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京湾的黑船

东京湾的黑船

东京湾的黑船
东京湾的黑船

《水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2

《水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污染概念、类型和我国水污染状况。 2.了解水体富营养化过程和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 3.掌握水污染的危害和防治原则。 4.认识水污染的区域差异及解决的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多样手段收集水资源信息,学会对水资源进行监测,根据有关数据判断水污染状况。 2.学会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水污染的措施和方法。 3.能够将自己对水资源的认识,通过适当的方法传递给他人,并影响他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正确的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观。 2.关心我国水污染状况,关注我国水污染发展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增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养成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水污染的类型、水污染的危害、水污染的防治 [教学难点] 水污染的防治 [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人类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饱尝环境污染带来的苦果:横流的污水、弥漫的烟雾、成堆的垃圾……怎样还地球以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水和如茵的草地…… 【板书】第四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播放图片】播放黄河水污染、滇池蓝藻爆发、渤海赤潮等图片 【板书】第一节水污染及其防治 【案例展示】案例1——1956年日本水俣病事件 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外围的“不知火海”是被九州本土和天草诸岛围起来的内海,那里海产丰富,是渔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渔场。水俣镇是水俣湾东部的一个小镇,有4万多人居住,周围的村庄还(居)住着1万多农民和渔民。“不知火海”丰富的渔产使小镇格外兴旺。 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这里建厂,后又开设了合成醋酸厂。1949年后,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C2H5Cl),年产量不断提高,1956年超过6000吨。与此同时,工厂把没有经

日本如何将东京湾建成世界最成功的大湾区

日本如何将东京湾建成世界最成功的大湾区 2017年09月10日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文章来源:静说日本 从6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就开始谋划构建东京首都圈,将东京和周边的几个县,类似于中国的几个省联合一起共同开发建设,实现无缝对接。而这一个都市圈的形成,还依赖了一个港湾区,那就是东京湾。这个纵深80公里的湾区,将周边的城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此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城市基础设施最为完善的第一大都市圈。 目前世界公认的成熟湾区有八个,分别是洛杉矶比弗利山庄、纽约长岛、日本东京湾、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努萨湾、悉尼双水湾、香港浅水湾、新西兰霍克湾。这八大湾区的共同点是不仅拥有一线的海景资源和港口地段,而且在时间的洗礼下造就了优质的人文氛围与人居环境。在这八大湾区里,由全球最高水平的建筑工艺造就的经典传世之作是比比皆是。 日本的东京湾区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主要依靠人工规划而缔造的湾区,成为人工规划湾区建设的典范。

1868年,明治天皇登基,长达数百年的幕府时代结束。明治天皇那时才15岁,他第一次从京都来到东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一个城市,于是决定将首都从京都迁到东京。东京当时的名称,叫“江户”,明治天皇下令将“江户”改名为“东京”,因为从京都的地理位置来看,江户是位于京都的东边,因此称为“东京”。 明治天皇为何会喜欢东京?因为东京有一个海湾,水产十分丰富。大家到东京吃寿司,往往会看到这样的招牌,叫“江户前寿司”。这个“江户前寿司”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从东京湾里捕捞上来的,没有经过腌制加工的新鲜的鱼肉制作的寿司。 为什么东京人对于寿司会有如此骄傲的叫法,是因为看不起东京人的京都,它位于内陆地区,古代没有冰箱,也没有汽车,日本海或者太平洋沿岸捕捞上来的鱼要运送到京都,一般需要2天的时间,在夏天,两天的鱼是要发臭的,所以,京都出现了用盐水腌制过的鱼,所以,京都的寿司,大多数是用腌制过的鱼肉来做的,与东京的寿司不一样。 东京湾是一个面向太平洋的优良港湾,它分为东西两侧,东侧是千叶县的房总半岛,西侧是位于神奈川县的三浦半岛,而湾底就是东京的银座地区。通过两个半岛之间狭窄的浦贺水道与西邻的相模湾会合,东京湾与太平洋相连,面积约1320平方公里。 依托东京湾发展起来的东京首都圈,包括东京都、埼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等“一都三县”,面积1万3562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3.5%。GDP总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常住人口为3800万人。 东京湾区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它的开发始于江户时代。17世纪初,随着日本政治中心从关西地区移向关东地区,江户,也就是东京逐渐成为日本新的经济中心。到了18世纪,江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消费市场,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船在东京港停泊。江户人口已达100多万。 东京湾的现代产业开始于明治维新之后。第一波的建设,始于19世纪后半期。由于实行改革开放,日本从欧洲引进了大量的先进工业,主要有纺织业、机械加工业和炼钢产业。这些产业必须依托于港口,建成临港工业。东京湾良好的岸湾环境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二波的建设是在二战结束之后,尤其是从60年代开始,日本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城市化加速,环绕东京湾的海滨90%都被开发成人工海岸线,出现了很多人工岛屿。到目前为止,东京湾填海面积已达253平方公里,建成了像“台场”这样的CBD商务区和像“晴海”这样的现代化港区。东京迪斯尼乐园、羽田机场等都是建在填海的土地上。 东京湾在开发中,逐渐规划建成了两大工业地带,以银座为中心,向西(川崎市和神奈川县方向)发展出京浜工业地带,向东(千叶县方向)发展出了京叶工业地带。这两大工业带集中了包括钢铁、有色冶金、炼油、石化、机械、电子、汽车、造船、现代物流等产业,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产业地带。还包括了金融、

水俣病案例分析

实习三环境污染案例讨论 【目的要求】熟悉环境污染案例的调查分析方法;了解环境污染所致公害事件的危害性及防治。 【案例】水俣病公害事件 【资料1】水俣湾位于日本九州岛西侧不知火海东岸。水俣市是以新日本氮肥厂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市镇,人口大约10万。 1956年4月,一名5岁11个月的女孩被送到水俣工厂附属医院就诊,其主要症状为脑障碍:步态不稳,语言不清,谵语等。在以后的五周内,病儿的妹妹和近邻中的四人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1956年5月1日,该院院长向水俣市卫生当局作了报告,说“发生了一种不能确诊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流行”。因这些人的症状和当地猫发生的“舞蹈病”症状相似,又因病因不明,故当地人称这为“猫舞蹈病”或“奇病”。 经过工厂附属医院、市卫生当局、市医院及当地医师会的调查,发现儿童及成年人中都有病例发生,初步调查共发现了30例患者,其中一部分自1953年就已发病并多数住在渔村。过去对这些患者的诊断不一,有的被诊断为乙型脑炎,有的被诊断为酒精中毒、梅毒、先天性运动失调及其它。因患者发病时期正赶上各种传染病流行期,且呈地方性和聚集性,故判定为一种传染病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问题讨论1] 1.为什么当时会判定在人群中流行的病为传染病?(因患者发病时期正赶上各种传染病的流行期,且呈地方性和聚集性,故判定为一种传染病。) 2.要找出引起本事件的原因,应作哪些调查?(应做病例-对照研究和现况研究,获得病因线索后,再用群组研究和实验研究证实)请设计一个调查方案?(调查目的:寻找该病的致病因素,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疾病前的状态,并证实病因,根据调查结果,采取措施,消除污染源,改造环境,控制并消除疾病的发展。调查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现况研究,获得病因线索后,再选用群组研究和实验研究证实。 调查内容:水俣湾环境污染源调查及环境监测;人群患病情况调查;致病因素的调查及实验证实。具体方法:1、选择病例:医院病例、人群中的全部病例、新发病例、死亡病例;2、对人群进行询问,了解其饮食、劳作等习惯与情况;3、对患病及暴露人群、暴露环境中的表现出病态的生物,如鱼鸟猫等进行监测,如体液、组织中的有害物质浓度;4、人群中患病率的测量,人群及动物机体功能的测量;5、水俣湾一带水

海洋鲸危机

摘要; 全球的海洋都是鲸的栖息地。鲸是一种洄游性动物,常常生活在寒冷海域里,当该海域进入冬天时,鲸便洄游到温暖海域中交配、产仔。,鲸鱼这个蓝色海洋里美丽的精灵,正遭受着来自大自然与人类的双重威胁。恶劣的生存环境的确对鲸鱼的生存构成一定威胁,鲸鱼浑身是宝,用途多尔广泛。鲸鱼最大的威胁是人类残忍的“杀戮”。如今,捕鲸活动依然猖獗。捕鲸与反捕鲸行动是一场持久战。 关键字;鲸鱼现状捕鲸搁浅保护 鲸鱼种群的现况 南极的蓝鲸数量已不足原来的1%,西太平洋灰鲸仅剩100头,徘徊在灭绝的边缘,而在南极海域每年都有近1200头鲸鱼被捕杀。这一组组令人震惊的数据,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鲸鱼频临灭绝的现状,而更多的应是我们发自内心深处的反省。如今 日本有400余年商业捕鲸的历史,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捕鲸、食鲸国[1].对鲸鱼的屠杀,从每年的9月份一直持续到次年3月。据估计,日本每年有2万余条海豚和小鲸被屠杀。 日本民众喜食鲸肉,鲸肉被制成各种日本料理及罐装食品,在日本的捕鲸基地,鲸肉售价比当地的牛肉便宜很多,鲸肉被公认为美味,吃后可以强身健体。近年来,吃鲸肉的日本人逐渐减少,而日本政府还是不遗余力的推广鲸肉,同时也存在不少推荐食用鲸肉的团体。 198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全面禁止商业捕鲸,但是允许日本等国以“科学研究”为目的捕鲸,并将鲸肉在市场上公开出售。目前,全世界禁止商业捕鲸以恢复持续减少的鲸数量,但是以科学和文化为名的捕鲸仍然合法,这成为日本今年捕鲸数量逐年提高的最重要理由。尽管国际上很多国家谴责日本的商业捕鲸行为,却始终成效甚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严肃批评日本所谓的“科学捕鲸”活动。该基金会全球生物项目负责人苏珊说:“日本的捕鲸项目是商业性和政治性的,不是真正的科学研究。”

20世纪以来世界十大污染事件总结

世界十大污染事件 1、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事件 时间:1930年12月1日—5日 危害:第三天开始,在二氧化硫(SO2)和其他几种有害气体以及粉尘污染的综合作用下,河谷工业区有上千人发生呼吸道疾病,发病者包括不同年龄的男女,症状是:流泪、喉痛、声嘶、咳嗽、呼吸短促、胸口窒闷、恶心、呕吐。咳嗽与呼吸短促是主要发病症状。一个星期内就有63人死亡,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十多倍。死者大多是年老和有慢性心脏病与肺病的患者。许多家畜也未能幸免于难,纷纷死去。 成因:由于该工业区处于狭窄的河谷中,即马斯峡谷的列日镇和于伊镇之间,两侧山高约90米。许多重型工厂分布在那里,包括炼焦、炼钢、电力、玻璃、炼锌、硫酸、化肥等工厂,还有石灰窑炉。再加上该地区是一狭窄的盆地而且气候反常出现的持续逆温和大雾,致使工厂中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煤烟粉尘在近地大气层中集聚不散,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导致的污染排放量过大的污染事件。 2、美国多诺拉事件 时间:1948年10月26日—30日期间, 危害:小镇中6000人突然发病,症状为眼病、咽喉痛、流鼻涕、咳嗽、头痛、四肢乏倦、胸闷、呕吐、腹泻等,其中有20人很快死亡。死者年龄多在65岁以上,大都原来就患有心脏病或呼吸系统疾病,情况和当年的马斯河谷事件相似。 成因:是由于工业排放烟雾造成的大气污染公害事件。这次的烟雾事件发生的是小镇上的工厂排放的含有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及金属微粒在气候反常的情况下聚集在山谷中积存不散,这些毒害物质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严重污染了大气。人们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这些有毒害的气体,引起各种症状,以致暴病成灾。 3、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 时间:1952年12月5日—8日期间

东京临海副中心博客资料

东京城市发展的两种形态 ——东京填海区和城市再开发区 关键词:填海区城市再开发区惠比寿再开发区六本木再开发区汐留再开发区东京湾临海副 都心幕张副都心横滨MM21 绪篇:东京填海区和城市再开发区概述 2005年1月底,我随公司组织的一个商务考察团考察了日本东京。对东京的城市副都心 开发和城市老城区再开发感触良多。东京是快速成长的全球性城市,同时也是人口最为稠密、经济增长最快的亚太地区的全球性城市,因此东京中心区的发展模式采用了老中心区 与多个新中心区分层次并进策略来适应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需求。 东京全市有23个区,市区范围一般指都心8区。传统上,东京市中心是由千代田区、中央区和港区等都心三区构成。千代田的丸之内地区是当今日本金融办公的无可争议的中心,这一地区早期是东京市中心的高级居住区之一,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具有商务办公性质,60年代以来伴随着日本经济战后重建,金融办公设施急增,进行了大规模的写字楼建设。到80年代末,丸之内已成为东京国际金融机构高度集中之地,达到饱和状态。 为制止市中心区商务办公功能高度集聚的过度畸形发展引发的地价、交通、环境等问题 的加剧,1958年东京政府选择在市中心西侧的地铁交通枢纽地区新宿建设商务办公型副市 中心区。新宿地区的开发在90年代初全部建设完毕,地下连通系统完善,成为东京的国际商务办公集聚区。除了对东京旧城区的新宿地区进行再开发外,又陆续对其他一些旧城区,如原宿、银座、惠比寿、代官山、六本木、汐留等地区进行了再开发。本次我们也对其中 的几个再开发区(惠比寿、六本木、汐留)进行了考察。

新宿等老城区的开发,部分疏解了市中心的商务压力,但由于规模太小,所以还必须向外围进行大规模的扩张才能缓解压力,东京向外扩张的唯一出路就是填海。1986年第二次东京长期规划提出了在东京湾填海建设东京湾临海副都心策略。之后,东京的中心商务区形成了丸之内金融区、新宿办公区和临海商务信息区三个梯次外延的层次。紧接着,在东京大都市圈和东京湾开发区域整体规划中进一步纳入了东京市外的幕张副都心和横滨 MM21规划。 虽然在历次规划战略上,东京一直坚持在大都市范围分散城市职能的策略,但在实施战略上,由于担心严格限制中心区的发展,“会妨碍东京固有的活力,有可能失去市中心的永久性”,所以主要采用引导策略(如财政金融方面的优惠和补助),而非实行严格的限制措施,因此,副都心区的发展虽然有效,但市中心区仍显示出商务功能发展的强大吸引力。

最新日本水俣病事件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启示

日本水俣病事件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启示

班级:化本162 姓名:秦芳婕 学号:2016019025 题目:日本水俣病事件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启示 内容: 1.简介日本水俣病事件 2.日本水俣病灾害的发生过程及形成原因 3.日本水俣病灾害灾情分析 4.日本水俣病事件影响后果

5.日本水俣病事件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启示 格式要求:A4纸打印 封皮:题目,班级,姓名,学号 内容:标题小四黑体,内容五号宋体 字数:3000以上

1.简介日本水俣病事件 日本水俣病事件,在1956年日本水俣湾出现的一种奇怪的病。这种“怪病”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症状表现为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被称为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一。 2.日本水俣病灾害的发生过程及形成原因 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外围的“不知火海”是被九州本土和天草诸岛围起来的内海,那里海产丰富,是渔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渔场。水俣镇是水俣湾东部的一个小镇,有4万多人居住,周围的村庄还居住着1万多农民和渔民。“不知火海”丰富的渔产使小镇格外兴旺。 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这里建厂,后又开设了合成醋酸厂。1949年后,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C2H5Cl),年产量不断提高,1956年超过6000吨。与此同时,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 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症状如上。当时这种

海豚湾观后感8篇完整版

《海豚湾观后感》 海豚湾观后感(一): 《海豚湾》观后感 看完《海豚湾》这部纪录片,情绪久久不能平静,为那些被捕鲸者残忍杀害的海豚感到痛心,对那些为利益不择手段的人感到愤怒。 结尾处说太地町海豚湾大屠杀计划于每年九月继续进行,除非我们能有所行动。看到这句话,情绪无比的沉重。不禁要问,难道片中的人们做得还不够多吗?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得到的那些宝贵的视频,为什么还是不能阻止人们对海豚的屠杀行动?何况海豚肉内含汞,不宜多食,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行动,使得日本捕鲸协会副会长被辞退,国际鲸鱼保护协会日本代表引咎辞职,海豚肉也从小学生午餐中被剔除。但是对海豚的屠杀依旧没有停止。 片中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世界顶级海豚驯养专家理查德.奥巴瑞为保护海豚搜集太地町海豚湾屠杀海豚的证据。另一条是国际捕鲸协会委员会的召开,日本捕鲸协会副会长想要掩盖他们在太地町屠杀海豚的事实。在搜集海豚湾杀害海豚的证据时,片中选用的紧张的音乐以及夜间拍摄的方法,仿佛把人们带到了现场,有一种很强的参与感。最终他们最后拍到了宝贵的证据,也将该片推向了高潮,捕鲸人残忍杀害海豚,没有一句解说词,客观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的场景,海水被血染成了红色,几千只海豚被杀害,让人触目惊心。 为了阻止这些事情再次发生,除非我们能有所行动。影片的后面打出了三个网址,能进去的只有,期望我们真的能为它们做些什么。 海豚湾观后感(二): 这天早上,老师给我们大家看了一部让我感触很深的纪录片海豚湾! 海豚湾讲的是日本人大地町当地的渔民于每年都驱猎捕杀海豚的过程。十分残忍!我看到了一个部分,渔民们拿着长叉,向海中刺去,一个海豚被刺穿,二个、三个越来越多。原本蓝蓝的大海一瞬间变成了让我们忧心忡忡的血海。我的眼睛湿润了,他们怎样能这样呢?海豚那么可爱、善良。海民们真的太坏了,真是不可理喻。 我心里有很多话想要说出来:如果你们这些渔民们捕杀的海豚正是你们亲爱的家人,最好的朋友,久违的同学。你会忍心继续捕杀他们吗?你会忍心吗?你们到底有没有想过海豚的感受?你们捕杀幼豚,母豚悲哀;捕杀了母豚,幼豚悲哀。你们说捕杀海豚是你们的民族习俗和传统文化,说日本允许每年杀1.2万头海豚,我们才杀了2000~3000只,算少了。哼,可笑!2000只不也是活生生的生命吗?不也是和我们人类一样懂得报恩的聪明的生物吗?

水俣病事件的启示

水俣病事件的启示——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和人们健康为代价 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这里建厂,随后开设了合成醋酸厂。1949年,这个公司又开始生产氯乙烯。长期以来,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随后不久,发现也有人患有这种病。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或变形、视觉丧失,严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 这种怪病就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水俣病”的罪魁祸首是当时处于世界化工业尖端的氮生产企业。氮用于肥皂、化学调味料等日用品以及醋酸、硫酸等工业用品的制造上。然而,这个“先驱产业”的肆意发展,却给当地居民及其生存环境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在制造氯乙烯和醋酸乙烯的过程中,要使用含汞的催化剂,这使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汞。当汞在水中被水生生物食用后,会转化成甲基汞。这种剧毒物质只要有挖耳勺一半大小就可以致人死亡。水俣湾由于常年被工业废水严重污染,这里的鱼虾类也由此被污染。这些被污染的鱼虾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和人的体内,甲基汞被人的肠胃吸收,侵害脑部和身体其他器官。进入脑部的甲基汞会使脑萎缩,侵害神经细胞,破坏掌握身体平衡的小脑和知觉系统。 “水俣病”使日本政府和企业日后为此付出了极其昂贵的治理、治疗和赔偿的代价。迄今为止,因水俣病而提起的旷日持久的法庭诉讼仍然没有完结。 日本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飞速发展,但由于没有环境保护措施,工业污染和各种公害病泛滥成灾。经济虽然得到发展,但环境破坏和贻害无穷的公害病使日本政府和企业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水俣病引发的诉讼旷日持久,时至今日依然没完没了。 从日本水俣病事件发生的时代,与中国目前经济高速发展有不少相类似之处,因此,日本水俣病事件的发生、处理和各利益相关者的斗争和博弈,对中国未来发展有重要的启示 即: 如何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国作为后工业化发展的国家,目前经济依然处于高速发展的时代,因此,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需要从战略思考的层面在战略规划的层面下功夫,否则我们也会重走日本工业化进程中的不少老路,即先污染后治理。这样的代价并不符合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普遍规律。 我国要走以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能耗的降低必然使得环境污染问题迎刃而解。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我国应广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力求工业设计、制造以及管理的最优化。同时,通过对各种生活和消费过程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实时监控和调节,也可以达到降低各种资源消耗的目的。此外,绿色制造技术以及循环经济概念的大力推广,对于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应努力营造一个节约型的社会。这既是由于我们面临着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更是对于我们子孙后代和世界全人类高度负责的一种必然选择。 真正做到消除污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的是全社会范围内所有公民的环保意识的普遍提高。政府是这一过程中的最有利推手,只有政府能够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力行污染治理的措施,有效顺利的保障社会范围内公众意识的唤醒, 我们的美好愿望才可以实现,绿色生活才能真正的在这个星球上被推崇。

日本水俣病事件

日本水俣病事件 背景 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外围的“不知火海”是被九州本土和天草诸岛围起来的内海,那里海产丰富,是渔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渔场。水俣镇是水俣湾东部的一个小镇,有4万多人居住,周围的村庄还(居)住着1万多农民和渔民。“不知火海”丰富的渔产使小镇格外兴旺。 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这里建厂,后又开设了合成醋酸厂。1949年后,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年产量不断提高,1956年超过6000吨。与此同时,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含重金属元素汞)排放到水俣湾中。 原因 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汞也称水银,是我们常用的温度表里显示多少度的银白色金属,它是一种剧毒的重金属,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汞对于生物的毒性不仅取决于它的浓度,而且与汞的化学形态以及生物本身的特征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汞是通过海洋生物体表(皮肤和鳃)的渗透或摄含汞的食物进入体内的。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 造成的危害 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当时这种病由于病因不明而被叫做“怪病”。这种“怪病”就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早在多年前,就屡屡有过关于“不知火海”的鱼、乌、猫等生物异变的报道,有的地方甚至连猫都绝迹了。“水俣病”危害了当地人的健康和家庭幸福,使很多人身心受到摧残,经济上受到沉重的打击,甚至家破人亡。更可悲的是,由于甲基汞污染,水俣湾的鱼虾不能再捕捞食用,当地渔民的生活失去了依赖,很多家庭陷于贫困之中。“不知火海”失去了生命力,伴随它的是无期的萧索。 事后思考 水俣病事件带给我们的思考远不止这些,在1956年确认日本氮肥公司的排污为病源之后,日本政府毫无作为,以至于该公司肆无忌惮地继续排污12年,直到1968年为止。后来,46名受害者联合向日本最高法院起诉日本政府在水俣病事件中的无作为,并在2004年获得胜诉。法院判决认为日本政府在1956年知道水俣病病因后应当立即责令污染企业停止侵害,但直到12年后政府才做出决定,为此,日本政府应当对未能及时做出决定而导致水俣病伤害范围扩大而承担行政责任。 日本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飞速发展,但由于没有环境保护措施,工业污

日本捕鲸文化完整版

May 16, 2009 Ulsan, Republic of Korea 「日本における捕鯨と鯨食文化」 “Whaling and Whale Meat in Japanese Food Culture” 浜口尚 (園田学園女子大学短期大学部) Hisashi Hamaguchi (Sonoda Women’s College, Japan) 日本の兵庫県尼崎市にある園田学園女子大学の教員をしている浜口尚です。本日は鯨食文化の伝統がある蔚山広域市での「国際鯨シンポジウム」にお招きいただきまして、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私は文化人類学を教えており、日本とカリブ海地域の捕鯨文化、鯨食文化を研究対象としています。これから、「日本における捕鯨と鯨食文化」という題で発表します。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inviting me to the “Internat io nal Whale Symposium” at Ulsan, the Republic of Korea. My name is Hisashi Hamaguchi. I teach cultural anthropology at Sonoda Women’s College, A magakai, Japan. I have studied the whaling cultures of Japan and Bequia, a small island in the Caribbean Sea. Today, I would like to present a brief summary of the “history of whaling in Japan and whale meat in Japanese food culture.”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浅谈世界八大公害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法学系法学1004 王震3101202408 一、序言 十八世纪兴起的工业革命,曾经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欢欣,因为工业文化的兴起,城市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的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例如人口的死亡路不断下降,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更多的人享受到城市的便利,更多的儿童能够接受正规教育,我们有了手中的掌机,面前的电脑,在夏天就能吃到凉爽可口的冰棍,拥有柔软的床……虽然人类摆脱了黑暗的中世纪的阴影,人类文明又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 人类却意想不到的给自己设了一个陷阱。当人类还陶醉于工业革命的伟大胜利时,生态破坏和污染问题已经加速发展,特别是污染问题,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而急剧蔓延,终于形成了大面积乃至全球性公害,最先享受到工业革命带来的繁荣,也最先品尝到工业革命带来的苦果。在工业发达的国家,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开始,公害事件层出不穷,导致成千上万人生病,甚至有不少人在公害事件中丧生,其中有八起事件引人注目。 二、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其中有世界闻名的八大公害事件。 (一)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12月1日至5日,在比利时的马斯河谷工业区,炼焦

厂、炼钢厂、硫酸厂和化肥厂等许多工厂排放出的有害气体,在逆温的条件下大量积累,使60多人中毒死亡,几千人患呼吸道疾病,许多家禽死亡。 (二)多诺拉事件 1948年10月26日至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南面的多诺拉镇,因地处河谷,工厂林立,大气受反气旋和逆温的控制,持续有雾。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4 d内使得5 911人患病,死亡400人。 (三)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发生了严重的光化学污染事件。该市三面环山,高速公路纵横交错。由于漏油、汽油不完全燃烧和汽车排放尾气,城市上空聚积近千吨的石油废气、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这些物质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了淡蓝色的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刺激人的眼、鼻、喉,引起眼病、喉炎和头痛。在1952年12月的一次烟雾事件中,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余人。 (四)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至9日,伦敦出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烟雾事件。从工厂烟囱和家庭炉灶排放出来的烟尘和二氧化硫,被封盖在逆温层下扩散不出去,形成了漫天烟雾。在烟雾的初期,伦敦市民感到胸闷、咳嗽、喉痛以至呼吸困难,进而发烧;在浓雾后期,死亡率急剧上升,几天时间内因支气管炎、肺炎等病死亡者达数千人。 (五)四日市哮喘事件

日本东京湾水底隧道的防火安全设施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日本东京湾水底隧道的防火安全设施简易版

日本东京湾水底隧道的防火安全设 施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自1967 年日本Suzuka 隧道发生火灾以 后,要求全国公路隧道加强防火安全措施。 (1) 超过一定长度的隧道,全部或部分地装 备以下设施: ①设置封锁来车的应急灯; ②设置应急电 话和其它通讯设备,与管理部门取得联系; ③在 固定距离上设置火灾自动检知器、灭火器; ④ 设置消防栓; ⑤设置带有检知器的喷洒灭火装 置; ⑥准备足够的消防用水。 (2) 有关车辆必须采取下列措施: ①执行安放灭火器的严格规定; ②增加灭

火器的容量; ③给使用灭火器的司机更多的信息; ④关于燃烧指示灯的调查; ⑤关于为保护司机脱离燃烧区而设的防火室的调查。 (3) 有关灭火系统必须采取的措施: ①改进信息流和通讯系统; ②关于通风系统、隔热材料、闪光灯等与隧道长度相协调情况的调查; ③有一个良好的救护车网贮备; ④主要城市应有排烟车贮备。 东京湾水底隧道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水底公路隧道,它已经纳入东京城市公路网,其安全设备与其它公路长隧道相同。理由是如在隧道里采用特殊设备,使用者在事故发生时可能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设备而措手不及,所以考虑安全设备是一般使用的。 该位置可填写公司名或者个人品牌名 Company name or personal brand name can be filled in this position

世界十大公害事件

世界十大公害事件 1、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事件 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位于狭窄的盆地中,1930年12月1日—5日,气温发生逆转,致使工厂中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煤烟粉尘在近地大气层中集聚不散,3天后开始有人发病。其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一星期内有60多人死亡,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同时,还有许多家畜致死。事件发生期间,SO2浓度很高,并可能含有氟化物。事后分析认为,此次污染事件,是几种有害气体同煤烟粉尘对人体综合作用所致。 2、美国多诺拉事件 多诺拉是美国宾西法尼亚州某河谷中的小镇。1948年10月26日—30日期间,这里大部分地区受反气旋逆温控制,且26日—30日持续有雾,致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大气中集聚。这期间,全镇43%的人口,即591人相继暴病,症状为:喉痛、流鼻涕、干渴、四肢酸乏、咳痰、胸闷、呕吐、腹泻等症状,死亡17人。据估计,事件发生期间,SO2浓度为正常值的数倍,并发现有尘粒。分析认为,SO2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同大气中的尘粒接合是致害因素。主要致害物是SO2与金属元素,以及金属化合物相互作用的生成物。 3、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 素有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1952年12月5日—8日期间,又被浓雾笼罩。这期间许多人突然患呼吸系统疾病,一下住满了伦敦的各家医院。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增加4000多人,死亡者以45岁以上最多,约是平时死亡人数的3倍,1岁以下的死亡较平时增加1倍。事件发生的1周中,因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心脏衰竭的死亡人数分别是平时同类病死亡人数9。3倍、2。4倍、5。5倍、2。8倍,因肺炎、肺癌、流感等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较平时均有成倍增长。事件后的两个月里又有8000多人死亡。人们就此事件分析认为,这于伦敦当时大量的耗煤有关。事件期间尘粒浓度最高达4。46毫克/米3,为平时的10倍,SO2浓度最高达平时的6倍,在浓雾的特定条件下,烟雾中的Fe2O3促使SO2氧化成SO3,从而形成H2SO4,并凝在微尘上,从而形成酸雾,成为这一事件的杀手。 4、美国的落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落杉矶位于美国西南海岸。早期这里仅仅是一个牧区的小村,至加尼福尼亚金矿发现后,人口剧增,很快成为名闻遐迩的大城市,单是汽车就增加了数百万辆。于是,这个依山傍水、风光明媚的城市,简直变成了拥挤不堪的汽车城。到20世纪40年代初期,每年5—8月,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在城市上空常常出现迷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致使整座城市变得浑浊不清。这种烟雾刺激于喉、鼻,引发喉头炎、头痛等许多疾病,同时使远在一百公里之外的高山上的柑桔减产,松树枯黄。这是怎么回事,研究发现,这正是大量的汽车尾气所致。这些成份复杂的汽车尾气,在洛杉矶三面环山的特定地势下,使市区大气的水平流动相对缓慢,他们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就能产生臭氧,并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来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人们把这种城市上空的浅蓝色烟雾称之为光化学烟雾。据报到,当落杉矶发生光化学烟雾之时,在飞机上,明显可见落杉矶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尾汽造成的。落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汽车尾气所造成的污染公害的典型实例。 5、日本水误事件

日本水俣病事件

日本水俣病事件 日本水俣病事件 日本水俣病事件,在1956年日本水俣湾出现的一种奇怪的病。这种“怪病”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症状表现为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被称为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一。中文名日本水俣病事件外文名 Japan minamata disease events 病因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症状表现为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等 目录 1 事件回放 2 事件解析 ? 罪魁祸首 ? 进入途径 ? 致命剂量 ? 遗传性 3 污染治理阶段 4 水俣污染及其治理的文献综述 5 事后反思

事件回放 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外围的“不知火海”是被九州本土和天草诸岛围起来的内海,那里海产丰富,是渔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渔场。水俣镇是水俣湾东部的一个小镇,有4万多人居住,周围的村庄还居住着1万多农民和渔民。“不知火海”丰富的渔产使小镇格外兴旺。[1] 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这里建厂,后又开设了合成醋酸厂。1949年后,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C2H5Cl),年产量不断提高,1956年超过6000吨。与此同时,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1] 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 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症状如上。当时这种病由于病因不明而被叫做“怪病”。这种“怪病”就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 [1] “水俣病”的罪魁祸首是当时处于世界化工业尖端技术的氮(N)生产企业。 氮用于肥皂、化学调味料等日用品以及醋酸(CH3COOH)、

日本东京湾水底隧道的防火安全设施实用版

YF-ED-J9906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日本东京湾水底隧道的防火安全设施实用版 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日本东京湾水底隧道的防火安全 设施实用版 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自1967 年日本Suzuka 隧道发生火灾以 后,要求全国公路隧道加强防火安全措施。 (1) 超过一定长度的隧道,全部或部分地装 备以下设施: ①设置封锁来车的应急灯; ②设置应急电 话和其它通讯设备,与管理部门取得联系; ③在 固定距离上设置火灾自动检知器、灭火器; ④ 设置消防栓; ⑤设置带有检知器的喷洒灭火装 置; ⑥准备足够的消防用水。 (2) 有关车辆必须采取下列措施:

①执行安放灭火器的严格规定; ②增加灭火器的容量; ③给使用灭火器的司机更多的信息; ④关于燃烧指示灯的调查; ⑤关于为保护司机脱离燃烧区而设的防火室的调查。 (3) 有关灭火系统必须采取的措施: ①改进信息流和通讯系统; ②关于通风系统、隔热材料、闪光灯等与隧道长度相协调情况的调查; ③有一个良好的救护车网贮备; ④主要城市应有排烟车贮备。 东京湾水底隧道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水底公路隧道,它已经纳入东京城市公路网,其安全设备与其它公路长隧道相同。理由是如在隧道里采用特殊设备,使用者在事故发生时可能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设备而措手不及,所以考虑安全设备是一般使用的。

日本人评价《海豚湾》

■佳片赏析 “当湛蓝的海豚湾泛起猩红的海水,一场血腥的屠杀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这是纪录片《海豚湾》里的一幕,因为赤裸裸的真实影像,本片拿下了第82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影片折桂奥斯卡后,却引发了日本渔民的群起激愤。尽管如此,但凡看过影片的人,都会为大自然里最有灵性的动物遭受的灾难而流下同情的眼泪。 ■剧情介绍 太地町(TAIJI),日本西南部和歌山县一个美丽的渔村,居民3500人。早在17世纪,这里的人们就开始捕杀鲸类,并引以自豪地把太地町称为“鲸之町”。 每年9月,海豚捕杀季到来时,太地町的渔民就集体出海。人们分乘几条小船,在海上驱逐成群的海豚。为了扰乱海豚的声纳系统,他们用金属棍在水中敲打。最终,精疲力尽的海豚被赶入一个小海湾,它们的旅程,也就此停止。 进入小海湾的海豚命运并不同。少数几只长相漂亮的海豚被挑出来,以每只10万美元的高价卖给世界各地的水族馆和马戏团。而剩下的海豚则被渔民们用矛和刀当场杀死,然后以每只500美元的价格卖给当地超市或批发商。 在每年长达6个月的海豚捕杀季里,太地町渔民将捕杀2000~3000只海豚。屠杀进行时,原本蔚蓝色纯净的海水,瞬间漫出大片大片鲜红的血色,最后整个海湾都被刺眼的红色所浸染,海豚们此起彼伏地跳跃、挣扎,发出惨烈的哀号声…… ■背后故事 堪比007的偷拍历程 理查德·奥巴瑞的名字在海豚训练领域,算得上是最有影响力的权威人士。由于职业原因,奥巴瑞对海洋哺乳生物的权益非常关注。可他却悲哀地发现,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竟然还有一个对海豚实施捕杀的秘密海湾,当他亲自去考查之后,才真正意识到那里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海豚地狱。 为了将这个“地狱”里的事情公诸于世,奥巴瑞联同导演路易·皮斯霍斯,组成了一个由社会活动家、电影人和自由潜泳者所参与的精英制作团队,他们共同展开了一个在隐蔽状态下进行的偷拍任务,渗透进这个位于日本且地形险要的海湾——太地町。 “当时感觉自己就像007。”导演皮斯霍斯介绍,拍摄《海豚湾》是冒着被暗杀的危险,因为正常拍摄显然不允许。2008年,他们佯装成一个摇滚乐团进入太地町地区。“我找来了我的好朋友们——加拿大潜水女冠军和自由潜水教练,让他们帮助我们在水下偷偷装上摄像机和听音器,还有一位电学专家,他之前曾是加拿大空军的技师,给我们制作了无人驾驶的遥控飞机模型。每到夜晚,

20世纪最严重的十大环境污染事件

20世纪最严重的十大环境污染事件 20世纪全球严重的污染事件基本都发生在美、英、日、比利时这样的资国,但是现在这些国家已经见不到类似的环境污染事件了,虽然这些污染事件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不应该被遗忘,今天小编盘点了20世纪全球环境污染的十大事件,以示警示。 1984年印度博帕尔事件 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因管理混乱,操作不当,致使地下储罐内剧毒的甲基异氰酸脂因压力升高而爆炸外泄。45吨毒气形成一股浓密的烟雾,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袭击了博帕尔市区。死亡近两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 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距前苏联切尔诺贝利14公里的核电厂第4号反应堆,发生可怕的爆炸,一股放射性碎物和气体(包括碘131,铯137,锶90)冲上1公里的高空。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事件。事件发生以后,核电站30公里范围内的13万居民不得不紧急疏散。这次核泄漏造成苏联1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受污染,其中乌克兰有1500平方公里的肥沃农田因污染而废弃荒芜。被污染的农田和森林面积大约相当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面积。乌克兰有2000万人受放射性污染的影响。截至1993年初,大量的婴儿成为畸形或残废,8000多人死于和放射有关的疾病。其远期影响在30年后仍会产生作用。

1968日本米糠油事件 米糠油事件发生在日本九州爱芝县一带。生产米糠油在脱臭的工艺中,使用多氯联苯作载体,由于生产的失误,致使米糠油中混入了多氯联苯,结果有1400人食用后中毒。4个月后,患者猛增到5000余人,并有16人无故丧生。这期间实际受害人在13000人以上,而且由于米糠油中的黑油做家禽饲料,造成数10万只鸡死去。 1961年日本四日市事件 四日市位于日本东部海湾。1955年这里相继兴建了十多家石油化工厂,化工厂终日排放的含SO2的气体和粉尘,使昔日晴朗的天空变得污浊不堪。1961年,呼吸系统疾病开始在这一带发生,并迅速蔓延。据报道患者中慢性支气管炎占25%,哮喘病患者占30%,肺气肿等占15%。1964年这里曾经有3天烟雾不散,哮喘病患者中不少人因此死去。1967年一些患者因不堪忍受折磨而自杀。1970年患者达500多人。1972年全市哮喘病患者871人,死亡11人。据报道,事件期间四日市每年SO2和粉尘排放量达13万吨之多,大气中SO2浓度超过标准5—6倍,烟雾厚达500米,其中含有害的气体和金属粉尘,他们相互作用生成硫酸等物质,是造成哮喘病的主要原因。 1955年~1963年神东川的骨痛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