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六 维生素E的含量测定-液相色谱

实验六 维生素E的含量测定-液相色谱

实验六  维生素E的含量测定-液相色谱
实验六  维生素E的含量测定-液相色谱

实验六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α-VE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掌握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2. 掌握液相色谱分析的定性及外标定量方法。

二、原理

1. 高效液相色谱的特点

高压泵输送流动相,梯度洗脱,可在柱后直接检测流出液成分,通过改变溶剂极性或强度进而改变色谱柱效能,分离选择性和组分的容量因子,实现改善色谱系统分离度的目的。

2. 高效液相色谱仪

(1) 高压输液系统,是提供足够恒定的高压,使流动相以稳定的流量快速渗透通过固定相。

(2) 进样系统,一般采用旋转式六通阀在高压下进样。

(3) 分离系统,在液相色谱柱中完成。

(4) 检测系统,液相色谱常见检测器有:紫外光度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

3. 高效液相色谱的类型

根据固定相和分离机理的不同,高效液相色谱如下几种类型

(1) 液—固吸附色谱:基于各组分在固体吸附剂表面上具有不同吸附能力而进行分离。

(2) 液—液分配色谱:组分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分配各组分间产生差速迁移,从而实现分离。

(3) 化学键合相色谱:通过共价键将有机固定液结合到硅胶载体表面得到各种性能的固定相。

(4) 离子交换色谱:离子交换树脂上可电离的离子与流动相中带相同电荷的组分离子进行可逆交换,由于亲和力的不同彼此分离。

(5) 离子色谱:用离交换树酯作为固定相,电解质溶液为流动相,用电导检测器检测。

(6) 凝胶色谱:基于试样中各组分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不同来实现分离。

4. 实验原理

反向色谱与正相色谱组成相反,是以非极性或弱极性的固定液制成的固定相,以极性或相对强的极性溶剂作为流动相组成的液—液分配色谱。但目前多是采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将

非极性或弱极性的有机物分子键合到载体表面,制成键合相的固定相,所以也称键合相色谱。这种色谱的分离机理比较复杂,一般认为是液—固吸附和液—液分配并存。

在反向HPLC中常用的键合相有十八烷基硅烷(C18)、辛基硅烷(C8)氰基硅烷、氨基硅烷等。常用的溶剂有甲醇,乙腈、水等。有时需要加入某种修饰剂以获得良好的分离。例如利用反相键合相色谱分离弱酸时为了抑制它的解离,须在乙腈/水或甲醇/水流动相中加入少量的乙酸。

三、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北京普析L600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高压输液泵、进样阀及紫外检测器);色谱数据处理软件;50 μL液相色谱微量注射器。

2. 试剂

水(双蒸水);甲醇(色谱纯分析纯均可)。

3. 样品

维生素E标准品(CAS:7695-91-2)

维生素E粉

样品浓度配置成1 g/L

4. 实验条件

色谱固定相:C8键合多孔硅胶微球(或C18键合多孔硅胶微球),5 μm。

色谱柱:150 mm×4.6 mm I.D.。

流动相:甲醇-水(97:3)

流动相流速:1 mL/min。

柱温:30 ℃。

检测波长:292 nm。

进样量:20 μL 。

四、实验步骤

1. 色谱操作条件设定

按照操作要求,打开计算机及色谱仪各部分电源开关。

打开色谱在线操作软件“Instrument online”,在“method and run control”界面下,设置操作条件,包括流动相组成、流量、分析时间、柱温及检测波长。

2. 色谱分析

待色谱基线平直后,从“run control”菜单中,选择“sample info”,设置数据文件名,用微量进样器吸取20μL样品溶液,通过进样阀进样,每一次色谱测定完成后,数据被保存在设定的文件中。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

1. 标准品保留时间对照法定性

从“view”菜单中选择“data analysis”,进入数据分析界面。

用“load signal”指令打开数据文件,将测定的各个单组份样品色谱图中的保留时间与混合物样品中的色谱峰保留时间对照,确定混合物色谱中不同时间的色谱峰属于何种组份。

2. 天然维生素E样品中α-VE的定量分析(外标两点法)

(1) 建立标准曲线。首先用两种不同浓度的混合物标准溶液的色谱结果建立标准曲线。

从“calibration”菜单中选择“calibration setting”,输入浓度单位、时间窗口和校正曲线类型(曲线类型选择“linear”)。用“load signal”调出标准溶液1的色谱数据文件。从“calibration”菜单中选择“new calibration table”,并在显示的窗口中输入“1”作为校正级数(level),在校正表中输入各组分名称及浓度值。用“load signal”调出标准溶液2的色谱数据文件。点击“add level”,输入校正级数“2”(level 2),在校正表中输入标准溶液2中的浓度值。所得到的各组分的校正曲线(标准曲线)自动显示于右侧窗口,所得到的校正因子也会显示于校正表中。

(2) 待测样品浓度计算及结果打印。在建立标准曲线后,用外标法进行待测样品溶液中各组分浓度的计算。用峰面积进行定量。用“load signal”打开待测样品色谱数据文件,在“report”菜单中选择“specify report”,在“quantitative result calculation”一栏中选择“ESTD”(外标法)作为定量方法。在“based on ”一栏中选择“area”(峰面积)。在“report”菜单中选择“print report”,数据处理系统自动根据校正曲线计算出待测样品各组分的含量并将报告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在报告下方选择“print”,打印出数据报告。

(3) 在实验报告中以表格形式列出各组分的名称、保留时间、待测样品测得浓度,计算相对误差(相对误差以配制浓度作为实际浓度计算),附上色谱图。

六、注意事项

1. 紫外检测器灵敏度较高,所以样品应该保持合理的浓度,标准样品的浓度为1g/L,未知样品浓度和已知样品浓度不要相差太大。

2. 选择最佳色谱条件时既要注意分离度又要考虑到分析时间,尽量做到高效,高速,

高灵敏度。

七、思考题

1. 在使用外标法定量时,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测定误差?

2. 以标准品保留时间对照法对混合物各色谱峰进行定性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

参考图谱:

实验九: 食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实验九:食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方法一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测定抗坏血酸总量 一、目的要求 理解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测定抗坏血酸总量的基本原理。学习其操作方法和了解影响测定准确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 总抗坏血酸包括还原型、脱氢型和二酮古乐糖酸,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再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脎,其呈色强度与总抗坏血酸含量呈正比,可进行比色定量。 三、仪器与试剂 (一)试剂 1、4.5mol/L硫酸:量取250mL浓硫酸小心加入700mL水中,冷却后用水稀释至1000mL。 2、85%硫酸:小心加900mL浓硫酸于100mL水中。 3、2% 2,4–二硝基苯肼:溶解2,4–二硝基苯肼2g于100mL 4.5mol/L硫酸中,过滤。不用时存于冰箱内,每次使用前必须过滤。 4、2%草酸溶液。 5、1%草酸溶液。 6、1%硫脲溶液:溶解1g硫脲于100mL1%草酸溶液中。 7、2%硫脲溶液:溶解2g硫脲于100mL1%草酸溶液中。 8、1mol/L盐酸:取100mL盐酸,加入水中,并稀释至1200mL。 9、抗坏血酸标准溶液:称取100mg纯抗坏血酸溶解于100mL 2%草酸溶液中,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mg抗坏血酸。 10、活性炭:将100g活性炭加到750mL 1mol/L盐酸中,回流1h~2h,过滤,用水洗数次,至滤液中无铁离子(Fe3+)为止,然后置于110℃烘箱中烘干。 (二)仪器 1、恒温箱或电热恒温水浴锅。 2、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3、捣碎机。

四、实验步骤 1、样品处理(全部实验过程应避光)。 (1)鲜样的制备:称取100g鲜样即加入100mL 2%草酸溶液,倒入捣碎机中打成匀浆,称取10.0g~40.0g匀浆(含1mg~2mg抗坏血酸)倒入100mL容量瓶,用1%草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过滤,滤液备用。 (2)干样制备:称取1g ~ 4g干样(含1mg~2mg抗坏血酸)放入乳钵内,加入等量的1%草酸溶液磨成匀浆,连固形物一起倒入100mL容量瓶内,用1%草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过滤备用。 2、样品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氧化处理 量取25.0mL上述滤液,加入2g活性炭,振摇1min,过滤,弃去最初数毫升滤液。吸取10.0mL此氧化提取液,加入10.0mL 2%硫脲溶液,混匀,此试样为稀释液。 3、呈色反应 (1)取3支试管,各加入4mL经氧化处理的样品稀释液。基中一支试管作为空白,向其余两试管加入1.0mL 2%2,4–二硝基苯肼溶液,将所有试管放入37℃±0.5℃恒温箱或恒温水浴中,保温3h。 (2)3h后取出,除空白管外,将所有试管放入冰水中。空白管取出后使其冷到室温,然后加入2%2,4–二硝基苯肼溶液1.0mL,在室温中放置10min~15min,后放入冰水内。其余步骤同试样。 4、85%硫酸处理 当试管放入冰水冷却后,向每一试管(连同空白管)中加入85%硫酸5mL,滴加时间至少需要1min,需边加边摇动试管。将试管自冰水中取出,在室温放置30min后比色。5、样品比色测定 用1cm比色皿,以空白液调零点,于500nm波长测定吸光值。 6、标准曲线绘制 (1)加2g活性炭于50mL标准溶液中,振动1min后过滤。吸取10.00mL滤液放入500mL 容量瓶中加5.0g硫脲,用1%草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抗坏血酸浓度20μg/mL。 吸取5,10,20,25,40,50,60mL稀释液,分别放放7个100mL容量瓶中,用1%硫脲溶液稀释至刻度,使最后稀释液中抗坏血酸的深度分别为1,2,4,5,8,10,12μg/mL,为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液。 (2)分别吸取4mL各不同深度的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液,于7个试管中,吸取4mL水于试

维生素的测定复习题

Chapter10维生素的分析测定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维生素是从营养观点归纳而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属于溶性维生素。 2.测维生素C通常采用草酸溶液直接提取,原因是:在一定浓度的酸性介质中,可以消除某些还原性杂质对维生素C的破坏作用。。 3.测定食品中维生素C方法之一是2,6-二氯酚靛酚法,其原理是染料2,6-二氯酚靛酚在酸性中呈红色,被还原后颜色消失。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2,6-二氯酚靛酚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用标准的2.6-二氯靛酚染料溶液滴定含维生素C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于15秒内不褪色为终点。 二、判断 1.(√)比色法检测维生素A 时,必须在比色槽内反应。 三、选择题: 1. (A)“GB/T5009.159-2003”中规定的还原型总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是。 A. 固蓝盐B比色法 B. 2,6-二氯靛酚滴定法 C. 荧光法 D. 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四、简答题 1.测定脂溶性维生素时,通常采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是什么? 答:皂化样品→水洗去除类脂物→有机溶剂提取脂溶性维生素(不皂化物) →浓缩→单样→溶于适当的溶剂→测定。 ↓ 多样→分离(纸层析、薄层层析、柱层析)→单样(同上) 五、综合题 1.请详细介绍实验室中测定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时的样品预处理方法以及用比色法测定的原理、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答:皂化样品→水洗去除类脂物→有机溶剂提取脂溶性维生素(不皂化物) →浓缩→溶于适当的溶剂→测定。 在皂化和浓缩时,为防止维生素的氧化分解,常加入抗氧化剂(如焦性没食子酸、维生素C等)。 在氯仿溶液中,V A与三氯化锑可生成蓝色可溶性络合物,在620 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其吸光度与V A的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成正比,故可比色测定。 ?适用范围及特点 本法适用于维生素A含量较高的各种样品(高于5—10μg/g ),对低含量样品,因受其他脂溶性物质的干扰.不易比色测定: 该法的主要缺点是生成的蓝色络合物的稳定性差。比色测定必须在六秒钟完成,否则蓝色会迅速消退,将造成极大误差。 注意: 1. 维生素A见光易分解,整个实验应在暗处进行,防止阳光照射,或采用棕色玻璃避光。 2. 三氯化锑腐蚀性强,不能沾在手上,三氯化锑遇水生成白色沉淀.因此用过的仪器要先用稀盐酸浸泡后再清洗。

苹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创新性实验 ---苹果中维C含量的测定

前言: 苹果,又名柰、频婆、天然子,苹果为蔷薇科苹果属植物的果实。苹果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是老幼皆宜的水果之一。它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都很高。每100g鲜苹果肉中含糖类15g,蛋白质0.2g,脂肪0.1g,粗纤维0.1g,钾110mg,钙0.11mg,磷11mg,铁0.3mg,胡萝卜素0.08mg,维生素B1为0.01mg,维生素B2为0.01mg,尼克酸0.1mg,还含有锌及山梨醇、香橙素、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中医认为苹果有生津、润肺;除烦解暑、开胃醒酒、止泻的功效。现代医学认为对高血压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欧洲人说:“一天吃一个苹果,医生远离你”。加拿大人研究表明,在试管中苹果汁有强大的杀灭传染性病毒的作用,吃较多苹果的人远比不吃或少吃的人得感冒的机会要低。所以,有的科学家和医师把苹果称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或“全科医生”。 维生素是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语,我们每天都要通过食物摄入各种各样的维生素,维生素同我们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维生素C 是心血管的保护神、心脏病患者的健康元素。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普遍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也是一种对人类而言至关重要的物质:人体缺乏维生素C 将导致坏血病,维生素C还能防止传染性疾病,甚至癌症。所以,食品饮料医药、医疗等行业都要测定食品、饮料、药品以及血液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

苹果中含有Vc,不过含量比较低,每100克苹果中Vc的平均含量为4毫克。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很多。一般方法有碘量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新鲜的水果、蔬菜中含量较多。若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由于果汁具有一定的色泽,滴定终点不易辨认。二甲苯-二氯靛酚比色法虽然适用于测定深色样品还原型抗坏血酸,但由于萃取液二甲苯为有机溶剂,有很强的毒性,既不利于操作人员的健康,也不利于环境保护,故不推荐此测试方法。 而碘滴定法仅需常规滴定设备,条件易于满足。因此,在满足测定范围和测定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择不需要昂贵仪器设备条件、简单易行的方法。pH控制在3-5比较适合。 本次实验用的是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在本次实验中,通过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操作实施,等过程,预期达到如下目的: 1、掌握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维生素C的提取方法。 3、实践各种溶液的配制及其标定操作。 4、通过计算,了解同类但不同品种水果在微量物质的含量上 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计法 测定几种常见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摘要:利用维生素C对紫外产生吸收和对碱不稳定的特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5种常见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最大吸收波长为243nm,标准曲线方程为A=0.00537c,相关系数为R^2=0.99539。9种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mg·(100g)-1]分别为:青尖椒111.8、上海青104.2、韭菜82.5、小白菜78.9、西芹59.70、胡萝卜49.8、西兰花28、茄子26.4、山药14.9。该方法简单、快速,结果令人满意。 1.前言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能预防牙龈出血及萎缩、提高人体免疫力,对坏血病、动脉硬化、贫血等有一定疗效。天然存在的抗坏血酸有L型和D型2种,后者无生物活性。维生素C 是呈无色无臭的片状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在酸性环境中稳定,遇空气中氧、热、光、碱性物质,特别是由氧化酶及痕量铜、铁等金属离子存在时,可促进其氧化破坏。氧化酶一般在蔬菜中含量较多,故蔬菜储存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流失。但在某些果实中含有的生物类黄酮,能保护其稳定性。 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钼蓝比色法、原子吸收法、碘量法、电位滴定法、荧光光度法、毛细管电泳法、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2-12]等。其中原子吸收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仪器相对昂贵;碘量法和电位滴定法操作步骤较繁琐,而且受其它还原性物质、样品色素颜色和测定时间的影响;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维生素C对紫外产生吸收和对碱不稳定的特性,于243nm处测定样品液与碱处理样品液两者吸光度之差,通过标准曲线方程,即可计算样品中维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一、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碘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与标定原理。 2、掌握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的原理、方法及其操作。 二、实验原理 用I 2标准溶液可以直接测定维生素C 等一些还原性的物质。维生素C 分子中含有还原性的二烯醇基,能被I 2定量氧化成二酮基,反应式如下: C O C C C C CH 2OH O OH OH H OH H + I 2C O C C C C CH 2OH O OH H H O O + 2HI 由于反应速率较快,可以直接用I 2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消耗I 2溶液的体积及其浓度即可计算试样中维生素C 的含量。直接碘量法可测定药片、注射液、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 的含量。 等物质的量关系:n(Vc )==n(I 2) 即:3 10)(176 %(2 -?=?I C cV V m 试样) ∴ Vc %= 试样) ()(176.02 m cV I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分析天平,250ml 锥形瓶,100ml 量筒,10ml 量筒,酸式滴定管,滴定基管架,25ml 移液管。 (2)试剂 医药维生素C 药片,HAc(2 mol/L ),淀粉(0.5%),Na 2S 2O 3标准溶液(0.1 mol/L ),I 2标准溶液(0.1 mol/L )。

三、实验步骤 1. 0.05 mol·L -1 I 2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将3.3g I 2与5g KI 置于研钵中,在通风柜中加入少量水(切不可多加!)研磨,待I 2全部溶解后,将溶液转入棕色瓶中,加水稀释至250mL ,摇匀。 用移液管移取25.00mL Na 2S 2O 3 标准溶液于250mL 锥形瓶中,加50mL 水、5mL0.5%淀粉溶液,用I 2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标定三次。 2. 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 准确称取约0.2g 维生素C 片(研成粉末即用),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新煮沸过并冷却的蒸馏水100mL 、10mL 2mol·L-1 HAc 和5mL0.5%淀粉指定剂,立即用I 2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显稳定的蓝色, 30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滴定3次,计算维生素C 的含量。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试样1 试样2 试样3 维生素C 的质量/g 滴定前液面读数/ml 滴定后液面读数/ml 滴定消耗I 2溶液的体积/ml 维生素C 的含量% 维生素C 的平均含量% 计算公式: %1001000 )()()()(68668622??= O H C O H C I I W M V c C 维生素 式中c——I 2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滴定时所用I 2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C6H8O6)——维生素C的摩尔质量(g/mol); W(C6H8O6)——称取维生素C的质量(g)。

维生素D测定法

附录VII K 维生素D测定法 本法系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 D)测定维生素D(包括维生素D2和D3,下同)及其制剂、维生素AD制剂或鱼肝油中所含维生素D及前维生素D经折算成维生素D的总量,以单位表示,每单位相当于维生素D 0.025μg。 测定应在半暗室中及避免氧化的情况下进行。 无维生素A醇及其他杂质干扰的供试品可用第一法测定,否则应按第二法处理后测定;如果按第二法处理后,前维生素D峰仍受杂质干扰,仅有维生素D 峰可以分离时,则可按第三法测定。 第一法 对照品贮备溶液的制备根据各制剂中所含维生素D的成分,精密称取相应的维生素D2或D3对照品25mg,置100ml棕色量瓶中,加异辛烷80ml,避免加热,用超声处理助溶1分钟使完全溶解,加异辛烷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溶液(1);精密量取5.0ml至50mL棕色量瓶中,加异辛烷稀释至刻度,摇匀,充氮密塞,避光,0℃以下保存,作为贮备溶液(2)。 测定维生素D2时,应另取维生素D3对照品25mg,同法制成维生素D3对照品贮备溶液,供系统适用性试验用。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硅胶为填充剂,正己烷-正戊醇(997: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量取维生素D3对照品贮备溶液(1)5ml,置具塞玻璃容器中,通氮后密塞,置90℃水浴中加热1小时,取出迅速冷却,加正己烷5ml,摇匀,置1cm具塞石英吸收池中,在2支8W主波长分别为254nm和365nm 的紫外光灯下,将石英吸收池斜放成45°,并距灯管5~6cm,照射5分钟,使溶液中含有前维生素D3、反式维生素D3、维生素D3和速甾醇D3;取此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维生素D3的峰值,先后进样5次,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0%;前维生素D3(与维生素D3的比保留时间约为0.5)与反式维生素D3(与维生素D3的比保留时间约为 0.6)以及维生素D3与速甾醇D3(与维生素D3的比保留时间约为1.1)的峰分离度均应大于1.0。

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

实验3 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一、实验原理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钠盐,本身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2,6-二氯酚靛酚的钠盐水溶液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玫瑰红色,当其被还原时就变为无色,因此,可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样品中的还原型抗坏血酸。当抗坏血酸完全被氧化后,稍多加一点染料,使滴定液呈淡红色,即为终点。如无其他杂质干扰,样品提取液所还原的标准染料量与样品中所含的还原型抗坏血酸量成正比。 二、试剂和器材 偏磷酸醋酸溶液:取15g(用时研细)溶于40mL醋酸及20mL水的混合液中,然后用水稀释至500mL,过滤后储入试剂瓶中。 标准2,6-二氯酚靛酚溶液:取0.25g2,6-二氯酚靛酚溶于700mL蒸馏水中(用力 搅动),加入300mL磷酸缓冲液(预先配制9.078g/L KH 2PO 4 -11.867g/L Na 2HPO 4 ·2H 2 O水溶液,用时以KH 2 PO 4 :Na 2 HPO 4 ·2H 2 O=4:6的比率将其混合,pH 值为6.9-7.0),翌日过滤,滤液储于棕色瓶中,临用时,以抗坏血酸溶液标定。 标准维生素C溶液:以少量偏磷酸醋酸溶液溶解0.1g维生素C于100mL容量瓶中,再以该液稀释至刻度。 2,6-二氯酚靛酚液的标定:在3个100mL锥形瓶中,各置5mL偏磷酸醋酸液,再各加2mL标准维生素C溶液,摇匀。用上面所制的标准2,6-二氯酚靛酚液滴定,呈玫瑰红色保持30s不褪色为止。记下所用2,6-二氯酚靛酚溶液体积平均值,再以同样方法做一空白实验,取7mL偏磷酸醋酸液加水若干毫升(相当于以上所用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低定量),仍用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将第一次滴定的量减去空白实验的量,即为标准维生素的反应量,求出1mL 2,6-二氯酚靛酚对应于维生素C的质量(mg)。 研钵、容量瓶、剪刀、锥形瓶、微量滴定管 三、实验步骤 1、用自来水冲洗果蔬样品,再以蒸馏水清洗,用纱布或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然后

维生素C不同的测定方法及各种方法优缺点比较

维生素C不同的测定方法及各种方法优缺点比较 目前研究维生素C测定方法的报道较多,有关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如荧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光度分析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分析法及色谱法等,各种方法对实际样品的测定均有满意的效果. 为了解国内VC含量测定方法及其应用方面的现状及发展态势.方法以"维生素C 或抗坏血酸和测定"为检索词对1994~2002年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的理工A、B和医药卫生专辑进行篇名检索,对所得有关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文献数据分别以年代、作者区域、载刊等级、样品类型、测定方法等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核心期刊载刊文献占文献总量的45.06%,其中光度法占65.69%,电化法占18.63%,色谱法占12.75%;复杂被测样品文献占文献总量的45.06%,其中光度法占60.92%,色谱法占19.54%,电化法占10.34%.结论目前国内维生素C含量测定仍以光度法为主流,但近年来色谱法,特别是HPLC法上升趋势尤为明显. 一.荧光法 1.原理 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OPDA反应,以此排除样品中荧光杂质所产生的干扰。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0.022 g/ml。 2.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3. 注意事项 3.1 大多数植物组织内含有一种能破坏抗坏血酸的氧化酶,因此,抗坏血酸的测定应采用新鲜样品并尽快用偏磷酸-醋酸提取液将样品制成匀浆以保存维生C。 3.2 某些果胶含量高的样品不易过滤,可采用抽滤的方法,也可先离心,再取上清液过滤。 3.3活性炭可将抗坏血酸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但它也有吸附抗坏血酸的作用,故活性炭用量应适当与准确,所以,应用天平称量。我们的实验结果证明,用2g活性炭能使测定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完全氧化为脱氢型,其吸附影响不明显。 二、2,6-二氯靛酚滴定法(还原型VC)

第六章 药物制剂分析

第六章药物制剂分析 一、名词解释 1. 重量差异检查 2. 崩解时限 3. 含量均匀度 4. 溶出度 5. 标示量 6.取阿司匹林约0.2克,精密称定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凡规定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B 凡规定检查释放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C 凡规定检查重量差异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D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不再进行重量差异检查 2、药物制剂含量测定结果的表示方法为( ) A 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含量(标示量百分率) B 百万分之几 C 主成分的百分含量 D 标示量 3、下列关于溶出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溶出度检查主要适用于难溶性药物 B 溶出度检查法分为转篮法、浆法和小杯法 C 溶出度检查法规定的温度为37℃

D凡检查溶出度的片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4、注射剂中加入抗氧剂有许多,下列答案不属于抗氧剂的为() A 亚硫酸钠 B焦亚硫酸钠 C 硫代硫酸钠 D 连四硫酸钠 5、糖类赋形剂对下列哪种定量方法产生干扰() A 酸碱滴定法 B 非水碱量法 C 氧化还原法 D 紫外分光光度法 6、需作含量均匀度检查的药品有( ) A 主药含量10-20mg,但分散性不好,难于混合均匀的药品 B 主药含量在15mg以下,而辅料较多的药品 C 溶解性能差,或体内吸收不良的口服固体制剂 D 贵重药品 7、注射剂分析时排除溶剂油干扰的方法有( ) A 加入掩蔽剂 B 加热分解法 C 萃取法 D 滤过法 8、溶出度测定的结果判断:6片中每片的溶出量按标示量计算,均应不低于规定限度Q,除另有规定外,“Q”值应为标示量的 A 60% B 70% C 80% D 90% 9、西药原料药的含量测定首选的分析方法是() A 容量法 B 色谱法 C 分光光度法 D 重量分析法 10、对于平均片重在0.30g以下和片剂,我国《药典》规定其重量差异限度为() A ±3% B ±5% C ±7.5% D ±10% 11、片剂重量差异限度检查法中应取药片多少片() A 6片 B 10片 C 15片 D 20片 三、配伍选择题 [8-12] A 亚硫酸氢钠 B 氯化钠 C 硬脂酸镁 D 溶剂水 E 滑石粉 8、加干燥的草酸排除()干扰 9、加甲醛排除()干扰 10、加盐酸排除()干扰 11、加热蒸发排除()干扰

第六章 维生素习题--生化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维生素 一、单项选择题 1. 维生素B1在体内的辅酶形式是 A.NAD+ B. TPP C. FMN D. FAD E. CoA 2. 叶酸在体内的辅酶形式是 A.TPP B. FH2 C. FH4 D. FAD E. NAD+ 3. 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是 A. Vit D3 B. 25-OH-Vit D3 C. 1,25-(OH) 2- Vit D3 D. 24,25-(OH) 2- Vit D3 E. 25,26-(OH)2- Vit D3 4.下列哪种辅酶或辅基参与酰基转移反应 A. TPP B. FAD C. FH4 D. HSCoA E. 磷酸吡哆醛 5.下列哪种物质可参与构成视紫红质 A. 核黄素 B. 11-顺视黄醛 C. 生育酚 D. Vit K E. 硫辛酸 6.下列有关维生素C生理功能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保护含-SH的酶为还原状态 B. 保护谷胱甘肽为氧化型 C. 维生素C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 D. 参与某些物质的羟化反应 E. 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 7.在下列化合物中不含B族维生素的是 A. NAD+ B. FMN C. HSCoA D. CoQ E. FAD 8.参与胶原蛋白中羟脯氨酸及羟赖氨酸合成的是 A. Vit K B. Vit D C. Vit C D. Vit E E. Vit A 9.NAD+在酶促反应中参与转移 A. 氨基 B. 氢原子 C. 氧原子

D. 羧基 E. 酰基 10.下列关于维生素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A. 维生素都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B. 维生素不经修饰即可作为辅酶或辅基 C. 所有的辅酶(辅基)都是维生素 D. 前列腺素由脂溶性维生素生成 E. B族维生素主要参与构成辅酶或辅基 11.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可使 B. 生成胆固醇 A. 7-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 3 C. 7-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 D. 生成视黄醇 2 E. 维生素E活化 12.长期大量食用生鸡蛋清,可造成下列哪种维生素的缺乏 A. 叶酸 B. 维生素B2 C. 维生素B1 D. 生物素 E. 维生素C 13.有些人长期不吃猪肝等动物性食物,但很喜欢吃蔬菜,这些人也不一定会患夜盲症。这是因为有些蔬菜中含有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 D. -胡萝卜素 E. 叶酸 14.维生素B12又叫 A. 硫胺素 B. 核黄素 C. 生物素 D. 钴胺素 E. 叶酸 15.肠道细菌可以合成下列哪种维生素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C C. 维生素D D. 维生素E E. 维生素K 16.下列情况中,除哪个外均可造成维生素K的缺乏症。 A. 新生儿 B. 长期服用抗菌素 C. 饮食中缺少绿色蔬菜 D. 素食者 E. 脂类物质消化吸收不良 17.临床上用来治疗先兆流产并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的是 Vit B12 B. Vit E C. Vit A Vit D E. Vit B1 18. 长期服用抗菌素易引起下列维生素的缺乏,例外的是 A. 维生素B2 B. 维生素B6 C. 泛酸

实验一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中的VC含量

实验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中的V C含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及紫外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与分析条件的选择。 二、实验原理 维生素C是人体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影响胶元蛋白的形成,参与人体多种氧化-还原反应,并且有解毒作用。人体不能自身制造Vc,所以人体必须不断地从食物中摄入Vc,通常还需储藏能维持一个月左右的Vc。缺乏时会产生坏血病,故又称抗坏血酸。 维生素C属水溶性维生素,分子式C6H8O6。分子结构中具有二烯醇结构,其结构如下: 它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氯仿或乙醚。分子中的二烯醇基具极强的还原性,性质活泼,易被氧化为二酮基而成为脱氢抗坏血酸。维生素 C分子结构中有共轭双键,固在紫外光区有较强的吸收。 根据维生素C 在稀盐酸溶液中,Vc吸收曲线比较稳定,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其吸收值A的大小与维生素C的浓度c的大小成正比,符合郎伯—比尔定律:

A=εbc 其中A为吸收度;c为试样中维生素C的浓度,mol·L-1;b为吸收池厚度,cm;ε为摩尔吸收系数,L·mol-1·cm-1。若在最大吸收波长下,首先绘制出维生素C 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标准曲线,然后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出吸光度A,由测得的吸光度A在标准曲线上查得浓度,换算为药品中含量(mg/片)。。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TU181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1台,研钵1个,50mL容量瓶7只和500mL容量瓶1只 , 10mL移液管2支,100 mL、1000 mL烧杯2只。 2.试剂维生素C标准品(抗坏血酸),市售维生素C含片(100mg/片),冰醋酸,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 1. 配制维生素C标准贮备液500mL(浓度约为1.5×10-4m ol/L): 称取约0.0132g维生素C标准品于100mL的烧杯中,用超声波助溶后定容于500mL容量瓶中,摇匀,配成贮备液。 2. 配制标准系列: 分别吸取上述贮备液1.00、2.00、4.00、8.00、16.00mL于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 3. 确定最大吸收 以蒸馏水为参比,在320~220nm范围内测出维生素C的吸收光谱,并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4. 绘制标准曲线 λ处分别测出吸光度,并绘制以蒸馏水为参比,用上述标准系列溶液在 max 标准曲线。 5.样品测定 取3片Vc片剂研细,准确称取0.02g于100mL烧杯中,以去离子水稀释至 λ处测吸光度。 500mL。移取样品溶液5.00mL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在 max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食品保鲜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 年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与原理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分子式C6H8O6还原型维生素C是新鲜果蔬营养成分的重要部分。 (一)二氯酚靛酚法:天然的抗坏血酸有还原型和脱氢型两种,还原型抗坏血酸分子结构中有烯醇(COH=COH)存在,故为一种极敏感的还原剂,它可失去两个氢原子而氧化为脱氢型抗坏血酸。染料2,6—二氯酚靛酚钠 (C12H6O2NCl2Na)作为氧化剂,可以氧化抗坏血酸而其体身亦被还原成无色的衍生物。2,6—二氯酚靛酚钠盐易溶于水,其碱性或中性水溶液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桃红色,这个变化用来鉴别滴定的终点。由于抗坏血酸在许多因素影响下都易发生变化,因此,取样品时应尽量减少操作时间,并避免与铜、铁等金属接触以防止氧化。 (二)碘量法:抗坏血酸具有还原性,可被I2定量氧化,因而可用I2标准溶液直接测定。通过消耗碘溶液的体积及其浓度,计算试样中维生素C的含量。化学反应式如下: KIO 3+5KI+3H 2 SO 4 =3K 2 SO 4 +3I 2 +3H 2 O 二、仪器和用品 1、实验材料 果蔬样品、维生素C标准溶液,1%草酸溶液、2,6-二氯靛酚溶液、10%KI溶 液,淀粉液、标准 3 KIO溶液

2、仪器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烧杯、研钵、漏斗、分析天平容量瓶,滴管 三、实验步骤 1.试剂制备与标定 ①标准抗坏血酸溶液:精确称取抗坏血酸20mg ,用1%草酸溶解于100ml 容量瓶中,用1%草酸定容。用移液管移取5ml 到50ml 容量瓶中,并加1%草酸定容。 ②2,6—二氯酚靛酚溶液配制及标定:称取2,6—二氯酚靛酚即2,6—二氯吲哚酚纳50mg ,溶于200ml 热水中(热水中溶解52mgNaHCO 3),冷却后加水50ml ,过滤后盛于棕色药瓶内,避光保存。 标定:吸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5ml ,加1%草酸5ml 、20ml 蒸馏水,以2,6—二氯酚靛酚染料溶液滴定,至桃红色15秒不褪即为终点。滴定的溶液的体积相当于维生素C ,计算出每一毫升染料溶液能氧化的抗坏血酸毫克数。 ③待测液的制备:取10g 磨碎的样品液,加1%草酸溶液稀释后无损地移入100ml 容量瓶,加1%草酸溶液定容至2500ml ,过滤,备用。 2.样品Vc 的测定 (1)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样品10g 研成浆状定容至100ml 容量瓶 20g 1%草酸1%草酸液 过滤 250ml 容量瓶,草酸定 200ml 锥形瓶 移取10ml 20ml 蒸馏水 2,6—二氯酚靛酚 滴至终点(淡红色,15s 内不褪去)

保健食品中9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BJS201717

附件5 保健食品中9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BJS 201717 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营养素补充剂类保健食品中维生素A、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E醋酸酯、维生素K1、维生素K2、β-胡萝卜素含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营养素补充剂类保健食品中维生素A、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E醋酸酯、维生素K1、维生素K2、β-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2原理 试样经混合溶液(异丙醇:二氯甲烷:甲醇=10:10:80,v:v:v)提取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 3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 3.1.1甲醇:质谱级。 3.1.2乙腈:质谱级。 3.1.3异丙醇:色谱纯。 3.1.4丙酮。 3.1.5二氯甲烷。 3.1.6提取溶液(异丙醇:二氯甲烷:甲醇=10:10:80,v:v:v):取异丙醇50mL、二氯甲烷50mL,用甲醇稀释至500 mL,混匀。 3.1.7 0.1%甲酸水溶液:取甲酸1 mL用水稀释至1 000 mL,用滤膜(3.4)过滤后备用。 3.1.8 0.1%甲酸甲醇溶液:取甲酸1 mL用甲醇稀释至1000mL,用滤膜(3.4)过滤后备用。 3.2标准品 维生素A、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E醋酸酯、维生素K1、维生素K2、β-胡萝卜素标准品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量见附录A表A.1,纯度≥98%。 3.3标准溶液配制 3.3.1标准储备液(100μg/mL) —41 —

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__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实 验 报 告 姓名: 班级: 同组人: 自评成绩: 项目: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的含量 课程: 学号: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直接碘量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 了解维生素C 的测定原理及条件。 二、实验原理 维生素C 又称抗坏血酸,其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I 2定量氧化成二酮基,所以可用直接碘量法测定其含量。反应方程式如下: O HO OH O C H OH CH 2OH + I 2O O C H HO CH 2OH + 2HI O O 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维生素C 易被空气中的O 2氧化而产生误差,尤其在碱性条件下,误差更大。故该滴定反应在酸性溶液中进行,以减慢副反应的速度。 注意事项: 1. I 2具有挥发性,取完后应立即盖好瓶塞。 2. 维生素C 易被空气氧化而引入误差,所以不要3份同时移取。 3. 滴定近终点时应充分振摇,并放慢滴定速度。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分析天平,酸式滴定管(25mL ,棕色),吸量管(2mL),量筒(15mL 、5mL),碘量瓶(250mL)。 试剂:维生素C 注射液(20mL : 2.5g),I 2标准溶液(0.05mol/L),醋酸(2mol/L ),丙酮,淀粉指示剂(1%)。 四、内容及步骤 精密量取维生素C 注射液1.6mL(约相当于维生素C0.2g),置于250mL 碘量瓶中,加新煮沸并放冷至室温的蒸馏水15mL 与丙酮2mL ,摇匀,放置5min ,加2mol/L 醋酸4mL 与淀粉指示剂1mL ,用I 2标准溶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s 不褪色,即为终点。记录所消耗的I 2标准溶液的体积。平行测定3次,以上平行测定3次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五、实验结果记录与计算

维生素E含量测定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维生素E粉、E油含量的测定 色谱条件 色谱柱:采用C18柱(长150 mm,内径4.6mm,粒径4-5μm) 流动相:甲醇(色谱醇)+水(去离子水) 比例:(98 + 2 ) 流速:1.2 ml/min 检测波长:285 nm 柱温: 25±2 ℃ 进样量:20 μL 溶液制备 标准溶液的制备: 本实验室的标准品为液体油状物,因此用注射器抽取直接滴加到容量瓶中称量,把容量瓶放在分析天平托盘上然后滴加,称取维生素E标准品约0.1g(准确至0.0002),置50mL 棕色量瓶中,加甲醇适量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绘制标准曲线 把制成2.008 mg/mL的溶液作为贮备液。分别准确移取0.5、1.25、2.5、3.75、5mL 至10mL的棕色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到浓度分别为0.1004、0.251、0.502、0.753、1.004mg/ml的五种溶液,分别经0.45μm 滤膜滤过,滤液作为标准溶液。 用100μL的进样针分别从制备的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抽取60μL溶液,注意不能带有气泡,注入液相色谱仪,按色谱条件操作,从0.1004——1.004mg/ml依次进样,记色谱峰面积以标准品溶液浓度(C)为纵坐标,峰面积(A)为横坐标,按照外标法过5点绘制标准曲线。 样品溶液的制备: 维生素E粉样品溶液的制备 制备步骤为:研磨→称量→水浴溶解→定容→过滤 1.研磨把试样E粉倒入研钵中适量,用研磨棒轻度研磨至颜色有变化为止。 2.称量把称量纸放到分析天平上然后置零,把研磨好的试样用药匙转移到称量纸 上,称取维生素E 粉约1g(约相当于维生素E 0.5g,准确至0.0002g),置50mL棕 色量瓶中。 3.水浴溶解加甲醇适量,置超声波水浴器中助溶20 min。 4.移取定容冷却至室温,用甲醇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从制备好的溶液中移取1mL 到10mL的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再从制备好的10mL容量瓶中的 溶液中移取2.5mL放置到10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5.过滤把制备好的溶液经0.45μm 滤膜滤过,滤液作为样品溶液。 维生素E油样品溶液的制备 用注射器直接抽取E油样品滴加到放在分析天平上的容量瓶中,称维生素E油样品约 20mg,(准确至0.0002),置50mL棕色容量瓶中,加甲醇适量溶解,置超声波水浴中助溶10min,冷却至室温,用甲醇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经0.45μm 滤膜滤过,滤液作为样品溶液。 测定步骤 用100L的进样针抽取60μL的维生素E粉、E油的样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按色谱条件操作,得到色谱峰面积(A i),每批次样品溶液做三个平行样,根据标准曲线上各点的峰面积(A st),用外标法计算。

实验三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精)

实验三碘量法测定维生素 C 含量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 学习对蔬菜和食品中 Vc 含量进行测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滴定” (titration是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标准溶液通过滴定管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的过程。待“滴定”进行到化学反应按计量关系完全作用为止,然后根据所用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待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 2. 先使用铜盐与过量的 KI 进行反应生成 CuI2 3.CuI2 不稳定随即分解为 Cu2I2 和游离的碘 4. 生成的碘和维生素 C 反应 , 直到溶液里的 VC 被碘全部氧化为止。 剩余的微量碘与淀粉指示剂生成蓝色。 三.实验试剂 (1 0.01 mol/L 硫酸铜(CuSO4 5H2O (2 30% KI 溶液; (3 1%可溶性淀粉指示剂(m/V (4偏磷酸 -醋酸溶液 四.实验操作步骤 1. 称取 40g 菜花(可分 2-3次研磨 ,加少量石英砂及少量偏磷酸 -醋酸研成匀浆,加偏磷酸 -醋酸定容到 100ml ,颠倒混匀(两个组

做一份 ; 2. 倒入 4个 10ml 离心管中,两两配平后, 8000rpm 离心 5min (每组两个离心管 ; 3. 将上清倒入干净的三角瓶中,待用(此为样品液 ; 4. 吸取 5ml 偏磷酸 -醋酸 , 加 10mL30%KI溶液。再加 10滴淀粉指示剂溶液。随即用标准硫酸铜溶液 (0.01mol/L进行滴定, 边滴定边振摇,直至显示出蓝色(或红棕色 ,且稳定 3sec 不退,记录滴定量 V0(此为空白对照,注意:会很快变色,要逐滴加入 ; 5. 精确吸取 5mL 样品溶液于 100mL 三角瓶中,加 10mL30%KI溶液。再加 10滴淀粉指示剂溶液。随即用标准硫酸铜溶液 (0.01mol/L进行滴定。边滴定边振摇, 直至显示出蓝色 (或红棕色 , 且稳定 3sec 不退,记录滴定量 V1(此为样品值。 6 .计算: L-抗坏血酸含量 (mg/每份 =V ×c V:(V1-V0标准硫酸铜毫升数 c :0.88, 即 1ml0.01mol/l标准硫酸铜溶液相当于 0.88mg 抗坏血酸。五.实验结果 计算 L-抗坏血酸含量 =(mg/100g 实验数据:空白试验消耗的标准硫酸铜 V0=0.1ml 样品溶液消耗的标准硫酸铜 V1=1.2ml L-抗坏血酸含量 =(V1-V0 *C*20*100/40 =(1.2-0.1ml*0.88mg/ml*20*100/40 =48.4(mg/100mg 六.结果讨论

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

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1) 在测定维生素C的国标方法中,荧光法为测定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的第一标准方法,2、4-二硝基苯肼法作为第二法。 一、荧光法 1.原理 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OPDA反应,以此排除样品中荧光杂质所产生的干扰。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0.022 g/ml。 2.适用范围 GB12392-90 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3.仪器 3.1.实验室常用设备。 3.2.荧光分光光度计或具有350nm及430nm波长的荧光计。 3.3.打碎机。 4.试剂 本实验用水均为蒸馏水,试剂不加说明均为分析纯试剂。 (1)偏磷酸-乙酸液:称取15g偏磷酸,加入40ml冰乙酸及250ml水,搅拌,放置过夜使之逐渐溶解,加水至500ml。4℃冰箱可保存7~10天。 (2)0.15 mol/L硫酸:取10ml硫酸,小心加入水中,再加水稀释至1200ml。 (3)偏磷酸-乙酸-硫酸液:以0.15mol/L硫酸液为稀释液,其余同4.1.配制。 (4)50%乙酸钠溶液:称取500g乙酸钠(CH3COONa·3H2O),加水至1000ml。 (5)硼酸-乙酸钠溶液:称取3g硼酸,溶于100ml乙酸钠溶液(4.4)中。临用前配制。(6)邻苯二胺溶液:称取20mg邻苯二胺,于临用前用水稀释至100ml。 (7) 0.04%百里酚蓝指示剂溶液:称取0.1g百里酚蓝,加0.02mol/L氢氧化钠溶液,在玻璃研钵中研磨至溶解,氢氧化钠的用量约为10.75ml,磨溶后用水稀释至250ml。 变色范围:pH=1.2 红色 pH=2.8 黄色 pH>4.0 兰色 (8)活性炭的活化:加200g炭粉于1L 1+9盐酸中,加热回流1~2h,过滤,用水洗至滤液中无铁离子为止,置于110~120℃烘箱中干燥,备用。 (9)标准 抗坏血酸标准溶液(1mg/ml):准确称取50mg抗坏血酸,用溶液(4.1)溶于5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液(100μg/ml): 取10ml抗坏血酸标准液,用偏磷酸-乙酸溶液稀释至100ml。定容前试pH值,如其pH>2.2时,则应用溶液(4.3)稀释。 标准曲线的制备:取下述"标准"溶液(抗坏血酸含量10μg/ml)0.5、1.0、1.5和2.0ml 标准系列,取双份分别置于10ml带盖试管中,再用水补充至2.0ml。 5.操作步骤 5.1 样品制备 全部实验过程应避光。 称取100g鲜样,加100g偏磷酸-乙酸溶液,倒入打碎机内打成匀浆,用百里酚蓝指示剂调试匀浆酸碱度。如呈红色,即可用偏磷酸-乙酸溶液稀释,若呈黄色或兰色,则用偏磷

实验七 维生素B片的含量测定

实验七维生素B1片的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吸收系数法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 2、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及操作 二、实验原理 维生素B1结构中的嘧啶环为一芳香杂环,具有紫外吸收。因此可在其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进行含量测定。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1.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量瓶(100mL)、台秤、量筒(100mL)、烧杯、分析天平、漏斗、铁架台、铁圈、滤纸、剪刀等。 2. 试剂: 维生素B1片、盐酸溶液(9—>1000) 四、实验内容: 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B125mg),置100ml量瓶中,加盐酸溶液(9→1000)约70ml,振摇15分钟,使维生素B1溶解,加盐酸(9→1000)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干燥滤纸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另一100ml量瓶中,再加盐酸溶液(9→1000)稀释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46nm处测定吸光度,按C12H17ClN4OS·HCl的吸收系数(E1%1cm)为421计算,即得。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标示量%%100100 1% 11??????=- S m W D V E A cm 六、注意事项 (一) 仪器的准备 1. 开启电源,使仪器预热20分钟。 2. 开机前,先确认仪器样品室是否有东西挡在光路上,以免影响仪器自检。 (二)仪器的操作步骤 1. 设置波长(246nm )。 2. 测定。 3. 数据记录与结果处理。 (三)将比色皿洗净装盒,关机 (四)填写仪器使用记录, (五)维生素B 1的紫外吸收峰随溶液pH 的变化而不同,因此要严格控制溶液的pH 值。 七、思考题 1.单色光不纯对于测得的吸收曲线有何影响? 2.利用邻组同学的实验结果,比较同一溶液在相同仪器上测得的吸光度有无不同,试做解释。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