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故宫馆藏藏书赏析

故宫馆藏藏书赏析

故宫馆藏藏书赏析
故宫馆藏藏书赏析

发表时间:2007-1-17 21:13:55编辑引用回复留言举报表扬

《全唐诗》,900卷,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纂。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半页11行,行21

字,白口,双鱼尾,左右双栏。版框16.6cm×11.5cm

《全唐诗》又称《钦定全唐诗》,是一部范围较广的唐诗总集。全书以明胡震亨《唐音统签》及清季振宜《唐诗》为底本,又旁采碑、碣、稗史、杂书之所载拾遗补缺而成,共收录唐、五代350年间诗歌48900余首,收入作家22 46人。其内容包括帝王、后妃、宗室诸王、公主宫嫔的作品,乐府诗(不包括新乐府),历朝诗,无姓氏可考者之诗,之后为联句、逸句、名媛,僧、道、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语、谣、古辞、词等。全书以人系诗,

按时代先后排列,对可考稽的作者多附小传。

编纂《全唐诗》以朝廷之力旁搜博采,复据内府所藏珍本、善本扩充订正,对字句之异同、篇章之互见多有校注。但是,这样一部巨著,在不足两年内编成,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最突出的是漏收了相当数量的唐诗,其次是误收了不少六朝和宋、元时期的诗歌,而唐代范围内又多有张冠李戴的现象,此外,亦有作家、作品重出,诗题误标,小传、小注错误,编次不当等问题。但其仍不失为一部比较完备的、能以全面反映唐诗面貌的巨著,对于研究唐代文化、文学、历史、政治、经济都具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书最早的版本是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120册。后有光绪十三年(1887年)上海同文书局

石印本(四函),合成32卷。1960年中华书局出排印本。1979年中华书局将1960年版改为平装本25册。1983年

该局又据平装本出版了《全唐诗作者索引》。

《万寿盛典初集》,一百二十卷,清王原祁等纂,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武英殿刻本。白口,单鱼尾,四周双边。版框23.4cm×17cm。卷前有康熙五十六年马齐等进书表,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正月至五十四年(171 5年)四月王原祁等修书、刻书奏折13篇,王琰等39位纂修官职名,王原祁纂修恭纪,赵之垣校刊恭纪以及凡例、

目录等。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十八日为圣祖玄烨六旬正诞,天下臣民赴京庆祝者以亿万计。时逢圣祖巡幸过霸州水围,臣民自畅春园至神武门辇道所经数十里内结彩张灯,杂陈百戏,迎驾登殿受朝贺。因天子万年庆祝场面的

隆重古所未有,大臣奏请将其绘为长图进呈御览。

《万寿盛典图》初由宋骏业绘成,但宋氏所勾之图只有城外一半,自西直门至景山一路并未勾出,粗定稿本中亦有长短疏密参差之处,遂由王原祁率同冷枚等就未完之稿细加斟酌,将城中各处勾画完全。自古有图必有史,二者相为表里,所以大臣又恭请纂修《万寿盛典》,以昭示遐迩、垂之永久。次年正月开始编纂,随编,随进呈,随刊

刻,历时2年。书中所记系根据各衙门档案章奏等史料仿纪事本末体式。“凡宸章之璀璨,圣德之高深,恩赉之广大,典礼之详明,歌颂之洋溢”,皆一一胪列其中。在记述庆典活动的同时,对圣祖的仁德备加颂扬。

《万寿盛典图》由著名刻工朱圭刻成版画,总长度近50米,为版画中罕见的巨构,置于“庆祝”部分之首,即第41、42两卷。编纂者犹恐未尽其曲折,特将长图裁为短幅,次第排列,共计146页,为双面连式,定为上、下二卷。上卷自畅春园至西直门,臣民建棚庆祝者共19所;下卷自西直门至神武门,经棚黄幕共31所,合计50余处。画面宏伟,构图严谨,人物密致,景物繁复,详尽描绘了遐迩臣庶迎銮呼祝的盛大场面,写尽“大清”统治之下升

平康乐的情景。

近观图中的场景及人物表情、身姿、衣饰,所有细部的绘刻均精丽、细腻、到位。辇路经行之处:“莫不衢歌巷舞,击壤呼嵩。时京师九门内外张彩燃灯,建立锦坊彩亭,层楼宝榭,云霞魂丽,金碧焜煌,万状千名,莫能殚述。百官黎庶、各省耆民,捧觞候驾,填街溢巷。琳宇珠容,钟鼓迭喧,火树银花,笙歌瓦起,祝嘏之盛,旷古未有……。”闾阎殷阜之象,童叟欢跃之忱,万姓擎花献果之诚,遮辇迎銮之盛,“恍若目接而身临之”。作品意在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但对考察清代庆典活动和市民风情则是难得的图像资料。《四库全书总目》著录。

《平定准噶尔方略》,一百七十二卷,清傅恒等奉敕撰,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武英殿刻本。版框23.8cm ×16.0cm。半页7行,行20字,抬头行至21字。四周双边,黑口,黑对鱼尾。函套黄色织锦罩面,黄绸书签,签四周黑色双边,题“平定准噶尔方略×编”,书衣装饰如函套。版心注书名、卷数、页码。书前有乾隆三十五年(1

770年)《御制序》、《进表》。100册,10函。

噶尔丹叛乱平定后,又有达瓦齐杀噶尔丹策凌之子达尔扎属喇嘛拥众自立,准噶尔大乱。康熙帝遂特诏六师两路进剿伊犁,俘达瓦齐。此后又复平阿睦尔撒纳叛乱,列戍开屯,设官定赋,规划定制,讨定乌什诸地。为此清政府付出了五六十年的努力,直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才将准噶尔全部平定。

是书即为清代康、雍、乾三朝平定准噶尔叛乱纪事本末体史书。撰者傅恒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任本书正总裁,与来保等人经过15年的努力,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终成此书。

全书正文分前编五十四卷,正编八十五卷,续编三十三卷。前编自卷一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七月“命议青海事宜”始,至卷五十四乾隆十八年(1753年)九月命钦差大臣永常为陕甘总督止,记述准噶尔问题的缘起及世祖、世宗、高宗三朝对准噶尔的若干方针政策;正编自卷一乾隆十八年(1753年)十一月准噶尔都尔策凌台吉等率众降清始,至卷八十五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三月高宗在西苑丰泽园赏赐凯旋清军将领止,记述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及擒斩大小和卓木的全过程;续编自卷一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三月命犒索伦官兵始,至卷三十三乾隆三十年(1 768年)十一月伊犁将军明瑞等疏奏办理乌什回人诸事止,记述平定的善后措施。全书卷帙甚大,内容丰富,于西北地域民族多有考证,可作为清史、地方志、民族史研究的参考资料。

另有同年武英殿刻满文本及清满文抄本,由色尔布等7人任满纂修官,伊兰泰等6人任翻译官。是书收入《四

库全书》。《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四库全书总目》著录。

儒学在清朝社会特别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获得了正统的、合法的主导地位。这一重大的历史转折意味着清朝政权在保持自己独有的民族特色的同时,又因吸收了博大精深的中原政治传统,从而具有了更加丰厚的文化底蕴。政治伦理的儒学化使这个政权第一次具有了系统而明确的理论指导,从根本上解决了清初社会政治的演变方向,为清朝社会进入协调、稳定的发展阶段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制度基础。

此书根据日讲精解和经筵讲义整理而成。卷一为《大学》,卷二、卷三为《中庸》,卷四至卷十二为《论语》,卷十三至卷二十六为《孟子》。逐段训讲,不分大小字,经文顶格,训解文字另起行低一字。《四库全书总目》对此书评价甚高,云:“所推演者皆作圣之基,为制之本,词近而旨远,语约而道宏,圣德神功所为契洙泗之傅,而继唐虞

之轨者,盖胥肇于此矣。”

https://www.doczj.com/doc/974343347.html,/China/phoweb/midimage/40/19896.JPG|716 ×425

《御制耕织图》又名《佩文斋耕织图》,不分卷,清圣祖玄烨题诗,焦秉贞绘图,朱圭、梅玉凤镌刻,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内府刊本。耕图、织图各23幅,共计46幅图。每页34.7cm×27.7cm。图框24.4cm×24.4cm。

四周单边。册页装。

《耕织图》以江南农村生产为题材,系统地描绘了粮食生产从浸种到入仓,蚕桑生产从浴蚕到剪帛的具体操作过程,每图配有康熙皇帝御题七言诗一首,以表述其对农夫织女寒苦生活的感念。

《耕织图》是中国农桑生产最早的成套图像资料,它的绘写渊源可上溯至南宋,绘者为楼璹。楼璹在宋高宗时期任於潜(今浙江省临安市)县令时,深感农夫、蚕妇之辛苦,即作耕、织二图诗来描绘农桑生产的各个环节。《耕织图》成为后人研究宋代农业生产技术最珍贵的形象资料。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楼璹之孙楼洪、楼深等以石刻之传于后世,南宋理熙元年(1237年)有汪纲木刻复制本。宋以后关于本书的记载已不多见,较著名的有南宋刘松年编绘的《耕织图》,元代程棨的《耕织图》45幅。明代初年编辑的《永乐大典》曾收《耕织图》,已失传。明天顺六年(1462年)有仿刻宋刻之摹本,虽失传,但日本延宝四年(1676年)京都狩野永纳曾据此版翻刻,今均以狩

野永纳本《耕织图》作楼璹本《耕织图》之代表。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江南士子进献藏书甚丰,其中有“宋公重加考订,诸梓以传”的《耕织图》。康熙帝即命焦秉贞据原意另绘耕图、织图各23幅,并附有皇帝本人的七言绝句及序文。绘画内容略有变动,耕图增加“初秧”、“祭神”二图,织图删去“下蚕”、“喂蚕”、“一眠”三图,增加“染色”、“成衣”二图,图序亦有变换。宋、清《耕织图》的布景与人物活动大同小异,但焦图画中的风俗易为清代,所绘更为工细纤丽,在技法

上还参用了西洋焦点透视法。

《耕织图》初印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后又出现了很多不同版本,木刻本、绘本、石刻本、墨本、石印本均行于世。如康熙年间的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张鹏翮刻本,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内府刻本,雍亲王胤禛绢底彩绘本,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歙县汪希古恭摹刻48块墨板,宫廷绘白描本等,乾隆年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帝题诗刊本,清内府刻《授时通考》本,袖珍彩绘本,乾隆四年(1739年)清内府图为木刻、诗为石刻的经折装本,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北京刻朱墨套印本,杨大章彩绘本,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高宗命画院据元代程棨本临摹之《耕织图》,石刻嵌在皇家清漪园延赏斋左右廊壁的拓本,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徽州守臣摹刻的墨版。此外,还有嘉庆十三年(1808年)《耕织图诗》补刊本,同治十一年(1872年)刊本,光绪五年(1879年)上海点石斋《御制耕织图》石印本,光绪十一年(1885年)上海文瑞楼本,光绪十二年(1886年)上海点石斋石印本。民国时期也有多种版本,较著名的为武进陶兰泉刊本;日本、朝鲜、琉球等国亦有《耕织图》的摹本、翻刻本。

《耕织图》不但版本众多,版式等也不尽相同,如上文下图本,左图右文本,版框带有龙纹的装饰本,袖珍刻本,木刻填色本,书中序文、诗文前后玺印朱色钤印本,前后玺印为刊版墨印本等。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故宫博物院》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1课《故宫博物院》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一、故宮 故宫为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星(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永乐四年(1406年)即开始营造宫殿,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清帝被逐出宫禁,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 二、重点字音 矗.立(chù)鳌.头(áo) 湛.蓝(zhàn)琉.璃(liú) 蟠.龙(pán)中轴.线(zhóu) 金銮.殿(luán)击磬.(qìng) 檀.木(tán)攒.(cuán) 乾.清宫(qián)坤.宁宫(kūn) 肃穆.(mù)奏.极(zòu) 额枋.(fāng)藻.井(zǎo) 矫.健(jiǎo)妃嫔.(pín) 翊.坤宫(yì)迥.然不同(jiǒng) 三、多音字 模:mó(模型)mú(模板) 难:nán(难题)nàn(难民) 四、词语解释 宏大:巨大;宏伟。 【造句】这座宫殿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集中:把分散的人、事物、力量等聚集起来;把意见、经验等归纳起来。文中指故宫建筑群整体上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俗称:①通俗地叫作。②通俗的名称。本文是第一种意思。 【造句】自动挡是汽车自动变速器的俗称。 矗立:高耸地立着。 矫健:强壮有力。 绚丽:灿烂美丽。 【造句】花园里那绚丽的鲜花令人眼花缭乱。 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造句】旺盛的绿叶把红花衬托得更加鲜艳美丽。 肃穆:(气氛、表情等)严肃而恭敬。 【造句】那位烈士的灵堂布置得庄严肃穆。 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很大,完全不同。迥然:形容差别很大。 【造句】这对双胞胎的性格迥然不同,一个沉着,一个急躁。 井然有序:指整齐而有秩序。井然:形容整齐的样子。 五、反义词 完整——残缺精美——粗劣统一——分裂集中——分散 笔直——弯曲矫健——蹒跚明显——模糊拥挤——宽松 六、近义词 宏大——宏伟精美——精致矫健——强健壮丽——壮观 绚丽——瑰丽庄严——庄重和谐——融洽 矗立——屹立/耸立/挺立井然有序——井井有条 七、词语辨析 【盘绕环绕缠绕】 三个词都为动词,都有一个共同的语素“绕”,但“绕”的方式不同,适用对象也不同。 “盘绕”指围绕在别的东西上面, “环绕”指围绕在别的东西周围, “缭绕”指不必依托某物在空中漂浮。 【壮丽绚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故宫博物院》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故宫博物院》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故宫博物院》课文原文下面提供了两个任务,和同学交流:你会怎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下面的材料? ◆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材料一 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近六百年历史了。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从*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了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进了太和门,就来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

的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着,栏杆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十二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接受朝贺。每逢大典,皇帝端坐在宝座上,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介绍故宫博物院导游词3篇(完整版)

介绍故宫博物院导游词3篇 介绍故宫博物院导游词3篇 介绍故宫博物院导游词范文1: 尊敬的游客们,大家好!我很荣幸担任你们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你们一起游故宫。 故宫,又叫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它无与伦比,始建于永明乐四年,公元1406年,足足用了十四年才完工。 故宫之所以叫紫禁城,那是因为紫是天上帝王居住的宫殿,那人间的帝王当然要与紫字沾边。禁是指当时守卫森严,不要说是老百姓,即使是高官大员没有皇帝的召见也不能私自入城,否则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是皇家禁地,所以又称紫禁城,位于天安门北侧。 现在,在我们前方的是太和殿。 太和殿有好几个入口和出口。楼梯上的栏杆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来到太和殿面前,抬头一望,太和殿好像是一个高大的巨人。太和殿高3 5、05米,面积2377平方米,共55个房间,72根大柱,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 太和殿犹如神话中的仙阙,它富丽堂皇,十分美丽,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它的御座设在殿内高两米的地方,御座周围有六根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前方有姿态不

一、造型美观的仙鹤、精美的炉子和鼎,后方还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地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让人不得不叹太和殿的美丽 今天的旅行就到这儿,希望这次旅行能给你带来快乐,谢谢大家。 介绍故宫博物院导游词范文2: 游客们,大家好!我们要游览的是闻名中外的古代建筑故宫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世界上的五大宫之一,也称为紫禁城。这里本有过二十多位皇帝,第一位是明朝的朱棣皇帝,最后一位是溥仪皇帝。 故宫是中国最完整的古老建筑,有一条中轴,贯通着整个故宫,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在这条中轴线上。三大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位于故宫前方。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面积约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宫殿。太和殿的后面就是中和殿,中和殿高有29米,内部是一个正方形。保和殿位于太和殿与中和殿之后,保和殿高27米,内部是一个长方形,到乾隆时代后,这里就成为了一个考试的地区。 后三宫分别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乾清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坤宁宫是皇后居住的地方。交泰殿并不是住的,它也是一座宫殿,只不过是和乾清之、坤宁宫在一起,所以被称为后三宫。 御花园很大,占地面积是1201X平方米,占了故宫的四分之一,它附近有慈宁宫花园,建福花园和宁寿花园。在这几座花园中,御花园是最大的。

《故宫博物院》赏析

《故宫博物院》赏析 说起故宫,我想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的吧?今天xxxxxx小编分享的是《故宫博物院》赏析,一起来分享下吧。 黄传惕,湖南省平江县人,1934年生。从小喜欢看书。初中毕业于湖南平江湘北中学,高 中毕业于湖南长沙衡湘中学。1953年考入中山大学语言文学系,1954年该系合并到北京大学中文系。195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从事新闻和专题 节目的编辑与政治、文教等方面的采访工作。现在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历史故事》节目的编辑。 本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 功用。读者既从中获得了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课文第1段交代了故宫的位置及历史沿革,使读者对故宫产生整体印象。它地处北京的中心,是城中之城,即可让人看到故宫的规模之大,以及地位之非同寻常;故宫又叫故宫博物院,是着眼于它的丰富的收藏品而言的;它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 多年历史,这就突出了故宫在今天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历史意义。 第2段统观故宫全局,先大笔勾勒出紫禁城的整体布局,然后指出故宫的特点: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后文对故宫各建筑物的介绍就充分体现了故宫的上述特点,而故宫的这些特点和它本来是封建帝王的 居住地,是大一统封建帝国的象征相适应的。下面就根据课文从几方面来看故宫的特点。 宏大壮丽: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 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 米宽的护城河。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 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 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故宫博物院解说词

故宫博物院解说词 故宫博物院解说词怎么写呢?下面是由WTT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故宫博物院解说词,希望能够帮到您! 故宫博物院解说词一 亲爱的朋友们:我叫陈爱嘉,大家叫我小爱就行了。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参观,我感到很高兴。这里就是闻名世界的故宫博物馆,简称为故宫,就是昔日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为“紫禁城”(历代宫殿都象“象天立宫”,以表示君权“受命于天”)。由于君为天子,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故名“紫禁城”。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20XX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历经有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故宫规模宏大,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仄殿、坤宁宫)。在其内廷部分(乾清门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xx宫,和以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寿宫为中心的次要轴线。出于防御的需

要,这些宫殿建筑的处围筑有高达10米的宫墙,四周有角楼,外有护城河。 故宫御花园,原名宫后苑,今俗称御花园,占地一万二千平方米。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殿东北的堆秀山,为太湖石叠砌而成,上筑御景亭,每年重阳节帝后在北登高。 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 朋友们,因为时间仓促,这次对故宫的介绍就到此结束。下次有机会再带大家详细的参观。谢谢合作!故宫博物院解说词二(在旅游车上)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去北京故宫的途中。我是这次旅游的导游张灵昕。我很荣幸能够带领大家去故宫旅游。希望我能带给大家最好的服务。 首先我将故宫给大家做一简要介绍。故宫位于北京市城区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至今已有近580年的历史。先后曾有24位皇帝相继在故宫登基,执掌朝政。故宫规模宏大,东西宽为753米,南北长达961米,总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有大约10000间宫室。 (到了故宫景点)

11、故宫博物院 教案

新课教学()分 钟二、整体感知,明确任务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为介绍故宫为我们提供的四份材 料。 2.根据不同的任务,确定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出示:【课件3】 任务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 线图。 任务二: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做讲 解。 三、温馨提示,指导方法 1.画图提示: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好故 宫博物院路线图。 (板书:故宫博物馆参观路线图) ⑴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 过……到……” “走进……”“进了……就到……”“从……出…… 就到……” ⑵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 “往北”…… 2.景点讲解:(板书:景点介绍) (1)根据课文和图片分组介绍一两处景物。(外观、内 景、位置、用途等。) (2)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语言优美,说明准确, 有自己的创意。 四、汇报评价,点拨指导。 (一)检查指导任务 一、参观路线图 1.指名说一说参观路线图怎么画?(参观路线是怎样 的?) 2.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1)只看参观的路线,我们的着眼点就放在文章中的某 些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语上,可以用笔圈画出各处景 安排学生交流怎 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 读,这是本单元的教学 重点之一。 为了使学生能更 出色地完成两个任务, 教师在学生动手之前 先给予了提示,这样使 学生完成任务时有章 可循,相当于为学生的 达标铺路搭桥。

点,再通过说明语言确定出具体方位,就可以绘制出参观路线图了。 (2)阅读《材料三》明确参观时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板书:由南向北) 出示:【课件4】 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前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二)检查指导任务 二、介绍一两处景物 1.检查提问:你想选取哪两处景物来介绍呢?你想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 2.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个宫殿?(太和殿)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学生小组讨论,指名汇报,教师指导) 出示:【课件5】 A.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 B.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 C.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 D.重建 (讲解时,适时板书:太和殿台基外观内装位置和功用重建) 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4.请大家阅读《材料二》,这也是一段与太和殿有关的材教师讲解并出示 参观路线图,为学生提供范例,可以使学生将此与自己整理的介绍顺序作对比,也是为了训练学生按照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找出合适路线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进行到此环节处时,让学生阅读《材料二》,使学生懂得要介绍某一处景点,必须从多方面搜集信息,然后从搜集到的信息中筛选自己想要的材料。

北京故宫馆藏钟表

北京故宫馆藏钟表 故宫博物院是全世界收藏18至19世纪机械钟表最丰富的博物馆,现存一千余件钟表,以其独有的特色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观众。这些钟表包括中国钟表和欧洲钟表。中国钟表有当时清宫做钟处以及广州、苏州制造的;欧洲钟表有英国、法国、瑞士以及美国、日本等国制造的。其中英国钟表尤以造型美、变化多、数量大为著。 这些钟表不仅报时准确、造型精美、色彩绚丽,而且融绘画、雕塑、工艺、天文、音乐、机械、科技等于一体,从中可以领略百余年前中外钟表制造的精湛技艺。 兽耳八卦铜壶滴漏,高51cm,上口径32cm,箭尺长48cm,宽2.3cm 此滴漏形似腰鼓,壶外分别有八卦图、洛书图、海水江崖、篆刻铭文等纹饰。壶肩下方设两兽耳式提柄。壶内主体为播水壶、受水壶、箭尺,此外还有与箭尺相连的浮舟、滴漏管、灵气管、虹吸管、长柄活塞、唧筒、寒暑盒等部件。 滴漏是古代利用滴水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因壶内附有计时刻的箭尺,故又名漏刻、刻漏、漏毫。利用滴漏受水壶内水位变化而影响浮舟的位置高低,并直接带动着箭尺的升降,当箭尺上升时,人们便在时刻线上得到准确的计时。 兽耳八卦铜壶滴漏制作采用了西方传入的有关唧筒原理,利用活塞抽水的功能,将受水壶内的水重新抽到播水壶中,使壶中的水循环往复使用,进而将传统的多级漏壶,改变成只用两只壶并融为一体。同时箭尺上镌刻96时刻法,取代了中国传统的一日百刻,使计时更趋于精确。因此,这件铜壶滴漏具有近代半机械性能,也是清宫制作漏刻的一次革新。

紫檀嵌珐琅重檐楼阁更钟,面宽70cm,高150cm,厚70cm 钟体为紫檀木制,重檐楼阁式样,须弥式台座。楼阁之雀替、栏板、柱头等处镶嵌珐琅和玉石。楼阁下正面为两针钟盘,嵌于雕莲花的铜镀金面板上,面板上有“乾隆年制”款。钟盘中心嵌珐琅,上方有二小盘,左为定更盘,右为节气盘,是专为夜间打更使用的。此钟共有5组动力源发条,分别带动走时、打时、打刻、发更、打更5套齿轮传动联动系统。白日走时、报刻、报时,夜间打更,打更前先调好节气盘与定更盘。由于一年之中不同的节气使起更时间、更间长短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通过定更盘和节气盘起调节作用。每夜起更和亮更都敲108响,亮更结束后,通过人工使打更的滚轮恢复至原处,以便次晚照常打更。更钟通过精确的机械结构将中国传统的夜间计时方法应用在钟表上,这是清宫造钟处的创造。此钟为清宫造钟处的代表作品。

北京故宫建筑主要特点

北京故宫建筑主要特点 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自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建筑(建筑学)在拉丁文中的涵义是巨大的工艺,说明建筑的技术与艺术密不可分。故宫正是一个巨大的建筑艺术瑰宝。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正是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造型美。下面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欣赏故宫建筑艺术的造型美。空间,是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建筑主要通过创造各种内外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巧妙地处理空间,可以大大增强建筑艺术的表现力。 故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故宫总体分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后寝两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其中太和殿是故宫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结构殿宇。北半部则以乾清宫、

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殿、皇极殿等,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与后妃、皇子和公主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由天安门、端门、午门的前序、太和门的过渡、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潮、再经过乾清门的过度到乾清宫的高潮,最后以御花园结尾几个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形体,主要指建筑物的总体轮廓。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现存房屋8700余间。四周环绕高约10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城墙四周各设城门一座,南面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故宫整个建筑空间变化丰富,体量雄伟,外观壮丽,有主有从,显示出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宏大气势。比例,主要是指巧妙处理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建筑中长宽高的比例,凹与凸的比例、虚与实的比例等,都直接影响到建筑美。 故宫整体建筑的比例和谐令人赞叹。以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最显著的特征——屋顶形式为例,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的屋顶就各不相同。太和殿则是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角攒尖顶,保和殿则是重檐歇山顶。不同屋顶形式的运用,除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外,也使这三座紧密相连的宫殿,在建筑形象上通过明显的对比而显得更加鲜明。尤其故宫的四座解楼,其屋顶结构更为复杂、奇巧,各部分比例谐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别致,从而成为北京故宫的象征。

故宫博物院地下文物库

故宫博物院地下文物库( 二期工程)空调及 自控系统设计 北京清华人工环境工程公司李瑛金久 提要北京故宫博物院地下文物库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地下恒温恒湿收藏库。除介绍了二期工程空调系统的设计外, 着重介绍了该库的环境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采用了国内开发的RH 微机自动控制系统。 关键词空调系统恒温恒湿分布式微机控制系统 1 建筑概况 地点: 北京故宫博物院西华门内; 构造: 浅埋钢筋混凝土结构; 面积: 建筑面积16 000 m2, 其中地下库房空调面积10 663 m2; 层数: 地上出入口一层; 地下库房三层共81 个库房, 单库面积144 m2。 2 空调设计 本工程室外设计参数采用北京地区设计气象参数。根据收藏文物的不同要求, 室内温湿度设计参数见表1。 本工程为故宫地下文物库二期工程, 其所处位置及使用要求均与一期工程大致相同, 采用整体柜式空调机组集中空调方式满足库房的温湿度环境要求。空调机房及库房 全部设在地下, 而控制室则在地面。一期工程( 该项目设计获建设部一等奖) 1990 年竣工以来运行状况良好, 库内温湿度达到设计要求, 特别是湿度控制很好。因此二期工程空调系统设计与一期基本相同。 二期工程面积约为一期的 3 倍, 共分两个库区, 地下三层库房空调系统分设 6 个系统。空调机房设在地下两个库区交接处, 与库房隔离设置, 分为上、下两层, 共3 个机房( 1~ 3# 机房) , 其中1# 机房满足首层库房空调要求, 2# 机房为中层库房服务, 3# 机房供地下三层库房。根据一期工程使用情况, 空气处理设备仍采用日本日立整体柜式水冷机组。每个系统选用3 台设备( 两用一备) 。库房层高2. 8 m, 均不设吊顶, 每个系统的送风量按每个单库换气次数不小于4. 5 h- 1 考虑, 由于库内平时无人停留, 新风量控制在10% 左右。 各单库送风方式采用上送上回, 送风口为铝合金双层百叶风口, 回风口为铝合金单层百叶风口。送风干管敷设在走廊吊顶内,回风干管则利用外墙内侧夹壁上部的建筑风道。送风干管在机房内均设消声弯头, 设备出风口设软接头, 静压箱内衬5 mm 聚氨酯泡沫吸声材料, 机房内不设回风风管, 以满足消声隔振要求。

故宫已提交文物受损事故调查报告

[故宫已提交文物受损事故调查报告]目前故宫博物院已将事故的调查报告提交给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上午追访文化部:故宫昨日已提交报告文化部相关部门今天上午证实,昨日,已收到故宫博物院的事故调查报告,但具体内容暂时不便透露,故宫已提交文物受损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发生在7月初,但工作人员表示,不确定当时是否收到事故通知,以故宫方面的说法为准。此前,记者从故宫博物院获悉,由于处理程序问题,事发后,故宫博物院并没有第一时间向文化部汇报。国家文物局已介入将给官方回应今天上午,国家文物局表示,近期将就故宫文物受损一事给出官方回应。有关人士称,目前国家文物局有关业务部门已经介入故宫哥窑瓷器受损一事,并已经向故宫博物院了解了相关情况。不过,国家文物局是在故宫文物受损后第一时间获悉还是最近两天才知道,国家文物局新闻办的工作人员并未给出明确答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国家文物局将在近期就故宫哥窑瓷器受损一事给出官方回应,调查报告《故宫已提交文物受损事故调查报告》。现在这份回应的内容还不能透露,快的话也要下午才有可能出来,但具体的时间还不确定。该工作人员说。●律师说法未及时上报故宫要承担责任北京天依律师事务所的张生贵律师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应根据文物的级别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上报,故宫这次没能及时上报将要承担至少两方面的责任:即过失致文物损坏的责任和隐瞒不报的责任。具体追究可能会涉及行政责任、民事赔偿责任,如果事情比较严重,可能还要承担相关刑事责任。●法规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四十八条规定:馆藏一级文物损毁的,应当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核查处理。《国家文物局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管理办法》规定,国有文物事业单位应当在知道突发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如发生一级文物丢失或者损坏等情形,县级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2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同时向国家文物局报告。●关于故宫文物根据国家规定,珍贵文物分为一、二、三级,故宫博物院又把一级文物具体分为一级甲、一级乙。故宫博物院共有63件哥窑文物,其中57件是一级品,包括一级甲和一级乙。受损的宋代哥窑瓷器珍品青釉葵瓣口盘属于一级乙文物。故宫博物院官方资料显示,目前故宫博物院共藏有国家一级文物1797件,其中包括10件宋代哥窑精品。文/记者袁文李洁王南

故宫讲解总说概述

故宫博物院讲解内容总说

概况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世界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居住过明清两代24位皇帝,统治中国长达491年。其名称系借喻上天紫微星垣而来。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曾把天上的恒星分为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中央,位置永恒不变,因此成为代表天帝的星座。故而天帝居住的地方被称为“紫宫”。 天帝是至高无上的,而人间皇帝自称真龙天子,自然也是至为尊贵的。他们所居住的宫殿即被喻为上天的“紫宫”。皇帝为了维护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和保障自身的绝对安全,除了皇室成员、宫女、太监、警卫人员以及被召见的官员,其居住的宫殿是外人绝对不能涉足半步的禁区。因此,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宫殿既被誉为“紫宫”,又是禁地,故称紫禁城,清朝灭亡以后称为故宫。 故宫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724250平方米。最完整时期共有宫殿房屋1万余间,现存8707间,建筑面积155000平方米。整个宫城被10余米高,3428米长的高大城墙所环绕,城墙外是52米宽,6米深,碧波荡漾的筒子河。城墙四边各有一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四角是四座造型独特的角楼,这些角楼设计精巧,是俗称“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艺术杰作。 众所周知,古都北京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元明清三个大一统王朝的建都之所。元时称大都,已建有辉煌壮丽的宫殿。公元1368年,

明太祖朱元璋推翻了腐朽的蒙元王朝,元顺帝北遁草原。踌躇满志的朱元璋为向天下昭示一个崭新王朝的诞生,将国都定在江南六朝古都的金陵,现为南京。并下令大元帅徐达率军将元大都城内的元代宫阙拆除,以示灭其王气。并将大都改称北平,意为北方边疆安定,不受蒙古残余势力的侵扰,又派很有谋略的四子朱棣前往镇守,封为燕王。因朱元璋之长子皇太子朱标早于其父病故,1398年朱元璋驾崩后由朱标的长子、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即建文帝。朱棣不满,遂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后其统帅的燕军攻入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朱棣即位,改元永乐,即明成祖。但江南士大夫与朱棣心存芥蒂,貌合神离,且南京位于明朝版图的东南部,不利于天子对全国的统治,加上他留恋自己的“龙兴之地”——北枕燕山,西靠太行,东濒渤海,南瞰中原的北平。所以朱棣即位后不久即下诏将北平升为北京,以示其打算迁都北京之意。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下诏征集全国著名工匠10多万名,民夫100余万,从湖广、江西、云贵、四川、山西等地采集木料;在山东临清烧制墙体所用澄泥砖;在苏州烧制殿内铺地“金砖”;在北京房山开采汉白玉……正式营建北京宫殿。永乐十八年(1420年)腊月,历时14年时间北京紫禁城终于建成!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朱棣率百官正式由南京迁都北京。 紫禁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与智慧的结晶,多少无名英雄为之付出了汗水乃至生命,光采集木料一项,《明史》中即有民夫进山伐木:“入山一千,出山五百”之说,可见伤亡率之高!紫禁城建设中有两个人的名字不可不提,一个是负责工程管理的朱棣亲信太监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1 故宫博物院 教案+实录-非常好

11*故宫博物院 文本分析:本文由四份阅读材料构成。材料一介绍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故宫的热爱与赞颂之情;材料二介绍了故宫因火而遭毁坏,后又修复的过程,具体介绍了梁九是如何克服困难完成重建太和殿的工作的,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和技艺;材料三是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上的一幅截图,向游客简单介绍了故宫,并介绍了去故宫博物院参观的方案;材料四是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材料虽然多,但是给学生提供了两种不同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来选择阅读材料,因为在本单元的前两课中已经进行过类似的阅读训练,所以本课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故宫的建筑群非常复杂,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握故宫的整体面貌。同时,本课不仅仅是描述了故宫的建筑、布局,更体现了中华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点。 教学目标: 1.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 2.了解事物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感受材料一详略得当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3.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4.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择对应的阅读材料。 教学重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体会材料一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提取文本主要信息;学会从纷杂的材料中选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 过渡: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去过北京的同学都参观过哪些景点?没有去过北京的同学如果有机会去那儿,又想去参观哪些景点呢?(同学们自由发言)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或想法,大家应该发现了一点,不管是去过的同学,还是

《北京故宫文物的保护与作用价值》

《北京故宫文物的保护与作用价值》 xx年,故宫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合作编制的《故宫保护总体规划》面世并征询意见。《规划》的保护对象为故宫及其产权归属单位,包括紫禁城、端门、大高玄殿、皇史宬和稽查内务府御史衙门,共5处明清皇家建筑群,总占地面积为106公顷。规划范围与故宫的世界文化遗产缓冲区,即故宫周边区域等同,预计于2025年实现目标。 故宫以1500万人次的年接待观众数量,位居世界所有博物馆和世界文化遗产之首。自xx年6月13日起,故宫试行每日限流8万人与实名制售票。 xx年8月22日,故宫在京宣布养心殿研究性修复项目科研课题全面启动。养心殿研究性修复项目是中国首个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的综合研究性修复项目,故宫博物院将以此项目为契机,通过机制创新,建立文化遗产修复的科学规范,在国内创立文物修复与保护的典范。 博物作用 故宫博物院的创立,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民主革命的又一胜利,是对复辟势力的一次致命打击;其二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业绩。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10日举行故宫博物院成立典礼。 博物馆是以文化教育为目的,收藏、研究、展示和保存实物的机构。将作为君主法统象征和仅供皇帝观赏享用的珍贵文物,变为全民

族的共有财富。故宫博物院成立时,就制定了《故宫博物院临时理事会章程》。 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了《故宫博物院组织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博物馆的法律,后来又颁布了《中华民国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条例》。这两份文件在故宫博物院的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博物院已由草创走向成熟,也是中国博物馆事业走上正轨的开端。 遗产价值 xx年,北京故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组织对故宫的评价是: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故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使人们对故宫古建筑价值的认识有了深化。故宫所代表的是已经成为历史的文化,而且有着宫廷文化的外壳,同时它却代表了当时的主流文化,经过了长时期的历史筛选和积累,当然不能简单用封建落后来概括。故宫和博物院不是毫不相干或对立的,而是有机的统一,相得益彰。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可看到,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宫廷文化博物馆等特色,并且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原状陈列基本原则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的多样性,从世界文化遗产的角度,人们努力挖掘和认识故宫具有的突出的和普世的价值。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及教材解读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及教材解读 【教学内容】 统编六上第三单元第11课。 【教学目标】 1.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内容阅读。运用速读全文、提炼信息、厘清顺序、梳理内容等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一——“为家人设计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2.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内容阅读。运用提炼信息、创造性复述等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二——“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教学流程】 一、回顾导入,初涉故宫 1.回顾本单元习得的阅读方法。(师生回顾,师把纸卡贴在黑板上。) 同学们,有目的地阅读,最重要的是——“根据目的,关注不同内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法”。(板书:目的内容方法)

通过前两课《竹节人》和《宇宙生命之谜》的阅读,我们学到了这些方法:提取信息,梳理内容;筛选信息,圈画词句;厘清顺序,复述故事。 今天,我们将用学到的这些方法、妙招,开始《故宫博物院》的学习。(板书课题:故宫博物院) 2.出示故宫博物院的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说说你对故宫博物院的了解。(通过这个话题让学生在记忆库里搜寻对故宫博物院的大致印象。) 3.出示材料一第一段文字: 在北京城的中心……有近六百年历史了。 (1)指名朗读。 (2)提取信息后谈感受。 (这段话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和地位…… 读了这段文字,我感受到了故宫博物院的宏伟……) 二、梳理信息,探路故宫

1.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形式上的特点:课文由四则材料构成,第一则材料是篇说明文,第二则是史书上的一个小故事,第三则是故宫博物院的参观方案,第四则是故宫博物院的平面示意图。 快速阅读课文,用“提取信息,梳理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处理信息。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出示相应图文。 指导要点: 材料一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能。 “主要建筑和功能”介绍:教师出示平面示意图表示几大区域——三大殿、后三宫、东六宫、西六宫,目的是辅助学生,让其对故宫博物院有更立体的了解。 “布局”特点: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来提炼重要信息,如文章最后一段就提到了故宫博物院的布局特点。 3.师引导小结。 教师出示四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故宫博物院原文

故宫博物院原文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500多年了. 紫禁城的城墙10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城墙外是50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7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1000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8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殿前广场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一片长方形小广场,西起隆宗门,东到景运门.它把紫禁城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前朝".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报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乾清宫后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后面是坤宁宫.坤宁宫是皇后宫,也就是皇帝结婚的地方.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

故宫博物馆藏玉玺印

皇后之宝,通高10cm,纽高6cm,印面 14×14cm,重1800k。 金质,交龙纽,附系黄色绶带,满汉 文篆书。 清朝对皇后之宝有严格的规定,据《大 清会典》载:“皇后金宝,清、汉文玉筯 篆,交龙纽,平台,方四寸四分,厚一 寸二分,用三等赤金五百两。宝盝高七 寸八分,方八寸;宝色池,高二寸,方 四寸八分,均金制。外椟绘凤文。”制作 亦有严格的程序,首先由礼部依据成例 奏报皇帝,然后由造办处制成印样,手 写宝文,呈皇帝御览。皇帝钦定后,再 由礼部发印样于铸印局,铸印局官会同 内务府官于造办处祭炉监造。铸造完毕 后交广储司银库以待镌字。镌字时,由 钦天监选择吉期,礼部奏报批复,届时 把宝印送至内阁,在内阁大堂行礼后, 按内阁翰林院预先撰发的宝文镌刻,竣 工后,收存内阁大库,待行礼时提用。 最后再由工部办理制造宝盝、印池等一 应物件。 皇后之宝作为皇后身份的证据,只有 在举行了相应的册封礼之后才有效。经 过册封程序后,宝玺便被置于皇后宫中, 以证皇后的身份和地位。 清二十五宝为清代乾隆皇帝指定的代表国家政权的二 十五方御用国宝的总称。 乾隆以前,御宝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乾隆初年,可称为国家御宝之印玺已达二十九种三十九方之多,且因有关文献的记载失实,用途不明,认识错误甚多,造成混乱状况。针对这种情况,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对前代皇帝御宝重新考证排次,将其总数定为二十五方,并详细规定了各自的使用范围。这二十五方御宝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皇帝之宝二方、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钦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重新排定后的二十五宝各有所用,集合在一起,代表了皇帝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各个方面。 乾隆十一年厘定之御宝的宝文,除青玉“皇帝

国立故宫博物院古文物及艺术品管理办法

【法规名称】国立故宫博物院古文物及艺术品管理办法 【颁布部门】 【颁布时间】2004-05-06 【正文】 国立故宫博物院古文物及艺术品管理办法第1 条 本办法依据国立故宫博物院(以下简称本院) 组织条例第二条本院掌理事项之规定订定之。 第2 条 本院古文物及艺术品(以下简称文物) 之登录、保管、维护、展览、摄照、出版、研究及宣扬,悉依照本办法之规定。 第3 条 本院各项文物,均应依左列步骤办理总登记,由登记组设置登录簿,为统制纪录,建立登记卡片,为明细纪录,并纳入资讯管理,俾便查考与研究。 一旧藏文物除由本院器物、书画、图书文献等处(以下简称各处) 分别保管维护外,由登记组根据有关资料,载入登录簿,为使各项文物有效存证,并编制藏品清册,分存各处及登记组,制作品名卡片,卡片附贴文物照片。 二新收文物,由登记组办理登录,摄照制卡建档,移交有关各处典藏保管。 三寄存文物经物主同意,得借出展览;亦得经由本院向外借展,其借出借入,统由登记组会同各处按规定办理,其办法另订之。 第4 条 文物库房之管理,应依照左列规定办理:

一文物库房分别装设电脑控制读卡机及普通锁两种,并以卡片及钥匙开门,其卡片及钥匙由本院主管处长指定适当人员掌管,并签报院长核定后实施。 二库房启闭,由卡片及钥匙掌管人员会同有关职员为之,惟读卡机须配合控制中心,电脑设定开放时间区(上班时间) 及管制时间(非上班时间,及例假日由控制中心管制) 使用,而库房启闭除控制中心应留有记录供查考外,另进出原由由掌管人员逐次作成库房日志,每日送处长核阅存案。 三非办公时间不得开库,如遇特殊事故开库,应由值夜值日或掌管之科长以上人员报请其处长准许后,通知控制中心将管制时区解除,再分别以卡片及钥匙开门,倘遇紧急事故得由控制中心会同掌管人员开启,惟事后皆应专案签报院长核备。 四开启文物箱件时,应有掌管工作人员二人及工友二人以上到场始得办理,并应详细记录工作情形,每日送处长核阅。 五凡因公务需要提取之文物,应当天送回库房,其因修补维护者不在此限。 六库内所存文物,除经常清点、整理、编目、展出及阅览,由主管处长通知掌管人员开箱办理外,如有特殊事故开箱,须签报院长核准。 七重要来宾要求参观库房或库藏文物时,须经院长核准,始得办理。接待特别观赏研究提取库藏文物办法另订之。 八库内所藏文物,应经常会同科技室作安全维护检查。 九院外人士不得进入库房;院内员工非因工作需要,亦不得进入库房。 一○库内严禁烟火,下班后并应关断照明设备之电源。 一一库房内文物箱之存贮、提件、归箱、签封等装箱工作,得在掌管人员严密监督下由熟练技工为之。 一二掌管人员对开箱、提件、归箱等之工作情况应予详确记录;主管处长并应作不定期抽查,以收监督之效。 一三如因掌管人员疏忽失职,致文物破损或遗失,应查明情节,依权责课以应得之处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1 故宫博物院(教案)

11 故宫博物院(教案) 11* 故宫博物院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故宫的建筑布局图,画出游览路线图。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顺序和说明方法。学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介绍复杂景观。 3.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重点 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的布局特点。学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介绍复杂景观。 难点 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1.字词教学 能根据注音认识生字,对于建筑物的名称可让学生预习时上网查找相关图片,了解相关建筑的特征。“鸣钟击磬”“迥然不同”等词语则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词典进行理解。 2.阅读理解 本文篇幅很长,涉及四个不同类型的材料,有故宫博物院的方位介绍、太和殿的由来、故宫博物院官网介绍、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这就需要学生有根据不同学习任务,提取、整合不同材料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3.表达运用 通过深入分析、整理四个材料的不同信息,可以形成自己对故宫博物院的了解与认识。并把了解与认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语言,可以在游览故宫的时候进行讲解,这是语文工具性的表现。

1.预习提纲 课前熟读课文,充分了解文本出示的四个材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同学们去过故宫吗?里面有什么呢?请去过的同学介绍一下。 2.介绍故宫。(课件展示,学生朗读) 故宫,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近600多年的历史, 在这前后六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对国家实行统治。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结构宫殿建筑群。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事实上,中国的故宫博物院一共有两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两者均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此外,还有1986年在沈阳故宫的基础上建立的沈阳故宫博物院。 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恢宏气势吧!(板书课题:故宫博物院)(齐读) 【设计意图】 本篇文章为略读课文,没有课后题和要求会写的字。只用粗略地读,了解课文大意即可。 二、明确任务,找到方法 1.同学们,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生1:文章篇幅特别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