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师生关系

论师生关系

论师生关系
论师生关系

论师生关系

一堂课讲完之后,有的教师就问问学生:“你们听懂了吗?”也有的教师这样问学生:“我讲清楚了吗?”

当学生认为你讲清楚了的时候,多半他也听出个谱来了,不一定是甚解,也大体明白了;甚至,他可能还不太懂,但觉得你讲得还是清楚的,课外我再去想想吧,哪能全靠教师讲呢?

一堂课好不好,讲没讲清楚,教师需有个自我判断。但是,还需要从学生角度去考察,看学生如何判断。教师讲没讲清楚,主要还得从学生那方面来判断;教师讲得好不好,主要还得看学生的感受。

教师要教得好,这是教师的目的;学生要学得好,是学生的目的。但是,学生学得好也是教师的目的;并且,教师的那个目的还需要包含学生学得好的目的。这确实是有点不对称的目的。所以,更多的是教师自问自:“我讲清楚了吗?”并且同样的问题还要请学生解答。

这样不对称,是不是亏待了教师呢?其实,教师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自己,对教师有莫大的好处。只有教师越变越聪明的时候,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的可能性就会越大。并且,当教师感到学生越来越笨的时候,很可能是自己还不足够聪明。

如此看来,教师也很优越,他不仅可以把让学生变得聪明作为自己的目的,也还可以把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作为自己的目的。

还可不可以有进一步的思考呢?比如说,教师的目的不只是“我教你学”,而是与学生一道去感受、去体验、去欣赏呢?这有可能吗?学生弄懂与否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怎么去欣赏?不是说更高一点的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