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全面归纳总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全面归纳总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全面归纳总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全面归纳总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A 、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

简便运算。 注:“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例如:5

3×7表示求7个53的和是多少。或表示求5

3的7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注:“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 例如:53×61表示求53的61是多少。9 ×61表示求9的61是多少。A ×61表示求a 的6

1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注:(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整数只能和分母约分,不能和分子约分。)

(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

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注: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即商)。(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有质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变化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a ×b=c,当b >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a ×b=c,当b <1时,c

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a ×b=c,当b =1时,c=a .

注:在进行因数与积的大小比较时,要注意因数为0时的特殊情况。

附:形如)(1b a a +?的分数可折成(b a a +-11)×b

1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五)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a ×b=b ×a 乘法结合律:(a ×b)×c=a ×(b ×c)

乘法分配律:a ×(b ±c)=a ×b ±a ×c 乘法对加减法分配律的反用:a ×b ±a ×c= a ×(b ±c)

连减性质:a-b-c=a-(b+c) 连除性质:a ÷b ÷c=a ÷(b ×c) a-(b-c)=a-b+c=a+c-b

二、分数乘法应用题 ——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已知单位“1”的量,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1、画线段图:(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 (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2、找单位“1”: 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 “占”、“是”、“比”的后面

3、求一个数的几倍: 一个数×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

几几

。 4、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 相当于 “×” “占”、“是”、“比”相当于“ = ”

(2)分率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分率)=分率对应量

5、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1”× a

b = 例如:求25的53是多少? 列式:25×53

=15 甲数的53等于乙数,已知甲数是25,求乙数是多少? 列式:25×53

=15

注:已知单位“1”的量,求单位“1”的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单位“1”的量与分数相乘。

6、( 什么)是(什么 )的)()

(几几。

( )= ( “1” ) ×)()

(几几

例1: 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3

,乙数是25,求甲数是多少?

甲数=乙数×53 即25×53=15

注:(1)“是”““”“的”字中间的量“乙数”是53的单位“1”的量,即53是把乙数看作单位“1”,把乙数平均分成5份,甲数是其中的3份。

(2)“是”“占”“比”这三个字都相当于“=”号,“的”字相当于“×”。

(3)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的量

例2:甲数比乙数多(少)53,乙数是25,求甲数是多少?

甲数=乙数 ± 乙数×53 即25±25×53=25×(1±53

)=40(或10)

7、巧找单位“1”的量:在含有分数(分率)的语句中,分率前面的量就是单位“1”对应的量,或者“占”“是”“比”字与“的”字之间的量是单位“1”。

4、什么是速度? ——速度是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单位时间指的是1小时、1分钟、1秒等这样的大小为1的时间单位,每分钟、每小时、每秒钟等。

5、求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

多:(甲-乙)÷乙

少:(乙-甲)÷乙 比字后面的量乙)—甲( 6、在工作问题中,存在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个基本量,它们的基本关系是: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

读书问题、挖路、修路、生产物品等情况中出现的问题都是符合工作问题的数量关系的。

三、倒数

1、倒数的意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

倒数。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要说清谁是谁的倒数)。判断两个数是否互为倒数的唯一标准是:两数相乘的积是否为1。 例如:a ×b=1则a 、b 互为倒数。

2、求倒数的方法:(1)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2)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即整数分之1。(3)求带分数的倒数: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

= 比后差

再求倒数。(4)求小数的倒数: 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倒数。也可根据定义用1除以已知数找它的倒数。

3、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因为1×1=1;0乘任何数都得0,

1(分母不能为0) 4、 对于任意数(0)a a ≠,它的倒数为1a ;非零整数a 的倒数为1a ;分数b a 的倒数是a b

; 5、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B 、分数除法(与比、比例)

一、 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分数除法的意义:乘法: 因数 × 因数 = 积 除法: 积 ÷ 一个因数 = 另一个因数

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指除数)的倒数。

(1)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的倒数。例53÷3=53×31=51 3÷53=3×3

5=5

(2)除法转化成乘法时,被除数一定不能变,“÷”变成“×”,除数变成它的倒数。 (3)分数除法算式中出现小数、带分数时要先化成分数、假分数再计算。 (4)被除数与商的变化规律:(分数除法比较大小时) ①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a ÷b=c 当b>1时,ca (a ≠0 b ≠0) ③除以等于1的数,商等于被除数:a ÷b=c 当b=1时,c=a

4、混合运算用脱式计算,等号写在第一个数字的左下角对齐。

5、运算顺序:①连除:属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或者先把所有除法转化成乘法再计算;或者依据“除以几个数,等于乘上这几个数的积”的简便方法计算。加、减法为一级运算,乘、除法为二级运算。②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再算括号外面。“[]”叫做中括号。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注:(a ±b )÷c=a ÷c ±b ÷c

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 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的量。 )

1、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

(1)分率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2)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分率)=分率对应量

2、解法:(建议:最好用方程解答)

(1)方程: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 ,用方程解答。 (2)算术(用除法):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 = 单位“1”的量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就是 一个数÷另一个数

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两个数的相差量÷单位“1”的量 或:

① 求多几分之几:大数÷小数 – 1 ② 求少几分之几: 1 - 小数÷大数

四、比:两个数相除也叫两个数的比

1、比式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前项,比号后面的项叫做后项,比号相当于除号,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注:连比如:3:4:5读作:3比4比5

2、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写成分数的形式,读作几比几。

∶2012=12÷20=5

3=0.6 12∶20读作:12比20 注:区分比和比值: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是整数、小数。

比是一个式子,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化简比:化简之后结果还是一个比,不是一个数。

(1)、 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 两个分数的比,用前项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按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来化简。也可以求出比值再写成比的形式。

(3)、 两个小数的比,向右移动小数点的位置,也是先化成整数比。

4、求比值:把比号写成除号再计算,结果是一个数(或分数),相当于商,不是比。

5、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

附: 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后项 前项 前项 后项 比号 比值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五、分数除法和比的应用

1、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例:甲是乙的53,乙是25,求甲是多少?即:甲=乙×53(15×5

3=9) 2、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例: 甲是乙的53,甲是15,求乙是多少?即:甲=乙×53(15÷53=25)(建议列方程答)

3、分数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把分数看成比)

(1)甲是乙的几分之几?

甲=乙×几分之几 (例:甲是15的53,求甲是多少?15×5

3=9) 乙=甲÷几分之几 (例:9是乙的53,求乙是多少?9÷5

3=15) 几分之几=甲÷乙 (例:9是15的几分之几?9÷15=5

3)(“是”字相当“÷”号,乙是单位“1”)

(2)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

A 差÷乙=乙

差(“比”字后面的量是单位“1”的量)(例:9比15少几分之几?(15-9)÷15=159

15 =156=5

2) B 多几分之几是:乙甲–1 (例: 15比9少几分之几?15÷9=915-1=35–1=3

2) C 少几分之几是:1–乙甲 (例:9比15少几分之几?1-9÷15=1–159=1–53=5

2)

D 甲=乙±差=乙±乙×乙差=乙±乙×几几=乙(1±几

几) (例:甲比15少52,求甲是多少?15–15×52

=15×(1–5

2)=9(多是“+”少是“–”) E 乙=甲÷(1±几几 )(例:9比乙少52,求乙是多少?9÷(1-52)=9 ÷53=15)(多是“+”少是“–”)

(例:15比乙多32,求乙是多少?15÷(1+32)=15 ÷3

5=9)(多是“+”少是“–”) 4、按比例分配:把一个量按一定的比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

例如:已知甲乙的和是56,甲、乙的比3∶5,求甲、乙分别是多少?

方法一:56÷(3+5)=7 甲:3×7=21 乙:5×7=35

方法二:甲:56×533+=21 乙:56×5

35+=35 例如:已知甲是21,甲、乙的比3∶5,求乙是多少?

方法一:21÷3=7 乙:5×7=35

方法二:甲乙的和21÷5

33+=56 乙:56×5

35+=35 方法二:甲÷乙=53 乙=甲÷53=21÷53=35 5、画线段图:

(1)找出单位“1”的量,先画出单位“1”,标出已知和未知。(2)分析数量关系。(3)找等量关系。

(4)列方程。注: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C 、百分数

一、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1、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是指的两个数的比,因此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2、千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千分之几。

3、百分数和分数的主要联系与区别:

(1) 联系:都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

(2) 区别:①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表示具本数时可以带单位。

②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分数的分子不能是小数,只能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

4、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

注: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所涉及问题基本和分数问题相同,分母是100的分数并不是百分数,必须把分母写成“%”才是百分数,所以“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这句话是错误的。“%”的两个0要小写,不要与百分数前面的数混淆。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一般出粉率在70、80%,出油率在30、40%。

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一)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2. 百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百分号“%”。

(二)百分数的和分数的互化

1、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否100的分数,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2、分数化成百分数:① 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分母扩大或缩小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形式。②先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到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三)常见的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21 = 0.5 = 50% 51 = 0.2 = 20% 8

5 = 0.625 = 62.5% 41 = 0.25 = 25% 52 = 0.4 = 40% 81 = 0.125 = 12.5% 4

3 = 0.75 = 75% 53 = 0.6 = 60% 83 = 1.375 = 37.5% 161 = 0.0625 = 6.25% 5

4 = 0.8 = 80% 87 = 0.87

5 = 87.5%

251 = 0.04 = 4﹪ 252 = 0.08 = 8﹪ 253 = 0.12 = 12﹪ 25

4 = 0.16 = 16﹪ 三、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一)一般应用题

1、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①合格率 =

%100?产品总数

合格产品数 ②发芽率 = %100?种子总数发芽种子数 ③出勤率 = %100?总人数出勤人数 ④达标率 = %100?学生总人数达标学生人数 ⑤成活率 =

%100?总数量成活的数量 ⑥出粉率 = %100?出粉物的重量

粉的重量 ⑦烘干率 = %100?烘干前的重量烘干后的重量 ⑧含水率 = %100?-烘干前的重量烘干后的重量烘干前的重量 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一般出粉率在70、80%,出油率在30、40%。)

2、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

(1)分率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2)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分率)=分率对应量

3、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已知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

解法:(建议:最好用方程解答)

(1)方程: 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 ,用方程解答。

(2)算术(用除法): 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 = 单位“1”的量 (即 部分量÷百分率=一个数(单位“1”)

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两个数的相差量÷单位“1”的量 × 100% 或:

① 求多百分之几:(大数÷小数 – 1) × 100%

② 求少百分之几:( 1 - 小数÷大数)× 100%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了百分之几、减少了百分之几、节约了百分之几等来表示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 (甲-乙)÷乙 求乙比甲少百分之几 (甲-乙)÷甲

5、百分数应用题型分类

(1)求甲是乙的百分之几——(甲÷乙)×100% =

乙甲×100% = 百分之几 (2)求甲比乙多(少)百分之几——比字后面差×100% = 乙

差×100% ① 甲是50,乙是40,甲是乙的百分之几?(50是40的百分之几?)50÷40=125%

② 甲是50,乙是40,乙是甲的百分之几?(40是50的百分之几?)40÷50=80%

③ 乙是40,甲是乙的125%,甲数是多少?(40的125%是多少?)40×125%=50

④ 甲是50,乙是甲的80%,乙数是多少?(50的80%是多少?)50×80%=40

⑤ 乙是40,乙是甲的80%,甲数是多少?(一个数的80%是40,这个数是多少?)40÷80%=50 ⑥ 甲是50,甲是乙的125%,乙数是多少?(一个数的125%是50,这个数是多少?)50÷125%=40 ⑦ 甲是50,乙是40,甲比乙多百分之几?(50比40多百分之几?)(50-40)÷40×100%=25% ⑧ 甲是50,乙是40,乙比甲少百分之几?(40比50少百分之几?)(50-40)÷50×100%=20% ⑨ 甲比乙多25%,多10,乙是多少?10÷25%=40

⑩ 甲比乙多25%,多10,甲是多少?10÷25%+10=50

? 乙比甲少20%,少10,甲是多少?10÷20%=50

? 乙比甲少20%,少10,乙是多少?10÷20%-10=40

? 乙是40,甲比乙多25%,甲数是多少?(什么数比40多25%?)40×(1+25%)=50

? 甲是50,乙比甲少20%,乙数是多少?(什么数比50多25%?)50×(1-20%)=40

?乙是40,比甲少20%,甲数是多少?(40比什么数少20%?)40÷(1-20%)=50

?甲是50,比乙多25%,乙数是多少?(50比什么数多25%?)40÷(1+25%)=40

?带有百分号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相当于一个比值,因而没有单位。

2、四个公式:

?3、两个公式:①增加量(减少量)=原来的量×增加的百分数(减少的百分数)

②现在的量=原来的量±增加量(减少量)

4、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如x+5=6

5、解方程的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

6、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①审题,用x表示未知数。(一般问什么就设什么)

②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这一步最最重要)

③解方程。

④检验、写出答案。

(二)折扣折扣、打折的意义: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1、折扣:商品按原定价格的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8=80﹪,六折五=0.65=65﹪;五五折就是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八折=

10

百分之五十五,即五五折=0.55=55% 原价×折数(即十分之几)=现价

折扣成数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小数通用

八折八成十分之八百分之八十0.8

八五折八成五十分之八点五百分之八十五0.85

五折五成十分之五百分之五十0.5半价

(三)纳税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纳税的意义: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

文化和国防安全等事业。

3、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4、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5、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应纳税额= 总收入×税率应纳税额÷总收入=税率

(四)利率与利息

1、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法。

2、储蓄的意义: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

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3、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4、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5、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6、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7、注意:如要上利息税(国债和教育储藏的利息不纳税),则: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利息税率=利息×(1-利息税率)

D、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一、知识点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即此时具有4个相同大小的长方形面,有8条长度相等的棱),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可分为三组,即有4条相等长度的长、4条相等长度的宽、4条相等长度的高);有8个顶点。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有12条棱,所有的棱都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长+宽+高)×4用字母表示:(a+b+h)×4 或=长×4+宽×4+高×4 (4a+4b+4c)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棱长×12用字母表示:12a 反之,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二、知识点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

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S=(ab+ah+bh)×2或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用字母表示:S=2ab+2ah+2bh

“长×宽”表示找上面或下面的面积;“长×高”表示找前面或后面的面积;“宽×高”表示找左面或右面的面积

正方体的表面积= 棱长×棱长×6 “棱长×棱长”表示求其中一个面的面积字母表示:S=a×a ×6 或S=6a2

61m2 =100dm21dm2 =100cm2 1m2 =10000cm2

三、知识点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

= 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abh

正方体的体积= 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V=a3

1m3=1000dm31dm3=1000cm31m3=100 0000cm3

=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h

------大乘小

把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数除以进率。------小除大

L和ml)1L=1000ml 1L= 1dm31ml= 1cm3

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E、《统计》单元

1、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关系,也就是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因此也叫百分比图。

2、三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表示各个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多少、反映增减变化)扇形统计图(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常用统计图的优点:

条形统计图直观显示每个数量的多少,便于看出数据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直观显示数量的增减变化,还可清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能看出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直观显示部分和总量的关系,能清楚地看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4、平均数:几个数量的和除以数量的个数;中位数:数据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的一个或最中间的两个的平均数。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3、事情的发生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必然事件:一定会发生的事件,概率是1;第二种是不可能事件: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概率为0;第三种是随机事件(也叫可能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概率是大于0小于1。

观察物体

1、观察物体一般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来观察,观察所看到的图形分别叫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2、同样高度的物体,在同一光源的照射下,离光源越近,这个物体的影子就越短;离光源越远,这个物体的影子就越长。

3、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F、常用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

质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2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4刻钟1分=60秒1时=3600秒1刻钟=15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