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景观设计中功能区和景观焦点区域的注意事项

景观设计中功能区和景观焦点区域的注意事项

景观设计中功能区和景观焦点区域的注意事项
景观设计中功能区和景观焦点区域的注意事项

功能活动布局过程中出现的三个可能的结果此阶段要仔细比较这三个结果,分析它们的优缺点,理性地选出一个最合理的概念性方案,具体如下: 该方案按场地地形条件分为主广场、主广场体息区、小广场、儿童活动区、露天剧场区、人流疏散广场、自然体憩区、草坪等几大功能区。建筑周边区域以硬质铺装为主,属于较为吵闹的空间,包括主广场、露天剧场、人流疏散广场等,以供足够多的人群使用。

人们可以在此举办一些小型的活动,青少年可以在此玩耍、嬉戏,也可以进行溜冰、轮滑等娱乐项目。露天剧场则能成为一处天然的户外教室,学生可以在此进行交流、朗诵和演讲活动。而二期场地是以植物、地被等为主的软质铺装区域,包括大片草坪区和一些体憩场地,以求营造安静的自然氛围,属于较为安静的空间。在功能结构秩序安排上,方案以主广场和露天剧场为中心,形成一个景观虚轴。并在轴线上设置一些景观视线的焦点。

其他功能区和景观焦点则依附于这条景观虚轴两旁。在这一方案中,场地功能活动的设置、功能区的位置与方案一类似,也包括主广场、小广场、露天剧场、人流疏散广场、儿童活动区和民俗活动区几个部分。唯一的不同只是把自然体憩区的几个小广场改为民俗活动场地,以增加场地功能的特色。功能关系也基本与方案一类似,有着明显的动静分区关系。

该方案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方案整体的结构秩序和沿街面的视线效果,以求达到一个结构清晰、构图整体、重点突出的效果。为此,在方案中注入三条轴线,一条主轴,由建筑前广场的标志区经过树阵引导到露天剧场。另外两条次轴分别是通往建筑主入口的道路和主广场。

三条轴线间用绿化和植物进行了分隔。在该方案中,方案把场地分为几个单独的节点,每个节点都各为中心,期间穿插了大量草坪绿化,意图营造一种西方现代景观常用的那种草坪与活动共融式的情景。主要功能节点包括主广场、露天剧场、儿童活动场地、游乐场地等。

总体上,功能区关系较为自由、没有明显控制整体结构的轴线关系。后庭院部分用一网状的流线结构串联起分散的各个空间。同时,这种学习西方现代景观设计手法的布置方式也意味着其后形态生成中将会使用具有强烈构成感的平面关系。需要指出的是,该方案是来源于笔者对一种构图意向的想象而产生的。该功能活动布局更多的是依据笔者对造型主题和设计风格意向的产物。

庭院设计别墅庭院设计屋顶花园设计HTTP://WWW.YX https://www.doczj.com/doc/9c11424098.html,/ 生态园设计生态园施工生态餐厅设计HTTP://WWW.YX https://www.doczj.com/doc/9c11424098.html,/ 假山设计假山制作假山施工HTTP://WWW.YXZTGY.CO M/ 汽修学校https://www.doczj.com/doc/9c11424098.html,/

方案的评估与决策 a.方案一优缺点: 第一,统一整体的前广场大气开敞,视觉形象较好,有利于突出主体建筑。第二,沿街立面景观布置有序,建筑、景观通廊、广场上的视觉焦点(景观树)层次丰富,形态多样,并统一于“隐性”的均衡构图中。

第三,功能动静分区合理,功能安排恰当。第四,功能活动组织以一景观虚轴为主要联系方式,把前广场和后庭院有机联系起来。其余次要功能和视觉焦点自由分布在其两侧,呈现出灵活而又统一的整体效果。但是,在这个方案中,二期场地的功能组织显得较为凌乱,与小山头的地形交接关系也不是很理想。

庭院设计别墅庭院设计屋顶花园设计HTTP://WWW.YX https://www.doczj.com/doc/9c11424098.html,/ 生态园设计生态园施工生态餐厅设计HTTP://WWW.YX https://www.doczj.com/doc/9c11424098.html,/ 假山设计假山制作假山施工HTTP://WWW.YXZTGY.CO M/ 汽修学校https://www.doczj.com/doc/9c11424098.html,/

景观设计方案注意事项

方案设计部分-GENERAL PLAN 平面图方案的选择与活用训练快题设计中,平面图占有近一半的分值,它直接反映出绘图者方案设计的能力。在应试准备时,应准备好自己擅长的平面组合方式,然后将其运用于各类场地中,学会改图活用。 功能空间平面组合方式的选择。功能空间的平面组合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网状平面组合(棋盘式)、轴线式平面组合(线状平面布局)、放射式平面组合(中心辐射平面布局)、自由式平面组合。 在快题考试中以自由式平面组合为宜,即综合型的平面布置形式。它没有固定的构图方法,是以设计师的独特创意和构思为主导,更加注重人在空间中的体验。适用在场地面积较小,形态不规则、功能要求比较多的情况。 它能有效地避免网状和轴线式平面组合的呆板和冷漠感,又能较好地解决放射式平面组合在场地功能要求方面的局限。因此,在功能空间平面的选择上应从给定场地的环境入手,选用适宜的平面布局模式。由于快题设计的场地一般较小,同时又要能体现出设计师的创意思维,所以自由式布局形式是备战快题考试的重点选用模式。 平面图的活用练习。在反复确定应试平面方案后,应练习将基本的构图母题运用于各类形状和地形中去。

以下图示为例,先设定了多个布局形式,在反复修改调试后确定为:以圆为核心景观,具有放射形布置和轴线形布置于一体的自由式平面布局形式。基本平面图为长方形,周边为道路的布局构思。 在练习中应考虑到各类地块形状的选用,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形状类:正方形、椭圆形、长方形、带状长条形、三角形、不规则五边形,分块场地等。这类练习,可以考虑其为街头绿地,四周均为道路的情况。在各个形状中最难运用的是带状长条形和分块场地。 由于带状长条形为线型,难以布置核心区景观。此时可以考虑保留母题,局部发散的手法,将主题加以强化统一。 分块场地由于被外界道路占用,空间使用上显得比较零散,此时应该将各个区块统一考虑,系统整合。

景观设计主题与概念要点

【公园篇】 湿地公园 与鱼共乐,忘情山水——无锡五蠡湖 生长型的湿地——新疆克拉玛依东湖公园 以力学策略为向导的Xochimilco 生态公园 “边界共生”——沈阳浑河湿地公园 现代简约风的典范——悉尼5 号湿地生态设计与景观设计水力设施与园区景观和谐共处——查普尔科湖百年纪念公园旋转、继承——Laagland 公园 互动式的流水景色——默塞德公园 “地球天书”——大鹏半岛地质公园 修复与保护——铁岭莲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二期设计方案穿越时空的绿廊——张家口城西河湿地公园 蓝河之心——石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梦幻中国风——光明新城中央滨河公园 滨水公园 漕运文化与当代生活的交融——京杭大运河北京通州城市段滨海旅游风情带——南澳月亮湾海岸带景观改造深化设计蜿蜒的生态景观——多伦多当河下游滨水公园

“人在画中以作画”——内蒙古锡林浩特锡林湖景观规划 雄鹰落地,诗意飞行——天津空港加工区东西湖及中心广场景观江山依旧多娇——融侨?淮安环岛公园景观设计 城市与艺术,运动与生态——融侨公园景观设计 都市活力长廊——融侨江南水都?南滨江景观设计 极简风格与历史轨迹的统一——悉尼Pirrama 公园 再造城市滨水景观:东莞石龙绿道公园设计 多种唯一性原则——福州滨江马尾东江滨公园 “绿色海洋”的农耕景观——河北省徐水县滨河公园 都市生态商务花园——重庆永川兴龙湖总体景观概念规划 “一心、一岛、一环”——东营荟萃园 大地艺术式的造景——江宁河定桥城市公园 网趣生境,荡漾乐活——吴江市顾家荡景观方案设计 飘落的“绿色丝带”——波托马克河滨水公园 美学式滨水设计——东南佛斯港湾滨水公园一期工程 环境正义的呼唤者——猎人角滨水公园 对大地的记忆——长崎海滨公园 水边的梦幻桥——里肯公园 城市复兴的完美畅想——BP 公司遗址公园

旅游景观设计

旅游景观设计 (一)旅游景观设计关注的核心问题 旅游景观是旅游景区的主体内容,是体现旅游景区特色、亮点和灵魂的主要载体。旅游景观设计核心关注:如何针对环境资源构建景区生态化和情趣化的游玩氛围和场景;如何塑造或提升景区的主题品牌,打造旅游景观的独特性;如何通过人工建造物体,形成旅游吸引物;如何创造安全、高效、健康、舒适和美丽的旅游环境。 (二)林科院旅游景观设计特色 我院旅游景观设计注重体现“景观主题化、景观情景化、景观生态化、景观游乐化、景观动感艺术化”五化要求,通过旅游景观的独到设计,凸显景区卖点,打造主题品牌;制造景区情境,打造体验旅游;注重绿色生态,低碳环保,提高景区环境标准;融入游乐化的趣味,增强景区吸引力;将游憩方式和景观设计动感艺术化,提高景区科技含量和艺术品位。同时更加注重解决景区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比如:旅游项目的卖点及景观吸引力薄弱、主题品牌的统一性和特色化杂乱、游憩方式单调、景区的再次提升空间小等系列问题。 (三)旅游景观设计服务范围及内容 我院从旅游规划的角度对旅游景观进行分类。我院旅游景观设计服务主要涉及森林公园、人文风景名胜区、度假村等,各层次设计核心内容如下: 1、森林公园景观设计 森林公园是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运用景观营造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按照森林公园主要功能、用途及在景区中所处的位置分类,可分为景区入口、游客中心、休憩节点、标识系统等。

2、人文风景名胜区景观设计 人文风景名胜区是历史、文化的古迹,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人文生态环境多样性、为游人提供休闲、游览以及开展各种活动的场所是人文风景名胜区景观设计解决的主要问题。按人文风景名胜区的分类,可分为:历史遗迹类、民族(俗)人文风情类、宗教类等。 3、旅游度假村景观设计 旅游度假村是人们为接待以各种度假休闲为目的的游客的旅游开发形式。它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向旅游者提供成功配套的全部旅游产品,并获得经济效益,度假村景观是塑造特色环境和氛围。度假村一般分类:旅游胜地度假村、娱乐场度假村、小型豪华度假村、别墅式度假村、主题度假村等。 (四)旅游景观设计深度要求 根据景观设计技术规范体系及开发实际需要,景观设计一般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1、方案设计阶段 以旅游总体规划为依据,提出场景设计构思、风格定位、创意性文化场景设计,满足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需要;据以编制工程估算。 2、初步设计阶段 确立景区主题思想后,确定场地布局、节点尺度、建设要求等,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解决各专业的技术要求,据以编制工程概算。 3、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是景区景点施工前的关键程序,必须满足旅游景观尺度、节点、细节的规范性,必须满足施工安装及植物种植需要;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需要;据以编制工程预算。 (五)旅游景观设计阶段及成果内容

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园林景观是尊重自然并将自然小型化、艺术化、再现化的产物。是人们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一种需求,也是现在城市中公园、绿地、民宿等休闲娱乐场所增加的原因。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园林景观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工程具有美学价值,会影响城市面貌,美化城市环境,能够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氛围,对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园林景观设计兼具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需要考虑到各方面的要素,在展现出独特艺术审美的同时,还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元素,展现出当地的人文特色,成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联性 园林景观设计是指在园林空间中合理搭配各类要素,形成与主流审美相符合的景观,使之在外观(色彩、形态等)体现出美学特征,在内涵上彰显地域文化。从具体过程来看,园林景观设计是一个跨学科、系统化的项目,既要考虑到各个要素的美观性,又要考虑到各个要素组合在一起的协调性。同时,园林景观设计具有地域性的特征,需要以景观所在地的地理结构为基础,合理设计景观构型,合理应用当地的植物,整体展现出地域性的人文元素。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空间、时间领域中由于社会活动而形成的文化体系。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且

具有一定的地理环境的阻隔性,在不同的区域会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等众多因素相关,是在人类长的期活动中形成的。这些文化理念根深蒂固,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与历史色彩。园林景观是以人文艺术和自然环境为基础设计的,不管是在文化方面,还是在自然要素方面,这些都与地域文化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联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地域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的灵感。地域文化能够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个性化素材,设计师可以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在传统文化中挖掘出一些独具特色的元素,创作出蕴含当地特色的设计方案;2)园林景观设计是展现地域文化的媒介。一个成功的园林景观设计,能够展现出当地的人文特色,不仅契合当地人们的生活需求,而且能够体现出当地的人文精神,让本地人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外地游客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二、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应用 1.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把握历史文脉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以历史文化传承这一要素为核心,将之巧妙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中,赋予其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苏州园林是我国享誉中外的园林景观,而在其设计中,就充分体现了文化要素的协调性。比如在宋朝,抒情、写意的文化盛行,苏州园林由自然景观为主

园林景观施工与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景石绿化 假山:山水结合、相映成趣、相地合宜、造山得体、巧于固借、混假于真、独立端严、次相辅弼、三元变化、移步换 置石五类型: 园林中的置石依其作用、构成,主要可分为特置、对置、散置、群置、山石器设五类。 特置:选石应体量大、轮廓线突出、姿态多变、色彩突出、具有独特观赏价值,最好有透、瘦、漏、皱、丑、清、玩、拙等特点。特置的选材特别重要,并不是什么石头都可以用来作特置的,要求石材本身应具备一定的观赏价值,能独立成果,或形奇、或姿俏、或花纹绮丽、或雄浑厚重。此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体量才行。特置的相地也很讲究。它一般是整体或局部的构图中心和视线焦点。可于入口处作障景或对景,也可置于视线集中的廊间、天井中间、漏窗后面、水边、路口或园路转折的地方,要与周围的环境、尺度、颜色相配。 对置:对置山石的要求、工法仿效特置,在某轴线左右对称布置。其与特置的区别是:特置独立成景,而对置则对称成景。要求对置山石姿态不俗,或体量、形态均相似,或大小、姿态呼应顾盼,共同的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散置:散置在园林中应用的非常普遍,在一般情况下不作为主景,只起点缀、烘托,增加品位的作用。因此,对石材的要求不是很高,但重在组合,组合的优劣决定着散置的成功与否。常用奇数来散置,对石材要求相对要比特置低一些,但要组合得当散置要“攒三聚五,散漫理之”。 群置:山顶、池畔、路边、交叉口、大树木,可与特置结合造景跌水处。 实际操作中,常有一些山石体形颇佳,但白璧微瑕,稍有缺陷,或由于运输中保护不善而造成部分损坏。这类山石弃之可惜,可用背景加以衬托,适当配以植物、小品或其他办法加以弥补,弥补的好,常会产生令人惊喜的效果 景石绿化 1.景石要奇数或三、五块成组搭配。 尽可能多地搭配球、草本植物、花卉等来丰富景石。2. 3.要用植物对景石进行遮掩,做到欲遮还露。 4.景石与主景树的体量搭配要协调,观赏面要自然美观。 5. 景石周边植物要富于变化,要有层次,色彩要跳动。 6.景石与园路、铺装、墙体及绿化的结合,做到手法细腻,浑然天成。 7.转角处应放置景石,搭配球类植物,起到弱化硬质边角,障景的作用。 8. 当以石头做主景(如黄蜡石)时,植物充当背景,此时绿化应简洁处理。 9.景石下可搭配麦冬、黄馨、连翘、细叶芒等具有野趣的植物,质朴、敦实,给人们以回归自然的意境。 水景绿化 1. 在自然式水景中,绿化要做到有幽深感,尽可能地回归自然 2. 水边植物要丰富,用球和柔枝型的灌木来组合,遮掩驳岸,回归自然。 3. 水边植物色彩要丰富,品种要多,做到杂而不乱。 4. 根据水面大小,适当地种植一些水生植物,软化驳岸。 5.河石要有大中小三种不同规格,加强对比,摆放手法要遵循园林美学。 6. 水边可以种植枝杆弯曲的乔木(如造型朴树),伸展到水面上,增加情趣。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要点

浅谈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摘要:城市生态公园是保护及改善城市系统的生态基础和生态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生存环境,保护自然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城市生态公园的本质还是公园,可以供游人休息,散步,锻炼身体,享受清新空气。人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和权利,城市当中的生态公园,不应该以隔离人的活动为代价,而因适当引导和规范人的活动,使之遵循生态原理,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远景设计研究院提出以下几点的要素: 1、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的指导思想 生态公园是以森林植物与生态环境等自然景观为主体的郊野型公园, 其规划设计应突出自然景观, 而以人文景观为辅。生态公园在整体上应该是点、线、片、面相结合形成的生态植物群体, 并且通过植物、水体、地形、道路、建筑等要素创造森林公园环境和园林景观。在植物配置上, 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形式,使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够各得其所, 充分利用环境因子, 构成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 在景观上应该体现丰富多彩城市风貌, 体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2、城市生态公园的特征 城市生态公园具有“真”、“健”、“美”的基本特点。 所谓“真”,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体现自然,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给人们建设真正的自然生态环境。“健”,首先是生态健康,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注重生态效益,要科学的配置,做到防风固沙、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其次是能为人们提供一个旅游、休闲、散步、锻炼、娱乐等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美”,就是景观美学功能, 生态公园是通过绿色植物与建筑、雕塑与绘画的相结合, 营造出自然与意境美。使人们置身其中愉悦心情, 陶冶情操, 提高艺术修养。 3、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城市生态公园是建立在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导的城市区域内,它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因此,其景观规划应服从于生态优先的原则,即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规划应首先满足“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设计目标”,其余的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应该尽可能地服从和协调于生态设计的要求。 空间异质性和多样性原则: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特征之一,景观空间的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原则。景观多样性是描述景观中嵌块体复杂性的指标,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多样性对于景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准则。 空间异质性依赖于空间尺度,景观中不同斑块的类型与尺度都有不同的变异性和复杂性。空间异质性可以根据其斑块类型的数目和比例、空间排列、斑块形状、相邻板块之间对比度、相同类型板块之间的连接度来形成。 多样性原则不仅讲求的是空间的多样性,也应充分体现在植物品种的丰富性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上,营造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首先依赖于丰富多样的环境空间的塑造,同时也是为各种植物群落营造更加适宜的生境。 生态可协调性原则:生态可协调性原则是指景观格局构成并不是被动的,完全依据现有自然状况、过程以及现有资源条件来营造景观生态的过程,而是可以主动结合生态、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来反复协调以最终达到一个满意方案的过程。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教学设计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选修3旅游地理》第三章第2、3节。 1、本节课只有1个内容,那就是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2、本节课贯穿了旅游地理的整个教学,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3、本节课联系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以后学习旅游的相关知识时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欣赏旅游景观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使学生在以后的旅游活动中,运用所学方法,更好地获得旅游享受,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教学难点:观赏时机的把握 教法: 1、启发探究式教学法:教师以启发诱导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想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个案分析法:通过举例,具体分析旅游资源的观赏方法。 学法: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及视频、多媒体 设计思路:在新课改的主要理念变化中,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过程与方法的变化,也就是获得知识的体验过程。本课的特点为教材内容相对较为简单,而实践性又极强,所以我尝试利用大量图片及视频材料(现阶段主要引用教材及教师口头描述介绍),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对景观图片的欣赏,学生互助活动归纳出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我的整体思路为观察—分析—归纳—运用,我采用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指导实践的模式,最后通过家乡旅游资源的评定与欣赏以及大观园入园设计两个活动,结束本课教学。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

地域文化下的景观设计

地域文化下的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 商业步行街建设在我国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在近几年发展尤为迅速。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是指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以方便人们安全、舒适、愉悦购物为目的,通过限制车辆运行,在特定街区内创造出的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的活动。商业步行街景观同城市其他空间一起记载着人类文明和发展的历程,是不同时代街道文化的综合产物。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文化品味,商业步行街景观的形成和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1】 一、国内外商业步行街现状分析 1.国内外商业步行街现状 商业步行街是有众多的商店、餐饮店及其他以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商店按照一定数量及规模集中布置于一定的街区内, 这样的街区称之为商业步行街。现在已知的最早的商业步行街是建于1926 年的德国埃森市的/ 林贝克0大街。而我国商业步行街是于20世纪80 年代中期由西方引入的,先后经历了引入阶段、大量建设阶段、过热阶段和现在正在经历的总结建设阶段。虽然国内外商业步行街的发展有前后, 但是就整个过程而言, 我们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 那就是商业步行街单一的形式和功能、杂乱的环境以及盲目的大量建设之间的矛盾。以美国为例, 20 世纪60~ 70 年代期间美国一共建设有约200 条完全步行商业街, 但由于惨淡经营, 其中一半以上的商业街都以不同方式引入了过境交通, 随后这种以人们在其中可以自由步行为其最主要特点的商业步行街便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2】 2.国内商业步行街现状 由于每个城市发展变迁的不同,也就注定了商业步行街应该是各具特色,不能千篇一律,创建具有特色的商业步行街景观不仅能够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城市的环境以及城市文化也有着现实意义,鉴于国内的商业步行街,均是基于消除商业街先前就具备的交通功能,从而形成的商业步行街。原有的传统商业街通常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它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因此在城市当中有着古老性。然而,现代步行商街虽然给城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也会让人感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现代步行商业街都是同一的招牌以及底层架空的连廊等一些单调、枯燥的实物建筑,这就使得不同地域的街道失去了其应有的特殊性,或者深层次上的文化底蕴。这些年来,尽管有些城市逐渐地改善了商业街的购物环境,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1】 ( 1) 形式、功能单一。建筑形式主要为两个流派, 国际式、仿古式。 ( 2) 大规模盲目建设。鉴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城市化的步伐也明显增长, 然而与之相矛盾的是城市更新的速度。 ( 3) 环境嘈杂、缺乏管理。我国商业步行街普遍存在各为其政、混乱经营的现象, 例如经营商品种类的随意分布、商品占道经营等诸多问题。 二、国内外一些景观机构对步行街的研究 步行商业街环境实体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购物中心 (1)刘川(1991年)、卢峰(2000年)、陈芳(2000年)等人则研究了商业建筑的环境建构和设计方法。 (2)对于街道环境,虽然关于绿化、座椅、标识、公厕、废物箱等问题己引起专家和公众的广泛关心,但专门研究得较少,分散于各类关于景观、环境设施与小品设计的书籍和文章中。 (3)多从功能、美观和工艺上考虑,较少体现对使用者的真正关怀(如外部空间中不同年龄人的活动、消费者的活动和休憩空间的设置、无障碍设施配置等整体设计),也没有与地域文化统一联系考虑,张迎星(1997年)、刘文军(1999年)等人对我国目前步行商业街中存

景观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景观设计流程 一.景观设计定位: 二.相关资料准备和设计任务书: 1.甲方提供项目规划图:规划地段位置图,规划地段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道路交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单项或综合工程管网规划图等. 2.管网综合图:给排水(雨污水),强弱电(电力,通迅,电视,安全防护),煤气等. 3.消防平面图:消防平面图要先于景观扩初图,景观的交通流线,转车场要满足消防要求. 4.项目地质勘查报告: 5.建筑施工总图:建筑施工总图要先于景观扩初图. 6.单体建筑施工图:此图是景观施工图的依据. 7.其他相关图纸:建筑效果图,建筑各外立面效果图. 三.景观设计任务书: 1.景观设计总体要求: (1)范围及用地情况 a.项目位置和地理特征: b.项目占地面积: c.项目指标:建筑场地总占地面积,景观设计总面积(是否含道路),硬质铺装面积,软质铺装面积,景观建筑面积,水体总面积, 绿化率,各小品雕塑数量(雕塑,花钵,垃圾桶,座椅,体育器

械等) d.景观定位: e.产品形态和客户群: (2)景观设计总体要求: a.根据建筑特点,结合建筑营造与居住相结合的有生态特点及较高 品位的宜人景观空间.本项目定位西班牙风格的建筑和景观特征,要求景观设计要融会贯通中外地中海景观设计先进理念,展现中国自然风光和异域风情的完美结合. b.景观设计应满足相应的功能规定,强调景观的可使用性和可融入 性,注重景观与人的交流,强调居民的居住感受. c.景观材料的选择应注意形成独特风格,注意本地化和性价比. d.根据项目特点,在景观设计中要突出以下景观元素: □注重台地的竖向景观.住宅依山势而建,要设计具有景观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台阶,坡地,栏杆,墙体.竖向构筑物(含挡墙)要打破呆板,用立方体化造型和绿化,挂饰等手法使错台式构筑成为景观优势. □要突出小区绿化设计.以常绿树为主,以落叶树为辅,达到较高的绿化体量和密度.其中特别注意: 使用本土树种;强调建筑周边的树木掩映,建筑边界和院落要有树木掩映,墙角要有灌木护根,绿树和建筑融为一体;重点部位要使用大树构造绿化空间(胸径30-35cm);使用成片树林构造绿化背景;绿化设计上要体现层次,上木,下木搭配,地被植物丰

(完整版)旅游景区给排水规划设计注意事项

旅游景区给排水规划设计 旅游景区给排水工程和服务设施规划设计,应因地制宜,结合旅游景区特点, 打破城市规划设计惯性思维,将给排水设施建设与旅游景区自然环境相融合,做 到满足基本要求的同时达到人们旅游休闲的需求。 一般的旅游景区距离城市或城镇较远,地理环境比较复杂,城市市政给排水 的基础设施无法到达,因此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1、给水水源 旅游景区应当采取多种供水方式。远离都市、污染少的地表水源丰富、水质稳 定的旅游景区可选择地表水作为水源,如溪流泉水、河流湖泊;易开采并适合饮 用的地下水也可作为一种方式开采利用;对于缺水地区则可将雨水处理后作为生 活供水。 方案:(选择距离酒店 3.5公里的半坡12生肖石处水源地,距水源地20米上游有淡水河,可以为水源补充备用) 2、用水量指标 在一般的旅游景区,由于存在较大的流动游客, 80%或 90% 的人口规模属于流动人口,其用水量标准不能依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按人均综合生活用水 指标来测算;在城市或城镇里居民的一天是完整的,而旅游景区的游客是存在周 转率的,一天里可能有几批次的游客周转,因此除过夜游客外,不过夜游客的日 用水量是远小于规范里规定的人均综合生活用水指标的。 3、日变化系数 旅游景区的供水日变化系数和城市城镇的日变化系数也存在很大的差别。目 前的旅游还属于假日经济,因此,在节假日期间,旅游景区的游客规模会远远大 于日常时期的游客规模,有些旅游景区甚至达到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差异,用水量 也会在节假日期间出现猛增的态势,则不能依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里面 日变化系数的规定,《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供水日变化系数见下表。旅游景区 的供水日变化系数应当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通过高峰游客量与日常游客量的规 模等数据,再结合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测算。 表一:城市或城镇供水日变化系数

旅游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

谈旅游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 旅游景观设计需要从旅游视角出发,树立符合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理念。正所谓“造园之始,意在笔先”(计成)。而其中的“意”可以理解为意境和理念。 “理念”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它是进行旅游景观规划和设计的主体和核心,理念的不同,不仅决定了旅游景观规划和设计的风格,同时也决定了旅游景观设计的先进性。因此,保持先进的设计理念尤为重要。 而要树立先进的旅游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首先需要从旅游本质属性来进行分析。旅游本质研究的基本观点:经济是旅游的表象,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核心属性,通过异地性和暂时性的活动获得愉悦的体验是旅游的本质 关于旅游产业构成一般采用六要素说(行游住食购娱),而对于旅游活动构成的基本要素一般则包括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旅游景观是重要的旅游客体,是旅游主体体验的主要对象。要获得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必须要满足旅游者的体验需求,同时还要符合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无论分析旅游本质属性还是分析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都说明旅游景观设计要富有文化内涵,满足游客体验需求,保持旅游吸引物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远景设计研究院我们认为需要坚持三大理念。三大理念分别是: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突出文化。 一、可持续发展 科学来源: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根据景观生态学的观点,在自然界生存最久的并不是最强壮的生物,而是最能与其他生物共生并能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生物。可持续发展理论则强调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和人与自然的公平原则,强调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和谐统一。

理念内涵,理念发展: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低碳旅游 遵从自然(design with nature):旅游景观的设计首先考虑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Ian Mc.Harg认为,每一块土地的价值是由其内在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人的活动只能是认识这些价值或限制、去适应和利用它,只有适应了才有健康和舒适。不仅要尊重自然的每一个因素,还要尊重自然景观的整体性、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和独立价值,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这样才能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西蒙:我们实现的最伟大的进步不是力图彻底征服自然,不是忽视自然条件,也不是盲目地以建筑物替代自然特征、地形和植被,而是处心积虑的寻找一种和谐统一的融合。 尊重自然的独立价值:例如泰山就有“树当道者不伐,石当道者不搬”的圣谕——尊重自然独立价值的有力表现。 遵从自然的根本内涵就是尊重自然规律:按照旅游景观设计所在地域的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 减少对自然的干扰:“生态旅游”的概念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提出。近三十年来,其内涵不断扩充,但有两个要点始终不变: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 一些自然保护区违反有关管理条例,在缓冲区甚至核心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有的只考虑商业需要,在旅游区大造道路、索道、宾馆饭店、停车场、桑拿、歌舞厅及人文景观,降低了植被覆盖率,破坏了自然美;规避生态灾害和生态危害的发生。 因地制宜:旅游景观的设计均是在一定的地段进行,并且是对地段进行有目的的改变。这就需要从浅层和深层认识区域的特征。浅层的特征是地域自然综合体的生态自然完整特征,譬如植被、气候、土壤和地形之间的和谐,旅游景观与周围自然景观的统一,建筑的

文化广场设计总说明

说明书 一、概述 本项目位于来县西部的北博农场内。北博农场现有土地总面积2500公顷,总人口1.5万人。农场以剑麻、水果为主导产业。北博农场属贫困农场,2007年以来农场积极利用国家扶贫政策,开发种植具有农垦特色的剑麻主导产业,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加大对农场各项基础设施投入,道路、教育、小城镇、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农场开始步入新的发展期。本项目的建设将成为北博农场一个重要的公共设施,为北博农场人民群众的休闲、锻炼提供一个室外公共场所,对建设和谐社会起重要积极作用。 受北博农场东湖居委会的委托,揭阳市电力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于2015年4月编制完成本施工图设计。 二、设计内容 包括:文化广场平面布置及地埕结构设计;公共设施(包含厕所及排污)设计;文化广场绿化设计;文化广场照明设计;公共文体设施设计;其它工程(填土方)等。 三、设计依据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 年版)》;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2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014-2006)2011 版; 《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城市绿化条例》(CJJ37-90);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2-2012);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系统接地的形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2008);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05); 建设方提供的规划图等。 四.施工设计说明: 1、本文化广场主要面层材料为混凝土、花岗岩和水泥填缝卵石。其面层结构和各层厚度以大样图为准。 2、花岗岩表面拼接未注明处均为平缝对接,施工时可现场适当调整花岗岩石板的拼接形式,要求达到图形平顺、规则。 3、本广场中所有材料的拼接均要求色泽均匀、表面平整、拼缝整齐、圆面光滑、阳角挺拔、阴角简明,灌浆密实无空鼓、地面平展无起伏。 4、本广场设计铺装形式较多。施工时应严格对位,头尾相接,左右相齐。 5、地面土方施工前应进行挖除草根,清除表土。土方填筑按30cm每层控制,逐层压实并填至设计标高,压实度应达95%方能进行垫层和面层施工。 6、本项目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M10水泥砂浆采用强度等级32.5Mpa 水泥,C20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Mpa水泥。 7、建筑物混凝土拆模时间及拆模后的保护要满足施工规范要求。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要及时进行保湿养护,防止收缩干裂,影响外观和质量。 8、苗木要求:发育正常,苗包等包装牢固。树冠要捆扎好,防止折

景观施工图内容及注意事项(整理)

景观工程施工图 图纸设计规、结构容及技术要求 第一部分景观设计的依据: 景观设计主要依据的国相关设计法规与规标准有: 1.《城市绿地设计规》 2.《公园设计规》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 4.《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 5.《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6.《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 7.《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 8.《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第二部分图纸结构容及技术要求 一、总要求 施工图的设计文件要完整,容、深度要符合要求,文字、图纸要准确清晰,整个文件要经过格校审,避免“错、漏、碰、缺”。

施工图设计应根据已通过的案设计文件、初步设计文件及设计合同书中的有关容进行编制,容以图纸为主,应包括:封面、图纸目录、设计说明、图纸、材料表、材料附图、详细面积指标等。 施工图设计文件一般以专业为编排单位,分别为园建、绿化、结构、给排水、电气专业等。各专业的设计文件应经格校审、签字后,可出图及整理归档。 二、设计深度 施工图的设计深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1 能据以编制施工图预算; 2 能据以安排材料、设备订货及非标准材料的加工; 3 能据以进行施工和安装; 4 能据以进行工程验收; 在设计中应因地制宜地积极推广和正确选用、行业和地的建筑标准设计,并在设计文件的设计说明中说明图集名称和页次。 关于设计说明书和图纸应表达的容、深度等要求,是考虑对园林景观工程通用而编制的。在进行一项园林工程具体设计时,应根据设计合同书的要求,参照本文对相应容的深度要求编制设计文件;当工程项目中有本文未列入的容时,宜参照本文对深度的要求,将其增加编入设计文件中。 三、图纸封面及图框 图纸封面应包含项目名称、图纸专业、设计出图单位、出图时间及出图版本。

景观设计重难点要点

含义 meaning说“同一景象的十个版本”(tenversion softhesa mescene,1976):景观是人所向往的自然,景观是人类的栖居地,景观是人造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关键字:景观 景观设计学;景观设计师;景观设计专业 景观(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设计 景观(landscape),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呈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草原景观、森林景观等;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于风景园林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而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房地产中的园林绿化和小品、喷泉叠水。而一个更文学和广泛的定义则是“能用一个画面来展示,能在某一视点上可以全览的景象。尤其是自然景象。”但哪怕是同一景象,对不同的人也会有很不同的理解,正如meinig所说“同一景象的十个版本”(ten versions of the same scene,1976):景观是人所向往的自然,景观是人类的栖居地,景观是人造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 作为景观设计的对象,景观(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可被理解和表现为: 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 栖居地:人类和其他生物生活的空间和环境;

旅游景观美学

前言: “旅游美学”是以旅游审美活动为其特定研究对象的一门泛学科。“旅游景观美学”作为旅游美学重要的研究内容,是以自然景观美及其欣赏方法、人文景观美及其欣赏方法为研究对象,从中总结其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作为主要从事开发旅游资源、塑造旅游景观的从业人员,掌握一些基础的旅游景观美学理论知识,学习一些旅游审美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修养,陶冶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旅游美学”观,将对更好地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工作大有裨益。 我们尝试着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旅游景观的案例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够起到一点抛砖引玉、举一反三的作用,对大家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所启发和帮助。 “旅游景观美学”专题之一 巴厘岛度假村特色建筑及景观设计 1、“巴厘岛”特色的形成 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它邻近赤道南端,无暴风侵扰,气温常年保持在日均27℃左右。岛上的地形变化极大,因而形成多样的风景特色:美丽的梯田、苍翠的山林、平静的湖泊、壮丽的火山、宽阔的海岸及悬崖等。巴厘岛的优美环境和独一无二的文化象磁铁一样吸引着海外的艺术家、建筑师和旅游者纷至沓来,从自己已知的文化中提取素材并与本岛或亚洲的风格相结合,建造自己的住宅。尽管他们设计的建筑各有特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乐于接受巴厘岛的传统材料和手工艺术,并热衷于使用当地的茅草屋顶。 1977年,政府当局规定:岛上所有新的城市建筑必须具有“巴厘岛特征”。在本岛建筑师和重视地域特征的西方建筑师的共同努力下,一种现代的“巴厘岛”风格的建筑出现了:他们巧妙地运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材料,如茅草、原木、竹子、陶瓷、石头、玻璃和钢等,使传统建筑被一种更具想象力的空间代替。 2、“巴厘岛”风格的建筑设计 建筑师们对建造具有巴厘岛特色的建筑进行了多方位的尝试,重新诠释了热带生活艺术的建筑特征,主要表现为:

景观规划设计步骤及注意事项

景观规划设计步骤及注意事项 景观, 设计, 步骤 一、接受设计任务、基地实地踏勘,同时收集有关资料 作为一个建设项目的业主(俗称"甲方")会邀请一家或几家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 作为设计方(俗称"乙方")在与业主初步接触时,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特别要了解业主对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总体框架方向确定了这个项目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绿地,基本实施内容确定了绿地的服务对象。这两点把握住了,规划总 原则就可以正确制定了。 另外,业主会选派熟悉基地情况的人员,陪同总体规划师至基地现场踏勘,收集规划设计前必须掌握 的原始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①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气温、光照、季风风向、水文、地质土壤(酸碱性、地下水位).②周围环境,主要道路,车流人流方向.③基地内环境,湖泊、河流、水渠分布状况,各处地形标高、 走向等。 总体规划师结合业主提供的基地现状图(又称"红线图"),对基地进行总体了解,对较大的影响因素做到心中有底,今后作总体构思时,针对不利因素加以克服和避让;有利因素充分地合理利用.此外,还要在总体和一些特殊的基地地块内进行摄影,将实地现状的情况带回去,以便加深对基地的感性认 识。 二、初步的总体构思(雏形)及修改 基地现场收集资料后,就必须立即进行整理,归纳,以防遗忘那些较细小的却有较大影响因素的环节。在着手进行总体规划构思之前,必须认真阅读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或"设计招标书")。在设计任务书中详细列出了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各方面要求:总体定位性质、内容、投资规模,技术经济相符控制及设计周期等。在这里,还要提醒刚入门的设计人员一句话:要特别重视对设计任务书的阅读和理解,一遍不够,多看几遍,充分理解,"吃透"设计任务书最基本的"精髓"。 在进行总体规划构思时,要将业主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作一个构想,并与抽象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层的警世寓意相结合,同时必须考虑将设计任务书中的规划内容融合到有形的规划构图中去。 构思草图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轮廓,接下去要将草图结合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补充,修改。逐步明确总图中的入口、广场、道路、湖面、绿地、建筑小品、管理用房等各元素的具体位置。经过这次修改,会使整个规划在功能上趋于合理,在构图形式上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美观、舒适(视 觉上)。 三、方案的第二次修改文本的制作包装 经过了初次修改后的规划构思,还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方案。设计人员此时应该虚心好学、集思广益,多渠道、多层次、多次数地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不但要向老设计师们请教方案的修改意见,而且还要虚心向中青年设计师们讨教,往往多请教讨教别人的设计经验,并与之交流、沟通,更能提高整个方 案的新意与活力。 由于大多数规划方案,甲方在时间要求上往往比较紧迫,因此设计人员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

文化广场的设计说明

文化广场的设计说明 一.地理背景 广场被四条主道围绕,广场四周是市政府,写字楼,图书馆,博物馆,图书馆外侧是历史名街,设计的时候,须考虑各个文化建筑的性质和文化 二.项目背景 本项目按照规划要求,建设文化历史和冰雪文化为一体的广场,改造城市面貌,美化环境,建立城市主体景观印象。塑造城市文化底蕴. 三.方案定位 有利于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形象,有利于展示和传承历史文化,有利于生态环境和生存条件,在这三个有利于的条件下着力打造具有综合性功能的文化广场。本方案将广场定位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反映城市和场地历史,满足集会,市民休闲游憩,娱乐等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充分考虑地域特点,注重历史文化和生态内涵。凸显市政府和博物馆大楼的庄严的形象,也要为图书馆的文化和写字楼的文化氛围营造景观环境,改善城市的公共环境面貌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以人为本,以营造高品质的环境及庄严肃穆的精神为目标,精心塑造即生动和谐又不失严肃的文化广场,建筑和开放空间,构筑优美,舒适的绿化和休闲环境,安排亲切宜人的市民驻留活动场所,配置完善的服务设施,强化城市的文化气氛,以满足二十一世纪的城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需求。独具特色的广场形象根据规划区的地形环境特征,结合白旗的历史文化传统,吸取国内外广场设计的优秀经验,塑造一个视觉景观强烈,连续开敞的,即有时代特征又独具地方特色的城镇风景线。 规划原则: 1.文化原则: 广场设计应力求挖掘本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并体现新时代城市的形象。 2.以人为本: 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营造良好的环境效果,为人们提供舒适、多样性的活动空间。广场空间应能满足人的多维感受,并进行无障碍设计。 3.生态原则: 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征,并评估周边地区环境特征,实现人与自然,广场和区域的和皆共生。4.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广场设计应为将来预留发展空间,并能与全局协调。 5.经济原则: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教学设计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2) 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一、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能够说明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上的体现。 3.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二、教学重点: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三、教学难点:地域文化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一、城镇化 1.概念 2.标志 3.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 4.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联系 5.城镇化的意义 (1)促进区城经济增长(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二、世界城镇化的进程 1、时间差异 2、空间差异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过程 (1)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过程 (2)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过程 4.城镇化进程示意图 (1)初级阶段(2)中期阶段(3)后期阶段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环境问题 2. 社会问题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1.城市管理 2.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 [提问] 1.城镇化的意义 2.城镇化的概念、标志及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 3.城镇化过程三个阶段的特点 [新课导入]: 出示“智利瓦尔帕莱索城市景观”图,导入。 [新课教学]: 一、地域文化 1.文化具有地域性 文化如同空气,我们置身其中,须臾不能脱离。

文化源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与认知。我们每天从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中看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现象,它们可能与我们身边熟悉的文化有许多不同,这说明文化具有地域性,俗语所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 地域文化的存在形式 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饮食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3. 地域文化的含义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物质方面和非物质方面的文化。 4. 地域景观的类型 感受地域文化,我们可以从景观人手。景观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分。 (1)自然景观 行云飞瀑、高山流水是自然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 (2)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也称文化景观,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农田、村落、矿山、道路、建筑、雕塑等都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景观。 5. 城乡景观 城乡景观既包括聚落整体,又包括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不同自然环境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给我们生活的城镇和乡村造就了特色各异的景观,并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得 我们生活的城镇和乡村具有独特的风貌和个性。我们可以从城乡景观的角度来探寻地域文化及其影响。 [出示图片]: 红河哈尼梯田景观及剖面示意图。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1. 红河哈尼梯田的乡村景观----顺应自然、趋利避害 图2.33展示了红河哈尼梯田的乡村景观,而地域文化就蕴含在其中。较之城镇,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直接,其景观所体现的人地和谐理念更为鲜明。 2. 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宅高田低”的空回格局----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了一种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 例如,在我国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乡村民居多分布在山麓的台地或高地上,而农田则分 布在相对较低的平坦区域。这种“宅高田低”的空回格局(图2.34),使得高宅可避洪水、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