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学案是高效课堂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导学案是高效课堂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导学案是高效课堂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导学案是高效课堂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我与教学比武

导学案是高效课堂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依安县第二中学孙亚杰

今年暑期,自己通过网络学习,是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新的认识,尤其对高校课堂

-----导学案教学模式有了较新的理解,使我对导学案的概念,具体编写原则和要求、内容、以及课堂上的具体操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深深的体会到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为今后更好的使用导学案坚定了信心。

一、导学案是师生共用的一种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经验、具体的文本、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地教育教学资源而制定的一种师生共用的指导

学生课堂高效学习的方案。如果用一个比喻来概括,导学案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所解决的问题是“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而传统的教案和讲学稿是从教师的教出发,重点解决的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强调的是传授知识结果而非学生的学的过程。从导学案的内涵看,具有鲜明的主体性、探索性和引导性。从导学案的实施看,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知识结构的梳理是导学案的重点;阅读、思考、质疑、释疑是导学案的特色;巩固、练习、反思是

导学案的着力点。因而,由此看出导学案是推行新课改,实施高校课堂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

二、导学案有着它独特的编写原则和要求

1.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⑴课时化原则:分课时处理学习内容,防止几个小专题的内容只写一个导学案。

⑵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化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要达到此目标,使学生学的懂,学的有兴趣,关键要将问题设计的要有探索性,符合文本、以及学生的实际,要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要注意问题的数量及质量,不能过多,切记面面俱到,冲淡主题。

同时还要注意问题设计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

⑶主题参与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案在设计时要突出学生的主题参与学习,要通过导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和意识,提高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学会求知。因此,在设计导学案时要考虑学生如何参与学习,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⑷生活化原则:尽可能引导学生将文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⑸探究性原则:导学案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快乐,感知探究方法。因此,设计的问题不宜复杂,要逐步深化,体现阶梯性。

⑹创新性原则:导学案编写时要充分预设学生的学情,要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彰显个体风格,具有创新性,切忌千篇一律,照抄照搬。

2.导学案的编写要求

一是要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目标。从教案到导学案的转变,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教给学生。二是要目标具体明确。具体包括用什么方式学习,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要达到此要求,在目标描述上尽量使用行为动词,如:说出,能、写出、概括出、罗列等行为动词。三是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与开发”。导学案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开发”“二度创作”。把教材中深奥的,不宜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学生能读懂、已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知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四是要逐级生成讲实效。一节好的课不是学生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复制和体会上,更要看课堂上学生的

思维碰撞,对问题的质疑、文本的批判,态度的生成。五是要引导学生“走进教材”“跳出教材”。

三、导学案有着科学使用方法

1.教师要努力放手

导学案的基本思路:认定目标----自主学习(独学)----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训练。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阅读教材,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放手让学生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提出的问题要放手让学生思考解决,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构建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总之,学生通过自主探讨能完成的,教师绝不要包办代替。

2.教师要努力发挥主导作用

⑴要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因为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无论是学习小组的建设、培训、和使用,还有课堂各项教学活动,都要充分体现显性或者隐性的组织作用。

⑵要当好课堂的调控者。一要调控好目标。不管课堂多活,多激烈或课堂上呈现一滩死水,教师要巧妙地调控课堂的走向,不能太多的偏离目标,要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二要调控好主线。要按导学案设计的落实主线,循序渐进的发展,允许徘徊但不能大跃进,以确保课堂进度如约完成。三要调控好状态。不失控,不熄火,避免明星展示,照顾不到学困生,出现肤浅展示、恶意展示等不良现象。

⑶要做一个适时权威的点拨者。在学生“愤”和“悱”的时候及时出现,迅速化解,帮助学生化难为易,解开疙瘩。

⑷要做一个充满激情的激励者。真诚的为学生喝彩,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保持强大的常态预习和展示的内驱力。

3.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教师适时适当的评价不仅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而且是个人进步的催化剂,合理科学的评价能使课堂“活”起来,学生“火”起来。但要进一步发挥评价功能,除了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外,在评价时还要值得借鉴三点。第一班级评价的捆绑性。个人与小组的捆绑、课堂与常规的捆绑。平时与检测的捆绑,个人表现与班级的管理考核的捆绑。第二,班级评价的及时性。每节课教师对每个学生、每个学习小组进行评价,要及时通知班级,班级要及时评价。第三,班级评价的激励性。教师要睁大眼睛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眯缝眼睛去看短处。对学生的评价要重在激励,要宽容他们的错误,要真诚的态度去激励,赏识他们所取得的每一个细小的成功。

4。教师预设问题要适当留白,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优势。

在编制导学案时,要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但不能是知识问题全盘化,要给问题留白。所谓问题留白,就是将更多的问题留给学生,由学生提出,因为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在设计导学案时不认真研究文本、学情等,简单地把文本内容编成一个知识点问题化,

就会造成学生上课简单机械地找答案,使学案导学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同时,还要防止学案成为习题集,成为“题海”。导致一个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另一个课堂时间不够,是导学案失去应有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