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普通化学(第七版)课后答案解析

大学普通化学(第七版)课后答案解析

大学普通化学(第七版)课后答案解析
大学普通化学(第七版)课后答案解析

普通化学第五版

第一章 习题答案

1. 答案(1-)(2-)(3+)(4-)

2. 答案(1c )(2d )(3a )(4d )(5abd )(6ad )(7d )(8d )

3. 答案(1)燃烧前后系统的温度(2)水的质量和比热(3)弹式量热计热容

4..答案:根据已知条件列式

K C g K g J g mol g mol J b )35.29659.298](120918.4[5.012210003226111

1

-+???-=????-----Cb=849J.mol-1

5.答案:获得的肌肉活动的能量=kJ mol kJ mol g g 8.17%3028201808.31

1

=????--

6. 答案:设计一个循环 3× )

(2)(32s Fe s O Fe →×3

→)(243s O Fe )

(3s FeO ×2

(-58.6)+2(38.1)+6

p

q =3(-27.6)

1

7.166)

1.38(2)6.58()6.27(3-?-=----=

mol kJ q p

7.答案:由已知可知 ΔH=39.2 kJ.mol-1 ΔH=ΔU+Δ(PV )=ΔU+P ΔV w ‘=-P ΔV= -1×R ×T = -8.314×351J = -2.9kJ ΔU=ΔH-P ΔV=39.2-2.9=36.3kJ

8.下列以应(或过程)的qp 与qv 有区别吗? 简单说明。 (1)2.00mol NH4HS 的分解

NH4HS(s) NH3(g)+H2S(g)

(2)生成1.00mol 的HCl

H2(g)+Cl2(g) 2HCl(g)

(3)5.00 mol CO2(s)(干冰)的升华

CO2(s) CO2(g)

(4)沉淀出2.00mol AgCl(s) 25℃

25℃

-78℃

25℃

AgNO3(aq)+NaCl(aq) AgCl(s)+NaNO3(aq)

9.答案:ΔU-ΔH= -Δ(PV )=-ΔngRT (Δng 为反应发生变化时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 (1)ΔU-ΔH=-2×(2-0)×8.314×298.15/1000= - 9.9kJ (2)ΔU-ΔH=-2×(2-2)×R ×T= 0

(3)ΔU-ΔH=-5×(1-0)×8.314×(273.15-78)/1000= -8.11kJ (4)ΔU-ΔH=-2×(0-0)×R ×T= 0

10.(1)4NH3(g)+3O2(g) = 2N2(g) +6H2O(l) 答案 -1530.5kJ.mol-1 (2)C2H2(g) + H2(g) = C2H4(g) 答案 -174.47kJ.mol-1

(3)NH3(g) +稀盐酸 答案 -86.32kJ.mol-1 写出离子反应式。产物是NH4+(aq)

(4)Fe(s) + CuSO4(aq) 答案 -153.87kJ.mol-1 11.答案 查表)

15.298(K H m f θ

?/kJ.mol-1 -74.81 0 -135.44 -92.31

)

15.298(K H m r θ

? = (-135.44)+4×(-92.31)-( -74.81)= -429.86kJ.mol-1

)15.298(K U m r θ?=

)

15.298(K H m r θ?-(4-5)RT

=(-429.86+8.314×298.15/1000 )kJ.mol-1= (-429.86+2.48 )kJ.mol-1 =-427.38kJ.mol-1 体积功w= -P ΔV= -(4-5)RT = 2.48 kJ.mol-1 12.答案 正辛烷的M=114.224g.mol-1

qv.m=-47.79kJ.g-1× 114.224g.mol-1=-5459kJ.mol-1. 正辛烷完全燃烧的反应式

C8H18(l) + 12.5O2(g) = 8CO2(g) +9H2O(l) (注意燃烧反应方程式的计量系数,要求C8H18前是1,这样△rH θm 与qv.m 才能对应起来)

△rH θm(298.15K) ≈ qp.m= qv.m + (8-12.5)RT

= -5459+ (8-12.5)×8.314 ×10-3 ×298.15 =-5470kJ .mol-1

13. 答案 CaCO3的煅烧反应为 CaCO3 (s) = CaO(s) + CO2(g) 查表△fH θm(298.15K)/kJ.mol-1 -1206.92 -635.09 -393.51 估算1mol 反应的△H = -(-1206.92)+( -635.09)+( -393.51)=178.32 kJ.mol-1

煅烧1000kg 石灰石△H=[178.32 kJ.mol-1/100g.mol-1 ]×1000×103g =178.32×104 kJ 标准煤的热值为29.3MJ.kg-1 消耗标准煤 178.32×104 kJ/[29.3×103kJ.kg-1]=60.8kg 14.答案 燃烧反应 C2H2 + 5/2O2 = 2CO2 + H2O (l ) △fH θm(298.15K)/kJ.mol-1 226.73 -393.51 -285.83

(1)kJ.mol-1 反应热Q= -1229.58 kJ.mol-1 (2) kJ.g-1反应热Q= -1229.58/26 kJ.g-1

C2H4 + 3O2 = 2CO2 + 2H2O (l )

△fH θm(298.15K)/kJ.mol-1 52.26 -393.51 -285.83 1410.94/28

(1)kJ.mol-1 反应热Q= -1410.94 kJ.mol-1 (2) kJ.g-1反应热Q= -1410.94/28 kJ.g-1 根据计算结果乙烯(C2H4)完全燃烧会放出热量更多 15. 答

)

15.298(K H m r θ

?

= -2×(-1490.3)-16×0 -3×(-277.69)+4×(-1999.1)+11×(-285.83)+3×(-484.5) =-8780.4 kJ.mol-1

(注意数据抄写要正确,符号不要丢)

16.答:1mol 反应进度qp 与qV 之差别qp-qV=

∑RT

g B

)(ν

=(1-3)×8.314×298.15/1000

= -4.957 kJ.mol-1

qp= qV-4.957 kJ.mol-1 定压条件下放热更多些.原因是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在温度一定时,定压条件下环境对反应系统做功,这部分能量转化成反应系统的燃烧热.

17.答:(要明确已知燃烧热数据和要求的值各对应的是哪个反应的焓变,再根据盖斯定律运算求解) C+O2=CO2 ΔCH= -393.5 H2+1/2O2=H2 O ΔCH= -285.8 CH4(g )+2O2(g )=CO2(g )+2H20 ΔCH= -890.4

根据反应焓变和标准生成焓的关系(或根据已知条件设计一个循环)存在以下关系

(-890.4)=(-393.5)+2(-285.8)-ΔfHm0(CH4) ΔfHm0(CH4)=-74.7 kJ.mol-1

18.答:(有机化学中一个定域C=C上的加氢反应焓变即氢化焓,离域焓是指当分子中存在多个C=C其氢化焓的观测值与一个定域C=C氢化焓乘以双键个数的差值. 共轭双键的离域作用是分子变的稳定)

苯的离域焓=(-120) ×3 -(-208)=-152 kJ.mol-1

(苯中共轭作用使其能量比三个定域C=C降低了152 kJ.mol-1)

第2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

1. 答案(1-)(2-)(3-)(4-)(5-)(6+)(7+)(8+)

2. 答案1b 2b 3b 4c 5bcd 6a

3. (1)答案:基本不变,基本不变,增大

减小,增大增大

(2)

(3)答案:氟里昂,NOX、HCl;CO2;NOX和SO2

4. 答案:(d)>(c)>(e)>(a)>(b)原因是气体熵>液体>固体分子量大的熵大

5. (1)溶解少量食盐于水中。答案:正

(2)活性炭表面吸附氧气。答案:负

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答案:正 6. 答案:由定义可知Fe2O3的

1

.2.742)15.298(--=?mol kJ K G m f θ

1

.7.77)15.298(--=?mol kJ K G m r θ

=3

)

,15.298(43O Fe K G m f θ

?-4

)

,15.298(32O Fe K G m f θ

?

),15.298(43O Fe K G m f θ

?= 3

1

[(-77.7)+4(-742.2)]=-1015.5kJ.mol-1

7.答案:查表 水的1

.129.237)15.298(--=?mol kJ K G m f θ

过程的

1

.429.0)129.237()7.236()15.298(-=---=?mol kJ K G m r θ

>0

所以在298.15K 的标准态时不能自发进行.

8. (查表时注意状态,计算时注意乘系数) 1

1..)15.298(--?K mol J K S m r θ

1.)15.298(-?mol kJ K G m

r θ

(1)

)

(4)()(4)(32432g H s O Fe l O H s Fe +=+ 307.7 -66.9

(2)

)()()(2)(22g H aq Zn aq H s Zn +=++

+ -23.0 -147.06 (3)

)(2)()()(22aq OH aq Ca l O H s CaO -++=+ -184.3 -26.9 (4)

)(21

)()(2l Br s Ag s AgBr +

= -51.4 96.9

9.答案: (1) SnO2 =Sn +O2 (2) SnO2 +C =Sn + CO2 (3) SnO2 +2H2 =Sn +2H2O (g )

11..)

15.298(--K mol J K S m θ

52.3 51.55 205.138 52.3 5.74 51.55 213.74 52.3 2×130.684 51.55 2×

188.825

1

.)

15.298(-?mol kJ K H m f θ-580.7 0 0 -580.7 0 0 -393.509 -580.7 0 0 2×(-241.818)

11..)

15.298(--?K mol J K S m r θ (1)204.388 (2)207.25 (3)115.532

1.)15.298(-?mol kJ K H m r θ (1) 580.7 (2)187.191 (3)97.064

Tc>

)15.298()

15.298(K S K H m r m r θθ?? (1)2841K 903K (3)840K(温度最低,合适) 10.答案: C12H22O11(s)+12O2(g)=12CO2(g) +11H2O(l) )K 15.298(S m r θ

?

11..)

15.298(--K mol J K S m

θ 360.2 205.138 213.74 69.91 =11×69.91+12(213.74-205.138)-360.2=512.034

1

.)

15.298(-?mol

kJ K H m f θ -2225.5 0 -393.509 -285.83

=

?)15.298(K H m r θ

-5640.738

=+?)3715.273(K G m r θ

-5640.738-310.15×(512.034÷1000)=-5799.54kJ.mol-1

()

15.298(K G m r θ?=-5796.127 kJ.mol-1 温度对反应的标准吉布斯函数变有影响,但由于该反应的熵变相对于焓变

小(绝对值),故变化不大)

做的非体积功= 5799.54kJ.mol-1×30%×3.8/342=19.33 kJ

11.答案: 查表 11..)

15.298(--K mol J K S m θ

197.674 130.684 186.264 188.825 )K 15.298(S m r θ

?=-214.637 1

.)

15.298(-?mol

kJ K H m f θ

-110.525 0 -74.81 -241.818

=

?)15.298(K H m r θ

-206.103

≈?)523(K G m r θ)

15.298(K H m r θ

?-523K ×

)K 15.298(S m r θ

? =(-206.103)-523K ×(-206.103÷1000)= -93.85 kJ.mol-1

58

.21523314.81000

)85.93(523)523()523(ln =??--=??-=K R K G K K m r θ

θ

937.9303.2/58.2158,211035.21010?====e K θ

12. 答案:设平衡时有2Xmol 的SO2转化 2SO2(g )+O2(g )=2SO3(g ) 起始 n/mol 8 4 0 n (始)=12mol 平衡时n/mol 8-2x 4-x 2x n (平衡)=(12-x )mol

根据PV=nRT T V 一定时(平衡)(始)(平衡)始)P P n n =( 220300

1212=

-x 2x=6.4mol

SO2的转化率=6.4/8=80% =

?=))(())(())((2222

θθθ

p O p p SO p p SO p K eq eq eq )1002208.88.0()1002208.86.1()1002208.84.6(22????

(注意在计算时可不用先计算分压,列综合算式更方便计算)

13.答案:该反应是可逆反应,需要H2的量包括反应需要的量1mol 和为维持平衡需要xmol (最少量)

)()()()()

)(())((222222H n S H n H p S H p p H p p S H p K eq

eq eq eq eq eq ===θ

θ

θ

=x 0.1=0.36 x=2.78mol

需要H2的量=1+2.78=3.78mol(注: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在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中系统的总压和标准压力在计算时可以在分式中消去,否则在计算时必须知道平衡时总压才能根据平衡常数计算.) 14.在不同温度时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值如下: T/K θ1

K

θ2K

973 1.47 2.38 0.618 1073 1.81

2.00 0.905 1173 2.15

1.67 1.287

1273

2.48

1.49 1.664

答:反应3的标准平衡常数

θ

θ

θ

213K K K = (如上) (因为随温度的升高平衡常数增大,故是吸热反应)

15.答案:利用公式211212

))(15,298(ln T RT T T K H K K m r ?-?=θθθ

求θ

2K

代入数据50015.298314.8)15.298500(100031.92109.4ln 162??-?-=?θ

K =-15.03 θ2K =1603.15109.4??-e

=1.4×1010 16.答案:查数据计算 )g (O H )g (CO )g (H )g (CO 222+=+

11..)

15.298(--K mol J K S m θ

213.74 130.684 197.674 188.825 )K 15.298(S m r θ

?=42.075J.mol-1.K-1 1

.)

15.298(-?mol

kJ K H m f θ -393.509 0 -110.525 -241.818

=

?)15.298(K H m r θ

41.166kJ.mol-1

≈?)873(K G m r θ)

15.298(K H m r θ

?-873)15.298(K S m r θ??=41.166kJ.mol-1-873K ×0.042075kJ.mol-1.K-1

=4.434 kJ.mol-1

=

?-=RT K G K K m r )873()873(ln θ

θ

873314.81000

434.4??-=-0.61 54.061.0==-e K θ

=Q )/)()(/)(()/)()(/)((222θθθθp H p p CO p p O H p p CO p =12712776

76??=0.358 (Q

=?m r G Q RT K G m r ln )873(+?θ

θK Q

RT ln ==8.314×873ln(0.358/0.54)=-2982.9J.mol-1=-2.98 kJ.mol-1

因为

m

r G ?<0 所以此条件下反应正向进行

17.答案:吕·查德里原理判断是正确的。判断反应的方向或平衡移动的方向的依据是)

(TK G m r ?<0

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有两个公式:

R S T R H K m

r m θ

θθ

?+

?-=1ln (1)适用于某一给定反应温度对K0的影响。

RT TK G TK K m r )

()(ln θθ

?-= (2)适用于温度一定的前提下不同反应比较,)(TK G m r θ

?越正K0越小。

18.研究指出下列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为元反应:2NO (g )+Cl2(g ) 2NOCl (g ) (1)写出该反应的速率方程。 (因为是元反应,可根据反应式直接写出))

(2)(2Cl

NO c kc =υ

(2)该反应的总级数是多少? ( n=2+1=3级)

(3)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将容器的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反应速率如何变化?

(体积增大后浓度各变为原来的1/2

υ

υ81

)2

1()21

()(2)('2

==Cl NO c c k 速率变为原来的1/8

(4)如果容器体积不变而将NO 的浓度增大到原来的3倍,反应速率又将怎样变化?(υ

υ9)()3()(2)('2

==Cl NO c c k 速率变为原来的9倍)

19.答案:根据一级反应的特征

kt c c =0ln

t 51009.24594ln -?= t=35254h=1468天=4年

20.答案:根据阿仑尼乌斯公式

2

112)

1()2()

(ln

T RT T T Ea k k T T -=

代入相应数据得

1000

900314.8)9001000(10004.167ln

)

900()1000(??-?=

K K k k =2.237

=

==

237.2)

900()1000()

900()

1000(e k k V V K K K K 9.36

21.答案:相同用量的溶液反应,观察到出现沉淀可以认为生成沉淀量相等,所以速率的比与所需时间成反比。根据阿

仑尼乌斯公式

2

112)

1()2()(ln

T RT T T Ea k k T T -=

代入相应数据得

300

290314.8)290300(ln

)

290()300(??-=

Ea k k K K

300290314.8)290300(5001515ln

??-=Ea Ea=1

.10300

290314.803.3ln -???mol J =80184J.mol-1=80.2kJ.mol-1

22.答案:根据阿仑尼乌斯公式

A T R Ea k ln )1

(ln +-=

假定催化剂对A (指前因子)无影响时,在一定温度下,有

无催化剂对速率常数的影响:

RT

Ea Ea k k )(ln

21)

1()2(-=

=298314.81000

)5475(??-=8.476

476.8)

1()

2(12e k k v v ===4798≈4.8×103

23.答:(1)升高温度;减小总压或增大体积;增p(H2O)或减小p(CO) 或减小p(H2) (2) 升高温度;增p(H2O)

其中升高温度使θ

K 及k(正)、k(逆)都增大;总压力或分压的改变对θ

K 及k(正)、k(逆)都无影响。

(依据是: R S T R H K m r m θ

θθ?+?-=1ln A

T R Ea k ln )1

(ln +-= )

24.答:查标准热力学数据 )

()(21

)(2122g NO g O g N =+

11..)

15.298(--K mol J K S m θ

191.50 205.138 210.761

)K 15.298(S m r θ

?=12.442J.mol-1.K-1

1

.)

15.298(-?mol

kJ K H m f θ

0 0 90.25

)

15.298(K H m r θ

?=90.25kJ.mol-1

≈?)1573(K G m r θ)

15.298(K H m r θ

?-1573K

)

15.298(K S m r θ

??=90.25-1573×0.01244=70.68 kJ.mol-1

1573)1573()1573(ln ??-=R K G K K m r θ

θ

=1573314.870680

?-= -5.4 34

.5105.4--?==e

K θ )()(21

)(2122g NO g O g N =+

1mol 空气反应达到平衡时物质的量分数 0.78-x 0.21-x 2x p(总)=p0

2

1

]

/)21.0(/)78.0[(/(2θ

θ

θθ

P P x P P x P P x K 总总总)

-?-=

2

1)]21.0)(78.0[(2x x x

--=

2x=0.00182mol

如果该反应的速率不是很慢的话,由计算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空气中NO 的物质的量分数达到0.00182,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不可忽视的。

水化学与水污染

1. 答案:(1-)同样pH ,表示ceq(H+)相等,而KaC H c eq ≈+)( (2+)pH 大表示ceq(OH-)大,而

KbC OH c eq ≈-

)( (3-)酸浓度大对碱的缓冲能力强。即加同量的碱pH 增大的值小于加同量的酸pH 减小的值 (4-)不是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直接比较,要通过计算具体分析。

(5-)

)CO (c Mg (c 232-

+

=不正确的。原因是:CO32-水解使Mg2+与CO32不相等,另外含有MgCO3溶液中也

可以有MgCl2或Na2CO3等。6

26232dm mol 1082.6)CO (c )Mg (c ---

+??=?成立的条件必须是MgCO3的饱和溶液。

2. (1)答案:b c g (2)答案: c

(3)答案: c (Π=cRT )

(4)答案: b (同离子效应使s 减小,同离子浓度越大,s 减小的越多) (5)答案: c (Ks 最大的)

3.(1)10.0cm30.10mol ·dm-3HCl 溶液pH 值 。答案: 基本不变,原溶液是强酸,NH4+的解离忽略不计。 (2)10.0cm30.10mol ·dm -3NH3水溶液(氨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度) 。答案:减小 (3)10.0cm3纯水(pH 值) 。答案:减小,NH4+是弱酸

(4)10.0cm3带有PbCl2沉淀的饱和溶液(PbCl2的溶解度) 。答案:减小,同离子效应。 4.答案:溶液中微粒浓度大的凝固点降低的多 凝固点降低的顺序是6 4 5 7 2 1 3 考虑到难电离、弱电解质和不同类型的强电解质的区别。

5.答案:极稀溶液来说完全电离。凝固点下降与离子浓度有关,而电导率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所带电荷有关。同浓度MgSO4与NaCl 离子浓度相等而电荷不等。

6.答案:查数据 水的kbp=0.515K.kg.mol-1 kfp=1.853 K.kg.mol-1 NaCl 是强电解质 微粒浓度是2×0.6 mol.kg-1 沸点上升ΔTbp=kbpm=0.515×2×0.6 =0.618K 凝固点下降ΔTfp=kfpm=1.853×2×0.6=2.22K

渗透压Π=cRT=2×0.6 mol.dm-3×103dm3.m-3×8.314Pa.m3.mol-1.K-1×298.15K =2.974×106Pa=2.974MPa 反渗透法提取纯水所需的最低压力是2.974MPa 7.答案: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nRT

(1)m=18×n=18×(3.2×103×3.0×104/1000)÷(8.314×298.15)=697.1g (2)P= nRT/V=(800÷18)×8.314×298.15÷30=3672Pa>3.2kPa(饱和蒸气压) 所以室内最终的水蒸气压力是饱和蒸气压3.2kPa

(3)P= nRT/V=(400÷18)×8.314×298.15÷30=1836Pa=1.8kPa

8.(1)答案:HCO3- H2S H3O+ H2PO4- NH4+ HS-

(2)答案:H2PO4- Ac- S2- NO2- ClO- HCO3- 9.答案: HCN (aq ) = H+ + CN- 平衡浓度 0.1-0.1×0.01% 0.1×0.01% 0.1×0.01% Ka=(0.1×0.01%)2/(0.1-0.1×0.01%)=1.0×10-9

(该题可直接利用公式Ka=c α2计算,但要理解公式的使用条件) 10. HClO (aq ) = H+ + ClO-

平衡浓度 0.050-x x x 解离度=x/0.050 查数据Ka=2.95×10-8=x2/(0.050-x)≈x2/0.050 当Ka 很小 (c-x ≈c) c(H+)≈C Ka ?(Ka 很小 c/Ka>500时 酸的解离可忽略不计,可以直接利用公式)

c(H+)≈

05.01095.28

??-=3.85×10-5 mol.dm-3 解离度=3.85×10-5/0.050=0.077%

11.答案: NH3·H2O = NH4+(aq) + OH-(aq) 已知 Kb=1.77×10-5 (1)平衡浓度 0.20-x x x (x<<0.2)

c(OH-)=20.01077.15

??-=1.88×10-3 mol.dm-3 pH=14-pOH=14+lg1.88×10-3=11.3 氨的解离度=1.88×10-3/0.2=0.94%

NH3·H2O = NH4+(aq) + OH-(aq) 已知 Kb=1.77×10-5

(2)平衡浓度0.20-y 0.20+y y (y<<0.2)

c(OH-)=y=1.77×10-5 pH=14-pOH=14+lg1.77×10-5=9.25

氨的解离度=1.77×10-5/0.2=0.009%

(3)比较(1) (2)计算结果可知,由于同离子效应使平衡左移,解离度大大降低.

12.答案:磷酸Ka1、Ka2和Ka3分别为7.52×10-3(250C) 6.25×10-8(250C) 2..2×10-13(180C) 由于Ka1>>Ka2>>Ka3 所以溶液中的H+主要来自第一步解离.

设磷酸三步解离出的H+浓度分别是x y z 则x>>y>>z

平衡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H3PO4= H+ + H2PO4-

其中x+y+z≈x 0.10-x x+y+z x-y

x-y≈x H2PO4-= H+ + HPO42-

y-z≈y x-y x+y+z y-z

HPO42- = H+ + PO43-

y-z x+y+z z

Ka1=x2/(0.10-x) Ka2=xy/x=y Ka3=xz/y

代入相应数据解得c(H+)=x=2.7×10-2 mol.dm-3 pH=1.6

c(HPO42-)=y=Ka2=6.25×10-8 mol.dm-3

c(PO43-)=z=Ka3Ka2/ c(H+)=5.1×10-19 mol.dm-3

13.答案: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3)(1)(5)(6)(2)(4)

原因是强酸弱酸弱酸弱酸+弱减弱减弱碱

Ka(1)>Ka(5) Kb(2)

c(H+)= 2c

C

K

a C

K

b

14

10

14.答案:某一元弱酸HA与KOH发生反应HA+KOH=KA+H2O

稀释后所得溶液是弱酸HA(c=0.1×(50-20)/100=0.03 mol.dm-3)与其共轭碱A-(c=0.1×20/100=0.03 mol.dm-3)

所组成的缓冲溶液,直接利用缓冲溶液pH 计算公式

)()(lg

碱酸c c pKa pH -=

pka=5.25+lg(0.03/0.02)=5.42 Ka=10-5.42=3.80×10-6

15. 答案:(1)加入10.00 cm3HCl 后 所得溶液为浓度相等的NH4+—NH3 pH=pKa=14-pKb=9.25

(2)当加入20.00 cm3HCl 后,所得溶液为c (NH4+)=0.0500mol.dm-3的弱酸溶液

6

5

14

103.505.0]10

77.110

[)(---+?=??==KaC H C pH=-lg(5.3×10-6)= 5.27

(3)当加入30.00 cm3HCl 后 过量HCl 的浓度为c=O.I ×1/5=0.02 弱酸解离出的H+忽略 pH=-lg(0.02)= 1.7

16.答案:利用缓冲溶液pH 计算公式

)()

(lg

)()(lg 碱酸碱酸c c pKa c c pKa pH eq eq -≈-= (1)

93

.330.010.0lg

45.3=-≈pH (2)0.41)40/4.030.0(1)40/4.010.0(lg 45.3=÷+÷--≈pH

(3)3.015.345.3)()(lg =-=-=pH pKa c c eq eq 碱酸 0.210)()(3

.0==-

F c HF c eq eq

17.答案:设需加入Vcm36.0 mol ·dm-3HAc

利用缓冲溶液pH 计算公式 )()(lg

碱酸c c pKa pH -≈ 250/1250.1250

/0.6lg

75.40.5??-≈V

V=10-0。25×125/6=11.7cm3

18. 答案:(1)逆向 因为Kf[Cu(NH3)4]2+> Kf[Zn(NH3)4]2+

配离子的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1)K= Kf[Zn(NH3)4]2+/ Kf[Cu(NH3)4]2+<1 K Ks(PbCO3)

沉淀的转化反应的的平衡常数(2)K= Ks(PbCO3)/ Ks(PbS)>1 K>Q(=1) 所以反应正向进行 19.答案:(1)设PbI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s mol ·dm-3 平衡时(饱和溶液中)ceq(Pb2+)=s ceq(I-)=2s

Ks= ceq(Pb2+)·[ceq(I-)]2 =4s3 s=3

4Ks =3941049.8-?=1.285×10-3 mol ·dm-3

(2) ceq (Pb2+)=s=1.285×10-3 mol ·dm-3 ceq(I-)=2s=2.57×10-3 mol ·dm-3

(3) 设PbI2在0.010 mol·dm-3KI 中溶解达到饱和时ceq(Pb2+)=s3 mol·dm-3 则ceq(I-)=2s3+0.010 Ks= ceq(Pb2+)·[ceq(I-)]2=s3[2s3+0.010]2≈s3×0.0102 ceq(Pb2+)=s3=8.49×10-5 mol·dm-3

(4)设PbI2在0.010 mol·dm-3Pb(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为s4

平衡时(饱和溶液中)ceq(Pb2+)=s4+0.010 ceq(I-)=2s4

Ks= ceq(Pb2+)·[ceq(I-)]2=( s4+0.010)×(2s4)2≈0.010×(2s4)2 s4=4.6×10-4 mol·dm-3

由计算结果可以发现,由于同离子效应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减小.AB2类型的电解质,B-离子影响更大.

20.答案:AgCl的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

ΔfGm0(298.15K)/kJ.mol-1 -109.789 77.107 -131.26

ΔrGm0(298.15K)=77.107+(-131.26)-( -109.789)=55.636 kJ.mol-1

lnK0=-ΔrGm0/RT=-55.636×1000/(8.314×298.15)= -22.44

K0=Ks=e-22.44=10-22,44/2.303=10-9.74=1.82×10-10

21.答案:(1) Q=c(Pb2+).[c (Cl-)]2=0.2×(5.4×10-4)2 < Ks(PbCl2=1.17×10-5)

根据溶度积规则Q

(2)开始生成沉淀Q> Ks .[c (Cl-)]2> Ks(PbCl2)/0.2 c (Cl-)>7.64×10-3 mol·dm-3

(3)ceq (Pb2+)= Ks(PbCl2)/ .[ceq (Cl-)]2=1.17×10-5÷(6.0×10-2)2=0.00325 mol·dm-3=3.25×10-3 mol·dm-3 22.答案:c(F-)=[1.0×10-4÷19]mol÷0.1dm3=5.26×10-5

Q= c(Ca2+).[c (F-)]2=[2.0×10-4].[ 5.26×10-5]2=5.6×10-13

23.答案:(Fe(OH)3分子聚集形成)胶核选择吸附(FeO+离子后又吸引(少)Cl-离子)而使胶体带电。

Fe(OH)3溶胶带正电

带电荷多的聚沉能力强Na3PO4.> Na2SO4> NaCl

24.答案:略

25.答案:c(Cd2+)=0.0001/112=8.9×10-7mol.dm-3 欲使ceq(Cd2+)≤8.9×10-7mol.dm-3

而ceq(Cd2+)[ceq(OH-)]2=5.27×10-15 则

4

7

15

10

59

.0

10

9.8

10

27

.5

)

(-

-

-

-?

=

?

?

OH

c

c (OH-)≥7.68×10-5 pH≥14-5+lg7.68=9.89

26.2CN-(aq)+5/2O2(g)+2H+(aq)——2CO2(g)+N2(g)+H2O

求CN-在该段河水中的浓度2mol 2.5mol

答案:xmol.dm-3 3.0×10-3/32 x=2×{3.0×10-3/32}÷2.5=7.5×10-5 mol.dm-3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水、HAc、HCN的共轭碱的碱性强弱的顺序是:

A. OH> Ac> CN

B. CN> OH> Ac

C. OH> CN> Ac

D. CN> Ac> OH

2、下列离子能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Zn2+

B. Hg2+

C. Cu2+

D. Cd2+

3、摩尔浓度相同的弱酸HX及盐NaX所组成的混合溶液:(已知:X+ H2O ?HX + OH的平衡常数为1.0 1010)

A. pH = 2

B. pH = 4

C. pH =5

D. pH = 10

4、下列沉淀的溶解反应中,可以自发进行的是:

A. AgI + 2NH3 == [Ag(NH3)2]+ + I

B. AgI + 2CN== [Ag(CN)2]+ I

C. Ag2S + 4S2O32== 2[Ag(S2O3)2]3+ S2

D. Ag2S + 4NH3 == 2[Ag(NH3)2]+ + S2

5、醋酸的电离常数为K a,则醋酸钠的水解常数为:

A.

w

a

K

K? B. K a / K w C. K w / K a D. 0

a

w

K

K?

6、在氯化钠饱和溶液中通入HCl气体,下列现象最合理解释的是:

A. 无任何现象出现,因为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B. 有固体NaCl生成,因为通入HCl降低了NaCl的溶度积;

C. 有固体NaCl生成,因为增加[Cl]使固体NaCl的溶解平衡向生成固体NaCl的方向移动;

D. 有固体NaCl生成,因为根据溶度积规则,增加[Cl]使得[Na+] [Cl] > K sp(NaCl),所以有固体NaCl生成。

7、等浓度、等体积的氨水与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高低次序是:

A. [H+] > [Cl] > [NH4+] > [OH]

B. [Cl] > [NH4+] > [H+] > [OH]

C. [Cl] > [NH4+] > [OH] > [H+]

D. [Cl] = [NH4+] > [H+] > [OH]

8、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不溶于浓NH3·H2O?

A. AgF

B. AgCl

C. AgBr

D. AgI

E. CuCl2

9、CaF2饱和溶液的浓度是2.010 4 mol?L1,它的溶度积常数是:

A. 2.6109

B. 4.0108

C. 3.21011

D. 8.01012

10、向c(Cl-)=0.01 mol·L-1、c(I-)=0.1 mol·L-1的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3,使AgCl、AgI均有沉淀生成,此时

溶液中离子浓度之比c(Cl-)/c(I-)为:(

Θ

sp

K(AgCl)=1.8×10-10,Θ

sp

K(AgI)=8.9×10-17)

A. 0.1

B. 10-6

C. 106

D. 与所加AgNO3量有关

二、简答题

1、把两块冰分别放入0℃的水和0℃的盐水中,各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2、在北方,冬天吃冻梨前,先把梨放在凉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发现冻梨表面结了一层冰,而梨里面已经解冻了。这是为什么?

3、为什么海水鱼不能生活在淡水中?

4、什么叫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有何特点?

5、试述乳浊液的形成、性质和应用。

6、有一蛋白质的饱和水溶液,每升含有蛋白质5.18g,已知在298.15K时,溶液的渗透压为413Pa,求此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7、什么叫渗透压?什么叫做反渗透?盐碱土地上载种植物难以生长,试以渗透现象解释之。

三、计算题

1、现有一瓶含有Fe3+杂质的0.10 mol·L-1MgCl2溶液,欲使Fe3+以Fe(OH)3沉淀形式除去,溶液的pH应控制

在什么范围?

2、将19g 某生物碱溶于100g 水中,测得溶液的沸点升高了0.060K ,凝固点降低了0.220K 。计算该生物碱的相对分子质量。

3、人体血浆的凝固点为272.59K ,计算正常体温(36.5℃)下血浆的渗透压。(设血浆密度为1g ·ml-1)

人体血液中有H2CO3—HCO

-

3平衡起缓冲作用。人血pH=7.40,已知

pK Θ1a (H2CO3)=6.37, pK Θ

2

a =10.25。计算人血

中H2CO3、HCO

-

3各占CO2总量的百分数。

5、计算298K 时,c(Na2S)=0.10 mol ·L-1的Na2S 水溶液的pH 值及c(HS-)和c(H2S)。

6、欲配制pH =5.00 c(HAc)=0.10mol ·L-1的缓冲溶液500ml ,需要2.0 mol ·L-1HAc 多少毫升?固体NaAc 多少克?

7、某一酸雨样品的pH=4.07,假设该样品的成分为HNO2,计算HNO2的浓度。

8、50mL 含Ba2+离子浓度为0.01mol ·L -1的溶液与30mL 浓度为0.02mol ·L -1的Na2SO4混合。(1)是否会产生BaSO4沉淀?(2)反应后溶液中的Ba2+浓度为多少?

9、欲配制pH 为5的缓冲溶液,需称取多少克CH3COONa ·H2O 的固体 溶解在300cm30.5mol ·dm-3HAc 溶液中?10、

+

Ag 与P (吡啶,Pyridine )形成配离子的反应为:PY 2Ag ++

+])PY (Ag [2,已知10100.1K -θ?=不稳,若

开始时3dm mol 1.0)Ag (c -+?=,3dm mol 1)PY (c -?=求平衡时的)Ag (c +

、)PY (c 和

)])PY (Ag ([c 2+。 11、做两个实验,一是用100cm3蒸馏水洗4BaSO 沉淀。如果洗后洗液对4BaSO 都是饱和的,计算每一个试验中溶解4BaSO 的物质的量为多少?根据计算结果,说明用水还是稀硫酸作洗液比较合适?

12、.233MgCl dm mol 1.0cm 10-?和3

3dm mol 01.0cm 10-?氨水相混合时,是否有2)OH (Mg 沉淀?

13、用计算结果说明,在含有--?Cl dm mol 13、--?Br dm mol 1.03和-

-?I dm mol 01.0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3

AgNO 溶液,哪种离子先沉淀?当最后一种离子开始沉淀时,其余两种离子是否已沉淀空全?

14、 在含有3dm mol 10.0-?的+])NH (Ag [23和3dm mol 0.1-?的3NH 的3dm 0.1溶液中,加入0.10cm3浓度为

3dm mol 10.0-?的KBr 溶液,能否产生沉淀?

15、废水中含+3Cr 离子浓度为3dm mol 010.0-?,加NaOH 使其生成

)

103.6()(313-?=θ

sp

K OH Cr 沉淀(设加NaOH 后

溶液体积变化可省略不计)。试计算:

(1)开始生成沉淀时,溶液的最低-OH 离子浓度为多少(以3

dm mol -?表示)? (2)若要使+

3Cr

离子浓度小于3

dm mg 0.4-?以达到可以排放的要求,此时溶液的pH 最小应为多少?

第4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

1.答案:(1+)(2-)(3+)(4+)(5-) 2.答案:1b 、2b 、3b 、4a b 3.(1)答案:(d )

(2)答案:负极反应为Fe2+(1mol.dm-3)-e = Fe3+(0.01 mol.dm-3) 正极反应为Fe3+(1 mol.dm-3) +e = Fe2+(1mol.dm-3) 电池反应为 Fe3+(1 mol.dm-3) — Fe3+(0.01 mol.dm-3) (浓差电池)

(3)答案:电解水溶液时Ag+和Zn2+可以还原为金属,其他离子都不能还原为金属单质 原因Ag+的氧化性大于H+

)

/(/(2H

H Ag Ag

++

>??)

而Zn2+能析出的原因是由于氢的超电势造成

η

??->++

)/(/(2

2H H Zn Zn

其他离子的析出电势<氢的析出电势(

η

??-=+

)

/((2H H

阴极析出))

4.5.

答案:分析:负极上发生的是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正极上发生的是的电子的还原反应(反应略) 写电池的图式注意1、负极左正极右 2、要有能与导线连接的可导电的电极 3、异相之间用“|”隔开,同相中不同物种用“,” 隔开 4、盐桥两边是电解液中的离子 电池的图式(1)—Zn|Zn2+||Fe2+|Fe+

(2)—Pt|I2(s )| I-|| Fe3+,Fe2+|+ (3)—Ni|Ni2+||Sn2+,Sn4+|Pt+

(4)—Pt| Fe3+,Fe2+||MnO4-,Mn2+,H+ | Pt+;h 6.

7.答案:(1)—Sn|Sn2+(0.01 mol.dm-3 )|| Pb2+(1 mol.dm-3)|Pb + (2) —Pb| Pb2+(0.1 mol.dm-3) || Sn2+(1.00mol.dm-3)|Sn +

(先根据标准电极电势和浓度计算?,根据计算结果?高的作正极, ?低的作负极)

8. 答案:反应Zn+Fe2+(aq )=Fe+Zn2+(aq )的n=2

)/()/(22Zn Zn Fe Fe E ++-=θθθ?? 250C 05917.02lg θθ

E K ==05917.0)]7618.0()447.0[(2---=10.64 K0=1010.64=

)()(22+

+Fe c Zn c eq eq 9. 答案:250C 反应2I-(aq)+2Fe3+(aq)=I2(s)+2Fe2+(aq)

(1)

)/()/(223-

++-=I I Fe Fe E θθθ??=0.771-0.5355=0.2355V (2)

θ

θnFE K G m f -=?)15.298(= -2×96485×0.2355=-45444J.mol-1=-45.444kJ.mol-1

(3) —Pt|I2(s )| I-|| Fe3+,Fe2+ | Pt +

(4)

2

2322]/)([]/)([]/)([lg 205917.0θθθθ

c I c c Fe c c Fe c V E E -++?-== 0.2355V-0.05917lg 01.010=0.05799V 10. 答案:判断能否自发进行,方法是通过计算E ,(或?+

?-)若E>0(?+ >?-)则能,否则不能.

反应 2MnO4-(aq)+16H+(aq)+10Cl-(aq)=5Cl2(g)+2Mn2+(aq)+8H2O(l)

?+==+-

)

/(24

Mn MnO

?8)

/(]/)(lg[505917.024

θθ

?c H c Mn MnO

++

+

-=8

5]10lg[505917

.0507.1-+=1.034V

?-==-

)

/(2Cl Cl

?=

-)

/(2

Cl Cl

θ? 1.358

E=?+—

?-<0所以在pH=5,其余物质都处于标准状态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也可以直接计算

16]/)([1

lg 1005917.0θθc H c V E E +-

==1.507-1.358-0.05917×8=-0.32V<0

11.答案:将已知条件代入电极电势能斯特方程

)(lg 205917.0)/([)/(315.0222++++

-=Ni c V

Ni Ni H H θθ??

01.0lg 205917.0)/(0315.02V

Ni Ni -

-=+θ?

V Ni Ni 256.0315.005917.0)/(2-=-=+

θ?

12.答案:将已知条件代入电极电势能斯特方程10.0lg 05917.00()lg 059.00(016.0+-+=-=-+x ?? 0.016=0.05917lgx+0.059 lgx=-0.730 x=0.19mol.dm-3

13.判断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250C 标准状态下) 答案:根据标准电极电势判断

(1)Ag++Fe2+=Ag+Fe3+

7990.0)

/(=+

Ag Ag

θ?>771.0)/(23=++Fe Fe θ? 正向进行 (2)2Cr3++3I2+7H2O=Cr2O72-+6I-+14H+

5355.0)

/(2

=-I I

θ?<232.1)/(3272=+-Cr O Cr θ? 逆向进行

(3)Cu+2FeCl3=CuCl2+2FeCl2

771.0)

/(23=++

Fe Fe

θ?>3419.0)/2=+Cu Cu (θ? 正向进行

补充(4)++-+=+323Fe 2Br Fe 2Br 2 ?

(5)

O H 2Cl MnCl H 4Cl 4MnO 2222++=+++

- ? 14.答案:根据电极电势判断 配平反应方程式或找出与H+浓度有关的电极半反应,然后通过能斯特方程计算 (1)Cr2O72-(aq )+14H+(aq )+6e ——2Cr3+(aq )+7H2O (l )

14

32723272]/)(lg[605917.0)/()/(θθ??c H c V

Cr O Cr Cr O Cr ++-+-+

==1.232V+0.05917×14/6lg10-4

=1.232-0.05917×56/6=0.6797V <{

)/(2-

Br Br θ?=1.066V} 所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2)MnO4-(aq )+ 8H+(aq )+5e ——Mn2+(aq )+4H2O (l )

8

2424]/)(lg[505917.0)/()/(θθ??c H c V

Mn MnO Mn MnO ++-

+-+

==1.507V+0.05917×8/5lg10-4

=1.507V-0.05917×32/5=1.1283V<{

)/(2-

Cl Cl θ?=1.3583V} 所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15.答案: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

)/()/(223-

++-=I I Fe Fe E θθθ??=0.771-0.5355=0.2355V 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05917.0lg θ

θ

nE K =

=0.2355/0.05917=3.98 98.310=θK =9.6×103 等体积的2mol.dm-3Fe3+和I-溶液混合后,会发生反应生成I2(s),有沉淀生成(应做实验看看) 16.答案:(1))/()/(22Co Co Cl Cl E +

-

-=θθ

θ

?? )/(2Co Co +θ?=1.36-1.64V=-0.28V

(2)反应为Co+Cl2=Co2++2Cl-

(3)因为

2

222]/)([/)(lg 205917

.0)/()/(θθθ??c Cl c p Cl p Cl Cl Cl Cl --

-

+= 氯气压力增大,正极的电极电势增大,所以电动势增大。反之氯气压力减小,电动势减小。

(完整版)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复习题

第一题选择题 1、一种钠盐可溶于水,该盐溶液加入HCl溶液后,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同时有黄色沉淀生成,该盐是:(A)Na2S (B) Na2CO3(C) Na2SO3(D) Na2S2O3 (答:D) 2、将BaSO4与PbSO4分离开,宜采用: (A)NH3·H2O (B)HCl (C)H2S (D)NH4AC (答:D) 3、下列设备中,哪一种最适宜于测定原子量? (A)威尔逊云室(B)电子显微镜(C)X-射线衍射仪(D)质谱仪 (答:D) 4、王水的成分是下列哪一种混合而成?(体积比) (A)HNO3+H2SO4 (1:3) (B) H2SO4+HCl (3:1) (C) HNO3+HCl (3:1) (D) HCl+HNO3 (3:1) (答:D) 5、微量成分是指被测组分的含量为: (A)>1% (B)<0.01% (C)0.01%~1% (D)0.01%~0.001% (答:C) 6、常量滴定管可估计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在滴定时,耗用体积控制在:(A)10~20mL (B)20~30mL (C)30~40mL (D)40~50mL (答:B) 7、某溶液为无色,下列何种离子不能否定? (A)Ni2+(B)Mn2+(C)Cr3+(D)Co2+ (答:B) 8、KMnO4能稳定存在于何处?

(A)空气中(B)HCl中(C)碱液中(D)稀H2SO4溶液中 (答:D) 9、用蒸馏操作分离混合物的基本依据是下列性质的哪种差异? A密度(B)挥发度(C)溶解度(D)化学性质 (答:B) 10、在分光光度中,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4%)的光度范围是: (A)0.1~0.2 (B)0.2~0.7 (C)0.8~1.0 (D)1.1~1.2 (答:B) 11、下列哪种氢氧化物既溶于NaOH,又溶于NH3·H2O (A)Al(OH)3(B)Zn(OH)2(C)Cd(OH)2(D)Ni(OH)2 (答:B) 12、1:1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A)2mol / L (B)4mol / L (C)6mol / L (D)8mol / L (答:C) 13、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可测定什么光谱: (A)原子吸收光谱(B)分子吸收光谱(C)电子吸收光谱(D)原子发射光谱(答:B) 1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 (A)提纯多硝基化合物通常不采用蒸馏操作; (B)减压蒸馏能用来分离固体混合物; (C)液体有机物干燥完全与否可根据是否由浑浊变澄清来判断; (D)在测熔点时,通常在接近熔点时要求升温低于1℃/min。 (答:B)

大学有机化学总结习题及答案-最全69767

有机化学总结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 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各种类型化合物: 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烯炔,脂环烃(单环脂环烃和多环置换脂环烃中的螺环烃和桥环烃),芳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多官能团化合物(官能团优先顺序:-COOH >-SO3H >-COOR >-COX >-CN >-CHO >>C =O >-OH(醇)>-OH(酚)>-SH >-NH2>-OR >C =C >-C ≡C ->(-R >-X >-NO2),并能够判断出Z/E 构型和R/S 构型。 2. 根据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写出相应的结构式或立体结构式(伞形式,锯架式,纽曼投影式,Fischer 投影式)。 立体结构的表示方法: 1 )伞形式:COOH OH 3 2)锯架式:CH 3 OH H H OH C 2H 5 3) 纽曼投影式: 4)菲舍尔投影式:COOH 3 OH H 5)构象(conformation) (1) 乙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重叠式。 (2) 正丁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对位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全重叠式。 (3) 环己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椅式构象。一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的椅 式构象。多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最多或大基团处于e 键上的椅式构象。 立体结构的标记方法 1. Z/E 标记法:在表示烯烃的构型时,如果在次序规则中两个优先的基团在同一侧,为Z 构型,在相反侧,为E 构型。 CH 3C H C 2H 5 CH 3 C C H 2H 5 Cl (Z)-3-氯-2-戊烯(E)-3-氯-2-戊烯 2、 顺/反标记法:在标记烯烃和脂环烃的构型时,如果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同一侧,则为顺式;在相反侧,则为反式。 CH 3 C C H CH 3H CH 3C H H CH 3顺-2-丁烯 反-2-丁烯3 3 3顺-1,4-二甲基环己烷反-1,4-二甲基环己烷 3、 R/S 标记法:在标记手性分子时,先把与手性碳相连的四个基团按次序规则排序。然后将最不优先的基团放在远离观察者,再以次观察其它三个基

大学化学_课后题答案1.doc1汇总

第一章 化学反应原理 1.今有一密闭系统,当过程的始终态确定以后,下列各项是否有确定值? Q , W , Q -W , Q +W , ΔH , ΔG 答: Q +W , ΔH , ΔG 有确定值,Q , W , Q -W 无确定值。 2.下列各符号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H ,ΔH ,ΔH θ,Δf θ298H (B ),θ298S (B ), Δf θ298G (B ) 答:H :焓;ΔH :焓变;ΔH θ :标准焓变;Δf θ298H (B ):298K 时B 物质的标准生成焓;θ298S (B ):298K 时 B 物质的标准熵; Δf θ298G (B ):298K 时B 物质的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 3.下列反应的Q p 和Q V 有区别吗? (1)2H 2(g)+O 2(g)=2H 2O(g) (2)NH 4HS(s)=NH 3(g)+H 2S(g) (3)C(s)+O 2(g)=CO 2(g) (4)CO(g)+H 2O(g)=CO 2(g)+H 2(g) 答:(1)、(2)有区别。 4.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Fe 2O 3(s)+3CO(g)=2Fe(s)+3CO 2(g);Δθ298H =-27.6kJ/mol ; (2)3Fe 2O 3(s)+CO(g)=2Fe 3O 4(s)+CO 2(g);Δθ298H =-58.6kJ/mol ; (3)Fe 3O 4(s)+CO(g)=3FeO(s)+CO 2(g);Δθ298H =38.1kJ/mol ; 不用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Δθ298H : (4)FeO(s)+CO=Fe(s)+CO 2(g) 5.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Δθ298H : (1)Fe 3O 4(s)+4H 2(g)=3Fe(s)+4H 2O(g) (2)4NH 3(g)+5O 2(g)=4NO(g)+6H 2O(l) (3)CO(g)+H 2O(g)=CO 2(g)+H 2(g) (4)S(s)+O 2(g)=SO 2(g) 6.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Δθ298H : (1)Fe(s)+Cu 2+(aq)=Fe 2+(aq)+Cu(s)

大学基础化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 习题解答 1.(1)错误。原因:氨水为一元弱碱,其[OH -]=c k b θ (2)错误。原因:n HCl =n HAc 故所需NaOH 的摩尔数应相同,体积相同。 2.I=1/2∑CiZi 2 =1/2[0.050×(+3)2+3×0.050×(-1)2+2×0.020×(+1)2+0.020×(-2)2] =0.36 (mol ·L -1) 51 .3 101.3%31100.1][ % 31 1 , 500 / , 20 3.432 =?=??===-=???--+pH c H c k k c K c K a a a w a a ααα αθ θ θ按近似式计算 4. 应加入碱。原因:H 2S HS -+H + HS -S 2- + H + 要使[S 2-]增加,应减 小[H +],使平衡右移,故应加碱。 5.稀氨水中加入少量晶体NH 4Ac ,会产生同离子效应,氨水解离度减小,颜色变浅(或消退)。 101.13.0)1097.2()1012.1(] [][][] [] [][ 10 97.23.01.01091.8][][][ ] [] [][ 6. 9 812222228 82121 2---+ -- -- +-+---+- -+- +?=???=?=∴?= +??=??=?=∴?=+?H HS K S HS S H K S H HS H S H K HS S H HS H K HS H S H a a a a θ θ θ θ 7.NH 4+-NH 3, Ac —-HAc, H 2O-H 3O +, H 2O-OH -, HSO 4—-SO 42-, HNO 3-NO 3-, H 2SO 4-HSO 4-, CO 32—-HCO 3-, HCO 3—-H 2CO 3 8. 质子酸:HCl 质子碱:NH 3, SO 42-, NO 3-, Ac -, OH - 两性物质:[Al(H 2O)4]3+, HSO 4-, HS -, HCO 3-, H 2PO 4-, H 2O 9. 否。原因:pH=-lg[H +] 10. pH=5.0 [H +]=1.0×10-5 =C HCl pH=11.0 [OH -]=1.0×10-3 =C NaOH 两者混合后, [OH -]≈1.0×10-3 故 pH ≈11.0 11.pH=1.4 [H +]=3.98×10-2 pH=5.0 [H +]=1.00×10-5 故成人胃液是 婴儿胃液[H +]的3980倍。

工科大学化学习题与解答

第一章 化学反应热 1.说明下列符号的含义。 V Q m r H ?(T) Θ m r H ?(T) Θm f H ?(T ) ξ 答:V Q :等容反应热; m r H ?(T):某温度下,反应的摩尔焓变(数 值等于等压反应热);Θ m f H ?(T ):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ξ:反应进度。 2.盖斯定律的使用条件,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1)等压 (2)等容 (3)等温、等容或等温、等压 (4)等温、不做有用功,等容或等压 答:正确答案为(4)。 3.热力学标准态的含义?为什么要确定热力学标准态? 答:热力学标准态是指在温度T (但没有限定温度)和标准 压力 [ p Θ (100kPa)]下物质所处状态。而对纯理想气体热力学标准态是指 该气体处于标准压力 [ p Θ (100kPa)]下的状态。混合理想气体中 任一组分的标准态是指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p Θ 时的状态。因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以及状态函数改变是受许多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聚集状态等)的影响,为了比较方便,国际上规定了物质的热力学标准态。 4.简述照明弹中的铝、镁、硝酸钠和硝酸钡等物质各起什么作用? 答:金属铝、镁在燃烧时,可以放出大量热(Θ ?MgO ,m f H = - 601.7 kJ/ mol, Θ ?3 2 O Al ,m H = - 1675.69 kJ/?mol -1)产生千度以上的高温, 而反应放出的热量又能使硝酸盐分解产生O 2,又加速镁、铝的燃烧反应,使照明弹更加绚丽夺目。 在其中铝和镁作为还原剂;氧气、硝酸钠和硝酸钡等作氧化剂。 5.通过计算说明,氧-乙炔焰为什么可以用于金属焊接和切割? 答: (5/2)O 2 + C 2H 2 = 2CO 2 + H 2O(g)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完整版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 解答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1 什么是状态函数它有什么重要特点 2-2 什么叫热力学能、焓、熵和自由能?符号H 、S 、G 、H 、S 、G 、θf m H ?、θ c m H ?、θf m G ?、θr m H ?、θm S 、θr m S ?、θr m G ?各代表什么意义 2-3 什么是自由能判据其应用条件是什么 2-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指定单质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皆为零。 (2)298.15K 时,反应 O 2(g) +S(g) = SO 2(g) 的θr m G ?、θr m H ?、θr m S ?分别等于SO 2(g)的 θf m G ?、θf m H ?、θm S 。 (3)θr m G ?<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2-5 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HgO 在开口容器中加热分解,若吸热22.7kJ 可形成Hg (l )50.10g ,求该反应的θ r m H ?。若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同样量的Hg (l )需吸热 多少? 解:HgO= Hg(l)+1/2O 2(g) θr m H ?=22.7×200.6/50.1=90.89 kJ·mol -1 Qv=Qp-nRT=89.65 kJ·mol -1 2-6 随温度升高,反应(1):2M(s)+O 2(g) =2MO(s)和反应(2):2C(s) +O 2(g) =2CO(g)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升高的为 (1) ,降低的为 (2) ,因此,金属氧化物MO 被硫还原反应2MO(s)+ C(s) =M(s)+ CO(g)在高温条件下 正 向自发。 2-7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热力学能变化与热和功的关系。此关系只适用于: A.理想气体; B.封闭系统; C.孤立系统; D.敞开系统 2-8 纯液体在其正常沸点时气化,该过程中增大的量是: A.蒸气压; B.汽化热; C.熵; D.吉布斯自由能 2-9 在298K 时,反应N 2(g)+3H 2(g) = 2NH 3(g),θr m H ?<0则标准状态下该反应 A.任何温度下均自发进行; B.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C.高温自发; D.低温自发

大学化学上册作业题及答案汇总

《大学化学(上册)》作业题 专业___________班别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基础化学部无机及分析教研室编 2008秋

绪论 4.正确地修约下列数据:(1)37.800至3位;(2)72.75至3位;(3)90.045至4位;(4)12 5.550至4位; 5.以正确的有效位数给出下列算式的结果: (1)50.00×27.80×0.1167; (2)(2.776×0.0050)-6.7×10-3+(0.036×0.0271) (3) (4) 0.001120 5.10 21.14 3.10? ? 238 . 14 839 . 15 5.67 4.3) - 9.85 ( 24.16 - ? ?

第10章实验误差和数据处理 2. 重复分析一银合金试样,测得银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5.67%,95.61%,95.71%和95.60%。试计算:(1)均差;(2)标准差;(3)变异系数。 3. 现对一种煤的含水量做了4次测定,测得水的质量分数为18.3%,18.9%,17.7%和18.6%,试求在置信水平95%时的置信区间。 5. 为检验一种新的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现采用一种钙的质量分数ω(Ca)=21.20%(真实值μ)的标样以新方法进行分析,若x= (Ca)=21.24%,s=0.12%,n=10。试问x与μ的置信水平90%和95%时,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8 现有两个含铀试样的测定结果如下: 试样1 10.32%,10.39%,10.19%,10.21% 试样2 10.45%,10.41%,10.51%,10.36%,10.34%,10.39% 试问在置信水平95%时,两试样有无显著性差异?

西南科技大学基础有机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整理

1 绪论习题参考答案 1. 从教材中可以找到下列术语的答案 2. HCl 、CH 3OH 、CH 2Cl 2和CH 3OCH 3为极性分子;Cl 2和CCl 4为非极性分子。 3. 参照表1-7 ,可以写出下列化合物的Lewis 结构式 4.亲核试剂: Cl -, -CH 3;亲电试剂:AlCl 3,C 2H 4,CH 4,ZnCl 2,BF 3,CH 3CN ,Ag +, H +,Br +, Fe +, +NO 2,+CH 3;既是亲核试剂又是亲电试剂:H 2O ,CH 3OH ,HCHO 。 5.属于酸的化合物:HBr ,NH 4+;属于碱的化合物:CN -;既是酸又是碱的化合物:NH 3,HS -,H 2O ,HCO 3- 6. 按照碳骨架分类,芳香族化合物为:(1)(2)(3)(4);脂环(族)化合物为:(5)(6);开链化合物为:(7)(8)。按照官能团分类,羧酸:(2)(3)(6)(7);醇:(1)(5)(8);酚:(4)。 7.按照碳骨架分类,除了(2)和(5)之外都属于不饱和化合物。属于哪一族?(略) 2 烷烃习题参考答案 1 (1) 1° 1°1° 1°2° 2°3° 3°2-甲基-3-乙基己烷 (2)1°1°1°1°2°2°2°3°3°2°3-甲基-5-乙基庚烷 (3) 1° 1°1° 1° 1° 2°2°2°2°2° 3°4° 3,6-二甲基-3-乙基辛烷 (4) 1° 1° 1° 1°1° 1°2°2°2°2°2°3°3° 3°3° 3,5-二甲基-6-异丙基癸烷 (5) 2,3,5,5,7-五甲基辛烷 (6) 2,4,4-三甲基-5-乙基辛烷 (7) 2,7-二甲基-7-乙基壬烷 (8) 2,11,14-三甲基-7- 乙基十六烷 2 (1) (2) (3) (4) (5)CH CH 3CH 3 H 3 C (6) 3 解:烷烃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是色散力,随着分子质量增加,色散力增大,使沸点升高。各异构体中,一般是直链烷烃的沸点最高,支链愈多沸点愈低。故沸点:正癸烷>正庚烷>正己烷>2-甲基戊烷>2,3-二甲基丁烷 4解:含单电子的碳上连接的烷基越多,自由基越稳定,自由基越稳定则形成产物的机会越多。自由基的稳定性次序为: ·C(CH 3)3 > ·CH(CH 3)2 > ·CH 2CH 3 > ·CH 3 5解:C n H 2n+2 = 72,所以n = 5。该烷烃的构造式为: CH 3CHCH 2CH 33 6(1)正己烷 Cl Cl Cl 2CH 2CH 2CH 2CH 2CH 3 CH 32CH 2CH 2CH 3 CH 3CH 22CH 2CH 3 ( 2 )2-甲基戊烷 (3)2,2-二甲基丁烷 CH 3CH 3CH 3CH 2CCH 2CH 3 CH 2CCHCH 3 CH 3CCH 2CH 2 Cl Cl CH 3 CH 33 7解: 8 解:四种典型构象中分子内能最低的是对位交叉式(a),因为它的两个大基团(CH 3-和Cl-)相距最远,扭转张力最小;分子内能最高的是全重叠式(d)为它的两个大基团相距最近,扭转张力最大;其他两种构象的内能处于上述两种构象之

大学有机化学习题及答案.doc

第一章 绪论 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案: 离子键化合物 共价键化合物 熔沸点 高 低 溶解度 溶于强极性溶剂 溶于弱或非极性溶剂 硬度 高 低 1.2 NaCl 与 KBr 各 1mol 溶于水中所得的溶液与 NaBr 及 KCl 各 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是 否相同?如将 CH 及 CCl 4 各 1mol 混在一起,与 CHCl 及 CHCl 各 1mol 的混合物是否 4 3 3 相同?为什么? 答案: NaCl 与 KBr 各 1mol 与 NaBr 及 KCl 各 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 因为两者溶 液中均为 Na + , K + , Br - , Cl - 离子各 1mol 。 由于 CH 与 CCl 及 CHCl 3 与 CHCl 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 4 4 3 混合物。 碳原子核外及氢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它们是怎样分布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当 四个氢原子与一个碳原子结合成甲烷( CH 4)时,碳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是用来与氢成键 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及甲烷分子的形状。 答案: C +6 2 4 H +1 1 y y y C 1s 2s 2p 2p 2p x x x y z z z 2p x 2p y 2p z H x z 2s CH 4 中 C 中有 4个电子与氢成键 为 SP 3 杂化轨道 ,正四面体结构 H CH 4 SP 3杂 化 C H H H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 Lewis 电子式。 a. C 2H 2 b. CH 3Cl c. NH 3 d. H 2S e. HNO 3 f. HCHO g. H 3 PO 4 h. C 2 H 6 i. C 2 H j. H SO 2 2 4 答案: a. H C C H 或 H C C H b. H c. d. H C Cl H N H H S H H H H H H H e. O f. O g. O O H H H O N H C H HOPOH 或 HOPOH h. H C C H O O O H H H H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热 教学内容 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3. 化学反应的热 效应。 教学要求 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 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 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 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 1.系统(体系)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 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 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2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 ..能量交 ..物质交换,只有 换); 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 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 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 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 时油是连续相。 3

4.状态函数 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 这些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 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 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 方程 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 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 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 6*.途径 完成某过程的路径。若系统的始、末 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 数的 4

章工科大学化学有化习题及答案

《工科大学化学》---有机化学部分(第16章) 习题及参考答案 1.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1) 2,3-二甲基戊烷 (2) 2-甲基-3-异丙基己烷 (3) 2,4-二甲基-4-乙基庚烷 (4) 新戊烷 (5) 甲基乙基异丙基甲烷 (6) 2,3-二甲基-1-丁烯 (7) 2-甲基-2-丁烯 (8) 反-4-甲基-2-戊烯 (9) 反-1,6-二溴-3-己烯 (10) Z-2-戊烯 解答: CH 3CHCHCH 2CH 3 3 CH 3 (1) (2) CH 3CHCHCH 2CH 2CH 3 3 CH(CH 3)2 (3) (4) (5)(6) CH 3CHCH 2CCH 2CH 2CH 3 CH 3CH 2CH 3 CH 3C(CH 3)4 CH 3CHCH 2CH 3 CH(CH 3)2H 2C CCH(CH 3)2 CH 3(7) (8) (9) (10) H 3CC CHCH 3 CH 3 C C H H 3C 3)2 H C H BrH 2CH 2C CH 2CH 2Br H C C H H 3C H CH 2CH 3 2.用IUPAC 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CH 3CH 2CHCH 2CH 2 32 CH 3 (1)(2) (CH 3)2CHCH 2CH 2CH(CH 2CH 3)2 (3)(4) CH 3CHCH 2CHCHCH 3 2CH 32CH 3 CH 2CH 3 CH 3CH 2CCH 2CH 2CH 3 CH 2CH 2CH 2CH 3 (5)(6) CH 3CHCH 22CH 3 C CH 2CHCH 2CH 3 CH 3 H 3C CH 3 CH 3 (7)(8) (9)C C H CH 3 (H 3C)3C H 3C CH 3CH 2CHCH 2C 3 CH 3 CH 3 CH 2CH 2CH 2CH 3

大学化学作业题附答案

大学化学习题 第一章 1.现有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在-0.25℃时结冰。已知在298K时纯水的蒸汽压为3.130kPa,水的K f=1.86 K·kg·mol-1,则该蔗糖溶液在上述温度下的渗透压(kP a)为(C )(A)600 (B)180 (C)332 (D)-332 △T f = K f×b B b B= △T f / K f =0.1344 ∏V=nRT ∏=cRT =0.1344×8.314×298 =333 kPa, (因浓度小可以近似认为b B=c) 2. 现有一瓶硫酸溶液,其质量分数为98%,则其物质的量分数应为(C )(A)0.5 (B)0.98 (C)0.90 (D)0.80 (980/98)/[20/18+ 980/98]=0.9 3. 现有1mol理想气体,若它的密度为d,分子摩尔质量为M,在T(K)温度下体积为V (L),则下述关系正确的是(D )(A)p V=( M/d) RT (B)pV d= RT (C)p V=( d/n) RT (D)p M/d=RT 4. 理想溶液是指-------------------------------------------------------------------------------------( D ) (A) 溶质对溶剂分子间作用力没有明显影响 (B) 溶解过程中几乎没有热效应 (C) 溶解前后溶质和溶剂的体积没有变化 (D) 以上三个性质 5. 有一种称“墨海”的带盖砚台,其结构如图所示,当在砚台中加入墨汁,在外圈加入清水,并盖严,经足够长的时间,砚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写出 现象并解释原因。 答案:经足够长的时间,砚中墨汁变谈,因外圈的清水蒸气压 大,而砚台中加入墨汁蒸气压小,外圈的清水水分子蒸发而在 墨汁中凝聚。 6. 当26.9 g 未知难挥发非电解质溶于500 g 硝基苯中,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了2.30 K 。已知硝基苯的K f= 7.00 K·kg·mol-1, 则该未知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164 ___ 。 △T f = K f×b B= K f×m/MM A M== K f×m/△T f M A =7.00×26.9/2.30×0.500=164 7.60℃时, 180 g水中溶有180 g葡萄糖, 已知60℃时水的蒸气压为19.9 kPa, C6H12O6的相 对分子质量为180, 则此水溶液的蒸气压应为---- ------------------------------------- --------------( D ) (A) 1.81 kPa (B) 9.95 kPa (C) 15.9 kPa (D) 18.1 kPa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热 教学内容 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2. 热力学第一定律;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要求 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 1.系统(体系)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 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 ..能量交换); ..物质交换,只有 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 . 学习帮

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 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 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时油是连续相。 4.状态函数 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这些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 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 6*.途径 完成某过程的路径。若系统的始、末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数的 . 学习帮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1)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1)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1 什么是状态函数?它有什么重要特点? 2-2 什么叫热力学能、焓、熵和自由能?符号H 、S 、G 、?H 、?S 、?G 、θ f m H ?、θc m H ?、θf m G ?、θr m H ?、θm S 、 θr m S ?、θr m G ?各代表什么意义? 2-3 什么是自由能判据?其应用条件是什么? 2-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指定单质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皆为零。 (2)298.15K 时,反应 O 2(g) +S(g) = SO 2(g) 的 θr m G ?、θ r m H ?、θr m S ?分别等于SO 2(g)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 (3)θr m G ?<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2-5 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HgO 在开口容器中加热分解,若吸热22.7kJ 可形成Hg (l )50.10g ,求该反应的θ r m H ?。若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 同样量的Hg (l )需吸热多少? 解:HgO= Hg(l)+1/2O 2(g) θ r m H ?=22.7×200.6/50.1=90.89 kJ·mol -1 Qv=Qp-nRT=89.65 kJ·mol -1 2-6 随温度升高,反应(1):2M(s)+O 2(g) =2MO(s)和反应(2):2C(s) +O 2(g) =2CO(g)的摩尔吉布

斯自由能升高的为 (1) ,降低的为 (2) ,因此,金属氧化物MO 被硫还原反应2MO(s)+ C(s) =M(s)+ CO(g)在高温条件下 正 向自发。 2-7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热力学能变化与热和功的关系。此关系只适用于: A.理想气体; B.封闭系统; C.孤立系统; D.敞开系统 2-8 纯液体在其正常沸点时气化,该过程中增大的量是: A.蒸气压; B.汽化热; C.熵; D.吉布斯自由能 2-9 在298K 时,反应N 2(g)+3H 2(g) = 2NH 3(g), θr m H ?<0则标准状态下该反应 A.任何温度下均自发进行; B.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C.高温自发; D.低温自发 2-10 298K ,标准状态下,1.00g 金属镁在定压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MgO(s),放热24.7kJ 。则θ f m H ?(MgO ,298K )等于 600.21 kJ·mol -1 。已知M(Mg)=24.3g ﹒mol -1。 2-11 已知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 (1) Cu 2O(s) +1/2O 2(g)2CuO(s) θ m r H ?= -146.02kJ·mol -1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化学反应热 教学内容 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要求 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 1.系统(体系)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 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只有能量交换); 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 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 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时油是连续相。 4.状态函数 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这些

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 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 6*.途径 完成某过程的路径。若系统的始、末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数的 变量是相同的。 7*.容量性质 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具有加合性,例如m(质量)V、U、G等。 8*.强度性质 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的物质的量无关,不具有加合性,例如T、 (密度)、p(压强)等。 9.功(W) 温差以外的强度性质引起的能量交换形式[W=W体+W有]。 环境对系统做功,其符号为(+);反之为(–)。功不是状态函数,是过程量。因为功总是与系统变化的途径有关。例如盐酸与锌单质在烧杯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会有热效应,但是系统并不做功(W有= 0)。但是,若将其组成原电池,系统就可以对环境做电功(W有<0)。又例如一个带活塞的汽缸膨胀,分别经过①向真空中膨胀;②向大气中等外压膨胀。设活塞的两个过程的始、末状态相同,则W体1=0;而W体2 = p环境(V2–V1)≠0。 10.热(Q) 系统与环境之间因温差引起的能量交换形式。系统吸收热量,热的符号为(+),系统放热为(–)。热是与变化途径有关的物理量,任何一个系统只能说它在某过程中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不能说它本身含有多少热量,所以热不是状态函数。

大学化学作业大全与答案(专升本,共90题)

大学化学作业大全(共90题) 1.(单选题)对于某特定的酸碱体系而言,分布系数δ值()。(本题5.0分) A、只取决于该体系的[H+]或pH值 B、只取决于该体系的总浓度с C、既要考虑体系的[H+],又要考虑该体系的c D、只取决于该体系的离解常数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5 2.(单选题)为使反应A2++B4+=A3++B3+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之差至少大于()。(本题5.0分) A、0.1V B、0.12V C、0.35V D、0.18V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 3.(单选题)CaF2在pH=3.0时,比在pH=4.0时的溶解度大。其原因是()。(本题5.0分) A、盐效应 B、配位效应

C、酸效应 D、同离子效应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 4.(单选题)高压氢气瓶的瓶外表颜色为()。(本题 5.0分) A、天蓝 B、黑色 C、白色 D、深绿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5.(单选题)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就统计规律来讲,以下不正确的是()。(本题5.0分) A、多次平行测量数据符合正态分布 B、数值随机可变 C、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小,小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D、数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均等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6.(单选题)测定水中钙硬度时,消除Mg2+的干扰可用()。(本题5.0分) A、控制酸度法 B、配位掩蔽法 C、氧化还原掩蔽法 D、沉淀掩蔽法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7.(单选题)标定NaOH溶液的常用的基准物质除了邻苯二甲酸氢钾,还有()。(本题5.0分) A、基准Na2CO3 B、草酸 C、硼砂 D、盐酸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8.(单选题)不利于减少碘量法中误差的操作是()。(本题5.0分) A、温度勿高 B、充分振摇 C、避免光照 D、控制酸度 学生答案:C

大学化学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如何正确使用食品防腐剂? 问:使用食品防腐剂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使用食品防腐剂才能达到最佳效? 答:食品防腐方法很多,其中,由于添加食品防腐剂的方法投资少、见效快,不需要特殊仪器和设备,不改变食品的形态品质而被广泛采用。 添加食品防腐剂,首先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规定的使用剂量和范围来使用,以对人体无毒无害为前提。为使食品防腐剂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必须注意影响防腐效果的各种因素:(1)pH值与水的活度在水中,酸型防腐剂处于电离平衡状态,除H+离子外,主要靠未电离的酸发挥防腐作用,这类防腐剂在pH值低时使用效果好。 水的活度高则有利于细菌和霉菌的生长。细菌生存的水的活度在..9以上,霉菌在0.7以上。降低水的活度有利于防腐效果的发挥。在水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其他可溶性物质,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可降低水的活度,起到增效作用。 (2)溶解与分散对水果、薯类、冷藏食品,腐败一般从表面开始,只需将防腐剂均匀地分散于食品表面;而对于饮料就需将防腐剂配成溶液后均匀地分散在饮料中。 (3)防腐剂的配合使用没有 一种防腐剂能够抑制一切腐败性微生物,所以应将不同作用范围的防腐剂配合使用。防腐剂配合使用,可以有增效或协同效应;增加或相加效应;对抗或拮抗效应。一般采用同类型防腐剂配合使用,如,酸性防腐剂与其盐,同种酸的几种酯配合使用等。 (4)防腐剂的使用时间同种防腐剂因加入场合和时间不同,效果可能不同。首先要保证食品本身处于良好的卫生条件下,并将防腐剂的加入时间放在细菌的诱导期。如果细菌的增殖进入了对数期,防腐剂就丧失了原有作用。 防腐剂应尽早加入,加入得早,效果好,用量也少。食品染菌情况越严重,则防腐剂效果越差,如果食品已经变质,任何防腐剂也不可逆转。 (5)食品的原料和成分的影响防腐剂的作用受食品的原料和成分的影响,如食品中的香味剂、调味剂、乳化剂等具有抗菌作用,食盐、糖类、乙醇可以降低水的活度,有助于防腐,食盐还可干扰微生物中酶的活性,但会改变防腐剂的分配系数,使其分布不均。 食品中的某些成分与防腐剂起化学反应,会使防腐剂部分或全部失效或产生副作用。防腐剂还易被食品中的微生物分解。 西气东输的战略意义 西气东输工程是盘活集团公司存量资产的有利时机 天然气资源具备,有良好的开发效益 西气东输工程对于加快新疆地区经济发展,保持新疆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利用天然气可以大幅度减少建设投资 作为清洁能源,利用天然气可节约大量污染治理费 如何发扬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活生生的体现.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革命的深刻变化和迅猛发展,新一代的航天科技工作者,继承并发扬老一代科

《大学化学》习题答案

大学化学》习题 一、单选题 1、 在定温定压条件下,某反应的 △ G>0 , 这表明该反应 (B ) A. 正向自发进行 B .逆向自发进行 C ?视具体情况而定 D.不能确定 2、往1 dm 3, O.IOmol dm 3HAc 溶液中加入一些 NaAc 晶体,并使之溶解,会发生的情况是 (C ) 3、 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 ( C ) A .H 2O B .BF 3 C .HgCl 2 D .NH 3 4、 已知 A+B=M+N ; △ H ¥=35 KJ?mol -1 2M+2N=2D ; △ H $=-80 KJ?mol -1 则A+B=D 的厶H $是 (B ) A .-10 KJ?mol -1 B .-5 KJ?mol -1 C .-45 KJ?mol 5、 在标准条件下,下列反应均向正方向进行: Cr 2O 72- +6Fe 2+ +14H + = 2Cr 3+ +6Fe 3+ +7H 2O 2Fe 3+ +Sn 2+ = 2Fe 2+ +Sn 4+ 他 们中间最强的氧化剂和最强的还原剂是 ( D ) A. Sn 2^ Fe 3+ B. 62O 72-和 Fe 3+ C. Cr 3+和 Sn 4+ D. 62O 72-和 Sn 2+ 6、 对可逆反应,加入催化剂的目的是 ( C ) A .改变反应进行的方向 B ?加快正反应速度而减慢逆反应速度 C ?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A. HAc 的 Ka 值增大 C.溶液的PH 值增大 B. HAc 的 Ka 值减小 D. 溶液的 PH 值减小 D .-25 KJ?mol

C.溶液是有渗透压 D.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13、 在稀醋酸溶液中 ,加入等物质量的固态 NaAc ,在混合溶液中不变的量是 ( C ) A. pH B.电离度 C.电离常数 D.OH -离子的浓度 14、 稀溶液依数性中心的核心性质是 ( D ) A. 溶液的沸点升高 B.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D .使平衡向右移动 7、盖斯定律适用条件是 A.定温或定压 C. 定温或定容 8、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金属是 A . Cr B . Au (B ) B. 定压或定容 D. 不确定 ( A ) C .金刚石 D . SiO 2 9、导电性能最好的金属是 A. Ag B. Cu C. Al D. Au 10、下列溶液凝固点高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C ) a) 1.00mol dm -3NaCI; b) I.OOmol dm -3H 2SO 4; c) 0.10mol dm -3C 6H 12O 6; d) 0.10mol dm -3CH 3COOH 溶液 A . a>b>c>d B . b>a>c>d 11 、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小的是: A. H 2O B . BF 3 C . 12、下列各物质中,含有氢键的是 C . c>d>a>b D . a>b>d>c (A ) HgCl 2 D . NH 3 ( A ) A.HF B.NaCl C.CH 4 https://www.doczj.com/doc/9a12701613.html,l 4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电化学与金属腐蚀 1.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错的填“-”号) (1)取两根铜棒,将一根插入盛有0.1mol·dm-3CuSO4溶液的烧杯中,另一根插入盛有1mol·dm-3CuSO4溶液的烧杯中,并用盐桥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连结起来,可以组成一个浓差原电池。( ) (2)金属铁可以置换Cu2+,因此三氯化铁不能与金属铜反应。( ) (3)电动势E(或电极电势φ)的数值与反应式(或半反应式)的写法无关,而标准平衡常数Kθ的数据,随反应式的写法(即化学计量数不同)而变。( ) (4)钢铁在大气的中性或弱酸性水膜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只有在酸性较强的水膜中才主要发生析氢腐蚀。( ) (5)有下列原电池 (-)Cd|CdSO4(1.0mol·dm-3)||CuSO4(1.0mol·dm-3)|Cu(+) 若往CdSO4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 溶液,或往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CuSO4·5H2O晶体,都会使原电池的电动势变小。( ) 解:(1)+;(2)–;(3)+;(4)+;(5)–。 2.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 (1)在标准条件下,下列反应均向正方向进行: Cr2O72 - +6Fe2++14H+=2Cr3++6Fe3++7H2O 2Fe3++Sn2+=2Fe2++Sn4+ 它们中间最强的氧化剂和最强的还原剂是______。 (a)Sn2+和Fe3+(b)Cr2O72 -和Sn2+

(c)Cr3+和Sn4+(d)Cr2O72 -和Fe3+ (2)有一个原电池由两个氢电极组成,其中有一个是标准氢电极,为了得到最大的电动势,另一个电极浸入的酸性溶液[设p(H2)=100kPa]应为 (a)0.1mol·dm-3HCl (b)0.1mol·dm-3HAc+0.1mol·L-1NaAc (c)0.1mol·dm-3Hac (d)0.1mol·dm-3H3PO4 (3)在下列电池反应中 Ni(s)+Cu2+(aq)→Ni2+(1.0mol·dm-3)+Cu(s) 当该原电池的电动势为零时,Cu2+浓度为 (a)5.05×10-27mol·dm-3(b)5.71×10-21mol·dm-3 (c)7.10×10-14mol·dm-3(d)7.56×10-11mol·dm-3 (4)电镀工艺是将欲镀零件作为电解池的();阳极氧化是将需处理的部件作为电解池的()。 (a)阴极(b)阳极(c)任意一个极 解:(1)b;(2)b;(3)b;(4)a,b。 3.填空题 (1)有一种含Cl-、Br-和I-的溶液,要使I-被氧化而Cl-、Br-不被氧化,则在常用的氧化剂 (a)KMnO4酸性溶液,(b)K2Cr2O7酸性溶液,(c)氯水和(d)Fe2(SO4)3溶液中应选()为最适宜。 (2)有下列原电池 (-)pt|Fe2+(1mol· d m-3) Fe3+(0.01mol· dm-3)||Fe2+(1mol · dm-3)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