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整治项目现场踏勘要求1

土地整治项目现场踏勘要求1

土地整治项目现场踏勘要求1
土地整治项目现场踏勘要求1

1、土地整治项目现场踏勘要点

(1)深入开展实地踏勘

项目规划设计前,项目所在地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组织农、林、水、交通、环保部门的技术人员和项目设计单位技术人员深入到项目区进行详细实地踏勘。项目实地踏勘过程中,设计单位技术人员要通过现场查勘、查看资料、座谈交流、专访农户的方式对于项目进行实地踏勘,深入到项目区的每一个地块,熟悉了解项目区的有关情况,同时要根据土地整理政策和技术的要求,与当地的农、林、水、交通部门的技术人员和当地群众深入讨论交换意见,提出工程布局的初步方案。

(2)认真解读项目区范围图

项目区的地形图是规划设计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反映项目区地形地貌最准确的资料,项目的规划设计要在项目区的地形图上进行。设计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后,在地形图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首先对测量的基本要素进行解读,对细化的测量部分根据需要提取高程点。对项目区的界线和项目区现状的道路位置、排灌水沟的走向、高程等设计要一一看到。

(3)实事求是分析资料

对项目区的有关资料进行深入详细的分析,结合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工程技术措施,确保实现整治区的预期目标。如:整治区灌溉无保障,应考虑解决灌溉问题;低洼涝渍,就要深挖排水沟。特别要重视的是分析整治区的基础设施状况,通过分析,确定哪些基础设施可以利用,哪些需要改造或改建,哪些需要废弃另行选址重建。

(4)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

项目工程布局就是合理安排项目区各类用地和布置各类工程,以改善土地利用条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工程布局的好坏,直接影响项目能否顺利施工,项目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灌溉与排水工程的布局要使项目区达到旱能灌、涝能排的效果;道路的布局要考虑到项目区群众生活和生产的方便,考虑农业化机械的通行方便;工程的设计标准要便于群众今后对设施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工程的布局要尽量结合原有的设施,尽量减少新占用土地,节约建设成本。

(5)规划设计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

规划设计每个阶段的工作,设计人员都要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让群众参与到项目的规划设计中去,让群众明白了解规划设计的每一个工作步骤;规划设计时要组织当地群众到项目区去,展示项目规划设计的工程布局和设计标准,让群众对项目的工程布局和建设标准都清清楚楚;尽量按群众的要求和意愿对项目进行规划设计,使建设标准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减少施工过程中群众对规划设计提出的各种要求,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

2、现场影像资料收集要求

(1)项目区全况(地形地貌)

要求:能反应项目区总体地形地貌,一般从项目区不同方向进行拍摄,结合项目实际地形,如从南到北一张,从北向南一张,视角视野开阔处一张,特别以居高临下拍摄为宜。

项目区地形地貌项目区地形地貌项目区地形地貌

(2)项目区土壤,植被等情况

要求:能反应项目区总体种植作物,自然植被情况,土壤断面类型及情况。

项目区主要作物项目区主要作物项目区土壤断面

(3)项目区水利系统

要求:水源、灌溉渠道,排水沟,泄洪区等重要地形地物进行拍摄。

水源按常见类型有:现状拦水坝,现状泵站,水库,地下水,泉眼等。

拍摄照片要尽可能广的全局体现设施的情况及周边地形地貌及参照物,特别是能反应引水方向和地块相互关系的照片尤其重要。特别是群众要求改扩建的工程,应多拍几张,能反应工程特性的照片。

挡水坝挡水坝取水口挡水坝泄水设施

水库坝首水库放水塔水库放水口

泵站外部泵站内部(控制柜,泵位等)泵型号铭牌

泵站抽水进水池泵站出水池/渠道泵站变压器

地下水外部地下水内部地下水水深

骨干硬化渠道田间硬化渠道田间土质渠道

骨干排洪沟田间排水沟土质排水沟

(4)项目区道路系统

要求:能反应项目区主要交通线路,村内道路,村外田间道路,生产道路情况等,特别是群众要求改扩建的工程,应多拍几张,能反应工程特性的照片。

项目区主干道项目区田间硬化道路项目区田间土路

项目区村内硬化道路项目区村内土质道路公共场所(嗮场停车场等)(5)项目区其他情况

项目区一些特殊的情况,如其他部门,项目投建的工程,田间特有的农业公司农作物种植基地等,某些项目片区特有的情况。

其他部门投建工程其他项目投建工程其他项目投建工程

(6)征求意见类

征求其他部门,各级领导,群众意见时的影像照片。

征求意见1 征求意见2 征求意见3

3、现场踏勘图面记录内容

(1)水源

使用奥维定位,标注清楚每一个水源位置,类型,可用水流量,(相关内容可根据水源类型不同进行标注,如水库的信息牌,会标注水库名称,库容,有效库容,相关高程数据等内容;泵站中则有电机铭牌读取功率,水泵铭牌读取扬程,转速,抽水流量,控制柜类型等,

变压器位置,距离,线路长度等信息;对于有信息的水坝,参考水库信息读取的方法,记录取水流量,没有信息的水坝,地下水溢出型的,则采取询问当地熟悉情况的群众,结合现场投放漂浮物测取流速,量取水面宽度,深度以计算过水断面面积,两者相乘获得流量的方法大致推算。)

(2)项目区内地块的基本情况,如存在坡度较为陡峭的地块,有杂乱石牙的地块,石牙出露大小,密度等基本信息,或其他影响地块实施的不利因素。

(3)需要实施土地平整的区域范围线,原则上应让村民陪同走界,认界。确定边界清晰无争议,拍照记录,避免后期施工纠纷。

(4)水源通往地块主要引水渠道走线,灌溉控制区域勾勒,记录渠道宽度,深度,断面形式(矩形或梯形),材质(如浆砌砖,浆砌石,现浇混凝土)等信息,村民需要修建的渠道,具体走线,原有土质沟渠应询问是否满足灌溉/排水需要,以确定规划布局阶段是否需要加宽加深等,原则上应让村民陪同走线,拍照记录。

(5)田间道路原有宽度,材料,需要标注上图,土路宽窄不一的,取较窄处量取上图,并询问群众意愿,是否愿意扩大宽度等,原则上应让村民陪同走线,拍照记录。

(6)村庄内有需要建设的基础设施,征求群众意见,结合项目政策,确实有需要修建且符合政策要求的,记录清楚工程类型(如嗮谷场),具体位置,范围,大小规格,附属设施(如是否需要40cm高小围墙,排水沟,围墙(用作展示墙、文化墙等))式样等,拍照记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