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画家的梵高教案小学

画家的梵高教案小学

画家的梵高教案小学

【篇一:画家的梵高教案小学】

《画家凡高》是一节以一名画家为专题的“欣赏评述”课,凡高曲折

而短暂的一生的悲剧性的。但是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每幅

作品背后都有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学习本课让孩子们对国外

著名画家有进一步的了解,对欣赏艺术作品有进一步的提升。

教材分为两个版面,第1页主要介绍梵高生平简介,并且附带了几

幅梵高生平的人物画作品,第2个版面主要是欣赏凡高风景画作品。通过作品来认识凡高,了解凡高,感悟凡高的人生。

学情分析:

这一课是教材第一次出现专题介绍一位画家,而且是一位世界有名

的大师。学生自身的欣赏水平有限,特别还是一名国外画家,这对

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了,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可

教材出现在小学四年级,四年级的孩子如何来理解这么有个性的画家?如果单单把凡高的作品一一罗列介绍的话,学生会显得无趣,

也不易理解;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抓住孩子的兴趣和好奇

心理,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画家凡高的一生,及他的生平作品,知道如

何对一名画家进行专题研究和学习;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分析凡高的一生,学习凡高对艺

术热情,执着的精神,感悟人在逆境中应该怎样调整控制好自己,

成为一个积极健康的人。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了解画家凡高及其作品;

2.学习如何欣赏评述凡高作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通过对作品的理解,感悟他内心的艺术表现情绪;

2.以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评述;

设计理念:

教学活动注重经验的构建和积累,如“颜色——情感”,让学生在活动

中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为更好的欣赏作品做好铺垫;还注重学科

的整合性,在欣赏作品时,始终贯穿着音乐。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作品欣赏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讲述一位最贫困、作品如今最珍贵的画家梵高的故事,吸引学生对

梵高的兴趣。从而导入课堂。

二:组织教学

身体坐直,准备上课;

三:欣赏作品

课件出示《向日葵》:这幅作品的名称?谁创作的?检查学生课前

预习情况。

对,凡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画家凡高。(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割耳朵的自画像》:同学们一定能猜出他是谁?

对,可为何耳朵被割了,还投出冷冷的目光。

四:了解凡高的一生

你们想知道凡高一生都经历过哪些事情吗?阅读书中“凡高的一生”。思考:通过阅读,你了解到凡高的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国籍,家庭,曾做过的职业,绘画风格)

(意图:利用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来调动激情,自学文字凡高的一生。)

五:欣赏,感悟作品

出示课件:能否根据大屏幕的作品将凡高的作品分为四类?

(自画像,人物画,景物画,风景画)

欣赏自画像:

导入语:凡高曾说过,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就会有不同的自画像,那你们看:知道这两副画的创作背景吗?

师介绍,生思考:对这位画家你有什么印象?

从笔触,色彩,人物神态来比较这两副自画像,说感受?

学生交流回答。

欣赏人物画《吃马铃薯的人》

导入语:其实,凡高27岁才开始学画,当时画风还不成熟,代表作

是《吃马铃薯的人》

师介绍,生思考:画中的人在干什么?

这副画的整体色调与课本中其它画面色调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用这样的色调?设想一下凡高的心情?

生交流回答。

欣赏景物画《星月夜》《向日葵》

导入语:由于凡高经常画一些社会中最低层的人,他的画不被人承认,也没有人买他的画,这使他变得焦虑和烦躁,于是在33岁,他来到了法国,后来在法国的小镇完成创作《向日葵》。

思考:这副画的色调以什么颜色为主?他用的黄色一样吗?

猜猜看,这时候他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思考后交流。欣赏《星月夜》

导入语:凡高在离开阿尔小镇后,柏树取代了他心爱的主题——向日葵。完成了以柏树为主题的创作《星月夜》。先来听一首音乐《星月夜》感受一下!睁开眼睛,看:

思考:凡高是运用怎样的笔触来描绘空中奇特的景象?拿出手指在空中画一画!

运用这样的笔触,凡高想表达怎样的情绪?根据音乐幻想一下自己心中的夜空是什么样的?

六:学生作业

师:凡高用这种漩涡状的笔触描绘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夜空,通过以上的学习,老师想知道:凡高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作业:根据内容,色彩,笔触等方面选一幅最深的作品,用一段文字把它简单描绘下来,写出心中的感受!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

七:交流学生作业:学生自说自评;

八:总结

说说你这节课学得怎样?(学生自评自结)

九:拓展游戏:找一找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根据凡高的作品特点找出下面三幅中的一幅作品是凡高创作的!(凡高的《乌鸦与麦田》)

十:小结

师:就是在这片麦田里,凡高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今天我们初识了这位充满传奇的画家凡高。希望大家能够像画家那样运用色彩和笔触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教师:赵恩毅

2014年5月19日

【篇二:画家的梵高教案小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简单了解画家凡高的一生,及他生平的作品。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凡高对绘画对艺术的一种执着精神。

内容分析

重点:了解凡高一生及其部分代表性作品

难点: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手段

示范

板书设计

16、画家凡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欣赏凡高的《向日葵》问你们还记得这幅画的名字吗?那他的作者

是谁还记得吗?今天我就来认识一下凡高及他的作品。

三、讲授新课。

1、老师以故事的形式介绍凡高

南方印象主义或者印象主义分离派的打算。后来因为2人的关系恶化,高更离去,凡高在发生割下自己耳朵的事件之后精神逐渐分裂。因此,他们没有结成任何团体。1890年,经过圣雷米的德莫索尔精

神病院的长期住院治疗,病势稍有好转后,凡高回到巴黎,住在瓦

兹河畔的奥韦尔,接受伽塞医生的专门治疗,并勤奋作画,作有

《伽塞医生肖象》、《奥韦尔的教堂》等。但是,在1890年十月

27日,在同伽塞医生发生争吵之后,突然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

生命。

2、欣赏凡高的作品

教师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

3、学生谈感受

通过听凡高的故事,欣赏凡高的作品,现在就请你来谈一谈你对位

杰出的画家及他的作品的感受。

4、选择一幅你印象深的作品试着用一段文字把它简单地描述下来。

5、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希望同学们能学习凡高多艺术事业的这种执着精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