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题材总结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

分题材总结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

分题材总结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
分题材总结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

分题材总结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

意象是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中借助的某一形象,附着了诗人的思想情感,所以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必然会有助于理解全诗的内涵。

一、边塞怀古诗

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 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3. 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4.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5. 折戟:指战争的惨烈。

6. 柳营:指军营。

7. 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8. 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9. 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二、送别诗

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等

1. 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之情。

2. 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3. 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 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5. 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 罗幕: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 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8. 危楼: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

9. 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10. 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12. 芳草: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离恨。

13. 班马:班马意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14. 灯(烛、蜡、炬):多传达离情别绪、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

15. 折梅:表示离别、赠送寄思

16. 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17. 蟋蟀怀念征人。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18.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分类: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

三、山水田园诗

1. 绿树:常表现一种幽静的环境。

2. 黄鹂:常以黄鹂鸣叫强化环境的幽静。

3. 空山:常表现空旷、幽静的环境。

4. 明月:常以明月渲染一种清幽的环境。

5. 柳绿:渲染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

6. 桂花:表现一种宁静、清远的情境。

7. 春山:渲染静寂的环境。

8. 竹:常寄托主人公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

9. 云:常表现主人公的恬淡隐逸之情。

10. 海棠:表现对美好景物的珍惜。

11. 白鸥:一种水鸟,多借来表现自由恬静的生活。

12. 白鹭:一种飞在水田或沙滩上的鸟,常表现一种安谧清幽的环境。

13. 稻香:表现农村环境及农村生活的恬静与清幽。

14. 细雨:写环境的宁静、恬淡。

15. 蛙:写农村风光与环境,衬托人的悠闲心情。

四、羁旅行役诗

1. 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2. 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3. 琴瑟: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4.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5. 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6. 日暮、落日、夕阳:常用来表现游子思乡

7.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

9.茅店:指荒郊野外,多表达漂泊之思与思乡之情

10. 月亮:对月思亲,常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11.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12. 丁香: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13. 芭蕉:常表达孤独忧愁的离情别绪。

14.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15. 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16. 鹧鸪:旅途艰险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思乡、凄清

17. 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18. 水:古代诗歌中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

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19. 鸿雁鸿燕雁书雁足鱼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怀之感。

20. 红豆:又名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21. 日暮:常用来表现游子思乡。

22. 落日:表现迟暮的老年。

23. 高楼: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

24. 茅店:指荒郊野外,多表达漂泊之意与思乡之情。

25. 青鸟:青鸟是传书的信使。

26. 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借指思乡之情。

27. 沙鸥: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28. 白云: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情感。

29. 双鲤、尺素:借代远方来信。

30. 燕子:惜春、思念亲人、昔盛今衰、亡国破家之感、羁旅情仇、飘泊之苦

31.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多为喜讯)孤独寂寞、飘零。

五、写景咏物诗

1.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2. 野渡:常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

3. 渔舟:表现一种恬静幽美的景象。

4. 鸳鸯:表现自然界一派生机、和谐宁静的景象。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的情思。

5. 桃花:表现充满着蓬勃生机的春天景象。象征美人。

6. 青山:表现赏心悦目的绚丽景色。

7. 蝴蝶:表现一种宁静安谧的生活环境。

8. 早莺:表现一种融和骀荡的春意。

9. 夕阳:表现对年华易老的慨叹。

10. 彩袖:表现对心上人的一种爱恋、珍惜之情。

11. 锦瑟:表现一种美好的往事或青春年华。

12. 蝉:常用来表现品行的高洁。悲秋

13. 梅花: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14. 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用以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15. 竹子: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表现君子的品德修养。

16. 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17. 杨花:飘零之意。

18. 松:喻傲霜斗雪的坚贞品德。

19. 莲花: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20. 牡丹:富贵美好

21.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草木繁盛反衬荒凉(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22. 兰:高洁,友谊

23. 荷花:表示夏季,清雅高洁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归类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归类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 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古代诗词意象总结

古代诗词意象总结1.月——思乡,怀人、思亲、思人、乡愁、无奈、圆满、缺憾,边愁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 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 乡的代名词。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高尚、纯洁、高洁、坚贞、坚强、顽强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隐者高士的象征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 4.松——孤直、顽强、高洁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5.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6.梧桐——凄凉悲伤 7.杜鹃鸟——悲苦、哀怨、凄凉、悲苦、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8.秋蝉——高洁,悲凉凄切,人生短暂,怜惜生命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10. 柳——离情依依 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12.芳草——离恨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 13.芭蕉——孤独与忧愁离情别绪、凄凉14.羌笛——凄切之声 15.乌鸦——衰败、荒凉、小人、俗客庸夫,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16.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1)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2)草木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破败,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17.红豆——爱情、相思 18.豆蔻——少女美貌、清纯、风华绰约 19.竹——正直、坚贞、顽强、不屈不挠、不畏逆境、高洁、谦虚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20.黍离——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21.丁香——愁思或情结 22.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2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24.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借指以诗传情。 25.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26.花落——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27.桃花——象征美人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之事联系在一起。 28.鹧鸪——乡思、羁旅行役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2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孤独、书信、消息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30.蟋蟀——思乡、惆怅。 31.精卫——复仇、奋斗、不畏艰难 32.青鸟——信使 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 33.燕子——(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2)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

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

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马国轩 杨柳表现离情别恨或柔情 杨花象征离散 梧桐表现寂寞惆怅、凄苦凄凉悲伤 木叶表现惆怅落寞的心境 梅花象征高洁或不屈不挠纯净洁白 兰花象征高洁、美好 菊花象征隐逸、高洁、脱俗、高雅 竹象征正直、不从俗、向上、有气节 桃花形容美女的容颜牡丹表现富贵、美好 松柏高洁、坚强、坚贞或富有生命力 绿叶表现希望、活力 黄叶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 禾黍表黍离之悲(对昔盛今衰的感叹) 草①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②表现荒凉、偏僻 ③象征地位、身份的卑微花落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之情,感伤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花开象征希望、人生的美好 鸳鸯常喻夫妻,表现夫妻情深 鸿雁表现书信、两情交往或思乡之情 鹧鸪烘托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 杜鹃哀怨、悲伤、凄凉 燕温情、惜春、爱的思念、沧桑、漂泊、信 猴猿表现凄厉、哀伤、孤寂,愁苦 鹰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 鱼表现自由、闲适 乌鸦不祥之物或比喻小人、凡夫俗客 沙鸥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 青鸟指代情人的使者 太阳表现希望、活力或时光流逝 细雨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情、爱情 细雨潜移默化的教化 夕阳比喻年老或表现失落、悲叹沧桑 月亮 ①象征人生的圆满、缺憾; ②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 ③寄托思乡、思亲之情; ④表现旷达、潇洒,美丽,冷清 霜象征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 雪象征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恶劣 露比喻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暴雨象征热情或残酷,荡污秽的力量 春风表现希望、旷达、欢娱、得意 1

西风表落寞、惆怅、思归、烘托衰败 浮云表现游子漂泊、飘零晴天表现光明、欢娱 浓云表现愁肠压抑 阴天表现压抑、愁苦、寂寞 玉象征高洁、脱俗 尺素指代书信 吴钩佩带的刀剑,看吴钩,建功立业的抱负 珍珠表现美丽、纯洁无瑕 船漂泊、无拘无束,自由旷达 红色象征青春、热情,表现喜事 白色象征纯洁无瑕,表现丧事 绿色象征希望、活力、和平 黑色表现黑暗、绝望或神秘 蓝色表现高雅或忧郁 黄色象征温暖、平和紫色表现高贵、神秘 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南园泛指花草园林 落日惆怅冬雪冷峻 秋雨忧愁流水叹惋、时间流逝 落叶失意、伤感丁香指愁思或爱恋情结 大漠苍凉旷野凄清 红豆相思 竹林闲趣、隐逸孤灯孤苦、羁旅凄凉,思乡怀人秋虫凄凉故园乡愁 烛相思、别愁 枯藤萧瑟、荒凉 古琴知音 古道荒凉 飞鸟空远 长亭送别 楼兰西域古国名,表现卫国立功 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莲“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 阑(栏)干象征着思念、寂寞、离愁 孤雁思亲,思乡,孤独 寒蝉悲凉、离愁别绪 梅子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特殊内涵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特殊内涵 默认分类2010-04-02 16:19:33 阅读1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教学目标: 1、回顾学过的诗歌,总结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特殊内涵。 2、分析具体诗歌中的典型意象,进而理解诗歌内容。 二、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三、教学过程: (一)明确概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就叫意象。它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二)常见意象及其内涵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 3.以折柳表惜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唐李白《忆秦娥》) 4.以“蝉”喻品行高洁。 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宋姜夔《扬州慢》)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唐杜甫《蜀相》)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唐刘禹锡《乌衣巷》) 6.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 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7.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岁寒三友之一。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宋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 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8.松——坚贞高洁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 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9.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又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10.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相类似还有芭蕉。 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11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 与深切同情。 12鹧鸪鸟——离愁别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 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李清照词云“雁字 回时,月满西楼”等。 14、水:因为水的绵软,剪不断的特点与人的惆怅情绪有相似性,诗人往往以水喻愁。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转)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转) 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春日即事①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㈠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 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B借景(物)抒情C情景交融 ㈡描写手法 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 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 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 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㈢修辞手法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完整版)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 一、地点类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古来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长期的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长亭是陆上送别之所。 西楼,“西楼”也是送别之所。 二、植物类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喻离恨。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也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时期的梅花诗,大多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芦花有飘零之意,“丁香结”常用来写心中愁结,而莲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征等。 .黍离,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杨柳,杨柳依依,离情与杨柳相关合,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柳”这一意象,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成了历史文化的积淀。以折柳表惜别。“柳”,“留”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菊花,、以菊花喻坚贞高洁的品质。 莲,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红豆,以红豆表男女爱情。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竹:气节、积极向上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杨花:流散(漂泊)菊:隐逸、高洁、脱俗 兰:高洁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浮萍:漂泊不定 三、动物类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也喻指小人、俗客庸夫 蟋蟀,作为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描写蟋蟀的活动规律十分细致。那时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后的惆怅。“蛩”古书上也指蟋蟀。 蝉,以蝉喻品行高洁。 猿,以猿啼表悲哀、忧伤的感情。 大雁,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以鸿雁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青鸟,传书的信使。 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不如归去)”,后来多用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也表达思乡之情。 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归纳最全古代诗歌意象完整

诗歌的形象鉴赏 诗歌的形象 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包含意象、意境两个方面 意象:是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 意境: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的境界和情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芳草:1.在古典诗歌中多比喻凄婉离恨或不息。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即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生生不息或离别的愁绪。 2.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葛胜冲: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现凄凉之音。 梅花:傲霜斗雪,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1、《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边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2、《卜算子》(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松柏:孤直、顽强菊花: 高洁、隐逸、脱俗 桃花: 美女的容颜牡丹: 高贵、富贵 扬花: 飘零、离散 柳树: 分别以折柳表惜别

高中常见诗歌意象

常见诗歌意象 (一)写景咏物诗常用意象 哀鸿比喻哀伤痛苦、流离失所的人。龚自珍《已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野渡常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渔舟表现一种恬静幽美的景象。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鸳鸯表现自然界一派生机、和谐宁静的景象。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桃花表现充满着蓬勃生机的春天景象。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蝴蝶表现一种融和骀荡的春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草木常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烂柯喻离家时间之长。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双鲤借代远方来信。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西风表现思念与离乡之愁。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夕阳表现对年华易老的慨叹。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彩袖表现对心上人的一种爱恋、珍惜之情。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红颜。 锦瑟表现一种美好的往事或青春年华。贺铸《青玉案》: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锁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蝉常用来表现品行的高洁。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梅花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用以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竹子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喜爱。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表现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杨花飘零之意。郑谷《淮上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煞渡江人。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待周的故事。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饿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红叶代称传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松喻傲霜斗雪的坚贞品质。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解读

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解读(动物类) 一、课前导入(家庭作业讲解) 二、知识点讲解 诗歌是借助于形象来抒情的一门艺术。在绝大多数诗歌中,诗人不一定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而是借助某些形象去含蓄地表达,有的事物经过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锤炼,凝聚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寄托了诗人特定的思想感情。 所谓意象,就是这些蕴涵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诗人写诗,借助“象”来表达心中的“意”;反言之,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如果我们能较好地把握一些意象的内涵,把握和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会得心应手许多。 授之以渔——方法技巧展示 意象解读 古人仰而观天,俯而察地,体悟天地万物的生生不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鸟兽虫鱼。 一、大雁 大雁,又叫鸿雁。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这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白居易在《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中写到:“吊影分飞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战乱中亲人如分飞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像断根的蓬草,随风飘荡。范仲淹《渔家傲》中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暗寓出边地的荒凉,来衬托边防将士不得归去的无奈之情。《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唱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一面是“北雁南飞”,一面是“长亭送别”,张生羁旅之苦通过莺莺之口表达了出来。 “鸿雁”也经常用来指代书信。飞鸿传书的传说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也就成了诗歌中的常见现象。如“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等。 二、燕子 《诗经》中把燕子叫做“玄鸟”。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很多诗句都把它当做春天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鹧鸪天晏几道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一、草木类: 1、草木的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开满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点出了时代更替、物是人非的盛衰兴亡之感。 2、草( 离别、荒凉、思乡怀人) 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黄叶、枫叶、落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时光飞逝,漂泊。) 如《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黄叶就是勾起游子思乡的东西,异旅他乡,仰望苍穹的碧蓝,只见黄叶飘飞,不由使游子联想自身漂泊异乡的怅惘,勾起寂寞乡愁。 4、松柏(正直,高洁、傲岸,常青、顽强的生命力)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傲正直耐寒的品格。如:《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5、竹(气节、正直、虚心、高洁、积极向上、顽强的生命力)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 《竹岩》(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本诗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6、梅花(气节、高洁、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如《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7、柳(送别,留恋,思乡伤感)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如《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花卉类: 8、落花(时光飞逝,青春不在、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9、菊(高洁,隐士,顽强的生命力)菊花,作为傲霜之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类整1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类整理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或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菊:隐逸、高洁、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3、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鸽::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 沙鸥:飘零、伤感 鸟:象征自由(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语文古代诗词鉴赏意象含义的总结

语文古代诗词鉴赏意象含义的总结 导读:本文语文古代诗词鉴赏意象含义的总结,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意象含义杜鹃 ⊙悲苦、哀怨、凄凉、乡愁乡思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例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例2: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例3: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例4: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例5: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例6: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例7: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例8:宋人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鹧鸪 ⊙乡思、羁旅行役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例1: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例2: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

下面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100个意象 擎时 典出《吕氏春秋具备》,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青鸟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如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 涂鸦 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城府 典出《宋史傅尧俞传》,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借光 典出《战国策秦策》,向别人询问或请人给自己方便时的套话。 物色 典出《后汉书严光传》,本指形貌,后指按照一定标准去访求人才。 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李清照:“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方寸 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提刀 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 下榻 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润色 典出《论语宪问》,比喻对文稿细加修饰。

春秋 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梨园 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抱柱 相传古代一书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书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班马 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楼兰 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黄山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辞第 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人杰 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钓鳖 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三尺 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 口碑 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

古典诗歌常见意象

古典诗歌常见意象60例 花草类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云类 海浪:人生的起伏 东风:春天、美好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动物类: 子规:悲惨、凄惨 鱼:自由、惬意 鸿鹄:理想、追求 猿猴:哀伤、凄厉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伤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器物类: 玉:高洁、脱俗 簪缨(冠):官位、名望 颜色类: 白:纯洁、无暇、丧事 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绿:希望、活力、和平 蓝:高雅、忧郁 黄:温暖、平和 紫:高贵、利国利民 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其它类: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破晓:初现希望 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 深夜:愁思怀旧 投笔:弃文从武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长城:守边的将士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楼兰:边境之敌 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折腰:屈身事人 杜康:酒 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尺素:书信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五柳:隐者 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歌意象全归纳

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歌意象全归纳

————————————————————————————————作者:————————————————————————————————日期:

古代诗歌意象 一、草木类 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 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2、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 (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2)凌寒不屈的顽强(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 (4)隐者高士的象征 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 (5)清冷淡雅的美人 梅花自古便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柳宗元《龙城录》中记载梅花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寒冬时节在罗浮山中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此女便是梅花所化。于是,后世常以梅花比美人,不仅因为它本身具有美人姿态,还因为它有清冷淡雅的美。 (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 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也有抒发对友人情人的相思之情。当然,梅花还是人与人之间传达祝福的媒介。梅子的成熟又比喻少女的怀春。 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和和美美”、“十全十美”亦取其谐音。“竹梅双喜”常用作新人的祝福语。 3、菊花⊙高尚、纯洁、高洁、坚贞、坚强、顽强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积累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积累 草木类 【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兰,古代通指香草,包括许多花与叶皆有香味的植物,如泽兰、藿香等,是用来作为熏蒸、沐浴、辟邪之用,而不是观赏。大约到唐代后期,人们发现生于山野溪谷之间,悬崖峭壁之上,有香味的另一类兰草,其花优美,才开始栽种开发。兰花其值得观赏的一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兰”、“兰草”、“兰蕙”这些称谓,才逐渐用来专指我们今天所说的“兰”,也就是国兰。兰花是中国的传统花卉,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和外在的审美特征。 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兰花诗如: 唐代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明代徐渭的《兰》:“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这首诗写出了春兰的美,兰以幽香取胜,比春光中的“千红”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竹子受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喜欢并进入古典文学,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跟隐逸文化大有关系。 1.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丹桂的《秦楼月·咏竹》将这种比德关系很形象地描绘出来:“性贞洁,柔枝嫩叶堪图写。堪图写,四时常伴,草堂风月。孤高劲节天然别,虚心永永无凋谢。无凋谢,绿阴摇曳,瑞音清绝。” ①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②苏轼的诗《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说得满通俗但也更入木三分,这可是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