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4周第3课时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估算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4周第3课时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估算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4周第3课时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估算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4周第3课时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估算

第3课时一位数除三

位数的估算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在具体情境中运用除法估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不同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了解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估算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公平竞争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

【难点】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估算策略。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

1、结合加法自学课本29页例7,用红笔勾画出减法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在地图上我们要先找到表示什么意思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预习案

一、预习自学

预习课本第29页例4.

我找到了已知条件是:()天的住宿费一共()元。

要解决的问题是:每天的住宿费大约多少钱?列式:()

每天的住宿费=()÷()

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百数计算。就是把267看作()

267≈()元

()÷3=()元

方法二:将267看最与它最接近的几百几十数计算。就是把267看作()267≈()元

()÷3=()元

每天的住宿费比90()(填:“多”或“少”)

估算三位数的除法,就是把三位数看成()数或()数来计算。

二、预习自测

1、估算

83÷4≈248÷5≈487÷7≈

161÷2≈279÷4≈476÷8≈

[来源:]

我的疑惑: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

独立完成探究案,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做好标记;错题进行订正。

探究案

探究1:学校合唱队为4名男队员购置演出服共用去388元,每套演出服大约多少钱?

针对性练习:

1、用喜欢的方法计算。

89÷3≈562÷7≈402÷5≈72÷7≈52÷7≈421÷6≈

163÷8≈362÷9≈178÷6≈

[来源:ZXXK]

220÷7≈91÷3≈232÷6≈我的收获:

第4课时解决问题的估算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原理。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灵活地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小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原理。

【难点】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估算方法。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30页例9,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预习案

一、回顾旧知

68÷2= 270÷5= 8400÷4= 120×8=

402÷2= 86÷2= 26×2= 350÷7=

二、预习自学

我找到了已知条件:一共摘了()个菠萝,每箱装()个,一共有18个纸箱。

要解决的问题是:18个纸箱够不够?

方法一:(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方法二:估算18个箱子可以装多少个菠萝:

18≈()

()×8=()个

方法三:估算182个菠萝需要多少个箱子能装完:

182≈()

()÷8>()

三、预习自测

1、估算:71÷8≈208÷7≈322÷4≈

2、627÷3的商是()位数,估算的结果是(),准确计算的结果是()。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

独立完成探究案,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错题进行订正。

探究案

探究一:妈妈带了160元钱去海底世界,如果每张门票38元,够买4张门票吗?[来源:ZXXK]

针对性练习:[来源:ZXXK]

一个牛奶桶可以装8千克牛奶,19个这样的牛奶桶能装下165千克牛奶吗?(请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来源:]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我的收获: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