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产权存在风险

知识产权存在风险

知识产权存在风险
知识产权存在风险

澳大利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分析与防范

随着世界贸易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的的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标准的趋同已成为产权发展的必然态势,从国际大环境来看,知识产权保护范围正在逐步扩展,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正在进一步提高,围绕着知识产权的竞争日渐激烈,在国际贸易中,许多产品或服务具有很高的高科技含量或因素,此类产品或服务,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均不应造成相关权利人利益的损害。因此,有必要进行系统分析。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国家竞争力中最为关键的重要资源。因知识产权时间性、地域性、专有性的特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外有效寻求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将有助于国际贸易的开展和获得所在国司法保护。因此,如果忽视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将在国际贸易和制止侵权行为行动中处于不利的法律地位。为此,对知识产权出资中的法律风险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其中所涉及的法律风险多达50余个,涉及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的方方面面。主要涉及著作权保护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商标权保护的法律风险与防范;专利权保护的法律风险与防范。申请域外知识产权保护优越性法律风险、货物或服务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风险、技术引进贸易中法律风险、技术输出中法律风险、计算机软件贸易中法律风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贸易中法律风险、跨国技术垄断的法律风险等。如果企业不予重视,这些风险就会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害。通过对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中法律风险的深入研究,确定了该领域法律风险的评估标准、评估范围和评估依据,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高新技术企业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中法律风险的防范和治理策略体系,希望借此帮助企业完善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策略,降低企业法律风险。澳大利亚知识产权的保护因其涉及的法律层面的问题较多,以致至今仍未形成统一的具有普遍适用价值的解决方案。其范围的庞大与自身的容易受侵权性,加之诸多主体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淡薄,造成知识产权保护中面临着十分复杂的法律风险。为此,结合澳大利亚当下知识产权实际,以面临风险作为开端和线索,各主要如商标、专利、商业秘密、计算机软件、网络领域中的知识产权、数据库、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为基本组成部分。下文拟以澳大利亚知识产权实践中所遇具体风险为例并进行相应的识别,对该国联邦和地方有关立法情况以及最新2018年修法建议中所提风险做一归纳如下:

一、著作权保护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一)澳大利亚版权法律制度中传统风险

著作权侵权导致保管不力的法律风险。版权交易行为主要包括著作权财产权的转让、许可等。多数主体在版权管理上存在着管理混乱现象,无有效的合同管理手段是最为突出的问题,没有法益整体整改的有效方案,在选择著作权对象的问题上存在着不严格等问题亦应值得再次去关注与思考。首先,在对于版权利用率较高的企业而言,所涉及的业务合同多数是有版权此类的客体。其次,版权主体人员与版权管理制度的缺失与不健全,亦是导致版权管理混乱、不科学的主要原因。澳大利亚《版权法》的修正提案认为生产力委员会建议澳大利亚要引入有关合理使用的豁免规定,并以此来替代当前更加严苛的公平交易豁免规定,此种更利于版权的发展,因此,若版权管理不科学,这将可能导致版权领域产权界定

存在混乱或陷入被动的状态,更可能带来商业损益的潜在传统风险。因此,企业必须重视版权交易管理工作的现状,这亦是提高版权管理能力的有效解决路径。

澳大利亚版权利用策略缺失在实践当中,主要集中在多数高新技术企业在权益实施手段、市场价值、知识产权价值维护等方面缺少整体策略的指导和监督,这与版权保护意识淡薄有直接的关系,其明显的弊端就是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状态,有待加强。

(二)澳大利亚版权法律制度中新型风险

澳大利亚政府2018年初就其他版权改革优先计划后于就“更灵活”的版权豁免的具体规定进行公开的商讨。尤是在互联网的当下,传统的知识产权的版权保护体制已有弊端,然新的网络传播版权保护体系日臻需完善,需保护的范畴有待界定,取证等疑难问题需有待商榷,亦受网络技术制约的,及实现社会与道德存在冲突,致版权规章失范,使版权新型风险再次面临。

在澳大利亚版权法律制度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型著作权,如《澳大利亚数字日程法》规定的“新型传播权”,该种新型传播权具有域外效力,包括内部域外效力和内部域外效应。澳大利亚联邦议会表示在澳大利亚国内实施向公众传播权有必要考虑权利类型、传播主体及传播时间和地点等存在的风险。此外,值得再次注意的乃《澳大利亚版权法修正案》的内容,澳大利亚根据TRIPS协议第63.2条规定的义务向WTO通知上载明:“本法对版权法1968进行了修订,使得版权所有人可以向澳大利亚联邦法院(“联邦法院”)申请一项法院令要求网络传输服务提供者(CSP)屏蔽主要用于侵犯版权或为侵犯版权提供便利的网站。”法案认为版权所有人可直接向联邦法院申请禁令以禁止对侵权的网站进行访问而无需先证明CSP有侵犯版权的责任或类似间接版权侵权行为。该等司法程序更加有效地防止对CSP施加不必要的责任。禁令仅适用于在澳大利亚以外运营的网站。而且上文章提到的颁发一项禁止访问一个海外的侵权网络的禁令前所要考虑的因素从主观上亦提高了澳大利亚联邦法院的认定门槛。

二、商标权保护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一)澳大利亚商标权发展动态现实风险

澳大利亚知识产权局(IPA)负责商标的审查、注册和管理。初创企业在注册商标时就显得保护商标格外重要。首先,在具体的过程当中一些企业缺乏针对专有商标和商业秘密的内部保护机制从而使得企业无形之下造成国有财产的损失。大多数商标专有权的有效保护和商业秘密的流失情况源于注册企业内部,因内部技术人员多、流动性强,法务部在商标权侵权责任的往往力不从心,亦导致大量企业内部商标创新性的泄露。从另一方面来讲,不了解海外知识产权的保护规则而错失机遇甚或遭遇侵权诉讼。各国商标权的权规则各不相同,且互相影响。如实行的是先发明制的美国,为举证自己的有效发明日,在自身研发过程中的证据的有效登记保存显得更为重要,而中国则实行的是先申制。这些商标权风险会阻碍企业的良性发展,甚或使得商标权的风险效益遭遇尴尬境遇。

(二)澳大利亚商标权法律现存风险

商标权所有人信息亦存潜在风险。依据《澳大利亚商标法》的第216条内容规定:“申请人所在机构的名称发生变更的,申请人应通知商标局;(a)注册商标所有人名称发生变更的,(b)商标权益关系人、登记的商标关联权利人名称发生变更的,商标所有人应当就变更信息书面通知商标局,商标局应当相应登记变更信息”。笔者从实践对不及时变更注册人信息,可能产生的风险简单概括如下:(1)因前后商标所有人名称和/或地址不一致,出现“自驳”问题。此种情形下,申请人连续使用未变更的地址用提交是个死胡同,尤其在澳洲地区,申请人申请商标时需出示由公认机构公证的相关文件。然此项文件在办理时需要更新过的资料;(2)商标维权成本增大,维权举步维艰。主要集中体现在 1.各类商标侵权中,如注册人以变更后名义使用商标,但不办理商标变更登记,官方有或许认定商标注册人非法改变登记人员名称,有欺诈的诉由;法定使用,相关证据不予采信。 2.在海关程序的备案当中因海关商标登记备案的信息与注册信息保持一致,可导致海关在执法中,无法及时确认商标权人,从而出现不确定的因素存在。3.在商标的侵权诉讼与行政诉讼案件中,出现权利人与登记人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不一致,临时办理名义变更,会延误诉讼案件处理速度、乃至错过期限亦有可能;该法条规定的内容不难证成,虽在实践中,官方缺少监督程序,但对不符合此规定的商标权所有人未及时进行惩处,然该行为已经违法。

另外,从最新对根据澳大利亚《商标法》的修正提案具体来看,澳大利亚政府现存商标权法律施行的主要修改现存风险修正内容是:

●使用期限上:将不使用撤销申请中的商标不使用期限从5年减少到3年,从根本解决因这些未使用的商标而造成的注册混乱问题。

●平行进口上:确保带有商标标记的平行进口至某一地区的货物不侵犯该地区同一商标的所有人或者被许可人的注册商标;

●技术检验上:要求澳大利亚商标办公室对于包含现代地标的商标申请进行检验。

就上述商标不使用期限而言,品牌所有人必须提高警惕,从而确保在提交商标申请后的3年内及时地使用自己的商标,并保证这些注册商标用于相应的产品与服务。

三、专利权保护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澳大利亚专利权法律制度主要包括《澳大利亚1990专利法》、《1991年专利条例》和《2013年专利和商标代理人行为规范》,由澳大利亚知识产权局(IPA)负责澳大利亚专利事务的授权、登记和管理。、主要类型包括标准专利、革新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其中标准专利:自申请日起20年。标准专利的保护力度最强和最有效;革新专利自申请日起8年。革新专利的可专利性门槛比标准专

利低,适用于生命周期短,或者针对现有技术可能是显而易见的发明。革新专利要求权利要求在5项以内,不需经过实质审查,一般申请后3个月内即可获得授权;外观设计专利:自申请日起10年,注册期满5年时续展注册一次。同样不需经过实质审查,一般申请后数周即可获得授权。据澳大利亚《专利法》的最新的修正提案,澳大利亚政府将试图拟修正内容是:

●从《1990年专利法》嵌入目的条款的,清晰地阐述了相关专利类似的立法之目的,借助在法院对该法律进行司法解释时提供参考性的考量意见。

●对于专利特征之一的创造性门槛要求有所提高,以此用来“明确表明澳大利亚对于评估创造的性标准将与欧洲专利局的所设定知识产权内容在程序上保持统一性”。

●澳政府将会废止革新专利的相关制度。另外澳大利亚废止革新专利制度将成为知识产权领域内的一项重要革命。

自1979年起设置以低位阶创新内容的第二级专利制度便被澳开始适用了。该专利制度的革新用户关涉澳大利亚国内的信息技术企业甚或来自射性类的行业、交通运输及能源产业类的的相关行业,且因革新专利获得授权的时间短且难以撤销,所以此种案件成为诉讼关键点。专利权并非伴随着发明创造的完成而自动产生。发明一项创造的有效完成,权利人需依据专利法规定的法定程序向专利局书面申请。经审查,才可获专利权。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权利人获得专利权后,任何人实施该专利,均需得到专利权人的授权许可并支付合理的使用费,否则就构成侵权。

(一)申请策略不当带来法律风险

若申请专利的策略不当,将可能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对于发明创造的保护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申请专利;另一种是作为商业秘密进行保护。某项发明创造如果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专业要求,而企业去申请专利,则存在如下法律风险:1、由于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专业要求,专利申请将被驳回;2、该技术持有人只能依据商业秘密制度进行保护,但根据专利法的规定,申请专利需将有关材料公开并公布,这意味着竞争对手可通过公开合法的渠道获得公司的技术开发情况3、该技术不仅无法获得专利,还由于技术资料已经公开而无法获得作为商业秘密形式的保护。有些发明创造虽然符合专利法的要求,申请后能获得专利权。但是由于专利保护具有期限性,一旦期限截至,专利权人也丧失专用权。所以,如果某项发明创造,权利人预计竞争对手无法在短期内研发获得,企业就不如采用商业秘密的方式进行保护。

(二)专利文书撰写不当引发法律风险

《专利说明书》是指经过专利性审查、授予专利权的专利说明书。专利说明书确定了专利保护范围。专利说明书描述不同,法律确认的保护范围就不同。《权利要求书》是专利申请文件最重要的文件之一,是确定国家对某项发明创造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专利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重要性如此显著,撰写这些法律文书就

应特别谨慎、字斟句酌。否则,由于撰写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可能使企业的发明创造无法获得适当的法律保护,一般后果是导致法律对该项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变窄。

(三)现存专利使用侵权造成法律风险

专利权利人在获得专利权以后,最大的法律风险乃专利侵权。一方面,专利权人有遭到他人侵权的可能;另一方面,亦有其他企业侵犯本人专利权利的可能。从以往防范的实践来看,获得专利权后,所有人理应在其专业领域内进行侵权产品或者侵权行为的过程性的监督跟踪,并及时发现被侵权的事实,保留有效完整的证据以便立即停止制止侵权并得到及时索赔。

规避知识产权风险的建议

网络知识产权案例,规避知识产权风险的建议 1、积极应对诉讼,争取双赢。 涉案当事人面对知识产权诉讼,应当积极应对,寻求解决纠纷的最优方案。 有相当一部分知识产权案件的被告(尤其是华强北的个体经营者),拒签法庭传票,庭审时不到庭,抱着侥幸心理,企图逃避诉讼纷争,实则是放弃了自己的诉讼权利,更放弃了争取与原告调解与合作的机会。 2、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诚信经营。 部分经营者对侵权行为缺乏清醒的认识,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商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制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如上文提到的圣廷苑酒店月饼商标侵权知识产权案件,如果企业在发展之初就将圣廷苑注册为商标,就可避免被诉侵权的尴尬。 3、打造自主创新品牌,走品牌化道路。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一些国外的行业巨头相继拿起知识产权的武器,向中国企业施压。 华强北相关企业和商家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和发展自主创新品牌,才能够把握发展的主动权,维护自己的利益。 4、借力电子商务,推动华强北产业升级转型。 今年4月,在福田区委、区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华强北商家及物

联网相关核心机构联合发起了华强北物联网产业联盟,这将推动物联网产业高端环节在福田聚集。 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大力发展,与之相关的网络著作权、域名纠纷等涉网知识产权纠纷也将逐渐显现。 相关企业在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以免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知识产权瓶颈。 5、多方联动,共同治理。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立法保护、行政保护、司法保护、知识产权集体管理组织保护、技术保护和自我救济等多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把知识产权管理落实到技术、经济、贸易管理等各有关部门的工作中,培养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引导企事业单位提高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健全专业人员自由发挥所长的激励机制,形成社会综合治理的立体防线和促进自主创新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营造一个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环境,为企业自主创新、打造品牌保驾护航。

企业知识产权侵权常见法律风险及防范

企业知识产权侵权常见法律风险及防范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越来越引起普通企业和民众的重视。最近几年,不少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知识产权侵权的问题,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逐渐成为一个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经常遇到的风险,并且在司法事件中经常出现。那么,企业常见的侵犯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都有哪些呢?本文简单进行总结,并对相应的风险防范提出一些建议。 (一)、企业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商标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知识产权,也是与企业的商誉等结合最为紧密的无形资产之一。常见的企业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主要是:一些公司的商标法律意识不强,他们为了更好地使自己产品或服务取得好的销售效果而在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和服务中使用与别人相同或近似的商标。针对侵犯别人商标权的行为,我国法律规定,权利人能够经过三种方法进行维权,首先是权利人能够经过民事诉讼的方法要求侵权人承当停止生产、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其次是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侵权人进行行政处罚;最后,如果是情节严重的,侵权人还可能被追查刑事责任。 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如何防范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风险呢?首先,企业应当提高品牌意识,重视打造和推出自己的品牌商标,并及时对自己使用的商标进行注册,避免因未获授权而私自使用或因未及时注册而被别人抢注成功后,反被别人主张侵权。其次,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一定需要使用别人商标的,应通过获取别人许可后才能使用。最后,一旦企业收到别人有关侵犯商标权的主张时,应及时对别人持有的注册商标与企业所使永的商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判断:第一,二者谁先使用,对方是否存在恶意抢注的状况;第二,二者是不是相同或近似;第三,这两个商标所使用的类别是不是相同或者相似;第四,假如这两个商标所使用的类别不相同也不相似的,需要确认别人所持有的商标是不是驰名商标,因为驰名商标在我国享有跨类保护的特殊待遇。在对以上所述的四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和判别后,结合分析和判别的结果,企业应积极地搜集和整理这方面的证据资料,拟定相应的应对方案。 (二)、企业侵犯著作权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著作权过去称为版权,著作权的对象是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随着网络的发展和遍及,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在互联网网页、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上为自己公司做广告宣传,而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文字(字体)、图片、视频等,但是这些文字(字体)、图片、视频都能够构成我国著作权法所保护的对象——作品。而企业在相关的广告宣传中如果使用了别人拥有著作权的文字(字体)、图片、视频等都将可能导致侵权危险。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所提到的“图片”除照片等摄影著作外,一些动漫场景、动画人物形象等也能够通过版权获取到保护。而万一发生作著作权侵权的事情,侵权公司除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赔偿损失、停止侵权外,一般权利人还会要求侵权人在很多媒体上刊登赔礼道歉的公告等,这种情况将会对侵权企业构成诸多不好的影响,对一些大型企业的社会形象影响更是很严重。这类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所对应的相应的行政处罚、刑事责任等,在符合相关条件的状况下,也有很大可能会被追究。

如何规避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随着大量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在新闻媒体上的宣传,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侵权风险一直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一、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可分解为研发活动期风险、生产活动期风险和贸易活动期风险。 1.研发活动期风险。研发活动期风险包括研发立项论证时未对现有技术进行详细检索,导致重复开发、自主开发成果不能使用的风险;研发完成后未对研发成果进行有效保护,导致研发成果被他人抄袭、自身被他人授权专利限制使用的风险;产学研合作中未明确合作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造成各权利人间出现知识产权纠纷的风险。 2.生产活动期风险。生产活动期的风险主要有采购环节中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技术未进行知识产权评价,可能造成的对第三方知识产权的侵权;委托他人制造时未明确规定研发得到的知识产权的归属、使用及保密,从而引起的知识产权纠纷;对于上游或下游单位未明确规定知识产权归属以及保密责任,造成企业知识产权流失的风险。 3.销售活动期风险。在产品销售活动期间涉及到的产品商标、广告语营销方案等均可能引发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 针对以上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和纠纷,可以看出未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管理,没有建立有效的预警和防范机制,是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的主要成因。 二、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应对

为了应对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建议企业应当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建立预警和防范预案,以主动防范知识产权风险。 1.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企业首先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体系建设,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目标,自己或委托专业机构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保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设立知识产权部门,明确各部门功能权责,并建立完善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规范研发成果通过专利申请、技术秘密等方式进行保护,制定知识产权运用、风险管控等程序,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2. 实施知识产权风险预警。知识产权风险的产生是由于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因此加强风险防范是降低风险的主要且有效途径。在企业研发活动中,在项目立项阶段,应认真进行专利检索和分析评判;研发活动完成后,通过健全的评审程序确定有效的保护形式,及时采取申请专利等不同的形式对研发成果进行保护;在采购阶段评价供应商知识产权状况,通过合同的方式约束供应商,以避免由于供应商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侵权给企业造成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新产品销售前,加强专利预警、商标、营销方案、广告语等相关知识产权查询,规避侵权风险,同时还应当加强对竞争对手的定期监控,防止他人侵犯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此外,若企业采用委托研发或委托制造的方式与他人合作,在合同中需对知识产权相关权利的归属、使用和收益进行明确的规定,签订保密协议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条约,以防止他人侵占本企业的知识产权。 3.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档案。知识产权档案是侵权纠纷中的重要法律证据,健全完备的知识产权档案可有效地应对侵权诉讼。健全完整的知识产权档案包括研发活动的研发记录、知识产品评审资料、专利申请文件交底书等与研发成果相关的所有资料和文件,其中专利内容

知识产权交易风险表现及预防措施经验总结

知识产权交易风险表现及预防措施经验总结 知识产权是具有地域性、时间性、无形性的权利,在一国有效的知识产权不一定在另外一国就必然受到保护。除商业秘密外,知识产权都是在一定期限里的权利,而不是永久的权利。在引进合作伙伴时,引进方往往盲目迷信对方宣传的其技术有多少多少项专利、专有技术如何先进、如何独家所有,而不认真考察核实协议中所涉及到的知识产权的有效性问题,使得对方抬高出资的作价评估先期获得了额外的收益。综观目前繁杂的市场交易中,知识产权交易风险不断高发,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国内企业主知识产权意识不高,盲目,不委托专业第三方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机构跟进,吃了亏才知后悔。 知识产权交易风险其主要表现方面有: (1) 用已经进入公有领域的过期知识产权冒充处于保护期的知识产权。 在引进合作方的过程中,对方利用引进方对新技术的不熟悉及对对方

的盲目迷信,故意将过期的知识产权(主要是过期专利)也作为转让或许可的标的,使引进方为本已处于公有领域的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的东西支付转让费或许可使用费。 例如,我国的某汽车厂在与外商进行合资谈判过程中,外方提出技术入股方的具体方案,以其中的97件专利技术,共折合1600万美元人股,由于这家企业不懂得专利法,没有了解这些专利技术的法律状态就草草签约。直到后来才得知,97件专利技术中的23件专利是过期的,还有29件专利已临近到期,13件则刚刚申请中,真正算数的专利只有32件,占总专利数的33%,也就是说2/3的专利是不能折算股金投资人股的,该企业吃亏上当,追悔莫及。 对于这种情况,其实引进方完全可以避免,只需要在合同谈判时由对方提供效的知识产权证明文件,同时自己或委托法律服务机构查询该知识产权的权利状态即可避免。对于经常发生的转让过期专利的问题,通过专利联机检索就可有效防止。 要求对已经处于公有领域的所谓“专有技术”支付费用。该种情况类似于过期知识产权问题,只是由于属于商业秘密范畴的“专有技术”的时间性是由其自身的保密状态的持续时间所决定的,所以一旦由于某种原因(非受让方的原因)而处于公开状态,则该专有技术即属于公有技术,任何人都可以无偿使用,作为受让方有权不再支付使用费。

知识产权分析报告

知识产权分析报告 一、xxxxxxxxxxxxxxx关键技术项目涉及的知识产权及其权属, 合法性与稳定性分析;

主要专注在XX技术,主要围绕技术特征采用开发的xxxxxxxxxxxxxxx关键技术,在半金属、低金属、非金属xxxxCCCCxx的制备方法、摩擦材料应用的工艺上突破,技术稳定,专利集中在企业核心骨干的职务发明,所有权都为公司所有,研发团队相当稳定,技术人员梯度合理和衔接顺畅,专利检索和文献查新过程中在所检文献以及时限范围内,国内外未见文献报道。 二、知识产权对相关经济活动的作用及影响分析; 公司以技术中心为主体,以项目小组为落实体,在研发阶段和生产、检测过程中提升知识产权的引导力。让项目的知识产权成为科技、经济和法律相结合的典型形式,促进和保障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法律机制,其内容和作用形式主要表现为激励机制、调节机制以及规范与保障机制。 为了有效地发挥知识产权机制促进和保障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必须注意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以及时与合理的完善。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在保护范围、保护期限、保护力度等方面都面临新的问题,需要及时作出调整和变革。但企业在完善时还应注意其合理与适度的问题,尤其要处理好鼓励知识的生产与促进知识的传播、利用的关系以及遵循专

利申报与适当保护技术机密之间的关系。 知识产权之所以是科技、经济和法律相结合的产物,客体主要是科技成果,其内容是法定权利,其核心是法律的确认和保护,其目的和后果是企业和团队获得经济利益,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科技成果无疑是知识产权的核心部分,其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龙头作用。 正如美国专利与商标局副局长卡森斯基所言:“科技发展的速度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而知识产权则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在现有的国际环境中,综合国力的增强日益突出地表现为以专利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发明,提高整体的创新能力。有人甚至提出知识产权问题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主权问题,衡量一个企业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标志。 知识产权机制是促进和保障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机制。知识产权必然与法律联系在一起,知识产权机制实质上是一种法律机制。倘若产权未能得到界定和保护,则创新的积极性只能依赖于一点零星的自发性,但是,知识的创造需要巨大的智力和物力投入,并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尤其是现代高技术的开发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如果别人可以任意地、无偿地利用他人的智力创造成果,那幺知识创造者的利益就得不到保护,其继续智力创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抑制,最终会阻碍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首先,知识产权的激励机制在于知识产权法基于知识创造

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

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 ■唐青林北京市安中律师事务所律师 ■项先权浙江新台州律师事务所律师 当今时代,知识产权已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已成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都纷纷从发展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对待知识产权问题。相比之下,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相对淡薄,其知识产权极易受到侵犯;同时也容易侵犯其他企业的知识产权。 企业要防范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企业家首先需要认识到知识产权面临着哪些法律风险,并了解防范这种法律风险的方法。 专利权法律风险及防范 专利权并非伴随着发明创造的完成而自动产生。一项发明创造完成后,权利人需要按照专利法规定的法定程序向专利局书面申请。经过审查后,方能获得专利权。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权利人获得专利权后,任何人实施该专利,均需要得到专利权人的授权许可并支付专利使用费,否则就构成侵权。在专利权领域的法律风险主要有申请不当方面的法律风险和未尽许可而使用的法律风险。 (一)专利申请策略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 若申请专利的策略不当,将可能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例如,本应通过商业秘密保护的技术,却不当地进行了专利申请。对于发明创造的保护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申请专利;另一种是作为商业秘密进行保护。某项发明创造如果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专业要求,而企业去申请专

利,则存在如下法律风险:由于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专业要求,专利申请将被驳回。该技术持有人只能依据商业秘密制度进行保护。但根据专利法的规定,申请专利需将有关材料公开并公布。这意味着竞争对手可通过公开合法的渠道获得公司的技术开发情况。因此,该技术不仅无法获得专利,还由于技术资料已经公开而无法获得作为商业秘密形式的保护。 有些发明创造虽然符合专利法的要求,申请后能获得专利权。但是由于专利保护具有期限性,一旦期限截至,专利权人也丧失专用权。所以,如果某项发明创造,权利人预计竞争对手无法在短期内研发获得,企业就不如采用商业秘密的方式进行保护。 (二)专利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撰写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 《专利说明书》是指经过专利性审查、授予专利权的专利说明书。专利说明书确定了专利保护范围。专利说明书描述不同,法律确认的保护范围就不同。《权利要求书》是专利申请文件最重要的文件之一,是确定国家对某项发明创造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专利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重要性如此显著,撰写这些法律文书就应特别谨慎、字斟句酌。否则,由于撰写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可能使企业的发明创造无法获得适当的法律保护,一般后果是导致法律对该项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变窄。 (三)专利侵权法律风险 权利人获得专利权后,最大的法律风险就是专利侵权。一方面,专利权人有遭到他人侵权的可能;另一方面,也有企业侵犯其他人的专利权利的可能。 企业获得专利权之后,应在该专业领域内进行侵权产品或者侵权行为的跟踪,及时发现被侵权的事实,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及时制止侵

海外专利风险及防控措施分析学习资料

海外专利风险及防控 措施分析

海外专利风险及防控措施分析 摘要:在海外市场逐步拓展的同时,海外专利侵权风险逐步凸显,一旦发送侵权诉讼案件,企业会花费高额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从而对企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并会影响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形象,挤压市场占有率,因此要采取措施避免海外专利风险的发生,从而海外专利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海外专利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风险防控要点和应对建议。 关键词:海外专利;风险防控;国际市场;规划布局 DOI:10.16640/https://www.doczj.com/doc/997569608.html,ki.37-1222/t.2017.02.232 1 海外市场发展机遇分析 伴随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企业基于自身产品服务国际市场的能力迅速提升,海外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以电力装备为例,欧美发达国家电网设备日趋老化,亟需更新改造,此外,发展中国家大多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亟需发展电力基础设施,装备制造企业在国际市场面临广阔前景。 2 海外市场专利风险分析 在海外市场逐步拓展的同时,海外专利侵权风险渐渐凸显,一旦发送侵权诉讼案件,企业会花费高额的资金成

本和时间成本。目前我国企业遇到的海外的专利风险一般以下几种,一种是展会上的临时禁令,二是海关的扣押,三是直接的专利侵权诉讼,四是美国的“337”调查。 2.1 展会 国内企业到海外参展是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步骤之一,其中同样存在专利风险,特别在欧美地区参展,风险会更大。参加展会属于许诺销售,即侵权行为的一种,专利权人可以通过向当地法院申请或者通过大会组织者对涉嫌侵权的产品进行扣押、没收等。因此,在企业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况下,管理机构一般不会给参展方解释的时间,而是直接撤展,此外后续要面临当地繁杂的诉讼程序,这不仅给参展方带来直接经济损失,也会对参展方的声誉带来不利的影响。 2.2 海关扣押 知识产权权利人(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的权利人等)发现侵权货物即将进出口的,可以向货物进出境地海关提出扣留侵权嫌疑货物的申请。被扣留的侵权嫌疑货物,经海关调查后认定侵犯知识产权的,由海关予以没收。2015年,仅深圳海关扣留的侵权货物就达到1200多万件,案值超过5400万元。中国产品对外出口因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被当地海关扣押的事件也是屡有发生。 2.3 专利诉讼

企业会遇到哪些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

企业会遇到哪些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越来越引起各行各业公司的重视。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知识产权侵权相关的问题,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逐渐成为一个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经常遇到的问题,并且在司法事件中经常出现。那么,企业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哪些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呢?本文简单进行总结,并对相应的风险提出了一些防范建议。 (一)、企业侵犯专利权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常见的专利权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拿外观设计专利权来举例,如市场上一些流行的产品其包装或造型比较新颖、美观,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那么最早生产该产品的企业极有可能对该产品的造型、包装等申请并取得了外观设计专利权,这种情况下一旦其他企业如果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擅自生产了与该产品造型、包装相同或近似的产品的,就有可能构成对他人专利权的侵害。企业侵犯专利权的风险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企业和生产型企业等,这两类企业在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的过程中一般都会涉及到专利权的使用。如果事先没有经过相关的专利检索,企业所研发的新产品或新技术容易出现他人在先专利权的保护范围而造成侵犯他人专利权的法律风险。专利权的侵权人除可能面临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和权利人主张的民事赔偿责任外,情节严重的甚至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对于专利权的法律风险的防范,要求企业的研发技术人员对本行业领域内的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动向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在企业内部应当建立非常严格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配备专职的工作人员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在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前对相应的技术进行专利检索、查新,并及时对本公司新研发成功的技术以及产品外包装、造型等申请专利权。 如果发生了涉嫌侵犯他人专利权的事件时,需要及时评估是否构成侵权,也就是初步判断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否侵犯了他人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一旦构成侵权可能性较大时,需要及时停止实施相关涉嫌侵权的行为,并积极准备、搜集相关材料做好应诉准备。如判断不构成侵权,也应当积极准备和搜集有利于本方的相关材料并积极应诉或主动提出确认不侵权的诉讼。 (二)、企业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商标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知识产权,也是与企业的商誉等结合最为紧密的无形资产之一。常见的企业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主要是:一些公司的商标法律意识不强,他们为了更好地使自己产品或服务取得好的销售效果而在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和服务中使用与别人相同或近似的商标。针对侵犯别人商标权的行为,我国法律规定,权利人能够经过三种方法进行维权,首先是权利人能够经过民事诉讼的方法要求侵权人承当停止生产、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其次是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侵权人进行行政处罚;最后,如果是情节严重的,侵权人还可能被追查刑事责任。 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如何防范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风险呢?首先,企业应当提高品牌意识,重视打造属于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xxxxxxx有限公司

1.目的: 为有效识别和控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风险,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有限公司所有部门。 3. 权责: 3.1知识产权部:主导对收集到的信息的分析、识别。负责对权利障碍清除可能性、 交叉许可可能性分析。主导和解可能性分析。 3.2 研发部:负责产品替代性分析。 3.3 营销部:主导产品市场营销阶段知识产权相关信息收集;负责产品市场情况分 析。 3.4 采购部:主导办公设备及软件采购过程中知识产权可能侵权的信息收集。 3.5 各相关部门:协助知识产权信息收集。 4. 定义: 知识产权风险是指企业在研发生产,采购、使用办公设备及软件过程中可能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从而发生法律纠纷的不确定因素。 5.作业流程

6.作业内容: 6.1 各部门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避免或降低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风险: 6.1.1办公设备、软件采购时,采购部应当重视对供应商及所采购产品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评价与确定,要求供应商提供涉及产品的知识产权权属证明。 6.1.2 委托加工生产时,采购部应当在委托合同中明确生产标的的权属,并要求被委托方出具涉嫌侵权的免责声明,将法律风险进行转嫁。 6.1.3产品销售、宣传前,营销部需对研发产品的知识产权状态,如所用技术是否已申请专利或版权,或是否经过权利人合法授权,所用商标或者标识是否已注册完成等向知识产权部提出审查申请,特别是针对营销方案中涉及的广告语、主题词进行必要的检索,避免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的商业用语招致的法律纠纷。营销部根据知识产权部审查意见作出相应的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规避方案。具体依照《销售和售后控制程序》执行。 6.1.4在日常销售活动中,营销部根据业务拓展的渠道及范围及时跟进市场信息,对可能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并提交知识产权部进行信息甄别或判断;知识产权部结合信息甄别或判断结果,对具体的应对措施做出计划安排。 6.1.5其他部门在使用设备、仪器、软件时,需关注相关设备、仪器、软件的知识产权状态,一旦发现侵权风险,将相关信息反馈至知识产权部。 6.2作业安排 6.2.1由营销部主导、各相关部门配合收集产品市场营销阶段知识产权相关信息;每月5日前将相关信息交予知识产权部。 6.2.2 每个月15日前,由知识产权部主导、各相关部门配合对收集到的信息的分析、识别;确认是否存在侵权风险。如果不存在侵权风险,则执行 6.2.1。如果存在侵权风险,则启动应急预案。 6.2.3应急预案启动后,立即进行: 由知识产权部对权利障碍清除可能性进行分析、交叉许可可能性分析;主导和解可能性分析。 由研发部负责产品替代性分析。 由营销部负责产品市场情况分析。 6.2.4根据6.2.3的分析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置方案: 6.2.4.1权利障碍清除可能的,启动权利障碍清楚程序,如对专利、商标提起无效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识别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可以概括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遇到并且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的知识产权事项。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或争夺新兴市场份额,企业已将知识产权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 (一)企业内部管理 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存在不同知识产权风险,本文按照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梳理了各环节可能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 1.研发环节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新技术、新产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研发环节(包括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主要包括:(1)研发前未经检索导致重复研发;(2)研发人员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技术内容被公开导致新技术、新产品无法获得专利保护;(3)保密措施不当、管理不善或者核心研发人员流失而导致技术和产品被他人模仿、抄袭;(4)研发前未做知识产权风险排查,导致产品侵犯他人在先权利;(5)与其他单位合作中,未能明确约定技术成果归属而导致自树竞争对手或者技术成果被竞争对手合法使用;(6)与研发人员约定不明而导致知识产权权属纠纷。

2.采购环节 生产资料采购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提,采购环节涉及的知识产权风险主要是企业采购设备、仪器、材料、部件等生产资料因侵犯或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而导致的侵权风险,以及因知识产权问题而导致的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索赔纠纷。因为权利人可以向供应链上任意厂商主张权利,企业因采购、使用涉嫌侵权的生产资料也可能成为被告。一旦涉诉,企业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应对诉讼案件,还可能遭遇被控侵权的设备、材料等无法继续使用的窘境。如果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同没有明确约定供应商保证和赔偿责任,企业很难就应诉成本和所受损失向供应商索赔。 3.生产环节 不论企业自身有工厂独立完成产品制造,还是委托其他公司进行产品的制造,或者被其他公司委托制造产品,生产环节知识产权风险都是不容忽视的。企业自行生产产品过程中,如果未能做好保密工作,存在泄密风险。企业委托其他公司代为生产产品时,会提供相关的技术资料,合作过程中存在技术方案外泄风险。例如,苹果公司委托富士康代工生产iPad2,富士康研发部人员将产品后壳的数据有偿出售,购买人利用这些数据提前制作出了iPad2的保护套,使苹果公司和富士康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企业作为受托方时,如果委托人不是权利人,也没有获得权利人的授权许可,被委托人很容易陷入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陷阱。

风险投资中的知识产权风险识别与规避

随着我国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逐渐趋严,知识产权风险或许将成为投资者投资科技公司(尤其是具有行业技术壁垒的科技公司)优先考虑的风险种类之一,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或许能够为投资者们识别和规避知识产权风险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家成功的科技公司往往少不了资本的支持,尤其在他们的初创阶段,风投的加入往往能助他们迅速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精明强干、长袖善舞的风险投资者们,以他们独到的目光,在关键时刻为中意的公司一掷千金,成就了业界的传奇,也为自身赢得了千万倍的回报。然而,互联网时代的泡沫吹起和破灭同样迅速,好的创意未必能产生优质的企业,一时的流量更不能代表永远的用户粘性,再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若不能规避风险,总也有灯尽油枯之时。所以创业难,投资更加不易。 与创业者的“聊天”是所有风投都会做的重要功课。一个企业管理者的水平往往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中前进的距离。规范第5章中明确了企业管理者在知识产权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投资者在和未来的掌舵人聊天时,不妨按照第5章的内容初步检视一番对方是否有明确的知识产权方针,是否理解该方针并为此制定了目标和与之相匹配的策略。毕竟,一个连自己的创意或技术都无法保护好的知识产权白丁,投资者又怎么能指望他能守护好别人投下的金钱呢? 如果创业者对自身的知识产权方针、目标和策略等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投资者可以进一步考察公司实际的知识产权管理情况。例如,请专业团队调查公司的人事档案,确定人事合同中是否包含知识产权权属、保密、发明人的权利义务和竞业限制及补偿等内容(条款6.1.3);在员工入、离职的时候,是否做了相应的知识产权背景调查和提醒(条款6.1.4、6.1.5)……

知识产权风险规避方案

知识产权风险规避方案 一、经营管理中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随时注意知识产权法律法则风险。对国家、地方人大和司法行政机构创设、修改或废止相关法律、法规可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风险,要及时采取措施。 二、经营管理中的专利风险防范 (1)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可能遇到的专利风险防范: ①要建立技术研究开发立项前、过程中和产出后的国内外专利检索、跟踪和管理机 制,规避重复研发和保护研发成果; ②建立健全技术研究开发立项、审批、资料、文档管理等规章制度,规范技术研究 开发档案管理,防止职务成果成为非职务专利申请; ③建立健全技术信息保密、技术信息发布审批、技术鉴定审批与组织等规章制度, 防止研究开发成果泄露而无法取得专利保护。 (2)专利申请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防范: ①建立专利申请检索机制,申请前进行国内外专利申请检索,避免人财物的浪费; ②尽可能寻求专业从事专利代理服务的机构(或专利代理人)代理专利申请; ③要建立健全专利管理制度、保密管理制度,防止过早、过迟或技术机密被误公开。(3)企业专利运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防范: ①要建立健全专利运营过程中的监管工作机制,始终保持拥有的各类专利处于有效 监控之下,确保运营的专利处于有效状态。 ②在对外许可、转让专利技术时,要对对方信誉、履约能力进行调查,确保合同得 到有效履行。在合同中要选择对己有利的价款支付方式,确保价款履行。 ③在实施专利权质押融资、利用专利技术作价对外投资时,要委托国家认可的资产 评估机构实施资产评估,及时办理国家规定的专利权质押登记、专利权人变更登记手续,并要始终确保专利权的有效性。 ④在将拥有的专利技术实施各种形式的对外宣传时,在宣传期间要维持专利权的有 效性。在产品或者其包装装潢上标注专利时,要严格执行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专利标注的规定,防止构成假冒专利行为。 ⑤在引进国外技术时,要进行拟引进技术的国内外专利分析,弄清专利分布、专利 权人分布,确定引进策略,尤其要弄清国内专利状况,防止引进技术专利侵权。 ⑥在将中国专利产品或者技术出口到国外、利用中国专利技术在国外创办企业、或 将中国专利技术或产品到国外参展时,首先要了解目的国知识产权法律规定,其次要进行目的国专利分析,弄清相关技术的专利状况,防止专利侵权。 (4)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遇到的专利侵权风险防范: ①在生产经营采购环节中,对重要物资、装备、技术的采购,要建立专利检索分析 机制,规避专利侵权;对于一般物资、设备的采购,要加强合同管理,在采购合同中要明确约定双方的知识产权权利和义务,明晰专利侵权责任的承担。 ②在承接加工业务前,要对委托生产的产品进行国内外专利检索,弄清其专利技术、 专利权人分布和目标市场,规避侵权;其次要在加工承揽合同中设立双方知识产权责任条款,尽可能减少和降低专利侵权责任承担,规避专利侵权风险。

公司技术创新怎样规避知识产权风险.doc

企业技术创新怎样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将技术创新视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被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文章简述了知识产权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技术创新中规避知识产权风险的方法。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企业技术创新受人力、物力、财力、内部管理、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创新过程面临诸多风险。预见风险,规避风险,才能使技术创新环境更加安全,创新效率更高。本文在明确风险与知识产权风险含义的基础上,探讨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规避知识产权风险的方法。 一、风险与知识产权风险 风险是指可能发生的危险。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由于各种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而导致行为主体遭受损失的大小以及这种损失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简单来说,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风险就是创新目标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会给企业带来危机。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包括资本投入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等。其中法律风险最主要的是知识产权风险。知识产权是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权利,包括著作权与邻接权、商标权、地理标记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未披露过的信息专有权等七种。企业在技术创新的各个阶段都会面临知识产权风险,一方面是可能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可能被他人侵犯知识产权的风险。

可以说,技术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规避知识产权风险的过程。 二、企业技术创新中规避知识产权风险的方法 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建立规避知识产权风险的机制非常重要,如预防机制、保障机制、跟踪机制等。具体来说,规避知识产权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预防 预防是指对企业技术创新中可能会出现的知识产权风险事先采取规避措施。1。加强对人员的管理人员的管理主要针对技术创新过程中接触或可能接触涉密信息的企业内部人员,如研发团队、知识产权人员、管理人员等。企业组建研发团队,对团队人员的学习经历、专业背景、是否已拥有知识产权等情况进行考察,并与其签订研发协议,对创新技术的项目、内容、研发时间、研发成果形式、知识产权权利归属等问题进行约定。企业聘用专业知识产权人员,有条件可以组建知识产权部门,提供专业知识方面的协助。对于管理人员要特别对其做出竞业禁止的规定。2。签署保密协议技术创新工作启动之前,企业应与创新过程中接触或可能接触涉密信息的企业内部人员签署保密协议,对研发过程中涉及的资料、数据、技术等进行保密。技术创新过程会涉及大量的技术秘密或商业秘密,要制定并严格落实保密措施,保密措施应贯穿整个研发过程。如:明确研发各环节保密措施责任人;设置涉密信息保密级别及知悉权限;对掌握关键数据及重点技术的人员进行监督,防止其在未经企业许可的情况下就相关信息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或公开发表等。此外,保密措施的对象不仅包括签署保密协议的企业内部人员,对于到企业学习、挂职、交流的人员同样适用。3。组织有效的知识产权培训企业组织专家对研发团队、管理人员等进行知识产权培训。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的基

最新12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控制程序资料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一、目的 为了规范本公司知识产权的管理和相关的信息披露,防范知识产权风险,强化对知识产 权风险的控制,保护公司和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本公司的相关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所称的知识产权风险是指企业的知识产权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影 响,具体是指知识产权的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等。 三、职责 知识产权风险的管理具体由本公司的知识产权部负责。 四、工作流程 1知识产权风险的决策 公司明确由知识产权部负责知识产权的运营和管理,指定专人负责相关知识产权项目的 调研、洽谈、评估和执行等具体事宜。 公司在知识产权项目有发生风险的可能或者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生变化时,相关责任人应 该在第一时间(一个工作日以内)向本部门负责人书面报告,本部门负责人在接到相关责任 人的报告后第一时间(一个工作日以内)向知识产权部门书面报告。 知识产权部门接到报告后在第一时间进行知识产权的检索,如确认知识产权的运营存在 风险,应立即上报公司知识产权的直管领导,由直管领导向公司的董事会报告。 2、知识产权风险的管理 知识产权风险初始信息的识别 (一)企业知识产权部应该广泛、持续不断的收集与本公司相关的知识产权风险以及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相关的内、外部初始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预测信息。 (二)知识产权部收集初始信息的方式:

1)整理与企业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 2)收集企业以及企业所属行业的相关案例及信息; 3)与企业的相关部门以及员工进行座谈或者访谈等; 4)其他可以收集信息的有效方式。 (三)知识产权部对收集到的初始信息进行必要的筛选、提炼、分类、组合进而识别出 本公司知识产权的风险点,并提出本公司的知识产权风险的数据库,形成电子文档和纸质文件。 (四)知识产权风险初始信息的识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由专人负责并且坚持 持续改进。 3、知识产权风险信息的检索 企业进行创新等涉及知识产权活动前,相关部门必须进行相关知识产权的检索,以确定创新是否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否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进行必要的风险预控。凡是涉及以下活动,均应该进行知识产权信息的检索: (一)本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研究开发和技术改造,要充分利用专利文献制确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提高研究开发的起点,避免重复开发或者发生知识产权纠纷。 (二)重大科研课题在立项、结题时应当进行查新和检索。 (三)申请专利、确定纳入商业秘密保护的技术诀窍、信息等,必须进行查新和检索。 (四)申请商标注册、使用新商号前,必须进行相关检索。 (五)开发新产品使用新型号、品牌前,必须进行相关的检索。 (六)企业对涉及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进出口,必须查新和检索,全面了解有关技术或产品的知识产权状况,避免重复引进等问题,向国外出口新技术新产品时必须作有关知 识产权查询工作,并报知识产权部备案。 4、知识产权的风险控制 (一)企业在研发活动进行前,利用知识产权部的检索信息,确定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方可进行研发活动;

知识产权风险应急预案

一、公司发现专利侵权 (一)准备工作 1、知识产权管理部组织聘请对本行业比较熟悉、经验丰富的专利律师。 2、由专利律师、知识产权主管领导、知识产权管理部和专利发明人组成应急小组。 (二)确认公司专利权是否有效、专利权是否成立 1、应急小组认真比对分析对方技术与自己的专利技术,看对方的技术特征是否确实落入自己专利的保护范围内,确定专利侵权是否成立。 2、专利律师对公司专利的专利性进行分析: a)对于发明专利,检查年费是否缴纳,专利是否有效; b)对于发明新型,分析其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在应急小组确认公司的专利权有效、专利侵权成立后,着手下一步工作: (三)收集证据 1、知识产权管理部提交公司享有专利权的证据,包括专利证书、专利申请文件等。 2、知识产权管理部收集侵权者情况,包括侵权者确切的名称、地址、公司性质、注册资金、人员数目、经营范围等情况。 3、知识产权管理部组织市场部等相关部门收集侵权事实的证据。包括有侵权物品的实物、照片、产品目录、销售发票、购销合同等。 4、专利律师、知识产权管理部组织财务部、投资部等收集损害赔偿的证据。赔偿金额由知识产权主管在咨询专利律师后确定。一般包括以下三种: a)要求赔偿的金额可以是本公司所受的损失,证据证明因对方的侵权行为,自己专利产品的销售量减少,或销售价格降低,以及其他多付出的费用或少收入的费用等损失。 b)或者是侵权者因侵权行为所得的利润。证据主要是侵权者的销售量、销售时间、销售价格、销售成本及销售利润等。 c)还可以是不低于专利权人与第三人的专利实施许可中的专利许可费。由知识产权管理部提供已经生效履行的与第三人的专利许可合同。 (四)向对方发出警告函,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行为。 警告函的寄送方式应以能够获得寄送凭证的目的为准。警告函中包括以下内容: a)明确专利权人的身份,包括权利来源:是申请获得授权,还是转让获得授权,或者是

知识产权保护及风险规避方案

知识产权保护及风险规避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公司知识产权不被侵犯,防范公司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经营管理中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 第二条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随时注意知识产权法律法则风险。对国家、地方人大和司法行政机构创设、修改或废止相关法律、法规可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风险,要及时采取措施。第三章经营管理中的专利风险防范 第三条技术研究开发活动的专利风险防范: 一、要建立技术研究开发立项前、过程中和产出后的国内外专利检索、跟踪和管理机制,规避重复研发和保护研发成果; 二、建立健全技术研究开发立项、审批、资料、文档管理等规章制度,规范技术研究开发档案管理,防止职务成果成为非职务专利申请; 三、建立健全技术信息保密、技术信息发布审批、技术鉴定审批与组织等规章制度,防止研究开发成果泄露而无法取得专利保护。 第四条专利申请中的风险防范:. 一、建立专利申请检索机制,申请前进行国内外专利申请检索,避免人财物的浪费; 二、尽可能寻求专业从事专利代理服务的机构(或专利代理人)代理专利申请; 三、要建立健全专利管理制度、保密管理制度,防止过早、过迟或技术机密被误公开。 第五条企业专利运营中的风险防范:. 一、要建立健全专利运营过程中的监管工作机制,始终保持拥有的各类专利处于有效监控之下,确保运营的专利处于有效状态。 二、在对外许可、转让专利技术时,要对对方信誉、履约能力进行调查,确保合同得到有效履行。在合同中要选择对己有利的价款支付方式,确保价款履行。三、在实施专利权质押融资、利用专利技术作价对外投资时,要委托国家认可的资产评估机构实施资产评估,及时办理国家规定的专利权质押登记、专利权人变更登记手续,并要始终确保专利权的有效性。 四、在将拥有的专利技术实施各种形式的对外宣传时,在宣传期间要维持专利权的有效性。在产品或者其包装装潢上标注专利时,要严格执行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专利标注的规定,防止构成假冒专利行为。 五、在引进国外技术时,要进行拟引进技术的国内外专利分析,弄清专利分布、专利权人分布,确定引进策略,尤其要弄清国内专利状况,防止引进技术专利侵权。 六、在将中国专利产品或者技术出口到国外、利用中国专利技术在国外创办企业、或将中国专利技术或产品到国外参展时,首先要了解目的国知识产权法律规定,其次要进行目的国专利分析,弄清相关技术的专利状况,防止专利侵权。 第六条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专利侵权风险防范: 一、在生产经营采购环节中,对重要物资、装备、技术的采购,要建立专利检索分析机制,规避专利侵权;对于一般物资、设备的采购,要加强合同管理,在采购合同中要明确约定双方的知识产权权利和义务,明晰专利侵权责任的承担。二、在承接加工业务前,要对委托生产的产品进行国内外专利检索,弄清其专利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及控制措施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及控制措施 摘要: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存在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在企业研发、生产、经营、销售使用新产品、新技术的全过程中,均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采取相应措施防范知识产权风险,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保障企业各项经济活动顺利开展。 关键词:知识产权风险控制企业 知识产权是指也称为智力成果权,“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治理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是一种具备专有性、时间性和地域性的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商业机密等。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产权在企业竞争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已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风险也一直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 一、知识产权风险及其成因 知识产权风险是指专利、商标、商业机密等在研发、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被非法占有、流失、遭受侵权纠纷等,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即使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对他人知识产权构成侵权或者由于多种原因给自身造成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企业知识产权风险主要有知识产权无效预警、知识产权流失、知识被非法占有和遭受侵权纠纷。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结合经营业务,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可分解为研发活动期风险、生产活动期风险和贸易活动期风险。 1.研发活动期风险。研发活动期风险是在新技术或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发生的知识产权风险,包括研发立项论证时未对专利进行详细检

索,造成的自主开发成果不能使用;研发完成后未对研发成果进行保护,导致被限制使用的风险;国外专利人对国内企业部署的专利陷阱及在产学研合作中未明确规定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造成各权利人恶性竞争的风险。 2.生产活动期风险。生产活动期间主要有采购环节中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技术未进行知识产权评价,造成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侵权;委托他人制造时未在明确规定知识产权归属及保密协议,可能构成专利陷阱;对于上游或下游单位未进行知识产权归属的明确划分,可能造成企业知识产权被侵权。 3.销售活动期风险。在新产品销售活动期所涉及到的知识产权商标、广告语、营销方案、策略、合同等,在销售环节,企业未采用注册商标、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等对形式对成果进行保护,可造成知识产权被侵权风险;申请专利、注册商标、设计广告词、营销方案时未进行认真检索可造成对他人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此外,在专利转让中,所转让的技术不可用、已转让技术在转让、技术转让方以包销条款欺诈受让方等均会带来知识产权风险。 从以上分析可知,无效预警也即是未对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建立主动分析、预警和防范机制,这也是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的主要成因。 二、知识产权风险方法措施 根据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的表现及成因,企业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防范知识产权风险。 1.加强知识产权体系建设。企业首先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体系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