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证据学案例之零口供

证据学案例之零口供

证据学案例之零口供
证据学案例之零口供

证据学案例之零口供:

一、案例:

1997年8月,被告王洪从北京安特明公司(恒升公司代理商)购买恒升SLIM-I笔记本电脑一台,收据上记载的购买单位为保定市科华公司,交款人为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立成。(科华公司及王利成皆向法院出证,电脑实际是王自费购买,属王个人所有)1998年6月,王洪因故将电脑送安特明公司维修。次日,安特明公司要求王交纳7300元成本费。王认为电脑尚在保修期内,应免费修理,双方产生分歧,王数次至京未果。王自觉上当受骗,在互联网上发表《请看我买恒升上大当的过程》。《过程》在介绍纠纷的详情后,称:"为了让商家知道现在的消费者不都是任人宰割,也为了让恒升的垃圾品不继续在中国倾销,请网友们帮助转贴到其他的BBS上面去"。同时,王在互联网上设立名为《声讨恒升,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个人主页,并通过链结方式指向其它留言板。后,恒升于同年8月免费修理好电脑。

1998年8月10日,《微电脑世界周刊》发表《谁之过?一段恒升笔记本的公案》一文称,王洪在接受采访时直言:"恒升笔记本死机频繁、温度烫手、娇气得像块豆腐"。1998年7月28日,《生活时报》发表题为《消费者网上诉纠纷,商家E-MAIL律师函》一文称:"据网上反映大多数消费者认为'恒升'在产品出现问题的前提下对消费者采取不负责作的态度,构成了对消费者侵权……。专为此开设的主页中也满是全国各地消费者对王洪的声援和对'恒升'的声讨"。

恒升公司认为上述三方行为侵害其名誉权,提起诉讼,并索赔240万元人民币,双方在论辩过程中,都对取自网上的证据的法律效力表示强烈质疑。但因此案是王洪在网上通过个人网页,反映购买“恒升”笔记本电脑后的种种情况,其证据必然要与网络有关,由于因特网的特殊性,取自网上的证据如何认定其法律效力,便成了本案的核心问题。虽然双方证据内容都经过公证,但王洪的律师对恒升公司的证据没有进行取证过程的公证表示质疑。

二、背景材料:

网上证据即电子证据,也被称为计算机证据,是指在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以其记录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电磁记录物。由于在电子商务中确定交易各方权利和义务的各种合同单证都采用电子形式,电子证据的可采纳性、电子证据的证明力及其审查判断规则就成为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

三、电子证据的特点:

电子证据是通过计算机储存的数据和资料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工具,是一种介于物证与书证之间的独立的证据。与物证相比,都以一定

的物品为存在形态,但物证是以其存在的外形、特征、数量、质量、标志等证明事实,而所谓电子证据中的物品只是存储数据的一种介质,其本身无法证明事实。与书证相比,两者都以记录的内容证明案件事实,但书证是以文字、符号等记录案件事实的再现,是以其思想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而电子证据则以直观的数据、储存资料来证明,与传统的证据相比,电子证据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1.高科技性

计算机是现代化的计算工具和信息处理工具,其证据的产生、储存和传输,都必须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网络技术等,离开了高科技含量的技术设备,电子证据无法保存和传输。如果没有外界的蓄意篡改或差错的影响,电子证据能准确地储存并反映有关案件的情况。正是以这种高技术为依托,使它很少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其精确性决定了电子证据具有较强的证明力。而电子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判断,往往需要一定的科学技术,甚至是尖端的科学技术,并且伴随科技的发展进程会不断的更新、变化。

2.无形性

在计算机内部,所有信息都被数字化了。信息在进行存储、处理的过程中,必须用特定的二进制编码表示。计算机通过把二进制编码转换为一系列的电脉冲,来实现某种功能。在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过程中,一切信息都由这些不可见的无形的编码来传递。因此电子证据也具有这样的无形性。

3.复合性

信息在计算机屏幕上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它输出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上则与传统的证据极其类似,如打印到纸张上或以计算机缩微胶卷的形式输出,这都显示了它的复合性。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更使电子证据综合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及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这种以多媒体形式存在的电子证据几乎涵盖了所有传统证据类型。

4.易破坏性

计算机信息是用二进制数据表示的,以数字信号的方式存在,而数字信号是非连续性的,因此如果有人故意或因为差错对电子证据进行截收、监听、窃听、删节、剪接,从技术上讲无法查清,不象录音、录像资料记录的是连续的模拟信号,发生变化可以用技术手段查明。而且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差错或供电系统、通信网络的故障等环境和技术方面的原因都会使电子证据无法反映真实的情况。计算机登记、处理、传输的资料均以电磁浓缩的形式储存,体积极小,携带方便,而行为人往往具有各种便利条件,极易变更软件资料,随时可以毁灭证据。行为人对电子证据的修改或伪造过程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就可以完成,不易察觉。

在日益普及的网络环境下,数据的通信传输又为操纵计算机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此外,电子证据还具有收集迅速、易于保存、占用空间少、传送和运输方便、可以反复重现、易于使用、审查、核实、便于操作的特点。而且电子证据能够避免其他证据的一些弊端,如证言的误传,书证的误记等,相对来说比较准确,比较接近事实情况。

(三)相关法律

我国目前的相关法律

我国的诉讼法对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并未明确规定,《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了7种法定的可采纳的证据,电子证据可归入其中的“视听资料”类,视听资料是指用录像或录音磁带反映出来的形象或音响、计算机储存的数据和资料以及其他信息保存手段记录下来的资料来证明事实的证据因为电子证据可显示为可读形式。另外,我国《民事诉讼法》也规定在提交原件确有困难时,可以提交复制品或副本。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通过,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将使“电子证据”合法化,提高网上交易的安全性。

【相关文章】

中国应当积极面对电子证据的挑战

“云南省首例因盗窃软件而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件缘何批捕艰难”一文观感

刘品新(中国人民大学)

我们正步入一个充斥电子的时代。在电子技术蓬勃发展的同时,各

种计算机侵权案件和网络犯罪案件不断涌现,使得电子证据在解决法律纠纷活动中的地位日渐显彰。我国著名学者何家弘先生曾经预言,“就司法证明方法的历史而言,人类曾经从‘神证’时代走入‘人证’时代;又从‘人证’时代走入‘物证’时代。也许,我们即将走入另一个新的司法证明时代,即电子证据时代。”这决非空穴来风。如果我们放眼当今的法律实践,就不难发现,电子证据已经渗透进了执法环节的方方面面,甚至成了许多案件胜败的关键。今读《法制日报》肖黎明先生的“云南省首例因盗窃软件而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件缘何批捕艰

难”一文,更加深了我的这一感觉。

该文讲述了我国云南省首例因盗窃软件而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的案件。就情节而言,此案并不复杂;但就证据而言,此案确实有棘手之处。依照公安机关的认定,本案中金硅公司云南区域经理李某等人,为了获取竞争对手达因公司享有商业秘密权利的专业软件,进行了身份伪装,以盗窃方式秘密录制了该软件,待观看、分析、对比后将有关情况整理上报本公司总部,已经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其中,获取的证据包括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证人证言以及作为犯罪工具的笔记本电脑等物证、犯罪嫌疑人写的《出差总结》等书证,因此提请审查批捕。而检察机关则认为,本案的证据不足,尚不构成批捕条件。

笔者认为,案件中公检两机关在证据问题上的认识偏差,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本案的赃物罪证系表现为电子证据形式所致。不妨作一个假设,假如犯罪嫌疑人盗窃的是实实在在的财物,则公安机关在提请批捕之前通常会提取赃物,不会出现检察机关退捕的“口实”;而正因为犯罪嫌疑人盗窃的是商业软件,其表现为虚拟的电子证据形式,才有公安机关难以获取“赃物”、检察机关不同意批捕的结局。

从学理上看,公检两机关对电子证据的做法或看法均存在可商榷之处:

首先,公安机关对电子证据的取证仍显不够。据笔者掌握的外国电子证据资料,即便电子证据的存储设备或介质遭到一定的物理性破坏,在很多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恢复后提取。也就是说,如果本案中公安机关聘请或委托计算机专家对受到破坏的笔记本电脑进行处理,提取其中的被盗窃软件并非完全不可能。即便确实提取不到复制的软件,公安机关也应聘请计算机专家对被复制软件的计算机系统中提取日志记载,或者调取犯罪嫌疑人向公司总部发送的电子邮件文本。这些日志记载和电子邮件文本,显然可用作间接证据证明盗窃行为的存在。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出现了专职的网络警察和电子证据发现公司(Electronic Evidence Discovery Corporation),美国司法部开发并修订完成了适用所有联邦司法人员的《在刑事侦查中搜查、扣押计算机与获取电子证据之联邦指南》,丹麦政府则委托IT安全顾问团开发了一套“确保数字文件证据力之指南”的规范;我国虽然在中央和部分省市建立了“计算机犯罪监察机构”,但客观现实却是,既普遍缺乏懂得相关技术的专门人才,又缺乏起码的提取电子证据的规则。

其次,检察机关对电子证据的运用机制认识不足。电子证据对传统证据形式的冲击很大,可以说我国传统所属的七种证据均存在电子形

式。从世界经验来看,无论是电子物证、电子书证、电子视听资料还是其他电子证据,其发挥证明力的方式同传统证据有着很大的不同,一般是通过间接方式完成的。换言之,只要电子证据所依赖的系统是经过核准的,且在生成、存储、传递电子证据的所有关键时刻都是正常运行的,则该证据就应具有初步的证明力。在本案中,检察机关在审查批捕时没有必要一定强求提取被盗窃的软件。否则,就过份加重了公安机关的取证负担,造成办案陷于僵局。

可以肯定,该文披露的绝非唯一的涉及电子证据的案件,今后的类似案件必将更多。因此,电子证据问题是各国无法回避的法律难题,中国当然不能例外。从全球范围来看,南非、加拿大与菲律宾等国都颁行了独立的电子证据法,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与印度等国也有相关法律对电子证据作出专门的翔实规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只有借鉴它国的先进经验,才能积极应对电子证据带来的挑战与冲击。这是中国立法界、司法界与理论界责无旁贷的使命。顺便提及的是,由何家弘教授和我主编的《电子证据法研究》一书已经交法律出版社出版,不日将面市。这会是国内第一部关于电子证据的法学专

电子证据的地位观

刘品新(中国人民大学)

电子证据像一个无处不在的幽灵,在人类执法活动的许多方面都能发挥独到的作用,现代城市交通管理就是这样的一个领域。随着我国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一些大城市相继启用了交通智能卡、违章监测器等高科技手段,这样电子证据就登上了交通管理活动的舞台。

某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为提高交通执法的科技化、信息化程度,在全市重要的交通路口,共安装了300多个能够进行全天候监测的违章监测器(俗称“电子眼”)。一天深夜,某一交通路口发生重要交通事故逃逸案。侦查人员初步调查得知,被轧死的行人叫王某,肇事司机逃逸。考虑到肇事现场所在交通道口安装了违章监测器,侦查人员估计违章监测器可能会对案发过程有所记录,于是到市交管局信息中心调取了当天的信息数据库资料,并进行了仔细分析。正好找到了违章监测器抓拍的一系列数字照片,这些照片表明案发当夜×时×分有一辆车牌

为“冀591RMB”的小车违章闯红灯,撞上了通过路口的王某,小车司机很快停车路边下来查看,好像发现王某已经重伤,就未采取任何抢救措施而匆匆钻进汽车逃离现场。此外,违章监测器也正好录下来了肇事司机的背影。于是侦查人员顺藤摸瓜,拘留了“冀591RMB”车的车主贾某,通过观察比对,发现他与违章监测器所记录的司机影像基本吻合。

在法庭审理时,被告人贾某及其辩护律师对违章监测器所作记录资

料的证据资格与证明力均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些材料经过了多次转换、传输,经过了许多肉眼看不着理解起来也有一定困难的过程,且表现为一种必须借助计算机才能读取的电子形式,因而其可靠性、真实性没有保障,请求法庭不予采纳。法庭认为,虽然违章监测器所作记录是人们无法直接阅读的,与传统证据在形式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它属于交管局日常执法获得的正常记录,且无证据证明其计算机系统运行异常,故驳回了辩护方提出的否定证据效力的请求。

判决之后,某杂志社曾经组织法律专家对本案的证据问题作过研讨。与会专家多数认为,法官是在充分考虑了交通违章监测器的运行原理与稳定性、可靠性后,慎重作出采纳证据的判断的,因而是正当的、合法的。而对于违章监测器所作记录的证据属性,会上则形成了应归位于视听资料与书证这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

本案充分揭示了我国交通管理部门推行信息化交通管理所遇到的证据难题,更反映了电子证据在具体司法活动中的首要障碍,即我国究竟要赋予电子证据以什么样的证据地位。这正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热烈研讨的话题。

法律界争论的主流观点大致有三,分别认为电子证据应归为视听资料、书证或者作为独立的证据处理。第一种看法所持的理由是,视听资料是指可视、可听的录音带、录像带之类的资料,它需借助一定的工具或以一定的手段转化后才能被人们所感知,电子证据借助计算机系统可显示为“可读形式”,也是“可视的”;第二种认为,普通的书证是将某一内容以文字符号等方式记录在纸张上,电子证据则只是以不同的方式(电磁、光等物理方式)将同样的内容记载在非纸式的存储介质上,两者的记录方式不同、记载内容的介质也不同,但却具有相同的功能,即均能记录完全相同的内容。第三种则提出,任何一种传统证据都无法将电子证据完全囊括进去,电子证据在司法活动中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而法律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因此应将电子证据增加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类型。

显然,这三种意见在电子证据的证据资格与证明力的判断上会形成不同的处理做法。以本案为例,如果主张交通违章监测器所作记录属于视听资料或书证的话,则法庭应分别按照视听资料或书证的采用标准来判断。具体来说,法庭除了要考察这种记录的关联性、合法性与真实性外,还要考察哪是其原件、以及原件与复制件之间是否相符等问题。诚然,由于这种记录是自动程序生成的,探究其自然意义上的原件恐怕是不可能的。如果主张交通违章监测器所作记录属于一种独立证据——电子证据,则法庭恐怕还找不到任何现行法律规定的采用标准来援用。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也许,这是在运用电子证据时首先需对其进行合理定位的深层原因。如果定位问题搞清楚了,电子证据的一切障碍最终将迎刃而解。而解答电子证据究竟处于何种地位的问题,显然一方面不能漠视我国现行的证据分类体系,另一方面必须找出电子证据同其他七种传统证据的真正差异,在此基础上才能得出科学的结

论。

在笔者看来,电子证据同传统证据相比,不同之处是在于载体方式方面,而非证明机制方面。这就决定了电子证据绝非一种全新的证据,而是传统证据的演变形式。换言之,我国所有传统证据均存在着电子形式。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对证据的分类虽略有不同,但均大概可以分为物证、书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以及勘验检查笔录七种。相应地,电子证据基本也应分为电子物证、电子书证、电子视听资料、电子证人证言、电子当事人陈述、关于电子证据的鉴定结论以及电子勘验检查笔录七种。

所谓电子物证是指以其存在与状况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电子信息,例如在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的犯罪中,入侵者在所侵入计算机系统中留下的关于自己计算机的电子“痕迹”即为电子物证,因为这种“痕迹”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的,而且是以其存在状态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电子书证即记载当事人之间意思表示的电子形式的书面证据,如当事人通过E-mail或EDI方式签订的商业合同;电子视听资料即电子形式的音像证据,同纸面形式的音像证据相对,如各种数码照相、摄像材料、VCD材料等;电子证人证言与电子当事人陈述即电子方式的言词证据,如证人、当事人进行电子聊天的记录(E-chat),尤其是通过麦克风进行电子聊天的记录等;关于电子证据的鉴定结论,是指由专家对电子证据真伪等问题进行鉴定,所出具鉴定书中反映的结论;电子勘验检查笔录是指司法人员与行政执法人员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以电子形式作出的勘验、检查笔录,如侦查人员在勘查犯罪现场时通过数码相机拍摄的现场照片、交通警察在纠正汽车违章时通过“刷卡”得来的“交通处罚单”等。

以上就是对于电子证据法律地位的科学看法,即它不是一种独立的证据形式,而是分别属于传统证据的范畴。在我国一时还难以通过证据立法对证据的“七分法”进行修正的情况下,这种定位无疑会是最合理的选择。它是我国展开电子证据研究的基本出发点,也应是寻求解除电子证据法律障碍的立论依据。

至于本案中交通违章监测器所作记录,属于何种证据呢?还是让我们先了解其执法性质。传统的查处道路交通违章的办法,一般是由值勤交警当场拦截违章车辆或人员,依法做出处罚决定或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改成高科技手段执法后,不过是在执勤交警不在场的情况下,先通过路面监控的摄像机、违章监测仪等设备,监测机动车“闯红灯”、违反交通标志、标线等行为,再借助录像和照片方式记录违章车辆车牌号码,然后将记录存储到车辆档案信息数据库中,事后予以追查或在办理车务手续时处理。两相比较,后一方式可称为“非现场执法”。其所作记录可视为“电子警察”所作的执法记录,归入“现场笔录”证据应该比较合理。这种证据的可靠性当然取决于“电子警察”的能力,即所使用的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运行状态。

加拿大学者加顿曾经说过:“在司法中使用电子证据的最大挑战在于,不能轻易地将其划归传统的证据类型。”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司

法人员在具体案件中都能为所取得的电子证据进行准确定位,那么就找到了开启电子证据定案之门的第一把金钥匙。

迎接电子证据时代,我们准备好了吗?

刘品新(中国人民大学)

早在1996年,也就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刚两年的时候,一起被称为中国首例电子邮件案的侵权诉讼由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理。

原告薛某与被告张某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993级研究生同学,案发前两人关系亲密,共同的心愿是毕业后到美国深造。平常,原告都借用被告的电子邮件地址同美国各大学联系,而被告总是用学校心理学系临床实验室的一台电脑上网收发电子邮件。当年4月9日,原告同被告一起上网,收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发给原告的电子邮件,内容是该校将为她提供1.8万美元的奖学金。因为彼此信任,原告在兴奋之余,将这封邮件存到了被告的电子邮箱里。

但是,原告久等却不见正式通知,越来越焦躁不安,不得不委托在美国的朋友去密执安大学查询。4月27日,朋友将查询结果告诉了她:密执安大学收到一份署名“薛某”的电子邮件,信中表示拒绝该大学的邀请,因此大学已将准备给原告的奖学金转给了别人。原告得到消息后的震惊程度是难以形容的,很可能几年的努力要付诸东流,她发誓一定要把冒名写信的人查出来。

电子邮件是用键盘敲出来的,没有个性的笔迹特征,很难知道是谁的“手笔”;北京大学学生当年上网的电脑是公用的,使用者众多,虽可以查明发出邮件的电脑,但难以确定冒名者。要追查真相,主要还得靠虚拟空间的“蛛丝马迹”,即今天我们已经耳熟能详的电子证据。

原告通过在美国的朋友取回两份证据:一份是4月12日上午10:16分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实验室以“薛某”的名义发给密执安大学的电子邮件;另一份是4月12日上午10:12分从同一台电脑上发给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刘某的署名“Nannan”的电子邮件。接着,原告从北京大学计算机中心取到了4月12日的电子邮件记录。记录表明,上述两封电子邮件是在前后相隔4分钟的时间内从临床实验室一台编号

为“204”的电脑上发出的。再加上别的旁证,原告推断冒名者就是同自己很熟的被告。

原告把有关情况向系领导作了反映,希望校方来处理此事。她的要求很低,只要被告能承认发送了那封“拒绝信”。系领导在确认了原告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后,请了一个懂电子邮件运作程序的研究生当技术顾问。技术顾问调查后告诉她,拒绝信是从“204”号电脑上发出的。如果当时这台电脑无人使用,技术上存在其他电脑改成该节点号(入网主

机的地址代号)并发送电子邮件的可能性,但两台电脑在同一时间使用同一节点号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被告承认那天她在“204”号机上发出了署名“Nannan”的电子邮件。她当时和同学宫某一道在临床实验室,宫某写论文,她用电脑,后来两人一道离去。

“Nannan”信在前,拒绝信在后,前后相差4分钟。系领导让技术顾问在“204”号机上做调查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如果关机,重新开机后至少需5分钟方可进入再次发送电子邮件的状态。被告对是否关机未明确回答,证人宫某则证实其关机了。也就是说,在被告使用这台电脑时,别人无法盗用,她关机后别人是不可能在4分钟之内使

用“204”号机发送电子邮件的。

客观上情形对被告越来越不利。在调查中,原告又指出,拒绝信是发给原告所联系的密执安大学导师的,发信人必须确切知道对方的姓名及电子邮件地址。而双方都承认,密执安大学和原告的几封来往信件均是被告帮助收发并存在被告的电子邮件信箱中。原告称从未告诉过别人这些详细情况,只有被告或去过临床实验室的人可能知道确切信息。

系领导找被告谈话,找双方当事人调停,找原被告与证人宫某三方对质,但被告始终不承认拒绝信出自她的手。她说:“我没有理由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从5月到6月,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一直没有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原告将此事诉诸法律,要求被告承认错误,公开书面道歉,并赔偿相关损失。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依法受理了这起侵权案,并于1996年7月9日开庭。庭审调查基本确认了包括电子邮件证据在内的上述证据的真实性,也重复了上述调查实验,肯定了实验结论。另外,原告补充说,4月12日的那封拒绝信与被告平时所发英文电子邮件的语法习惯相一致,由此断定4月12日的那封假冒的拒绝信确实是被告所发无疑。但被告仍坚持自己未发这封邮件。被告律师则认为,本案涉及计算机专业与电子证据问题,法院应该请有关专家深入论证后再下结论,仅就现有证据还不能得出被告侵权的肯定判断。

正在法官为这起案件的电子邮件证据问题大伤脑筋的时候,被告后来也急于出国,并联系好了留学事宜,同意调解。1996年10月5日,在法庭的主持下,双方当庭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向原告承认错误,赔礼道歉并赔偿对方各项经济损失1.2万元。

发生在中国的这起电子邮件侵权案,在当时是一宗世界级新闻,发生之初就传遍全球。因而在调解协议达成后不久,原告就收到了美国密执安大学恢复为其提供奖学金的通知。被告虽经波折,但也为美国的另一所大学所录取。薛张两人的纠纷就此告一段落,而给中国法律界则留下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核心问题之一就是,电子证据究竟会给我们的司法活动带来哪些法律挑战?

电子证据是伴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而走向司法殿堂的。迄今为止,它已经衍生出纷繁芜杂的形式,通常人们所能看到的除了表现为本案中电子邮件(E-mail)的证据外,还包括表现为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资金划拨(EFT)、电子聊天记录(E-chat)、电子公告

牌记录(BBS)和电子签章(E-signature)等样式的各种证据。从广义上讲,电报(Telegram)、电话(Telephone)、传真(Fax)资料以及电子文件、数据库等也属于电子证据。人们从它们身上再难以寻觅任何传统证据的影子,故称之为电子化的证据,或简称为电子证据。

首先,电子证据影响人类的是观念上的冲击。传统上,各国基本上认可将证据分为实物证据、文书证据与言词证据的做法。实物证据表现为各种实体物及其痕迹,文书证据表现为各种书面材料,言词证据表现为不同诉讼角色人员的各类陈词。而电子证据则不然,它表现为电子形式,既不能被简单归为实物形式,也不能被简单归为书面形式,更不能被简单归为言词形式。那么,对本案中的电子邮件应当如何看待?这涉及到传统证据观念转变的问题。

依据我国的法律,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但同时证据应当符合法定形式,即可以归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与勘验笔录之一。显而易见,本案中的两封电子邮件可用于证明案件真实情况,但却难以划归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任一种证据形式。而这一定位问题的解决,却直接关系到电子邮件的证据资格有无与证明力大小。

其次,电子证据为人们进行证据调查与认定设置了困难。一般来说,电子证据是分布在数字式或模拟式虚拟空间的,这同传统证据所在的三维空间有明显不同。在这样的空间,司法人员不可能回到过去亲眼观察事件的发生,也不可能找到传统证据来再现过去,只能借助电子证据。而电子证据受到改动或破坏的可能性较大,且不易被及时察觉,这就给证据调查设置了障碍。司法人员必须依仗合格的技术设备和手段取证,通常还需要聘请电子技术专家参与,需要遵循特定的程序和原则行事。此后,司法人员还必须明确电子证据的可采性标准与证明力标准,审查判断所提取的电子证据可否被法庭采纳、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证明待证事实。显然,我国传统的客观性、关联性与合法性的“三性”理论是否适用于电子证据,也是我们必须慎重考量的。

本案中,法官之所以难以下判,正是因为在取证与认证方面遇到了新课题。法庭上所举出的电子邮件是打印出来的纸面形式的复制件,所实施的调查实验突破了现有法律规定的框架,而所取得的证据根本不涉及对虚拟空间数据形成、传输、存储、显现环节加以证明的问题。难怪被告律师坚持说“仅就现有证据还不能得出被告侵权的肯定结论”,因为本案中这些证据问题在真实性、关联性等方面确有不能让人放心之处。

不妨作一个假设,假如本案中被告最终仍坚持没有侵权的说法,那么原告所举出的那些电子证据能否被采纳、以及能否证明其侵权主张,就将是困扰法官,阻扰其做出判决的难以逾越的鸿沟。在上述电子证据问题未得到解决的情况下,也许我们的法官只能得出一系列的推定,而这些推定同认定侵权事实成立还有一定的距离。

薛案过后,中国又陆续涌现了许多不得不靠电子证据定案的案件。例如,陈卫华诉成都商情报侵权案演绎了法庭上“现场勘查”电子证据

的做法,刘京诉搜狐爱特信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纠纷案揭示了通过“网络公证”获取电子证据的利弊,而“红颜静”诉“大跃进”侵权案、“新浪”诉“搜狐”侵权案以及国家图书馆诉海洋出版社侵权案则分别离不开“BBS”证据、网页证据、光盘证据等等。其实,电子证据不仅已经渗透到了民事诉讼领域,而且在刑事诉讼、行政诉讼与非诉讼案件中也找到了一显身手的广阔天空。放眼至世界范围内,电子证据也已然确立在人类司法证明历史舞台的牢固地位。

为了消除司法实践中的电子证据障碍,一些国家、组织和个体通过立法、司法、判例和理论研究等方式做出了积极的回应,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通观解决电子证据障碍的现行做法,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种途径。一是立法途径,即由立法机关颁行用于规范电子证据的法律。例如美国与印度分别修改了本国的《统一证据规则》与《1872年证据法》,使传统的证据法能够适用于电子证据;又如南非、加拿大与菲律宾干脆颁行了专门的《1983年计算机证据法》、《1998年统一电子证据法》与《电子证据规则》,就电子证据作出系统性规定。二是司法途径,即由法官通过判决或判例的方式来自由裁量是否可以采纳和采信某一电子证据。例如在英美法系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经确立了关于电子证据的大量判例,这些判例在一定程度上修补了制定法缺失的不足。三是合同途径,即由民商事当事人通过合同解决电子证据障碍问题。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合同途径可成功用于解决电子证据原件、书面形式与可靠性标准等方面。

毋庸置疑,我国应对电子证据障碍无非也是以上三种途径。相比而言,三种方式各有优劣,具体选择哪种途径则取决于主体的角色。民事当事人可以大胆选择合同途径,当然该途径不能克服由法律产生的强制条款,不能用以对抗第三人、至少对第三人没有强制拘束力;法官可以选择司法途径,当然由于中国没有判例法的传统,故法官“制定”电子证据判例的权力要受到限制;而立法者应该选择立法途径,它能够全面解决司法活动中遇到的各种电子证据障碍问题。总而言之,我们必须做出各自的积极努力。

有学者断言:“就司法证明方法的历史而言,人类曾经从‘神证’时代走入‘人证’时代;又从‘人证’时代走入‘物证’时代。也许,我们即将走入另一个新的司法证明时代,即电子证据时代。”诚若如此,则中国法律界不得不考虑:在迎接电子证据作为新的“证据之王”之际,我们准备好了吗?这便是薛案等留给我们的最大思考了。

国开(中央电大)法学专科《民法学2》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库

国开(中央电大)法学专科《民法学2》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库 说明:内部绝密考试资料,涵盖电大期末纸质考试试卷中95%以上的原题及答案。 [案情介绍] 甲、乙、丙于2001年9月共同出资购得古董一件,约定由甲保管。同年10月,甲将古董作价18万元卖给不知情的丁。事后,甲告诉乙、丙。乙、丙要求分得卖古董所得款项,甲即分给乙、丙各6万元。丁购得此古董后,于同年11月将该古董以20万元的价格卖给戊,戊先支付了15万元价款,双方约定,只有戊支付剩下的5万元后,该古董所有权才能发生转移。戊友巳也非常喜爱此古董,戊就将该古董以同样价格出卖给巳并交于巳。鉴于该古董的部分地方没有清理,而且个别地方需要修补,巳遂将该古董送去庚古玩店进行清理与修补。因巳未按期支付庚古玩店相关费用,该古董被庚古玩店留下。庚古玩店通知巳应在30日内支付其应支付的费用,但巳未能按期支付。庚古玩店即将该古董折价受偿,扣除费用,将差额补偿给巳,但巳不同意庚古玩店的这种做法。 问题:(1)若合同没有约定三人对于古董是按份共有还是共同共有,甲乙二人主张该三人对古董是共同共有而丙主张是按份共有,则该共有应当属于何种?为什么? 答:按份共有;没有证据证明是何种共有的,除非是家庭关系的,均为按份共有。 (2)甲和丁之间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答:有效;构成善意取得或者乙、丙事后经过追认变成有权处分。 (3)庚古玩店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 答:不合法;其至少应该留出2个月的债务履行期限。 [案情介绍] 甲服装厂l996年6月31日接受外商棉睡衣5000件的订货合同,约定交货日期为8月15日,并约定,一方违约应向对方支付货款30%的违约金。为紧急完成任务,7月1日,服装厂与市乙棉纺厂签订一份棉布供货合同,合同约定在7月8日,棉纺厂向服装厂送交1.8万米棉布,并约定一方不履行时,向对方支付总货款l0%的违约金。7月6日,棉纺厂向服装厂表示,由于机器检修等原因,原定8日交货有困难,请求20日交货。服装厂表示不能推迟交货。7月8日棉纺厂未按时交货,7月8日服装厂四处联系棉布供应。当El,服装厂得知某纺织品商店存有棉布,立即前去购买l.8万米棉布,且比棉纺厂定价相比多支付1.8万元,服装厂通知棉纺厂解除合同,棉纺厂不同意解除。于7月20日将l:8万米棉布送到服装厂,服装厂拒收,并要求棉纺厂支付违约金5000元和赔偿差价损失l.8万元,棉纺厂要求服装厂支付违约金5000元,收货付款并赔偿损失1万元。 问:l.服装厂解除合同是否应予以支持?为什么? 2.本案应如何处理? 答:1.服装厂解除合同应予以支持,因合同债务人应依法全面、适当履行合同,按约定的期限供货。 2.债务人迟延履行属于违约,将直接影响服装厂履行与外商签订的合同。 3.7月20日棉纺厂将1.8万米棉布送到服装厂对服装厂而言已成为不必要,因此服装厂可以依法解除合同。 4.解除服装厂与棉纺厂的合同关系,应由棉纺厂支付违约金和赔偿因其违约而给服装厂造成的差价损失。 5.棉纺厂要求服装厂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是于法无据,不予支持。 [案情介绍] 甲向乙购买西瓜一万斤,双方约定当年7月5日验瓜。但甲晚去一周,瓜在地里提高了成熟度。原合同约定乙用棚车装瓜以免太阳晒,但乙为省钱装了敞篷车,途中十天,西瓜经晒又提高了成熟度。当瓜运到甲地,甲未及时运走销售。10天后西瓜全部腐烂。乙索瓜款,甲拒付,乙起诉。 试分析法院应如何判决?为什么? 答:(1)法院应判双方共同承担责任,甲负主要责任,乙负次要责任。 (2)甲未按照合同约定按期验货违约,乙未按照合同约定使用棚车也违约,甲先违约又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所以应承担主要责任,支付给乙大多数货款。 (3)我国《民法通则》第113条规定,当事人双方都违反合同的,应当分别承担各自应负的民事责任;第114条规定,一方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无权就扩大部分损失要求对方赔偿。 1

2019电大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证据学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证据力:又称证据能力、证据的适格性,是指证据材料进入诉讼,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特别是法律所规定的程序条件和合法形式。 2、证明力:是指在许可机关或其他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中,许可证持有人可持许可证来证明自己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证据法学中的证据的证明力,是指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能力。 3、自由心证制度:是指“证据之证明力,通常不以法律加以拘束,听任裁判官之自由裁量”自由心证是以证据的存在为前提,而不是以单纯的“自由”心证而认定事实。 4、神示证据制度:也称神明裁判或神证,就是用一定形式邀请神灵帮助裁断案情,并且用一定方式把神灵的旨意表现出来,根据神意的启示来判断诉讼中的是非曲直的一种证据制度。 5、直接言词制度:也称口证原则,是指法官亲自听取双方当事人、证人及其它诉讼参与人的当庭口头陈述和法庭辩论,从而形成案件事实真实性的内心确认,并据以对案件作出裁判。 二、简答题 1、简述当事人主义的特点:(1)诉讼“当事人化”。诉讼活动都由当事人来发动、推动和主导。(2)程序公正。第二,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更强调程序公正的价值。(3)当事人有主动权。当事人主义给予当事人极大的权力。(4)法官中立。法官在诉讼过程中处于消极仲裁者的地位。 2、简述法定证据制度的特点:1、刑讯逼供是法定证据制度的基本证明方法,是获取证据的合法方式。2、法定证据制度的一些做法如防止法官专断也具有相当的合理意义。 3、法定证据制度具有等级性的特点。 4、法定证据制度具有形式主义的特点,法律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规则。 3、简述证据裁判原则的基本内容及例外:(1)对事实问题的裁判必须依靠证据。2)裁判所依据的证据,必须是具有证据资格的证据。3)裁判所依据的证据,必须是经过法庭调查和质证的证据。民事诉讼中具体证明对象的多数内容往往因存在其它证明方法而不具有以证据证明的必要性,从而削弱了证据裁判原则对事实认定的决定性作用。而这些恰恰体现了证据裁判原则在民事诉讼中适用的例外。 4、简述在英美法系国家中主要存在的证明规则:(1)相关性规则;(2)传闻证据规则;(3)任意性自白规则;(4)非法证据排除规则;(5)最佳证据规则;(6)证人的特权规则;(7)交叉询问规则;(8)补强证据规则;(9)推定;(10)司法认知。 三、论述题法定证据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主要证据制度,与奴隶社会的神示证据制度相比,是审判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进步性。然而法定证据制度归根到底是一种唯心主义证据制度,机械而脱离实际。特别是法定证据制度把口供视为证据之王,造成了刑讯逼供泛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强烈的批判。(一)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所谓法定证据制度,又称为形式证据制度,是法律根据证据的不同形式,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评断标准,法官必须据此作出判决的一种证据制度. (二)法定证据制度的内容(基本规则): 法律预先规定了证据的形式,根据证据的形式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的

[笔记]证据法学案例分析题

[笔记]证据法学案例分析题 (2011) 三、(本题22分) 案情:2010年10月2日午夜,A市某区公安人员在辖区内巡逻时,发现路边停靠的一辆轿车内坐着三个年轻人(朱某、尤某、何某)行迹可疑,即上前盘查。经查,在该车后备箱中发现盗窃机动车工具,遂将三人带回区公安分局进一步审查。案件侦查终结后,区检察院向区法院提起公诉。 (证据)朱某——在侦查中供称,其作案方式是3人乘坐尤某的汽车在街上寻找作案目标,确定目标后由朱某、何某下车盗窃,得手后共同分赃。作案过程由尤某策划、指挥。在法庭调查中承认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但声称在侦查中被刑讯受伤。 尤某——在侦查中与朱某供述基本相同,但不承认作案由自己策划、指挥。在法庭调查中翻供,不承认参与盗窃机动车的犯罪,声称对朱某盗窃机动车毫不知情,并声称在侦查中被刑讯受伤。 何某——始终否认参与犯罪。声称被抓获当天从C市老家来A市玩,与原先偶然认识的朱某、尤某一起吃完晚饭后坐在车里闲聊,才被公安机关抓获。声称以前从没有与A市的朱某、尤某共同盗窃,并声称在侦查中被刑讯受伤。 公安机关——在朱某、尤某供述的十几起案件中核实认定了A市发生的3起案件,并依循线索找到被害人,取得当初报案材料和被害人陈述。调取到某一案发地录像,显示朱某、尤某盗窃汽车经过。根据朱某、尤某在侦查阶段的供述,认定何某在2010年3月19日参与一起盗窃机动车案件。 何某辩护人——称在案卷材料中看到朱某、尤某、何某受伤后包有纱布的照片,并提供4份书面材料:(1)何某父亲的书面证言:2010年3月19日前后,何某

因打架被当地公安机关告知在家等候处理,不得外出。何某未离开C市;(2)2010年4月5日,公安机关发出的行政处罚通知书;(3)C市某机关工作人员赵某的书面证言:2010年3月19日案发前后,经常与何某在一起打牌,何某随叫随到,期间未离开C市;(4)何某女友范某的书面证言:2010年3月期间,何某一直在家,偶尔与朋友打牌,未离开C市。 (法庭审判)庭审中,3名被告人均称受到侦查人员刑讯。辩护人提出,在案卷材料中看到朱某、尤某、何某受伤后包有纱布的照片,被告人供述系通过刑讯逼供取得,属于非法证据,应当予以排除,要求法庭调查。公诉人反驳,被告人受伤系因抓捕时3人有逃跑和反抗行为造成,与讯问无关,但未提供相关证据证明。法庭认为,辩护人意见没有足够根据,即开始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 法庭调查中,根据朱某供述,认定尤某为策划、指挥者,系主犯。 审理中,何某辩护人向法庭提供了证明何某没有作案时间的4份书面材料。法庭认为,公诉方提供的有罪证据确实充分,辩护人提供的材料不足以充分证明何某在案发时没有来过A市,且材料不具有关联性,不予采纳。 最后,法院采纳在侦查中朱某、尤某的供述笔录、被害人陈述、报案材料、监控录像作为定案根据,认定尤某、朱某、何某构成盗窃罪(尤某为主犯),分别判处有期徒刑9年、5年和3年。 问题: 1(法院对于辩护人提出排除非法证据的请求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2(如法院对证据合法性有疑问,应当如何进行调查, 3(法院对尤某的犯罪事实的认定是否已经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为什么, 4(现有证据能否证明何某构成犯罪,为什么,

电大民法学2

电大民法学2

民法学(2) 146、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ACD ) A、债的主体的特定性 B、债务具有时间性 C、债务具有特定性 D、债的客体的多样性 147、依中国法律规定抵押权的实现方式有(AB ) A、变卖 B、抵押物折价 C、抵押物归债权人所有 D、抵押物留置 148、无效合同会引起一下法律后果(ABD ) A、返还财产 B、赔偿损失 C、履行合同 D、收缴财产 149、赠与合同具有以下特征(ABD ) A、赠与合同发生所有权的转移 B、赠与合同为单务无偿合同 C、赠与合同为单方合同 D、赠与合同一般为实践合同 150、根据中国民法通则规定,人格权包括(ACD ) A、名誉权 B、荣誉权 C、名称权 D、贞操权 151.根据合同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的分担方式,合同可分为( B )。 A.主合同与从合同 B.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 C. 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D. 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 152.信托人依信托合同从事信托业务时可能与第三人订立合同,信托人是该合同的( C )。 A. 中介人B.代理人 C. 当事人 D. 利害关系人 153.著作权由( B ),并受著作权法保护。

A. 作品发表之日起产生 B.作品完成创作之日起产生 C. 作品完成构思之日起产生 D.作品经国家著作权登记之日起产生 154.甲在木桶里养了一条毒蛇,一日外出,便将木桶盖紧,委托给乙看管,丙和丁到乙家里玩,当丙得知木桶里装着蛇时,好奇心起,趁乙不在时,不顾丁的劝告,将木桶的盖子打开看蛇,结果被蛇咬伤。丁的受伤应由( D )。 A. 蛇的所有人甲负责 B.蛇的看管人乙负责 C. 第三人丁负责 D.受害人丙自己负责 155.注册商标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在期满其按( D )申请续展注册。 A.1个月内B.2个月内 C.3个月内D.6个月内 156.李某和陈某领取结婚证书后,在回家的路上,李某因车祸死亡,能够参加继承其遗产的法定继承人有( AB )。 A.陈某B.李某的父母 C. 李某的兄弟姐妹 D.陈某与前夫所生之子 157,下列权利只能由公民享有的是( ABC )。 A. 隐私权B.肖像权 C. 姓名权D.著作权 158.某甲在国外经商多年,1990年回家乡定居。1994年甲立自书遗嘱将自己的财产在自己死后归侄子乙继承。后甲与乙关系恶化,甲想撤销这份遗嘱。1尹能够采用( ABCD )。 A.声明原遗嘱无效 B.抛弃遗嘱处分的遗产 C. 另立新遗嘱 D.另立公证遗嘱 159.债可因下列事实( ABCD )发生。 A.买卖合同B.赠与合同

电大证据学第四次作业答案

电大证据学第四次作业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证据学第四次作业 1、在合同纠纷案件中,对合同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承担证明责任的是()。C.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 2、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在承担的主体上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不同,是由()承担。B.被告 3、下列刑事案件中,被告人需承担一定证明责任的是()。C.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 4、在合同纠纷案件中,对引起合同关系变动的事实承担证明责任的是 ()。 C.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当事人 5、如县检察院查获白某受贿的证据,以受贿罪对白某进行起诉,承担证明责任的是()。A.检察院 6、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负证明责任的是()。D.用人单位 7、证明责任制度最早产生于()。B.古罗马法时代 8、下列诉讼中,被告一般不承担证明责任的是()。A.刑事公诉 9、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某甲提出审判员王某是被害人的哥哥,应当回避。审判员王某应当回避的证明责任的承担者是( )。A.被告人某甲 10、在合同纠纷案件中,对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证明责任的是()。C.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 11、关于我国诉讼中的证明标准,下列陈述正确的是()。D.三大诉讼具有统一的证明标准 12、两大法系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都是()。D.盖然性的优势 13、关于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英美法系的表述是()。A.排除合理怀疑 1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3条第1款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分别举出相反的证据,但都没有足够的依据否定对方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案件情况,判断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是否明显大于另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并对证明力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这表明,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C.盖然性的优势 15、我国行政诉讼法同民事诉讼法一样,对证明标准的规定也是采取了 ()。B.间接的方式 16、最早确定内心确信证明标准的国家是()。D.法国 17、( )主要是指甄别法,是审查鉴别的意思。A.个别审查 18、组织辨认可以公开辨认,也可以秘密辨认。下列各项中,应公开进行辨认的是()。C.尸体 19、司法人员认定的案件事实符合情理,具有成立的一般可能性的证明标准称为()。B.合理可能性标准 20、进行(),必须经县以上公安局长批准。B.侦查实验 21、证据审查、判断的方法中,为了审查判断某一现象在一定的时间内或情况下能否发生,而将该现象发生的过程加以重演或再现的一种活动和方法是()。B.侦查实验 22、司法认知的主体是()。A.人民法院

证据学期末复习指导案例题参考答案

《证据学期末复习指导》 案例题参考答案 1.甲地A公司将3辆进口车卖给乙地B公司,B公司将汽车运回期间受到乙地工商局查处。工商局以A公司无进口汽车证明,B公司无准运证从事非法运输为由,决定没收3辆汽车。A公司不服该决定提起 诉讼。请问:下列哪一内容是本案受理法院的主要审查对象(D) A .辆汽车的性质 B.公司销售行为的合法性 公司购买行为的合法性 D.工商局处罚决定的合法性 2.在一行政诉讼案中,被告方某行政机关委托刘律师担任诉讼代理人。刘律师为使案件胜诉,诉讼期 间调查收集了充分的证据材料。请问:下列关于刘律师做法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C) A.合适,因为刘律师有自行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 B.合适,因为刘律师需要代为承担举证责任 C.不合适,因为刘律师无自行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 D.不合适,因为刘律师的调查未经人民法院同意 3.某市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该市教育局主管招生工作的王某受贿案的过程中,除发现王某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贿赂外,还发现王某涉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和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根据以上情况,请问:指控王某犯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首先应当承担证明其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且差额巨大的证明责任的,是哪些机关或人员 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责任的例外,是涉及“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案件。刑法第395条第1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根据这一规定,对于此类案件,首先承担证明责任的仍然是控诉方,当控诉方收集到足够的证据证明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且差额巨大时,证明责任即转移到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身上,它必须说明或者证明差额部分的来源是合法的,若不能说明或证明,差额部分即以非法所得论。

中央电大法学专科《民法学(2)》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题库

中央电大法学专科《民法学(2)》期末考试 案例分析题题库 (2015年2月整理,更新至14年7月试题)29.甲携带一台彩电乘坐公共汽车,将电视机置放在座椅旁。行驶中,由于一名儿童突然横穿马路,司机紧急刹车,同车的另一名乘客乙的小提箱将甲彩电砸坏。甲要求乙赔偿,理由是乙未看好自己的东西。 问:本案如何处理?为什么? 参考答案: (1)乙不承担甲的损失,因为损失是汽车刹车所致,乙没有责任。 (2)汽车公司也不承担责任,刹车是紧急避险行为,应当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负责。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3)由儿童的监护人父母负责承担民事责任。儿童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 (要求写出法律规定) 28.甲乙两公司签订一份工矿产品的合同,合同中规定:合同的总货款为60万元,需方乙公司支付作为合同担保的定金9万元。供方甲公司在合同签订后3个月内交付全部货物。双方约定,若有违约,违约金的支付比例为违约部分价款的5%。合同成立一个月后,甲公司交付了三分之一的货物,但此后甲公司以货源有困难为由拒绝继续交货,并要求延迟交货时间。乙公司同意甲公司延迟交付时间。但在双方新的约定交货时间内甲公司仍未交货。因此给乙公司造成实际经济损失5万元。乙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合同,并追究甲方违约责任。 请问: 乙公司的请求是否合法?法院应如何审判? 参考答案: (1)乙公司提出解除合同的要求合法。此案中甲公司为违约方,法院应允许乙公司提出解除合同的请求,并由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5分) (2)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一方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没有履行合同,在被允许推迟履行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对方有权解除合同。(4分) (3)根据《担保法》的规定,接受定金的一方 不履行合同的,应双倍返还定金。因此,甲公司应双倍返还定金18万元给乙公司。甲公司还应支付违约金2万元给乙公司,同时因甲公司的违约给乙公司造成了5万元的实际损失,而违约金2万元并不足以弥补实际损失,所以甲公司还应支付赔偿金3万元。(7分) 28.甲携带一台彩电乘坐公共汽车,将电视机置放 在座椅旁。行驶中,由于一名儿童突然 横穿马路,司机紧急刹车,同车的另一名乘客乙的小提箱将甲彩电砸坏。甲要求乙赔偿,理由 是乙未看好自己的东西。 问:本案如何处理?为什么? 参考答案: (1)乙不承担甲的损失,因为损失是汽车刹车 所致,乙没有责任。(5分) (2)汽车公司也不承担责任,刹车是紧急避险 行为,应当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负责。根据 民法通则的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5分) (3)由儿童的监护人,即儿童的父母负责承担 民事责任。儿童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 (要求写出法律规定)(6分) 29.甲乙两公司签订一份工矿产品的合同,合同中规定:合同的总货款为60万元,需方乙 公司支付作为合同担保的定金9万元。供方甲公司在合同签订后3个月内交付全部货物。双 方约定,若有违约,违约金的支付比例为违约部分价款的5%。合同成立一个月后,甲公司交 付了三分之一的货物,但此后甲公司以货源有困难为由拒绝继续交货,并要求延迟交货时间。 乙公司同意甲公司延迟交付时间。但在双方新的约定交货时间内甲公司仍未交货。因此给乙 公司造成实际经济损失5万元。乙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合同,并追究甲方违约责 任。 问:本案如何处理?法律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乙公司提出解除合同的要求合法。此案中 甲公司为违约方,法院应允许乙公司提出解除合同的请求,并由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5分) (2)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_方在合同 约定的期限内没有履行合同,在被允许推迟履行的 1

电大【证据学】网上作业01-05任务答案

下面答案只供参考,大家可以用CTRL+F进行查找对照 电大【证据学】第一次网上作业 一、作品题(共1道试题,共100分。) 1. 联系实际讨论学习【证据学】的意义和作用。 每位学生须提交讨论提纲,其内容应包括:个人的讨论提纲、联系实际的例子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的提纲进行评分。 电大【证据学】第二次网上作业 一、简答题(共2道试题,共100分。) 1.案情:2003年辽宁省商人张某某突然死亡,周围的群众反映可能是他的妻子刘某与其奸夫占某合谋害死的,侦查机关在侦查过程中,收集到了以下证据材料:(1)刘某供认,为了同占某结婚,两人多次谋划杀死张某某,最终乘张某某熟睡的时候,占某用铁锄将其杀害。(2)占某向侦查机关做了与刘某一样的供述,承认杀了张某某。(3)刘某的公婆,即张某某的父母说,在张某某死的当天,他们不在家,听儿媳妇刘某说张某某是不小心摔倒死的。(4)邻居张三、李四、王五共同证明,刘某与占某通奸已久,周围的人所共知,张某某的父母也有所耳闻,只是,他们一家老实,没有声张。(5)从占某家里搜出来的铁锄上的血迹,经鉴定与死者张某某的血相吻合,其外形与死者的伤口也吻合。 请问,根据你所学的证据法的知识,上述5种证据分别是有罪证据还是无罪证据?是间接证据还是直接证据?是原始证据还是传来证据?是言词证据还是实物证据? 【答案】(1)凡是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证据就是有罪证据,凡是不能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证据就是无罪证据。按照证据的来源划分,凡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未经复制、转述的证据是原始证据,又称为第一手资料。凡是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经过复制、转述的证据,是传来证据,又称为第二手资料。根据诉讼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之间的证明关系,学界将证据分为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凡是能直接证明主要案件事实的证据,就是直接证据;凡是不能直接单独证明案件主要事实,而须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就是间接证据。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将证据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凡是表现为人的陈述,即以言词作为表现形式的证据,是言词证据。凡是表现为物品和痕迹和以其内容具有证据价值的书面文件,即以实物作为表现形式的证据,是实物证据。(30分)

证据法学案例分析题参考

证据法学案例分析题参考: 08年案情:肖某是甲公司的一名职员,在2006年12月17日出差时不慎摔伤,住院治疗两个多月,花费医疗费若干。甲公司认为,肖某伤后留下残疾已不适合从事原岗位的工作,于2007年4月9日解除了与肖某的劳动合同。因与公司协商无果,肖某最终于2007年11月27日向甲公司所在地的某省A市B区法院起诉,要求甲公司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并安排其工作、支付其住院期间的医疗费、营养费、护理费、住院期间公司减发的工资、公司2006年三季度优秀员工奖奖金等共计3.6万元。 B区法院受理了此案。之后,肖某向与其同住一小区的B区法院法官赵某进行咨询。赵某对案件谈了几点意见,同时为肖某推荐律师李某作为其诉讼代理人,并向肖某提供了本案承办法官刘某的手机号码。肖某的律师李某联系了承办法官刘某。刘某在居住的小区花园,听取了李某对案件的法律观点,并表示其一定会依法审理此案。两天后,肖某来到法院找刘某说明案件的其他情况,刘某在法院的谈话室接待了肖某,并让书记员对他们的谈话内容进行了记录。 本案经审理,一审判决甲公司继续履行合同,支付相关费用;肖某以各项费用判决数额偏低为由提起上诉。二审开庭审理时,由于一名合议庭成员突发急病住院,法院安排法官周某临时代替其参加庭审。在二审审理中,肖某提出了先予执行的申请。2008年5月12日,二审法院对该案作出了终审判决,该判决由原合议庭成员署名。履行期届满后,甲公司未履行判决书中确定的义务。肖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甲公司则向法院申请再审。 1.纠纷发生后,肖某与甲公司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解决他们之间的纠纷? 和解;向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 2.诉讼中,肖某与甲公司分别应当对本案哪些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肖某应当对以下事实承担举证责任:①与甲公司存在劳动合同关系;②其受伤属工伤的事实; ③各项损失的事实;④未支付全额工资和奖金的事实。 甲公司应当对以下事实承担举证责任:①解除劳动合同的事实;②减少肖某住院期间工资报酬的事实。 3.二审中,肖某依法可以对哪些请求事项申请先予执行?对该申请应当由哪个法院审查作出先予执行的裁定?该裁定应当由哪个法院执行? 肖某依法可以对医疗费,住院期间的工资申请先予执行;肖某应当向二审法院申请;先予执行的裁定应当由B区法院执行。 4.若执行中甲公司拒不履行法院判决,法院可以采取哪些与金钱相关的执行措施?对甲公司及其负责人可以采取哪些强制措施? ①法院可采取以下与金钱有关的执行措施: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强制被执行人加倍支付迟延履行债务的利息。 ②法院可对甲公司采取罚款的强制措施;对甲公司的负责人可采取罚款\拘留\的强制措施。 5.根据案情,甲公司可以根据何种理由申请再审?可以向何法院申请再审?甲公司申请再审时,已经开始的执行程序如何处理? 甲公司可以二审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为由申请再审;可以向某省高级法院申请再审;执行程序继续进行。 6.本案中,有关法官的哪些行为违反了法官职业道德? 法官赵某向当事人泄露承办人信息;向当事人就法院未决案件提供法律咨询;法官赵某提出法律意见;法官刘某在居住的小区花园私下会见原告肖某的代理人。 11年案情:案情:2010年10月2日午夜,A市某区公安人员在辖区内巡逻时,发现路边停靠的一辆轿车内坐着三个年轻人(朱某、尤某、何某)行迹可疑,即上前盘查。经查,在该车后备箱中发现盗窃机动车工具,遂将三人带回区公安分局进一步审查。案件侦查终结后,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民法学(1)》期末案例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7)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民法学(1)》期末案例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7) 案例分析 1. 某商店有标价1350元绞面机和350元切面机。售货员甲误将价值1350元的绞面机当350元的切面机出售给顾客乙。乙当时问:“如有问题,能否退货?”甲答:“商品售出,概不退货。”乙交款提货。不久,甲发现错误,找到乙,说明情况并道歉,要求乙补交余款或者退回绞面机。乙不同意,因为甲说过“商品售出,概不退货。” 问: (1)甲乙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为什么? 答:甲乙的行为是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甲的行为是因为对标的物发生重大误解。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是可撤销的行为。 (2) 乙不同意的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 答:乙的理由不能成立。 根据民法通则,行为可以不撤销,需要乙补齐货款;也可以撤销,该行为从成立时就没有法律效力,双方返还财物。 2. 甲是一家大型百货商场,商场内销售各种品牌的电器。2008年3月经人介绍认识乙公司业务员丙,乙公司是海尔电冰箱的代理商。经协商由乙供甲海尔电冰箱40台,丙未经单位同意就口头承诺,甲即交丙空白支票一张,丙填写为57200元。乙收到支票后两次供货共21台电冰箱,尚欠23500元货未供,后甲几次催乙供货或退款。乙以此事是丙所为与其无关为由拒绝。甲诉至法院。 问;丙是什么行为?合同是否有效?乙是否承担责任? 答:(1)丙的行为是无权代理行为,他未经乙委托就与甲订立购销电冰箱合同,并代乙收货款。 (2)合同有效。因为民法通则规定,没有代理权只有经被代理人的追认才承担民事责任。乙对丙收入自己账户的货款未提异议,并两次供21台电冰箱,已履行部分合同,是对丙行为的追认。 (3)乙应承担民事责任。丙的无权代理行为被追认后,该代理行为从开始实施起,就发生有权代理的法律效力。乙应退余款并赔偿甲损失。 3. 甲开了一个专做成人衣服的服装店,乙专门批发布料。甲向乙借3000元及布料50米,约定钱与布料半年之后一次还清。过了半年,甲仅还款500元,而且未偿还布料。乙多次到甲处催还,甲每次都推托。乙十分生气,到甲店中把甲所借布料制作的衣服全部拿走。甲谴至乙家索要,乙拒不交还,声称:“这衣服是用我的布料做的,理应归我所有。”据查,仅制作衣服的加工费甲花去2000元。 问:(1) 甲、乙之间是何种法律关系? 答:甲乙之间存在两种法律关系:一是借贷关系,二是所有权关系。

2017年电大证据学形考作业答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1、证据学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答:证据学研究对象和具体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作为证据学研究对象的证据规则分为两大类:诉讼证据规则和非诉讼证据规则。证据规则都要由法律以一定方式明确规定,我国证据规则的内容散见于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最高院和最高检有关证据的司法解释中。 (2)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能力。证据和证据力、证明力是三个密切相关的概念。证据是有关案件有关的一切事实。所谓证据力,是指证据材料进入诉讼,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所谓证明力,是指证据所具有的内在事实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和证明作用。,亦即人们通常说的可信性、可靠性和可采性。 (3)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证据的内容是证据本身内在具有的证明能力,它具有客观实在性和关联性;证据的形式是证据在法律上所具有的外在表现方式和正当的获取手段。两者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4)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证据学理论是于证据有关的司法和执法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人类司法证明和“准司法证明”的智慧结晶。人类的文化传统背景对证据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它也是证据学的研究对象。 (5)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的关系。证据制度需要建立在一个相应的经济基础之上,经济的发达 程度,决定证据的获得能力、侦查水平和社会进步程度;诉讼制度和证据制度都是属于一定历史范畴的东西,是历史的产物。它们随着历史的演变而进化,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证据制度又是诉讼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与诉讼制度相适应的。 (6)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经验及证据理论。古今中外的司法、执法人员在证明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证据法学应当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这些证明活动的规律,并用研究成果来指导司法和执法等活动中的证明实践。证据理论对司法实践的指导作用,不仅是证据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还是发展证据学的基本动力。 2、如何正确评价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答:要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作出正确的公正的评价,就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它进行全面的分析。自由心证制度取代封建时期的法定证据制度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自由心证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诉讼结构的变革,否定了法定证据制度的形而上学的形式主义,抛弃了法定证据制度中的封建特权,废除了刑讯逼供的证明方法,确定了举证责任由控诉方担任的原则,使被告人获导了辩护权。自由心证制度还实行双方当事人对等辩护的原则,能使法官根据当事人双方的举证辩论,形成其内心确信,然后对案件作出裁判。这是历史上构进步,对诉讼制度是一个重大的革新,它推动了诉讼制度的民主化进程。自由心证制度的建立,使法官摆脱了法定证据制度那些繁琐规则的束缚,有可能按照自己的经验和良心对证据和证据的证明力进行自由判断,从而为查明案情和正确处理案件提供了可能性。它推动了证据科学的发展和证据理论的进步,自由心证制度是确认有审判权者即有真理的原则,它为法官利用司法活动灵活地为政治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这是自由心证制度能够产生并长期存在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在评价证据价值上及其价值的选择上,给法官和陪审团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当今世界各国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理论上,对法官依良心、理性“自由”地判断证据也有一定的限制。比如:《日本刑事诉讼法》第318条规定:“证据的证明力由审判官自由判断。”但紧接着第319条又规定,当被告人的自白成为对他不利的唯一证据时,法官不得将其作为有罪的根据。上述这些法律上或理论上对法官自由判断权的限制,都体现了一些有价值的实际经验,从而使自由心证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3. 物证证明力的特点是什么? 答:物证同其他证据种类相比,更直观,更容易把握;同言词证据相比,它更客观、真实性更大。言词证据的运用一般要靠实物证据来检验,言词证据同实物证据相结合,才能发挥其证明作用,物证则可以不依赖于言词证据而存在。 物证的证明力按照物证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两种情况说明:一种情况是,凡有一定固定形状的证物,是以其外部特征,同案件事实产生的关联性,而发挥证明作用的。所谓外部特征,是指本证物的外部形态、规格、大小、结构。商标、图案。出厂日期等特殊的标志。另一种情况是,凡没有一定的固定形状的证物,是以其所使用的物质材料的特殊属性同案件事实产生的关联性而发挥证明作用,例如:各种毒杀案件中所使用的毒品、毒气,就是通过技术鉴定所作的鉴定结论,而确定的属性的同一性,来认定案件事实。

证据学网上作业

证据学第一次网上作业 一、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100 分。) 1. 联系实际讨论学习证据学的意义和作用。 每位学生须提交讨论提纲,其内容应包括:个人的讨论提纲、联系实际的例子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的提纲进行评分。 证据学第二次网上作业 一、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100 分。) 1. 案情: 2003年辽宁省商人张某某突然死亡,周围的群众反映可能是他的妻子刘某与其奸夫占某合谋害死的,侦查机关在侦查过程中,收集到了以下证据材料:(1)刘某供认,为了同占某结婚,两人多次谋划杀死张某某,最终乘张某某熟睡的时候,占某用铁锄将其杀害。(2)占某向侦查机关做了与刘某一样的供述,承认杀了张某某。(3)刘某的公婆,即张某某的父母说,在张某某死的当天,他们不在家,听儿媳妇刘某说张某某是不小心摔倒死的。(4)邻居张三、李四、王五共同证明,刘某与占某通奸已久,周围的人所共知,张某某的父母也有所耳闻,只是,他们一家老实,没有声张。(5)从占某家里搜出来的铁锄上的血迹,经鉴定与死者张某某的血相吻合,其外形与死者的伤口也吻合。 请问,根据你所学的证据法的知识,上述5种证据分别是有罪证据还是无罪证据?是间接证据还是直接证据?是原始证据还是传来证据?是言词证据还是实物证据? 2. (1)凡是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证据就是有罪证据,凡是不能证明犯罪嫌疑人有 罪的证据就是无罪证据。按照证据的来源划分,凡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未经复制、转述的证据是原始证据,又称为第一手资料。凡是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经过复制、转述的证据,是传来证据,又称为第二手资料。根据诉讼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之间的证明关系,学界将证据分为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凡是能直接证明主要案件事实的证据,就是直接证据;凡是不能直接单独证明案件主要事实,而须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就是间接证据。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将证据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凡是表现为人的陈述,即以言词作为表现形式的证据,是言词证据。凡是表现为物品和痕迹和以其内容具有证据价值的书面文件,即以实物作为表现形式的证据,是实物证据。(30分)(2)本案中,这五种证据材料分别是:有罪证据、直接证据、原始证据、言词证据;有罪证据、直接证据、原始证据、言词证据;无罪证据、直接证据、传来证据、言词证据;有罪证据、间接证据、原始证据、言词证据;有罪证据、间接证据、原始证据、实物证据。(20分) 案情: 1992年7月13日凌晨,在杭(州)肖(山)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肇事案。事故现场有被害人的尸体和被害人骑的摩托车,尸体旁边有被害人的血迹。尸体不远处有汽车急刹车留下的摩擦痕迹。被害人手腕上的手表已被摔坏,时针指在5点50分。侦查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勘验,拍摄了一张现场全景照片。法医鉴定结论:被害人系被汽车撞击而死。有妇女张某对侦查人员说,她丈夫告诉她,事故发生时,他行走在离事故现场50米处,目击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撞倒被害人后逃离而去。事故现场不远处有里程碑记明事故发生地距肖山15公里。肖山市交通管理局查明,5点50分左右曾有二辆解放牌大卡车经过事故现场处。其中有一辆肖山某厂车辆。经侦查人员查看,该车上有一处漆皮新脱落的痕迹。厂调度证明司机刘某13日早晨驾车从杭州返回肖山,下车后脸上有慌张的神色。出车登记表证明司机刘

电大【证据学】网上作业01-05任务答案.教学内容

下面答案只供参考,大家可以用CTRL+F进行查找对照 电大【证据学】第一次网上作业 一、作品题(共1道试题,共100分。 1. 联系实际讨论学习【证据学】的意义和作用。 每位学生须提交讨论提纲,其内容应包括:个人的讨论提纲、联系实际的例子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的提纲进行评分。 电大【证据学】第二次网上作业 一、简答题(共2道试题,共100分。 1.案情:2003年辽宁省商人张某某突然死亡,周围的群众反映可能是他的妻子刘某与其奸夫占某合谋害死的,侦查机关在侦查过程中,收集到了以下证据材料:(1刘某供认,为了同占某结婚,两人多次谋划杀死张某某,最终乘张某某熟睡的时候,占某用铁锄将其杀害。 (2占某向侦查机关做了与刘某一样的供述,承认杀了张某某。(3刘某的公婆,即张某某的父母说,在张某某死的当天,他们不在家,听儿媳妇刘某说张某某是不小心摔倒死的。(4邻居张三、李四、王五共同证明,刘某与占某通奸已久,周围的人所共知,张某某的父母也有所耳闻,只是,他们一家老实,没有声张。(5从占某家里搜出来的铁锄上的血迹,经鉴定与死者张某某的血相吻合,其外形与死者的伤口也吻合。 请问,根据你所学的证据法的知识,上述5种证据分别是有罪证据还是无罪证据?是间接证据还是直接证据?是原始证据还是传来证据?是言词证据还是实物证据?

【答案】(1凡是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证据就是有罪证据,凡是不能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证据就是无罪证据。按照证据的来源划分,凡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未经复制、转述的证据是原始证据,又称为第一手资料。凡是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经过复制、转述的证据,是传来证据,又称为第二手资料。根据诉讼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之间的证明关系,学界将证据分为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凡是能直接证明主要案件事实的证据,就是直接证据;凡是不能直接单独证明案件主要事实,而须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就是间接证据。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将证据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凡是表现为人的陈述,即以言词作为表现形式的证据,是言词证据。凡是表现为物品和痕迹和以其内容具有证据价值的书面文件,即以实物作为表现形式的证据,是实物证据。(30分 (2本案中,这五种证据材料分别是:有罪证据、直接证据、原始证据、言词证据;有 罪证据、直接证据、原始证据、言词证据;无罪证据、直接证据、传来证据、言词证据;有罪证据、间接证据、原始证据、言词证据;有罪证据、间接证据、原始证据、实物证据。(20分 案情:1992年7月13日凌晨,在杭(州肖(山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肇事案。事故现场有被害人的尸体和被害人骑的摩托车,尸体旁边有被害人的血迹。尸体不远处有汽车急刹车留下的摩擦痕迹。被害人手腕上的手表已被摔坏,时针指在5点50分。侦查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勘验,拍摄了一张现场全景照片。法医鉴定结论:被害人系被汽车撞击而死。有妇女张某对侦查人员说,她丈夫告诉她,事故发生时,他行走在离事故现场50米处,目击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撞倒被害人后逃离而去。事故现场不远处有里程碑记明事故发生地距肖山15公里。肖山市交通管理局查明,5点50分左右曾有二辆解放牌大卡车经过事故现场处。其中有一辆肖山某厂车辆。经侦查人员查看,该车上有一处漆皮新脱落的痕迹。厂调度证明司机刘某13日早晨驾车从杭州返回肖山,下车后脸上有慌张的神色。出车登记表证明司机刘某13日早晨5点55分回厂。侦查人员询问刘某和与司机同车的赵某,两人均否认他们当天早上发生过交通肇事。

证据法案例分析题

证据法案例分析题 1、某皮革厂附近的居民向法院提起诉讼,诉称皮革厂排泄的污水减少其农作物也的收成,并且对 他们的身体造成了损害,请求法院判决皮革厂赔偿他们的损失。对此,皮革厂否认居民的损失是由其排泄的污水造成。 问: 本案中,应由哪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为什么? 答:本案中,应由被告皮革厂就排污行为与农作物收成减少和身体受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根据举证责任分配原则:“谁主张,谁证明”,原告居民应当就皮革厂实施排污行为的事实以及农作物收成减少和身体受损害的事实,承当举证责任。 理由是:环境污染属于特殊侵权行为,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环境污染责任构成要件包括:加害行为(皮革厂排污行为)、损害(农作物收成减少和身体受损害)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根据民诉法规定和最高法院有关司法解释,在环境污染侵权诉讼中,加害人应就因果关系不存在负举证责任,而受害人(原告)则应就排污行为和损害后果负举证责任。 2、甲从广东某老板处进了一批阁楼片(淫秽光盘),打算转卖给乙,甲与乙约定在乙的住处交货。 一天,甲的妻子丙开着一辆面包车,与甲一起将货物运到乙的住处。在清点光盘的数量时,丙才知道是淫秽光盘。于是没有参与清点和搬运。货物清点完毕后,公安人员忽然到场,将甲、乙、丙三人抓获,并且将淫秽光盘、面包车和甲的手机扣押。经过讯问,甲和乙供述了贩卖淫秽光盘的全过程,丙对知道的案件事实也作了陈述。 问: (1)在本案中,侦查机关调查收集到了哪些证据?分别属于什么法定证据种类? 答:证据:淫秽光盘,面包车,甲的手机,——物证 乙和甲的供述,——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丙的陈述——证人证言 (2)在侦查机关收集的证据中,哪些属于直接证据,哪些属于间接证据?理由是什么? 答:淫秽光盘、面包车、甲的手机——间接证据,因为所谓的间接证据是指凡是不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予以证明的证据。间接证据多为实物证据,且客观性强。本案中是三种证据只能证明案件的部分事实,作为物证在诉讼中一般表现为间接证据。 乙和甲的供述、丙的陈述——直接证据,所谓直接证据是指本身可靠既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直接证据多表现为言词证据,在诉讼中,能够指出案件事实的证人证言和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是证明其有罪的直接证据。 3、吴某(17岁)所在学校班主任刘某来到吴某家为吴某、秦某和王某3人复习功课,因王某尚 未到来,刘老师在客厅准备教案,吴某和秦某在阳台观望王某何时到来,吴某跟秦某打赌说他敢把阳台上的花盆扔到楼下去,秦某告诫吴某这样做可能砸伤楼下的行人,吴某不听告诫,举起一盆君子兰就扔了下去,恰巧楼下有位老人赵某(66岁)经过,花盆正中赵某头部,致赵当场死亡。楼下有一10岁的小女孩陈某正在玩耍,她亲眼目睹了吴某将花盆扔下来砸死赵某的经过,陈某立即跑回家把这一经过告诉母亲,后来陈某在母亲的陪同下将所见情况向公安人员做了叙述。 问题: (1)陈某在本案中能否做证人?为什么?(10分) 答:可以。因为根据证人证言知识中对证人资格条件的规定可知,在我国,证人的积极条件包括:了解案件情况;证人是自然人;能够正确表达意志;与诉讼案件的审理结果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本案中,10岁的小女孩陈某目睹了案件的发生情况,她具有相应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且与案件的当事人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符合作为证人的条件,所以她有资格作为证人,根据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