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道德案例全

思想道德案例全

思想道德案例全
思想道德案例全

思想道德案例全

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案例1

请分析下面一段话的意思

孔子提出:人应该虚心学习,充实头脑,注重自省自修,使自己不断完善,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仁”人。他在描述自己一生历程和人生实践经验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心所欲,不逾矩。

案例2

刚刚步入大学的小王,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许多方面都不适应,甚至有些恐惧。面对食堂不那么可口的饭菜,吃饭成了一种无奈;面对新的教学方式,不知道怎么去学习;面对性格各异的舍友,时时感到陌生和孤独。小王非常想念父母,想念家乡,想念往日的同学,时常辗转反侧,夜深难眠。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小王这种状况的原因,并谈谈大一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案例3

下面这段对话说明了什么?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法国首都巴黎聚会,这些被称为“诺贝尔们”的大科学家以“21世纪的希望和威胁”为主题,就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了首次研讨。与会期间,有人问一位科学家:“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出人意外,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道:“是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案例4

张立勇的成长和被关注是一个神话。清华、农民工、托福、英语、神厨……最吸引人的关键词都集中在了他身上。考取大学曾是张立勇的最大梦想,然而家境贫困使他不得不高中辍学,大学梦变得可望而不可及。为改变现状, 19岁的他南下广州打工。在屡次遭遇没有大学文凭、不懂英语、不会电脑带来的尴尬后,张立勇暗下决心自学成才。三年后,他到清华大学第十五食堂当了一名切菜的临时工。到清华的第三个月,他听说学校有个英语角后,就鼓足勇气走进了大学生中间。从此他成了英语角的常客,并在清华师生的帮助下开始系统自学英语。他把为数不多的工资寄回家一部分,剩下的全部用来购买二手书、二手收音机、二手磁带。几年来,他省吃俭用,从没给自己买过一件新衣。为了学英语,他甚至捡别人丢弃的英语书、英文报刊和杂志。他上班的路上塞着耳机听英语新闻,缩短

吃午饭的时间,躲在食堂的饭柜后面背诵英语课文,只要一下班,他便掏出书本自学。吵闹的宿舍里无法安心看书,他就背上书包走进教室,在教室里经常到值勤人员“赶”他才走,或者到操场的路灯下夜读。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立勇的英语水平提高很快。1997年,他成为清华大学英语协会一名特殊的会员。1999年他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紧接着通过了六级考试,2001年又在托福考试中取得了630分的好成绩。接着他再也不满足仅仅对英语知识的学习,而参加了成人高考,并考取了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国际贸易专业。

在清华大学食堂打工8年中,张立勇总是站在第一线,不管再脏再累的活他都主动抢着干,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服务员,技术考核均在二等以上。现在张立勇已成为团中央树立的全国十大杰出学习青年之一。

请问:张立勇的事迹带给我们那些启示?

案例5

人们思想品德的社会意义,要经过相应的道德行为才能表现出来。道德行为是人们思想品德最重要的标志,中国古代教育家历来重视封建主义的道德行为实践。孔丘特别重视“躬行”,主张“听其言而观其行”。墨子也注重力行。他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朱熹强调自小练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实践“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只有通过各种相应的活动,使受教育者取得道德实践经验,才可能转化为他们的道德信念和情感,养成行为习惯。

有一群羚羊在草原上美美地吃着嫩草,突然,一只非洲猎豹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其中一只羚羊猛扑过去。羚羊跑得很快,但猎豹跑得更快。在这你追我跑的时候,猎豹超过了一只又一只在旁边观看的羚羊。羚羊累得气喘吁吁,最后,猎豹一口朝羚羊的脖子猛咬过去……,猎豹为什么一直盯着一只羚羊不放,而不去抓旁边观望、靠得更近的羚羊呢?

请你谈谈这则故事对我们看待人生有何启发?

案例6

筱筱的大学生活,成为一段她不太愿意回忆的时光。在大部分同学每天背着饭盒书包去上课的时候,她和另外两个要好的同学则经常缩在被子里睡大觉,天南海北地闲聊,除了个别老师喜欢点名的课之外,很多课都是到了快要考试的时间熬上几个通宵,然后再迅速地将它们忘记。她花大量的时间去跳舞,整日整日地躺在床上捧读武侠小说,或者去校园门口的一排小馆子泡上整晚的时间,喝各种各样的酒……。她不愿意被任何的规则约束,只想拥有轻松的生活。请剖析筱筱的大学生活。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目录

案例1

李向群出生于海南省一个富有家庭。入伍前,他是一个运输队的“小老

板”。他父亲对他说:搭帮党的富民政策,使我们家逐步富裕起来,可我们家中还没有一名共产党员,你到部队后一定要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带着父母的嘱托,他来到了部队。工作、训练事事争当先进。一年后,他探亲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问他:孩子,入了党吗?他红着脸说:快了。当他从广播、电视中知道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时,一种军人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探亲假并未到期,部队也并未催促,就主动告别父母,乘飞机尽快赶回部队。果然不出其所料,部队开到了湖北长江抗洪前线。他豁着生命,七天七夜奋战在大堤上,先后晕死三次,醒来后又出现在战士面前。党组织根据其表现,让其火线入党,他还未来得及交第一次党费,过第一次党组织生活,第四次累倒时则永远没有站起来……

问:李向群追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理想?你认为他的追求值得吗?

案例2

根据材料:“冯如和他的飞机之梦”分析理想与成才的关系。

冯如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第一个飞机制造专家和飞行家。他生于农民家庭,12岁开始旅美生活。美国的工业繁荣使他认识到,中国要富强,就必须要有先进工业。他省吃俭用,大量购买机械学书籍刻苦自学,并于几年后开始了发明创造。1904年,俄日帝国主义为争夺中国东北三省爆发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冯如闻后立志为祖国制造飞机,并发誓:“苟无成,毋宁死。” 1906年冯如在美国旧金山,向华侨募集了1000美元资金,与九位华侨青年助手,开始了飞机的研制工作。面对一次次失败和各方面阻力,冯如毅然宣布“飞机不成、誓不回国”。在伟大理想的激励下,经过艰苦设计、研究实践,冯如终于在1909年9月21日驾驶自制的飞机翱翔在奥克兰的上空。它震惊了西方世界,在中国航空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之后,冯如谢绝美国的高薪延聘,回国创办了飞机制造公司,致力于祖国的航空事业。直至1912年8月15日,于一次飞机试飞中因故遇难,年仅29岁。

案例3

根据材料:“为足球而生存”,分析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生于巴西的贝利,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足球运动员之一。1955年,刚刚15岁就练就了一身硬功夫的他开始效力于著名的桑托斯队,并立下了“为足球而生存”的信条;15岁入选国家队,在1958年巴西队首次获得冠军的世界杯赛上崭露头角;1970年世界杯比赛中大放异彩,为巴西队第三次捧杯立下了汗马功劳。贝利球艺精湛,在足球生涯中参加的正式比赛里共踢进1000多个球,被誉为“世界球王”;而且,他谦虚、真诚、友善的为人,赢得了全世界球迷的爱戴。

1977年贝利退出足坛,但他“为足球而生存”的信念丝毫未减,又投入了培养新人和促进五大洲足球发展的事业,还曾来中国献技。贝利为足球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将永留青史。

案例4

根据材料:“张海迪”,分析信念对成才的巨大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一位女性的名字曾像一缕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身患顽疾,腰部以下没有任何知觉,却身残志坚,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自学了四门外语及医学知识,义务为周围群众看病成千上万次……,先进事迹传遍神州大地,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的她,就是张海迪。

近日,张海迪被评为“环球20位最具影响力的世纪女性”。她说:“作为女性,虽然我是残疾人,可是我很快乐,因为我是靠自尊、自爱,靠自力更生走到今天的,我比一些身体健康的人活得更充实,我很骄傲。”海迪说:“我想

飞翔,即便是翅膀断了,心也要高高地飞翔。”

案例5

根据材料“陈章良与中国生物工程产业”,分析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陈章良喜欢别人称他为“老板”,因为他一直致力于开创中国的生物工程产业。他深深懂得技术产业化对中国的重大意义。

中国的生物工程在理论研究上可与国际水平抗衡,早在五六十年代就有一些新技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由于产业开发的落后,几十年后的今天,仍需大量引进别人的东西。中国的生物工程产业水平不及日本的几十分之一。陈章良深有感触,他把开创中国的生物工程产业作为他这一代生物学者的天职。

1992年,陈章良成功创建了目前中国最大的生物基因工程制药企业之一 --北大未名生物集团公司;随后又创建了中国北大生物城--中国未来最大的集科研、开发、生产为一体的现代生物工程产业基地。陈章良说:“我不喜欢生活在一个一成不变的社会里,从美国回来后,我亲身感受到了祖国的飞速发展,生活在这样一种变化的时刻能感受到新气象的社会里,你会觉出生命的活力和价值,会因此觉得自己对社会的贡献很大。”

案例6

根据材料“‘中国肖邦’李云迪”,分析青年理想的实现便是祖国未来的现实。

2000年,来自深圳艺校的高三学生,年仅17岁的李云迪让乐坛震惊了,他以最年轻的获得者和首次获此殊荣的中国人的身份捧走了第14届肖邦钢琴比赛的金奖。

中国著名音乐家吴祖强说:“李云迪能获第一名,这对中国钢琴界、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必然使更多的人关心中国钢琴事业的发展。”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杨峻说:“这次得奖是我国参加钢琴比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它向全世界证明了我们中国在国际上已经有了相当地位。”

在共25个国家250名选手报名参赛、没有一名中国评委的情况下,李云迪以上佳的竞技状态和领先的位置,无可争议地荣获了第一名。

从经历五千年文明浸染的中华大地上走出的这位青年,面对荣誉没有过多渲染,他知道,自己只是又向理想迈近了一步。9岁时,他曾在作文中写下豪言:“我要成为世界一流的钢琴家。”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案例1

1950年,数学家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职务,奔向祖国。归途中,他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回国后,华罗庚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到工厂、农村、部队、学校,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各省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科研中的实际问题,在国际国

内享有盛誉,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

1979,华罗庚应邀去英国讲学,题目是《为百万人的数学》。海报贴在街头,连饭馆老板都关心这次演讲。伦敦数学学会秘书长在写给他的信中说:“我只能期望我们的数学界能把您的榜样铭记在心,而去做些实际成绩来。”

在这次讲学途中,一位外国朋友问他:“华教授,您一定成了百万富翁了!”他以为应用数学是门赚大钱的买卖。华罗庚笑着回答:“我的确很富有,我在这十多年里获得了巨大的前所未有的精神财富。”

在英国伯明翰大学,一位风度翩翩的女学者问他:“华教授,您不为自己回国感到后悔吗?”华罗庚含笑道:“不,我回到自己的祖国一点也不后悔,我回国,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些事情,并不是为了图舒服。活着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祖国!”

问:请谈谈你对数学家华罗庚爱国情感的理想。

案例2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流动性大大增强,一个国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感情,人的国民属性就会淡化,再强调爱国主义不符合时代潮流。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机遇与援助,发展中国家不应当再强调爱国主义。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科技、文化、政治的全球化、一体化,强调爱国主义会妨碍全球化的进程,是狭隘民族主义的体现。等等。

请结合材料,分析经济全球化情况下是否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什么?

案例3

2003年7月2日,安徽淮河大堤水位已经涨到23.7米。如果再守下去安徽、河南将成一片泽国。炸坝命令到了,没有哭泣,没有辱骂、没有哀怨,垂岗乡两万多农民默默地注视着他们12年来建设起来的家园,这一切顷刻就将被摧毁。一些汉子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徽章别上,上面写着共产党员……,对此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案例4

雷锋精神永放光芒。1963年,毛主席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教育几代人健康成长,雷锋成为人们的榜样和力量。时代发展到今天,雷锋精神仍然是时代的最强音。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案例5

孔繁森是1944 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 18 岁参军,在部队干了 7 年, 196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9 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 1979 年,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到西藏工作。 1993 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 1994 年 11 月 29 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 50 岁。他牺牲后,江总书记于 1995 年 4 月 29 日亲笔题词“ 向孔繁森同志学习” 。对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案例6

焦裕禄是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人, 1922 年 8 月 16 日出生于贫农家庭, 1946 年 1 月在本村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本县区武装部工作。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到河南尉氏县工作。 1953 年到 1962 年,焦裕禄在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担任车间主任、科长。 1962 年 12 月,焦裕禄被

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他上任之后带领全县人民进行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踏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全县人民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禄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情。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经常肝区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县委强行送进医院。

1964 年 5 月 14 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 42 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 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

同年 11 月,中共河南省委号召全省干部学习焦裕禄忠心耿耿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 1966 年 2 月 7 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同时还刊登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随后,《人民日报》及全国各种报刊先后刊登了数十篇文章通讯,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焦裕禄的热潮。焦裕禄是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对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案例7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积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从而引发了报业和印刷业的三次技术革新,使得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占领了99%的国内报业市场和90%的海外华人报业市场。王选本人成了中国近代史上走自主创新之路的第一人,成了新时代的活毕升,为我们留下了光辉的业绩!

请分析:

(1)我们应如何学习王选心系祖国、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

(2)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3)为什么说自主创新是民族精神时代本质?

案例8

创业,需要豪迈的激情,也需要冷静的头脑,在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影响下,新一代知识分子,要开创一番事业,须立足于创新民族品牌,有勇于面对世界的大气,李彦宏,正是这样一个人。“爱国主义”,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1999年李彦宏带着“第二代搜索引擎程序”离开奋斗了8年之久的美国华尔街,创建了百度搜索,直到2004年,期间一直因资金问题,虽然占有市场份额,却没有盈利,2005年百度艰难奋斗,终于上市,新经济时代的传奇故事诞生了。其股价升到150美元。当时,百度距离破产只有30天……。

李彦宏——一个冷静选择的人,一个专注执著的人,一个勇于创新的人。他用他的百度事业成就了一个“海归”派的创业奇迹,为当代大学生应对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形势树立了一个楷模。他的成功不但取决于才华与智慧,品质与

理念,更在于他有着“做属于中国的全世界最好的搜索引擎”的宏伟抱负。只有敢于开拓、敢于创新,才能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请分析:

(1)李彦宏“做属于中国的全世界最好的搜索引擎”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经济全球化给中华民族的复兴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大学生如何把握机遇,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结合起来应对挑战?

案例9

尊敬的《中国青年报》社领导:

你们好!我是中南大学2004届毕业的国防生邓拓,现在广州军区服役。看了你们组织的刘开奉事迹报道和“地方大学生在基层能不能有所作为”的讨论后,对我触动很大,刘开奉在军营的成长经历如声声远钟敲打着我,使我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回想自己成为一名国防生,以及踏入军营后的岁月和走过的历程,历历在目,其中的体会和感触很深。说实话,也曾彷徨、动摇过。如在毕业时,看到我大学里不如自己的同学找到了薪水优厚的工作,而且工作地域大多在沿海发达城市,想想自己踏入军营后微薄的薪水、艰苦的工作环境等,心中曾怀疑自己当时的选择是否正确。然而,回想起自己当初申请加入国防生的豪情和书生意气,为国防强大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时,心中不免又升起万丈豪情。人生的道路,既然选择了,就坚定地走下去。如果此时退出,那不是男子汉所为,对不起当时热情洋溢的申请书;对不起父母和自己在合同上按下的带有信誉的手印;对不起老师和领导的教育和培养。一个人决不可以与国家违约。国家和军队需要人才,而且当初也是自愿加入的,为何要后悔自己的抉择,为何不能坚持自己对国家和军队的承诺呢?违约的行为是一种不负责任,没有诚信的行为。没有责任感和诚信的人在社会上也同样难以立足。

再说,部队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而自己有这个进部队锻炼的机会,放弃了,岂不可惜?常说“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我可不想日后留下人生的遗憾。在我一年多的军旅生活中,收获也是蛮大的。思想更加成熟,环境适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都增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进一步强化,军事素质尤其是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些都为我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听说我的一个同学从军校退出了,真的难以想象在学校里曾是那么优秀、那么坚定的学生也退出了。毕业后的这一年多来,虽然我也曾面临失落,有过彷徨,但在艰辛、苦累和汗水背后,我看到了希望。品尝了收获,更体会到了意想不到的改变——一种让我脱胎换骨的力量。我想这一切应该都来源于我的无悔选择。

从军路上,我会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敬礼!

邓拓

2005年11月8日

请分析:

(1)邓拓为什么认为“一个人决不可以与国家违约”?

(2)国防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对他们的选择你有什么看法?(3)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目录

案例1

10月2日晚10点半左右,东塘路段一位张姓女士的提包被骑无牌摩托车的歹徒抢走了,正搭摩的返校的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2001级1班学生赵长平听到失主呼救声后,与摩的驾驶员胡海林商议一起去抓贼,两人加速追赶前面的摩托车。当赵长平坐的摩托车接近歹徒的摩托车时,赵长平飞起一脚狠狠地踹向歹徒,两个歹徒摔下摩托车,丢下装有巨额现金的提包和摩托车仓皇逃跑。然而,由于车速过快,赵长平来不及收脚,右腿撞在了停在路边的11路车上,导致粉碎性骨折,随后被赶到现场的110、120及失主送到长沙市中心医院抢救。

问:从赵长平同学的事迹中谈谈你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案例2

某医科大学一位学生在总结他的人生观时写道“ 我的存在,本质上是无意义的,可有可无。我五年毕业后做一个大夫,默默工作几十年消逝,无意义;如果经过努力自学成为一名作家,几个人能看到我写的书呢?人的一生是无所谓的,在人世间几十年风尘碌碌之后转入另一个世界,这就是人生的全部真谛。” 由于他没有正确的人生目的,一心想出人头地,只追求自我实现、自我发展,但终感不能如愿,于是消极悲观,最后走上了寻求“ 永久和谐宁静” 的自杀绝路。在大学校园里,有时会听到“ 活着没意思” 的哀叹。对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案例3

爱因斯坦在所写的《我的世界观》一文中曾写道:“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用了同胞的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你如何评价爱因斯坦的人生价值和追求?

案例4

范某,某重点大学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英语6级考试,发表两篇论文,获计算机高级程序员证书,自学全部研究生课程,两次献血,每周与同学去敬老院一次,利用假期两次支教,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学毕业后,放弃去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到西部基层工作,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一员。对他的举动,有人感到不解。而他这样解释:“在西部,我有一种强烈的被需要感。” 工作认真负责、不断创新,并继续参加公益活动,受到社会的好评。因其出色的表现,被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几年后被任命为当地最年轻的副局长。结合材料,谈谈大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案例5

任长霞自 1983 年加入公安干警队伍,作预审工作 13 年,在郑州公安系统、市政法战线及省预审岗位练兵大比武中均夺取过第一名,协助破获了大案要案 1072 起,追捕犯罪嫌疑人 950 人。 1998 年被任命为郑州市局技侦支队长后,她多次深入虎穴,化装侦察,亲自抓获了中原第一盗窃高档轿车主犯,先后打掉了 7 个涉黑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 370 多名,被誉为警界女神警。 2001 年,她调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长,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安危放在心上,解决了十多年来的控申积案,共查结控申案件 230 多起。她带领全局民警共破获各种刑事案件 2870 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 3200 余人,有力地维护了登封社会治安和稳定的政治大局。她先后荣获个人一、二、三等功五次,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对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案例6

青岛港集装箱码头工人许振超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文化大革命的狂风吹跑了许振超的读书梦, 1968 年,只上了 1 年半初中的他,当了工人。1974 年进入青岛港,当了码头工人。改革开放的春潮拂过神州大地,中国打开国门,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沿海港口成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桥梁,陆地上的货物,由港口装船,漂洋过海。世界上新冒出的集装箱运输方式,在海上运输中初显身手。青岛港抓住机遇, 1984 年,决定在荒滩上开拓新码头,建设集装箱装卸基地。许振超被选为集装箱公司第一批桥吊司机。接触桥吊后,许振超懵了:门机一张图纸就够了,桥吊图纸却有厚厚的一本 100 多张!全部是英文的!他看不懂!别的司机劝他说:“ 我们学会开就行了,领导没有要求看懂图纸。” 许振超说:“ 咱们是公司挑的第一批司机,以后要带徒弟。不学看图纸怎么行?不会就学,决不能趴下。” 他追着队里的大学生学英语,单词刚背会,扭头就忘了。公司送他到上海学习驾驶技术,他赶紧买了一本《英汉词典》。他把英语单词抄在本子上,随身携带,有空儿就反复地背。 3 个月后,他学会了桥吊操作,看懂图纸,回到青岛港。 1986 年,青岛港第一台桥吊终于在码头上立起来,许振超当上了桥吊司机。一有空,他就捧着本书或图纸钻研,天天学到半夜。渐渐地,他摸透了桥吊的脾气,桥吊开得得心应手。

1989 年,许振超被公司评为最佳桥吊司机。青岛港集装箱装卸从零起步,达到 10 万标准箱。许振超多次评为先进、受到表彰。 2004 年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对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案例7

小琪非常珍惜这次上大学深造的机会,他暗下决心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他总是一个人呆在自习室中刻苦攻读。为了节省时间,他很少与同学聊天、吃饭、打球等。刚开始,小琪觉得这样做的确节省出不少学习的时间。但没过多久,他发现同学们似乎不喜欢自己,在班上显得很孤单。于是他的心情变得糟糕起来,连学习也觉得索然无味。请发表你对此事的见解。

案例8

张华是第四军医大学七九级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他说:“一个人为着一个伟大理想而活着、战斗着,他就会成为一个崇高的人,就会从庸人的鼠目寸光中,从苟且偷安和贪生怕死中解放出来。”1982年,他为救一位落入粪池的69岁老农而献身。

张华牺牲后,他的英雄事迹在第四军医大学以及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第四军医大学迅速掀起了学习张华的热潮,并使这项活动持续至今。张华所在的

二大队改成了“张华大队”。十多年来,张华大队拥有三个百分之百:英语四级通过率百分之百;服从分配,自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百分之百;毕业生成才率百分之百。张华的生命在越来越多的人身上延续。

在学习张华的活动中,有位大学生投书报刊,提出“张华救老农值不值得”的疑问。他认为:“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舍身救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农,等于拿金子去换等量的石子,是毫不值得的。”

问:张华为救老农而献身值不值得?请予以评说。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目录

案例1

我国的一个留学生在德国留学时,每天都要乘地铁,慢慢地他发现德国的地铁没有检票口,他在一次乘车时没有买票,结果没有任何人找他麻烦,他暗自庆幸。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又有几次没有买票,毕业后他以各科全A的成绩去德国各大公司求职均被拒绝,他只好降低自己的求职条件,可是仍不被聘用。在一次求职失败后,他愤怒地质问拒聘自己的人事主管自己成绩优异而不被录用的原因,在他一再的质问下,对方只好说出:非常遗憾,由于您的社会信用上记录着您曾乘地铁没有买票,因此我们不能聘用您。

请用所学理论谈谈对此的看法。

案例2

北京大学的来自美国的外教帕垂特教授编写的研究生英语教材的最后一课是《关于诚实》。文中写道:

为什么要考试?

(1)测试你对某门课的掌握程度;

(2)测试你的学习技巧和记忆力;

(3)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了解哪些教得不错,哪些需要加强;

(4)最重要的是,测试你是否诚实?

假说你作弊了:

(1)你伤害了老师,给师生关系蒙上了阴影;

(2)你的良心就有罪了。

(3)你改变了你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孩子,你的信誉价值连城,你怎么舍得用用一点点考分就把它出卖了?作弊的代价太高了,实在划不来!

请发表你对此文的感想。

案例3

下面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

如果把人类经历过的5万年分成世代,每个世代62年左右,那么到现在已经有大约800个世代了。在这800个世代中,整整650个世代人类是在山洞里度过的。只是到最近的70个世代,由于文字的出现,世代与世代间才得以沟通无阻;直到6个世代前,人们才开始看到印刷文字;到4个世代前,人们才开

始比较准确地计算时间;直到2个世代前,人们才开始使用电动马达。而我们今天日常使用的绝大部分物资,都仅仅在第八百个世代里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也仅在这一世代,农业文明的原始统治地位开始在世界各国纷纷丧失。在当今世界的十几个发达国家中,农业人口还不到经济人口总数的15%。美国的农村养活着全国2亿人和全球1.6亿人,但农业人口比例却低于6%,而且还在继续急剧下降。今天,在那些农业人口下降到15%和更低的国家中,瑞典、英国、比利时、加拿大和荷兰的白领阶层已经超过了蓝领阶层人数。人类在经历了万年务农,一二个世纪勤工之后,进入了后工业社会,这一社会的显著特征是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的迅速膨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惊人地增长。正如前联合国秘书长吴丹所说:“今天发达经济主要的惊人成就在于能够随心所欲在极短期间决定其所需要的资源的种类、规模……不再是资源限制人的决定了,而是人的决定创造资源。这就是根本性的革命变化——也许是人类史上最革命的变化”这种意义深远的逆转已经在第八百世代人中发生,今天的人类似乎无所不能,可以资源再造,可以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驰骋,可以爆炸威力巨大的中子弹,甚至可以克隆人等等。但同时人们也震惊地发现,在那些发达国家,罹患精神疾病的人每年以千万计的数量增加,各种犯罪以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增长。其中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平均每三分钟就有一起重大刑事犯罪案件发生。

案例4

当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形成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在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贪污、行贿、受贿、权钱交易、坑蒙拐骗等等现象,反映出一部分人在追求物质利益时的道德失范,见利忘义、惟利是图。

请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如何认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案例5

2005年年春节期间,一位在外地工作的先生欲返回家乡过年。由于火车票特别难买,他预先分别托了两个人帮助购买回程的卧铺车票,结果两个人都帮他买到了车票。如此一来,多余的一张车票就必须处理掉。他可以到火车站去退票,但这样做将损失高比例的退票费,几百元的车票损失上百元,他心里当然要仔细掂量掂量。他也可以到车站地区将紧俏的火车票私下原价甚至高价转让,但春运期间是严打车票倒卖的,弄不好会被抓住,安分守己的百姓显然不愿冒这个风险。最后,他想到了网络,于是在四通八达的互联网上发了个帖子,很容易就找到了需要者。

但别高兴得太早。对方虽然非常想要这张卧铺车票,但她对退票的先生为什么愿意将如此紧俏的东西原价转让,而不加它个一百二百地小赚一笔产生了怀疑,这张票会不会是假的?她不信任转让车票的人,无论怎样向她解释都无济于事。如何让她相信车票是真的呢?只有售票处能鉴别真假。于是,他们不辞辛苦地到了车站,找到售票员,请求帮助鉴别真伪。然而,售票处并无这种职责,售票员也拒绝法外施仁:只要你能将票成功地退给售票处,票自然就是真的。但是,退票费一分也不能少。几经交涉,口干舌燥,均无济于事。退票者转过头来再同买票者交涉,搞得他不胜其烦,甚至打算干脆退给售票处了事,宁可受点经济损失。最后,在他赌咒发誓,又留下住址电话、手机号码、身份证复印件之后,总算原价卖出了这张火车票。(摘自王跃生《从一张车票看信用缺失》,《人民日报》2005年06月06日第九版)

请分析:

(1)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到社会道德环境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社会诚信状况不佳对社会经济和日常社会生活的影响是什么?

(3)怎样才能提高社会信任程度?

案例6

阅读下文,请分析:

一家军工企业生产民用家具,在一批货发出后,发现有一张桌子少漆了一遍。经查找,这张桌子已经被顾客买走了。于是厂方便通过电台连续广播了半个月,寻找那位买主。没想到,这一举措虽然没找到买主,结果却引来了12家商场愿意包销该厂产品。如果这家军工企业对客户负责是“德”,最终引来12家商场愿意包销该厂产品是“得”,那么“德”与“得”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并发挥作用?

(根据王大庆:《35岁以前成功的12条黄金法则》,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改写。)

案例7

“道德”银行

人们印象中,“道德”意味着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而“银行”则总和金钱联系在一起。浙江一所高校却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创办了一家“道德银行”,将道德行为折合成“货币”的形式储存起来,并可支取申请相关帮助或享受相应待遇。道德银行一成立,立即引发了诸多争

议。

2003年11月5日,位于杭州钱塘江畔的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启动仪式,宣布道德银行正式成立并运行。全院所有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都被吸纳为储户,其他学生也可以自愿申请开户。深蓝色封面的“道德银行储蓄卡”样式与常见的银行储蓄卡相似,有户名、账号及存入、支出、结余等栏目,不过“币种”一栏却写着“道德币”三个字。

按照“道德银行”的评估细则,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和其他各类好人好事都可获得相应的“道德币”。比如义务献血一次,登记在“储蓄卡”上就是2万元“道德币”。

除了负责存款的存储部外,银行还设立了支取部。如果出现各种违纪行为,就必须处以2――10万元不等的扣款。此外,当“储户”自身有需求时,也可凭卡向“银行”支取,比如“储户”可根据其做好人好事所积攒下来的“道德币”向“银行”申请相应的帮助或享受相应待遇。

这些优先帮助和待遇包括:享受申请勤工助学岗位;参加学生会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优先考虑待遇;可申请获赠各类知识竞赛、学术讲座门票及获赠一季度的学科类报纸、杂志等。学期末,道德银行还将对“存款高额者”进行“十佳道德富翁”排名,并予以表彰和宣传。学生在道德银行中的储蓄等级还将被列为团内评优、学校评定奖学金的参考。

目前,学院已有3350多名大学生成为道德银行的储户,其中179位储户已获得第一笔“道德币”。

问:(1)用好人好事换取道德币,这是否是对道德的亵渎和公开挑战?“道德银行”鼓励人们把所做的好事记下来,这与传统道德中“做好事不留名”冲突吗?

(2)你怎么看“道德银行”这种异化现象吗?

(3)你认为传统的道德评价体系完善吗?对道德和善行作出物质上的反馈是否

应该?

(4)将道德银行扩展到全社会范围,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有利于互助型社会的建立和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案例8

资料:雷锋日记选

1960年10月21日今天吃过早饭,连首长给了我们一个任务,上山砍草搭菜窖。……劳动到了12点,大家拿着自己从连里带来的盒饭,到达了集合地点,去吃中午饭。当时,我发现王延堂同志坐在一旁看着大家吃,我走到他面前,他没有带饭来,于是我拿了自己的饭给他吃,我虽饿一点,让他吃饱,这是我最大的快乐。

1961年9月11日我是主人,是广大劳苦大众当中的一员,我能帮助人民克服一点困难,是最幸福的。

1961年10月20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1959年11月2日我学习了毛主席的著作以后,懂得了不少道理,心里感到特别亮堂,工作越干越有劲,只觉得有股劲永远也使不完。-------我要永远的记住: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问题:读完《雷锋日记》你的感想是什么?你认为雷锋精神的精髓是什么?你认为雷锋精神过时了吗,为什么?

案例9

案例讨论:中华民族道德的沦丧为什么丛飞资助了一批白眼狼?

受助者李某:被人知道会没面子

受丛飞资助的李某大学毕业已经工作了,毕业后与丛飞没有任何联系,只是有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不小心”说出了受丛飞资助上大学的事实。几天后,他从网上看到记者写的文章中提到了自己的名字,很不高兴,感到没面子,要求丛飞想办法删去文章中他的名字。

丛飞的朋友林燕打通了李某的电话“我很平静地问他为什么要删去名字,他说他现在是大学老师,这事让学生知道了会很没面子。我说贫困受助是你一生中的重大机遇,再说贫困又不是罪恶,学生知道了还能怎么想?他说我就是不想让学生知道我过去的状况。我问,受助是耻辱吗?他说,我没说是耻辱,但我希望永远不再提起这段往事。”听到这里,林燕气不打一处来,“当天晚上,我一整夜没有睡着,第二天见到丛飞,他告诉我,他也失眠了一夜。”林燕说:“现在,喜欢上网的李某一定从网上看到了关于丛飞的报道,但至今连一声问候都没有!”说这话的时候,林燕一脸怆然。

受助者小A:他帮我肯定另有所图

受助者小A,大学毕业前夕,她还与丛飞保持联系,丛飞一直通过电话对她进行辅导,并在她即将大学毕业时为她找工作,但后来,只是丛飞为她找的学校音乐教师的岗位她不满意,才失去联系。记者得到小A的电话后与小A有一次通话,下面是对话的主要内容:

“我只是想问一下你是否记得自己接受过丛飞的资助?”

“我是接受过他的资助,当然记得,当时丛飞同意帮助我也是出于一种自愿,他有他的想法,我从来没有强迫过他。”

“他资助你时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至于有什么样的想法,我也说不太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任何人做事情都是有所图的,至于他图什么,我不说你也应该能猜到。”

“我猜不到,你猜到了吗?”

“我没时间去猜别人的想法。但你作为一名记者今天来给我打电话,核实丛飞是否资助我读了大学,不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他的想法吗?”

“他胃出血了,医生说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可他现在陷入了没钱治病的困境,你想没想过应该向他伸出援手?”

“向他伸援手?怎么伸呢?给他治病?可我现在每月不过三四千元钱,还没这个能力。再说,他也从来没向我提过这个要求。”

“你无力帮助他,可也应该去看看他,让他知道你还没有忘记他呀。”

“我太忙了,没有时间。”

一受助学生家长:何时病好出来挣钱

丛飞住院后,许多受助学生的家长打来电话“要钱”,有些没有及时收到学费的家长们对丛飞产生了怀疑,认为他反悔自己先前的承诺了。但在知道丛飞生病住院后,许多家长都非常理解,劝丛飞安心养病,他们再想办法解决孩子的学费,有的甚至希望来深圳看望丛飞,但都被丛飞拒绝。

丛飞住院后,手机放在林燕处,林燕接到这类电话最多,感慨也最多。

有一天,林燕刚打开丛飞的手机,一个催款电话打了进来:“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正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

林燕急忙解释:“丛飞病了,已经几个月不能演出了,现在暂时没钱给孩子们交学费,等他身体好了一定想办法寄钱过去。”对方听罢,半信半疑地盘问起来:“他得的是什么病啊?”林燕告诉对方是胃的问题,可能比较严重,对方听了,问:“那你问问他什么时候治好病出来挣钱啊?”

受助者阿珍:能否帮我买个MD

丛飞过去曾和林燕说起一个叫阿珍的女孩。

1998年,丛飞到山东演出时,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阿珍在演出结束时找到丛飞想拜师。面对这个陌生的女孩,丛飞拒绝说,他不收女学生。阿珍临走时要去了他的电话,说以后有问题时向他请教。但此后很长时间,这个女孩一直没有和他联系过。

两年后的一天,丛飞忽然接到了阿珍的求助电话:“丛老师,听说您是个有爱心的慈善家,资助很多贫困学生读书。现在我也遇到了经济上的困难,搞不好也有失学的危险,您能不能资助我一些生活费?”丛飞二话没说,很快就给她寄去了2000元钱。此后,每学期开学前后,丛飞总是接到阿珍要求帮助的电话,丛飞也总是有求必应。

大学三年级时,阿珍的要求开始升级了,不但要生活费,还要课外补习费以及高档物品。有一次,她这样给丛飞打电话说:“我们班的同学都用上了MD听音乐,对我们的学习有帮助,可我的父母买不起,您能否也给我买一个?”丛飞到天虹商场花2800元买了一台MD,给阿珍邮去。不久,丛飞收到一条短信:“MD已收到。”

大学毕业后,阿珍也当上歌手挣钱了,再也没有与丛飞联系过。不久前,林燕将丛飞住院的情况电话告诉阿珍,阿珍听罢,回答非常流畅:“请转达我的问候,让他安心养病。”从此,丛飞再也没有阿珍的音讯。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目录

案例1

2002年国庆节十天长假过后,天安门广场留下了十几万口香糖的痕迹,平均每块方砖粘有十几块口香糖,对此,环卫部门先后设计了三套清洗方案,皆因怕损坏方砖而放弃,最后仍然采用人工铲除的方法,上百环卫工人用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将口香糖痕迹清除。吃口香糖本来是为了口腔文明,可是,天安门广场却因此没有了“文明”。你对此如何看待?

案例2

“9.11”事件中,美国世贸大厦被撞时,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妇女正在第86层上。在当时的情况下,像它这样一个靠轮椅行走的人,要从这么高的楼层中逃脱出来,成功率几乎为零。可她竟奇迹般地逃出来了。一位并不相识的逃生者,硬是将她和轮椅从86层一直扛到5层才被人群冲散。

在危难时刻,虽然楼梯里挤满了人,但却紧张而有序。当楼上开始有担架抬下来时,大家就主动让出一条通道,让伤员先走。接着,在大楼里工作的盲人带着导盲犬下楼来,大家也纷纷让路。消防员背着沉重的消防器材向上冲,尽管大家都很干渴,但人们还是把自己仅有的一点水拿给他们喝…

阅读上文,请分析:

现代人的物质生活需要挺立的高楼大厦,但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中同样需要某种支柱的挺立。文中提到的在“9.11”事件中挺立的“道德的大厦”是什么?

公共生活的高度发达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结合上述案列说明社会公德在公共生活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案例3

刘海洋“伤熊事件”带给你的启示

2002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在北京动物园把一瓶浓硫酸泼在一只熊身上,造成这只熊严重烧伤,此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议论。

案例4

1995年,江苏县级城市张家港成为全国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典范。2005年,张家港再次入选全国首批文明城市,也是入选城市(区)中唯一一个县级城市。在这些城市,道路通畅,没有占道经营的摊位、乱停乱放的自行车和乱七八糟的街头小广告;公共场所听不到污言秽语,看不到打架斗殴;街道上没有痰迹、烟头、纸屑和其他垃圾。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有序的公共生活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案例5

上海某女研究生闯红灯,交警干涉。该女不仅未对行为有所认识,反而对交警态度极为恶劣,后被处予拘留10日、罚款50元的治安处罚。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案例6

手机短信中使用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语言。多数人都认为其“失德”

2006年6月,昆明西山警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一蔡姓男子发送“黄短信”骚扰他人处予200元罚款。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目录

案例1

罗某,男,某高校在校学生。罗某聪明活泼,相貌较好,曾任该校某学院学生会干部,大二开始和本班女生刘某恋爱,课内课余形影不离。半年后偷偷在外租房同居,一年后因生活琐事发生矛盾摩擦,两人分道扬镳。不久,又和同班另一女同学恋爱同居,毕业前各奔东西。罗某因沉湎恋爱,学习懈怠,毕业时因四门课成绩不合格而未能毕业。

请分析罗某恋爱问题引发的思考是什么

案例2

许广平,广东番禺人,出身名门望族。1923年她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成了鲁迅的学生。1924年冬许广平因参加驱逐校长杨荫榆的斗争,被污为“害群之马”而遭到“开除学籍”的处分,对此许广平坚持斗争,并得到鲁迅热情支持。此后,许广平不断地用拜访和写信的方式向鲁迅求教,鲁迅也给予热情而诚恳的答复和帮助。他们之间频繁通信,在信中,鲁迅戏称许广平为“害马”。

“害马”闯进了鲁迅的生活,给他带来了青春的热力和女性的柔情。她向他请教,和他倾谈,切磋着学问、写作和战斗的策略、方法,还帮助他抄写稿子,流着眼泪劝他爱惜身体,担心地询问他褥子底下两把匕首的用途,而且实行了“缴械”。许广平的劝喻,其词恳切,其心坦诚。鲁迅笑了:“你真是个傻孩子!”“刀是防外来不测的,哪里是要自杀。”和许广平的交往,给鲁迅带来了感情上的慰藉,精神上的平衡,使他那强自抑制而沉睡了的爱情苏醒了。但“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爱情苏醒了,固然有欢娱,同样也有苦痛。这里有内在的与外在的、家庭的与社会的、新道德的与旧道德的种种矛盾、种种障碍。但最使鲁迅踌躇、不安的,还是许广平的青春年华和幸福,他们相差17岁,一方已婚,一方未婚。所以鲁迅一直有这样的自知和自省:“那个人不是太为我牺牲了吗?”他考虑的,首先不是自己,依然是女方,是她的青春和幸福。

鲁迅和许广平,从年龄上说是两辈人,但从经历说,又差不多是同代人。在婚姻问题上,他们曾受过封建婚姻的桎梏。在个人经历上,五四运动既唤醒了许广平的民主觉悟,也成了鲁迅参加新的民主斗争的开端。他们在女师大相遇,在反封建的学潮中相知,在相互支持的战斗中培养着师生之谊、男女之情。共同的命运和斗争的经历、目标,是他们结合的思想感情的基础。

许广平曾说到,对于鲁迅,我同情他“陪着做一世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帐”而拼命写作,于寂寞中度过一生的境遇;而又自觉我比他年纪轻些,有幸运解除婚姻的痛苦。因我之幸运,更觉他的遭遇不幸而同情起来。这也许是我们根本思想——反抗旧社会——一致的缘故,才能结合起来。

据许广平生前告诉准备在银幕上扮演她的形象的于蓝同志说,她与鲁迅确定爱情关系是在1925年10月。同月12日许广平以“平林”的笔名在鲁迅主

编的《国民新报》副刊乙刊上发表《同行者》,热情地表示她要与他同行,这是他们的定情书。定情意味着战斗,与伪善者战斗,与旧观念战斗,许广平甚至不惜同自己的名门望族决裂。在另一篇散文《风子是我的爱……》中,许广平描绘他们定情的实况和心思:“风子(象征鲁迅)是我的爱,于是,我起始握着风子的手。奇怪,风子同时也报我以轻柔而缓缓的紧握,并且我脉搏的跳荡,也正和风子呼呼的声音相对,它首先向我说,‘你战胜了’!……既然承认我战胜了!甘于做我的俘虏了!即使风子有它自己的伟大,有它自己的地位,藐小的我既然蒙它殷殷握手,不自量也罢!不相当也罢!同类也罢!异类也罢!合法也罢!不合法也罢,这都于我们不相干,于你们没关系,总之,风子是我的爱……!”这里把他们明确恋爱关系的情景描绘得十分具体、动人,既是诗意的表现,也有历史的内涵,“藐小的我”战胜了,“伟大的风子”竟成了“俘虏”,“合法”与否,不在考虑之列。这不是信笔的虚构,而是生活的写真。

他们两人,一个是爱情的来潮,以青年人特有的热烈与大胆,有如脱缰骏马,欢腾跳跃;一个是爱情的苏醒,带着中年人久经磨练的冷静与忧思,“寻求那逝区的悲凉飘渺的青春”,当“爱的翔舞”降临时,他也报之以“轻柔而缓缓的紧握”,真心实意地写着一封一封回信,但内心总还是罩着淡淡的哀愁。为了让生命之树常青,爱情之花常开,鲁迅和许广平一起到南方去,好让“明月”来彻底驱散他生活中寂寞的阴云。

后来,许广平彻底否定鲁迅的想法,坚定地拉着老师兼恋人的手,冲破人、我设置的桎梏和障碍,勇敢地去开辟前进的道路。这给鲁迅以极大的鼓舞和安慰。鲁迅也明白地宣称:“我先前偶一想到爱,总立刻自己惭愧,怕不配,因而也不敢爱某一个人,但看清了他们的言行思想的内幕,便使我自信我决不是必须自己贬抑到那么样的人了,我可以爱!”互相慰勉,鼓励,共携手地共走人生新的征途,这就是他们当时的抉择和心境!(摘自林志浩:《鲁迅传》,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267——303页)

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说明了什么?

案例3

为担心衣着破旧的母亲被外人看到后笑话,中国药科大学镇江校区的一名大学生日前竟将从河北来探望自己的母亲拦在校门口,母亲带来的一篮粽子也让她原封不动地带回去,最后,这位母亲不得不含泪离开。

亲眼见到整个事情全过程的一位数学老师说,他教这名大学生的课。该男生老家在河北农村,学习成绩不错,是学校的贫困生,平时自尊心极强,也很少和同学有交流。当天他发现这名学生正在校门口拦着一位50多岁的农村妇女,两人在争论,于是他就站在男学生的背后,听了一会儿才知道这位妇女是男生的母亲。因为儿子春节没有回家,母亲就从数千里外的老家来看儿子。端午节快到了,她还拎了一篮子粽子。母亲的到来让这名大学生感到不快,并且还十分震怒,他觉得衣着破旧的母亲会使自己"丢脸",被同学们看到后笑话,于是坚决不让母亲进校园。

经过十多分钟的僵持,在儿子的一再催促下,这位母亲含泪掉头离去。母亲还反复小心地问儿子:要不要把粽子留下来吃?但儿子嘴中嘟囔一句:你快走吧,谁还吃这个东西?

后来老师追上了这位边走边抹泪的母亲,想劝她进学校去看看。这位母亲看到有人追上来,赶忙将眼泪抹掉,连声说"没事没事",再三谢绝老师的好意。

"回家还有很多农活要忙",说完就急匆匆离去了

阅读上述材料,你对这位儿子的行为有什么评价?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目录

案例1

我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某某与某国取得联系后,以出国治病为名,提出申请到该国,经批准出国后,他向该国提出政治避难,公开声明与我国脱离“政治关系”,并发表诽谤和攻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诽谤和侮辱我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文章,在国际上造成极坏的影响。某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假如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

案例2

被告人某某从国外探亲到某地以后,刻印关于某某地区不属于中国的领土和要求该地区独立的大量传单、信件广为散发,致使受其影响的五十余人非法集会两次,造成严重后果。请问:某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假如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

案例3

1、背景材料

(1)大学生A在某电脑市场买了价值一千多元的配件,用了没多久就出毛病了,存储的资料也丢失了。内行人说这是假货,建议他找经销商双倍索赔。而经销商却不承认是自己卖出的,而他怎么也找不到购货凭证,后来想起来是“当时随手就扔了”。

(2)大学生B暑假在某公司当推销员,辛辛苦苦地干了一个多月,不仅没拿到一分钱的报酬,而且还得按“合同”约定“买”下尚未推销完的部分产品,而他签合同是“根本就没认真看”。

问:运用法律思维的相关知识回答:

(1)为什么在大学生身边经常会遇到这些事情?

(2)假若你遇到此类问题该如何处理?

案例4

2005年10月底,入学不久的小赵向同宿舍的小周借了500元,约定两个月后归还。随后由于种种原因,两人都没有再提起此事。2008年11月,已经大四的小周突然想起了这件事情,要求小赵还钱,遭到小赵拒绝。小周想通过法律途径要回这笔钱。

请问:法院是否支持小周的诉讼请求?为什么?

案例5

材料:由于未按合同约定归还来自银行的国家助学贷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区的23名本科生被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昌平支行告上法庭。银行要求解除双方借款合同,并要求学生归还所借款项的本金和利息。2005年12月28日,北京市昌

平法院正式受理此案。

结合实际,利用你所学过的原理进行分析。

案例6

甲给个体户乙写信,要求他在指定的时间、地点送来2万元钱,否则放火烧毁他的养鸡场。甲的这一行为构成什么罪?

案例7

某甲(男)与某乙(女)合谋骗钱,某甲把某乙“卖”给他人为妻,得款后二人潜逃,甲、乙二人是否都构成犯罪,为什么?

案例8

假设某甲因为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1996年2月15日刑满释放。2000年2月5日又盗窃公共财物8000余元,对某甲是否以累犯处罚?

案例9

孔某被李某追打,被逼无路可逃,顺手拿起街边食品摊上的切面刀向李某砍去,将李某砍成重伤,孔某的行为是否构成防卫过当?应否负刑事责任?

案例10

某甲(男21岁)与某乙(男19岁)素有嫌隙,一日某甲见某乙手持匕首向自己走来,遂随手拿起木棒猛击某乙头部,致重伤,后来才发现某乙拿的是一把橡胶制的玩具匕首。某甲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为什么?

案例11

农民李某,一年夏天,在自己承包地里种了西瓜,瓜熟季节,常有人来偷瓜。李某一气之下将一种烈性农药注射进了靠近路边的几个大西瓜内。当晚,其中两个有毒的西瓜被偷,偷瓜的几个人均严重中毒,其中二人死亡。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

案例12

胡长清受贿、行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

自1995年5月至1999年8月,胡长清在担任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副局长、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副省长期间,先后90次收受、索取江西奥特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总裁周雪华(另案处理)、江西金阳光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东(另案处理)等18人及江西省商业储运公司的钱物,折合人民币共计544万余元。其中人民币280万余元,美元8万元,港币94万元以及价值97万余元人民币的贵重物品。胡长清还利用职务之便,多次为有关行贿人谋取利益,造成国家巨额财产损失。

法庭审理还查明,胡长清为自己职务提升及工作调动拉关系,从1997年初至1999年6月,先后5次向他人行贿共计人民币8万元。此外,胡长清还对明显超过其合法收入的价值人民币161万余元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

法庭认为,被告人胡长清身为国家工作人员、政府高级领导干部,大肆收受、索取巨额贿赂,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已构成受贿罪,且数额特别巨大,造成国家财产的重大损失,社会影响极坏,情节特别严重,应依法严惩。法庭还认为,胡长清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并对其巨额财产明显超过合法收入的差额部分,不能说明合法来源,分别构成了行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条款的规定,以受贿罪判处胡长清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全部财产;以行贿罪判处有

期徒刑二年;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非法所得予以没收。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全部财产。

思考:

(1)什么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法院是如何认定的?

(2)胡长清身为国家高级干部,自称曾为国家和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在本案中能否将功抵过?

(3)对胡长清一案的判决,有媒体称大快人心,你认为法律的目的是为平民愤还是为公平?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目录

案例1

2002年4月21日,刘某认为邻居李某家中十分吵闹,影响其休息,于是上门干预。双方在交涉中发生争执并相互殴打,双方均受伤。5月11日,某市公安局某区公安分局以刘某殴打他人为由,作出治安管理处罚裁决书,决定对其拘留15天;同时,对李某处以50元罚款。刘某不服,诉至某区人民法院。

问:某市公安局某区公安分局的处罚行为是否符合行政合理性原则的要求?受理法院应如何处理?

案例2

2001年10月6日,吴某到厂长办公室要求分房。厂长刘某以要出去开会为由令吴某离开。吴某不从,刘某遂不耐烦,并向外推吴某。吴某在后退中无意将办公桌撞倒,打破茶杯。刘某见状大怒,向公安机关报警。公安干警赶到后,不容吴某分辩将其带到派出所。第二天,某市A区公安分局以吴某妨碍公务为由,作出对其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吴某不服提请复议,市公安局维持原裁决。被处罚后,吴某仍然不服,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撤销行政处罚决定,并要求公安机关赔偿损失。

问:某市A区公安分局的行为是否符合行政合法性原则的要求?受理法院应如何处理?

案例3

王某是某省一所高校外语系二年级的本科生。1996年10月下旬的一天傍晚,他在学校宿舍里私自用电炉煮饭时不慎失火,造成部分公私财物毁损,本人也被轻微烧伤。因其行为严重违反了学校关于禁止在学生宿舍使用燃煤、燃油炉具和各种用于煮饭、烧水的电热器的规定,故受到记大过的处分,同时学校总务处行政科依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其罚款100元的“行政处罚”。这期间,我国《行政处罚法》刚刚施行(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各种媒体正在广泛宣传该法有关知识;王某看报后认为学校行政科不是国家行政机关,无权对他实施行政处罚,要求退还那100元罚款,但校方不予退还;于是王某将此争执情况反映到省教育委员会,要求撤销学校作出的“行政处罚”,责令学校退还该项罚款。问题:学校行政科及其“行政处罚”行为的性质?

案例4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完整版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李亚婷是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她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嘲笑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李亚婷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都的老师。为了去除李亚婷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李亚婷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李亚婷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李亚婷同学……”渐渐的,李亚婷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她主动冲我笑了。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李亚婷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李亚婷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

思想道德修养 案例分析

《思想道德修养》案例分析 一、2002年国庆节十天长假过后,天安门广场留下了十几万口香糖的痕迹,平均每块方砖粘有十几块口香糖,对此,环卫部们先后设计了三套清洗方案,皆因怕损坏方砖而放弃,最后仍然采用人工铲除的方法,上百环卫工人用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将口香糖痕迹清除。吃口香糖本来是为了口腔文明,可是,天安门广场却因此没有了“文明”。你对此如何看待? 答案要点: 1、社会公德是一个人应该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2、维护天安门广场的文明不仅是对一个人的道德要求,也是一个人和一个民族良好道德修养的体现。 3、维护天安门广场的文明也是一个人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 二、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看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被干死的。 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表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请你分析这个故事能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 答案要点: 1、珍惜生命,每一条小鱼都是一个生命,每一条小鱼都会在乎自己的生命。 2、勿以善小而不为,你不能做到全部,尽自己的所能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自己的努力。 3、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小学五年级]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长安乡八一小学杨东升 一、基本情况 李亚婷是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她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嘲笑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李亚婷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

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都的老师。为了去除李亚婷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李亚婷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李亚婷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李亚婷同学……”渐渐的,李亚婷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她主动冲我笑了。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李亚婷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李亚婷在校的表

德育教育个案分析

德育教育个案分析 教育者往往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在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以及那些看似内向、孤独、失去信心的学生。我们往往忽视了一些表面上很平常,暗地里却调皮捣蛋,有行为问题的学生。其实他们也需要贴心的关怀和适当的帮助。 一、个案基本情况: 姓名:吴法宪。性别:男。年龄:8岁。籍贯:广东顺德。班级:二年(2)班。 二:问题行为概况: 1、行为方面: (1)为人不够诚实,喜欢说谎。 (2)脾气倔强,经不起批评,不愿认错。 (3)对家长无礼,和同学相处不够融洽。 (4)经常讲粗口,自制力较差,容易影响班级荣誉。 2、学习方面: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持久性;对学习缺乏兴趣,懒动脑筋,做事懒散,不能坚持,学习习惯差。 3、性格方面: 性格暴躁,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散漫任性;有时情绪好的时候会帮助人;爱发脾气;有缺点或错误难以承认,坚决不改,并千方百计找茬,说别人的不是,把所有的错误和责任都强加在别人身上。 三、个案生活背景。 家庭关系:1、父母无固定工作,整天忙于生计,在市场卖东西,起早贪

黑,管孩子的时间较少。2、母亲从小对他的要求百依百顺,迁就他,造成了他脾气倔强、任性;而有时又因为某些事情要么对他不管不问,听之任之,要么就是大打出手。3、由于他脾气倔强、任性,使他养成了种种不良的习惯、性格和行为。 四、个案分析: 1、家庭生活:家庭居住条件不错,但父母忙于生计,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有时对他教育不得法,再加上他自己贪玩、懒散、爱发脾气、情绪不稳定,不听父母教导,造成了行为自由散漫,养成了学习马虎,作业不认真完成的一些坏习惯。 2、学校生活:学习成绩不理想,和同学不能很好相处,克制力差,爱玩,受到批评或挫折不能正确对待,往往采取缺乏理智的攻击性语言以解心头之恨。 五、个案辅导策略: 1、通过家访从其父母那里了解他的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心理健康水平、身体素质现状等,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寻找突破口,找到开启他心灵大门的钥匙。 2、采用“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寻找感觉”等方法与他及其家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倾诉自己的心声,宣泄自己的感情,化对立情绪为融洽气氛。真诚帮助,鼓励他正确认识自己、父母和同学。指导、培养、锻炼他学习、交往及良好行为的品质,增强他的自信心,找到自己在班级、学校、家庭中的位置和感觉。 3、采用“沟通”、“融洽”法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如建立一个在家和在校的表现联系本,寻找机会让其父母发现他的优点,帮助家长树立起教育孩子

[德育导师案例分析]师德教育案例分析与反思

[德育导师案例分析]师德教育案例分析与反思[德育导师案例分析]师德教育案例分析与反 思 篇一 : 师德教育案例分析与反思 一、背景简介: 爱是人类一个美好的永恒主题。人类需要爱,教育需要爱,孩子需要爱。成长中的孩子,在他们的身上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变化,教师的观念是要跟得上孩子的变化发展的。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的优点、闪光点,予以及时鼓励和赞扬,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使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为,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他们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二、事例过程: 2009学年度,我教一年级语文时,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作业不做,上课贪玩,老师头疼,同学厌烦。老师们苦口婆心地教育,收效甚微。我没有放弃他,主动地去接近、帮助他,在学习上对他降低要求,耐心辅导。我与他达成如下协议:听写字词,以5个为基数,多对一个,奖励一个“小苹果”。为了得到奖励,他上课开始认真写字了,虽然经常管不住自己,但有了转变;听写虽然不达要求,也有了进步。我及时与他交流:“有进步~你把错字写会,老师二次听写,如果你全对,奖励大苹果一个,怎么样,”此后,每次到教室去,他总是主动地把本子拿到我面前:“老师,我改写完了~你什么时候听写,”有一次听写字词,他居然全对了。他得到了大苹果的奖励,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深深地体会到:对

孩子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办法。 此后,我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我多次家访,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渐渐地,孩子学习有了进步,班里的脏活累活,他抢着干,在同学中有了威信,对学习感兴趣了,认真写字成为他语文课的主要内容。看着这样一名后进生的转变,我感到很欣慰。 三、反思感悟: 1、原因分析: 学习习惯不良的**,由于父母感情不和,在争吵中长大,父母对他关心很少,感情上的交流沟通也较少,发现成绩不好非打即骂,使孩子从小养成孤僻、贪玩的内向性格,平时很少交朋友。但是内心渴望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认可,但是“恶习”难改。 2、措施分析: 在本案例中,我首先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多处,从细节入手,从易到难,采用奖苹果的办法,激发他在学习上养成良好习惯,追求进步、渴望认可的本性,逐渐改变他的不良习性,特别是在集体教育行为中,他由于学习上的努力而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他在班级中有了威信,树立了学习自信心,取得了 进步。 3、效果分析: 由于家庭等多种原因,造成了**任性、孤独、自私、说谎、情感不稳定的性格特征,如果老师放任自流,那很容易造成各种问题。“孩子的成长需要欣赏,没有欣赏就没有教育。”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教师要有一双“火眼金

四年级德育教育案例分析二

四年级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一、学生的自然情况 姓名:陈昕炎 性别:男 年龄:九岁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陈昕炎同学今年九岁了。在家里是独生子。从小在爷爷奶奶及父母的共同关心和呵护下长大,更是得到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溺爱,谁也不能碰他一下,谁也不能骂一句,父母爱于面子也放松了对他的教育,再加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陈昕炎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大,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

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 根据陈昕炎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2. 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他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他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他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案例分析

案例一(道德与法律) 1、甲男与乙女是一对恋人。一日,乙在电话中提出要和甲分手,甲说希望我们能见最后一面,道个别,乙同意了。甲来到乙的寓所,对乙说,“希望你不要和我分手,不然我就喝下这瓶毒药!”说着拿出一瓶液体状东西。乙认为甲是吓唬自己的,于是说,“你爱喝就喝,关我什么事。”甲一口喝光液体,满脸痛苦倒在床上。乙认为甲是假装的,掉头摔门而去。甲中毒身亡。 问:如何看待乙的行为? 答:乙的行为并不违反法律,但其行为应受到道德的谴责。从犯罪主观方面看,乙没有任何伤害或杀死甲的故意和过失;从犯罪客观方面来看,甲的死亡后果是因为自己喝毒药,而这毒药并不是乙给他喝的,乙的行为对甲的死亡不构成因果关系。另外,男女朋友间没有救助的法定义务,救助甲是乙道德上的义务;对甲的死亡乙也不能预见,因为她认为甲是吓唬自己,不是真的自杀,因此,也无救助的可能性,由此也不构成不作为犯罪。但是乙作为甲的女友没有留心注意甲的行为应受到道德的谴责。 2、被告人林某,32岁,某煤矿局汽车司机。1995年3月2日下午2时许,林某驾驶解放牌货车返回单位的路上,行至某村庄附近弯道处,迎面高速驶来一辆卡车。由于路面又滑又窄,眼看就要相撞,林某急向右打方向盘,车下公鹿撞倒一茅棚,而后又撞在供销社的墙上。尽管林某采取了紧急刹车,但是还是造成了供销社一面墙的一部分倒塌并砸坏一些商品,汽车也遭到严重损失,总计损失价值1万元,林某本人也负伤。 分析林某的行为性质。 答:林某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林某为了使自己和卡车司机的人身权和自己的货车和对方的卡车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急向右打方向盘造成损害,属于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另外,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因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着超出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案例中卡车从又滑又窄的乡村弯道附近高速驶来,引起险情的显然不是林某;而林某采取的措施引起的损害小于两车相撞引起的损害,因此未超出必要的限度,因此他也无须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3、某女青年袁某,婚后常遭到丈夫的打骂和婆婆的责怪。袁某认为,夫妻感情不好,完全是婆婆造成的,于是产生了毒死婆婆的念头。有一天,丈夫去外地干活,袁某趁作饭之机,把毒药放入锅中。由于投度量小,婆婆和小姑子吃饭后只略感不适,并无他恙。第二天,袁某又加大了药量投入锅中,结果,婆婆和小姑子均中毒,呕吐不止。袁某见状于心不忍,就跑去找医生抢救,婆婆和小姑子均脱险了。 分析袁某故意犯罪的发展阶段。 答:袁某有两次投毒的故意犯罪行为。第一次,袁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投毒),但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投毒量小)而未得逞所以,属于犯罪未遂。第二次,袁某在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后因于心不忍,跑去找医生抢救,避免了犯罪结果的发生,属于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属于犯罪中止。 四、公交车上的法律与道德 公交车上来一老人,好心司机劝乘客让座,车上的年轻人都不起身。司机发火,熄火罢运,并扬言:今天没人让座就不开车! 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谈谈如何看待 1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2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德育案例分析

我选用的案例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故事——美国老师在语文课上讲《灰姑娘》的故事,我将老师课堂的内容附在文章的结尾。 我们已经从很多角度对美国老师对《灰姑娘》故事的讲解方式做了分析,今天,我想要从德育方面对这份故事进行一个分析: 我们在课堂上讨论过关于德育课程应该如何设置的问题,正如老师告诉我们的那样,德育在广义上可以分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四个部分。我们通常的思路都是将德育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或者整合,或者分模块的进行孤立开来的德育教育。然而,无论是狭义的道德还是广义的思想、政治、道德、法纪本身都是层次丰富而又可以动态转化并且是依靠主体自觉生成的。这样完全将德育孤立开,反而造成了德育的片面、生硬、理论脱离实际,就更难以要求学生乐于接受并且融会贯通后用于实践中去。 我认为,德育如果想要达到它真正的目的绝不能仅仅是依靠理论灌输和死板教条,它需要的是灵活多变的引导方式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手段。而要做到这两点,简单地德育课程是无法达到的。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与改造。那么我们要达到一种教育的目的就必须将这种教育的思想和观点融于生活,让它贯穿于学生的生长过程之中,同时要让这种教育所应达到的效果成为孩子们的“经验”。我想这种观点也可以用于德育之中。它不是简单地课程或者课堂教学,而应在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中有所体现,这就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要努力使孩子们所接触的人和事成为他们可以学习的榜样,要在学校和家庭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在社会中树立道德楷模并宣传道德法纪。其次,德育应该与学生的其他课程联系起来,使德育的思想在其他科目教学中也得以传达。我想,这一点,在我们的案例中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德育原本就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他可以和其他学科很好的结合。语文课,我们可以通过故事、寓言等向孩子们传达美的情感,美的思想,也可以通过课文理解人生的哲理或是交际的准则。我相信,任何一门课程总会有多种角度是我们可以去解读,去发现,去学习的。 当然,在这个案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的一点是,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很好的关注到了孩子们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他很好的遵循了孩子的年龄特征,使孩子们可以在自己的探索中寻找到自己的答案。这一点,也是我们的德育应该注意的。一是,德育要遵循学生不同生长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关注学生的能力差别。二是,德育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并触动学生自我感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易于接受并且主动领悟与学习。 附:案例:美国老师讲《灰姑娘》的故事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故事很快讲完了,老师对孩子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1、最喜欢谁和最不喜欢谁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孩子们很快总结出来: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2、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辛黛瑞拉会变回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被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后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要被吓昏了(老师做昏倒状,全班大笑)。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精简齐可心)

“心怀感恩孝敬父母”主题班会 六户中学 2010年,我校在七年级开展了“心怀感恩孝敬父母”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邀请家长共同参加,由班任发表“心怀感恩孝敬父母”的主题演讲,在诗歌朗诵、手语操表演、合唱等多种形式节目的共同感染下,学生们受到了形象的、立体的、生动的启迪和教育。最后学生和家长现场发表感言,把活动推向了高潮。与会人员特别是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心灵洗礼。 一、活动背景 近年来,由于德育工作的缺失,学生的道德观念发生裂变,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不珍惜父母的血汗,不理解父母的奉献和爱,有些孩子逆反、叛逆心理严重,在家顶撞父母,在学校,对老师的教育不理解不尊重。种种表现让家长和老师心痛,更为之担忧。为了让学生理解父母、尊重父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我校在七年级全面开展以“心怀感恩孝敬父母”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师长的关怀、社会的馈赠,懂得生命的弥足珍贵。让每一个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学习、去生活。 二、主要做法 1、为了达到教育效果,为使情感表达得更直接、更真

切,我们邀请学生家长一同参加活动。 2、为了对活动作出全面客观的指导评价,我们邀请局领导和各兄弟学校的领导观摩此次活动。 3、充分准备,营造亲情的氛围。 ①把阎维文演唱的《母亲》做成mv,在班会开始前(等待家长到来期间)播放。 ②活动开始,学生独唱崔京浩版《父亲》。 ③四名学生表演由我校吴锦霞老师为本次活动创作的诗朗诵《一路有你》。(内容附后) 通过以上三步为整个班会定下了情感的基调,此时,学生的身边坐着他们的家长,耳边听着《父亲》《母亲》的旋律,他们和父母手手相牵,在感恩的旋律中进入情境,开始班会。 4、老师发表“心怀感恩孝敬父母”主题演讲。(内容附后) (演讲同时根据内容交替播放背景音乐《天亮了》和《母亲》,营造情境) 班任于春芳老师的演讲,情感真挚,意味深长,她用最朴实的语言,最朴实的事例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每个故事都给学生以震撼和反省。(此时,一些家长和学生或默默无语,或眼圈发红,或暗暗拭泪,或小声抽泣)学生们大声呼喊“爸爸,妈妈,我爱你!”并用中国最传统的跪拜大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案例分析详解

案例分析复习题: 1.被告人杨某,男,1994年5月1日生,中学生。2009年8月29日杨某到同学家玩,因同学出去了,感到无聊,想找本书看,无意中发现抽屉里的小口径步枪及子弹数发。由于好奇,随即拿起枪并装上子弹,恰好这时候他看到楼下街道上有一青年,便想吓唬他一下。杨某用枪瞄准他前面的水泥地击发,结果打中前面的一位老人,经抢救无效而死亡。杨某后来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当地派出所投案自首。 试问:(1)杨某应否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我国刑法上有关已满14岁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的过失犯罪规定应如何进行处理? (2)杨某行为时的主观罪过是什么? 1.答:(1)杨某不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因为根据我国刑法17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于过失犯罪,不负刑事责任;但应当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2)杨某的行为的主观罪过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2.被告人赵某,女,30岁,系被害人孙某的妻子。因新婚,决定考验妻子是否忠贞,故谎称要出差十天。第二天晚上,孙某潜回家中,于是上床睡觉,其妻以为是歹徒,忙拿起枕边的铁锤朝孙某头上猛击,孙某当场死亡。事后查明被告人枕边的锤子是为防备歹徒而准备的。 试问:(1)被告人赵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2)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是正当防卫? 2.答:(1)被告人赵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赵某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上没有罪过,因而危害结果的发生属于意外事件。即主观上既不是故意,也不是过失。 (2)被告人的行为不是正当防卫。被告人赵某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存在错误认识。因为实际上并不存在不法侵害,而被告人误认为是不法侵害,所以赵某的行为不是正当防卫。在这种情况下,赵某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因而主观上没有故意,而且赵某的认识错误在那种情况下不可避免,她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上也没有过失。

中学生德育案例分析

学生玩手机案例分析 今年是我第一年当班主任,班上一共有60人,25个男生,35个女生。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对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管理都很严,我的目的是希望学生们在三年内,通过我和各科老师的努力能够一个个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不知道我的性格,做事情前都会好好考虑清楚,久而久之,学生掌握了我的个性,知道我是一位严厉的老师,很多同学都对我的做法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看法。 刚开始,我们班有一位女同学,上课玩手机,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说了几句,学生也回了几句嘴,任课老师后来把事情告诉了我。我想了很长时间,觉得作为一个班主任,学生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我管理不善的原因,还有,就是班上没有一位同学跟我反映此事,我到班上去跟同学们说,以后班上有事情必须都要跟老师讲,你们在学习上和生活上有任何事情都可以跟我说。后来我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慢慢跟她谈。 我问她:“老师收手机,为什么要还嘴?”学生说:“因为怕老师把手机收走,怕老师告诉您。”我跟学生说:“做错事情了,只要肯承认,只要自己意识到了,老师怎么会怪你呢,况且,你们现在还年轻,一下子让你们收住心,不玩手机也不可能,但是,时间上必须要把握住,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该关机,一定要掌握好。我们现在的重点是好好学习,上课玩手机怎么还能听进去老师讲的课了,课堂效率的

把握是很重要的。”接着我又了解了一下学生的家庭状况,其实他们家境并不是特别好,父母希望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孩子的命运,于是我又对她进行了感恩教育,让她明白这样做是对不起父母的,辜负家长对她的信任和期望,同时也浪费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和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这时小孩已经觉得自己的行为愧对家长,然后我又问学生的理想是什么。学生说是警察。于是我针对学生的兴趣又展开来讲了时间的重要性。学生最后知道自己错了,并向我保证以后一定会做好。 玩手机事不仅在她一个人身上,还有很多学生也存在这种情况。针对这件事我采取以下措施: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玩手机这种事情,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相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

留守儿童德育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德育案例分析 教师:曹金桥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极易产生个性心理发展异常表现。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多学生家长都外出打工或在外经商,因此出现了大量“留守学生”。结果表明:有很多的“留守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学习成绩、纪律表现普遍较差,“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问题,现就我对一名单亲留守男生的教育谈谈我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通常孩子的心理行为等问题会表现在各个方面,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应该仔细观察各个学生每天的表现,重视收集记录各方面的信息,通过分析比较寻找解决方案,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心理误区。 学生行为表现: 学生陶某,男,14岁,父母在深圳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外公和外婆照料。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懒惰心理。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

3、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 二、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各种方式接触留守孩子陶某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我制定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1父母重视与孩子沟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伴随孩子的一生,对孩子的教育负有最终责任。因此父母应摆正工作与孩子的关系,认清亲子关系和童年经历对儿童教育和人生发展的作用。主动与孩子沟通联系,创造条件与孩子在一起,注重亲子沟通质量。 2抚养人慎重选择 抚养人不要随意更换,这样会滋生孩子的不安全感,由此而变得沉默寡言,难以容入集体活动,应当让有文化,有责任,有耐心的年轻人抚养孩子。 3教师多一点关爱,补偿依恋需要 观察学生的发展变化,即时了解学生,通过沟通疏导学生心理,用爱来引导学生交往,提高交往乐趣。对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学生,可采用单独谈话,师生游戏等让他学会开口,学会动手。活动时,多关心他,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适当的鼓励夸奖他。 4同伴相助,满足交往需求。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传统文化进课堂 创意单位:衡阳市南岳区南岳完小 活动范围:南岳完小 背景: 南岳,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南,因位处“轸星之翼”,“度应玑衡”,“铨德钧物”,意谓能称量天地,故南岳山又称衡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一起被尊称“中华五岳”。许多文人骚客在南岳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许多帝王将相前来南岳祭祀祈福,南岳的旅游,南岳的美食,南岳的根雕艺术,南岳的书法、字画,举不胜举。但是作为南岳人的完小学子,有很多人对南岳的历史,南岳的民间文化不甚了解。基于此,我校在新任校长谢小才校长的带领下,决定立足教育,努力为学生打造学习了解南岳历史、南岳文化的平台。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兴趣爱好,从这一方面开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于是从2013年起我校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 主要做法: 一、书香展示颂南岳。 读诵经典集性情培养,道德教育和艺术熏陶于一堂,是素质教育的好方式,“书香展示”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我校利用LED显示屏将书香展示的内容向全校同学进行展示,2013年上学期,我校确定德育主题为“爱家乡”,面向全校学生征集家乡的着名诗词、歌赋、

楹联······学生的投稿非常积极,他们搜集来李白的《送陈朗将归南岳》,杜甫的《朱凤行》,陆机的《咏南岳》,朱自清的《南岳方广道中寄内》·····每周我们将优选出来的名人的诗词展示出来,并利用课间操前的几分钟让广播员带领大家朗诵,每周一篇,一个学期也能熟记十几首诗词,潜移默化的给学生灌输了南岳的文化。 二、文化讲堂解南岳。 “南岳文化大讲堂”是我校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另外一种方式,我们以年级为单位,在3到6年级中每周开设一节校本课程,传授传统文化,聘请南岳当地书法界、绘画界、摄影界······有名气的民间文化艺人等,让他们走进我们的课堂,当学生的老师,给学生上课,和学生近距离的接触,让学生开拓眼界,见识传统课堂中学不到看不到的东西。摄影知识课上,同学们目睹了南岳本土摄影爱好者的优秀摄影作品,见到了如入仙境的南岳云雾,见到了苍松翠柏的南岳山林,见到了通话世界般的雾凇奇观······书法绘画知识课里,人们见到了古代书法大家在南岳留下的一幅幅精美画作、摩崖石刻······民间文化的课堂更是精彩,也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南岳民间文化的大师们,将自己珍贵的根雕作品,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带入我们的课堂,对于学生这是心灵的洗礼和震撼,不知不觉中了解了自己的家乡,了解了南岳的民间文化艺术。“南岳文化大讲堂”将作为我校新开发的校本课程将传承下去。 三、中队活动知南岳 中队活动课是我校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又一个主要

思想道德修养案例分析-精品

思想道德修养案例分析-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方案、情况、方法、条件、前提、成就、成绩、会议、质量、行动、问题、要点、自觉、继续、现代、良好、文明、健康、开拓、合作、发展、建设、发现、掌握、了解、研究、位置、准则、内涵、理想、思想、根本、精神、基础、需要、途径、体系、能力、制度、作用、反映、速度、关系、考验、汲取、动员、分析、弘扬、尊重、坚持、保证、维护、解决、完善、保障、加强、适应、实现、转变、核心、良心、决心、重要性 一、2002年国庆节十天长假过后,天安门广场留下了十几万口香糖的痕迹,平均每块方砖粘有十几块口香糖,对此,环卫部们先后设计了三套清洗方案,皆因怕损坏方砖而放弃,最后仍然采用人工铲除的方法,上百环卫工人用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将口香糖痕迹清除。吃口香糖本来是为了口腔文明,可是,天安门广场却因此没有了“文明”。你对此如何看待? 答案要点: 1、社会公德是一个人应该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2、维护天安门广场的文明不仅是对一个人的道德要求,也是一个人和一个民族良好道德修养的体现。 3、维护天安门广场的文明也是一个人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 二、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看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被干死的。 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表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请你分析这个故事能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 答案要点: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德育工作在各个学科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以前我对老师的认识只停留在老师上好课,学生学会知识。以为这样老师就做到尽心尽责了。但当我步入教师这个行业以后才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这些都是我们做教师应该去研究的。因为这些远比逼着孩子去背一个单词,多会做一道题更有长远的意义。只有真正解决孩子的心结,这才是老师的成功。 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离婚的家庭也与日俱增。单亲孩子的增多,给学校和班级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耳孺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诚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成长影响何等重要。 一、基本情况 张一凡,10岁,是三年级的学生,是全校出名的老大难。 二、学生的问题行为 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拖拉,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作业质量差,错误较多;成绩差,各门功课测试都不及格。 三、辅导策略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接触中我发现张一凡也是有进步要求的,也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名好学生,他的淘气只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因此我在课余时间经

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他,还经常对同学说:“看,张一凡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张一凡同学的字写得真漂亮。”“张一凡同学……”渐渐的,张一凡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他主动冲我笑了。通过努力,张一凡成为了班级的纪律委员,并把班级的纪律管理得井井有条,由全校纪律最差的班级一路直升到全校纪律最好的班级之一。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张一凡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张一凡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让其父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还联系到他的母亲,说服她多用一些时间回来看看儿子,多关心他,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始喜欢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张一凡也从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3. 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因为家庭里少了和睦温暖,多了训斥和打骂,或是失去了母爱,多了孤独,令张一凡的心灵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甚至敏感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不愿与别人交往,以故意捣乱来排解心中压力以寻求一种心理平衡。面对他的这种状况,我的教育以保护孩子的脆弱易伤

德育课题研究课题案例

德育课题研究课题案例 滕伟燕我们班有个学生叫马茹馨,去年我担任了她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发现她总是低着头,上课无精打采,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老师课堂提问,她缄默无语。家庭作业要么全留空白;要么乱写一气,全是错别字。甚至连简单的抄写也是做得错误百出。每次测验,语文、数学都只有七十多分。学校的很多老师都认为,这孩子基础太差,性格内向,而且缺乏最起码的上进心,提高看来是无望了。只要她遵守纪律,上课不影响别人,就行了。我听了,不觉从心底泛起一股凉意。就她这样的成绩走出校门,面对这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你叫她如何生存哪!只要孩子一天在我这里学习,我一定不能放弃她!于是我开始了围绕她的工作。首先,当然是家访了,搞清楚她的家庭情况。来到她家,正碰上她奶奶在家烧饭。我上前寒暄了几句,准备好好了解一下孩子在家的情况,但她却毫无反应,后来还是从她爷爷那得知:孩子的爸爸因车祸去世,妈妈又嫁人了,孩子跟姑姑、奶奶一起生活。孩子从小就自卑内向,脾气倔犟,家人的话一句也不听,学习上就更不指望她怎样了。听了这些话,我的心情分外沉重,回到学校,我就找她谈话,可她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哎,缺乏爱的滋润,承受长期学习落后的打击,总是徘徊在无人关注的角落难免让她产生了自闭的心理。 每每看到她“孤独”的身影,我都暗暗发誓,一定要带她回到班级的大家庭里来,一定要让她重拾搞好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针对她的情况,思虑再三,我决定从两大方面入手。首先,我抓住一切机会亲近她,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她的心弦。有次下雨天,碰上她忘了带伞,我连忙送伞给她,铅笔橡皮用完了,我马上给她送去新的,用午餐时尽量把好的菜多盛写给她,平时经常找她闲谈,引导她用感恩、享受的心态看待现实生活,与此同时,我组织了几名同学来帮助她,跟她一起玩,一起做作业。让她感受到同学对她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她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又感受到无穷的快乐! 其次,与科任老师统一意见,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她。其实,她身上的闪光点还是挺多的,劳动特别积极,不怕脏,不怕累。我们抓住这些表扬她、鼓励她,说她给班上争了光。就这样学习渐渐有了进步,哪怕一点小的进步,我们也没有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案例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案例 感恩每一滴水珠,它把我来滋养;感恩每一只花朵,它带给我芬芳;感恩每一朵白云,编织我的梦想;感恩每一缕阳光,托起我的希望;感恩亲爱的父母,给予了我生命;感恩敬爱的老师,教会了我成长;感恩帮助过我的人,使我感受善良;感恩伤害我的人,让我学会坚强(摘自歌曲感恩的心) 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爱的误区”,许多家长只会一味地付出,不求孩子的任何回报,缺乏让爱在孩子身上再生的教育意识,结果导致了孩子不懂得什么是爱,他们得到的爱越多,给予父母、他人、社会的爱越少。不懂做人的道理,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更没有对人间所有悲情的怜悯情怀。给予爱与接受爱的能力同样重要,麻木地接受而不思回报是一种道德缺失。在学校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学生,个别学生不思进取,有的甚至顶撞教师。学生之间有的打闹、有的以大欺小,没有同情心。 鉴于这样情况,我在班开学伊始就开展了“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教育、感恩同学……达到净化人心,统一认识,规范行为的效果。 “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激的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如果你接受别人的恩惠,不管是礼物、忠告或帮忙,而你也应该抽出时间,相对方表达谢意。于是,让学生在承蒙周围的人关爱与帮助时说一声

…谢谢?,意义就显得相当重要。因为,只有让学生对社会对环境及周围的人心存感激,他才会幸福愉快,才能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得到更多的帮助,从而写出大写的人生之路。” 我在黑板的左边开辟了一个专栏,以小组的形式划分了五个区,对上一天的事情如:上课积极动脑了吗?作业独立完成了吗?主动帮助同学了吗?不懂的问题解决了吗?每天向爸妈问好了吗?你学会 和同学相处了吗?等情况用画“正”字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知道自己昨天做的怎么样,今天应该怎么去做,明天往哪个方向去做。 让学生体会到有了爱心、学会了感恩是无比光荣的事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爱心、学会了感恩。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多让学生们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学会交流、宽容、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实践”爱心、懂得感恩。学生每天都有父母、教师关爱,他们得到的爱已经非常充足了。在他们的世界里,爱是无偿的提供的,是廉价的,不需要珍惜的。因此让学生有爱心和学会感恩需要一个“切入点”,使他们能够体会到对别人有爱心是需要付出的,是很艰难的事情。因而对自己享受到的爱心要抱有感恩精神的。 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建设,加强感恩教育。每月都要出一期关于“懂得爱心,学会感恩”为内容的黑板报。不定期的更换关于“懂得爱心,学会感恩”内容的墙报。办一个以“懂得爱心,学会感恩”为主题的展板,既展出学生如何感恩又展出感恩的典型事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