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发展战略)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20年(发展战略)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20年(发展战略)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20年(发展战略)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

(征求意见稿)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一一年一月

目录

序言 (5)

一、“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需求 (6)

(一)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顺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6)

(二)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抓住战略机遇期促进我省产业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 (7)

(三)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 (7)

(四)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8)

二、产业发展基础及面临的挑战 (9)

(一)产业发展的基础 (9)

(二)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8)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9)

(一)指导思想 (19)

(二)基本原则 (20)

(三)发展目标 (21)

四、产业发展重点与产业布局 (23)

(一)产业发展重点 (23)

(二)产业布局 (38)

五、重大工程 (40)

(一)产业链打造工程 (40)

(二)重大应用示范工程 (50)

(三)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51)

(四)重点企业培育工程 (52)

(五)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52)

六、政策保障措施 (53)

(一)转变观念,加强组织领导,促进体制机制创新 (53)

(二)加大财税金融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54)

(三)积极培育和开拓市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55)

(四)创新人才培引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57)

(五)加强国际合作,提升产业国际竞争能力 (58)

(六)加强规划的组织实施 (58)

附件一: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重大工程汇总表59附件二: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重大项目汇总表62附件三: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表63

序言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把握发展契机,抢占经济科技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掌握主动权,国家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引领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决定我国未来国际地位的重大战略举措,制定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8%。

“十二五”是我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培育和发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我省破解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核心竞争力不强、资源消耗大、环境压力大等深层次矛盾,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实现产业的结构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国

家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战略,与国家战略充分衔接,结合云南省现有资源、技术和产业发展基础,现阶段选择生物、光电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为此,制定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发展方向与目标,部署发展重点和重大工程,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云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需求

(一)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顺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对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将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我国正处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过多年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部分领域的科技水平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新兴产业发展市场空间巨大,具备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人才和物质基础,有能力掌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国家已明确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家战略,并将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科技实

力和综合国力,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省应顺应新的形势与要求,把握发展契机,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更加重视新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抓住战略机遇期促进我省产业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

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尤其是桥头堡战略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把握形势,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引入国际创新资源,大力拓展技术转移和产业转移,深度开展科技和产业国际合作,提升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化水平,更高层次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把云南建设成为对东南亚、南亚国家产品和技术出口的重要基地;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其它产业和就业的重大带动效应,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跨越发展。(三)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

当前,我省仍然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因此,必须抓住发

展战略新兴产业的有利时机,结合云南实际,部署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找准产业发展突破口,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产业发展路径,做大做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实现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重要作用。

(四)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2009年,我省GDP总量达6168亿元,但云南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经济产业结构单一,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弱,资源型产业比重大,产业规模和水平与国内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差距,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也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粗放的增长方式引发的资源能源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污染的不利影响日益严峻,使我省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的双重压力,必须把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的消耗转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持续发展。通过大力培育和发展低消耗、高效益、少污染、知识密集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战略引擎,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形成新的产业增长极,保障我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起点构建我省产业体系,掌握我省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主动权,辐射带动一批关联产业发展,形

成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集聚,提升云南在未来发展中的综合竞争力和战略地位,引领云南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发展基础及面临的挑战

(一)产业发展的基础

1. 工业发展水平和效率进一步提升,特色和优势产业领域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经过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不懈努力,我省工业现已形成以烟草及配套、能源、医药、冶金、信息、建材、化工、机械制造、农特产品加工、造纸等为重点,涵盖39个行业的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见表1-1)。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部署了调高烟草、电力和冶金三个主导产业,调强新能源、光电子、新材料和生物产业等四个新兴产业,调优煤炭、化工、建材、轻工等传统产业,调精机械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服务业,大力推进绿色制造,构筑现代工业体系的战略任务,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经济的发展。“十一五”期间,我省围绕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和企业,攻克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

表1-1 2008年云南省重点产业规模一览表

特色和优势产业领域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我省烟草种植、加工和装备技术水平,大型精密机械制造、物流自动化设备、大型铁路养护机械等领域的技术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铜、铝、铅、锌、锡等有色金属及稀贵金属采、选、冶技术和装备水平及产业规模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烟草、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油菜等一批我省自主培育的粮经优良品种在省内及东南亚国家得到大面积推广种植;鲜切花新品种数占全国90%以上,花卉新品种研发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对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

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 产业发展政策和环境条件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期间,针对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云南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云南省“十一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纲要》、《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条例》、《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决定》、《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决定》、《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意见》等政策、法规和规划,使我省长期以来支柱产业单一、装备制造业发展滞后和生物、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不快等问题得到逐步解决,为进一步加快云南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园区蓬勃发展,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昆明国家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昆明国家光电子材料及产品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玉溪高新区、楚雄高新区、大理经开区、曲靖经开区、云南海归创业园、云南文山三七药物产业园区、云南国际林产业园区、云南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一批独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发展势头良好,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产业

基础和配套条件。

3. 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云南省委、省政府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近年来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目前,我省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4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7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4个(见表2);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已达到672家,全省已有251家高新技术企业。“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新增专利申请量16300件,新增专利授权量8720件,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3%和20.62%;我省已形成了面向全省、覆盖各个学科领域、个体选拔与团队培养相结合、培养与引进并举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引机制,具有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创新创业环境。

表1-2我省现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情况单位:个(家)

4. 六大产业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生物产业我省具有丰富的物种资源,是全球生物物种高富集区和世界级的基因库,物种数约占世界物种的10%,天然药物资源占全国51%,微生物种类占全国已知种类的60%以上。西南野生种质资源库、国家昆明高等级生物安全灵长类动物实验中心及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产业研发平台和基地的建设,为生物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植物化学药、植物提取物、疫苗、生物制品、实验动物等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技术水平和比

较优势,涌现了一批以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2009年,云南生物医药实现工业总产值121.5亿元,花卉产业实现总产值201亿元,生物产业已成为我省发展速度最快、带动作用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

光电子产业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红外及微光夜视、光机电一体化设备、太阳能电池等为主导,半导体照明、OLED 等产业为补充的光电子产业发展格局。其中,红外热像系统已形成从材料到整机生产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微光夜视产品在国内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光伏产业、光机电一体化设备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半导体照明、OLED等一批新兴领域快速发展。培育了北方夜视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天达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昆船物流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云南北方奥雷德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玉溪蓝晶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冶金集团昆明冶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以“省部共建”昆明光电子产业基地和昆明国家光电子材料及产品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据初步估算,2010年全省光电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0亿元。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我省装备制造业起步较早,具有良

好的产业发展基础。铁路养护机械、空港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矿冶成套设备、电力设备、轿车用柴油发动机等六个领域技术领先、特色明显、行业地位突出。“十一五”以来,全行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均保持20%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拥有沈机集团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大型精密卧式加工中心、数控坐标镗床、数控重型回转工作台等产品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具有自动分拣功能的全系列行李处理

装备,打破了我国中型以上机场行李处理系统依赖进口产品和技术的制约;大型铁路养护机械产能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拥有国家电气化铁道牵引变压器生产基地;自主研发的D19TCI、D25TCI电控共轨柴油机,作为轿车柴油化理想的配套动力,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建有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个,国家级及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行业直属科研院所4个,建成了全国机械工业高原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500千伏级超高压输电线路试验基地。

节能环保产业在节能产业方面,云南省部分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居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在环保产业方面,截止2009年底,全省专营或兼营环保产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共计226家,从业人数超过10万人,年产值102亿元。

全省节能环保研发水平在冶金、化工、建材等资源型产业方面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建有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工业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省部级冶金节能减排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昆明高原湖泊研究中心、清华—阳光节能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研发平台,开发了一批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的节能环保技术、产品和装备。在电解铝、钢铁烧结余热发电、大型硫酸装置低温位热能回收利用、工业烟气低浓度SO2治理回收、烟气脱硫脱硝及资源化利用、冶炼烟尘重金属防治及回收、贵金属稀土基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柴油机(车)尾气壁流式微粒捕集器(DPF)净化和处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烟草废弃物利用等行业或领域的节能环保技术处于全国先进水平,部分关键与共性技术已经得到示范与产业化。此外,全省拥有一批工业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生态产业园区、清洁能源示范县、国家环保装备基地、云南资源环保科技创新园等产业发展平台,为企业聚集及产业集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新材料产业我省有色金属、稀贵金属等矿产资源储量均居全国前列,全省已发现矿产品种143种,查明资源储量86种,其中61种矿产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10位,有色金属资源在国内资源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10种主要有色金属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目前,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

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企业中心4个、国家级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中试基地1个,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6个(见表3)。我省拥有发展新材料产业的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已建有昆明国家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临沧国家锗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红河国家锡基材料产业化基地及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09年,云南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0亿元,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新材料领域重点企业。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排名第五、中国最大的贵金属二次资源开发、贵金属材料生产企业,产品涉及贵金属高纯材料、特种功能材料、信息功能材料、环境材料、汽车尾气催化功能材料五大领域。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已形成技术领先、结构合理、配套能力强的10大类产品系列,近500个规格品种,2.7万吨/年产能规模。云南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首次采用连铸连轧技术制造高速铁路用铜银合金、铜锡合金导线,达到欧洲同类产品技术指标,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已用于国内多条电气化铁路,占全国市场份额50%以上,已研制出20多种规格形状的铸铜新材料电机转子,试制出我国第一台高效节能铸铜转子电动机。此外,云南在铅锡合金制备技术改造开发的锡基合金多级真空蒸馏技术及装备新技术、钴酸锂和锰酸锂动力电池新材料制备技术、高纯稀散金属和锗、铟半导体材

料等的生产技术等领域均具有较好的基础,为云南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产业基础。

新能源产业我省具备较好的发展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的资源基础。太阳能辐射资源丰富,年辐射能量相当于731亿吨标煤,风能总储量1.22亿千瓦,生物质能原料种质资源居全国之首,全省可用于生物柴油原料种植的土地资源面积为1389万亩,全省农村户用沼气保有量达250万户,位居全国第四。2008年,我国首个高海拔地区风电场—大理磨山风电场并网投产,装机容量4.8万千瓦。2009年已规划可建23个风电场,装机容量387万千瓦,规划到2020年建成38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约380万千瓦。我省在太阳能热利用系统集成技术领域具备世界领先水平,制定了太阳能热水器国家检测标准,2009年,全省安装太阳能热水器800多万平方米。我省已建有56个村级集中供电光伏电站建设,总装机容量超过350万千瓦。昆明石林总装机容量为166兆瓦的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正在建设中。以云南天达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为代表的企业和研究机构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储备。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拥有一批生物柴油领域专利技术。全省已建成小桐子种植基地130万亩,云南神宇新能源有限公司拥有省内第一条6万吨/年生物柴油生产线。以地沟油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由国务院于2010年10月10日以国发〔2010〕32号文下发公布,内容共分八方面,使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用20年达世界先进水平。 当前,晶体硅材料(包括多晶硅和单晶硅)是最主要的光伏材料,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型煤化工以生产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的产品为主,如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乙烯原料、聚丙烯原料、替代燃料(甲醇、二甲醚)等,它与能源、化工技术结合,可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 产能部分 煤化工: 国内:在2015年9月10日举办的2015国际煤化工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指出了煤化工行业盲目投资热下潜在的过剩风险。 据中国石化联合会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开展前期工作或规划的煤制烯烃项目有53个,产能合计约3300万吨;煤制油项目7个,产能合计约139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19个,产能合计约470万吨;煤制天然气项目18个,产能合计约740亿立方米。如果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将消耗煤炭约4.29亿吨,煤制烯烃产量将远远超过国内市场需求。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煤炭工业发展形势及?十三五?展望》指出,?十三五?期间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煤炭行业仍将面临中高速增长常态化、能源需求强度下降、能源结构低碳化发展、煤炭开发和利用环境制约增强等不利因素影响,预计2020年我国标准煤需求量达到45亿-48亿吨。化工行业煤炭需求增速持续放缓,将维持3.5亿-4.5亿吨的煤炭转化规模。煤化工行业在中国面临着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新型煤化工领域的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天然气和煤制乙二醇的示范项目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在合理安排煤化工产量与节能减排相结合的前提下,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十二五?期间煤化工总投资接近7000亿元,未来5年中国煤化工市场将稳步快速发展。煤化工投资项目将逐步运作。预计到2020年,煤制油和煤制气的年产能将分别达到4000万吨和2800亿立方米,煤制烯烃产能也将达到4100万吨。 内蒙古: ?经过‘十一五’及‘十二五’ 期间一大批煤化工项目的建设,可以说,内蒙古煤化工产业发展在全国崭露头角,现代煤化工示

1.培育新兴产业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大

培育新兴产业是提高国家竞争力 的重大战略 ——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的思路和政策之一 陈清泰 核心提示: 一、产业结构升级势在必行。 二、现阶段中国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三、我国进入了创新活动的活跃期,在一些领域到了产业化突破的“临界点”。 四、培育新兴产业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 五、产业升级需要经济驱动力。 全球金融危机以强大的力量催生了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于面临增长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国,是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出全面部署的同时,提出了发展新兴产业的重大战略。发展新兴产业的提出,是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一次飞跃,得到了各地和企业的积极响应。现在,就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的思路和政策,尚有一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 一、产业结构升级势在必行 我们顺利走过了经济起飞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缺乏技术、缺乏资金、缺乏市场,但有相对充裕并廉价的资源、相对较大的环境容量和“无限供给”的廉价劳动力。主要依靠相对充裕和廉价的资源优势我们顺利地实现了经

济起飞。在进入投资和出口导向阶段后,很快迎来了加入WTO 带来的机遇,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出口超常规增长,吸收了大量过剩产能,使我国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之一。但是,要素低成本不可能永存,资源依赖型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现在我国正处于向创新导向的发展阶段迈进的重要关口。从国际经验看,这是经济发展阶段升级最难过的一道门槛,不少国家在这个阶段步伐放缓、甚至停滞了。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央就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收效尚不理想。由此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矛盾:一是已经变化了的生产要素结构与传统增长方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如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但资源密集领域的投资热情依然很高。智力型人力资源优势上升,但没能被充分利用等;二是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足以支承日益庞大的经济规模。如很多产业大而不强,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虽然产业规模很大,但在技术和价格等方面缺乏话语权等;三是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使改善经济结构的目标难以实现。如投资效率呈递减趋势,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比逐年下降,投资与消费失调、内需与外需不合理等;四是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终将过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产业向西班牙、亚洲四小龙转移,而90年代之后又从这里向中国大陆等国家和地区转移,周期大约为25年。对于中国而言,外资大规模进入已经有20年,还有多大空间,还可以延持多少时间?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完整版

全国化工科学技术大会资料之二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 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二O—O年十月

目录 一、行业概况 (1) 二、行业科技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1) 三、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分析 (14) 四、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及重点任务 (16) (一)指导导方针 (16) (二)总体目标 (17) (三)重点任务 (18) 五、技术重点方向 (22) 六、政策措施 (39)

前言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 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快速发展,目前全行业总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油和化工 大国。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 别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行业长期积累的矛盾日益凸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使我国率先实现 经济回升向好,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证明,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 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 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做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至45%。这些都对行业的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 “十二五”期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攻坚阶段,是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从“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 转变”的关键时期。制定并组织实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 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调整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增强行业竞争力,推动行业稳定较快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纲要》在总结“十一五”我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分 析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行业发展面临的科技需求基础上,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总体要求,充分吸纳《我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研报告 罗河镇人民政府:汪金龙 当前,全县上下正紧紧围绕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进行大讨论,推进“十大工程”落实。为加快“十大工程”建设,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县政协要求我们结合联系工作、本职工作,围绕“十大工程”进行深入调研,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为此,我按照县政协统一要求,认真研读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县“十大工程”精神,并结合从事的工作,走访调研了相关企业,现就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谈一下肤浅的认识和理解。 一、推进新兴产业发展,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和突破口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我县形成了以大地熊、龙磁、恒泰活塞、联众电子、同大汽配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这些企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下一步应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并推进好吉星照、恩度等企业的发展,争取形成产业链。县委王书记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强调,“十二五”期间我县要在大力发展矿业经济的同时,继续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注重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实现产业转型的新突破。

如何实现产业转型的新突破,就是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用更加开放的理念,培育和扶持新兴产业。实际上农产品加工里面也有高新技术,培育好了也可以成为高新产业,我们发展高新产业里也包括农产品加工。如,广西恩度到我县投资的项目,就是把传统农产品嫁接高新技术以后形成一个新产品,开创以大米为原料进行深加工的功能性饮料新兴产业。另外,我县为发展现代农业,在郭河、同大两镇建立了台湾农民创业园,是目前大陆29家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之一。2011年12月份、2012年1月份,先后获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台创园以优质稻米、家禽水产养殖为主导产业,融农产品加工物流、精品果木花卉、新农村建设、休闲观光旅游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台创园从规划、功能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发展新兴产业的决心和措施,是一个成功的典型。 二、推进新兴产业发展,要细化优惠政策、完善支持措施、强化政策的可操作性 全国有很多成功的实例,如深圳的“三来一补”模式,就是发展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两头”在外;昆山模式,就是利用靠近大城市的科技、人才优势,紧盯某一个区域进行招商,主要是紧盯台湾;新余模式,就是产业转型升级,主动地盯着新兴产业去招商,搞单晶硅、多晶硅,把“钢城”成长为“硅城”。

《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思考》考试答案

考试标题《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 思考》试卷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10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 100 分, 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思考》 倒计时47:27 您的得分:93.33!恭喜,您通过了《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思考》的考试! 一、判断题(10 道) 1. 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正确 错误 2.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 正确 错误 3.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邓小平同志定下的方针() 正确 错误 4. 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等的融合和突破催生了新兴产业() 正确 错误 5. 全球范围内,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等正在兴起() 正确 错误 6. 我国的工业化当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正确 错误 7. 绿色能源革命是中国率先提出的() 正确 错误

8. 生物技术将引发农业、工业、医药等领域的深刻变革() 正确 错误 9. 转基因技术由于未知危险要全面停止在农产品上的使用() 正确 错误 10. 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已经成功首飞()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10 道) 1. 在16—17世纪,()在造船、金融及贸易等领域远比英国具有优势 A. 荷兰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2. "连接美国:国家宽带计划"目标是至少()亿美国家庭将拥有可承受的100Mbps实际下载速度以及50Mbps实际上传速度 A. 0.5 B. 0.75 C. 1 D. 1.5 3. 20世纪60年代,()政府重点扶持和发展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器件、汽车、造船、数控机床、化纤、钢铁等产业,完成了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赶超 A. 日本 B. 韩国 C. 台湾地区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关于新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新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新兴产业进展调研报告应该要在怎么写,你们知道要怎么入手吗?下面是小编为大伙儿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对于新兴产业进展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加快哺育和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着眼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又着眼于以后可持续进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仔细贯彻中央决策,密切结合安徽实际,进行了具体部署。在哺育和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XX市敏锐感知机遇、主动抓住机遇,充分用好机遇,进行了领先探究,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走上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展之路。 目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围界定要紧是方向性的。中央从全局动身,提出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创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地则依照自身实际,分别提出了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可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具涵盖范围很广的概念,但推断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具体的标准,要紧是三条: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进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 合胖的实践表明,关于一具地点来说,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仅有概念上的认识和良好的愿望是远远别够的,关键在于主动作为,付诸行动。近年来,合胖坚持把中央的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具体化,依照自身的优势和基础,提出了重点进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创造、生物制药、公共安全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此,既幸免了从概念到概念,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也使我们提出的产业指向有坚实的基础,而且经过努力可以做到。并且能够看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少方面也是基于合胖的现实基础,又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一、合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展成效及其深远妨碍 合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展,是科学进展、跨越进展、和谐进展、绿色进展的生动体现,别仅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且为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打牢了坚实支撑,为更长阶段更高水平更好效益进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在产业进展初具规模的并且,打造了一批优势产业。据统计,2xxx年全市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044.58亿元,增长37.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7.7%,占全省总量的37%;实现增加值311.2亿元,增长26.8%,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9.6%,占全市gdp的11.5%。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新能源、节能环保和高端装备创造业,分别增长74.5%、50.4%和40.8%。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规模均居全省前列,新型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产业确立了在全国率先的优势。其中,新型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两大产业有望在十二五成长为双千亿产业。 (二)在集聚效应差不多显现的并且,涌现了一批优势企业。据统计,xxxx年全市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企业总户数824户,占全市规上企业总户数的39.4%。其中90%以上集中在三大国家级开辟区和各县区工业园,集聚效应差不多显现,涌现出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规模较大、能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的龙头企业(企业分布事情如下表)。目前,高新区形成了以赛维ldk、晶澳新能源、阳光电源、美亚光电、四创电子、科大立安、英科智控、安科生物等为代表的太阳能光伏、量子通信、智能家电、新材料、公共安全和生物产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经开区形成了以江淮汽车、捷敏电子、芯硕半导体、国晶微电子、杰事杰、熔安动力、合胖锻压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创造和新材料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站区形成了以京东方、鑫昊、彩虹、乐凯等为代表的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 (三)在凸显产业技术优势的并且,积存了一批率先技术。京东方六代线、鑫昊等离子是国内外平板显示行业两大技术的率先者;赛维ldk、晶澳、海润是国内外太阳能光伏行业拥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培育新动能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培育新动能 王忠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要是三块,第一个是讲三大支柱,第二是讲“四新”的思路,第三个讲五大产业。 一、战略性新兴企业成长的三大支柱 首先第一个是行业趋势加国家战略,加企业创新能力,是战略性新兴企业,或者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成长的三大支柱。实际上去年以来,我们对新常态下一些企业的组织形式,进行了调研。对国内几个城市的企业的隐形冠军进行了调研,发现了这些企业保持非常良好的势头,整个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很大,整个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但这些企业每年都保持20%到30%的增长。 经过分析,主要就得益于这三个叠加。第一个就是行业趋势,抓住了行业趋势;第二个就是抓住了国家战略;第三个就是在创新能力方面有比较大的提升。那么什么是隐形冠军呢?实际上最早的是德国的西蒙教授提出来,他认为世界上存在一些企业,行业排名是国内甚至国际的前三名,而且专注于某一个行业。但是不为大家所知,它的利润率是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且是保持高速增长。全球2700多家隐形冠军企业里面,德国有将近一半,德国占了将近一半,实际上对德国整个经济的竞争力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包括它在人均出口和人均专利方面,是处于世界第一位的水平。实际上我们根据这样的一个思路,得出这样的三大支柱。 (一)行业趋势 第一个就是行业趋势,可以看得出来,这个企业、这个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一个是国外的需求,第二个是国内的需求和升级。 过去改革开放之初的,更多的是衣食住行,刚开始衣食住行属于一些服装企业、纺织企业,它们得到快速发展。然后随着升级以后,家电企业,包括随后的住房,随后的汽车行业,都比较快速增长。包括现在我们讲的文化、娱乐、休闲,这样的企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包括一些信息网络企业的快速发展,这是一块。 第二块,中国过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国外的需求,因为国外对我们这些产品的大量的进口需求,带动了沿海的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的大幅的增长。所以就如雷军所讲,“猪站在风口上边也会飞起来”。这就是讲抓住了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包括到2012年以后,工业速度第一次慢于GDP增长速度,服务业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因为对工业产品的需求达到了饱和以后,更需要一些精神服务方面的需求。这是大的趋势。 (二)国家战略 第二个就是国家战略。我们调研这几个城市的隐形冠军以后,发现这些企业从事的行业,比如涉及到汽车、轨道交通、节能与新能源、材料以及质量检测的科技服务业,都是国家过去大力支持的。比如说加入WTO至今,国家提出来轿车正式进入家庭,对汽车产业的快速增长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说轨道交通的各项战略,比如说国家2006年科技创新大会,包括这几年对科技创新的大量投入等等。这些国家战略的实施,对这些产业的发展取得重大的推动作用。这个领域很多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说南京有些汽车零部件企业,可能我们国家的整车方面水平还跟国外的一些新兴汽车行业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在一些零部件领域里面,我们取得了非常长足的进步。在风力发电的有些零部件方面,还有轨道交通,南京一家企业做轨道交通门的,号称是“轨道交通第一门”。实际就得益于当时个轨道交通的国产化战略,包括武汉有一家企业做新材料,做什么呢?做焊接材料,大桥、船舶上面做焊接材料,它的材料占到全球市场的百分之六七十以上,销售收入不高,一个亿,但是利润非常高。包括天津的一家检疫检测的机构,质量检测,它是依托于航天的一些基础。包括天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豫政办[2013]32号 【发布部门】河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3.05.03 【实施日期】2013.05.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 方案的通知 (豫政办〔2013〕32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落实。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对分工负责的工作进一步分解细化,制定具体措施,明确进度安排。涉及多个单位的工作,牵头单位要负总责,加强协调,其他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省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跟踪了解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并会同有关部门对相关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工作落实中的重要情况要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5月3日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方案 一、基本公共教育 (一)重点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多种方式并举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省教育厅牵头。只明确牵头部门的,其他有关部门配合,不一一列出,下同) (二)基本标准。执行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实施国家校舍建设、设备配置、师资配备、教学管理规范等标准。(省教育厅负责)(三)保障工程。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普通高中改造工程。(省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负责,列第一位的为牵头部门,下同) 二、劳动就业服务 (四)重点任务。全面提升城乡就业全过程公共服务能力,以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为重点服务对象,努力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供更完善的就业公共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五)基本标准。实施国家劳动就业公共服务机构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规范等标准。加强劳动标准体系建设。执行国家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等标准,加强劳动定额标准管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关于新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976287719.html,)/总结报告/调研报告 关于新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对于新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应该要在如何写,你们知道要如何入手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新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着眼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又着眼于未来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决策,紧密结合安徽实际,进行了具体部署。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XX市敏锐感知机遇、主动抓住机遇,充分用好机遇,进行了率先探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走上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路。 目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围界定主要是方向性的。中央从全局出发,提出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地则根据自身实际,分别提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可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广的概念,但判断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具体的标准,主要是三条: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

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 合肥的实践表明,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仅有概念上的认识和良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主动作为,付诸行动。近年来,合肥坚持把中央的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具体化,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基础,提出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公共安全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样,既避免了从概念到概念,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也使我们提出的产业指向有坚实的基础,而且通过努力能够做到。同时可以看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很多方面也是基于合肥的现实基础,又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一、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成效及其深远影响 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的生动体现,不仅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且为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打牢了坚实支撑,为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效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在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的同时,打造了一批优势产业。据统计,2xxx年全市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044.58亿元,增长37.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7.7%,占全省总量

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行动计划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行动计划 为进一步发挥科技先导作用,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局性和前瞻性部署,努力在若干重点产业领域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依据《江苏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江苏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育江苏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为目标,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瞄准产业前沿领域和高端环节,发挥科教与人才优势,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加强协同创新,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着力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重大战略产品,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着力打造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和集聚区,为发展创新型经济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坚强支撑,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奠定长远战略优势。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以重大技术突破为关键支撑,先导产业加快成长、优势产业加快做强、重点领域跨越发展的基本格局,关键核心技术拥有率明显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成为支撑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构建完善覆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建设8-10个部省共建的科教协同创新产业基地,建设30个产业技术研究院,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3%,新兴产业企业授权专利量占全省企业授权专利的比重达40%以上。 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纳米科技、生命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前沿领域产出规模实现“双倍增”,生物医药与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2万亿元。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1、实施产业技术突破计划。围绕战略性新兴业发展重大需求,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整体推进与重点领域跨越相结合,统筹布局一批重大科技专题,集成创新要素和资源,突破100项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重点突破一批抢占未来制高点的产业前沿技术、带动产业整体升级的原创性核心技术、在产业高端环节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技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引领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围绕技术突破,规划建设100个重大科技平台及若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创新平台,推动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着力构建覆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突出、服务功能完善的科技平台体系;加强科技计划与人才计划的有机衔接,省地联动,引进100个高端创新创业团队,重点引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团队、促进产业爆发式成长的 62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为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一系列挑战,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的各项任务。 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二是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 三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迈出坚实步伐,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四是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 五是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工资分配关系进一步理顺,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 上传者知盟网https://www.doczj.com/doc/976287719.html,

六是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十一五”时期,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实现较快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今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二是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加速推进和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全面实施,我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更加明晰、地位更加重要,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也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是我省坚持走以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四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应对危机和复杂局面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十二五”时期,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从外部环境看,国内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持续走在中部地区前列的难度加大;我省人均发展水平和人均公共服务水平低的状况没有改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任重道远,改善民生任务艰巨。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自身看,也面临许多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宁国经济新腾飞2011年10月26日至30日,省第九次党代会在合肥召开,张宝顺同志代表八届省委向大会作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和谐美好安徽而奋斗》的报告。站在“十二五”良好开局的历史新起点,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打造“三大强省”战略目标,为我们描绘出未来安徽的发展宏图。如何打造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力争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指标增速位居中部前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翻一番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实现经济强省建设目标,必须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我省工业化城镇化正处于中期加速阶段,蕴含着巨大发展空间和潜力。要着力增强中心城市带动能力,促进城市人口与产业同步扩张,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共进、互动发展。面对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我省传统产业优势日趋弱化,为此,必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经济增长转到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发展轨道上来。 如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宁国市实际,笔者认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世界新科技和产业的发展趋势,紧紧围绕国家确定的发展方向,面向宁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按照科技引领、优化布局、

重点突破、应用带动、市场主导的要求,以重大产业项目、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为载体,突出产业特色,扩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优势,提升产业水平,在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较强区域竞争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带动力量。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统筹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紧跟市场需求,创新和转变消费模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引导社会资源的有效投入。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和组织协调力度,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政策导向作用,形成市场、政府共同推进、统筹发展的整体合力。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集中优势、重点突破、率先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聚要素,集中力量,优先支持宁国市基础条件好、发展前景大、科技创新强的产业、企业和产品率先突破,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强优势,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和重要基石。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远近结合、科技为先、联动发展。将提升长远竞争力与支撑当前发展密切结合,在巩固、扩大新兴主导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先导产业,不断推进现有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升级。充分发挥我市民营资本相对发达的优势,进一步加快民营资本与高新技术的有效对接,推进“产学研”合作,营造良好用人环境,将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最重要驱动力。 作为有着良好工业基础的宁国市,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文档

国务院一重要决定解读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 定》解读 日前,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进一步了解《决定》的有关情况,近日,记者采访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一、请简要介绍《决定》制定的背景和主要过程?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日趋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现有发展方式的局限性、经济结构状况以及资源环境矛盾也越来越突出。2009年,我国生产粗钢5.68亿吨,水泥16.5亿吨,分别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3%和52%,绝大部分由我国自己消费掉了;一次能源消耗达31亿吨标准煤,是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7.5%。而同期我国的GDP只有34万亿元,约合4.7万亿美元,占世界GDP54万亿美元的比重仅8.7%,这种依靠大量消耗资源支撑发展的方式是难以为继的。我国目前以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20%的人口是了不起的成绩,但到

2030年,我国人口接近15亿,人均耕地面积要在目前1.38亩的水平上减少10%以上,保障粮食安全的压力不断增大。尽管我国近年来对节能环保高度重视,也取得了巨大成绩,但2009年全国七大水系劣五质类水质断面比例仍达18.4%,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居世界前列,大气污染、垃圾围城、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仍很严重。因此,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要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国际竞争优势,必须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加快培育发展物质资源消耗少、环境友好的战略性新兴产 业。 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加深了我们认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意义,同时也强化了我国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紧迫性。当前,主要发达国家为振兴经济、获取发展新优势,纷纷制定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加大投入支持,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危机后引领全球经济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宽带网络、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努力抢占新一轮科技经济竞争制高点。因此,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全球日趋严峻的能源、资源、粮食、环境、气候、健康等问题,也将决定一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vdΓ?ǔeê q

? ? q 8 ] ? @ q q) S??; Ф Ф9? ?e @ pJ?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