形成速度,又会引起地面沉陷。一般而言,注浆压力取 1.1?1.2倍的静止水土 压力,最大不超过3.0?4.0bar。 由于从盾尾圆周上的四个点同时注浆,考虑到水土压力的差别和防止管片大幅度下沉和浮起的需要,各点的注浆压力将不同,并保持合适的压差,以达到最佳效果。在最初的压力设定时,下部每孔的压力比上部每孔的压力略大0.5?I.Obar。 1.12 2.注浆量 盾构掘进注浆采用盾尾同步注浆,随着盾构推进,脱出盾尾的管片与土体间出现“建筑空隙”,该空隙用浆液通过设在盾尾的压浆管予以充填。由于压入衬砌背面的浆液会发生失水收缩固结、部分浆液会劈裂到周围地层中,还有曲线推进、纠偏或盾构机抬头等原因,使得实际注浆量要超过理论建筑空隙体积。 每推进一环的建筑空隙为:n (6.482 — 6.22 ) X 1/4 X 1.2=3.35m3 开挖直径:①6.48m;管片外径:①6.2m 考虑到地层扩散系数,每环的压浆量一般为建筑空隙的150%-200%即每推进一环同步注浆量为 5.019 m3?6.692 m3,按地层的 不同注浆量也要因地制宜,应以注浆压力与数量进行双控来评价注浆最终量。 1.1. 2. 3. 注浆时间和速度 在不同的地层中根据需不同凝结时间的浆液及掘进速度来具体控制注浆时间的长短。做到“掘进、注浆同步,不注浆、不掘进”,通过控制同步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双重标准来确定注浆时间。 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均达到设定值后才停止注浆,否则仍需补浆。 同步注浆速度与掘进速度匹配,按盾构完成一环掘进的时间内即完成当环注浆量来确定其平均注浆速度。 1.1. 2.4. 注浆结束标准及浆效果检查 采用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双指标控制标准,即当注浆压力达到设定值,注浆量达到设计值的85%以上时,即可认为达到了质量要求。 注浆效果检查主要采用分析法,即根据压力-注浆量-时间曲线,结合

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

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 导语:盾构法施工是一种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隧道掘进施工方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大量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城市地铁和大型城市排水隧道施工。我国近年来也开始在城市地铁隧道、越江越海隧道、取排水隧道施工中采用此项技术,以替代原来落后的开槽明挖或浅埋暗挖等劳动密集型施工方法。 关键词:地铁盾构施工盾构施工技术盾构施工测量点击进入VIP充值通道 地铁盾构机分类及组成 地铁盾构机根据其适用的土质及工作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压缩空气式、泥浆式,土压平衡式等不同类型。盾构机主要由开挖系统、推进系统排土系统管片拼装系统、油压、电气、控制系统、资态控制装置、导向系统、壁后注浆装置、后方台车、集中润滑装置、超前钻机及预注浆、铰接装置、通风装置、土碴改良装置及其他一些重要装置如盾壳、稳定翼、人闸等组成。海瑞克公司在广州地铁使用的典型土压平衡式盾构机为主机结构(盾体及刀盘结构)断面形状:圆形、用钢板成型制成,材料为:S335J2G3。主要由已下部分构成:刀盘、主轴承、前体、中体、推进油缸、

铰接油缸、盾尾、管片安装机。主机外形尺寸:7565mm(L)X6250(前体)X6240(中体)X6230(盾尾)。 ①压缩空气式盾构 1886 年Greatbhad 首次在盾构掘进隧道中引了这种工法,该工法利用压缩空气使整个盾构都防止地下水的侵入, 它可在游离水体下或地下水位下运作。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用压缩空气来平衡水压和土压。传统的压缩空气式盾构要求在隧道工作面和止水隧道之间封闭一个相对较大的工作腔,大部分工人经常处于压缩空气下, 这会对掘进隧道和衬砌造成干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又出现了用无压工作腔及全断面开挖的压缩空气式盾构和带有无压工作腔及部分断面开挖的压缩空气式盾构等。 ②土压平衡式盾构 20 世纪70 年代日本就开发土压平衡式盾构,不用辅助的支撑介质,切割轮开挖出的材料可作为支撑介质。该法用旋转的刀盘开挖地层,挖下的渣料通过切割轮的开口被压入开挖腔,然后在开挖腔内与塑性土浆混合。推力由压力舱壁传递到土浆上。当开挖腔内的土浆不再被当地的土和水压固化时就达到平衡。如果土浆的支撑压增大超过了平衡,开挖腔的土浆和在工作面的地层将进一步固化。与泥浆式盾构相比优点在于:无分离设备在淤泥或粘土地层中使用,覆盖层浅时无贯穿浆化的支撑泥浆泄露的危险。 ③泥浆式盾构 1912 年,Grauel 首次建造了泥浆式盾构。该法可以适用于各种松

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工艺

16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工艺 16.1总则 16.1.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土压平衡式盾构机修建隧道结构的施工。 16.1.2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16.1.2.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99-1999)。 16.1.2.2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 50157-2013)。 16.1.2.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16)。 16.1.2.4盾构掘进隧道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16.1.2.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16.1.2.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16.2术语 16.2.1土压平衡式盾构 土压平衡盾构也称泥土加压式盾构,它的基本构成见图16.2.1。在盾构切削刀盘和支承环之间有一密封舱,称为“土压平衡舱”,在平衡舱后隔板的中间装有一台长筒形螺旋输送器,进土口设在密封舱内的中心或下部。用刀盘切削下来的土充填整个

16.2.2 端头加固 为确保盾构始发和到达时施工安全,确保地层稳定,防止端头地层发生坍塌或涌漏水等意外情况,根据各始发和到达端头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面建筑物及管线状况和端头结构等综合分析,确定对洞门端头地层加固形式。 16.2.3 盾构后座 盾构刚开始掘进时,其推力要靠工作井井壁来承担。因此,在盾构与井壁之间需要设传力设施,此设施称为后座。 16.2.4 添加材 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掘进时,为改善土体的流动性防止其粘附在盾构机上而注入的一些外加剂。添加材的功能是:辅助掘削面的稳定(提高泥土的塑流性和止水性);减少掘削刀具的磨耗;防止土仓内的泥土压密粘附;减少输送机的扭矩和泵的负荷。 16.3 施工准备 16.3.1 技术准备 16.3.1.1 根据隧道外径、埋深、地质、地下管线、构筑物、地面环境、开挖面稳定及地表隆陷值等的控制要求,经过经济、技术比较后选用盾构设备。盾构选型流程如图16.3.1.1所示。 16.3.1.2 认真熟悉工程设计文件、图纸,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下管线、暗

公路隧道施工盾构法、沉管法介绍(全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检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公路隧道施工盾构法、沉管法介绍 第1题 沉管隧道施工工序中,沉管与连接之后的工序是()。 A.预制管段 B.修建临时干坞 C.基础处理 D.回填覆盖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2题 ?关于盾构法,下列()的说法是错误的。 A.盾构法是暗挖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 B.盾构法穿越地面建筑群的区域时,周围可不受施工影响 C.盾构机推进系统包括推进千斤顶和液压系统 D.盾构壳体由切口环和支承环两部分组成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3题 盾构机的外壳沿纵向从前到后可分为前盾、中盾、后盾三段。通常所指的支承环是() A.前盾 B.中盾 C.后盾 D.盾尾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4题 泥水平衡盾构开挖的渣土以()形式输送到地面。 A.岩石

B.泥浆 C.土体 D.砂浆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5题 以下不属于盾构始发端头加固方法的是()。 A.旋喷桩法 B.注浆法 C.内嵌钢环 D.冻结法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6题 ()盾构机配备有泥水分离处理系统。 A.土压平衡 B.硬岩TBM C.双护盾TBM D.泥水平衡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7题 以下()设备不属于盾构机后配套设备。 A.注浆系统 B.管片运输设备 C.出土设备 D.刀盘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8题 以下()工序不属于盾构始发阶段。 A.安装反力架 B.凿除洞门 C.拼装负环管片 D.到达端口加固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9题 沉管隧道按照管段的制作方式分为()和干坞型。 A.圆形 B.矩形 C.钢筋混凝土 D.船台型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10题 以下()不属于沉管隧道优势。 A.可浅埋,与两岸道路衔接容易 B.结构为现浇混凝土,造价低 C.防水性能好 D.对地质水文条件适应能力强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11题

地铁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方案

地铁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方案

艮丿丿架安■ 苗沟机就位调试 --------- A 丿- 达- 止加掘逬 洒门螯封陽住妓 盾构札托歆- iVt 汕 涧门处牟站) 1 隆护舞曲除1 头 再次琥程啊试 期门篷刘圈安寢 — "L J V 割门处牢站 再就解1 側护堆凿陈■ 图1盾构隧道施工流程图 地铁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方案 1.施工流程图 1.1盾构法隧道施工流程图 初蜡掘it 到ii 终点

1.2盾构始发流程图 图2始发流程图 2.盾构机下井 盾构机从盾构工作井吊入,每台盾构机本身自重约 200t ,分解为5块,最 大块重约60t 。综合考虑吊机的起吊能力和工作半径,安排 1台200t 和一台 40t 汽车吊机进行吊入任务。盾构机下井拼装顺序见图 3。 始 发 准 备 拆 除 临 时 墙 掘 进

图3盾构机下井拼装示意图 在吊入盾构机之前,依次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将测量控制点从地面引到井下底板上; 2.铺设后续台车轨道; 3.依次吊入后续台车并安放在轨道上; 4.安装始发推进反力架,盾构管片反力架示意图见图4; 5.安装盾构机始发托架,盾构始发托架示意图见图5。

8储口F诧 5*注腿諜 >—£ L27KW 图4盾构管片反力架示意图 3盾构机安装调试 3.1盾构机的安装主要工作 1?盾构机各组成块的连接; 2.盾构机与后续设备及后续台车之间各种线路、管线和机械结构的连接 3.盾构机内管片安装器、螺旋输送器、保园器的安装; 4?台车顶部皮带机及风道管的连接; 5?刀盘上各种刀具的安装。 3.2盾构机的检测调试主要内容 1?刀盘转动情况:转速、正反转; 2?刀盘上刀具:安装牢固性、超挖刀伸缩; 3.铰接千斤顶的工作情况:左、右伸缩;

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

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 1 盾构法隧道施工 1.1盾构法隧道施工历史回顾 盾构法是在软土地基中修建隧道的一种先进的施工方法,用此法修建隧道在欧洲、美国己有160年的历史。盾构机最早是由法国工程师M.I.Brunel 于1825年从观察蛀虫在木头中钻洞,并从体内排出粘液加固洞穴的现象,从仿生学角度研制发明的。并于1843年由改进的盾构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下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矩形盾构(宽11.4m,高6.8m )隧道,全长458m。其后,P. W.Bahow于1865年用直径2.2m圆形盾构又在泰晤士河下修建一条圆形截面隧道。1874年,J.H.Greathead第一次采用气压盾构,并第一次开始在衬砌背后进行压浆,修建了伦敦城南线地铁。1880~1890年间,用盾构法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圣克莱( St.Clair)河下建成一条直径6.4m,长1870m的Sarnia 水底隧道。仅在纽约,从1900年后,使用气压盾构法先后成功地修建了25条重要的水底隧道。 盾构隧道在用于修建地下铁道,污水管道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前苏联自1932年开始用直径6.0m及直径9.5m的盾构前后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修建地下铁道的区间隧道及车站。在德国慕尼黑和法国的巴黎的地下铁道修建中,均使用了盾构掘进法。日本于1922年开始用盾构法修建国铁羽线折渡隧道。从六十年代起,盾构法在日本得到了飞速发展,土压平衡盾构就是七十年代发明的。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东北阜新煤矿,用直径2.6m的盾构进行了疏水巷道的施工。1957年起在北京市区的下水道工程中采用过直径2.0m 及直径2.6m的盾构。上海从1960年起开始了用盾构法修建黄浦江水底隧道及地下铁道的实验研究,从1963年开始在第四纪软弱饱和地层中先后用直径4.2m、5.6m、10.0m、3.6m、3.0m、4.0m、6.2m等十一台盾构机进行了实验隧道,地铁区间隧道扩大实验工程、地下人防通道、引水及排水隧道工程等的施工。近年来又用国际上先进的土压平衡盾构(EPB)修建了地铁一、二

31盾构注浆施工技术

3-2-31盾构注浆施工技术 1.前言 1.1 盾构注浆施工原理 盾构注浆分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两种。盾构推进中的同步注浆和衬砌壁后二次注浆是充填土体与管片圆环间的建筑间隙和减少后期沉降的主要手段,也是盾构推进施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 盾构推进过程中,盾尾脱离管片后管片外出现超挖空隙,若不即时回填,扰动地层产生变形、沉降。进而影响其稳定性和地面建筑物,甚至灾难性的破坏。所以盾尾同步注浆显得格外重要。 盾尾注浆(同步注浆)就是在盾构机掘土推进的同时,向盾尾超挖间隙以一定压力注入适量的浆液以填充空隙,最大限度的避免对围岩土的扰动,控制沉降和变形。同步注浆使管片和周围土体形成一个整体,有效的控制了隧道在地层中的稳定性,特别是在小半径曲线时还可以防止隧道外移和变形。二次注浆主要是对同步注浆进行辅助和补充。 1.2盾构注浆施工特点 盾构注浆施工因土质条件、推进速度等确定其浆液材料、注入时期和注入量、注入压力等,需要严格控制各参数以达到预期效果。同步注浆强调的是同步和足量性,二次注浆则根据需要进行施工,是对同步注浆效果不好或者没有填充到位的部分进行注浆,主要使用水泥灰浆进行注入。 由于采用泵压注浆,对浆液的流动性要求较高,所以在浆液的配合比选择上须在考虑土质条件、浆液填充效果的同时考虑浆液粘稠度,以达到浆液能迅速、完好的充填盾尾空隙中去的目的。 1.3适用范围 适用于盾构同步注浆、二次注浆施工。 2.同步注浆施工工艺 2.1工艺流程图 同步注浆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1 图2-1 同步注浆工艺流程图

2.2浆液选择 2.2.1浆液分类及主要特点 盾构推进施工中的注浆应选择具有和易性好、泌水性小,且具有一定强度的浆液进行及时、均匀、足量压注,确保其建筑空隙得以及时和足量的充填。 浆液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有惰性浆液、可硬性浆液及其他形式的浆液。惰性浆液多为非活性材料配合而成,注入后一定时间内不会凝结产生较大强度,其性质一般与隧道周围土体相似为好;可硬性浆液区别与惰性浆液在与添加了一些活性材料,在注入后产生物理、化学反应凝结后有一定强度。另外,根据特殊用途有瞬凝砂浆、加气砂浆等。 1、惰性浆液 主要由粉煤灰、膨润土、砂、水组成,主要用于粉质黏土、细粉质砂土等含水量较高的软土层注浆。由于惰性浆对沉降控制等效果不佳,故现采用较少。 2、可硬性浆液 主要由粉煤灰、少量水泥、砂、水(根据实际情况加入减水剂、缓凝剂等添加剂)组成,主要用于粉质黏土、细粉质砂土等含水量较高的软土层注浆。可硬性浆液对沉降控制良好,在软土地层中得到大量应用。 3、其他浆液 根据特殊用途有瞬凝砂浆、加气砂浆等。 2.2.2浆液类型选择 浆液的选择受土质条件、盾构工法、施工条件、造价等因素等影响,选择浆液的原则是在掌握浆液特性的基础上按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条件的浆液。 2.2.3常见的浆液配合比 常见的浆液配合比见表2-1 2.2.4浆液配合比优选试验 浆液实验主要有重度、标准块(70 mm×70mm)强度实验、稠度实验等。通过实验调整浆液配合比。

盾构机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施工技术总结

盾构机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施工技术总结 一、同步注浆的作用 二、二次注浆的作用 三、同步注浆操作工艺 四、二次注浆操作工艺 五、注浆效果总体评价

一、同步注浆的作用 由于盾构机刀盘直径为6420㎜,而管片外径6200㎜,所以当管片拼装完成并脱出盾尾后,管片与土体之间形成一个环形间隙,此间隙若不及时填充,可能造成地层变形,致使地表下沉或建筑物下沉。因此,同步注浆填补了这一空白,及时有效的浆液注入施工间隙,抑制了地层变形;也使管片得到部分稳定,防止管片偏移;浆液凝结后具备一定的强度,提高了隧道的抗渗能力;当地下水丰富时,还能预防盾尾水源流入掌子面而造成的喷涌。可以说同步注浆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 二、二次注浆的作用 二次注浆作为盾构施工的一种辅助工法,主要是起到补充的作用。由于同步注浆液凝固后有所收缩,或者是同步注浆没有填充密实,需要二次注浆时补足浆液,同时二次注浆采用双液浆,将衬背的流水通道阻住,防止地下水系统涌入掌子面。但是注浆压力一定不能超过 0.4Mpa,防止击伤管片。 三、同步注浆操作工艺 盾尾同步注浆是利用盾构设备中的同步注浆系统,对随着盾构向前推进、管片衬砌逐渐脱出盾尾所产生的建筑间隙进行及时充填的过程。 1、注浆材料的要求: 同步注浆是保证管片拼装质量的关键所在,其目的在于控制隧道变形,防止管片上浮,提高结构的抗渗能力。良好的浆液性能体现在

一下几个方面:①浆液充填性好;②浆液和易性好;③浆液初凝时间适当,早期强度高,浆液硬化后体积收缩率小;④浆液稠度合适,以不被地下水过度稀释为宜。根据以上几点结合我合同段的地层土质状况,同步注浆采用水泥砂浆。 用于8小时凝固的砂浆配合比如下: 2、注浆压力: 为了使浆液很好的充填于管片的外侧间隙,必须以一定的压力压送浆液。注入压力大小通常选择为地层阻力强度(压力)加上0.1~0.2MPa的和。地层阻力强度是由土层条件及掘削条件决定的,通常在0.1~0.2MPa以下。根据本合同段的地层土质条件,注浆压力初步设定为0.19MPa,现场使用2.5Ba r~3Bar的压力注浆比较合适。 3、注浆量: 同步注浆量的计算:从理论上计算,同步注浆即填充施工间隙。 Q=V a Q-----注浆量 V-----理论填充空隙 a------注入率 地铁规范规定,同步注浆的注入率宜为130%~180%,从施工经验来看,软土地层控制在135%~154%即3.5m3~4m3为宜;硬岩地层

盾构法施工同步注浆技术探讨

盾构法施工同步注浆技术探讨 摘要:随着城市地下管廊、地下隧道的兴建,盾构施工技术日趋成熟和完善,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盾构施工中的同步注浆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期望对今后 的盾构施工有所帮助和技术发展有所推进。 关键词:盾构;同步注浆;土压平衡;注浆压力 1引言 盾构法隧道具有施工进度快,安全性高,地质适应性强等特点。在适应地质 的各种环境下,盾构机的种类也非常繁多,敞开式,半敞开式,土压平衡式,泥 水平衡式等各种盾构机类型,又有各种刀盘选型。但不管盾构机的种类多少,地 质种类有哪些,所有的盾构施工都是在盾构机在掘进时通过把提前预制好的钢筋 砼管片拼装起来形成隧道。盾构机掘进时刀盘对土体的切削形成一个孔洞,而管 片在尾盾里拼装起来后,管片的外径比刀盘的外径要小,而这个衬砌的建筑空隙,为防止土层的坍塌势必要填充起来,这就是同步注浆。 图1 同步注浆结构示意图 2同步注浆步骤分析 同步注浆,顾名思义就是掘进的同时进行管片壁后注浆,即时的填充管片环 周空隙保证成型隧道特别是覆土地面的安全稳定性。以海瑞克土压平衡式盾构机 为例说明同步注浆方法,此盾构机同步注浆系统由四个液压柱塞泵把台车同步注 浆浆液罐里的砂浆通过尾盾平均分布的四个管路注入到因推进而形成的盾构环型 间隙里。每一个注浆管路各一个压力传感器来监测本管路的注浆压力。 3同步注浆技术参数分析 3.1注浆方量的确定 注浆方量必须根据计算的建筑空隙和地质土层的扩散系数而定了,即: Q=Vλ λ-注浆率/地层注浆扩散系数(根据地质不同一般范围为1.3-2) 理论的环型间隙所占方量根据刀盘外径和管片外径、长度即可算出,公式:V=π(D2-d2)L/4 V-盾构理论空隙(m3) D-刀盘切削外径m d-管片外径m L-管片长度m 在完整性好、自稳定强的硬质地层中,浆液不易渗透到周围的土层里去,可 以取较小的扩散系数甚至不用考虑,但在裂隙发育的岩层或者是以砂、砾为主的 大渗透地层浆液极易渗透到周围的土层中,这样的地层应考虑较大的渗透系数, 可取1.4-1.8。如果这样的地层地下水丰富的话土层的扩散系数还要加大。在以黏土、粉质黏土为主的小渗透系数地层,浆液在有压力的情况下也会对土体产生劈 裂渗透,故应考虑扩散系数为1.2-1.5。超挖系数是正常情况下盾尾建筑空隙的修正,一般只在曲线掘进施工中产生(直线段盾构机盾头与隧道轴线有较大夹角时 也会产生,一般较小不予考虑),其数值可以通过计算得出。 上述的同步注浆量的确定计算公式虽然结合了地质的扩散系数,但还是不能 完全反映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确定方法。盾构掘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趋向于设计 轴线前进的同时拼装管片完成隧道衬砌,这个过程中同步注浆液会不会不冲击到

盾构法施工技术

盾构法施工技术 1盾构法 1.1 盾构法简介 盾构法施工是以盾构这种施工机械在地面以下暗挖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盾构(Shield)是一个既可以支承地层中推进的活动钢筒结构。钢筒的前端设置有支撑和开挖土体的装置,钢筒的中段安装有顶进所需千斤顶;钢筒尾部可以拼装预制工或现浇隧道衬砌环。盾构每推进一环距离,应在盾尾支护下拼装(或现浇)一环衬砌,并向衬砌环外围的空隙中压注水泥砂浆,以防止隧道及地面下沉。盾构推进的反力由衬砌环承担。盾构施工前应先修建一竖井,在竖井处安装盾构,盾构开挖出的土体由竖井通道送出地面。盾构法施工工艺见图1所示。 图1 盾构法施工示意 1.2盾构法施工的优点及适用范围 盾构施工法所具有的优点: 一、可地盾构支护下安全地开挖、衬砌。 二、掘进速度快。盾构的推进、出土、拼装衬砌等全过程可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作业,施工 劳动强度低。 三、施工时不影响地面交通与设施,穿越河道时不影响航运。 四、施工中不受季节,风雨等气候条件影响。 五、施工中没有噪声和振动,对周围环境没有干扰。 六、在松软含水在层中修建埋深较大的长隧道往往具有技术和经济方面的优越性。 盾构施工法最适于在松软含水地层中修建隧道,在江河中修建水底隧道,在城市中修建在下铁道及各种市政设施。盾构施工法一般适宜于长隧道施工,有些资料显示,对于短于750m的隧道被认为是不经济的。因为盾构是一种昂贵,针对性很强的专用施工机械,对每一条用盾构法施工的隧道,都需根据地质水文条件、结构断面尺寸专门设计制造,一般不能得意简单的倒用到其它隧道工程中重复使用。此外,对隧道曲线半径过小或隧道顶覆土太浅时,施工困难较大。对水底隧道,覆土太浅时施工不够安全。当盾构施工法有采用全气压方

盾构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方案[优秀工程方案]

广州轨道交通二、八号线延伸线工程 盾构区间5标盾构工程 盾构同步注浆机及二次 注浆方案 编制单位: 上海吉原公司 编制日期: 二○○七年一月

一.工程概况 【会石区间轨排井~广州新客站】和【江泰路站~跃进村站】两个盾构区间,分别位于番禺区和海珠区.【会石区间轨排井~广州新客站盾构区间】线路从会石区间轨排井开始后向西南延伸,下穿密集鱼塘群、过石壁站,继续向西南穿越浅埋密集鱼塘群,后到达广州新客站,盾构机解体、吊出、转场至江泰路站;【江泰路站~跃进村站盾构区间】线路从江泰路站出发沿江南大道向北至跃进村站. 【会石区间轨排井~广州新客站盾构区间】里程范围为:左线长730.262米+290.093米(含长链0.126米);右线长729.81米+294.42米.【江泰路站~跃进村站盾构区间】里程范围为:右线长721.71米,左线ZCK长722.287米(含长链0.577米).整个标段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为600米,最大纵坡为25‰. 【会石区间轨排井~广州新客站盾构区间】地处珠江三角洲后缘地带,为珠江水网交错的平原区,根据场地地貌成因及形态特征,区间地貌单元主要表现为珠江三角洲海陆冲积平原地貌;区间沿线为农田、苗圃、鱼塘,塘深2~3米,沿线建筑物少,场地开阔,地下没有管线的铺设,周边正处于规划开发阶段. 【江泰路站~跃进村站盾构区间】沿线地形较平坦,地面高程为13.4米~17.8米,地貌单元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微地貌单元有河流冲淤积阶地、河床(槽)、微丘台地. 二.衬砌背后注浆的目的 盾构施工中,随着盾构的向前推进,当管片脱离盾尾后,在土体与管片之间会形成一道宽度为115~140米米左右的环行空隙.若不将这一空隙及时充填则管片周围的土体将会松动甚至发生坍塌,从而导致地表沉降等不良后果.为此必须采用注浆手段及时将盾尾建筑空隙加以充填.同时,背衬注浆还可提高隧道的止水性能,使管片所受外力能均匀分布,确保管片衬砌的早期稳定性.

公路隧道施工盾构法、沉管法介绍

第1题 沉管隧道施工工序中,沉管与连接之后的工序是()。 A.预制管段 B.修建临时干坞 C.基础处理 D.回填覆盖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2题 ?关于盾构法,下列()的说法是错误的。 A.盾构法是暗挖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 B.盾构法穿越地面建筑群的区域时,周围可不受施工影响 C.盾构机推进系统包括推进千斤顶和液压系统 D.盾构壳体由切口环和支承环两部分组成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3题 盾构机的外壳沿纵向从前到后可分为前盾、中盾、后盾三段。通常所指的支承环是() A.前盾 B.中盾 C.后盾 D.盾尾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4题 泥水平衡盾构开挖的渣土以()形式输送到地面。 A.岩石 B.泥浆

C.土体 D.砂浆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5题 以下不属于盾构始发端头加固方法的是()。 A.旋喷桩法 B.注浆法 C.内嵌钢环 D.冻结法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6题 ()盾构机配备有泥水分离处理系统。 A.土压平衡 B.硬岩TBM C.双护盾TBM D.泥水平衡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7题 以下()设备不属于盾构机后配套设备。 A.注浆系统 B.管片运输设备 C.出土设备 D.刀盘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8题 以下()工序不属于盾构始发阶段。 A.安装反力架 B.凿除洞门 C.拼装负环管片 D.到达端口加固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9题 沉管隧道按照管段的制作方式分为()和干坞型。 A.圆形 B.矩形 C.钢筋混凝土 D.船台型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10题 以下()不属于沉管隧道优势。 A.可浅埋,与两岸道路衔接容易 B.结构为现浇混凝土,造价低 C.防水性能好 D.对地质水文条件适应能力强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11题 盾构壳体一般分为()部分。

盾构同步注浆试验方案

盾构同步注浆试验方案 一、概述 同步注浆是指盾构推进时,在盾尾壳体和衬砌之间形成环形建筑空隙的同时进行迅速注浆。采用同步注浆是使衬砌达到合理的质量、耐久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步注浆浆液在产浆池内拌制,并用流动搅拌机输送到储浆仓,经注浆泵泵送到环形空间内。注浆必须与盾构机的推进严格同步,通过6根内置于盾尾的注浆管注入环形空间。 1.同步注浆的目的 同步注浆是盾构施工中必不可少并且至关重要的一环,其主要目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隧道周围土体的位移和沉降; (2)控制衬砌的位移,主要是抵抗浮力和盾构机的推力作用; (3)在衬砌周围形成第一道保护层,阻止地下水渗透进入隧道衬砌内。2.浆液的基本性能 (1)强度 浆液在后期必须有一定的强度,以保证在隧道衬砌周围形成永久性的固定保护层,防止衬砌的移动。 针对不同的施工阶段,应设计两种不同配合比的浆液: ①常用的标准浆液,针对正常的盾构施工; ②活性浆液,针对特殊施工阶段,如出洞、进洞、连接通道等。 (2)塑性稠度 浆液从产浆池输送到盾构机并在储浆仓暂时存放过程中,必须保持良好的塑性状态,以便能够顺利的泵送入环形空间内。 (3)耐冲蚀性 浆液在水中和泥水中必须有一定的耐冲蚀性,以保证在隧道衬砌周围形成稳定而连续的保护层。 (4)泌水 泌水是指水分从浆液中流出,导致浆液含水量减小,降低了浆液的流动性和

泵送性。为了防止浆液在泵送过程中堵塞泵送系统,应该尽量控制浆液在存储和输送过程中发生泌水。 (5)离析 离析是指由于浆液中颗粒分布不均匀,密度较大的砂粒沉淀在浆液底部,密度较小的灰浆和水则上浮到浆液表面,导致浆液均匀性变差,失去原有的性能。为了保持浆液原有的流动性和塑性,浆液在存储和输送过程中应该保持其均匀性,减小离析。 (6)内部摩擦特性 浆液应该有好的级配,以提供有效的内部机械咬合力。这样可以形成有效的内部摩擦力,该摩擦力与浆液的流变性一起作用,阻止隧道的上浮。 (7)流变性 浆液必须具有凝胶性质的流变性,使得浆液在流动状态下具有良好的可泵性,而在静止状态下具有保持其形状的性能。这使浆液具有内部抗剪力,与内部摩擦力一起作用,阻止隧道上浮。 (8)初凝 初凝是指浆液从搅拌开始直到开始失去流动性。浆液的初凝时间应该足够长,以应对施工中断等各种非正常情况。 另外,较长的初凝时间有利于浆液的生产、输送、存储和泵送,这对合理注浆是非常必要的。 ⒊浆液组成材料 (1)单液浆 单液浆组成:砂、石灰、粉煤灰、水、膨润土或化学添加剂 如果盾构处于特殊的施工阶段,需要浆液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时,可在标准浆液中加入水泥以及添加剂得到活性浆液。 (2)双液浆 双液浆由A液和B液组成, A液:P·O32.5水泥、膨润土、外加剂、水; B液:硅酸钠(水玻璃)。

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

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 1盾构法隧道施工 盾构法隧道施工历史回顾 盾构法是在软土地基中修建隧道的一种先进的施工方法,用此法修建隧道在欧洲、美国己有160 年的历史。盾构机最早是由法国工程师于1825 年从观察蛀虫在木头中钻洞,并从体内排出粘液加固洞穴的现象,从仿生学角度研制发明的。并于1843 年由改进的盾构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下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矩形盾构(宽 11.4m,高6.8m )隧道,全长458m。其后,P于1865 年用直径2.2m 圆形盾构又在泰晤士河下修建一条圆形截面隧道。1874年,第一次采用气压盾构,并第一次开始在衬砌背后进行压浆,修建了伦敦城南线地铁。1880?1890年间,用盾构法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圣克莱(河下建成一条直径6.4m,长1870m的Sarnia水底隧道。仅在纽约,从1900年后,使用气压盾构法先后成功地修建了25条重要的水底隧道。 盾构隧道在用于修建地下铁道,污水管道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前苏联自1932 年开始用直径 6.0m 及直径9.5m 的盾构前后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修建地下铁道的区间隧道及车站。在德国慕尼黑和法国的巴黎的地下铁道修建中,均使用了盾构掘进法。日本于1922 年开始用盾构法修建国铁羽线折渡隧道。从六十年代起,盾构法在日本得到了飞速发展,土压平衡盾构就是七十年代发明的。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东北阜新煤矿,用直径 2.6m 的盾构进行了疏水巷道的施工。1957 年起在北京市区的下水道工程中采用过直径2.0m 及直径2.6m 的盾构。上海从1 960年起开始了用盾构法修建黄浦江水底隧道及地下铁道的实验研究,从1963 年开始在第四纪软弱饱和地层中先后用直径4.2m、5.6m 等十一台盾构机进行了实验隧道,地铁区间隧道扩大 实验工程、地下人防通道、引水及排水隧道工程等的施工。近年来又用国际上先进的土压平衡盾构(EPB修建了地铁一、二号线,标志着中国的盾构隧道施工水平跨入了世界先进水平。 盾构法施工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日趋成熟,能适用于各种水文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松软的、坚硬的、含水与不含地下水层),目前对盾构施工的研究研究分成两类,第一类是着眼于盾构机的改性研究,如:采用同步注浆法代替管片压浆法,采用土压或泥水压力来平衡开挖面的稳定性、盾构切割面形状的研究等等。第二类是研究

【CN109809771A】一种盾构同步注浆【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31026.X (22)申请日 2019.03.26 (71)申请人 江苏蓝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12143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谷阳东 大道100号 (72)发明人 王兴文 徐荣平 步晖涵  (74)专利代理机构 镇江基德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2306 代理人 张敏 (51)Int.Cl. C04B 28/0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盾构同步注浆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同步注浆,其原料按 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水泥100-150份、砂600- 700份、粉煤灰150-210份、重钙粉30-35份、纤维 素醚1-1.5份、纳基膨润土40-50份、外掺剂20-40 份、脱硫石膏粉10-20份、水550-650份、硅粉20- 30份、石灰10-20份,该盾构同步注浆,制备的浆 体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抗收缩,具有良好的稳定 性和固结性,可以通过盾构支撑环和盾尾内管道 系统注入地层内,同时大量使用了工业废料粉煤 灰,环保节能,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同 步注浆材料,以提高注浆结石体的耐腐蚀性,使 管片处在耐腐蚀注浆结石体的包裹内,减弱地下 水对管片混凝土的腐蚀,能够尽快填充环形间隙 使管片尽早支撑地层,防止地面变形过大而危及 周围环境安全。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CN 109809771 A 2019.05.28 C N 109809771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809771 A 1.一种盾构同步注浆,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水泥100-150份、砂600-700份、粉煤灰150-210份、重钙粉30-35份、纤维素醚1-1.5份、纳基膨润土40-50份、外掺剂20-40份、脱硫石膏粉10-20份、水550-650份、硅粉20-30份、石灰1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同步注浆,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为42.5R硅酸盐水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同步注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掺剂为聚丙烯酰胺干粉、聚羧酸盐和羟乙基纤维素中的三种,且聚丙烯酰胺干粉、聚羧酸盐和羟乙基纤维素按重量比1:1:1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同步注浆,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和粉煤灰按重量比1:1-1:2.1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同步注浆,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的细度模数为1.5-1.7,泥含量小于3%,砂干燥处理后含水率小于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同步注浆,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按重量份还包括海水泥浆5-10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同步注浆,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按重量份还包括水玻璃10-20份。 2

地铁盾构法隧道施工重点及相应对策解析

地铁盾构法隧道施工重点及相应对策 来源:Error! Hyperlink reference not valid.日期:2009年04月20日点击:235 次 ㈠引言 近年来,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和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上海市地铁建设不断加快了建设步伐。根据上海地区软土地质的特点,地铁区间隧道建设一般都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法施工是以盾构机为隧道掘进设备,以盾构机的盾壳作支护,用前端刀盘切削土体,由千斤顶顶推盾构机前进,以开挖面上拼装预制好的管片作衬砌,从而形成隧道的施工方法。盾构机的类型有多种,目前在上海地铁区间隧道建设中以土压平衡式盾构应用最为广泛。土压平衡盾构工艺原理是利用安装在盾构最前面的全断面切削刀盘,将正面土体切削下来的土进入刀盘后面的密封舱内,井使舱内具有适当压力与开挖面水土压力平衡,以减少盾构推进对地层土体的扰动,从而控制地表沉降或隆起,在出土时由安装在密封舱下部的螺旋运输机向排土口连续的将土渣排出。由于地铁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难度大、施工风险高、质量要蟾摺⒉豢稍げ庖蛩囟唷R虼耍嗬砣嗽庇κ煜ず驼莆斩芄狗ㄋ淼朗┕ぜ嗬砑嗫刂氐慵跋嘤Χ圆撸诩嗬砉ぷ髦胁拍苷嬲 龅接行У囟允┕ぶ柿拷屑嗫兀佣抵魈峁┯胖实募嗬矸瘛?本人有幸参加了地铁二号线西延伸工程的施工监理工作,在区间隧道掘进施工监理过程中,通过不断摸索与总结,也积累了一些菲薄的工作经验,以下就以土压平衡式盾构为例,对隧道掘进施工中监理应监控的重点及采取的对策,谈几点体会,以 为抛砖引玉。 ㈡正文 1.盾构始发(出洞)阶段 盾构始发(出洞)阶段是控制盾构掘进施工的首要环节。在盾构始发(出洞)前、后各项准备工作中监理需监督承包单位做好充分的技术、人员、材料、设备准备,并对盾构是否具备出洞条件予以审查,确 保盾构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能顺利出洞。 1.1盾构出洞土体加固 为了确保盾构出洞施工的安全和更好地保护附近的地下管线和建(构)筑物,盾构出洞前需对出洞区域洞口土体进行加固。土体加固的方法较多(如水泥搅拌桩加固、旋喷桩加固等),但无 论采用何种加固方法,对土体加固的效果检验始终应作为监理重点控制的内容。在确保加固效果满足设计要求前提下,才能同意盾构出洞,否则应督促承包方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针对土体加固监理人员应重点关 注以下三方面: ⑴加固土体与地墙间隙封闭 由于加固土体与地墙之间存在间隙,监理在审查土体加固专项方案时应审查承包方是否在方案中有相应的措施,一般可采用注浆、旋喷等方法封闭该间隙,并监督承包方予以落实。 ⑵加固土体的强度 加固土体的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衡量加固效果的首要指标,可通过对进出洞加固范围内不同深度土体采用钻芯取样检测的方式加以验证,监理人员应对承包方钻芯取样过程进行见证,确保取样工作的真 实性。 ⑶加固土体的均匀性 检验加固土体的均匀性目前尚无相应的工具、手段,可通过打探孔方式进行观察。监理人员应监督承包方在洞口割除围护结构背土面钢筋及凿除砼后,合理布置探孔(选择有代表性部位、数量一般不少于5个),现场观察探孔有无渗漏或流砂等异常情况,作为判断土体加固效果的辅助手段。 1.2盾构始发基座设置 盾构始发前需将盾构机准确的搁置在符合设计轴线的始发基座上,待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沿设计轴线向地层内掘进施工。因此,盾构出洞前盾构始发基座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盾构机始发姿态好坏。 监理在检查盾构始发基座时,应重点复核以下内容: ⑴洞门位置及尺寸 在基座设置前,监理人员应采用测量工具对洞口实际的净尺寸、直径、洞门中心的平面位置及高程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