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有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模式分析

现有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模式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a1948940.html,

现有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模式分析

作者:陈海波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23期

[摘要]我国的城镇医疗制度改革首先是从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这方面进行的。通过对我国已有的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模式进行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分析城镇居民医疗消费,探讨了我国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城镇改革模式医疗保障制度

1998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决定要

求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并对个人和单位的交费比例作了明确规定。经过了几年的改革,至2007年底,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在城镇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只有36.44%。目前远未达到国家要求的目标。在各地探索改革的试点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改革方案,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改革模式。

一、几种典型的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模式

(一)“两江”模式

江苏镇江、江西九江的医疗制度改革采用统帐结合模式,虽然两地具体作法略有不同,但基本上是实行分段支付的形式。镇江和九江的改革被称为“两江”模式。“两江”模式的基本做法是个人账户基金与社会统筹基金,对门诊、住院医疗费用连贯使用。参保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年工资总额的10%和1%作为医保基金,建立个人基金账户和社会统筹基金账户。参保职工的门诊和住院医疗费先以个人账户基金支付,不足部分由本人自负,自负额超过个人年工资的5%后,按规定自负不同比例的医疗费,同时享用社会统筹基金,在最高限额内,医疗费越高自负比例越低,形成个人账户、自负、社会统筹三段依序支付医疗费用的运作,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的使用相互贯通。参保职工凭保险证书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通过医疗保险改革,“两江”在我国率先建立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新型医疗保险制度。但“两江”模式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筹资难度比较大,困难企业无力缴费,效益好的企业不

愿参保;由于个人账户基金数额有限,而进入社会统筹段后,自付的比例又比较少,通常的费用很快进入统筹账户,形成无论大病小病都从统筹账户支付的情况;社会低收入人群的医疗保险问题难以落实;医院追求利益最大化和医疗保险资金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突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