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与区域规划复习题.doc

城市与区域规划复习题.doc

城市与区域规划复习题.doc
城市与区域规划复习题.doc

一、考试闪容

1.1教学内容:

1.简要阐述区域的概念、划分以及特征?

要点:区域(region)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而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1)空间(spatial)(2)界线和范围(area)(3)体系结构形式(system structure)

区域概念中具有根本意义的是一个区域A部各组成部分间在特性上存在的高度相关性。这种高度相关性有两种.?

(1)一种是,区域内部特性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并以这种一致性和相似性区别于其他区域,这称之为均质区域。如行政区、经济区、自然区等;

(2)一种是结节区或曰功能区、枢纽区。它是巾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于其他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如城市经济区、都市区。

2.阐述区域分析的主要内界?

要点: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1)自然资源(2)人口、劳动力与城市化(3)经济与产业发展(4)城镇发育与城镇体系建设

(5)交通与基础设施条件(6)生态环境、灾害(7)历史文化与政治制度

3.阐述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以及区域人口分析的主要内容?

要点: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区域劳动人口的数量影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生产规模的大小:

(2)区域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的构成状况。

(3)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消费市场的分布和区域生产的布局

区域人口分析的主要JA,容:(1)人口数量分析(2)人口增长分析(3)人口质量分析(4)人口分布分析

4.简要阐述产业结构与儿种主要的产业划分方法?

要点: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

产业划分:

(1)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将社会生产活动划分为三类,即三次产业划分:

(2)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划分: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基础性产业;

(3)按经济活动的各部门屮资源密集程度的划分:资源密集沏、资金密集沏、劳动密集沏、技术密集沏。

5.阐述增长极的概念以及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的影响效果?

要点:增长极的概念:

(1)布德维尔给增长极T了一个简要的定义:增长极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2)布徳维尔把增长极同极化空间、同城镇联系起来,使增长极有了确定的地理位置,即增长极的“极”,位于城镇或其附近的中心区域。

(3)增长极包含了两个明确的内涵:经济空间上的某种推动型工业;地理空间上产生集聚的城镇,即增长中心。(4)从1960年代起,对增长极的研宂开始沿着部门增长极(推动性产业)和空间增长中心(集聚空间)两条主线展开。

增氐极对周围区域会产生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效果:

(1)负效果是极化作用的结果。主导产业的发展产生吸引力和向心力,使周围区域的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转移到核心地区,剥夺了周围区域的发展机会,使核心地区与周围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周边区域形成所谓的“阴影区”。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Myrdal)称这种极化效果为“回流效应”。他认为,增长中心无论最初的扩展原因是什么,其N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累积增长都会加强这个屮心在区域屮的地位。

(2)增长极对周围地区产生的正效果是扩散作用的结果。扩散作用是由于核心地区的快速发展,通过产品、资本、技术、人信息的流动,对其他地区的促进、带动作用,提高其他地区的就业机会,增加农业产山,提高周围地区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和消费水平,引发周围地区的技术进步。赫希曼称这一过程为“涓滴效应”,也被称之为“波及效果”。

6.阐述点轴渐进扩散理论以及点轴开发模式的内容?

要点: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1)理论核心:社会经济客体大都在点上集聚,通过线状基础设施而联成?一个有机的空间结构体系

(2)理论依据:一是生产力地域组织的演变过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关;二是事物相互引力和扩散方式的普遍性。

点轴开发模式的闪容:

(1)点轴开发模式是点一轴渐进扩散理论在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吋间中的具体运用,也是经济空间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

(2)点轴开发中的“点”是指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它们都有各自的吸引范围,是一定区域内人口和产业集中的地方,有较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

(3)“轴”是联结点的线状基础设施束,包括交通干线、高压输电线、通讯设施线路、供水线路等工程性线路等。线状基础设施束经过的地带称之为“轴带”,简称“轴”。轴带的实质是依托沿轴各级城镇形成产业开发带。

(4)在区域规划中运用点一轴开发模式,分析和确定“点”、“轴”的位置与等级是事关全局的工作。

7.阐述区域规划工作的程序与特点?

要点:(1)规划准备工作(2)规划工作步骤:

——区域发展现状调査和资料收集——确定区域发展目标——区域发展的专题和对策研宄——规划方案设计——规划方案评估——报批定案——实施阶段

(3)区域规划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动态规划)

——重视规划过程的循环——保持规划的弹性——定期检查规划实施状况,随时对规划作必要的调整和修编

8.阐述区域规划的特点、主要闪容以及发展趋势?

要点:区域规划的特点:

不仅具有规划工作的共同特点:目的性、前瞻性、动态性;同时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地域性的特点。

区域规划的内容:

(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2)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3)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

(4)基础设施规划(5)土地利用规划(6)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7)区域发展政策区

域规划的发展趋势:

(1)综合协调的内容日益增多(2)公共政策导向tl益鲜明

9.简述中国的土地利用分类和城市用地分类?

要点: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将土地分为8各一级类型、46个二级类型。8个一级类型: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与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

中国建设部1990年颁布城布用地分为10大类,46中类,73小类。10大类分别是: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

10.阐述基础设施的作用以及区域基础设施规划的主要内容?

要点:基础设施的作用:

(1)甚础设施是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2)基础设施足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3)基础设施是经济布局合理化的前提(4)基础设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5)基础设施是国防建设的组成部分区域基础设施规划的主要内容:

(1)区域交通运输规划(2)区域给水、排水规划(3)区域电力、电信规划

11.阐述综合运输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要点:综合运输网规划的主要N容:

(1)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2)区域运输结构的选择;(3)综合运输网的构建;(4)区域交通干线布局是综合运输网构建的关键。

12.阐述旅游的概念以及旅游系统的构架?

要点:旅游(tourism)有“大旅游”和“小旅游”之分:

(1)“大旅游”是指包括人类闲暇时间内从事的所有游憩(recreation)活动;

(2)“小旅游”是指外地旅游者抵达某一目的地的有过夜行为(overnight)的出游活动,有时包括符合一定的出游时间与山行距离条件的一日游活动。

旅游系统的构架包括四个部分:

(1)客源市场系统主要指位于游憩活动谱上各段落的休闲者和旅游者及其活动等因素构成的一个子系统。根据距离客源市场可划分为日常及一FI游的当地客源、参与一円游及过夜游的国A客源以及一般属于过夜游或度假游的国际客源;(2)出行系统刻画了保证或促使旅游者离家出行、前往目的地的几个基本机制性因素,其中包括运移旅客的交通设施;主要由旅行社提供的旅游咨卸、旅行预定和旅行服务等;由政府、旅游目的地或旅游销商向旅游者提供的信息服务以及旅

游目的地策划和主办的意在激发潜在游客出行动机的旅游宣传、营销等子系统;

(3)0的地系统主要指为已经到达山行终点的游客提供游览、娱乐、食宿、购物、亨受、体验或某些特殊服务等旅游需求的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由吸引物、设施和服务三方面要素组成;

(4)客源市场系统、fli行系统和目的地系统共同构成内部系统,在其外围还形成一个由政策、制度、环境、人才、社区等因素组成的支持系统。

13.简要阐述城镇体系的概念、含义以及城镇体系规划的目的?

要点:城镇体系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由一系列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相互作用的城镇所组成,并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有机整体。

城镇体系规划的目的:

(1)在一定地域范围I々建立起一个与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各城镇之间互相协凋以取得最大整体效益的有序的城镇群体:

(2)通过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化速度与水平,结合生产力布局的调整,逐步改善区域内城镇群体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统一规划协调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心城市与各级城镇的密切联系,组织合理的城乡经济网络,使各级各类城镇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14.简述1994年颁布的《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与2006年施行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屮关于城镇体系规划的A容,并比较论述前后A容差异?

要点:1994年发布的《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屮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包括: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和开发建设条件;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3)确定木区域的城镇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

(4)提出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5)确定城市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

(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

(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

(10)提山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2006年施行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关于城镇体系规划包括下列内容:

(1)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其中位于人口、经济、建没高度聚集的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心城市,应当根据需要,提出与相邻行政区域在空间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协调的建议。

(2)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0标和要求,提山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3)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没标准。

(4)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5)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的布局。

(6)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耑要划定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的范围应当位于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内。(7)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前后差异:

(1)强调城乡统筹;(2)提出空间管制;(3)提出对城市规划区的划定;(4)淡化等级结构。

1.简述中国的土地利用分类和城市用地分类?(10分)

答案:巾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将土地分力8各一级类型、46个二级类型。8个一级类型: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与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

中国建设部1990年颁布城市用地分为10大类,46中类,73小类。10大类分别是: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

2.简要阐述城镇体系的概念、含义以及城镇体系规划的目的(10分)

答案:城镇体系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由一系列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相互作用的城镇所组成,并以巾心城市为核心

的有机整体。城镇体系规划的目的:

(1)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建立起一个与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各城镇之间互相协调以取得最大整体效益的有序的城镇群体;

(2)通过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化速度与水平,结合生产力布局的调整,逐步改善区域内城镇群体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统一规划协调区域P、j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屮心城市与各级城镇的密切联系,组织合理的城乡经济网络,使各级各类城镇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3.阐述增长极的概念以及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的影响效果?(15分)

答案:增长极的概念:

(1)布德维尔给增长极丁了一个简要的定义:增长极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2)布徳维尔把增长极同极化空间、同城镇联系起来,使增长极有了确定的地理位置,即增长极的“极”,位于城镇或其附近的中心区域。

(3)增长极包含了两个明确的内涵:经济空间上的某种推动型工业;地理空间上产生集聚的城镇,即增长中心。(4)从1960年代起,对增长极的研宂开始沿着部门增长极(推动性产业)和空间增长中心(集聚空间)两条主线展开。

增氐极对周围区域会产生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效果:

(1)负效果是极化作用的结果。主导产业的发展产生吸引力和向心力,使周围区域的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转移到核心地区,剥夺了周围区域的发展机会,使核心地区与周围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周边区域形成所谓的“阴影区”。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Myrdal)称这种极化效果为“回流效应”。他认为,增长中心无论最初的扩展原因是什么,其N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累积增长都会加强这个屮心在区域屮的地位

(2)增长极对周围地区产生的正效果是扩散作用的结果。扩散作用是由于核心地区的快速发展,通过产品、资本、技术、人冰、信息的流动,对其他地区的促进、带动作用,提高其他地区的就业机会,增加农业产山,提高周围地区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和消费水平,引发周围地区的技术进步。赫希曼称这一过程为“涓滴效应”,也被称之为“波及效果”。

4.阐述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15分)

答案:区域分析的主要A容包括:

(1)自然资源(2)人口、劳动力与城市化(3)经济与产业发展(4)城镇发育与城镇体系建设

(5)交通与基础设施条件(6)生态环境、灾害(7)历史文化与政治制度

5.阐述综合运输网规划的主要内容?(15分)

答案:综合运输网规划的主要N容:

(1)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2)区域运输结构的选择;(3)综合运输网的构建;

(4)区域交通干线布局是综合运输网构建的关键。

7.阐述区域规划的特点、主要内容以及发展趋势?(20分)

答案:区域规划的特点:

不仅具有规划工作的共同特点:目的性、前瞻性、动态性;同时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地域性的特点。

区域规划的闪容:

(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2)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3)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4)基础设施规划

(5)土地利用规划(6)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7)区域发展政策

区域规划的发展趋势:

(1)综合协调的内容日益增多(2)公共政策导向FI益鲜明二、

题型、题量简答7道,共100分。

南大网院城市与区域规划概论第一次作业

题号:1 题型:简答/计算题本题分数:9.38 按我国各级行政管理的区域来划分,区域规划有哪几种类型答:1、国土规划;2、省、直辖市区域规划;3、市县区域规划。 题号:2 题型:简答/计算题本题分数:7.81 试列举5个传统区域发展理论 答: 1、发展阶段理论 2、均衡增长理论 3、不均衡增长理论 4、区域增长的一般理论模式 5、新马克思主义增长理论 题号:3 题型:简答/计算题本题分数:12.5 区域规划范围的确定 答:区域规划范围的确定: 1、经济上的联系; 2、工程技术上的协作关系; 3、地理上的完整性;

4、行政区划的一致性。 题号:4 题型:简答/计算题本题分数:18.75 区域规划的任务 1、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 2、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空间规划:工农业生产力布局; 3、城镇居民点体系的发展规划; 4、统一规划区域性公用基础设施; 5、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6、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以求达到最优的社会经济效果。 题号:5 题型:简答/计算题本题分数:21.88 区域空间规划基本原则 答:区域空间规划基本原则: 1、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2、理顺各级政府事权,明晰各级政府在城市与区域发展中的责任; 3、体现政府职能归位,从项目管理到空间管治协调; 4、坚持规划创新,因地因时制宜规划; 5、力求突出重点,突出规划的问题导向。

题号:6 题型:简答/计算题本题分数:12.5 请用word文件完成答题,在平台上传!试述城市化的4个含义答:城市化的4个含义: 1、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 2、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3、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各个集中点的扩大); 4、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题号:7题型:简答/计算题本题分数:6.25 我国城市规划的概念 答: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题号:8 题型:简答/计算题本题分数:7.81 区域规划的特征 答:区域规划的特征:综合性;地域性;战略性;动态性;政策性 题号:9 题型:填空题(将答案填在空白处)本题分数:3.12

城市区域规划论文

古代中西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与各自特点 摘要:城市发展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中西古代由于文化、哲学思想不同,导致了城市规划思想的差异,从而造成城市形态的不同。 关键词: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哲学思想、城市形态 正文: 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儒家礼制规划思想 礼制规划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末年齐人著的《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徐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的“营国制度”深刻影响着中国历代的城市尤其是都城的规划.提出了都城规划布局的理想模式,奠定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轮廓。同时,从《周礼》的“营国制度”中,也可以看出“择中而立”、“居中为尊”等礼制思想在城市规划上的反映。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有很大关联。在战国以前,诸子百家争鸣,并没有统一的政治哲学思想。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就成为当时封建统治的理论准则。儒家思想强调重礼、崇孝、尚文。在重礼的倡导下,一切建筑活动都要受礼制的约束,无论是都城规划、宫殿庙宇还是百姓住宅都讲究对称、均齐、规矩、等级。在崇孝的主张下,儒家提倡尊敬长辈、敬祀祖先,形成了中国的大家庭制度,营造了以礼为纲的传统合院式住宅布局(二台、三合、四合院等),并成为我国古代各类建筑组合方式的缩影——如宫殿、王府、衙署、庙宇、祠堂、会馆、书院及其它建筑,乃至村镇、城市的布局等。 天人合一和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哲学对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强调“天道”(自然法则)与“人为”的合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表现在城市规划上,其突出特点就是:要顺之以天理,追求与天同源、同构,与自然和谐统一。天人合一和象天法地的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始终。从距今6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可以看出,我国的城市雏形是建立在对以北极为中心的宇宙模式模仿的基础上的。周代以来我国的城市规划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如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营建苏州城、越国范蠡营建会稽城时,都“象天法地,建成大城”、“乃观天文,拟法于紫宫”。秦朝都城咸阳的规划也体现了这种思想,咸阳城市的设计思想,反映了当时人们一种朴素的关于天人合一的观念,天上的种种星象,与人间秩序一一对应。唐朝都城长安中的十三牌坊里象征十二月加闰月,皇城南面四行坊里象征四季,东为春、南为夏、西为秋、北为冬。明清北京城中南面建天坛,北面建地坛,东面有日坛,西面有月坛。另外,兽中四灵“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也在城市布局及地名中得到了体现。 相土、形胜、风水的规划思想 相土、形胜思想相比,风水说通过对山川形势所蕴涵的“气”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分析概念和技法体系,其思想上也更为成熟。它通过推测不同方位的“吉凶”来强调城市布局方位要和命相结合,对城市的选址和布局有深刻的影响。在城市内部建筑的设置中,也强调通过一定的建筑设施的摆布.以弥补地方风水的不足,“城市之地,其正穴多为衙署诸基用,余者不论东南西北,四周总以高地为吉,低处为界水,不可居”。城墙除了防卫功能以外,也是重要的风水手段。城墙环抱、四面设门.门内设神守卫,是中国古代城市的理想布局模式。唐长安城皇城南面的四行坊,不开南北门只开东西门,是为了不冲“王气”。明清北京紫禁城的规划设计也受到了风水理论的影响,紫禁城的整体立意,极为注重“非壮丽无以重威”。竭力突出其九鼎之尊的地位。 数字的应用 数字本身是抽象和无意义的,但有时也与一些观念形态结合起来。在中国古代,数字“3”代表了天、地、人合?的思想,“5”代表了金、木、水、火、土和阴阳五行,?9’象征着九重天,寓意尊贵。这些思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硕士、博士)课程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硕士、博士)课程 设计系列课 课程代号课程名称学分教师 80000484 文物保护规划及复原 设计 4学分(建筑历史 必修) (王贵祥) 70000044 建筑与城市设计4学分(建筑设计 必修) (导师) 70000224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4学分(城市规划 必修) (导师) 70000474 景观规划设计4学分(景观设计 必修) (杨锐) 70000104 建筑物理环境工程设 计 4学分(建筑技术 必修) (秦佑国) 70000454 设计专题(一)4学分(专业学位 必修) (朱文一) 70000464 设计专题(二)4学分(专业学位 必修) (朱文一) 70000444 最终设计专题4学分(专业学位 必修) (朱文一) 建筑历史理论系列课 课程代号课程名称学分教师 70000072 中国古典建筑与法式 制度 2学分(王贵祥) 70000512 西方建筑理论史2学分(王贵祥) 80000731 西方当代建筑思想纲 要 1学分(张利) 80000421 中国古代建筑典籍文 化 1学分(贾珺) 80000332 中西建筑文化比较概 论 2学分(王贵祥) 80000502 文化遗产保护2学分(吕舟)80000511 文物建筑保护技术1学分(刘畅) 80000722 专业文献阅读(建筑历 史理论方向) 2学分(王贵祥)

建筑设计理论系列课 课程代号课程名称学分教师 70000012 现代建筑引论2学分(朱文一)70000022 环境行为概论2学分(庄惟敏)70000032 建筑评论2学分(关肇邺)80000021 建筑与城市理念1学分(朱文一)80000411 体验建筑1学分(吴耀东)80000271 室内设计1学分(尹思谨)80000302 建筑策划导论2学分(庄惟敏)80000432 建筑艺术专题2学分(王丽方)80000561 前卫建筑1学分(吕富珣)80000591 印度建筑1学分(单军) 80000671 建筑理论与原创性思 维 1学分(李晓东) 80000822 住宅精细化设计2学分(周燕珉) 80000722 专业文献阅读(建筑设 计理论方向) 2学分(朱文一) 城市规划理论系列课 课程代号课程名称学分教师 70000212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2学分(吴良镛)70000142 城市历史与理论2学分(吴唯佳)70000152 近现代住宅2学分(张杰)70000261 城市改造理论与实践1学分(张杰)70000502 城市经济学2学分(邓卫)70000251 城乡土地利用规划1学分(尹稚)70000521 规划研究方法1学分(顾朝林)70000491 城市基础设施与规划1学分(毛其智) 80000061 城市规划方法论与技 术应用 1学分(尹稚) 80000261 城市土地使用规划与 控制 1学分(谭纵波) 80000201 近现代城市规划引论1学分(毛其智)80000131 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价1学分(杜鹏飞)80000221 城市政策与法规1学分(吴唯佳)80000351 城市生态理论与应用1学分(林文祺)

城市规划区范围

我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指出:本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城市规划区是城市建成区和城市发展需要实施规划控制的区域。划定城市规划区的主要目的,在于从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出发,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以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的逐步实现。 城市规划区一般包含三个层次:①城市建成区。在这一范围内用地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安排和控制各项城市设施的新建和改建,进行现有用地的合理调整和再开发。②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市区(或中心城市)远期发展用地范围。这部分包括建成区以外的独立地段,水源及其防护用地,机场及其控制区,无线电台站保护区,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遗迹地区等。在这一范围内,用地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规划的要求,保证各项用地和设施有秩序地进行开发建设。位于其中的农村集镇和居民点要进行的一切永久性建设,都必须经过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③城市郊区。它的开发建设同城市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因此需要对这一区域内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各项建设的规划及其用地范围进行控制。特别是城市对外交通的干线两侧一定范围内的用地,更要严格管理。在这一地区内进行重大的永久性建设,都要经过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 《城市规划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这就是说,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首先要提出划定城市规划区的可行方案和建议,向城市人民政府汇报并进行研究论证,然后由城市人民政府定夺。 1、澄清几个概念 一是建成区,建成区是城市建设连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到达的地区,它是城市规划区的核心部分,城市规划区远远大于建成区范围。二是总体规划商讨范围,总体规划设计范围是城市总体规划期末的“建成区”范围,它是进行总体规划编制的地域界限,小于城市规划区范围。三是市辖区,市辖区是设市建制的城市政府行政管理范围,城市规划区小于或可以等于市辖区范围。四是县辖区是县政府行政管辖范围,大于县城的城市规划范围。五是镇辖区,镇辖区是镇政府行政管辖范围,建制镇的城市规划区可以等于或者小于镇辖区范围。 2、掌握几条原则 一是连续性,要保持地域的连续性,注意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历史沿革和传统的管理范围。二是完整性,要保持各级行政建制的完整性,不要载然分割镇区、村区的行政界限。一般来讲,城市规划区范围应是一由封闭曲线所包围的区域。三是科学性,要有发展的战略眼光,不能目光短浅,即要从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全局利益、科学合理的观点出发,考虑城市远景的发展的需要来划定城市规划区。四是可操作性,要便于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和控制,有可能与行政界线相一致时,力争吻合。 3、选择规划区形态 一是整片式,这种形态用于中心向外发展的大饼式城市和带状城市。必要时还应另划“飞地”,如城市水源地、机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存地区、工矿点等。二是多片式,或称分片式,主要是对一城多点的城市适用。城市规划区可由大小一的几片组成,但分片数量应尽可能少为宜。三是公层式,主要是对市带县(市)的建制市而言,可以市区划定市区规划区,县城划定县城规划区,建制镇划定建

成都东站区域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成都东站区域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成都东站区域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 内容摘要:随着成都东站的正式通车,东站已成为西部最大,全国第六的综合交通枢纽,面对城市交通给成都带来的发展机遇,成华区正抓住东站的新建的机遇将把成华区打造成一个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环保,经济的现代化田园城市.以促进城市形象的提升, 关键词:成都东站;西部最大;交通枢纽; 1.东站简介 :2011年7月1日,成都东站正式投入运营。成都东站现系成都铁路局直属客运特等站。成都东站占地面积大约1306亩,南北长约2.9km,东西宽约520m,自西向东:西广场、站房、东广场。成都东站建筑面积大约220000㎡,包括站房、无柱雨棚、高架等等。其中,站房面积108000㎡。成都东站建筑高度约为39m。在设计上,成都东站引入大量文化元素,东广场进站口以及西广场进站口均采用了青铜面具元素,屋顶引入金沙太阳神鸟火焰造型。成都铁路局局长武勇在竣工仪式上介绍,成都东站近期设计日均发送旅客200000人次,远期可达376000人次。 2.整体系统 成都东站位于成都市成华区, 是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如图1),东邻三环路,西接驿都大道,距火车北站10公里,飞机场18公里.车站以两环十射的方式连接国内多条干线.,分为达成车场和城际车场两部分.车站至东向西分为东广场,车场,西广场. 地铁2号线,7 号线引入车站.旁边设有城市公交站,和长途客运站,东,西广场下设有社会车辆停车场和出租车站,是一座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系枢纽.

图1成都东站区位 车站总体分为五层(如图2),地面两层地下三层,地下第三层为地铁7号线站台层,地下第二层为地铁二号线站台层,地下第一层位旅客出站厅及换乘区,结合站厅设计出贯穿东西的通道,连接东西广场及公共交通站,去往城市的旅客可便捷的乘坐公交,长途汽车,出租车和社会车辆,实现零距离换乘。车站地面为站台层,主要是乘坐旅客出发和到达的场所,站台分为达成和城际两个车场。东站房负责通向东广场的旅客出站通道,西站房为旅客通道和基本的候车区,两侧布置售票厅,贵宾室,设备及办公用房等。整个站台层高大开阔,大跨度无柱雨棚轻巧通透富有层次感和韵律感。高架层为建筑六万平方米的旅客候车室,站场两侧通过高架桥的连接使旅客更为轻松快捷的到达宽阔整洁的候车大厅。同时,在高架层里,设有齐全的餐饮,娱乐,休闲,商务等综合的服务设施,全面的满足了广大旅客的需求。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城市的形成 1、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历史时期是在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 2、城市产生的根本动因:人类社会劳动大分工,城市的产生与人类技术的进步和阶级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 3、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历史上将由“采集”和“狩猎”向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演讲,称为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4、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当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剩余产品,人们需要进行剩余产品的交换,于是产生了私有制,出现了劳动分工。此时,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地逐渐发展为城市。所以,最早的城市是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5、发达的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产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第二节城市的概念 6、城市与乡村的主要差别:P4 7、城市的设置标准:P5 8、城市的类型:P6 9、城市的布局形式:P7 第三节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 10、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古代城市发展阶段和近现代城市发展阶段,以18世纪末蒸汽机为界。具体见P9 11、近现代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城市绝对集中发展阶段、城市相对分散发展阶段和城市区域协同发展阶段。P13 城市绝对集中发展阶段:城市的集中发展有利于发挥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弊端是环境污染和交通困难。 城市相对分散发展阶段:开发城市远郊地区的卫星城镇,分散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 城市区域协同发展阶段:城市区域协同发展的典型现象是,在那些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基础设施完备、交通条件优越的地区,大、中、小城市连绵发展,形成巨型城市群或城市带。典型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城市连绵区”、“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12、城市未来发展趋势:P22 13、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P28 第四节城市化 14、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过程是一种影响极为深广的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它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向城市的转型、集中、强化和分异,以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等人们看得见的实体变化过程,也包括了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进入乡村地区,甚至包括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地域扩散的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前者是直接的城市化过程,后者是间接的城市化过程。P32 15、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虽然有多个指标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水平,但能被普遍接受的是人口统计学指标,其中最简明、资料最容易得到、因而也是最常用的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指标。它的实质是反映了人口在城乡之间的空间分布,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16、城市化的阶段规律: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1979在研究了世界各国城市化过程所经历的轨迹后,把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变化过程概括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P33),

同济大学规划专业课程安排

同济大学规划专业课程安排 课程安排 《评估标准》是检查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基本情况的系统化指标, 也是检验城市规划课程安排科学性的重要标准。依照《评估标准》中智育标准的有关条款,我校统合所有课程,调整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各课程针对具体智力条目在教学中所负担的作用分为三种类型: 1. 主授课程:解决具体条款的专业核心知识内容教育和基本能力培养; 2. 辅助课程:提供相关知识与背景,支撑主授内容; 3. 实践环节:通过实践过程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进一步提高理论认识。 课程相互关系见附表 : 《依照〈评估标准〉中智育标准的有关条款所作课程安排总表》针对课程在不同学习内容所担负的不同角色, 系统分配和组织各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协调课程之间的关系。 1城市规划设计方面 ⑴城市规划基本原理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的教学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课程安排上分两类课程一个环节, 两类课程由理论方面的主授课程和辅助课程组成, 首先通过主授课堂讲授, 使学生系统了解并掌握规划目的、任务, 掌握规划必须满足城市的各项功能和居民对城市的物质与精神方面需求的原则, 同时通过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等的相关课程的安排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规划必须从国情国策出发,符合城市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总体综合效益原则。其次以城市规划设计系列课程结合一定的实践课程, 构成实践环节, 使学生在规划中应用城市规划与设计原理方面的能力得到加强。课程的安排有:

主授课程:《城市规划导引》、《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概论》、《居住环境规划原理》辅助课程:《区域规划概论》、《城市经济》、《城市地理》、《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概论》、《城市道路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市政工程系统规划》、《工业园区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及风景园林规划》、《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建设史》、《社会学》 实践环节:《城市总体规划》、《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毕业设计》、《规划设计实践》、《规划师业务实践》 ⑵城市规划程序与方法 城市规划程序与方法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二方面途径, 一方面专门开设有关原理和知识课程进行课堂讲授, 使学生掌握区域分析、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原理和技术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城市规划系列课程设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从浅到深,从小到大, 使学生有能力参与区域分析及编制城镇体系规划掌握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构思方法,从确定目标,提出优选方案,制定文件图纸,到审批、实施,管理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内容及其相互关系,课程安排如下: 主授课程:《城市规划原理》、 辅助课程:《居住环境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地理》、《城市经济》、《城市设计概论》、《城市工程地质》、《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城市市政工程系统规划》、《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城市绿地系统及风景园林规划》 实践环节:《城市总体规划》、《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毕业设计》、《规划设计实践》、《规划师业务实践》。 ⑶综合分析与组织方面

2020年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考研参考书

育明考研考博培训中心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9816186186.html, 400-6998-626 2020年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考研参考书 育明教育506大印老师 北外教授、北大教授、人大教授、中财教授、社科院教授联合创办 2020年1月1日 【2021年考研温馨解析:考研失败的7大原因】 根据育明教育过去12年对10000多名考研学员的分析发现,大多数考生之所以考研失败,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准备的时间太晚,在育明教育咨询的考生,很多都建议大三或者大二就开始准备,并且最好是大三就尝试考一次,但是大多数考生的复习时间也就是几个月,这么短时间,怎么能和准备了一两年的考上相比呢,除非你是神通。第二,院校选择和专业选择不合理。当然,很多考生也不知道怎么选择专业和院校,因为信息太少了,又缺乏相关的经验,这点可以咨询育明教育咨询师,由十余年考研咨询经验的高级咨询师给大家答疑解惑。第三,复习规划不合理。自上学以来,很多考生就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安排下进行学习的,上大学以后大家就失去了学习安排的能力,导致考研不知道如何安排,这点可以根据育明一对一的复习进度进行解决。第四,复习技巧。很多辅导机构都会给大家讲解一些技巧,但是这些技能很难在考场上应用的,真正的技巧是要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和备考磨炼出来的。第五,答题技巧。育明教育每年都会聘请具有5年以上公共课和专业课阅卷经验的老师对学员进行一对一指导的,这点是育明教育高通过率的秘诀,要知道,很多题目都是主观题,你能回答上来和你能得高分是两码事。第六,复习重点。考研考的就是心态,很多考生往往容易贪多,再加上把握不住重点,所以,越往最后越是急躁,越是觉得需要记忆的内容多,其实核心问题就是没有掌握住重点。第七,很多考生初试后,对复试不够重视,尤其是MPAcc 的考生,报考人大、北外、北语等院校的考生,现在复试的比例越来越高了,所以一定要重视复试,育明教育的复试保过班次,大家可以考虑。 一、2020年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考研真题回忆版 育明教育一对一学员回忆整理 名词解释 1.新城市主义 2.城市双修 3.参与式规划 4.城市的“三区四线” 5.共有产权住房 6.社区网络 7. urban renewal

《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Real Estate Economics 课程编号:08075105 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学时数:48 学分数:3 执笔者:段国兵审核人: 修订日期:2009年6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为必修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区域分析和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区域产业规划布局,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环境规划等,并且能够结合区域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和优势判断。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论(2学时) 【主要内容】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概念解析,区域规划理论的演进,城市规划发展中的区域规划观念建立与运用,案例分析。 【基本要求】理解“真正成功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的观念,了解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变化,熟悉城市规划理论与区域规划发展的关系,掌握城市规划设计中区域观的内涵。 【教学重点】城市规划理论与区域规划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区域规划思想与方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第二章:区域与区域规划(4学时) 【主要内容】区域的概念;区域科学;区域分析的概念、内容和方法;区域研究的意义、内容和特征;区域规划的概念、发展、特点和类型,区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之间的关系,区域规划的内容和任务。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区域和区域规划的概念,掌握区域分析的方法,理解区域科学和区域研究发展以及区域规划与其他规划之间的关系,熟悉区域分析的内容和区域规划的内容,了解区域规划的类别和任务。 【教学重点】区域与区域规划的概念、区域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难点】区域分析的内容与方法,区域规划的类别、内容。 第三章:区域发展理论(8学时) 【主要内容】区域发展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分析,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区域发展战略主要内容、战略决策和战略模式;区域经济空间发展理论:平衡与不平衡发展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圈层结构理论,核心—边缘理论,梯度推移理论,倒“U”字理论和生产

《城市规划概论》重点复习

1.城镇化含义:城镇化这一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2.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翻译:工匠们在建造城市的时候,每边丈量九里,一边开三个门,城内九条东西向大街,九条南北向大街,每条街都是车轮的九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城市左边设置祖庙,右边设稷坛,前边是外朝办事的地方,后面是市场交易地,市与朝各占百步见方。) 3.邺城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通干道轴线与城门对齐,道路分级明确。 4.隋唐长安城由宇文恺设计 5.城规之父——希波丹姆——米列都城 6.乌尔城特点:该城有城墙和战壕,面积约88h㎡。人口约30000-35000人。乌尔城平面呈卵形,王宫,庙宇以及贵族僧侣的府邸位于城市北部的夯土高台上,与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区间有高墙分割。夯土高台共七层,中心最高处为神堂,之下有宫殿,衙署,商铺和作坊。乌尔城内有大量耕地。 7.田园城市的概念(定义):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与一般意义上的花园城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般的花园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增添了一些花坛和绿树,而霍华德所说的“Garden”是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 8. 1 2 3 动态性。 总的来说:《雅典宪章》针对当时无计划、无秩序的发展过程导致的各种城市问题,提出理性的功能分区和简单的机械联系,强调物质空间的描述,追求完善的终极状态,属于城市规划理论的无序性向纯理性阶段的转变。《马丘比丘宪章》签于《雅典宪章》引导下的城市改造中,城市活力的丧失,提出城市空间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强调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城市的动态特征。属于由《雅典宪章》的纯理性向人性化阶段的转变。 9.邻里单位:“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种类型,一定意义上说,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个最小单位。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邻里关系。 10.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所谓“零碳城市”,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环保型城市,也可称“生态城市”。当然,要做到真正的零排放是不可能的,但它作为人类环保的一个理想和目标却是积极的、现实的。 11.对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制的理解:对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制的理解必须从两个维度展开,第一,从城乡规划的专业角度来看与核心法的关系如何;第二,从一般性法律规范角度来看,该法律规范属于哪一类。 一书两证制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创造和修复人居关系,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达到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稳定地永续、和谐发展。 城市规划体制运行的意义:就在于保证特定规划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得到实现,因此,规划目

区域规划概论与分析 考试

区域规划概论与分析考试 一、名词 1、区域开发: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是指一定的开发主体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区域发展战略:对区域整体发展发展的分析、判断而作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核心是要解决区域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3、区域规划: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即人们根据现有的认识,对规划区域的未来设想和理想状态及其实施方案的选择过程。 4、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对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的设想、思路和谋划。它根据不同地区生产要素条件的分布情况和该地区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地区未来发展的目标、方向和总体思路进行谋划,以达到指导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经济腾飞的作用。 5、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合作是经济主体为了谋求经济社会利益,而促使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流动和重新组合的过程。 6、区域管制:通过多种集团的对话、协调、合作以达到最大程度动员资源的统治方式,以补充市场交换和政府自上而下调控之不足,最终达到“双赢”的综合的社会治理方式。 7、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是一门有关区域或空间系统的治理、开发、管理的具有地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 8、区域优势:指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使该区域更富有竞争能力,具有更高的资源利用率,从而使区域的总体效益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二、问答题 1、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 区域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的增长是同质的,所以其增长的体制从总体上看是一致的,大致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需求的拉动,包括区内的需求和区外对本区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由需求来拉动生产;其二是供给的驱动原材料、资本、技术、劳动的供给,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形成新的需求。 2、区域规划的程序 (1)准备工作:宣传发动、组织领导机构、筹建领导班子、筹措规划经费、规划区域地图、制订规划工作计划、培训工作人员、筹备办公地点或工作室。 (2)规划工作步骤: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确定区域发展目标、课题研究与对策、规划方案设计、规划方案评估、报批定案、实施阶段。 (3)区域规划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重视规划过程的循环、保持规划的弹性、定期检查规划实施状况、随时对规划作必要的调整或修改。 3、简述区域系统的特征 按照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重新认识区域(即区域系统),可以发现,任何区域系统都具有如下特征。:(一)综合性与整体性。区域系统的综合性是指系统要素的多样性,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整体性是指区域系统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综合协调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才能获得最佳的整体性能。(二)动态性与开放性。(1)区域系统是涉及大量要素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区域系统的结构、组成要素的水平与速度等均处于动态变化之中。(2)区域是一个开放系统,区域与外界进行着能源、原材料、产品、人员、资金和信息的流动。(3)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与互补,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优势,把不同的地区协调地组织起来,才能获得大系统的整体效益。(三)空间性与地域性。区域系统总是同一定的地表空间相联系,系统要素的空间分布、地区空间范围、空间距离、空间联系等在区域系统中有重大作用,对区域系统的组成部分如社会、经济、政治组织的行为有极大的影响,这就是区域系统空间性的含义。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论三者关系及其协调发展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论三者关系及其协调发展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规划作为政府干预市场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的规划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时机。因此,我国各种、各级规划主管部门都在付出努力,积极推动规划工作的开展和试点工作。国土资源部在2001年开始了新一轮的国土规划试点;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于2003年开始了区域规划的试点工作;建设部在城市规划领域也不断进行着新的探索,为了增强城市规划的可操作性,2003年开展了以大城市为主的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尤其是面对我国日益迫切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可以说是“三面出击”,形成了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等对“区域”的“围攻态势”,突出反映出目前我国空间规划编制与管理的无序状态。从某种角度说,大家都来关心规划,探索如何做好规划,推动规划工作的开展,是促进规划事业发展和走向兴盛的有利条件。但是,空间规划要成为政府的执行决策,要走法制化道路,要得到有效实施,就必须摆脱编制无序和管理混乱的局面。因此,从理论方法到管理实践,如何理顺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三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空间规划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1理论与经验借鉴: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1.1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是从城市规划发展而来的 国内外规划发展历程表明是先有城市规划,后有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而且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及国土规划的联系非常密切,不是能够截然分割和彼此独立的。例如,1933年制定的《雅典宪章》指出:“每个城市应该制定一个与国家规划、区域规划相一致的城市规划方案。” 区域规划在西方国家出现于1920-1930年代,主要目的是要从大的空间范围协调解决城市以及区域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如城市就业问题、区域均衡发展问题等。与此同时,在城市规划中,也日益强调城市与周围地区的整体性或不可分割,如著名的“大伦敦规划”、“巴黎区域指导性规划”都突出体现了这一点。我国近年来的城市规划实践,也是越来越重视区域分析工作,注重从区域范围把握一个城市的发展。1990年代开始的城镇体系规划,就是应我国城市规划对区域背景分析的客观要求而产生的,所以说“城镇体系规划实质上就是区域规划”(仇保兴,2004)。国土规划的概念源自日本,而日本的国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材料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仅供参考 作者: 收集于网络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城市形成的动因 城市与人类文明史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 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 (二)城市发展的规律 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基本经济部类和从属经济部类:循环积累过程和乘数效应 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 "澜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始期) "绝对分数"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 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集聚与扩散 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和区域影响 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经济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l、城市物质构成 公共领城和非公共领域、城市物质构成的空间属性(可达性和外部效应) 2、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趋势 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方式:外扩展和部重组 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与再开发的时机 经济结构重组与物质环境演化 (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社会构成:异质性和社会空间 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产业构成:三大产业和两大部类 2、城市产业演化趋势 从第二产业主导到第三产业主导 从传统制造业主导到高科技产业主导 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 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 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 (二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 (三)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 世界围的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 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 (四)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 四、城市与区域发展 (一)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l、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分析 城市发展规模的区域论证 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 (二)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 城镇体系的概念 l、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分析 (1)城镇体系区域发展条件 (2)城镇发展建设条件分析 2、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

国土规划_区域规划_城市规划_论三者关系及其协调发展(精)

年会论文选登 42 A n n u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 ——论三者关系及其协调发展 牛慧恩 【摘要】理顺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三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我国空间规划发展及其有效 实施与合理管理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深圳国土规划试点工作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提出了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是空间规划体系中不同层次规划的核心观点,认为三者之间应该 建立一种从空间高层次到低层次的规划衔接关系, 同时强调三者在规划内容上各有不同的侧重,并 且下层次规划应该符合并落实上层次规划的要求。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实现三者的统一或协

调管理,是我国空间规划合理发展的必由之路。【关键词】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NATIONAL PLANNING, REGIONAL PLANNING AND URBAN PLANNING:HOW TO COORDI- NATE THEM IN CHINA NIU Huien ABSTRACT: Building up a coordinated relationship among different layers of spatial planning, i.e. na- tional planning, regional planning and urban planning, has become a key issue in China for the rational imple- mentation of spatial plans. Based on a comprehen- sive study on national planning, which was organized by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Land Resources and fi- 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previous Shenzhen Ur- ban Planning and Land Resources Bureau, a point was made that those three layers of spatial planning should be coordinated according to the scale of space or the administrative hierarchies, with each adminis- trative authority having only one comprehensive spa-

典型城市与区域规划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欧向军编制)

《典型城市与区域规划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英文名称典型城市与区域规划分析 Analysis on Typical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课程代码14130503012 适用专业城乡规划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开设学期第五学期 学分数 2 一、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为城乡规划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为选修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自产业革命以来西欧和美国的有关典型城市和区域规划、规划哲理、技术和立法等方面问题的演变过程,介绍对比西欧和美国这些发达工业国家的规划经验,总结城市和区域规划方案编制的程序及技术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对城市与区域这个复合系统有个初步认识,从系统的观点理解城市和区域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划方法和基本规划技术,对城市和区域规划形成一个宏观认识。 (二)实践教学类型与任务 1.实践类型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适当进行课外实践教学;以教师引导为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中,教师讲授30学时,案例分析4学时。 2.实践任务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从感性认识入手,从案例入手,通过文字讲述、地图、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城市与区域系统,进而揭示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内涵及空间规划规律,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逐步加深对城市与区域规划的认识和理解。在保证大纲规定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课程的体系安排、学时分配、章节划分及教学方式等,可灵活掌握,适时调整。 (三)教学时数分配表

(四)考核方法与要求 1.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核成绩占70%。 2.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2分,到课率3分;课程作业数5次,每次5分,作业共25分。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教材: 彼得·霍尔著;邹德慈等译,《城市和区域规划》(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主要参考书: 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郭彦弘著,《城市规划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陈友华等主编,《城市规划概论》,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0. 刘秉镰等,《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张金锁等编著:《区域经济学》(三版),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郝寿义等,《区域经济学》(二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城乡规划专业介绍

城乡规划专业介绍 1.城乡规划专业办学简史 于2002年在建筑学专业下开始招收城市规划方向的五年制本科生,2003年正式开始兴办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制五年。华侨大学是福建省最早兴办城市规划专业五年制本科的学校。我院自开办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以来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下面是我院城乡规划专业的办学简史。 ●2003年,华侨大学在建筑系下正式兴办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五年制),并 于同年招收首届本科生。建筑系下设城市规划教研室,负责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活动组织。 ●2006年,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在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作业评优 (社会调查报告作业)中获佳作奖1项,开启了城市规划专业在全国获得奖项的首例。此后的2008年、2009年、2010年,每年均有1-2项学生作业在全国得奖,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办学初现成效。 ●2011年,华侨大学建筑学院下属正式成立城乡规划系。既有的“城市规划” 专业名称也调改为“城乡规划”专业。同年,建筑学院获得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取得我校城乡规划专业办学的新突破,为将来逐步走向研究型的办学道路奠定了基础。同年,城乡规划系本科生在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作业评优中再获得三等奖2项,佳作奖3项,教学论文奖1项。 ●2012年,城乡规划学科获评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同年,城乡规 划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正式招收第一届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012年,城乡 规划系本科生作业在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作业评优中又得三 等奖2项,佳作奖2项。 ● 2013年7月,经多年本科办学准备,决定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 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首次提出本科评估的申请,并获得申请批准。 2013年9月,城乡规划系本科生作业在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学生 作业评优中又得佳作奖4项。 ● 2014年,城乡规划专业以全票的优异成绩,正式通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 设部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同年,城乡规划系本科生作业在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作业评优中获得一等奖1份,二等奖4份,在获奖数量和获奖级别上位列全国近百所参赛高校的前列。 2.城乡规划专业基本概况 城乡规划系在编师资队伍日益壮大,目前在编教师达二十多人,师资学源背景多元化。自2015年起,城乡规划本科招生每年拟招收50人左右。从既往来看,学生入学成绩远高于福建省第一批录取线,为我校学生入学录取分最高的专业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