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16T10:33:28.9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作者:阮祥梅

[导读] 支原体肺炎主要是以为内肺炎支原体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常见病状主要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引起的。

阮祥梅

(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药房 448001)

【摘要】目的临床探讨研究阿奇霉素及红霉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结果经药物治疗后,患儿体温、肺部罗音、咳嗽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患儿治愈28例(62.22%),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患儿治愈23例(51.11%),总有效率84.4%。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较好,治疗期限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其临床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关键词】阿奇霉素红霉素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对比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216-01 支原体肺炎主要是以为内肺炎支原体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常见病状主要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其症状主要是频繁的咳嗽引起的肺部发炎,小儿支原体肺炎不仅常发于年长儿,也常发于婴幼儿[1]。近年来,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率较高,并在一年四季出现,尤其是秋冬交替时期为高发期,对婴幼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情况危急时更危及到婴幼儿的生命。一般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容易造成很多不良反应,治疗期限长,并且病情反复,治疗不彻底。本文作者认为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2011年07月至2013年12月间接诊的9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其中男性44人,女性46例。平均年龄(6.4±1.5)岁。平均病程(8±5)d。将两组患者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段为6个月—9岁,平均年龄为(5.1±1.6)岁;对照组45例患者中32例,女性13例,年龄段为10个月—8岁,平均年龄为(4.4±2.8)岁。两组患者都出现了发烧、咳嗽厉害和胸片显示肺部出现炎症,这些症状都是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依据;两组患者中患者并不具有肝脏疾病和肺外并发症;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强。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如:平喘、止咳、退热、化痰等。其中治疗组患儿给予10mg/(kg·d)阿奇霉素+200ml的5%葡萄糖进行静脉滴注,1次/d,连续静脉滴注5d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剂量10mg/(kg·d),1次/d,连续服用3d;对照组患儿给予红霉素25mg/(kg·d)红霉素+200ml的5%葡萄糖进行静脉滴注,2次/d,连续滴注一周后改为口服,剂量30mg/(kgd),3次/d,连续服用一周。临床治疗期间密切观察、记录患儿体温变化、肺部罗音消失、咳嗽消失、不良反应等情况。

1.3 疗效观察

临床治疗效果共分为痊愈、好转和无效三个等级:(1)痊愈:患儿体温正常,咳嗽消失、胸片无异常。(2)好转:体温正常,咳嗽明显减轻,胸片显示较之前有好转。(3)无效:发热、咳嗽、胸片均无好转,或稍有好转后又加重。有效率=(治愈病例数+好转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计数数据使用t检验,P<0.05则表示数据间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表1:两者患者临床效果对比(x-±S,d)

由表1、2可知:经药物治疗后,体温、肺部罗音、咳嗽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患儿治愈28例(62.22%),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患儿治愈23例(51.11%),总有效率84.4%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当前,临床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普遍采用红霉素,虽然其临床疗效较好,但是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例如引起小儿黄疸,因此针对肝脏损伤或者有肝脏疾病患儿则需慎用。阿奇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该药治疗时间段、半衰期长、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小,约为9.7%[2]。经临床实践研究可知,临床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选择阿奇霉素,其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均明显优于红霉素,另外阿奇霉素还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治疗时间短,因此可将阿奇霉素广泛应用于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疾病。

参考文献

[1]戴宪国,方洪兴,莫纯坚.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56例临床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6,12(2):42—43.

[2]张志立.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疗效对比分析[J].北方药学,2013,08:55-56.

阿奇霉素,四种情况不能用

阿奇霉素,四种情况不能用 2016-7-30 作者:佚名来源:药评中心 12岁儿童服用阿奇霉素后死亡 XXX,男,12岁;诊断:中耳炎。 医生开了5天剂量的阿奇霉素。服用4天后,患者出现心跳加速,晕眩以及作呕状态。患者被送到急诊室,在心脏监视器看到长QT,患者很快就引发多型性心室性心律不整,抢救后不治死亡。 死因分析:阿奇霉素有延长QT间期的副作用。绝大多数患者服用阿奇霉素是没有问题的,恰恰这位12岁的儿童患有先天性心脏疾病,本该选用另一种抗生素。 教训:药与病之间,药与药之间,甚至药与食物之间,都有可能存在着相互冲撞的风险。医生多问一句,患者多说一句,很多时候就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阿奇霉素的抗菌作用特点 阿奇霉素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是红霉素的2~8倍(抗革兰阳性菌的活性比红霉素略差),对肺炎支原体的作用是大环内酯类中的最强者。阿奇霉素对某些细菌表现为快速杀菌作用,而其他大环内酯类都为抑菌药。 阿奇霉素对胃酸稳定且易于吸收,组织浓度较同期血药浓度高出10~100倍。阿奇霉素具有明显的靶效应,可向感染病灶定向转运,炎症部位浓度比非炎症部位高达6倍以上。阿奇霉素血浆半衰期35~48h,组织半衰期68~76h,而且阿奇霉素有很强的抗生素后效应,停药后的有效抗菌作用至少可维持10d。 阿奇霉素可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 阿奇霉素不良反应轻微,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1)对沙眼衣原体、杜克嗜血杆菌或敏感淋球菌所致的性传播疾病:仅需单次口服1000mg;(2)对其他感染的治疗:总剂量1500mg,每日一次,每次500mg,共三天。或总剂量相同,首日服用500mg,第二至第五日每日一次口服本品250mg。 然而,美国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5天的治疗中,较服用阿莫西林和未服用任何抗生素的患者,服用阿奇霉素的患者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增加。与阿莫西林相比,低心血管风险患者使用阿奇霉素,每100万例中增加47 例心血管死亡; 高心血管风险患者,每100 万例中增加245 例心血管死亡。 为此,美国FDA于2013 年3 月12 日发布公告,警告阿奇霉素存在心血管风险。 四种情况避免使用阿奇霉素 如何更加合理用好阿奇霉素,以避免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对此,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提出了如下建议: 1. 确诊的QT间期延长,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尖端扭转型室速病史,心动过缓,或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不能使用。 2. 患者处于促心律失常状态,例如未纠正的低钾血症、低镁血症患者不能使用。 3. 正在使用延长QT间期药物的患者,比如ⅠA型(丙吡胺、奎尼丁、双氢奎尼丁)和Ⅲ型(胺碘酮、多非利特、伊布利特、索他洛尔)抗心律失常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如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其他药物(西沙比利、咪唑斯汀)治疗的患者不能使用。 4. 老年心脏病患者对影响QT间期的药物更为敏感,所以不能使用。

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对比

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对比 发表时间:2017-11-30T15:24:49.6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9期作者:卢玉霞 [导读] 比较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医院 163714 摘要:目的:比较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所有肺炎患儿中随机选取22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2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儿应用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实验组患儿应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P<0.05;实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患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对于肺炎患儿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可以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小儿肺炎;红霉素;阿奇霉素;临床症状;治疗效果 小儿肺炎属于儿科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多发病以及常见病,更是儿科患儿主要的病死原因,小儿肺炎对于婴幼儿的健康产生了严重危害。小儿肺炎具有四季可发生、流行期长以及起病缓慢等特点,儿童的发病率高达20%[1]。在小儿肺炎临床治疗过程中,多运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开展治疗。临床中关于阿奇霉素以及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临床效果的说法不一,为了明确这两种药物对于小儿肺炎的实际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220例本院收治的肺炎患儿作为对象。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所有肺炎患儿中随机选取22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2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1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中,男患儿59例,女患儿51例,患儿年龄在10个月至12岁之间,平均 (7.83±1.32)岁。实验组110例患儿中,男患儿58例,女患儿52例,患儿年龄在10个月至13岁之间,平均(7.98±1.38)岁。对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开展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应用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将20mg/(Kg?d)至30mg/(Kg?d)红霉素注射液与5%葡萄糖混合,对患儿实施静脉滴注,qd,一个疗程为7d至10d。实验组患儿应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将10mg/(Kg?d)阿奇霉素注射液与5%葡萄糖混合,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qd,一个疗程为3d至5d。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若患儿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咳嗽、发热、肺啰音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则为治疗显效;若患儿临床症状显著好转,则为治疗有效;若患儿临床症状没有好转甚至加重,则为治疗无效[2]。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进行记录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1.0统计学软件是本研究涉及数据的统计软件,通过卡方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通过T检验计量资料,通过表示计量资料。将P<0.05作为判定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实际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如表1所示,对照组17例患儿治疗无效,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4.55%;实验组3例患儿治疗无效,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27%。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对比,P<0.05。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并不完全属于细菌,也不完全属于病毒,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核生物。患儿感染肺炎以后,不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还会牵连其他器官。其中,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是影响范围较为多见的系统,严重情况下还会影响患儿神经系统[3]。临床中多运用药物治疗小儿肺炎,常用的药物包括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在当前医学界中公认红霉素是治疗小儿肺炎的有效药物,但是,多年临床治疗经验表明,红霉素对于肺炎的实际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并且红霉素会刺激患儿的胃肠道。有研究认为,在治疗小儿肺炎过程中应用阿奇霉素具有显著的效果[4]。在抗菌机理方面,阿奇霉素和红霉素相通,在药物结构上,阿奇霉素与红霉素不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研究新进展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研究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6-09-22T15:01:54.61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3期作者:左佳 [导读] 由于儿童免疫力与抵抗力均相对较差,且曾与传染源有密切接触的经历,因此极其容易患上支原体肺炎[1]。四川省三台县人民医院儿科 621100 【摘要】小儿支原体肺炎、原发性不典型肺炎以及支气管炎等疾病最常见的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原体是一种无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生物,并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小儿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能够使患儿产生头痛、发热、厌食以及咳嗽等症状。目前,对小儿支原体肺炎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本文主要对小儿支原体肺炎及其临床症状、诊断进展与治疗进展做出分析。 【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研究进展 前言 由于儿童免疫力与抵抗力均相对较差,且曾与传染源有密切接触的经历,因此极其容易患上支原体肺炎[1]。支原体肺炎能够使患儿产生呼吸系统病变,还能导致心肌炎、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脑炎以及肾炎等疾病,甚至还会使患儿死亡。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一定传染源将支原体传播至人体呼吸道中。由于支原体的潜伏期较长,而且支原体肺炎早期产生的症状并不明显,因此极易被患儿家长忽视;若将该疾病放任不管,则患儿会产生消化系统障碍、持续并反复的咽痛、头痛、咳嗽、高热、精神倦怠以及乏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胸腔积液以及咳血等情况,从而使患儿的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地威胁。因此,对小儿支原体肺炎进行研究是极为必要的。本文主要对小儿支原体肺炎及其临床症状、诊断进展与治疗进展做出分析,为使该病症的认识广度与深度得到扩展。 1 小儿支原体肺炎疾病概述 在临床上,小儿支原体肺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一旦小儿患有此疾病,则应对其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否则会严重影响小儿的成长与身心健康。肺炎支原体能够不依靠细胞进行生存,且该病原体属于柔膜体纲支原体科,支原体属,是世界上最小并能进行自我复制的微生物之一[2]。在该病原体结构的透明腔中,能够看到一个浓厚的核状中心,该核状中心即为粘附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结合点。据报道,肺炎支原体与患儿进行相互作用能够产生尖端结构。当呼吸道中存在肺炎支原体时,上皮细胞的表面受体上会紧紧地粘着尖端特殊结构,使纤毛与黏膜被清除,并使细胞被吞噬,从而引发细胞的毒性作用。由于粘附因子为PI蛋白,能够形成P30-P65、HMWI-HMW3与PI-P90-P40等蛋白复合体,进而在肺炎支原体的终端结构上进行定位,并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表面进行粘附,因此,使肺炎支原体获得良好的繁殖条件。 2 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与诊断进展 2.1 临床症状 小儿支原体肺炎多发生于年龄为3~14岁的儿童群体,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道不适[3]。然而,患儿的不同年龄段会产生不同的呼吸道不适症状与体征。具体为:年龄层较低的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呼吸道不适症状通常均为不典型,并常伴有呼吸困难与喘息等症状。年龄层较高的患儿,夜间多发剧烈阵发性干咳为其早期临床症状表现,其正常睡眠会受到严重影响;痰量较多且粘稠、时有血丝为其后期临床症状表现,严重者甚至还会产生喘息现象。另外,小儿支原体肺炎会使患儿肺部受到损害,还会损害部分患儿的组织器官与肺外系统并产生相应症状。 2.2 诊断进展 病原学检测为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标准,而主要诊断方法为快速液体培养法[4]。但是,快速液体培养法由于诸多因素被制约,其诊断价值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对支原体肺炎进行诊断时采用的常规实验室检测技术为血清学检测,该检测方法具有价格低廉、检测时间较短的优点,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为该检测方法中最常用的试验方法。影像学检测能够诊断支原体肺炎发病早期的患儿,并能够将漏诊的几率进行降低。荧光定量PCR检测具有检测耗时短、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定量准确以及重复性好等优点,因此能在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方式中准确地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但是,由于该检测方法的技术要求较高,因此难以在基层医院中进行使用与开展。基因检测法虽然检测耗时也较短,特异性也相对较高,但是该检测法价格偏高,所以,广泛普及于临床治疗中尚有难度。 3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进展 目前在临床上关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①中西医结合干预方案。该方案能够针对支原体不断上升的耐药发生率进行相应的治疗。②纤支镜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有研究数据证实,该手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总有效率大于90%,疗效极为显著。③免疫干预方案。我国有研究者的相关研究表明,支原体肺炎患儿在实施免疫干预后,其抗生素疗程、病程均有所缩短,且复发率显著降低。④激素干预治疗法。短程的激素治疗能够将患儿在进行敏感抗生素治疗基础上的临床症状进行有效地改善,同时还能将其并发生发生率进行降低。⑤抗生素治疗方案。该治疗方案对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目前,在临床上有着较多种类并能够对抗肺炎支原体的抗生素[5]。在使用抗生素时,医生应将各种抗生素的禁忌症与适应症进行充分地掌握;同时,还应将支原体肺炎患儿所处的年龄层、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有无并发症等具体信息进行结合,从而使患儿的合理用药得到有效地保障。 结语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原发性非典型肺炎。一旦自身免疫力较差的儿童在生活环境中与传染源进行接触,其患上支原体肺炎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高。该疾病不仅使患儿产生相应的肺部症状,而且还会引发其他组织器官产生障碍,进而使患儿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因此,医学界应采取相应的检测方法对该疾病进行准确地诊断,并对其合适的治疗方法进行持续地研究与探索,从而达到使支原体肺炎患儿尽早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丽莎.阿奇霉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应用方法的研究进展[J].哈尔滨医药,2015,35(S1):109. [2]娄兴旺,梁玉巧.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02(08):1435. [3]杨光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J].健康之路,2016,15(01):24. [4]王月艳,叶代祥.小儿支原体肺炎抗菌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4):3181-3183. [5]余德钊,徐嘉辉,王利.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及中西医治疗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4,34(08):815-818.

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 李珩

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李珩 发表时间:2018-09-18T15:44:44.70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7期作者:李珩 [导读] 通过临床用药观察,评价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妇幼保健院浙江杭州 311400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用药观察,评价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4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0例,对照组200例,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10mg/(kg?d)静滴,每天1次,连用5天;对照组给予红霉素 20~30mg/(kg?d),分2次静滴,疗程14天。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疗效好,不良反应少,适合儿童应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阿奇霉素;红霉素;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肺炎,病原为肺炎支原体,由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呈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的呼吸道疾病,肺泡有少量炎症渗出物,同时还并可发生灶性肺不张、肺实变和肺气肿等[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一般性治疗(退热、氧疗、雾化、补液、镇静等)及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对症治疗,通常能获得较好的预后,为对比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我们进行本文内容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中旬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400例,按《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00例,男148例,女52例,年龄10个月~11岁。对照组200例,男140例,女60例,年龄8个月~10.5岁。性别、年龄、平均体重、病情严重程度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对大环内酯类药过敏者均不列为观察对象。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红霉素(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国药准字H43020027,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规格为:按红霉素计0.3g(30万单位))进行治疗: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缓脉滴注用药,按20~30mg/(kg?d)剂量给药,分2~3次使用(将10ml灭菌注射用水注入至0.5g乳糖酸红霉素粉针瓶中,用力摇晃后完全溶解,后加入到生理盐水或其他电解质溶液中稀释,控制红霉素浓度在1%~5%以内)。 治疗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阿奇霉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1466,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格为2ml:0.1g)进行治疗:采用静脉滴注方式进行用药,按0.2~0.25g/次剂量使用(根据患儿情况可调整),1次/1d,滴注时间不得少于60min,连续使用时间不得超过7d(使用氯化钠注射液(0.9%)或葡萄糖注射液(5%)配置,控制阿奇霉素浓度为1.0~2.0mg/m)[2]。 1.3疗效判断 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疗效判定标准,将疗效分为以下4级: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以上4项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好转:病情有所好转,但不够明显;无效:用药72小时后,病情无明显进步或有加重者。以痊愈、显效与好转例数之和计算临床总有效率。 1.4不良反应 两组用药期间记录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泻、耳鸣、皮疹等不良反应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对本文涉及到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处理,本次研究中的计数治疗采用n及%表示,并用t值进行检验,P<0.05,不具有可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144例,好转48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显效132例,好转24例,总有效率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不良反应:治疗组有16例出现轻度恶心、呕吐,未停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有28例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症状,另有12例因出现腹痛明显而停药,改为口服罗红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本文通过临床用药,对比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研究,得出静滴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有效率优于静滴红霉素,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的结论。 近些年来,肺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肺外并发症较多。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肺炎支原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冬季为主,每1~4年可引起流行[3]。目前,好发年龄也有提前趋势,已成为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肺炎支原体属于细胞内病原菌,支原体无细胞壁,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支原体无效,故治疗支原体感染应选择影响病原蛋白合成的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为最理想药物。机制为大环内酯类作用于细菌细胞核糖体50s亚单位,通过阻断转肽作用和mRNA位移,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4]。传统治疗采用红霉素为首选抗肺炎支原体药物。其副作用方面,红霉素的代谢需要细胞色素P450的参与,静滴红霉素的浓度如过高或滴速过快易引起疼痛及静脉炎,影响胃肠道功能,长期应用亦可引起血胆红素、转氨酶的增高及药疹与药物热的发生。不少患儿难以坚持配合,致使使用药物剂量偏小或疗程不足而复发。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强、长效、疗程短、耐酸、良好的组织渗透性等特点。阿奇霉素的代谢不需要细胞色素P450的参与,对肝脏更安全。由于有较长的半衰期(35~48小时),阿奇霉素在用药后72小时血浆浓度仍高于它对肺炎支原体的最小抑菌浓度,所以阿奇霉素最大的优点是具有抗生素的后效应,只需每天1次给药。 本文统计资料显示,阿奇霉素和红霉素对支原体肺炎均有较好疗效,但阿奇霉素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临床有效率均优于红霉素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红霉素。阿奇霉素与红霉素相比,具有较强的抗肺炎支原体作用,且不良反应较红霉素少而轻微,疗程较短,患儿的依从性好。红霉素的主要副作用是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对肝脏毒副作用。本组观测到红霉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阿奇霉素高。因此,

小儿支原体肺炎52诊治及护理疗效观察

小儿支原体肺炎52诊治及护理疗效观察 摘要] 儿支原体肺炎多发病学龄前儿童,婴幼儿患病常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多 数为亚急性起病,发热无定型,或体温正常,咳嗽较重,初期为刺激性干咳,常 有咽痛,头痛等症状。临床上选择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既能控制肺炎支原体血症又能减少红霉素对肝脏损害;对细菌感染的用敏感抗生 素联合治疗,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可短期使用激素,对症 治疗,避免后遗症的发生。病房温度不宜过高,不要太干燥;保持空气新鲜;患 病期间少食过甜、过咸、辛辣油腻等食物,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儿童;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对症治疗;护理配合小儿支原体肺炎一般起病缓慢,潜伏期长,大多数感染表现为急性上呼吸道 感染、咽炎、气管支气管炎。患者会有发热的症状,咳嗽初为刺激性干咳、阵咳 或咯出少量白痰,后转为顽固性剧烈咳嗽,肺部往往缺乏阳性体征。婴儿支原体 肺炎可伴有喘憋和呼吸困难,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喘支和哮喘,还可能合并肺 外多脏器损害,需要及时诊治,否者危及生命。 本文收集整理了2011年5月-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64 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并了解大概的治愈时间。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整理了2011年5月-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 炎患儿64例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1-12岁。体征:病变从上 呼吸道开始,有充血、单核细胞浸润,向支气管和肺蔓延,呈间质性肺炎或斑片 融合性支气管肺炎。半数病例无症状。X线显示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 性分布,以肺下野为多见,有的从肺门附近向外伸展。起病缓慢,潜伏期约2-3周,病初有全身不适,乏力、头痛。2-3天后出现发热体温常达39℃左右,可持 续1-3周,可伴有咽痛和肌肉酸痛;咳嗽为本病突出的症状,一般于病后2-3天 开始,初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咳、常有粘稠痰液偶带血丝,少数病例可类似 百日咳样阵咳;周围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起病后2周,约2/3病人冷凝集试验阳性,滴定效价大于1:32,特别是当滴度逐步升高时,有诊断价值。约半数病人对链球菌MG凝集试验阳性。 1.2方法:应注重休息、护理与饮食。必要时可服小量退热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温在18-20℃,相对湿度在60%为宜,供给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 物及足够的液体。保持口腔卫生及呼吸道通畅,经常给患儿翻身、拍背、变换体位,促进分泌物排出,必要时可适当吸痰,消除黏稠分泌物;对病情严重有缺氧 表现者,或气道梗阻现象严重者,应及时给氧。方法与一般肺炎相同;用药原则:对喘憋严重者可选用支气管扩张药,如氨茶碱口服4-6mg/(kg?d)6h一次;亦可用沙丁胺醇(舒喘灵)吸入等止咳;根据MP微生物学特征,凡能阻碍微小物细胞壁合 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等,对支原体无效,因此治疗MP感染,应选用能抑制蛋白 质合成的抗生素,包括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等,此外,尚有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选用。支原体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红霉素为首选药物。 2.治疗与转归:入选的52例病例所确诊后,给予阿奇霉素10mg/(kg?d)静滴 3-5天,之后给予红霉素20-30mg/(kg.d)静滴7-10天,其中80%例在治疗5天左 右后体温下降,咳嗽减轻;8例在治疗9天左右体温下降至正常,咳嗽明显减轻;2例持续发热两周后才逐渐降至正常。 3.护理配合:小儿支原体肺炎球菌肺炎,起病急骤,常有受寒、淋雨、上呼

红霉素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的合理使用

药剂科快讯 05年第4期总第5期 红霉素、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的配伍禁忌 在临床病例中经常可见红霉素、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同时应用,这是因为维生素B6可以防治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由于红霉素分子具有不稳定的化学结构,较强的酸性和碱性环境下易发生水解反应,这就是为什么红霉素不能制成盐酸、硫酸等强酸盐的原因。为增加红霉素的稳定性,临床上用它的有机酸盐(为弱酸弱碱盐),如乳糖酸红霉素,乳糖酸红霉素在pH6.0-8.0稳定性最大,当pH<5.0时,效价显著下降,故配制红霉素滴注液时,先加10ml灭菌注射用水至0.5g红霉素粉针瓶中(因用生理盐水直接溶解易产生盐酸盐而沉淀,故不宜用),用力摇震至溶解,然后加入生理盐水或其他电解质溶液中稀释,缓慢静脉滴注,注意红霉素浓度在1%-5%以内,溶解后也可加入含葡萄糖的溶液稀释,但因葡萄糖溶液偏酸性(pH3.5-5.5), 必须每100ml溶液中加入4%碳酸氢钠1ml。维生素B6注射液为强酸性溶液(pH2.5-4.0),应避免与对酸敏感的药物同时溶解在一个容器内,包括红霉素,如与其混配,将严重破坏红霉素的活性,如有必要,可将维生素B6注射液以小壶给药的方式进行治疗,因为小壶给药缩短了红霉素与维生素B6混溶的时间,使红霉素的水解降至最小,可以认为是合理用药。(通过咨询,我们了解到宣武医院儿科也经常将红霉素、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注射液同时应用,但维生素B6必须以小壶的方式给药)。 同样道理,维生素C注射液(pH5-7)与红霉素也属于配伍禁忌,在临床使用中应分开溶解滴注。 阿奇霉素与其他药物的输液配伍资料较少,有实验表明,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8h内,溶液外观澄明,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表面两者有一定的配伍稳定性,阿奇霉素与维生素C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8h内溶液外观澄明,pH值略有升高,吸收曲线未发生改变,说明无新物质生成。阿奇霉素含量无明显变化,而维生素C与其配伍后,降解有加速的趋势,4h内含量已降至95.4%(相同条件下,单一维生素C溶液4h时为99.10%)。但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同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化学结构相似且溶液配制方法近似,故可以考虑阿奇霉素与红霉素一样对酸碱敏感,厂家也建议阿奇霉素单独使用,所以我们的建议是阿奇霉素应单独给药,如有必须应将维生素B6以小壶给药方式注入,以减少药物配伍相互作用的可能,并在1-2小时输完。 药剂科药学组 2005.7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评价临床护理干预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以往我院收治的病例资料中抽取60 例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 研究对象,患儿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据不同模式的应用将 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0 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30 例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干预组的临床疗 效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均在统计学范畴内(P < 0.05)。结论:对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施以临床护 理干预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并获得较高的患者满意度,临 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45-02Clinical nursing of severe pneumonia mycoplasma pneumonia in childrenSubject Lu Jinghua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Henan shangqiu, 476100)【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severe pneumonia mycoplasmapneumonia in children. Methods: from previous cases in our hospital data of 6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severe pneumonia mycoplasmapneumonia in childr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hildren are receiving glucocorticoids or bronchoalveolar lavage treatment, accordingto the different mode of applic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30 cases accepted conventional care, interventiongroup 30 cases tak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 compared two groups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difference ofnursing job satisfaction.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intervention group a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o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work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tatistical category(P < 0.05). Conclusion: for severe pneumonia mycoplasma pneumonia in children with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helpful to improve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children, and get higher patient satisfaction, higher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 severe pneumonia; Mycoplasma pneumonia; children 肺炎支原体肺炎属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最为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此病临 床症状相对较轻,且多有自限性,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患儿预后良好[1]。 而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由本病进展为重症肺炎的病例不在少数,重症支原体肺 炎可能遗留支气管扩张、肺不张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不良后果,甚至可能因多 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2]。由于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在治疗过程中配合积极护理干 预十分关键。本次研究旨在评价临床护理干预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 用效果,成绩喜人。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以往我院于 2011 年01 月-2013 年01 月的病例资料中抽取60 例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的相关诊断标准[3],①高热温度在38.5℃持续10d 以上,经常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无效,② X 线片提示双侧肺叶受累或合并胸 腔积液;③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研究经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且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男33 例,女27 例,年龄范围1-13岁之间,年龄均值 (5.6±1.3)岁。据不同模式的应用将其划分为各30 例的两组,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患者的上述基线特征运用SPSS 软件分析P > 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患儿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方法和效果。方法10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0),对照组为36%(18/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中,需要对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的检测充分结合,并采取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才能取得准确而安全的诊治效果。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 肺炎支原体肺炎多是由飞沫传染所引起的,并在婴幼儿、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中比较常见,常伴有发热、头痛、咳嗽、畏寒等症状,病程虽短,但具有易复发的特征。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小儿肺炎支气管肺炎的发生率呈现着逐年升高的迹象,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这对患儿病症的诊断和治疗都是非常不利的[1,2]。基于此,医院选取2013年8月~ 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对临床诊治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医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经诊断结果显示均符合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1~10岁,病程2~30周。临床病症主要表现为:100例患儿均伴有发热症状(稽留热40例、不规则热32例、弛张热28例),持续时间在7 d天左右;90例患儿出现咳嗽,其中32例伴有气喘;48例有血液系统症状(20例出血斑点、10例贫血、18例黄疸);40例有神经系统障碍,23例伴有呕吐症状;45例患儿泌尿系统出现症状(血尿15例,尿蛋白30例)。将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1. 2 方法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行血常规检查、胸部X线检查、心肌酶谱检查、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查,检查完毕后对确诊的病例采取抗感染、抗病毒,并根据患儿的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对症治疗,一旦患儿出现发热,必须进行退热处理,如果出现咳嗽进行止咳以及平喘治疗[1]。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红霉素治疗,将20~25 mg/(kg·d)红霉素溶于500 ml的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7~14 d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儿采取阿奇霉素治疗,将10 mg/(kg·d)溶于250 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3~5 d为1个疗程。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3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治疗3 d后,患儿体温逐步恢复,咳嗽症状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体会_0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100例于2010年3月~2012年10月在我院進行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54例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占患者总数的54%,44例患者病情好转,占患者总数的44%,2例患者病情没有发生变化,占患者总数的2%,有效率为98%。结论为了取得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的理想效果,医护人员必须加强对支原体肺炎的了解和掌握,明确针对各种病症的治疗方法和检测技术,从而有效改善和优化患儿的身体素质。 标签: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 病毒属于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除此之外,肺炎支原体也很容易引发小儿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形态多样,没有细胞壁,传播范围非常广泛,主要传播方式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而且容易引发流行病[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100例于2010年3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的患者,其中,女性患者占39例,男性患者占61例,年龄范围居于9个月~12周岁。 1.2临床表现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和持续性发热。患儿出现头晕、头痛、烦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气喘、等症状,32例患者双肺呼吸明显增粗,18例患者可闻干湿啰音,46例患者听诊一侧呼吸音降低。对全部患者进行胸部X线片检查、大便常规、尿常规、血常规和血清MP-IgM 检查。胸部X片检查结果显示,35例患者左肺发生病变,51例患者右肺发生病变,3例患者双肺均出现病变。MP-IgM进行抗体测定时,阳性为抗体滴度≥1:160,32例患者外周血WBC≥10×109/L,24例患者外周血WBC<4.0×109/L,44例患者外周血WBC居于4×109/L~10×109/L。 1.2诊断标准①X线胸片肺部炎症表现程度;②体征或者呼吸道症状;③MP-IGM阳性(≥1∶160)。 1.3方法患者病情没有得到确诊之前,医护人员对患者采用包括头孢菌素和青霉素在内的药物治疗,没有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病情得到确诊以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使用药物和剂量为阿奇霉素,10 mg/Kg/d,患者病情好转,将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改为口服,服用剂量和频率为8~10 mg/Kg/d,1次/d,服用3 d后停止服药4 d,1个疗程为21 d。 2结果

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与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与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 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目的比較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与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于我院儿科治疗的9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给予实验组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1)实验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97.92%)较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的退热时间,咳嗽、肺部啰音、胸片阴影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的血清IL-6、IL-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4)治疗期间,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42%)较对照组(29.17%)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对于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机体恢复有积极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zithromycin Sequential Therapy and erythromycin combined Azithromycin Sequential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mycoplasma pneumonia in children. Methods 96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zithromycin Sequential therapy,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rythromycin and Azithromycin Sequential therapy. After the course of treatment,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1)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97.92%)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1.2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2)The antipyretic time,cough,pulmonary rale,chest shadow disappearance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3)The serum levels of IL-6 and IL-8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4)During the treatment,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10.42%)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9.17%),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Erythromycin combined with Azithromycin Sequential therapy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 It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alleviating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children and promoting the recovery of the children. [Key words] Mycoplasma pneumonia in children;Azithromycin Sequential Therapy;Erythromycin;efficacy;Safety支原体肺炎为小儿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在全部肺炎中,所占比例约15%~30%,在流行年份患病比例可达到40%~60%[1]。近年来,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由于其传染性强,病情重,病程长,且初期发病隐蔽,易出现误漏诊,因而,临床应给予足够重视[2]。以

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16-09-01T13:23:36.4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4期作者:曹翠景杨建娜王华丽 [导读] 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众多药物中临床效果较好的是阿奇霉素,能安全快速有效地缓解病情。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民医院儿科 264400 摘要:目的研究研究探讨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近两年收治的13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将其随机分成红霉素组和阿奇霉素组,各69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红霉素组给予静脉滴注红霉素进行治疗,阿奇霉素组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症状恢复时长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对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经对应药物治疗后阿奇霉素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2.75%显著高于红霉素组的75.36%(P<0.05);阿奇霉素组发热、咳嗽等症状恢复时长显著少于红霉素组(P<0.05);阿奇霉素组出现静脉刺激、胃肠道反应、轻度皮疹等不良反应几率显著少于红霉素组(P<0.05)。结论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众多药物中临床效果较好的是阿奇霉素,能安全快速有效地缓解病情,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取得的效果优于其他药物,且不良反应少、见效快,减少发生静脉刺激、胃肠道反应、轻度皮疹等不良反应概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小儿;红霉素; 支原体肺炎作为肺炎常见类型,其主要病原是肺炎支原体,易发于秋、冬两季,小儿是该病的易感人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安全的疾病之一[1]。该病的临床主要症状有全身不适、头痛、剧烈咳嗽、发热等,支原体能抵抗多数抗生素且不易被清除,因此临床上常使用大环内醋类药物对其进行治疗。经研究表明红霉素易引起静脉刺激、胃肠道反应、轻度皮疹等不良反应,而阿奇霉素能安全快速有效地缓解患儿病情,增加其临床治愈几率。为此本此实验选取我院儿科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近两年收治的13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对照分析,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儿科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近两年收治的13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纳入标准符合以下几点:(1)依据其诊断标准《小儿支原体肺炎》[2]判定的患者;(2)自愿参加本次实验且签订知情书的患者。依据双盲随机方法将其分成阿奇霉素组和红霉素组,各69例。其中红霉素组男孩35例,女孩34例,平均年龄(3.01±0.39)岁。阿奇霉素组男孩35例,女孩34例,平均年龄(3.12±1.3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的对症治疗措施如退热、袪痰、止咳等。在此基础上红霉素组静脉滴注红霉素进行治疗,30mg/kg/d,每日静注2次,连续注射11天。 阿奇霉素组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10mg/kg/d,每日静注1次,连续注射5天后停用3天,再连续用药3天。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症状恢复时长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对其进行对照比较。 1.3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与体征恢复正常,X线检查表明阴影被完全吸收。 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与体征有效减轻,X线检查表明阴影大部分被吸收。吸收。 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与体征无变化,X线检查表明阴影无变化。 1.4统计学方法利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 <0.05来显示结果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经对应药物治疗后阿奇霉素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症状恢复时长、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均显著优于红霉素组(P<0.05)。见表1。 3 讨论 儿童体质普遍较弱,易被多种因素干扰而患上疾病,其中支原体肺炎是较为多发疾病。该病的重要病原是肺炎支原体,其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肺炎一般为散发性,患儿发病较急,常出现头痛、剧烈咳嗽、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若患儿病情较为严重时常常出现多器官、多系统损害现象,极大的危害到患儿身心健康安全,因此需及早进行救治。肺炎支原体能独立生存并进行自我复制,介于病毒与细菌间的微生物,其不具备细胞壁,因此通过破坏细胞壁合成而产生药效的诸多抗生素对阻止该病感染效果不理想。 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多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主要通过结合在肽输出通道和核糖体转肽酶中心间狭窄部分,以此机械性阻塞通道打断肽的延伸,最终阻止细菌蛋白质表达合成起到抗菌功能。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均为大环内酯类药物。 红霉素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及婴儿肺炎等疗效肯定,但其有较大的副作用,如其能妨碍胃肠运动功能,严重者出现呕吐、恶心、腹泻、腹痛及血栓性静脉炎等,多数患儿及其家属难以接受;红霉素产生的酯化物有肝毒性,长期使用增加患儿体内的转氨酶及血胆红素含量。而通过本此实验可知阿奇霉素较红霉素有更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较少,不会严重损伤机体器官。其多数保持原型通过粪便排出体内,只少数经肝脏代谢排出体内,且代谢清除缓慢,减少对肝脏功能的损害[3]。 综上所述,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众多药物中临床效果较好的是阿奇霉素,能安全快速有效地缓解病情,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取得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