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论力学B教学大纲修订稿

理论力学B教学大纲修订稿

理论力学B教学大纲修订稿
理论力学B教学大纲修订稿

理论力学B教学大纲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理论力学》中学时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各门力学及后续课程的基础,又可直接应用于许多工程实际问题。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续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课程内容:

(一)绪论

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学习理论力学的目的;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力学发展史简史。

(二)静力学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力的基本性质;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摩擦;空间力系和重心。

(三)运动学

点的运动;刚体基本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

(四)动力学

动力学基本概念和定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动力学普遍定理;动静法。

总要求:对质点、质点系和刚体的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规律有较系统的了解。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各部分要求:

以平面力系为重点。

1、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

2、掌握力、力矩和力偶等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

3、掌握各类平面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会计算主矢和主矩。掌握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能熟练应用各种形式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4、掌握滑动摩擦的概念和摩擦力的特征,会求解滑动摩擦时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了解滚动摩擦概念。

5、了解空间力系的简化结果及其平衡方程的应用。

6、会通过计算和查表求出简单几何形状的物体(包括组合体)的重心。

(二)运动学

1、掌握描述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弧坐标法,会求点的运动轨迹,并能熟练地求解与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

2、掌握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能熟练地求解与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刚体内各点的速度与加速度有关的问题。了解角速度、角加速度及刚体内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表示法。

3、掌握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求解有关速度问题,会应用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有关点的加速度问题。了解牵连运动为定轴转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及科氏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4、掌握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能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解有关速度的问题。会对常见平面机构进行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5、会用基点法求解有关加速度的问题。

1、会建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会求简单情况下运动微分方程的积分。

2、掌握并能熟练计算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动量、动量矩、动能、冲量、功、势能等)。

3、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对固定点的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理,会正确选择和综合应用这些定理求解质点、质点系的动力学问题。

4、会计算简单形体的转动惯量。会应用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动力学问题。

5、了解惯性力的概念,了解刚体平动以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

三、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使学生在下列各种能力上得到培养:

1、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推理、分析、判断等)。

2、抽象化能力(包括将简单实际问题抽象成为力学模型,进行适当的数学描述,应用力学理论求解)。

3、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包括用文字和图象)以及数定计算能力。

四、说明

1、本课程宜在第三学期进行。课外学时数不宜少于140学时。

2、本大纲建议的学时分配仅就大体而言,其中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学时分配比例,大致是2:1:2。根据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的基础可作适当调整。

3、本大纲只列出课程内容的范围,不限制讲述、体系、方式和方法。鼓励教师在体系上努力创新。

4、根据教学内容上的重点和难点,可适当地安排习题课(或讨论课)。

5、进行本课程时,要注意和有关课程的配合,以免重复或脱节。大纲中列出的某些内容可以在选修课程的基础上以复习的方式作扼要的回顾。

6、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外积极组织好观看电视教学片;应用理论力学CAI课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测。

7、本课程内容的重点和深广度,按国家教委指定的“高等工科院校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执行。

主要教学参考书

1、《理论力学》:费学博等修订,浙江大学理力教研室编,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静力学》、《动力学I》:谢传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理论力学》:郝桐生,第二版,高教出版社,1982年

理论力学B教学计划 (一学期共计64学时)

绪论、第一章绪论、静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公理 4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 2

第三章力矩与平面力偶理论 2

第四章平面任意力系 6

第五章摩擦 4

第六章空间力系和重心 2

第七章点的运动学 2

第八章刚体的基本运动 2

第九章点的合成运动 6

第十章刚体的平面运动 7

第十一章动力学基本定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 2

第十二章动量定理 4

第十三章动量矩定理 6

第十四章动能定理 6

第十五章达朗贝尔原理(动静法) 4

第十六章虚位移原理 3

机动 2

说明:以上教学计划是根据教学大纲对各部分的基本要求来制定的。具体执行时可根据专业和学生情况作适当调整。表中所列学时数不含课外实践活动,附加实验和提高部分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