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2017伤寒论国医通习题及答案全集

2016-2017伤寒论国医通习题及答案全集

2016-2017伤寒论国医通习题及答案全集
2016-2017伤寒论国医通习题及答案全集

2016-2017伤寒论国医通习题及答案全集

1、下列可用于表里同病,但不属于表里同治的方剂是(d)

A、麻黄附子甘草汤。

B、大青龙汤。

C、麻黄细辛附子汤。

D、抵当汤。

E、桂枝人参汤。

2、2、以下除哪项外,均可见喘症?b

A、麻黄汤证

B、桂枝汤证

C、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D、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E、小青龙汤证

3、3、太阴病下利可兼见下列(c ) 症状?

A、手足厥冷

B、下利清谷

C、手足自温

D、脉微细

E、利下臭秽

4、4、霍乱病病程中出现"吐利止"表现,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切的是(a ) 。

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

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

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

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

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

5、5、运用牡蛎泽泻散治疗的差后水肿证属

(e ) 。

A、脾虚水停

B、肾阳虚水停

C、脾肾阳虚水停

D、寒湿停聚下焦

E、湿热壅阻

6、6、太阳伤寒表实证的病机是(b)

A、风寒袭表、营卫失调、营阴外泄

B、风寒袭表、卫气被遏、营阴郁滞

C、风寒袭表、邪入经俞、经气不利

D、风寒袭表、卫气被遏、阳郁内热

7、7、下后胸满用桂枝去芍药汤或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其针对的病机属性是D 。

A、肺阳虚

B、肾阳虚

C、心阳虚

D、心胸阳虚

E、心阴虚

8、8、小青龙汤证中咳、喘、呕主要与D 有关。

A、风寒郁闭

B、表证不解

C、卫气闭郁

D、饮邪内停

E、营阴凝滞

9、9、栀子豉汤禁忌,是下列哪项(D )

A、其外有热

B、手足温

C、饥不能食

D、旧微溏

10、10、以下除哪项外,均是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证之一?E

A、心下痞

B、肠鸣

C、呕吐

D、下利

E、噫气不除

11、11、少阴病篇论及的少阴病咽痛包括( C) 。

A、以少阴阴虚为主的病证

B、以少阴阳虚为主的病证

C、少阴阴虚为主的病证和少阴阳虚为主的病证均论及

D、风热证

E、风寒证

12、12、下列方证除哪一项外,均可出现厥逆(B )

A、乌梅丸证

B、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C、瓜蒂散证

D、白虎汤证

13、13、少阳病半表半里证的发热热型是

(C ) 。

A、寒热并见

B、发热定时而作

C、寒时不热,热时不寒

D、发热多恶寒少

E、发热恶寒,如疟状

14、14、"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B)主之"

A、白虎汤。

B、白虎加人参汤。

C、柴胡桂枝汤。

D、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E、附子汤。

15、15、以下除何证外,均可见烦躁的症候(D )

A、大陷胸汤证

B、干姜附子汤证

C、茯苓四逆汤证

D、茯苓甘草汤证

16、16、太阴虚寒证当见a

A、手足温。

B、手足冷。

C、手冷足不冷。

D、足冷手不冷。

E、手足热。

17、17、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治疗少阴咽痛证的方剂( C)

A、猪肤汤

B、苦酒汤

C、芍药甘草汤

D、半夏散及汤

18、18、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属下列何证( A)

A、真寒假热证

B、真热假寒证

C、表寒里热证

D、寒热错杂证

19、19、附子泻心汤证,除"心下痞"外,还应有:C

A、身痛

B、恶寒无汗

C、恶寒汗出

D、下利

E、厥逆

20、20、太阴病"提纲证"的病机是:D

A、中阳虚衰,气血不足

B、脾虚邪陷,气机壅滞

C、脾虚失运,湿热内聚

D、脾阳不足,寒湿困滞

E、肝寒横逆,脾胃失和

21、21、患者见身体骨节疼痛,手足不温,背恶寒,不渴,舌苔白润,脉沉。治疗宜用:C

A、桂枝附子汤

B、甘草附子汤

C、附子汤

D、真武汤

E、桂枝新加汤

22、23、表郁轻证的"如疟状"概指如疟疾样b。

A、寒热交替

B、寒热呈发作性

C、寒热呈定时发作性

D、寒热后有汗

E、寒热前有汗

23、24、甘草泻心汤证与半夏泻心汤证、生姜写心汤证比较,主要特点在于(A)

A、以痞利俱甚,谷不化,干呕心烦不得安为主

B、心下痞满而呕,肠鸣下利为主

C、以心下痞,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为主

D、以胃中不和,心下痞,腹中雷鸣为主

24、25、五苓散证"消渴"的机理是D

A、发汗太过,耗伤津液,胃中干燥。

B、外邪入里化热,耗伤津液。

C、水热互结,热伤津液。

D、水饮内停,气不化津,津不上承。

E、气阴两伤,水饮内停。

25、26、大柴胡汤证的病机是(A )

A、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

B、邪热内陷,与痰饮相结于心下

C、水热互结于胸胁心下

D、以上都不是

26、27、葛根芩连汤证亦可见"协热而利",其病机是E

A、表热里寒。

B、表里俱热。

C、表里俱寒。

D、表寒里热。

E、里热下利

27、28、"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应C

A、先解其表,用桂枝汤。

B、表里同治,用桂枝人参汤。

C、先温其里,用四逆汤。

D、先温其里,用理中汤。

E、先温其里,用小建中汤。

28、30、高热十余日,尚有低热,心烦气短,气逆,纳差,时时欲吐,消瘦神疲,舌红干燥少苔,脉虚数。治宜:E

A、枳实栀子豉汤

B、栀子甘草豉汤

C、栀子生姜豉汤

D、白虎加人参汤

E、竹叶石膏汤

29、31、下利脉症除哪项外,属少阴热化证与寒化证所共有( d)

A、口渴

B、下利清谷

C、但欲寐

D、脉微细

30、32、《伤寒论》中厥阴最为全面的概括是

(e ) 。

A、手厥阴心包

B、足厥阴肝

C、手、足厥阴

D、阴阳学说中的阴尽阳生

E、脏腑经络及阴阳学说两个不同范畴

31、33、栀子厚朴汤证是热壅而气滞于。D

A、胸

B、脘

C、胁

D、腹

E、小腹

32、34、寒格证中呕吐的特征是B

A、朝食暮吐

B、食入即吐

C、心中温温欲吐

D、欲吐不吐。

E、饮水则吐

33、35、判断疾病是否传变的依据是A。

A、脉症变化

B、病程长短

C、病情轻重

D、有否误治

E、体质强弱

34、37、"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应A

A、在发热自汗出之前,用桂枝汤。

B、在发热自汗出之后,用柴胡桂枝汤。

C、在发热自汗出之前,用柴胡桂枝汤。

D、在发热自汗出之后,用桂枝汤。

E、在发热自汗出之后,用小建中汤。

35、38、阳明蓄水证不常见的症状表现是B

A、呕逆。

B、下利。

C、手足厥冷。

D、心下悸。

E、小便通利。

36、39、具有与太阳蓄血抵当汤证表现相似,出现发狂症状的是下述B。

A、阳明蓄血的抵当汤证

B、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C、桂枝加桂汤证

D、桂枝甘草龙牡汤证

E、苓桂甘枣汤证

37、40、下述汤证皆可见及烦躁,仲景明确指出用治白天烦躁的汤方是D。

A、桂枝汤

B、麻黄汤

C、大青龙汤

D、干姜附子汤

E、茯苓四逆汤

38、41、非去滓再煎的汤剂有B

A、半夏泻心汤。

B、生姜泻心汤。

C、旋覆代赭汤。

D、柴胡桂枝汤。

E、大柴胡汤。

39、4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治宜( D)

A、桂枝甘草汤

B、黄连阿胶汤

C、炙甘草汤

D、小建中汤

40、43、阳明病提纲"胃家实"的涵义下列哪项解释最确切(B)

A、胃家燥邪亢盛

B、胃肠燥热亢盛

C、胃肠邪气盛实

D、肠中燥结成实

41、44、大柴胡汤具有以下除哪项外的证候(D )

A、胸胁硬满疼痛

B、往来寒热

C、大便秘结

D、但头微汗出

42、45、原文:"太阳病,(D ),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A、身痛

B、脉浮

C、鼻鸣干呕

D、头痛

E、呕逆

43、46、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的病机是:C

A、热扰胸膈,腑气不通

B、燥屎内结

C、脾虚气滞

D、脾虚而寒湿内聚

E、心脾不足

44、47、桂枝汤用治发热自汗出时,其服药时间应选在A。

A、发热汗出前

B、发热汗出后

C、一直服用

D、发热汗出时

E、发热汗出间隔时间

45、48、真武汤证的治法是:C

A、培土制水

B、健脾利水

C、温肾利水

D、温肾健脾

E、化气利水

46、49、心悸,欲得按,烦躁者,治用B

A、桂枝加桂汤。

B、桂枝甘草汤。

C、桂甘龙牡汤。

D、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E、桂枝加附子汤。

47、50、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治疗少阴咽痛证的方剂(C )

A、猪肤汤

B、苦酒汤

C、芍药甘草汤

D、半夏散及汤

48、51、仲景做出少阴病"自利"属虚寒诊断的要点是(D ) 。

A、下利物性状

B、口不渴

C、发热

D、小便颜色

E、恶寒

49、52、大黄黄连泻心汤的煎服法是(B)

A、以甘澜汤二升煎二药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B、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C、水煎二药,去滓,分温再服

D、以清浆水二升煎二药须臾,去渣,分温再服

50、53、以下除哪项外,均为痞证可见证(C)

A、痞

B、痞满

C、疼痛

D、呕吐

51、54、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治用C

A、苓桂甘枣汤。

B、茯苓甘草汤。

C、苓桂术甘汤。

D、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E、五苓散。

52、55、下列证候中,预后好可治的是D

A、少阴病,燥烦四逆,息高者。

B、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

C、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倦,脉不至,不烦而燥者。

D、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

E、少阴病,吐利,烦躁,四逆者。

53、56、肝邪乘犯所致厥阴病上热下寒证中,下述( )组症状最能反映肝邪乘犯所致的上热特征。D

A、消渴

B、吐蛔

C、舌红苔黄

D、气上撞心

E、饥而不欲食

54、57、可辨别湿热发黄证者有( C)

A、身黄,小便不利,腹满,不能食

B、身黄,少腹硬满,小便利,口渴,不欲饮

C、身黄,小便不利,腹满,渴饮水浆

D、身黄,小便难,胁下不满痛

55、58、小结胸证的病机是(C)

A、水热互结于胸胁

B、痰水互结于胁下

C、痰热互结于心下

D、痰热互结于少腹

59、原文:"伤寒二三日,(C ),小建中汤主之。"

A、腹中急痛者

B、心下悸,欲得按者

C、心中悸而烦者

D、小便利而心下悸者

E、胸中满而烦者

56、60、太阳病,项背强,无汗恶风者,治用A

A、葛根汤。

B、桂枝加葛根汤。

C、桂枝加附子汤。

D、桂枝加芍药汤。

E、麻黄汤加葛根。

57、61、少阳病半表半里证的发热热型是

(C ) 。

A、寒热并见

B、发热定时而作

C、寒时不热,热时不寒

D、发热多恶寒少

E、发热恶寒,如疟状

58、62、少阴病的性质是:D

A、里虚寒证

B、里虚热证

C、表里俱虚证

D、里虚证

E、寒热夹杂证

59、63、阳明蓄血证不可见及的症状是( E) 。

A、大便硬

B、色黑

C、解出容易

D、健忘

E、如狂或发狂

60、64、证见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而属表里同病,治当C 。

A、先治表

B、表里同治

C、先治里

D、治表多治里少

E、治里多治表少

61、5、下述除项外,都属于广义伤寒范畴。E

62、D?

A、外感热病

B、天行

C、温疫

D、时行

E、霍乱

63、66、下列证候,除哪项外,皆为附子汤证的主证(A )

A、下利

B、身体痛,骨节痛

C、口中和

D、脉沉

64、67、下列症状,除哪项外,皆为"阳明病外证"?D

A、身热

B、不恶寒

C、汗自出

D、大烦渴

E、反恶热

65、68、下后胸满用桂枝去芍药汤或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其针对的病机属性是D 。

A、肺阳虚

B、肾阳虚

C、心阳虚

D、心胸阳虚

《伤寒论》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风:伤于风的意思,与突然歪倒,口眼歪斜之中风病不同。 2.热色:即红色。 3.纯阴结:没有兼夹证的阴结。《辨脉法第一》: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 4.四逆辈:辈,类也。指四逆、理中汤一类的方剂。《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注:“指四逆、理中、附子等汤而言也”。 5.蛔厥:因蛔虫窜扰而致的手足厥冷。 6.追虚逐实:损伤不足的正气,增加有余的病邪。 7.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 8.往来寒热: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 9.合病:初起两经或两经以上同时发病的,称为“合病”。 10.面垢:面部如蒙油垢。 二、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2.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3.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 4.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5.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6.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182) 7.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3)8.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 9.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337) 10.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三、单项选择题 1.太阳伤寒与中风的鉴别要点D.汗出与否 2.呕吐肠鸣下利,心下痞满不痛,最适宜用的方剂是。A.半夏泻心汤 3.太阳伤寒表实证见“未发热”的原因,风寒较重,卫阳郁闭,未能及时达表抗邪 4.下列证候,附子汤的主证?背恶寒,手足寒身体痛,骨节痛口中和脉沉 5.太阳中风汗出的的机理是。B.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 6.下列三承气汤比较:三承气汤中都有大黄大承气汤厚朴用量最重大承气汤枳实用量最多三承气汤中大黄用量都一样 7.以下哪一方要求“顿服之”?C.调胃承气汤 8.通脉四逆汤的加减法,A.面色赤者加葱白九茎B.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C.呕者加生姜二两D.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9.黄连阿胶汤的药物组成是。 D.黄连、阿胶、白芍、黄芩、鸡子黄 10“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其“腹满时痛”是病属。A.太阴 1.太阳蓄水与蓄血证的鉴别要点是。B.小便利与不利D.有无神志症状

中医四大经典之《温病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温病学 模拟试卷(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在《内经》伏寒化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感受春季时令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为后世把温病 分为新感与伏邪温病奠定了基础的医家是() A.朱肱B.汪石山C.郭壅D.吴又可 2.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 A.发热B.局部红肿热痛C.口渴D.脉数3.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A.初起多热象不甚B.易困阻清阳C.易闭郁气机 D.易伤肺胃之阴 4.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部位在() A.卫分B.气分C.营分D.气营 5.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其意义为() A.阳明腑实证B.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 D.阳明腑实兼阴亏 6.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 A.银翘散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 C.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7.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A.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B.气分湿热留恋,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见湿轻热重证。C.湿困日久,阳气受损D.湿热化燥化火,可深逼血分 8.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便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喉中痰声,舌绛,苔焦。其治疗处方是() A.神犀丹合安宫牛丸、紫雪丹B.清瘟败毒饮合安宫牛黄丸C.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D.犀地清络饮合安宫牛黄丸 9.治疗春温初起,发于阳明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 A.寒解汤B.银翘散加减C.清心凉膈散D.白虎汤 10.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 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 C.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D.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11.下列哪项不是春温病的治疗原则() A.清泄里热B.顾护阴液C.初病由外邪诱发者,当兼以解表D.滋补肺胃 12.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 A.喻嘉言B.吴鞠通C.刘河间D.俞根初 13.沈目南认为燥属() A.寒B.次寒C.热D.火 14.风温病的诊断要点不正确的是() A.发于冬春季节B.初起有肺卫见证C.后期多致肺胃阴伤D.病程短 15.下列哪项不是雷氏宣透膜原法的适应症()A.身痛有汗B.寒甚热C.呕逆胀满D.苔黄白而腻16.暑温暑伤津气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A.身热息高B.口渴自汗C.肢倦神疲D.脉散大无力 17.湿温邪未化燥,不易见的表现是() A.昏蒙B.脘痞C.痉厥D.舌白 18.下列哪项不是春温气营(血)两燔证的治疗方剂()A.化斑汤B.甘露消毒丹C.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D.清瘟败毒饮 19.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A.吴鞠通B.王孟英C.叶天士D.薛生白20.下列除哪项外,均与温病的地域性有关()A.地理环境B.人体体质C.生活习惯D.生产水 平 21.风热病邪初起先犯() A.肺卫B.卫气C.阳明D.肺 22.区别营分证与血分证的基本要点是() A.身热躁扰B.昏狂谵妄C.吐血衄血D.舌质红 绛 23.牙齿燥如枯骨,见于() A.肾阴枯竭B.肾火上炎C.胃阴枯竭D.肺胃阴 伤 24.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赤如酱,舌苔黄浊。最佳治法是() A.通腑泄热B.导滞通便C.燥湿清热D.清热泻 火 25.暑温的病名首先见于() A.《黄帝内经》B.《伤寒论》C.《伤暑全书》D.《温病条辨》 26.“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是哪位医家所说?() A.薛雪B.叶桂C.吴鞠通D.王孟英27.壮热,口渴,烦躁,头痛,肌肤发斑,吐血便血,舌绛苔黄,脉数,此为() A.气营两燔B.气血两燔C.卫气同病D.热入血分 28.叶天士指出:“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 —————”。() A.酸寒B.咸寒C.苦寒D.甘寒 29.陈平伯的代表著作是() A.《温热逢源》B.《外感温病篇》C.《疫疹一得》 D.《时病论》 30.温病与温疫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有传染性B.发病的缓急C.传变的快慢

伤寒论分类模拟题1-(1)

伤寒论分类模拟题1-(1) 一、选择题 A型题 1. 《伤寒论》中并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E.一经病症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答案:B 2. 《伤寒论》中合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答案:C 3. 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 A.循经传 B.表里传 C.直中 D.并病 E.合病 答案:B

4. 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 A.直中 B.并病 C.表里传 D.两感 E.越经传 答案:D 5. 以下不属于太阳中风脉证提纲的是 A.恶风 B.发热 C.汗出 D.脉缓 E.头痛 答案:E 6. 以下不属于太阳伤寒证初起必见之证的是 A.发热 B.恶寒 C.体痛 D.呕逆 E.脉紧 答案:A 7. “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之“阴阳”指 A.表证与里证 B.三阴证与三阳证

C.实证与虚证 D.新病与痼疾 E.寒证与热证 答案:B 8. 以下不是桂枝汤的适应症的是 A.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 B.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者 C.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 D.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 E.外证未解,脉浮弱者 答案:C 9.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的病机是 A.表邪内陷 B.邪热内扰 C.正虚邪扰 D.正邪搏击 E.阳郁不解 答案:D 10.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的处理方法是 A.当以扶正,以小建中汤 B.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C.当以温阳,宜附子汤 D.当表里双解,宜桂枝人参汤 E.当表里双解,宜麻黄附子甘草汤

温病学B答案

《温病学B 》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 型题 认为伤寒六经传变皆是热证, 王安道 B 1、 A 、 2、 A 、 D 3、 A 、 D 4、 A 、 D 5、 A 、 C 、 E 、 6、 A 、 D 7、 A 、 D 8、 A 、 D 9、 A 、 D 、刘河间 A B E 治疗以寒凉为主的医家是: C 、叶天士 、王叔和 E 、郭雍 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黄帝内经》 《肘后方》 下列哪项不属于风热病邪致病特点: 先犯上焦肺卫 B 变化迅速 E 、《伤寒论》 、《诸病源候论》 C 、易于化燥伤阴 、病程中易出现 《外台秘要》 、最易伤气 三焦辨证中,哪种症候表现不会出现在上焦证当中: 发热恶寒 B 咯吐粉红泡沫痰或血水 邪在气分的辨证要点: 身热口苦而渴,舌红苔黄 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身热,汗多, 以下热型除, 壮热 夜热早凉 证见低热颧红, 足少阴肾病变 足阳明胃病变 斑出色红,艳如胭脂为; 热毒轻浅 B 火郁内伏,气血尚活 、咳嗽喘促 、低热不退,舌干绛而痿 C “逆传心包” E C 、神昏谵语 B 、壮热心烦,口渴汗多 D 、身热汗出,烦渴,咳喘,舌红苔黄 心烦,苔黄燥 外皆属气分病证所见:B B 、寒热往来 C E 、身热不扬 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心烦不寐,口燥咽干,神疲脉虚,此属: 、手厥阴心包病变 、日晡潮热 、足厥阴肝病变 、足太阴脾病变 、血热炽盛 C 、热毒锢结,正气衰亡 、热毒深重,气血尚充 邪热迅速化燥入胃,津液被灼的阴阳腑实证的舌象是: 苔色老黄焦燥起刺 B 、苔黄而干燥 C 白砂苔 E 、以上都不是 B 、苔灰而干燥 10、 温病苔白,厚而干燥的临床意义是: A 、温病兼胃中宿滞挟秽浊郁伏 B C 、脾湿未化而胃津已伤 D E 、表邪未解,肺津已伤 11、 分消走泄法适用于: A C 、秽浊之气内郁而胃气衰败 、湿与热相搏,浊邪上泛 A 、邪留三焦,气化失司,痰热湿浊阻遏 C 、湿热秽浊郁闭气分的 “邪伏募原证” E 、热在气分,郁而化火 B 、邪郁少阳,胃失和降 D 、热传阳明,内结肠腑 A 、轻清宣气法 B 、辛寒清气法 C 、宣气透表法 D 清热宣肺法 E 、清泄郁热法 13、湿温,湿热并重, 郁阻中焦,出现白 宜用: C A.菖蒲郁金汤加味 B. 蒿苓清胆汤加味 C 、王氏连朴饮加苡仁、竹叶 D 化斑汤 E 、三仁汤 14、“增水行舟”法的代表方剂是: D A 、调胃承气汤 B 、增液汤 C 、枳实导滞汤 D 增液承气汤 E 、导赤承气汤 12、温热病邪初传气分,热势不甚,气失宣畅之证,可用: A 15、病在初起,多以上焦肺卫为主,而后顺传阳明或逆传心包,病至后期阶段,多肺胃阴伤 的温病是:A A 、风温 B 、春温 C 、秋燥 D 、温毒 E 、以上都不是

北京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试卷

《 伤 寒 论 》 本 科 试 卷 及 参 考 答 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试卷 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试时间 题 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号 得 分 签 字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得分:___________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案卷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白虎汤证“脉浮滑者”其病机是: A.燥热结聚胃腑

B.邪热充斥内外 C.表热过盛 D.外有表证,内有燥实 E.外有微寒,内有燥热 2.“伤寒下后,——,栀子厚朴汤主之”。请填入: A.心烦腹满 B.昼日烦躁不得眠 C.身热不去 D.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E.卧起不安 3.“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热多”是指: A.内热偏盛 B.湿热较盛 C.阴虚较盛 D.热与水结较盛 E.邪在阳,表不解 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选用何方:A.桂枝汤 B.大青龙汤 C.小青龙汤 D.苓桂术甘汤 E.五苓散 5.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大黄的用法哪项是正确的: A.先煮 B.后下 C.用麻沸汤渍之 D.与它药同煮 E.以上均不是 6.桂枝加桂汤证的病机是: A.心阳虚,下焦水饮欲动 B.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 C.心阳虚,冲脉之气上逆 D.心阳虚,肝胃之气上逆 E.以上都不是 7.“心下痞”一症可见于下列除哪项之外的证候? A.五苓散证 B.甘草泻心汤证 C.桂枝人参汤证 D.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E.旋复代赭汤证 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________主之”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决赛《温病学》试题汇编

中医临床学院大学生知识和技能竞赛决赛《温病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 案,其余选项为干扰答案。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号码填在右边的括号内) 1.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A 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核心的辨治理论体系的确立 B 以吴有性为代表的温疫学派医家的出现 C 以寒凉清热为主的治则的确立 D 伏邪温病学说的确立 E 温病病因学说的确立 2.下列哪项不属《难经》所言广义伤寒的病种?() A 温病 B 热病 C 中风 D 湿温 E 暑温 3.温病学的萌芽阶段是在:() A 战国至晋唐时期 B 宋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 民国时期 E 新中国成立后 4.温病学的成长阶段是在:() A 战国至晋唐时期 B 宋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 民国时期 E 新中国成立后 5、温病学说成熟时期是:() A 宋金元时期 B 明清时期 C 新中国成立后 D 战国至晋唐时期 E 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6、被誉为“温热大师”的医家是:() A 王孟英 B 吴又可 C 吴鞠通 D叶天士 E 薛生白 7、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A 《内经》 B 《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 《肘后备急方》 E 《诸病源候论》 8、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是:() A 《温病条辨》 B 《伤寒论》 C《温疫论》 D《内经》 E 《温热论》 9.“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语出哪部经典著作? ( )A《素问》 B《难经》 C《伤寒论》 D《金匮要略》 E《灵枢》 10.《湿热病篇》的作者是:()A王孟英 B薛生白 C吴鞠通 D吴又可 E叶天士 11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从病名、病机、治法等方面提出温病与伤寒不同的医家() A.王叔和B.刘河间 C.王安道 D.王焘E.孙思邈 12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创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是: ( ) A .叶桂 B .刘完素 C .吴瑭 D .薛雪 E .吴又可 13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吴瑭的代表作是: ( ) A.《温热论》 B.《湿热条辨》 C.《诸病源候论》 D.《温疫论》 E.《温病条辨》 14.在温病学发展史上创新论、立新法、制新方,使温病在摆脱伤寒体系束缚的道路上向前 推进了一大步的医家是:()

中医温病学试题与答案

温病学试题 第一章:绪论 A、型题 1.温病学的病名首见于:A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时后方 E.诸病源候论 2.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 家是:C A.王安道 B.汪石山 C.朱肱 D.刘河间 E.王叔和 3.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家是:D A.王孟英 B.叶天士 C.余师愚 D.吴鞠通 E.喻嘉言 4.余师愚的代表著作是:B A.广温疫论 B.疫疹–得 C.温疫论 D.伤寒温疫条辨 E.临证指南医案 5.全面发展了温病辨舌、验齿、辨斑疹、白瘩等诊断方法的医家是:B A戴天章 B.叶天士 C.王孟英 D.吴鞠通 E.余师愚 6.对温病的治疗首先强调初起不可纯投辛温,主张应以寒凉为主的医家是:C A.罗天益 B.王安道 C.刘河间 D.朱肱 E.汪石山 7.温病学说形成的时代为:B A.宋到元代 B.明到清代 C.新中国成立后 D.战国到唐代 E.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8.(温热经伟)的作者是:A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薛生白 E.吴又可 9.提出”疠气”病因学说的明代医家是: B A.汪石山 B.吴又可 C.李时珍 D.李中梓 E.王肯堂 10.首先提出温病有新感,有伏气的医家是: B A.王安道 B.郭雍 C.刘河间 D.朱肱 E.罗天益 11.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疫专著是: C A.温热论 B.温热经伟 C.温疫论 D.湿热病篇 E.肘后备急方 12.吴鞠通的代表著作是:C A.湿热病篇 B.温热论 C.温病条辨 D.温热经伟 E.温疫论 13.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E A.吴又可 B.吴鞠通 C.刘河间 D.朱肱 E.王安道 14.被誊为”温热大师”的医家是:B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吴又可 E.薛生白 15.金元时期,在热性病治疗上提出新观点,组创新方的医家是: B A.王安道 B.刘河间 C.张从正 D.李东垣 E.朱丹溪 16.在热病治疗上,首先提出以客寒凉清热为主的医家是:B A.朱肱 B.刘河间 C.汪石山 D.吴又可 E.王安道 17..朱肱首先提倡的是:E A.温病分新感温病与伏气温病 B.古方今病不相能 C.立新论、创新法 D.脱却伤寒辨证温病 E.灵活运用经方 18..温病学发展到什么时候才开始从伤寒论体系中摆脱出来:C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E.清代 19..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的奠基专著是:A A.温病论 B.温疫论 C.温热经伟 D.疫病篇 E.温病条辨 20.温病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 E A.唐代 B.宗代 C.元代 D.明代 E.清代 21.(广温疫论)一书的作者是:C A.余霖 B.扬栗山 C.戴天章 D.吴有性 E.俞根初 22.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医家是:C A.吴又可 B.薛生白 C.叶天士 D.吴鞠通 E.陈平伯

伤寒论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伤寒论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1.根据《伤寒论》原文,下列脉象中具有复言病机意义的是:A A.阴阳俱紧 B.阳浮而阴弱 C.阴阳俱浮 D.汗出与否 2.对于麻黄汤来说,下列煎服法哪项是错误的:B A.温覆取微汗 B.歠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C.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D.禁生冷、油腻、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3.麻杏石甘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主要的鉴别点是:A A.前者以喘为主证,后者以下利为主证 B.前者脉数,后者脉促 C.前者汗出而喘,后者喘不汗出 D.前者无大热,后者身大热 4.茯苓四逆汤证的主要病机是:C A.肾阳虚 B.气液亏损 C.阴阳俱虚,阳虚为主 D.阴阳俱虚,阴液不足

5.下列证候中,哪项是太阳蓄水证的辨证要点:D A.心下痞 B.烦渴欲饮水 C.发热恶寒,汗出头痛,脉浮数 D.小便不利 6.下列十枣汤的煎服法和注意事项中,哪项是错误的?A A.若下后病不除者,即刻加服半钱 B.先煮肥大枣10枚,去渣,纳药末 C.芫花、大戟、甘遂分别捣为散 D.平旦温服之,强人一钱匕,瘦人半钱 7.太阳病的头痛是:A A.头项强痛 B.头顶胀痛 C.两侧头痛 D.以上都不是 8.患者恶寒发热头痛,项背拘急不舒,无汗,鼻塞流青涕,周身酸楚不适,纳减,食后欲呕,小便清,苔白,脉浮。治宜:C A.麻黄汤 B.桂枝加葛根汤 C.葛根汤 D.大青龙汤 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的病机是:B A.表病误下,外证不解,气逆于肺

B.汗下后,邪气内传,热壅于肺 C.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D.外有风寒,内有郁热 10.根据原文,下列证候除哪项外,均可在大陷胸汤证中出现?D A.脉浮滑 B.舌上燥而渴 C.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 D.日晡所小有潮热: 11.原文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的治法是:B A.温经扶阳 B.扶阳益阴 C.回阳益阴 D.助阳解表 12.原文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其中胸有寒是指:C A.胸中有寒饮 B.胸膈有寒痰 C.胸膈有痰饮 D.胸受寒邪 13.伤寒论中的风温是指:B

中医外科学考核试卷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考核试卷及 答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中医外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晋末出现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着是 () A.《肘后备急方》 B.《刘涓子鬼遗方》 C.《金匮要略》D.《内经》 E.《诸病源候论》 2.皮肤浅表起丘疹、疱疹,破后糜烂的疾病统称为 () A.疳 B.疹 C.疮 D.痘 E.疥 3.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轻微疼痛属于 () A.热肿 B.风肿 C.湿肿 D.气肿 E.痰肿 4.手术法中的切开法适用于 () A.外疡的阴证 B.外疡的阳证 C.一切外疡,不论阴证、阳证,确已成脓者 D.疡脓未成者 E.以上均不对 5.阳证疮疡可 () A.玉露膏 B.风油膏 C.冲和膏 D.生肌玉红膏 E.生肌白玉膏6.疮疡和营法的活血化瘀代表方为 () A.四物汤 B.桃红四物汤 C.四君子汤 D.二陈汤 E.八珍汤7.三陷证是指 () A.内陷、火陷、虚陷 B.火陷、干陷、虚陷 C.内陷、火陷、干陷D.内陷、干陷、虚陷 E.以上都不对 8.痛与肿结合辨,先肿而后痛者其病 () A.浅在肌肤 B.深在筋骨 C.毒已渐聚 D.毒邪四散 E.以上均不是 9.乳房病检查的最佳时间是 () A.月经后15天 B.月经后3~5天 C.月经后7~10 D.月经前3~5天 E.月经前7~10天 10.乳癖肝郁痰凝证选方宜用 () A.二陈汤 B.二仙汤 C.四物汤 D.逍遥蒌贝散 E.逍遥散11.湿疮发于阴囊部者称为 () A.旋耳疮 B.脐疮 C.四弯风 D.乳头风 E.肾囊风

传说中伤寒论的题库~

传说中伤寒论的题库~ (仅供参考~ 作者:占卜先生) 简答题 1.简述六经病各自的治法及代表方剂: 太阳病解肌发汗,用麻黄汤或桂枝汤;阳明病清热泻下,用白虎汤或承气汤;少阳病和解少阳,用小柴胡汤;太阴病温中散寒,用理中丸;少阴病回阳救逆,用四逆汤;厥阴病清上温下,用乌梅丸。 2.如何理解太阳病提纲证: 太阳病提纲即原文第一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外邪袭表,正气抗邪,正邪相争与表,气血浮胜于外,故脉浮;太阳受邪,经气运行不利,故头项强痛;风寒束表,卫阳被遏,不能温分肉,故恶寒。以上脉证反映了外邪袭表,营卫失和,正邪相争于表的病理机转,为太阳病的主要脉证,也是表证共有的症状。 3太阳中风证和太阳伤寒证的辨别要点是什么?简述病机: 鉴别要点在于汗出和无汗,脉浮紧和浮缓。二者虽均为风寒袭表所致,但太阳中风证的病机为卫阳不固,营不内守,故见汗出,汗出后营阴内弱,故脉搏宽缓而呈浮缓之象;太阳伤寒证的病机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无汗与脉浮紧。 4桂枝汤正本有汗出,为何还用发汗之法?: 桂枝汤证出现的“汗出”是营卫不和的表现,为病汗;而服桂枝汤后的汗出属于药汗。因桂枝汤不仅可解肌祛风,而且还可以调和营卫,滋阴和阳,用其发汗可使营卫相和,病汗自止,故桂枝汤证虽见汗出,仍宜用桂枝汤微发其汗,通过发汗达到止汗的目的。 5“荣弱卫强”的涵义是什么?: 即营弱卫强,是对太阳中风证病机的反复说明。所谓卫强,并非生理情况下的卫气强盛,而是指风寒袭表,卫气浮胜于外,与邪交争而成发热的亢奋现象;所谓营弱,也不是营阴真的虚弱,而是由于卫气失其正常的固外开合之职,营阴不能内守而汗出,与卫强相比,呈现相对不足的状态。 6“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的机制是什么?

国医通17-18中医必修(温病学)题库最全最新

1、“热蒸头胀,身痛,呕逆,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舌白,渴不多饮”的主症是B身痛呕逆。 2、温病证见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身体困重,少汗出胸痞,苔白腻,脉濡缓等。治宜B藿朴夏苓汤。 3、在三仁汤中,杏仁、白蔻仁、生薏仁的作用是C宣上、畅中、渗下 4、白虎汤证与小陷胸加枳实汤证均见口渴,二者的区别在于C饮水解渴与否 5、“暑温、伏暑,三焦均受,舌灰白,胸痞闷,潮热,呕恶,烦渴,自利,汗出,溺短者”,其证候类型属于B湿热并重 6、温病症见身热微渴,心中懊憹不舒,苔薄黄,脉数,治宜A栀子豉汤加味 7、壮热,汗多,渴饮,脉洪大,苔黄燥,为B 足阳明(胃)病变 8、按叶天士所说,温热病表证初起治疗应当用C辛凉轻剂 9、下列非祛湿清热法主要作用的是A轻清宣气 10、小儿暑痫的治疗宜选用A清营汤 11、温病邪留三焦,气化失司,治宜B分消走泄 12、用通下法治疗湿热病阳明里结之证时,停止用药的指征是B大便硬 13、下列哪项热型不出现于气分阶段C身热夜甚 14、温病症见身热口渴,口苦咽干,烦躁不安,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等,治宜E黄芩汤或黄连解毒汤 15、温病治疗中“分消走泄”法属于C和解表里法 16、祛湿清热法没有下列哪项明显作用D清心开窍 17、风温,暑温,湿温,秋燥的命名,主要根据的是A四时主气 18、属伏气温病的病种是B春温 19、温热病气分证后期肺胃津伤的治法是C甘寒法 20、气分热邪炽盛,津液受伤的舌象是C舌红赤而苔黄燥 21、真阴耗损又兼“汗自出,中无所主”者,治疗宜选用C救逆汤 22、温病熄风法的作用是A.肝泄热,滋养肝肾 23、神倦肢厥,手指蠕动,舌干绛而萎,脉虚弱,为B虚风内动 24、下列哪项不属温病泄卫透表法A透热转气 25、温病热入厥阴肝经,动风发痉的舌态是D舌斜舌 26、温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咽干唇燥,头痛,27、苔薄白,舌边尖红等。治宜D桑菊饮 28、根据发病季节而命名的温病有B春温 29、下列哪项属于湿热病的转归B从阳化热从阴化寒湿热胶结可稽留中焦或逐渐转入下焦 30、白虎加苍术汤证的证候类型属于A胃热夹脾湿 31、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阶段是C 32、叶天士列举的治疗湿热病邪留三焦的代表药物是C气营 33、三才汤的主治证是B暑温日久,寝卧不安,不思饮食,元气阴液两伤者。 34、温病证见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身体困重,少汗出胸痞,苔白腻,脉濡缓等。治宜 E藿朴夏苓汤 35、舌绛不鲜,干枯而痿的舌象可见于B邪热久留,肾阴欲竭 36、湿热病治疗中的“通阳”是指B宣畅气机,分销走泄而利小便

《伤寒论》本科试卷及参考答案

《伤寒论》本科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 得分:___________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案卷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白虎汤证“脉浮滑者”其病机是: A.燥热结聚胃腑 B.邪热充斥内外 C.表热过盛 D.外有表证,内有燥实 E.外有微寒,内有燥热 2.“伤寒下后,——,栀子厚朴汤主之”。请填入:A.心烦腹满 B.昼日烦躁不得眠 C.身热不去 D.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E.卧起不安 3.“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热多”是指: A.内热偏盛 B.湿热较盛 C.阴虚较盛 D.热与水结较盛 E.邪在阳,表不解 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选用何方: A.桂枝汤 B.大青龙汤 C.小青龙汤 D.苓桂术甘汤 E.五苓散 5.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大黄的用法哪项是正确的:A.先煮 B.后下 C.用麻沸汤渍之 D.与它药同煮 E.以上均不是 6.桂枝加桂汤证的病机是: A.心阳虚,下焦水饮欲动 B.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 C.心阳虚,冲脉之气上逆 D.心阳虚,肝胃之气上逆E.以上都不是 7.“心下痞”一症可见于下列除哪项之外的证候?A.五苓散证 B.甘草泻心汤证 C.桂枝人参汤证 D.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E.旋复代赭汤证 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________主之”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白虎汤 E.栀子厚朴汤 9.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的治法:A.清热化滞,滋津润燥 B.清热燥湿,坚阴止利 C.泻热和胃,软坚润燥 D.泻热通便,消滞除满 E.攻下实热,荡涤燥结 10.阳明腑证,失下,昏不知人,气喘舌焦,首选方是: A.白虎汤 B.大承气汤 C.四逆汤 D.四逆加人参汤 E.白虎加人参汤 11.治寒湿发黄“于寒湿中求之”是指: A.发散寒湿 B.温下寒湿 C.发散寒邪,淡渗利湿 D.发散寒湿,补脾利湿 E.温阳祛寒,除湿 12.发热,汗自出、时时恶风、心烦、口燥渴、脉洪大,治用: A.竹叶石膏汤 B.栀子豉汤 C.白虎汤 D.桂枝汤 E.白虎加人参汤 13.“伤寒吐后腹胀满”宜用: A.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B.调胃承气汤

中医儿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儿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1、提出小儿“稚阴稚阳”理论的著作是() A:《诸病源候论》 B:《颅囟经》 C:《小儿药证直诀》 D:《景岳全书》 E:《温病条辨》 答案:E 解析:第一单元-中医儿科发展简史,细目二-著名儿科专著,第十部专著《温病条辨?解儿难》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 2、新生儿体重约为()kg A:1 B:2 C:3 D:4 E:5 答案:C 解析:第二单元-小儿生长发育,细目二-生理常数,体重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新生儿体重约为3kg。 3、小儿“纯阳之体”的含义是:( ) A:纯阳无阴 B:阳常有余

D:发育迅速 E:阳气充沛 答案:D 解析:第三单元-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细目一-生理特点,二-“稚阴稚阳”与“纯阳”学说的意义-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脉法》说:“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这里,“纯”指小儿先天所禀之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生理现象。“纯阳”学说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程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纯阳,是我国古代医家关于小儿生理特点的学说之一。不能将“纯阳”理解成正常小儿为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4、小儿易产生感冒、咳喘,原因主要是() A:脾常不足 B:肺脏娇嫩 C:肾常虚 D:稚阳未充 E:稚阴未长 答案:B 解析:第三单元-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细目三-病理特点,小儿病理特点对临床认识儿科疾病病因、疾病谱、证候变化及预后的意义-肺本为娇脏,难调而易伤。小儿肺常不足,包括肺的解剖组织结构未能完善,生理功能活动未能健全,加之小儿寒温不能自调,家长护养常有失宜,故形成易患肺系疾病的内因、外因。肺为呼吸出入之门,主一身之表,六淫外邪犯人,不管从口鼻而人还是从皮毛而人,均先犯于肺。所以,儿科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肺系疾病占儿科发病率的首位。

最新伤寒论复习题

《伤寒论》 一、名词解释 1、面合色赤:满面通红。 2、将息:将息调息即护理调治的意思。 3、白饮:即米汤。 4、下利清谷:泻下不消化的食物。 5、面色缘缘正赤:缘缘,持续不断之意。满面持续发红。 6、四逆辈:四逆辈是张仲景提出来治疗太阴本证的,根据阳气虚衰,阴寒内盛的程度不同,选用不同温阳力量的方子,如理中汤、四逆汤等等。 7、周时:一昼一夜,即二十四小时。 8、苦酒:即米醋。 9、麻沸汤:即煮沸的水。 10、心中懊憹:即心中烦郁无奈闷乱不安之意。 11、旦日夜半:明天夜半。 12、面垢:面部如蒙油垢,此因阳明热浊之气上熏所致。 13、筋惕肉瞤:肌肉跳动。 14、法醋:即指食用醋。 15、厥逆:手足厥冷。 16、小便色白:即小便滑长。 17、不更衣:不大便 18、口不仁:口舌麻木,食不知味,言语不利。 19、清血:清,同圊,登厕之意。清血即便血。 20、水逆:指饮邪内停气不化津以致渴欲饮水,水入即吐的一种症候,为蓄水重症的表现。 二、选择题: 1、可确辨为桂枝汤证的是( B ) A、恶风、发热、头痛、汗出、脉浮、口不渴、胸满。 B、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 C、恶寒发热、不欲饮食、呕吐、汗出而喘。 D、发热恶风、汗出、身痛、口不渴、脉沉迟。 2、桂枝汤方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是( A ) A、桂枝:芍药为1:1 B、桂枝:芍药为1:2 C、桂枝:芍药为2:1 D、视病情灵活掌握 3、用桂枝汤治疗卫气不和,时发热自汗出的病证,选择下列哪种用药方法最恰 当。( D )

A、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等物。 B、服已须臾,喝热粥一升 C、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D、先其时发汗 4、桂枝加葛根汤中葛根的作用是( B ) A、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B、升津舒经,且助解表 C、升津止利,解肌止渴 D、解肌祛风,解表止利 5、脾虚气滞腹胀满者治疗首选( B ) A、理中汤 B、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C、桂枝加大黄汤 C、桂枝人参汤 6、太阳温病的含义是( A ) A、外感温热之邪初起之证 B、太阳病误用辛温发汗的变证 C、春月受风,其气已温的病证 D、里热炽盛,气阴两伤之证 7、葛根汤的药物组成是( B ) A、桂枝汤加葛根 B、桂枝汤加麻黄、葛根 C、麻黄汤加桂枝、葛根 D、麻黄汤加葛根 8、太阳中风证自汗出的病机应除外下列哪项( C ) A、卫强营弱 B、阳浮阴弱 C、卫阳闭遏,营阴郁滞 D、营气和而外不谐 9、下列哪项不符合苓桂术甘汤的主证( D ) A、心下逆满 B、气上冲胸 C、起则头眩 D、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 10、五苓散的服法是( B ) A、捣为散,先食温服 B、白饮和服 C、清酒调服 D、温顿服 11、“晬时”是指( C ) A、一昼夜 B、一旬 C、一周 D、当时 12、“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辨证属于( A ) A、真寒假热 B、真热假寒 C、里寒外热 D、热极生寒 13、恶寒与发热并见,不可能是( D ) A、桂枝人参汤证 B、五苓散证 C、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D、四逆汤证 14、桃花汤中赤石脂的用法是( A ) A、一半入煎,一半吞服 B、另煎,兑入干姜粳米药汁中 C、吞服药末 D、与诸药同煎,无特殊要求 15、心下悸欲按,脉虚数无力,治疗首选( D ) A、桂枝加桂汤 B、桂甘龙牡汤 C、苓桂甘枣汤 D、桂枝甘草汤

温病学B答案

《温病学B》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认为伤寒六经传变皆是热证,治疗以寒凉为主的医家是: A、王安道 B、刘河间 C、叶天士D E、郭雍 2、温病的病名首见于:A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肘后方》 E、《诸病源候论》 3、下列哪项不属于风热病邪致病特点:C A、先犯上焦肺卫 B、易于化燥伤阴 C、最易伤气 D、变化迅速 E、病程中易出现“逆传心包” 4、三焦辨证中,哪种症候表现不会出现在上焦证当中:E A、发热恶寒 B、咳嗽喘促 C、神昏谵语 D、咯吐粉红泡沫痰或血水 E、低热不退,舌干绛而痿 5、邪在气分的辨证要点:B A、身热口苦而渴,舌红苔黄 B、壮热心烦,口渴汗多 C、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D、身热汗出,烦渴,咳喘,舌红苔黄 E、身热,汗多,心烦,苔黄燥 6、以下热型除…外皆属气分病证所见:B A、壮热 B、寒热往来 C、日晡潮热 D、夜热早凉 E、身热不扬 7、证见低热颧红,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心烦不寐,口燥咽干,神疲脉虚,此属:A A、足少阴肾病变 B、足厥阴肝病变 C、手厥阴心包病变 D、足阳明胃病变 E、足太阴脾病变 8、斑出色红,艳如胭脂为;B A、热毒轻浅 B、血热炽盛 C、热毒深重,气血尚充 D、火郁内伏,气血尚活 E、热毒锢结,正气衰亡 9、邪热迅速化燥入胃,津液被灼的阴阳腑实证的舌象是:B A、苔色老黄焦燥起刺 B、苔黄而干燥 C、苔灰而干燥 D、白砂苔 E、以上都不是 10、温病苔白,厚而干燥的临床意义是:C A、温病兼胃中宿滞挟秽浊郁伏 B、秽浊之气内郁而胃气衰败 C、脾湿未化而胃津已伤 D、湿与热相搏,浊邪上泛 E、表邪未解,肺津已伤 11、分消走泄法适用于:A A、邪留三焦,气化失司,痰热湿浊阻遏 B、邪郁少阳,胃失和降 C、湿热秽浊郁闭气分的“邪伏募原证” D、热传阳明,内结肠腑 E、热在气分,郁而化火 12、温热病邪初传气分,热势不甚,气失宣畅之证,可用:A A、轻清宣气法 B、辛寒清气法 C、宣气透表法 D、清热宣肺法 E、清泄郁热法 13、湿温,湿热并重,郁阻中焦,出现白,宜用:C A.菖蒲郁金汤加味 B.蒿芩清胆汤加味C、王氏连朴饮加苡仁、竹叶 D、化斑汤 E、三仁汤 14、“增水行舟”法的代表方剂是:D A、调胃承气汤 B、增液汤 C、枳实导滞汤 D、增液承气汤 E、导赤承气汤 15、病在初起,多以上焦肺卫为主,而后顺传阳明或逆传心包,病至后期阶段,多肺胃阴伤 的温病是:A A、风温 B、春温 C、秋燥 D、温毒 E、以上都不是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习题完整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 A.春秋时代B.西汉末年C.战国时代D.晋代E.东汉末年 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 A.王叔和 B.成无己 C.张机 D.林亿 E.华佗 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 A.孙思邈 B.王叔和 C.成无己 D.林亿 E.柯韵伯 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两经或三经的

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 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 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 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 A.循经传 B.表里传 C.直中 D.并病 E.合病 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 A.直中 B.并病 C.表里传 D.两感 E.越经传 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 A.113首 B.112首 C.111首D.397首E.245首 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 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 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 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 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 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

广中医伤寒论病案分析题目汇总

三、病案分析。(1-6题是老师所说重点) ※1、邓某,男,47岁,农民。素体壮实,时值夏日酷热,晚间当门而睡,迎风纳凉,午夜梦醒,渐觉凉爽,夜深觉寒而冷醒,入室裹毯再睡,次日寒热大作,热多寒少,头痛如劈,身痛如被杖,壮热无汗,烦躁不安,目赤口干,气急而喘,脉洪大而见浮紧,舌苔薄白,根部微黄。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2、李某,女,63岁。反复发作眩晕,伴恶心,呕吐白色痰涎,纳差,不能起床,恶寒,肢冷,心烦,口不渴,大便溏小便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紧。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3 、男,67岁,素有慢性支气管炎,每逢受凉即发。因3天前淋雨后恶寒发热,咳嗽,咯痰,心悸,胸闷,张口呼吸。某医用小青龙汤后,汗大出,现热已退,头昏眩不能站立,四肢清冷,心悸胸闷,静卧则稍舒,动则眩晕加剧,小便不利,大便平。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紧。 (清写出理、法、方、药) ※4、张某,男,65岁。患咳喘十余年, 每年冬发夏愈。今年起频发无度,现值盛夏,尚穿棉袄,夜盖棉被,凛凛恶寒,背部尤甚,咳吐稀痰,盈杯盈碗,气喘不能平卧,伴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视物昏蒙,舌苔白腻,脉弦紧。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5、张某,男,19岁。初起发热恶寒,汗出,口微渴。就诊时高热达39°C,汗出,咳嗽气粗而喘,痰黄而粘,夹有少量血丝,胸闷且痛,喉中痰鸣,口渴,烦躁,舌苔黄略干,脉浮数。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6、患者陈某,男,48岁。昨日起病,恶寒发热,头痛,微汗出,胸闷欲呕,舌苔薄白,脉微浮,重按无力。 (要求写出理、法、方、药) 7、仲某,女,4岁。因饮食失调而腹泻月余,大便挟有未消化物,服中西药并输液无效,患儿面色隐隐泛红,发热体温38.5℃,精神疲乏,睡卧露睛,身体消瘦,皮肤干燥,弹性较差,口渴不多饮,四肢厥冷,舌淡红苔白,脉沉微。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8、陈某,男,12岁。母代诉:患儿浮肿 十余天,先由头面开始,继而一身尽肿,小便量少,色黄,大便稀、少,食欲不振,身有微热,脉濡,舌苔白,体温38.4℃。尿检:蛋白++,管型+,红血球+++,脓细胞+。诊断为急性肾炎。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9、王某,女,36岁,农民。因出工时渴甚,遂在河里饮水,回家后肠鸣腹痛腹泻,经中西医药治疗,腹泻如故,腹中肠鸣更甚,所下为黄色稀水,奔迫下注,心下痞满不舒,泛恶欲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 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在《内经》伏寒化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感受春季时令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为后世把温病分为新感与伏邪温病奠定了基础的医家是() A.朱肱B.汪石山C.郭壅D.吴又可2.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 A.发热B.局部红肿热痛C.口渴D.脉数3.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A.初起多热象不甚B.易困阻清阳C.易闭郁气机D.易伤肺胃之阴4.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部位在()A.卫分B.气分C.营分D.气营5.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其意义为() A.阳明腑实证B.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D.阳明腑实兼阴亏6.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 A.银翘散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 C.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7.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 A.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B.气分湿热留恋,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见湿轻热重证。 C.湿困日久,阳气受损D.湿热化燥化火,可深逼血分 8.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便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喉中痰声,舌绛,苔焦。其治疗处方是() A.神犀丹合安宫牛丸、紫雪丹B.清瘟败毒饮合安宫牛黄丸 C.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D.犀地清络饮合安宫牛黄丸 9.治疗春温初起,发于阳明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 A.寒解汤B.银翘散加减C.清心凉膈散D.白虎汤 10.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 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