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到三年级古诗词积累

一到三年级古诗词积累

一到三年级古诗词积累
一到三年级古诗词积累

一年级

1、《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3、《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4、《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5、《悯农(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7、《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

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

情。

9、《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1、《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2、《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

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

头.

二年级

1、《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

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天。

3、《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敕勒歌》

南北朝·乐府诗集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

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

羊。

5、《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6、《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9、《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1、《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年级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2、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3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5、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7、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8、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9、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三年级上册经典阅读古诗词

采莲曲 [ 唐] 王昌龄 原文译文对照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山中留客 作者:张旭(唐)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泊秦淮 作者:杜牧(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客中九日】明·王灿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作者: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作者: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客中作 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前出塞九首其六 作者:杜甫(唐)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寄扬州韩绰判官 作者:杜牧(唐)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清平乐 作者:辛弃疾(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菊花》 年代: 唐作者: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论诗绝句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年级语文古诗词大全

古诗词三百首 (三年级)目录 (一)乐学勤学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劝学……………………………… (唐颜真卿) 读书……………………………………(宋陆游) 观书(节选) ………………………… (明于谦) 白鹿洞二首(其一)…………………………(唐王贞白)和董传留别(节选)……………………………(宋苏轼)(二)爱国情怀 出塞…………………………………………(清徐锡麟) 就义诗………………………………………(明杨继盛) 南园十三首·其五…………………………(唐李贺)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宋李煜) (三)无边秋色 秋风引……………………………………(唐刘禹锡)

秋词………………………………………(唐刘禹锡) 秋月………………………………………(宋程颢) 寒菊………………………………………(宋郑思肖) 子歌吴歌·秋歌……………………………(唐李白)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四)戎马生涯 从军行七首·其四………………………(唐王昌龄) 塞上曲二首·其二…………………………(唐戴叔伦)陇西行四首?其二……………………………(唐陈陶) 入塞………………………………………(宋王安石)使至塞上………………………………………(唐王维) (五)珍惜时间 杂诗…………………………………………(晋陶渊明) 金缕衣………………………………………(唐杜秋娘)劝学诗………………………………………(宋朱熹) 今日歌……………………………………(明文嘉) 明日歌……………………………………(明钱福) (六)春光漾漾 春日偶成………………………………………(宋程颢)山中留客………………………………………(唐张旭)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唐韩愈)菩萨蛮·为春憔悴留春住……………………(清纳兰性德)江南春……………………………………………(唐杜牧) 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七)咏物抒怀

人教版一到三年级古诗词积累

人教版一到三年级古诗及积累 【一年级上册】 画唐朝·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唐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下册】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清·袁牧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 草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年级上册】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完整版)人教版三年级古诗词及日积月累

三年级(上)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正月菠菜才吐绿,二月栽下羊角葱;三月韭菜长得旺,四月竹笋雨后生; 五月黄瓜大街卖,六月葫芦弯似弓;七月茄子头朝下,八月辣椒个个红; 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萝卜上秤称;冬月白菜家家有,腊月蒜苗正泛青。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三年级(下) 群芳吐艳姹紫嫣红落英缤纷郁郁葱葱喷薄欲出旭日东升夕阳西下皓月当空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层峦叠翠苍翠欲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博览群书孜孜不倦勤学好问学而不厌坚持不懈业精于勤 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废寝忘食竭尽全力锲而不舍脚踏实地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气象谚语

三年级古诗积累篇

三年级古诗积累篇 宋.叶绍翁宋代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三年级古诗积累篇 ⑥篱落:篱笆。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 三年级古诗积累篇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鉴赏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挑”字用得极为准确。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叶绍翁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 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 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 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 称“王孟”。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 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三年级语文必背资料(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必背资料 (古诗文、课文、日积月累) 一、古诗文背诵积累:(十首) 1.《绝句》唐代杜甫(fǔ)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2.惠崇春江晚景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三衢道中宋代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4.忆江南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5.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dù)》 宋人有耕(gēng)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shì)其耒(1ěi)而守株,冀(jì)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6.元日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túsū)。 千门万户瞳(tóng)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7.清明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hún)。 借问酒(jiǔ)家何处有?牧(mù)童遥指杏花村。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wéi)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zhūyú)少一人。 9.滁(chú)州西涧(jiàn) 唐代韦应物 独怜幽(yōu)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0.大林寺桃花唐代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fēi)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hèn)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二、成语背诵归纳: 1.寓言故事成语: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2.八字成语: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入虎穴,焉(yān)得虎子。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近朱者赤(chì),近墨者黑。 三、日积月累 1.文学常识:

三年级古诗积累

《贤诗雅诵》校本教材 (三年级)唐诗精选 送别类 第一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注释 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城阙(què)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

中,遥望蜀州。 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译文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经典的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

经典的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儿垂钓 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

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注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第三、四句重在问路。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

三年级下册古诗积累30首

1、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3、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4、怨情 (唐: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5、暮春 (清:翁格)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6、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7、戏赠杜甫 (唐: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8、赋得自君之出矣 (唐: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9、莫种树 (唐:李贺) 园中莫种树,种树四时愁。 独睡南窗月,今秋似去秋。 10、沧浪水之歌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我足。 11、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12、农家 (唐:颜仁郁) 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13、月儿弯弯照九州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归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 14、雪 (唐: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15、劳劳亭 (唐: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16、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7、送别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小学三年级下册古诗词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下册古诗词知识点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注释】 ①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②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③几万条:比喻多。 【赏析】《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

三年级下册古诗积累30首

三年级下册古诗积累30首

1、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3、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4、怨情 (唐: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5、暮春 (清:翁格)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6、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7、戏赠杜甫 (唐: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8、赋得自君之出矣 (唐: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9、莫种树 (唐:李贺) 园中莫种树,种树四时愁。 独睡南窗月,今秋似去秋。 10、沧浪水之歌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我足。 11、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12、农家 (唐:颜仁郁) 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13、月儿弯弯照九州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归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 14、雪 (唐: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15、劳劳亭 (唐: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16、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7、送别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三首—经典的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

【三首】经典的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 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注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

(完整)三年级课外必背古诗词

三年级课外必背古诗词 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望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公子行孟宾于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蹋烂麦青春。 4、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5、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7、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8、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9、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1、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2、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3、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4、桃花溪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15、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6、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7、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8、早梅张谓 阶下双梅树,春来画不成。 晚时花未落,阴处叶难生。 摘子防人到,攀枝畏鸟惊。 风光先占得,桃李莫相轻。 19、江村即事司空曙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水平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水平练习 1. 根据情景填句子。 (1)当我们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候,老师就会用《登鹳雀楼》里的两句诗来鼓励我们:______,______。 (2)看到明月从海上升起,我不禁想到《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 (3)站在山前,望着飞流而下的瀑布,我会吟诵诗句:“______,______。”2. 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______ ,路上行人欲断魂。 (2)前门万户瞳瞳日,______。 (3)雅人四好,______。 (4)______ ,野渡无人舟自横。 (5)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 3. 填空。 (1)有志______,无志______。 (2)关公赴会——______ (3)归来饱饭黄昏后,______。 4. 我会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夜来______,花落______。 (2)举头望明月,______。 (3)______,云深不知处。 (4)平生不敢轻言语,______。 (5)十五个吊桶打水,______。 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 (2)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 (3)《擅苗助长》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 (4)秋处露秋寒霜降,______。 (5)______是盏指路灯,它永远高挂在北方。 6. 积累填空。 (1)______,夜雨瞒人去润花。 (2)诚心能叫石头落泪,______。 (3)______,飞入菜花无处寻。 (4)中国最早的邮票是______年清政府发行的______邮票。

(5)《丑小鸭》是______(国家)作家______写的。丑小鸭刚出生时很丑,他的毛______,嘴巴______,身子______,后来,他变成了一只漂亮的天鹅,有着______的羽毛,______的脖子,美丽极了。 (6)天才是______加上______。 (7)邮票打孔机是______发明的,我知道鲁班的发明创造有______、 ______。 7. 连线。 敏而好学______ 行万里路 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 不耻下问 芝麻开花______ 不及汪伦送我情 早晨下雨当日晴______ 节节高 读万卷书______ 晚上下雨到天明 8. 根据所学的知识填空。 (1)静夜思中,最能表现诗人思念故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师傅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中雾气太浓,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儿。”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诗句______,______。 (3)人们在______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______。 9. 用所学知识填空。 (1)从许多古诗文中我们可以找寻到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从杨万里的笔下找寻到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______,______。”从辛弃疾的笔下我们找寻到无忧无虑地玩耍,享受着童年美好时光的孩子:”______ ,______ 。”课文《杨氏之子》闪烁着儿童的智慧,我们从“未闻______”中找寻到了孩子语言的机智幽默。 (2)诸葛亮采用______的计策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我能写出与他们相关的歇后语:______。 (3)如果生活欺骗了你,俄国的普希金会这样安慰你:______。 (4)______ ,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______ 。 (6)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______ 。 10. 看图写诗句。 (1)欲穷______,更______。 (2)______,疑是______。

三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

三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 101.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02.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03.明日歌(明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104.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05. 采莲曲(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06.春题湖上(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107.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08.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09.塞下曲(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10. 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11.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南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12.四时田园杂兴(其七) (南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三年级上册古诗词

三年级上册古诗词1.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5.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6.蜂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7.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8.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9.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边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10.元宵 唐.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1、田园乐 王维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2、望洞庭 刘禹锡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菊花 元稹唐 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4、枫桥夜泊 张继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浪淘沙 刘禹锡唐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6、乞巧 林杰唐 -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三年级必背古诗词(完整版)

三年级必背古诗词鸟鸣涧春兴三衢道中 唐代王维唐代武元衡南宋曾几 人闲桂花落,杨柳阴阴细雨晴,梅子黄时日日晴, 夜静春山空。残花落尽见流莺。小溪泛尽却山行。 月出惊山鸟,春风一夜吹乡梦,绿阴不减来时路, 时鸣春涧中。又逐春风到洛城。添得黄鹂四五声。 江畔独步寻花咏月江南春 唐代杜甫唐朝李建枢唐杜牧 黄四娘家花满蹊,昨夜圆非今夜圆,千里莺啼绿映红, 千朵万朵压枝低。却疑圆处减婵娟。水村山郭酒旗风。 留连戏蝶时时舞,一年十二度圆缺,南朝四百八十寺, 自在娇莺恰恰啼。能得几多时少年。多少楼台烟雨中。 乌衣巷采莲曲惠崇春江晚景 唐刘禹锡唐王昌龄宋苏轼 朱雀桥边野草花,荷叶罗裙一色裁,竹外桃花三两枝, 乌衣巷口夕阳斜。芙蓉向脸两边开。春江水暖鸭先知。 旧时王谢堂前燕,乱入池中看不见,蒌蒿满地芦芽短, 飞入寻常百姓家。闻歌始觉有人来。正是河豚欲上时。 四时田园杂兴枫桥夜泊暮江吟 南宋范成大唐张继唐白居易

梅子金黄杏子肥,月落乌啼霜满天,一道残阳铺水中, 麦花雪白菜花稀。江枫渔火对愁眠。半江瑟瑟半江红。 日长篱落无人过,姑苏城外寒山寺,可怜九月初三夜, 唯有蜻蜓蛱蝶飞。夜半钟声到客船。露似真珠月似弓。 塞下曲秋夕江上渔者 唐卢纶唐杜牧宋范仲淹 月黑雁飞高,银烛秋光冷画屏,江上往来人, 单于夜遁逃。轻罗小扇扑流萤。但爱鲈鱼美。 欲将轻骑逐,天阶夜色凉如水,君看一叶舟, 大雪满弓刀。坐看牵牛织女星。出没风波里。 凉州词山居秋暝 唐王翰唐王维 葡萄美酒夜光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欲饮琵琶马上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醉卧沙场君莫笑,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古来征战几人回。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月下独酌明日歌 唐李白明钱鹤滩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词积累

第三周背诵任务(一)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尔:如此、这样。 (4)悠然:自得的样子。见:看见(读jiàn),动词。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5)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6)相与还:结伴而归。 【翻译】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名句赏析】 本诗中最著名的两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思是在东篱下采集菊花的时候,悠悠然望见了南山。. 因为有了前文中“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多么怡然自得,多么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菊花、篱笆、南山等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 “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第三周背诵任务(二) 游园不值 南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 (1)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 (2)应怜:应该是感到心疼。应,读一声,应该,表示猜测;怜, 怜惜。 (3)屐(jī)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4)小扣:轻轻地敲门。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翻译】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第三周阅读任务(三) 容止第十四七 《世说新语》选读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大全

上册:《夜书所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苏轼(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下册:《咏柳》《春日》《乞巧》《嫦娥》 《咏柳》 作者: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作者:朱熹(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作者:林杰(唐)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作者:李商隐(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三年级必背古诗:五首 《咏柳》 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朱熹(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林杰(唐)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李商隐(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游子吟》 孟郊(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年级选背古诗:十首 《风》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鹿柴》王维(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悯农》(其一)李绅(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别董大》高适(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绝句》(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雪》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枫桥夜泊》张继(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及解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及解析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赏析】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注释】 ①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②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③几万条:比喻多。 【赏析】《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