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齐鲁文化概论随堂练习

齐鲁文化概论随堂练习

齐鲁文化概论随堂练习
齐鲁文化概论随堂练习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齐鲁文化概论

随堂练习(3)

一、填空题

1、姜太公名尚,字牙,尊称子牙。

2、周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封于管、蔡、霍三国,以监视商纣王族等大批殷商遗民的聚居处,史称“三监”。

3、姜尚封齐后,定都营丘。

4、姜太公除了拥有赫赫战功外,还有军事著作《六韬》流传于世。《六韬》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和《犬韬》6卷,共60篇。

5、司马穰苴原名田穰苴,是陈公子田完的后裔。

6、司马穰苴“以仁为本”的战争观,实际上是从政治的角度来把握军事,比一般军事战术理论更高出一筹。

7、孙武所撰写的《孙子兵法》,历来被称为“兵学圣典”,全书共13篇,约6千余字。

8、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作战指导原则。

9、孙膑早年曾与庞涓一起师从著名的兵学家鬼谷先生学习兵法。

10、公元前353年,魏国派大将庞涓率8万精兵进攻赵国,赵国苦战一年,支撑不住,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采取“围魏救赵”的计谋,在桂陵设下埋伏,大败魏军。

11、在马陵之战中,孙膑运用“示假隐真”的战法,大败魏军。

12、孙膑特别重视人在战争中的作用,提出了“间于天地之间者,莫贵于人”的论断。

13、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14、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顾茅庐,向诸葛亮求教统一天下的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指明了刘备称王图霸的方略。后人把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战略构想,称为“隆中对”。

15、诸葛亮的盖世功名与他推演八阵的军事才能密不可分。

16、诸葛亮非常重视兵器研发,他曾创制出一种新式连弩。

17、檀道济在与北魏军队交战时,粮草断绝。他采用“唱筹量沙”的办法,迷惑敌人,安然撤退。

18、在自己成功坚守德安和顺昌的基础上,陈规不断总结南宋城池防御发展的经验,著成《守城机要》一书。

19、《守城录》是中国军事史上的第一部城池防御专著,它集前代防御理论之大成,并开创了冷火并用时代城市防御理论的先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城市防御理论。

20、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戚继光到义乌、金华募兵,经过严格训练,一支3000多人的新式军队建立起来,战斗力强悍,被称为“戚家军”。

21、戚继光一生文武并举,在戎马倥偬之暇,他手不释卷,撰写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军事理论著作,指导战争实践。

二、单项选择(下面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姜尚的先祖伯夷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举为四岳,封于( D )

A、莒

B、邹

C、邾

D、吕

2、周武王与姜尚率军大举伐纣,与商军展开战略大决战的地方是( B )。

A、朝歌

B、牧野

C、孟津

D、鹿台

3、司马穰苴原本姓( C )

A、姜

B、张

C、田

D、齐

4、司马穰苴的治军原则是( A )

A、以文附众

B、视敌而举

C、以仁为本

D、不历民病

5、公元前506年,吴国伐楚。吴王拜孙武为主将,率军与楚军进行决战的地点是( C )

A、汉水

B、姑苏

C、柏举

D、涢水

6、公元前353年,魏国派大将庞涓率8万精兵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

( D )

A、桂陵

B、大梁

C、马陵

D、邯郸

7、根据传说,《将苑》一书的作者是( D )

A、庞涓

B、孙武

C、孙膑

D、诸葛亮

8、《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目前虽尚未确考,但可以确定的是语源来自( A )

A、檀道济

B、陈规

C、司马穰苴

D、姜尚

9、中国军事史上的第一部城池防御专著是( D )

A、《孙子兵法》

B、《便宜十六策》

C、《孙膑兵法》

D、《守城录》

10、在抗倭战斗中,戚继光根据当地多丘陵沟壑、河渠纵横的情况,创立了在战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C )

A、“八阵图”

B、连环阵

C、“鸳鸯阵”

D、唱筹量沙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齐鲁文化概论 平时作业 答案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齐鲁文化概论 平时作业(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据考古发现,山东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沂源猿人,其年代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大约与北京猿人相当,距今约四、五十万年。 2、齐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姜尚,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公旦。 3、鲁国的首都是曲阜。 4、在政治上,齐国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鲁国采取了“变其俗,革其礼”的政策。 5、齐国威、宣之际,稷下学宫成为一个文化中心,在儒学中卓有影响的孟子和荀子都曾来到这里。 6、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及其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分别是鲁国人和邹国人,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邹衍是齐国人。 7、封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以祭天地的形式来神化帝王,以树立帝王的威信。 8、老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见于《道德经》,总体上来说是取法自然,无为而治。 9、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汉代的文化政策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10、东汉后期,出现了道教的系统性的理论著作《太平经》。 11、孔子的思想、言论、行为主要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论语》一书中。 12、孔子用“中庸”和“仁”从外在形式和实质内容两个方面确定了“礼”的实践标准。 13、“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墨子影响最大的主张。 14、墨子对逻辑学做出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著名的“三表”说、“三物”说。 15、孟子首先要完成的使命是确立对人的信心。为此他提出了“人性善”的观点。这也是孟子儒学的理论基石。 16、五德终始学说的可操作性体现在邹衍为统治者设计的一套“以德配天”的制度上。 二、单项选择(下面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齐鲁立国前,在今山东地区生活的土著居民是( B ) A、沂源人 B、东夷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继黄帝之后,担任夷夏部落联盟的盟主的是( A ) A、颛顼 B、帝喾 C、蚩尤 D、尧 3、齐景公时期,曾入鲁问礼的一位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是( D ) A、管仲 B、鲍叔 C、宁戚 D、晏婴 4、在齐宣王时期,曾对齐国政治进行批评,使齐宣王“勃然变乎色”,“顾左右而言他”的一位思想家是( B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 5、“大一统”一词最早见于( D ) A、《管子》 B、《墨子》 C、《论语》 D、《公羊传》 6、标志着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神学由纷歧斗争走向统一融合、统一经学建立的完成的一部著作是( C ) A、《终始》 B、《大圣》 C、《白虎通义》 D、《太平经》 7、墨子和他的学生结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的团体,团体首领称为( B )

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据考古发现,山东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沂源猿人,其年代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大约与北京猿人相当,距今约四、五十万年。 2、齐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姜尚,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公旦。 3、鲁国的首都是曲阜。 4、在政治上,齐国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鲁国采取了“变其俗,革其礼”的政策。 5、齐国威、宣之际,稷下学宫成为一个文化中心,在儒学中卓有影响的孟子和荀子都曾来到这里。 6、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及其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分别是鲁国人和邹国人,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邹衍是齐国人。 7、封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以祭天地的形式来神化帝王,以树立帝王的威信。 8、老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见于《道德经》,总体上来说是取法自然,无为而治。 9、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汉代的文化政策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10、东汉后期,出现了道教的系统性的理论著作《太平经》。 11、孔子的思想、言论、行为主要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论语》一书中。 12、孔子用“中庸”和“ 仁”从外在形式和实质内容两个方面确定了“礼”的实践标准。 13、“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墨子影响最大的主张。 14、墨子对逻辑学做出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著名的“三表”说、“三物”说。 15、孟子首先要完成的使命是确立对人的信心。为此他提出了“人性善”的观点。这也是孟子儒学的理论基石。 16、五德终始学说的可操作性体现在邹衍为统治者设计的一套“以德配天”的制度上。 二、单项选择(下面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齐鲁立国前,在今山东地区生活的土著居民是( B ) A、沂源人 B、东夷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继黄帝之后,担任夷夏部落联盟的盟主的是( A ) A、颛顼 B、帝喾 C、蚩尤 D、尧 3、齐景公时期,曾入鲁问礼的一位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是( D ) A、管仲 B、鲍叔 C、宁戚 D、晏婴 4、在齐宣王时期,曾对齐国政治进行批评,使齐宣王“勃然变乎色”,“顾左右而言他”的一位思想家是( B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 5、“大一统”一词最早见于( D ) A、《管子》 B、《墨子》 C、《论语》 D、《公羊传》 6、标志着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神学由纷歧斗争走向统一融合、统一经学建立的完成的一部著作是( C ) A、《终始》 B、《大圣》 C、《白虎通义》 D、《太平经》 7、墨子和他的学生结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的团体,团体首领称为( B ) A、领袖 B、“巨子” C、大匠 D、君子 8、墨子堪称是中国最早的( A ) A、逻辑学家 B、语言学家 C、科学家 D、军事家 9、在孟子的学说中,所谓“四端”是指(C ) A、仁义礼信 B、仁信礼智 C、仁义礼智 D、义信礼智 10、孟子认为士君子修身的关键是(A ) A、存心养气 B、善良仁爱 C、持志养气 D、刚毅木讷 三、名词解释(每词8分,共16分) 1、《太平经》:是中国道教的第一部经籍,包含了许多口语成分,是研究中古汉语的珍贵语料 2、王道:王道"在传统中华儒家文化而言就是你仁义,以德待人,51页 四、问答题(每小题18分,共54分) 1、试述《孙子兵法》一书的主要思想内容。齐鲁文化概论75页 2、汉武帝时期政治文化转型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 前提:小农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国力的强盛

地域文化(齐鲁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地域文化(齐鲁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齐鲁文化概论 平时作业(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据考古发现,山东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沂源猿人,其年代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 大约与北京猿人相当,距今约四、五十万年。 2、齐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姜尚,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公旦。 3、鲁国的首都是曲阜。 4、在政治上,齐国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鲁国采取了“变其俗,革其礼”的政策。 5、齐国威、宣之际,稷下学宫成为一个文化中心,在儒学中卓有影响的孟子和荀子都曾来到 这里。 6、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及其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分别是鲁国人和邹国人,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邹衍 是齐国人。 7、封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以祭天地的形式来神化帝王,以树立帝王的威信。 8、老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见于《道德经》,总体上来说是取法自然,无为而治。 9、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汉代的文化政策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10、东汉后期,出现了道教的系统性的理论著作《太平经》。 11、孔子的思想、言论、行为主要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论语》一书中。 12、孔子用“中庸”和“ 仁”从外在形式和实质内容两个方面确定了“礼”的实践标准。 13、“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墨子影响最大的主张。 14、墨子对逻辑学做出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著名的“三表”说、“三物”说。 15、孟子首先要完成的使命是确立对人的信心。为此他提出了“人性善”的观点。这也是孟子儒 学的理论基石。 16、五德终始学说的可操作性体现在邹衍为统治者设计的一套“以德配天”的制度上。 二、单项选择(下面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 题后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齐鲁立国前,在今山东地区生活的土著居民是( B ) A、沂源人 B、东夷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继黄帝之后,担任夷夏部落联盟的盟主的是( A ) A、颛顼 B、帝喾 C、蚩尤 D、尧 3、齐景公时期,曾入鲁问礼的一位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是( D )

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一、“文化”界说 二、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一、“文化”界说 (一)“文”的释义及扩展 1、“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1)《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 (2)《礼记·乐记》曰:“五色成文而不乱。” (3)《说文解字》曰:“文,错画也,象交文。” 2、“文”的多重引申义 (1)为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如《尚书·序》所载:伏羲画八卦,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 (2)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称,如:《论语·雍也》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在以上两层意义之上,更导出美、善、德行。《礼记·乐记》所谓:“礼减而进,以进为文”,郑玄注:“文犹美也,善也。” (二)“化”的释义及其扩展 化的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如《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礼记·中庸》曰:“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等等。“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并由此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中文的文化 西文中的文化: 结论2:广义与狭义 (一)广义的“文化” 1、广义文化的定义: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作“大文化”。包括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众多领域。 2、广义文化的结构 广义文化的结构,可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个层次。 (1)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 (2)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3)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 (4)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氤氲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审美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 (二)狭义的“文化” 1、狭义“文化”的定义: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是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 2、在汉语言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也属于“小文化”范围。毛泽东在论及新民主主义文化时 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这里的文化,也属于狭义文化。 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2019-2020年电大考试《地域文化(齐鲁)试题及答案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春秋时期,鲁成为当时的大国,其控制范围基本囊括了汶河流域和泗河的中上游地区。 2、据考古发现,山东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沂源猿人。 3、齐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姜尚,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公旦。 4、鲁国的首都是曲阜。 5、在政治上,齐国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鲁国采取了“ 变其俗,革其礼”的政策。 6、在用人上,齐国遵循“尊贤尚功”,鲁国遵循“ 尊尊而亲亲”。 7、齐国威、宣之际,稷下学宫成为一个文化中心,在儒学中卓有影响的孟子和荀子都曾来到这里。 8、在战国时期,黄老之学形成了两个中心,一是处于江汉流域的楚国,这里是道家学派的原生地;一是齐国的稷下,是道家学派在北方的代表。 9、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汉代的文化政策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10、东汉后期,出现了道教的系统性的理论著作《太平经》。 11、孔子的思想、言论、行为主要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论语》一书中。 12、“礼”是调谐、稳定社会伦理秩序的规范制度,人的真挚情感是其根本。 13、“ 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墨子影响最大的主张。 14、孟子首先要完成的使命是确立对人的信心。为此他提出了“人性善”的观点。这也是孟子儒学的理论基石。15、孟子承担起的一个重要政治使命是重新确立社会统治的秩序,也就是孟子理想中的“ 王道”。 16、邹衍,也作驺衍,战国末期思想家,阴阳五行学派的代表人物,齐国人。 17、五德终始学说的可操作性体现在邹衍为统治者设计的一套“ 以德配天”的制度上。 18、如果说“五德终始说”体现的是邹衍的时间观念,那么“ 大九州说”则体现了他的空间观念。 19、姜尚封齐后,定都营丘。 20、姜太公除了拥有赫赫战功外,还有军事著作《六韬》流传于世。

地域文化(齐鲁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汇集(开卷)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地域文化(齐鲁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汇集(开卷) 特别说明:答案仅供参考,请以教材为准 一、填空(每空1分,1—17小题为2011至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 1、田野考古发现说明,在山东地区存在着后李文华、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的考古谱系,它们的居民应当是同一个民族,即山东地区的土著民族。 2、在用人政策上,齐国遵循“尊贤尚功”,鲁国则遵循(“尊尊而亲亲”)。 3、齐国威、宣之际,(稷下)学宫成为一个文化中心,孟子和荀子都曾来到这里。 4、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汉代的文化政策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5、(“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墨子影响最大的主张。 6、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作战指导原则。 7、孔府本名(衍圣公)府,位于曲阜城中孔庙东侧,是孔子后世嫡系子孙居住的府第。 8、(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 9、崂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 10、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11、(《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数学专著,是古代劳动人民和数学家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运用数学知识的结晶。 12、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规模宏大、丰富多彩的(农业)科学专著。 13、李清照的词作,无论内容还是风格,以(靖康)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4、《桃花扇》(四十)出,分上下两本。剧本借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写南明王朝的覆灭历史。 15、端午节的特色饮食是吃(粽子),山东各地还有吃艾叶煮鸡蛋的习俗。

16、在改革整理传统曲目的基础上,1951年山东省文联地方戏曲研究室决定将作家王安友的小说(《李二嫂改嫁》)改编成吕剧,实验用戏曲形式表现现实生活。 17、很多人把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称作“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1—10小题为2011至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 1、孟子认为士君子修身的关键是(A)。A存心养气B善良仁爱C持志养气D 刚毅木讷 2、司马穰笡治军原则是(A)。A以文附众B视敌而举C以仁为本D不历民病 3、氾胜之通过数十年指导农业的实践和总结农民经验独创了一种新型的农业耕种方法(D)。A代田法B轮作法C耕田法D区田法 4、中国军事史上的第一步城池防御专著是(D)。A《孙子兵法》B《便宜十六策》C《孙膑兵法》D《守城录》 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几句词见于辛弃疾的词作(A)。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B《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C《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D《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6、在中国人同时也在齐鲁岁时民俗中占据着首要位置的节日是(A)。A春节B 中秋节C端午节D元宵节 7、在婚姻活动中的基本程序和仪式中,第一个步骤一般而言是(A)。A议婚B 订婚C送日子D迎娶 8、风筝最早的称谓是(B)。A纸鸢B木鸢C风鸢D风筝 9、被视作化妆扬琴的开端,奠定了吕剧发展的雏形,在吕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剧目是(D)。A《兰瑞莲打水》B《王汉喜借年》C《小寡妇上坟》D 《王小赶脚》 10、四大传说中塑造的妇女形象无一不是美好善良、忠于爱情的(C)。A理想人物B典型人物C箭垛式人物D美好人物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1—3小题为2011至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 1、“五德终始说”:邹衍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阴阳学派的代表人物,齐国人。其思想核心是“五德终始说”。“五德”来源于“五行”,所谓“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邹衍认为,这五种物质每一种都和人的一种德性相配,而这五种德性之间又存在着相胜相克的关系,具体说就是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与五行相联系的五德每一德都没有绝对的优势,每一德都有盛有衰。自天地开辟以来的每一朝代都与其中的某一德相配。统治者只有具备与当

齐鲁文化概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春秋时期,鲁成为当时的大国,其控制范围基本囊括了汶河流域和泗河的中上游地区。 2、据考古发现,山东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沂源猿人。 3、齐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姜尚,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公旦。 4、鲁国的首都是曲阜。 5、在政治上,齐国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鲁国采取了“ 变其俗,革其礼”的政策。 6、在用人上,齐国遵循“尊贤尚功”,鲁国遵循“ 尊尊而亲亲 ”。 7、齐国威、宣之际,稷下学宫成为一个文化中心,在儒学中卓有影响的孟子和荀子都曾来到这里。 8、在战国时期,黄老之学形成了两个中心,一是处于江汉流域的楚国,这里是道家学派的原生地;一是齐国的稷下,是道家学派在北方的代表。 9、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汉代的文化政策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10、东汉后期,出现了道教的系统性的理论著作《太平经》。 11、孔子的思想、言论、行为主要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论语》一书中。 12、“礼”是调谐、稳定社会伦理秩序的规范制度,人的真挚情感是其根本。 13、“ 兼爱 ”是墨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墨子影响最大的主张。 14、孟子首先要完成的使命是确立对人的信心。为此他提出了“人性善”的观点。这也是孟子儒学的理论基石。 15、孟子承担起的一个重要政治使命是重新确立社会统治的秩序,也就是孟子理想中的“ 王道 ”。 16、邹衍,也作驺衍,战国末期思想家,阴阳五行学派的代表人物,齐国人。 17、五德终始学说的可操作性体现在邹衍为统治者设计的一套“ 以德配天 ”的制度上。 18、如果说“五德终始说”体现的是邹衍的时间观念,那么“ 大九州 说”则体现了他的空间观念。 19、姜尚封齐后,定都营丘。 20、姜太公除了拥有赫赫战功外,还有军事著作《六韬》流传于世。 21、司马穰苴“ 以仁为本为本”的战争观,实际上是从政治的角度来把握军事,比一般军事战术理论更高出一筹。

电大齐鲁文化概论二

电大齐鲁文化概论二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题目1 在《九章算术注》中,刘徽运用的计算方法主要有()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棋验法” B. “割圆术” C. “今有术” D. “齐同术” 题目2 颜真卿早期(五十岁之前)楷书代表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立碑的是() A. 《颜勤礼碑》 B. 《多宝塔感应碑》 C. 《颜氏家庙碑》 D. 《大字麻姑仙坛记》 题目3 《九章算术注》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数学着作,是古代劳动人民和数学家在长期生产斗争中运用数学知识的结晶。错 题目4 辛弃疾词的主要内容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收复中原、抗金报国 B. 嘲讽主和派 C. 表现城市繁华 D. 描写农村风光 题目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齐民要术》卷首的序是全书总纲 B. 贾思勰生卒年不详 C. 《齐民要术》共10卷 D. 贾思勰是汉代农学家 题目6 下列李清照词作中,以爱情婚姻为题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B.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C.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D.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题目7 “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这两句词见于李清照的词作()选择一项: A.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B.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C. 《声声慢》“寻寻觅觅” D.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题目8 刘徽撰《九章算术注》,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 A. “齐同术” B. 割圆术 C. “今有术” D. “图验法” 题目9 我国第一部完整保存至今的大型综合性农书是( ) A. 《齐民要术》 B. 《泛胜之书》 C. 《四民月令》 D. 《陶朱公养鱼经》 题目10 现存的唯一一幅得到认可的李成的真迹是()选择一项: A. 《读碑窠石图》 B. 《冬景遥山图》 C. 《秋岭遥山图》 D. 《寒林平野图》 题目11 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将全剧人物分为三类()选择一项: A. 五部 B. 四部 C. 三部 D. 六部 题目12 四诊法中的“问”就是问病情。对 题目13 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有名有姓的科学家是() A. 扁鹊 B. 神农 C. 墨子 D. 鲁班反馈 题目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孔尚任是孔子后裔 B. 孔尚任是明朝人

齐鲁文化概论1 1期末复习套餐答案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齐鲁文化概论 “四、综合练习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4 理论基石。 15 16 17 18 19 20 21 一筹。 22 23、公元前353 24 。 25 26 代城市防御理论的先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城市防御理论。 27、嘉靖三十八年(15593000多人的新式军队建立起 。 28、“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所以人们常称他为鲁班。29“闻”、“问”、“切”四诊法。 30 31所测定的恒星记录,是世界上最古的恒星表,为后世统一的星官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2 33 34 中运用数学知识的结晶。

35 3610卷,92篇。 37 38。 39 40 学说。 41 42 的倾向。 43。 44。 45、 46 孽进行斗争。 47、 48 广、影响最大的书体。 49 50、《颜氏家庙碑》系鲁公于建中元年(780 51、 52、 53,为精化、纯化、推广二王帖学做出了很大贡献。 54、在崔子忠的传世之作中, 55 56 57 58 型别致。 59、19925行11个类似汉字的象形符号。 60 、“五霸之首”。 62 63 大海,全长618 64 65 66 67、

68 69、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 70 71 72 宇。 7330华里的武翟山村头,是东汉末年(公元145—200年之间)武氏家族墓地上的一组石构建筑。 74 75 称五岳。 76 77 78 79 80 81 82 83,也叫“招养老女婿” 84 85 行,是中国传统民俗也是齐鲁民俗的一大特点。 86 87 民俗内容也比较丰富。 88 89,后来三国曹植的《灵芝篇》和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也都有相关记载。 90、在我国,、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说有四则,即《牛郎织女》、、《梁 91 92 93、蒲松龄将六朝小说和唐传奇中的三个小故事《纸月》、写成了 94 97 98 99 1951 101 二的”或“唱武老二的”。

齐鲁文化概论期末复习

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鲁成为当时的大国, 2 人。 齐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姜尚, 4 5,鲁国 、在用人上,齐国遵循“尊贤尚功”,鲁国遵循“ 。 7 中卓有影响的孟子和荀子都曾来到这里。 8 9 ,使汉代的文化政策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11 的主张。 14 15 16、邹衍,也作驺衍, 派的代表人物,齐国人。 19 20、姜太公除了拥有赫赫战功外,还有军事著作 流传于世。 21 22 战不殆”的作战指导原则。 23、公元前353 8万精兵进攻 24 统一天下的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指明了后人把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战略构想, 。 集前代防御理论之大成,并开创了冷火并用时代城市防御理论的先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城市防御理论。 27、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戚继光到义乌、金华募兵,战斗力。 28、“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所以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29、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望”、 “ 闻 ”、“问”、“ 切 ”四诊法。30 31是世界上最古 32了停止不动的现象。 33、氾胜之在赵过代田法的基础上,通过数十年指导农业的实践和总结农民经验独创了一种新型的农业耕作方法—— 作,是古代劳动人民和数学家在长期生产斗争中运用数学知识的结晶。 35日,这在当时是一个大胆而可贵的尝试,对以后天文历法的 92篇。 家。 。 39莫属。 40、我们从刘勰的人生观、文学观来推究、考察,其主导思

2 41、李清照的词作,无论内容还是风格, 乱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42 43 为写华山的“千古绝唱”。 。 45、 46、 他继承东林党人的事业,同以阮大铖、马士英为首的阉党余孽进行斗争。 47 48 数的百分之七十。 影响最大的书体。 49 780 现藏台湾台北市故宫博物院。 52 、《清明上河图》一带清明时节的市井风光。 54 、在崔子忠的传世之作中, 性的一幅画。此作表现的是宋朝大文豪 与佛印和 55 遗存。 58,器壁仅厚0.5 59 、1992现了5行11 6061 号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当时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千乘之国”、“五霸之首” 。 从而将故城内的人工排水渠道、护城壕与城外 环绕的自然水系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畅通的排水网。 横跨泰山, 途经莱芜等市县,东至大海,全长618 公里,史称“千里齐长城” 葛山、 知名,特别是前四山摩崖刻经,自古就有“古邾四山摩崖”之称。 65 66 67 、 68 691055年)宋仁宗赐给孔子46代孙 70 71 72 7330 华里的武翟山村头,是东汉末年(公元145—200年之间 )武氏家族墓地上的一组石构建筑。 74 75 77 78 寺。 79 素: 二是有特定的民俗活动 内容。 80 81、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在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之日,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资料

弘扬主体精神的儒家 一.周文化与儒家文化的缘起 1. 殷文化到周文化:从神本到人本的文化转向 殷商西周时期巫史勃兴,巫史垄断神坛,执掌学坛,不仅奠定了中华文化黎明时期的繁荣格局,对后世文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出了中国传统学术的系列特点:(1)学术与政治纠缠(2)神学与科学交织(3)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混杂(4)在社会科学方面文,史,哲汇通。 2. 周文化对儒家学说的影响 (1)观念创新:“天命靡常,敬德保民” 首次提出“德”的概念,作为统治者“宜得宜民”的理论依据。“德”具有宗教,政治,伦理等多方面的理论内涵,其中伦理为核心。统治者只有自身修养达到“德”的境界,才能实现“宜得宜民”。(2)制度创新:宗法建构 天子,诸侯,卿大夫,血缘关系(3)政治思想:儒家文化的直接源头 周公是西周王朝的奠基者和制度的制定者,他的政治思想对儒家思想的影响表现在: a.“明德慎罚”,“敬德保民”思想是孔子“德政”思想的渊源 b.周礼主要是有关社会等级秩序与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的制度性规定。孔子推行的“礼治”正是对周公遗风的发扬蹈厉。 二.孔孟与儒家文化的产生 1.孔子学说及其传播 (1)孔子成就 A.创立儒家学说 孔子儒家学说的特点:a.注重人的因素,重视人生的价值, 提倡道德修养,主张“仁者爱人”b.具有积极入世精神,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现实c.看重下层民众的力量,主张实行“仁政”,关心人民生计,有一定民本主义色彩d.主张“敬鬼神而远之”,有显著的人文主义精神e.提倡“中有”,“中和”,不仅注重人际和谐,社会和谐,更注重天人和谐,人生自身的和谐。 B.推动平民教育发展 C.整理古代文化遗产删定《诗》《书》,修订《礼》《乐》,赞《易》,修《春秋》(2)基本思想 A.仁学思想: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范畴 仁的内涵: a.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 b.在众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c.最完全的人格内涵d.人道之根本 B.礼制思想 孔子认为只有正名才能挽救礼坏乐崩的局面,才能复兴周礼。他提出正名思想,是为了恢复周礼所制定的世袭宗法等级制度。 对周礼的补充和发展: a.将周礼的肯本归纳为正名思想,使周礼的指导思想更集中,更明确,更理论化了 b.强调道德教化注:礼的辩证看法P49 C.认识论思想

地域文化(本科)期末复习资料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地域文化(齐鲁文化概论) “1+1”期末复习套餐 复习提纲 一、课程性质 地域文化(齐鲁文化概论)是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独立开设的一门开放教育所有本(专)科的全部专业搜必须选修的专业基础课。2学分,课内学时36,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充分考虑山东地区开放教育学员的人文素养、专业属性、及培养目标的特点,着重总括齐鲁文化的内涵、表征及特质,探究齐鲁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揭示学习、研究齐鲁文化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介绍、评析古代齐鲁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书画家的生平经历、思想意识、成就地位,描述、开掘依存、传承于齐鲁大地的文化遗存、人文景观、民间习俗、民间传说和民间技艺的外在形态、内在意蕴。力求通过本课程的开设,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和审美技能,培养其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增进他们热爱山东、热爱家乡的自觉意识和乡土情感。 二、教学大纲 第一章引论 学习本章,要会解释齐文化、鲁文化及齐鲁文化,了解齐鲁文化发源、发展的自然地理特点。了解齐鲁文化与东夷文化的关系,了解齐、鲁文化的发源、流变轨迹,熟悉春秋时期齐文化圈、鲁文化圈形成的过程。把握齐文化、鲁文化的不同特点。了解齐鲁文化与秦代政治文化的关系。熟悉齐鲁文化与汉初黄老政治形成的因果。把握齐鲁文化对汉武帝时期政治文化转型有何贡献。了解什么是谶纬之学,以及道家向道教流变的过程。把握齐、鲁文化走向交融并最终汇入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个主流文化的必然发展趋势,知晓研究齐鲁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齐鲁思想家 了解孔子、孟子、墨子、邹衍的生平经历,把握孔子“礼”的实质、适用范围及实践标准。熟悉仁与礼的辩证关系。把握孟子性善论的内涵。熟悉孟子仁政政治理想和大丈夫人格理想的内涵。把握孟子民本思想。熟悉墨子思想的核心:兼爱、非攻的内涵。了解邹衍五德终始学说的内容。了解体现邹衍的空间观念“大九州说”。 第三章齐鲁军事家 了解齐鲁军事家及其军事思想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了解姜太公、司马穰苴的兵学成就。熟悉《六韬》的思想内容。把握孙武、孙膑的军事思想。熟悉诸葛亮的军事成就。了解檀道济的军事成就。熟悉陈规的城防思想。了解戚继光主要的抗倭事迹。

齐鲁文化概论期末复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鲁成为当时的大国, 2 人。 齐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姜尚, 4 5,鲁国 、在用人上,齐国遵循“尊贤尚功”,鲁国遵循“ 。 7 中卓有影响的孟子和荀子都曾来到这里。 8 9 ,使汉代的文化政策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11 的主张。 14 15 16、邹衍,也作驺衍, 派的代表人物,齐国人。 19 20、姜太公除了拥有赫赫战功外,还有军事著作 流传于世。 21 22 战不殆”的作战指导原则。 23、公元前353 8万精兵进攻 24 统一天下的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指明了后人把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战略构想, 。 集前代防御理论之大成,并开创了冷火并用时代城市防御理论的先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城市防御理论。 27、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戚继光到义乌、金华募兵,战斗力。 28、“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所以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29、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望”、 “ 闻 ”、“问”、“ 切 ”四诊法。30 31是世界上最古 32了停止不动的现象。 33、氾胜之在赵过代田法的基础上,通过数十年指导农业的实践和总结农民经验独创了一种新型的农业耕作方法—— 作,是古代劳动人民和数学家在长期生产斗争中运用数学知识的结晶。 35日,这在当时是一个大胆而可贵的尝试,对以后天文历法的 92篇。 家。 。 39 莫属。 40 41、李清照的词作,无论内容还是风格,乱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42 43

为写华山的“千古绝唱”。 。 45、 46、他继承东林党 人的事业,同以阮大铖、马士英为首的阉党余孽进行斗争。 47 48 数的百分之七十。 影响最大的书体。 49 780 现藏台湾台北市故宫博物院。 52、《清明上河图》一带清明时节的市井风光。 54 、在崔子忠的传世之作中, 性的一幅画。此作表现的是宋朝大文豪 与佛印和 55 遗存。 58,器壁仅厚0.5 59、1992现了5行11 6061 号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当时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千乘之国”、“五霸之首” 。 从而将故城内的人工排水渠道、护城壕与城外 环绕的自然水系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畅通的排水网。 横跨泰山, 途经莱芜等市县,东至大海,全长618 公里,史称“千里齐长城” 64、葛山、 知名,特别是前四山摩崖刻经,自古就有“古邾四山摩崖”之称。 65 66 67 、 68 691055年)宋仁宗赐给孔子46代孙 70 71 72 73 30华里的武翟山村头,是东汉末年(公元145—200年之间 )武氏家族墓地上的一组石构建筑。 74 75 77 78 寺。 79 素: 二是有特定的民俗活动内容。 80 81 82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故亦称双星节、情人节。 83 ,也叫“招养老女婿”,是男方入赘到女家与妻子居住的婚姻形式。 84 送日子、 铺房、迎娶、回门等几个步骤。 85崇拜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长期传承和流行,是中国传统民俗也是齐鲁民俗的一大特点。

电大齐鲁文化概论三

下列唐代诗人中,留下歌咏泰山诗篇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岑参 B. 杜甫 C. 李白 D. 孟浩然 题目2 武氏墓群汉代画像石的主要内容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现实生活 B. 佛经教义 C. 神话传说 D. 经史故事 题目3 人类最早的婚姻形式是族外婚。错 题目4 山东快书以“说”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基本句式为() A. 六字句 B. 五字句 C. 八字句 D. 七字句 题目5 在齐鲁岁时民俗中,占据首要位置的节日是() A. 重阳节 B. 端午节 C. 中秋节 D. 春节 题目6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对 题目7 泰山妙区是指中路旅游区,这是最负盛名的登山路线。错 题目8 崂山是我国知名的佛教名山。错 题目9 关于“三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孟府也叫“亚圣府” B. “三孟”位于泰安市 C. 孟林是孟子及其后裔的墓地 D. 孟庙与孟府毗邻 题目10 天贶殿位于() A. 泰山玉皇顶上 B. 岱庙内 C. 泰山十八盘旁 D. 泰山南天门边 题目11 关于龙山文化的基本特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手工艺有长足发展 B. 农牧渔猎水平有较大进步 C. 产生了文字雏形 D. 城市开始出现 题目12 潍坊风筝的主要分类方法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按功能特点分 B. 按骨架结构分 C. 按形象特点分 D. 按扎制方法分 题目13 下列习俗中,属于清明节习俗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插柳戴柳 B. 郊游踏青 C. 赏月 D. 扫墓 题目14 位于齐国故城大城内的冶铁遗址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西门以内大道两侧的冶铁遗址 B. 临淄城关面粉厂以北的冶铁遗址 C. 南北河道以西的冶铁遗址 D. 中部偏西的冶铁遗址 题目15 山东地区北朝摩崖石刻中,规模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是() A. 泰山摩崖石刻 B. 新泰摩崖石刻 C. 莱州云峰山摩崖石刻 D. 邹城摩崖石刻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文化的三层次说:广义,狭义,专义的文化 (1)广义的文化又称大文化,即主张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2)狭义的文化又称小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不包括物质生产及其器物性,实体性成果。 (3)专义的文化是指沿袭传统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直观理解,即将文化理解为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主的艺术文化。 3.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或人化自然。 具体包括: (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自然包括两个部分: A.人之外的自然。即不依赖于人存在的自然界;“无机身体” B.人自身的自然。即人的“有机身体” (3)自然的人化包括两个方面: A.人类对外在自然的能动的现实的改造。 B.人自身躯体的全部的感觉(内在自然)发生属人的变化。 说到底,文化就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实体而逐步满足自身需要(包括肉体和精神需要)的过程。 4.文化的一般特征 (1)从文化的形成上来看,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2)从文化的内容构成上来说,文化具有复合性。 (3)从文化的表现上来说,文化具有象征性。 (4)从文化的影响来说,文化具有传递性。 5.文化的功能 定义:文化的功能是指文化系统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能适应和满足个人与社会多种需要的重要作用。 (1)记录功能:口头语言,文字,物质型文化

(2)认知功能:人类总是不断地通过文化来认识自然,社会,自身,世界。(3)传播功能:言语和文字,实物 (4)教化功能:文化不仅自觉地教化人,而且更多时候是潜移默化的教化人,使之社会化。 (5)凝聚功能:在民族群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文化层次不同,文化凝聚范围,程度,层次也不同。 (6)调控功能:主要依靠精神型文化和制度行为文化来实现。 6.文化形态学角度将广义文化分为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是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 (2)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和。 (3)行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风俗习惯,行为礼仪,交往方式等); (4)心态文化:(是文化的核心部分)相当于精神文化或社会意识的概念,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又包括基层意识形态和高层意识形态)。 7.什么是中国文化?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实际谈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文化的含义: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来 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文化总和。中国文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中国文化根生土长,多源一体。 ●中国传统文化含义: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 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诸多层面的内容。 ●理解【从时间维度理解】: (1)传统文化指文化的过去式。 (2)传统文化又指文化的现在式或正在进行式,即从过去一直延伸到现在的文化观念。 (3)传统文化也可能指文化的将来式,即对未来的文化建构产生影响的文化观念,它们将成为未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齐鲁文化作业4份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齐鲁文化概论!平时作业(一,二,三,四)答案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齐鲁文化概论 平时作业(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据考古发现,山东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沂源猿人,其年代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大约与北京猿人相当,距今约四、五十万年。 2、齐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姜尚,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公旦。 3、鲁国的首都是曲阜。 4、在政治上,齐国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鲁国采取了“变其俗,革其礼”的政策。 5、齐国威、宣之际,稷下学宫成为一个文化中心,在儒学中卓有影响的孟子和荀子都曾来到这里。 6、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及其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分别是鲁国人和邹国人,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邹衍是齐国人。 7、封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以祭天地的形式来神化帝王,以树立帝王的威信。 8、老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见于《道德经》,总体上来说是取法自然,无为而治。 9、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汉代的文化政策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10、东汉后期,出现了道教的系统性的理论著作《太平经》。 11、孔子的思想、言论、行为主要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论语》一书中。 12、孔子用“中庸”和“ 仁”从外在形式和实质内容两个方面确定了“礼”的实践标准。 13、“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墨子影响最大的主张。 14、墨子对逻辑学做出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著名的“三表”说、“三物”说。 15、孟子首先要完成的使命是确立对人的信心。为此他提出了“人性善”的观点。这也是孟子儒学的理论基石。 16、五德终始学说的可操作性体现在邹衍为统治者设计的一套“以德配天”的制度上。 二、单项选择(下面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齐鲁立国前,在今山东地区生活的土著居民是( B ) A、沂源人 B、东夷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继黄帝之后,担任夷夏部落联盟的盟主的是(A) A、颛顼 B、帝喾 C、蚩尤 D、尧 3、齐景公时期,曾入鲁问礼的一位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是( D ) A、管仲 B、鲍叔 C、宁戚 D、晏婴 4、在齐宣王时期,曾对齐国政治进行批评,使齐宣王“勃然变乎色”,“顾左右而言他”的一位思想家是( B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 5、“大一统”一词最早见于( D ) A、《管子》 B、《墨子》 C、《论语》 D、《公羊传》 6、标志着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神学由纷歧斗争走向统一融合、统一经学建立的完成的一部著作是( C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卷A及答案

. .. .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卷A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 A.生产工具B.生活器具C.运输工具D.典籍 2.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是() A.文化现象B.文化事象C.文化思潮D.文化产品3.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称为()A.西夏B.西戎C.西狄D.西羌 4.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毁灭了。其重要原因是()A.与地理条件有关B.与气候条件有关 C.与社会条件有关D.与生活条件有关 5.《阿房宫赋》的作者是() A.李白B.杜甫C.杜牧D.孟浩然 6.中国文化的源泉是() A.三代文化B.先秦文化C.秦汉文化D.唐宋文化 7.陶器的烧制,直接带出的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是() A.铁器制造B.铜器制造C.青铜器制造D.铝器制造 8.我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是() A.金銮殿B.宗庙C.天坛D.明堂 9.下列选项中,对血亲五服制的正确表述是() . . . w

A.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 B.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二代,向上推二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 C.以父族二、母族二、妻族一为五服 D.以父族三、母族二为五服 10.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是() A.会亲友B.家族饮宴C.祭祖扫墓D.散祭神 11.西周以后,文献中频繁出现“皇天”、“上天”、“ 天”、“昊天”、“苍天”,表明一种信仰已广泛流传,这种信仰是() A.日崇拜B.月崇拜C.鬼魂崇拜D.上帝崇拜 12.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 A.仁、义、礼B.孝、悌、忠C.礼、智、信 D.恭、敬、诚 13.《中国拉丁化字母草案》的作者是() A.赵元任B.章炳麟C.瞿秋白D.钱玄同 14.下列佛学宗派中,属于中国化佛学宗派的是() A.天台宗B.法相宗C.律宗D.密宗 15.20世纪80年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是() A.梁漱溟B.徐复观C.唐君毅D.杜维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中国文化属于() A.民族文化B.国别文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