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单元测试

第二章 单元测试

第二章 单元测试
第二章 单元测试

第二章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反应A(g)+3B(g) 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D)=0.4 mol / (L·s)B.υ(C)=0.5 mol / (L·s)

C.υ(B)=0.6 mol / (L·s)D.υ(A)=0.15 mol / (L·s)

2. 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6molB,发生以下反应:4A(g)+6B(g) 4C(g) +5D(g)。若经5s后,剩下的A是2.5mol,则B的反应速率是(C )

A.0.45 mol / (L·s)B.0.15 mol / (L·s)C.0.225 mol / (L·s)D.0.9 mol / (L·s)

3.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根本原因是()

A.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相等B.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

C.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4. 已知反应mX(g)+nY(g) 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

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D.若平衡时X、Y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X、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m

5. 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6. 对某一可逆反应来说,使用催化剂的作用是()

A.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B.以同样程度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

C.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D.改变平衡混合物的组成

7. 右图是关于反应A 2(g)+3B2(g)2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平衡移动图象,影响平衡移动的原因可能是()

A.升高温度,同时加压

B.降低温度,同时减压

C.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

D.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使用催化剂

8. 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n(C)=2∶2∶1。保持温度不变,以2∶2∶1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B、C,则( C )

A.平衡不移动

B.再达平衡时,n(A)∶n(B)∶n(C)仍为2∶2∶1

C.再达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增大

D.再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9.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 2+H2O HBr+HBr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合成氨反应,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

C.反应CO(g)+NO 2(g)CO2(g)+N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颜色变深

D.对于2HI(g)H 2(g)+I2(g),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

10. 某温度下2 L密闭容器中,3种气体起始状态和平衡状态时的物质的量(n)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B.升高温度,若W的体积分数减小,则此反应ΔH>0

C.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该温度下,再向容器中通入3 mol W,达到平衡时,n(X)=2 mol

11. 在一密闭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反应:2SO 2(g)+O2(g) 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1、0.1 mol?L-1、0.2 mol?L-1。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 SO2为0.4 mol?L-1,O2为0.2 mol?L-1

B. SO2为0.25 mol?L-1

C. SO2、SO3均为0.15 mol?L-1

D. SO3为0.4 mol?L-1

12. 某温度下2 L密闭容器中,3种气体起始状态和平衡状态时的物质的量(n)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B.升高温度,若W的体积分数减小,则此反应ΔH>0

C.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该温度下,再向容器中通入3 mol W,达到平衡时,n(X)=2 mol

13. 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

2Z,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A. 33%

B. 40%

C. 50%

D. 65%

14. 当下列反应达到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向容器中充入氩气,平衡一定不移动的是()

A. N 2(g)+3H2(g) 2NH3(g)

B. 2HI(g) H2(g)+I2(g)

C.PCl 5(g) PCl3(g)+Cl2(g)

D. 2SO2(g)+O2(g) 2SO3(g)

15. 在两个恒容容器中有平衡体系:A(g) 2B(g)和2C(g) D(g),X1和X2分别是A和C的转化率。在温度不变情况下,均增加相同的A和C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1降低,X2增大B.X1、X2均降低

C.X1增大,X2降低D.X1、X2均增大

16. 298K下,将1mol蔗糖溶解在1L水中,此溶解过程中体系的?G = ?H-T?S和?S的变化情况是()

A. ?G>0,?S<0

B. ?G<0,?S>0

C. ?G>0,?S>0

D. ?G<0,?S<0 17. 某温度下,反应SO 2(g)+

2

1

O 2(g) SO 3 (g) 的平衡常数K 1=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 3(g)

2SO 2(g) + O 2(g)的平衡常数K 2的值为( )

A. 2500

B. 100

C. 4×10-4

D. 2×10-2 18.已知:可逆反应N 2(g) + 3H 2(g)

2NH 3(g) △H<0。现有甲、乙两个容积相同且不变的真空密闭

容器,向甲容器中加入1mol N 2(g) 和3mol H 2(g)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 1kJ 。在相同条件下,向乙容器中加入2mol NH 3(g) 并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 2kJ ,若Q 1=3Q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达平衡时甲中N 2的转化率为75% B .达平衡时甲、乙中NH 3的体积分数乙>甲

C .达到平衡后,再向乙中加入0.25molN 2(g) 、0.75molH 2(g)和1.5molNH 3(g) ,平衡向生成N 2的方向移动

D .乙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H 3(g)N 2(g)+3H 2(g) △H =+Q 2kJ /mol

二、填空(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46分)

19.(10分)近年来北京市汽车拥有量呈较快增长趋势,汽车尾气已成为重要的空气污染物。 (1)汽车内燃机工作时引起反应:N 2(g)+O 2(g)

2NO(g),是导致汽车尾气中含有NO 的原因之一。

T ℃时,向容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N 2与5 mol O 2,达到平衡后NO 的物质的量为2 mol ,则T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2)一定量的NO 发生分解的过程中,NO 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已知:T 1

N 2(g)+O 2(g)为(填“吸热”或“放热”) 反应。

②一定温度下,能够说明反应 2NO(g) N 2(g)+O 2(g) 已达到平衡的是

(填序号) 。

a .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变化

b .NO 、N 2、O 2的浓度保持不变

c .NO 分解的速率和NO 生成的速率相等

d .单位时间内分解4 mol NO ,同时生成2 mol N 2

时间

(3)①当发动机采用稀薄燃烧时,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NO x ,可用C x H y (烃)催化还原NO x 消除

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CH 4(g)+4NO 2(g) = 4NO(g)+CO 2(g)+2H 2O(g) △H 1=-574 kJ·mol -1

CH 4(g)+4NO(g) = 2N 2(g)+CO 2(g)+2H 2O(g) △H 2

CH 4(g)+2NO 2(g) = N 2(g)+CO 2(g)+2H 2O(g) △H 3=-867 kJ·mol -1

△H 2= 。

②使用催化剂可以将汽车尾气的主要有害成分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x)转化为无毒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6分)将一定量的SO 2和含0.7mol 氧气的空气(忽略CO 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 2+O 2

2SO 3(正反应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中的混合气

体通过过量NaOH 溶液,气体体积减少了21.28 L ;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吸收O 2,气体的体积又减少了5.6L (以上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填字母) a .SO 2和SO 3浓度相等 b .SO 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 .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 .SO 3的生成速率与SO 2的消耗速率相等

e .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欲提高SO 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向装置中再充入N 2 b .向装置中再充入O 2 c .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d .升高温度

(3)求该反应达到平衡时SO 3的转化率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 21. (12分)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A 2(g)+B 2(g) 2C(g)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时,测得

c(A 2)=0.5mol?L -1, c(B 2)=0.1mol?L -1,c(C)=1.6mol?L -1。若A 2、B 2、C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a mol?L -1、b mol?L -1、

g mol?L -1请确定:

(1)a 、g 应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

(2)若反应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进行,当g =_________,a 有最大值为_________。 (3)若反应从逆反应方向开始进行,当b =_________,a 有最小值为_________。

催化剂 加热

(4)b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

22.(8分)(1)化学平衡常数K 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 值越大,表示__________, K 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 值_________________。(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在一体积为10L 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 和H 2O ,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 +H 2O(g)

CO 2(g) +H 2 (g) △H<0,CO 和H 2O 浓度变化如下图,则0~4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

v(CO)=_________mol·L -1·min -1。t△时物质浓度(mol·L -1)的变化: (3)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

△表中3min ~4min 之间反应处于_________状态; c 1数值_________0.08 mol·L -1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反应在4min ~5min 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单选),表中5min ~6min 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单选)。

a .增加水蒸气

b .降低温度

c .使用催化剂

d .增加氢气浓度

23. (10分)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生产硝酸的主要过程如下。

(1)以N 2和H 2为原料合成氨气。反应:N 2(g)+3H 2(g)

2NH 3(g) ΔH <0。

① 下列措施可以提高H 2的转化率的是(填选项序号) 。

a .选择适当的催化剂

b .增大压强

c .及时分离生成的NH 3

d .升高温度 ② 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 2和3 mol H 2发生反应。

若容器容积恒定,达到平衡状态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原来的1516

,则N 2的转化率α1= ;

若容器压强恒定,达到平衡状态时,N 2的转化率为α2,则α2 α1(填“>”、“<”或“=”)。 (2)以氨气、空气为主要原料制硝酸。

① NH 3被氧气催化氧化生成NO 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 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NO(g)+O 2(g)

2NO 2(g) ΔH >0。该反应的反应速率(υ)随

时间(t )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若t 2、t 4时刻只改变一个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选项序号) 。

时间(min) CO H 2O CO 2 H 2

0.200 0.300 0 0

2

0.138

0.238

0.062

0.062

3 c 1 c 2 c 3 c 3 4

c 1

c 2

c 3

c 3 5 0.116 0.216 0.084 6

0.096

0.266

0.104

a .在t 1 ~ t 2时,可依据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保持 不变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b .在t 2时,采取的措施可以是升高温度

c .在t 3 ~ t 4时,可依据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 不变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d .在t 5时,容器内NO 2的体积分数是整个过程中的最大值 (3)硝酸厂常用如下2种方法处理尾气。

① 催化还原法:催化剂存在时用H 2将NO 2还原为N 2。 已知:2H 2(g) + O 2(g)=2H 2O(g) ΔH =— 483.6 kJ/mol

N 2(g) + 2O 2(g)=2NO 2(g) ΔH =+ 67.7 kJ/mol 则H 2还原NO 2生成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② 碱液吸收法:用Na 2CO 3溶液吸收NO 2生成CO 2。

若每9.2 g NO 2和Na 2CO 3溶液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0.1 mol ,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是 。

参考答案

1.B

2. C

3. D

4. B

5. C

6. B

7. C

8. C

9. D 10. D 11. B 12. A 13. D 14. B 15. A 16. B 17. C 18. A

19.答案:(1)0.11(1/9) (2)①放热 ②bc (3)①-1160 kJ·mol -1

② 2x CO + 2NO x 2x CO 2 + N 2 20.(1)bc (2)b (3)94.7%

21.(1)a +

2

g

=1.3 (2)0 1.3 (3)0 0.4 (4)0≤b ≤0.9 22.(1)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越大 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0.03 (3)①平衡 大于 ②d a 23.答案:(1)①bc ②12.5 % >

催化剂

(2)①4NH3 +5O24NO+6H2O

②ab

(3)①4H2(g)+2NO2(g)=N2(g)+4H2O(g) ΔH=—1034.9 kJ/mol

②2NO2 +CO32-=NO3-+NO2-+CO2

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选全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错选不得分,共计40分) 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末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B .物体的位移必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C .物体速度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量与这段时间成正比 D .匀加速运动,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增加;匀减速运动,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减小 2.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有关物体加速度,速度的方向及它们的正负值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必定相同 B .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必定为负值 C .在直线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变大时,其加速度也可能为负值 D .只有在确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的条件下,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才为正值 3.汽车关闭油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下来。在此过程中,最后连续三段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A .1:1:1 B .5:3:1 C .9:4:1 D .3:2:1 4.原来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其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则物体的运动速度将( ) A .逐渐减小 B .保持不变 C .逐渐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5.某人站在高楼上从窗户以20m/s 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位移大小等于5m 的时间有几个( ) A .一个解 B .两个解 C .三个解 D .四个解 6.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是竖直向下,v 0=0,a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 .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 C .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 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 D .从开始运动起依次下落4.9cm 、9.8cm 、14.7cm ,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 7.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x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t 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 B .1t 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C .1t 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 D .0到1t 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 8.在同一地点,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下图所示,则( ) A .两物体相遇的时间是2S 和6S B .乙物体先在前运动2S ,随后作向后运动 C .两个物体相距最远的时刻是4S 末, D .4S 后甲在乙前面 9. 物体甲的x -t 图象和物体乙的v -t 图象分别如下图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 况是( ) A .甲在整个t =6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B .甲在整个t =6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 C .乙在整个t =6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D .乙在整个t =6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 10.一个以初速度0v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t 秒末速度为t v ,如图 2-2所示,则关于t 秒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 和加速度a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0() 2 t v v v += B .0() 2 t v v v +< C .a 恒定 D .a 随时间逐渐减小 二、填空题:(11,12每题5分。13题前3空每空2分,后2空每空3分,计22分) 11.某市规定:卡车在市区内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 km/h.一次一辆卡车在市区路面紧急刹车后,经1.5 s 停止,量得刹车痕迹s =9 m.,问这车是否违章? 12.竖直悬挂一根长15m 的杆,在杆的正下方5 m 处有一观察点A .当杆自由下落时,杆全部通过A 点需要______s.(g 取10 m/s 2) 1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的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 点的距离填入下列表格中 . 第7题图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

姓名成绩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u 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均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份,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A.过滤B.蒸馏C.分液D.萃取 2.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3.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A B C D 4.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B.Ba(NO3)2 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 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方法使NaCl 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 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冷却至室温才转移到容量瓶中5.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7.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g B.32g C.64g /mol D.32g /mol 8.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A.原子数B.分子数C.体积D.物质的量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相信你已经拥有了许多有理数的知识财富!下面这套试卷是为了展示你在本章的学习效果而设计的,只要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言弃,就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一定要沉着应战,细心答题哦!本试卷共120分,用100分钟完成, 一、耐心填一填:(每题3分,共30分) 1、52- 的绝对值是 ,52-的相反数是 ,5 2 -的倒数是 . 2、某水库的水位下降1米,记作 -1米,那么 +1.2米表示 . 3、数轴上表示有理数-3.5与4.5两点的距离是 . 4、已知|a -3|+ 24)(+b =0,则2003 )(b a += . 5、已知p 是数轴上的一点4-,把p 点向左移动3个单位后再向右移1个单位长度,那么p 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_。 6、最大的负整数与最小的正整数的和是_________ 。 7、() 1 -2003 +() 2004 1-= 。 8、若x 、y 是两个负数,且x <y ,那么|x | |y | 9、若|a |+a =0,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0、若|a |+|b |=0,则a = ,b = 二、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24分.请将你的选择答案填在下表中.) 1 A 0 B -1 C 1 D 0或1 2、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而小于4的所有的正整数的和是( ) A 8 B 7 C 6 D 5 3、计算:(-2)100+(-2)101 的是( ) A 2100 B -1 C -2 D -2100 4、两个负数的和一定是( )A 负 B 非正数 C 非负数 D 正数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含答案)

高一生物第一章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共20题,每题3分) 1、小明正在那儿冥思苦想如何才能学习好高中生物课程,那么问题来了,此时,直接参与这一活动的最小结构是() A、神经细胞 B、血液 C、大脑 D、神经系统 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命系统() A、一只青蛙 B、青蛙的表皮细胞 C、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 D、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以及生活在池塘中的各种生物 3、大象的鼻子长,桃子的味道美,那么与大象相比,桃树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缺少哪一层次?() A、器官 B、种群 C、组织 D、系统 4、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要调查一个鱼塘中的草鱼的数量变化情况。他们研究的是生命系统的() A、个体水平 B、种群水平 C、群落水平 D、生态系统水平 5、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是() ①一个大西瓜②血液③白细胞④变形虫⑤血红蛋白⑥SARS病毒⑦同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绵羊 ⑧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鸟⑨一片桃园⑩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A、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B、③②①④⑦⑩⑨ C、③②①④⑦⑧⑩⑨ D、⑤②①④⑦⑩⑨ 6、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 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D、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7、下列说法不符合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的是() 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B、细胞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生物整体的生命过程起作用 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D、细胞中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或拟核)等结构 8、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下图所示。试问其视野最暗的是()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4.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 .3 s 内的位移是12 m B .3 s 内的位移是9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 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 .3 s 末的速度为零 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7.物体做初速度 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5 m ,则该物体( ) A .3 s 内位移大小为45 m B .第3 s 内位移大小为25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

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空气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空气单元测试卷

第二章空气单元测试卷 学号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1-10题,每小题1分,11-30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食用油在锅内着火,此时,最简易的灭火方法是() A、向锅内浇水 B、盖严锅盖 C、把油倒入水槽 D、用灭火器 2、证明集气瓶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正确方法是() A、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B、把燃着的木条迅速插入集气瓶中 C、加入澄清石灰水 D、加入石蕊试液 3、大气成分中,体积百分比最大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4、街道边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灯管内充入的气体是() A、氮气 B、稀有气体 C、臭

氧D、水蒸气 5、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舍勒 B、普里斯特利 C、拉瓦锡 D、阿伏伽德罗 6、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成分的微 小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你关注每天的空气质量报告吗?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氮氧化合物 D、可吸入颗粒物 7、下列气体中,一般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氢气 8、为了防止大气污染,很多大城市开展“还我

A、推广无污染能源 B、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C、建造氧化塘和污水处理厂 D、增加工业烟尘和各种废气排放 9、在干涸的深井、深洞或久未开启的菜窖内, 若不做灯火试验,人就进去是危险的,这是 因为菜窖中会有 () A、一种有毒气体 B、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一种黄色烟雾,使人视线模糊 D、一种不能供给呼吸的二氧化碳气体 10、覆杯实验中,硬纸片不掉下来的原因是() A、硬纸片被水吸住了 B、硬纸片被大气压给托住了 C、硬纸片与杯口有黏性 D、硬纸片会吸水 11、皮肤过多地晒太阳,会受到紫外线的伤害,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1)

七年级地理(二·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并将其 代号填在下表所对应的方框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就海陆位置而言,日本位于太平洋的 A.西北部 B.东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2.日本的四大岛屿按自北向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 B.北海道、九州、四国、本州 C.北海道、四国、本州、九州 D.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3.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其形成原因,下图中能正确表示的是 A B C D 4.日本需要进口的是 A.原料和燃料 B.汽车 C.电子工业产品 D.纺织品 5.关于日本经济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出口初级产品 B.大量出口农产品 C.对外依赖性大 D.可以独立发展工业 6.日本文化的特点是 A.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B.典型的西方文化 C.传统的大和民族文化 D.依附于中国文化 读右图回答7-8题 7.下图所示的海峡是 A.直布罗陀海峡 B.曼德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白令海峡 8.该海峡的位置特征为 A .“五海三洲之地” B.“十字路口”的位置 C.连接东西方的铁路枢纽 D.与中国隔海相望 9.下列东南亚国家中,属于内陆国的是 大陆 海平面 非洲板块 大陆 大陆 大陆 海平面 海平面 海平面 印度洋板块 美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正式

秀全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数学 第二章单元检测(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函数32+=-x a y (a >0且a ≠1)的图象必经过点 (A )(0,1) (B ) (1,1) (C ) (2,3) (D )(2,4) 2.函数lg y x = A.是偶函数,在区间(,0)-∞ 上单调递增 B.是偶函数,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 C.是奇函数,在区间(0,)+∞ 上单调递增 D .是奇函数,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 3.三个数6 0.70.70.76log 6, ,的大小关系为 A . 60.70.70.7log 66<< B . 60.7 0.7log 60.76<< C .0.7 60.7log 660.7<< D . 60.70.70.76log 6<< 4.函数12 log (32)y x = - A .[1,)+∞ B .2(,)3+∞ C .2(,1]3 D .2[,1]3 5、已知镭经过100年,剩留原来质量的95.76%,设质量为1的镭经过x 年的剩留量为y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是 (A )y =(0.9576) 100 x (B )y =(0.9576)100x (C )y =( )x (D )y =1-(0.0424) 100 x 6、函数y =x a log 在[1,3]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1,则a = (A ) (B ) 2 (C ) 3 (D ) 7、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2)上不是增函数的是 (A ) 0.5log (3)y x =- (B ) 12+=x y (C ) 2x y -= (D )x y 22= 8、函数 与 (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像只可能是 1009576.02131x a y =x y a log -=1,0≠>a a 且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 3 的倒数的绝对值是( ) A .-3 B .13 C .-1 3 D .3 2.检验4个工件,其中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为正数,不足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为负数,从轻重的角度看,最接近标准的工件是( ) A .-2 B .-3 C .3 D .5 3.在-12,0,-2,1 3 ,1这五个数中,最小的数为( ) A .0 B .-12 C .-2 D .1 3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3.14既是负数,又是小数,也是有理数; ②-25既是负数,又是整数,但不是自然数;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是整数; ④0是非负数.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下列运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87×(-83)=7 221 B .-2.68-7.42=-10 C .3.77-7.11=-4.66 D .-101102<-102 103 6.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轻纺城市场群的商品成交额达27 800 000 000元.将27 800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2.78×1010 B .2.78×1011 C .27.8×1010 D .0.278×1011 7.一件商品的成本价是100元,提高50%后标价,又以8折出售,则这件商品的售价是( ) A .150元 B .120元 C .100元 D .80元 8.如图,数轴上的A ,B ,C 三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 ,b ,c ,其中AB =B C .如果|a |>|c |>|b |,那么该数轴的原点O 的位置应该在( )

第二章 单元测试

第二章 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 1.如图1所示,用AB 两把尺测同一物体的 长,则A 尺测得物体的长为 cm ,B 尺 测得物体长为 cm 。 2.请给下面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牛飞同学的质量约为48.5 ; 大头针的质量约为80 ; 初中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约为 2.6 ,其中每张纸的厚度大约为0.1 。 3.水的密度是 kg/m 3,90 kg 的水全结成冰以后,冰的体积为 m 3。 4.小红的妈妈从超市买回一桶花生油,瓶上标有5 L 净含量4.5 kg 的字样,则花生油的密度为 kg/m 3。 5.一块小石头先后放入装满水的杯子中和装满另一液体的杯子中,溢出水与另一液体的质量之比为5:4,则另一液体的密度为 kg/m 3。 6.两个实心正方体铁块,边长分别为2 cm 和6 cm ,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质量之比为 。 7.对某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甲、乙、丙三人的结果分别为11.85 cm ,11.82 cm ,11.8 cm ,三个人在操作上却没有错误,则甲、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乙、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 二、选择题 8.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满了水,把质量相等的 铜块、铁块和铝块,分别放入三个杯子,则从杯中溢出水最 多的是( )。 A.铜块 B.铁块 C.铝块 D.溢出水一样多 图1 m

9.图2是甲、乙两物质的质量-体积图像,由图可知()。 A.甲的密度大B.乙的密度大 C.一样大D.无法确定 10.某同学四次测量一物体的长分别是9.2 cm,9.8 cm,9.3 cm,9.3 cm,则物体的长度应该为()。 A. 9.3 cm B. 9.4 cm C. 9.2 cm D. 9.23 cm 11.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 A.1.5 kg B.1.5×10-1 kg C.1.5×10-2 kg D.1.5×10-3 kg 12.两块完全相同的金属块,把它们合在一起后,它们的密度()。 A.为原来的一半B.和原来一样 C.为原来的2倍D.无法确定 13.一个最多能装1 kg水的瓶子,它一定不能装下1 kg的()。 A.盐水B.酒精C.水银D.硫酸 14.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3:1,体积之比为1:3,甲、乙两物体密度之比为()。 A.1:1 B.1:3C.9:1 D.1:9 15.为了使测量更准确,在实验中应该()。 A.尽量使每一次的测量结果完全一致 B.当发现测量数据相差太大时,可以修改数据 C.记录数据和计算时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越多越好 D.按实验要求认真测量,如实记录数据 16.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当气体体积被压缩时,它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情况是()。 A.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变大 B.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变大 C.质量变大,体积减小,密度变大 D.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不变 17.实验室中的量筒通常做的细而高主要是因为()。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命题人:王俊命题时间: 2012-8-7 (本试卷共23个题,满分11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中国食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下列实验室中的操作类似“海水煮盐”原理的是()A.蒸馏B.蒸发 C.过滤D.搅拌 2.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A.手持试管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用天平称量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砝码 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垂在容器上方且不能触及容器内壁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 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 L B.1 mol臭氧和1.5 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等体积、浓度均为1 mol/L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 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C6H12O6)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4.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氦气中有2N A个氦原子 B.14 g氮气中含N A个氮原子 C.2 L 0.3 mol·L-1 Na2SO4溶液中含0.6 N A个Na+ D.18 g水中所含的电子数为8N A 5.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 g B.32 g C.64 g/mol D.32 g/mol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当某实验没有准确的药品用量说明时,为看到明显现象,取用药品越多越好 B.取用细口瓶里的试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标签朝外拿起瓶子,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将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 C.胶头滴管取完一种试液后,可直接取另一种不与其反应的试液 D.取用粉末状固体或固体小颗粒时,应用药匙或纸槽,取用块状固体时,应用镊子夹取 7.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 小题, 1-10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 分。11-18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 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a2O C.NaClO D.FeSO4 2.根据我省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Cl2→Cl-B.Zn→ Zn2+C.H2→H2O D.CuO→CuCl2 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B.沸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元素化合价降低 C.物质中某元素失去电子,则此物质是氧化剂 D.还原剂中必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 7.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K+、MnO4-、Na+、Cl-B.K+、Na+、NO3-、CO32- C.Na+、H+、NO3-、SO42-D.Fe3+、Na+、Cl-、SO42-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可能是置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③C.①②D.③④ 9.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 H2O B.CaO+H2O=Ca(OH)2 C.2H 2O22H2O+O2↑D.CaCO3CaO+CO2↑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11.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Na2SO4+3H2O,与该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上最相似的是 A.2NaBr+Cl2=2CaCl+Br2 B.AlCl3+3NaAlO2+6H2O=4Al(OH)3↓+3NaCl C.2H2S+SO2=2H2O+3S↓D.2CO+O2=2CO2

科学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武原中学八年级科学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2.5分×20=50分) 1、如果没有大气层,下列现象哪些可能在地球上发生?………………………………() ①地球上到处是陨石坑 ②地球上的重力明显减小 ③天空仍然蔚蓝色 ④生命从地球上消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 ①④ 2、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下列行为 与气温无关的是( ) A、青蛙冬眠 B、小狗呼吸加快 C、兔子换毛 D、 小鸟觅食 3、夏天,在相同的太阳光照射下,砂石路的温度比水田的温度要升高 的快,这是因为( ) A、水田不易吸热 B、水的比热比砂石的比热要小 C、砂石吸热本领强 D、水的比热比砂石的比热要大 4、登上数千米高山的登山运动员,观察所带的温度计和气压计,从山 下到山顶气压和温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A、气压上升,气温上升 B、气压下降,气温下降 C、气压上升,气温下降 D、气压下降,气温上升 5、我们浙江省的气候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 带季风气候 6、下列现象不可以用来判断风向参照的是………………………………………………( ) A、沙尘扬起的方向 B、旗帜飘扬的方向 C、水波移动的方向 D、石头滚落的方向 7、“ ”在天气符号中表示…………………………………………………………………()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8、下列四个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北师大版本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单元测试卷(一)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单选题(注释) 1、如图,直线a、b、c、d,已知c⊥a,c⊥b,直线b、c、d交于一点,若∠1=500,则∠2等于【】 A.600B.500C.400D.300 2、如图,AB⊥BC,BC⊥CD,∠EBC=∠BCF,那么,∠ABE与∠DCF的位置与大小关系是() A.是同位角且相等B.不是同位角但相等; C.是同位角但不等D.不是同位角也不等 3、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只能() 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相等且互补 4、下列说法中,为平行线特征的是() 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②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③内错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 ④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A.①B.②③C.④D.②和④

5、如图,AB∥CD∥EF,若∠ABC=50°,∠CEF=150°,则∠BCE=() A.60°B.50°C.30°D.20° 6、如图,如果AB∥CD,则角α、β、γ之间的关系为() A.α+β+γ=360°B.α-β+γ=180° C.α+β-γ=180°D.α+β+γ=180° 7、如图,由A到B 的方向是() A.南偏东30°B.南偏东60°C.北偏西30°D.北偏西60°8、如图,由AC∥ED,可知相等的角有() A.6对B.5对C.4对D.3对 9、如图,直线AB、CD交于O,EO⊥AB于O,∠1与∠2的关系是( )

更多功能介绍https://www.doczj.com/doc/9b15834511.html,/zt/ A.互余 B.对顶角 C.互补 D.相等 10、若∠1和∠2互余,∠1与∠3互补,∠3=120°,则∠1与∠2的度数分别为( ) A.50°、40°B.60°、30°C.50°、130°D.60°、120° 1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一个角小于它的补角 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C.同位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图中与∠1是内错角的角的个数是( ) A.2个B.3个C.4个D.5个 13、如图,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AOD和∠BOC的和为202°,那么∠AOC的度数为( ) A.89°B.101°C.79°D.110° 14、如图,∠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的个数有( )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L:35.5 O:16 Fe:56 H:1 N:14 O:16 一、选择题(60分,每小题3分) 1.危险化学品的包装标签上要印有警示性标志。下列物质选用“腐蚀品”标志的是( ) A.汽油 B.食盐 C.浓硫酸 D.炸药 2.下列实验仪器不宜用来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 B.坩埚 C.蒸发皿 D.烧杯 3.与1 mol NH3所含原子总数相同的是( ) A.1 mol O2 B. 2 mol H2 C. 1 mol H2O D. 2 mol CO2 4.与2 g H2所含分子数相同的是( ) A. 3 mol He B. 2 mol H2 C. 1 mol O2 D. 11.2 L N2(标准状况) 5.下列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 B.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C.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D.用淘洗的方法从沙里淘金 6.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 H2O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 A B.2 g H2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 A C.常温常压下,11.2 L N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D.1 L 0.1 mol·L-1 NaNO3溶液中含有的钠离子数为N A 7.在用海带提取碘的实验中,进行萃取和分离操作时要用到的仪器是( ) A.蒸发皿 B.烧瓶 C.漏斗 D.分液漏斗 8.下列有关物质的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g的摩尔质量为24 g B.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 C.1 mol O2在任何条件下的体积都为22.4 L D.将1 mol NaCl晶体加入到1 L水中,得到NaCl溶液的浓度就是1 mol·L―1 9.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室温和常压下,71 g Cl2含有2N A个Cl原子 B.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和原子数都相同 C.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的K2SO4溶液中,含2N A个K+ D.100 g 98%的硫酸溶液中所含氢原子的数目为2N A 10.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朝阳二高中第二章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是正确的,部分对给2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B、大的物体也可以看作质点 C、任何物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看作质点 D、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看作质点 2、物体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3m ,则() A、物体前3s内通过的位移是6m B、物体第3s末的速度为3.6m/s C、物体前3s内平均速度为2m/s D、物体第3s内的平均速度为3m/s 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正确的说法是()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运动 B、自由落体的快慢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有关 C、在地球表面上各处,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D、在地球表面上经度较大处,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较大 4、某质点作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关系式为v =(2t + 4)m/s ,则对这个质点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A、初速度为4 m/s B、加速度为2 m/s2 C、在3s末,瞬时速度为10 m/s D、前3s内,位移为30 m

5、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有下面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公式a =(v t ? v 0)/t 可知,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a 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v t ? v 0)成正比,与速度改变量所对应的时间t 成反比 B .由公式a =(v t 2 - v 02)/2s 可知,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 a 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平方的改变量(v t 2 - v 02)成正比,与物体运动的位移s 成反比 C .由公式s = at 2/2可知,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s 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时间t 的平方成正比 D .由公式v t = v o + at 可知,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加速度a > 0,则物体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a < 0 ,则物体做减速运动 6、水平地面上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匀加速运动 B 、2s 前甲比乙速度大,2s 后乙比甲速度大 C 、在4s 时乙追上甲 D 、在第4s 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7、甲车以10米/秒,乙车以4米/秒的速率在同一直车道中同向前进,若甲车驾驶员在乙车后方距离d 处发现乙车,立即踩刹车使其车获得-2米/秒2的加速度,为使两车不致相撞,d 的值至少应为多少? A .3米 B .9米 C .16米 D .20米 8、汽车以20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为5米/秒2,那么开始刹车后2秒与开始刹车后6秒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 .1∶1 B .3∶1 C .3∶4 D .4∶3 9、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由v 增加到v 3发生的位移与由v 4增加到v 5发生的位移之比为( ) A .8:9 B .3:7 C .8:7 D .5:9 10、一滑块以某初速从斜面底端滑到斜面顶端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斜面长L .滑块通过最初3L/4时所需的时间为t .则滑块从斜面底端滑到顶端需时间 ( ) A .4t/3 B . 5t/4 C . 3t/2 D .2t 11、如图所示为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t v 图象,其初速度为0v ,末速度为1v 。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二章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二章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代数式,4xy,,a,2009,,中单项式的个数是() A. 3 B. 4 C. 5 D. 6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单项式的系数是; B. 单项式的次数是; C. 是四次多项式; D. 不是整式; 3.已知单项式与是同类项,那么a的值是() A. -1 B. 0 C. 1 D. 2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 5.下列去括号中,正确的是() A. B. . C. D. 6.任意给定一个非零数,按下列箭头顺序执行方框里的相应运算,得出结果后,再进行下一方框里的相应运算,最后得到的结果是() 平方结果 A. B. C. D. 7.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多项式:ab,a2b3,a3b5,a4b7,??,其中第10 个式子是() A. a10 b15 B. a10 b19 C. a10 b17 D. a10 b21 8.一个长方形的宽是,长是,则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A. B. C. D. 9.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单项式的系数是3,次数是2. B. 单项式m的次数是1,没有系数. C. 单项式﹣xy2z的系数是﹣1,次数是4. D. 多项式5x2-xy+3是三次三项式. 10.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 是分数 B. 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C. 的系数为 D. 的余角 二、填空题(共7题;共19分) 11.计算:________. 12.多项式2x2y-xy的次数是________. 13.把多项式按字母升幂排列后,第二项是________.

14.关于m、n的单项式的和仍为单项式,则这个和为________ 15.多项式中不含项,则常数的值是________. 16.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式子:…照此规律第9个数为________ 17.已知香蕉,苹果,梨的价格分别为a,b,c(单位:元/千克),用20元正好可以买三种水果各1千克;买1千克香蕉,2千克苹果,3千克梨正好花去42元,若设买b千克香蕉需w元,则w=________.(用含c的代数式表示) 三、计算题(共6题;共38分) 18.化简求值:3x3-(4x2+5x)-3(x2-2x2-2x),其中x=-2。 19.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20.已知2x m y2与-3xy n是同类项,试计算下面代数式的值:m-(m2n+3m-4n)+(2nm2-3n). 21.若关于x,y的多项式my3+3nx2y+2y3-x2y+y不含三次项,求2m+3n的值. 22.有这样一道题:“计算(2x3-3x2y-2xy2)-(x3-2xy2+y3)+(-x3+3x2y-y3)的值,其中x=,y=-1.”甲同学把“x=”错抄成“x=-”,但他计算的结果也是正确的,试说明理由,并求出正确结果. 23.已知A=2x2+3xy﹣2x﹣1,B=x2﹣xy﹣1. (1)化简:4A﹣(2B+3A),将结果用含有x、y的式子表示; (2)若式子4A﹣(2B+3A)的值与字母x的取值无关,求y3+ A﹣B的值. 四、解答题(共2题;共26分) 24.观察下列等式:=1﹣,= ﹣,= ﹣,…. 将以上三个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得:+ + =1﹣+ ﹣+ ﹣=1﹣= . (1)猜想并写出:=________. (2)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计算结果: ① + + +…+ =________; ② + + +…+ =________. (3)探究并计算:+ + +…+ . 25.找规律 如图①所示的是一个三角形,分别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图②,再分别连接图②中间的小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图③,按此方法继续连接,请你根据每个图中三角形的个数的规律完成各题.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测试

2012-2013学年度高一数学第一章测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 一、选择题(单选,每小题3分) 1.已知集合{ }5,4,3,2,1=U ,{}5,3,2=A ,{}5,4,3=B ,则=)()(B C A C U U Y ( ) A. {}5,4,3,2,1 B. {}5,3 C. { }4,2,1 D. { }1 2.已知I 为实数集,2{|20},{|1},()I M x x x N x y x M C N =-<==-I 则=( ) A .{|01}x x << B .{|02}x x << C .{|1}x x < D .? 3.已知函数2y x x =-的定义域为{0,1,2},那么该函数的值域为 ( ) A .{0,1,2} B .{0,2} C.1 {|2}4 y y - ≤≤ D .{|02}y y ≤≤ 4.已知函数f (n )=?? ?<+≥-), 10)](5([), 10(3n n f f n n 其中n ∈N ,则f (8)等于( ) A.2 B.4 C.6 D.7 5.若函数ax x x f 2)(2+-=与1 )(+=x a x g 在区间[]2,1上都是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1,00,1?- B. ()(]1,00,1?- C. ()0,1- D. (]1,0 6.若关于x 方程210x mx ++=有两个不相等的正实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2,2)- B 、(,2)-∞- C 、(2,)+∞ D 、(,2)(2,)-∞-∞U 7.全集U=R 集合M ={x |-2≤x≤3} ,B ={x |-1≤x≤4},则()U C M B I 等于( ) A 、{x |-4≤x≤-2} B 、{x |-1≤x≤3} C 、{x |3≤x≤4} D 、{x |3<x≤4} 8.若函数)(1 )(R a x ax x f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a R ∈存在)(x f 在),0(+∞上是增函数 B .,a R ∈任意的 )(x f 是奇函 C .,a R ∈存在)(x f 在)0,(-∞上是增函数 D .,a R ∈任意的)(x f 是偶函数 9.如果全集U =R ,A ={x |2<x ≤4},B ={3,4},则()U A C B I 等于( ) A. (2,3)U (3,4) B.(2,4) C. (2,3)U (3,4] D. (2,4] 10.已知函数2 3212---= x x x y 的定义域为 ( ) A .]1,(-∞ B .]2,(-∞ C .]1,2 1 ()21 ,(- ?--∞ D .]1,2 1()21,(- ?--∞ 11.已知函数()f x 为奇函数,()()9,(2)3g x f x g =+ -=,则(2)f =( ) A 、3 B 、6 C 、9 D 、12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 12、设A= ,则A=____________(用列举法表示) 13.已知集合{0,1,2,3,4}M =,{1,3,5}N =,P M N =I ,则P 的子集共有________个. 14.如果全集U =R ,A ={x |2<x ≤4},B ={3,4},则()U A C B I 等于_____________. 15.已知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x f 满足1)()2(=?+x f x f 对R x ∈恒成立, 且0)(>x f ,则)119(f = 16.已知)(x f y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0x ≥时,)(x f 122-+=x x , 则=-)1(f . 三、解答题 17.(10分)已知集合A ={x|73<≤x },B={x|(2)(10)0x x --<},求A B ?,B A C R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