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商业银行储蓄业务的对策与挑战

中国商业银行储蓄业务的对策与挑战

中国商业银行储蓄业务的对策与挑战
中国商业银行储蓄业务的对策与挑战

我国商业银行储蓄业务:挑战与对策储蓄业务历来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业务之一。近年来,在快速发展的宏观经济、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国内居民的储蓄传统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储蓄业务规模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同时,传统的储蓄业务发展思维与“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理念不断碰撞,货币流动性收缩与各商业银行储蓄发展指标逐年调增日益冲突,直接导致“高息揽储”、“违规揽储”、“吸储大战”等问题接踵而至。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监管机构将逐步把存款定价权转移到商业银行手中。但历史数据缺乏、定价经验不足、定价原则不成熟等问题将使商业银行存款业务陷入“定价困境”。虽然我国城乡家庭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依然强烈,但商业银行储蓄业务未来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同样不容忽视。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储蓄业务发展面临的挑战

服务定价机制缺失导致储蓄产品营销处境两难。严格意义上讲,储蓄产品与储蓄服务是两种不同的商业银行业务。储蓄产品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资金交易,而储蓄服务则是客户资金办理储蓄后的其他金融需求,如柜台取款、现金支票、ATM提现、资金使用情况查询、POS 刷卡等。但我国公众当前普遍没有认识到“储蓄机构办理储蓄业务,必须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导致国内商业银行办理储蓄业务时存在与客户间的权利义务不平等

(客户可随时取款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不利)。而且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储蓄利率只与期限挂钩,且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既提供储蓄产品,又提供大量免费储蓄服务,导致储蓄服务定价机制缺失(储蓄产品与储蓄服务事实上是打包定价),不仅无法体现出客户的差异性,还因此一再引发公众对银行收费的不满。而以手续费、协储代办费、吸储奖、有奖储蓄、介绍费、赠送实物等名目违规吸储的营销行为则会招致监管部门的严厉问责。缺乏科学服务定价的储蓄营销面临十分尴尬的处境。

居民理财需求要求银行转变储蓄营销思路。我国居民的储蓄观念由来已久。但金融脱媒、通货膨胀、消费理念转变、消费结构升级等因素促使近年来国内居民的储蓄意愿不断下滑。人民银行2010年四季度的调查显示,国内45.2%的城镇居民倾向于“更多投资”,37.6%的倾向于“更多储蓄”,17.3%的倾向于“更多消费”。“更多投资”取代“更多储蓄”成为居民第一选择。新一代金融消费群体更倾向于利用各项金融资产保障未来生活,理财产品作为介于股票等风险类和储蓄等无风险类之间的固定收益产品,其需求越来越大。国内居民理财需求增强、资产配置思路转变正导致各类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对储蓄产品的替代效应逐步显现。这一点可以从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规模逐年大幅增长(据统计,2008年境内银行理财产品销售3.87万亿元,2009年银行理财发行规模超过5万亿元,2010年境内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达到7万亿元)、我国A股市场流通市值变动

显著负向影响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增长率等现象得到直接验证。而且,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28%,2050年这一比例将超过30%),中国的第一次人口红利将逐渐丧失,在导致中国的人均GDP、投资和资本存量增速下滑的同时还将导致主要劳动力的可支配收入变得拮据。人口老龄化无疑将极大影响未来国内商业银行的储蓄增长潜力。单纯地以储蓄产品拉动储蓄规模增长的传统营销思路已无法适应新的市场形势,资产管理水平以及各项增值服务功能的提升对储蓄产品的市场营销推力将会更加重要。

储蓄绩效考核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国内各商业银行的经营思维一贯是储蓄规模必须年年正增长,但对业务的增长方式、增长基础、增长结构、增长过程等则重视不够。对分支行和营销人员的储蓄业务普遍采取“时点规模”进行考核。这种经营思维和考核方式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分支行月末、季末储蓄的习惯性“冲规模”,下月初、季初则急速下滑,储蓄存款波动剧烈、稳定性差。一段时期这一问题甚至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部分商业银行的分支行为完成储蓄考核任务,人为将客户定期存单进行质押再次转化为储蓄,或将对公贷款分批转入个人名下虚增储蓄存款规模。这也是商业银行业界当下的经营“潜规则”之一。但储蓄规模虚增和冲时点不仅会大大增加银行的储蓄资金成本,而且需要商业银行更多地交纳存款准备金,进而

导致少数银行“被动”紧缩流动性,一些银行的分支机构甚至会因此出现现金支付困难,资产负债管理随之受到影响。

现有监管规定不利于储蓄业务创新。在利率高度管制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储蓄产品主要根据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围绕期限和利率进行设计。《储蓄管理条例》、《关于执行<储蓄管理条例>的若干规定》、《教育储蓄管理办法》等监管政策对储蓄种类、起存点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中有些规定已明显过时,急需修订。如教育储蓄存款虽然享受国家的利率和税收政策优惠,但由于起存金额太少、利率偏低,已难以适应家庭储蓄教育基金的需要。再如规定储蓄存单丢失挂失时间是七天,不利于保护储户的利益。诸多过于详细的规定极大地抑制了国内商业银行储蓄产品的创新空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以及监管部门关于存款定价权的逐步放开,这一问题必须逐步解决,以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要求。

我国商业银行储蓄业务的发展对策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但由于“存款利率市场化涉及无序竞争问题”,以及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逆向选择效应”和“风险激励效应”,因此未来商业银行发展储蓄业务需要有较高的定价和风控能力、较强的业务创新能力、优秀的客户资产管理水平、科学的营销考核机制等因素支撑才能顺利实现。

增强储蓄存款业务定价能力。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既提供储蓄产品,还提供大量的储蓄服务。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不仅要对储蓄产品定价,还要对其提供的储蓄服务定价,或进行储蓄产品与储蓄服务结合定价。

由于利率市场化将使储户和银行同时面临更高的利率风险,虽然存款保险制度理论上可以为商业银行分担部分储蓄业务风险,但从商业银行自身角度考虑,问题的关键在于商业银行储蓄业务管理者必须提高市场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和储蓄产品风险溢价的独立判断能力,以承担储蓄风险定价责任。商业银行将进入“主动负债定价时代”。

储蓄产品定价主要涉及利率问题。影响因素包括资金供求状况,开户起点、储蓄存款余额或日均存款数额、客户在银行的金融资产总量或关联产品购买情况、客户提前支取等账户活动情况等。通常,客户综合贡献度、储蓄余额、各类产品的交叉销售水平或金融资产总量越高,则给予其较高的利率定价,反之,则对其储蓄产品实行低利率定价。具体定价过程主要考虑成熟期不匹配风险、基差风险、选择权风险、收益曲线风险等利率风险因素,同时还应考虑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更加严峻的利率结构风险、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和道德风险。

而储蓄服务定价则主要考虑提供储蓄服务的成本因素,如账户维护成本、柜员为客户办理柜面存取款的人工成本、客户使用ATM提现的成本等。

具体服务定价方法可以采用功能成本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法、盈亏平衡定价法、服务差别定价法、顾客差别定价法等。提升储蓄存款业务创新水平。利率完全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将不仅是储蓄产品的销售者,更重要的是将成为储蓄产品的设计者和创新者,不同商业银行的储蓄产品必将呈现出差异化。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在金融产品、服务手段上加大创新力度,以赢得更大发展空间。美国的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过程需要有力的金融创新作为支撑,以促使商业银行更加灵敏地反应市场利率变化,降低利率竞争加剧带来的破产风险(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在利率市场化初期,每年倒闭的银行达到两位数,而利率市场化结束后的4年里,每年倒闭的银行平均超过200家)。符合客户需求的储蓄产品创新,不仅可以提高客户忠诚度,还可有效抵御储蓄存款利率升高所带来的息差减小风险。

在我国现行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银行储蓄产品创新增加的利息支出无法有效对冲,储蓄产品创新成本较高。因此,储蓄业务创新应通过详细深入的市场和客户细分,增加储蓄产品的客户选择范围,满足不同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以多元化、个性化、标准化服务提高储蓄产品竞争力,同时体现客户存款与银行办理储蓄业务的权利责任对

等。如针对客户的不同支付需求设计各类现金支票;不同金融资产规模的客户在一定时期享受的免费服务次数不同;储蓄卡POS刷卡频率达到一定数量可以减少或免除手续费;针对不同客户的日常取款习惯、客户存款后一段时间内的取款次数、客户使用的服务渠道(柜台、ATM机、网银等)及使用次数等因素设计不同的储蓄产品类型。花旗银行就要求享受较高存款利率水平的客户在一定时期必须通过花旗银行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或电话银行从与该储蓄账户相关的支票账户至少有2次电子支付,以降低人工服务成本和柜面服务压力。提高客户金融资产管理水平。根据客户价值理论,在严格利率管制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客户价值差别取决于服务质量的高低。但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客户价值差别将主要体现在利率水平的高低。因为利率市场化将使居民不再只看重含有无风险价值的储蓄利率,而是会更加关注包含风险价值的金融市场收益。储蓄产品与多样化的金融理财产品相比,吸引力和竞争力都将呈下降趋势。

可见,利率市场化以后,储蓄存款利率必然会有所提高,而商业银行为争夺优质客户则会降低贷款利率。以存贷差为主要收入模式的商业银行盈利空间将出现急剧下降。实现较好的资金收益,考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而做大储蓄规模则需要优秀的客户金融资产管理水平作为支撑。传统储蓄业务营销必须逐步向客户金融资产管理营销转变。

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在资金运用上建立盈利资产组合来确定收益水平,并把客户金融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工作的中心,提高为客户配置理财、基金、黄金、国债、保险、外汇等多种资产的能力,在确保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增强储蓄业务与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以促进储蓄资金稳存增存。

改革储蓄业务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改革以“时点规模”为核心的传统储蓄业务考核方式,摒弃“速度情结”和“规模偏好”,重视储蓄规模增长的有效性和平稳性,从规模、效益、质量、结构、稳定性等多个角度综合考核评价储蓄业务,建立“风险与收益相称、激励与约束对等、短期与中长期兼顾、单一指标考核与多元指标并重”的考核激励机制。

同时,还要通过传统储蓄考核方法向客户金融资产总量考核体系的转变促进储蓄业务发展。

着手研究按照“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总量”进行业务考核评价的标准与办法。对储蓄业务的考核评价要综合考虑储蓄存款的客户集中度、储蓄市场份额占比及提升、储蓄日均增幅、储蓄余额及其稳定性、质押类储蓄规模及比重、储蓄定/活期结构、储蓄存款付息率、储蓄资金的综合贡献等因素,适当加大储蓄业务的市场份额占比、当地同业排名等市场竞争性指标的考核权重。狠抓支行网点储蓄单产提升,

促进分支行和营销一线通过客户链式开发、产品交叉销售、服务环境优化等措施改善客户服务体验,夯实客户基础,做实储蓄规模,推动储蓄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做好专业人才储备与培养。客户金融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迫切需要有一大批熟悉储蓄产品设计、具备服务管理经验、通晓利率风险控制、精于资产组合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

未来国内商业银行要想取得储蓄业务的竞争优势,首先必须加大市场型、专家型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和引进一批储蓄产品设计专家、储蓄定价专家、理财专家、私人银行家,提升客户服务的个性化、差异化、专业化水平,为利率市场化下储蓄业务的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业 题目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班级金融0902 姓名叶宗新 学号 0206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入21世纪后,中国创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奇迹。加入WTO,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连续十年百分之七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一连串让人惊讶的成就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08年金融危机、南海纷争、汶川天灾……无一不给中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都在金融风暴的阴影下徘徊前行,有的已经看见曙光而有的却仍在黑暗里艰难摸索。中国率先从这场灾难中挺身而出,以一个巨人的姿态站在世界之巅。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高贵身份被世界所瞩目,也正面临找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依据当前的世界形势,我国当前面临的机遇主要有: 一: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给我国带来新机遇。在今年两会召开之际,参会的代表和委员表示,一定意义上,“十二五”是中国的概念,也是全球的概念。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共同发生深刻变化和调整。而两者的调整将处于同一链条,互为动力。世界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发展模式深度转型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是化解国内

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现实需要,也将形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带来重大机遇。第一,危机使企业的创新需求更加旺盛。高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的产品和技术将更受青睐。危机面前只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的,基本都无大的风险,企业业绩不降反升。困难和倒闭的是那些低端生产没有创新的企业。南京协和化学公司虽然经营建材原料,但其坚持新品开发,仍使主营业务增长50%%多。第二,危机使企业创新成本大大降低。无论是人员薪资、设备价格、制造费用等都会有明显下降,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加优质的创新资源。南通恒力集团为新上工业丝项目从国外引进设备,去年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谈判附加条件苛刻,现在却迅速达成意向协议,且报价降了一半左右。第三,危机使创新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受危机影响,更多的跨国公司为集中资源、降低成本实行外包,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市场资源。同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人才、科研机构也将向外寻求发展空间,国际间优质创新资源的互动明显增强。今年江苏举办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成效显著。 三: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扩大对外投资带来新机遇。首先,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优质企业和知名品牌带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陷入困境,盈利下降甚至亏损破产和融资困难使得许多著名跨国公司不得不收缩海外投资,甚至被迫出售濒临破产的优质企业和知名品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挑战与对策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挑战与对策? 摘要: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速放缓具有长期化趋势:在基准情形下,预计中国“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的平均潜在经济增速较2000~2010年将分别下滑2.3和4个百分点。造成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是:总需求中的出口和投资增速显著放缓;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显著下降;政府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可能有所减弱。在中国社会仍然具有较强“增长依赖症”的情况下,经济增速的显著降低将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同时经济增速放缓也会造成社会精英的大量流失。应该从两方面来应对经济增速放缓:一是通过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传统的增长动力逐渐衰减的过程中及时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二是积极推进社会改革以降低社会稳定对高增长的依赖。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1978~2011年平均经济增速高达9.98%。中国GDP总量世界排名由1978年的第10位跃居至2010年的第2位,占世界GDP比重由1980年的1.9%稳步升至2010年的9.4%。①而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态势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增速出现明显下滑。2008~2011年的平均经济增速比2000~2007年降低了0.9个百分点,也比改革开放以来(1978~2011)的长期均值低0.38个百分点。2012年二季度的经济增速进一步延续了下滑趋势,同比经济增速为7.6%,创下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新低,大幅低于2000年以来的季度经济增速均值达2.3个百分点。学界普遍认为当前的经济增速放缓具有长期化趋势,中国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过渡至中速增长阶段的新时期(世界银行,2012等)。[1]那么,未来经济增速放缓的程度如何?原因是什么?将带来怎样的挑战?应该如何应对?回答这些问题对于使中国顺利进入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的新轨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使用增长核算分析框架考察中国经济增长的当前特征和未来走势。增长核算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和未来经济走势的一种主要方法,其突出优势是可以通过对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TFP)等经济增长动力的明确计算和分析来深入考察经济增长问题。在对未来经济走势进行预测之后,本文进一步从出口、投资、生产成本、TFP和政府作用五个方面解释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然后从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视角考察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挑战,最后提出应对策略。 二、经济增速放缓:当前特征与未来趋势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70973129);“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 ①数据来自IMF的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2012年4月)。 130

《中国邮政快递(EMS)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国邮政快递(EMS)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目录 一、引言1 二、中国邮政快递(EMS)的介绍 三、国外快递公司对中国邮政快递(EMS)的影响 (一)国外著名快递公司的优势 1.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2.国际网络建设比较完善 3.具有灵活的定价策略 4.服务质量具有优势 (二)国外快递公司的发展对中国邮政快递(EMS)的启示 1.把握市场动态,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 2.重视人才的培养,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 3.突出核心优势,促进全面发展 4.加大信息投入,提高信息在企业发展中的含量 四、国内民营快递公司的发展现状 (一)民营快递公司的优势 (二)民营快递存在的问题

五、中国邮政快递(EMS)的发展现状分析及优势 (一)中国邮政快递(EMS)的发展现状 (二)中国邮政快递(EMS)的优势 1.具有遍布全国城乡的网络覆盖范围和庞大的投递队伍 2.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形象赢得了顾客的普遍信任 3.邮政储蓄建立的绿卡金融网,为网上交易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六、中国邮政快递(EMS)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痼疾政企不分,责权利失衡 (二)市场观念淡薄,营销能力有限并且缺乏商业技巧(三)品牌意识缺乏,品牌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四)服务价格较高,缺乏灵活性,吸引力较差 (五)服务意识缺乏,服务质量整体水平不高 七、中国邮政快递(EMS)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改革经营体制,政企分开,各得其所 (二)一切以市场为出发点,实行专业经营 (三)加强整体品牌的建设,建成完善的品牌体系 (四)调整价格体系 1.变均一资费为差级资费,实行企业自主定价。 2.实施积极的资费优惠政策

(五)提高服务质量 (六)尝试新型服务方式 中国邮政快递(EMS)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快递业发展迅猛。中国邮政(EMS)作为国有企业有着自身经营的独特优势和资源,如遍布城乡的网络覆盖范围和庞大的投递队伍;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形象;便利的绿卡金融网等。但是也存在着体制不顺、政企不分,市场观念淡薄,服务意识和品牌意识缺乏,服务价格较高并且缺少灵活性等方面的不足之处。随着中国邮政市场的对外开放,跨国物流企业纷纷登录中国,凭借其雄厚的物质基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抢占了我国国际快递市场和部分国内快递市场,而且还在迅速扩张。同时,民营快递如雨后春笋般突起,其较低的定价和便捷的服务使其行业规模和市场份额日渐增大,成功抢占了部分国内同城快递市场。这些都给EMS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在和国外外资快递巨头、民营快递公司的抗衡中,我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b711319.html,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 作者:史皑皑王焱 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20年第04期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能够进一步将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拉近,加快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步伐。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之一,广泛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来,积极面对“走出去”的客观发展要求,本文探讨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商业银行机遇挑战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统称一带一路,依靠地理上的区域优势,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的利益和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丝路沿线国家同中国共享包括道路建设、贸易融资、文化交流和政策沟通等在内的多项合作成果。这一伟大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不仅能为沿线众国提供很大的金融支持,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国内产能过剩,也能带来推动本国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我国产品在沿线国家的渗透率等益处。 二、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受新经营环境和商业银行自身性质所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将必然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主要是体量庞大、信用等级较高、筹资能力较强和资金成本较为适中,且金融牌照较为齐全,具有多元化的业务优势,可以提供信贷、上市融资、发债、投资、结算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能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产品组合服务方案,“一带一路”战略能够成为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开拓国际业务、提高自身综合业务能力的一大机遇。当然,在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客户提供业务过程中,会遇到更多国际业务所涉及的问题,如语言人才短缺、国际市场综合风险因素和相关法律法规问题等,都会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拓展业务的挑战。 (一)积极实施业务战略转型,提高商业银行综合业务能力 首先,“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推进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倒逼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优化服务水平。“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最直接表现

中国邮政物流业务发展战略探讨

中国邮政物流业务发展战略探讨 2010年6月10日,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于6月29日正式揭牌。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的发展目标也正式确立,那就是全国邮政速递物流干部职工清醒认识速递物流改革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统一思想,统一步调,下大力气推进总部部署的各项重点工作,全力加快发展,为下一步发展打好基础,为尽快实现速递物流的战略目标创造条件。各省(区、市)邮政速递物流公司要深入推进股份公司部署的各项重点工作,从多个方面加快速递物流的发展,努力完成或超额完成发展任务。可以预见,在发展目标的指引下,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将迈入新的发展新阶段。 中国邮政集团总公司对邮政速递物流工作作出了总体安排:全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要围绕实现做大做强速递物流的战略目标,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改革经营机制,努力解放生产力;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突出抓好重点业务、高效业务的开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突出抓好基础核心能力建设,为深化改革,做大做强速递物流打好基础、开好局。其中,中国邮政物流业务的发展战略及思路值得瞩目。 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速递业务和物流业务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中国邮政物流业务的战略定位是要力争成为国际和国内领先企业的主要物流服务商之一;确立邮政物流在国内高科技、快速消费品、汽车、烟草、服装、医药、冷链物流领域的竞争优势,拥有一批千万元级和百万元级客户;深化与核心客户的合作,延伸带动国际物流的发展,尽快形成对亚太地区的供应链物流服务能力。 根据邮政物流业务的发展战略,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制定的邮政物流业务发展思路包括如下方面。 一、围绕“一个核心” 以努力提高物流业务经营效益为核心,通过开发运作规模项目、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全网协同、提高增值服务比重等途径获取经营效益,并具备以行业平均水平的成本,向客户提供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服务。 二、明确“二个定位” 一是合同物流,要在关注重点行业的基础上,针对行业领先客户,提供供应链物流的“全覆盖”服务,努力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合同物流服务商。二是中邮快货,努力发展成为网络覆盖广、运作能力强、服务品质高的陆路快运服务商。 三、加快“三个转变” 一是要转变发展导向,从以收入为导向,向效益、规模和竞争能力并重转变。二是转变经营模式,从分散经营,向以项目管理及损益核算为主线的集约化经营管理转变。三是转变服务模式,在确保运输、配送业务品质逐步提升的基础上,逐步向提供仓储增值服务及供应链综合服务等高附加值业务转变。 四、实现“三个一批” 一是做大做强一批。要围绕高科技、汽车、快速消费品三大重点行业,通过扩大合作范围、延伸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树立行业标杆性项目。在高科技行业中,通过借鉴戴尔模式来提高惠普等项目的运作和服务水平。在汽车行业中,通过借鉴奇瑞生产物流服务经验和神龙、东南、吉利售后备件物流服务经验,重点培养重汽项目。在快消品行业中,着力扩展国际物流服务。 二是开发拓展一批。要围绕客户开发工程,重点开发拓展一批新的合同物流客户。

银行业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范文

银行业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其中包括开放银行业、允许外资银行在我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享有同等待遇等。同时,根据对等原则,我国在引进外国金融机构的同时也可以走出去,向海外发展。因此,“入世”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冲击和竞争的压力,同时,也给我国银行业提供了加快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良好机遇。 一、我国银行业的现状 从现状看,我国的银行体系由四部分构成:①国有商业银行;②其他商业银行;③城市商业银行;④中央银行。其中,其他商业银行是指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是指按国务院批准的计划由原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的为城市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在上述四类银行中,其他商业银行没有历史包袱或历史包袱较小;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在全部银行资产中所占比重很小很小可暂不讨论;中央银行则无论在现存状态下还是在完全开放情形下,所面临的只是监管内容和形式的转变,因此,我们要分析我国银行业,关键是分析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因为工、农、中、建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全社会储蓄、存款和信贷资产总量中占有绝大比例。 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相比,我国银行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盈利能力差。我国银行业的人均利润只有0.13万美元,远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美国是我国的41倍,德国是我国的45倍,英国是我国的40倍,而日本因为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大幅下降,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这点就不与其相提并论。 2、资本金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尽管四大商业银行资本总额与总资产都相当可观,但人均资本只有2.28万美元,不足美国的12%,英国的15%,仅相当于德国的0.9%,日本的2.2%。所有者权益与贷款的比值,1997年末只有4.2%,在发行了特别国债补充了资本金后也不足6.9%。 3、资产质量差。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达25%,而这仅是保守的估计。而国外银行这一指标一般不足8%。因此,尽管四大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量在持续增长,但由于大量的不良资产,利润水平在逐步降低。 4、体制性弊病严重,人浮于事,结构设置重复,非生利资产比重过高。服务质量低下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外资银行大量进入中国,现有四大商业银行的机构规模会被迫压缩,银行就业人员的下岗现象也会普遍化。四大商业银行的平均员工人数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27倍,德国的9.5倍,英国的4.8倍。如此庞大的员工队伍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5、从近些年的情况看,我国银行业的金融透明度日益降低,而造假数字、虚报情况的现象在四大商业银行中尤为严重,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中,各种矛盾较容易掩盖,但在外资银行的业务份额达到一定比例其会计、报告、统计等制度就会向国际透明化,四大商业银行若再不提高透明度强化内部制约监管机制,就可能积聚系统性金融风险,导致我国银行业的全线崩溃。 二、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

中国邮政快递业分析

中国邮政快递业分析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传统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邮政,一方面受到了以计算机、通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冲击的压力,传统邮政业务急剧下滑;另一方面国际快递业老大的加入使得我国邮政先前市场垄断的局面被打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邮政业必需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以促进自身的发展。拥有实物运输网、邮政金融网和综合计算机网的中国邮政加入现代物流业就是顺应时代的选择。 二、我国邮政参与物流市场竞争的优劣势分析 (一)我国邮政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 1.网络优势中国邮政集实物运递网、信息网和金融网于一身,这是邮政参与物流市场竞争的强大优势,是目前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比拟的。除此之外,中国邮政系统还拥有自己的物流网,在参与和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方面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首先,有一个遍布城乡的邮政网络与一支训练有素的投递队伍,在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上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邮政企业拥有庞大的姓名、地址等信息资源,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资源。中国邮政已形成巨大的无形资产,“中国邮政”的服务品牌和企业信誉,已在广大用户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中国邮政参与并发展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优势和资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是其它从事和想要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在短期内无法获得的。 2.专业优势中国邮政具有天然的第三方物流提供者的属性,从本质上说,中国邮政提供实物信息传递的服务,而这种服务与现代物流所提供的服务是基本一致的,既然邮政在专业的处理环节上,与现代物流业有天然的一致,那么邮政发展现代物流就比别的行业或企业就具有更大的优势。 3.品牌优势中国邮政具有良好的品牌优势,其优良的服务已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优良品牌意味着邮政服务的及时性、可靠性、安全性和便捷性,而这些服务品质正是物流服务本质上所要求,而其他企业难以达到的,因而品牌将成为中国邮政发展物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作为代表政府履行普遍服务义务的企业,百年邮政的服务品牌深入人心,信誉优势明显,客户选择邮政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一方面对供方来说有安全感,减少资讯风险;另一方面能够借助邮政良好的声誉及深入人心的品牌优势增强需方的交易信心,促进业务的发展。因此,品牌和信誉是邮政介人物流市场的一大优势和资源。 4.政策优势国家已把信息化产业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加以培养,邮政业作为信息化产业的一个部分,也得到了国家信息产业部的大力支持和扶植,国家给予邮政“8531”政策,并将物流运输平台为第一内容的“电子邮政”列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工程,不仅如此,原国家经贸委和信息产业部也给予中国邮政以技术上的支持。 (二)邮政发展现代物流的劣势 1.信息系统方面中国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络及金融网络虽已初具规模,但仍未能真正

我国快递业面临机遇和挑战

中国改革报/2007年/7月/3日/第004版 调查与观察 我国快递业面临机遇和挑战 刘建新张洪斌 我国快递业在加速商品流通、促进对外贸易、服务各行各业、满足居民消费、提升第三产业、扩大人口就业等方面,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当前,我国快递服务业正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 国家对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的重视,为快递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政策环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务院7号文)中特别强调,要大力发展包括邮政业在内的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兴服务领域,不断培育、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这为快递服务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国家邮政体制的改革和改革方案逐步到位,为快递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体制保证。按照《国务院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对国家邮政局职责、机构和人员编制的“三定方案”规定,今年1月29日,国家邮政局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重组成为国家邮政监管机构,中国邮政的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随着独立的邮政监管机构的成立,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政策也正在发生变化,这为我国邮政和快递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体制上的保证。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为快递服务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经济总量的增长,必然带来经济活动和信息交流的增加,对快递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大。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保持较快的增长,这也为快递服务业提供了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未来几年,我国快递服务业必将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我国快递服务业发展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正进入一个发展和转折的关键时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落后于快递业的发展形势。《邮政法》修改历时8年,迟迟未能出台,快递经营至今尚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邮政普遍服务与快递服务未能合理的划分开来,邮政普遍服务机制尚未建立,邮政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国家对快递的定义、范围、行业属性没有明确的界定,市场主体的归属和身份难以准确识别。没有全国统一的快递管理办,法,行业标准缺失,行业管理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消费者的权益难以得到充分的保障。中介组织缺位,一些地方的快递企业自发筹备的行业协会一直未能获批,国家一级的行业协会尚未成立,行业缺乏自律,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快速业务涉及到的航空、铁路、交通、邮政、海关、工商等相关部门间的协调机制不健全,企业的实际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这些都对快递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形成了严重阻碍,需要尽快转变,进一步完善。 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政策待遇不同,国内快递企业的整体实力较弱。国有、外资和民曹快递企业的政策待遇各不相同,不同性质的市场主体一直处于不平等竞争状态,特别是充满活力的民营快递企业,不但未能争取到平等的政策待遇,还长期处于受打压的状态,使得企业难以进一步发展壮大。此外,国内快递企业的整体实力与国外快递公司存在很大差距。中国的国际快递开始于1979年,国内快递开始于1984年,中国的国际快递几乎为四大怏递公司所垄断,服务水平与国外没有任何区别,中国的国内快递却相当落后。中邮速递公司袁国利总经理认为,国内快递企业至少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不足:一个是机制体制问题,二是网络速度问题,三是技术和人才问题,四是服务不稳定。 国外的快递物流企业加快了进人中国市场的步伐,产业格局面临转型。2005年12月11日起,国外企业可独资经营国际快递,此后跨国快递企业加快了在中国的部署,大量并购国内快递企业,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姓名:王景专业:13级国际商务2班学号:20132201032044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009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继续在高位运行,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特别是投资和出口增长速度仍然很快,消费品价格上涨显著,资产价格高位持续攀升,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等表现,说明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趋于过热。在当前动荡不定的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下,既要看到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好的一面,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 一、当前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 (一)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偏大 目前,中国CPI涨幅虽有所回落但仍在上涨,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处于历史高位,价格上涨的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同时,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出现回落,保持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凸显。物价上升的性质比较复杂,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相交织,短周期和长周期相交织,国内国外因素相交织,总量膨胀和结构转型相交织。 (二)投资过热,消费相对不足 2003年以来,我国每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都在25%左右,资本形成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0%,而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则从2001年的59.8%逐年下降到2006年的50.0%。这几年,我国政府对投资实行有保有压,并强调扩大内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投资增长一再反弹,内需扩大相对乏力,2007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投资持续过快增长,将来又会变成生产能力,有可能使得1997年开始出现的产生过剩问题重复出现。近几年,我国不仅投资增长过快,而且经常在一段时间集中在少数几个产业。2003年、2004年、2005年投资集中在房地产、汽车和建材等产业,2006年投资集中在化工产业,出现了一波波的投资“潮涌现象”。 (三)流动性过剩 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所谓“流动性过剩”,通常指经济层面资金充裕,银行信贷投放冲动较强。流动性过剩使经济从过快向过热转化。流通中的货币超过了实际需求,其结果必然导致物价的上涨,过剩的流动性冲击的不仅仅是消费品价格,生产资料价格、商品价格和资产价格等同样也会受到冲击,结构性通胀得不到有效控制,就可能转化为全面通胀,商业银行信贷、财务风险逐步集聚,隐含较大金融风险。流动性过剩引起的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十分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楼价的上涨,严重损害了国民的福利;股市产生的财富再分配,加剧财富占有的不公;随着紧缩政策的实施,会对居民就业和收入产生消极影响。 二、经济问题对策的思考 (一)政府对付消费物价指数持续上升的长期对策 首先,应该是建立价格基金,对低收入阶层发放物价补贴。其次,要大力促进短缺农产品供给的增长,抑制农产品价格过快增长;要增加对中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在当前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背景下,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对通胀率的感觉也明显不同,承受能力则更不同。三是严格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引导公众全面客观看待和分析物价上涨的形势,以稳定通胀预期。四是抑制公共服务品

中国邮政发展战略的思考

中国邮政发展战略的思考 一、引言 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企业不具备超出他人的竞争优势,就很难在市场上生存。许多人都一直在理论界和实践中探寻如何获得并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经过多年的研究,理论界趋向于从企业内部寻找竞争优势的根源,而企业核心能力论就是这种内部能力论的代表观点。而且,该观点自上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就一直成为理论上和实践上探讨的焦点。 邮政企业在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的过程,要在分析企业现状的同时,必须要考虑自己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如何培育和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已成为邮政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介绍 自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Prahalad and Hamel,1990)在《哈佛管理评论》发表“企业的核心能力”以来,核心能力和企业能力理论在企业发展和企业战略研究方面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指导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显学之一。关于核心能力的内涵,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Prahalad and Hamel,1990)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其后又认为核心能力是能使企业提供附加价值给客户的一组独特的技能和技术(1995)。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认为核心能力是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Hamel and Heece,1994)。概括地说,企业核心能力是指提供企业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基础的多方面技术、技能和知识的有机组合。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的重要特殊能力,不仅覆盖了企业所有的非物质无形资源,而且具备把与企业相关的变化因素整合到核心技能中去的应变能力。 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基础的核心能力必须具有如下特征:(1)价值优越性。核心能力应当有利企业效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2)异质性。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应该是该企业独一无二的,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能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差异。(3)不可仿制性。核心能力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积累形成,深深地印上了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的烙印,其他企业难以复制。 (4)不可交易性。核心能力与特定的企业相伴生,虽然可以为人们感受到,但无法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交易进行买卖。(5)难于替代性。和其他企业资源相比,核心能力受到替代品的威胁相对较小。 三、培育邮政企业核心能力的原因

中国邮政业发展趋势展望

中国邮政业发展趋势展望 一、中国邮政业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邮政业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邮政行业通过改革释放了巨大的生产力,全行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发展质量水平稳步提高。邮政企业服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快递业又成为中国经济的“黑马”,整个行业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邮政事业迈出新的步伐。从我国邮政业2013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它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1.邮政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2013年,按邮电分营前同比计算,中国邮政集团完成业务总收入达2547亿元,同比增长12.34%。其中,邮政企业完成收入1055.8亿元,同比增长8.37%;速递物流公司完成收入289.8亿元,同比增长2.68%;邮储银行完成收入1440.2亿元,同比增长13.7%;中邮保险完成收入240.6亿元,同比增长55.2%。从发展情况来看,邮务类板块实现创新发展,速递物流板块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金融板块实现健康发展,邮政经济发展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 2.邮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中国邮政加快构建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到目前为止,累计建成22.2万个便民站、12.5万个分销直营店和加盟店、10.5 万个村邮站和6455座信息化报刊亭,设立2.5万个社区委办代投点、3.2万个国内小包自提点,布放ATM(CRS)3.5万台。通过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邮政的服务领域从传统邮政服务拓展到信息传递、物品流通、文化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便民服务以及惠农服务、普惠金融服务等与民生休戚相关的公共服务领域。邮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充分发挥了邮政在服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快递服务持续快速发展 目前,快递市场共有8000余家不同所有制企业依法公平竞争,呈现多种所有制并存、多元主体竞合、多层次服务共生的快递市场发展格局。近年来,我国快递服务获得持续快速发展,快递行业正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从2006年到2012年,快递业务量由10亿件增长至57亿件,翻了两番半,年均增幅达到33.7%。2013年快递服务在前几年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又实现飞速发展,快递业务量累计

中国经济增长趋势研究及当前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中国经济增长趋势研究及当前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一、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趋势研究 我国政府进行经济进展的决心是坚定的,是不可摆荡的。正是在党中心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人民克服了诸多的困难,进行了历史性的改革开放。日前,结合国内外环境的分析,笔者认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趋势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经济增速会放缓。这一特点是由于现实环境引起的,在改革开放最初的20年内,支持经济进展的一大因素便是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而随着这些不可再生资源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不断被消耗,使得这样的“动力”在逐渐衰竭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其次,中国经济会持续增长的态势是不会改变的。由于国家政府不再一味的追求“纯GDP”,而是转向了“绿色GDP”等新兴概念。而相关绿色、低碳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并且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不断支持,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公司正在逐渐转型,以流水线代替工人的科技密集型公司正在逐渐崛起,正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最后,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全球化”趋势将会不断增强。这是由于全球经济化引起的。随着全球经济“一超多强”的局面逐渐形成,全球经济已经不是由一个国家或是一个组织所能够主导的了。新型经济体,例如金砖四国、欧盟、东盟等都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极其强大的影响力,而我国前领导人曾经有过这样的论断“中国的进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进展离不开中国”,正是对当今中国经济进展的现状的精准猜测。 二、中国当前经济进展碰到的问题与挑战 (一)劳动力过剩 按照最新的人口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口共计13.68亿,其中农村人口占到了53%,而适龄劳动力人口占到了总人口比重的45%。尽管我国公司众多,但是仍然不能够消化如此的劳动力。也正因此,造成了当前劳动力过剩的局面。其中最突出的地区便是珠三角以及西部等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珠三角一直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代名词,其中尤以深圳、珠海为代表,而随着公司的不断升级转型,现代科技逐渐取代了大量的人工劳动,流水线形式的工序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而西部地区虽然人口少,但是由于经济尚未完全开发,大量的劳动力找不到市场,形成了尖锐而又深刻的矛盾。

中国邮政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中国邮政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1我国邮政物流业的现状 1.1中国邮政的的现状 我国的物流产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不论是实施、技术、装备水平以及专业人员和管理水平都要落后。作为我国物流产业的一份子——邮政物流,经过近百年的建设和实践已形成了自己的庞大网络,包括物流运输网、信息网金融网。这三网构成了邮政开办物流业务的基础和优势,形成了沟通城乡、覆盖全国、联系全世界,集水陆多种运输手段和投递方式于一体的散集失立体实物传输网。该网由三大部分组成;物流配送中心、运递线和服务平台终端。——物流配送中心。中国邮政现已拥有多个大中型物流配送中心,其中,一级7个,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沈阳、武汉、基本覆盖了中国的各个地区域;二级有70个;三级有124个。中国邮政拥有7万多个4终端,已与150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联系和发展业务关系,物品可通达世界各地,特快专递通达120个国家和地区。——运递线。中国邮政拥有四通八达的干线运递网和庞大的投递队伍,还拥有自己的邮政航空公司,共有飞机13架,以上海为集散中心,形成覆盖全国的网路系统,连接14个省116个城市的高速运营网。 ——服务平台终端。构建终端服务平台的要素四、建立开放式邮政和电信运营商合作模式1、资金合作资金的合作对于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两个企业来讲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合作方式。邮政的邮政储蓄一直是邮政内部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一个业务,邮政随着邮储的不断发展,资金规模不断的扩大。但是国家对于邮政“只存不贷”的储蓄规则使得邮政一直没有权利进行投资。但是随着邮政的发展,邮政渐渐有了将邮政储蓄、邮政管理和邮政业务分别管理的迹象,随着国家已经渐渐放开对于邮储制度的管制,未来邮政和电信运营商关于资金方面的合作存在着很大的实现可能性。2、业务合作对于邮政和电信运营商来说,在业务和服务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不同程度的短缺的地方。运用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培育各自新的经济

中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挑战和对策选择(论文)

中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挑战和对策选择 传媒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薛艺朦 中国经济增长将面临三大挑战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正处于“V”型曲线的右端,诸多宏观经济指标都呈加快上升势头。对于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极为复杂”四个字来形容。面对这种情况,中国经济面临怎样的国际挑战?如何转型?这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极其关注的焦点。 从国际形势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增长将面临三大挑战: 首先,在这次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的产业结构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国际市场供求格局的新变化。全球金融危机打破了以往的供求格局,在去杠杆化作用下,美欧国家纷纷改变高负债的消费方式,减少消费,增加储蓄,由此不断压缩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需求。同时,为了改变长期贸易赤字,这些国家还加大了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力度。 这种变化从两方面给中国带来了压力。一方面中国业已形成的以外需为目标的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短期甚至长期内要稳定增加出口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政府鼓励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业也遇到来自美欧等发达国家的挑战。 在危机中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越南、印尼、洪都拉斯等利用比中国更低的成本优势,开始向美欧等发达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大有替代中国之势。因此,中国产业结构调整遇到“高端”排挤和“低端”挤出效应。 其次,世界经济回暖后,由于大宗商品特别是资源性产品涨价,使得中国经济发展成本有进一步提高的风险。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世界各大经济体纷纷采取刺激性的货币政策,向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随着世界经济的回暖,这些流动性正沿着产业链不断向实体经济传递,最终必将引起石油、铁矿石、铜、铝、大豆、植物油等大宗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中国是资源短缺型国家,在经济发展方式没有实质性转变之前,经济增长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性产品。 再次,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中国经济政策转型面临考验。在金融危机爆发时,美欧经济下滑,他们需要中国的合作与帮助,对中国的对外经济政策相对宽容。随着世界经济的回暖与复苏,美欧发达国家国内需求上升,经常账户得到改善,势必会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贸易保护,由此将提高中国的出口阻力。就目前而言,发达国家对中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包括,反倾销、反补贴、特殊保障条款和技术壁垒,还有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面对不断加强的贸易保护,我们企图延续危机前以及危机中所实行的政策安排,恐怕越来越难。 谨慎处理经济政策转型 从国内形势看,当前中国经济政策转型面临四大关系需要谨慎处理。 第一,流动性过剩控制与既有投资刺激计划的关系。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3万多亿元,但M2(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了13.05万亿元,贷款发放了9.63万亿元。按道理,实施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回收多余的资金是正确的,也是应该的。但是,既有的4万亿投资计划怎么进一步落实,是中国经济政策转型遇到的难题。如果紧缩过快、过紧,势必会形成半拉子工程、烂尾工程,造成许多不良贷款。 第二,以政府投资打头的经济增长与以民间投资和社会消费为主体的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政府出台以投资打头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个计划有效地替代了外需下滑,实现了经济的较高增长。

中国邮政EMS战略分析

EMS公司战略分析 一、公司简介 二、外部环境分析 (一)一般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 2经济环境 3技术环境 4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 (二)产业环境分析 1.行业内现有竞争者分析 2.新加入者的威胁 3.供应商 4.顾客 5.替代品威胁 三、综合分析 ﹙一﹚外部分析 1关键外部因素 〈1〉关键外部因素分析 ﹙二﹚内部能力分析 1关键内部因素 ﹙1﹚关键内部因素分析 ﹙三﹚SWOT分析 四、业务分析

1.业务组合 2.发展率—市场份额矩阵 五、公司战略 一、公司简介 中国速递服务公司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直属全资公司,主要经营国际、国内EM S特快专递业务,是中国速递服务的最早供应商,也是目前中国速递行业的最大运营商和领导者。公司拥有员工20,000多人,EM S业务通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近2,000个城市。 除提供国内、国际特快专递服务外,EM S相继推出国内次晨达和次日递、国际承诺服务和限时递等高端服务,同时提供代收货款、收件人付费、鲜花礼仪速递等增值服务。 依托中国邮政航空公司,建立了以上海为集散中心的全夜航航空集散网,现有专用速递揽收、投递车辆20,000余部。覆盖最广的网络体系为EM S实现国内300多个城市间次晨达、次日递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全国共有200多个处理中心,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处理中心分别达到30,000平方米、20,000余平方米和37,000平方米,同时,各处理中心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分拣设备。亚洲地区规模最大、技术装备先进的中国邮政航空速递物流集散中心也将于2008年在南京建成并投入使用。 建立了以国内300多个城市为核心的信息处理平台,与万国邮政联盟(UP U)查询系统链接,可实现E MS邮件的全球跟踪查询。建立了以网站、短信、客服电话三位一体的实时信息查询系统。 二、外部环境分析 (一)一般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 2002年,国家邮政局下发“64号文”明确规定,500克以下信件为EMS的专营范围。

金融科技时代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2019年第4期 26·普惠金融与数字化转型· 收稿日期: 2019-03-28摘 要:传统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但不限于商业模式和思维模式面临颠覆性变化,数字化转型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传统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面临考验,组织结构和信息系统难以适应数字化需要。因此,商业银行应当顺势而为,迎接挑战。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而言,变革理念和思维,探索商业新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打造网络金融服务新业态,加强智能产品和场景金融建设;基于市场变化重构组织结构,实施信息系统智能化改造是可供选择的对策。 关键词:金融科技;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817(2019)04-0026-04DOI :10.16678/https://www.doczj.com/doc/9b711319.html,ki.42-1864/f.2019.04.006 ■ 中国农业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肖 奎 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 彭 中 胡 丹 一、引言 随着金融科技时代的到来,金融在业态呈现、驱动力量、服务效率等方面发生革命性巨变。金融服务不再受制于时空的局限,由此导致服务层级大幅降低。建立数字化的获客活客、营销管理、风险防控体系是商业银行拥抱金融科技的必要选择,也是商业银行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的必由之路。数字化银行具有丰富的场景生态,能够以客户为导向、灵活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产品创新,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协同提供极致的客户体验。不仅如此,数字化银行有利于实现高效的运营管理和智能化的风险防控。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实施数字化转型是换道超车。数字化转型不仅涉及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全局,而且是实现“业技”深度融合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金融科技,将金融科技元素植入全行业务发展全流程、全领域,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客户体验。但是,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的,实践中必 然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深入研究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并且结合实际提出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二、金融科技时代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一)传统银行的商业模式和思维模式面临颠覆性变化 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主要挑战在于传统商业模式和思维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数字化转型对传统银行的商业模式构成挑战。传统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在于风险定价、风险管理和信用分析,而数字化银行对客户开发、产品设计、服务提供和风险防控提出了新要求。不仅如此,数字化银行全面实现业务线上线下一体化和移动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实体网点存在的必要性,导致传统银行面临网点转型。二是数字化转型对传统银行的思维模式构成挑战。传统银行的思维模式集中体现 金融科技时代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 挑战及对策研究 ①

中国邮政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邮政业的发展现状

一、前言 邮政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为经济社会提供邮递(寄递)服务,既包括满足社会普遍需求的寄递(邮递)服务,也包括多层次、多样化的快递等竞争性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邮政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准确把握邮政业在国家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定位,正确认识世界经济一体化与中国邮政业发展的关系,加速推进整个行业向现代邮政业转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对中国邮政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旨在把中国邮政享有的地理优势、庞大资源与覆盖全国的邮递网络等转化为独特的经营优势,以便邮政行业更好的发展。 二、中国邮政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邮政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我国邮政业规模持续扩大,行业整体实力有所增强。据统计,2013年邮政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业务收入967亿元,同比增长19.3%,其中快递业务收入343亿元,同比增长17.4%;从业人员达百万人。为适应新的形势和时代要求,我国邮政业正向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三流合一”的现代邮政业迅速发展。 1、业务规模增长,效益稳步提升 2013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共完成邮政业务总量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完成函件69.5亿元;包裹9103万件;报刊160.4亿份;物流业务量534万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通过自身努力和外部支持,西部各省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网初步呈现东中西部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 2、网络建设加强,结构、功能优化 目前,国家邮政服务网络以实物处理网为节点,以干线运输和支线运输为连接,以营业网和投递网为终端,以信息网为支撑组成。网络内部按功能划分存在三个业务处理网:普通邮件网、快递(航空)邮件网,物流集散网。截止2013年底,国家邮政服务网络拥有邮政局所、代办点合计6万处,其中电子化局所3.6万所。拥有一、二级邮区中心局77个,区域物流集散中心8处,专用邮政运输飞机12架,各类邮政汽车5.7万辆。该网络拥有一个联接全国236个中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