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兰亭集序答案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兰亭集序答案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兰亭集序答案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兰亭集序答案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资料

第一段:以记叙、描写(表达方式)为主,描述了兰亭宴集的盛况,表现了作者陶醉在人与自然和谐氛围中的快乐心情。

第二段:以抒情、议论为主,引出“死生”这一人生最重大的问题,抒发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的伤痛之感。

第三段:在前文的基础上表明作者对生死的看法。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集会

(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年少的人,年长的人,都

(3)引以为流觞曲水汲引

(4)足以极视听之娱尽

(5)信可乐也实在

(6)人之相与相处,相交

(7)或取诸怀抱有时;“之”“于”二字的合音

(8)或因寄所托凭借

(9)当其欣于所遇感到高兴

(10)感慨系之矣附着,随着

(11)向之所欣过去

(12)终期于尽注定

(13)死生亦大矣大事

(14)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

(15)不能喻之于怀明白,理解

(16)故列叙时人罗列

(1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本来,当然;把…看作一样

(18)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平等

(19)亦犹今之视昔如同

(20)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的原因;情致

修:茂林修竹高高的

况修短随化寿命长

余稍为修葺修理

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数词意动,把……看作一样

其致一也一致

若合一契一样

之:足以极视听之娱助词,的

夫人之相与主谓之间,取独

不知老之将至主谓之间,取独

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得到

感慨系之矣代词,事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代词,所欣

不能喻之于怀代词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主谓之间,取独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2)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

相似的感叹: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4)《兰亭集序》中体现作者的感情由“乐”转为“痛”的过程的句子是: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5)《兰亭集序》中作者举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是“静者”: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二是“躁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四、1.D“方丈”应作“一丈见方”来讲。

2.D“让他在扇上写字,由于书写笔误,趁机做画”这一句对原文理解有误,应该是“桓温曾经让他画扇面,他不小心下错了笔,就顺着墨迹花了一条黑色的小牛”。

3.工草隶/善丹青/七八岁时学书/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尝书壁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每两处断句1分)

4.(1)他即使整日地在家闲居,容貌举止也丝毫不懈怠,他的气质是当时第一的。(得分点是“虽”、“容止”、“殆”、“风流”)

(2)王献之面色不变(很不在意),缓缓地叫仆人扶着走了出来。(得分点是“恬然”、“徐”、“左右”)

参考译文:

王献之字子敬。很小的时候就有很大的名气,超然洒脱,即使终日在家闲居,举止容貌也不懈殆,他的气质成为当时之冠。在他几岁大的时候,曾经看门人玩樗蒲,说:“南风不竞。”(这局不行了)门人说:“这小孩是管中窥豹,时见一斑。”(讥笑他见识不广,随口乱说)王献之生气地说:“远的人有愧于荀奉倩,近的人有愧于刘真长。”于是就拂衣而去了。他曾经和王徽之、王操之一起拜访谢安,两个哥哥都说一些生活琐事,王献之只是和谢安寒暄几句。出去之后,有人问谢安,王氏兄弟谁优谁差,谢安说,小的那个好。客人问为什么?谢安说:“优秀的人说话少,因为他说话少,就知道他的优秀了。”有一次,王献之和王徽之在一个房子里,家里失火。王徽之吓得鞋也顾不得穿,逃了出去。王献之面色不变,被仆人扶着走了出来。有一天半夜,王献之睡在书斋里,家里来了个小偷,把东西都快偷光了。王献之发现后,慢慢说:“偷儿,那青毡是我家祖传的,就把它留下吧。”小偷被吓跑了。

王献之善于写隶书,也很会画画。王羲之偷偷跟在他后面,想要(趁其不备,在他手中)夺走他的笔,但是失败了,叹息说,“这个人以后一定会有很大名气!””王献之曾经在墙上写一丈见方的大字,王羲之认为他非常出色,有几百人围观他写字。桓温曾经让他画扇面,他不小心下错了笔,就顺着墨迹花了一条黑色的小牛,十分巧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