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说课稿】同底数幂的除法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说课稿】同底数幂的除法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说课稿】同底数幂的除法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说课稿】同底数幂的除法

浙教版初中数学

重点知识精选

掌握知识点,多做练习题,基础知识很重要!浙教版初中数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同底数幂的除法

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3章《整式的乘除》中的第3节“同底数幂的除法”第1课时《同底数幂的除法》,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几方面做简要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应用:

《同底数幂的除法》是第3章《整式的乘除》中的第6节“同底数幂的除法”第1课时的内容。在此前,学生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同底数幂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这为进一步学习《同底数幂的除法》做了很好的铺垫。《同底数幂的除法》是整式的乘法和幂的意义的综合应用,是整式的四大基本运算之一,这节课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要内容,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通过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使学生探究同底数幂除法法则。从而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整个数学设计流程突出以学定教,体现“设计问题化,过程活动化,活动练习化,练习要点化,要点目标化,目标课标化”的要求,将教学过程设计为有一定梯次的递进式活动序列。

2、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列简单代数式,会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代数式表示出来,并会进行整式加减运算和乘法运算,对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组)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虽然通过全等三角形、对称变换学习,积累了初步的理性思辨及推理论证经验,但思维水平仍以经验型为主,理论型思维尚处于萌芽阶段,因此,在推理论证方面须坚持遵循“特殊——一般——特殊”规律。

个别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符号感不强,以至于他们在运用性质计算的时候出现符号上的错误,因此,教学中尽量采用问题诱导和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幂的运算能力和符号感。

3、知识分析

同底数幂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整式加减运算和乘法运算的基础上引入的,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是幂的运算性质之一,是整式除法的基础。本章重点是整式乘除法以及乘法公式,整式乘除可通过化归转化为同底数幂的乘除,而同底数幂的除法又可以通过乘除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探获;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的探获过程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

的有层次的递进上升的概括抽象、归纳原理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整个推理过程以学生已熟知的除法意义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这不仅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整式乘除法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积累一定的学习经验,本节课无论是在知识传承,还是在对学生数学思维训练、能力培养上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掌握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能熟练运用性质进行同底数幂除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同底数幂除法性质的推导过程,进一步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性质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字母表达式所代表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积累选择适当的程序和算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问题的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引例问题情境的创设,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性质的推导体会“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发展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通过有一定梯次的变式训练,锻炼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数学表达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知识体系和学生情况我确立的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理解性质的推导过程,掌握性质内容,能运用性质进行运算

难点:理解性质的推导过程及含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针对这节课的重难点,围绕新课程理念所强调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在“教”的设计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我采用了教师启发、总结、点拔和补充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的设计上,则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学习内容设计成问题串形式的探究活动过程,使学生在亲身尝试、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让课堂更开放、学习更轻松、热情更高涨,并能正确运用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

1.前面我们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请口答:

325233

(1)5×5(2)10×10(3)a×a

8610 2.一种数码照片的文件大小是2K,一人个存储量为2M(1M=2K)移

动存储器能存储多少张这样的数码照片?

你能将这一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吗?如何计算?

【设计意图】

问题1复习同底数幂的乘法,为本节作铺垫;问题2旨在揭示章课题;帮助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其求知欲,使“课伊始,趣已生”。

活动二 诱导尝试,探究新知

(一)探索性质

问题

1.要解决上题中的计算,我们先回顾一下除法的意义。

2.你能计算上式了吗?

3.根据除法意义口答:

(1)5÷5(2)10÷10(3)a ÷a

5375634.上述的计算,你还能想到什么办法得到?

5.看看上述各式的计算结果有什么规律,请猜想: ÷=( )(a ≠m a n a 0,m,n 都是正整数,并且m >n);

6.计算:

(1)3÷3(2)10÷10(3)÷

2233m a m a 7.看看上述6中各式的计算结果有什么规律,请猜想:=( )(a ≠0a 0)

(二)归纳性质

思考:谁能用文字语言表述÷=( )(a ≠0,m,n 都是正整数,并且m >m a n a n) 和=( )(a ≠0)所反映的规律?。

0a 【设计意图】

(1)理解性质的形成过程,经历“特殊——一般”的认知过程帮助学生获得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清晰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能力和科学意识,进一步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2)把学生推到思维的前沿,让学生自探数学知识,自获数学结论,自由发表见解,自觉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活动三 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例1.计算下列各式。(小试牛刀)

(1) (2) (3) (4) (5)39a a ÷71222÷()()x x -÷-4()()81133-- 582121??

? ??÷??? ??变式训练(各显身手)

题组一(抢答)

① a ×( )=a ② m ×( )=m

5738③ x ×x ×( )=x ④ (-6) ×( )=(-6)

351235

题组二 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如果不对,加以更正。

① x ÷x =x ②6÷6=6

62344③a ÷a=a

④ (-c) ÷(-c) =-c

33422题组三 计算

(1)x ÷x (2)a ÷a (3)(ab) ÷(ab)

82452例2.计算(攀登高峰)

(1) (2) (3) (4)

题组四 计算(试试你能行)

(1) (2)

x x x ÷÷45()268y y y ÷÷(3) (4) ()()3253a a ÷()()2

3a b b a -÷-【设计意图】

(1)题组一旨在巩固认识法则的探究过程;题组二旨在锻炼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发展学生辩析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继续,趣更浓”;题组三、四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法则理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

(2)多媒体的使用 有利于节时增效,吸引学生眼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活动四 全课小结,内化新知 (1)自主小结:①对自己——谈本节课有哪些收获?②对同伴——谈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应注意什么?③对老师——谈本节课学习中还有哪些疑惑?

(2)教师概括小结,重点强调:

()()ab ab ab ÷÷25542a a a ÷?;72x x -÷();64()()a b a b +÷+;

本节课主要学习一个法则——同底数幂除法法法则;三种方法——同底数幂除法法则的推导方法;法则的运用方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减);“特殊---一般”的归纳方法。

【设计计意图】

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在交流中共享,在反思中提升。

活动五 推荐作业,深化新知

从教材中选取

【设计意图】

随时搜集掌握评定学生学习效果,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质疑和讲解,补救漏洞;将学生的学习由课内转到课外。

四、说板书设计 板

计 1.3.1同底数幂的除法

法则推导过程 法则: 屏 幕 例1计算 来源:Z 。xx 。https://www.doczj.com/doc/977987486.html,] 例2计算 【设计意图】看自然,写方便,展思路,显重点。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数学思维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全套(附数学说课模板)

YOUR LOGO 撰写人:天 狼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精品说课稿(新教材)

目录 第一章............................................................. 有理数 7 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一 (7) 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二 (10) 1.2.1 有理数说课稿(一) (13) 1.2.1 有理数说课稿(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数轴说课稿(一) (16) 1.2.2 数轴说课稿(二) (21) 1.2.3 相反数说课稿(一) (24) 1.2.3 相反数说课稿(二) (28) 1.2.4 绝对值说课稿(一) (32) 1.2.4 绝对值说课稿(二) (37) 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一 (41) 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二 (45)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一 (48)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二) (49)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一 (54)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二 (60) 1.4.1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一) (64) 1.5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一 (67) 1.5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二 (71) 1.5.2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一) (74) 1.5.2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二) (76) 1.5.3 近似数说课稿(一) (78) 1.5.3 近似数说课稿(二) (80)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83) 2.1 整式说课稿一 (83)

2.1 整式说课稿二 (85) 2.2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一 (88) 2.2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二 (93)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95) 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95) 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98) 3 .1.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一) (102) 3 .1.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二) (106) 3.1 从算式到方程说课稿一 (110) 3.1 从算式到方程说课稿二 (113)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一 (116)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二 (119)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说课稿(一) (121)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124)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127)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 (128)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一) (128)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二) (131) 4.1.2 点、线、面、体说课稿(一) (134) 4.1.2 点、线、面、体说课稿(二) (137) 4.2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一) (140) 4.2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 角说课稿(一) (142) 4.3.1 角说课稿(二) (146)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一) (150)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二) (152) 4.3.3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一) (156) 4.3.3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二) (163) 4.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说课稿(一) (167)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说课稿(二) (169)

同底数幂的乘法 说课稿

同底数幂的乘法 各位老师: 大家好! 前面我已经将同底数幂的乘法这节课讲授完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这四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阐述。 总体设计思想:本节课需要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这个性质是整式乘法运算的基础,是在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师通过回顾旧知——情境引入——探究发现——巩固新知为教学主线,让学生感受探索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初步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幂运算的基础模型。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中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法运算之后编排的,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这两个内容学过的时间过长,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进行适当的复习,唤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是对幂的意义的理解、运用和深化,是幂的三个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学好这个性质,对其他两个性质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习能起到积极作用。为此,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推理判断中得出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则进行有关计算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发现、归纳、概括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体会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通过老师的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4、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地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以及会运用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难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的推导与理解以及灵活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方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同底数幂乘法性质的过程,因此,我采用“师导生探、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讨论,交流、发现性质,通过教师的引导与适当讲授使学生正确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通过练习巩固,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层次地渗透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数学活动能力和经验型的抽象逻辑能力,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为指导,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各自的发现,然后归纳其中的规律,获得新的认识,同时体验规律的探索过程。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

—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这是人教版第19章第1节第一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平行线和三角形知识的应用和深化,是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必备知识,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本课主要探究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且平行、对角相等这一性质.我以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来激发兴趣;对例题进行改编,融问题与兴趣于一体,来应用数学;设置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学习,从而感受数学.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相等且平行、对角相等. 难点:理解并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 2.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并能掌握应用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进行探索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合情的推理能力. 二、教学方法 % 1、采用指导探究法进行教学,主要通过二个师生双边活动:①动——师生互动,共同探索。②导——知识类比,合理引导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数学活动,经历问题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2、八年级学生几何学习正处在试验几何向论证几何的过渡阶段,对于严密的推理论证,无论从知识结构,还是知识能力上都有所欠缺.因此我采用“创设情境—大胆猜想—实验探究—反思评价”的课堂活动模式,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利用多媒体辅助教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26.1 二次函数(1)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 AB 的长为 xm,先取 x 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 3.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2 . x 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 ? 有限定范围吗 ? 3 .我们发现,当 AB 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 y 是 x 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 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 AB 的长,填出相应的 BC 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 的长为5cm,BC 的长为 10m 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 50m2。 对于 2 ,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 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 0

同底数幂的除法说课稿-

课题:§13.1 同底数幂的除法 一、课题介绍 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数学八年级(上)第十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底数幂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同底数幂的除法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由来和运算应用.通过对同底数幂的 除法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的同底数幂以及同底数幂的乘法等知识加以巩固,同时又是今后学习整式、分式的除法等知识的基础.此外,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观察、抽象、概括、类比、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2、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结合本节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特点等,考虑初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法则;运用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熟练、准确地进行运算. (2)能力目标:通过总结除法的运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例题和习题,训练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以增强自信心;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对幂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主动融入学习. 3、重点与难点 为了实现以上三个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及应用. 难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由来. 三、教法分析 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新知识的过程.教学活动中教师着眼于启发,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学生着眼于发现,通过类比后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发展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本节课主要是采用启发式、类比式、发现式为主的教学方法. 四、学法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这节课主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探索、交流,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得出有价值的理论和知识,灵活地运用旧知识去研究新知识,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从“学会”到“会学”,最后到“乐学”的学习过程. 五、教学过程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

初中数学说课稿:《代数式的值》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代数式的值》。我准备从如下几个方面展示: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评价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代数式的值》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二章,是我个人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认知能力不强以及思维品质不够活跃等实际情况而在教学中加以补充的一节课。代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课题首要的就是研究用字母表示式子的变形规则和解方程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既是算术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知识的学习起着导航作用,即:对于代数我们研究什么?如何研究?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知道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能区分易混淆语言,清楚代数式求值过程中易出错的地方,会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变式训练进行拔高。 情感目标: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变式训练知识的运用。 二: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不多,知识的切入点比较低,根据课标的要求,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属于了解内容,所以本节课较多的时间用在代数式求值知识的运用上。教师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和活动系列,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并不断地制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脑、嘴、手动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并通过小组讨论、组际竞赛等多种方式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说课稿课件(共2篇)

篇一:初中数学说课稿模版 各位评委: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复习课,这节课所选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复习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理数作为中学阶段的入门章节,非常重视与前面学段的衔接。一方面,数从自然数扩展到有理数,初步形成有理数的概念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是小学算术的延续和发展。另一方面,有理数的学习为学习实数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代数式四则运算工具性内容。准确数和近似数、计算器的使用也是本章的教学内容,它是应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的。因此有理数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第一章有理数,对_有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有理数的知识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有理数概念和有理数运算 难点确定为:负数和有理数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复习整理有理数有关概念和有理数运算法则,运算律以及近似计算等有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在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之美。 三、教学方法分析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1、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初三学生的求知欲心理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形成学生自动、生生助动、师生互动,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训练。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分层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知

同底数幂的除法说课稿

同底数幂的除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应用: 《同底数幂的除法》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15章第三节的第一节课的内容。在此前,学生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同底数幂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这为进一步学习《同底数幂的除法》做了很好的铺垫。《同底数幂的除法》是整式的乘法和幂的意义的综合应用,是整式的四大基本运算之一,这节课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要内容,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说出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并会用符号表示;会正确运用同底数幂除法性质进行运算,并说出每一步运算的依据;经历探索同底数幂除法运算性质的过程,并进一步感受归纳的思想方法。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同底数幂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归纳的思想方法,发展归纳和有条理地表达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数学经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数学来自实践中的发展特点. 3、重点、难点: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突破在于同底数幂除法法则的推导与一般意义上的除法运算上的区别,避免出现的错误。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应该能够很好的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针对这节课的重难点,围绕新课程理念所强调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在“教”的设计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我采用了教师启发、总结、点拔和补充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一).复习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 =?63a a ,=-?47)3(3 抽学生回答. (二).问题:一种照片的文件大小是28K ,一个存储量为26M (1M=210K )?的移动存储器能存储多少张这样的数码照片? 学生回答216÷28,216、28 是同底数幂,同底数幂相除如何计算呢?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推导,应按从具体到一般的步骤进行。教学中通过几个例子,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结合同底数幂相乘的法则,得出除法法则. 二、合作探究一,交流展示 学生尝试,探索公式,并交流展示 1、计算 ( )16822=?, ( )5255=?, ( )64a a =? 2、再计算 =÷8 1622 ,=÷2555 ,=÷46a a

经典初中数学说课稿汇总

经典初中数学说课稿汇总 篇一:经典初中数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19)说课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所选用的教材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对于本节课。我将根据去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数学课堂标准的理念,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 19 章第 1 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平行四边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其他四边形的教学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新的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判断,对此本节课的2.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及应用难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推导过程(这点要求比较难)我将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课堂实验研讨,来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根据去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数学课堂标准的理念,学生学习的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为了落实这几点,我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3.教学目标 1)掌握 2)探索,由此发现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方法与过程) 3)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能从交流中获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增加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通过推理论证,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这包括大胆猜想、勇于探索、创新精神、顽强的学习毅力等)。总之,我这节课更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针对这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二、说教法情境教学法、课堂研讨法让学生处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适当的形象化,这就相当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场所,从多种感观获取信息,体验我们的数学活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得到体验: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3)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经典说课)复习课程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在小学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及简易方程,本节课通过一个具体的行程问题,首先让学生尝试用算术的方法解决,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这样安排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引出方程的定义,突出方程在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同时,本节课内容也是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及应用的基础,又为今后学习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作铺垫。 为了更好的因材施教,在课程教学之前分析学情很有必要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该年级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对新的知识内容好奇心较强易于接受。但是,这个时期的学生认识问题不能全面周到,所以在教学中我会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并有意识的去培养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根据对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的概念,懂得判断所给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会根据数量关系或简单问题情境列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历和体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促进数学的应用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激情。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就显而易见了,重点是XX,难点是XX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难点:准确把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理念我谈谈我采用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在概念教学设计中,注意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方程模型。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发现的教学方式,使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由教师教授给学生的,而是由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然后内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这样,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激起学生主动的建构知识,体验意义,为学生自由探究,创造空间。 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理念,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进行详细说明,首先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5 同底数幂的除法 教案

1.5 同底数幂的除法 教学目标:1.了解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理解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的意义。 3.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 力;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提高数学素 养。 教学重点:会进行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总结及运用。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一种液体每升含有 1012 个有害细菌,为了试验某种杀菌剂的效果,科学家们进行了实验,发现1滴杀虫剂可以杀死 109 个此种细菌,要将1升液体中的有害细菌全部杀死,需要这种杀菌剂多少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了解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及应用 活动内容:活动1先让学生作“做一做”: 计算下列各式,并说明理由(m>n ) ;1010)1(58÷ ;1010)2(n m ÷ ;)3()3)(3(n m -÷- 从中归纳出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 从上面的练习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 猜一猜:()n m n m a a a n m >都是正整数,且,,0≠=÷。 三、同底数幂除法运算的应用 活动内容:例1计算: ;)1(47a a ÷ ;)())(2(36x x -÷- );())(3(4xy xy ÷ ;)4(222b b m ÷+ ;)())(5(38m n n m -÷- .)())(6(24m m -÷- 例2:地震的强度通常用里克特震级表示,描绘地震级数的数字表示地震的强度是10的若干次幂。例如用里克特震级表示地震是8级,说明地震的强度是7 10。1992年4月荷兰发生了5级地震,12天后,加利福尼亚发生了7级地震。加利福尼亚地震强度是荷兰地震强度的多少倍? (学生先想一想,再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并派代表回答) 四、探索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活动内容:想一想: 10000=104 , 16=24 1000=10(), 8=2() 100=10() , 4=2() 10=10(), 2=2() 猜一猜: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

初中数学说课稿《代数式的值》 阳光高中初中部 孙玉涵

初中数学说课稿:《代数式的值》 阳光高中初中部孙玉涵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代数式的值》。我准备从如下几个方面展示: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评价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代数式的值》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二章,是我个人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认知能力不强以及思维品质不够活跃等实际情况而在教学中加以补充的一节课。代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课题首要的就是研究用字母表示式子的变形规则和解方程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既是算术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知识的学习起着导航作用,即:对于代数我们研究什么?如何研究?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知道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能区分易混淆语言,清楚代数式求值过程中易出错的地方,会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变式训练进行拔高。 情感目标: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变式训练知识的运用。 二: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不多,知识的切入点比较低,根据课标的要求,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属于了解内容,所以本节课较多的时间用在代数式求值知识的运用上。教师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和活动系列,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并不断地制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脑、嘴、手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说课稿】同底数幂的除法

同底数幂的除法 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一章《整式的乘除》中的第3节“同底数幂的除法”第1课时《同底数幂的除法》,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几方面做简要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应用: 《同底数幂的除法》是第一章《整式的乘除》中的第3节“同底数幂的除法”第1课时的内容。在此前,学生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同底数幂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这为进一步学习《同底数幂的除法》做了很好的铺垫。《同底数幂的除法》是整式的乘法和幂的意义的综合应用,是整式的四大基本运算之一,这节课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要内容,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通过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使学生探究同底数幂除法法则。从而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整个数学设计流程突出以学定教,体现“设计问题化,过程活动化,活动练习化,练习要点化,要点目标化,目标课标化”的要求,将教学过程设计为有一定梯次的递进式活动序列。 2、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列简单代数式,会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代数式表示出来,并会进行整式加减运算和乘法运算,对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组)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虽然通过全等三角形、对称变换学习,积累了初步的理性思辨及推理论证经验,但思维水平仍以经验型为主,理论型思维尚处于萌芽阶段,因此,在推理论证方面须坚持遵循“特殊——一般——特殊”规律。 个别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符号感不强,以至于他们在运用性质计算的时候出现符号上的错误,因此,教学中尽量采用问题诱导和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幂的运算能力和符号感。 3、知识分析 同底数幂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整式加减运算和乘法运算的基础上引入的,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是幂的运算性质之一,是整式除法的基础。本章重点是整式乘除法以及乘法公式,整式乘除可通过化归转化为同底数幂的乘除,而同底数幂的除法又可以通过乘除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探获;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的探获过程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有层次的递进上升的概括抽象、归纳原理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整个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

《代数式的值》数学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代数式的值》。我准备从如下几个方面展示: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评价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代数式的值》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二章,是我个人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认知水平不强以及思维品质不够活跃等实际情况而在教学中加以补充的一节课。代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课题首要的就是研究用字母表示式子的变形规则和解方程的方法。所以,本节课既是算术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知识的学习起着导航作用,即:对于代数我们研究什么?如何研究?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水平目标: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知道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能区分易混淆语言,清楚代数式求值过程中易出错的地方,会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变式训练实行拔高。 情感目标: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变式训练知识的使用。 二: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不多,知识的切入点比较低,根据课标的要求,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属于了解内容,所以本节课较多的时间用在代数式求值知识的使用上。教师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和活动系列,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并持续地制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脑、嘴、手

动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并通过小组讨论、组际竞赛等多种方式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浙教版初中数学复习提纲教案

初中数学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 实数 ★重点: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实数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重要概念 1.数的分类及概念 正数 实数 0 负数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 ≥0) 常见的非负数有: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 ①定义:如果两个数的乘积为1.那么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②性质:A.a ≠1/a (a ≠±1);B.1/a 中,a ≠0;C.0<a <1时1/a >1;a >1时,1/a <1;D.积为1。 4.相反数: ①定义: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那么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②求相反数的公式: a 的相反数为-a. ③性质:A.a ≠0时,a ≠-a;B.a 与-a 在数轴上的位置关于原点对称;C.两个相反数的和为0,商为-1。 5.数轴: ①定义(“三要素”):具有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所有的有理数可以在数轴上表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故数轴上的点有的表示有理数,有的表示无理数,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 (n 为自然数) 7.绝对值: ①代数定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0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几何定义:数a 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 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有理数 正分数 负分数 正整数0 负整数 (有限或无限循环小数) 整数 分数 正无理数 负无理数 │a │ 2a a (a ≥0) (a 为一切实数) a(a≥0) -a(a<0) │a │=

(八年级数学教案)八年级上册《同底数幂的除法》集体备课教案

八年级上册《同底数幕的除法》集体备课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内容《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是基本而重要的代数初步知识,建立在已经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列简单的代数式、一次方程及不等式、整式的加减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这些知识是以后学习分式和根式运算、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或缺的数学工具。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第3节整式的除法第1课时。在此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同底数幕的乘法》、《幕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这为进一步学习《同底数幕的除法》做了很好的铺垫。《同底数幕的除法》是整式的乘法和幕的意义的综合应用,是整式的四大基本运算之一,这节课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要内容,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到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综上所述,本节课无论是知识的运用上,还是在对学生技能形成、思维训练、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培养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 点、心理特征及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将学习目标定位为: 知识与技能:同底数幕的除法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同底数幕的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同底数幕的除法运算; 2、在进一步体会幕的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提咼学生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 的信心,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准确熟练地运用同底数幕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根据乘、除互逆的运算关系得出同底数幕的除法运算法则. 三、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T探究归纳「总结「应用 针对这节课的重难点,围绕新课程理念所强调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在教”的设计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我采用了教师启发、总结、点拔和补充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的设计上,则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学习内容设计成探究活动过程,使学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

初中数学说课稿:《代数式的值》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代数式的值》。我准备从如下几个方面展示: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评价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代数式的值》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二章,是我个人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认知能力不强以及思维品质不够活跃等实际情况而在教学中加以补充的一节课。代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课题首要的就是研究用字母表示式子的变形规则和解方程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既是算术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知识的学习起着导航作用,即:对于代数我们研究什么?如何研究?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知道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能区分易混淆语言,清楚代数式求值过程中易出错的地方,会解决简单

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变式训练进行拔高。情感目标: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变式训练知识的运用。 二: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不多,知识的切入点比较低,根据课标的要求,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属于了解内容,所以本节课较多的时间用在代数式求值知识的运用上。教师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和活动系列,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并不断地制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脑、嘴、手动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并通过小组讨论、组际竞赛等多种方式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数轴说课稿 浙教版

《数轴》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引进了负数及分析了有理数的分类后给出的。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利用这个数学工具不但可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等,还可以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绝对值,有理数的运算等,非常直观地把数与点结合起来,渗透着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以后的知识概念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习任务分析; 1、要求学生会正确画出数轴初步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2、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3、通过观察数轴上的点的位置关系初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并能通过数轴上点的移动说出表示点的数 三、目标分析: 1、通过回忆和实例使学生掌握数轴的概念,并理解其三要素。 2、通过动手画数轴和数轴的概念,观察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了解点与数之间的关系。 3、通过图形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了解数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数形结合。 4、通过实例启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实践生活离不开数学 四、教法选择 创设情景、动手操作、模拟演示、启发引导、学习应用、发展能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中注意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大胆猜想、动手操作。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思维活动提供具体、直观、感性的支持,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借助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启发诱导,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本节课的引入采用先回忆再从实例引入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概念的得出采用比较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让学生自已动手画数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改变原来的"听数学"为"做数学"。 数轴应用采用分层式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特别注重基本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一面。 五、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突破 1、正确画出数轴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首先回忆小学生学过的知识直线上用点表示数量数轴的三角形,再通过实物如:标尺、温度计等,要求同学们通过观察能建立数轴的概念模型通过提问:标尺及温度计上的数据有什么规律?从而引出数轴的方向性及数轴的原点和单位长度,上面的过程可以由学生讨论,教师补充从而概括数轴的概念即三要素。 2、变式;从而也可归纳出数轴商店表示即,数与点的对应关系。 通过例题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画出数轴并描述点 说明:(1),可能有不少学生会忘记正方向 (2),原点左边的数的表识会发生标反的错误。 (3),数轴上的正方向,同时也表示由小到大的方向。 (4),单位长度的截取可以是任意长度,不是唯一的。

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公开课)

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 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前面我已经将同底数幂的乘法这节课讲授完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这四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阐述。 总体设计思想:本节课需要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这个性质是整式乘法运算的基础,是在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师通过回顾旧知——情境引入——探究发现——巩固新知为教学主线,让学生感受探索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初步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幂运算的基础模型。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中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法运算之后编排的,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这两个内容学过的时间过长,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进行适当的复习,唤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是对幂的意义的理解、运用和深化,是幂的三个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学好这个性质,对其他两个性质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习能起到积极作用。为此,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推理判断中得出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则进行有关计算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发现、归纳、概括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体会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通过老师的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4、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地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以及会运用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难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的推导与理解以及灵活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方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同底数幂乘法性质的过程,因此,我采用“师导生探、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讨论,交流、发现性质,通过教师的引导与适当讲授使学生正确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通过练习巩固,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层次地渗透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数学活动能力和经验型的抽象逻辑能力,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为指导,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各自的发现,然后归纳其中的规律,获得新的认识,同时体验规律的探索过程。 2、学法指导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学法上我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