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听语言课程标准

视听语言课程标准

视听语言课程标准
视听语言课程标准

《视听语言》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艺术设计专业(新媒体策划与设计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对《非线性编辑(Premiere)》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定。用于指导其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视听语言》课是专业支撑课程,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视听语言是对影视作品的艺术表达方式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对于影视专业类的学生来说,无论是进行剧本创作、镜头设计、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剪辑,都要掌握视听语言的相关理论与基本常识。也就是说,对其它课程来说,视听语言起着一个知识的支撑和勾连作用,有着广泛的迁移功能,学生如果学好、学精了这一课程,就能为后续的技能课程产生很好的行动指导作用。

《视听语言》是专业支撑课程,内容涉及到影视创作中的各个重要概念,通过这门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影视镜头语言运用的普遍规律,学习如何通过画面和声音进行叙事、表情达意。通过相关概念和理论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影视创作的全过程,搭建起一个视听分析和影视类作品创作的理论。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影视后期制作、广告后期制作、栏目包装、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从事策划师、编辑师等多个工作岗位等工作。

(三)课程设计思路

1 提升专业素质,形成专业迁移能力

对影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要思维和技能并重,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重视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塑造,因为优秀的影视作品并不是光靠软件好、技能好就能完成的。所以,提升专业素养,使学生在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上能够形成广泛的迁移能力是本课程的设计理念。

2案例教学,提高学生易受性

作为资源库建设课程,《视听语言》将广泛采用案例作为资源,运用图像提升知识的易受性,有效地使学生维持对信息的关注度,提高学习效果。以资源库为依托,该课程就有了与教材、参考书籍等相比更为丰富的学习载体,教材、书刊等文本形式是通过文字阅读,间接诉诸人的思维,而资源课程则以大量的感性资料作为理解资源,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知,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信息,实现视、听、读、写四位一体的教学体验。

3化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

作为资源库建设课程,该课程力争将学生的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参与。传播的对象是学生,吸引对象注意力的第一步就是用有效的视觉画面引起注意,使学生的注意力朝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授内容。相较于日常教师授课而言,精品课程课件具有更为丰富的视觉信息量。通过强化视觉元素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增加视觉图像的使用比率,将抽象的课程理论具象化、直观化与生动化,达到凝聚注意力的目的。

精品课程的可视性传播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进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课程内容选取的依据

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影视后期后期制作人才市场需;二是为“视频特效制作”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基础;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需求性。传统的视听语言课程都是理论课程,全部在课堂里讲授。本课程是采取理论讲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期将学习领域的知识和行动领域的技能很好地结合。视听语言的知识和技能贯穿整个影视片制作的过程,不管是前期的脚本写作、分镜头本的确立,现场的拍摄还是后期的剪辑合成。所以,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有意识地运用视听思维去进行影视节目创作,以期在写作中有画面感、在拍摄中有后期的编辑意识,在剪辑上有叙述的层次感、结构感以及艺术表达感。

1.学习情境中的知识点与现实密切相关

学习情境中的知识点必须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学习领域课程设计基于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

学习型的知识点,基于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学习任务在包含前一个任务的基础上增加知识点,难度层层推进,有序实现教学目标。

3.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课程结构是静态的,教学载体是动态的、开放的

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各个载体包含的知识点是静态的,老师或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载体。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该课程以培养学生在熟练掌握视听表达的一般规律的同时,让学生建立起画面思维的能力,蒙太奇化的分镜头脚本构思能力、影视作品鉴赏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在使学生熟练掌握视听表达的一般规律的同时,使学生在进行创作和表达时,可以从抽象的文字思维转换为声画结合具象的影视语言思维,从而写出具有画面感的用镜头语言来表达的剧本、分镜头本,而非用文字表达的作品。

(二)分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画面造型语言——景别、景深与焦距

(2)掌握画面造型语言——角度

(3)掌握画面造型语言——色彩

(4)掌握画面造型语言——光线

(5)掌握画面造型语言——构图

(6)掌握镜头形式(固定、运动、场面调度)

(7)掌握剪辑和蒙太奇

(8)掌握声画关系

2.学生专业能力专业能力

(1)蒙太奇思维能力;

(2)剧本构思、创作能力

(3)影视作品鉴赏能力

(4)镜头设计能力

3.方法能力

(1)能够用剧本编撰的方法实现自己的故事创想

(2)能够用分镜头的方法实现对剧本镜头的细化

(3)能够用导演阐述的方法实现与摄影师对构图要求的沟通

(4)能够用导演阐述的方法实现与灯光师对光线要求的沟通

(5)能够用现场调度的方式实现对拍摄现场的各种调度

4.社会能力

(1)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服从力。

(2)创作主动力和自我潜能的发掘能力。

(3)具备工作中处理与各方关系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5)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理论课时分配

课程项目课时分配

四、教学实施

(一)师资要求

1.从事本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应具备以下相关知识、能力和资质:

1 )具备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并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备高校教师资格。

2)从事实践教学的主讲教师要具备在影视企业实际参与开发产品的经历。

3)具备视听语言与脚本写作能力方面的相关知识。

4)具备教学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

2.从事本课程教学的兼职教师,应具备以下资质:

1)应具有一定的普通话基础,并掌握一定的教学、教育相关知识,在进行示范性教学时,能充分表达所教学的内容。

2)在影视企业从事3年以上产品开发与设计的实践工作。

(二)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的编写要体现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内容标准。

1.打破传统的学科教材模式,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教材编写。

2.校企联合编写教材,教材编写以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化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为目标,注重能力本位的原则,力求突出“理论够用、重在实操”和“简单明了、方便实用”的特色,内容应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编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

一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操作和实践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为用人影视企业所欢迎的高技能影视制作人才。

3.通过工作项目的需求,以够用为度为原则,设定能力目标,能力标准,引入高职学生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4.教材应图文并茂,提供大量的实际示例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于技术的理解与掌握。

5.建议为教材配置专门的多媒体光盘,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自学。

(四)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打破传统的课堂讲授与实训教学分段实施的方式,而是在校内学生创新设计中心,边讲授、边训练。学生在教中学,在学中做。本课程授课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基础理论知识部分和项目实做部分。教师在基础理论知识讲授后,就将学生分为若干项目组,每一组指定一名团队负责人。学生以团队设计的方式参与到项目的实做部分,通过项目实做的方式学习产品开发与创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每一个项目设计完毕后,每个项目团队都要给其他人展示设计,并接受其他团队的问询。项目团队的最终成绩由教师和其他项目团队共同打分决定,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乐趣。

(五)教学评价

为适应我院确立的培养创新性专业人才的目标需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作为一名影视后期制作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文化知识和素养,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视听语言的一般概念、视频编辑的基本方法和高级应用和影视作品分析等方面的知识,为日后从事广告与影视后期制作工作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的视听语言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地把知识运用到实地的视频制作与处理过程中去。

考核方式:综合考核=形成性评价×20%+项目评价×50%+综合评价×30%

形成性评价(20%)

主要包括:课堂到课、参与课堂教学情况(包括现场演示、课堂发言等)。

项目评分标准分数说明

考勤旷课一次扣2分,

无故迟到一次扣1

分,直到全部扣完。

10分

考勤计入个人成

绩。

提问

优(8~10分):主动

起来回答且回答正

确。

良(5~8分):主动

起来回答且回答一

般,被点名起来回

答且回答正确。

中下(0~5分):被

点名起来回答且回

答一般或不正确。

10分

提问成绩计入整

个小组成员的成

绩。

项目评价(50%)

项目操作考核则需要同学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这样也可以锻炼同

学们的协调性和对知识的交流理解。作业为影片分析,根据学习过的实做内容,进行视听语言知识点的变化和组合,进行实际操作完成并实施。目的是考核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的视听语言的分析能力。

综合评价(30%)

采用交作品方式考试,内容主要以影视语言应知部分内容作参考,考试时间2-3周(课外时间)。以3-5个同学为一组,让他们自己选题,自己写脚本,写分镜头脚本,拍摄并制作出一个完整的视频作品。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应该建设由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一体的配套教材,全套教材各司其职,以文字教材为中心,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副,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1.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幻灯片、投影仪、电子教案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互转变;使学生从单独的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五、课程管理

(一)课程教学团队

课程负责人:吴智勇

主讲教师:赵明友、陈言

(二)责任

1.学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把握课程发展方向。

2.教研室主任与课程负责人负责课程的整体建设、内容的调整、课程的持续发展。

3.主讲教师负责课程的授课过程,主讲教师与实训教师负责课程的实训教学。

4.课程负责人负责监督课程的实施。

六、其它说明

1.本课程适用于三年制艺术设计专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