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赋有哪些主要特点

汉赋有哪些主要特点

汉赋有哪些主要特点
汉赋有哪些主要特点

第一章汉赋

一、汉赋有哪些主要特点?汉赋兴盛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西汉初年,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统治者们追求究奢极欲的物质享受,在此基础上便产生了一种基本上为统治服务的文学——汉赋。

赋,原是《诗经》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后发展成一种富有文采、韵节、善于铺陈,兼有诗歌与散文特点的文体。

(一)汉赋的主要特点是体制庞大,讲究铺陈,富有文采音韵节奏,形式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韵文和散文的结合体,并往往含有讽劝的意味。

(二)社会原因是:

1、西汉盛世国家空前统一富强,为赋家提供了宣扬大汉声威的主题。

2、京都的宫殿建筑富丽宏大,统治集团声色犬马的生活奢侈,成为赋家铺写的对象。

3、统治者大量招致文士写作辞赋,歌颂大一统的繁荣气象,上倡下趋,遂成风气。

赋的鼻祖可推战国时的宋玉和荀况。始见于荀子的《赋篇》,中经宋玉,盛行于汉代。汉之后,赋这一文体形式有了发展,六朝时称为“俳赋”,“骈赋”;唐宋时称为“律赋”,中唐之后,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逐渐散文化了,又称“文赋”。

宋玉是屈原之后楚国的著名词赋家,著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16篇赋。他虽说是追随屈原的,但作品的体制、风格和语言都和楚辞迥异,倒和汉赋非常相近,所以一直有人怀疑这些作品是否后人伪托。假如这些赋确系宋玉所作,那么,它作为赋的始祖是当之无愧的。

荀况的作品叫做《赋篇》,现存《礼》、《知》、《云》、《蚕》、《箴》等篇。这些赋都是咏物的,但不直接说出所咏之物的名称,而是以“臣”与“王”对答的形式,对所咏之物的特征进行铺叙,类似今日猜谜的谜面。这种问答形式和铺叙手法,加之有韵有散、亦诗亦文的写法,成为后世汉赋基本形式的基础。

二、分类及代表作家作品

汉赋可分为骚体赋、大赋和小赋三类。

汉初的赋是从楚辞脱胎而来的,所以叫“骚体赋”。贾谊《吊屈原赋》的内容和风格都和楚辞相当接近,也用带“兮”字的语句,是骚体赋的代表作。汉代人词赋不分,把楚辞也叫作赋,一方面是文体分类不严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和骚体赋几乎难以同楚辞区别的事实有关。贾谊的另一篇作品《服鸟赋》,采用“予”和“服鸟”问答的形式,但服鸟在赋中不是被描写的对象,而是作者思想的代言人。作者借其之口表达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因而也被认为是骚体赋。

骚体赋以主观抒情为主,大赋则以客观描写为主。标志汉大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枚乘的《七发》。作品写楚太子由于生活过于安逸、饫甘餍肥尔德了萎靡不振的毛病,“吴客”前去探望,认定这个病并非针药所能根治,但能以富有哲理的精彩话语驱走病魔。于是,他把音乐、饮食、车马、宫苑、田猎和观涛等六件事大大铺陈了一番,逐步扩大楚太子的眼界和心胸,竟是他豁然病已。《七发》对汉大赋的形成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此后,主客问答成了一种定型的结构形式。对观涛等六件事的铺叙,完成了从骚体赋的主观抒情到大赋的客观描写的转变。骚体赋中带有诗歌性质的虚词、句末的语气词等都不再出现,赋已经成为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这种赋,后人称之为“大赋”,优教“新体赋”,是最为典型的汉赋。从汉初的骚体赋到枚乘创作《七发》,是汉赋的形成时期,时间大约是汉初到武帝即位初年的七十余年间。

从武帝到东汉中叶的二百多年间,是汉赋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大赋风靡文坛,成为文人创作的时尚。

武帝即位初,派人接枚乘进京。其时枚乘已经年迈,死在途中。后来,武帝又读到一片令他怦然心动的大赋《子虚赋》,热切地把这篇赋的作者召进帝京,这就是汉大赋的代表作家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著有大小赋共29篇,现存《子虚赋》、《上林赋》、《哀二世赋》、《大人赋》、《美人赋》和《长门赋》六篇。其中,创作于景帝时的《子虚赋》和他见到武帝后创作的《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汉大赋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可以作为姊妹篇来读的作品中,汉大赋的特点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子虚赋》中,楚国的子虚公对齐国的乌有先生说,自己是个见识浅陋的人,楚国有七个供楚王游猎的大泽,他只见过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云梦泽,于是他把云梦则大大铺叙夸耀了一番,乌有先生听了,批评子虚公不推崇楚王的政德却炫耀豪奢侈靡的活动,但它自己也向子虚公夸耀齐国将土的广大,说像云梦泽那样的地方包容八九个都没有问题。

《上林赋》承接其后,又在《子虚赋》中担任旁听角色的亡是公站出来讲话,搬出“天子之上林”,竭尽铺陈之能事,压倒子虚、乌有二人。

这一场争论当然是子虚乌有不存在的。作者只是借三人之口,把诸侯王以及天子的游猎场所和游猎活动大大地铺叙了一番,显现出大一统王朝的雄厚实力和赫赫声威。对客观事物作如此详尽而夸张的描写,人称“铺张扬厉”,是汉大赋的主要特点之一。这一特点,在枚乘的《七发》中已露端倪,至此则臻登峰造极之境。

从枚乘开始,写赋的目的就不再是主观抒情,而是为了讽谏,也就是向帝王贵族说一些规劝、开导的话。《子虚赋》批评了“奢言淫乐,而显侈靡”。《上林赋》也说:“若夫终日暴露驰骋,劳神苦形,罢车马之用,抗士卒之精,费府库之财,而无德厚之恩,务在独乐,不顾众庶,忘国家之政,而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由也。”但是,从大赋的实际情况来说,作者所注重的往往是在铺叙上发挥自己的文学才华,总是描写多而劝谏少。讽谏一般都只是在篇末提一下,而大量的笔墨却用于铺陈渲染。汉大赋总是声称要对帝王贵族政治上的缺失和生活上的奢靡进行讽谏,但却又总是浓墨重彩地、实际上还是颇带称颂性地描写京都、宫苑的富丽豪华,描写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驰逐的生活。有人把大赋的这一特点称为“劝百讽一”。也就是说,它由于铺陈渲染而造成的倡导意义,要大大高于讽谏的意义。它是大一统帝国鼎盛时期应运而生的产物。

出于铺叙的需要,大赋在语言上的特点是词藻富丽。司马相如和他的后继者扬雄都是知识渊博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他们的赋作中词汇丰富,表现力强。虽说有些是僻字,难免有艰深堆砌之嫌,但总体上给人的感觉是繁博瑰奇,文采斑斓。

扬雄是西汉成帝时的大赋家,以《甘泉赋》、《羽猎赋》、《河东赋》和《长扬赋》四篇为代表作。扬雄作文性好模仿,早年有服膺司马相如,所以他的赋明显地受到《子虚赋》和《上林赋》的影响,只是加强了伦理说教成分。汉大赋的主要作品还有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等,这些作品基本上都保持着铺张扬厉、劝百讽一和词藻富丽的特点。结构上也保持着对答形式。

东汉中叶以后,汉赋进入了衰微时期。这里主要是指汉大赋,它随着汉室的鼎盛而鼎盛,也随着汉室的衰微而衰微。

汉赋中另有一种篇幅短小、文词清丽、不用问答体的赋,人称小赋。汉代大赋家司马相如、扬雄等都写过这种赋。但武帝到东汉中叶的二百年间,铺张扬厉的大赋在文坛上占了绝对优势,直至东汉中叶,大赋逐渐呈现衰微之状,小赋才有了取而代之的势头。标志着这种转变的是张衡的《归田赋》。

张衡是杰出的科学家,也是文学家。东汉顺帝永和三年(138),官居要位的张恒为了躲避宦官的谗言陷害,上疏请求免官回乡。其时,他创作了《归田赋》。这个作品一扫大赋的铺陈旧习,以平丽的文词叙说归田的原因,描写自己想象中的归途的快乐和归田后的隐居生活。创作目的再度回归到个人感情的抒发。

张衡之后,小赋的创作日渐繁盛。著名的作品有蔡邕的《述行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等。这些作品或纪行抒怀,或讥讽时事,或托物言志,都带有比较浓厚的主观色彩,篇幅也不很长,意味着宏篇巨制、铺张扬厉的大赋随着一个兴旺发达的大一统王朝的没落而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观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有感

观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有感 今天我们在李老师的组织下参观了徐州汉画像石馆,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云龙山风景区内,东依苍翠郁郁的云龙山,西畔碧波浩渺的云龙湖,依山面水,环境幽雅。该艺术馆是一座以陈列、收藏、研究汉画像石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江苏省序徐州汉画像石保管组”和后来的“徐州博物馆汉画像石陈室”。1986年徐州市人民政府开始筹建汉画馆,1987年6月8日正式成立序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1旧馆989年10月1日建成并对外开放接待观众。我喜欢历史,所以很期待进入汉画像石馆。终于等到我班可以进入了,我们在建筑学院坐上游2公车一路欢声笑语着,很快就到了徐州汉画像石馆。只见徐州汉画像石馆的大门为仿四川雅安的子母石阙,用青石建成,据说馆名由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亲笔题写。展区以大殿为中轴线,依着对称的原则,建有南、北、中三组院落。整体建筑廊房相连,白墙、黛瓦、赭柱,与山石峭壁、松林绿叶相映生辉。 刚进入汉画像石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汉王朝----石上史诗”几个鲜明的大字。 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自述平生激动过三次,第一次是在法国看印象派大展,第二次是看西安霍去病墓前石雕,第三次是参观南阳汉画馆。他说:“我简直要跪倒在汉代先民的面前。”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以“大汉王朝——石上史诗”作为陈列主题,以神道天路、祠堂敬祖、天工神韵、汉石春秋、千秋地宫、碑刻题铭等六个方面为主线,将600余件汉画像石串联起来,使观者仿佛置身于大气磅礴的大汉帝国,被汉画像的气象所震撼。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是南阳汉画馆的姊妹馆,以此设想,若吴冠中来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参观,一定也会激动不已。跟着解说员继续前行,便会发现一块块的大石头陈列在大厅里,这时我便糊涂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石头陈列在大厅里呢?走近一看,哦!原来上面还刻这画那的。仔细端详这些石画,慢慢地,会发现上面有许多的人和动物,再继续看,我似乎看懂了什么,每一块石头都记载着一个小故事,只有专心致志地看,才能看明白。继续往里走,还是一块块的石头,每一块石头都雕刻得很精致,不管是大是小,不管是人是马,不管是神是鬼,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仿佛都是真的一样,把我深深得吸引住了,我真佩服古人的技艺,真可谓是鬼斧神工!虽然有解说员的解说,但是对于一个对汉画像石知之甚少的我来说,还是听得云里雾里的,不过,光看着这些神奇古怪的图案,听着那些动人的故事,就觉得汉画像石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研究,因此,我在回来的路上便决定回去翻阅书籍,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的汉画像石艺术。以下内容是我在这次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课下对汉画像石艺术的深入了解所体会到的关于汉画像石中的人物造型艺术特色。 吴冠中先生对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从内容到形式曾予以精辟的论述:“其艺术的气撅皇立,已够令人惊心动魄了。那粗犷的手法,准确扼要的表现,把繁杂的生活场景与现实形态概括、升华成艺术形象,精微的细节被统一到大胆的几何形与强烈的节奏感中。其中许多关键的、基本的艺术法则与规律,正是西方后期印象派开始探求的瑰宝。”从吴冠中先生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汉画像以“石”为载体,以一套独立而成熟的“外形内势”的造型方式体系描绘客观世界,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人”作为汉画像的核心,是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的实践者,汉代匠人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艺术化塑造,揭示了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本质。汉画像在表现形式上带有“装饰性”,却不等同于一般的装饰,它非常注重塑造物象外形,即整体形态的外轮廓。在整体造型中,形象简练概括而有气势;在面面相交之处强调结构线,从结构转折处入手,使对象更具形象感和力度,这种以线造

现代汉语中的造词法和构词法

现代汉语中的造词法和构词法。 一、造词和造词法 (一)造词概说 1.造词 所谓造词就是指创制新词,是解决一个词从无到有的问题。 2.人们的造词活动 人们的造词活动就是人们为新事物、新现象命名的行为(不限人、地)。 (二)造词法 1.含义:创制新词的方法。 2.汉语的造词法: (1)音义任意结合法——就是用某种声音形式任意为某种事物命名的方法(现已少用,多是单纯词);如:手、足、蜻蜓 (2)摹声法 ①摹仿自然界事物发出的声音来造词。 a.根据事物发出的声音给事物命名;如:猫、布谷 b.根据事物发出的声音创制新词,以描写该事物的性状的;如:嗯、哎呀、哗哗、轰隆隆 ②摹仿外语词的声音来造词(一般称为音译词);如:咖啡(coffee)、沙发(sofa) (3)音变法——通过语音变化的方式产生新词。

①儿化韵造词;如:盖--盖儿尖--尖儿 ②改变读音造词;如:好(三声)--好(四声) (4)说明法——通过对事物加以说明从而产生新词的造词方法。 ①情状;如:国营、胆怯 ②性质特征;如:方桌、石碑、丁字尺 ③用途;如:雨衣、牙刷、洗衣粉、书桌 ④领属;如:树叶、羊毛、鞋带 ⑤颜色;如:红旗、绿豆、白云 ⑥数量;如:三秋、六书、八卦 ⑦通过注释的方法进行说明。 a.用所属物类注释说明;如:菊花、芹菜、吉普车 b.用单位名称注释说明;如:人口、马匹 c.用事物情状进行注释说明;如:静悄悄、恶狠狠、光秃秃 ⑧运用语言中习用的虚化成分,对原有词的意义做某些改变以说明事物。如:聋子、甜头、黑乎乎 (5)比拟法——用现有材料,通过比拟、比喻等手段创制新词的方法。 ①整个词就是一个完整的比喻,属于借喻,不出现本体,只出现喻体。如:鸡眼、猫眼 ②新词的一部分是比喻成分;如:雪花、瓜分、木马、刀子嘴

现代汉语真题有参考答案

2017年10月现代汉语真题—、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题干】汉语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属于()。 【选项】 A.屈折语 B.黏着语 C.孤立语 D.混合语 【答案】C 【解析】C:孤立语: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 A:屈折语:句子中某些词本身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如“德语” B:黏着语:句子中某些词的形态变化表现为在词的前后附有词缀。如“日语”。D:混合语: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两种或多种语言的混合体。 【考点】语法方面的主要特点 2.【题干】决定语音与其他声音之不同的属性是()。 【选项】 A.社会性质 B.生理性质 C.物理性质 D.个体性质

【解析】语音作为语言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必须表达一定的意义,什么样的语音表达什么样的意义,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因此语音具有物理、生理、社会三方面的性质,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考点】语音的性质 3.【题干】下列各词,两个音节声母不同的是()。 【选项】 A.意义 B.字纸 C.历来 D.扭捏 【答案】B 【解析】A:“意义”为零声母;C:“历来”声母均为“L”;D:“扭捏”声母均为“n”;B:“字”声母为“z”,“纸”声母为“zh” 【考点】声母的发音 4.【题干】下列各词,两个音节都属于撮口呼韵母的是()。 【选项】 A.需求 B.温度 C.学院 D.鱼嘴 【答案】C

【解析】撮口呼:有韵头ü的,或韵腹是ü的韵母。A:“需”为撮口呼,“求”为齐齿呼;B:“温”“度”均为合口呼,D:“鱼”为撮口呼,“嘴”合口呼。 【考点】韵母的分类 5.【题干】下列音节,调值为51的是()。 【选项】 A.前 B.春 C.比 D.去 【答案】D 【解析】调值51为“去声”,A调值为35;B调值为55,C调值为214 【考点】调值和调类 6.【题干】“不”的读法与其余三项不同的是()。 【选项】 A.不是 B.决不 C.不好 D.不多 【答案】A 【解析】“不”在词尾或非去声前,读本调“去声”,在去声前读阳平。 【考点】变调

汉语比较句研究综述

汉语比较句研究综述1 夏群o (浙江财经学院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由于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因而没有像英语等印欧语言中典型的比较句标记及句式系统,但汉语同样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达比较的意义。文章概述了自5马氏文 通6以来汉语比较句的研究,把这些方面的研究分为/比较范畴研究0、/比较次范畴的研究0、/比较 句的历时研究0、/类型学研究0和/比较句和比拟句的关系研究0等几个专题加以综述。 [关键词]比较范畴;差比;平比;比拟 [中图分类号]H1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65(2009)02-0058-07 零、引言 比较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每种语言都有表达比较的语言形式。形态丰富的语言用句式和形态来表达比较的意义,而汉语主要采用句式来表达,能够确定下来的形态标记只有介词/比0。比较范畴是汉语重要的语义语法范畴,确定研究对象的范围至关重要,但目前对汉语这种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来说,范围的确定还存在很大的分歧,大多数文献主要还是根据意义来确定比较范畴,缺乏形式标准,因此往往见仁见智,观点不一。 一、比较范畴研究 汉语语法研究中最早注意到比较这一语法范畴的要追溯到马建忠的5马氏文通6。马氏仿照印欧语的体例建立了汉语的三个比较范畴,/同一静字,以所肖者浅深不能一律,而律其不一,所谓比也。象静为比有三,曰平比,曰差比,曰极比。0但马氏只描写了古代汉语中的形比句,而忽略了汉语中的另一类重要的比较句)))谓语为动词或动词性结构的比较句。 后来的研究基本上是在马氏所建立的框架下进行的,黎锦熙(1924)在马氏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审决句0,/审决句0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选择复句。太田辰夫(1987)进一步指出, /比较0应该有绝对和相对之分,绝对的比较是比较的对象在句中不出现的,相对的比较是比较的对象在句中出现的。这样划分可以将一些相关范畴,如递进、比拟、选择等排除出去,便于把握。高名凯(1986)提出,/比词0的概念,将比较范畴分为差级(comparative)和极级(superla2 tive)两类。吕叔湘(1942)指出,/两件事情,要是完全相异,那就无关系可言,,。必须有相同的部分,又有相异的部分,才能同中见异,或异中见同,才能有比较关系。0并认为比较关系可分为/类同、比拟、近似、高下、不及、胜过、尤最、得失、倚变0等九类。这种分类完全从语义的角度出发,将一些相近的语义范畴也纳入到比较的行列,略显宽泛。 1o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南开大学王红旗教授的指点,受益颇多,谨致谢忱! [作者简介]夏群(1969-),女,博士,浙江财经学院人文学院讲师。

汉石画像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它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汉画像石同商周的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唐诗、宋词一样,各领风骚数百年,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 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构件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这些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汉画像石在本质上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具体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历史故事、节烈孝义、神仙与祥瑞、鬼怪与辟邪等,被誉为“绣像的汉代史”与“汉代的百科全书”。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汉画像石是汉代石室墓葬、祠堂、石阙上的装饰壁画。汉画像石制作方法是:

1、选材,石室墓葬根据墓室结构选择优质石材,因为汉代雕刻工具为低碳钢,雕刻的硬度在莫氏4度左右,所以石材多是碳酸盐岩(石灰岩青石)或砂岩。画像石是在没有砌墓之前就要完成的,因此在设计墓室的时候,就要将画稿完成。据嘉祥武氏祠《武梁碑》碑文记载:“选择名石,南山之阳,擢取妙好,色无斑黄。前设坛墠,后建祠堂。良匠卫改,雕文刻画,罗列成行,摅骋技巧,委蛇有章”. 2、构图,汉画像石的题材内容应该是墓主人的选择。从出土的汉画像石题材来看,汉画像石内容分为装饰性图案和创作性画面两种。装饰性图案一般是吉祥图案,属于商品性生产,往往有重复内容。创作型画面是根据墓主人的命题,由工匠画师创作完成。 3、加工。第一步是起稿,汉画像石刻制前首先要用墨线起稿,起稿是画师的事情;然后是石工在墨稿的基础上雕刻。汉画像石的雕刻方法一般为阴刻阳雕两种,阴刻是将墨线凹下,形成流畅的线条,阳雕是剔除墨线外的轮廓,形成凸起的物象,衣服纹饰、面部五官用阴线雕刻。雕刻完成后,只是完成了汉画像石墓葬或祠堂的构件,然后组装为墓室或祠堂。壁画墓是在墓室砌好后,现场作画。画像石墓完成后是要施彩的,只是年代久远,彩色剥落了,人们看不到当时的绚丽色彩了。 4、演变,早期画像石是阴线刻,实际上是绘画形式的转变。表现出绘画的趣味。浮雕是在线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早期的浮雕

现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单选题) C1、“一对花瓶”、“你说的对”、“面对未来”中三个“对”代表: A、一个词B、两个词C、三个词D、只代表音节,不代表词 A2、下列各组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是: A、仓猝、唐突、阑干、苗条、蝙蝠B、坎坷、蟋蟀、枇杷、卢布、拮据 C、详细、伶俐、逍遥、葫芦、蒙胧D、游弋、叮咛、摩托、喽罗、吩咐 B3、“惆怅”一词是:A、叠韵词B、双声词C、音译词D、非双声叠韵词 A4、“珊瑚”一词是:A、联绵词一个语素B、音译词一个语素C、偏正式合成词两个语素D、联合式合成词两个语素 D5、虚词的语法作用是____。 A、连接和附着 B、连接、辅助和引介 C、连接、附着和关联 D、连接、引介、附着和语气 D6、下列各项中____不是能愿动词的语法特征。 A、没有重叠形式 B、主要作状语 C、后面不能加动态助词。 D、可以带名词性宾语。 B7、下列各组词中都是时间名词的是____。 A、开始往往 B、目前刚才 C、顿时已经 D、刚刚现在 C8、下列短语中是定中关系的是____。 A、光线异常充足 B、逐渐富裕起来 C、新开放的口岸 D、请他上台讲话 D9、下列短语中是连谓关系的是____。 A、选老张为工会代表 B、怕自己过度紧张 C、苗条得像柳树一般 D、打电话报警 A10、下列短语中不是兼语短语的是____。 A、勉强挣扎着下地劳动 B、要求他马上赶到现场 C、动员各方面力量捐助灾区群众 D、担心他会做出错误决定 B11、下列句子中包含有“的”字短语的一组是____。 A、鞋袜和裤管被露水浸得湿淋淋的。 B、公园里每天清晨都有许多打太极拳的。 C、午后的太阳炙热地烤着柏油路,踩上去脚下软塌塌的。 D、我呆坐在昏暗和寂静之中,心里感到空落落的。 C12、下列不属于谓词性短语的是____。 A、高兴得哭了 B、极度恐惧 C、满腹的抱怨 D、十几米高 C13、“沙哑”和“沙发”中的“沙”: A、都是语素B、都不是语素C、前者是语素后者不是语素D、前者不是语素后者是语素

汉代画像石中的人物造型特征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95776599.html, 汉代画像石中的人物造型特征研究 作者:张明月 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11期 摘要: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艺术是中国造型艺术之大宗,其中人物造型高度概括简化, 充分表现出一种整体、深沉而雄大的恢宏气势,是艺术创作中形神兼备的高度体现。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的艺术表现力,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的成熟,是中国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画历来强调的以形写神、意韵生动的艺术理念在这里找到了最早的源头。 关键词:汉代画像石;人物造型;概括;简化;整体 0 引言 在一次艺术考察中,我在洛阳艺术博物馆近距离观看真实的画像石拓片以及墓室中的画像石,接触到汉代画像石,被其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和极具动感的夸张表现深深地吸引。其人物形象,整体大气,动势夸张,极具个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审美高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将从造型手法及艺术价值两方面对画像石中的人物造型进行深入研究。 1 概念 画像石就是汉代的像石,是中国汉代的石刻画,产生与西汉,生于东汉,魏晋之际仅有个别实例,故称汉画像石。 ——范迪安[1] 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系在石棺平面利用雕刻技法并施涂彩色制作的特殊壁画,用以嵌饰祠堂和墓室,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在世界其他地区中不见与之完全相同的艺术品。 ——杨泓[1] 通过广泛学习,综合诸多概念我了解到,“画像石”,顾名思义,石上的画像,也可以说是一种石刻绘画。因其形象塑造大多使用雕刻技法,所以,就其成型技术而言,属于雕刻艺术。但就其整体艺术形态和艺术风格而言,又与绘画极为一致,因此称为画像石。画像石艺术在我国汉代时期发展至高峰阶段,所以一般意义上的画像石就是指汉代画像石。 2 画像石中人物造型手法 2.1 高度概括和简化

汉代风土人情点滴

大汉气象 View into the Great Han The Pictorial Art of the Han dynasty in Ancient China 大风起兮云飞扬 The great wind rose, the clouds scattered,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King of all seas, then to hometown I returned,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Where shall I find warriors to guard my land? ——刘邦《大风歌》 ____Liu Bang ,“Song of the Great Wind” 序言 汉代,地域宽广而民族众多。西汉与东汉,享国400余年,地域纵跨万里,华夏与“戎、夷、狄、蛮”“五方之民”同为“中国”,谱写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 汉代,深沉博大而宽严兼容。长安城屹立不倒,汉长城横亘大漠,陆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绵延欧亚。“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坚定意志,“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开创了国强民富的一统天下。 汉代,质朴无华而富丽辉煌。巍峨汉阙,无鳞的青龙盘卧千年;百变汉俑,模糊的眉目欲笑还休。中国北方的浑厚与先秦理性精神的结合,铸就了汉代大国风范。 汉代,浪漫多姿而向往永生。西王母与东王公,长生丹与不老药,永生的美好愿景,升仙的曼妙途经。楚汉浪漫主义艺术之花,在汉代结出了丰硕的理想之果。 汉代,奠定了中华民族大一统局面的重要时代,形成了中国人基本价值观的关键时代……让我们走进汉代,经由这汉代画像艺术 The Han dynasty, including eastern and western Han, is an empire of large territory and multi ethnics. Lasting over 400 years and stretching across thousands upon thousands of miles, it accomplished a most glorious chapter for the Chinese. Han dynasty was profound and generous. The Chang’an city stood still, the great wall stretched across deserts, and the Silk Road extended to Europe. It is the strong will against invaders and the lenient civil policies that makes a sturdy country with rich people. Han Dynasty was also plain but magnificent. Non-scaled Dragon was wreathing in Han’s watchtower for hundreds of years; Diverse Han terracotta armies were always with the honest smiles on their face. The prestige of great kingdom was combined by sincerity of northern China and the rational philosophy of Pre-Qin Period. There were also many romantic myths that describes the desires of living forever back to Han Dynasty, such as the story about Royal Lord of the East and Queen Mother of the West, the immortal pill in fables that can make people perpetually young, the wonderful ways of ascending to Heaven and Becoming Immortals……The Romanticism of the Chu Dynasty finally reached abundance and excellence in the form of artistic works in the Han Dynasty. Han dynasty is a great era when Chinese laid the foundation of the unified nation; it is also a time when Chinese formed their principle values. Let us enjoy the art of Han portraits, as we may approach the glorious dynasty. 考古发现,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墓的出土地点集中分布于部分地区。学者根据题材、内容、技法等方面的不同,将汉代画像艺术划分为四个区域:豫南、鄂北区,鲁、苏北、皖北区,古巴蜀(川、渝、滇北地区),陕北、晋西北区。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风格赏析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风格赏析 两汉文化看徐州,作为徐州标志性的文化底蕴之一,徐州汉画像石代表了中国汉画像石的最高艺术成就,其数量和质量以及艺术形式在全国均首屈一指。作为研究汉代文化的重要依据,汉画像石无论是从构图、造型、雕刻手法还是装饰特色等方面将成为当今美术考古与学术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 一、内容题材 汉画像石是一部“绣像的汉代史”。作为全国四大汉画像石集中分布地之一的徐州,对汉画像石题材的选择,可谓丰富多样,天上人间,历史现实,无奇不有,囊括了汉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主要归纳有以下几类:一是生产活动类。主要是表现汉代的生产劳动场面。二是社会生活类。反映现实封建贵族及墓主人生前钟鸣鼎食、舒适安逸生活,这类题材在徐州地区汉画像石中出现较多。三是历史故事类。四是远古神话类。五是祥瑞图像类。六是天文星象类。七是装饰图案类。汉画像石丰富多样的题材正是对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艺术、民俗、愿望。 (瑞兽行云图东汉) 二、夸张精练的造型 “造型是运用艺术手段依循美的规则,将处于变化运动中的事物予以概括、综合、凝聚、固定的物化与升华的过程;创作过程中对形象的提炼、加工以至必要的夸张、变形,都是为了更有效地突出形象本身审美特点;造型不是创作的最终目的,而是揭示艺术主题的一种手段。”中国传统绘画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造型”与“传神”两者相辅相成。在汉画像石的图像造型是对形象外部形貌和特征的把握与刻画,在以线造型的基础上进行精雕细刻。

三、饱满均衡的构图 构图是绘画艺术的基础。也是艺术家传达艺术的第一步,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构图又称为“章法”、“布局”、“经营位置”,被认为是“画之总要”等。在平面的二维空间上,恰当地安排和处理图像之间的位置和关系,非常之重要。汉画像石的出现,使中国美术产生了一次质的升华。汉画像石的构图章法、布局排列有序,已形成独立的构图。徐州汉画像石构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散点透视、、分层分格、饱满均衡、对称呼应。 (羽人捣药图东汉) (百宴图西汉)

现代汉语习题与答案下册

现代汉语习题与答案下册 现代汉语试题(下册) 一、填空题(20分) 1、传统语法学使用六大“句子成分”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用层次分析,把中心词改为_______、把动词改为_______,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句法成分,名为_______。 2、对偶就上联和下联在意义上的联系可大致分为_________________三类。 3、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比况短语有多种句法功能,可以作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补语,属于_______短语。 5、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指_______,另一个指_______。 二、下列表述如有错误,请指出其错误所在。(10分) 1、“他叫我小李”和“他教我英文”同属一个句型。 2、非主谓句是省略了主语的句子。 3、划分词类须以词的意义为依据。 4、主谓句都是动词谓语句。 5、凡具备了主语和谓语的语言单位就是句子。 三、修改下列句子,并说明理由。(10分) 1、刘思佳卖煎饼赚钱原来是送给老伴生病的孙师傅。 2、饰演英子的小演员沈洁,导演吴贻弓是在《闪艺的彩球》摄制组挑演员时发现的。 3、不但党八股这种形式不利于表现革命精神,而且极其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 4、飞快的18次特快列车向北京奔驰。 5、他小学毕业,就回乡参加生产,所以很能干,也吃得苦。 四、分析题(30分) 1、对下列短语作层次分析,如果有歧义,要作不同的分析。(15分) ①老师叫你去办公室交语法作业。 ②住在隔壁的小王经常问他关于计算机方面的问题。 ③一个大学生抢救农民老大爷的故事。 ④不知道他会不会答应让你走。 2、分析下面各句并指出其句型(10分) ①总之,从粉碎“四人帮”以来,我国各条战线,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军事、外交战线,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②实现四个现代化,将使我国农业逐步变为农林牧副渔布局合理,全面发展,能够满足人民生活和工业发展需要的发达的农业。 3、用划线法分析下面复句的层次和关系。(5分) 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间隔的单四嫂子,她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了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她自己和她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 五、术语解释(10分)

现代汉语构词法浅说

现代汉语构词法浅说 内容摘要: 汉语历史悠久,构词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现代汉语的构词方式主要是复合词,以及一小部分派生词。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构词法的研 究十分薄弱,进入90年代以后,构词法才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构词法复合词派生词 正文: 我国对汉语构词法的研究兴起于19世纪末(《马氏文通》1898),这一阶段开始对汉语双音词结构方式进行分类。汉语构词法的发展是循着单音词到复音词的道路前进的。 一、构词法基本类型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从构词成分来讲,语素也可以叫词素。一般情况下语素可分为两大类:词根和词缀。 (1)词根——是词语结构体的基本构成部分,意义比较实在。例如:“电灯” 中的“电”和“灯”。 (2)词缀是词语结构体的附加成分,没有具体的意义,主要起构词作用。 词缀还可以根据它在构词时出现的位置,再分为前缀、后缀和中缀三类。 例如:阿姨桌子来得及 (一)单纯词 单纯词是指只有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单音节词,就都是单纯词,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语素可能有两个以上的音节。这主要有以下三类:联绵词、口语词、音译词。 1.连绵词 连绵词是指从古代汉语中流传下来,单个音节没有意义的双音节词。大多数连绵词的两个音节之间有双声、叠韵或叠音等关系。例如: A.双声:伶俐、忐忑、参差、弥漫、淋漓 B.叠韵:逍遥、叮咛、汹涌、玫瑰、从容 C.非双声非叠韵:妯娌、玛瑙、芙蓉、蝴蝶 D.叠音:猩猩、娓娓、潺潺、隆隆 2.口语词 群众口头上习用、不能拆开来使用的双音节词。例如: 囫囵、蘑菇、嘀咕、吩咐 3.音译词 直接从外语用音译的方式引进的外来词。例如: 幽默、引擎、香波、基因、克隆、 萨其马、迪斯科、三明治、海洛因、 奥林匹克、可口可乐、布尔什维克 (二)合成词 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从构造上看,合成词也有不同的类型。

现代汉语真题有参考答案

2015年4月现代汉语真题第一部分:选择题(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对任何语言来说,声音四要素中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是()。 A.音高 B.音强 C.音色 D.音长 【答案】C 【解析】在语音四要素中,音色是一个音区别于其他音的最根本特征,是声音的本质。因此,在任何语言中,音色无疑都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考点】语音——语音概说 2.下列各词中,两个音节的声母发音部位相同的是()。 A.里面 B.坚强 C.布置 D.感恩 【答案】B

【解析】B项两个音节的声母分别是j和q,均为舌面音,发音部位相同。A项两个音节的声母分别为(舌尖中音)和m(双唇音);C项分别为b(双唇音)和zh(舌尖后音);D项分别为g(舌根音)和零声母。 【考点】语音——声母 3.下列各字中,属于后鼻音尾韵母的是()。 A.针 B.拼 C.冰 D.嫩 【答案】C 【解析】后鼻音尾韵母: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 【考点】语音——韵母 4.下列各音节中,调值为51的是()。 A.两 B.才 C.猜 D.亮 【答案】D 【解析】调值为51,又称高降调。如“骂、胜、利、建、设”的声调。 【考点】语音——声调

A.真巧啊 B.在下雨啊 C.行啊 D.是啊 【答案】A 【解析】B、C、D三项中的“啊”在说话时会分别变读为ya(呀)、nga、ra。【考点】语音——音变 6.由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转折点是()。 A.隶书 B.楷书 C.篆书 D.行书 【答案】A 【解析】隶书使汉字失去了古汉字的图形意味,成为纯粹符号性质的字体,它是汉字从具备象形特点的古汉字演变为不象形的现代汉字的转折点,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考点】文字——汉字的形体 7.下列各组中,属于现代汉字的新的造字方法的是()。 A.象形字 B.切音造字 C.指事字 D.假借字

造型艺术之汉画像石

造型艺术之汉画像石 【摘要】从艺术来源于生活的角度,浅析汉画像石中题材与生活的联系,从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中寻找与篆刻技法的相似之处,验证艺术相通的道理。通过对汉画像石的研究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希望提升大家对汉画像石及其它没落艺术的关注度。呼吁大家重视传统的艺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进行创新并将之发扬光大。 【关键词】汉画像石题材雕刻技法 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然今之学者,以墨守成规者居多,改变创新者少矣。死读书,读死书,不擅变通。殊不知艺术源于一体,皆有可相通之处。若能心细如丝,善于观察,必将站在华山之巅,得世外桃源之妙。 艺术来源于生活,任何一种造型艺术所绘之物都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唐代画家张璪也曾提出“师造化”理论,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今以汉画像石为例,浅谈造型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及篆刻与画像石雕刻技法的相似之处。 一、汉画像石的概念 汉画像石是在砖石的平面上先经过绘画,然后再进行雕刻,一般都是浅浮雕和线刻的形式。以石为地,用刀代笔的绘画,多见于墓室、石享祠、石棺、石阙、石碑、崖墓等石质建筑中。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汉画像石本质上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 从绘画角度看,它具备了中国画的特点,以线条作为主要表现手法,是装饰画与浮雕、线雕相结合的产物。由于石刻画由于受材料和工具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像绘画那样作历历具足的描绘,也不能像圆雕那样作面面俱到的塑造,因而石

刻画难以对形象的细部及内在的精神思想、感情性格作出细腻的刻划,所以它都是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来反映所要表现的内容。重动势、重气势、重大体、重大貌就成了这种艺术的共同特点。虽然各个地区的画像石具有不同的风格,但在形象刻划上都是取其大貌,不拘小节,依从大动势来表现,造成强烈的气势,形成紧张的力度,从而构成了汉画像石所特有的奔放飞动之美。 二、汉画像石的题材 1、反映汉代农业、副业、手工业和商业。 图 1庄稼收获图 此图表现了汉代农业的繁荣,从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出,中间三位男子正在低头辛勤的劳作,右二举起劳作工具准备砍下的姿势也被描绘的栩栩如生,右一停下了劳作的动作,听到了远处传来的呼喊声正转头向后看去,原来是他的妻子来给他送饭了,左一明显是一位妇人,肩上挑着担子,右手提着食盒,正在深情的呼喊着远处的丈夫,深厚的伉俪之情教人羡慕不已。当然这幅画也表现出了很浓重的生活气息。汉人收获庄稼时的样子跃然纸上,生动形象。

徐州汉文化风景区调查分析报告

徐州汉文化景区调查分析报告 一、徐州汉文化风景区简介 徐州汉文化景区由原狮子山楚王陵和汉兵马俑博物馆整合扩建而成,位于徐州市区东部,东起三环路,南至陇海线,西接津浦线,北迄骆驼山,总占地面积1400亩。是以汉文化为特色的全国最大的主题公园,占地1400亩囊括了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集中展现了两汉文化精髓,它是徐州区域内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两汉遗风最浓郁的汉文化保护基地。 景区的主入口——汉文化广场,广场东西长约280米,南北宽约90米,占地18000平方米,采取规整庄严的中轴对称格局。其空间定位以东西为走向,依次布置了入口广场、司南、两汉大事年表、历史文化展廊、辟雍广场等景点,终点矗立汉高祖刘邦的铜铸雕像,构成完整的空间序列。广场的铺装以仿制的汉砖为主要材料,图案取汉代画像中常见的勾连云纹等装

饰图形。广场的设计犹如一段立体空间化的汉赋,通过“起”、“承”、“转”、“合”四个章节,抑扬顿挫、弛张有度,将汉风古韵自然呈现出来。 狮子山是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之墓。该陵墓“因山为陵,凿石为藏”,形制奇特,工程浩大,完全在岩石之中凿建而成,是一座罕见的特大型西汉诸侯王崖洞墓葬。陵中出土金、银、铜、铁、玉、陶等各类珍贵文物近二千件套,工艺精绝,令人叹为观止。它是徐州地区规模最大、文物遗存最多、历史价值最高的一座西汉王陵。 徐州汉兵马俑是继西安秦兵马俑后的又一重大发现。作为楚王的陪葬品,四千多件汉俑是用写意的手法,将汉代军旅中士兵们的思想、神态和情感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是在原址上就地建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由汉兵马俑主馆和水下兵马俑博物馆两部分组成,形态各异的兵俑整齐的排列在六条俑坑中。

现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

现代汉语练习题 三、例题解析 (一)历年真题解析 1、填空。(每空1分,共20分。错别字不给分) 1、yang这个音节的声母是。2005 2、普通话中,声母j只能与撮口呼和呼相拼。2005 3、“电器”和“微波炉”两词,从意义关系上看,是词。2005 4、从来源上看,“拷贝”属于词。2005 5、“沙丁鱼罐头”包含了个语素。2005 6、从语法关系看,“屋里有人”是一个词组。2005 7、“及物动词”是指能带的动词。2005 答案:1、零声母2、齐齿呼,第173页。3、上下位关系,第190页。4、 外来词,又叫借词中的译音词。第192页。5、三.“沙丁鱼”是译音词,属单纯 词,是一个语素(由一个语素构成的是单纯词)。罐头属合成词,词根+词缀,两 个语素。第195页。6、时间词、处所词可以作主语。是主谓结构。第205页。 7、宾语。第200页。 1、四呼是根据对韵母所做的分类。2006 2、如果两个音素出现在相同语音环境并且区别意义,那么这两个音素属于不 同。2006 4、从语法关系看,“进行研究”是一个词组。2006 5、“我谁也不认识”有两个意思,一是“我不认识任何人”,二是“谁也不认识 我”,这种歧义是由不同造成的。2006

答案:1、有无韵头及韵头的性质。第171页。2、音位。第176页。语言学第59页。 4、述宾结构,第198页。 5、语义结构关系(隐性语法关系),第216页。 可见通过填空考知识点、考定义。还是要认真复习定义、知识点。有的需要背诵。 1、普通话声母z、c、s不能与呼韵母和撮口呼韵母相拼。2007(第171、173页,齐齿呼) 2、普通话声母b的语音特征是双唇、清、塞音。2007(第167页,不送气) 3、“修”的声旁是。2007(第180页) 4、能单独构成一个词的语素是语素。2007(第183页,成词) 5、汉语中的词类是根据划分出来的,词义只起参考作用。2007(第199页,词的语法功能) 6、“帮助我的同学”的歧义是由不同造成的。2007(第216页,构造层次) 答案:1、齐齿呼,第173页,注意与z、c、s相拼的-i并不是齐齿呼开头的i。 2、不送气,第167页。 3、攸,第180页。 4、成词,第183页。 5、词的语法功能,第199页。 6、构造层次,第216页。帮助我的/同学,或:帮助/我的同学 2、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40分) 句法歧义2005(第216页,讲义里有) 国际音标2006(第164页,语言学第57页,讲义里有)

艺术馆参观记作文

艺术馆参观记作文 艺术馆参观记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艺术馆参观记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周六的早晨,晴空万里,妈妈和张老师举行了一次汉画像石艺术馆参观活动。 我和妈妈在湖东路等着青果学员们的到来。九点钟,全部的学生都到了,我们可以出发了。于是,我们排着小队,一路欢声笑语,来到了汉画像石艺术馆的门口。汉画像石艺术馆坐落于云龙山脚下,那里依山面水,环境幽雅。 进了馆,我们看见了各种各样的雕刻,有仙人戏兽、车马出行、河伯出巡等600多幅作品,这就是汉画像石。导游告诉我们,汉画像石是汉代人们刻划在墓室、祠堂上带有鲜明主题的装饰石刻画。它生动地描述了汉代社会的’典章制

度、衣食住行、神话故事。汉画像石与汉墓、汉兵马俑并称为“汉代三绝”呢! 让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幅壁画是《力士图》。图中有七个大力士,分别是第一位和第二位捉虎,第三位扛活牛祭祀,第四位拔树,第五位举鼎,第六位抱羊,第七位手里拿着美酒。导游告诉我们,这是一组运动比赛图。原来两千多年前的汉朝也有运动会呀! 我又看见了一幅押解犯人的壁画,共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一个官吏高举棍棒,囚徒双腿跪地,旁边还有一个刑具。第二部分的内容是三个囚徒在路上的情景。有两个囚徒被刑具锁在一起,还有一个人被反绑双手。他看起来很轻松,只是头发被剪了一段。可导游说,在古代,剪头发就像砍头一样,因为他们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随意损害,所以他犯了重罪啊!第三部分就是到了地方,亭长率领众人迎接了。这幅壁画足足有八米长,是这里的镇馆之宝呢! 还有一幅壁画,画上有一个人一边在煽火一边在烤肉,还有一个人在宰杀动物。旁边还有一些准备宰杀的动物,有兔子、鱼、狗、鸡、鸭。原来古代也有烧烤啊!导游告诉我们汉代的用餐礼仪,她说,吃饭时男女不同席,从七岁就开始了。这时,她看见了我在女生队里,就说我是最特殊的,我听了,一下跑到男生队里。这是多么有趣啊!

徐州汉画像石装饰图像艺术探究

徐州汉画像石装饰图像艺术探究 汉画像石是汉代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内容丰富的石刻艺术形式,它寄托了古人对升天的愿望,主题表现更是代表性极强的装饰图像。通常在墓室、祠堂、墓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主题是把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经过艺术加工,使其形态更符合人们的审美原则,是实用与装饰艺术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不仅仅在形象思维上解决了装饰造型上的基本问题,而且还能够全面遵循艺术形式美的规律。 前言 汉画像石艺术是依托汉代的丧葬观念,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遗存之一,一种雕刻于石上的文字与图形,描绘了器物、制度等方面的历史真实,它反映了当时的人文背景、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意识,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创造出汉代人幻想中的不解世界,体现出很高的装饰艺术水准。 徐州汉画像石的源起 徐州汉画像石发展始于西汉末、东汉初,兴盛于东汉中、晚期,结束于魏晋。汉代的建立,使得徐州成为两汉文化遗存最为集中和丰厚的地区之一,成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并称为徐州“汉代三绝”。史学界有学者认为“明清看北京、先秦看西安、两汉看徐州”。徐州汉画像石从其发展的规律来看,其艺术风格有继承、有

创新、稳定中有渐变、多样中又统一。 徐州汉画像石的装饰题材 从徐州地区现存汉画像石来看,数量众多,题材丰富,内容涉及历史故事、现实生活、神话传说等方面。以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了汉代生活及当时的宗教、哲学和审美意识,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了汉代人心目中的神仙世界。 1.主体装饰题材 徐州的汉画像石主体装饰题材分为现实性和非现实性两类。现实性主题以刻画人世间的现实生活,墓主生前的生活场景。以及起到宣教、劝诫作用的历史故事,此类画像石画面较大,雕刻精美、造型生动、构图完整。人物和故事树立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礼、义、智、信等内容,是判断是非的标准,在社会中起到以古鉴今、扬美惩恶的宣教和劝诫作用。 非现实性题材表现的是汉代人意向中的神仙世界和代表祥瑞的珍禽异兽。墓葬形式代表着这一个时代民众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式的背后除了物质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其深厚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等因素。非现实性主题刻画了许多神仙世界和表示祥瑞的珍禽瑞兽。 2.边饰图案题材 汉画像石主体图案的装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边饰图案艺术。所有民族的原始文化中,都曾出现十分广泛的运

现代汉语_习题集(含答案)

《现代汉语》课程习题集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现代汉语》 (编号为 11008)共有单选题 ,多项选择题 ,判断 改错题 ,论述题, 简答题,判断题 ,分析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 [ 判断改错题 , 判断题] 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单选题 1. 下列方言属于吴方言的是( A.上海话 B .厦门话 2. 下列次方言不属于北方方言的是( A.西北方言 B .西南方言 3. 现代汉语的明显特点之一是( A.没有词形变化 B C.词形变化丰富 D A. 词汇 B .语音 C 5. 汉民族共同语在明代称为( ) A. 雅言 B .通语 C A. m 、 n 、g B . n 、l 、 d C . zh 、z 、j 7. 下列各项中两个音节的声母都为零声母的是( ) A.安全 B .文雅 C .如愿 8. 下列各组声母都是擦音的是( ) A. f 、 zh B . c 、s C . h 、q 9. 下列各项中两个音节的声母都属于清音的是( ) A.生日 B .敏感 C .散步 10. 下列各项中两个音节的声母都是送气音的是( ) A.葡萄 B .支持 C .激光 D 11. 根据结构的不同可以把韵母分为( ) ) C .南昌话 D ) C .江淮方言 D ) .缺乏词形变化 .词形变化日益减少 4. 现代汉语各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 .语法 .官话 6. 下列各组声母发音部位相同的是( ) .长沙话 .闽南方言 .文字 .国语 . b 、p 、 f .健忘 . x 、 r .努力 骨干

12. “雨”和“已”两字韵母的区别在于( ) A.唇形的圆和不圆 B .舌位的前和后 C.舌位的高和低 D .舌面和舌尖 13. 下列各项中两个音 节的韵母都有韵头、韵尾的是( ) A.减轻 B .稳重 C .外面 D .昂扬 14. 下列各项中两个音 节的韵母不相同的是( ) A.昆仑 B .春笋 C .遵循 D .混沌 15. 下列各项中两个音 节的韵母按四呼可以归为一 类的是( ) A.拗口 B .简单 C .原谅 D .友好 16. 下列声母能和韵母 ui 拼合的一组是( ) A . b 、 p 、m B . z 、c 、 s C . n 、 l D . j 、 q 、 x 17. 下列声母能和韵母 in 拼合的一组是( ) A . b 、 p 、m B . z 、c 、 s C . d 、 t D . g 、k 、 h 18. 下列声母不能和韵母 e 拼合的一组是( ) A . b 、 p 、f B . z 、c 、 s C . d 、t 、 l D . g 、k 、 h 19. 下列声母不能和 ong 韵母相拼的一组是( ) A . b 、 p 、f B . d 、n 、l C . z 、c 、 s D . g 、k 、 h 20. 下列声母不能和 uo 韵母相拼的一组是( ) A . b 、 p 、f B . d 、n 、l C . z 、c 、 s D . g 、k 、 h 21. “珠子、竹子、主子、柱子”的前一个音节发 音不同是因为( ( ) A.音咼不同 B .音强不同 C .音长不同 D .音色不同 22. 下列各项中读音按 “阴阳上去”排列的是( ) A.昙花一现 B .兵强马壮 C .闻鸡起舞 D .包罗万象 23. 下列拼写隔音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花儿 hu a'r B .第一 d i ; y i C .可爱k e' ia D . 权威 qu di ' w & 24. 下列人名拼写不正确的是( ) A.老张 L do Zh mg B .刘老师 Li u L cosh i C.李白L i B d D .黄继光 Hu d ng J i gu a ng 25. 下列拼写声调符号 标注位置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始 k a sh i B .激情 j iq ing C .推卸tu ixi e D . 修剪 x i uji c n 26. 下列儿化韵的拼写正确的一项是( A. y cudi cnc r B . y c udi c ner C . y c udi c nr D . y c udi c n ' r 27. 下列各项中第一个 音节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理智 B .理解 C .理由 D .理亏 28. 下列各项中“一” 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切 B .一般 C .一年 D .一两 29. 下列各项中“不”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韵头韵腹韵尾 B C.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带鼻音韵母 .舌面元音 舌尖元音 卷舌元音 D .前响复韵母 中响复韵母 后响复韵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