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型,工业工程,工程学]应用型本科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学教学探索

[应用型,工业工程,工程学]应用型本科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学教学探索

[应用型,工业工程,工程学]应用型本科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学教学探索
[应用型,工业工程,工程学]应用型本科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学教学探索

应用型本科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学教学探索

摘要: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针对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学教学进行探索改革与实践,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构建应用型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考核制度和评估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riented university specialties,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for human factor engineering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taking the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as the goal,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as background and th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s the main line, the application teaching system is built to strengthen practice teaching link, reform the methods of examine and assessment i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engineering awareness,engineering quality and the ability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the students.

关键词:人因工程学;工业工程;应用型教学体系

Key words:human factor engineering;industrial engineering;application teaching system

0 引言

1 应用型教学模式的提出

所谓应用型教学模式,即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工程实际应用为背景,加强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以及工程实践能力。课程教学与国家工业工程执业资格对接,突出人因工程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同时着力加强本学科与工业工程专业其他学科的内在关联。促进学生熟悉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相互关系规律,理解作业能力的生理与心理基础,掌握解决系统中人的效能、安全舒适问题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对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对人机系统进行分析与评价,开发简单易行和有效的工作方法,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工业工程师。

2 应用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1 构建应用型课程教学体系

由于人因工程教学内容相对分散,知识点多,且学科发展快,教学组通过研究实践,强化知识内容的关联性、系统性和整体性,设置5大教学单元,包括学科概论、人体生理与心理、环境因素体系、机器体系,以及人-机-环系统;每一单元均设定研究内容、工程实践案例和调查报告与创新设计3个环节(见表1)。同时将课程教学划分为3项模块,即基础性教学内容、选择性教学内容和工程案例教学内容。做到5大单元框架科学合理,3项模块层次教学实时更新,教学方法多元出新,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教学体系(见图1)。

2.2 建设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

“人因工程学”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进行系统设计、设置和改善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①将实践教学贯穿于理论授课的始终,5大单元的教学环节均设置调研报告、小课题设计等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再从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的提升。

②进一步整合实验内容,根据理论授课的单元性实现实验教学内容的系列化,增设实验项目,划分3大项,包括人体生理与心理测验、环境测量、综合设计。其中每大项再开设相应小项,大项为必选,小项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任选;另外,增设学生自拟实验内容,最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③实现课程设计内容的多元化与阶段化,在每一单元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结束后,进行阶段性的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取材于实验与实习的工作现场,突出人因工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④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目前黑龙江科技大学已经成立加工中心、实训中心,同时专业实践基地也在建设之中,学生能够实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

2.3 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针对“人因工程学”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特点,教学组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①在学科定义及基础理论讲解时,注重“问题是什么”、“背景是什么”、“性质是什么”、“解决方法是什么”,逐层递进深入浅出。

②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进行多样化教学和辅助教学,如“人机界面设计”,以手机电脑为例启发学生思考,采取课上和课下互动的方式,以汽车界面和数控机床作为工程案例进行教学。

③设置现场教学情境,如“人-机-环系统分析评价与设计”,采取基地实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强化学生实践意识,增加实践应用能力。

2.4 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

结合工业工程专业特色,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考核评价方式,根据课程内容中基础理论、基本原理、设计方法、综合应用等不同层次,以知识获取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配合的作业类型和考核要求[4]。在教学进程中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全程跟踪学生学习情况,采取笔试、课堂讨论、实验操作考核、调研报告、实践总结,以及工程改善优化、创新设计等方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进行全方位考核。

3 结束语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针对“人因工程学”课程教学进行探索与实践,构建应用型教学体系,建设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力水平提升了10%,取得了一定成效。

参考文献:

[4]汪惠芬,刘婷婷.“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7,36(9):71-75.

头戴式耳机的人因工程学分析报告

头戴式耳机的人因工程学分析报告 专业:10工业工程 姓名: 陈玉辉 学号: 201000163013

目录 头戴式耳机的人因工程学分析报告 (1) 摘要 (3) 1. 引言 (3) 2. 耳机的使用分析 (4) 2.1使用伤害 (4) 2.2使用注意事项 (4) 3. 人耳的听觉分析 (5) 3.1人耳的生理构造 (5) 3.2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5) 4. 头戴式耳机设计 (6) 4.1头戴式耳机的材料选择 (6) 4.2头戴式耳机的头箍 (6) 4.3头戴式耳机的耳罩 (7) 5. 小结 (7) 参考文献: (8)

摘要 在现在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耳机的身影,在家中、在室外、包括各种英语听力考试等等,都少不了耳机。耳机是个人音响,它的选择自然是个人问题,任何一个人的经验都是不能推而及广的。耳机的用途、使用耳机的时间和场所,自己的好恶,耳机的音质都是选择一副适合自己的耳机时所要考虑的。 早期的耳机没有考虑到人体舒适性的问题,设计多棱角分明,严重影响佩带的舒适性,因此很多朋友都对耳机不屑一顾。海绵的加入改善了这种情况,在耳塞上套入海绵套,能够有效地解决棱角对耳朵的伤害,同时也增强了耳塞的低频表现。随着工艺的改进,除了海绵以外,耳塞跟耳朵接触面的形态设计和材质也在悄悄起着变化。 本文就头戴式耳机这一产品在人因工程学上的应用情况加以分析调研,并针对其在人因工程学上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耳机舒适性人因工程应用情况 1.引言 耳机通常被分为头戴式、耳挂式、耳塞式三种类型(如下图所示),其中对耳朵伤害最小的是头戴式和耳塞式两种。耳塞式耳机的好处在于贴近耳道,这样可以尽可能的隔绝外界的噪音,使得环境噪音竟可能的降低。但是,相对于耳塞式耳机,头戴式耳机舒适度要好的多。 耳机的舒适度是指佩戴耳机后没有因对耳朵夹持或挤压所造成的疼痛或难受,并让佩戴者感到舒适的程度。耳机的舒适度直接影响着佩戴者的健康,这也是耳机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就头戴式耳机如何设计才能达到好的舒适度,提高耳机的性能,体现人性化设计的原则进行分析研究,并利用人因工程学的方法与原则对目前的几种主流的耳机设计进行相应的改善。

人因工程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人因工程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宋寒梅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20110407105) 摘要:以人因工程学科研究方向和对象范畴为基础,以2001年~2005年人因工程各研究领域发表文章关键词和主要相关杂志内容检索统 计为依据,通过对已检索文献的阅读和比较,分析了21实际最初五 年国内外人因工程学研究的内容和特征。对国内外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所用的研究方法及应用对象进行比较。最后,结合国内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环境发展现状,提出了人因工程学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人因工程学;研究方法;比较分析;研究热点 1.引言 人因工程学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该学科从人的心理、生理等特征出发,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优化,以达到提高系统效率,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人因工程研究领域涉及到几乎所有与“人”有关的系统。国外人因工程学科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时期(科学管理),初始阶段(疲劳研究、人员选拔和培训)、成长阶段(人机界面设计)和发展阶段(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我国的人 因研究比国外晚20年~50年,真正的发展是在1980年以后,主要以学习和引进西方人因工程理论和方法为主。 人类社会进入21实际,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着 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人的因素的影响和作用日益得到重视。与此

相关的人因工程学科在理论研究及应用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的研究领域不断诞生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人因工程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异同,明确研究热点,进而把握人因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 2.国内外人因工程学研究现状 2.1国外人因工程学研究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理论界对国外人因工程学研究规模和成果的分析鲜有涉猎,因此本文首先进行了大量的英文文献阅读与翻译的准备工作,并通过专家咨询、因子分析,最终确定与人因工程学研究、应用和相关的外文期刊。其次,统计了从2001年1月到2005年6月为止的共1416篇英文文献,对其内容进行了逐一分析、统一甄选和聚类。 总体来看,国外涉及人因工程研究的期刊较多,发表的论文旨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研究热点不断更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领导学术前沿。国外近五年人因工程研究内容包括人体研究、工作负荷与职业健康、作业环境研究、作业场所改善与作业方法研究、人因工程与行业研究、特殊人群研究、产品设计与评价、人机系统整体研究、组织和管理中的人因工程研究,以及人因工程项目成本绩效分析。图1描述了不同研究领域论文所占比重。

人因工程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原则应用

航空人因工程学研究方法和产品设计应遵 循的原则述评 摘要:文章介绍了航空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并对各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评价。“人的因素”是飞机驾驶环境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文章以飞机驾驶舱显示器为例,介绍了在显示器设计中应遵循的人因学原则,并总结了应用人因学进行设计的一些优点。文章最后展望了人因学在民航驾驶舱中的进一步研究应用。 关键词:航空人因;研究方法;飞机驾驶舱;显示器;设计原则 1.引言 安全是航空运输的生命线,是民航工作的头等大事。随着信息和计算机技术以及民航事业的飞速发展,飞机驾驶舱内采用的新技术装备越来越多,飞行员需要处理的信息量逐渐增多,其作业工作负荷也逐渐加大。根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对1988~~1997年间全球民用飞机解体事故的统计,70%左右的事故原因与机组的人误有关。由此可见,航空人因学在民机驾驶舱研发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在人体测量、视觉工效学评价、工作能力和工作负荷测量等方面开发了多种新技术,从人因学角度对飞机驾驶舱环境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1]。本文主要介绍了航空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在飞机驾驶舱设计中应遵循的人因学原则。 2.人因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 人因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门实验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把与人的能力和行为有关的信息及研究结果应用于产品、设施、程序和周围环境的设计中去[2]。这些知识主要来源于实验和观察。人因工程学把采集的经验数据不仅应用于产品的设计中,而且用于评价设计的优劣。这样,人因工程在系统设计中具有双重任务:开始时是设计的基础,结束时是评估手段。 从人因学的研究结果看,研究方法通常被分为三类:描述性研究、实验性研究、评价研究。现实中一个具体的研究往往涉及多个类别。虽然每一类都有不同的目标,使用不同的方法,但它们全都有相同的决策过程:选择研究地点、选择变量、选择采样主体、收集数据、分析数据[3]。

人因工程厨房案例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基于人因工程理论的厨房设计实例 The design for kitchen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Ergonomics 指导教师:孙林岩 工硕51班 张敏娇 05083009 2007年11月

基于人因工程理论的厨房设计实例 The design for kitchen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Ergonomics 摘要: 厨房的设计是整个住宅设计中最复杂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合理的厨房设计能够减轻主妇的疲劳与损伤,提高工作效率,为整个家庭带来和谐、愉快的气氛。本文运用人因工程的主要原则与理论,利用真实具体的数据,为一套商品房的厨房进行了个性化设计,涉及布局、尺寸、选材、环境、色彩、照明与通风等各个主要方面,充分体现了人因工程的核心“以人为本,提高效率”。 Abstract: The design of kitchen is the most complicated but also the most significant part of the design of the whole room. An appropriate design will alleviate the fatigue and decrease the hurt of housewife, improving efficiency and bringing harmonica atmosphere to the family. In this paper, author designs the arrangement, measurement, materials, circumstance, color, illuminance and aeration for a kitchen with all real data,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and rules of Ergonomics. The whole design embodies the core of Ergonomics——people oriented and increase of efficiency. 关键词: 厨房设计、布局、尺寸、工效学 Key words: Design for kitchen, arrangement, measurement, Ergonomics 背景: 亲戚家最近买了一套新的商品房,正在准备装修。恰逢我学完了人因工程课程,需要做一次设计,考虑到在整套房子中,厨房是最需要考虑人体工效学的房间,因为一天大概有3至4个小时,家庭主妇需要待在厨房里为一个家庭烹调食物。如果厨房的设计及装修不合理,会大大影响主妇的工作效率,并且有损于主妇的健康。于是我就针对亲戚家的厨房,运用所学的人因工程知识进行设计,具体的尺寸(如厨房面积尺寸及主妇的身体尺寸)均取实际尺寸。 一、厨房客观环境 如图1。 m,实用面积为6.582m,窗户面向厨房总长2.9m,宽2.5m,高3m,总面积为7.252 北方,厨房紧邻起居室和餐厅。

人因工程学案例

人因工程学案例 积极的案例 1、过去路标牌是用一般的油漆作为涂料的,现在路标牌全部用反光油漆, 夜间司机可以借助路标牌反射自身车灯的光线,在很远的距离就可以看 见路标牌,提醒时间提前,使司机有更充足的准备时间。并且,该油漆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反射光线是有特定方向的,司机只能看到自己车灯 的反射光。这样避免其他汽车光线产生的眩光伤害司机眼睛,使之不能 看清前面的路况。 2、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点的设施布置是很人性化的。例如洗手间水池一高 一低,考虑了儿童实际身高条件。另外,他们均设置了单人的就餐环境, 面向墙或窗外的餐桌适合单个顾客就餐,符合人的心理需要。 3、汽车是人因工程应用比较多的地方。首先座椅是根据销售地人群的实际 身体条件设计的,还具有调节功能,司机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其次, 汽车的紧急制动是用手来操作的,而脚只负责非紧急情况下的制动,由 于手动比脚踩要迅速的多,所以在紧急情况下,需要手动制动。 4、卫生间的设计应更多地考虑人的因素,当前流行卫生间装修,马桶的颜 色选褐色,蓝色等,但是人体的尿液是通过颜色来反映人身体是否有某 种疾病的,用彩色的马桶会掩盖尿液的颜色,从而不能及时发现身体的 疾病。 5、楼层日光灯的开关以前是灯绳控制的,这种开关的缺点是灯泡怀掉需要 更换时不知道开关是通的还是断的,未切断电源更换灯泡更容易造成危险。现在采用按钮式开关,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开关的通断情况,避免 上述危险的发生。更先进的开关还有声控式开关,这类开关仅在有声音 的情况下自动接通电源,声音消失自动切断电源。这样省去了人的操作, 而且更加节约能源。 6、手机是现代化的通信工具,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手机来电铃声会打扰别人 的工作和休息,带有震动功能的手机就很容易避免这种问题。 7、在机动车道拐角出的建筑物通常会有圆角或斜角,对于要转弯的司机来说,看不见弯道的路况,容易发生事故,图 二布局,司机视野开阔,可以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8、过去的笔记本是固定装订的,记不同课程的笔记不得不按照笔记本的顺 序记录,这样到复习时,各科笔记混在一起,非常不便。现在笔记本是 活页的,记笔记只需要拆下一张活页纸,到复习阶段,很容易把各科笔 记整理在一起便于阅读。 9、微软公司的word 文字处理系统非常人性化。其中它可以自动保存当前 所编辑的文档,在断电或电脑故障后还能提取最新的文档,不用从新编 辑所有文档。 10、城市里的步行街也考虑了盲人行走的需要,设置了盲人专用的道路,用有特殊纹路的瓷砖铺设,并且取消一切台阶,收到盲人的好评。 消极的案例 1、原西安交大管理学院大楼内,教室门上没有透明的玻璃窗,来上自习的 同学必须推开门才能看到该教室有没有空座位。这样打扰了室内同学的

人因工程学

回顾 ?注意: ?这不是考题,只是粗略的回顾,或者是以前没有考虑到的、认识不够的问题。

第1章人因工程概论(3学时)? 1.1 人因工程发展 ? 1.1.1 参考教材 ? 1.1.2 人因工程学的命名及定义 ? 1.1.3 起源与发展 ? 1.2 人因工程研究与应用 ? 1.2.1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 1.2.2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 1.2.3 人因工程学的体系及其应用领域 ? 1.2.4 人因工程学与工业工程

?请举出2个我们日常生活中与人机学相关的例子;?课桌椅以及快餐店的服务台的宽度和高度为何要这样设计呢?你们认为设计的合理吗? ?论述中国古代对器物精辟的论述与一门完整的学科的区别

第二章(6学时) ? 2.1 人体的运动机制 ? 1.1.1 骨骼和关节 ? 1.1.2 肌肉 ? 2.2 人的作用能力 ? 2.2.1 人体能量的产生机制及作业劳动时人体的调节和适应 ? 2.2.2 劳动强度与标准 ? 2.2.3 作业能力的动态分析 ? 2.3 疲劳 ? 2.3.1 疲劳及其特点与分类 ? 2.3.2 引起疲劳的原因和疲劳对人体的影响? 2.3.3 疲劳的测定方法 ? 2.3.4 提高作业能力与降低疲劳的措施

?抬起重物时的动作分析。 ?论述从保证安全生产的角度出发,如何减轻疲劳、防止过劳。 ?目前的劳动强度计算方法有什么缺点?

利用学习曲线预测作业时间?学习曲线提出了随累计产量的增加,单件产品制造工时逐渐减少的规律,因此学习曲线一旦 被设定,便可用来预测作业时间。 ?例如,某企业生产某产品1000件,工时为每件50h,学习速率为80%。现准备再生产2500件,求需要多少工时才能完成?

人因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因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341001 课程英文名称: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2 实验:8 上机:0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人因工程学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性应用科学,它研究的内容涵盖范围很广,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是一门很有应用价值的学科,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这门课主要研究人—机—环境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恰当的设计和改进这些关系,使工作系统获得满意的效果,同时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工作场所环境评价的方法以及作业空间设计的原则等一些人因工程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通过在相关实验中亲自动手,形成一定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际工作做准备。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系统掌握人因工程学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学会运用人因工程学的方式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旨在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从多学科角度去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种系统的观点和综合的能力,并通过实验环节的实际操作使学生增强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三)实施说明 1.本课程宜采用多媒体教学,以便更好地展示学科的研究成果、使用设备及应用案例。 2.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人因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工作环境衡量指标的测定、评价和改善,体力工作负荷与脑力工作负荷的测定、疲劳的消除,并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进行作业空间设计、人机系统与人机界面的设计与评价。 3.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学时,课时分配表可供参考。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具备一定的数学、机械、管理、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已修完相关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结合所学内容安排1-2次习题,布置学生课后完成,巩固所学内容。 本课程共有8学时实验,实验环节的安排如下所示: 生理因素实验2学时 测定人在不同色彩及光强的闪光融合频率值;测定响度绝对阈限值。 反应时测试实验2学时 对声音和光信号左右手简单反应时测定;对不同光信号的选择反应时测定。 环境照明与生产效率关系测定实验2学时 描述等照度曲线;测定并计算平均照度;简单方法测定和估算反射率;描述照明—工作效率曲线。 环境噪声测定实验2学时 用HS5633B型通用声级计测量工业企业或周围环境的噪声值。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人因工程学的重要性及应用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 第一节学科概述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从最原始的完全依靠自然的生活(比如采集食物、狩猎以及逃避猛兽的追捕)到逐渐学会制作简单的工具,再到各种复杂工具和技术的发展。人类经历如此漫长的道路,才从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现在,我们已经能够使用各种技术生产大量的产品和设备,其中包括我们的祖先所不可能想象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技术发展与人的因素是不可分割的,他们的关系就是人们开始研究人因的起因。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些工具、装置、设备或机器的使用十分不方便,而只要稍加改动,用起来就会舒服的多。这些只是非常简单的人因工程学的应用。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于自身认识的加深,人因工程学学也越来越深入与技术融合再一起,同时也越来越深入地溶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例如在各种日常用品,家用摄像机、浴盆,电视机的遥控器等都非常典型地应用到人因工程学。下面将对人因工程学这门学科从总体进行认识并且较深入地理解几个比较重要的概念。 、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目前国际上对人因工程学有几种不同的称呼。美国称之为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在欧洲工效学(Ergonomics)更为流行。有些学者称之为人类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人机工程, 也有一些心理学家喜欢使用工程心理学(Engineering Psychology)的叫法。在具体的定义上,也没有统一。例如国际人机工程学会将人机工程学定义为: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里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息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将人机工程学定义为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的学科。有些学者通过对于各种定义的归结,认为人机工程学可定义为: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我们认为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应该结合人因工程学研究的核心、目标以及方法来给出。在研究重点上,人因工程学着重于研究人类以及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产品、设备、设施、程序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重点在于人和通过设计来影响人。人因工程学试图改变人们所用的物品和所处的环境,从而使其更好地满足人的工作能力和限制,适应人的需要。在研究目标上,人因工程学有两个主要的目标:第一是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例如简化操作、增加作业准确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第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价值需要,如提高安全性、减少疲劳和压力、增加舒适感、获得用户认可、增加工作的满意度和改善生活质量等。在研究方法上,人因的基本方法就是对人的能力、限制、特点、行为和动机等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研究,并将之用于产品、操作程序及使用环境的设计。它包括对人本身和人对事物、环境等反应的有关信息的科学研究。这些信息是进行设计的基础,并且可以用来分析当设计有所变化时可能产生的影响。作为一门注重设计的科学,人因工程学还包括对设计的评价等方面。 综上所述,人因工程学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人因工程学是基于对人和机器,技术的深入研究,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通过对于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生产率、安全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作为一门工程技术,人因工程学不同于其他一般工程技术学科的一些要点

人因工程学在手机设计中的应用

人因工程学在手机设计中的应用 人因工程学又叫做人类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体工程学、人类工效学等等,在当代社会里,人因工程学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以说,在当今社会,一切的设计都是有人因工程学在起作用,而在这其中,手机的设计在人因工程学中的应用尤为明显。 首先,手机大小的设计,由于手机是需要随身携带的,所以大小符合手掌的大小,使用时更易于携带,之后是手机的颜色,针对不同的人群,手机的颜色也会各不相同,比如,女士手机所用的要多采用粉色、红色等等,而黑色、深蓝色等则是大众的颜色,适合大多数人群使用。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手机的性能,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用来打电话,但是现代人对手机的要求早已超过了这样,人们要求的是除了打电话以外的功能是否强大,比如说mp3、手机视频、蓝牙功能、手机上网、拍照是否清楚等等,这时的手机已经不单单是单纯的通话工具,更是集合了相机、文件传送、音乐消遣、了解资讯的一个平台,在科技逐渐发达的今天,手机的更新换代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到现在,智能手机已不再是新鲜的事物。 还有一个方面是手机的适用人群,虽然大多数的使用人员是年轻一代,但是也有盲人使用的手机以及为老年人设计的手机,在键盘上的改进使手机的使用更加人性化。 对于未来的手机,在我看来,需要满足更多数人的需求,即在现有的功能以上要更加完善之外,还要具有更多实用的功能,例如,可

以在手机外壳上进行设计,可以随着心情或者爱好的变化而改变不同的颜色。或者在天气状况不好的时候改变颜色,提醒使用者加衣》第二个要求是要提高手机的防盗功能,可以在使用者购买时就输入一个固定密码,使其与固定的手机卡配套,如要更换手机卡则需输入验证码,这样即使手机被盗,也不能被使用,另外,在手机上需配备一个GPRS导航,可以快速找到被盗的手机。 另外一个方面,可以让手机更加人性化,在连续使用2个小时的时候发出警告,提醒使用者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保护视力等等。 我想,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在不远的将来,这些事情都可以变成可见的事实。

人因工程案例

人因工程案例 工双学01班宫宇 00082008 积极的案例 1、过去路标牌是用一般的油漆作为涂料的,现在路标牌全部用反光油漆, 夜间司机可以借助路标牌反射自身车灯的光线,在很远的距离就可以看见路标牌,提醒时间提前,使司机有更充足的准备时间。并且,该油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反射光线是有特定方向的,司机只能看到自己车灯的反射光。这样避免其他汽车光线产生的眩光伤害司机眼睛,使之不能看清前面的路况。 2、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点的设施布置是很人性化的。例如洗手间水池一高 一低,考虑了儿童实际身高条件。另外,他们均设置了单人的就餐环境,面向墙或窗外的餐桌适合单个顾客就餐,符合人的心理需要。 3、汽车是人因工程应用比较多的地方。首先座椅是根据销售地人群的实际 身体条件设计的,还具有调节功能,司机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其次,汽车的紧急制动是用手来操作的,而脚只负责非紧急情况下的制动,由于手动比脚踩要迅速的多,所以在紧急情况下,需要手动制动。 4、卫生间的设计应更多地考虑人的因素,当前流行卫生间装修,马桶的颜 色选褐色,蓝色等,但是人体的尿液是通过颜色来反映人身体是否有某种疾病的,用彩色的马桶会掩盖尿液的颜色,从而不能及时发现身体的疾病。 5、楼层日光灯的开关以前是灯绳控制的,这种开关的缺点是灯泡怀掉需要 更换时不知道开关是通的还是断的,未切断电源更换灯泡更容易造成危

险。现在采用按钮式开关,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开关的通断情况,避免上述危险的发生。更先进的开关还有声控式开关,这类开关仅在有声音的情况下自动接通电源,声音消失自动切断电源。这样省去了人的操作,而且更加节约能源。 6、 手机是现代化的通信工具,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手机来电铃声会打扰别人 的工作和休息,带有震动功能的手机就很容易避免这种问题。 7、 在机动车道拐角出的建筑物通常会有圆角或斜角, 建筑物 建筑物 建筑物建筑物 图一 图二 图一布局,对于要转弯的司机来说,看不见弯道的路况,容易发生事故,图二布局,司机视野开阔,可以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8、 过去的笔记本是固定装订的,记不同课程的笔记不得不按照笔记本的顺 序记录,这样到复习时,各科笔记混在一起,非常不便。现在笔记本是活页的,记笔记只需要拆下一张活页纸,到复习阶段,很容易把各科笔记整理在一起便于阅读。 9、 微软公司的word 文字处理系统非常人性化。其中它可以自动保存当前 所编辑的文档,在断电或电脑故障后还能提取最新的文档,不用从新编辑所有文档。 10、 城市里的步行街也考虑了盲人行走的需要,设置了盲人专用的道路,用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萌芽时期(20世纪初期) 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1910 —1940年)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1940 — 1960年)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1960年以后)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 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 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 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 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 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 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 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 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与应用,使人适应机器转入到使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本学科的研究与应用逐渐从军事领域向工业等领域发展。并逐步应用军事领域的研究成果来解决工业与工程设计中的问题。 此外,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先后成立了学会。为了加强国际间交流,1960年正式成立了国际人类工效学会(IEA),标志着该学科已经发展成熟,该组织为推动各国的人因工程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

人因工程十个例子

人因工程作业 运用人因工程积极解决问题的十个例子 1.电脑屏幕、教学用的白板都使用宽屏,因为人的视野左右向要比上下向长多,便人的观察;此例还有PPT可以使用16:9的宽屏,要比用4:3的屏幕更舒服。 2.所有手机都带有振动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醒人注意未接消息而不会因铃声的嘈杂打扰到他人。 3.一些计算机软件,比如微软的office能够在编辑的过程中自动保存文档,以防没有及时保存由于突然断电等原因带来文档丢失。

4.汽车皮质的座椅可以有效地提高座椅的舒适感,因为皮质的座椅可以增加受力面积,使得人臀部的压强更小,此外皮质不易传热,可以使得座椅保暖。于此相同的是部分汽车可以安装座椅加热器,保证了驾驶人员的舒适感。 5.城市里的步行街也考虑了盲人行走的需要,设置了盲人专用的道路,用有特殊纹路的瓷砖铺设,并且取消一切台阶 6.在马桶上安装扶手与靠背,可以给人带来更舒适的感觉。 7.灯座按钮上的荧光点,可以在未开灯前黑暗中看到开关的位置

8.一般键盘上的F键与J键都设计有一个小突起,可以让使用者迅速找到各个键位。 9.通过简单的折叠变换形状,使得人们更便地晾衣服。不需要拉开衣服的领口或依次伸入衣架两端,将衣架折叠成剪刀形状就可以直接将衣架两端一次伸入领口,然后再展开,就可以挂上衣服了

10.鸡蛋保护架,可以便的取用鸡蛋又能避免鸡蛋的破损 没有积极运用人因工程的十个例子 1.学校寝室处于成本的考虑,没有设计任的隔音装置,相邻的寝室之间存在互相影响的状况。 2.微软windows系统中所有的桌面应用的启动都需要双击,造成了很不便的交互体验,造成这样的状况是由于微软沿用了早期的设计而做出改变。 3.室墙上的插座主要是两和三插座组合成的,但是因为这两种插之间的距离太短了,而且一般来说两或三插头的体积和大小已经是固定的,所以导致只能插一种插头。

基于人因工程学的手机分析与改进

收稿日期:2008-04-02 作者简介:段天宏(1976-),男,湖北黄冈人,中国矿业大学讲师,主要从事工业工程研究。 基于人因工程学的手机分析与改进 段天宏,徐靖,彭垒,单芯,张敬瑶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221008) 摘要:总结了现行手机设计在人因工程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以使手机的使用更加健康、高效、便捷和舒适。 关键词:手机;人因工程;改进 中图分类号:TN9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63(2008)06-0154-03 Analysis and Improve m ent ofM obile Phone Based on Ergono m ics DUAN T ian-hong,X U J ing,PE NG L ei ,SHAN X in,Z HANG J ing-yao (Chi na U niversity ofM i n i ng and T echno l ogy ,Xuzhou 221008,China) Abstract :M ob ile phone has become an i nd ispensab le comm un i cation too l for peop l e s 'da ily lif e .T he ex isting prob l em s of m ob ile phones desi gn i n ergonom ics w ere su mma rized .T he co rrespond i ng i m prov e m ent m easures w ere put forward .T he pu rpo se w as to make mob ile phones m ore healthy ,effi c ient ,conven i ent ,and com fortable . K ey w ords :m obil e phone ;ergono m i cs ;i m prove m ent measure 人因工程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工业设计学科,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同作业中人、机器及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1]。手机是人类发明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虽然它的诞生时间并不长,但以其便捷性迅速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进入21世纪的今天,形式各样、门类齐全的手机不断涌现,千奇百怪、功能强大的概念机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但目前的手机在人因工程学方面仍有很大不足,特别是键盘和显示屏的满意度更是很低。本文将从人因工程学的角度,针对手机设计中存在的人因工程学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以使手机的使用更加健康、高效、便捷和舒适。 1 现行手机的人因工程学分析与改进 1.1 手机结构的分析与改进 目前市场上的手机结构形式一般分为直板、翻盖和滑盖式。直板、翻盖式手机是目前最为多见的手机。滑盖手机在近年来才开始逐步兴起,很多方面仍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中。 直板式手机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显示屏容易被划伤甚至破裂。 改进建议:显示屏的材质,建议使用质地较坚硬的,但是又不能太脆的材料[2]。因为质地坚硬的材料才不容易被划花也不易破损,但是如果坚硬又脆的话,手机显示屏的抗震性就会 很差。如果不慎掉地,显示屏可能会摔裂甚至摔碎。 2)几乎所有的直板手机即使在锁了键盘的状态下,只要有电话打进来,不要解锁,只要按一下通话键就可以接通电话了。可能导致不想接的电话也被误接。 改进建议:将键盘锁设定为即使在有电话打进来时也不要自动解锁。 3)键盘外露,需要频繁地开锁键盘。 对于直板式手机上述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就是没有相应的保护装置,可以类似某些手机的设计,在手机外面加上一个透明的上翻盖,这样既可以防止上述3个问题,同时也不需要增加太多成本。 翻盖式手机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很多翻盖手机,在翻开盖子后,两板的夹角一般是140~150b ,在这个角度范围内,当用户在握住键盘板,以正常的姿势手持手机时,视线与显示屏不能垂直[3]。 改进建议:建议将显示屏和键盘之间的夹角再扩展10b 左右,将这个角度控制在150~160b 之间。 (2)频繁地开合盖,耐用度较直板机要低,排线也十分容易损坏。 (3)翻盖机一般都稍厚,重量也比较大,携带不太方便改进建议:降低手机厚度。滑盖式手机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54 包装工程 PACKAG I NG ENG I N EER I NG V o.l 29N o .62008.06

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关心的是设备设计与操作员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是否一致的问题。人因工程学给设计工程师建议,但是其组织内容又会局限他们的影响和想法。这篇论文讨论的内容解释了为什么军队和工业的高层人事管理不同于好的人因设计,展示了社会机构是如何喜爱选择集中权威和降低那些做出不合理错误归因的操作员工技术要求的工艺。我们需要探索处于良好状态的认知地图和心智模式的设备和系统设计,以及技术社会的结构模式。 介绍 复杂的军工系统中设备和操作工的相互作用使近期灾难在高科技系统中发生上升。15英尺的大堤下面在有原子核能量的植物里有相同的小的数字密码开关,精密的的军队武器不能瞄准甚至有时不能开火,如此昂贵的精密的军用飞机很少能飞过它们或向它们武器开火,船只碰撞而官员们在期待一个科技奇迹即能解决人和机器问题的一个防冲突雷达设置。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尚未探索的方面—人和机器的问题,即通过分析这两者的组织结构内容及联系,那就是,其组织结构如何影响设备的设计,以及如何运用新的设备反应其组织结构。 设备设计者有责任采取经营者和维修人员的特点来考虑他们的设计,这才是真正的人因工程师(HFE),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可能只有一小部分人是,但现在的数字或许是5000名工程师和工程心理学家。这门学科也称为人体工程学,并在欧洲,叫人类工程学。HFEs试图扩大该范围,设计工程师通过观察操作员和维修人员的生理和生物学特性。那时候我会尝试扩大HFEs的范围通过建议他们设备操作功能对社会和组织环境中的作用。鉴于很多恐怖的事情比如设备的设计不良难以适应人类的能力,我确保第一个任务是参加操作员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但更为广泛的关注这里提供的也很重要,它表明,为什么HF建议被忽视和HFEs的组织是这么小,并建议采取措施纠正这种情况。 它还认为,其组织理论能够受益于设备的设计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受到忽略的话题除了一些历史研究。而不是确定的组织结构工艺,看来机器及设备设计,它是加强现有的结构和复制在新的环境这些结构。组织结构以及人机介面可能会导致意外,一个令人关注的地方存在着潜在的灾难性的问题,因为在这样的考虑这里的许多军事和工业系统。本论文的某些论点,更详细地讨论了其他地方(佩罗,1984年)。 设计问题 加上材料,物理革命,它已成为可能的需求,如更快的速度,力量,可操作性,能够在比以往更多的敌意的环境中(外空,风暴工作在从军事和工业设备,电子

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史

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史 起源20世纪初期,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有50多年历史。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 发展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孕育阶段(20世纪前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成长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1960)、发展阶段(1960——)。 孕育阶段——对劳动工效苛刻追求 早在石器时代,人类学会了选择石块打制成可供敲、砸、刮、割的各种工具,从而产生了原始的人机关系。此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人类为了扩大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便不断地创造发明,研究制造各种工具、用具、机器、设备等。但是,人类却忽略了对自己制造的生产工具与自身关系的研究,于是导致了低效率,甚至对自身的伤害。 19世纪末,人们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能力与其使用的工具之间的关系,从而进入了有意识的研究人机关系的新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在人与工具的关系以及人与操作方法的研究方面,最具有影响力的首推现代管理学的先驱——泰勒。1898年泰勒进入美国的伯利恒钢铁公司后,对铲煤和矿石的工具——铁锹进行研究,找到了铁锹的最佳设计以及每次铲煤和矿石的最适合重量。同时,泰勒还进行了操作方法的研究,剔除多余的不合理的动作,制定最省力高高效的操作方法和相应的工时定额,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1911年吉尔布雷斯夫妇通过快速拍摄影片,详细记录工人的操作动作后,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将工人的砌砖动作进行简化,使砌砖速度由原来的120块/h提高到350块/h。现代心理学家闵斯托博格1912年前后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作效率》等书,将当时心理技术学的研究成果与泰勒的科学管理学从理论上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选拔与培训,使工人适应于机器。20世纪20年代,心里技术学传入中国。该阶段人机关系研究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进行设计,通过选拔和训练,使人适应于机器。在此期间的研究成果为人机工程学学科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直到19世纪末,人们才开始研究人的工作能力与使用的工具及作业方法之间的关系。比较著名的试验是: 铁铲作业试验--- 1898 泰勒 (F.W.Taylor) 砌砖作业试验---1911吉尔伯勒斯夫妇(F.B.Gilreth)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孕育了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 人机关系特点: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成长阶段——二战中尖锐的军械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军事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武器装备变得空前的庞大和复杂。此时,完全依靠选拔和训练人员,以无法使人适应不断发展的新武器的性能要求,事故率大量增加。据统计,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

2020人因工程学在管理中的应用2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 .人机系统的安全性评价是以()为目的。 ?A. 实现人机系统安全 ?B. 实现系统经济性 ?C. 实现人机匹配 ?D. 降低职业危害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2 .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以上、数月、数年乃至终身不忘的信息。?A. 一分钟 ?B. 一小时 ?C. 一天 ?D. 一个月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为0.03%,则空气较()。 ?A. 新鲜 ?B. 浑浊 ?C. 难以呼吸 ?D. 被污染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4 .能引起应激现象的因素称为应激源,下列选项中不是应激源的是()?A. 工作因素 ?B. 环境因素 ?C. 组织、社会因素 ?D. 人为因素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5 .工作场所通风按空气流动动力可分为()。 ?A.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B. 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 ?C. 自然通风和认为通风 ?D. 认为通风和机械通风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6 .工作记忆编码效果受许多因素影响,不包括一下哪项() ?A. 觉醒水平 ?B. 工作记忆的组块 ?C. 加工深度 ?D. 编码技巧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7 .当儿童体内铅含量超过()时,儿童脑发育就会受不良影响,称为铅中毒?A.

?B. 80ug/L ?C. 100ug/L ?D. 120ug/L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8 .下列关于灯具安排原则说法错误的是()?A. 灯具应布置在执行任务的人员的视野内 ?B. 荧光灯灯管的排列方向宜于于视线成直角?C. 所有灯具应安装阴影或眩光屏遮装置 ?D. 尽可能使用较多低功率的灯具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9 .以下不属于疲劳一般规律的是() ?A. 疲劳可以通过休息恢复 ?B. 疲劳没有累积效应 ?C. 疲劳程度与生理周期有关 ?D. 人体疲劳有一定适应能力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10 .觉醒水平即大脑皮层的()水平 ?A. 绩效 ?B.

人因工程学

工业工程与人因工程学 -----浅谈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人因工程学或人的因素学。在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用得最多,常在核电工业、一般生活领域或生活用品设计中使用,我国用这个名称的也比较多。 导言(工业工程与人因工程的关系):工业工程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工业工程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向:1、生产管理与优化2、物流与供应链管理3、人因工程学。人因工程学是工业工程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只是目前在国内人们对于人权以及这方面的关注不够,目前发展并不算太好,但是还是很有前景的。比如:人因工程学里面研究的人体工作原理,对于工作环境的设计以便减轻工人的疲劳程度,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的。并且,人因工程学在深层次上远比这个要复杂和有用。 目录 一、人因工程的定义 二、人因工程的发展 三、人因工程的目的 四、人因工程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五、人因理论的应用方法 六、案例分析 人因工程也叫人—机器—环境系统工程学 1.人因工程的定义:这门学科是以人为主要因素,运用心理学、生理学、解剖学、人体测量学等人体科学知识于工程技术设计和作业管理,

特别是安全设计和安全管理。以人为本,着眼于提高人的工作绩效,防止人的失误,在尽可能使系统中人员安全、舒适的条件下,统一考虑人—机器—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优化。而日本日本IE协会(JIIE)对其定义为“IE是这样一种活动,它以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人、财、物、信息、时间等经营资源,优质、廉价并及时地提供市场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同时探求各种方法给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们带来满足和幸福。” 统一考虑人—机器—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优化”意味着,既要使机器的设计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利于人“安全、高效、舒适”,即“机宜人”,也要考虑通过培训和管理使人适应机器,即“人适机”。片面强调某一方面都不符合人因工程学原则。 2.人体工程学的发展:二战后人体工程学已广泛应用于一般的产业中,如汽车业、机床、工业机械、交通安全、劳动保等方面。自60年代至今, 人体工程学开始应用于家庭生活中,其目的在于把对人——机系统的想法扩展到人——物系统上,乃至人——空间的系统上,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便利和舒适。如果说,针对工业产品设计的人体工程学研究的重点是人——机、人——物系统的话,那么,侧重室内外设计的人体工程学研究的重点应该是人——物系统、人——环境系统。 70年代后期,我国的人体工程学才有起步,人体工程学首先是应用在家具设计上。 80年代,人体工程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