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酶的特性教案

酶的特性教案

酶的特性教案
酶的特性教案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二课时)

一、课程类型:理论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阐述细胞代谢的概念

2、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推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2)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教学难点

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四、教学用具

PPT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六、课时安排

2个课时

七、教学过程

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2min 导入师:各位同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酶的本质用一定

的认识和理解,那么在座的还记得酶的本质是什么吗?

生: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师:对,回答得很好,说明大家上课都很认真,课后也有复习。

既然大家对酶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酶对我们来说,是不

是只是一个生物名词?还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一个非常

重要的角色呢?请大家想想,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吗?

生:加酶洗衣粉、洗涤剂

师:对!酶呢可以运用在洗衣粉、洗涤剂,乳制品,酿酒,纺织等

等方面上。也就是说,酶的种类多样,应用也多样。那既然它

有这么广泛的运用,这肯定与它自身的特性是有联系的。那我

们现在就一起来学习酶的特性。

3min 酶具高效

性师:通过Fe3+、H2O2酶催化H2O2分解速率比较的实验探究,从这个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Fe3+高许多,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师:对!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Fe3+高许多,事实上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也就是说少量的酶,就能迅速发生催化反应。所以我们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的特性,这就适应了细胞运动需能的性质,比如说:“我们在跑步或打球的时候,肌细胞就需要大量的能量供应,如果我们人体内的生物酶催化效率很低,供能的化学反应缓慢进行,我们能跑得快吗?不能吧。正是因为酶的这一特性才使其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在洗衣粉中加入0.2%-0.5%的酶制成合成洗涤剂 加酶洗衣粉,其去污能力大大增强。那酶还有其它什么特点吗?

8min 酶具专一

性师: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一般来说,没有哪一国的货币是世界通用的。那么,我们的生物酶呢?它在催化反应中是不是通用的呢?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体内的酶是通用的,不管底物是什么都能催化,那么会是什么情况呢?下面来看下ppt,看看酶到底是怎样子工作的(投影并讲解:酶促反应示意图)每一种酶呢它的活性部位都是不一样的,所以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选择性的,一种酶只能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结构相似的物质,促进其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反应物质。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世界万物都各司其职,才能确保一切都正常进行。我们的生物酶也应如此。

那通过我刚才的分析,大家能够看出没还有其它的特性吗?生:酶还具有专一性。

师:专一性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生: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师:对!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这就是酶的专一性。比如说单独嚼一口米饭,过一段时间你会感觉到有甜味;小方早晨起来发现昨晚塞进牙缝里的瘦肉丝依然存在,为什么瘦肉丝还没被分解呢?

生:……。

师:其实啊,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是淀粉、瘦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我们口腔里边含量较多的唾液淀粉酶不含分解蛋白质酶,正因为酶具有专一性,所以,米饭会在口腔里边被分解成麦芽糖会有甜味,而瘦肉在口腔是不会被分解的。通过化学的学习呢,我们知道了许多无机催化剂能在高温、高压、强酸或者强碱条件下催化化学反应,酶起催化作用需要怎样的条件呢?

10min 温度对酶

活性的影

响。师:(出示洗衣粉背面的说明)用温水浸泡后洗涤效果更佳。大家看它为什么要“强调使用温水30~40℃效果最佳,切勿用60℃以上的热水”这里边有什么原因吗?

生:

师:要清楚这个问题,我们的先知道,酶活性的概念,它就是指: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其实在这里主要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问题。那温度究竟会不会影响酶活性呢?我们不妨做出一个假设,通过这个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吗?

师:请根据所学知识作出假设。

生:酶的活性可能受温度的影响。

师:如何检验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呢?

生:设计实验进行检验。

师:大家说的很对。那我们又怎么样探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怎样才能是你的假设变成事实?假如我们提供过氧化氢溶液和淀粉溶液,你会选择那一种作为实验材料?

生:选淀粉溶液

师:对!我们应该选择淀粉溶液做为材料,因为涡阳化氢受温度影响也会分解,从而影响我们的实验。那如果选用淀粉溶液,那我们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分别是什么?怎样观察和检测因变量?

生: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的活性。我们可以通过检测淀粉的减少量和麦芽糖的生成量?

师:那具体的这么检测呢?

生:滴加碘液看是否变蓝或滴加斐林试剂看是否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师:非常正确,好现在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步骤(投影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动画)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就得出:是不是只有60℃的条件下溶液变成蓝色,那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生:温度对酶的活性有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师:对!温度对酶的活性有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根据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有很大影响,其实每种酶都有自己的最适温度。在最适温度的两侧,反应速度都比较低,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钟形的曲线来表示。大部分酶在较高的温度下(如60 ℃以上)时,会因为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值得注意的是温度过低它只是影响酶的活性,并没有使它失活。

10min pH对酶

活性的影

响。师:经测定,唾液的pH为6.2—7.4,胃液的pH为0.9—1.5,小肠液的pH为7.6。口腔温度和体温差不多,那么当我们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进入胃中以后,唾液淀粉酶还具有催化淀粉分解的功能吗?胃中的蛋白酶随食糜进入小肠后还具有催化功能吗?

生:不具有

师:究竟有没有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吧?那这个实验怎么做呢?本实验我们也是一淀粉溶液作为实验材料(投影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从实验中我们只看到一号试管也就是中性溶液的那支试管变成砖红色对不对,那从这个实验现象中,大家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生:PH对酶的活性有影响,PH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酶的活性师:对!非常正确。PH对酶的活性有影响,PH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并且它也有一个最适PH 值。我们同样可以以一条曲线来表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的空间机构被破坏,所以这条曲线应该是一条与X轴相交的。

师: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2min 总结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酶的三个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及酶的

作用条件较温和,同时还一起设计了“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

影响”的实验方案。在实验设计中一定要控制好变量,避免

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及

结论。

10min 练习反馈 1.人在发高烧时,常常食欲大减,其原因是()

A.所吃食物不能消化

B.胃没有排空

C.体温超过合适温度,消化酶的活性下降

D.吃药使人没有了胃口

2.胃蛋白酶在进入小肠后就几乎没有了催化作用,主要原因是()

A.pH不适合

B.胃中已经起了消化作用,不能再起作用了

C.被小肠中的物质包裹起来,所以起不到催化作用

D.小肠中没有蛋白质可被消化

3.能够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是()

A.淀粉酶

B.脂肪酶

C.蛋白酶

D.肽酶

4.关于酶的特性,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B.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C.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影响

D.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5、用纯唾液和用稀释10倍的唾液做唾液淀粉酶的催化实验,其效

果完全相同,这说明酶具有

A、专一性

B、多样性

C、高效性

D、多变性

6、能水解脂肪酶的酶是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麦芽糖酶

7、将唾液淀粉酶先放入沸水中2分钟,再放在370C的恒温水浴中,

酶的催化效率前后变化是

A、不断降低

B、先升后降

C、先降后升

D、没有变化

板书设计:

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酶的特性

1、酶具有高效性

2、酶具有专一性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1)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2)PH影响酶的活性

声现象复习课评课稿

初三英语复习课评课稿--曹雄 这学期,我们听了两堂初三英语复习课,其中徐秋妍老师上的一堂复习课让我印象深刻。 徐老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提高课堂效益,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等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 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主动地发言、质疑。在本节课中教师既有讲解,又有思维方法的引导和解题技巧的归纳,既有评学生的解题中的不足,也评学生答题中的闪光点,既有总体性评价也有个性化评价,即有老师的“讲”,也有学生的“讲”,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 体性,教师与学生进行了真实而有效的互动,关注个性差异,体现人文关怀。徐老师的教学设计不仅把语法讲解与语篇练习进行了有机结合,而且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大胆创新。 从徐老师的尽心设计的环节看: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标题猜测生词的含义;指导指导学 生对全文快速阅读,了解文章的大意,强调了语篇的重要性。有效设计了课堂练习,它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的练习题,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进行大容量、快节奏训练,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已有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巧用关联词,增加书面表达的色彩和观赏性,从而在中考作文中获得高分。 复习是知识的再现、巩固与提高。复习课教学的主要功能是 查漏补缺,巩固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概括,揭示有关规律;帮助掌握一定的的方法和技巧;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力求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在运用中突破,理解中记忆,使每个学生通过复习课的教学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篇二:《声现象》复习说课稿 确定合适的复习目标 一、第一章《声现象》组内决定由我上复习课。接到任务以后: 1首先按自己的思路给出基本复习思路。然而觉得没有什么新意。原因是:声现象内容 简单,学生不太重视,提不起学生的复习的激情。 2于是,请教毛老师,毛老师说:前一年卓老师上这节课,卓老师几乎什么都没讲,学 生都会。是呀,声现象在中考中只占2-3分的题,确实内容非常简单。 (转载于:声现象复习课评课稿) 3上网查阅大量资料(10个课件,12个学案)。没有哪一个资料是我特别看重的。 二、于是我迷惑了,我不知该怎么复习这第一节课了. 1.内容简单,我如何让学生非常有兴趣的复习好这一章呢? 2.作为复习课,我该给学生强调些什么呢? 三、确定合适的复习目标 1.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作为第一轮复习,一定要抓住课本。将课本吃透,才是目的。 2、夯实与声相关的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研究。培养归纳、分析、总结的思维能力。 四、具体操作方法 1.将学案发给学生提前做。学生发现:内容感觉很熟悉,但是好像又忘了。从而告诉学生一定要将课本带来,第一轮复习要紧扣课本,熟练掌握基本的知识点。 2、探究性实验贯穿初中物理的始终,既然声现象内容简单,所以可以将探究性实验能力的的培养作为复习本章的重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内容融入题中,是学生觉得复习有兴趣。 五、上课 组内全体老师听课 六、评课 张校长,黄组长,于组长等老师都做了点评。 七、反思 自我感觉良好,点评也很亲切。 所以确定“合适的复习目标”是“上好复习课的关键”。 声现象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酶的特性》教案

《酶的特性》教案 第五章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酶的特性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 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 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 方法和 研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2、能力目标: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 概述温度和pH 影响酶的活性。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2、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 三、教学难点: 确定和控制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和无关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 四、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有了实验操作基础, 这节课的三个实验是在前面的基础上 完成的,所以学生对此并不陌生。 五、 教学方法 1 ?实验法: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2 ?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 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f 情境导入、展示目标f 合作探究、精讲点 拨T 反思总结、当堂检测T 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 课前准备 实验材料用具的准备、课件制作、学生预习有关内容 七、 课时安排:1课时 八、 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 针对性。 (二) 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 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导学案.doc

第一章第三节《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青州市邵庄初级中学张新贵 ( 整理 ) 一、学习目标 1、能从生活经验体会中去正确区分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 2、能用实验去验证影响乐音音调、响度的主要因素(频率、振幅); 3、知道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了解一些动物能听到的大致频率范 围;学习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声音的三个特征,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探究出影响这三个因素的条件 二、课前预习: 1、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吗?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3、人听到声音应具备哪些条件? 4、我的疑问 三、课内探究: 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本上本节一段相同的文字,朗读时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听觉分辨出前后朗读的两位同学呢? 思考:我们为什么仅凭声音就能分辨出前后两位同学? 【学点一】音调 1、感知音调不同的声音:利用吉它的同一根弦,弹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提出问题:“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根据观察,猜想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我的猜想:; 实验探究:利用身边的钢尺,模仿吉它弦,紧按在桌面上进行探究。 次数钢尺伸出长度振动快慢音调 1 2 (注意:实验中拨动钢尺时用力的大小应大致相同) 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振动得慢,音调就。 (阅读课本19 页音调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明确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2、思考:大象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大象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人类听不 到呢?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阅读课本20 页,知道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了解一些动物能听到的大致频率范围。) 跟踪练习: 1、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频率指的是,二者的关系是:物体振动的频率 越,音调越,频率越,音调越。 2、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从到。蝴蝶的翅膀 1 秒钟振动不超过10 次,蚊子的翅膀 1 秒钟振动 500~600 次,我们能听到它们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吗? 3、频率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中新初中校李德军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是来自中新初中的李德军,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物理八(上)《声现象》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我准备从以下八方面来说: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在新的教材体系中《声现象》是学生学习《机械运动》后接触的又一类物理现象。《声音的特性》是《声现象》第二节,是声现象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本节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构建系统的声现象体系至关重要,为噪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尽管在新课程标准对于《声音的特性》一节的要求是: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运用,但在近五年的绵阳中考中,有两年都以本节知识作为对声现象的考察,由此可见,声音的特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内容。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初步接触“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两种基本探究方法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的心智水平 对于刚刚开始了解并参与学习物理学的八年级同学来说,新奇和兴趣是他们进入物理殿堂的源泉。 (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从学生层面来理解,刚接触到的声现象,是学生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因此,感性、直接、易于把握便成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最初感受。然而学生不足的是从生活中归纳总结的能力,因此,如何更为科学地描述现象、总结规律,或是引导学生逐渐科学有序地建构模型,从而掌握新兴知识就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本课在设计就要注重这方面的训练。 (三)应对策略 因为声现象与生活结合比较紧密,因而容易建立起知识体系。学生的理解难度也不是很大,鼓励学生多动手,动脑,动感官,对于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是有帮助的。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活动中激发和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参与和体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初步形成科学探究方法的意识,并能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决心和信心。

优质课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宗健康山东省福山第一中学 一、教材分析 “酶的特性”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生物教科书分子与细胞(必修1)》(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教材内容包括“酶具有高效性”、“酶具有专一性”、“影响酶活性条件的探究与分析”三大内容。其中“酶具有高效性”的内容,在前一课的“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学生已自我构建。有关“酶具有专一性”的内容,隐含着同一种酶对不同底物的作用和不同的酶对同一种底物的作用的内容,对于这一内容,只要引导学生对前一节所学实验就底物和酶进行改变,通过亲自实验及分析,很容易突破。因此,“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是本节课的重心所在,而这一内容所包含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既是前面所学的“酶的作用与本质”知识的延续和进一步理解,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素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素养非常好的内容,对学生学习与研究生命科学的兴趣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结合初中学习的人体内消化酶知识,学生已具备了以下与本节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即对照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方法、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然而,对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还缺乏理论性的指导,有关影响酶条件的实验方案设计,特别是细节问题:如底物的选择、指示剂的运用等,对学生而言,要求较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为此采取学生讨论和教师引导结合的教学设计思路来突破这一困难。 三、教学设计思路 酶的特性这一节的教学,是在对酶的作用和本质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对酶的催化作用做进一步的认识。由于本节课内容与生活贴近,实验性强,所以本节课内容适宜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其突出特点是强调学生“亲历”。通过钻研教材,我挖掘了较多的探究内容,对于酶的专一性,课本是以呈现的方式给出,为了使学生从“听和背”中解脱出来,我设计了专一性探究实验。 我的设计思想就是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做科学”的机会,使学生通过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全盘接受他人的结论,真正从“听和背”中解脱出来,实现

《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响度大小与振幅及发声体距离远近有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响度大小与振幅及发声体距离远近有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2)组织不同学生利用各种乐器发声及本人参与发声来认识音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乐趣。(2)通过学习声音的三要素,提高学生对乐音的审美能力。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三个特性及相关影响因素,知道噪声防治的途径。 【难点】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三、课前预习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3、声音在_______、_______体中比________体中传播的快,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 四、课内探究 【学点一】音调 [做一做]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都说“声音的特征”,其他学生听后区分这两次声音有何不同? 学生分析总结:女生声音高,男生声音较低。 【试一试】用一张硬卡片分别以不同的速度拨动梳子的梳齿,仔细听卡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猜一猜】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猜想:可能与梳齿的振动快慢有关。 【点拨】师:快速拨梳齿,梳齿振动快,缓慢拨梳齿,梳齿振动慢。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来表示。 【小结归纳]】 1.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反之越低。 【点拨】师:通常女生比男生的音调高。女高音、男中音就是指音调的高低。跟踪练习: 1、音调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_,频率指的是____________,二者的关系是:物体振动的频率越____,音调越_____,频率越____,音调越_____。 2、频率的单位是_________,简称为________,用符号______表示。 【学点二】响度 1、将手按在自己的喉咙上,分别小声和大声发出声音,通过感觉声带的振动来猜测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 2、探究实验:观察比较音叉发声的响度和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结论: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______;幅度越小,响度越______。 (阅读课本21页响度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跟踪练习: 1、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它与物体振动的_________有关。 2、另外,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判断:人离发声体越近,会感觉响度越____,离发声体越远,会感觉响度越______。这就是说,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3、响度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 【学点三】音色 活动:用录音机播放分别由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 设疑:为什么不同乐器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也能分辨它们呢?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情景导入】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片段,歌曲的音调。 学习内容: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阅读课本P32至P35内容。 【自学检测】 1.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2.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物体在1 s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 Hz。 3.人的听觉范围:一般为20-20190Hz,超声波:频率高于20190Hz 的声音,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按课文P32图2.2-1方案进行(注意:实验中拨动钢尺时用力的大小应大致相同)。 (1)

(2)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钢尺伸出的长度越短,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高;钢尺伸出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得就越慢,音调就低。 2.频率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 演示P332.2-2实验:观察音调波形图,提高对声音的音调认识(可以借助于模拟示波器软件进行演示对比分析) 通过屏幕上的波形我们可以看到:高音调的声音波形更密集,声音的频率高,低音调的声音的波形稀疏,声音的频率低。 对比分析P34〝小资料〞: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你能得出哪些信息?(试听20 Hz-20190 Hz声波,增强对音调的认识)【二】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教师演示:按课本P34图2.2-3方案进行演示; (1) 同一音叉,用力敲击,音叉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将钢尺的一端按压在桌沿上,在另一端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幅,听其响度; (3)结论: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2.响度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观察响度波形图,提高对声音响度的认识(借助于模拟示波器软件进行演示对比分析) 3.知识延伸: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判断:人离发声体越近,会感觉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远,会感觉响度越小。这就是说,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三】探究影响声音的因素——音色 1.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本上本节一段相同的文字,朗读时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听。 (1)我们能不能通过听觉分辨出前后朗读的两位同学是谁呢?

最新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教案说课讲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教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平定县立璧学校

实验目录: 实验一、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 实验二、测量平均速度 (5) 实验三、声音的特性 (7) 实验四、固体溶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9) 实验五、水的沸腾 (12) 实验六、光反射时的规律 (13) 实验七、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5) 实验八、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7) 实验九、测量物质的密度 (19)

实验汇总:

实验一、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提出问题】 1、怎样测量课本的长、宽、厚度? 2、如何测硬币的直径?周长? 3、如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 【设计实验】 1、积累法:测课本的厚度(微小长度不便直接测量,先测出N张纸的总厚度或N匝金属丝的直径为D,再计算每一张纸的厚度或单根金属丝的直径为d=D/N。) 2、替代法:测硬币的直径,如图21-1所示。 3、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如图21-2所示。(微小长度不便直接测量,先测出N匝金属丝的长度为L,再计算单根金属丝的直径为D=L/N。) 所需器材:刻度尺、作业本、物理课本、细铜丝、硬币、三角板、纸条、针【进行实验】

1、测量课本的长、宽、厚度 2、测硬币的直径(画示意图如21-1所示) 测得:1角硬币直径为;5分硬币直径为。 3、测细铜丝的直径 【评估与交流】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被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刻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酶 教学设计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为设计理念,打破了学生接受记忆教材知识的习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学生通过讨论质疑、设计分析并进一步解决问题,掌握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和发展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实验探究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能说出新陈代谢的概念、酶在新陈代谢中所起的作用及酶作用的本质。 ⑵进一步强化对酶的本质和功能、酶的特性的认识、理解。 ⑶加强酶的应用及酶活性调节的模型的初步认识。 能力目标 ⑴通过课外探究和课堂讨论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思考分析新情境问题,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激发科学兴趣,感受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⑵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教学重难点: ⑴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及特性。 重点突出方式:学生阅读、思考,概括酶的作用及本质;学生实验探究,观察思考,最后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酶的特点。 ⑵难点: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对照实验的设计及模型的分析和应用。 难点突破方法:学生讨论由实验出发设计实验,展示讨论结果,并由其他同学指正,进 一步强调生物探究实验设计的关键。 3.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从具体到抽象,设置思维坡度,循序渐进,逐步地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教师也应要求学生从已知推未知,培养思维的迁移能力、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4.教学模式 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设疑导入→引导探索→归纳总结→拓展升华),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三、教学程序(问题情境、引发冲突→师生探讨、提出假设→收集信息(或实验探索) 、得出结论→成果迁移、评价调控→作业布置、强化巩固的教学程序进行。)

沪科版初二第三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学案、(带解析)

沪科版初二第三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学案、(带 解析) 【学习目标】 1.掌握声音的三大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2.知道影响声音的三大特性的主要因素。 3.认识噪声和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 【重点难点】 音调和响度的区分。 噪声的危害及控制。 【新课案】 声音的三个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1.做一做:将一些细砂子放在桌面上,轻敲与重敲桌面,观察砂子振动情况并感受声音强弱。完成以下问题: 声音的称为响度,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有关, 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还与和 有关。声音强弱的单位常用〔〕表示。 2.做一做实验将直尺一端压在桌面边沿,在另一端拨动直尺,不断改变直尺露出桌面的长度,感受直尺振动的快慢有何不同,音调怎样变化。 后完成以下问题: 〔1〕声音的称为音调。音调与发声物体有关。 〔2〕称为频率,频率的单位是,简称,用符号表示。 音色曾经叫反映了声音的与。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等有关。我们能够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声,就是因为声音的不同。 〔一〕知识点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叫做响度. 声音响度与发声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______大;人们用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由探究影响响度因素的活动可知,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_______ ___有关。请举出一个生活中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距发声体越______ _,听到的声音越_______,响度越_______. 【说明】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 〔二〕知识点2: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也就是振动频率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高;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法将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加快录音机喇叭的_________ ____,使________变高。 【明确】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凋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 【注意】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声音的高低——音调,声音的大小——响度 【辨析】震耳欲聋和声音刺耳 前者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大,后者反映了声音的音调高。 〔三〕知识点3:音色又叫音品,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也受外界因素影响。 〝悦耳动听〞是指声音的________好;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________而发出声音。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来判别的。 【注意】物体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其音色也随之改变.如养花人挑选新花盆时,常常将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音色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

高中生物-酶的特性说课教案(新)

酶的特性说课教案 一、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能说出酶的概念、酶的本质、总结出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并能分析应用。 2、能力方面: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和网络探究,让学生体验酶发现的艰辛,让学生关注有关酶研究的最新发展及应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说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本说课内容是在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的基础上结合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进一步理解酶的特性,特别是反应条件的温和性,为后面学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1)教材的编排特点:本章节的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特性,如新教材将酶的高效性、专一性等实验编排在教材正文内容之前,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而在影响酶活性的探究性课题中也布置了不少讨论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再次,本章节的教材与日常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教学重点: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pH影响; (3)教学难点:对照性实验设计中的几个主要原则。 (三)说教学对象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细胞知识,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化学催化剂有感性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以及进行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具有利用网络进行搜集、处理及表达、展示信息的能力。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初步提高全体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思路 1) 课前探究感性认识 收集有关酶的发现历程资料;有关酶研究的最新发展成果和应用;了解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贴近生活激趣导入:课前让同学们找寻生活中与酶有关的产品,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各小组派代表将所找到的物品展示及介绍) 3)设计实验探索问题 (1)如何证明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教师给予以下实验材料,学生根据实验的可操作性进行实验设计 可溶性淀粉、过氧化氢、NaOH (5%)、Hcl (5%)、碘液、α-淀粉酶(最适温度50℃—75℃)、过氧化氢酶(新鲜鸡肝)、斐林试剂(检验还原性糖)、试管、烧杯、酒精灯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1.3《声音的特性》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1.3声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 1.了解声音的3个特性是什么? 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什么有关? 响度跟发音体的什么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什么不同? 学习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决定因素。 学习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音调 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有什么不同?你会发现前者的声音比较 ,后者的声音比较 。(选填 尖细或闷粗)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活动1:阅读课本19-20页“音调”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叫频率? 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问题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简称: 符号: 问题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问题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 问题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问题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次声波了解多少?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用处吗? 思考1:振动会发出声音, 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 发出的声音, 却能听到讨厌的 蚊子声? 2.响度: 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叫做响度。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怎样才能使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 [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活动2:阅读课本21-22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知,响度跟发声体 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

音的响度 拓展1:振幅是确定响度的唯一因素吗? 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 拓展2: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 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却是声音的响度。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惟一,不能产生歧义(音:qí yì),所以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响度。 练习1:一个男低音放声歌唱,一位女高音轻声伴唱,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 3.音色: 活动3:阅读课本22页“音色”部分回答下列 问题 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但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表明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musical quality )。 音色和发声体的 、 有关 P23“想想做 做”答案 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声音并播放,自已 听起来不像是本人所发出声音。这是因为录音机录下的说话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我们听自己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传导”的方式来传递的。由于空气和骨头是不同的介质,所传播声音的音色发生改变,听起来感觉也就不一样了。 当堂训练: 1、请解释下面几句话中的“声音”各指的是声音的哪个特征? (1)对不起,请您讲话声音高一点( ) (2)李宁唱歌的声音真好听( ) (3)电锯发出的声音很尖,很刺耳( ) 2、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蜜蜂是采了花粉回来还是出去寻花源,是因为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都不是 3、用小木槌轻敲与重敲同一锣面时,音调、响度、音色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 4、寓言故事中的兔乖乖听见说话和敲门声之后,根据什么没有将门打开( )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_二酶的特性》教案

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二、酶的特性(教案) 衡南二中:廖贵龙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一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2、能力目标: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 概述温度和pH影响酶的活性。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 1、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2、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 四、教学难点: 确定和控制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和无关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 五、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有了实验操作基础,这节课的几个实验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学生对此并不陌生。 六、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 七、课前准备 实验材料用具的准备、课件制作、学生预习有关内容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回顾酶的概念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有机物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酶的高效性的实验,导入新课。 提问:酶的催化效率如此高效,酶能否催化任意一个化学反应?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酶的专一性 生物体内某些酶只能催化某些分子结构相近的物质,而不能催化所有物质。如二肽酶能水解任意两种氨基酸组成的二肽。所以,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通过实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这个实验可以叫学生通过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课后探究) 提问:酶所催化的反应是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发挥作用呢? 探究二:温度对酶活动的影响探究三: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1.实验分组和实验材料的选择 将学生分组,两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另两组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引导学生对酶材料进行选择。向学生展示α—淀粉酶(工业用酶,适宜温度60℃),还有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提问:肝脏研磨液里主要包含那种酶? 问:如果选用过氧化氢酶来探究温度对酶的影响,合适不合适? 教师补充:如果我们在实验中设置高温条件,温度不仅会对酶的活性产生影响,还会对化学反应本身的速率产生影响。这样的实验设计就不够严密。建议用α—淀 粉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引导学生根据所选材料对要探究的问题做出假设。 指出:控制好变量对于设计一个严谨的、可行性强的实验来说尤为重要。在大屏幕上列出思考问题: (1)你所设计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如何控制? (2)实验的因变量是什么?反映因变量的指标是?如何对其指标进行检测? (3)无关变量有哪些?如何进行控制? 应遵循的原则:对照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 等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 2.实验方案设计和讨论 在学生讨论、互评的基础上,总结出比较合理完善的实验设计,将方案展示如下: 温度组: ⑴取六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标号1,2,3,4,5和6。 ⑵向1~3号试管中各加入1mlα—淀粉酶溶液,向4~6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淀粉溶液。 ⑶将1号和4号试管放入0℃冰水浴中,2号和5号试管放入60℃水浴中,3号和6号试管放入100℃沸水浴中,均保温1分钟。 ⑷分别将置于相同温度下的两支试管中的溶液混合均匀,仍然分别在0℃、60℃、100℃条件下保温,让混合液反应5分钟。 ⑸将反应后的三支试管取出,分别加入等量碘液,震荡摇匀,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是否变蓝及变蓝程度,记录下来。 pH组: ⑴取六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标号1,2,3,4,5和6。 ⑵向1~3号试管中各加入2ml肝脏研磨液,向 4~6号试管中各加入2mlH2O2溶液。 ⑶向1号和4号试管中各加入2滴5%的NaOH溶液,向2号和5号试管中各加入2滴蒸馏水,向3号和6号试管中各加入2滴5%的盐酸溶液,静置2分钟。

《声音的特性教案》教学设计

声音的特性思维导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2.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3.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4.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教学用具: 钢锯条、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教学过程: 引人新课: 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有的银铃般清脆悦耳,有的瓮声瓮气,有的如响雷一般震耳欲聋,有的如声如细丝几乎听不到。这些声音都是有哪些区别,我们这一节就来学习一下声音的特性。 板书声音的特性 请学生利用手边的器材(包括老师提供的器材及学生自带的乐器)来发出尽可能多的声音,仔细倾听,尝试用不同的形容词来描述声音的不同,并展示自己的做法。 生1:声音有大小不同。用力敲铜锣,声音大;轻敲,声音小。 生2:有的声音低沉,有的声音尖锐。敲大鼓,声音低沉;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小鼓,声音尖锐。

生3:有的声音浑浊,有的声音清脆。敲大木鱼,声音浑浊;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小木鱼,声音清脆。 生4:声音有强弱不同。用力敲铜锣,声音强;轻敲,声音弱。 生5:………… 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类,并引导学生用专门的物理术语表示声音的不同。 声音为什么会有强弱、高低的不同呢?研究问题要追根求源,从本质入手。请同学们回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回答: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振动会有什么不同? 教师演示:手来回摆动的动作。学生观察,总结振动有哪些不同。 与前面声音的不同对应。 (一)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振幅有关,有的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频率有关。 【进行实验】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响度 和振动的哪方面有关?先引导 学生猜想。 课本上图所示的实验,用不 同的力敲击音叉,然后将发声的 音叉靠近小球,观察小球被弹起 的距离。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 规律? 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振幅大,响度大;振幅小,响度小。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成果展示与总结】

《酶的特性》说课稿

《酶的特性》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酶的特性》。我将从以下7个方面完成我的说课内容:即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和说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酶的特性》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第二部分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的基础上,结合探究“影响酶活性条件”的实验,进一步理解酶的特性,特别是酶反应条件的温和性,为以后学习“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以及理解复杂的实验设计步骤奠定基础。此外,有关酶的知识是高考考察的重点内容,特别是探究影响酶活性条件的实验,多以图表、实验设计的题型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它是整个模块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理解酶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试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敢于创新、勇于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内容的编排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特性,如在影响酶活性条件的探究实验中提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指导学生确定合适的实验方案;另外,本节教材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这也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说明酶的特性,特别是酶反应条件的温和性。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设计实验的科学方法。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不完善,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可行。 三、说教法 遵循启发探究性原则,综合化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演示和动手实验等多种方法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三、说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 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接下来,我将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上节课“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在此可以给学生具体的数字,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的突出特点(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但是,酶的催化效率要比FeCl3的催化效率高得多,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在酶的专一性学习过程中,通过举实例和比喻的方法告诉同学们: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如过氧化氢酶只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不能催化其他反应。脲酶除了催化尿素分解外,对其他化学反应也不起作用),就像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说课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说课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及反思这几方面对本节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的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和声音的特性,这对过渡到本节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本节课同时也为后面的声的利用的学习打下基础。 噪声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人类的一大危害,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容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本节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的重视和兴趣,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本节课的特点之一是联系生活,通俗易懂;特点之二是涉及面广,实例丰富。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举例说明防治噪声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观念。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防治噪声的途径。 教学难点: 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难点的处理: 观察、讨论、分析、归纳、总结。 二、教法学法 1.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2.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了与交流,想象力丰富,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 3.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归纳总结 4.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min)。 1.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和一段燃放鞭炮的生活场景。并提出问

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 第2节一.教材版本及章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分子与细胞(必修1)》(人教版)第五章第一节第二部分。二.内容分析酶是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的重要物质,是多项生物化学反应的联系纽带。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这两个过程由许许多多的生物化学反应组成,这些反应都需要酶的参与。因此,本节内容即酶的三个特性是本章的基础。即酶的高效性、酶的专一性及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本节的“科学·技术·社会”,通过多个侧面,体现出酶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理解酶的特性;理解酶特性的实质和意义;②能力目标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参与酶的特性的实践,使学生体验设计对照实验的科学思想,促进质疑、求实、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养成,通过探讨、交流,促进探索、创新、合作精神的养成。四.教学重点酶的特性和实质及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方法。五.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设计,实践,主动探究酶的特性,分析实验结果,准确描述影响

酶活性的各种因素。六.多媒体及实验器材电脑、投影仪、视频展示仪、powerpoint课件;试管、滴管、试管架、火柴、卫生香、酒精灯、试管夹、小烧杯、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玻璃棒、ph试纸、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稀释200倍的新鲜唾液溶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3%的蔗糖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蒸馏水、热水、冰快、碘液、斐林试剂。各代表展示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适当补充 学生归纳总结,反馈练习 结束 开始 新课导入 酶的特性 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回忆推理 教师指导 各代表组介绍实验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